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4恶搞版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4

继续我们的知识总结,本文总结包括:多选题研究、聚类分析研究、权重研究、非参数检验、数据分布。查看本系列之前的文章,可点击下面的链接:论文里的分析方法要用哪一种,SPSSAU告诉你答案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2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316. 模型研究方法模型研究方法-SPSSAU模型研究:当需要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情况时,通常可构建统计模型用于分析及预测。如果研究一个X或多个X对Y的影响关系,其中Y为定量数据,可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如果研究一个X或多个X对Y的影响关系,其中Y为定类数据,可使用Logistic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如果要分析1组X与一组Y之间的关系情况,可使用典型相关分析。如果要分析多个X与多个Y之间的影响关系情况,且样本量较小(通常小于200),可使用PLS回归分析。如需分析多个X对多个Y的影响关系,以及具体哪些X对哪些Y有影响如何影响,可使用路径分析。还有一种方法称为结构方程模型,包含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如果需要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可使用结构方程模型。17. 信息浓缩方法信息浓缩方法-SPSSAU当研究中包括有很多题目或很多变量时,可通过信息浓缩的方法,把数据浓缩成一个或多个变量,以便用于后续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是信息浓缩的方法,即将多个分析项信息浓缩成几个概括性指标。如果希望进行将指标命名,SPSSAU建议使用因子分析。原因在于因子分析在主成分基础上,多出一项旋转功能,该旋转目的即在于命名。平均值和求和也是信息浓缩的常用方法,比如要将多个题项合并成一个变量,可通过求平均值概括成一个题项。当数据不满足正态,存在极端值时,可用中位数代替平均值。18. 一致性研究方法一致性研究-SPSSAU一致性检验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的方法有很多比如:Kappa检验、ICC组内相关系数、Kendall W协调系数等。Kappa系数检验,适用于两次数据(方法)之间比较一致性,比如两位医生的诊断是否一致,两位裁判的评分标准是否一致等。ICC组内相关系数检验,用于分析多次数据的一致性情况,功能上与Kappa系数基本一致。ICC分析定量或定类数据均可;但是Kappa一致性系数通常要求数据是定类数据。Kendall W协调系数,是分析多个数据之间关联性的方法,适用于定量数据,尤其是定序等级数据。19. 配对数据研究方法配对数据研究-SPSSAU配对研究是一种医学上常见的研究设计,常见于单组样本前后对比研究,或者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两组,针对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如果配对样本数据为定量数据时,可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如果配对样本数据为定量数据,但配对样本的差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则考虑使用配对Wilcoxon检验如果数据为定类数据,则使用配对卡方检验。20. 多元统计研究多元统计研究-SPSSAU判别分析:用于在分类确定前提下,根据数据的特征来判断新的未知属于哪个类别。对应分析:用于分析定类数据的分类情况,并结合图形展示。曲线分析:如果想要研究X对Y的影响关系,且X和Y不满足线性关系(可通过散点图观察),而呈现出曲线关系,建议根据曲线拟合图结果,选择拟合程度较好的曲线进行曲线回归分析。上述分析方法均可在SPSSAU中使用分析,以及相关方法问题可查看SPSSAU帮助手册。

式负

科研必备:23种常用的资料分析方式汇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01.思辨分析(1)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2)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按比较的范围,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3)文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文献法的提出课题或假设是指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或重新归类研究的构思。研究设计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义方式,将课题或假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复的文献研究活动,它能解决专门的问题和具有一定的意义。02.话语分析话语分析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研究对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法语领域的出现,一般来说,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个新领域与语言学保持着复杂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经济被重新定义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活动,正如它的内涵一样,它存在的前提是:特殊对象的生成、观念系统的状态、新颖恰当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论的框架系统的状态。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批判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话语历史背景分析。例如:如果有一部有关第三世界的纪录片始终把第三世界的穷人当做及物动词性的宾语,那就必然给读者、听着留下这样的印象:穷人是被动的牺牲品,而不是斗争的参与者。例如:对何人使用何种称谓,体现着作者(讲话者)的态度。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主观情态反应话语生成者与陈述者的亲近性,而客观情态则模糊了个体和团体的观点。03.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进行评判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ROST content mining是一款免费的大型内容分析研究性工具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辅助各学科进行研究,协助完成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面的研究,凡是需要分析论文、微博、博客、论坛、网页、书籍、聊天记录、电子邮件、本地文本类格式文件、数据库中各类文本字段的学科,都可以使用本软件,分析方法目前支持:分词、字频统计、词频统计、聚类、分类、情感分析(含简单和复杂)、共现分析、同被引分析,依存分析、语义网络、社会网络、共现矩阵等分析方法。04.质性研究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他们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1) 民族志研究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并为关心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为了真实纪录,1930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时间的实际体验。(2) 口述史研究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内文斯(Allan Nevins)教授在该校创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第一次使用了“口述史”这个概念。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术领域的成立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音像设备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尚未得到过的原始资料。(3)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行动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于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 扎根理论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5)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y)也称个案调查。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个案研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事件或者某一类问题,由此而产生人员研究个案,各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传播媒介个案,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个案等。(6) 文本分析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新批评细读法“新批评”细读法不是一种自我感兴趣的印象式批评,而是一种“细致的诠释”,是对作品作详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词义,然后是理解语境,再次是把握修辞特点。叙述学分析法叙述是人类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叙述学”分析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类型分析等等),与叙述视角分析(包括叙述者的人称、位置、可信度;叙述者的声音、叙述的速度等)。05.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关系取向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联结本身——如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位置取向则关注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且在结构上相处于相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模式化(patterning),它讨论的是两个或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强调用“结构等效”来理解人类行为。06.引文分析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的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的主要内容:引文年代分析、引文量分析、集中和离散规律分析、引文类型分析、引文语种分析、引文国别分析。引文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测量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研究学科结构、研究学科信息发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老化规律等。07.统计学分析(1) 统计描述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3) 二元相关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之一种。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是在一元回归基础上的延伸,式中y是因变量;x1、x2是自变量;a、b1、b2是回归系数。二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分析有两个主要自变量的预测,一般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4) 元分析元分析(meta-analysis)统计方法是对众多现有实证文献的再次统计,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统计指标利用相应的统计公式,进行再一次的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元分析程序输入参数包括:各个观察到的相关系数(已有研究文献中变量间的相关计分析,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统计显著性等来分析两个变量间真实的相关关系。(5) 多元回归“多元回归”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研究一个依变量、依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回归。2、亦称为多元线性回归,是反映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依多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动的规律。3、建立多个变量之间线性或非线性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的统计方法。在肥料试验中广泛应用。(6) 多元变量分析多元分析,是指同时考虑多个反应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均值向量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等。(7)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8)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实际课题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提出很多与此有关的变量(或因素),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课题的某些信息。主成分分析首先是由K.皮尔森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尔后H.霍特林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信息的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方差来衡量。主成分分析作为基础的数学分析方法,其实际应用十分广泛,比如人口统计学、数量地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数学建模、数理分析等学科中均有应用,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9)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10) 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是统计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参数检验共同构成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参数检验是在总体分布形式已知的情况下,对总体分布的参数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推断的方法。但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无法对总体分布形态作简单假定,此时参数检验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非参数检验正是一类基于这种考虑,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由于非参数检验方法在推断过程中不涉及有关总体分布的参数,因而得名为“非参数”检验。(11)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在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市场、管理等研究领域,有时需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会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这些都是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丹心谱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3

知识图谱继续我们的知识总结,本文总结包括:多选题研究、聚类分析研究、权重研究、非参数检验、数据分布。查看本系列之前的文章,可点击下面的链接:论文里的分析方法要用哪一种,SPSSAU告诉你答案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211. 多选题研究多选题分析-SPSSAU多选题分析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多选题、单选-多选、多选-单选、多选-多选。“多选题分析”是针对单个多选题的分析方法,可分析多选题各项的选择比例情况“单选-多选”是针对X为单选,Y为多选的情况使用的方法,可分析单选和多选题的关系。“多选-单选”是针对X为多选,Y为单选的情况使用的方法。“多选-多选”是针对X为多选,Y为多选的情况使用的方法。12.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SPSSAU聚类分析以多个研究标题作为基准,对样本对象进行分类。如果是按样本聚类,则使用SPSSAU的进阶方法模块中的“聚类”功能,系统会自动识别出应该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还是K-prototype聚类算法。如果是按变量(标题)聚类,此时应该使用分层聚类,并且结合聚类树状图进行综合判定分析。13. 权重研究权重研究-SPSSAU权重研究是用于分析各因素或指标在综合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最终构建出权重体系。权重研究有多种方法包括:因子分析、熵值法、AHP层次分析法、TOPSIS、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等。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可将多个题项浓缩成几个概括性指标(因子),然后对新生成的各概括性指标计算权重。熵值法:熵值法是利用熵值携带的信息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通常可配合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得到一级权重,利用熵值法计算二级权重。AHP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主观加客观赋值的计算权重的方法。先通过专家打分构造判断矩阵,然后量化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TOPSIS法:TOPSIS权重法是一种评价多个样本综合排名的方法,用于比较样本的排名。模糊综合评价:是通过各指标的评价和权重对评价对象得出一个综合性评价。灰色关联:灰色关联是一种评价多个指标综合排名的方法,用于判断指标排名。14. 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SPSSAU非参数检验用于研究定类数据与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如果数据不满足正态性或方差不齐,可用非参数检验。单样本Wilcoxon检验用于检验数据是否与某数字有明显的区别。如果X的组别为两组,则使用MannWhitney统计量,如果组别超过两组,则应该使用Kruskal-Wallis统计量结果,SPSSAU可自动选择。如果是配对数据,则使用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如果要研究多个关联样本的差异情况,可以用多样本Friedman检验。如果是研究定类数据与定量(等级)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还可以使用Ridit分析。15. 数据分布数据分布-SPSSAU判断数据分布是选择正确分析方法的重要前提。正态性:很多分析方法的使用前提都是要求数据服从正态性,比如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可通过正态图、P-P/Q-Q图、正态性检验查看数据正态性。随机性:游程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性统计假设的检验方法,可用于分析数据是否为随机。方差齐性:方差齐检验用于分析不同定类数据组别对定量数据时的波动情况是否一致,即方差齐性。方差齐是方差分析的前提,如果不满足则不能使用方差分析。Poisson分布:如果要判断数据是否满足Poisson分布,可通过Poisson检验判断或者通过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基本符合Poisson分布(三个特征即:平稳性、独立性和普通性)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其用于研究实际比例情况,是否与预期比例表现一致,但只针对于类别数据。单样本T检验:单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定量数据是否与某个数字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上述分析方法均可在SPSSAU中使用分析,以及相关方法问题可查看SPSSAU帮助手册。

表哥到

运营研究的3个方法:过程法、要素法、分类法

作者:平章大人全文共 2582 字 7 图,阅读需要 7 分钟———— / BEGIN / ————研究了这么久的营销和运营,我越发深刻地认可一句话:“上帝不掷骰子。”这是来自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我是一个极度相信科学的人,我相信好的运营模型、指标、策略对于实践一定有重要作用,火爆的产品、活动背后绝不是随机地做做推广可以带来的。海盗模型、漏斗分析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相信大多数运营人在日常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运用过这些方法。我平常总爱琢磨自己的工作,喜欢从中总结出一些道理理论,可能是因为学经济学出身的缘故吧,我们的论文大多来自于社会实践而非实验室,这养成了我从生活工作中做研究的思维惯性。今天,我要分享的不是具体模型的应用,而是我在研究营销运营理论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三个方法论,希望能给大家总结日常工作带来一些参考。一、过程法1. 过程法的概念我们可以从文字猜测过程法一定与这些关键词相关:先后逻辑、趋势、流失。字典上对过程是这么解释的: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程序和程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着明显的时间先后关系。如植物生长必须要经过“种子→发芽生根→出苗→长大开花→结果”等过程。这跟我们的运营研究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做内容运营还是活动运营,作用的客体无非产品和用户,而用户在认知上是有过程的、产品在“生长”上同样遵循过程的原理。而我们的前辈们提出的很多理论正是通过“过程法”这个方法论总结出来的。2. 几个常用的过程法运营模型2.1 海盗模型(AAARR模型)这是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先后逻辑总结出的规律,也可以看做一个产品的发展阶段。它可以指导我们在运营一个产品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因本文主要想传达给大家的是总结理论的方法论,因此,对于模型本身我不再赘述。其实包括我在前面文章所写到的“AIDMA”、”AISAS“的经典营销模型都是基于”过程法“的方法论总结出的。让我们再简单看两个:2.2. 生命周期分析法这是典型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同样也有很典型的”过程性“。每个过程的用户、产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做针对性的策略运营。具体应用,这里不做赘述,亦不是本文的重点。3. 漏斗分析法——经济学的边际递减效应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商用户购物流程,也是一个典型的”过程“,我相信大家都见过,它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产品或运营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个过程不仅会出现数量上的衰减,用户的注意力也是,因为时间的价值是衰减的。具体模型的应用不是本文的重点,只做简单举例用,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要素法。二、 要素法1. 要素法的概念还记得我是怎么描述过程法的吗?我们可以从文字猜测过程法一定与这些关键词相关:先后逻辑、趋势、流失。这就是要素法,将一个概念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出来。在做运营营销时,我们只要做好某个要素模型的所有方面便可达到”理论上的目标“。2. 几个常用的要素法运营模型2.1. 文案写作4要素文案写作的4要素法不仅适用于写运营文案,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邮件帮助尤为巨大,我现在的每一封邮件都在按照这个理论构思、书写、检查,屡试不爽。这4个要素分别是:读者:你的受众是谁,这会决定文章的语调、措辞、文法。目的:你要如何改变受众?文章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为了引导受众通向这个目的,任何没有带来帮助的内容都应该删除。行为:你期待受众有什么反应?目的试图在受众心中激发变化,而行为则是受众需要采取的实际行动。如读完某篇文章后,把票投给某个候选人,或分享这篇文章给其他人。(这是运营人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印象:读者会怎么看待你?任何你写出来的东西,都会反映出你这个人,会另读者产生一个对你个人、部门、公司的印象。也许有时候我们的邮件仅仅是抄送某个读者,不希望他产生某种行为,但这无关紧要。当写完邮件或文章后,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进行检查,提醒我们作品是否直达主题:读完这篇报告或文章,受众了解了某个目的,他们可能会采取你期待的行a为,并对你或公司留下你期望的印象。这是使用要素法总结出的一个简单好用的理论,它可以指导我们写文章、写邮件、做运营。4P、6P要素理论,这里不细说了。它们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公共关系、政治权利(6P),类似的还有PEST分析法等。三、分类法1. 分类法的概念字典是这么解释“分类”的: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分类可以说是各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比如生物学按照界、门、纲、木、科、属、种对物种进行归类;经济学按照研究对象大致分为宏观、微观经济学;法学按照研究对象分为经济法、公司法、劳动法等。那么,我们运营人该怎么运用这个方法去总结日常工作呢?2. 几个常用的分类法运营模型2.1. 二分法(矩阵法)二分法(矩阵法)的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都很普遍,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这个方法非常好用,就是将两个变量组合成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代表一种场景,以此展开分析。比如,我在分析京东商家后台这个产品时,按照入驻时间和系统了解程度分成四个用户类型,再以此去做产品设计。2.2. 金字塔分析法金字塔分析法不少人应该都用过,它可以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前后逻辑进行分类总结。如:运营人经常用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之所以能将金字塔方法做的分类叫金字塔模型,这是因为它不仅有分类,更有“递进的逻辑”。我们在写文章、做活动时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思考,也就是著名的麦肯锡金字塔方法:2.3. 同期群分类分析法同期群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具有共同行为特征的用户进行分群,如“在2017年6月第一次购买”,“在2017年10月第二周对产品的使用频率开始降低”,去持续观察他们的指标变化。侧重分析生命周期相同阶段的不同群组之间的差异。避免因总体数据的“好看”带来认知偏差。具体应用,本文不再赘述。四、结语本文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个人关于运营研究方法的三点思考,重点不在模型本身,希望能对大家的日常工作总结有些许帮助。大家可以注意观察,很多好用的模型基本是按照过程法、要素法、分类法总结出来的,除了可以运用模型指导我们的运营实践外,我们大可以照这三个方法总结适合自己公司或部门业务的差异化模型。———— / END / ————作者:平章大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电商行业、用户增长、营销科学化领域研究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贵贱有仪

科技论文从研究方式和论述内容的分类

科学研究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式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通过实验来发现新现象、寻找科学规律或验证某种理论假说,实验结果的科学记录和总结可作为研究成果;有的是先提出某种假说,然后进行数学推导、逻辑推理或用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往往以论述或论证为中心,提出新理论,或补充和发展原理论,或否定原理论;有的研究对象属于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范畴,采用的论述方式却类似于社会科学的表述方式,即用调查研究所得的可信事实或数据来论证新的观点。赛恩斯编译依据经验,科技论文按研究方式和论述内容可分为:一、实验性论文。这类论文主要针对科技领域的一个学科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实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得到系统的观测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等较为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准确与齐备的原始资料往往使其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与基础,它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报告,其写作重点应放在研究上,追求的是可靠的理论依据、先进的实验方案、适用的测试手段、准确的数据处理及严密的分析论证。二、发现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用来记述被发现事物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使用这种发现的前景。发明型论文是发现型论文的特殊形态,主要用来阐述所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等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三、计算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用来提出和讨论不同类型(包括不同边界和初始条件)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列或数字运算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数据结构、操作方法,或进行收敛性、稳定性、精度分析等。这种论文往往是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四、理论性论文。这类论文可分为推导型论文、分析型论文和论证型论文等。1.推导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所提出的新假说由数字推导和逻辑推理来得到新理论(包括定理、定律和法则)。写作要求是:数学推导要科学准确,逻辑推理要严谨严密,定义和概念的使用要准确可靠,力求得到无懈可击的结论。2.分析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是对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机构、材料、工艺、样品等进行理论分析,对过去的理论分析,对过去的理论分析加以完善、补充或修正。写作要求是:论证分析要严谨,数学运算要正确,资料数据要可靠,结论要准确并经过实验验证。3.论证型论文。这类论文主要是对基础科学命题进行论述与证明,如对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及其他众多应用性学科的公里、定理、原理、原则或假设的建立、论证及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进行讨论。五、设计型论文。这类论文一般用来对某些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对某些系统、工程方案、机构、产品等进行计算机辅助和优化设计,对某些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对某些原材料等进行调制、配制。写作要求是:内容要新,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要合理,编制的程序能正常运行,计算结果要合理准确,设计的产品要经过实验和生产证实,调制、配制的物质要经过使用考核。六、专题型论文。这类论文用来对某一领域、学科或某项工作等发表议论(包括立论和驳论),通过分析论证,对其发展的战略决策、方向等提出新的见解。七、综述性论文。这类论文是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它要求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介绍、分析、评述特定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对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并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综述类论文的写作要求相对较高,一般要求:资料新而全,作者立足点高、眼光远,问题综合恰当、分析在理,意见、建议较为中肯;题目一般较为笼统,篇幅允许稍长。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种是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除了以上这些论文类型,按研究方式和论述内容,科技论文还应有其他类型,这里不再列举。

幸平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两种。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划分。招生单位培养硕士生的经费来源分为中央(地方)财政拨款、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经费和自筹经费等。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的硕士生,分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生可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委托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用人单位提供,毕业后按委托培养合同就业。自筹经费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招生单位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或向社会多种渠道筹措解决。学生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合同中没有规定就业去向的,通过“双向选择”办法就业。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按照考试方式分类划分。硕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全国统一考试中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联合考试是教育部批准的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部分考试科目由全国统一(或联合)命题的考试。单独考试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组织命题而进行的考试。推荐免试是部分高等学校按教育部规定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进行复试的选拔方式。

赤峰号

论文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总结-2

上篇文章我们总结了基本描述统计、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差异关系、影响关系五种常见分析方法,下面继续我们的总结。6. 相关分析汇总相关分析用于研究X和Y的关系情况,X、Y都为定量数据。简单相关分析是分析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当两个变量都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为了消除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值关注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情况,此时可使用偏相关分析。如果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的整体相关性,可用典型相关分析。7. 线性回归汇总线性回归用于研究X对于Y的影响,前提是因变量Y为定量数据。如果X很多时,可使用逐步回归自动找出有影响的X;如果需要研究多个线性回归的层叠变化情况,此时可使用分层回归;如果数据中有异常值,可使用Robust回归进行研究。8. Logistic回归汇总Logistic回归用于研究X对于Y的影响,因变量Y一定为定类数据。如果Y有两个选项时,可使用二元Logit回归如果Y的选项大于2个时,可使用多分类Logit回归如果Y为定类数据,且选项有顺序大小之分时,可使用有序Logit回归9. T检验汇总T检验用于分析定类数据与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且X的组别只限于为两组。如果是对比单个变量与某个数字的差异,可用单样本T检验。如果是对比两个变量之间(X定类,Y定量)的差异关系,可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两个变量是配对数据,比如对一个群体用同一个工具前后测量了两次,可用配对T检验。10. 方差分析汇总方差分析用于分析定类数据与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可分析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变量差异。如果X为一个,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即通用方法里的方差。如果X的个数为2个,可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当X个数超过2个,可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通常双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方差分析多用于实验研究中。事后检验是基于方差分析基础上进行,如果X的组别超过两组,可用事后检验进一步分析两两组别之间的差异。如果研究中有干扰因素(控制变量),可使用协方差分析。上述分析方法均可在SPSSAU中使用分析,以及相关方法问题可查看SPSSAU帮助手册。

安琪儿

研究设计|研究方法07

在重度考察社会研究方法的学校和专业中,研究设计是难度较大的题目类型。通常的考察方式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求学考生做出一个研究设计。例如清华真题:对近期发生的热点环境议题、媒体报道情况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一个实证研究,说说你的研究设计。为了能答好这种题目,我们需要在考前自己准备几个研究设计,包括定量研究设计、定性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设计、网络研究设计等。同学们可以研究书本上给出的范例,也可以查找列出具体研究过程的论文,总结出一般的套路和格式,然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尝试做一个研究设计,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研究生学长学姐进行修改。在考场上遇到这些题目时,直接套用准备好的研究设计模板,并进行适当修改即可。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设计,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主要说明研究题目的产生背景,以及这一课题要解答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的。研究意义。介绍此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架构。一般的研究课题往往以某个理论为基础,此处要结合研究课题介绍该理论。研究假设。从理论出发,结合研究课题提出假设。研究方法。此处说明本次研究应用的概念操作化方法、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具,例如SPSS。抽样方案。这里要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抽样的过程、结果。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如果使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搜集资料,这里要列出这些工具的部分内容。调查时间、场所。根据研究课题,列出调查时间、场所。研究反思。指出本研究设计的不足之处,或者不周全、未考虑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设计大概遵循这种逻辑顺序,但不一定包括以上所有内容,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不写、略写;研究设计不必写出研究结论,这是一个研究实施前的设计。接下来,将给出本文开头提到的清华真题的一个参考答案,同时也是对研究设计案例的展示:热点环境议题的议程互动与建构研究——以上海市垃圾分类为例1、研究背景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公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合理分类,增加了可回收物的多样性。该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上海市成为全国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领头羊”,也由此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上海市垃圾分类引起了网民的持续关注,多次登顶微博热搜榜。垃圾分类这个环境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垃圾分类的践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垃圾分类的推行过程中,媒体在信息传播、新闻报道、宣传引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的主要平台。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网络媒体传播环境,研究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微博平台上的上海垃圾分类事件的议程互动与建构情况。2、研究意义在理论层面,有助于验证媒体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现象,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现实层面,有助于了解垃圾分类这一议题的宣传与传播状况,从传播方法和技巧层面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关怀。3、理论架构议程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 theory)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一系列报道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议程设置的合理性面临着质疑和挑战。但仍有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媒体对公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之间存在媒体间议程设置效果。4、研究对象议程建构理论(the agenda-building theory)指出在议题构建过程中,媒介、政府和公众互相影响,决定什么是重要事件。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媒体议程、政府议程、网民议程各自的特点以及互动关系,并分析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的建构过程。媒体议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中国环境报》三家媒体的微博账号在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发布的相关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位于上海的《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中国环境报》是环境保护部主管、全球唯一的国家级环境保护报纸,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使用网络爬虫工具,以“垃圾分类”为关键词,搜集并整理本研究时间段内,这三家媒体微博账号内的相关新闻报道的内容。政府议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业和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从社会整体利益层面推动社会发展。在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中,上海市政府多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关注并出台相关政策。因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涉及垃圾分类的国家和上海地方政策文件、官方通报等,例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政府议程的代表。网民议程确定网民议程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网民在微博所讨论话题的热度确定,二是通过新闻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和评论量决定,三是通过对网络搜索关键词的排序确定。因此,本研究把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微博“上海垃圾分类”相关话题下的原创微博作为网民议程的代表。对网民原创微博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均匀抽取页码,每页抽取10条微博,一共顺次抽取100条微博,以进行内容分析。5、研究假设基于此次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现提出如下假设:◆ H1:政府议程直接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置网民议程;◆ H2:当网民的关注形成一定规模或者发展到线下行动时,会影响政府议程;◆ H3:媒体议程与网民议程相互影响,媒体、网民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是一致的。6、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政府议程主要采用描述法进行研究,对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和统计分析则是使用SPSS。内容分析法需要根据样本特点建构类目,将所有类目构成一份编码表,再对照编码表阅读每一篇符合要求的内容,同时进行编码。编码要求每一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维度只属于单一属性,例如,一篇新闻在信源上只能是“官方”或者“非官方”,报道内容横向属性只能是“事实”“问题”“议题”三者之一。对于内容较为综合的新闻,一般根据文章主要观点强调的属性而定。之后,需要对这一编码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部分编码表可建构如下▼7、研究反思研究对象方面,选取的是有限的样本,结论的可靠性、代表性面临挑战。媒体议程仅选取了三家媒体微博账号的新闻报道,网民议程并不能代表公众议程,因此接下来的研究中,样本的选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方法层面,对于政府议程的研究采用的描述法主观性较大,之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对于网民议程的研究,可以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质化方法,获得网民的态度、情感、认知等信息,配合内容分析法使用,使得研究更加直观、可靠。参考资料[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不能出气

毕业论文都有哪些类型呢?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做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毕业论文都有哪些类型呢?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理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理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性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性四大类。相关阅读:论文查重是怎么查的又有什么规定呢?毕业论文要怎么去降低重复率呢?论文在查重之前都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访问者

学术论文有哪些分类

本内容由【大分享文库 west960.com】整理分享!由于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和方法不同,论文的表现手法、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术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研究领域和对象,可分为人文社科类论文、自然工程类论文与医学科学类论文。    人文社科类论文是以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人文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广,类型复杂交错。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人文社科类论文可细分为哲学学科论文、语言文学学科论文、历史学科论文、艺术体育学科论文、经济学科论文、政治学科论文、法学学科论文、管理学科论文、教育学科论文等。人文社科类论文就研究方法与行文角度而言,可以将其分为论述型、评价型、考证型、证明型、介绍型、诠释型、调查报告等论文类型。    自然工程类论文,也称为理工科类论文,其研究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自然科学论文侧重于对自然本体进行研究和描述,揭示自然界发生的客观现象以及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强、计量细、实验数据多等特点。工程科学论文侧重于运用科学和技术原理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存在的问题。自然工程论文按照功能和属性,还可以将其分为实验型、理论型、综述型论文与科学调查(考察)报告等。    医学科学类论文,也称医科类论文。医科是对有关医疗、药物、公共卫生等研究领域的学科统称,医学科学类论文就是以人类自身身体及其所患疾病、所受损伤等为研究对象,以诊断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机体健康为目的。    2、按研究内容和方法,可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设计型学术论文。    理论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比较广泛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即抽象的理论问题。其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证明、数学推导和综合考察等。    实验型学术论文是以实验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成果后撰写的学术论文。它的核心内容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形成结论或提出作者的见解。    描述性学术论文是以自然和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考察、观测和分析,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描述、说明和比较,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新发现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因此,它的重点在于说明事物和现象是什么,并确认其种属、学科等,和类似事物或现象有何不同,而没有复杂的理论推导、逻辑分析。    设计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工程、新产品的设计,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新的设计方案或实物进行全面论证,从而得出某种结论或引出某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