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投稿必看:为什么你就是发不了SCI?过来人告诉你这些雷区不要踩!星云

投稿必看:为什么你就是发不了SCI?过来人告诉你这些雷区不要踩!

对于很多科研工作者与学者来说,辛辛苦苦做实验写文章去投稿,劳心劳力,结果一纸拒稿通知否定了所有努力,令人无比懊恼且不甘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我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吗?本文将从原因+对策分析,希望能帮助到有这个困扰的学者们。一:选题不够新颖,不能立即抓住期刊编委的眼球每篇文章必须有存在的理由,创新性或罕见度是审稿人关注的重中之重,如果不够新颖也不够深入,那肯定首先会被say no ,所以如果你的文章足够新颖,一定要说出来!创新性的内容可以是新疗法、新技术、新方法、新的材料等等。那么好的选题思路从何而来?这3个途径也许可以帮到你:(1)学术会议: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科研的新进展;听学术大牛讲解,与其他学者学习交流。这个过程比你天天看书查阅资料见效快很多!!!当然,要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学习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回去有针对性的查阅学习事半功倍。(2)熟读文献;参考文献这个是平时阅读积累的啦!临时抱佛脚效果不好。(3)自己的科研经历,借鉴他人的经验。二:摘要字数过多,冗长啰嗦写摘要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篇幅太长,过多的细节描述或者介绍过于笼统而显得内容模糊不清。而审稿人时间宝贵,一般根据摘要内容来决定是否有兴趣或者值得花时间审阅此稿,所以,在写作摘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内容不能过多,还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摘要中的每一个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且尽可能地简练。摘要的长度一般不超过300字,应简明扼要地将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阐述清楚。三:语法错误中国大多人存在语言难关。对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论文的英语写作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英文要避免低级错误和中国式英语,例如句子前后单复数是否统一、时态是否一致、词组搭配是否恰当等,这些错误只要认真就一定可以避免。阅读 10 篇英文文献,并且建议准备一个英语词句本,总结 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随时把一些好句子记录下来,积累素材,为以后写文章时用。因为当写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想法你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清楚地道的表达出来。重点是:常用词不能滥用。论文用一些用到烂大街的常用词会给审稿人不好的印象。这和我们语文写作一样,要保持原有的规则的基础上,创新。四:论文格式不正确,不符合期刊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规定曾有一些年轻学者准备投寄的稿件,他们对于英文的打字和格式不太熟悉,在这方面错误百出,导致直接被拒稿,得不偿失。SCI论文对论文格式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如果没做好论文投稿前的准备工作,很可能通不过技术审查那一关直接拒稿,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投稿前,务必多花点时间了解一下想要投稿的杂志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千万不要特立独行搞特别。

履行遂进

学术杂志投稿也是要看“脸面”的!

学术杂志投稿也要看“脸面”?什么意思?难道现在给学术杂志投稿也要与期刊杂志社搞好关系吗?非也! 此“脸面”,非彼“脸面”!上学的时候,我们写的作文要求字迹工整,段落整齐,语文老师说,这就相当于你的“脸面”,需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要舒服的,现在的学术杂志投稿也是如此,如果你的稿件投过去了,给编辑的第一印象不好,或者你的写作格式根本与该期刊杂志的要求不符,那么稿件就会被立马退回。格式规范的论文可以给编辑和审稿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这也是作者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的重要表现,还能够体现作者对刊物的尊重和重视。因此一定要按照规范去写论文,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作者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了解所投期刊对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论文格式规范问题一般不属于作者学术水平问题,而是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问题。作者投出的论文格式非常规范,编辑收到论文后对作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论文很快就能送给有关专家审稿。相反,有的作者论文格式不合要求,缺项很多,这样就给编辑留下了治学不严谨、态度不认真的不好印象,即便通过初审,也会给后续审稿、编辑工作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很有可能在最后环节因格式不规范被退稿。(规范学术杂志投稿格式,中教数据库智能写作平台可以作为作者写作的一个不二选择。)(2)注意所投期刊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也就是你的“脸”不要太长,最好是所投期刊让你有多长就多长,总之根据期刊的要求撰写就没问题。

其来不蜕

学术论文投稿前应考察的几个方面

学术论文的发表,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促进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赛恩斯编译认为,在论文写作完毕并准备投稿时,应先对拟投稿期刊在编辑、出版、内容、投稿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以确保论文能够尽可能快地发表在高学术水平的期刊上,实现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及时广泛传播和交流。一、准确评估稿件与拟投稿期刊的水平。正确评估投稿论文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将论文投向学科主题相符、学术水平相当的期刊。二、选择适合稿件类型和内容的期刊。在投稿前,要调查期刊的栏目设置、刊载论文的学科侧重以及发表论文的类型情况。了解投稿期刊近期刊登的论文和主题出版计划,以保证稿件与期刊设置的栏目、发表文献的类型和主题内容相一致,提高投稿的录用率。三、了解投稿期刊的出版频率、论文容量及论文发表时滞。投稿前应该对投稿期刊的出版频率以及每期中刊载论文的篇数有所了解。期刊的出版频率和论文容量对论文的发表速度和稿件的录用率有一定的影响。了解投稿期刊从文稿收到、修回到发表所需要的时间,尽可能将文稿投向发表时滞较短、论文容量较大的期刊。四、调查投稿期刊被各种数据库的收录情况。研究人员主要是借助于检索工具或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来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因此,一种学术期刊是否被权威检索工具或数据库收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期刊的学术质量,也决定着期刊的被利用率和学术影响范围。要想使论文被大范围读者阅读,实现论文学术影响的最大化,稿件尽可能选择投向被国内外权威检索工具或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五、明确投稿期刊对作者及其身份的要求。通过阅读“作者须知”来了解期刊对论文作者及其身份的要求。有些学术机构的会刊及部分研究机构出版的期刊,只发表本学会的会员或机构内研究人员撰写的稿件。因此,在投稿前了解期刊对作者身份的要求,可以减少投稿的盲目性。在向国外期刊投稿时,最好选择那些曾经发表过中国作者文章的期刊。有些国家出版的期刊对中国学者缺乏了解和信任,因此会影响对稿件的录用。六、了解投稿期刊对文稿格式和费用的要求。不同的期刊对其所刊载论文的格式、字数、图表、参考文献及附加信息等有特殊的要求。投稿时要严格按照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或“稿约”要求准备稿件,以免投稿后因为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等类似的“低级错误”而被弃用或要求重新大规模修改,影响论文的及时发表。此外,也有必要了解投稿期刊对录用稿件收取的各种费用情况,根据经费的承受能力选择投稿期刊。

请致天下

学术论文投稿时,一篇论文可以同时多投几本期刊吗?

论文可以同时投几本期刊很多作者认为论文投稿审核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可以投多本期刊,哪本期刊通过投高哪篇,作者的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最坏的结果都可能导致我们的论文被判定无效,因此在此还是建议作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期刊,然后专心投稿一本期刊。发表职称论文的注意事项跟大家说一下:1.国内学术期刊,目前90%为收费发表论文,作者发表论文需要支付版面费,也有部分学术期刊需要支付审稿费,具体以杂志社的通知为准。2.论文发表一般是晋职称和毕业的比较多,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学术期刊的现状。3.不收版面的杂志现在很少了,而且稿件的审核时间往往需要2-3个月的时间,然后再等2-3个月等待文章发表出刊。(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文章没有录用,白等了这么长时间,评职称的机会错过了。)4.友情提示:并不是所有的杂志发表了论文都有效的。杂志必须是正规期刊,然后是按照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的级别范围内是有效的,发表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单位或学校的发表要求,以免发表的期刊不在认可的范围内。最后提醒大家请勿一稿多投,后果很严重。如果作者一旦一稿多投了这个稿件就不能用了,反而会耽误职称评审。一稿多投会被判定学术不诚信或者被编辑部封杀,这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作者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本文转自91学术网(www.91xueshu.com

崔浩

初入学术圈,大家口中的SCI、CSSCI、普刊核心都是什么?

相信很多硕博新生,初次步入学术生活时,面对学术交流中的各种期刊表述,一定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同时很多硕博的应届生,面对高校发出的,发表期刊论文才能毕业的硬性要求,纷纷陷入了苦恼。对于初入学术圈的新生而言,一定会有“什么是期刊?期刊又有哪些类型?大家口中常说的SCI、CSSCI又是什么?”的众多疑虑。而对于硕博应届生而言,则更多担心的是“如何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准备了将近一年的论文投稿后,为何久久不见刊?发表自己的论文为什么还要收取版面费?得不到导师课题的依托,如何寻找其他渠道,保证论文正常发表?此类的问题。但无论是新生还是应届生都不必因此过分焦急,关注依竹期刊,你所担心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今天小竹就先针对初入学术圈产生的期刊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01什么是期刊?期刊是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等。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出版时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才能出版。02期刊的类型有哪些?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这样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而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与此同时“国际刊号”即“ISSN”号,也是我国大部分期刊配有的刊号。此外,期刊也同报纸一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一般按学科、内容、学术地位进行分类。其中学术地位是很多毕业生、教职老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发表论文、评定职称时选择期刊的重要依据。03学术期刊又分为哪些种类?学术期刊一般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通常称为普通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国内共有7大核心期刊体系,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有四种,分别是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期刊)南大核心(CSSCI)中国科技核心(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其中南大核心来源期刊,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属于国内最权威的期刊等级。而国际核心期刊,被广泛认可有四大检索,分别是:SCI《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EI《工程索引》(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STP《科学会议录索引》(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用于收录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其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集中了各个学科高质量论文的精髓,因此SCI一直是世界科技界密切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对于硕博毕业生发表论文,本科高校及以上的教职老师、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评定职称时,通常会选择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以及SCI。具体的选择则根据个人学术研究方向以及高校要求,单位评定职称的等级来判定。普通期刊就是除核心期刊之外的一般刊物。与核心期刊相比,普通刊物的收录难度较弱,用稿发表的周期性更短,费用也更低,适用率也很广。无论是初高中学生出国留学或参加大学自主招生,还是本科在读人员评定三好学生、奖学金,以及大学应届生求职找工作,在期刊发表一篇能彰显个专业知识水平的论文,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竞争力,还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04那普通人又该如何发表期刊论文呢?发表普通期刊时,投稿人须准备好一篇完整的个人论文稿件。其次找到自己已经了解了的刊物平台,按照平台标注的邮箱信息将稿件发送出去,等待报刊编辑联系即可。而发表较难的核心期刊时,硕博在读学生可寻求导师的推荐、学长学姐的帮忙,找到合适的途径。在职人员或普通学生则需要自己寻找合适的渠道,或寻找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稿件推荐。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无法避免投稿后等待用稿通知的时间冗长。因此,如今的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能帮助作者快速发表期刊论文的第三方咨询服务平台,依竹期刊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可以找到合适的平台进行投稿,可以快速知道自己的用稿结果,不仅省去了大量的时间,还免去了多余的忧虑。除此之外,依竹期刊还有海量的出版资源供你选择,更有超低的内部价格,可为你节省更多的刊登成本。自成立以来,基于优质的服务,专业、高效的态度,依期刊已成为众多教职学者信赖首选的平台。如果你也有发表期刊论发表、专著出版的需求,关注依竹期刊公众号,即可找到我们。更多期刊专著问题,持续关注依竹期刊,就能迎刃而解~,还等什么,快来关注吧!!

万钟之禄

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之争,要么发表要么灭亡?

现代科学研究的学者无人不知“要么发表要么灭亡”,但是,要想取得突破性学术成果,定期发表论文是好事还是坏事?众所周知,一些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可能没有论文的产生,但是一旦有论文的时候,说不定就是惊天动地的时候。另一方面,很多学者每年生产大量的论文,最后又有多少具有真正的价值呢?数量和质量之间是共存的还是相斥的。如何看待学术研究之中的数量和质量之争?作为研究者,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实现双赢,既能够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又能够让所有的论文获得足够的影响力。不过,这种期望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专注于数量或者专注于质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一种选择。论文的发表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不同的时代,人们不难产生疑问:有多少学者因为发表论文太少而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如果有的话。难道最优秀的人才不是成果最丰富的吗?同样,为发表论文做准备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层次的反馈,难道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机制,让学者成为更好的研究者吗?因此,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不也是提高质量的一种手段吗?虽然统计数据表明,效率和质量之间至少存在相关性。一所学术机构,人均发表的研究数量越多,引文影响力往往也越大。毕竟,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并不高,那几篇几十篇的数量去叠加呢?总能够加出一个较高的数字。从研究来看,也有争议。早在2003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评估和政策项目前负责人琳达·巴特勒(Linda Butler)在2003年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这篇论文也是研究论文效率和质量的开创性论文)。这篇名为《澳大利亚在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物中所占比重增加的缘由——基于出版物数量的资助方案的影响》(Explaining Australia’s increased share of ISI publications – the effects of a funding formula based on publication counts)的论文,详细考察了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研究产出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并揭示这似乎是以损害引文影响力为代价的。矛头直指以提高销量而非质量为目的的系统性激励措施。“大量资金根据出版物总数分配给大学和大学各个部门,很少注重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或质量。因此,在过去十年里,期刊出版效率显著提高,但影响力却反而下降了。”论文摘要中如此解释道。但是,另一方面,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也有不同的结论,在个人层面上,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论文发表数量越大,引文影响力往往也更高。2016年,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乌尔夫·桑德斯特伦(Ulf Sandstrm)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彼得·范登·贝塞拉(Peter van den Besselaar)分析了近5万名瑞典研究人员的数据,发现效率提高和引文影响力增加二者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他们发现,在某些领域,每多发一篇论文,获得更多引用的概率也更高。其他研究表明,高被引学者的核心群体在世界研究产出量和被引量上所占的比例大得惊人——这似乎很难说明出版数量的增加会损害质量。效率和质量确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关系谢尔盖·科列斯尼科夫(Sergey Kolesnikov)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职期间曾从事一项研究,专门研究效率与化学和工程学科引文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学术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他们开始职业生涯的时间来定义的。2018年发表在《科学计量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化学这个更容易将研究成果分成更小的单元发表的学科而言,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引文影响力就越小。但是在研究成果难以切分的工程学领域,通常看不到这样的趋势。学术研究发现的另一个复杂因素是,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学者,引文影响力受影响的方式也不同。科列斯尼科夫的研究表明,效率最高的工程学研究人员受益于可以积累优势的“马太效应”,他们的学术声誉建立得足够好,在职业生涯后期发表的任何东西受关注度都很高。实际上这种论文的马太效应在人文社科领域中表现非常明显,许多人喜欢引用知名学者的话语作为论证来加强论文的说服力。不过,论文的数量能够替代质量吗?从论文生产数量来看,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论文生产大国,美国第二,印度第三,日本第四,韩国第五,德国第六,英国第十;但从论文平均高引次数来看,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荷兰、瑞士和瑞典,以至于许多研究者也认为荷兰的研究体系值得他国借鉴。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是处于数量驱动向质量驱动的转变过程,在发展之中,一直都是注重论文数量,近年来才开始关注质量,那么,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全球的新兴国家而言,是否都是这样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或者说是不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学术发展都是有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过程。印度也是如此,丹尼尔·法内利(Daniele Fanelli)在自己的研究中将中国和印度认定为“科学不端行为的高风险国家”,他说,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学者受到奖金的诱惑而发表论文”,他们每发表一篇论文都会得到现金奖励。例如,在印度,自2010年以来,职业发展一直与发表论文数量挂钩。直到2017年,它才推出一份经过审查的期刊清单,直到2019年,它才采取措施,从数百份合法期刊中清除掉掠夺性期刊。然而,正是在“排名低、努力想要出人头地”的大学里,贫乏的激励措施似乎效果最差,随着这些大学开始意识到试图在研究领域竞争是徒劳的,并采取差异化策略,将重心转向教学,这个问题可能会自行得到解决。目前,我们正处于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但是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也是唯指标说话,一切以SCI/EI/SSCI为指标,这些指标背后涉及的奖金、帽子和职称。在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没有走出“不发表就灭亡”的学术生涯,在操作层面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进步的地方。

爽然四解

论文投稿录用与否,这些因素是关键

论文是作者与期刊合作的桥梁。作者写完论文投稿,只是论文发表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期刊对论文有拒稿的权利。只有作者撰写的论文符合期刊制定的录用标准,才能确定能发表。那么,哪些因素影响论文投稿录用率?1、论文的学术质量一篇论文稿件能否被投稿的期刊录用的根本标准是学术质量。你的论文内容中,若没有新的东西体现,比如新的学术观点、新研究方法运用、新的研究领域等等,若没有这些,就难以吸引审稿人的注意和阅读兴趣。作为期刊编辑,要为期刊前景发展考虑,在排刊资源紧张下,为什么放着有高学术质量的论文不用,非要用一篇拾人牙慧、千篇一律的稿件?!这时候,投稿的作者可能又要说了,我的论文有创新,且学术质量比较高,为什么会被期刊拒之门外?这是因为论文学术质量,不是影响论文投稿录用率的唯一标准,还存在非质量影响因素,若论文作者不妥善解决,还是会吃被退稿的苦。2、吃准目标期刊定位不同类别的期刊,收稿范围、栏目设置、刊文风格和读者群体也不同。比如《中国高等教育》和《教育教学研究》都是教育理论的期刊,但两者发文风格上差距较大。一篇注重宏观理论探讨的论文,应选择《中国高等教育》,投稿《教育教学研究》就不合适。若是论文内容侧重微观经验交流,发《教育教学研究》就非常合适。作者投刊,没有吃准目标期刊定位,盲目投给了与论文不搭的期刊,很容易在初审就被退稿。3、按照目标期刊要求撰写规范论文学术质量没问题、目标期刊定位也没有问题,为什么投稿的论文不直接给予录用,而要修改、修改、修改呢?其实这是很多作者疏忽导致的错。不同的学术期刊对投稿要求有不同,作者定好目标期刊后,先要了解该期刊的投稿要求,修改好后再投稿,而不是直接找到投稿入口,上传。试想一下,假如你是该期刊的编辑,收到了一篇不符合投稿要求规范的论文,你会怎么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了标准,你不修改,“不认真”的印象肯定是留下了。4、重视与目标期刊的交流与沟通交流与沟通,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通过与目标期刊编辑交流沟通,不仅可以正确理解期刊的要求和标准,也可以表达自己研究课题的想法和思路以及感兴趣的学术热点问题等等。切忌不要就一些很明显、触手可及的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稿件处理流程等,麻烦期刊编辑。即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给编辑留下好的印象。5、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投稿录用,通常除了期刊编辑初审外,还会邀请专业权威的专家进行审核,就论文质量把关。可能两审,也可能三审、四审等,审核后,专家会出修改意见,最终反馈给作者。作者要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认真、仔细地修改稿件,若有不同看法,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论证材料给予佐证,而不是直接否定。总而言之,学术质量是论文投稿录用的第一标准,也是很多时候难以把控的标准。至于其他非质量因素,只要作者有心,很容易通过修改来完善。请认真对待每次投稿,也请认真对待每次拒稿的原因,被要求得越多,认识上就会越深刻,造就自己经验丰富,操作起第二篇、第三篇……,会事半功倍,轻车熟路。

失子之业

一篇学术论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样的?

导语好多科研小伙伴都是第一次准备SCI论文,对于SCI论文的发表流程一头雾水,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SCI论文发表的具体流程,包括什么是SCI?SCI论文的文章类型都有哪些?怎么查找目标期刊?期刊的格式要求在哪里找?论文需不需要查重润色等。阅读这篇推文你都能找到答案哦~我想发SCI论文,但是在查询期刊信息里有SCI、SCIE、ESCI、SSCI,这些都有SCI,这些“SCI”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始于1961年。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和关键词等,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是目前世界上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常用的学术文献体系。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是在SCI基础上主要基于网络特征的新体系。打个比方,SCI算是Web of Science打江山时候的老部队。SCIE算是统治时期进行的新编制(老部队也包含其中)。ESCI (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s Index) 则是最新的Web of Science 发展的另一支新兴部队,算是预备役民兵。ESCI旨在纳入提拔一批优质的新杂志进入观察期。如果表现持续可观,则会进一步提拔进入SCIE。一般来说,一个杂志的发展之路可以形容如下:表现抢眼时,从预备役(ESCI)升职到新部队(SCIE)里。但新杂志是不可能进入老部队的;反过来,如果表现糟糕,则从新部队(SCIE)踢到预备役(ESCI),或者直接被除名。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怎么样,入门级专业名词,你掌握了吗?SCI论文投稿时的文章类型都是怎么回事?这些文章类型都有什么特点?1. Letter to editor / Comment / Communications这三种类型一般属于短篇文章。其中Letter/Comment是对已发表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而Communications则属于一些简短研究结果的发表。部分Communications一旦编辑认定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短期内快速发表。因此,如果手头有时效性很强的研究结果来不及完善成Article,与其错过最佳时机不如整理成Communications。目前Letter/Comment虽然不算正式的研究,但是一旦能发到高分级别的,仍然算是添彩的成果。而对于Communications,国内院校的具体评定各有不同。总的来说Communication是性价比高的一种快速发表文章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杂志也把Communication当成是Letter的一种。比如Nature Genetics上边就经常用Letter的形式来发一些比较重大的研究成果。2. Original research(Article)这种类型也是目前最普遍的文章类型。绝大部分杂志都接收(少量专门只发表Review类杂志除外)。这种类型的文章具有严格的写作结构(Intro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具体投稿前需要认真翻看对应杂志的Instruction for Authors。无论质量好坏,这种文章的耗时最长,花的精力最多。3. Case Report病例报道,分Case Report (Single)报道和case series报道。此前几年Case Report一旦遇到稀有病例,往往颇受重视。目前有些杂志已经逐步剔除了Case Report的发表。Case Report的临床价值仍然在不断被讨论。4. ReviewReview为描述当前研究的进展综述。目前也是初入科研的学生起步要训练的写作类型。一篇Review可以协助新手高效构建特定课题的知识框架体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完成文献的整理和提取。因此Review的写作带来的学术效果远比Review本身的价值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Review都是你想写就能写的,比如科研圈内非常著名的Annals Review系列杂志,文章一般都是邀请各个行业大牛来撰写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避免山寨期刊?这里讲一个发生在小编同学身上的真实故事。简单来说他经过多年的折腾,终于写好了一篇文章,准备投到该领域的一个专业期刊《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影响因子为 1.186,恰好过 1,符合学校的毕业要求。第一次投稿,他没什么经验,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提交成功了,心里十分忐忑,准备开始漫长的等待。没过几天,他就收到了来信,说只要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被接受了。他赶紧按照编辑的要求修改投回,然后很快就收到了文章成功接受的邮件,并得知需要交版面费 300 美金。这下可把他激动坏了,赶紧去银行转账给了出版社。然后,他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导师。第二天,导师给他打电话:“你来我办公室一趟。”他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投了一个野鸡期刊,没有影响因子!他当时就懵了。静下来和导师核实了一下,才发现其中的原因。他投的期刊是《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与正版的《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仅仅差了一个 The。这是一个开源期刊,是一家加拿大的出版社主办的期刊,ISSN号码是1916-9760。它没有被 SCI 收录,网站上列的影响因子 2.28,是基于 Google Scholar 统计的结果。而正版期刊是一家英国期刊,隶属于剑桥大学出版社,ISSN号码是 0021-8596。虽然交出去的版面费退不回来了,但万幸的是这篇文章最终成功撤稿,没有影响毕业。很多小伙伴第一次投稿,不要说找到性价比高的期刊,连正规期刊和山寨期刊都不知道怎么分辨。在这里小编推荐iJournal期刊检索平台, iJournal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开发的期刊检索平台。iJournal可以提供最全最新的数据库,全部来自WOS官方网站,而且随WOS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非常的及时和权威,小伙伴在投稿前在这里搜索期刊就能避免上当受骗。而且iJournal检索逻辑很清晰,将一级筛选(学科门类)和二级筛选(期刊指标,如影响因子、自引率等)分离,有效避免了检索时的混乱,同时这个页面设计非常符合如今的审美潮流,简洁清爽富有设计感。首页:主页的学科专业分类:专业领域内的期刊检索(期刊详细信息):找到了合适的期刊,论文格式怎么修改?是按照这个杂志社已经发表的论文格式修改吗?有很多第一次投稿的小伙伴都有这样的困惑,期刊杂志的格式要求在哪里看,有的小伙伴就按照该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修改,但是这样往往是不符合杂志社要求的,因为已发表的论文都是经过排版的,与杂志社审稿的格式是不一样的。那么格式要求在哪里呢?一般每个期刊杂志都有自己的格式要求,他们都有专门给作者的指导文件,里面包含了格式、表述、杂志的收稿范围等等要求。下面小编以Microbiology杂志为例,首先找到官网:打开官网,在首页找到Submission guidelines(提交指南)点进去:在右侧就有杂志对稿件的各种要求,需要哪个点进去就可以了~撰写论文这一部分可以说的就太多了,这里我就不详细展开了。对于新手来说,模仿已成功发表的文章进行写作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同时投必得学术 也分享过超多SCI论文写作干货,从高频词汇、常用句式、写作模板、论文架构等多维度帮助大家提高论文撰写的水平。此外,投必得还有超多SCI论文写作的视频课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文章需要润色吗?是否需要润色这个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1. 如果您所在的实验室实力很强,发表了大量的SCI论文,实验室的老师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经常和国外的教授有合作,这种条件下可以选择在自己实验室内部解决,自己写好初稿后请实验室的小老师把一下关,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后提交到大老板那里,大老板修改后最后再给合作的国外教授看一下,根据英语母语的表达习惯修改一下,这样一套流程下来语言上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不过这样做的缺点可能就是不够高效,毕竟实验室的老师们都很忙,稿子拖时间长了也会影响毕业。2. 如果您所在的实验室刚刚开始投稿国外的杂志,实验室内没有海外背景的老师,也没有合作的外国教授,这样最好还是找一些靠谱的润色公司帮忙把一下关。因为再好的科研发现也需要文章作为载体,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的英语会使研究成果让人难以理解,严重影响文章的接受成功率。良好的语言表达会使审稿人更好的理解你研究意义。靠谱的润色机构会找到那些大同行专家为你服务,在保证英语地道的同时也能保证专业性,而且也有正规的保密协议,对于论文的安全性也可以完全放心。(投必得论文编译近期润色好评)SCI论文有重复率要求吗?文章需要查重吗?这一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文章的情况做决定。如果是新手,文章中套用改写了很多已经发表的文章的内容,这就需要在投稿前先查一次重,避免投稿之后在杂志社查重时出现麻烦,目前SCI期刊的作者手册上都不表明重复率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期刊对重复率没有要求,目前的国际惯例是论文的重复率要低于15%。大家在进行查重的时候要么直接去找查重系统的官网,要么去找一家正规的论文润色机构,不要贪图便宜找一些个人或者小机构进行查重降重,这样不仅查重降重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还可能有论文泄密的风险,一旦因为不当操作被收录到数据库,你在进行正式查重的时候就会发现文章重复率几乎是100%。前段时间投必得就遇到一位客户,文章查重率80%以上,找到我们分析原因,编辑一看,作者的初稿被别人发到网络上,换言之,原来作者的文章被盗了。所以小编这里强烈建议小伙伴们选择正规大公司进行查重降重,保障论文安全。好了,到此为止,一篇SCI论文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最后大家可以去自己心仪的期刊投稿了~

好心人

为什么别人论文一投就中?论文写作之前要想好这些问题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对于大多数初入科研领域的小白来说,毕业和考核面临的论文要求往往令人压力山大!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如何组织论文的内容?如何写出一篇漂亮的论文?论文投稿需要注意什么?看这一篇就够了!摘要对于科学家来说,在同行评议和检索期刊上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评价他们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然而,技术和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许多热衷于科研事业的人对于发表论文望而却步。本文将重点介绍撰写优秀论文手稿的重要准备步骤,以及最广为使用的「IMRaD」论文撰写框架(Intro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and Discussion)。同时,本文作者还概述了提交论文、论文审稿的过程。关键词:IMRaD,论文准备,论文提交,论文发表,科学论文背景在同行评议和检索期刊上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是使任何科研工作得到认可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然而,论文投稿的过程早在写作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作者需要在根据面向的读者群对科研工作进行构想时,就选定好希望发表这些工作的期刊。实际上,这些期刊往往会提供关于「期刊征文范围」的信息,来详细说明与期刊发表论文涉及的相关科学领域,以及在准备手稿时需要遵守的「作者守则」。发表科研论文已经成为了拥有学术背景的科学家或领域专家的硬性要求,现在甚至一些本科生也可以发表论文。尽管有很多学术研讨会可以让研究者们展示原创性研究工作,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工作能够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并且即便手稿可以被发表,但这样的手稿往往也来源于同样的少数几个机构[1,2]。这些让其研究工作得到学术上的认可,而某些出版物发表这些手稿则甚至可能是为了推动制定各种国家政策。学术职位、合适的基础科研设施,以及与同行评议期刊沟通的渠道都会有助于论文的发表[3]。技术和写作技巧的缺乏、体制上的障碍,以及时间限制对于任何科研论文的发表来说都是主要的障碍[3]。此外,以印度的临床医生为例,他们大多数都在私营医院的私营部门或由少数医生管理的医院提供医疗服务。除了提供核心的临床护理服务之外,他们还需要执行许多额外的工作。因此,由于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他们的科学研究也面临了许多额外的限制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花时间进行科研和写作是困难重重的。然而,如果这群满腹经纶的临床医生不能贡献出宝贵的科学医学文献,将会是科学研究的一大损失。保持研究的伦理性和科学性,了解撰稿的规范性,对于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相关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总结了在撰写适合出版的手稿时需要牢记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文中所提供的资料与所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都有关(无论他们是否有学术或研究机构的背景)。虽然成为一篇已发表的科研著作的作者的发展前景令人激动,但准备好对初始的文章进行大大小小的修改,甚至准备好面对拒稿的结局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这种艰苦的努力中坚持下去,有助于保存人们的科研工作,也有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4,5]。在撰写论文手稿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点:(1)构想一项与实际应用问题相关的科研工作。(2)选择一个合适的期刊,并准备一个备选期刊。(3)熟悉期刊的「作者守则」。(4)团队内部的工作协调和明确的任务分配,以及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寻找专家顾问。(5)为撰写手稿准备一个框架。(6)定期分配思考和写作的时间。准备论文手稿的步骤一份好的论文手稿应该是信息丰富、可读性强的。尽管一些概念在作者的脑海中可能是清晰的,但是请记住,作者撰写论文的目的是为读者介绍一些新的工作。因此,想要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合理组织文章是十分关键的。(1)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正如上文提到的,择优选择期刊是需要考虑的第一步。期刊给作者的参考指南可能会随着时间改变,因此作者应该定期参考这些指南并遵守它们。期刊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目标读者,你可能需要考虑一种或多种期刊,以防论文没有被首选的期刊所接收。而在选择期刊时,你可以考虑该期刊的影响因子。(2)论文标题和作者信息手稿的标题会给读者留下对它的第一印象。据估算,一个读者会用不到 2 秒的时间阅读标题[6]。大多数搜索引擎会使用关键词来定位相关的文章。因此,作者需要仔细考虑论文的标题。一个易于理解的标题可能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性,表明该文章所属的领域或专业;过渡性,指某种特定状况;特殊性,指特定的测试或干预[6]。对于标题而言,能够传达相关研究提供的新信息很重要,同时应该避免使用缩写,而且很多期刊对标题中包含的字符数都有所限制[7]。此外,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一些期刊需要作者使用一个简短的标题。大多数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都有明确的作者信息撰写标准[8]。这样就避免了与「幽灵作者」和「名誉作者」有关的问题。「幽灵作者」指的是作者将其名字省略,从而隐藏与私有公司的财务关系;「名誉作者」指的是由于同事的压力或为了提升论文被发表的概率,而加上未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的名字[9]。大多数期刊都遵守相关学术祖师规定的作者信息撰写标准[10],这些标准大致的思想如下:对科研工作的构思或设计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或者对使用的数据的获取、分析或解释有所贡献;起草了论文或对其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修订,添加了很多知识内容;最终审批了将要发表的版本;统一对科研工作的各方各面负责,从而确保与科研工作任何部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关的问题都能得到适当的研究和解决。有些期刊要求作者声明他们对研究工作和手稿准备的贡献,这有助于防止「幽灵作者」和「名誉作者」的出现,并且督促作者们更加诚实和负责[11]。(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对稿件内容进行简要概述的独立部分,它可能会影响到编辑、审稿人和读者对稿件质量的看法。根据期刊的规范,摘要的风格可以很自由,也可能需要根据某个期刊规定的结构来写。按规定结构来写的摘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部分。在大多数期刊中,摘要都有 250 个词的字数限制。每次修订或变更手稿时,都应该对摘要进行修改[12]。关键词一般放在摘要部分的底部。这些关键词可以指示论文的重要内容,并帮助电子搜索引擎识别论文。大多数期刊制定了所需关键词的数量(通常在 4 到 8 个词之间)。这些关键词需要十分简洁,并针对手稿有特异性。一个好的标题则包含了大量的关键词。论文手稿撰写的一般流程遵循「IMRaD」(Intro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Results,and Discussion)原则。尽管早在20 世纪早期就有人推荐使用这种方法,但大多数作者从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遵循这套写作原则[13]。(4)引言引言部分为手稿定下了基调。因此,引言应该有所侧重。它提供了研究的相关背景和适当的参考文献,并且展示了这项工作的研究环境[14]。任何有标准缩写的单词或名称,第一次应以扩展形式书写,并在括号内加上缩写。在这之后,整个手稿中只应该使用缩写形式。引言部分一般采用「漏斗」型结构:第一段强调有待研究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重要性;随后的段落概述已知的相关事实和有待研究问题的语境下的不确定领域;接着介绍当前研究的相关性,最后介绍研究目的[14, 15, 16]。如表一所示:表 1. 引言部分的重要内容在撰写引言时,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试图回顾有关该主题的所有可用证据。这将使读者感到困惑,并且使这项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被淹没在文中提供的大量信息中。作者针对在引言部分提到的问题,还需要在讨论部分加以处理,要注意避免重复和重叠的问题。不过,有些人也可能倾向于在准备好材料、方法和结果部分的草稿之后再写引言部分。引言部分的最后一段可以使用主动动词定义研究目标,或研究的问题。如果有一个以上的研究目标,作者需要指出主要的目标,并在一个独立的句子中说明次要的目标。建议引言部分不应该占用整个文本的 10-15% 以上的篇幅[ 14]。(5)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部分是引言与实验结果部分之间的连接。整个材料与方法部分应该用过去时态描述。它描述了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以便其他研究人员能够利用给定的信息进行类似的研究[16,17,18]。作者应该明确记录该研究工作的类型(前瞻性/回顾性;介入性/观察性;队列/随机/案例对照研究)。 因此,作者必须在该部分说明在哪里进行研究,研究需要多长时间,并具体说明是否寻求并通过了道德审批。接着,作者还需要用一段文字描述研究参与者的选择和排除标准,并提供了有关知情同意的信息。在此之后,作者需要对研究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有时,其使用的一些方法可能非常复杂,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并不十分相关,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也可以在线上给出步骤细节作为补充数据。统计分析发表科研工作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无法选择和执行适当的统计分析。 随着各种对用户友好的软件系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能够在没有额外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复杂的分析。然而,让领域的统计学家参与到工作中以进行协助仍然是一种常见做法。因而研究者与协助统计学家之间的协作对于样本量计算、创建合适的数据集及其后续分析非常重要。作者通过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更完整的展示,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途径[20]。参考最近最广泛使用的统计分析手段及其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的评论,可能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数据展示[20]。有一些证据表明,包括「数据分析」、「撰写稿件」和「将稿件提交至检索的期刊」在内的结构化训练,即使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也能提高提交稿件的质量[21]。如下所示,表 2 为关于材料与方法部分的重要内容总结:表 2. 材料和方法部分的重要内容 (6)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部分是对材料和方法部分的验证,对于每一个实验步骤/干预,都会有对应的实验结果。在准备论文手稿的初期,将结果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归纳起来是很有用的,这可以更加明确地给出信息。在一开始,我们将给出样本的大小、包含和排除的细节,其中这些细节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有效显示。接下来,我们将给出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通常以表格的形式表示)。作者可以以表格和图表的形式概述研究结果。期刊可能对数据和表的数量以及表中的行和列有限制,所以文中应只突出表格和图表中记录的实验结果,而无需重复每一个细节[16]。并且,作者应该另拟一个单独的段落,给出主要的分析过程。如表 3 所示,作者还应单独提及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进行的任何二次分析。表 3.实验结果部分的重要内容在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时,最好先提及与实验组相关的数据,然后再提及对照组的数据,并在整个章节中保持相同的顺序。在比较时,作者不应使用形容词,除非该形容词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部分需要使用过去时撰写,数值最多保留小数点后一位。通过 p 值说明统计显著性,如果同时给出让步比和 95% 置信区间,可以给出研究方法的方向和大小的重要信息。在衡量中心趋势之后,应该采用适当的离散程度的衡量标准(平均值和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差),并且相对测量值应该与绝对值一同给出(百分比和实际值)[22]。如果作者仅仅根据柱状图或线状图对结果进行解释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因而针对更完整的数据,可以用盒状图或散点图的形式表示[20]。(7)讨论作者在讨论部分应提供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并以现有的证据为依据加以说明。 其中,第一段应该用 2-3 句话归纳主要实验结果,随后各段应在现有文献的范围内回顾研究结果,详细说明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该部分应该对任何不符合预期或先前证据的结果进行分析,还应该列出其他意料之外的结果。接着,作者应该在另一段中讨论研究工作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为该项工作的未来研究提供启示和铺平道路[16,23]。最后应以不超过一到两句话的结论作为结尾,该部分应该在该领域现有证据的语境下总结研究结果。表 4总结了讨论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表 4.讨论部分的重要内容图 1.引言到讨论部分的「漏斗型」结构(8)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使用 EndNoteTM 这样的引用工具来存储和组织参考文献。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必须按期刊规定的方式列出。常用格式有温哥华、哈佛、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格式等[24]。在将全球引用格式进行标准化这一问题上,尽管相关人士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尚未成功解决。作者如果想要将引言和讨论部分写得有意义,理解参考文献中的证据非常重要。「Pubmed」、「Medline」和「Scopus」等在线搜索引擎提供了索引期刊的摘要。然而,除非你订阅了相关期刊,否则不一定总能获取文章的全文。那些任职于相关机构的员工、论文作者、甚至是企业研究部门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他们可能是我们获取文章全文的很有帮助的来源。此外,某些期刊也提供购买单篇文章的服务。(9)致谢本节紧跟结论部分。作者可以在这部分感谢在相关研究工作、统计分析或手稿准备的各个方面提供过帮助但没有资格成为这项研究的作者的人,最好提到他们的学术背景。(10)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COI)对于作者来说,声明任何与手稿相关的 COI 是很重要的。COI 可以是与作者有个人、商业、政治、学术、或者经济冲突的人或机构。这些对于手稿质量的可能并没有重大影响[27]。在制药公司任职或受益于制药行业的资助,可能与研究的质量有利益冲突[28]。即使是审稿人和编辑委员会成员在接受一篇文章的审稿之前也需要申报 COI。上述部分给出了准备一份好的论文手稿的通用指南。影响稿件质量的其它因素(1)剽窃剽窃行为对科学出版物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将这一行为描述为「盗窃或侵占知识产权,以及大量复制他人的工作,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原创作工作」。防止剽窃的主要责任在于作者。因而,作者提升用自己的语言写作论文手稿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当作者引用现有的证据时,需要用适当的引用进行说明。然而,剽窃检测工具的使用和写作团队在提交文章之前进行的批判性分析,对于防止这种威胁也同样重要[29]。剽窃的后果可能包括纪律指控,例如撤回文章,以及刑事指控[30]。(2)语言英语写作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一些论文的发表。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可以通过寻求同事的帮助或使用许多期刊提供的语言编辑服务来应对。论文提交及审稿流程现在,提交稿件的流程完全是在线作业。作者将论文提交至任何期刊的基本文件应包括:标题文件或首页文件、文章文件、图像文件、视频、图表、表格、数字和版权/同意书。在开始提交过程之前,作者最好将所有文件准备好,并放在一个文件夹。 其中,提交的图片最好是高质量、高清晰、高分辨率的图片[33]。一些期刊可能向作者提供选择优先审稿人的机会,因此必须为此做好准备。一旦手稿被提交,作者可以定期查看投稿状态。经过一些细微的调整后,一篇提交的论文要经过以下的审查过程:首先,主编将论文分配给编辑团队中的某个成员,由他负责审核该论文是否适合在本期刊上发表,同时也会核查该论文是否涉嫌抄袭;然后,文章会被转给两到三个审稿人进行同行评议,该审查过程可能需要 4-6 周;最后,审查人员提交审稿意见,并做出论文评审决议,这个决议可能是向作者提出一个「小改/大改」或出于某种原因需要重写整篇文章的意见,也可能直接给出论文无需作任何改动(非常罕见)的收录通知或直接拒稿的通知。此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应充分考虑到审稿人的所有意见,并在重新提交之前对稿件做必要的修改。然而,如果惨遭拒稿,作者应该采纳审稿人提出的有效建议对稿件进行修改,并考虑提交给该领域的其他期刊。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应毫不拖延地完成修改、克服失望情绪,这样的话,这项研究工作在这一段时间内还是有效的。「无德期刊」一些著名的期刊会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开放存取」的选项,这意味着如果这篇论文发表后,所有的读者都可以在线免费阅读它。然而,作者需要对此支付一定的费用。开放存取期刊目录(http://doaj.org),是一个在线目录,可为高质量、开放存取、同行评审的期刊编制索引并提供访问途径。然而,随着许多在线开放存取期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让一些缺乏基本的行业标准、健全的同行评议实践以及坚实的论文发表伦理基础的非法发表过程,看似合法。这类期刊被称为「无德期刊」(Predatory Journals)[35]。一些研究者面临急需发表科研论文的压力以及对无德期刊缺乏了解,可能会让作者向这类期刊投稿。目前,识别无德期刊并不容易,作者应该主动从导师、期刊网站和最近发表的相关文献中寻找这类信息。此外,编辑的监督(编辑和编辑委员会成员)、同行评议实践、已发表论文的质量、索引、阅读渠道、引用和学术伦理实践等,都是作者在选择适当期刊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36]。总结在伦理框架内进行相关研究假设、研究指导对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在这里,对于大多数科研工作者而言,准备发表论文的手稿是自然要经历且艰巨的过程。选择一个适合论文发表的期刊、遵循期刊的具体说明、并参考某些能够简化整个流程的指南,有助于顺利地准备和发表科研工作。除此之外,定期分配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论文写作训练,也是成功发表论文的重要前提。参考文献1. Weber EJ, Callaham ML, Wears RL, Barton C, Young G. Unpublished research from a medical specialty meeting: Why investigators fail to publish. JAMA. 1998;28:257–9.2. Brito MV, Botelho NM, Yasojima EY, Teixeira RK, Yamaki VN, Feijó DH, et al. Publication rate of abstracts presented in a Brazilian experimental surgery congress. Acta Cir Bras. 2016;31:694–7. 3. Pittman J, Stahre M, Tomedi L, Wurster J.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scientific writing among applied epidemiologists. J Public Health Manag Pract. 2016 Sep 2; Epub ahead of print.4. Huber VC, Vogt HB. So you want to be an author: A primer on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n the medical literature. Part I: Manuscript preparation. S D Med. 2016;69:172–5.5. Ashique KT, Kaliyadan F. Pearls for publishing papers: Tips and tricks. Indian J Dermatol. 2016;61:26–31. 6. Lebrun JL. Scientific Writing: A Reader and Writer’s Guide. Hackensack, NJ, London: World Scientific; 2007. p. 210. 7. Sivapathasundharam B. Title of scientific papers. Indian J Dent Res. 2010;21:1–2. 8. Resnik DB, Tyle AM, Black JR, Kissling G. Authorship policies of scientific journals. J Med Ethics. 2016;42:199–202.9. Wislar JS, Flanagin A, Fontanarosa PB, Deangelis CD. Honorary and ghost authorship in high impact biomedical journals: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 BMJ. 2011;343:d6128. 10.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Defining the Role of Authors and Contributors. [Last accessed on 2017 Mar 18]. Available from: http://www.icmje.org/recommendations/browse/roles-andresponsibilities/defining-the-role-of-authors-and-contributors.html .11. Wager E. Do medical journals provide clear and consistent guidelines on authorship? Med Gen Med. 2007;9:16.12. Cals JW, Kotz D. Effectiv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Part II: Title and abstract. J Clin Epidemiol. 2013;66:585. 13. Sollaci LB, Periera MG. The intro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structure: A fifty-year survey. J Med Libr Assoc. 2004;92:364–7.14. Cals JW, Kotz D. Effectiv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Part III: Introction. J Clin Epidemiol. 2013;66:702.15. Armaan A. How to write an introction section of a scientific article? Turk J Urol. 2013;39(Suppl 1):8–9.16. Liumbruno GM, Velati C, Pasqualetti P, Franchini M.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manuscript for publication? Blood Transfus. 2013;11:217–26. 17. Cals JW, Kotz D. Effectiv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Part IV: Methods. J Clin Epidemiol. 2013;66:817.18. Erdemir F. How to write a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ction of a scientific article? Turk J Urol. 2013;39(Suppl 1):10–15.19. Marui A. A tool to make reporting checklists work. BMC Med. 2015;13:243. 20. Weissgerber TL, Milic NM, Stacey J, Winham SJ, Garovic VD. Beyond bar and line graphs: Time for a new data presentation paradigm. PLoS Biol. 2015;22:e1002128. doi: 10.1371/journal.pbio.1002128. eCollection 2015.21. Thomson DR, Semakula M, Hirschhorn LR, Murray M, Ndahindwa V, Manzi A, et al. Applied statistical training to strengthen analysis and health research capacity in Rwanda. Health Res Policy Syst. 2016;14:73.22. Cals JW, Kotz D. Effectiv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Part V: Results. J Clin Epidemiol. 2013;66:945. 23. Cals JW, Kotz D. Effectiv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Part VI: Discussion. J Clin Epidemiol. 2013;66:1064.24. Masic I. The importance of proper citation of references in biomedical articles. Acta Inform Med. 2013;21:148–55.25. Harries AD, Kumar AM, Satyanarayana S, Bissell K, Hinderaker SG, Edginton M, et al. References for scientific papers: Why not standardise to one global style? Public Health Action. 2013;3:255–7. 26. Guidelines on authorship.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Br Med J (Clin Res Ed) 1985;291:722. 27. Peh WC, Ng KH. Effective medical writing pointers to getting your article published: Conflict-of-interest, copyright and other declarations. Singap Med J. 2010;51:844.28. Igi R. Conflicting interest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publishing in biomedical journals. J BUON. 2015;20:1373–7.29. Debnath J. Plagiarism: A silent epidemic in scientific writing Reasons, recognition and remedies. Med J Armed Forces India. 2016;72:164–7.30. Kumar PM, Priya NS, Musalaiah SV, Nagasree M. Knowing and avoiding plagiarism ring scientific writing. Ann Med Health Sci Res. 2014;4(Suppl 3):S193–8. 31. Gattrell WT, Hopewell S, Young K, Farrow P, White R, Wager E, et al. Professional medical writing support and the quality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reporti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Open. 2016;6:e010329.32. Das N, Das S. Hiring a professional medical writer: Is it equivalent to ghostwriting? Biochem Med (Zagreb) 2014;24:19–24.33. Ramam M. Awards, images, instructions.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5;81:1–3.34. Lock C. Open access and the future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 Sci Editor. 2004;27:122–3.35. Beall J. Predatory publishers are corrupting open access (commentary) Nature. 2012;489:179. doi: 10.1038/489179a.36. Christopher MM, Karen M, Young KM. Awareness of “predatory” open-access journals among prospective veterinary and medical authors attending scientific writing workshops. Front Vet Sci. 2015;2:22.vi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05644/雷锋网雷锋网

三年之后

你了解过“学术研究”吗?学术研究据说有三个重要阶段,你知道吗

作为新时代的支柱,不管是准研究生们还是未来考研读研、或是甚至在某些工作中,甚至在某些工作中进行学术研究都是很普遍的。这方面的能力是你应该具备的!那很多的同学们作为“学术初学者”,面对着专业的学术研究,懵懵懂懂迷迷茫茫,完全都不知道怎么做。那咱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一、学术研究有什么意义?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我们去从事一些学术研究,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首先,它可以锻炼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任何事物我们都会尝试去看到它的本质,并且会全面的去归纳它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的思维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其次,培养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你可以站在一种更加宏观的层面去思考更加本质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二、学术研究要从如何下手?研究生最重要的工作肯定是从事学术研究了。对于刚刚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对学术研究是很迷茫的,既想投入学术研究,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其实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不是直接拿出一张纸来写你的观点,正确的做法是读文献。读文献是整个学术研究的基础,甚至说读文献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实写论文90%的工作是读文献。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你需要花90%的时间读文献,再用10%的时间做整合。研究一个话题时,先别急着发表你的意见,要先阅读一下相关话题:古今中外都有哪些学者对这个话题已经进行过什么研究?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来开展自己的研究。三、学术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学术研究会1.做综述刚刚说读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的入门,之后应该干什么?如果你只是写一篇小论文,你至少要读十篇以上的文献;如果你要写一篇硕士论文,你至少要读三五十篇文献;如果你要写一篇博士论文,你应该读200篇文献。读完了论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行归纳,去进行综述。对于初学者来讲,你一点自己的意见都可以不提出,你读了三五十篇文献之后,把已有的文献分类进行整理和归纳。那么形成的关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学术成果了,这是属于初步的我们的学术研究的成果。2.找到别人的不足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审查来完善它们的不足。人们在研究此主题时还有哪些其他缺陷?总结后,我们可以编写自己的论文来弥补他人的缺点。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两个足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找出五个缺点足以撰写博士学位。从错误中吸取经验3.在实践中进行研究然后,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应该离开书本,离开办公室,离开教室,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应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术研究的最高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调查。这是学术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事情。这样的学术论文变得越来越完善。实践出真知关于怎么做学术研究,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