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吗?心理学靠什么“安身立命”?来如风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吗?心理学靠什么“安身立命”?

字数 ▍1600字,阅读约4分钟01 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分支包罗万象先说核心结论: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及动物的所有行为,用的是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纯粹思考”。事实上,现代心理学包含了大量不同的内容和观点,是“一个松散地联合在一起的学术王国,它横跨了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我们简单举一些心理学的分支机构,来感受下现代心理学的“包罗万象”: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应用咨询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宗教心理学,心理学和法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智力缺陷和发展性障碍,应用实验和工程心理学……02 科学与哲学、神学的“抗争”故事一。仅仅100年前,剑桥大学——对,就是世界一流学府英国剑桥大学,还拒绝建立一个心理物理学实验室,因为剑桥大学认为:这样的一个主题研究,“以把人类的灵魂放在天平上的方式侮辱了宗教信仰”。剑桥大学故事二。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纯粹思考”或“诉诸权威”,所以,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拒绝透过他的望远镜观察天空,因为“木星存在卫星”颠覆了他们的哲学和神学信仰。当伽利略宣称看见了环绕木星的卫星,另一位学者,弗朗西斯科-西奇,试图驳倒伽利略,但不是通过观察,而是通过下面的一番话:人的脑袋上有七个窗口,两个鼻孔,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和一张嘴。因此在天界,有两颗吉星,两颗灾星,两颗发光星(指日月),以及性状不明但无关紧要的水星。从这点,我们就可以归纳出,行星必然是七个……除此之外,犹太人和其他古老的民族,都将一周分为七天,并以七大行星来命名。如果现在我们增加了行星的数目,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进一步来说,卫星用肉眼无法看到,因此对于地球没有影响,既然没有用处,也就不存在。故事三。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解剖学的发展,可谓步履蹒跚,因为世俗和宗教禁止对人类尸体进行解剖,因为基督徒认为,身体的内部是“上帝的辖区”。上面的故事,关键不在于论述是多么愚蠢可笑,而在于它被视作可与真实观察抗衡的一种辩驳!今天我们嘲笑弗朗西斯科-西奇,是因为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科学家通过“验证”来寻找世界的规律,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这却是过去200年来,科学态度传播的结果。伽利略向教皇展示望远镜03 心理学靠什么“安身立命”:科学方法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核心结论: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及动物的所有行为,用的是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纯粹思考”。如何辨别“真假心理学”?检验标准就在这里:科学!那么,什么是科学?最重要的三点:(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2)产生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3)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系统的实证主义。回想一下故事一,那些不愿透过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科学观察被称为“系统性的”,是因为它是结构化的,所观测的结果能够揭示自然世界一些潜在的本质。产生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一项发现如果想在科学界获得公认,就必须具有“可重复性”,能够让其他科学家尝试做相同的实验并获得相同结果。当你面对真实性可疑的科学发现时,区分“李鬼”和“李逵”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前者通常避开科学出版的常规渠道,没有经过“同行评审”,而选择直接通过媒体公开他们的“发现”。并非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中的信息都必然正确,但至少它已经满足了同行批评、监督的标准。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都不是可实证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领域。“为什么男人比女人爱聊政治时事?”“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婴儿有奶便是娘吗?”这些是科学问题,因为在现有的经验方法之下,是可解的问题。划重点!任何人想要理解心理学,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意识到心理学的首要特征——它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对这一事实及其全部内涵的理解,是我们面对心理学能够“去伪存真”的“照妖镜”。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和神学家赵猫猫砸职场,专注管理领域。品财经故事,学硬核管理,咱们下期再会。

万乘之主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现象的基本原理的,是指人的种种特殊的活动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现象的基本原理的,是指人的种种特殊的活动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美育教育。潘菽的心理学思想、教育学思想、艺术理论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尽管他著述的领域是在心理学之内,这不仅显示出他学识、素养之渊博完善,也凸显出—在他的美育思想之中,始终把美育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深刻之处。在潘菽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陈述中,他总是把艺术的欣赏与创造放在视野之内,比如他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现象的基本原理的。所谓人类现象就是指人的种种特殊的活动。譬如科学的研究、艺术的欣赏与创造、言语的应用。社会化的生活等,都是人类动物所特有或特别发达的现象。研究这种现象所以能成立的基本原理的便是心理学。”而且,潘菽在心理学研究中也极为重视教育学,尤其重视教育学理论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是人类生存、进步并控制自己命运最可靠的手段之一,他说:“至教育的控制;则专注重人类自幼而成人的生长,以期其健康、圆满而适合于现实的环境。要人类向前而进,除了政治和教育外,没有别种可有希望的方法。所以自来凡关心于人类的前途和热忱于人类的进步的哲学家。没有一个不是抱有一种政治理想或教育理想的人,或实际就是一个政治家或教育家。”对于艺术、审美的关注与对和谐、完整发展的教育相结合,最为理想的结果就是潘菽所说的“动的心理人格”。对于人格,潘菽的解释是,“一个人的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人,是因为他所能做的种种行为。一个人和别一人不同,就是因为所能做的行为不同。木匠能造屋,缝工能缝衣,所以木匠有木匠的心理人格,缝工有缝工的心理人格。儿童对于环境所能起的反应和成人对于环境所起的反应很不相同。因此儿童有儿童的人格,成人有成人的人格。儿童变为成人唯一的原因,是在对于环境的反应的增加。所以心理人格的改变不外反应的改变,心理人格的发展也不外反应方式的增加”。他还说:“心理学之与教育,犹之于生理学之与医学和植物学之与农学。教育技术的进步大半有赖于心理学知识之进步。当我们的心理学知识很粗陋的时候,教育的技术也只能是很粗疏的。”因此,心理学上的人格发展与教育学之中的人的教育就是完全重合的,或者说,心理学与教育学面对的只是同一个对象。只是其侧重不同而已。潘菽认为,人格健全的标准在于人与环境之间反应关系的完备,他说:“教育的目的在造成健全的心理人格。我们要知道教育的设使方法,必须先了解什么叫做心理的人格。心理的人格并非是一个空空洞洞的观念。由上面,我们知道心理的人格是指一个人所能做的行为的一切。所以改变心理人格的唯一方法,在改变行为。要造成某一种心理人格的唯方法,在养成某几种行为。因此教育的方法必须针对于具体的行为的改变。凡空空洞洞的训练。以为受了这种训练便能对付一切而胜任,都是不合于科学心理学的原理的,在以前是很普通的教育方法,现在是不应该再有了。又人格怎样便算健全呢?这也并非是一个空洞的观念。人格的健全与否,以所具对于环境的反应全备与否为标准。假如对于有利害关系的环境只有一部分能反应,其他部分不能反应,这就是反应的不完备,也就是人格的不健全。”从潘菽反复申说的与所反对的对象来看他意欲通过教育达成一种鲜活的人格存在,它始终持一种积极向前、向上的冲动。当其面对不同的对象、环境与信息时,可以随时作出相应的机敏的、自然的、迅捷的反应,不壅不塞不滞,纯然流畅,直如天体流行,而不是通过“空空洞洞”的训练与教育而养成的“空洞的观念”。人格不是抽象的、停留于心中的观念,而是生动的行为,或者说人格的呈现状态正是直观的行为本身。因此,潘菽一再地强调健全人格的这种时间涌出性或者涌现性,体现在他的心理学术语上,就是“反应”与“动”。他的观点的集中体现之一是对“心理的人格”与“道德的人格”之间的比较。他说:“心理的人格是指一个人所能做的反应的总和。没有反应就是没有人格,反应方式愈多人格也就愈丰富。所以心理的人格只有积极的,没有消极的。寻常所讲的道德人格往往指一种消极的态度而言。如不什么、不什么的人便被称为正人君子、好好先生。这种观念推到极端就是和尚的坐关、道学家的遏欲。人变成了一个打光石卵子,到了‘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的地位,却是无可指摘了,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也就人格萎缩干枯,差不多等于一个僵人。”可见,“反应”就是“动”—也就是如潘菽所言:合乎心理原理的教育应该发展个人的冲动,指导个人的冲动,使圆满适应其环境。换言之,教育的职务在造成健全的心理人格,不在训练什么道德的人格。以空洞的道德人格为标的教育必致桎梏人性,和教育的本旨背道而驰。心理的人格由种种反应所组成,根本上是动力的,所以叫做动的心理人格。从心理学看来,人格只有健全和不健全,无所谓道德和不道德。健全的人格就是所谓道德的人格。消极的道德人格实际等于人格的消失,是不能存在的。所以教育除了养成健全的动的心理人格外,不能另有别的目标。好了,今天小编就讲到这里了,下次见吧。

撞到正

心理学是个啥?它就是研究你的心理和行为之间联系的一件事

可能是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学越来越火。也许是听说学了心理学就相当于会了读心术,发现别人的小秘密,发现隐藏的真相,所以就去学了心理学。还有可能是看到满天的广告,听说学了心理学、开个诊所就能聊着天就把钱赚了。无论是上面哪一种,可能在你真正学了心理学之后发现,这只是心理学跟大家开的一个小玩笑;不过,事实证明,其实大家只是看了几眼心理学的书,或是随便百度了一下,稍微用心点的去报个培训班,但是终究还是发现没有找到与心中的心理学匹配的那个位置。那么,心理学到底是个啥?它都能干啥呢?如果说心理学的定义,我相信大家可以找到不少于100个途径去发现,可是看了那么多,我们真的明白心理学是干啥的了吗?如果搞不懂这件事,那么后面只会越学越懵。零零总总的心理学派会让你不停的怀疑人生的真实性。这就是心理学,带领你走进一个你一直活在其中、却始终没有看透的一个世界。它带着你无限接近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活着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还能看到最后的自己活成了什么样子。当然,你也可以看到别人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看到每个人不为人知的那一面。然后,在你听到别人品头论足的时候,你只会撇撇嘴角、轻蔑地笑一笑走开。也许我这么说,你还是不懂心理学到底是干啥的,那么我们就来逐一总结一下:1.心理学在不同的场景中有着多少有点不同的定义,它代表着人的心理活动与实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那些看似不同的学派,其实都在论证这件事。只不过有的人认为心理活动决定行为,有的人认为行为是可以被改造的,还有的人认为梦是反应人的真实需求,但是怎么研究都离不开心理活动与行为这两个元素。2.心理学会带着你透过行为或者说接受行为的引导看到背后的心理活动,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诉求”或者“动机”。这些东西可能在我们一出生的时候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也可能使我们在某种特定场景下获得的特殊能力,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它们真实地影响着我们,直到生命的结束。3.因为我们总是在偷窥自己和他人的黑暗面,总是能先人一步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尤其是在你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论证,证明自己的推断是对的。那么,除了微笑,我们还能做什么?只不过这笑有点轻蔑,也许是对自己骄傲的轻蔑、也许是对命运不公的轻蔑,也许是早已看到终点的无奈。心理学就是研究同样是男孩子,为什么有人喜欢红色衣服、有人喜欢黑色衣服;心理学就是研究你与父母的关系是怎么映射到你后来的社交方式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你如何能给你更讨人喜欢或者更招人讨厌。

啊海军

心理学:对人类的研究

研究人类最合适的对象是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人类随笔》人们研究心理学就意味着研究灵魂,现代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称其为“心智”。但无论哪种情况,心理学都是模糊的、难以形容的东西,它赋予了身体生命,它代表着思想、感觉、创造力、怀疑、内心挣扎和无数其他活动。现代研究对心理学的定义是“对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研究”。心理学中包含行为非常重要,无论我们在“心智是否属于行为”这一问题上做出怎样的决定,行为都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存在。人性的科学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决心设计一门“人性的科学”,这门科学可以像天文学家伽利略和物理学家牛顿设计的物理科学那样有逻辑性并可被证实。虽然这门科学和物理实验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他还是决定将这门学科称为实验性科学。它是通过改变一种条件或另一种条件来观察结果的。这种实验方法将建立在对体验的观察以及体验和行为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此后他的梦想又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1879年,德国医生和哲学家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具有现代概念的心理学研究的正式开始。冯特也是第一个将自己描述为一名“心理学家”的人。如果我们因为1879年之前的心理学家们没有自我标榜,就认为当时没有心理学,那这种假设是错误的。虽然,人们早在古希腊或者更早时候就开始对思维的本质及其运作情况有着浓厚的学术兴趣。此外,中国古代的著作中也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描述。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最早的心理学一词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他将其命名为“De Anima”(灵魂)。心理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本文选自《极简心理学史》作者安妮·鲁尼从追溯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开始,描述了如今的心理学与许多其他学科的融合。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人们说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和心理过程,这只是说了故事的一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显然也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不只如此,心理学还包括行为和知觉、反射动作和生理需要,以及精神和身体的相互作用,还涉及人类的进化和心理适应如何帮助生存和繁衍。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了以下这些问题: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人?人类的共同点是什么?它还涉及对动物的研究(比较心理学),人们可以在实验室里、在外面的世界里或者在一个人的大脑里研究心理活动。在某些方面,心理学涉及人类的全部生活,它是一门关于人类的状态以及人类是什么的学科。欢迎来到大脑埃德温·史密斯(Edwin Smith)的手稿中最早出现“大脑”一词,这是人们已知的最早的医学文本,它写于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但也可能是一份更加古老的文字手抄本。这本手稿描述了48例人类大脑创伤以及应该如何治疗。这些创伤大多数似乎都是人们跌倒或战斗受伤的结果,有27例与颅脑有关的损伤都涉及大脑、脑膜(大脑周围膜)和脑脊液。大脑复杂的表面被描述为“像熔铜中形成的波纹”。尽管该文的内容并不涉及心理学本身,但其中的观点认识到了人的大脑和脊髓损伤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心理学是科学吗休谟准备建立一门新的“科学”,但很难说心理学就被认为是一门“真正的”科学。例如,人们对该学科的构成以及它该如何发展还没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此外,心理学的某些方面比其他方面更适合让人们进行科学研究。传统科学模型是从经验观察开始(我们曾注意到的这个世界的某些事情),并通过归纳推理来解释它,提出规则(构建理论),使我们能够做出预测。这个实验验证了预测结果。如果预测结果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就会被加强,并且会变得更加强大;如果预测结果不正确,就必须修改或抛弃这个理论。任何时候,一个新的观察都可能推翻原有理论。然而,这种传统观点已经受到了挑战。奥地利裔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探究并不是从观察开始,而应从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开始,这个出发点将会引导经验观察。最重要的是,他声称,一个理论必须能证伪,它应该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为此,任何科学理论必须能够预先陈述哪些结果或者观察将被证明是错误的。假设有种理论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正如人们曾经相信的那样),而当我们发现一只不同颜色的天鹅时,这个观点将被证伪。人们对传统模型的另一个挑战来自美国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他认为科学是由“范式”驱动的。范式指的是人们普遍或广泛接受的总体框架,研究则是在范式的范围内进行的。有时,某些范式会被人发现不够适当。然后,革命性的变化发生了——出现了一种“范式转换”。例如,许多世纪以来,天文学都是在地心模型的基础上发展的,该范式将地球作为宇宙的中心。最后,这种范式越来越难以与经验观察相适应。哥白尼革命性地发展了新模型,将太阳置于太阳系中心,这代表了一种范式转换。心理学能适应这些科学模型吗?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但当我们处理他人的行为或想法(甚至是我们自己)时,总会出现一个具有客观性和可证明性的问题。人们可以撒谎,或者以一种故意歪曲实验结果的方式行事;实验者常常不得不依靠主观判断;结果很少能被准确再现;某些类型的实验或观察是不道德的,人们因此无法进行研究。不管是什么,心理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完全客观的科学,比如,它与化学不同。很多事可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尽管在所有科学中仍有大量的发现,但心理学比大多数学科更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精神世界如何工作及其本质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心理学家们还在使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将心理学与其他许多学科结合起来,这给予它更多进步的潜力,但仍然很难对“什么是心理学”这个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心理学流派心理学流派从1879年到20世纪末,心理学的历史被一系列的心理流派所主导,以下是大致按照心理学流派出现的顺序排列的。唯意志论它是实验心理学的第一种形式,由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创立。结构主义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铁钦纳(EdwardTitchener,1867年—1927年)领导的一种结构主义的方法,发展了冯特的观点,试图将心理过程分为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元素来进行研究。功能主义在美国,威廉·詹姆斯开始研究大脑“如何”工作?大脑“为什么”这样工作?精神分析它率先由奥地利神经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世纪90年代在维也纳提出,是精神分析治疗中第一种心理动力学的治疗方法,试图将神经症与压抑的经验相联系,并通过“谈话疗法”减轻症状。格式塔心理学它是一种反对打破心理过程的方法,出生于捷克的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试图“整体”地看待心理事件(在整体的背景下)。行为主义它开始于约翰·布鲁达斯·华生在1913年所做的工作,行为主义只注重行为,而不关心其背后的心理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反对对人类的意识和心理采用消极和局部的研究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旨在激发和改善人类的状况。认知心理学它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主要关注以下心理过程,如学习、理解和加工信息,从乔治·A.米勒和恩里克·奈瑟尔的工作开始。社会心理学它是一种探讨个人在与他人有关的情况下以及在社会情境下如何行动的方法,是由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和菲利普·津巴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率先提出的。在20世纪末,心理学分裂成许多领域,并与神经生理学、进化生物学、计算、语言学和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

纥草饮水

一张图搞明白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可是心理现象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出来,比如愤怒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所以有的教科书也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心理现象属于精神范畴,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物质现象,所以会觉得让人难以说清楚,比如人格、性格、情绪、气质、脾气等等都属于心理现象,但是这些概念之间又觉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心理现象的构成比较模糊,那么心理现象究竟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意志。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借助感觉器官认识外界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属性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是伴随认知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显然情绪情感是基于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意志则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相对趋于灵活,易变,缺乏稳定性,比如情绪的善变。人格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积极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状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比如追求某种人或事物,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 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聚焦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譬如说: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遗传的影响程度很大,属于心理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指表现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外向、内向,性格正如森田正马所说:“人们精神生活上的圆满周全,生动活泼,全靠这种内向和外向的协调形成的。”

纹身师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二:人格

在上篇文章中讲到了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同时说道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过程。本文来讲一讲人格人格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2.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人格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个集合,但是这个集合是稳定的,在各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同样的特征,那么现在你明白了吗?

的悲剧

用心理学去研究一个人,可取吗?

很多人喜欢用书本上学到的一些知识,用心理学去给别人画像,那么我们接下来谈谈用心理学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到底可不可取?心理学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从出生家庭,生长环境,到一个人成年后的种种境遇,他都是我们研究一个人,研究一种行为背后的依据。心理学很复杂,有基础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多样。通常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微表情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我们每个人都有看穿别人意图的欲望,今天我们大概来了解一下行为心理学是怎么来的,和他的科学依据。简单点来说,行为心理学就是通过分析很多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得到一种规矩,我们把他叫做行为心理学。比如心理焦急的人会走来走去,胆子小的人不敢盯着别人的眼睛,这些都是通过一些比较普遍的案例我们分析出来的科学,比如地球人圆的,我们不会考虑他为什么是圆的,因为无数的资料证明他就是圆的,这就是行为心理学。但是行为心理学是不是绝对标准呢?我之所以讲的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现实中有一些人,看了一些心理学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别人的心理动机,习惯根据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这就是典型对行为心理学的误解。之前有一哲学家讲过这一理念,“如果太阳天天都会升起,我们所经历的这一辈子太阳都在升起,我们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太阳明天还会升起来,就像一头猪在被杀之前,他会以为吃喝就是他的一生,他想不到会被杀,因为以往所有的经验都在告诉他,他的一生就是睡觉、吃饭,所以我们所了解的一切的真理其实都是受局限的影响,或者说重复的依据是错误的。”这就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弊端,我们习惯用一些普遍的例子去解释个例。就像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所谓,行为心理学的东西,几分钟教你看透别人等等,他说,人在说谎的时候会结结巴巴,但是他忽略了一个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结巴,因为他是在思考,他的语言是没有经过提前整理的,也就是说你认为的一些比较通顺很像实话的话其实可能是经过无数次排练的语言。人在哄笑中最先看向的那个人是自己最喜欢的人,其实他可能是最想看这个人如何出丑,还有很多,诸如,一群人中最沉默的人往往是最有实力的,等等废话,你仔细观察他实际上在逻辑上就是不通的。甚至有些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其实也是有最基本的错误的。可是现实中确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会用一些普遍性的理念去解释所有的理念。有人说他是寂寞的,他就会认为那个人很了解他,有人说我们知道你过的并不是很开心,他就会认为那个人说的对极了,但是他不知道有些东西就是人的共性,但是个性上的东西每个人都不相同。有些人喜欢翘二郎腿是因为紧张,有些人就是单纯的习惯性坐姿问题,用一些简单的,声音大的人豪爽等一些错误的行为心理学例子,或者根本就不是心理学的例子,打着心理学的旗号去给别人画像是极为不对的,特别是心理学本身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任何书本上看到的例子,故事,定律,他只能作为一种依据,和辅助性的东西,而不是成为评判事物本身的标准。

独行客

让我悄悄的告诉你——心理学都在研究什么

今天,D先生问你们一个问题:心理学能做什么?我估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心理咨询,可能会有少部分小伙伴知道的多一些,比如在家庭教育、个体成长、人际交往、性格塑造中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为一门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科学,心理学能做的有很多,今天就让D先生为大家全面系统的阐述心理学都能做什么,换而言之,就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一、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普通心理学处于基础的地位。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等。它还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换而言之,普通心理学就是一切其他分类的基础,想研究其他的,先从普心开始吧!普通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心理学这两门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吗?为什么会感受到背叛的痛苦吗?一切尽在生理心理学!大脑各部分名称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就是从人从出生开始,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人生各个阶段中是如何一步步过度而来的。可爱的小婴儿是如何变成叛逆的青少年,又如何变成了热血的青年人,到了中年怎会变得如此睿智成熟,晚年却是一个老小孩,这一切都会在发展心理学中找到答案。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各种关系。为什么有的人是学霸,有的人却是学渣,真的是智商的关系吗?教育心理学会告诉你如何人人变学霸,人人都能上王者,人人都能今晚吃鸡。五、医学心理学它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医患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学好医学心理学,有助于减小医疗矛盾,缓和医患关系,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看看,是不是很重要呢?愿这样的事以后少一些六、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美剧《西部世界》中描述了人工智能反噬人类的场景,将来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机器人占领公交车七、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大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社会情绪、阶级和民族心理、宗教心理、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等;小团体中的社会现象,如团体内的人际关系、心理相容、团体气氛、领导与被领导、团体的团结与价值定向等。老太太当街摔倒为何无人来扶?丈夫公众场合暴打妻子为何无人来劝?男子公交车上当众猥亵少女竟无一人来管。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让社会心理学为你来解答。心理学很多其他小的旁支,如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放上一张图让你们感受一下心理学家族是多么的庞大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小伙伴们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是想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来讨论,共同进步。

不择所出

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心理变化与生理反应关系图

下面这张图,是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心理变化与生理反应关系时,用仪器测试的结果,仔细对比观察,很有意思。不难发现,爱与幸福、焦虑与恐惧、骄傲与愤怒、抑郁与悲伤、嫉妒与轻蔑、羞耻与厌恶等等,引发的生理变化非常相似。明白了这些科学知识,对于加强情绪管理与控制,提高个人修养是有好处的。

笨小孩

心理学是如何认识一个人的?

心理学如何认识一个人?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测试,心理学家们研究、设计和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测试,用来测试人的不同维度。比如说,一个人经常说自己没有安全感,那你的安全感怎么样?是非常没有安全感,还是只有一点点的不安?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是更偏重艺术还是更偏重实践?一个人,他的金钱人格是什么样的?他的想象力怎么样?创造力怎么样?这都可以从通过具体的测试方法,测量出大概。荣格的第三个重大影响就是,他设计的一个测试叫做房树人测试。房树人测试房树人测试(Three-horse-person)是投射分析技术的一种,最早期用于治疗自闭症患者,开始于Join Buck的“画树测验”。这一测试是通过受测者在一张纸上画的房、树、人来分析其家庭关系、事业、人际关系和自己认知等方面。背后的理论来源于荣格的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无意识。房:投射家庭,代表安全感;树:投射自我成长,象征生命能量和支持系统,如学业,事业;人:投射自我形象,以及人际沟通模式。我记得在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段子,是苏轼跟他的好朋友一个和尚叫佛印。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我看你像佛。于是佛印问苏轼,你看我像什么?苏轼说我看你像屎。苏轼当时很开心,后来才知道。哈哈,故事的结局就是告诉我,心里有什么,看别人就会想什么。你看我像什么?这是一个充满意象,又很神奇的问题。如果按心理学的回答,那就是镜像,因为人与世界是镜像关系。就是自己心里有什么,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看到什么。我是在某一个繁星点点、星夜下班赶路回家,看到满天繁星,突然想到的这一点。那种感觉应该叫顿悟。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有海量的信息涌到我的面前,满满的无数的网页,而我能注意到的,大概就是三四个,最多不会超过七个。我想其他人也是这样的,太多的信息会增加我们的负荷,那么每个人都倾向于选择性注意,也就是在无数信息中,选择自己想看到的几个信息注意。我们经常说命运不公,可能是有的。但是除了出生在哪个家庭,个人禀赋不同,而每个人的选择性注意,然后选择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哪个方面,更大概率决定未来。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大时代,有很多的变化,最近10年最赚钱、拥有资源最多的。并不是那些什么满清贵族,传承很久的大家族。美国最近几年最赚钱的公司,不姓洛克菲勒,不姓罗斯柴尔德;中国也是,最近十年最赚钱的公司,不姓毛,也不姓习,它姓马。也就是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前所未有的机会。而处在这个交叉路口处,在这个拐点中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是有选择的。集体无意识被一个文化共同体所承认的心灵内容,就是集体意识;被一个文化共同体严重排斥的心灵内容,就是集体无意识。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了个人意识;小岛下面连着的陆地,代表个人无意识,而将所有的连在一起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这个理论是荣格引自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意识是露出海平面的冰山,那么潜意识就是海平面之下的,比露出来的部分大无数倍的冰山。我们的文化对人,要求忠、孝、仁、义,要求温、良、恭、俭、让。我们要求的这些就是个人意识,而要求的这些内容之外的所有就是个人无意识。就比如我们要求忠诚,那背叛就是可耻的。可是背叛是有价值的,就是每个人都要发展自己的生命力,每一个生命都想成为他自己,不是别人的附庸,也不是成就某个人梦想的一块砖。因此,你没有办法,永远不可能,长期的处在另一个人的意志之下。如果两个人,对外却只有一个声音,那么有一种可能是两者融合,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一个人的意志被杀死了。如果忠诚是以一个人的意志、生命力的死亡为代价,那么还不如背叛。然后再有孝顺,一个人尊敬和顺从自己的父母,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它无限扩展,成为一个治理国家的手段时,那就是不允许有它的负面反应出现。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会有一些合理的诉求被忽视。想到这,我忽然理解了鲁迅,看这些古书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一种吃人的错觉。如果周围所有人都要求你听对方的,按照别人的意志来的时候,那你是否要顺从呢?当突然从我的意识,看到我无意识的更广大的内容之后,我感觉这个世界好宽广,就像自己又挣脱了一层束缚。从我挣脱自己的情绪,然后挣脱跟父母的关系,再挣脱意识和无意识的束缚,我感觉自己总是在遇见更大的天地。这个世界好美,在摇曳生姿。生命、未来,可期。谢谢你的欣赏,欢迎支持我,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打赏。帮助你认识自己,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