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考情分析(2021)老剃刀

西南财经大学考情分析(2021)

一、学院介绍学院以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淀为基础,整合了学校自2002年以来开办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及相关学院部分教师资源,同时,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师资,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年青化的教师队伍。目前,专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5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0%。另外聘有海内外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2人。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近二十人的专职行政教学管理队伍和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人文(通识)学院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人文学院定位为专业学院,开设有汉语言文学(财经文秘方向)、新闻学(财经新闻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和媒体经营管理、经济哲学、应用社会学、民俗学、等四个科学硕士学位,并拥有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等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城乡统筹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人文学院同时也是通识教育学院的根基,为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提供师资、学科等条件保障。二、地理位置:重庆三、学科排名:无四、2020招生专业目录根据考试科目来看,西财的学硕初试是不属于一般新传考试科目范围的。人文学院:媒体经营管理学硕新闻与传播(MJC)五、考试大纲西南财经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适用专业: 055200新闻与传播一、考核目标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应具备正确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基本理论去认识、理解、解读、判断和分析当下各种新闻传播现象的能力,尤其侧重考察考生运用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各种新闻传播现象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和从理论高度进行解读的能力。二、考试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2.传播学与新闻学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分类3. 媒介的社会功能4. 传播的主要类型四、媒介的社会影响1. 媒介与政治舆论2. 媒介与经济发展3. 媒介与社会文化4. 媒介与国际关系5. 媒介与技术发展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2. 数字多媒体传播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七、媒介制度与组织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八、媒介融合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4. 媒介融合理论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1. 各种传播类型2. 新媒体传播特点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4. 网络传播的影响十、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1. 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2.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3. 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4.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3. 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4.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5.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6.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7.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8.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说明: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运用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各种新闻传播现象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和从理论高度进行解读的能力。西南财经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理论、新闻传播的基本过程和要求、中外新闻史、广电史的重要史实、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应具备报纸、网络等文字图片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与处理的基本能力和电视节目策划、编导、摄录像、编辑制作等基本能力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尤其侧重考察考生对国内外新闻和传播实务的认识、判断、分析、辨别和解读能力。(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1.新闻传播起源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3.中西新闻理论(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1.新闻的价值、真实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五)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六)新闻采访与写作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七)新闻编辑与评论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十一)广播电视业务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1. 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2. 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3. 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说明: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对各种媒介形态中的新闻生产的技术要求及新闻传播规律的认知,对具体新闻报道案例能够进行分析、辨别、解读和论述。六、往年复试分数线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七、2020年考研真题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其食不甘

西南财经大学保研率分析,2021年达14.4%,经管及商学院增幅大

2021年西南财经大学公布研究生保研计划人数557人,相比2020年增加50人,保研率为14.4%。在学校公布数据的16个学院中,人数增加较多的有国际商学院13人、经济与管理研究院10人,保险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等各增5人,经济数学学院新增6人,财政税务学院增加4人。在2021年保研人数计划中,金融学院91人,排在所有学院保研人数首位。会计学院71人,较去年略减2人,排名各学院第二位。工商管理学院以44人计划排名第三。其它各学院计划人数分别为:统计学院37人、国际商学院36人、经济信息工程学院34人、财政税务学院33人、经济数学学院32人、保险学31人、法学院29人、经济学院27人、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3人、公共管理学院20人等。另外剩余几个学院中,经贸外语学院16人、证券与期货学院13人、支教团12人、人文学院8人。2020年西南财经大学保研学生去向中,学生们首选高校为同是财经类高校的上海财经大学,24人选择了上财读研。排名第二位的是北京大学15人,而清华大学以12人位居第三位。除上述三所高校之外,学生选择较多的还有南京大学(7人)与中山大学(6人),其它如中科大、中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均有学生选择。主要是985名校及经济金融实力雄厚的城市成首选对象。

天能

2021年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1年关于在职研究生的报考咨询已经开始,包括各院校的报考时间均为咨询内容,以按时进行报名。那么,2021年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时间是什么时候?2021年报考西南财经大学,就读途径不同,报考时间不同。同等学力入学报考时间不限,申硕报考一般在3月份。专业硕士报考时间在10月份,9月下旬可预报名。高级研修班报考时间没有要求,详情如下。同等学力报考时间以同等学力报考本校在职研究生,入学报考没有时间限制。选择以该方式入学的人员,准备好个人资料后,便可通过本网站报名就读。个人资料经过审核后缴纳学费,按院校通知的时间上课。结业人员可通过申硕考试获取学位,报名时间一般在3月份,考试在5月下旬进行,按时参加即可。专业硕士报考时间2021年报考本校专业硕士,应于9月24日至27日进行预报名,于10月10日开始正式报名,月底报名结束。报考者按时通过研招网报名,通过审核后参加现场确认,12月19日可打印准考证,于12月26日至27日参加全国联考。高级研修班报考时间高级研修班入学无需参加考试,随时可通过本网站报名就读,完成课程后通过院校考试毕业。院校考试也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由院校自主安排,完成课程后按要求参加考试即可。选择本校在职读研,可通过以上内容了解报考时间。可见进入本校在职读研的途径不同,报考时间也会一定的区别。参考就读要求选择适合的就读方式后,遵循各自的时间要求报名即可。

将反于宗

2021年考研初试在即,这几所学校在大量扩招,有你报的学校吗?

每年的12月末都是考研初试的时候,今年2021年的考研初试也即将来临,几百万备战考研的学生此时正处于最后冲刺状态。近几年考研大军人数一直在增加,今年比起去年更是高出了81万人次。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不少准备不算很足的考研党都在感慨:“当初要是报考了那几所大规模扩招的学校该多好!”考研比起高考而言要复杂许多,高考只要分数考得高,就可以根据分数选学校。考研是信息战、选择战和努力战的“三战合一”,在考研界,一直流传一句话“选学校选得好,考研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的流传也侧面证明:选择一个竞争压力不那么大的学校,真的很重要!2021年考研初试在即,这几所学校都在进行大规模扩招暨南大学:扩招了足足1100人暨南大学在往年一直被公认为“211大学里最难考的学校之一”,它与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和郑州大学被合称为“211大学考研的死亡院校”。究其原因,莫过于这四所大学综合实力都很不错,且地理位置非常好。正是因为地理位置和综合实力都很不错,每年都有大量学生报考暨南大学。往年,暨南大学绝对是非常难考的,尤其是社科类专业。但在今年,暨南大学进行了大规模扩招,扩招了足足1100人。虽然暨南大学还是一如既往的竞争压力大,但相较往年,这个扩招规模已经让竞争压力少了很多。福州大学:2021年还扩招了1200人福州大学是福州市的唯一一所211,仅站在福建省的角度看,这所学校是仅次于厦大的存在。这所大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其性质还是偏理科一些。该校专业实力比较强的是化学专业,最新专业评估为A-。在18年,福州大学的报录比是8~9:1,统考录取最低分就是国家线:330分,这个录取分数其实已经属于211高校中偏低的水平了。在录取分本就不高的情况下,福州大学在2021年还扩招了1200人,这也就使得报考了福州大学的同学上岸率更高了!广州大学:比去年扩招了1000名研究生广州大学并非211大学,但它也依然属于考研院校中竞争力比较大的学校,毕竟广州属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二线大城市。该校目前有32个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和数学专业都属于这所学校的优势专业。广州大学属于“考研学校中名声比较好的”一类学校,它虽然没有非常保护第一志愿等很公平的做法,相对而言比较公平的。不过,这所大学对于本科有一定要求,所以它在往年也是被认为难考的高校之一。在2021年,广州大学比去年扩招了1000名研究生,但个人认为,该校在今年的竞争压力,可能会不输往年。考研学校里那些名声较好的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连续多年维持了公平的考研环境这不算什么出名的学校,但它确实连续多年维持了公平的考研环境:这所学校很保护一志愿、在学生自我介绍时不允许学生提到自己的姓名学校、面试得录视频、初试时的专业课也不会恶意压分。南京大学:在考研方面有个称呼叫做“业界良心“南京大学在考研方面有个称呼叫做“业界良心“,这个称呼的来源,正是该校考研招生时的公平公正。南大很多考试考的范围广、难度大,但学校总是可以充分考虑到调剂合理性。再者,南大初试时大多只看英语和专业课成绩,复试阶段并不会歧视双非,也有很多211高校学生被刷下去。南大非常保护一志愿考生,即便没有招够学生,也不接受调剂。上海财经大学:出了名的考研时非常公平的大学这是出了名的考研时非常公平的大学,这所大学很保护一志愿考生,在复试阶段会采取抽签的方式来进行面试,这也就避免了考官因你是双非学生便可以通过一些很坑的问题来刁难学生。几乎所有抱着“搏一搏“的双非高校学生都对上海财大有赞不绝口的态度,即便没上岸,这所学校也依旧能给考生一种“没上岸不是因为本科院校不行“的自信感。当然了,上海财大也有自己的缺点——很难考!这个学校属于“不搞歧视”的档次不低的学校,这也就导致很多双非高校和普通一本学校的学生都很喜欢报这个学校,如此一来,这所学校的竞争压力自然不小。东南大学:几乎找不到所谓的“关系”东南大学并没有那么多保护学生“隐私”的行为,但学生还是可以强烈感受到学校的公平性:几乎找不到所谓的“关系”;初试复试占比竟达到1:1;老师不会要求学生带着成绩单;很保护学生的一志愿。双非院校学生怎么选考研的目标学校?一定要避开那些有招生方面“黑历史“的学校有保护一志愿的高校,自然也就有很不保护一志愿的学校。有的学校档次不高但胃口很大,为了能招到更好的生源质量,会特意压分压得很严重,目的就是为了捞那些调剂的学生。双非高校的学生比起211高校学生而言,学历出身是一个硬伤,如果学生此时还选一个有招生“黑历史“的学校,恐怕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获得学校青睐。切勿好高骛远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报考大部分双非高校学生都希望自己能通过考研的方式在学历方面跨一个阶层,从双非普本毕业到211乃至985高校毕业。适度的跨层是可以的,但强行跨层,恐怕只能得到失败的后果。每年都有大量双非本科高校学生在大三时给自己定了一个中流211甚至末流985的学校,结果到了临近报名时,又临时改成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学校。这样临时改学校,必然会影响自己以前的复习和后期的发挥。建议大家尽量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定好适合的学校,以免影响复习效果和考试心态。总结:今年专升本和考研都在大幅扩招,这必然会使得那些已备考良久、状态良好的备考者的上岸率大大提高。希望每一个考研人,都可以顺利进入自己的目标院校。今日话题:想要成功上岸研究生,考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加油考研人#

连环骗

注意!2021年考研大量高校初试科目大改了!千万别复习错了!

国庆、中秋双节即至,大伙热热闹闹准备过节之际,考研的同学们心中却紧张了,这个节一过,考研初试的日子是又近了一步!不过到现在,还有一些高校的招生简单却还没公布出来,急不急?之所以着争,是因为招生简单不出来,就意味着辛苦准备的初试科目可能会被高校大改甚至换掉,那么又要再来准备一遍!太难了!虽然一般来说,高校研究生初试科目有一定的延续性,不会出现大幅改动的情况,但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准备是要有的,万一碰到鬼了呢?要知道国家这几年一直鼓励研究生招生单位采用统考科目试卷以实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标准化。所以有一些院校在积极响应,今年也有大量高校的初试科目发生了大改动的情况,对于现在还没有发布招生简章的目标学校,不得不妨啊!大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上学校研究生院看招生简章,看看自己准备的初试科目是否有变动!笔者这里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部分,供大家参考。一大波高校的历史科目改为313历史学基础2020年考研初试,就有云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学校把历史自命题科目改成了313历史统考,今年更是有一大批学校做出了一样的改动。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史、世界史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下八个学硕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史专业;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世界史专业;山西大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专业以上学校的上述专业的初试专业课考试将采取全国统考的形式,统一采用313历史学基础。笔者对于文科内容不熟悉,只是知道今年313的考纲好像也发生了大改,所以复习难度肯定是加大了,对于准备不足的同学可要加油了。一大波高校经济类的数学改考396经济类综合能力大部分的经济类是要考数学三的,也有少数要求不一样的会考数一,但今年很多专硕都不考数学了,直接改成考国家统一396经济类综合能力。现在搜集的已确定由数学改为296经济类综合能力的学校和专业有以下一些。上海财大、上海交大、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深圳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金融专硕;山东大学:金融、税务、国际商务管理考试科目由数三变成了396;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类专硕初试科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金融、国际商务; 齐鲁工业大学:金融专硕考数三或396。其他大改初试科目的学校和专业天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自命题专业科目改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北京工业大学:0401教育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9网络空间安全、0854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四个专业的专业初试科目由自命题考试改为全国统考科目。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7个专业的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均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另外,原来的“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调整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三变更为《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结语今后的考研采用统考科目可能会越来越普遍,毕竟国家在鼓励这个趋势,这也反应了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正在越来越重视研究生的入学选拔功能。对于没有公布招生简单的学校,考生们一定要留意,以免错过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对于已经公布发生大改的学校的考生,也一定要调整心态,积极准备,充分利用好时间,争取一次搞定。来也来了,看也看了。转发不掉肉,点赞定上岸!

以忠

来了!2021考研日程表

来源:中国财经报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来源:新华社综合教育部官网、学信网编辑:刘彬

火之歌

2021的请注意,2020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来了

2019研究生报名人数290万,2020研究生报名人数340万,随着考研热的兴起,考研大军开始越发庞大起来,那么怎么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成功率又比较高的院校呢?小编从网络上整理了部分2020考研的报名人数,看看有没有你想要报的院校1.南昌大学据统计报名人数22131人,比往年增长39.3%。2.广东工业大学据数据统计报名人数12345人,同比增长29.6%。本校应届本科生报名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284人,同比增长25.9%。 3.华南师范大学据数据统计报名人数25603人,同比增长15.71%。4.中国人民大学据介绍有23800余人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5.中国海洋大学据统计有18025人报考中国海洋大学,较去年增长18.8%,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6.北京大学据北京大学官微公布的数据显示,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生近3万人。  7.北京农学院今年报考人数据统计共1178人,比去年增加30.74%。  8.北京工商大学据统计报名人数有5869人报考我校,增幅34%。9.北京理工大学今年报考我校硕士的考生共14720人,比去年增长13%。在报考的考生中,应届生6224人,占比42.3%;往届生8496人,占比57.7%;本校考生1863人,占比12.7%;外校考生12857人,占比87.3%;男女比例为1.33:1;  10.清华大学 据清华大学官微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18000余名考生报考了清华大学。  11.南京师范大学据统计报名人数27452人。  12.南京大学今年全国有近2.7万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与去年基本保持持平。  1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报考我校硕士的考生共11432人,比去年增长12%。14.南京邮电大学全国共有11263名考生报考我校。  15.复旦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我校的考生人数近2.7万人。  16.华东理工大学全国各地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达12600余人,比去年增加2000多名,增幅21.4%。  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招生计划人数为3000人左右,推免生已经拟录取近450人,全国共有近26000名考生报考我校。  18.中央财经大学据统计有10709名考生报考中央财经大学。 19.天津大学今年,全国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超过2万人。 20.西安交通大学全国报考我校人数18797人,比去年增加13.5%。  21.新疆大学共有11095人报考新疆大学硕士研究生(不含推免生),较2019年增加59.8%。  22.云南大学云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1867人。23.安徽师范大学统计报考人数达10247人,比去年增加了43.6%。  24.上海师范大学据统计报考人数为14981人,拟招约为2778人,报录比约为5:1。  25.湖北大学报考湖北大学人数为9062人,相比于2019年增加了980人,同比增加12.12%。其中全日制报考人数7887人,非全日制报考人数为1175人。  26.山东理工大学今年共有5025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比2019年增幅为30.11%。其中:1101人报考学术学位研究生,3924人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中,2163人报考全日制,1761人报考非全日制。  27.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两千人,达到2307人,增幅28%。  28.深圳大学据统计统考报名人数超21000人。  29.湘潭大学据统计报名人数共计7887人(不含推免生),相比2019年增长51.79%。30.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比2019年的9965人增长18.04%。  31.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计划招生规模为2120人,全国共5738名考生报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2.南京工业大学据统计报考人数9009人,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300名左右,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80名左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400名左右(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0名左右),整体报录比近4:1。  33.河北医科大学据统计报考人数7197人,拟定2020年硕士生招生总规模1157名。  34.成都理工大学据统计报名人数达到8382人,较去年增长93%。  35.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有9785名考生报考中国农业大学,报考总人数较上一年度增加742人,涨幅约8%。  36.陕西中医药大学据统计报考人数达到3832人,比去年增加了37%。  37.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据统计报名人数535人,比去年增加了215%38.中国药科大学据统计考生人数达到近6200人,比2019年增加了900余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3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年共有7966人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中全日制专业报考人数6334人,非全日制1632人。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有工商管理(非全日制683人)、化学工程与技术(413人)、会计专硕(全日制335人、非全日制206人)。    4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据统计报名人数3200余人。  41.电子科技大学据统计报考我校的考生有20674人,人数较2019年增长24.35%。  42.西北大学2020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为18455人,较2019年增长38.2%。  43.青岛大学据统计共16749人选择报考我校,报名总人数较2019年增长了34.23%。  44.山西财经大学据统计共有10773名考生报考了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比2019年增长22%。  45.长沙理工大学今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8228人,比去年增长了34.4%。  46.兰州交通大学报考我校人数4798人,比2019年增加31%,达到历史新高。  47.东北农业大学据统计考生人数超过4700人,从去年的3203人增加了43%。  48.重庆理工大学今年有近4700名考生报考重庆理工大学,第一志愿报考人数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50%。  49.北京电影学院本年我校硕士研究生的报考考生人数达四千余人。 50.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一志愿考生共计4222人,比2019年增长13.76%。其中新疆财经大学考点一志愿考生达到3429人,同比增长13.84%;国内其他考点报考新疆财经大学一志愿考生达到793人,同比增长13.68%。51.西南科技大学2020年报考西南科技大学学术学位的考生有1329名,占报考总人数的39%,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有2122名,占报考总人数的61%;报考全日制的考生有2680名,占报考总人数的78%,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有771名,占报考总人数的22%;有1699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占报考总人数的49%。52.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全国有6131名考生报考四川农业大学,较2019年增加1599人,增长率达35.28%。53.宁波大学据统计人数达到13716人,较上年增加34.4%,网报人数又创新高。54.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4480人,比上年增长21%。5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据统计网上报名人数7773人,最终参加确认人数7497人,确认率96.4%。与去年相比,报名人数增长了近50%(2019年报名人数5212人),最终确认人数增长了51.5%(2019年确认人数4947人),确认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2019年确认率94.9%)。56.南开大学今年全国共有18695人确认报考该校。数据显示,报考南开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考生共计8434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共计10261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636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896人。报考人数最多的学术型硕士专业为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药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型硕士专业为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学57.北京科技大学据统计统考报名12758人,其中少干计划49人,退役大学生计划62人。统考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有:工商管理(10-19非全日制方向)(统考报考812人,统考拟招150人,顺序下同),材料科学与工程(633人,86人),材料与化工(01材料工程方向)(557人,147人),机械(01机械工程方向)(520人,109人);电子信息(02计算机技术方向)(419人,39人);电子信息(02控制工程方向)(415人,50人)。54.湖北医药大学据统计报考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生人数达1094人,比上年度增加16%。55.西安医学院据统计报考人数2943人,19报考人数2639人,增幅为11%。 56.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是3229人,比上年增长44.09%;现场确认报考人数为2945人,比上年增长47.69%。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2021的同学大家要理性看待报名人数,也不要因为考试难度大就放弃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也要认清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考研是一个持久战,坚持到最后就胜利了。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考研时候激励自己的话,将辛比心,方得此幸。只要自己的辛苦对得起心之所想,最后幸运女神一定会眷顾你的。

伊角

2021考研时间公布 工商管理等7个专业学位将分开划线

来源:新浪财经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

鸡之与鸡

西南财经大学21考研新传专业考情分析,小幅扩招、考纲未变!

自本月15号发布2021年的招生简章后,西南财经大学研招办于再次发布了今年的自命题考试大纲。至此,两份对备考规划有着重大意义的文件已经全部公开,这边分享君还是想和大家再说一下一些具体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安排。小幅扩招,拟招28人今年招生简章中公布的拟招生人数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共有28个名额。其中,初试与复试的考试科目未做变动。分别是101政治、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结合往年的报考情况与实际的招录情况,西财通常会在拟招生数上适当扩招,如2020年公布的拟招生人数为24人,最后实际招生人数(统招)为32人。因此,极大可能今年会有35个左右的入学名额。这在新传考研中属于招生比较多的院校了,选择西财的小伙伴一定要坚持下去,西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考纲,未做任何调整而在16日正式发布的自命题考试大纲中,西财334与440两门科目的考试大纲较2020年未做任何调整。这意味着前期按照传播匠西财专属书单复习的同学们可以专注接下来的复习了,因为书单中给出的书目覆盖了绝大部分考纲。小幅扩招、考纲不变,这些无疑对备考西财的同学而言是难得的好消息。但随着今年东部部分新传院校考纲的重大变化,并不排除前期准备其他院校的考生转战西财的考场。因此,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利用好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绝不能能掉以轻心。这段时间,有部分同学或多或少受到了外界的影响,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冲刺阶段的心态最为关键,要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适当的方式解压。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取得更大、更丰硕的成果。之后,报了班的同学务必紧跟老师的课程安排,吃透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完成每一次答题练习。没有报班的同学也可以通过专题整理进行自主学习。无论怎样学习,都一定要按照“比别人再优秀一点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之,一切充满变数,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爸爸们

西南财经大学21考研新传专业考情分析,小幅扩招、考纲未变!

自本月15号发布2021年的招生简章后,西南财经大学研招办于再次发布了今年的自命题考试大纲。至此,两份对备考规划有着重大意义的文件已经全部公开,这边分享君还是想和大家再说一下一些具体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安排。小幅扩招,拟招28人今年招生简章中公布的拟招生人数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共有28个名额。其中,初试与复试的考试科目未做变动。分别是101政治、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结合往年的报考情况与实际的招录情况,西财通常会在拟招生数上适当扩招,如2020年公布的拟招生人数为24人,最后实际招生人数(统招)为32人。因此,极大可能今年会有35个左右的入学名额。这在新传考研中属于招生比较多的院校了,选择西财的小伙伴一定要坚持下去,西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考纲,未做任何调整而在16日正式发布的自命题考试大纲中,西财334与440两门科目的考试大纲较2020年未做任何调整。这意味着前期按照传播匠西财专属书单复习的同学们可以专注接下来的复习了,因为书单中给出的书目覆盖了绝大部分考纲。小幅扩招、考纲不变,这些无疑对备考西财的同学而言是难得的好消息。但随着今年东部部分新传院校考纲的重大变化,并不排除前期准备其他院校的考生转战西财的考场。因此,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利用好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绝不能能掉以轻心。这段时间,有部分同学或多或少受到了外界的影响,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冲刺阶段的心态最为关键,要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适当的方式解压。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取得更大、更丰硕的成果。之后,报了班的同学务必紧跟老师的课程安排,吃透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完成每一次答题练习。没有报班的同学也可以通过专题整理进行自主学习。无论怎样学习,都一定要按照“比别人再优秀一点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之,一切充满变数,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