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QS商科硕士排名发布!指南者留学港新上榜项目推荐!

2021QS商科硕士排名发布!指南者留学港新上榜项目推荐!

9月23日,QS发布了2021QS商科硕士排名,该排名总共包括了商业分析硕士、金融硕士,管理硕士,市场营销硕士,和供应链管理硕士这五大商科专业。排名亮点1.供应链管理硕士专业排名是今年首次参与排名的全新商科专业2.英美院校“称霸”3大商科硕士项目 Top 10:商业分析、金融、供应链管理3.港新地区:NUS、港科大、港中文、SMU热门项目位列商科硕士项目TOP 50当天,QS还一同发布了全日制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的最新排名。接下来是排名的具体情况~本次商科硕士排名的核心指标包括:毕业生就业能力、企业家精神、校友成果、投资回报率、思想领导力、班级和教职员工的多样性等方面。参与排名的5大商科硕士专业:商业分析硕士,金融硕士,管理硕士,市场营销硕士和供应链管理硕士,都是现今最受全球雇主欢迎的商科硕士专业。△ 商业分析TOP10中共6所院校来自美国和英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排名世界第1,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排名第2,英国帝国理工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分别排在第5和第9名。其中港新地区院校上榜的有:新加坡国立大学 TOP 16作为亚洲开设最早的商业分析专业,NUS BA课程设置十分成熟,旨在让学员能够运用合理的分析技巧和手段,以便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复杂的商业分析难题。(NUS BA课程设置)新加坡管理大学 TOP 22虽然SMU平时在综合排名上优势不大,但在本次商业分析硕士排名中,取得了22的好成绩,可见SMU商科还是有它的优点的。本次进入榜单的专业是SMU的商业信息技术硕士(分析学),课程使用的案例分析和实验都是与业者以及优秀的区域酒店业、旅游业、物流业、零售业、医疗保健、公共部门和电信部门机构共同设计的。(SMU MITB课程设置)以下为商业分析硕士TOP 20榜单:△金融TOP10中共7所院校来自美国和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排名第1,伦敦商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并列排名第2。在金融硕士Top 10中,巴黎高等商学院排名第4,ESSEC 高等商学院排名第7。其中港新地区院校上榜的有:香港科技大学TOP 32HKUST 金融理学硕士项目侧重于教授学生金融市场运作基本原理,以及最先进的金融理论、量化模型和行业实践,适合想在金融领域从事的人才。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理学硕士项目分为四个方向:资产管理、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安全分析以及公司金融。(HKUST 金融课程设置)香港中文大学 TOP 42CUHK 金融学硕士学位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从而胜任各职业层次的制定及执行金融咨询、风险管理、贸易经营和定量分析的工作。(CUHK 金融课程设置)以下为金融硕士TOP 20榜单:△管理学在本次排名中,法国和西班牙的商学院也展现出了优秀的专业实力。在管理学硕士TOP 10中,共6所院校来自法国和西班牙。港新地区进入榜单的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国际管理专业。香港科技大学 TOP 47HKUST 工商管理学院与全球管理教育联盟(CEMS)合作,推出一年制的国际管理硕士课程,学生在学期间,均获参与一个学期的国际交流计划,及为期最少十星期的海外实习机会。(HKUST国际管理课程设置)以下为管理学硕士TOP 20榜单:△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硕士TOP 10中,共5所院校来自法国和西班牙。以下为市场营销硕士TOP 20榜单:△供应链管理对于今年首次发布的QS供应链管理硕士排名,QS的首席执行官Nunzio Quacquarelli表示:“无论是现今最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公司,还是自电子商务开始流行以来快速增长的电商企业,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招聘专门从事供应链管理的人才。就像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数据分析行业一样,供应链管理将是未来十年新兴的职业技能。”全球共有46所商学院的硕士项目参与了QS供应链管理硕士排名,其中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硕士专业位列世界第一,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排名第五,香港科技大学表现也十分出色,排名第十三。香港科技大学TOP 13HKUST的物流供应链硕士专业是工程学院和商业管理学院合作的结果。在工程学院下,学生可以选修以下课程: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for Technical Management,Operation/Proction Management,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Six Sigma Quality Management,Pro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T System for Global Enterprise,Applied Probability,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tics ,Engineering Economics and Cost Management,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Risk Management,Problem Solving for Engineering Managers,Special Topics in Engineer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Independent Study.商学院下可以选修以下课程:Accounting for Managers,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 & Finance,Marketing Management & Strategy.以下为供应链管理硕士TOP 20榜单:2021 QS 全球MBA排名TOP 20当天,QS还一同发布了2021 QS 全球MBA排名,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位列世界第一,沃顿商学院排名世界第二位。巴黎高等商学院HEC,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伦敦商学院和IE商学院进入世界前十名,凸显了当今世界领先的MBA项目遍布全球。

茨以生草

指南者留学学姐经验贴:从香港人文类授课型硕士到北美全奖博士

作者 | Z同学,指南者19fall学员,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学硕士,现申请到北美传播学TOP30全奖博士点进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也许有些已经/即将是授课式硕士,也许有些是还在读本科的学弟学妹,不知道未来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申请境外海外硕士,还是在国内考研保研等等,不论如何,都应该是未来对申请博士有一些心动或者许多疑惑的小伙伴。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MA学姐,我坚定地选择了将读博作为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方向,这篇文章我将分析MA背景的优劣势,读博需要做好哪些心理准备,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申请背景,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申请到自己心仪的博士项目~ MA背景申请的优劣势香港、英国的一年制MA项目普遍都是就业型导向的学位,mphil是学术研究导向型的项目,但是mphil项目对申请者科研背景的要求比较高、竞争非常激烈,录取率也比较低,虽然也鼓励大家尝试申请mphil,但是以防失学,也要申请几个稳妥保底的项目。尽管众多MA项目的确不是为学术研究而设立,但是一旦录取到MA项目,也不用放弃自己想读博的意愿,无论如何,目前可以确保的是拿到了境外或者海外的文凭,这对未来继续申请博士有一定程度上的助力,学校的知名度首先可以帮你敲开申请的大门,并且你的导师们可能与你未来想申请学校的老师也有着学术方面的合作,得到他们的推荐也是提高录取率的一个很好的办法。然而,如果你即将/已经是一名MA人文学科的学子,你也可能会发现在这一年中确实没有太多的研究机会:时间太短,项目人数也比较多,主要为大班课形式,或者课程中不包含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等等,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也不必抱怨和沮丧,因为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具体一点来说,你应该具备主观能动性和明确的目标,然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选课的时候可以选一些学术类型的、可以做project的课程,然后在完成作业期间和授课教师积极联系,不论是交流学术问题,还是跟他交流自己想要申请博士的意愿。比如在我就读期间,我们项目的教授对同学都十分热情,欢迎和鼓励我们在office hour去和他们交流课程内容,甚至谈未来、聊理想,也正是在office hour和老师的不断交流中我获得了学术导师的推荐信,最后成功拿到了offer。另外,想要在国内考研或者保研的同学们也可以同时考虑选择导师的问题,因为现在国内高校的导师也有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并且还活跃于国外的科研圈中,选择好正确的硕士指导导师,也是带领你成功走向学术之路的重要环节。读博心理准备像许多你可能看到过的经验贴或者朋辈分享的那样,在决定走上学术道路、攻读博士之前你的确要考虑许多因素。 ·你为什么要读博?·为什么要去特定的某个国家/地区读?·将来的职业规划又是什么?虽然大家踏上学术道路的理由有许许多多,但是千万不要为了所谓逃避就业而选择继续读书这条路,比如有的同学对香港、美国或者新加坡这些给予博士丰厚奖学金的地区很感兴趣,认为远比自己工作的收入高,但其实这算是一个不小的误区。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国内的就业形势不好,但是一些海外的大学也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经济的损失,加之签证难以开放,未来的经济形势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势必会导致未来全奖博士的名额会被缩减。如果打算继续申请博士,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水平、科研能力和其他方面都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才有可能让自己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另外,即使被录取博士也不代表就可以永远远离就业市场的竞争,恰恰相反,博士群体的就业市场是可以想见的激烈,大学的财政收紧、稀缺的教职资源和同样优秀独一无二的小伙伴们都会让无数人才在求职期焦虑。当然,这篇经验贴并非“劝退”贴,尽管经济形势低迷、读博的痛苦又几乎人尽皆知,但每年还是有无数优秀学子如同过江之鲫跃入科研的大门,因此,我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是,对学术的热情、专注度远远比其他的理由更加重要。归根结底,学术研究需要探索未知和勇于创新的勇气,在积累了大量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之后,你只是有可能会有突破性的发现,但更多的时候,科研之路还是需要自己孤身一人披荆斩棘,当面对不够乐观的结果时,你是否又有足够的信心支持自己完成剩下的旅程呢?科研&语言准备在做好心理建设之后,剩下的准备工作就相对清晰了,首先根据不同地区的要求去备考雅思,或者托福和GRE。GRE时效长达五年,所以我建议提前去准备,早考早超生,然后再继续备战其他的语言考试。在准备这些基础的语言考试的同时,本科和硕士期间的GPA也很重要。不过对语言成绩、gpa以及科研背景的评估比重,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建议询问已经拿到录取的学长学姐,参考他们往年的申请经验和背景。有些跨专业的同学申请MA后,对该专业的领域很感兴趣,想要继续在该领域攻读博士,但是不管你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申请博士,首先要对该学科的体系有系统性的梳理,比如是否了解本专业一共有多少研究方向?你先前的研究经历从属于哪个领域?又是否有合适的学校、老师可以指导你进行该领域的研究?之前的研究经历是否反映你可以直接入学就从事科研的能力,比如担任research assistant,就目前的趋势而言,许多学校是希望博士可以直接入学即担任科研助理或者和老师合作的劳动力,如果你的综合实力给学校留下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科研助理的形象,那么你被录取的几率就可以被大大提高啦。因此,关于科研经历这最重要和关键的背景因素,我的建议就是“写文章要趁早”,其实论文不需要是极其宏观的、必须采用复杂方法的选题,只要你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政策感兴趣,愿意投入心血去独立完成一个调查,那就可以着手开始进行。有好的导师指导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没有,咨询学长学姐或者同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在完成文章后,积极地投稿会议、期刊,积累发表的论文,那将是你申请时最为吸睛的背景条件。另外,在读博期间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的,自然是你的导师了,但是在把某校/某导师作为dream school或者dream advisor之前,也有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自己独立探索、完成。针对学校和专业排名,不同地区也有非常多可以参考的榜单,其中我比较鼓励大家更加针对专业排名来进行学校的选取,毕竟博士的专业要求很高,专排相对高的学校在该领域也有着一定的资源。在调查学校信息的时候,不光要了解博士项目的录取条件,比如语言成绩要求、gpa要求、以及其他材料等等,也需要了解该校是否有未来可以和你合作的老师。如果遇到感觉合适的老师,一定要熟读他的履历、近期发表的论文,来明确ta近几年的研究方向以及论文产出的效率、以往带过的学生情况等等,从而决定他是不是你作为导师的理想人选。 申请博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路势必要面对着非常多的困难、压力还有自我怀疑,但这也仅仅是学术之路的开局。如果觉得近年内申请的压力过大,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先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然后继续准备和筹划未来的申请工作,或者gap一年,期间完成语言考试、writing sample等等。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不止一条,读书也早就不是唯一的出路了,当面对这么多选择的时候,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倾听你内心的声音,follow your heart!And best wishes!

咲月

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指南者留学定期推送留学资讯,专业介绍,申请故事,学长学姐在线讲座等诸多优质内容,最接地气、最有用的留学微信号!关注我们妥妥没错!指南者学员投稿香港就读体验作者介绍Amy学姐本科:西南财经大学 财务管理GPA:3.8/5,GMAT:710,TOEFL:103我当时在指南者教育的帮助下申请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应用经济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会计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的金融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会计学,最后我选择入读了港中文的会计学。本文我主要分享的是在港中文的就读体验以及我在香港生活一年的一些感想。港新学校对比简介首先,我想就香港的港中科三所学校以及新加坡的Top2(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给大家做一个大概对比。帮助大家大致了解一下这几个学校。香港的港中科三所学校都是世界TOP50名校,2017QS排名港中文44位, 香港大学27位,香港科技大学36位。但其实香港的local会认为港中文比港科大的名气会好一些,这一点我也跟我认识的local确认过。港中文的商学院也是非常好的,经常排在世界TOP30左右。关于港中科三所学校,网上流传着一个因吹斯汀的说法,有人把港中大比喻成T-Shirt,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经常穿的比较随意,套个肥T-shirt就出门了,但我认为港中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还是非常好的。香港大学我去过一次,在我的印象中比中大稍微小一点。可能由于港大地处港岛,学生们穿的都比较商务范。另外,港大的学生总是步履匆匆,学校里节奏非常快。科大我没有去过,有人把它比作是计算器,可能是因为科大的工科专业比较多。没有去新加坡的原因我也有拿到NUS的应用经济学offer,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港中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认为不管是港中科还是新加坡的Top2,在内地的认可度基本是在同一个Level上。并且我个人不太喜欢新加坡的气候,而香港这边一年到头气温也就25、26度,虽然和深圳靠的很近,但是气候差别还是蛮大的,丘陵多、植被也保护的比较好,总体来说气候非常的舒适。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在香港读研可能比在新加坡读研后找实习方便一些。实习对商科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以后进金融圈,通过实习提升实践能力非常重要。香港离深圳很近,从中大的地铁站出发过关去深圳,40分钟左右就到福田了。福田也是金融中心,会有很多券商机构的实习机会。当然如果你想找香港的实习也很方便,毕业以后留港或者回内地工作都ok。所以从目前来看,我认为我选择港中大是正确的。中大的环境与设施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面积最大的大学,独占一个山头,从地图可以看到,中间为山顶,港中大独占了一个山头,并且我们学校有“亚洲最美校园”之称,所以校园里有很多著名的landmark,风景也非常优美。中大整体的设施及环境,我想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舒适、惬意。 下面是我在学校拍的一些照片。中大校门中大校园由于是开放式的,所以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校门。你们在宣传册上看到的校门就是这个,其实就只是立了几根柱子。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处于中大山顶,是中大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也是我认为中大最美的地方,开学季和毕业季最热门的拍照圣地。你们如果来中大参观一定不能错过这里。大图书馆港中大为书院联邦制,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图书馆,这个大图书馆是最大的那一个。静学园中大的又一个landmark,位于大图书馆负一楼。室内灯光由电脑系统控制,映射在地面的石块上,色彩斑斓,非常的美。郑裕彤大楼我是MACC项目,这是我最常去的教学楼之一。自习常去之地走到窗边不仅能看到山光景色还能欣赏海边风景,十分惬意。学在中大MACC项目师资港中大的MACC项目师资非常强大,我的教授有在Morgan Stanley、高盛等工作过的,金融系的Director几乎都有海外背景。中大的教授上课水平非常高,专业知识讲得非常通透。港中大的大牛老师们,能让我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里,把之前我觉得晦涩难理解的知识非常自然地掌握。由于香港的整个教学体系和内地完全不一样,教师的薪酬体系也不同。据我所知,一个Professor一年的收入会有一百多万左右。所以教授们就不会太担心物质条件得不到满足,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教研上,因而整个学术氛围是非常好的。很多老师都非常的敬业,因为他们真的是一心一意地教书、做学术,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案例非常多,讲课逻辑也很清晰,课程内容也很有深度。此外,他们讲课进度也很快,有的时候一堂课就会有100多张PPT,所以这也需要大家具备非常强的自学能力。我的MACC项目是一年,一共有三个学期,由于是无缝衔接的,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假期。第一个学期是9—12月,第二个学期是12—3月,第三个学期是3—6月,必修和选修各六门。在港中大,是没有水课存在的,不管是选修还是必修,我认为都有一定难度。另外,不管是教学的方式还是教材、课堂展示、与老师沟通、小组交流、或者考试都是全英文的,适应之后英语听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教授和学生的关系也非常平等和民主,你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英文名。在每学期课程结束之后,考试之前,学校会发一份非常详细的问卷,里面会询问你老师上课是否有充足的案例、讲课是否很清楚等评价指标,会让你进行评分,这时你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对老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港中大要想取得高GPA需要非常努力,因为中大的教学体系很完善,教授打分也很客观,不会存在只要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获得学分这门课就结束了的情况。这里的评分规则很细致,比如出勤率占10%,小组作业10%,小组展示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30%。而且每个部分都不是很好得分,老师不会因为你其中一部分比较好就给其他的也打高分,他们会很严格地按照你的真实表现给你客观的评分。在内地可能期中考试会有点水,期末考试也有很多比较好得分的客观题,不是特别的严格。中大考试基本没有客观题,想要取得好成绩,真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其实这也有很大的好处,会让你每次都很认真地、全身心投入到你每一次的作业中去,一年下来你的收获会非常大,而且你会爱上那种竭尽全力完成一次作业取得好成绩的感觉。这一年在中大MACC项目学习的强度其实还是很大的,不仅因为学习的这三个学期无缝衔接,而且还因为刚开始你需要适应全英文授课、全英文教材、考试等,所以我认为这一年的学习内容和强度其实相当于内地的两年多,当然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显著的。中大是全英文授课,教材会比较贵,大概是三四百港币,所以有些课程我们可能会去图书馆借教材,也可以找学姐学长买二手的。老师讲课PPT用的比较多,一般在课前需要你打印好,如果没有它你上课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所以我和我同学就一起买了打印机,在每次上课前会提前打印好PPT。打印机其实是很实用的,平常用到它的机会是比较多的,面试什么的也会用它打印简历。MACC就业找工作渠道香港的校招和内地的校招有些差异。尽管中大也有不少内地企业来开宣讲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地企业都会来香港。来这边的Big Name非常多,大家能想到的不少高大上的企业都会来,比如高盛,JP Morgan,以及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券商公司都会来招聘。平时来中大宣讲的企业信息会挂在学校的Career Center上,隔一两周的时间也会把招聘信息直接发到你的校园邮箱里。除了学校的渠道,你也可以多关注招聘网站如JOBSDB、JIJIS等。香港的招聘形式和内地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去学校开校园宣讲会。有很多企业会发布他们的招聘信息在JOBSDB、JIJIS等网站上,所以如果你想在香港找工作就应该充分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你也可以多关注一些香港招工的公众号比如港漂圈、香港求职等。还有在香港找工作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内推,所以你也有必要和学长、学姐保持联络。一般来说,通过内推拿Offer的过程不是特别漫长,通常经过一两次面试合格了之后就能拿到offer。我认识一个同学就是通过学长的内推拿到了第一轮面试,后来又面了一次就成功地拿到了一个很好的投行Offer。另外,校友群、微信群大家都应该去关注一下,毕竟能进入中大的同学都还是很优秀的,所以人脉资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而同学、校友之间发的招聘信息一般都是还不错的。在香港实习靠谱吗?此外我要单独提一下香港的实习靠不靠谱的问题。其实相对于内地而言,香港的实习是非常靠谱的。举一个我的例子,我之前有在内地券商实习过,所以能有一些对比。在香港实习有两个好处:一是企业会一开始就明确告诉你能不能转正,有哪些指标可以转正。而在内地,很多企业虽然会说你表现优异就会有留任机会,但其实有可能跟你说这句话的人都不知道你能不能留用的。总体来说,香港企业是比内地要规范很多的。而且在香港,通过实习留任的人是不少的,不会像在内地的有些公司,实习了很久之后又跟你说你不能转正。第二个好处在于,在香港实习的工资比在内地高很多,在内地可能一个月只有一两千,两三千,但在香港因为整体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比较高,会给实习生五六千、六七千的工资。所以就算你纯粹是为了经验去工作,你也不会白白浪费你的时间和汗水,你拿到的工资基本上能cover掉你日常支出。香港就业时间香港的就业时间一般是集中在秋天和来年的3、4月。但是如果你毕业之后,也可以继续留在香港找工作,因为香港确实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毕业之后会有一年的毕业签证(ING),如果能在毕业后一年之内在香港找到工作,就能够继续在香港待下去。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基本就是秋天招聘季,有的人这个时候就会开始找工作。但是如果你选择这个时候开始找工作,去深圳参加校招或者到处去面试,面临的学业压力不是你天天翘课就能搞定的。之前我也有试过,后来就发现中大的学习真的不水,Pressure一环扣一环,虽然可能每个人的情况会不一样,但做好这种兼顾确实不容易,搞不定的话你可能会荒废在香港的学业。但是在毕业后一年的香港签证,就可以让你进可攻退可守,等同于你毕业之后和去英国留学的人一样,第二年也还相当于是应届生,你可以留在香港找工作你,也可以回内地参加秋招,所以在香港就业还是比较flexible的。留港OR回内地?关于MACC项目,最后大家的就业去向都很不错,主要分为留港和回内地两派:留港的同学有拿到中信建投投行部、浦银国际等,回内地的有四大咨询、上交所等等。其中有部分就是在秋季找的工作,也就是我之前提到在学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他们就开始找工作了,而且是直接投的全职的工作。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金融圈比如券商,很多时候都需要你已经有几段和券商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在你直接投他的公司之后,公司也会让你再实习一两个月,最后才会决定是否录用。在我看来,在现在就业大环境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MACC项目的毕业生就业已很不错了,拿到的公司offer都是很好的。在香港的生活食在香港中大的食堂非常多,一共有26个。这些食堂零零散散,分布在山脚、山腰和山顶,食品的特点就是粤系化。习惯吃内地食物的同学可能来香港之后就会发现这边没有多少能吃到的内地菜,其实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可以通过香港的食物,能真正体会一下香港的生活以及香港的文化。在吃习惯了之后我发现还是挺好吃的,而且也比较健康。这边比较喜欢吃米线或者河粉除了粤菜,也有一些西式的食物我们学校的老师也经常款待学生,Director有请过四五拨同学去茶餐厅吃饭,只要报名就可以去。授课老师有的时候也会请同学吃饭。我记得有一个老师,姓姜,他请了所有选他课的同学去吃饭,每次一个小组,所以这边的老师都是比较generous的。住在香港对于香港的住房,虽然说有些贵,但设施非常好。我租的地方叫马鞍山,一下巴士就会有电梯,可以直接通往一个购物中心“新港城”,当你从Shopping Mall绕出来后就会直接通往你所居住的楼盘下。所以在香港,你会发现他城市设计的细节做得特别好,哪怕下雨也不用担心会淋到雨。虽然租金是有点贵,可能是上海的一倍多,但是基础设施真的建设得很完善。我的小窝香港人文其实去到港中大,你就相当于去了另外一个社会,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你可以借机好好去感受香港的人文。大部分香港人给我的感受是非常真诚、乐于助人、独立、守秩序。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中大等车,一般情况下学校都有雨棚会直接通往地铁站里,在雨棚下也可以等巴士不用淋雨。那天下了很大的雨,排队等巴士的人特别多,所以棚里就站不下了。但是大家又很守秩序,即使棚里快排不下了,大家也一直规规矩矩地排着长队。那天我没有带伞,觉得淋一下雨也没事,所以我就把书包举到头顶勉强遮一下雨。然后有一个白发苍苍老奶奶走过来给我撑伞,用粤语对我说了一句:“我帮你遮一下”。我的心一下就融化了,而且这位老奶奶一直帮我撑着伞直到巴士开过来我上了车,这期间大概有十分钟左右,最后这位奶奶就特别潇洒地跟我说了一句“拜拜”。这是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其实我从来到香港这种让人心生触动的事发生了很多,这让我觉得香港普通居民都很善良。HK职场对于香港的职场,我想说几个词,那就是国际化、中环、投行、金融。由于香港是一个金融中心,而中环就是香港金融中心的一个象征和代表。平时走在中环的栈道上,可以看见各个国家的人西装革履地走来走去,非常职业化。在香港打开一个招聘网站,和金融相关的职位非常多,我感觉那些职位都很高B格。有一个好消息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券商去香港开分支机构,所以对于想申请香港的大学并且想留在香港的同学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些公司、券商都需要会说普通话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公司在香港就只招香港人,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依托香港的一个环境做内地的业务,所以这些公司招聘人时更偏向于像我们这样对香港有一点了解而且本身也会说普通话的内地人,拿的也是香港水平的工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HK收入和物价我给大家大致介绍下香港的收入和物价。首先,收入基本是比内地要高一倍。如果在内地一个月八千,在香港一般来说就会达到一万到两万之间,因为香港的税和内地也不一样,内地的税非常重,比如你税前1万,可能拿到手只有七八千。但香港的税比较低,交的强积金在你离开香港的时候可以取出来,个人所得税等等一般年初财政预算案出来,也都可以有七八成税款的减免,所以基本上如果工资1w5,到手不会差太多。当然,香港物价也是非常高,差不多也是内地的double。比如你在内地买一瓶矿泉水可能就两块钱或三块钱,而在香港可能就是十块或者十一块港币。虽然香港的物价虽然贵,但也比较货真价实。总的来说,我感觉这一年在香港的生活品质会比内地要高一点。如果你能来中大如果你去到中大,还有一个额外的福利,可以去游览香港的各大岛屿。香港是由三个岛组成,其他还有300多个小岛,所以会有很多著名的景点,比如麦理浩径、长洲岛、南丫岛等,有山有海,你可以随时去拥抱大自然。在我们去做项目的第一天,老师也跟我们说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有时间可以去游览香港的美景。你可以上山看猴子,也可以下海钓墨鱼。在中大还能有经常看到明星的福利。林青霞也有来参加过学校的讲座,但是感觉大家也没有非常惊讶,明星来香港中大参加讲座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我们学校还会组织游学活动,上次我就去了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七天游学活动。除此之外,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离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巴厘岛等地都非常近,去这些国家旅游也非常的方便。香港中文大学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大学,你来了之后一定不会后悔。在这里,你会发现你的学业生涯变得完整,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变得清晰,视野和能力都会得到质的提高。我也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多多努力,相信你们也能梦想成真,来到CUHK,来到中大。

未济

从211工科到港中文商科,指南者留学学员放弃四大offer和保研名额

学员背景D同学本科背景某211高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GPA:88 雅思:7 GMAT:670录取学校(2021年秋季入学)香港中文大学 会计学申请时间:2020年12月03日录取时间:2020年12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学 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申请时间:2020年12月03日录取时间:2021年01月27日去年十月,我已经拿到了四大offer和保研资格。在这条分叉路口上,我犹豫了很久,失眠了很多晚上,最终还是决定坚持多年前就定下的心愿……遗憾 我的香港留学梦我和港中文的缘分可以追溯到高一的时候。那年寒假,我在港中文的合一亭拍下了一张这样的照片。记得当时阳光是那么得耀眼,我在这样如仙境般的设计中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为这样富有人文底蕴的校园心动不已。从那时开始,我就立下了去香港读书的目标。六年前拍的照片只可惜,我当时的分数不够高,最后只能选择了去某211高校就读当时喜爱的化学相关专业。进入大学,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拿了专业第一,参加了许多社团活动,也把所在的城市转了个大半。但我的心里,却总是有些空落落的。每当看到“香港”这两个字,我就忍不住感到惋惜,甚至产生了复读高三的想法。考虑到复读的时间成本太高,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但遗憾却没有因此减少。在这种纠结、遗憾交错的日子里,我逐渐萌生了去香港读研的想法,希望以此来圆自己的香港留学梦。在和家人沟通后,他们也很支持我在这个阶段当个“小海绵”去多汲取知识;加上如今至职场上对复合背景的人才也很青睐,我最终决定跨申香港的商科研究生。坚持 我的申请之路做了这个决定后,我就开始为我的目标而努力,但等真正开始实践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点都不简单。作为一名工科生,我的课业还是非常繁忙的,但为了增强自己和梦校商科专业之间的匹配度,我得从繁忙的学习中挤出一切有可能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作为工科生,我的很多商科先修课都不满足申请要求,因此我修了第二个学位来弥补商科知识上的短板;最多的时候甚至一个学期上了13门课,可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了。平时好不容易没课的时候我还得在实验室做实验,做课设,根本没有时间去实习,因此只能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疯狂插空实习。天天做实验的工科生活说不累是假的。这三年来我就像一个陀螺,一刻不停地转啊转,终于感觉接近了曙光,却又因为疫情让本不富裕的准备时间雪上加霜。按照我的原计划,我是打算在大三寒假考出雅思,大三暑假考出GMAT,这样可以在申请初期就从容地递交申请。可因为疫情,全国各地的雅思都停考了,我的雅思考试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最后到大三暑假才终于报上考试,一战7分,顺利分手。虽然雅思一战就成功出分,但因为出分的严重延后,我的GMAT考试就不得不挪到大四上才开始准备。很坦白地说出来大家可不要笑话我,那个时候我经常白天在图书馆泡完一整天,晚上回宿舍的时候就哭一路,即使知道自己心态不好就会影响GMAT考试发挥,可是那时的我还是完全没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备考GMAT时候的笔记其实现在想来,我当时的严重焦虑也和外界给我的压力有很大关系。现在各种平台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大神晒分,给人仿佛人均700+的感觉。但实际上,考高分的真的是很少数的人!而只有考好的人才会晒成绩单,许多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考生是不会发声的,有那么点幸存者偏差的味道。所以这里我也想和大家说,如果考不出来真的不要太自责,更不要有怎么努力都白费,怎么考都不如人的想法。一方面时大部分人其实也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优秀,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向没有找对而已,并不代表自己不如别人(这部分我也总结了一些心得,放在文章最后啦)。备考期间朋友给我的鼓励说回我自己吧,我的GMAT考试总体真得是很不顺利,一直到10月份很多专业都已经开放申请了,我的GMAT还没考出来,一度感到非常崩溃。好在这个时候我听从了指南者留学班主任老师的建议,选择了先递交一些不需要GMAT的专业,让心理上的负担小一些,然后再一边学GMAT一边准备剩下的文书。11月的时候,我终于顺利考出了GMAT,接着很快就递交了大部分专业的申请。说到这里,这里真的要实名表白指南者的班主任老师,我在备考GMAT期间,真得超级难过,谢谢她一直陪着我、相信我,让我也有了相信自己的勇气,最终才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和班班的日常倾诉后续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因为我对商科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时事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心里其实也很忐忑,非常怕被问到这些问题,班班也贴心地帮我安排了模拟面试,帮助我最终顺利通过面试,成功拿到录取~释怀 那只是一场考试如今我已经收获了满意的录取,但回头看这一路走来的过程,还是觉得实在是太挣扎了,因此这里也希望分享一些我的经验给同样煎熬的小伙伴。记得在我备考GMAT最绝望的时候,我在港中文的招生宣讲会上听到老师说的一句话,突然就释怀了,英文原句不太记得了,意思大概是:那只是一场考试,不是你的全部人生,你还有很多值得去驻足的地方。是啊,这也只是一场考试而已。当时的我终于我可以冷静下来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选择去留学呢?如果是为了名校情结,那可以申梦校不强制需要GMAT的专业;如果是为了增加求职竞争力,那么去多去做些高质量的实习,等工作后再读MBA也很有帮助啊;如果只是为了通过留学开拓视野,那么能去到香港读书就行了,完全可以通过课余生活自己主动探索,和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么想来,眼前这场“重要”的考试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现在回过头来,最大的感慨就是——当你不知道怎么往前走的时候,多思考下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并且在做每一个人生选择前,先准备好几个能自己说服自己理由,这样等有一天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回想起来才会更踏实,更坚定。接下来,我就再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雅思/GMAT备考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干货 雅思和GMAT考试经验雅思◆阶段一:打好英语基础听力不好的同学,强烈安利《王陆语料库》,按照书中首页介绍的方法去听,每次听写完耐心修改,如果当天精力好,可以听多几个paper,如果实在是太累,很懒很懒,也要抓着自己爬起来听1个paper,这种感觉要一直保持到考前一天。这样听下来,抓取每个单词的能力会大大提升,听力水平也会上升。许多人会担心词汇量的问题,但是其实最好用的单词书就是我们做剑桥真题时积累的生词。大家每次刷完剑雅套题的时候,记得把这些词都积累下来,然后时不时回看阅读和听力材料,这个方法刷第一二本书时很痛苦,可是到第七八本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单词以前标注过!作文的话,当时上的是指南者赠送的雅思作文课,我按照上面的素材准备了一些话题,并用老师所说的审题和拓展思维的方法去练习,感觉还是不错的。口语的话,安利大家用一个App,叫hellotalk,它的特点是语言互换,在注册的时候,就要选择你的母语和你学习的语言,而你在上面可以和其他国家想学普通话的人聊天,他们则可以教你英语,日常多聊聊天,培养下语感。另外,很多人到大学以后,就没有怎么好好学过英语了,其实自己的专业英语课就是个很好的机会。雅思阅读真的涉及到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各种话题,说不定你的专业英语就能有用呢!我读的是工科,看到和物理化学或者工程相关的文章,就会特别熟悉,特别有感觉。◆阶段二:学习考试技巧关于雅思一战出分,可能打好基础是一个原因,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想要短期出分,考试技巧要掌握好。雅思真的是一个很爱考同义替换的考试,当你有了前面的积累,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把出题点里面的同义替换找出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总结好几种替换的类型,比如抽象和具体的互换,一个单词和一个解释的句子的替换等等;当你做题做多了,一看就知道出题套路了。◆关于机考和笔考的选择:考虑到如果笔考的话可报考的场次少,时间比较受限制,而且上大学以后,我一直都是用的电脑,所以我选择了机考。刚开始还有顾虑,打字慢怎么办,后来发现,机考真香啊!说说两个优点吧:阅读部分:试题和文章分开左右同时显示,因此可以很高效地使用平行阅读法,还不知道这个阅读技巧的朋友们,一定要去网上搜搜看!可以大大提高做题速度,不需要把试卷翻来翻去,很方便。作文:可以自动计数,不用花时间去数自己字数够不够,而且可以复制黏贴,如果需要修改,完全不用担心卷面不整洁!GMAT可能这句话已经被人说烂了,但是还是想说,GMAT不仅仅语言考试,还是个考逻辑思维的考试!我第一次备考的时候以为它像雅思一样刷刷题就好了,结果考出来610,整个人都傻眼了,直到后期我才找到一些门道,虽然分数也不算很高,但还是有一些明显的提升的。1. 长难句方面《杨鹏长难句》是一定要坚持看的,不是那种翻翻书就可以的看,而是要做到一眼扫过去整个句子,可以直接说出句子的意思而不需要回读的程度。回读很浪费时间,影响做题。2.语法的话,语义为王,很多中低难度的题可以靠着语法规则做出来,但是难题一定是靠语义做出来的。但是要怎么领会语义呢,这就需要把难题放在一起,自己重新总结整理,实在没有感觉,千万不要害羞求助大佬呀。3.逻辑要培养短时间理好逻辑链的能力,这就离不开第一步的长难句,当逻辑链清晰了,特别是conclusion清晰了,你才能找准方向去加强和削弱。4. GMAT阅读和雅思阅读不一样,它注重的不是同意替换,而是逻辑能力,当语法和逻辑训练了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做阅读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开去训练。以上就是我今天真诚的分享啦~最后,我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学弟学妹们:人的执念太深,最终受累的还是自己。当你真的撑不住了,吃点甜品,预约一下学校的心理老师,见见朋友抱着哭一场,to live is to rest。许多年后的某天早上起来以后,你会发现,人生真的还有很多其他值得驻足的地方。END

如是三年

指南者留学助力学员录取港校暑研!传说中的申请必杀技?

时间迈入6月底,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受反复的疫情影响,原本翘首以盼的暑假似乎也没内味儿了......对于大三下准备留学的小伙伴来说,有的同学还不紧不慢,打算回家躺平;而有的同学选择悄悄打磨自己,在暑期实现增值。前方传来好消息,在指南者的帮助下,21fall的C同学(山东大学)和L同学(吉林大学)成功拿到了港中文工学院夏令营的offer,也就是说他们将有机会提前拿到研究生录取!(暑研offer展示)留学大环境瞬息万变,随着大陆本科生留学申请的竞争越发激烈,较好的GPA和标化已成“标配”,并不足以使他们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而一段强大的暑研经历堪称理工科顶尖PhD项目的必备,所以参加目标院校的夏令营项目就有那么一点儿“化腐朽为神奇”的意思。(图片来源于中大官网)香港中文大学(CUHK)工程学院将于2020年7月6日至10日举办为期5天的夏季在线研讨会。这次暑研结合了研究研讨会、学生海报展示、实验室介绍视频、与教授的个人会议、虚拟校园之旅、入学面试等活动,能让每一个参与者去深入探索自己的研究兴趣并获得多元化的机会。 除了被纳入港府奖学金申请者的名单外,同学们在暑研期间还可以获得知名教授的指导,争取在到尖端学术会议上发表Paper的机会,补齐学术短板,提升申请硬件,从而使拿offer水到渠成。此次港中文工学院的暑研项目目前已截止报名,错过的小伙伴也不要“柠檬酸”啦~指南君在这里提醒大家假期可不是用来荒废的,好好利用起来为申请打好基础,我们也将继续送来更多留学申请干货和注意事项哦。

示之以虚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是什么?

香港留学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条例》明文规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主要授课语言为中文。当然,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课程中大多数学系研究生课程都可提供中英语双语课程供同学选择。至于开设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课程的个别院系,如医学院,法律学院、英文系、语言学系等及新开办的研究生理学院课程基本都是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入学条件学位要求:申请人必须持有认可大学颁授的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在课程开始之前若能获取所需学历资格亦可申请入学。申请授课型硕士不会卡985、211背景,但研究型硕士和PhD都会卡背景,港大、港中大、港科大都是如此。学术要求:授课型硕士定位表C9背景 GPA>3——稳定拿offer 2.5<GPA<3 ——材料齐全——问题不大985、211 GPA>3——材料齐全——问题不大 2.5<GPA<3 ——有风险普通一本 GPA>3——材料齐全——问题不大 2.5<GPA<3——有风险二本 通常要求GPA>3.5,越高越好。研究型硕士的定位表C9院校 GPA>3.5,材料准备充分——基本稳了。 GPA>3.0,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很有希望。985&211 GPA>3.5,材料准备充分——很有希望。 3.0<GPA<3.5,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值得一试。普通一本 GPA>3.5,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有希望 3.0<GPA<3.5,材料准备充分,更努力一点(尽早套磁,写好RP)——可以试试 GPA<3.0,不建议申请。二本或以下GPA>3.7,申请难度也是相当大。语言成绩要求:香港中文大学的FAQ里面明确说了我们内地的CET6级成绩是不被接受的。TOEFL或者IELTS都是可以的,其中:TOEFL最低要求网考79;IELTS最低要求6.5然后有个GMAT的要求,Verbal不低于21。在申请时,需要确认好该专业所需要的语言成绩有没有小分的要求,有些专业会在整体6.5分的基础上要求单项不低于6或者5.5;在申请专业时,要看清楚是否需要GMAT或者GRE成绩以及具体要求。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材料1、申请表2、申请人毕业大学发出的学业成绩单3、毕业证书副本4、符合研究院(英语能力规定)的学历/资格证明5、两位咨询人的机密推荐书各一份6、报名费收据(于网上申请并以信用卡缴款的申请不需要交)7、身份证明文件副本8、个别学部要求的申请文件香港留学定位想知道自己目前的成绩能否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做下选校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基本情况(GPA、托福成绩、专业、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香港哪所大学,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港中文了。

没有爱

指南者留学学员去香港后才知道的30件小事

文 | 指南者特邀学姐JOY19fall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1.香港面积很小,从南往北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大区组成。区分的主要标准是,他们曾经分别在1841年、1860年、1898年被英国逐步占领为殖民地。2.香港在1841年被英国占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和内地都是自由往来、互通有无的状态。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香港和内地之间才设立硬性边界。此后数十年直到改革开放,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往来因此都被严格控制。正是这一段较为封闭的时期,发展了香港和内地不同的风格,孕育了香港独特的多元色彩。3.香港各区市中心购物商城林立,你可以在里面看到品牌超多且齐全的奢侈品和护肤美妆品牌。去留学的宝宝们如果大多住在九龙和新界的话,会经常去尖沙咀的海港城、K11和崇光百货扫货哦。▼尖沙咀崇光百货4.路边店铺购买东西十分方便,屈臣氏、万宁、Sasa、卓悦、大药房遍地开花,走几步路就会看到一家,售卖的东西大同小异,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洗护用品和基本药品保养品的需求。5.超市连锁店铺也非常多。以家为圆心,步行五分钟为半径大大小小可能至少有2-3家。我常去的有7-11、惠康和Taste。疫情期间,即使最严重的时候超市和店铺也不曾歇业,食物日用品也都供应充足。偶尔出现小小恐慌超市抢购物品,第二天也能尽数补上,让人十分安心。十分感谢那些在自己岗位上坚守的普通香港人!6.麦理浩径全长100公里,共分十段,被选为全世界最适合行山的路径之一。后来才知道是为了纪念为香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又和当地人一样喜欢行山的麦理浩港督而命名的。▼麦理浩径一段沿途7.以前只关注过香港迪士尼唯一一个本土游乐园,去了几次感觉比较平淡。后来偶然和同学们一起去了港岛的海洋公园,发现它才是香港的宝藏游乐园!有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有难得一见的小企鹅和其他丰富的海洋动物,还有临海而建、赏景绝佳的缆车,简直一站式打包所有的快乐!所以来了香港,个人觉得海洋公园比迪士尼好玩。▼海洋公园8.香港的空调是英国人按照“夏天也能在室内西装革履”的标准建造的,所以一般设置的温度都比较低。即使夏天在室内也一定要带一件薄外套,以防自己被低温冻到感冒!(冻感冒真的不舒服,来自老学姐不听劝的血泪教训!)▼9.香港去公立医院看医生都要等待很久。听学姐说,发烧生病的上午去医院准备排队以后可以回家睡觉,下午甚至晚上才能看上医生。就这样可能病等着等着......就自己好了。所以前往香港时,可以自备一些简单基础的药物,如果在当地购买的话可以去家附近的药房。真的要看医生可以先求助学校的医疗资源!毕竟公立医院超级慢,但是私家诊所又超级贵。10.香港虽然很多店铺现在也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了,但还是有很多场所需要港币现金或visa卡支付。所以最开始前往香港的时候一定要准备较足量的现金或者在内地办好visa卡哦。只有大陆的支付方式的话,还是不能满足全部的付款和消费需求的!11.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几乎很少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主要以港铁、双层巴士和小巴为主。坐在双层巴士的第二层可以领略到很多香港各种角度的美。在港岛中环附近坐第二层你会看到复古又摩登的香港街景,在石澳附近坐二层回家会领略到海洋和山峦的波澜起伏、互相交错。▼巴士街景▼巴士公路海景12.下车的时候记得提前一站按铃提醒司机哦,不然司机会默认这站没人要下车而飞快地开过去的!13.香港地铁没有安检呢!14.普通话有四个音调,但是粤语有整整九个音(虽然我至今也没分清楚是哪九个)。所以以普通话为词写的歌去谱曲的话,配乐上的自由度会比较大;但是以粤语发音为词的歌填曲的时候,就需要很注意音符和发音之间的配合。前段时间很火的“心里的花我想要带你回家”这歌的配乐在粤港澳地区人民眼里可能会感觉很奇怪(就想知道陈伟霆唱着居然不难受?)。▼15.最初听香港local的民众说普通话的时候,总给我一种他们好凶的感觉,其实接触久了你就会明白可能只是普通话说起来有点费劲,而他们又十分认真,所以语气听上去有些硬气。其实香港local大多数都热情又单纯,对陌生人也真诚善良。所以大胆地和他们说普通话吧,也可以学习说一些拗口的广东话!16.到了香港以后听粤语授课,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南方同学真的比北方同学更容易听懂广东话。可能因为南方的方言中有一些近似粤语的发音习惯,而北方方言则是另外一套系统。我作为常州人还有重庆的同学都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自学和周围环境的熏陶快速掌握了日常语言,隔壁山西的同学可能一个学期下来还是听课听的一知半解。但北方小伙伴不要气馁,努力总还是有希望的!毕竟粤语本质上还是中文来的,其实不难学!17.香港很多local虽然会说普通话,也学过拼音,但还是有些人很难用拼音输入法打字。仓颉输入法可能会更普遍哦!18.香港人很遵守规则,规定上说明的事情几乎不会有通融的余地。这虽然让他们看上去办事有些死板,但也是整个城市得以规范地运作的重要原因。19.来之前查看专业课表,看着只有四节课还挺开心,以为自己会有多一点的时间把老师的学业要求做的尽善尽美。但我还是太天真。虽然只有四节课,但依然有读不完的reading,写不完的essay,基本还是忙到原地起飞,每个学期熬完期中无缝衔接期末。▼20.几乎所有的课都在晚上六点半到九点半进行,因为要等待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part-time同学一起上课。21.香港的宗教很丰富。走在路上会很容易碰到基督教传教的同学,他们很热情很善良很真诚,但是他们会很希望你和他们一起信仰基督教。和他们相处会......痛并快乐着!在香港会遇到很多类似这种挑战自己过去固有价值观的事件,其实这是一个打破自己过去自我同一性,然后包容接纳新事物以后,重新再塑造自我认同的过程。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并尝试理解他们,会感觉自己生命的丰富度蹭蹭蹭往上增长!22.香港一直被誉为是中西合璧的地方。这源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对香港实行的“不干预政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香港大中华文化元素。教授在讲解关于香港的教育内容的变迁时提到,在冷战期间,为了增加日后英国同中国谈判的筹码,才大力发展香港的经济和社会,也在此期间慢慢地将香港整合进西方的体系之中。23.香港的车牌是自己自由编的。但是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一般是两个英文字母加四个数字,如果要打破这个规则的话(比如用一个完整的单词或者只用数字)价格就会变得更加昂贵。24.香港的房屋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蜗居了。一般家庭的房子大概不会超过40平方米,如果有80平方米那就可以说是豪宅了。我曾经去过上水附近一个大姐姐家里的双层别墅就是两层加起来80平。最让人惊讶的还是,无论多大多小的房子,都几乎不会配备阳台,可能阳台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是非常奢侈的吧。▼香港公屋25.香港租房的价格和买房的价格都很昂贵。一般的公司职员一个月的薪资很大一部分都被房租消耗,辛苦攒下的钱款和天价的楼房相比简直杯水车薪,买新房对每个普通的香港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内地小朋友如果想留港工作的话也会面对同样困难的处境。可以看见的是,真正在香港体面地留下来的人,几乎个个都在从事保险行业。因为香港的保险主要还是面向内地的市场,且佣金收入不菲,如此才能应对香港高昂的房价,真正地留下来。26.在香港只看到过喜茶的店铺,从来没喝过一点点和COCO等境内知名奶茶店铺(因为这个我好像还戒掉了奶茶)。可能因为香港的茶餐厅到处都是港式奶茶和鸳鸯奶茶吧!27.在香港是几乎不会看到有人群聚集在一起跳广场舞的!因为音响放出的声音特别大的话通常会被附近的居民投诉。28.就香港中文大学来说,东铁线穿校园而过,大学地铁站本身就是校园的一部分。地铁站出来就已然双脚踏在了校园土地上,看不到校门就进入了校园。而真正的校门几乎在距离校园核心地带最远的地方。29.香港留学生拿了学签以后第一次前往香港时也要记得走属于香港居民的过关通道,而不再是旅游签的大陆游客通道了哦!到达以后记得尽快预约办理香港居民身份证!30.毕业以后的六个月之内可以无条件续签香港逗留签证一年,这是港府为留学生们准备的特殊福利,以此方便有意向留在香港工作和生活的同学们!如果在香港工作呆满七年的话即可申请香港永久居民!

不暇

2020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硕士申请要求及专业汇总

想要去香港升学,但是又不想离家太远,想要工作、提升学历背景两不误。那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你可以好好了解一下,不用离家太远就能感受到香港的教育体系,最终所获毕业证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颁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硕士已经开放申请,一起来了解一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CUHK—SZ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这所年轻的学府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崛起,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说:“香港中文大学教学模式独特:兼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以中英双语教学,设书院制及通识教育,以达至全人教育。在内地一千多所大学中,没有一所能兼具上述条件。”港中大湖北校友会会长许勤业与港中大深港中大(深圳)采用港中大的学术质量控制和学位颁授标准,所有课程均由港中大教务会负责审批和监督,并由香港大学教资委辖下的质素保证局在2015年对港中大进行的核证中监审评估,颁发的亦是香港中文大学学位。大学目前设有五个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院、数据运筹院。亦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传统,设有四所书院:逸夫、学勤、思廷及祥波。-01-如何申请 | 申请流程1.网上申请: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网进行线上申请,按要求提供申请所需材料。2.资格审查:学校会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如需面试或笔试会通知申请人。3.申请结果:审查结束后会陆续通知被录取的申请者,被录取者将在2020年8月前收到录取通知,如接受申请,则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第一学期学费。-02-评估自己 | 申请一般要求一般申请要求:受认可的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学士学位本科期间GPA:B 及以上雅思6.5或托福79(机考)/550(纸考)及以上*个别专业申请有着更高要求。-03-授课型硕士 | 申请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生申请分为授课型研究生和研究型研究生。授课型课程重点强调课程教学。这些课程通常不要求学生提交论文。▼ 人文社会科学院 ▼*翻译(笔译/口译)及同声传译这两个专业需要进行入学考试。考试科目:笔试(英汉互译)、口试(视译、复述)和小组面试。▼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硕士是理学院与经管院共同开设的,联合教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硕士是在职研究生课程,该课程为周末上课,中文授课,申请该专业不必提交英语成绩。▼经管院▼*金融学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学制,为在职申请者提供申请机会。高级金融学对雅思/托福有着更高的要求。*经济学硕士合作项目是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共同推出的合作项目,学生按要求修满相应学分则可分别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经济学硕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在周末授课,为在职硕士。-04-研究型硕士 | 申请专业研究型课程(例如哲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关注研究工作。这些课程要求申请者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学生需提交论文,并通过论文评审委员会组织的口头答辩方可毕业。-05-费用 |住宿费、奖学金一、学费授课型硕士学费为100000—360000元不等。二、住宿费学校基本为研究生都提供住宿,宿舍大多为三人的,宿舍费为1200—3000元/年不等。三、奖学金授课型硕士大部分专业提供奖学金,奖学金的类型有优先录取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学习优异奖学金、海外交换学习奖学金、助学金等,最高可免全额学费。研究型硕士都有着丰厚的奖学金及补助。▼港中深书院 ▼了解更多港澳升学资讯,可评论互动

而有所矜

2021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网申时间公布!

香港中文大学21Fall硕士网上申请,将于2020年9月1日上午9点正式开通!中大硕士招生开放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早,此前金融学和语言系也已提前开放。最近许多同学来咨询21fall的开放时间,小编根据港校往年的情况来预测一下,供大家参考。●香港大学●香港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放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到11月初左右,不同的学院开放时间也不一样。理工科专业开放时间较早,而教育类专业、牙医类专业则开放较晚,同学们需及时关注学校的消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的时间,一般都在每年的9月初,例如2016年、2017年开放时间在9月1日,2018年和2019年开放时间在9月2日。今年的9月1日是工作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预测21Fall网申系统将会在当天开放。●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的时间比较稳定。2015年-2018年开放时间均在11月15日左右,2019年则稍晚,于11月21日开放申请。预测今年城大的开放时间依旧在11月中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2016年开放时间在11月22日,2017年-2019年开放时间为9月26日,今年若无变化,预测依旧在9月下旬开放。●香港浸会大学●浸会近年来网申系统开放的时间提前了许多,在2017年和2018年,网申系统开放时间都在11月14日,2019年提早到9月25日。今年若无变化,预测依旧在9月下旬开放。●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底。各专业开放时间不同,想要申请的同学需要时刻关注。●岭南大学●岭南大学硕士招生网上申请系统开放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上旬。2017年-2019年申请系统开放时间均在10月1日,今年如无特殊情况,则仍会在当天开放。距离申请开通所剩时间不多,同学们准备得如何?小编整理了网申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快get起来。申请材料:1、本科成绩单(中英文各一份)2、本科在读证明或毕业证及学位证3、英语成绩证明4、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扫描件5、本科院校评分等级说明(GPA证明)6、PS一份、CV一份、RL两封7、其他获奖证书、实习证明等有利于录取的材料除以上材料外,部分商科专业还需GMAT或GRE成绩证明。

爱季忆

放弃保研,我为什么选择去香港留学?

指南者学员投稿申请经验分享作者介绍F同学本科:财经类院校 金融GPA:90 雅思:7 GMAT:710录取院校: 香港中文大学 金融学曼彻斯特大学 经济学我申请的方向主要就是金融和经济学,目前拿到了两个offer,都是第一批拿到的录取。本文我主要是从时间规划的角度出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总结的留学经验。留学VS考研(保研)有很多同学肯定会犹豫过这个问题:当机会摆在你面前,到底是选择考研/保研,还是出去留学?下面我就从我的经历出发,给大家谈谈我的看法。我放弃保研的经历大四的时候,我收到了学校给我的保研通知。当时我权衡了各个方面的利弊,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保研。很多同学都会觉得非常可惜,来之不易的保研名额就这么放弃了。其实我放弃保研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保研公示的时间晚,面试准备时间比较紧张。当时学校在大四上快9月末才通知到我,那么给我准备的时间大概就只有两周了。在这两周之内我要选择心仪学校,同时还要准备自己的面试、复习专业课等等,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其次,如果参与保研的话,也有可能会面临调剂的风险。哪怕你是有心仪的院校的,如果面试没过,学校为了不浪费保研名额,可能会给保研的同学进行调剂,所调剂的院校就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喜欢的了。最后,国内研究生项目时间普遍较长,一般学硕三年,专硕两年。而金融经济类专业在外面,尤其是英港新这三个地区,只需要一年就可以完成学业。对于女生来说,一年读完硕士,找工作时是非常有优势的。基于以上三点,我最后决定放弃保研,专心准备我的留学申请。考研/保研、留学的一些区别了解这些区别对于大家整个大学期间的时间规划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是我觉得国外院校非常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申请时会考察你大学时的GPA、奖学金、竞赛、科研等等,对于个人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考研和保研,主要注重的就是专业课知识。除了专业课以外,保研考研还需要政治、数学和英语,可以说想要在国内读研,应试技巧还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对于商科申请者,海外院校会很看重实习经历,通过实习可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未来研究生毕业后,实习经历对于找工作也非常重要。但是对于保研和考研的同学来说,实习只是锦上添花,考察所占的比重并不大。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后,在面试环节才可能会产生一些微弱的作用。所以你一开始就认定了要考研或保研,在实习上花的时间就不用太多。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留学选择的地区范围非常广,院校也很多。你可以选几所自己非常喜欢的梦校,也可以再选几所和自己能力匹配的主申校,这样一来留学失败的可能性就降低了,面临的风险也就相对较小。而保研、考研选择的范围非常的单一,基本上只能选择一所院校。一旦考研考不上,面临的就只有两种可能:参加春招或者二战。二战的话,还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准备,时间成本非常大,最糟糕的情况是二战还考不上。另外春招不比秋招,很多大公司的岗位在秋招就已经招到了合适的员工,留给春招的名额是比较少的,但是竞争并没有因此变小,所以面临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了解了这些区别后,就可以开始考虑自己到底是偏向走哪条路,并为此进入到规划准备阶段。留学准备如果你决定了要去留学,我比较推荐的规划是这样的:第一步,确定自己大致想要去的地区,因为不同的地区准备的侧重点会有不同;第二步,找出自己的短板,在不同的阶段补足自己欠缺的内容。确定目标地区我是在大二下期末前决定要去留学的,一开始只是想换一个学术环境,同时想提升一下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英语能力、自立的能力等等。在决定要去留学之后,我便结合自身的情况,迅速决定了我想去的地区:港新英。这三个地区相较于美国来说,更多的是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项目,而美国的金融、经济学项目,不同的学校、项目学制不同,一年到两年都有,时间长的话金额上的成本就会更大。在港英新这三个地区中,商科留学生在英国找实习是比较困难的,而实习对我们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又更偏向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地区。其实在香港,如果没有办法在香港本地找到一个合适的实习,也可以往深圳、广州等地去找,机会还是很多的。我在参加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的面试前,去听了一个清华毕业的学长的分享会。他是清华本科毕业,然后到香港中文大学读了一年的金融学硕士。在他读硕士的一年中,在深圳找到了两份实习。硕士毕业后回到了北京,现在就职于北京中信证券。当时也是坚定了我去中大金融学的想法,所以在香港读书找实习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同时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硕士毕业后,据我了解在国内的出路都挺好的。大二暑假按&大三上:科研竞赛实习在确定了地区后,我便迅速地审视了一下当时自己的简历。前两年的GPA是89分,还算可以的分数。但是,实习与科研经历几乎为零,这方便是我最需要补足的地方。在找出了自己短板之后,我迅速地浏览了我们学校教务处的官网,寻找自己能参加的科研比赛,赶在大二结束前报名了和我申请专业相关的竞赛。同时,期末考试结束后,迎来了一个漫长的暑假,我投递简历找到了一份投资公司的实习。在整个暑假中,我一边实习,一边组建了一支竞赛队伍。利用暑假,完成了像问卷调查之类的一些琐碎的工作。在大三开学前,已经完成了小组科研的初稿。开学后我便可以上交我的科研成果,同时开始着手准备雅思和GMAT。大三的时候有很多专业课加入,我和专业课老师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当我得知有一个专业课老师手里有一个科研课题后,我便主动跟老师提出想去帮忙,老师也同意了我加入他的课题。我就帮老师做了一些搜集数据以及数学建模方面的工作。最终,在大三上结束的时候,我的简历大致是这样的:雅思7,两个科研竞赛项目,GPA也从89分的均分提高到了90分。90分的GPA在留学申请中还是一个非常好看,非常有用的一个分数。这个时候,我对自己大致有了一个定位。也就开始准备找中介了。大三寒假:找中介&实习很多同学在这个阶段又会面临这个选择:留学申请到底是自己准备还是找留学中介?我个人是更倾向于找中介的。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留学都是一件大事,而其整个的过程又是非常繁复的。此外,当时我的GMAT还没有考出来。如果还要同时兼顾进一步丰富个人背景、做网申、写简历、文书、推荐信这些的话,是非常耗费心力的。并且在申请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文书的好坏对你的申请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决定找机构来帮助我。我在大三寒假,跑遍了北京上海的很多大中介,后来也去了指南者常州办事处亲自看过咨询过。对比了多家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指南者。关于中介,在这里分享一个我在北京参加南洋理工大学金融学面试的时候的小故事。当时我们组有一个女生来参加面试,在签到的时候,发现签到表上没有她的名字。她的中介是告诉她对方已经通知她去面试了,但是院方要求她当场出具面试邮件。那个女生的邮件其实是在中介那里,自己并没有拿到。所以最后搞得非常尴尬。而指南者全程都是用我个人的邮箱进行申请的,所以一手的信息都是我先了解的。选择留学中介是需要非常慎重的,因为它的容错率比较低,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这点就是指南者的优势。当然,指南者对于我的帮助也不仅仅是在文书、准备各种材料上。签约后,他们还会根据我的专业给我推送实习信息帮助我进一步丰富背景。当然,跟申请老师的沟通也是非常通畅的。在大三上的那个寒假,我除了找到了中介,中介开始帮我准备材料以外,我还找到了第二份在证券公司的实习。大三下:GMAT&推荐信大三下,我花了三个月时间备战了GMAT,最终考到了710,同时维持了90的GPA。科研上,我进入了学校的决赛,拿到了校三等奖。当时指南者的老师建议我提前联系推荐人,我很快也找到了帮我写推荐信的老师。所以,在大三下结束的那一个暑假我就很轻松了,只需要再完成一份实习,和文书老师沟通文书并最终定稿,坐等9月份开学开始第一轮申请。我的offer也拿得很早,在其他同学还在等offer的时候,我已经定下了想去的学校。科研竞赛经验我的有些学弟学妹还是觉得参加科研竞赛比较困难,这里给大家一些小建议。首先,关注每年各个比赛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通过官网,也可以通过学校教务处的网站来查询。各种各样的竞赛信息需要多加留意,同时罗列一张时间表,进行针对性的挑选。因为有些科研项目的持续时间要一年左右,一定要挑最合适自己的参加。其次,在组队的时候,尽量在队伍中充当leader的角色。队伍中的同学专业越分散越好。例如,金融+数学+统计等的专业组合,这样将来在做问卷数据采集和模型建立的时候会非常有帮助,大家可以各司其职。雅思&GMAT备考经验我的雅思和GMAT都是一次过的,各自都是备考了三个月,不同基础的同学可以根据这个时间进行不同的调整。雅思我的雅思的听力是九分满分,我主要是以官方用书为主,雅思官方的OG,还有剑桥真题4到12。我推荐备战时间有两个月以上的同学去做精听,对于短期要考雅思的同学,并不建议去做精听。因为精听是一个非常耗时,见效又比较慢的过程。但精听又的确是提升雅思听力硬实力的唯一途径。词汇方面我用的是王陆807,同时我也用了雅思哥APP里面的听力机经,里面包含了16年和17年两个整年的所有雅思的词汇机经。其实大家如果仔细去罗列的话,没准在考试的时候会惊喜得发现有原题。阅读我拿了8.5,阅读的正确率,我是通过刘洪波雅思阅读真经这本书来提升的。在刷完这本书后,我的阅读正确率大概是90%左右。在保证了正确率后,我用了九分达人1到5来提升速度。九分达人1到5,里面包含了一定的真题,同时又比真题的文章要长,所以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九分达人的一个test,就一定能在雅思考场上完成阅读版块。口语方面,大家尽量避开换题季,然后熟练每一个topic,熟练之后基本上口语上6.5是不成问题的。写作方面的话,我写作也不是很好,所以就不给大家做过多的推荐,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练习,然后多找老师批改。指南者这边的话会给我们提供免费修改作文的服务,当然了大家也可以跟自己大英老师搞好关系,然后写一些作文请大英老师批改。不同学校对雅思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基本上考到7分的话,申请学校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大家得关注一下个别学校的小分要求,譬如说像港大有些专业的小分要求是6.5以上;曼大经济要求写作单科小分不低于7,这是大家在考试前需要去注意的。GMATGMAT总分是800分,官方具体是如何算分的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民间有一个GMAT的大概的算分方法:数学乘9+语文乘7。如果GMAT想要上700分,那么数学必须得达到50或者51分。这边建议大家认真的去刷OG,尤其是OG的math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数学其实是不成问题的,但可能会有一些知识点的遗漏,譬如说高中的排列组合这样的一些知识点会不记得了,所以OG还是要认真刷的。数学如果能够拿到50或者51这样一个高分,那么语文一般只要拿到35分左右,就能保证GMAT上700了。语文方面,推荐大家使用曼哈顿这一系列的书,尤其是曼哈顿这一套书里面的句子改错这个部分,它里面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我的逻辑推理这一部分,使用的是Bible,这本书对于建立自己的逻辑能力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对于时间不多的同学来说,可以选择报班或者看网课视频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节约一定的时间成本。当时我是报了一个网课,最后GMAT达到了700多分。至于GMAT要考多少分,大家可能觉得上700比较困难,但680分是一个必须的分数。其实,上700分是有一个优惠的。当时南洋理工告知我面试时,由于我的GMAT上了700分,免除了我的笔试,直接去面试,这就很开心了。各不同阶段同学的建议to 大一大二的同学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提升GPA。尤其是对于英港新这三个地区来说,GPA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注重专业课和数学方面的课程,大一大二可能没有那么多专业课,数学方面的课程就需要尤为关注了,比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计量经济学等等。因为有的学校专业对于这方面非常的看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曼彻斯特大学一开始没有给我发offer,给我发的是一封拒信。信中给我的理由是,我修的数学课程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我和中介老师仔细审视了一下我递交上去的成绩单,我修完了我们学校规定要修的所有数学课程,并且成绩都在90分左右。当时指南者老师建议我可以试着argue,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一封argue信,里面罗列了我在本科期间所学的所有数学课程及对应成绩。在信发出去后,曼大在一周之内就给我发了offer。这件事比较曲折,但是它折射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外院校对于数学方面的课程是比较看重的;另一方面,在收到拒信的时候,如果觉得学校给出的理由你不能理解,也可以去试着argue,搞不好还有希望。对于大一大二同学来说,时间是比较宽裕的,可以适当参与学生会、社团之类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简历。另外,如果大一大二同学想要做一些科研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联系有经验的学姐学长跟着他们做一些项目。因为大一大二的同学自己单独开设项目的话,获奖概率可能不那么高,如果有学姐学长带着做一些项目,成功率也会相对高一些。常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挑战杯(大挑和小挑)、SRT、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对于国外来说,这几个科研认可度和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当然,大一大二同学课程不是很多,可以适当地开始准备实习了。建议大家通过官方的平台找实习,当然,更好的就是有学姐学长他们曾经实习过的单位,通过熟人介绍这样的实习,面试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to 大三的同学对于大三的同学来说,时间不像大一大二这么宽裕了,但GPA仍然是重中之重,还是要把GPA放在首位。除了GPA以外,这个时候要开始着手准备雅思和GMAT了。有的同学会非常早,甚至大一大二就去考雅思。雅思有效期只有两年,如果过早地考完雅思,在申请季来临的时候发现成绩过期,再重新准备雅思的话会比较手忙脚乱。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大三这一年考雅思。GMAT的有效期是五年,所以大一大二同学有精力的话是可以慢慢准备的。建议大家在大三上学期结束之前,要保证自己的语言成绩是一个可以申请的分数,这样对于自己之后的定位也会相对更准确一些。对于大三同学如果想要做科研的话,可以去自己组队选一个合适的科研竞赛参加。同时,建议利用寒暑假来进行2到3个月的中长期实习。在大三下的时候,就可以确定自己大概的意向院校,着手准备自己的文书、简历,如果是找中介的话这个时候也要定下来了。最后,尽量是在大四之前的那个暑假要做好所有的准备,争取递交第一轮的申请。第一轮的申请成功概率大,录取的人数多。等到二三轮申请的话,你可能还会跟着那些考研、保研失利的同学,或者另外一些还没有准备充分的同学一起去竞争,这样名额会更少。同时,在大三暑期里可以开始看一些面经提前准备面试。指南者老师在暑期的时候就给了我申请专业的所有面经,我那时候有时间就提前开始看了。当然,适当的进行一些模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时指南者老师在我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面试通知的时候,都给我进行了模拟面试。这对我后来拿到offer都非常有帮助。以上就是我的整个申请准备过程和一些经验,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条不紊的,如果大家想走一条相对顺利的留学之路,提前规划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