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期刊解析:一本审稿很慢但易中的中医药杂志AJCM禁猎区

期刊解析:一本审稿很慢但易中的中医药杂志AJCM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Am J Chinese Med, ISSN(print):0192-415X; ISSN(online):1793-6853)由Frederick F. Kao于1979年创刊于新加坡,是由Word Scientific Publishing出版的一本研究东西方比较医学的国际性杂志。基本信息1.收录情况: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Biological Abatracts|Biosis Previews|CC|Clinical Medicine|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范畴:中西医结合与补充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3. Open Access(OA):否,35美元/页4.出版周期:双月刊5.分区:JCR:Q1中科院分区:大类学科:医学3区小类学科: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2区医学:内科3区涉及领域1. 土著医学技术、治疗程序、药用植物和传统医学理论和概念的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2.;医学实践和卫生保健的多学科研究,特别是从历史、文化、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角度;3.所有文化中药物比较研究的国际政策影响,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保健技术和概念的可负担性和可转让性等问题;4. 翻译古代学术著作或现代民族医学出版物。注:不支持任何利用濒危物种或以不适当或不道德的方式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的研究形式。该杂志将只考虑那些遵循《世界卫生组织赫尔辛基宣言》和《1970年麻省总医院人体研究指导原则和程序》中提出的准则的论文作为出版物。发表形式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考虑出版广泛的学术贡献,包括origi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review articles, editorial comments, social policy statements, brief news items, bibliographies, research guides, letters to the editors, book reviews, and selected reprints。影响因子自2010年至2018年间,该杂志的影响因子由1.383升至3.51,基本处于稳步上升中,非自引IF也处于稳步上升中(0.995-2.599)。SCI期刊影响因子查询/中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_唯问生物Justscience 年刊文章量和审稿信息该杂志年刊文章量相对来说比较少,2010年至2018年基本维持在96篇,仅在2014年升至98篇。小编推测投稿命中率不会高,但非官方数据显示录用比例为62.5%,平均审稿周期为6个月(非官方数据)。2018年刊文数据显示62.5%(60/96)的文章来自于中国学者;2019年已录用文章数为60,其中42篇来自于中国学者(70%),由此看来,想在2019年后半年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老师们请三思!本次SCI期刊介绍就到这里了,记得关注我们,精彩不断!

既已告矣

杀医事件外的另一尴尬:中国人办的期刊,却拒发中国医生的论文

◆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正解局出品这几天,民航总医院杀医案一直是网上的焦点。杀人者孙文斌手段之凶残,实在令人发指。而医生杨文在夜班就要结束时,倒在工作台前,仅仅是因为她接收了那位95岁病危的患者。其实,我在舆论起来前,就关注到这个事件,内心愤慨,但我并没有写。因为,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仅媒体曝光,就有362名医护人员被患者或者家属伤害,被刀具袭击的有99人,其中,24人永远离开了人世。一而再再而三,现在,听到这样“农夫与蛇”的事件,内心只是感到无力。但是,我今天却要说另外一个关乎几百万医生生存、工作状态的问题:写论文。因为,这个问题,连湘雅、华西医院,北大、上海交大等著名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都在焦虑,甚至还去造假。1. 对不起,我们不再接受中国医生的论文这两天,断断续续有生物医学领域的自媒体曝出一个消息。最近,有中国研究人员向瑞士一个出版机构下面的学术期刊投稿,结果很快被拒绝,并收到一封回复。核心一点是:不再接受所有来自中国医院的文章。根据这个期刊解释,主要是因为中国相关领域论文造假事件不断发生,出版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欺诈和丑闻,所以,决定干脆不再发中国医院的论文。有消息说,不光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不能是中国医院的人员,甚至就是随便挂名的作者也不行。根据网友爆料,其实这个出版机构早就这样做了。不过,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么直白、一杆子打死来自中国医生的论文,这个机构很可能是第一家。甚至可以说,这种决定带有歧视色彩。因为,在这个机构看来,中国医生论文≈造假论文。2. 关键,这家出版机构老板还是中国人这家出版机构设在瑞士,据介绍,有200多种英文期刊,其中好几个还是国内非常推崇的SCI来源期刊。最有意思的是,这家机构的老板是个湖北人。只是他们的期刊,在国内评价并不高(因为涉及具体的专业领域,说实话,我没有太多研究,这小节内容大部分来自我和一些搞研究的同学交流以及网络信息)。甚至,在部分人看来,这家机构就是靠论文“灌水”来赚钱。当然,用行话这叫“商业运作”。为什么这么说?其一,这个机构下面的期刊发文量极大,2018年一年发布了超过6.7万篇论文,是两年前的2.8倍多。其二,发表费用很高,一篇要好几千,甚至上万块。其三,发表周期非常短,2018年连40天都不要,相比2016年压缩了将近一个月。在著名的科研论坛“小木虫”上,很多网友就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所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黄良锋就在网上告诫年轻研究者,偶尔为了科学成果的快速发表可以投,不过建议别投多了,真的很影响自己名声。这个期刊一共有6处办公室,其中,有3个在中国。可见,中国是“商业运作”的重点。(“小木虫”网友投稿经验交流)3. 放着大把钱,为什么就不赚了?中国人办的期刊,拒收中国同胞的论文,实在有点尴尬。尴尬的背后,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个期刊突然就不打算再赚中国医生的钱了呢?用网友评论说,那是因为老板是中国人,更了解“国情”。客观地说,这些年,中国医院一直是论文造假的重灾区。简单梳理一下。这几天,有网络统计,2019年中国学者被撤稿的论文有447篇,创下5年新高。很不幸,医学论文是撤稿的重点领域,有140多篇,共有70多家医院卷入其中。严格讲,撤稿≠造假,但是有极大的造假嫌疑。先前有研究说,中国论文被撤稿主要原因是剽窃、学术欺诈(如编造、篡改结果)、虚假同行评议。可以说,撤稿几乎就是造假。(撤稿数量最多的3家医院)2017年,德国知名的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宣布,在调查后发现,旗下的学术期刊《肿瘤生理学》有107篇论文涉嫌造假,而且证据充足。而这107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而且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国内的医院,共涉及524名医生、125家医院。其中不少是三甲医院,比如,就有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等。我拎出一篇说说。这篇论文写到,一共研究了51个女性前列腺癌患者。其实,在正规医学书里,没有女性前列腺这种说法,就算有类似男性前列腺的组织,女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是10亿分之一。这比中彩票大奖还难的事,这家医院2年多,就收治了51个。可见,这些造假的论文有多不靠谱。2015年,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撤销了43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审程序作假),41篇的作者是中国人,涉及38家医院,比如,安贞医院、华西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网易新闻整理的《肿瘤生理学》107篇造假论文来源(部分))这样看来,那家出版机构拒绝接受中国医生论文,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样的确可能免去很多麻烦。4. 中国医生为什么偏偏去论文造假?医生当得好好的,为什么偏偏去论文造假?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大部分医生都头痛的问题:要升职,就要发论文。就拿湘雅医院来说,卫生技术系列主任医师职称评审必备条件共9条,其中有一条就明确要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以上,其中被SCI收录1篇以上、被Medline收录2篇以上。这样的要求其实非常普遍。比如,河北省中医院对正高职称要求,要么出版著作,要么发3篇SCI,或者发6篇论文(其中核心期刊2篇)。河南全省卫生计生高级职称申报评审,也对学术发表提出明确要求。(《河南省卫生计生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节选)评职称,就要发论文,几乎是大大小小医院的普遍要求。而且,越是大城市,越是好医院,要求也就越高。这种制度设置的初衷,肯定是好的。把临床经验总结出来,可以为同行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去找论文也能了解前沿发展、先进的治疗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治病救人。但是,把发论文和评职称,尤其是间接和收入挂上钩,这个事就麻烦了。现实中,很多医生一天要做两三台手术,光站在手术台前就要六七个小时,根本没时间去琢磨写文章,更不要说去核心期刊或者SCI期刊上发论文。(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两位医生在对一名凌晨大出血的患者急救6个小时后,累瘫席地而睡)还有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临床经验丰富、技术也很好,但是论文写作能力却比较欠缺。所以,提到论文,很多医生都头痛。有人总结:医术厉害的人不写文章,而写论文的人往往不看病。甚至有种极端的说法,做1000台手术,可能都不如发1篇SCI。用山东省立医院冠心病科主任崔连群的话说,“部分医生更注重做动物试验和写论文,对临床工作没兴趣且缺少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甚至不会看病。晋升时却非常占优势,很快晋升到正高和副高级职称。”其实,这也会误导患者,因为患者基本只能从职称(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来判断医生医术好坏。然而,职称高低取决于论文多少,多过医术好坏。能发论文,就能晋升,也就能获得更多名利上的回报。无奈之下,不少医生就选择造假。著名的医学论坛丁香园曾有个调查,37%医生存在买论文、挂文章、修改数据等造假行为,还有将近40%的医生表示如果有压力也可能选择造假。造假的其中一个手法,就是买论文。有媒体调查,医学SCI期刊论文发表,“一条龙”全包价格最低要3万块,高的可能需要上十万。期刊越好,价钱越高。这还是2年多前的价格,估计现在已经不止这个数了。(“北京时间”报道中提到的一个论文代写机构报价)这些中介,根本没有研究能力,也不会去做研究,只为最快速度发表,所以,东拼西凑。论文被查出造假,也就见怪不怪了。(电视剧《外科风云》第一集就有过一小段讨论医生发论文的问题)回到开头的问题。杀医,是当前医疗环境中最极端的事件。现实中,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从三甲到基层医院,有多少医生治病救人的同时,还焦虑自己能不能凑够论文?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不光让医生不再担心会有一个疯子拿着刀冲上来,也不用天天苦恼论文。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医生,要做的只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吉萨库

顶级期刊,为什么你只认识Nature和Science|大象公会

一百年前,一群人的奇想与善意,长久地影响着今日的学术界。文|张蔓生你听说过哪些基础科学的学术期刊?一个来自中国的普通人,听说过的很可能只有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中国科学家每当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成果,不管研究多么难懂,都很容易在朋友圈里形成刷屏之势。这两本经典期刊在中国普罗大众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高举,以至于产生了很多都市传说,比如在珠海市某区,发一篇Nature或者Science论文奖励一百万人民币。甚至有一本非著名期刊,给自己起名叫Nature and Science,由旅美华人马宏宝主编,发表的论文以中国人的文章居多。世界上期刊千千万万,成为头部的为什么是Nature和Science?跨越百年的奠基之路自古以来,基础学科在西方科学研究中的超然地位,都很少被动摇。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基础领域,学者的名字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往往能够进入教科书、进入高考题,被普通公众所理解。很多高考的必考考点就来自这两本期刊,比如1913年Science上的第一张细胞的清晰照片,1932年Nature上的中子、1953年Nature上的DNA结构、1997年Science上的克隆绵羊多莉,又比如2018年中国科学家发表在Nature上的新万有引力常数G。· 高中教材上的DNA分子结构,1953年最初发表在Nature上Nature和Science的创刊时间非常接近,前者创刊于1869年的英国,后者创刊于1880年的美国。这并不是一个巧合。或许我们可以说,时代需要它们。Science的创立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它的创始人是纽约记者约翰·麦克斯(John Michels),而实际上,它最初的经营者和赞助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爱迪生赞助了早期的Science大约一年光景。从1879年到1881年,正是他从发明灯泡到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时期。虽然有汉默这样的天才工程师相助,电灯泡仍旧难产,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影响。就在1878年,爱迪生踏上了一次著名的旅程,到美国南部观测日食。这次观测本身弄得「一地鸡毛」——字面意义上。爱迪生带了自己发明的观测仪器,结果去得晚了,不得不将仪器安装在了鸡棚里,观测被鸡搅得一塌糊涂。不过,在这次旅途中,他认识了一个同样将改变科学史的人物:Nature杂志的创始人洛克耶(N. Lockyer)。洛克耶是英国人,正如Nature是典型的英国期刊。· 洛克耶(1836-1920),天文学家、氦元素的发现者之一英国拥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和庞大的「业余科学家」——尤其是博物学家——的队伍。在维多利亚时期、在Nature的时代,面向这批兴趣公众的博物学、自然科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诞生。Nature甫一降生,就要面对一大群竞争对手,但洛克耶并非等闲之辈。他的后台是著名的科学家赫胥黎。赫胥黎组织了一个朋友会,叫X俱乐部(X Club),日常活动就是一起吃吃晚饭、探讨探讨科学进展。这个俱乐部的会员都非同寻常,其中包括著名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定义了新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家鲁波克,和发现了丁达尔效应的丁达尔。· 伦敦的布朗酒店,X俱乐部第一次见面地点这些人都是达尔文的朋友,是各种意义上的多面手,同时也是Nature的早期金主。比如,鲁波克既是议员、慈善家,英国银行节的创始人,又是科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支持者,一生出版了12本不同领域的书籍。当时的英国学术界,正处在从前现代走向现代的关键点。赫胥黎和朋友们认为时机成熟,此时正是搭建一个科学交流平台的好时机。这个高端平台既要能沟通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又要能沟通科学家和公众。所以,Nature在创刊之初的定位是:由真正的顶尖科学家运营的科学和科普期刊。在创刊之初,Nature不但发表学术论文,还发表通俗文章、科学杂谈、书评甚至科幻小说。直到今天,Nature依然登载大量的科普和科幻作品。赫胥黎1869年给Nature写的发刊词中,三分之二都引用了歌德的诗歌「自然」。之后,赫胥黎写道:「自从歌德写出这些文字已经过去了40年,我们再次对歌德卓越的视野进行了回顾。但是,从他的比较解剖学,到他的最高的道路,一直不乏努力的身影,直到代表歌德的卓越概念现在成为科学的常识——我们拥有自己的卓越性。」就是从这些先驱者那里,爱迪生获得了「创办美国的Nature」的想法,投资了Science。虽然他忙得没空亲自当编辑,但他还是深度参与编务,每周由主编直接汇报。Science办得风生水起,却亏得一塌糊涂。1882年3月,随着爱迪生的撤资,Science停办了。买下它的人是著名的亚历山大·贝尔,电话的发明者。在贝尔的手中,Science短暂地成了美国的「科技频道」,以报道各类科学学会和会议动态著称。· 由于两者一开始都是科普和科技新闻杂志,Nature和Science主刊都是周刊,学术期刊维持这样的短出版周期很不容易但是到了1894年,这份科学新闻杂志又陷入了亏损。贝尔将Science卖给了心理学家、心理测试的先驱之一詹姆斯·卡特尔。卡特尔为Science发现了一个蓝筹股:当时正走向兴盛的美国各类学术团体。1900年,卡特尔把Science卖给了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作为会刊。这个学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础科学学会组织,当时已经成立五十多年。不过,美国当时的科学学者又少又分散,以至于学会几次将要分崩离析。对于AAAS而言,Science起到了凝聚剂的效果;对于Science而言,AAAS的成员提供了稳定的读者和供稿者群。这次买卖称得上是大厦之基。正是企业家金主、现代学术共同体、学术会议和期刊的珠联璧合,让Nature和Science走向了辉煌。Nature、Science与中国创立以来,Nature和Science虽然经历了数次起伏,但它们都对中国的科学事业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早在清朝就有中国科学家在Nature上发表过文章。这个人叫徐寿,是一个落第秀才,也是伟大的科学家。徐寿的文章《声学在中国》指出了丁达尔所犯的重要错误,然而这只是他成就的一小部分。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第一架蒸汽船都是由他所造。· 徐寿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就在1914年,一群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组建了中国科学社,仿照Science创办了中国的《科学》杂志。1948年李约瑟在伦敦出版的Nature上,认为中国《科学》杂志可与英国的Nature、美国的Science媲美,「刊物亦同此相并,为科学期刊(Science)之ABC。」到了1949年,中国科学社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9人成长到3776人。这三千多人有当时中国科学界的顶梁柱,也有华罗庚这样的普通文员。熊庆来就是看了华罗庚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才发掘出这个奇才。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科学》杂志一度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刊。与此同时,Nature和Science乘上了时代的东风。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在50年代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概念,并且身体力行,创立了SCI、JCR等学术圈耳熟能详的体系。像「大学排名」一样,加菲尔德提出了一套办法,用于给学术期刊排名。它的基本思路是,一个期刊的所有文章,平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影响因子也就越高。· 尤金·加菲尔德(1925-2017),影响因子之父,对科研领域的影响任由后人评说中国科研领域对影响因子的重视达到什么程度?北大附近有家医生开的「柳叶刀烧烤店」,按论文的影响因子打折,1分影响因子减10元。如果你发了一篇文章在40影响因子左右的Nature或者Science,在店里消费了两百元,老板甚至可能倒贴你两百元福利。Nature和Science都是发布重磅研究的平台,加上它们与加菲尔德的关系都很好,通过编辑策略和排名规则的微调,影响因子很快就跻身综合科学期刊的顶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鼓励科研的政策陆续出台,非常看重Nature和Science,以至于很多地方政府会有专门的论文奖励。比如说,直到90年代初,深圳市全体单位在Nature、Science以及Cell等高质量期刊上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过,政府因此出台了巨额奖励政策。后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深圳,一年之内发了十余篇,以至于财政预算中的奖励金额都不够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发表论文奖励最高的国家(地区),以最高16万5千美元(100万元)的单篇奖励,十倍遥遥领先于亚军沙特阿拉伯和季军卡塔尔。· 图片来源:Abritis, Alison, Alison McCook, andRetraction Watch. "Cash incentives for papers go global." (2017):541-541.Nature有一个衡量各国学者发表在自家旗下期刊上的论文指数,叫做「Nature Index」。从2012年起,中国在这个榜单上就跃居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中科院更是在2019年成为世界科研院所的第一。虽然这种成就与决策层对期刊的偏好有关,如此重赏有噱头之嫌,但能登上这些期刊的研究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同时,Nature和Science也是中国公众所认识的科学权威。不论是否看得懂,一项研究如果刊登在高质量期刊上,就容易成为「真科学」的代名词,帮助难以跑赢谣言的中国科普圈一臂之力。若非时代作祟,中国的《科学》杂志本可以成为这样影响几代科学人的期刊,但它在很长历史时期内,既缺乏爱迪生那样的资金支持,又缺乏X俱乐部那样的智库支持。·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整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科技事业的历史转折基础科研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百多年前,西方勃兴的期刊、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学术共同体和现代学术体系;这个学术体系的建立又与早期的企业赞助、学术朋友会的支持,乃至普罗大众的科学受众市场密不可分。中国直到很久以后才在科研上奋起直追,先是加入了这套体系,之后举全国之力,重赏能在其中登顶的研究。慢慢地,中国也在逐渐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当代中国需要开启像Nature和Science这样的,能影响一代甚至几代科学人的平台。什么才是未来一百年的基础科研所需要的?或许,今天不出于商业利益,而是出于热忱的一些行动,能带来长久的影响。当期刊的风口已过,中国的学界和业界正尝试着搭建不同的平台——由科技企业主导的——比如腾讯科学WE大会、中国互联网大会、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等。国际级别的科技交流平台需要资金支持,也需要学术共同体的支持和认可,两者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强项。以腾讯科学WE大会为例。这个非商业性平台已经办了6届,今年是第7届,每一届会上都出现了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比如霍金,比如互联网的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即将开幕的2019年WE大会预定出场的嘉宾,有目前癌症最强力疗法之一Car-T的创立者Carl June,有谢耳朵的偶像、弦理论最前沿的名家Brian Greene,还有Nature的首位女性总编辑Magdalena Skipper。实际上,从2017年起,WE大会就与Nature合作举办。WE大会和Nature、Science有同样的宗旨:搭建一个由真正的顶尖科学家运营的科学和科普平台,用基础科学与前沿科学的重大突破沟通学界与公众,共同探讨改变世界的问题。比如说,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那电脑驾驶自行车呢?自行车需要保持平衡,是一个模糊问题。一般来说,处理模糊问题是人脑的强项,机器却不太在行。不过,现在中国科学家用芯片给出了解法。这个登上Nature封面的「天机芯」,由清华大学的施路平教授团队开发,是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中国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首篇横跨人工智能和芯片两个领域的论文。它能完美地驾驶自行车,绕过操场上的障碍物。2019年腾讯WE大会,施路平教授将作为8位重量级演讲嘉宾之一登场。在今年,腾讯将WE大会升级为「腾讯科学周」,由三大板块构成。在WE大会之外,「腾讯科学周」联手高质量期刊《NEJM医学前沿》,增加了医学垂直领域的ME大会,探讨从癌症到抑郁症的医学出路。一年前由马化腾联合14位科学家发起的「科学探索奖」,也将在本次科学周迎来首届颁奖典礼。和多数科学奖不同,这个由腾讯基金会赞助10亿元的奖,只颁给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连续5年,每人每年获得60万的科研赞助。这是一个颁发给未来科研力量的奖项。Science也是腾讯的长期搭档,每年1月举办的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就是双方的合作结晶。腾讯还与Science共同推出全球首个「青少年科学看点榜单」,由Science的科学编辑联合顶尖科学家,从近十年来的前沿科学突破中遴选初筛,又参考了腾讯内容平台「QQ看点」上的10万名中国青少年的兴趣,最终评选出十大科学看点,并由Science新闻主编Tim Appenzeller在现场揭晓。2018年,腾讯科技WE大会的全球直播有924万人观看,超过任何期刊的纸本发行量。互联网对全球科学研究体系的重塑才刚刚开始。一百多年前,爱迪生、赫胥黎和众多科学家做出的一点小善,能够福泽科学界一个世纪,甚至更久。今天,一个中国企业的「科技向善」,又会为未来带来怎样的改变?*文中期刊的排序不分先后。参考文献: [1]http://group.medlive.cn/topic/22022[2]一本山寨杂志的国际玩笑,《中国青年报》[3]http://zqb.cyol.com/html/2011-08/10/nw.D110000zgqnb_20110810_1-11.htm[4]"150 Years of Advancing Science: AHistory of AAAS. AAAS and Science: 1900–1940".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Retrieved Oct 22, 2019[5]http://archives.aaas.org/exhibit/science5.php[6]Top 10 papers from Physical Review’s first125 years.[7]https://www.sciencenews.org/blog/context/top-10-physics-papers-physical-review[8]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 "Thomas A. Edison and the Founding of Science: 1880." Science105.2719 (1947): 142-148.[9]AAAS, "150 Years of Advancing Science:A History of AAAS. Origins: 1848–1899", Retrieved Oct 22, 2019[10]Grosvenor, Edwin S; Wesson, Morgan (May 13,2016). Alexander Graham Bell. New Word City. ISBN 978-1612309842.[11]The X Club: Power and Authority inVictorian Scienc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700-194 5 Series. RuthBarton.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1. ISBN 978-0754633853[12]Barton, R. (1998). "Just beforeNature: The purposes of science and the purposes of popularization in someenglish popular science journals of the 1860s". Annals of Science. 55 (1):1–33.[13]Huxley. E. RAY LANKESTER. 09 May 1925Nature volume 115, pages702–704 (1925)[1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115702a0[15]Nature: Aphorisms by Goethe.T. H. HUXLEY. 04 November 1869 Nature volume 1,pages9–11 (1869)[16]https://mathcs.clarku.e/huxley/UnColl/Nature/Goet.html[17]Jasanoff S, Colwell R, Dresselhaus M S, etal. Conversations with the Community: AAAS at the Millennium[J]. Science, 1997,278(5346):2066-2067.[18]康绍芳. 教育学术界的分层:美国教育学术共同体的结构与运行机制[C]//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年会. 2013.[19]周薇薇, 华志坚. 美国学术期刊的不同运行模式——华志坚教授访谈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4):184-190.[20]Mission and History,AAAShttps://www.aaas.org/mission[21]Wright, David. "Careers in westernscienc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Xu Shou and Xu Jianyin." Journal of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5.1 (1995): 49-90.[22]发一篇Nature或Science,全球各地会奖励多少钱?,医咖会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RKROCBL0514AGEL.html[23]Nature:从科普期刊到学术神话,浙大学报英文版http://www.sohu.com/a/195157905_613208[24]History of Naturehttps://www.nature.com/nature/about/history-of-nature[25]Abritis, Alison, Alison McCook, andRetraction Watch. "Cash incentives for papers go global." (2017):541-541.[26]刘敏.民国时期《科学》杂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7]任媛媛.民国时期科学启蒙背景下的中国科学史研究[D].东华大学.[28]Nature Index 2018 Chinahttps://www.nature.com/collections/brmrwyvdvp

株林

刊大师:评职称发论文需要知道的期刊常识!(下)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R(科学评论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 简称ISR。创刊于1974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俗称“南大版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年出了 2000 版,2008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版本。《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俗称“北大版核心期刊”。 CSCI(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资助的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中文科技期刊的基于web的科技文献文摘、引文、联合目录馆藏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面向广大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中文科技期刊文献资源的有效发现和评价服务。结合对全文数据库的开放链接,建立基于核心科技期刊的知识发现、评价和推介服务体系。 ASPT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ASPT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S)、北京大学图书馆(P),中国学术(光盘版)电子杂志社(T)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 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的英文缩写.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期刊管理数据。如刊物被这些数据库收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期刊的权威性。 C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是按照美国JCR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选择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000多种中国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十余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 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创建的近期中文医学期刊文献的数据库,是面向医院、院校、科研、图书情报、医药卫生和医药出版等单位的文献摘要数据库。它收录文献量大,专业性强,信息新,查询途径广,更新及时,系统功能比较完备,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是检索最新医学文献的重要工具,几乎收录了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全部核心期刊、重要刊物以及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期刊,内容涵盖了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及其边缘学科的相关领域。CMCC 是目前我国同类产品中提供信息量最多、传递速度最快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 CASS(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力求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书评出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重要学科领域中的344种核心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2社会科学期刊中使用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CASS也有人称之为“社科院版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 378 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SCI ”。 CAJC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是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数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大型数据库。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源统计的分析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重要依据。该数据库为各期刊管理部门进行期刊管理、评比及期刊的其它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及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专家遴选900多种社科类优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高”“双奖”“双百”“双效”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近万种期刊为基数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 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 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 国家级期刊“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 ”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为省级期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也被视为省级期刊。 增刊根据新闻出版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不能称之为非法或违规出版物。大众期刊的增刊一般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在评定中级以下职称时,省级期刊的增刊大多不被承认。但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增刊往往会被降级使用,相当于省级期刊或普通学术期刊。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章内容、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并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無法者

《医学理论与实践》等权威医药类期刊大推荐!

《医学理论与实践》等权威医药类期刊大推荐!《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天津、福建、辽宁(省级)、黑龙江、江西等省目录,写发5000元,版面费2000-2500元左右自理。21年底。《抗感染药学》杂志代发5600包版面费,县级单位加1000,市级单位写发7500包版面费。有版面费发票。《深圳中西医结合》全包4630元,刊期2022年下半年,加急费要看加急的刊期来定,最低加急费都是2500元,22年6月后。《医学信息》杂志写发临床4000元,护理加500元,代发3000元,刊期明年3月4月,版面费3000自理杂志社。《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临床写发6600元,包版面费,4000字符,不收护理。《中国医药科学》广东,江西,辽宁 福建 四川 湖北等目录,可护理,临床写发4300元,护理加500元, 版面自理4-5千左右,21年底 审稿期1-2个月 护理需要三级单位,本人课题。《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杂志, 国家级月刊,广东、天津。临床写发3800元,护理加500元每版,面费自理4300元左右,21年底22年初。《淮海医药》杂志正常刊期停收,只收加急稿,福建,四川, 天津 ,辽宁 ,江西 ,湖南, 河南三,需要课题,写发4400元,代发3400元护理,加1000元, 版面自理1500元左右, 21年底审稿1个月左右,市以上单位。《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目前是21年底前刊期,写发3800元,版面费自理3500元,代发2500元,可加急,费用2000元起步,加急6-7月左右。《中国妇幼保健》杂志,正常刊期是22年3到4月,写发1万,代发8000元,版面费自理,6000字符,审稿2个月左右。《北方药学》杂志,版面费3800元自理,写作费一篇2200元,包录用,代发1000元,定金500,录用不了退定金,刊期21年4月,审稿2-3天。《中国处方药》杂志,国家级写发3300元,代发2200元,版面费3500元左右起自理,根据字符确定,正常刊期21年底,7日内出审核结果,最好药物相关,其它也可以,不收护理,5000字符。 收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写发是4500元,版面费3000元左右。正常刊期22年7-8月,可以加急最快21年6-7,加急费2500元,中医护理可以收,加500元,江西, 福建。收护理《医疗装备》杂志,知网万方,临床写发3600元,代发2500元,护理写发4000元,版面费自理2400-3000元,临床加急21年6-8月,加急费1000元,正常21年年底,审稿一个月代发2300元,版面费自理,审稿1个月左右。 收护理《新疆中医药》杂志,写发4800元,版面费自理1150元,刊期22年上半年,审稿1-2月,收护理,护理5000元版面费自理1150元。收护理《新疆医学》杂志临床写发5800元版面费自理1250元,代发4300元,护理6100元版面费1250元,代发3300元,刊期22年上半年,4000字符,广东、福建、河南、四川、新疆等等收护理。 《黑龙江交通科技》知网收录,110篇现成稿件,看中就下录用,欢迎批量定。全包3000元,21年8期刊登。本刊涉及先进的公路修建和养护技术,汽车运输与修理技术,筑路养路和汽车装卸机械研究成果,公路桥梁结构,现代化检测技术和建桥筑路材料试验新方法。主要栏目包括: 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管理及其他。《黑龙江交通科技》是由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刊物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科技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黑龙江交通科技》杂志以先进的公路修建和养护技术,汽车运输与修理技术,筑路养路和汽车装卸机械研究成果,公路桥梁结构现代化检测技术和建桥筑路材料试验新方法为办刊宗旨。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黑龙江交通科技》自创刊以来,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科技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结合我省低温严寒特点和实际需要报导省内交通科技新成就、科技论文和科技成果;先进的设计理论和生产施工工艺;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技术政策;交通工程论述,国内外交通科技动态论述等。为我省公路桥梁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服务,为加速实现我省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作出贡献。刊物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各省市交通厅、公路局、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各施工、监理单位和设计院所、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读者群,是公路行业广大厂商和产品进入应用和推广市场的重要宣传平台。《住宅与房地产》国家级,知网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44-1403/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012,邮发代码46-235,3800字符写发3100元,最新刊期是21年2月,4月底出刊。《住宅与房地产》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联合承办的—本专门反映住宅产业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建筑技术动态的国家级权威刊物。《住宅与房地产》杂志遵循面向住宅与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传播交流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环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介绍行业政策、法规,先进科研成果、应用技术与发展动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办刊宗旨,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行业动态,传播市场信息,促进学术交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住宅与房地产》已成为地产建筑领域的重要媒介,是广大从业人员、企业及学术研究机构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住宅与房地产》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均可通过国内各大数据库检索、查询,是作者科研、晋级等方面的权威依据。栏目设置产业观察、城市建设、住宅产业化、建材装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建筑论坛、市场与服务。稿件要求(1)来稿务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2)稿件格式:题名;作者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3~6 个);正文;参考文献。(3)文内专业名词、术语、技术性能、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4)文中图、表要精选。图中文字、符号标写清楚,并与正文一致。(5)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且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以3-5篇左右为宜。(6)第一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地址和邮政编码、电话(办公室和手机)、E-mail地址。(7)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将收到稿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审定结果通知作者。(8)来稿一经刊用,将被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维普等各大数据库收录。《房地产世界》省级知网,21年4月版面,4月出刊 (全刊彩印,128页) 收以下栏目论文:产业论坛、城乡规划设计、城市空间、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文化传承、建筑教学、建筑经济、园林景观环境艺术、结构设计与抗震、材料研究、技术应用、工程管理实践、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物业管理、交流与探讨。 2版4000字符代写代发2600元。相关链接:《房地产世界》杂志 知网收录 全刊彩印 主管: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江西人民出版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1783,国内统一刊号: CN 36-1182/F 全国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 44-84(上半月) 44-86(下半月)

祖甲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期刊,要问你自己三个问题:1、你发表论文是为了什么?为了职称晋级还是毕业用的,请参考下面要发表的级别先来确定要发表的期刊级别。(由于各地评审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具体请参见当地职称评审要求。比如有的要求文章字数,有的硕士毕业要求发核心,有的自己限定期刊范围)2、你是什么专业的?你的专业决定了你要发什么类型的期刊,经济类、医学类、教育类等等。3、你们单位对职称晋级发表的期刊要求是什么?一般单位的要求和各个省人力资源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要求都差不多。副高和正高要求发表国家级以上期刊。注: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以下介绍仅供参考。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有些职称评审部门对期刊级别有要求。比如浙江一级、二级,四川A类、B类,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1、省级期刊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事业单位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如《陕西教育》主办单位为:陕西省教育厅2、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事业单位、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 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3、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3.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3.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3.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3.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3.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3.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4、国外期刊EI:EI是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他是目前国际比较认可的学术检索系统,因此能被EI收录的期刊,我们都统称为EI期刊。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目前职称评审部门要求的核心期刊主要是以 “中文核心期刊”和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 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提刀而立

国产顶刊崛起,这本生物顶刊一鸣惊人

大家好,本号酝酿已久的SCI选刊栏目今天终于跟大家见面啦!今后我们将着重介绍知名生物医学相关的顶级SCI期刊,给大家详细分析其创刊历史、引用情况、审稿友好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也欢迎各位留言自己关注的期刊。一、Protein & Cell期刊历史以及定位Protein & Cell创刊于本世纪初,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创办,由Springer-Nature集团负责海外发行,2012年首次被SCI收录。其编辑部位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内,曾长期被研究所学生作为所刊看待(类似于中科院遗传所的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其主编为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生物物理所前所长饶子和院士。从其创刊背景来看,该杂志更多的聚焦于结构生物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杂志逐步成为了一本生物学综合性期刊,其不仅发表生物物理学相关研究,也发表基础细胞生物学、干细胞乃至病毒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内容。其2012年首个影响因子为3.2分,2019年则已经上涨至10.164分,而更惊人的是,预计今年6月份公布的JCR报告中,其影响因子可高达13.6分,一举超过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ell Reports这三本综合性期刊。鉴于目前的政治导向,扶持国产期刊成为了趋势。科技部发布的破四唯文件中,明确要求对科研评价采取代表作制度,而5篇代表作中,必须含有国产期刊。因而,国产期刊未来必然是科研人员争夺的焦点。Protein & Cell作为的少有的国产高影响因子生物学综合性期刊,必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投稿。局座说“颜值就是战斗力”。一个期刊的排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期刊的定位和专业性。该期刊排版清爽简介,非常现代,无论是字体还是整体版式设计,均是属于一流水准。而其每期的Cover,则隐隐有Cell系列子刊的风范。至少从美学角度讲,Protein & Cell是有办成高品质期刊的野心的。二、Protein & Cell成长史当然,就跟看人一样,不能只看外表,也要看内在的内涵。那么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Protein& Cell是如何用短短十年,在影响因子这一个指标上,超越创刊历史超过70年的Journal of Cell Biology的。从下表可以看到,以2015年为节点,该杂志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远超我国GPD增长速度,就像做了火箭一样迅速从一个3分杂志窜升为10分杂志,并正式超过IF 8.6分的JCB。通过我们详细分析发现,该杂志影响因子的迅速提升,是由于一下几个原因:第一,保持较低的发文量。例如,2018/2019两年,其article、review和letter的数目为174篇,而JCB则为523篇。在发文量较低的情况下,少数单篇引用超高的文章会显著提高影响因子,反过来说,这也是PNAS这种年发文量超过3000篇的巨无霸杂志,其影响因子极其稳定的原因。第二,大量刊发综述性文章。例如,2018/2019两年,其review的数目为38篇,篇均引用达到19次,直接贡献了50.8%的引用数。而JCB的综述贡献则为22%。而另一本综合性生物期刊Cell Reports则只发表了1篇综述,对总引用的贡献率只有0.16%。第三,大量刊发研究性letter。一个研究性期刊为了健康发展,是不能完全依赖于综述性文章的。那么,如何同时提高研究型文章版面,又同时提高影响因子呢?JCR报告对于影响因子的计算规则是这样的:两年内该杂志发表的所有文献在第三年度的引用数字作为分子,所发表文献中article和review的数目作为分母,其比值则为影响因子。因此,如果说大量刊发review是从分子入手,那大量刊发letter则是从分母入手。Nature在改版前,曾有个栏目为letter,其刊发figure数目不超过4个的研究性文章,其不作为article计入分母。医学类期刊,例如Blood,则每年刊发接近5000篇meeting abstract,同样在贡献大量总引用的情况下,不影响分母的数值。因此,Protein & Cell发表了68篇letter,贡献了18.9%的总引用。三、投稿建议说了那么多,那么读者们最想问的核心问题肯定是:Protein & Cell到底值不值得投稿?小公子个人认为,虽然该期刊IF增长迅速是利用了IF的计算规则,但无论是从其文章内容还是排版设计来看,该期刊都有一个成长为优秀期刊的野心和潜力。合理利用IF计算规则,提高影响力,是国产期刊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并没有什么上不得台面。而我们科研狗所关心的是,我们能否利用期刊的规则,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投稿该期刊,我认为有一下几点优势:第一,国产血统,就是高贵。四个自信建设有一条就是文化自信,而掌握科研话语权是文化自信的一个子方面。无论是科技部还是中科院文献中心,对国产期刊都是关怀备至。科技部要求5篇代表作中必须含有国产期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出品的期刊分区,则将国产期刊强行抬升至1区,并为此创造出一个超越指数的指标。须知科学院1区理论上只包含该领域前5%的期刊,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老牌刊物或者CNS的子刊。连PNAS和NC都曾经因为这个规则给划分到2区。而JCR的一区则是该领域前25%的期刊,标准要宽松的多。很多学校,无论是招聘还是学生毕业,对于论文都有分区要求,有的要求科学院1区,有的要求JCR 1区。JCR 1区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科学院1区则基本上高不可攀。国产期刊,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科学院1区刊物的略轻松的途径。因此,从这方面讲,Protein & Cell值得投资。第二,利用letter发高分杂志。我们前文提到,Protein & Cell利用letter提升了接近20%的影响因子,那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呢?研究性Letter这种类型,其实并不多见,我们最长看到的就是改版之前的Nature。但Nature明确指出,letter和article在科学性上没有优劣之分,都是nature的研究性文章,letter相对而言只是在正文上figure更少,研究更简洁,但supplemental material则相当之多,甚至达到几十页,其是因为纸质杂志版面不够所导致的妥协性选择。而Protein & Cell的letter,经过小编仔细查看,其收稿标准显著的低于article,其正文经常只有两张figure,附件里数据也相对较少,而其探讨的科学问题,则明显不如article那么热点。说服力的是,letter的平均引用数字也略低于article,更坐实了我们的推测。因此,小编建议,如果您对自己的工作完整性和创新型有信心,但热度或者深度可能略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试试该杂志的letter栏目。需要注意的是,该杂志的letter是纯研究性论文,而非单纯信件,因此完全符合各大高校的毕业要求。第三,对国产研究极度友好。大家都知道,科研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竞争性行业,首先发表工作的人,基本上会获得所有的荣誉。投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大家都担心热点问题会被人抢发,或者因为政治因素发表碰壁。国家之所以扶持国产期刊,有一点就是掌握科研话语权,排除科研之外的因素对文章发表的影响。例如,韩春雨事件中,国内外20名学者共同署名迅速以 Letter 形式在Protein & Cell发表了题为“Questions about NgAgo”的文章。中山大学的黄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中修复引发地中海贫血的突变的文章,在国外杂志屡屡碰壁,最后迅速发表于Protein & Cell,该作者也凭此当选了当年Nature杂志评选的年度科学人物。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无论是从性价比,还是从现实利益出发,Protein & Cell均有投资价值。如果投稿老牌高分杂志不中,该杂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四、投稿体验最后,给大家看一下网友们的投稿体验吧,其数据来源于网友分享。1. 经验分享:非常好的国产杂志!1.编辑非常专业!整个编辑部响应速度特别快!不管是送审还是返修都是3天内处理,即使疫情期间也没有受影响。2.审稿周期2周,我们那篇3个审稿人,提的意见很专业,硬伤全被一一找出,连逗号全角半角错误都被发现了...(捂脸)。3.每期发表2-3篇左右的article,3-5篇的research letter。我们的文章开始投的article,审下来达不到articel的要求,最后改成letter发表。2. 我们文章投过去3天送审,审稿10天,审稿意见回来后2天就给了decision,效率特别高。3个审稿人,a和b提的意见普遍比较靠谱,让补的实验也算合理。我们当时就一个审稿人c比较tricky,让我们补了这个又补那个。。。。后来第二轮的时候编辑自己也写了一段意见,认为一篇文章讲好一个故事即可,没有让我们按审稿人c的意见继续补实验。pc这个杂志article很少,大部分是letter。我们的文章第一次投的article,审下来被拒。后来补了一年实验又投,审下来还是达不到articel的要求,编辑问要不要改成letter发表。我们研究了一下近3年pc的letter,觉得水平也不错。2年硕士时光,能发一篇letter也算知足了,希望以后努力能发一篇article!

落花生

祝贺:上海科技大学2项成果同时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

北京时间4月24日凌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同时在线发表了上海科技大学均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免疫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成功解析分枝杆菌关键的阿拉伯糖基转移酶复合体的“药靶-药物”三维结构,首次揭示一线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作用于该靶点的精确分子机制(研究长文);iHuman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肥胖症药物靶点研究上获重要突破,首次解析人源黑皮质素受体4的原子分辨率晶体结构(研究报告)。今年上科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分别在《科学》、《自然》、《细胞》上已经发表6项重要成果后,我校研究人员在人类健康基础研究领域再添两项重量级研究成果。24日上午,学校新闻中心举行媒体通气会,校领导,免疫化学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领导、教职员工,科技发展处负责人等出席会议,就两项成果作了情况介绍。校党委书记李儒新院士就学校坚持依托浦东张江、科教深度融合办学情况作了介绍。(左)EmbA-EmbB-AcpM2与乙胺丁醇复合物结构;(右)EmbC2-AcpM2与乙胺丁醇复合物结构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饶子和院士研究团队经过长达六年的攻坚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解析了分枝杆菌关键的阿拉伯糖基转移酶复合体EmbA-EmbB和EmbC-EmbC的“药靶-药物”三维结构,揭示了一线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作用于该靶点的分子机制。此项研究是自乙胺丁醇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破解这一抗结核“传统老药”的抑菌机制,为解决结核病耐药问题、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上科大访问学者、南开大学张璐博士、上科大饶子和课题组博士研究生赵耀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上科大特聘教授饶子和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Gurdyal S. Besra教授、上科大副研究员李俊、助理教授王权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免疫化学研究所饶子和课题组成员合影(从左到右:李俊、赵耀、饶子和、张璐、王权)本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饶子和团队通过多年努力,基本攻克了结核病关键药靶领域已知仅剩的几大战略高地。目前,研究团队正充分利用上海科技大学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优势,全力推动抗结核新药的研发,加快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肥胖症药物靶点——人源黑皮质素受体4(本图由Yekaterina Kadyshevskaya设计绘制)iHuman研究所在肥胖症药物靶点研究上获重要突破,首次解析人源黑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与环形多肽配体SHU9119复合物2.8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功能性Ca2+与GPCR的结合模式,发现Ca2+有助于稳定受体-候选药物复合物,并使内源性激动剂α-黑素细胞刺激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α-MSH)的亲和力和效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上科大Stevens课题组博士研究生于静为文章的第一作者,iHuman研究所创始所长Raymond C. Stevens和密歇根大学Roger D. Cone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文章作者:Raymond C. Stevens、于静、赵素文研究表明某些MC4R带有基因突变的个体会患早发性肥胖症,针对MC4R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及药物研发一直充满挑战。该成果对于开发针对此受体的肥胖症药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次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同时发表,使今年以来上科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分别在《科学》、《自然》、《细胞》发表的人类健康基础研究领域重要成果达到8篇。这是上科大建校六年多来厚积薄发、开拓创新的结晶,也是上科大与国家和区域的战略布局与发展密不可分,坚持依托浦东、融入张江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201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浦东张江这片科技创新涌动的热土上,共同举办和建设了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的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得益于全面融入浦东开发开放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还得益于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与创新优势。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了一大批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设施和高校、研究所,汇聚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产业,也吸引了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从而使张江作为中国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充满着创新激情和活力。作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大任务,2016年、2018年上科大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团队紧密合作,先后承担了活细胞成像、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及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建设施将与已有的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上海)设施等一起,成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物质、能源等多领域的尖端研究平台集群。近期,学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基于结构生物学的新药研发方面竞相涌现的高水平成果也得益于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上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免疫化学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三家生命科学单位组成“上科大生命复合体”。2016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各发表了5篇,共计15篇重要研究成果,其中9篇聚焦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目前市场上超过30%的在售药物都以GPCR为靶点)结构功能研究,3篇聚焦于结核病新型药靶机制研究。这些成果已形成一系列有体系、高水平的连续突破,张江已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GPCR研究高地,并正在打造国际结核病机制与抗结核新药研究高地。我校六年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三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和科研布局,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开展前沿性和原创性的研究;二是始终坚持科教融合办学,紧紧依托中科院的国家战略创新力量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建立起与中科院各研究所联合科技攻关、平台共建共享、学生联合培养,以及专家互聘等深度合作机制,让上科大在短短六年多时间里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地发展。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律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特别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上科大从建校开始,就坚持不唯“帽子”、不唯名气,打破论资排辈,建立起自己的聘任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给年轻教师以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机会、充分的条件、充分激励,让青年人才华和潜能充分释放出来。来源: 上海科技大学

退已

2020年JAMA十大医学研究与发现

转眼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这一年里 JAMA杂志又发了很多有意义的重磅级研究成果,本文梅斯医学选取一些重磅级研究,带您一起回顾JAMA系列期刊最有价值的研究进展。JAMA系列期刊JAMA(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系列期刊由美国医学会出版的官方杂志,创刊于1883年,迄今已有137年连续出版的历史,已成为国际最顶级的四大著名医学杂志之一。旗下期刊发行的内容包括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社论、临床综述及病例报道等。JAMA的办刊宗旨刊载在每期目次的上方,即促进医学科学、医学技术及公共卫生事业的改善。该刊仍由芝加哥美国医学会科学信息部编辑出版。1. JAMA Inter Med :常吃植物蛋白可延长寿命! 7月1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与肉类蛋白质相比,吃更多植物蛋白的老年人寿命更长。该小组在《美国医学会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AARP)饮食与健康研究小组工作的数据库汇编的分析。JAMA Intern Med. 2020;180(9):1173-1184.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0.2790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NIH-AARP饮食与健康研究的数据,该研究中心一直在整理饮食与健康信息。他们研究了在过去16年中,年龄在50~71岁之间的人群,这些人群有来自底特律和亚特兰大两个主要城市的179068名女性和237036名男性。纳入该数据库的中位年龄为62。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摄入植物性蛋白质超过平均数量的人,无论男女,死亡率都比平均死亡率低5%。他们还发现,食用的植物性蛋白质越多,他们的寿命就越长。而将饮食中3%的动物性蛋白质换成植物性蛋白质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10%。将动物性蛋白质换成植物性蛋白质食品对健康还有其他什么益处?研究人员又分析出:这样做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仅仅只是转换3%的饮食习惯可使男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减少11%,女性减少12%!这个发现令研究人员兴奋不已。2. JAMA :维生素D不能预防抑郁症,而序贯心理联合治疗有望预防抑郁症研究已经表明,血液中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与晚年抑郁风险高相关,使用维生素D可以带来抗抑郁及抗焦虑样效应,但大部分研究未能确立维生素D抗抑郁焦虑样症状的神经保护效应的机制。8月4日,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发表在JAMA上的迄今最大的RCT研究对维生素D是否能够治疗抑郁焦虑的问题进行了最终定论。JAMA. 2020 Aug 4;324(5):471-480. doi: 10.1001/jama.2020.10224.这项研究名为VITAL- DEP(维生素D和ω-3试验中抑郁症终点预防),是VITAL的一项辅助研究,VITAL是一项针对美国近2.6万人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预防的随机临床试验。在该研究中,18353名没有任何临床抑郁症迹象的男性和女性测试了维生素D是否可以防止他们变得抑郁。结果发现,服用活性维生素D的参与者和服用安慰剂的参与者患抑郁症或临床相关抑郁症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情绪得分也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预防中年或老年的抑郁症。另一方面,药物和心理序贯联合治疗在重度抑郁症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被肯定。11月28日,JAMA Psychiatry发表的一项最新的荟萃分析发现,在急性期药物治疗有反应后序贯给予心理治疗,无论是单独治疗还是联合抗抑郁药物(ADM)治疗,都与降低重度抑郁症(MDD)的复发风险有关。序贯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引入了一种观念转变。治疗目标取决于患者对第一个疗程的反应。它允许已经接受ADM治疗的患者根据抑郁疾病的发展阶段进行随机选择替代治疗方案,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横断面诊断分类。因此,在MDD急性期成功给予ADM后,序贯的心理治疗整合似乎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预防复发方面效果较为理想。3. JAMA:高血压新定义引争议,如何科学维持健康血压?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将最新的高血压定义从≥140/90 mmHg的标准诊断高血压(我国目前仍用这一标准)改为≥130/80 mmHg。同时,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阈值改为80mmHg。然而,该指南发布后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质疑。1月28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指出新的IDH定义可能不妥当。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收缩压低于130 mmHg,而仅舒张压≥80 mmHg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慢性肾脏病、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并不会显着增加。同时,根据旧诊断标准诊断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也与上述不良事件风险也无明显关联。新旧版本对IDH进行诊断,ARIC研究中CVD累积发生率。doi: 10.1001/jama.2019.21402.研究人员首先利用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2013-2016年间共9590名成年人的数据,发现根据新、旧版指南IDH的患病率分别为6.5%与1.3%。随后,利用社区动脉硬化风险(ARIC)研究一项纳入8703名成年人、随访25年的队列进行研究后发现,新版指南确诊的IDH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或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并不高于血压正常者。为此,主要研究者John W. McEvoy认为,如果一个人收缩压正常(<130 mmHg),那么舒张压高低与CVD风险没有明显相关。而根据2017版美国高血压指南,仅在美国就有1200万成年人会因舒张压≥80 mmHg而被打上“高血压”标签,但他们并不能从高血压诊断中获益,反而可能接受不必要的治疗。虽然在传统意义上,高血压是老年人中较为普遍的疾病,但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轻人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总的来说,与血压升高相关的CVD的人口归因比例为23.8%。而在年轻人亚组中,高血压引起的CVD占年轻人总CVD事件的近1/4。但是,常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尚未在年轻人中得到验证,支持开始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证据不足。因此积极干预应谨慎。4. JAMA:高敏肌钙蛋白水平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新作用,有望改写指南去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发表在BMJ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论年龄,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都代表着高度的死亡风险,特别在19至29岁年轻人中,心梗死亡风险比水平正常的人高10倍!为此,肌钙蛋白对CVD预测甚至死亡风险的评估被进一步研究。其中,高敏肌钙蛋白(hs-cTn)试剂盒检测多用于医院大型实验平台。3月17日,发表在JACC上的研究评估了即时hs-cTn检测试剂盒(POC-hs-cTn)对心梗疑似患者的诊断价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0, 75(10):1111-1124.doi: 10.1016/j.jacc.2019.12.065.本研究纳入了急诊疑似心梗的患者,主要目的是比较POC-hs-cTn试剂盒与中心实验室确诊试剂盒的诊断差异。最终纳入分析了1261名疑似患者,有178名患者确诊,POC-hs-cTn试剂盒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5,并且与其他hs-cTn试剂盒无明显差异。浓度<3ng/l时,45%的低风险患者的阴性预测值(NPV)为100%(95%CI:99.4%-100%),浓度>60ng/l的高危患者的阳性预测值(PPV)为76.8%(95%CI:68.9%-83.6%)。研究结果显示,即时hs-cTn检测试剂盒对疑似心梗患者有很高的诊断率,且与实验室的高敏肌钙蛋白试剂盒无明显差异。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胆固醇指南根据CVD及高危因素将患者分组并进行针对性的降脂治疗。然而,美国哈佛医学院Brigham妇女医院8月5日JAMA子刊在线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该指南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缺陷,应将高敏肌钙蛋白水平纳入其中。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8635名入选PEGASUS-TIMI 54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纳入前1~3年发生心肌梗死,至少50岁,至少有1个高危因素。然后根据2018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标准,对患者分为极高危和非极高危两个组。结果发现,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超过6 ng/L(风险阈值)的非极高危患者3年CVD发生率(9.1%)与极高危患者(8.8%)一样。而在指南界定的极高危患者中,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检测下限(<2 ng/L)的患者中CVD的发生率(2.7%)与非极高危患者(5%)相似。同时,根据临床标准评估的极高危患者中3年CVD发生风险是非极高危患者的2倍。增加高敏肌钙蛋白I(hsTnI)后对CVD风险重新分类情况。doi: 10.1001/jamacardio.2020.2981.进一步将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加入评估后,11.9%的心血管病患者重新归类,其中,9.1%(1/11)的极高危患者和25%的非极高危患者被重新分类。为此,研究者指出,2018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指南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存在缺陷,将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加入到指南提出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中后,可明显改善对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分层。5. JAMA Dermatology:部分脱发药物或可产生自杀倾向 非那雄胺的使用是否与更多自发性的自杀、抑郁和/或焦虑相关?非那雄胺是一种用于治疗脱发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药物,其不良事件一直存在争议。2012年,开始出现男性使用非那雄胺后出现自杀倾向的报告。近日,JAMA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名为Investigation of Suicidality and Psychological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Finasteride的论文研究了自杀倾向(想法、企图和完成自杀)和心理不良事件(抑郁和焦虑)与使用非那雄胺的关系。JAMA Dermato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1, 2020. doi:10.1001/jamadermatol.2020.3385VigiBase从153个国家收集所有药物不良反应对的数据。这是同类数据库中最大的数据库,包含超过2000万份关于可疑药物不良事件的安全报告,可追溯至1967年至2019年。这些报告来自各种来源,包括医生、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患者和制药公司,数据摘要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药物剂量、报告反应和医学规范活动词典(MedRA)分类术语。主要终点是任何与自杀相关的不良事件,通常描述为自杀。自杀倾向被细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完全自杀。次要终点为抑郁或焦虑。由于更多的心理不良事件(抑郁和焦虑)的MedRA描述符明显重叠,研究者没有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细分,从这一点开始将它们称为心理不良事件。使用标准化的MedRA术语定义和识别了所有不良事件终点。VigiBase包含356份关于非那雄胺使用者的自杀行为报告和2926份心理不良事件报告(共3282起不良事件)(男性3206例(98.9%);868例中有615例(70.9%),年龄在18-44岁之间。非那雄胺的自杀行为(ROR,1.63;95%CI,1.47-1.81)和心理不良事件(ROR,4.33;95%CI,4.17-4.49)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信号。在敏感性分析中,年轻患者(ROR,3.47;95%CI,2.90-4.15)和秃头患者(ROR,2.06;95%CI,1.81-2.34)的自杀率增加有显著的不均衡信号;这些信号在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没有检测到。敏感性分析还显示,这些不良事件的报告在2012年后显著增加(ROR,2.13;95%可信区间,1.91-2.39)。非那雄胺歧化分析.doi:10.1001/jamadermatol.2020.3385敏感性分析总结.doi:10.1001/jamadermatol.2020.3385这些发现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普通人群相比,年轻的脱发男性可能更倾向有自杀的风险(即指征混淆)。然而,研究者的敏感性分析发现:米诺地尔,另一种用于治疗脱发的药效学不同于非那雄胺的药物,没有发现任何自杀率的异常报告。该研究结果表明,与非那雄胺使用相关的自杀倾向和心理不良事件可能归因于年轻脱发患者用药的独特特点。总之,通过使用经过验证的药物警戒方法,发现了与非那雄胺使用相关的自杀信号显著的不均衡。在分层分析中,这些自杀信号在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中不存在,而仅在使用非那雄胺治疗脱发的年轻患者中存在。本研究结果提示,在给较年轻的脱发患者开非那雄胺处方时,应考虑到自杀、抑郁和焦虑的风险,这些患者可能对药物的副作用更敏感;这种联系可能因刺激报道而有偏差,应该进一步研究。6. JAMA:超50万人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抑郁症患者后续的心血管疾病(CVDs)风险。JAMA. 2020;324(23):2396-2405. doi:10.1001/jama.2020.23068本次研究是对个体参与者数据的汇总分析,参与者来自ERFC(162036名参与者,随访至2020年3月)和UK Biobank(401219名参与者,随访至2020年3月)队列,参与者基线无CVD病史,有完整的自我报告抑郁症状的信息,ERFC队列采用CES-D评分评估参与者抑郁症状(0-60分,16分以上为疑似抑郁患者),UK Biobank队列采用PHQ-2(0-6分,3分以上为疑似抑郁患者)评分评估参与者抑郁症状。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致命或非致命性冠心病(CHD)、中风和CVD。抑郁症状与冠心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doi:10.1001/jama.2020.23068ERFC队列参与者平均年龄63岁,女性占73%,在平均9.5年随访期间,总计发生了5078次CHD事件以及3932次中风事件。主要终点事件风险与CES-D评分log值线性相关,抑郁评分每增加1SD,患者的CHD风险为1.07,中风风险为1.05,CVD风险为1.06。CES-D评分最高1/4人群与最低1/4人群相比,每10000随访年中,CHD事件风险为36.3次和29.0次;中风事件分别为28.0次和24.7次;CVD事件分别为62.8次和53.5次。UK Biobank队列参与者平均年龄56岁,女性占55%,在8.1年随访期间,总计记录了4607次CHD事件和3253次中风事件。抑郁评分每增加1SD,患者的CHD风险为1.11,中风风险为1.10,CVD风险为1.10。PHQ-2评分4以及以上患者与0分患者相比,每10000随访年中,CHD事件风险为20.9次和14.2次;中风事件分别为15.3次和10.2次;CVD事件分别为36.2次和24.5次。总之,通过对22个队列,563255名参与者的随访研究发现,抑郁症状导致患者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7. JAMA:2020年IAS-USA指南更新了针对HIV治疗和预防的建议2020年10月14日,JAMA杂志发布了国际抗病毒学会(IAS-USA)HIV病毒治疗和预防指南。自2018年IAS发布的最新版本以来,在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HIV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成功使生存率大幅提高,HIV感染者的寿命已接近正常,越来越多的患者活到50岁以上。因此,IAS决定对HIV感染治疗指南再次更新。JAMA. 2020;324(16):1651-1669. doi:10.1001/jama.2020.17025指南的再次更新是由研究人员参评了549份引文,评估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新数据,包括治疗启动,检测以及使用暴露前预防措施(PrEP)的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以及HIV衰老问题等最新知识。该指南更新的要点主要包括:1)对于所有检测到病毒血症的HIV感染者,建议尽快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大多数患者可以从纳入一种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的三药物或两药物治疗方案开始治疗。3)对于可能怀孕的患者、有特殊临床症状的患者、患有机会性疾病的患者或有医疗保健获得问题的患者,可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4)在等待监管机构批准和药物供应期间,建议首次使用长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每4周或每8周注射1次进行治疗。5)对于有感染HIV风险的人,建议采用口服方案进行暴露前预防。6)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监测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因病毒学失败而转换治疗的情况比较少见。8. JAMA:成人减肥手术的益处和风险,你想知道的全在这篇综述里! 近期,JAMA发表了一篇名为Benefits and Risks of Bariatric Surgery in Alts(成人减肥手术的好处和风险)的综述,也许可以解答相关疑惑。JAMA, 324(9), 879. doi:10.1001/jama.2020.12567该论文的主要作者David E. Arterburn教授介绍到,实际上,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严重肥胖患者来说,最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法就是做减肥手术。但临床上很少有医生会和病人谈论这些,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手术的长/短期风险大于益处。减肥手术发展史颇为曲折。空肠回肠旁路术、胃纵条带成形术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AGB)由于不良反应难以忍受,再手术率高,或长期疗效差,已基本被弃用。相比之下,Roux-en-Y胃旁路术(RYGB)的长期证据基础有了显著提升。关于减肥手术的适应症,199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指导方针建议,对于体重指数(以公斤为单位的体重除以米为单位的身高的平方)在40或40以上、35或35以上且有严重肥胖相关共病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减肥手术。这些准则仍在广泛使用;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体重指数在30 - 35之间的患者,即使有最佳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当高血糖仍未得到充分控制时,也应考虑进行减肥治疗。在这篇综述里,研究者收集了从PubMed成立到2020年1月的所有有关减肥手术、胃旁路术和胃袖切除术的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出高证据等级的研究并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和汇总。对目前关于减肥手术常见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1) 最常见的减肥手术是什么?减肥手术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变化,估计25.2万例的减肥手术中有61%是袖状胃切除术,然后是Roux-en-Y胃旁路术(RYGB),占17%。可调节胃束带(AGB)和胆胰分流手术各占不到2%。2) 哪种减肥方法对减肥更有效?减肥手术的减肥效果因手术步骤而异,最佳的减肥方法仍不确定。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随机试验表明,接受RYGB和袖状胃切除术的患者有相似的减肥效果,而观察性研究表明RYGB患者比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减肥效果更好。3) 有病人在减肥手术后体重反弹吗?一般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通常在术后第二年开始出现体重恢复,但体重恢复到术前体重的5%或以下是相对罕见的。4) 减肥手术比标准的糖尿病治疗更有效吗?关于减肥手术疗效已经发表了12项随机试验,共874例患者,其中11项试验通过至少5年的随访表明,减重手术在促进血糖控制和缓解2型糖尿病方面优于药物治疗。这些数据得到了长期观察研究的支持。研究表明减肥手术与糖尿病常规医疗相比,具有更低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 哪种减肥方法对糖尿病治疗更有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随机试验表明,接受RYGB和袖状胃切除术的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有相似的改善,而观察性研究通常表明RYGB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的改善更大,糖尿病病情缓解更持久。6) 减肥手术对其他肥胖相关的共病有什么影响?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普遍表明,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减肥手术能更好地改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减少药物使用。观察性研究表明,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减肥手术具有更低的癌症风险和更好的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和尿失禁的预后,但需要随机试验来证实这些发现。7) 哪种减肥方法是最安全的?目前,RYGB术后短期和长期的主要不良事件(包括额外的手术、干预和住院)的风险似乎比袖状胃切除术后更大;需要更长期的随机和观察性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超过5年的随访)。8) 哪种减肥方法对我来说是“最好的”?考虑到减肥手术的风险、益处和长期影响的不确定性之间的权衡,目前还没有对所有患者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手术的选择应该基于一个共享的决策过程,优先考虑病人自己的价值观和偏好。12项减肥手术与药物/生活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临床试验(n = 874)袖状胃切除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减肥手术肥胖是造成预期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减肥手术可以降低肥胖人群长期相对死亡风险,但其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然而,发表在NEJM杂志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减肥手术对肥胖人群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肥胖患者中,接受减肥手术与比通常肥胖治疗相比,参与者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但肥胖人群的死亡率仍然高于一般人口。总之,现代减肥手术有很强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所有患有严重肥胖的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应就手术的风险和益处、持续的常规医疗和生活方式等与医生进行共同的决策对话,而有关手术的决定应主要由患者知情的偏好决定。9. JAMA:2020版GINA哮喘指南发布!更新要点全览! 由于频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哮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哮喘指南(GINA)于1991年由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首次发布,并于2007年更新。今年,该专家小组再次更新了哮喘指南发表在JAMA杂志上,还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之景,提出了疫情下哮喘管理治疗的临时指导意见。GINA2020更新要点如下:1) 建议哮喘患者继续使用其正在使用的处方药物,尤其是要继续照常规范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等。突然停止ICS治疗会导致潜在风险,包括哮喘加重、恶化等;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应继续使用生物治疗,避免突然停用OCS。2) 轻度哮喘的治疗管理新增支持证据,所有成人和青少年轻度哮喘患者都应使用含有低剂量ICS的控制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发作风险,并且基于安全性考虑,不再建议单独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3) 轻度哮喘患者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时不需要进行炎症表型分析;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在降低风险和控制症状方面的益处与基线特性无关。2020 GINA 哮喘阶梯治疗方案(成人及青少年)4) 警惕孟鲁司特钠的不良反应FDA已于2020年3月对孟鲁司特钠进行了黑框警告,提醒警惕其引起的包括自杀在内的严重神经精神不良反应。5) 哮喘发病影响因素新的证据表明,全球13%的儿童哮喘可能与交通导致的空气污染有关,肥胖也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6) 儿童哮喘管理2020年增加的新证据包括一项系统综述表明,包括哮喘自我管理在内的以学校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减少了患哮喘儿童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和活动减少的天数。每日吸入皮质激素比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症状和减轻病情。7) 哮喘合并COPD章节被重写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兼具哮喘和COPD特征,临床上常见。GINA 2020对这部分进行了重写,关注临床认知和安全的初始治疗,添加了新的摘要图。这部分的重点是对初级保健和普通临床医生的建议。有研究证据表明,有哮喘和COPD特征的患者应使用含ICS的药物治疗方案,与单独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相比,含ICS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其住院和死亡风险。对于哮喘,尽管尚无治愈方法或确立的预防手段,但仍可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次《 2020年哮喘指南更新》中的建议将改善哮喘患者的健康。10. JAMA:腭舌手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成年患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呼吸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包括白天嗜睡、生活质量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许多OSA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后效果不显著。睡眠呼吸暂停多级手术(SAMS)试验是一项标准化手术程序的随机临床试验,该试验可减轻患有中度或重度症状性OSA且常规器械治疗失败的成年患者的舌后阻塞情况。手术在改善OSA方面比持续进行的医学治疗更为有效。腭舌联合手术是SAMS其中之一。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学院Richard教授团队探究了腭舌联合手术对OSA常规治疗失败患者的疗效。JAMA.2020; 324(12):1168-1179. doi:10.1001/jama.2020.14265在该研究中,纳入的患者均为常规治疗失败以及症状性中或重度OSA患者,随机接受多次腭舌手术(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和微创舌体积缩小术)或常规医疗(例如,改善睡眠姿势或减肥)。研究的主要结果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即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的次数/h;15-30表示中度OSA,>30表示重度OSA)和Epworth嗜睡评估(ESS;范围0-24;>10表示病理性嗜睡)。上呼吸道手术与持续药物治疗OSA患者的影响研究中的AHI和ESS结果.doi:10.1001/jama.2020.14265手术组在基线检查时的平均ESS得分为12.4,6个月时为5.3;常规医疗组基线检查时的平均ESS为11.1,6个月时为10.5(6个月时,平均基线调整组间差异-6.7)。研究表明,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接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和微创舌体积缩小术可减少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嗜睡症状。上述就是JAMA本年度top10盘点,希望这些凝结科研人员心血的力作能为您带来启发。如果小伙伴们有什么需要的补充的重磅研究可以留言哦!来源:生物谷

不能说

《现代医学》杂志征稿

《现代医学》前身为《铁道医学》,缘由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创刊于1964年,1966年停刊,1976年复刊,现为月刊。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铁道医学》从2002年第2期起更名为《现代医学》,新刊号为CN32-1659/R,主管单位改为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现代医学》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999年荣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1. 来稿必须提供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介绍信(可以使用彩色扫描件,也可以单独邮寄),以证明来稿内容真实、可公开发表,作者署名真实、无争议,无专利争议,无泄密,无一稿两投或多投)。文章第一作者非通信作者的,必须提供通信作者姓名和联系方式(E-mail),并经通信作者认可。2. 来稿如系基金资助课题所产生的论文,请在文稿首页左下角注明课题名称及编号,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o:30930051)”。3. 文稿内容应包括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3~6个关键词、正文(应论点明确、资料准确可靠、文字精炼)及参考文献。论著一般不超过8 000字,同时请提供与中文对应的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及关键词。如系临床研究论文请提供“伦理审查”及“知情同意书”证明。务请在文稿首页右上角注明第一作者详细有效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办公电话、电子信箱等),在首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的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省、市或县)、职称、学位(何专业)、研究方向和E-mail,并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及E-mail等。4. 文稿的中、英文摘要请尽可能采用结构式,即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撰写,长短不超过300字 (英文对应翻译)。5. 文稿中应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外文缩写词首次出现时应写出中、英文全称。量的名称和符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使用,用符号表示,如kPa、mol·L-1等。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必须标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6. 文内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即一级标题为1(2、3……),二级标题为1.1(1.2 、 1.3……),三级标题为1.1.1(1.1.2、1.1.3……),余类推。7.图表要少而精,具有自明性,勿与文字内容重复,并在文中标出图、表的位置。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标注完整;照片图要求图像清晰,反差适度,剪裁得当,并注明放大倍数。表格请按统计学制表原则(一般使用三线表)制作。8. 参考文献以文中出现先后为序排列,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A.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题[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外文期刊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 陈曦,孟翔峰,李艳,等. 玄武岩纤维加强义齿基托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1):42-45.[2]KIM Y S,SONG H S,KIM H M,et al.Simultaneous double dislocation of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 in a finger[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9, 129(10):1387-1390.B.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次(第1版可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9.C.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如:[4]赵宇亮,汪冰,丰伟悦,等.纳米材料对健康的影响及分析评价[M]//许海燕,王琛.纳米生物医学技术.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331-376.D.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9.投稿后2个月未进入“待发表”或“录用(确定年期)”状态,可自行处理。来源:无忧文秘新学术 微信公众号无忧文秘新学术更多价值资讯请来,无忧文秘新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