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容易“发论文”的4大专业,人手一篇“SCI”?硕士能发40篇!小东西

最容易“发论文”的4大专业,人手一篇“SCI”?硕士能发40篇!

两个有趣的大学生一名高考学霸在无意识间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材料专业。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个专业是四大“论文发表最猛“的专业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专业!后来他不喜欢科研,且非常讨厌敲键盘、总结科研数据,却爱上了工程问题,于是换了专业,进入了机械设计行业。相反,有另一位高考学子选择了机械专业,却因为喜欢研究科学中的机理过程,于是他换专业到了化学,最终在本科阶段发了2篇“一作”SCI论文。上述两种学生分别走出和走进了这四大专业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很普遍的例子,下面我们就详细来看一下这4个专业的特色。生物领域生物领域学生物为啥容易发文章?其一是前沿性高,很多问题都是新的,而且有些是很欠缺研究的小方向!再加上生物的表征设备丰富,要凑出一篇SCI文章,只需要5组图就足够了。生物领域的学生在企业就业的难度较大,因为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起一个行业就业。不过搞生物的做科研的就业机会很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物领域最近出了一个研究生,他是川大华西的“优毕”,因为3年发了40多篇SCI而走红了,这也足以说明该领域发论文的潜力! 化学化学领域早期做化学的发文章厉害是因为很多研究者都搞“元素添加”,以至于很多人把整张元素表能添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都用上了!物理化学里还涉及各类相变以及化学反应,研究化学的人往往会从“热、动”两个力学方面出发去研究海量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化学是生物、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的基础!材料材料领域材料的研究者能够发表大量文章是因为有一个“大功臣”叫纳米材料!纳米类的材料可以说是变化万千,其中以管材、颗粒、线材和石墨烯的研究最为火热!前几年,我看到有人在ACS等顶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各种石墨烯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材料类期刊成为论文灌水的重灾区,是因为材料的测试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仅仅是围绕“复合”和“渗杂”两个思路出来的所谓的新材料就数以万计!再加上测试方法与应用领域的不同,材料类的文章自然会漫天飞舞!材料领域最近今年出的青年人才都能排成长队了!手里没几篇10分论文或者子刊,估计都没勇气写本子投上去!没办法,做材料的人太能写论文了!很多985高校的硕士生都是人手一篇SCI吧?不然你都没法毕业!因为发一篇是毕业要求! 环境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的论文主要围绕一些新鲜话题,比如能源、水处理、CO2处理等问题。环境和能源结合的“神刊EES”的影响因子已经飙升到了30多分。如果研究者再给它点动力,估计都要赶上“Science”了!当然,这仅仅是影响因子而已。能发“科学”的人脑袋再怎么发热也不会投“EES”吧? 交叉学科四大学科的交叉(论文机器)最能发论文的团队一般不是单独做一方面研究的,复合型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材料、生物等领域互相结合起来,以达到论文总量无穷大的目的,因此这几年最火的一个科研词汇就是“交叉学科”!而不再是“各据一方,互领风骚”的单学科发展了!

冢越

硕士论文前拿不到老师签字,研究生毕业这么难么?

马上就要研三答辩找工作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拿着写好的论文取找导师,看也没看就直接告诉不会签字,让直接等着延期吧。王强也算是勤勤恳恳帮老师做项目两年多了,虽说在北京高校中算很不起眼,但什么项目编书也都尽心尽力,生怕惹到老师。就在九月份一个校级项目中期答辩,老师有事不能去,让研三学生帮忙去答辩,结果没有通过。与会的九个项目老师就王强老师一个人没去,所有老师都狂怼那个可怜的学生,项目直接毙掉。可这能怪谁呢,项目申请过程中不闻不问,答辩也不去,挂掉还抱怨学生。真的现在研究生的地位这么可怜了么其实相信大多数老师还是很好的,作为导师,可能会存在因为严格要求导致学生较为苦难的日子。可既然做出选择投身科研,艰苦生活还是要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能做到研究生导师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某专业的突出人参与才,手里会有一些研究的项目,这些项目能使导师名利双收,却又是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需要集体运作,所带的研究生就是最好的帮手,不必付出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学生又可以实践,积累经验,按理说,也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部分老师出现辱骂学生,刻薄对待的毕竟是少数,近年来常有研究生迫于重负不堪压力,让人可惜。究其原因也是当下硕士导师权力过大,对学生论文拥有一票否决制。学生如果得罪老师,毕业确实是难上加难。当然有也学生在读期间不努力,毫无研究成果,也是让老师很无语。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具体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七个方面。相信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关系发展会愈加明朗,不仅仅是作为个人毕业,也是对科研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博士62篇、硕士240篇,该省年度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出炉

来源 | 中外学术情报编辑 | 学术君近期,湖南省公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8〕413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外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共评出62篇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评审、校内公示并向省学位办推荐等环节,共评出240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确保评审质量,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评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本文来源:中外学术情报综合自:中外学术情报,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http://xwb.hne.cn/gztzgl/wjtz/2666303.shtml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祥林嫂

说白了,硕士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忙三件事情:课程学习、论文和就业

经历一年的辛苦复习,我们的考研学生终于拿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只不过没有大一时那样的激情和好奇,毕竟研究生和大学生么有本质上的区别,或者可以说就是大学生活。只不过可能在一些事情的安排上有些许的不同,记得自己研一的时候,几乎没有那种新生开学时的兴奋,因为感觉只是将自己的大学生活又延长了三年罢了,所以慢慢的还是保持着大学那样的状态,但是研究生生活有一个特点,即每一段时间都有固定的事情来做,有着一个模板,也就是三件事情课程学习、论文和就业:首先,研一一学年是不断地上课,完成自己的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这一点时和大学一样的,一样的上课模式,一样的课时时间,一样的教学方式,只不过研究生只需要上一年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的短暂,同时研究生是专业课程上课的人数一般都会非常的少,所以上课期间老师的注意力以及每一个学生的举动,彼此之间都能够非常的清楚。当然,研究生的期末考试也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其重视程度似乎没有大学那么的重要,因为更多的是课程论文,只有英语和数学这样的是必备的考试科目。其次,研二只有一件事情,即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几乎所有的高校对于研二的学生要求是必须在第一学期末,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开题报告,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同时开始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到了下学期便是比较轻松的中期考核,所有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审核所有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情况,包括进度、出现的问题以及是否换题等方面,这样以保证素有的研究生能够及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端正态度。最后,研三两件事情,就业和毕业。研三的第一学期参加秋招,这一时间你会看到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奔忙在各个用人单位的宣讲会,还有的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简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自己最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接下来,研三下学期就是极为重要的毕业论文预答辩和外审,这是所有毕业学生最为惆怅的事情,预答辩会被导师批的体无完肤,外审又会非常的担惊受怕,只有到了正式答辩之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才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了。总之,研究生的生活是有一个模板去慢慢践行的,不管你是怎样档次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几乎研究生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研究生会去参加学术论坛,会不选的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

背诵者

一鸣惊人!36岁高中物理老师把科学课写进博士毕业论文,获答辩委员会最高评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苏钧天石晓明在英国学习时的留影上周,一场博士答辩在云端举行。宁波外国语学校高中物理老师石晓明在经历一个半小时的答辩后,被专家组一致授予无条件通过。这是对一篇博士论文的最高评价。不出意外,今年夏天他将如期从宁波诺丁汉大学博士毕业,成为一名教育学博士。令专家组尤为动容的是,石晓明在经历中西合璧、文理融合后,开展了科学教学实验,带着学生探索科学本质,并把这些经验写进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英国普利茅斯大学Linda La Velle教授评价: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中国高中老师对科学教育的勇敢探索与创新。斜杠青年:教师/奶爸/在读博士2015年,石晓明入选宁波市“卓越工程”中外合作学科专业博士培养项目。该项目由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诺丁汉大学重磅打造,旨在培养理论水平扎实、实践能力出众的新一代甬城名师。项目有四个“最”之称——要求最高、挑战最大、投入最多和学制最长。一般4-6年,学员们需完成两个阶段的学习,远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展3个月的影子教师跟岗时间活动,并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当时石晓明已经教了六年高中物理,积攒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他希望开启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教育,以期更好地引领学生。本着这样的初心开始了在职读博。一线教师,超级奶爸,再加上一个新的身份,在读博士,可想而知辛苦程度。他记得,那段时间白天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节假日要集中学习。“时间得靠自己一点点挤出来。”暑期送女儿去兴趣班。他经常会自己买瓶冰水,在没有空调的培训学校大厅一坐3个小时看文献写文章。努力总会有收获。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跨越到教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石晓明慢慢发现了文理碰撞的奇妙。比如质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这也正是他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什么是科学?又该怎么教?2018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重点提出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建设过程。此时是石晓明在职读博的第三年。多年的自然科学教学生涯中,石晓明观察到学生虽然学习了解了科学知识、实验技能,却并不代表形成了对科学本质的认知。他举例说,大多数学生对什么是科学这一命题都答不上来。让石晓明有触动的还有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为期三个月的影子教师跟岗实践活动,“直观地感受到了中西方科学教育的差异”。“我印象特别深刻,摩擦力这个知识点,在我们的课堂,一般只花一节课介绍概念,演示实验,做习题就结束了。但在英国的高中,老师用了四个课时。第一节课学生整节课泡在机房里,上网查什么是摩擦力,后面几节课再设计实验、讨论实验、最后再由学生呈现实验并得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整个跟岗过程中,石晓明一直在思考西方这种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与我们在课堂上的高效,这两者之间能不能做一个好的结合呢。所有的思考让石晓明在回国的路上,对自己的博士论文有了想法。新学期开始,他就申请开设一门选修课,教科学本质。课上的所有学生都是这堂选修课的实验者。从“什么是科学”进入,经历“推理”、“现实”、“解释”、“预测”、“因果”,到最后的角色扮演和绘画展示。科学被放入社会、历史、科技和文化的背景中,学生在不同学科间探究发现科学的边界,理解什么样的研究及数据才是真正科学及可信的。让石晓明尤为感动的是,课程结束时,一位学生向他鞠躬说,“谢谢你开设这门选修课,我在这门课上看到了不一样的科学。“石晓明的这篇论文完整记录了学生每节课的变化。问卷数据和访谈表明,通过这门课,学生懂得全面地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了显著进步,核心素养也有明显提升。同时,这篇博士论文也用真实课堂,给出了社会上广泛讨论的关于“科学本质应该怎么教”的参考范本。 “我相信,这门课的意义是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科学,而不是存在于书本或工具意义上的知识。”石晓明说。生活中的石晓明酷爱越野跑,他曾连续奔跑24小时完成100km越野挑战教育不仅是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得知博士论文无条件通过,石晓明表示特别感恩他的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克莉丝汀 · 霍尔教授(Professor Christine Hall)给予他的巨大支持和帮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他每写完一个章节就会立刻发给她看,并着手下一个章节。等到她的修改意见发来,他已经完成了下一章节的写作。在这样的完美配合下,石晓明仅花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写作,并且后期没有进行大幅修改。好消息也传到了他的众多学生耳中。学生们在敬佩之余,有的特别向他讨教做研究的方法和经验,还有的郑重地向自己的高中老师说出一句“向您学习”。榜样的力量也在女儿身上悄然的变化,原来不喜欢英语学习的女儿在四年里耳濡目染。“她好像也不那么排斥学英语了。”“不论作为父母还是老师,可能教育不仅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吧。”石晓明说。博士毕业的话,就意味着有了成为一名研究者的资格。不过石晓明还是选择坚持初心,打算继续为提升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我觉得做一名老师和研究者是不冲突的。要成为一个好的老师,肯定需要花时间去做些研究,才能对教育有更好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去教学,去服务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学生。”相比石晓明的淡定,把这个中外博士培养项目比作自己孩子的冯安伟教授反倒有些不淡定:“‘卓越工程’的这批学生是各初高中教学骨干,都在一线,日常工作非常忙碌,基本上都有家庭。他们几乎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拿出来学习,我每每想到这里就很感动。晓明无条件通过博士答辩,非常不易,非常鼓舞士气。我想就此机会为所有在读‘卓越工程’的学生再鼓一鼓劲,我坚信他们的成功将为地方的教育乃至全国的教育提供更多的‘宁诺范本’,并有力推动宁波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事业。”

不其

教育部: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这届研究生,请做好心理准备啊

随着部分自主划线高校的研究生复试成绩开始出炉,2019年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录取工作也即将开始,又会有一批佼佼者脱颖而出,被录取为各高校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这当然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可是,这届研究生和其他的研究生有一点不同,还没有入学就面临着一种为严格的管理。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针对这些年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个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师德师风、学位授予等方面仍有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问题发生,导师责任还未完全落实,研究生学习和自我管理主动性还不足,管理制度还不细密,政策举措还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监督管理不够透明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这可以说是抓住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牛鼻子。作为学术研究生,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是基本的要求。可是在这些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论文的存在质量不高,甚至是抄袭作假的情况。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放权要求,缺乏对学位授予环节的严格把关,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出现了学位注水的问题。最近暴露出的翟天临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但这并不是一个个案,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研究生学术严肃性的怀疑,也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学术的权威性,对一些培养单位的声誉造成很大影响。通知的要求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培养单位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对于学术研究生的论文写作,首先就是要看是不是具备了开题的条件,这是对他前期学习和准备的第一次检验,如果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就不要开题。评阅是研究生论文质量审核的重要环节,这个一切必须严格按程序要求完成,避免形式主义。答辩过程可以全面了解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是对研究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检验,应该特别注意答辩委员会成员都是熟人,答辩只是走过场的问题。学位授予是最后一关,这一关往往缺乏实质性审核,只是看表面材料。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对于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这样严格的要求,可能会有一种心理的抵触情绪。现在已经有许多人在骂翟天临了。当然不是骂他学术不端,而是骂他引发了对研究生培养严格管理的要求。其实,仔细想一下,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攻读研究生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学位,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这几年的学习时间里,真正是用心了,那么必然是有收获的。可是如果是混日子,靠放水拿到了学位,也只是表面的风光,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无所适从,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准备读研的小伙伴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啊!其实教育部这种严格要求受益的是学生,教育部特别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要求。在前些年,有的研究生导师的精力根本不放在指导学生上,把学生当作劳动力。要想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就必须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责任心,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当然对个别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避免学生因压力过大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发生恶性事件,这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关注教育新闻热点、分享个人观点,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转发!

复于不惑

花了几千元,一个本科生帮我代写了研究生论文

图片来源:pixabay毕业论文中期答辩前一周,辽宁某高校学生江宇还没有开始动笔。大四上学期,江宇在北京找了一份和自己主修的市场营销专业看上去比较对口的实习工作——房屋中介。朝九晚十,跑盘、找房源、带客户,几乎占据了江宇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难得每周一休息一天,就想好好放松放松,论文始终没有动笔”。得知要中期答辩,江宇始料未及,自己写已经完全来不及了。为了“应付”这次答辩,江宇通过淘宝找到一家代写商,客服向他了解交稿时间和字数要求后,索要了600元预付款。“虽然不太放心,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一礼拜后,江宇如期等到了论文初稿,“好在这次中介还算靠谱,老师查的也不算严”,他顺利“逃”过了中期答辩。如江宇这般因为各种原因找人代写的人大有人在,根据百度指数关键词搜索,“论文代写”在2017年周平均搜索721次,年搜索量共计37000余次。从整体趋势来看,2-6月搜索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3月份达到峰值,单日最高725次,与论文答辩时间不谋而合。本科论文1000元以上,研究生论文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从写手到中介,分成收费,论文代写俨然已经发展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写手到中介的完整产业链“编号:X8815012——浅谈后现代视野下的全民狂欢,以XXX为例,专业:传播学,查重:知网20%,字数:8000字,时间:4月5日初稿,价格480,能接的私我”。这是某论文代写QQ群里弹出了代写广告。“这是个好单”,写手王岩很快与群主取得联系,顺利揽下这桩生意。本科毕业一年的王岩是群里的“常客”了,虽然不是全职,但只要有自己中意的单,他也会接下来赚点钱“改善改善生活”。他口中所谓的“好单”就是专业门槛低、写起来不费力、相比市场价而言钱又不少的单。王岩所在的是一个拥有450人的写手群,群主“阿墨”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三年,群里的写手基本都跟阿墨有过合作,少则一次两次,多则索性转行做起全职的写手。这样的代写单阿墨每天都会往群里“扔”十多条。“客户主要来自淘宝店铺。”阿墨说。淘宝搜索论文代写店铺可以发现,店家并不会直接在页面中介绍代写服务,多以“指导”“降重”“润色”等“隐蔽”的方式存活着,买家主动联系后方可获得详细的代写信息。目前,单月销量在300左右的店铺占较大比例,留学生论文代写店铺月销甚至可达3000单。据阿墨介绍,接单后淘宝店铺会和群主进行分成,每个店铺的分成情况略有不同,越是大的店铺给群主的分成就越少。多数情况下群主可以拿到70%左右的分成。“文科接单价是千字一百,理科贵一些。”阿墨说,群主需要将70%的分成拿出一部分给写手放单。“按接千字100元来算,一万字的论文定价是1000元,群主有700元的发挥空间,放500元,群主就赚200元,放400元,群主就能赚300元。”三四月份是论文代写旺季,阿墨能接上百个单子。“我们很辛苦的,现在的学生都不好伺候。”尽管阿墨这样抱怨,但每个月至少能赚万儿八千元,“生意”好时两三万也不成问题,对于待在湖北老家的他来说,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过去代写的确很赚钱,现在竞争激烈,只能薄利多销了。”阿墨告诉芥末堆。实际上,当大批的代写服务涌入,所谓的薄利多销已然演变成了变相的恶性竞争。王岩说:“以前千字六十、七十元的单很常见,现在群里一旦出现这个价位,一定有很多写手抢,先到先得。”按目前的市场价,放给写手的单基本是千字30元。遇到没人接单的情况,中介会加到千字40到50元。因为长期关注写手群里的动态,王岩对“8000字480元”这样的“肥肉”很敏感。被问及是否学过传播学,真的懂相关的理论的时候,王岩笑了笑没有回答。靠口碑接活的“个体户”除了通过淘宝的代写店铺接单外,独立接私活的“个体户”也不再少数,口碑和信誉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宋磊洋是广州某一本高校化工系学生,也是同学们口中的“学霸”。时间地点自由,操作方便是宋磊洋选择做写手的主要原因。在同学看来,宋磊洋要比屏幕背后看不见的写手靠谱很多。碍于同学情面,宋磊洋从来没有拒绝过同学的要求,或三五百块,或一顿大餐,他都认为有得赚。几篇下来,宋磊洋也摸出了一些门道。“导师通常比较看重文章的开头、结尾,数据,以及关键词部分,重点把这些地方写好,答辩前再跟同学讲清楚注意点,过是没问题的。”宋磊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比较“水”,导师不会太过苛求。相较本科论文而言,硕士论文需要公开发表,有知网和万方两个数据库收录,导师也随之重视,把关相对严格。尽管如此,本科生代写研究生论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宋磊洋就接过几单研究生论文。不同的是,研究生论文多以“降重”为主要需求。一篇重复率50%的论文要求降到10%,价格相当于原创一篇本科论文。“通常会对字句进行改动,同一句话换一种表达方式,遇到知识点特别深奥又没法修改的就直接删除。”写手水平参差不齐,论文质量难保证就论文质量来说,网上通过中介找的写手水平往往难以保证。张振网上找人代写的论文第一次答辩就没有通过。张振曾就读于某985高校体育专业,本科期间并没有认真学过专业知识,毕业论文自然是想着“花钱买一篇就够了”。2016年毕业本科时,除了选题会,此后再也没有找导师聊过论文的事,“只是快要答辩时,导师打电话问了下。”之后,淘宝上一家打着“十年老店”旗号的代写店铺吸引了张振,交代需求之后,他花了1200元买了篇论文,并于2016年5月初收到了“货”。令张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论文竟然和同班同学的论文大面积“撞车”,同学的论文顺利通过了,自己却被要求重写。“得亏找了几个好哥们紧急加工,不然可能都毕不了业。”谈起往事,张振还是觉得有些后怕。对于写手的水平,他表示“无力吐槽”。知乎搜索论文代写,多是对“代写公司不靠谱,写手水平参差不齐”的吐槽。但由于市场投机、把关不严等原因,这条利益链依然盘桓在象牙塔的周围,并成为学生群体中“明面所指,私下默许”的灰色地带。对于写手水平,王岩说,第一次接单时,阿墨只询问了自己的学历和是否有代写经验,并没有做过多的审核。阿墨也表示,“找写手时最看重的是他靠不靠谱,能不能按时交、按要求改,其他的不重要”。即使是自己鲜少接触过的专业,王岩也觉得不在话下,对他而言,文科类的论文写起来再简单不过了。据王岩描述,他通常会根据论文题目和要求去知网、万方等学术网站上搜索论文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再找四到五篇现成论文进行打散重组,把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稍作修改,然后插入搜集到现成素材,“这样基本上一篇文章就搞定了”。写近万字一篇的本科论文,王岩通常会花上三到五个晚上的空余时间,后期再根据要求修改一两次,“一单的钱就到手了”。当被问到是否遇到过要求重写的情况时,王岩肯定地说“有啊”。“不过,我已经尽自己所能写了,也占用了不少时间,最终中介还是把剩下的钱给我结了,至于后来客户和中介怎么沟通,我就管不着了。”阿墨坦言,当客户和写手产生冲突时,多数情况下中介会选择站在写手那边,因为客户只合作一次,写手则是要长期合作的。自律是对学术的最大的尊重芥末堆注意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要求中,并未强调论文答辩,仅提到成绩优良,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即可。事实上,由于学术水平低且数量庞大,在我国,本科论文目前还没有网络数据库收录,仅作为档案保存,因此一直饱受诟病。当学术降格为纯粹的商业行为,学术诚信岌岌可危,长期以来对于毕业论文都有着不同的声音。其中包括本科生论文、研究生论文无用论,以及加强对论文的审查工作。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明确,对以作弊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学校应当依法予以撤销;对存在抄袭、篡改、伪造学位论文等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参与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学生,学校可以开除学籍。除政策之外,对于毕业论文一事,暂且不提论文无用论一说,但是,学校重视、导师负责确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学校严把质量关,导师多与学生沟通,及时指导与监控论文进度,可能是防止论文代写一条不错的路。当然,作为学生,或许自律才是对自己和学术最大的尊重。(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恐怖秀

难得一见,导师直接剽窃学生论文,复制比90%;研究生有多难?

复制比90%河南郑州,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生在微博实名举报,其导师剽窃她的毕业论文,未经允许发表到期刊上去,学生检查发表的文章发现,整篇文章内老师仅更改了一个段落,其余直接复制粘贴,复制比达到了90%。目前根据学生的回复,她的老师已经向她道歉,并且主动向期刊要求撤稿,中原工学院的领导,也正在研究如何处理此事。导师直接占有学生论文,以导师的名义直接发到期刊,也是难得一见的事情。挂名很常见对读研和读博的同学们来说,写完一篇论文,或者做出一些成果之后,导师挂名乃是基本操作。根绝学校的不同要求,有的是导师一作、学生挂二作,或者是导师挂通讯作者,学生挂论文一作。如果在校园内评奖,一般视为学生一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如果说研究生发论文的项目,是接受自己导师的项目,在导师的指引下发表论文,且论文的知识产权是属于学校的,挂名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导师才是论文实质创新的提出者。况且现在搞科研的太多,而能发的期刊实在是太少,如果以学生自己的名义投递,期刊编辑估计看都不看,直接就扔到垃圾堆了。挂上导师的名义,发表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这也是无奈的现实。完全错误可导师挂共同作者,是建立在导师有指导的前提下,为论文的发表做了贡献。可像这位导师的做法,那肯定是完全错误的,属于学术不端的现象,占有了学生做出来的成果。希望工学院的领导,不要又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够做到秉公处理,风波一过这位导师又是安安稳稳带学生。研究生太难了读个研究生真是太难了,尤其理工科的研究生,理工科由于实验的特殊性,有大量的简单重复操作,导师本人不可能去做这样的事情,就只能交给学生来做。学生就经常被当成“廉价劳动力”,碰上实验到关键时刻,或者是申请项目的时候,每天吃住在实验室都是很正常的。对论文的作者,挂名本身应该是看贡献度,实质创新的提出者,论文实验的具体操作者,以及论文具体由谁完成,谁贡献大挂谁的名字,这也是受大众认可的朴素的价值观。可现在实际操作中,乱挂名、必挂名,都是成为了一种“潜规则”。现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很多已经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从学生称呼老师为“老板”,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学生与导师并不是平等的关系。导师侵占学生的成果是很常见的,甚至有要求一作挂师母、二作挂老师,三作才能挂自己的名字。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是如此,不同的实验室和不同的学校,都有不同的规定,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是导师挂通讯作者,谁写论文谁一作。研究生阶段老师提供想法,博士自己独立做成果,老师为学生提供经费、器材等物资。今年研究生又是大扩招,一次性就扩招了奖金二十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教学质量,减少学术不端现象,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希望能在这方面出台措施,减少这样的“学术不端”现象,还科研界一个稳定。

山行

一年5篇论文完成物理学革命,爱因斯坦,他是唯一开上帝视角的人

历史上的0418年,这一天属于科学。公元1955-科学巨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逝世在朗道获颁诺贝尔奖后,有人这么说:“大多数科学家得诺贝尔奖是他们的荣耀,而朗道的得奖是诺贝尔奖的荣耀。”而爱因斯坦有过之而无不及1905年,爱神发表了五篇论文,都是开天辟地之作。第一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说的就是光电效应,也是爱神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光电效应最早由赫兹发现,完美解释却是爱神,而且启发了以后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所以说爱神一人敌一门有点不太准确,量子学派的很多东西都是爱神提出的。第二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这是他的博士论文,倒是中规中矩,博士论文嘛,不能太出奇,否则怎么获得学位啊,不过也重新测定了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重要意义不要多说了,那可是直接打通宏观和微观的重要常数。第三篇《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这篇论文意义重大,这是讨论布朗运动的,布朗运动是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是分子存在的重要证据,当时虽然物理学界已经开始研究原子电子,但是对于分子电子原子是否存在一直争论不休,伟大的玻尔兹曼坚持原子论,杀神马赫的学生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则坚持唯能说,两派展开巨大争论,几乎所有学界大牛都卷入其中,爱因斯坦当然没有参与,因为当时还是学生,普朗克虽然内心支持玻尔兹曼,但此翁一生不好争辩,不发一言,玻尔兹曼内心孤苦,最后被逼得无奈自杀,当然玻尔兹曼自杀争论不是唯一原因,但至少是一个重要推手,想想明明自己说的对,偏偏一群人来捣乱,这也够心塞的。这篇论文和上一篇论文一起论证了分子的存在,由物理学家佩兰做实验证实了爱神的理论,也证明了分子的存在,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此时玻尔兹曼已经逝世两年,爱神凭一己之力平息了争论,这简直就是张无忌“排难解纷当六强”。第四篇就是大名鼎鼎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俗称“狭义相对论”,这个故事稍后详说。第五篇就是《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E=mc^2就是在这里提出的,原子弹就是这么造出来的。仅仅在1905年,爱神就完成了物理学革命。而2005年还被定位“国际物理年”用于纪念奇迹年100周年。1915年给出广义相对论,给出了全新的时空观爱因斯坦说:“如果我不提出狭义相对论,五年后就有人提出来。但是如果我不提出广义相对论,五十年后也不会有人提出来”公元2014-NASA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类地行星(Kepler-186f)2014年的四月,NASA借助超级无敌神奇望远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还真就发现了一颗非常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颗Kepler-186f不仅大小和地球差不多,非常可能存在液态水,就连公转自转周期,与太阳距离都和地球很相似。开普勒186的一年大约是130天,受到光照是地球的1/3。大概就是能住但住着没地球这么舒服吧。当然虽然开普勒看起来很厉害,但是这颗星星距离我们500光年,说下个人观点,红矮星周围行星不太看好会出现比较适合地球生物繁衍生存的环境,潮汐锁定,红矮星不定时发脾气等因素,对于Kepler-186f也适用,这颗行星在所处恒星宜居带位置靠外缘,根据nasa说法,该行星正午时分接受恒星照射光度约等于地球黄昏日落时分,这样一来气温不可能舒适,随便想象一下,如果人处在这颗行星表面,大致看到的就是昏暗的大气(如果有的话)四处弥漫尘埃和冰雪,在向阳面恒星直射点,永不停歇的巨巨巨型气旋肆虐不休,液态水很难固定存在行星表面。如果没有大气,则是死寂一片的低温沙漠星球。虽然生命不太乐观,但是我们的探索永不会停止,到目前为止,NASA累计已经发现4034颗系外行星的候选行星,其中2335颗已被确认。这其中又有49颗类地行星,超过30颗已经被证实,且都在宜居带上。相信对于宇宙的探索会有越来越多的,奇幻的,不可思议的发现,有无数的物理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前段时间黑洞的第一张照片问世,宇宙的探索我们刚刚起步,但是这绝对不是终点。

三飧而反

教育硕士论文常用方法的思考

教育硕士论文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论文。它不需要仪器设备获取实验数据。论文数据来自更多的主观设计,缺乏客观评估。按照作者预先设计的想法,先入为主,很容易达到预期目的,自圆其说。主观设计难免受到个人思想局限及模仿他人,因此教育硕士论文评审经常会有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类似感觉。教育硕士论文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教学实验法等。1文献分析法所谓文献分析,不应该仅罗列几种流行的教育学理论或时髦的模式,概念,就似乎了解现今教育学原理了。其实不然。很多学生的文献大多通过网络查询获得,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拿来主义。很少有学生认真研读原著,因而对某些理论学说采取实用主义策略,断章取义,甚至滥用,以讹传讹。将理论与问题本身紧密结合的论文很少见,大多是把理论当做招牌。建议教硕导师督促学生多读原著,深刻领会教育思想的真谛,为论文奠定坚实基础。2问卷调查法问卷大都有现成的模板。是结合论文洋为中用,还是直接照抄,决定问卷的质量和调查效果。有些问卷题目过于简单化,只有选择性问题,甚至一看题目不加思考就能选择选项,这不是好的题目。有些题目明显低估了师生智商,明显的游戏化。建议设计问卷时,要针对问题。少一些客观题,多一些主观题。更多的让答题人通过思考获得答案。这样才能真正通过问卷达到研究者的目的。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3教学实验法教学实验很重要。分组及案例要经过精心设计,而不是随意安排。对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设计。统计学也不是简单的以成绩论英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区别要与问题相符。建议注重教学设计,落实到每个细节。好的思路加上好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才有价值。论文反映的是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对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硕士论文的评价远比学术型论文难,因其主观因素更多。不能只套用路子,否则只能是应付论文。若想教育硕士能够长期可持续良性发展,必须认真总结反思教硕论文的选题,设计和内容。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李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