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一位学渣的成功上岸经历此亦至矣

考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一位学渣的成功上岸经历

先说一下本人2019年考博的结果,本人跨一级学科参加2019年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别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当然啦,最终只能选一个。你们可以猜猜我最后去的哪个。之所以写这篇经验贴目的有三:经验分享第一,告诉大家考博士没有想象中的难,不是学霸不是学神也不是没有考上的可能性。第二,希望大家能选择一条较优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第三,大致谈一下“博士”的考试经过或者说是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一起大家在准备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决定考博以来的一系列所谓“心路历程”在这里我就不说了,相信大家各有感慨,直接上干货,给看帖的诸位省下宝贵的时间。//下面说第一个问题先给诸位来一针鸡血,本人郑重声明,我本人绝不是什么大学霸之类的,本科毕业于一所普通985大学的普通考生,保研名次六级成绩不高。所以清北复交的学神们看到这里就没有必要往下看了。我的本意是与那些跟我水平、资质差不多的“一般人”分享经验。天才们的世界我不懂。但我要说的是“一般人”不要被考博吓到,如果你决定了就要努力实践,行动力是第一位的,不要因为自己一路走来从来不是学霸而悲伤。收起你的小情绪,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鸡血打完,说第二个问题大家专业不同肯定各有各的学习方法,我就不公开透露我报考的专业了。但我是文科生,文科各专业整体的思路应该是相通的。先说英语,背单词神奇的不用我说,建议大家的单词基础好的同志直接上GRE,基础和我一样不过关的同志CET6和GRE单词都要背。句子上,同志们可以买一本GRE的长难句解析,一定要练就快速读懂句子大意的本事。因为有些学校的面试会让考生当场翻译文献……要小心喽!再就是要做真题,比方说武汉大学是先考英语,以英语成绩定专业课笔试资格。所以英语要重视。下面我重点说专业课的备考。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资质十分卓越,仅凭浏览相关书籍是不够的。我的经验是专业课复习分四步走。第一步,当然是要对报考专业的相关书籍加论文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也就是说你要狂看很多东西,但是在看的时候你要按专题进行大致归类。说简单一些就是要搞清楚这么多资料都涉及哪些问题,(冒着暴露自己的风险给大家举个栗子哈:比如关于东亚一体化,你所看到的资料对这个问题都是如何阐述的,那么你把它概括总结,最好是在电脑上把你关于这个问题所有资料对其概述,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全部打出来。)第二步,根据你上一步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制作思维导图。不知道这神奇东西的自行百度。这种东西在制作的过程有两个优点。第一,有助于你厘清每一个专题的思路。第二,有助于你摆脱死记硬背的情况下迅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很多东西。PS.如果有不会这种东西的同志,你联系我也行,我可以私信发你一张我做的思维导图照片,便于你理解。第三步,对自己做的思维导图进行理解记忆,一遍遍讲给自己听,直到脑中完全成图。告诉大家,我自己做了80多张大导图并且全部深深刻在了我脑中,所以专业的笔试、面试都对付过去啦。第四步,进行笔试和面试的全真模拟。这一步显然比较困难,有条件的同志要试一下。我这么跟你说:可能有的同志在笔试的过程自我感觉题都会,而且答的特别多,自己觉得没问题,但分数出来一看就懵逼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不仅要练,但最好不要闭门造车。就是你最好请一些这个专业的学长或者前辈来给你出题,等你自己模拟完之后再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告诉你答题的得失。告诉你一些答题的技巧,直白地说就是如何尽量多的抓分!抓分!抓分!避免自始至终陷在你个人的思维里难以自拔。我自己就是找了以前学校里一个学霸学长来给我出题,我答完之后他再给我批改,上场效果真的不错哦。PS.如果有人已经猜出我什么专业,并且与我专业类似我可以把他曾经出给我的一些题目私信发给你哦。//再说面试很多高校改为申请——考核之后,面试的比重提高了,但不同学校的面试可谓大相径庭,这个我最后介绍。而面试真的不是什么走过场,也不是看颜值,是真的难为你!所以有条件的同志最后提前预演几次,不说别的,专业问题的英语面试真真吓死人。我个人觉得,这个玩意儿是有技巧的!但碍于篇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我私下说。啊,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部分。写的我头晕眼花,再坚持吗完吧!说话说一半神马的最讨厌啦!我尽量不招大家讨厌。关于博士考试流程,现在的考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招考,就是先报名参加初试,初试过了的再通过面试最后根据加权总分决定录取。这是传统的方式。第二种就是申请——考核制了。申请考核制在各个学校的实行方式也是不同的。就我报考的学校而言呢,武汉大学是在三月初先全校统考英语,然后各院划分数线,上线的人再根据你的研究计划、硕士论文等打综合测评分然后公布复试名单,五月中进行笔试和面试的考试。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的模式比较相似,都是先提交一些相关资料诸如:本硕的毕业、学位证复印件、研究计划、硕士论文、科研成果等。通过了审核之后才有参加考试的资格。考试都分为笔试、面试、英语三种。就笔试而言,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和热点问题。面试有较大不同:武汉大学是英语现场翻译加PPT介绍研究计划,政法大学是自己阐述研究计划并与考官现场交流,相对容易一些。人民大学是抽题,加英语的专业面试。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在材料审核和现场面试环节都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被突出了出来,那就是“研究计划”!可以说,很多高校都很看重这个。并且,申请考核制嘛,材料的审核就相当于初试。而依我之见,在你所递交的材料中“还有救的”只有这个研究计划了。本硕出身改不了,硕士论文改不了,所以……总而言之,研究计划必须重视!老师要根据你的研究计划判断你的科研潜力,你说重要不重要。如果你的研究计划老师根本瞧不上,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的建议是研究计划尽量比照开题报告的规模,最好也请专业人士给你把把关。我觉得相关专业的人脉是个好东西,哈哈哈。大家在发奋之余,也要注意领路人的问题。终于要写完了,快赶上答一道小论述了。在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鸡血我在第一部分已经打给大家了,但是事情我也不能隐瞒。有学弟学妹问我考得是否公平的问题,是不是成绩好一定能上?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是这样的。其实我考了4所院校,只过了3个。还有一个嘛……你懂得。我告诉你真相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让你清醒,知道作为平民子弟你的处境堪忧才能更加奋发。我的建议是你必须有硬实力,并且不要只报一所学校(如果你不是关系户的话)。何谓硬实力,就是一旦没有关系户你就是最佳人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公平对你的伤害。换言之你在A校被关系户弄掉,但到了B校,如果没有关系户你就是胜利的那一个。要有这种决心和意志。最后,将我一直以来用作自勉的话送给你们:不是没了感受,是深吸了一口气,要潜水过河,怎能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闭嘴,屏息,方能长距离的游弋,上岸!共勉。本文来自于小木虫(ID:emuchnet)作者:yidagou,转载请注明出处。

穿刺者

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只能去二本院校当老师?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985博士毕业,只能去二本院校做老师了?》,如下:在高校招聘过程中,我们常常听闻学历查三代的说法,毕业院校就好比一个人的外貌着装,光鲜亮丽的外在首先就能获得不错的印象分。再者,学校层次越高往往意味着科研环境越好,出成果的概率就更大,所以毕业院校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求职者的学习和科研水平。那么什么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进入二本院校任教呢?或者说,二本院校在招聘教师具有哪些倾向呢?我们收集整理了湖北省五所二本院校近两年来录用或拟录用专任教师的公示情况,希望能给想要在中部地区求职二本院校的硕博们一些参考。从这篇文章调查的结果来看,湖北这5所二本院校,近2年来录取人数排名第一的居然全是武汉大学的博士,高达71位武大博士,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录用了35位武大博士,每所二本院校每年平均录用7位武汉大学的博士。这个数据还是很能说明,目前中上985高校博士毕业的大体去向趋势,就是往二本院校占坑。双一流(原985和211)高校的那些坑,本来就不多了,而且大多数已经都留给学阀大佬们的海龟弟子们,国内大学毕业的博士,基本上进不到那种坑。就算偶尔有一两个土博士能进,也是压力山大,而且现在好一点的大学都是实行教授考核机制,隔几年没成果要么工资降级,要么解约合同,并不再是以前那种能够啥也不付出就能过安稳日子的待遇。但是对于二本的土博士来说,科研考核目前还没有那么严格,也没有实行教授考核的制度,倒是对于那些想啥都不干也能过安稳日子的博士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鬼饭店

全国21所985名校博士报考要求及备考建议汇总!要考博的看过来

常有人说: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事实真的如此吗?在「申请考核制」为主流的生物学博士生招考环境下,考博并非轻而易举。「申请考核制」不等于免试,除去设置 SCI 论文发表数目、英语水平等基本申请门槛,部分高校在考核环节仍会设置专业课、英语考试,考生需予以重视。笔者挑选出 21 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大学,针对性地汇总生物学博士生备考建议,希望能帮助报考者避雷。(整理有误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清华大学作为国内 Top 2 的清华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较早。敢于报考的学生想必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素养,在此不再赘述笔试经验,仅谈考博面试。在面试考核环节,创新是博士生涯的灵魂,不推荐提前准备万能回答。尽力在有限时间内展现自身亮点,如果你口语好,就凸显语言优势;如果你跨学科备考,就介绍学科交叉的好处;如果你辞职考博,就表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实施「申请考核制」已久,举个例子自行体会:有同学报考北京大学,手握 3 篇 SCI 一作文章,英语很棒,和国外教授交流顺畅无压力,综合素质也高。然而,还是没申请到读博的名额。报考这种巨无霸高校,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了。上海交通大学上交大区域优势强,依照「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国际化程度高,某些学院对考生出身要求严格,即 985 + 学硕,手握 SCI 文章加分,限制性强。专业课备考不要只看资料,一定要动笔写,用真题做模拟,不动笔的话永远不知道下笔写时思维的变化。考核形式多样灵活,笔试答题应结合专业的新成果,体现思维能力。在面试前,最好能把已发表论文和研究计划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做个全面梳理,设计好应对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对外招生较少,许多学院原则上仅实行硕博连读制,这与其执行的小规模英才教育,走小而精的教育之路相关。对外招生的院系有如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中科大申请考核细则里要求报考者以一作身份在 SCI JCR 分区 1-2 区发表过文章。这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比较难,总体而言,中科大的考博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实行申请考核以来,考博英语听力的难度很高,满分 20 分,单独划线。如果达不到划线分值,总分过关依旧会被卡。手中的 SCI 文章最好能体现科研实力,灌水文尽量绕行。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生物学专业「申请考核制」与考试并驾齐驱,需要有科研成果、专利、发表的论文。初试很难过线,尤其是英语的题目难度很大。在复试环节刷的人较多,一定要和导师多加沟通,如果导师对你青睐有加,你的胜算便会大大提高。所以报复旦一定要有强大的实力,需慎重。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官网同济大学公开招考的专业里,英语题型是单选、阅读、翻译和作文,可参考中科院英语真题、同济大学考博历年真题、专八阅读。专业课笔试一般分为五道概述性答题,涉及到硕士毕业论文概述、博士阶段研究计划、本专业最新热点等,题目开放性强,重在考察考生平日的知识积累。武汉大学一般来说,武汉大学对博士生的出身歧视现象较少,申请考核通过后部分学科组会对考生进行专业测试。只要考生的专业基础和科研成果足够强悍,导师还是相对友好的。武汉大学的英语难度尚可,复试分为专业英语笔试和口试,笔试包含专业题型,口试则围绕硕士毕业论文、常见的学科知识,提前准备可顺利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低调务实,「申请考核制」注重面试环节,考生切勿过于浮夸。复试笔试较简单,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基本可以通过。综合面试部分考生需认真打磨 PPT,同时做好全英文交流专业知识的心理准备。和其他高校招考要求一样,SCI 在手,胜算都有。厦门大学博士生考核以面试进行,包括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两部分,总分 100 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每个考生以 PPT 形式报告时间 20 分钟后回答导师的提问。在提问环节,考核考生对英文文献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口语及听力水平,同时考核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厦门大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建议平日里作报告易脸红心跳的学生,勤加练习,维持良好台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目前基本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学风很好,博士初试题目考察较细,一般考完后次日晚上公布进入复试的名单,英语不公布具体成绩,只告知考生是否通过。面试所占比重大,报考导师有一票否决权,发言要注意学术用语,曾有考生将发表的论文、硕士论文、读博计划书做成合集,获得导师们的一致好评,这种有准备、有计划的做法值得学习。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官网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考博难度系数稍高,「申请考核制」已经大范围实施, 校内经常有评选学术之星的活动,学术氛围很浓。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比较常规,大体上和其他名校一样。生物医药专业都比较强劲,性价比很高,如果有 1 篇以上 SCI 文章最好。南开大学考博试题和历年真题的重复率较高,建议考生和已经读博的师兄师姐多沟通联系,获得资源。报名前和导师联系,同专业不同导师在最初没有竞争关系,同专业不同考生存在竞争关系,一般是同一导师过线的同学参加复试,根据复试结果择优录取。另外,南开校园很大,初到者就近住宿,防止考试前找不到考点。吉林大学实施「申请考核制」,报考吉林大学的博士生原则上有一篇 SCI 文章,英语水平高。部分专业需要参加考试。考博英语题均为选择题,包括三大类题型,语法词汇、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复习资料要提前准备,可在某宝上寻找考博英语试题,上面提供一部分学校的考博英语真题,也可以咨询下学校的书店、复印社,这些渠道都会不同程度地提供真题资料。初试英语过线以后,才有资格进行专业课的考试。由报考学校学院老师自拟专业课命题,大多都是主观论述题,需要结合平日思考积累,并进行进一步地拓展。图片来源:吉林大学官网山东大学作为老牌高校, 山大虽然源源不断地给清北输送硕博生,但它本校在招收博士时要求也很高。基础医学院规定,除符合山大校方的博士招生条件,还需要符合医学院的规定:硕士就读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就读院校不符合上述规定,则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 1 篇学术论文。四川大学四川大学要求考生有一篇 SCI 论文,考博英语题目难度较大,考生应高度重视。英语题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选择题,共 50 分;一部分是主观题,共 50 分。选择题有以下三种题型:阅读 6 篇,完形填空 20 道,单选题 20 道。主观题有以下三种题型:英译汉,汉译英,作文。四川大学校风活跃,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报考者在「申请考核制」下很加分。图片来源:四川大学官网天津大学天津大学考博英语近几年去掉听力环节,专业方面的考察四平八稳,没有过于胆颤心惊的部分,一篇 SCI 文章是敲门砖。中国农业大学中农的生物学、农学、兽医学等学科实力较强,校风淳朴,实施「申请考核制」。帝都的导师比较看重考生综合素质,口语能力强、SCI 文章多的学生很受欢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考博面试很有南方地区高校的特色,复试面试分为英语和专业课两部分。英语并非考查重点,只是在开始提问有关专业课之前,由外院老师和考生就读博原因、学习经历等非专业问题进行交流。至于专业课,老师依然会围绕当年的热点进行提问,考察应试者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建议考生反复模拟面试,缓解面试中的紧张心情;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对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多练习口语表达,提高自己总结提炼以及有逻辑性地表达观点的能力。中南大学24 个试点单位实施「申请考核制」,对第一学历有限制,对于外校报考生,建议避开院士、院长等热门导师。从初试录取名单可以看出,卡人的主要是英语。专业课备考多看看书、多做真题,过线应该不成问题。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的博士生源多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及外地部分高校,竞争相对激烈。考博试题出题相对稳定,考生在备考时应研究透真题,针对知识点逐一查缺补漏,夯实基础。以上信息来源于已上岸博士生的热心分享,具有个体及专业特异性,欢迎大家补充交流!一些普适的考博经验博士学位是世界上最高的学位,考博不易,需要考生倾注巨大的精力、付出卓绝的努力。报考不同的院校对应不同的备考策略,在此,笔者分享给追梦人一些普适经验,助力考博成功。1、SCI 在手,说走就走。考博第一利器,其重要性不再赘述,多多益善;2、英语!英语!英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部分高校设置英语水平门槛或要求英语过线后才有资格进行专业课考试,建议英语能力薄弱的考生提前准备;3、认真制作科研计划书,严谨的计划书不仅体现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向报考导师全方位展现科研潜质的利器;4、充分调动人脉资源,来自考博成功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很大程度上能帮自己少走弯路,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逛逛考博论坛和各类群,及时获取最新资讯;5、在申请考核的招生制度下,考生应注意和报考导师保持紧密联系,刷足存在感直至拿到录取通知书;6、保持良好心态,及时排遣负面情绪,选择离考点较近、环境安静的住宿地点,减少外界对备考过程的干扰。最后,祝所有考生考入心仪高校!

体同

高考仅考上一所专科,现在武大博士在读,高考真得没有那么重要

#加油吧考生-高考故事#办公室张老师总是和我说起他的一个学生的高考故事,以此来证明高考其实并没有我们平时渲染的那么重要。张老师所说的学生,平时在班里也就是中等水平,并且特别闷。班里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参与,但永远都在不起眼的位置。这样表现平平的中间学生,很难吸引到老师的注意。参加高考,同样延续着表现平平的状态,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上世纪末河北省的高考,虽然省专线有一定含金量的,但在那么多学生考上本科线面前,还是显得很平常。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张老师对这个学生就快要忘记的时候,这个学生出现了。这个学生介绍自己情况的一句话,让张老师倍感意外。他说,我现在在武汉大学读博士。张老师当时就感觉很意外,同时也感觉自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想想自己虽然当时是班主任,但对这个学生的关注却基本没有,就是维持在不犯错误,大家就相安无事的状态。其实,这样的学生班里很多。他们在默默地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成绩表现一般,性格内向,很少积极表现自己。在老师们心目中,他们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因此很少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但很明显,他们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止。像张老师的这个学生,他专科毕业之后就开始找工作,但却不尽如人意。后来干脆就横下一条心来,专注考研。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最终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相反,倒是有些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高考仿佛成为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自此以后便表现平平,泯然众人矣。高考固然很重要,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让我们得以继续发展的平台。这个平台很重要,但从人生的角度来看,这个平台远远不是全部。近日,有人发现,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有一位来自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叫韦青青的学生,战胜诸多名牌大学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这样屡见不鲜的事例说明,人生永远是一场进行时,而我们每个人永远都在学习和努力的过程中,超越和被超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因此,过分强调某个时刻对于自身来说其实并不明智。同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让很多学生对学习敬而远之,甚至培养出一大批厌恶学习的人,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学生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得不偿失。亲爱的小伙伴,你如何看待那些高考失利,后来又逆袭人生的高考故事呢?欢迎在此留言评论,发表你的看法。我是指尖教育天下,愿和你一起关注教育话题,分享教育观点,谢谢你的阅读!

臭屁王

博士生毕业究竟有多难?

博士生毕业有多难呢?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博士生延毕率集中在40%~60%,也就是说,平均每两个博士生中就有一个不能按时毕业。或许有人会想:延后1年不也算延毕吗?数据所能描述的的确有限,博士生毕业有多难,我们再看一看下面几个事例:一网友读博六年仍未毕业这名网友读博6年,31岁仍未毕业。因为对一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且认为人生应当有所追求,他决定了考博。为了考博,他放弃了谈妥的工作单位,成为了这位导师的博士生,本以为能够顺风顺水。到了第二个学期,这位导师为了更好的工作待遇,去了另外一所高校,他不得不更换导师。换了新导师之后,他论文的发表很慢,常常被拒稿。6年期间发表了4篇论文,其中包括1篇SCI和一篇EI。到了第六年,他的室友都已经毕业,宿舍只剩下他一人,此后,他的睡眠越来越差,学习效率也很低下,陷入了恶性循环。中科大博士自暴自弃刘春杨,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本应该在2017年6月毕业的他,由于压力太大而自暴自弃,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其他同学都有很多事要忙,但是刘春杨像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样,桌子上没有书、文献和资料,也没有在宿舍做过研究。在这种颓废状态下的他根本无法写出论文,更不用说毕业了。12年0文章“裸跑”博士一名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其第一任导师意外离世,接手的第二任导师,不久便由于利益关系被学术潜规则,之后又更换了新导师。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得该名博士生的论文课题一直处于无人指导的状态,全靠他自己摸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裸跑”博士生。多名博士生自杀事件杨志高是武汉大学的一名博士生,由于成绩优异,被导师点名留在重点实验室工作。他十分聪明,学术态度严谨,也发表了一些成果。但是他对自己的成果要求苛刻,精益求精,他的每一篇研究成果都极具代表性。杨志高读博已经有5年了,上一篇的论文未能如期发表,加上一些其他原因,他担心写好的论文不能通过,其他同学顺利完成,使得他压力更大。不久后,他被发现在家中自杀。就读于美国犹他大学的博士生唐晓琳,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截止2017年,她读博已经有8年之久,但是仍未毕业。2010年,唐晓琳开始跟随导师Saveez做生物物理领域的研究。虽然这类研究很难做,但是她在博士期间还是发表了6篇研究文章,符合了博士毕业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的导师迟迟不准唐晓琳毕业。最终,她被压力压垮,投江自尽。葛炜炜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曾拿过全国奥赛一等奖,然而这么优秀的他,也没能承受住学术沉重的压力。他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他在最近的一次博士资格考试中,被导师评为“没过”,失去开题写毕业论文的资格,甚至可能因此被劝退。更过分的是,他的导师,在他读到三年级的时候,对他甩手不管。他只能跟着导师去美国重新开始,否则将面临无法毕业的尴尬境地。他也曾尝试着投简历,想过直接工作,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他甚至故意写低自己的学历,也无济于事。最终,他选择用死来结束这一切。博士生毕业为什么会这么难?一、所学泛而不专有些学生选择读博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无可非议,读博期间的确包括了很多的学习。但你需要的是将精力集中在与自己论文有关的内容上,选修或者旁听一些对你的研究帮助不大的课程几乎是没有必要的。在读博第三年年底,博士生至少阅读过50至150篇文献,准备好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总是在阅读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文献,却从未开始自己的研究。对待这些学生,一些导师最终会失去耐心。二、目标过高或过低博士生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是正确的选择。目标过高的博士生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总妄想着你在博士毕业答辩能够一鸣惊人,实际行动永远比不切实际的空想要实在。目标过低的博士生指望着混出一个博士学位,对研究的态度是不够积极的,很容易因为做的太过随性而挂掉毕业答辩。三、被动与拖延被动的心态的不适合做研究的,只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才是一个优秀博士生应有的。至于拖延的毛病,一种属于被动的拖延,也就是那种浑浑噩噩,不到deadline不完成的,还有一种是目光太高,太追求完美主义的拖延。不论是哪一种拖延,都不利于博士毕业。四、苛求完美在学术界,苛求完美会令人痛苦不堪。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你只能无限接近于它。学生修改研究论文的时间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想达到完美,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很可能没完没了了,而那些没有想出完美的论文大纲就不动笔的学生是永远也开始不了论文的。论文的写作是个反复的过程:先拟一个提纲和一些粗略的笔记,然后浏览一遍并稍加修改,再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到了论文很难改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论文就完成了。“足够好”比“完美”来得更实在。五、导师未能尽职尽责导师没有尽职尽责现象的出现,导师的科研工作繁忙是重要因素。在中国,学术工作节奏很快。除了忙于社交、申请课题经费外,身上需要去“跑”的报表,还经常做各种工业界的项目。当然,每当有节假日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此外,近年来研究生大幅度扩招,但是相应的师资没有跟上,导致导师高负荷带领研究生级别越高,带的学生越多。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太多,不可能对学生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精力也显然不够。博士生应该怎么做有助于顺利毕业?1. 术业有专攻。在保持对知识渴望的同时,一定要权衡轻重,广泛涉猎的同时,你更需要在你的研究方向上沉下去,进行深入,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都要有,但是对于博士生来说,你更需要注重知识的深度。2. 跬步成千里。你的目标不应该过高或过低,但是可以有高有低。高,是你最终的目标,而低,是你为了实现最终目标所制定,并为之行动的一个个小目标,积少能成多,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因为你很可能会眼高手低。3. 天道酬勤。读博考验的并不只是你的智力,更多的是你的努力,高智商的人不一定适合读博,但是努力的人一定适合,要坚信,勤奋足以弥补你天资的不足。4. 万事东流水。既然选择了读博,你就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每两个博士生就有一个不能按时毕业,所以,不要觉得延毕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延毕一年,你也多学了一年,正所谓祸兮福所倚,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坏的,请看开一些。5. 选个好导师。从延毕博士生的经历不难看出,导师的选择对于你的读博之路是至关重要的。差的导师要么用各种杂事差使你,要么撒手不管放任你,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会毁了你;好的导师会积极地、耐心地对你进行引导,确定方向,点到即止,通过你自己不断地摸索,你会受益匪浅。更多学术资源服务,敬请关注,vx 诗远科研出版。

爱谁谁

武汉大学博士后跳楼身亡丨不曾与自己和解的人生,真的很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博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代表,这个看似光鲜的名头背后,却又顶着巨大的压力。近期的一则新闻实在令人痛心,这已经是近来武汉大学第二起学生自杀事件了,遥感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后,在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一跃而下,不得不让人感叹,读博不易、生活不易。网传该名博士跳楼的原因是因为科研压力过大而导致了其情绪崩溃。不过当事人的表弟事后称自己的表哥,他没有遇到特别糟糕的事件,但他这一生仿佛从未与自己和解。逝者已去,令人惋惜,不过静下来想想,学会与自己和解,何尝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项美国斯坦福大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就发现,我们的人生并不是获得的越多越幸福。在最开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努力,不管来自于食物、金钱还是人际,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东西和幸福感是同等增长的。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这条幸福感曲线逐渐平缓,可能以前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快乐,而现在同样的事情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同等的快乐,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满足。这个现象也被心理学家称作“边际递减效应”。仔细想想,我们的人生也大抵如此,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越长大,快乐感却越来越难以产生。这就是边际递减效应的体现。对于案例中的这名博士而言便是如此,他在名校、又有如此学历,已经处于同龄人相对优势的位置。但对于更好地追求,可能会让我们始终感受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强烈的落差感会使我们难以体验到足够的幸福。回顾过往,我们可能会发现,仿佛一直都在与他人赛跑。小学的时候,家长总希望我们名列班级前茅,我们在他人的期待中活着;中学的时候,我们为了有更好的未来,拼命地朝着一个方向而努力,可能忽略的人生是多维的、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纪,我们仿佛又开启了自己的社会闹钟,赶着去相亲、成家,仿佛稍微晚一步,自己就变成了剩下的人,变成了一个loser。但,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样的人生真的足够幸福吗?当你感到不快,感到自己不知道前行的路在何方时,或许你应该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与自己和解?在很多中学可能会开设这样一个心理课,告诉孩子们如何“悦纳自我”,更通俗来讲就是与自己和解。自我是方方面面的,有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现实自我等,我们如何把这些理想与现实、不同方面的自我整合在一起,并去接纳自己的全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青少年而言,他们对自我的定位不清晰,总希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而这种强烈的落差,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些消极情绪,甚至发生自虐,自残,自杀等行为。中学如此重视这门课的教育,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接纳自己的方方面面,知足常乐,而不是总抱着遗憾活着。然而有的人可能始终没有办法去完全接纳自己,总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这种想法的确是可以值得鼓励的,能够让我们有更多动力去督促自己努力,但是,虽然有着更高的追求,我们也要去接纳目前自己的境况,去接纳这个真实的自己、不够完美的自己。另外,现在新兴的一种心理学咨询术语叫做“自我悲悯”。已经有大量的发现,经常自我悲悯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有更好的健康状况。而对自己经常自责的人,有更高的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风险。那么,什么是自我悲悯呢?自我悲悯(self pity)是人面对压力事件时一种普遍的、初期的情绪反应,指个体由于自己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引起的对自己的同情和由衷的悲伤。这种包容自己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纳自己、与自我和解。所以当遇到负性事件时,让我们不再一味地谴责自己,让我们可以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回归到理性的期待中。如果想要更具幸福感的生活,不妨有时候试着让自己慢下来、学会去与自我和解,去自我悲悯!-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王丽英. (2017). 关爱生命,悦纳自我——中学生自残行为案例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000(018), 48-49.平捷. (2018). 自我悲悯内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述. 现代交际, 000(005), 248-249.

兰花

法学,看起来很美,想说爱你不容易,武汉大学的法学值得报考吗?

武汉大学的法学专业是武汉大学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在法学领域,特别讲究传承和学校出身。法学行业的人有五院四系的说法,这9所学校是我国最早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五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系是指:北大法律系人大法律系武大法律系吉大法律系现在五院变成了五所政法大学,四系变成了四个学院。四系要比五院厉害很多,因为这些学校都是985大学,学校加持的光环就比五院厉害。985大学不论就业还是推免保研的比例要比其他学校高很多。在法学方面,对学历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很多要求是博士,硕士是起码的,所以读985大学的法学院比双非学校的法学专业在这点上要占不少便宜。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历史很悠久,是武大最早创立的学科之一。在1908年的时候,就有湖北法政学堂,后来并入武汉大学,因此1928年成立武汉大学时,法学就是里面重要的一门学科。院系调整时,法学专业从武大拆分了出去,到1979年恢复法律系,1986年为法学院。这是国内非常早的法学院之一。现在武大法学院有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有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的法学专业获得了A。在双一流的评选中,法学也入选了。武大法学院被称为珞珈山上的王牌军。就业法学专业的就业主要是以下三类:第一当然是当律师,大家一般盯着的都是律师,因为金牌律师,红圈律师收入非常高。不过,需要考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资格。第二,公务员。很多学法学的可以考公,去公安、法院、检察机关,还有审计等各种政府部门。第三,公司的法务部门。现在大家对于法律越来越重视,一般大型公司都有法务部门,处理公司的各种法律事务。武汉大学的就业不过,注意,上面是理论上的就业,除了传说中的顶尖律师,其他行业的收入都不高。像律师,一开始收入非常低,要在大律师事务所,或者一定级别之后,收入会非常高。公司的法务人员因为不是公司的业务部门,收入也不会太高,而且法务部门人一般不多,也比较弱势。除了收入不高,法学还不好就业,法学经常会被归入就业红榜。这会让人想不到。法学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定要考律师证,过了司法考试,就业会好很多。具体的,我们来看看武大的法学就业率。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就业率惨不忍睹,是所有院系里面就业率排倒数第二,只有67%,研究生的还凑合,达到了94%。具体是什么原因,武大的就业报告里面没有说明。不管如何,准备考法学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信息,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法学看起来美,想说爱你不容易。

武汉大学博士后跳楼身亡,疑因科研压力太大

今天一则新闻登上了热搜:武汉大学一位年轻的博士后跳楼身亡,疑因科研压力太大。网传武大信息科学学部遥感工程学院一名博士后工作者疑似因科研压力较大而跳楼身亡。事发地点是教学实验大楼,坠楼的地方是十五层的卫生间,距离上一桩坠楼事件后,十五楼上的天台封了,其他地方的窗户也都有围栏,只有卫生间,有一扇通开的窗户。似乎是遥感的地方,里面应该以硕士和博士为主,很多老师都在里面没有相关经历和具体了解,不敢妄加评论该博士的做法,或许可能是科研压力,亦或者可能是情感或家庭遇到了挫折,一条生命就此逝去。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不自觉感到惋惜,惋惜中国学术界又损失了一个潜在的科学家。博士后是经过博士阶段严格训练出来的,通常具备做出世界顶级科研成果的巨大潜力,如果有著名教授的指导,加上一点运气,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最起码也能成为一个为国家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的科研工作者吧,只可惜这一切随着这一跳,化为了烟消云散。虽然现在国家一直在强调不唯论文,但是现实中,各大高校对于科研论文和成果的追逐和比拼却越来越激烈,这导致很多博士后科研压力巨大。如果博士后出站拿不出足够亮眼的科研成果,很可能就会被985和211等好学校淘汰出局,也有可能连普通重点高校都进不去。这样的压力无异于是给还没有正式工作和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人雪上加霜,走到那一步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只希望各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要保重身体,要怀着一颗即使将来不做科研也不会怎么样的心态,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洁厕工

博士后压力大自杀:揭开了这个职业比996打工人还要残酷的真相!

引言2020年1月5日,一位知乎匿名用户添加了“如何看待武汉大学1月5日一位博士后跳楼?”的问题,该问题随后被编辑为“1 月 5 日武汉大学疑似一位博士后跳楼,事情真相如何?”,随后几位在附近的武大学子的回答证实了这个悲剧。一个博士后,拼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又在竞争激烈的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全国人口中比例低到惊人的那 0.07%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最后决定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求索,成为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人生赢家了。然而,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这群大家眼中的佼佼者真实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呢?又是什么把其中一些人逼上绝路?今天康康我就跟大家聊一下博士后这个大家耳朵熟悉却眼睛陌生的职业,带你们看看他们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国内,博士后是工作,但是是一个更像学历的工作。学术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并不是一种学历。然而在大众的眼中,更容易误解成是比博士还高的一种学历。但是不得不说,博士后这个起源于国外的职业在国内被搞得越来越像一种学历。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常来说,如果你去找一份工作,你符合要求就可以上岗,你不愿意干了就可以辞职;一般不会规定工作年限,不会要求你几年之内必须走人;你离开那个单位也不需要别人给你发一个证书。你觉得不合适离开一个岗位,也不会成为你的职业污点。这叫一份工作,这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博士后基本的运作模式。然而国内的博士后,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博士后的重视,抑或因为经费来源的问题,国内专门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国内对于博士后的管理特别细致入微。你符合要求上岗,博士后叫进站,给你规定两到三年的在站时间,就像博士三年的学制。你上岗之后工作,还需要做一个开题报告,感觉跟读硕士、博士时做的开题报告好像也没啥区别;到了一年半载之后,还要中期考核,最后三年时间到了,还要再次考核。这两次考核不管哪次考核不过,可能直接把你辞退,名曰退站,还不给你发博士后证书。而且这个退站马上会变成你的职业污点之一,让别人觉得你难以胜任这个职业。而且你明明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如果被退站,还没办法证明,因为你没有博士后证书。有这个退站的威胁在,让一些博后即使进站后发现不合适,也是咬着牙坚持两三年下来。一个工作硬生生的整成了像在读一个学位。那么最简单的问题来了,博士培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博后培养工作中也都会遇到。去读博士和去做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者,是去搞科学研究的。科学研究既然名为研究,就是探索人类未知;既然是探索未知就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我们基本所有高校都规定博士毕业必须发什么样的论文才能毕业,我们国内的博士后自然也有这个规定。而且规定还更高、更难完成,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要求申请到什么样的基金项目。这就等于说这两到三年的时间里,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管是博士还是博后,都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你经常看到的博士为了毕业所吃的苦,博士后为了出站只吃的会更多。你看到的国内博士遇到不良导师所受的压榨和剥削,博士后如果遇到同样的人照样是吃不了兜着走。有的博士在读期间还要帮导师做很多跟自己研究毫不搭边的活,博士后这种活也不少。帮大老板管理实验室、带学生、改论文、写标书,有时候还要去代课,而这些可能和你的考核达标半毛钱关系都扯不上。干了这些活之外,你还得考虑自己悬在头上的那把考核之剑。博士996,博士后可能要7/11/7所以读博士苦,做博后可能更苦至少读博士还可以延期,做博后很少听说能延期这个说法。你以为吃了博士期间所受的苦就可以顺利出站了吗?还有很多的套路等着你。有的大学博士后合同里,只写了考核合格方可出站。但是当今的科研圈发展太快了,国内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上升的也很快。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博士后进去之前说一个标准,进去一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标准,朝令夕改,让有些博士后骑虎难下。进来之前,说是发一篇多少分的文章就能留下来当讲师。进去之后,人事处说想评讲师还得至少有个省部级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标准又变成国家级课题了,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最后好不容易翻过山,越过河,走过崎岖坎坷,按照规定的标准发了文章,拿了项目,终于要出站了。忽然被通知,岗位有限、博后太多,教职岗位需要竞聘。而高手如云的竞争和有些大佬门徒的存在,让你竞聘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虽然总有人竞聘成功,顺利走上学术道路,但是那个概率低得真的可怜。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即使非常顺利的博士毕业也要二十七八了,很多都已经三十出头了。又做完博后,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努力了十几年的希望落空了,而自己好像除了做研究其他啥也不擅长。再去个本科高校,又来一波“非升即走”?这些年社会各个行业都在飞速的发展,科研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三年前自己博士毕业就能进去的学校博士后做完反而进不去了?!再看看自己本科毕业近十年的同学,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硕士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同学,五六年的时间也是收获颇丰;自己去公司,除了年龄尴尬,自己这个时候进硕士毕业同学进去的公司待遇可能还没有他高。想想内心愤愤难平,却又无可奈何。更尴尬的是,有的学校甚至还要退站的博士后返还工资。 所以博士后这个职业,真的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光鲜靓丽。博士后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2019年全国博士后进站25144人,这是什么概念?当年博士毕业不到6.4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当年博士毕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两到三年后这么多博士后要找工作,而他们中大部分都想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研事业。而每年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增的岗位是非常有限的,还要面临每年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量人才的竞争。所以进站博士后中的大部分,别说留在做博后的单位,就是留在学术圈都是非常困难的。这让我想起来了2020年非常火的那个词,内卷。八九十年代,大专生就很吃香;大学扩招后,没个本科学历都不好找工作了;又过了几年,想有个体面的工作,门槛都是硕士学历了;又过了几年没个博士学位有些好单位都进不去了。科研圈更是如此,世纪之初,一个博士学位就能留校;当你好不容易读了个博士学位出来,留校的条件改成必须是博士后了;当你好不容易做完博士后,发现又对论文数量和分数有要求了;当你好不容易满足了论文数量和分数的要求,却发现又需要海外经历了。这几年国内因为毕业压力而轻生的博士时有耳闻,但是当博士后这个群体也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只能说科研圈的内卷已经到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其实除了少数幸运儿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之外,大部分是人都只是伴读书童而已。然而在需要大量硕博、博士后民工的学术圈,因为利益诉求,全世界整个圈子对这个是保持一定程度沉默的。希望更多的博士在进入博士后这个行业之前,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最后愿逝者安息,天堂没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和要赶着发的论文!科研圈生者坚强,能坚持就坚持一下,实在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也不要想不开。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实验和论文,还有莺飞草长,皓月当空,有爱你的人正在路上。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机械心

好样的!武汉大学博士生吴亦凡

“跪下来进行人工呼吸,这个场面真帅! ”今天,在线视频感动许多网民6月10日中午,在水果湖步行街上的一家理发店前,一位白发老人突然昏迷。因为情况不明,围观者不敢上前。“我是一名医生!”此时,身高约为180厘米的年轻人走向前并向下倾斜,为老年人做心肺复苏。有节奏的胸部按压,不时为老人提供人工呼吸。整个救援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水果湖街派出所民警陈念透露。120辆紧急车辆抵达后,他和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车。等大家回过神来,他已经悄悄离开了120的急救人员到达并将老人转送医院。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之后,很多网友被小伙子的义举感动。后来从警方和急救中心那里大家得知,当老人被送至医院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10日下午,记者联系了救援人员。他叫吴亦凡,是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的博士生,再过两年就要毕业小吴说:“救人比较要紧,我没想那么多,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他表示自己最感动的还是,救人之后周围的热心群众给他递上了纸巾和水。好样的吴亦凡,关键时刻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