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野心勃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部分地方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中明确,黑龙江省建设任务由693万亩调整为709.5万亩;山东省建设任务由509万亩调整为524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任务由130万亩调整为104万亩;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任务由150万亩调整为144.5万亩。2020年8月31日前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山东省已发布《关于下达新增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覆盖范围为济南、东营、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思路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粮食生产在"三农"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怎样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200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此后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近10年来,通过各种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各个项目区内农业的灌排、田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得以配套完善,农业和农村生产能力相应提高,为粮食产量连年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原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些规划设计已不再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急需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1.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的成效1.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1.1田间灌排系统趋于完善随着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沟渠连贯互通,田间固定输水管道长度可达6.37-7.33米/亩,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配套泵站、变压器、机井等水利设施,有效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在水利用系数方面,衬砌渠道灌溉达到0.8、管道灌溉水利用率达0.85,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0-20%,比土渠输水节约25%;项目区均全部达到节水灌溉标准。1.1.2农业生产道路得到升级和改造现有项目规划和设计都有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对原有生产路进行升级改造,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即为机耕路宽不低于4米、生产路不低于3米,以满足当前农业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同时,在此基础上配套相应过路桥、涵,使田间道路互通,方便农机进出田间和农产品运输,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求。1.1.3完善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在建成的项目区内,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生产小气候,涵养了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了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提高、灌溉水渗漏减少,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1.2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后,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使灌溉用水量、耗油量、用电量降低20%;田间道路、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提高,减少了耗能,节约了劳动力,每亩可省工1.5个。1.3粮食产量增加项目区内设施齐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耕地力得到提升,农业灌排条件成熟,人工、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对减少,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减少,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统防统治及农业高产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亩均增产50-100吨。2.制约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因素2.1农田配套设施标准相对较低在当前实施的项目中,部分实施方案设计不规范、标准不高、后期养护跟不上,加上个别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损毁,部分农田配套设施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某些田间砂石路或碎石路使用寿命只有3-5年不等。2.2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种类较多,有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这一类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标准不一、各为其政,在项目实施上衔接难度大、形不成合力,造成许多项目建设标准偏低,工程整体功能被削弱、项目效益难以完整发挥。2.3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随着各级政府对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视,多年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已经大有改观;很多项目实施后也会及时将工程产权移交到相关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但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项目产权移交后,"怎样管护、谁来管护?"、管护经费来源以及因此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久而久之,项目设施损毁,甚至弃置不用,难以发挥项目应有效益。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展方向和几点建议3.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管护措施3.1.1落实项目管护责任项目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的项目管护办公室,对项目设施和项目管护单位的工作进行巡查管理,要严厉查处各种损毁项目设施及阻碍项目工程建设的不良行为,对因项目管理、管护不力,发生人为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发生重大非自然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3.1.2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3.1.3增强农民管护意识项目工程建成后,要多形式引导农民正确使用项目设施,让农民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效益;通过讲解项目管护制度和责任书,提高农民群众对工程的保护力度,增加工程使用年限;并可以雇佣农民参与项目工程的使用监督管理,全面营造农民"会使用、会爱护、会维修"工程设施的良好氛围。3.2加快推进同类项目整合抓住"涉水涉地项目资金整合试点"有利机遇,统筹协调同类农田项目实施工作,在发改部门的牵引下,将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在一起,将各项设计细化、优化,增加项目设计深度,提高项目工程设计标准,增加项目整体效能和使用年限,实现建设高标准良田的目标和任务。3.3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将农田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田项目建设与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平台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等惠农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农业农村的新发展。3.3.1发展精致农业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项目设计深度,与乡镇规划相结合,搞好农田设施的改造、完善,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品牌农业,从中取得收益和分红。3.3.2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机构调整。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农业基础生产设施,推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结合统防统治,走粮食生产统一作业的服务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入社,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 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2.2 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2 场址条件4.3 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 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 质量控制第九章 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11.1 评价概述11.2 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 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主要用途】 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 键 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关联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黑或白

市发改委关于银泉大道立面综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咸发改审批〔2020〕50号关于银泉大道立面综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咸宁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你单位《关于审批银泉大道立面综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咸城管函〔2020〕3号)及相关附件材料收悉,经研究,同意建设(项目代码:2019-421202-87-01-029923),现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如下:一、建设规模及内容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银泉大道部分房屋立面刷新整治、房屋亮化提升、店招整治、沿线破损路面修复等。二、项目选址咸宁市银泉大道。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该项目估算总投资854.8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76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66.8万元,预备费23万元。资金来源为市财政预算资金。特此批复。请据此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尽快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报我委审批,争取工程早日建设,发挥效益。附件:工程招标审批部门核准意见。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3月29日附件:工程招标审批部门核准意见建设项目名称:银泉大道立面综合改造项目【来源:咸宁市发改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灰鹤

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及办理进展

代表调研乡村振兴工作。谢丁辉 摄代表们征求群众对水系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图片由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提供)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福建省代表议案工作紧紧围绕“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在议案的提出和办理上下功夫。福建省人大代表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提出的建议聚焦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依法提出议案23件、建议860件。2020年初,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代表建议办理“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组织开展了“2020年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各承办单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研究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深入倾听社会和人民群众呼声,把议案建议办理作为落实工作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广泛深入听取代表合理建议,切实转化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和回应群众期盼。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年来,代表议案所提立法项目已列入常委会2020年立法计划的8件,其中有2件已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建议列入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和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的3件;代表建议所提问题答复已经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1971件次,占94.26%,较去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以高质量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助推新福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增强实效性,修订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背景】2017年1月22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着眼于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删除了设立养老机构应当符合相关条件的条款,并将向民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修改为办理登记。福建省条例中涉及养老机构许可和管理内容的相应条款亟待修改。同时,条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操作性不够强、效果不够明显的条款,因此有必要对条例进行修订。【议案】邹荔生等10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修改《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议案”,建议对2017年颁布实施的《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涉及养老机构许可和管理内容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同时增加老年人诈骗防范、劳动权益保障等内容条款,以便提高法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展】省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9月至10月对福建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需要顺应上位法修改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必要修改的建议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代表提出的议案,去年以来,省人大社会委提前介入、主动联系省民政厅、省司法厅,及时跟踪掌握条例修改的工作进度,目前已列入2021年立法修订项目。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助力疫情防控攻关【背景】根据2016年世贸组织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感染性疾病已经超过肿瘤和脑卒中成为造成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因素。临床不明原因病原诊断困难是感染性疾病死亡率高、持续上升的原因之一。传统的病原培养和分子诊断手段检测周期长,不能快速、有效地对病原进行鉴定,不仅给我国临床医生造成诊断难题,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通过二代基因方法,进行血流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阳性率可以提高3~4倍,并且报告时间最快可达24小时,对比传统的培养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疫情前期,福建省患者只能将样本寄出,在外省的基因公司进行检测,无法满足临床对于危重症患者诊断时间的要求。【建议】李国平等4位代表提出《关于建立福建省不明原因重症感染诊断创新实验室的建议》,建议借助福建省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和省内具有二代基因测序病原感染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等良好的医学资源,成立福建省不明原因重症感染诊断创新实验室,立足于解决福建省危重症感染的问题,造福百姓民生。【进展】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福建省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力措施,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和重点科研攻关,成立由15位专家组成的科研攻关专家咨询组,建立省市县三级科技系统统筹协调制度,第一时间启动实施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1 N”计划,立项支持1个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科技重大专项和12个应急科研攻关引导性项目。加速研发疫苗检测试剂,厦门大学“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项目研发的减毒载体疫苗株列入国家应急专项项目,为全国疫苗应急研发5条技术路线之一。该团队联合研发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准上市,已向韩国、捷克、瑞典等36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检测试剂。强化政策引导,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环境,为更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应只满足于产能调整、技术改进等较基础领域,更应当着眼长远,对标世界先进技术前沿,向“工业智能”方向纵深发展。【建议】林建肯代表提出《关于推动传统工业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的建议》,建议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推动产业升级优化,提高行业效率、效益。推进“上云上平台”工作,促进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条,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智能制造”项目建设,促进“产学研”良性循环。【进展】福建省高度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深化两化融合,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不断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出台《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通知》《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新一轮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对深化两化融合作出具体部署,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省级财政给予50万元奖励。目前通过贯标评定企业数2060家,居全国第2位。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立两化融合项目库,2020年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85项,总投资739亿元。二是制定《福建省加快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计划(2018—2020)》及实施方案,采取“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财政贴一点”方式,从上云工业企业和云服务商两端支持企业上云用云,省级财政共安排231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上云。2020年全省企业上云数超过4.3万家。加强对接交流,建立工业互联网资源库,举办全省工业互联网推进暨企业上云对接会、工业互联网自主发展之路论坛、工信讲坛、企业上云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组织推荐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评选培育9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34家应用标杆企业和10个APP典型应用案例,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上云标杆。三是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全省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5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23个,认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69家,省级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23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5个,在机械、电子、冶金、纺织等重点行业实施“机器换工”6万多台套。出台《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和扶持实施细则》,对属于国内首台(套)和省内首台(套)的分别予以一定补助,共认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共180台(套),价值超百亿元。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背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省内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好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过程当中,保洁人员聘用、垃圾转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亟须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建议】黄正芬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经费投入的建议》,建议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向财力较困难的地区倾斜,促进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实施。【进展】福建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2019年以来,福建省建立了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专项主抓、具体落实的协调推进机制,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目前福建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引导、农民和集体积极投入、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各地推动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福建省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盯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推动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三年来,全省已新建改造乡镇公厕1723座、农村公厕5780座,旅游厕所1905座,完成户厕改造43.69万户,建设252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面建成,建制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全面建立,完成既有农房(裸房)整治22万栋,基本完成杭深、合福、向莆、赣龙复线、龙厦等沿线环境整治任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具体部署,2020年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划、监督制度和增值收入分配机制。【建议】黄满全代表提出《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建议全省在乡村振兴阶段,统筹安排好项目,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指标。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审批流程,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优化农村土地盘活的流程,做到因地制宜、因简施策,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盘活。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对补助资金监管,确保上级专项补助资金专管专用,如实拨付到村集体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进展】福建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好《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科学把握福建省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建设美丽、文明、善治、殷实乡村。一是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指标,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重点项目情况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乡村重点产业用地予以倾斜。在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要求各地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为有序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务院正在修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自然资源部也正在研究制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待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后,福建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盘活,充分利用农村耕地后备资源优势,支持开展旧村复垦工作。2020年,全省实施旧村复垦项目365个,规模1.16万亩,先行核定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0.84万亩;签订指标交易合同47份,涉及指标交易面积0.38万亩,交易资金12.18亿元,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简化行政审批制度,对于小型项目,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财政厅、住建厅、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了《关于简化优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进一步精简农村小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项目审批流程简化为列入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计划、项目库)和设计阶段两个环节。对列入规划的农村小型建设项目,视同已批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进入设计阶段。同时,积极探索“审批不出乡镇”的办理模式。另外,采取网上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环节,积极优化涉农项目审批服务。三是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坚持财政优先保障,2020年省级预算支持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资金273.1亿元、增长13.8%。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明确2019—2022年将从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省级部门统筹整合、沿海较发达县(市、区)对口支持、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等渠道筹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资金102.32亿元,重点支持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等方面发展建设。2018年起,将到人到户及重点的涉农资金纳入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通过系统对资金分配下达进行全流程跟踪、全过程留痕,实现责任追溯、风险预警,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20年2月份,省财政厅会同省委乡村振兴办制定印发了《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专项资金遵循“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公平公开、强化监督、讲求绩效”的原则进行管理,加强和规范了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2020年省级财政下达土地整理开发复垦专项资金5.6953亿元(含统筹用于乡村振兴示范专项1亿元)。支持各地开展补充耕地、旱地改水田提质改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等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残疾儿童得到救助【背景】2018年福建省制定出台的《福建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规定,残疾儿童救助年龄为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救助年龄为0至14岁。康复服务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不超过1.5万元。然而,不在福建省救助年龄范围之内的大龄残疾儿童治疗费用高昂,通过救助帮助他们尽量做到自理自立,对于减轻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山东省、浙江省、贵阳市和深圳均出台相关政策,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提升康复服务补助标准。【建议】郭清华代表提出《关于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的建议》,建议进一步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扩大到18岁,支持和帮助残疾儿童尽可能恢复身体功能。通过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进而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更多的家庭因病返贫。【进展】省人大常委会将该建议列入8件重点督办建议,由社会建设委员会督办,先后5次召开由省财政厅、卫健委、残联有关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协调会,明确要求承办单位要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拿出切实可行的办理方案。为突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省人大常委会会同省财政厅、卫健委、残联,从法律、医学、财政管理等多维度进行研究论证。三家承办单位对福建省3.8万多名0~18岁持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情况进行逐类逐项分析,摸清底数,科学测算康复救助“全覆盖”所需的财政支出和省级财力承担的资金数。同时,赴福州市、周宁县、寿宁县等地,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情况调研。最终,通过调整测算口径、提高资金效率等方式,承办单位向省政府专题报送《关于〈福建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提标扩面的情况报告》。2020年10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残联、省财政厅、省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福建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助政策的通知》。根据通知,福建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将扩大到18岁,残疾儿童救助标准从现有的每人每年1.5万元提高到1.7万元,贫困残疾儿童救助标准从现有的每人每年1.8万元提高到2万元。两项政策调整措施于2021年正式实施。(本组稿件由记者 郑昭 郑雨萱 采写)

万物群生

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确定建设项目之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内容上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有哪些呢?下面,亚世臣信息咨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项目实施主体的信息项目实施主体的条件决定了项目实施的基础,因而在此部分内容中要清晰、准确的写出项目实施单位的重要信息,突出优势的特点。一般要包括:名称、法人类型、业务范围、成立时间、注册资金、法人名称、股东构成、近三年经营业绩、公司近期财务情况、公司荣誉资质、其他特殊能力。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要与项目附件内容中的项目名称一致);2、内容(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内容);3、实施周期(项目实施的起止时间);4、实施进度(以每季度、每半年或一年为周期对项目所做的工作、投资、阶段性成果进行细化表述);5、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及单位时间内的投资强度);6、参与人员(要对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的情况进行重点介绍,突出优势,分工明确且组织合理);项目实施的合规性表述对于涉及土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特种行业(生物医药、涉及污染、国家特殊许可行业)的项目,合规性是最为关键的基本实施条件,此部分内容要对于项目合规性及前置审批手续取得情况进行表述,要注意名称、时效、实施地点的吻合;项目实施的背景、意义、目的、必要性背景着重表述项目所属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市场发展趋势、国家产业规划引导方向;意义部分表述项目实施将产生的价值,此部分要与背景的表述相呼应;目的即项目的实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应从对于实施主体着眼于自身发展的目的和解决行业技术、市场问题的目的这两个角度表述;必要性即项目实施的紧迫性;技术可行性分析无论对于研发类投资项目还是建设类项目,技术可行性都是项目实施的核心要素,此部分的表述务必做到详尽、严谨、突出技术优势及可行性。应包括:技术基础、设计方案、技术路线、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归属情况等部分;资金保障分析项目投资的来源要清晰明确,可核查、可保障,一般项目投资来源于:项目实施主体自有资金、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个人借款、机构借款(贷款)、产业基金等。对于来源、到位时间、应急保障机制要有明确的表述;项目实施保障条件分析不同行业领域、地域、投资规模的项目对于人员、硬件环境等有着不同的要求,结合具体项目此部分要写明项目实施具备的人员及硬件环境基础及相应的管理、保障制度,以在这些方面项目实施具有完备的基础;风险分析从政策、技术、资金、人员、市场、环境、其他七个方面进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分析,得出项目实施整体风险水平并注意要提出应对风险的方案;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要从投资、产出、成本、税金、利润几个方面应用财务计算工具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以证明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和从投资角度来说的合理性;社会效益分析一项项目除了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外一定要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才能称之为优质的投资项目,大多数企业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都不太重视社会效益的研究与表述,此部分应从环境影响、对区域经济贡献、人才、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表述;分析结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总结,条目化梳理,对于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优势、预期、迫切性进行总结。以上就是亚世臣信息咨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可研报告的包含内容,更多可研报告的咨询服务信息请关注亚世臣信息咨询官网。

不足多也

长白山管委会住建局紧盯项目建设

工人们在施工现场清理渣土。机声隆隆的“三早”项目施工现场。穿棉衣带手套的指挥员在工地现场调度。施工测量工作一丝不苟。省检查组的领导顶着雨夹雪在工地了解情况。管委会督查组在施工项目现场办公。位于池西区的长白山深层地热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本报讯(记者韩金祥李路瑶)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深入实施长白山管委会精心部署的项目建设抓“三早”促“三好”行动。住建局从项目建设入手,抢先抓早,积极开展2017年春季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行动,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实现良好开局。针对16个新建续建项目,住建局进一步细化了项目建设时间表、流程图,并重点解决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水、电、路及征迁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忍冬停车场、二小南回迁区等12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复工率达到100%;4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50%。与此同时,住建局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并于4月14日取得了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5月19日将在长白山管委会住建局一楼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开标室组织开标。据了解,全区棚户区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共8个,池北4个、池西3个、池南1个,覆盖区域共1806公顷。征收区域900公顷,货币补偿25.5亿元。投资62.8亿元建设11个回迁安置区,占地面积99.84公顷。腾空可出让土地共602公顷。除此之外,住建局精心部署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类招标项目,并于3月28日取得了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类招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5月3日将在长白山管委会住建局一楼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开标室组织开标。据悉,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类招标项目共计18项,根据建设性质分为2个项目包,总投资3.893亿元。涵盖道路工程12条,总长10242米;河道景观工程全长1300米;建设自行车高速路工程总长12公里。其中包括全光缆传输干线工程连接全区和环山保护区与管委会网络互联的主干光纤、相关网络交换和网络安全设备等。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住建局跟随长白山管委会的脚步紧抓项目建设,针对“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的工作部署持续发力,促进项目建设“结构好、质量好、效益好”,掀起了“三早”项目建设热潮。

废上

显示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入十四五规划,前景广阔

显示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入十四五规划,前景广阔最新动态武汉发布301个重大项目计划,含华星4、京东方10.5代线及翰博材料产业园等项目。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计划表,其中,重大在建项目计划包括∶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总投资815亿、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总投资350亿、华星光电T4项目总投资350亿、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二期项目总投资145亿元、武汉新芯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二期工程总授资135.7亿元、翰博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显示核心材料产业园总投资50亿等项目。北大团队引入纳秒级激发态寿命荧光材补,研发出高效蓝色OLED.据CINO Rescarch产业资讯,北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引入具有纳秒级激发态寿命的d-f 跃迁稀土Ce(三价)配合物Ce2,开发出一种更为高效的天蓝色OLED发光材料。据作者论证,在这种Ce(三价)配合物基的OLED发光结构中,激子利用效率达到100%,更重要的是,与具有类似发光颜色的传统依(IⅢ)配合物相比,基于Ce-2 配合物的发光器件,其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目前,OLED显示器使用的蓝色发光材料仍然还是具有较低激子利用效率,激发态寿命(纳秒级)更短的荧光材料。显示技术发展历史显示材料变化伴随着显示技术的更迭。显示材料技术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也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发展到平板显示技术(FPD),后来又延伸出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技术路线。显示材料发展历史示意图1300 亿美元显示面板市场,LCD 占比 7 成预计 2022 年全球显示面板整体规模将超 1300 亿美元,LCD 面板占比约 70%。随液晶显示技术不断发展,显示面板市场主要由 TFT-LCD 和 OLED 构成。IHS 2019 年 6 月发布数据显示,包括 TFT-LCD 与 OLED 的整体显示面板市场容量由 2015 年的 2.53 亿平方米上升至 2019 年约 3.34 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 7.2%。目前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呈持续稳定扩大趋势,IHS 预计,2022 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将达到 34.68 亿片,其中TFT-LCD 面板超 25 亿片,占比 73%;2022 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将超过 1300 亿美元,其中 TFT-LCD 面板将保持稳定增长,市场规模达 946 亿美元,占比约 70%。全球 TFT-LCD 及 AMOLED 出货量(百万片)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亿美元)显示面板产能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大陆龙头共同发力,预计 2021 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产能占比约 60%。当前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近年来多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促使中国大陆液晶面板行业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在政府及银行雄厚的资金支持下,以京东方等为代表的显示面板企业发展迅猛,积极投产生产线扩大产能,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IHS 预计 2023 年显示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超过 20%。Trendforce 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大陆产能占比已超 40%,预计 2021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能占比近 60%。预计 2021 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产能占比近 60%OLED 在中小尺寸应用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2018 年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需求面积超 3400 万平方米,手机为其最大下游产品。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下游终端产品主要为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车载、智能穿戴等。据 IHS统计,2018 年中小尺寸面板下游需求面积超过 3400 万平方米,其中手机为最大需求来源,占比约 50%;笔记本/平板电脑需求面积紧随其后,超过 30%;车载、智能穿戴设备及其他分别占比 9%和 6%,共同为中小尺寸面板带来一定需求。随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需求将进一步增长,IHS 预计 2023 年其需求面积将近 4000 万平方米,届时手机需求面积占比将继续升高至约 56%。中小尺寸面板下游需求面积预测(单位:百万平方米)中小尺寸 OLED 面板渗透率持续走高,预计 2022 年将超 40%。据 Digitimes 统计,2017 年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量近 25 亿片,其中 AMOLED 面板占比约 20%,2022 年AMOLED 面板出货量占比将超过 40%。作为中小尺寸面板的最大下游终端产品,智能手机对 OLED 面板的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中小尺寸面板 OLED 渗透率持续走高。在 5G 高端旗舰手机全面导入柔性 OLED、可折叠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等智能手机新趋势下,OLED 面板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将逐步扩大,据 DSCC 预测,智能手机中 OLED 面板渗透率将由2016 年的 24%提高至 2022 年的 56%。智能手机持续发展叠加大屏趋势,推动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快速发展。作为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主要需求来源,智能手机将持续拉动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需求提升。一方面,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稳步发展,加之 5G 有望引领智能手机新一轮的换机周期,保证中小尺寸市场的稳定增长,Gartner 预测,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6.8 亿部。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大屏化趋势将进一步提升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需求,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我国智能手机屏幕平均尺寸由 2014 年的 4.8 英寸逐步上升至 2018 年的 5.9 英寸,进一步拉动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发展。此外,可折叠智能手机等创新机型的快速发展也将为中小尺寸显示面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LCD 占据大尺寸应用领域主流地位2018 年大尺寸面板需求面积近 1.9 亿平方米,电视为其最大下游产品。大尺寸显示面板可应用于电视、监视器、商用显示等领域。据 IHS 统计,2018 年大尺寸面板下游需求面积近 1.9 亿平方米,其中电视需求面积高达 1.54 亿平方米,占比超 80%,为大尺寸面板最大需求来源,其他终端产品如监视器、商用显示分别占比 25%及 6%,为大尺寸面板带来一定需求。IHS 预测,2023 年大尺寸面板下游需求有望突破 2.2 亿平方米,未来四年,电视将保持约 80%的大尺寸面板需求,2023 年电视用大尺寸面板需求量将达到 1.81亿平方米。目前大尺寸显示面板仍由 LCD 主导,未来 OLED 渗透率有望提升。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相较于 OLED,LCD 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大尺寸显示面板的主要需求来源,电视面板目前主要由 LCD 构成,保证大尺寸 LCD 面板的较高需求。据我们测算,2019 年 LCD 电视面板占比约达 98%,但随 OLED 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OLED电视面板有望得到快速发展,2023 年 OLED 电视面板渗透率有望达到 25%。电视面板大尺寸趋势为大尺寸面板发展提供新机遇。智研咨询预测,全球电视面板尺寸将持续扩大,由 2017 的 43.7 英寸增加至 2020 年的 46.9 英寸,全球 60 寸以上电视面板出货量也将从 2016 年的 1400 万片增长至 2025 年的 5400 万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16%。作为大尺寸面板的主要需求来源,电视面板的尺寸增加将进一步驱动大尺寸液晶面板发展。据中华液晶网报道,2019 年第一季度,我国 60 英寸及以上的 LCD 液晶面板出货量占全球的 33.9%,与 2018 年第一季度相比,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增加了近 10 倍;出货量由 17.7万台上升至 224 万台,同比增长 1166%。LCD、OLED 千亿材料市场LCD、OLED 通用材料:市场稳健增长,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平板显示的通用材料总市场空间将接近 3000 亿人民币。LCD与 OLED 在生产过程均会用到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光掩膜版、光刻胶等产品。其中,偏光片市场规模超过 1100 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速 4%;玻璃基板全球市场将达到 310 亿人民币以上,年复合增速为 4%;靶材市场有望达到 550 亿人民币以上;光掩膜版全球市场规模约 86 亿人民币,光刻胶市场规模将达到 202 亿人民币,增速为 4%;彩色滤光片市场规模约 235 亿人民币。显示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显示材料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显示材料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显示材料项目申请报告显示材料项目建议书显示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显示材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显示材料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显示材料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材料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材料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显示材料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显示材料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

火柴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做法与经验借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做法与经验借鉴原创作者 李红举导读: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当前,在地方试点申报中存在工作定位不准、成果要求不明、项目融资困难、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科学指导试点工作,在总结地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路径的建议。一、 试点主要做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在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提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18年7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编制了《浙江省实施全域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同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办发〔2018〕80号),明确了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工作保障等。为统一工程实施,浙江省专门成立了省级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印发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明确了省级部门职责分工和各市县工作任务,提出到2020年,全省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500个,覆盖300 个乡镇、2000 个行政村。截止2019年底,浙江省共实施410个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涉及1436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990万亩,预算总投资802亿元。试点工程以产业为引导,涌现了一批典型模式,包括产业生态融合型、城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型、现代农业引领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特色村庄改造修复型、农田整治保护性等,与乡村振兴规划提出的农村发展类型相匹配,实现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为基底,带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继浙江之后,河南、湖北等多省积极跟进。2018年11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向自然资源部报送了《河南省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方案的函》(豫政函〔2018〕100号),制定了《河南省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编制村庄规划、择优选择试点、制订实施方案、开展综合整治等工作任务;2019年11月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意见》(鄂政发〔2019〕25号),提出“一治理四整治一绿化”具体措施,明确了七项支持政策;2020年4月21日,印发《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申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通知》,明确了工作任务、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工作要求等,给出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要点》。同时期,上海郊野公园建设、武汉田园综合体建设、成都市小组微生整治等工作,以及湖南省安仁稻田公园、重庆市铜梁奇彩梦园、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整镇整治等项目实践,都体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内涵,创造了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新模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土地整治向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转变的一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供给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各省正在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保留传统土地整治做法的基础上,突出以村庄规划为统领,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整合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实施全域全要素整治,筑牢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有效推动了空间规划落地和用途管制。主要做法一是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实施单元,开展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各省试点均强调了村庄规划的引领性,明确以一个或数个行政村为实施单元,少部分以镇域为实施单元,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或村庄规划,按照上级规划规定的约束目标和用途管制要求,科学划定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针对耕地细碎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开展全域全要素设计、一体化实施,优化“三生”格局,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推动了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支撑的全产业链发展。二是以土地整治为平台,统筹农村各类建设项目,实施“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土地整治效益的最大化。多年来,由于考核目标的单一性,土地整治较少体现“综合整治”的要求,主要以单一的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为主,土地整治的功能价值没有被激发。随着“土地整治+”模式的出现,给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注入了强大活力,各地以土地整治为平台,以土地制度为保障,通过土地整治推动城乡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升值,有效地延长了土地整治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极大丰富了土地整治功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劲动力。三是明确项目工作要求,规范项目申报工作。为了加强试点项目管理,浙江、河南、江苏等省出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方案,明确要求试点单位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和实施方案,一些省要求编制试点工作方案或建设方案,主要规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子项目安排及资金概算、整体进度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湖北省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加强项目监管、严防各类问题等。在管理职责上,多数省强调了市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省级部门主要负责实施方案审查和实施监管。四是出台试点支持政策,保障试点工程顺利实施。浙江省提出实行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制度,允许土地整治调整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对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不超过建设用地复垦面积的20%奖励,实施人均村庄建设面积差异化奖励政策,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内流转,对工程施工有关规费进行减免等。湖北省提出了七项支持政策,包括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允许“两项指标”省内交易、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给予社会资本3%的用地计划指标和资金奖补、构建农民权益保障和利益共享机制等。各地支持政策主要涵盖现有土地制度,包括试点工程所引起的规划编制与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占补平衡指标使用、农业农村发展产业用地、农用地征收和转用等。二、 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少明确的成果要求和实施流程,增加了后期实施监管的难度。多省试点通知,一般要求编制村庄规划、实施方案,对于各个工作阶段形成什么样的成果没有具体要求。单一实施方案是无法对接现有土地制度有关报件规定,也无法形成后期实施监管的依据。作为实施方案,通常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附件,涉及村庄规划调整的,还需要编制村庄规划;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还需要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涉及建设占用的,还需要编制用地审批的组成要件等。这些内容都没有在各省文件中明确。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引,现有村庄规划的实用性不足。多年来,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出台了多个村庄规划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包括《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村庄整治技术标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等。各省自然资源和住建部门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出台了省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导则、指引等。各部门村庄规划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内容要求不一。单一的村庄建设规划或产业发展规划,无法兼顾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要求,无法约束投资人的开发行为。三是不能正确把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和目标任务,全域整治的综合性、整体性不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采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综合性手段,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解决乡村耕地细碎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综合性问题。没有土地收益的支持,试点工程融资是很难实现的。个别市县在申报试点时,仅是安排收益好的土地开发、补充耕地、耕地质量提升、土地复垦等项目,割裂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整体性、系统性。四是缺少资金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动力不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资锐减以及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一些省提出的试点奖励政策,兑现难度大。在中西部地区,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指标在本地出现加大盈余,不能跨省区交易;社会资本收益有限,投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热情不高,依靠社会融资的路径较难实现。五是缺少有效的实施监管措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提出,改进占补平衡制度,大力实施土地整治,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任务。新时期,占补平衡已从单一的补充耕地,转变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并重。试点工程如何落实新的政策要求,将国家占补平衡政策落到实处,还缺乏统筹全域整治项目补充耕地的制度设计。三、 有关建议 一是坚持规则先行,制定试点实施办法,明确试点工作成果要求,规范试点工程申报和实施。各地应在194号文的基础上,按照各省自然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社会条件、管理要求等,制定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指导意见或工作指南,明确试点申报的成果和工作内容,对接现有土地制度,将相关要求细化到申报工作中,并提出融合有关审批事项的成果要求。涉及村庄规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土地指标交易、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等审批事项,要细化工作流程和报件内容,最终实现整合审批事项的工作目标。国家方面要做好各省试点工作的指导,积极协调有关政策,修改有关制度,制定技术标准,为试点工程实施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坚持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完善村庄规划内容,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村庄规划是村域范围内用途管制和各项建设的依据,更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依据。同时,原国土部门建立了以土地整治规划、土地使用标准为基础,以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权属调整、农田建设标准、农用地分等定级为支撑的土地整治规划标准体系,补充了现有村庄规划内容的不足。当前,应抓紧研究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引导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工程布局落实到土地利用分区、用途管制等工作中;研究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规程,将整治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个建设项目中,分析投融资能力,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近远期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任务,从严管控各类项目建设,严格耕地保护,严格生态空间准入。三是坚持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工具,推动村庄发展和乡村振兴。遵循自然与历史结合的村庄发展规律,以落实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村庄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为首要任务,兼顾村庄产业发展,开展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潜力分析,核实上级规划提出的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目标,以科学规划统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统筹村庄发展类型和目标,整合近远期建设项目,分类提出建设准入规则和用地标准,以公开透明的土地整治工作流程推动村庄规划落地和整治后的上图入库,将土地整治真正打造成为保护耕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权益和保护投资者收益的平台工具,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四是坚持制度创新,以试点实施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度建设。土地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承载了乡村振兴所需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实施城乡土地统一调查、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统一登记,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土地整治是实现从规划到登记的中间载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抓手。以土地整治为纽带,链接村庄规划、用地审批、农村土地改革、占补平衡交易、不动产登记等制度,建立项目申报、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实施监管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同时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土地整治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土地制度红利的最优化,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五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土地整治顺应时代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规划体系、工程体系和标准体系,为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机构改革后的新定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应配合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工作优势,统筹政策、规划、项目和资金,全面解决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的突出问题。在机制上,综合运用占补平衡、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除为试点工程进行融资外,还需建立共建共保工作格局。在工作上,不断完善试点工作程序和报件成果,简化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审批流程,简化试点区域建设用地报批程序,优化土地指标入市交易程序,真正将国土整治打造成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政策工具,将国土整治融入自然资源管理业务链条。在资金投入上,国家层面设立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专项支持试点工程,探索土地综合整治节余指标跨省域流转政策,制定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指导意见,保障社会资本投入的合法性。六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加强试点工程实施监管、年度评估和绩效考核。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机制,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试点工程全过程,共享整治成果。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抓好关键环节,细化工作要求。省级部门负责试点选址和立项审查,对工程实施进行监测,开展年度评估,工程竣工后组织验收和绩效评估;市县级部门要组织编制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和年度计划,做好日常实施管理、质量监督、项目初验等工作。试点完成后,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及时上图入库,及时总结经验,尽早形成可推广的制度体系。备注:文章来源于《中国土地》作者介绍:李红举 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井边会

农业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特点

一般多为综合开发项目,可能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加工业等项目,建设内容比较复杂。需要重点研究:市场分析,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原材料供应等;农业项目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效益与费用的不确定性较大。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分项目层和经营层两个层次,项目层次评价以经济分析为主,财务分析为辅,经营层次评价只进行财务分析。农业综合开发、种植、养殖等行业均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一)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设施农用地备案等数据,建设耕地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基本地块权属、面积、空间分布、质量、种植类型等大数据。开展渔业水域空间分布、渔船渔港和渔业航标等调查,形成覆盖内陆水域以及全球重要海域和渔场的渔业水域资源大数据。 (二)建设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依托全国统一的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国家重要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绘制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分布底图,推进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种质资源的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开展动植物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库,为品种选育、产业发展、行业监管提供大数据支持。 (三)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建立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电子台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信息数字化。采集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数据,建设全国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推进全国农垦资产管理数字化,加强对国有农业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监管。 (四)建设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卫星遥感等数据信息,结合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调查等资料,构建全国农村宅基地数据库,涵盖宅基地单元、空间分布、面积、权属、限制及利用状况等信息。推进宅基地分配、审批、流转、利用、监管、统计调查等信息化建设,及时完善和更新基础数据。 (五)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农业补贴发放、投入品监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家庭农场名录等系统,按照“部级统一部署、农业经营主体一次填报、多级多方共享利用”的方式,完善经营主体身份、就业、生产管理、补贴发放、监管检查、投入品使用、培训营销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基础数据,逐步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生产经营信息动态监测。

能攸然乎

云霄和平:推进土地整理开发,有效盘活荒废土地

本网讯(徐荫圈 蔡江龙 郑铭杰)为有效盘活荒废土地,推进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今年来,云霄县和平乡后坪社区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有效盘活百亩荒废土地,促进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在和平乡后坪社区土地整理开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正对荒地进行平整,工作有序进行中。原先,和平乡后坪社区荒山多,而且呈零散分布,针对于此,后坪社区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实施土地整理开发,以有效盘活荒山,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户增收。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清水说,统一整理开发好的土地,他们将承租给种植大户,这样,便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能显著提升,将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巴拿马

贵州/贵阳专业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评估

贵州/贵阳专业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评估可研,找圣思策划编制,4200+案例经验,工程咨询领域专家。用于项目立项、拿地、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涵盖:房地产/土地开发、综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园区/产业项目、旅游康养/学校医院等各行业成功案例。一、为什么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工程学名词,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一种科学方法和工作手段。1983年2月原国家计委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式列入我国基本建设程序(是项目立项必须提交的一项正式文件),并执行至今。一般来说,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为项目决策部门对项目投资的最终决策提供依据。而根据具体项目投资开发项目的规模不同、所处阶段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分为投资机会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评估阶段四个阶段,各阶段均涉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报告的工作目标、内容各不相同。二、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哪些材料进行编制?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及其批复(如果有); 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所处行业部门发展规划,如江河流域开发治理规划、、电力电网规划、森林开发规划等;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5、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的矿产储量报告及矿产勘探最终报告; 6、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主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 7、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各方签订的协议书或意向书; 8、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 9、其他有关依据资料。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可研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包括: 1、深入细致的调研:找出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 2、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项目所处行业发展情况、政策支持、发展瓶颈、进入壁垒、竞争情况等; 3、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方案):一是适合项目本身的成熟技术,二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能实际解决当地存在的具体问题; 4、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组织、管理、资金、技术、运行等; 5、数据真实可靠,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算法误差应达到规定的要求。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要求是什么?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投资者和项目决策者是至关重要的。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做到编制依据可靠、结构内容完整、文本格式规范和附图、附表、附件齐全。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必须能够满足投资决策和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1、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的要求。 2、选用的主要设备规格、参数应能满足订货要求;主要工程技术参数,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资料数据准确可靠,技术方法要科学、合理,并多方法验证,分析要逻辑化、有说服力。 3、资金筹措或融资方案应能满足政策和各级部门、社会团体决策的需要。 4、应有评估、决策(审批)所必须的合同、协议、承诺、政府批件、意向书等。五、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写收费依据?主要根据项目总投资额和项目类型等方面核定定价的,项目具体费用咨询可直接联系圣思策划(贵州圣思项目策划有限公司)进一步的沟通。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周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周期,视具体项目规模复杂度、材料完整度而定。具体时间依据双方沟通商议后签订的合同规定时间完成,项目咨询欢迎来电咨询或添加微信号:圣思规划设计可研七、商业计划书编制服务流程贵州圣思策划有限公司,一方面可直接针对工程项目业主提供定制咨询服务,另一方面,面向全国县市诚招代理商,代理商负责当地业务洽谈,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圣思策划全国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网络。八、圣思策划公司简介贵州圣思项目策划有限公司,是广圣集团子公司,简称“圣思项目策划”或“圣思公司”。公司注册资金:壹仟贰佰万元人民币,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苏克林,公司办公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林城时代美观苑12栋404-405号。圣思公司是西部地区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调研、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研报告、资金申报等);脱贫攻坚项目开发策划(整县整镇整村扶贫产业规划、具体扶贫项目规划设计、扶贫产业发展深度规划);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概规、修规、建筑设计、市政道路设计、园林景观、城乡规划,从总规到修规,从初设到施工图);全程策划(田园综合体项目、景区、农文体旅+项目的全程策划、规划设计及运营管理、企业整合提升策划、企业发展全面战略策划,乡村振兴规划与战略及品牌提升等);项目评估(社稳评估、节能评估、环评等)专业公司,做有大型成功案例4200多个。该4200多个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3600多个,其中用于立项2800多个,立项成功2791个,9个非一次性成功案例中自动放弃项目6个,立项未成3个;用于融资1800个(含政策性资金申请),除了22个项目获得不理想资金数额或不成功外,其余全部达到理想融资目的。另外有800多个项目为评估,其中环境评估280多个,其余为节能评估和安全评估,评估报告整体全部通过或少部分项目稍作修改也全部通过。 4200多个案例中有600多个项目做了概念性规划设计、控制性规划设计、修建性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图,基本为全程服务。在4200多个案例中,省外项目280多个,主要来自浙江、广西、重庆/四川、辽宁、吉林、甘肃等省份,其余为贵州省内项目,基本覆盖全省各地州市县,到目前为止贵州省内仅有1个县没做过项目,其余87个县全部做有项目。 4200多个项目中基本涉及各行各业,重点涉及建筑、市政、医院、学校、化工、环境工程、机械制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水利水电、海运航运、公路桥梁、化肥农药、医药制造、科技信息、批发贸易、轻纺食品、土地整理、产业园区等领域。详见网站http://sspl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