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文章,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蹈火不热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文章,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从最近几年的形势看,硕士毕业后,倾向于读博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导师都能收到远多于计划招收名额数的申请,自然是会择优录取的。比如我导师,2019年只有一个外招博士生名额,结果申请者已经有二三十个了,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能胜出,除了个人性格较好,专业扎实等因素,最重要的,自然是学术经历和基础了,而能直观体现的,就是文章这种硬件。我们知道,读研虽然也会有一些学术方面的要求,但要求一般都不高。即便是学术型,在很多学校,一般能发一篇普刊,往往也就达到了毕业要求了;某些学校的专业型硕士甚至不要求发文章就能毕业。但读博不一样,学术经历和基础是基本而硬性的要求,也是导师判断申请者是否适合读博的关键性要件。没有文章,就意味着读研期间基本没有过参与课题的经历,在学术方面的训练肯定不多,如果你是导师,你会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吗?而且,985大学的导师往往要求会相对较高。我自己是经济类专业的,据我所知,985经济类专业申请博士生,大多数导师都要求申请者在读研期间有一两篇B级刊物的文章。去年打算申请我导师博士生的学生中,居然有好几个都有两三篇B级文章,最后被录取的是一个有一篇A级文章(虽然只是二作),一篇B级文章的申请者,可谓竞争激烈。所以,硕士期间没有一篇文章,是不太适合去申请985的博士生,毕竟机会实在很渺茫。当然,如果你是某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发文章很难,博导要求没那么高,那么或许还是有机会的,不然就只能凭运气看能不能“捡漏”了。建议那些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但打算申请博士生的学子,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申请目标,比如申请一所普通211或者普通一本,机会相对较大;而且,层次稍微低一些的学校,以后博士毕业的难度可能会相对小一些。现在博士毕业往往都不容易,正常毕业几乎就是奇迹,延期一年属于常见,延期两年的也不乏其人。你对此怎么看呢?

众生相

何必硬性要求硕士发论文

  又到一年招聘季,大多数学子开始纷纷投入就业求职大潮之中。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在读硕士生反映,学校要求毕业前在相关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了此时比找工作更让自己牵挂的大事。  事实上,硕士毕业是否需要发表论文,早已不算是新闻。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就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之所以当下再次被提及,源自不少在读硕士生反映发表论文一事竟比找工作更头疼。  众所周知,硕士生不同于博士生。公开发表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可为博士生就业添彩,而要求硕士生所发表论文,一般而言,论文的学术价值、含金量非但不够高,反倒繁荣了“货币化”发表市场和“代写代发”中介业务,给硕士生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显然,这应引起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并好好思量一番。就业乃民生之本,对于那些不再考虑继续攻读博士的硕士毕业生而言,就业便是毕业季的头等大事。  当然,对于一些学校要求硕士毕业前发表论文,并不能简单给出好与坏、是与非的评判,最好置身于高校做出此项规定之初衷,以及师生的综合意见态度等具体情境中加以讨论。应该说,此种要求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切莫忘记,初衷美好而有违初心的事情并不鲜见。倘若将硕士毕业硬性与发表论文关联挂钩,用计件制、记工分等办法计量评价,既没有关照到硕士生发表论文的难处,也未设身处地理解硕士生双重压力下的“为难”,难免有短期功利主义之嫌。  如今,我国已全面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都具有了“新时代”的特征。正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对硕士的需求更趋多元,势必呼唤更灵活、科学、合理的检验、认定或评价方式,增设一些可替代性方案,使硕士生保持适度张力,扩大其自由选择空间。对此,可基于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学科专业特点,只要朝着有助于提升硕士生培养质量,能表征硕士生成长与发展的理念与方式,均可视为多样化成果的体现。譬如,出台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激励政策,允许多元化认定授权技术发明专利、省部级科技奖励、国家或行业标准、重大成果鉴定、成果转化或转让、申请学位相关领域专著、优秀案例、作品创作展(演)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潮中,创新创业活动与成果也可予以折算对待。  实现高等教育领域内涵式发展,在自我价值多元化彰显的当下,硕士生教育应从“论文情结”回归到“人文情怀”的立场上来,围绕硕士生应具备哪些素质、能力和人格水平等来设计。其实,高校作为供给端,从人才培养全过程来论,学生修完培养环节所要求的全部学分,即有资格申请毕业。而发表论文确实难以视为培养过程的一个环节,仅仅是一种手段,显然是构筑不成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作者:张立迁,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对花枪

发SCI论文到底有多难,硕士博士毕业一般能有几篇

这两天,一则关于某校男主送女主 SCI 论文的新闻顿时让学术界无数博士尽折夭。有人感叹自己这辈子都发表不出来那么多论文。我们姑且不讨论这则新闻的内容,塔主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一篇SCI对博士意味着什么?所有在读的博士都知道,SCI论文发表是一名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大部分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论文,但是对于博士而言,在读博期间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足可以用优秀或学术精英来表征博士的优秀了。我们常说,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发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博士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而且其中还有一篇顶级期刊,那么在就业层面基本上是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抢着要的状态。所以说,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就足够让一名博士拿5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从科研角度上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且其中有1篇是顶级期刊的话,一般的高校的科研奖励大概是三四区的SCI文章奖励1万块/篇,二区以上的一般在3到6万/篇,top期刊的奖励另外来算。如果有5篇的话,从科研奖励上来算,这个奖励能达到50万左右。而且从就业角度而言,如果有了五篇SCI后,在应聘工作时,就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和看启动费。现在大部分高校如果有五篇SCI再加有一篇顶级期刊的话,至少会给到80到100万的安家费,同时科研启动费会给的更高。除了这些科研奖励外,五篇SCI会带来更多的荣誉、奖项和科研项目带来的隐形福利,这些福利是长期的也是永久的,往往会让一名科研工作者在学术圈扬名立威,基本上能带来数百万的价值。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开玩笑,说我不要车不要房,我只要5篇SCI就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论文确实是稀缺资源,如果一个博士在读期期间能写出5篇,说明这个博士一定是一名在科研上非常优秀的博士了,一般而言,1篇文章大概是一个优秀的博士1-2年的全部科研心血。如果是发表5篇,那么可以说是博士中的精英群体了。但是有一点注意,塔主不提倡优秀的博士将自己的论文送给自己的对象或者导师,因为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是自己劳动所得到的结晶,如果仅仅将论文作为一种资源,与别人进行交易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山对国家科学工作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同时也对学术界的名誉有严重的损害。在科学界容不得半年虚假。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学发展永远不变的真理。希望我们在读的博士要谨记这个真理,克服困难,勇敢的追求科学的高峰,不要把论文作为交换资源去换取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和宫

研究生在研二研三必须做的三件事情!学姐:累并快乐着!

考研的学生或许现在正在认真的准备着自己的复试,祝愿你们能够在复试中有一个优异的表现。那么在研究生这三年期间 你一定要做很多事情,研一的你或许更多的是在忙着每天的实验和课程,但是到了研二和研三时,你又在干什么呢?是宅在寝室里吗?又或者是每天都碌碌无为呢?其实在你研二研三这两年期间你必须做三件事情,这对于你的毕业和以后的就业都会有非常不错的帮助,这不研究生学姐也表示尽管很累但是很快乐。第一件事:找一份实习工作。对于研究生来说,在研二这一年期间由于没有了课程安排,所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支付自己每天的时间,所以不能浪费这样的时间,因此找一份实习工作成为必然。我们都清楚实习是在读研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因为实习能够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能够更加的熟悉我们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工作,能够更直接的和社会所接触。同时在毕业的时候如果你曾经在一家专业内比较好的公司实习过,那这也是一个加分项。所以在没课的这一段时间,研究生的我们必须找一份实习工作。第二件事:发表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研一的我们由于刚刚进入研究生生活,加上每天繁重的课程安排,所以很多学生没有了写论文的心思,以至于一直没有论文产出。但是在研二研三期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多渠道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多阅读所研究方向的最新科研论文,也可以认真仔细的收集多项实验数据,为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数据,帮助我们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所以这一段时间,你大可以用一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毕竟读研期间没有一篇像样的论文是不完整的。第三件事:开始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答辩,外审的相关准备工作。研究生三年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因为自己论文外审通过了我们才能够拿到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所以在研三的我们应该奖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首先是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构思整个论文的框架,完成初稿,导师修改,二次创作,预答辩,正式答辩,最后外审。整个过程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汗水。所以一定要尽早的准备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因为其 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之,在研二研三的硕士研究生,这三件事情是你们所必须完成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顺利毕业,对于以后的就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

虎面人

硕士毕业要求发表论文 严格要求还是任务下移

又到招聘季,大多数学子纷纷投入求职大潮中。但近日一些在读硕士研究生反映,学校要求毕业前在期刊发表论文,成了此时比找工作更让自己牵挂的大事。记者调研发现,要求硕士毕业前在专业学术期刊乃至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非个例,而这种要求,又出于何种目的,究竟是否合理?论文要求愁煞部分硕士毕业生“研一入学时得知要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2篇论文才能达到毕业要求,我从研一下学期就开始着手准备,但现在一篇论文都没有见刊,今年学院又提出,发一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也可以,现在哪有心情找工作,一门心思都在愁论文。”对于学校的论文发表要求,宁夏某大学研三学生刘倩颇为无奈。她告诉记者,目前达到学院论文发表毕业要求者寥寥无几:“我们学院今年有近20名毕业生,达到普刊要求的还不到一半,在核心期刊见刊的更是少之又少。”记者调研发现,有类似论文要求的高校并非少数。有的学校仅要求在专业相关期刊发表论文,如绍兴文理学院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公开发表一份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也有的学校指定了相关期刊范围,例如新乡医学院要求“学术型学位自然科学研究生至少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社会科学学位研究生至少在CN以上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且不包括会议论文、综述、摘要、短篇等。”“各学科专业需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出研究生论文发表要求,但不低于学校要求标准”“各学科及指导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多数学校也给予了专业或导师提高标准的权力,但无论要求如何,大多数学校均要求学生发表的论文以学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署名单位或通信单位。期刊论文要求为哪般类似论文要求,对在读硕士而言难度如何?数十位受访在读硕士意见不一,相对人文社科大类硕士认为较难者居多,理工类硕士则认为此要求不难。但他们普遍认为能否发表论文和导师手中项目、指导力度等关系较大,单凭自己研究发表颇为不易。“我们班在核心期刊见刊的同学不少是依托导师课题发表的。”刘倩说,一般核心期刊从投稿到见刊最短也需要半年时间,审稿时间都在1到3个月,还不算退稿、修稿时间,又不能“一稿多投”,投稿“试错”时间太短。不过,普刊则相对容易得多,最后实在不行可以花钱购买。采访中,一些受访者就表示为了达成论文要求,自己曾花钱在一些影响因子较小的期刊发表论文。“我家娃打电话说‘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论文要发表了’,我开始还高兴呢,他马上让我给他打1000元版面费,我理解不了怎么用咱的文章还要花钱呢?”陕西省西安市赵慧玲对孩子的论文发表一事颇为不解。记者在搜索引擎、某电商网站上以“论文发表”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所得结果“成百上千”,一位相关从业者告诉记者,自己可以保证在省级期刊见刊,“加急”的话多给钱就行,如果不成功的话保证退款。高校又为何要求硕士发表论文?数位高校教师对此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此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应有之义,严格要求能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进,是扭转目前高等教育“严进宽出”弊病的针对性措施;反对者则认为硕士撰写的毕业论文即可达到培养考核目的,若要严格要求加强毕业论文审核即可,另行要求硕士发表论文是将学校任务“下移”,把本该由学校、教师承担的任务硬性摊派到学生身上。论文要求宜柔不宜刚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就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教育部相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教育部并无此要求,但为何仍有高校要求发表论文?受访学生及专家学者认为,在自我价值实现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下,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并非所有硕士发展方向,他们建议硕士发表论文要求宜柔不宜刚。“目前国内高校硕士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要求硕士发表论文不能简单、孤立给出好坏评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要求在读硕士发表论文应由专业组织机构结合具体学校、学院、专业制订,若是一刀切式规定、或盲目加码论文数量、一味求大求多则有失偏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王迪说,在读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首先应区分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高校培养硕士旨在提高其研究能力,发表论文是研究能力得到提升的结果,只是培养方式的一种,不能将手段当成目标;其次要区分考核指标和教育任务,学校的发文指标和学术排名是考核任务,用培养学生来完成任务不可取;三是要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因材施教。

中康

211大学研究生三年级了导师说不让我毕业论文连送审资格都不给

本人211研究生一枚,今年马上研三了,昨天给老板(为什么叫老板,你懂的)汇报工作,威胁我不让我毕业,说就目前为止,我的工作是不会让我毕业的,特意提到了不给我签字,论文连送审的资格都不给。于是,我心态彻底崩了,两年了,我所受的委屈和苦恼真的一下就涌上心头。我们实验室每年的新生都要提前来报道干活,我们实验室的规矩是这样的,我的导师是课题组老大,平时也不管我们,都是课题组小老师在管我们,于是,我就在大老师和小老师之间的双重夹击下生活了两年,研一来的时候被定了一个巨坑的课题,应该是那个时候项目没签合同,因此小老师随意安排我的工作,而且每次找他讨论课题,都跟我东扯西扯,最后变成了鸡汤洗脑,我自己那时候很着急,就想着赶紧往前研究,可是大老师就是不让,别人都可以顺利往下研究,就我不行,一到我给大老师汇报工作时就问我提出方法的思想(其他人从来不问),让我一句话总结清楚,我解释了,就说我不对,其实他也不懂,然后就说我不够深入不认真,一直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大半年,于是乎研二开学第一次汇报工作被大老师骂的狗血淋头,说我浮躁,不认真,项目进度特别慢,已经被落下了。我就呵呵了,一直就卡我一个人,我真的没什么办法,每次汇报工作都会被针对性地提问,然后被骂,其他的人也有被骂的,但只有我最惨,算到现在,两年我被骂了一年半,在读研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很难熬,和地狱一样,后来项目签了合同,小老师开始拼命地催我干活,做课题,于是我研究算法,提出方法也做了实验,小老师开始还是会抓着我不放,和大老师一个鼻孔出气,根本不听我的想法,就挑我语言表达的问题,说我语言表达不好,好不好你先看看我的想法怎么样,也不看,持续了半年,后来直接认可我的方案,也写了专利,目前还写完了两篇论文的初稿,本以为这样我就可以顺利毕业了,结果昨天老师的一句无法让我毕业,我就彻底醒悟了,现在有些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我一直以来就不是那种特立独行的人,也没有那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平时对老师恭恭敬敬,到最后换来了这样被动的局面,从小到大都没受过这样的委屈,也从没有和家里讲起过这些事情,不过现在心真的累了,还有好多遭遇,细说一下我这个小老师,人品差的真是可以,自己一大堆事情,根本无暇顾及我,但是他又怕我的老板说他不负责任,因此开始的时候,给我随意安排任务,让我看看这,看看那,然后我汇报工作的时候,大老师就骂我,说我做这些根本不对,这时候小老师也就发话了,说根本没让我做过这些,说我也不找他交流,把所有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大老师一听更生气了,又是一顿骂,起初我也不敢得罪小老师,因此一直忍气吞声,小老师关键时候就把我往外一推,很少给我实质性的建议,提的都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就一直受着两边的委屈,后来想了想即使我和大老师告小老师的状也没有用,因为课题组小老师才是他的得力助手,又怎么会因为我一个学生得罪他呢,后来打听了一下,当年的某个师姐也有着同样的遭遇。现在手里两篇论文压在小老师那,其中一篇我四月多就写完了,到现在改来改去还没有投稿,我觉得他就是没时间管我,瞎指挥,每次返修意见都不一样,我这还没有投稿,在他这就耽误了两个月,昨天和大老师说是我觉得自己进度慢,看着别人发论文着急想赶紧发论文,缺乏创新点,言外之意就是还是我不认真,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了,然后大老师更生气了,直接说让我去找工作,我TM真是无语了,明明是小老师让我写论文,项目上有要求的,天天催我,到最后成了我心急想吃热豆腐了。小老师,之前还经常让我做一些和项目无关的事,这我也不说什么了,毕竟大家都差不多,可是他安排事情,从来不提前通知,都是什么事情到最后期限了才告诉我,让我措手不及,当然我事先是不知道这些事情安排的,项目的事也不和我说。项目中期检查之前一周,让我做一个上位机,妈的,要求那个多啊,既要美观又要功能,我拼了命地赶,终于在dl之前弄完,交了差,本想着以后老师对我能好一点,毕竟我做了好多他应该做的事,结果又是深渊。针对这位同学的遭遇我们来看看大家是咋说的:一、自己想方案,老师不懂,还指手画脚。感觉读研或许真的不适合自己,你有论文,真的想想怎么和老师处,研三了,要不毕业真的难受。讲真的,我不知道你老师到底是什么样人,小论文你改改,问问你大老板意见。平时多和他保持联系。教师节送点礼物吧,当然悄悄地。二、理解你的心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觉得读研那会有和你类似的感受,也也是傻傻的走过来的,突然感觉那个时候应该变得更圆润一些,和导师的相处就是应该用社会人的方式,因为过了22岁,你已经不再年轻。社会更残酷。三、慢慢熬吧,熬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很强大。严师出高徒,你这样想没准是老师偏爱你呢!不过想想看来我这放羊式管理还算幸福的?四、我们经历有的一拼,不过我才刚开始。我被放在别的实验室培养学习,但我自己老师现在目前挺好的,不知道以后会咋样,我自己的导师目前挺好的,因为他不管我什么,啥都不管。但在被放在学习导师那里,被骂成狗,成天提心吊胆,人身辱骂,受不了,我还和我自己老师抱怨了这事,他说算是提前锻炼锻炼自己吧。五、同准研三,小论文没发,压力山大,基本快崩盘,时间都不一定来得及了。六、想到要是真毕不了业,自己还能在寝室研究厨艺,想想都激动。七、我还没选导师,但是我了解到一个很严格,做事认真,也有资历和能力的导师,不知道这种导师能选吗?八、我也是,研究生最后一年各种被导师威胁,压迫。还好最后顺利毕业了,唉,身表理解啊。咬咬牙,坚持一下,最后一年该怂就怂吧。我们导师是哪种学术搞得不行,自己情商又低的那种。研一研二没管过我,我自己发了小论文,专利什么的。结果到研三了疯狂威胁我,我刚过一两次,后来还是得认怂……说好话。九、马上研一我感觉我的悲催生活马上开始给导师打电话,基本是那种突然就挂了,暑期做实验别人都去了,也没叫我,听别人说还挺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子祀

硕士论文前拿不到老师签字,研究生毕业这么难么?

马上就要研三答辩找工作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拿着写好的论文取找导师,看也没看就直接告诉不会签字,让直接等着延期吧。王强也算是勤勤恳恳帮老师做项目两年多了,虽说在北京高校中算很不起眼,但什么项目编书也都尽心尽力,生怕惹到老师。就在九月份一个校级项目中期答辩,老师有事不能去,让研三学生帮忙去答辩,结果没有通过。与会的九个项目老师就王强老师一个人没去,所有老师都狂怼那个可怜的学生,项目直接毙掉。可这能怪谁呢,项目申请过程中不闻不问,答辩也不去,挂掉还抱怨学生。真的现在研究生的地位这么可怜了么其实相信大多数老师还是很好的,作为导师,可能会存在因为严格要求导致学生较为苦难的日子。可既然做出选择投身科研,艰苦生活还是要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能做到研究生导师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某专业的突出人参与才,手里会有一些研究的项目,这些项目能使导师名利双收,却又是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需要集体运作,所带的研究生就是最好的帮手,不必付出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学生又可以实践,积累经验,按理说,也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部分老师出现辱骂学生,刻薄对待的毕竟是少数,近年来常有研究生迫于重负不堪压力,让人可惜。究其原因也是当下硕士导师权力过大,对学生论文拥有一票否决制。学生如果得罪老师,毕业确实是难上加难。当然有也学生在读期间不努力,毫无研究成果,也是让老师很无语。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具体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七个方面。相信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关系发展会愈加明朗,不仅仅是作为个人毕业,也是对科研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300多名研究生被清退,有人读研18年还没有毕业,原因让人惋惜

大学生满地走,研究生像条狗。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国到处都是大学生。目前啥都缺,就不缺大学生。门口的保安都是大学生,更别提扫大街的了。但是你们知道中国的研究生有多少人吗?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统计,1995年到2019年。中国招收研究生数量大约是878万人,相对于中国14亿人口,这个数据真不算多。如果说你身边有研究生很多,只能说明所处的圈层学历层次比较高。如此可见,研究生在我国学历层次还是比较稀有和珍贵。然而就在近日,四川大学先后清退了300余名规定期限内没有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在清退的研究生中,有学生2002年就考入了四川大学,然而18年过去了,仍然没有毕业,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那么为何有些人辛辛苦苦考上梦寐以求的研究生,读了18年仍然没有毕业呢。在中国有个特殊的现象叫做:硕士研究生严禁宽出,博士研究生宽进严出。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毕不了业,原因多分为以下3类:第一类: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要求有一定的论文发表,最起码是核心期刊,更多的要求SCI等更高水平的期刊,而且还要提交毕业论文,进行毕业答辩。如果毕业答辩不能达到答辩小组老师的要求,老师有权拒绝该生毕业。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毕业的要求,那么可以申请延期毕业。当然不可能让你无限期的延期。一般硕士是最长1年左右,博士2年左右。如果说超过这个期限仍然不能如期毕业,那么高校就有权力责令该生退学。第二类:学习成绩比较差,要求必须及格的学科仍然一直处于挂科状态。有些高校还对英语四六级有要求,研究生一般都要求英语六级成绩。这些硬性条件达不到,无法申请毕业。第三类:就是由于个人原因,平常不在学校上课,不去申请毕业。更有甚者高校直接就联系不上该生,就是彻底放弃了研究生教育机会,学校就不得不按照有关规定对该生学籍清除,宣布其退学。按照规格,很多学生都是应该及时清退的,但是很多高校会出于人文关怀,觉得学生考上研究生不容易,不会直接清退,都会给学生留一些机会。求学不易,读研、读博更不易,顺利毕业更需要持久的努力,久久为功。这次四川大学清退300多名研究生,也给准备读研的同学们一个警示。警示1:一定要在准备考研之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做科研,喜欢哪方面的研究,科研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古佛青灯的坚持,上下求索的决心。警示2:想清楚自己考研目的是什么?是因为就业难,读研拖延3年时间,提升学历,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还是同学们都在考研,我也跟着考研。还是自己就是喜欢科学研究,喜欢搞学术,探究科学的秘密。这些问题一定要想清楚,不要等到读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适合科研这条路,最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警示3: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有很多同学咨询过了我,自己也不知道适不适合做科研,就是想考研。我的建议就是在没有好的选择的情况下,考研是一件性价比较高的选择。能通过本科、硕士、博士几轮选拔的人,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喜欢招高学历的人才,因为根据以往经验,那些通过中国教育系统选出来的人,学术研究能力普遍较强,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很强,所以更受大公司青睐。当你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而又没有别的更好选择的时候,那你不妨逼自己一把,去读研究生,即使不喜欢,也因为责任而能使自己走上科研的道路。有很多事情不是一开始就喜欢的,而是在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地爱上了。凡事有利有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盲目。也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决心,不要已经读到博士了才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科研,然后去干别的工作。不是因为喜欢才去做,而是因为去做了才能喜欢。如果你读到了研究生,你会放弃吗?欢迎评论区讨论

红舞鞋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

朋友本硕毕业于北京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犹豫着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准备先拿offer保底再考虑。其实有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研究成果,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加上学校还可以,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找工作过程中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也让他印象比较深刻,某次在面试的时候HR所问的一个问题:你发的这些论文到底有什么用?是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还是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朋友确实没想到面试问题会这么尖锐,自己习惯发表论文,一方面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是毕业要求,至于论文的实用性还真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想从成果层面去高谈阔论跟HR说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想来想去,还是瑟瑟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好意思。”虽然在面试中出个小差池,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单位也给了朋友offer,但朋友一直感到不自在。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论文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我的论文是用来评奖学金?为了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毕业条件?还是说只是研究课题结项需要书面性总结?说实话,科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每个成果或者论文,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理论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每一项发明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的积淀。发论文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体系下进行丰富完善和拓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高校的老师为科研指标而去发表论文,带项目发成果确实也比较方便。还有论文只是简单的避免查重而灌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读研之前,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为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问你论文到底有没有用而发愁。你们觉得呢?

上下囚杀

最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是科研和论文,而不是上课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读研要“使巧劲”》,如下:每年有研究生进课题组,我都会给他们讲一些注意事项,但难免挂一漏万。在以后的日子里,各种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我想还是写篇文章,提醒后来人。在我看来,很多研究生很实诚,也很努力,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用史蒂芬·柯维博士的话说,“许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课程学习:不要死读书。硕士生最好在第一学期“咬紧牙关”把培养方案上要求的课都修完,这样学生在第二学期能全身心地做实验。但是有的学生把要求修读的课程分配在两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忙于上课、自习。要知道,最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是科研和论文,而不是上课。研究生在选课之前必须和导师商量,并向高年级学生咨询拟选课程的内容、考核方式和难易度。博士生必须修读一门英语课,于是我的一位博士生没有和我商量就修读了“英美文学欣赏”,而我认为他应该修读学术英语写作课——选的课最好能和自己从事的科研以及写论文“配套”。其实这种看法也并不一定正确。有些科研课题与所要上的课程密切相关,而且跟不止一门课程相关,而是和好几门课程都息息相关。例如,要做一个复杂的生物统计网络,肯定不是本科只要学了生物专业就能完成的,还需要研究生阶段学习数值分析、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才有可能对所要做的科研课题稍微算入了门。但是,就算学完了这些课程,也只是刚入门,离自己有独立处理复杂的科学问题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一开始,这些息息相关的课程都不用心,不学扎实,就开始做所谓的课题。可以想象,做出来是一种什么成果,无非就是水几篇高不成低不就的论文,没什么价值和意义。而只有学完了所需的课程,掌握所需的基础课程,才有可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才有可能做出原创性成果。当然,研究生也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应该把这些息息相关的课程更加深入的学习,有目的性地学习,要知道是为了将来做出原创性成果而学习的,这样才有可能学得更深入,将来才能走得更远。所以,这个马教授说的,只是看到选修了一些跟他课题无关的课程,而不知道现在研究生学分也提高了很多,换位思考一下,他们有时候是身不由己去选择一些容易混的课程,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留出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课题,这样做难道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