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5大生源地,山东高居第一,北京遗憾未上榜哭而非哭

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5大生源地,山东高居第一,北京遗憾未上榜

北京大学据了解,北京大学2020年共迎来了9301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研究生新生当中,内地生有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01.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校区分布今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中,在校本部(燕园校区)学习的同学有5806人,在深圳研究生院学习的新生有1254人,在医学部学习的新生有1435位,在大兴校区学习的新生有806人。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校区分布大兴校区主要是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深圳研究生院是北大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国际法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2.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学习形式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研究生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北京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在双一流高校中还是比较高的,这些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分布于光华管理学院和汇丰商学院。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学习形式北大2020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有3923人为专业学位(硕士生3870,博士生53),有3943人为学术学位(硕士生1727,博士生2216),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03.北大研究生新生生源地及主要毕业院校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山东籍新生有801人,高居北大生源地第一,河南籍新生有619人位居第二,河北籍新生有534人位居第三,湖南籍新生有397人位居第四,江苏籍新生有393人位居第五,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河北省稳居前三,第四和第五位在江苏、湖南、湖北三省之间来回变化。比较意外的是,北京是北大本科生的第一生源地,但却不在研究生新生五大生源地之中。北京大学研究生各省新生人数TOP5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除了北京大学以外, 研究生新生来源比较多的3所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这三所名校都是工科实力相对较弱,但人文社科和理学学科实力比较强,这和北大的学科优势也相符合。

古人有之

各985高校的研究生生源地,看看哪些省份的学生最喜欢考研

湖南大学东南大学哈工大华东理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据统计,研究生生源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生源占据将近40%比例,既是高考生源大省,也是考研人数较多的省份。

达科塔

2019银行校园招聘的生源地这样填写!

一般像公务员考试、银行招聘考试等,在应聘者填写网申指导时有一栏生源地,那么生源地是什么呢?它和户籍、籍贯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中公金融人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哪些场景需要填写户籍、籍贯和生源地?生源地:公务员考试、银行招聘考试。户籍(户口所在地):简历、企业招聘。籍贯:在校读书填写的个人信息。户籍、籍贯和生源地有什么不同?生源地:生源地以户籍为标准,指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户口所在地):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有关生源地的特殊情况有哪些?本科:1、对于高中异地(办理了异地的集体户口)的情况,以原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例如:在A城市上了小学和初中,高中在B城市就读并参加高考,那么生源地为A城市。2、对于以不同户籍多次参加过高考的考生来说,以最后一次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生源地以教育局的系统信息为准。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前未间断学业,由大学起连续攻读的(即全日制),其生源地为高考学籍所在地;若入学前有过工作经历且已在工作单位落户(非集体户)的,原则上以工作地为生源地。公务员、银行的生源地报考公务员、银行时,考生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以上就是中公金融人小编整理的有关户籍、籍贯和生源地的相关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各大银行校园招聘正在进行中,大家不要错过哦。

彼兀者也

华南理工大学本硕博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本省最多!

一所大学所录取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分布在哪些省份呢?学校的区域位置对录取人数的分布情况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一所位于浙江省的大学,那么这所大学招收的主要生源都是本省内的学生,不仅仅是录取的本科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这样。这篇文章就分析位于广东省的一所大学,各层次的毕业生都来自于哪些省份吧!号称南方理工第一校的华南理工大学,是最有实力和名气的一所理工类型的高校,学校的影响力也仅次于中山大学,那么报考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主要都分布于什么地方呢?在2020年调查的华南理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中,本科毕业生几乎50%的学生都来自于广东省本省份,本科毕业生第二多的是临近的广西省。其中来自本省份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占总硕士毕业生的35.56%,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占总博士生毕业的28%。所以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来自本省的学子,广东省的各层次的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43%左右,几乎占据了2020年份毕业生的一半,所以如果自己的省份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的话,即使本科没有如愿的考上,后面还有机会通过考研和保研进入这所大学就学,这些毕业生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这样的情况,倘若是自己的省份没有比较著名的大学,那么我们也只有去其他省份就学,比如说河北省和河南省。每个层次的学生毕业都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的结束,现在这个社会上越来越对学历看重,所以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所以也会选择考研,一所优秀的学校拥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完全可以使某位同学拿到最高的学历。华南理工大学就是这样一所院校,比起广东省最好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具有更鲜明的和针对性的特色,希望考入这所和大学的学生,无论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该为此感到骄傲。祝愿,华南理工大学能够培养更多这样优秀的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发光发热。

吃鸟瘾

研究生录取后如何调转学籍档案?

随着各高校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陆续公布,结合沈阳学信网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业务相关经验,小编和正等待复试的考生们分享下研究生录取后如何调转学籍档案,通常大家在研究生报名阶段就确定了原学籍档案的存档机构,通常如果是当年应届生学籍档案还保留在原学校,如果是往届毕业生档案一般在原就业单位或生源地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部门。考研讨论如何调转学籍档案之前,我们应该先对学籍档案的重要性有所了解,虽然档案的重要性相对于我们父辈那个年代已有所减弱,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人事档案也有电子化的趋势,但现阶段做为求学之路上的莘莘学子仍要对档案引起足够重视,因为目前确保求学阶段学籍档案的完整和连续,对日后就业、职称评定、政审、深造等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籍档案能较为客观完整的记载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学籍档案内主要包括高考考生登记表、各学年鉴定、体检表以及毕业生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党团关系以及奖惩情况等,如毕业时档案已从学校转回原籍或就业单位,档案内还应有就业通知书。研究生录取下面切入正题,研究生被录取后可通过录取通知书或研究生院校开具的调档函办理调档手续。我们在办理档案调转过程中经常遇到毕业生学籍档案中缺少材料的情况,因此档案调转过程应引起考生的重视,如果档案在原就读学校,档案转出前应让学校负责档案管理的老师协助检查档案完整性,如缺失重要材料比如:毕业生登记表等,应及时补充完善,因为档案调转前补充档案内容相对容易一些。档案内容完整后由原就读院校邮寄档案到录取考生的研究生院校,考生本人应及时跟进档案邮寄情况。如果研究生院校允许毕业生报到时个人携带档案,也可以个人携带,但应及时提交给研究生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正式存档,避免发生档案不小心遗失或档案袋破损等情况。研究生录取后如何调转档案如果档案需要从原籍人才中心或原来的就业单位调转则还有一些额外注意事项,首先,考试应确定档案完整性以及档案内是否有原普通高校本科或专科学历的就业通知书,因为相比于毕业当年直接读研的考生,档案在人才中心或就业单位保存的学籍档案属于人事档案,所以应具备就业通知书。然后如果档案转出,应有原存档单位出具的档案转递单和档案材料目录清单,档案内材料尽量装订成册,档案如通过机要邮寄到研究生院校应提供准确的档案机要地址给原存档机构。还有一点我们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如考生为党员,虽然档案材料内通常具有党员相关文件材料,但仍需考生到原党员关系所在地党委办理党员关系转移相关业务。从学籍档案规范化角度来看,毕业生应只有一份完整的学籍档案,所以大专或本科阶段的学籍档案要与研究生的学籍档案合并为一份档案,所以即使研究生院校对考生档案管理较为松散,考生本人也应足够重视。

还善款

高考大省的学生到底优秀吗?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生源看出结果!

2020年9月北京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积聚在北京大学!那北京大学也给出了研究生新生的生源地人数。1.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耀眼!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生源中,山东省有800人,河南省有600人,河北省有500多人!你可知道在高考的时候,北京大学在全河南省招生人数不超过120人!当考研突破地域和省份的限制的时候,高考大省的优秀学子就可以表现出来!2.河南省学子优秀凸现在西安各个高校研究生录取生源来看,基本上河南省学子都是占据前几名,你要知道在高考中,西安各个名校对河南省招生人数少得可怜!虽然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但是作为省内竞争还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河南省,山东省高考,和在北京市、天津市高考就是天壤之别!当考研突破的地域限制,苦于高考久已的高考大省学子再次霸榜各大名校!高考大省学子加油!(点点关注,每天一篇教育干货,带你少走弯路!)

剧场灵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十大生源学校,多所双非院校上榜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中国政法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已经出炉,看看有哪些亮点?01.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人数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共迎来了2494名研究生新生,全日制研究生2266人,非全日研究生228人。其中港澳台研究生新生31人,有6名同学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16名同学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9名同学来自台湾省。同时,还有19名外国来华留学生来到了法大,他们来自14个不同的国家,其中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研究生6人,新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巴基斯坦。02.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在中国政法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约为1:2,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在博士研究生中,男女比例相当,为1:1。03.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少数民族比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少数民族新生的比例约占7%,共有来自19个少数民族的183名同学。其中,人数最多的三个民族是回族42人、满族37人、蒙古族25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比例23%、20%、14%。其中白族、傣族、哈尼族分别只有1位研究生新生。04.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年龄分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年龄跨度达到了41岁,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只有18岁,而90后也占到了硕士研究生得94%;年龄最小的博士研究生只有21岁,80后、90后也成为了我们博士研究生的主力军。希望我们的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可以在法大的校园中一同凝心聚智,共创辉煌!05.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生源院校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硕士研究生来自全球近410所不同院校,除了本校外,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入选硕士研究生新生TOP10高校。博士研究生来自全球近110所不同院校,除了本部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入选博士研究生新生TOP10高校。在硕博研究生TOP10高校中,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多所双非院校上榜。06.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地域分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我们看到,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北京、山东、河南稳居生源地前3,北方同学的占比略高于南方同学的占比。虽然中国政法大学并非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但其法学学科实力和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考上这样的名校的研究生,也是相当有发展前景的。

凤还巢

招2000名校硕士博士,1355人下农村、社区,这座省会被吐槽上热搜!

每经记者:程晓玲 图片来源:太原发布向来存在感不高的太原,最近火了一把。6月27日,太原市委组织部、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致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拟向全国引进约2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呼吁三晋学子归巢。人民日报微博转发该报道后,迅速引来近2万条评论,却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声,围观网友表示“招个人才能被骂上热搜的,恐怕就只有山西了”。这么说,山西可能有点委屈。就在6月初,山西省刚刚出台人才新政12条,提出克服财力困难,将人才经费由2017年以前的1.3亿元逐步增加到目前的7.1亿元,保障现有人才政策落地见效。不难看出,这个曾经风光的“煤老大”,在艰难转身时期,对人才的强烈渴望。作为山西省会,积极转型的太原也在“求才贴”中直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高精尖缺人才”。但从微博评论来看,买账的人不多——“只谈情怀,不谈待遇”“二线城市+三线工资”“自己人都不想回去,别说引进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太原真的不配吗?一封信引发热搜事实上,自2017年抢人大战开始,城市推出人才政策已是“标配”。本意都是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为何偏偏太原迎来一片质疑声?首先,门槛太高是广受热议的槽点之一。此次太原发出的这封“求才贴”,针对的是“高层次人才”,主要面向应届博士、硕士研究生。根据6月29日发布的《2020年太原市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公告》,在人才补贴方面,太原更是以“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等作为条件限制。图片来源:《2020年太原市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公告》截图其次的一个争议是,太原开出如此高学历的要求,是否有充足的岗位让这些人才发挥才能?许多当地网友提出,除了公务员、事业编制和少数大国企外,太原缺乏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也就没有那么多高层次岗位能够提供给人才去就业。根据《山西晚报》报道,本次人才引进聚焦基层一线,为农村、社区引才1355人;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要求,为相关企业引才344人;围绕社会民生,为教育、卫生系统引才709人。也就是说,太原此次计划引进的2000多位名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有一半以上都将被投放到农村和社区的基层岗位中。此外,有关人才引进不够公开透明、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也是评论中的高频词。事实上,对于这些被外界诟病已久的问题,官方并非不自知。在山西人才新政12条的新闻发布会上,多个部门的发言人直指山西人才工作的不足:“人才工作与产业转型发展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引进的人才85%在高校,只有15%在企业;与兄弟省市相比,服务保障政策少,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不能做到‘一站式’办理……”太原留不住人“唤三晋学子归巢,揽四海英才筑梦”,这是此次太原“求才贴”的诉求。但目前来看,高门槛的人才政策似乎难以吸引外来人才,而在留住本地人才方面,这座常住人口还不及东部一些地级市半数的中部省会,同样显得力不从心。对比周边城市——西面率先开启“抢人大战”的西安和南面坐拥中原人口腹地的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加持下显现出巨大的人口虹吸效应,而太原却长期处于被临近省会城市“围剿”的尴尬之中:北边的工业重镇大同,将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往三百公里外的北京,同时也送去了一批又一批大同年轻人的北漂梦;东部的阳泉位于石家庄和太原中间,无论是求学、求职还是医疗、交通中转,似乎都找不到非去太原不可的理由;东南的晋城与郑州相距仅一百多公里,西南的运城和西安联系紧密也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根据太原市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6.19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04万人。把中部六省会的数据拉出来对比,无论总数还是增量,太原均排名垫底。中部六省会常住人口与全年人口增量对比 数据来源:各地2019年统计公布对于本地求学的大学生来说,因为情感惯性、交际圈子、生活习惯等原因,理应更加青睐于留在求学的地方,这为城市留住这部分人才提供了天然便利。如高校众多的武汉,仅2019年1-10月留汉毕业生已达到30多万。但在太原,以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就业报告为例,该校省内生源毕业生中,留在山西就业不足半数(41.77%);省外生源留在山西就业的比例更低,仅达到6.42%,回生源地就业的比例为34.35%,到其他省份就业的比例为59.23%。更别说整个山西省内,只有太原理工大学一所211院校,而以省命名的山西大学,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与北京大学同期建立,如今却连一个211的名头都没有。这就决定了当地的高等教育资源很难吸引优质生源。中部六省会高校数量与在校生人数对比 数据来源:各地2019年统计公布弱省会的尴尬归根到底,一个地区人口流向的重要相关因素在于周围,尤其是本省,是否有一个强中心城市。挥别煤炭产业的黄金时代,特别是这一两年,随着中部崛起的势头明显加速,包括太原在内的山西,在区域发展的版图中显得有些尴尬:安徽投靠长三角,全境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省会合肥更是一跃成为新一线城市;湖南、湖北、江西则共同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至于河南,省会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正与青岛争夺北方第三城……中部六省会GDP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各地2019年统计公布山西和太原也在努力。早在2016年,山西就曾提出,进一步做强省会城市,不断壮大自身实力,逐步提升对全省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全省发展,成为全省发展的第一增长极,真正发挥出在全省的龙头作用。2019年5月,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明确提出,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突出太原都市区在全省城镇化格局中的龙头作用,全力提升太原的集聚辐射功能和核心引领作用。数据显示,2019年太原实现4028.51亿元的GDP总量,这是太原首次突破4000亿元,在全省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各省纷纷提出强省会、积极扩容的同时,腹地狭小的问题也一直伴随着太原。加上地形闭塞的原因,相比于翻山越岭赶往太原,省内其他地区的人口或许更倾向于到周边的省会城市发展。因此,在民间呼声很高的行政区划调整方面,官方也多次提出推动阳曲、清徐撤县设区和太榆同城化等举措,意在为省会太原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年11月,太原发布的《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给出具体时间表,到2022年,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清徐、阳曲“撤县设区”全面完成。对于太原来说,以梧桐树引金凤凰,要补的课还有很多。记者|程晓玲编辑|孙志成 王嘉琦 杜恒峰本文来源:城市进化论(微信号:urban_evolution)每日经济新闻

贝贝熊

对于2020年340万考研学生来说,17%的录取率并不可怕,这个才可怕

考虑到就业压力、提升能力等各种综合因素,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读研。的确,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的环境下,拥有研究生身份自然就能拥有更大的优势,在就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这种优势往往会是你取得心仪单位offer 的关键,除此之外,通过考研进入名校、通过考研更换专业等均是人们选择考研的重要理由,因此考研人数呈几何式爆炸增长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尽管今年的考研英语一度难到上热搜,可是仍然阻挡不住莘莘学子逐鹿考研“战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达到了创下历史新高的341万,与2019年考研人数相比,2020年考研人数激增50余万人,当然了,这也与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有关。2020年考研人数创新高,那又有多少学生能成功“上岸”呢?从往年考研数据来看,全国综合录取率为17%,也就是说今年340万考生里,大概有57万人能成功“上岸”,当然了,真实的录取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因为除了要看报录比之外,还得考虑全国各地的报录状态,比如考生生源地最集中的省市为山东、河南等地,而招生人数最多的则是北京、江苏、湖北等地,换句话说考研人数最多的地方招生人数却不是最多的,这就导致了每个省市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呈现失衡状态,因此各地考研录取率救就会在17%上下浮动。如果说17%的综合录取率还不可怕,那么厦门大学在其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则算是2020年考研学生的“噩耗”,因为在该项通知里,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明确规定将从2020年1月1日起,对该校每一篇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进行严格的查重检验,其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不得超过“10%”,并且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还将送往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位论文送审平台’送审。或许很多人会说这只是厦门大学这一所大学的做法而已,事实上,论文抄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管是本科生论文还是硕士生论文,都存在有论文抄袭情况,不过教育部已经注意到这个情况,早在今年2月份,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对于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通知要求下,各大高校对于学位论文的审核和查重越来越严格,毕竟哪所大学都不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博士生里出现第二个”翟天临“。因此,厦门大学如此严苛的学位论文要求,难保不被其他高校所参考,这么看来,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复制比红线不断下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对一些”划水“的研究生来说的确算是一个”噩耗“,厦门大学严查论文质量的新规,也意味着今后硕士研究生毕业,也将越来越难。

谢鲲

来自农村的我,选择读研或许是最错误的决定

现在当下有很多学生在毕业时都会选择考研而不是就业,毕竟考研或许能够带来更多的直接效益吧!!!但是在所有人都在说考研无限好的时候,我远方侄子却对考研很失望。他经常说:来自农村的,选择读研或许是最错误的决定了。其实,这也是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普遍在担忧和抱怨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农村说实话能够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学这个层次上真的是已经很难了,不要和我说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好了,上学也容易了,但是你要清楚的是在经济条件变好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成本也在增加,同时农民的收入极其不稳定,说不准那年就是灾年。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村的父母来说,只要大学一毕业就立马去上班,立马工作,立马赚钱,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每月拿上固定的工资的时候,父母才会放心。而我的侄子大学毕业时便考虑硕士,三年哦生源地助学贷款加上三年的生活费,他的老父亲真的是为他付出你很多,但是尴尬的是当他硕士毕业的时候,选择的就业单位居然是我们县的一所高中老师,而这工作完全是可以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可以胜任的。这就是三年研究生的时间所换来的最真实的东西,在同龄人上他们都已经是娶妻生子了,而对于他来说或许仅仅是一个刚刚开始,要钱没钱,家里几乎将钱全给他读书用来,买房买不起,娶媳妇娶不起,这就是他现在尴尬的人生。当然并不是说读研没用,而是因为他的硕士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还不是很强势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所以最终的结果就只剩下尴尬了。我想像这样的学生有很多,读研对于他们来说或许真的是实用价值及其不高的一个选择,但这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专业和院校的问题。所以说,当大家都在选择考研的时候或许三年后的你,将面临的是同样的尴尬,将会有同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