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985硕士毕业,工作两年在北京买房,却感叹生活太艰辛雷锋车

985硕士毕业,工作两年在北京买房,却感叹生活太艰辛

相信大家在读书期间都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班上一些学霸在考试的时候都说自己考得不好,但是每次试卷一发下来,能碾压班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生活也有这样的人,整天在网络上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多惨,正当大家想安慰几句的时候,却发现这根本就不是卖惨的帖子,而是炫耀贴。这部一位网友就在互联网上发了这样一则帖子:985硕士毕业,工作两年在北京买房,却感叹生活太艰辛。这位网友说自己985硕士毕业,已经工作两年了,工资存款80万,收租还攒了24万。父母给自己在北京买了一套房,自己已经还了90万的贷款,还剩下130万没还。虽然期间跳槽了一次,薪资也涨了一些,但是面对着130万的房贷,生活还是过得很拮据,便和网友们感慨起生活太艰辛。针对这个情况,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言论。有网友说道:鉴定完毕,这是个来吸引仇恨的。在北京有房有高薪工作,还来网上感叹生活不容易。我现在月薪5000,没有房贷,因为我根本买不起房。每天生活一点也不艰辛,不如我俩换换工作,想让你感受下我这轻松的人生。剩下的130万房贷我来帮你还,只要你愿意在房产证上加上我的名字,这些都是小事。还有的网友说道:确实过得太艰难了,工作两年才在北京买房,还要靠父母付首付。我在你这个年纪月薪过百万,拥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出门不是直升机就是劳斯莱斯。你这水平也就勉强达到温饱,你要是不信,可以来我的梦里看看。仅仅是工作两年还了90万房贷之后还能攒下80万就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可能这位网友对于生活太艰难有什么误解。在北京能买得起房的人,和生活艰难根本挂不上钩。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旷达

南京211硕士买房:为了攒首付,40块钱抠着用

这一年的南京楼市,冷热不均。有热销的楼盘不愁客,有分销当道却依然难以热销的楼盘,有散尽营销费用却收获甚微的楼盘,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一年的南京楼市,跌宕起伏,让人不禁喜愁参半。有一摇便中的,有几次都未中签的,有买不到又退而求次的,也有索性收拾包裹回老家的。楼市政策的变化,冷不丁上涨的首付比,让买房人们的心态也随之而变,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在南京只求一房的小人物。2021年开篇,搜狐焦点南京站重磅推出《TA说|南京这一年,楼市小人物》系列选题,采访了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有的是置业顾问,有的是买房人,见证了南京楼市这一年的“腥风血雨”。还记得前段时间刷屏的《后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引发了全网热议。视频里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自信,仿佛一支强心剂,但无论是潜水还是赛车漂移,没有经济的底盘,都是白搭。更多的“后浪”还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年轻人的世界并没有如此光鲜亮丽,平行的后浪世界里,大多数的年轻人,正在为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而努力。“为了买房,一天只吃一顿饭,瘦了十多斤;为了买房,咖啡只喝速溶的;为了买房,旅游变成了家里蹲……”说话者是刘敏,去年下半年刚在南京置业的宁漂一员,2016年她从南京某211高校硕士毕业,开始了她的宁漂生活。1省吃俭用、做兼职,只为在南京买套房“为了省钱买房,这两年连个化妆品都不买,只买基础护肤品,少晒太阳,远离坏习惯;超市里的日用品,哪怕打了折,也要在淘宝上比个价;买一赠一的商品,压榨了购物袋里的绝大数空间……”当然,没有购物欲望是不可能的,但看着银行卡余额、房价,一切了然于心,就连朋友、同事之间的往来,都要衡量一番,“怕担着情分,回头还要礼尚往来。”刘敏苦笑道。“当时来南京考研,是因为我先生在南京读博,就一起跟过来了。”刘敏来自山东,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宁工作。“32岁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能在南京拼一套房。”在刘敏的买房计划中,省钱成了一大目标,必须严控生活支出,把每一笔花费都记在手机账本上,而且每半个月就要复盘一次,一旦发现有额外消费,就会启动反思优化模式。在聊天中,刘敏还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之前跟他们一起合租的是个中年妇女,也是外地人。因为不想在老家带孩子,就来南京打工,每个月都把钱打回家。闲暇的时候还会去外面跟朋友聚聚餐、唱唱歌,小日子过得比年轻人还潇洒。“有一天,这个舍友回到家心情特别好,理由竟然是吃了一份40块钱的砂锅,足足高兴了一晚上,这幸福感让我和先生感慨万千。”刘敏说,这40块钱够在菜场买好几个蔬菜,能让他们俩吃两天呢。“要是碰到超市打烊前去买菜,还能屯点菜呢。”听完这个故事,我竟然有点伤感,现在的高学历年轻人,竟然把生活都过成了数学。“刚工作那会没想过买房,哪知道房价涨这样?”在她看来,双方家庭一般,要想在南京买套房谈何容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房子不断地涨价,连去售楼处看房的勇气都没有。“那时候还关注了几个楼市号,天天在说房价要涨,这边要卖2万了,那边要卖3万了,眼不见心不烦,索性就取关了。”但眼不见未必净,房价依然在蹭蹭涨,刘敏最早了解到的城南某盘,那时候才2万/平,现在二手房都卖到了4万多/平。“不后悔是不可能的,但是真的没钱啊,能咋办,时间对没钱的人,向来不公平。”最早决定买房,是2016年,但因为看房犹犹豫豫,加上首付款也没有完全凑齐,也没有刷脸的勇气去问亲戚朋友借钱,最终南京新政出台,要求购房者必须有2年的社保,让她直接失去了购房资格。但这两年里,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买了房,但自己却还在替房东还房贷。“接到房东电话说缴房租的那一刻,才觉得原来无论在这座城市呆多少年,再熟悉的感情也会因为没有落脚之处,成为这座城市的外来人。”一分钱要掰成几分用,刘敏笑说,工作后的日子过得还不如上学那会,现在连外卖都不敢点,“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来没有吹到我这啊……”2从新房转战二手房!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不仅仅是这种来自对未来的恐惧感,更有当下因为房租上涨,不得搬离市中心的无奈和不安,刘敏还是决定打开南京楼市的购房地图。“没有为房子拼过的人生,是缺憾的。”为了在南京安家,刘敏和张晓华可以说是拼劲了全力,甚至还加班加点的开启了兼职,有时候兼职的工作都要忙凌晨一两点,但看着辛苦多挣的两三千外快,刘敏连在外面吃碗20多块钱的砂锅都舍不得。刘敏说,看着早上还没睡醒的张晓华,黑眼圈明显又加重了,有那么一刻,让她竟然觉得有点热血。“买房是为了自住,肯定是要折中我俩的工作地点,但事实上,预算300万左右,在南京能选的新房实在是太少了。”看了小一年房的刘敏和张晓华,从燕子矶到尧化门再到五桥,又去过仙林,甚至连江宁都没错过。但看中的楼盘钱不够,心里还想着要买热门地段的热门楼盘,又担心摇号摇不上。“想在南京买房,钱不多,要求还真不少。”刘敏自嘲道。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是为啥去年一整年都在耗时,房子却迟迟未定,当初看上的江北核心区,因为提高了首付比,已经把他们拒之门外了。而江北的其它板块,除了五桥、城南中心外,似乎选择也非常有限,从刘敏的态度来看,心里还是有点投资的倾向。是啊,谁不想自己买的房子低买高走呢?不过,好在最终房子是用来住的情绪战胜了感性思维,刘敏和张晓华终于在燕子矶敲定了一套二手房,76平两房两厅、总价275万,加上双方父母支持的50多万+亲戚朋友的10多万,首付款算是有惊无险地凑满了。“付完首付后,我感觉心里都是空的,觉得自己就是个穷光蛋了,每个月还有1万多的房贷要还。”刘敏吐槽道,她不好意思地说,从借呗、信用卡上也套了几万,但不敢跟家人说。不过庆幸的是,还好她在燕子矶工作,小电驴也可以说省下一笔交通费,“等到以后这里地铁通了,先生上班也会比较方便,至少暂时可以省一笔买车、油费钱。”想到交付后的房子,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那些被掏空的钱包、省吃俭用的日子,刘敏的眼神里流露出是欣慰。刘敏说,买完房后,当初带他们看房的置业顾问、分销还是会给他们打电话,听说接待他们多次的中介,因为没买他的房,还气呼呼地表示他们买的房子不值当。“买房就是为了结束在一个城市的漂泊日子,每天下班路上,看着路边万家灯火中也有自己的一盏,那种坦然释怀了所有的不安。”拿到房后,我们几个好友一起去她家祝贺,觥筹交错间我问她:“苦了这么些年,总算实现一个小目标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本以为她会说准备生孩子的人生新旅程,或者报复性地买下自己看了三个月的包包,结果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继续努力,买第二套房。”话音未落,刘敏又补了一句,无论在哪座城市,房子,都会是抵抗人生焦虑的最好武器。哎,她说的,是吧?(注:文中所涉及的名字为化名)来源:搜狐焦点南京站

大白若辱

硕士生月入过万,直言家里凑首付买了房,每个月还8000房贷

近日,在职场论坛中,笔者看到有位硕士生坦言现在他也已经尝到了现实中的压力,因为刚工作一年,家里就帮忙凑首付买了房子,现在每个月虽然工资有1万元,但是房贷就占了8000元,每个月还房贷剩不下多少钱,所以硕士生坦言真的是心太累了。有网友看到这位硕士生的吐槽后,也是纷纷建议把房子卖了不就好了,何必在年轻的时候就为难自己。笔者认为:在职场中,有很多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他们或许对社会中的现实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于消费者一方面总是显得太过幼稚,往往在买房以后便开始觉得压力比较大,可是他们却没有提前考虑清楚,这也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工资较低,而且学历较低,找不到高薪工作,慢慢的压力扛在身上喘不过气来。正如这位硕士生坦言,年轻人尽量不要过早买房,尤其是在工作不稳定的情况下,工资又不高,也没有多少存款,一旦因为被公司裁员所导致丢掉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借钱来还贷款。所以大家在一线城市工作,更应该努力学习,并且积极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职场中获得更高的成就,这样在以后才不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除此之外,笔者更是建议大家在社会上更是要主动社交,如果你不擅长社交的话,很有可能在公司就会被同事所孤立,而且在职场中也会工作得越来越疲惫,就像这位硕士生一样,如果确实因为丢掉工作没有钱去还房贷,那么可以通过在此之前结交的真感情的朋友,通过他们的帮助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解决麻烦。不过除了社交,大家也应该提升自我的能力,只有你足够优秀,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收入也能在行业内达到金字塔顶端。图:网络结语: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职场故事、职场案例、和领导同事相处技巧等职场经验!

其然

南京211硕士买房:为了攒首付,40块钱抠着用!

作者: 楼市古兰这一年的南京楼市,冷热不均。有热销的楼盘不愁客,有分销当道却依然难以热销的楼盘,有散尽营销费用却收获甚微的楼盘,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一年的南京楼市,跌宕起伏,让人不禁喜愁参半。有一摇便中的,有几次都未中签的,有买不到又退而求次的,也有索性收拾包裹回老家的。楼市政策的变化,冷不丁上涨的首付比,让买房人们的心态也随之而变,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在南京只求一房的小人物。2021年开篇,搜狐焦点南京站重磅推出《TA说|南京这一年,楼市小人物》系列选题,采访了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有的是置业顾问,有的是买房人,见证了南京楼市这一年的“腥风血雨”。还记得前段时间刷屏的《后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引发了全网热议。视频里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自信,仿佛一支强心剂,但无论是潜水还是赛车漂移,没有经济的底盘,都是白搭。更多的“后浪”还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年轻人的世界并没有如此光鲜亮丽,平行的后浪世界里,大多数的年轻人,正在为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而努力。“为了买房,一天只吃一顿饭,瘦了十多斤;为了买房,咖啡只喝速溶的;为了买房,旅游变成了家里蹲……”说话者是刘敏,去年下半年刚在南京置业的宁漂一员,2016年她从南京某211高校硕士毕业,开始了她的宁漂生活。1省吃俭用、做兼职,只为在南京买套房“为了省钱买房,这两年连个化妆品都不买,只买基础护肤品,少晒太阳,远离坏习惯;超市里的日用品,哪怕打了折,也要在淘宝上比个价;买一赠一的商品,压榨了购物袋里的绝大数空间……”当然,没有购物欲望是不可能的,但看着银行卡余额、房价,一切了然于心,就连朋友、同事之间的往来,都要衡量一番,“怕担着情分,回头还要礼尚往来。”刘敏苦笑道。“当时来南京考研,是因为我先生在南京读博,就一起跟过来了。”刘敏来自山东,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宁工作。“32岁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能在南京拼一套房。”在刘敏的买房计划中,省钱成了一大目标,必须严控生活支出,把每一笔花费都记在手机账本上,而且每半个月就要复盘一次,一旦发现有额外消费,就会启动反思优化模式。在聊天中,刘敏还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之前跟他们一起合租的是个中年妇女,也是外地人。因为不想在老家带孩子,就来南京打工,每个月都把钱打回家。闲暇的时候还会去外面跟朋友聚聚餐、唱唱歌,小日子过得比年轻人还潇洒。“有一天,这个舍友回到家心情特别好,理由竟然是吃了一份40块钱的砂锅,足足高兴了一晚上,这幸福感让我和先生感慨万千。”刘敏说,这40块钱够在菜场买好几个蔬菜,能让他们俩吃两天呢。“要是碰到超市打烊前去买菜,还能屯点菜呢。”听完这个故事,我竟然有点伤感,现在的高学历年轻人,竟然把生活都过成了数学。“刚工作那会没想过买房,哪知道房价涨这样?”在她看来,双方家庭一般,要想在南京买套房谈何容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房子不断地涨价,连去售楼处看房的勇气都没有。“那时候还关注了几个楼市号,天天在说房价要涨,这边要卖2万了,那边要卖3万了,眼不见心不烦,索性就取关了。”但眼不见未必净,房价依然在蹭蹭涨,刘敏最早了解到的城南某盘,那时候才2万/平,现在二手房都卖到了4万多/平。“不后悔是不可能的,但是真的没钱啊,能咋办,时间对没钱的人,向来不公平。”最早决定买房,是2016年,但因为看房犹犹豫豫,加上首付款也没有完全凑齐,也没有刷脸的勇气去问亲戚朋友借钱,最终南京新政出台,要求购房者必须有2年的社保,让她直接失去了购房资格。但这两年里,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买了房,但自己却还在替房东还房贷。“接到房东电话说缴房租的那一刻,才觉得原来无论在这座城市呆多少年,再熟悉的感情也会因为没有落脚之处,成为这座城市的外来人。”一分钱要掰成几分用,刘敏笑说,工作后的日子过得还不如上学那会,现在连外卖都不敢点,“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来没有吹到我这啊……”2从新房转战二手房!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不仅仅是这种来自对未来的恐惧感,更有当下因为房租上涨,不得搬离市中心的无奈和不安,刘敏还是决定打开南京楼市的购房地图。“没有为房子拼过的人生,是缺憾的。”为了在南京安家,刘敏和张晓华可以说是拼劲了全力,甚至还加班加点的开启了兼职,有时候兼职的工作都要忙凌晨一两点,但看着辛苦多挣的两三千外快,刘敏连在外面吃碗20多块钱的砂锅都舍不得。刘敏说,看着早上还没睡醒的张晓华,黑眼圈明显又加重了,有那么一刻,让她竟然觉得有点热血。“买房是为了自住,肯定是要折中我俩的工作地点,但事实上,预算300万左右,在南京能选的新房实在是太少了。”看了小一年房的刘敏和张晓华,从燕子矶到尧化门再到五桥,又去过仙林,甚至连江宁都没错过。但看中的楼盘钱不够,心里还想着要买热门地段的热门楼盘,又担心摇号摇不上。“想在南京买房,钱不多,要求还真不少。”刘敏自嘲道。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是为啥去年一整年都在耗时,房子却迟迟未定,当初看上的江北核心区,因为提高了首付比,已经把他们拒之门外了。而江北的其它板块,除了五桥、城南中心外,似乎选择也非常有限,从刘敏的态度来看,心里还是有点投资的倾向。是啊,谁不想自己买的房子低买高走呢?不过,好在最终房子是用来住的情绪战胜了感性思维,刘敏和张晓华终于在燕子矶敲定了一套二手房,76平两房两厅、总价275万,加上双方父母支持的50多万+亲戚朋友的10多万,首付款算是有惊无险地凑满了。“付完首付后,我感觉心里都是空的,觉得自己就是个穷光蛋了,每个月还有1万多的房贷要还。”刘敏吐槽道,她不好意思地说,从借呗、信用卡上也套了几万,但不敢跟家人说。不过庆幸的是,还好她在燕子矶工作,小电驴也可以说省下一笔交通费,“等到以后这里地铁通了,先生上班也会比较方便,至少暂时可以省一笔买车、油费钱。”想到交付后的房子,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那些被掏空的钱包、省吃俭用的日子,刘敏的眼神里流露出是欣慰。刘敏说,买完房后,当初带他们看房的置业顾问、分销还是会给他们打电话,听说接待他们多次的中介,因为没买他的房,还气呼呼地表示他们买的房子不值当。“买房就是为了结束在一个城市的漂泊日子,每天下班路上,看着路边万家灯火中也有自己的一盏,那种坦然释怀了所有的不安。”拿到房后,我们几个好友一起去她家祝贺,觥筹交错间我问她:“苦了这么些年,总算实现一个小目标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本以为她会说准备生孩子的人生新旅程,或者报复性地买下自己看了三个月的包包,结果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继续努力,买第二套房。”话音未落,刘敏又补了一句,无论在哪座城市,房子,都会是抵抗人生焦虑的最好武器。哎,她说的,是吧?(注:文中所涉及的名字为化名)如果你有买房、卖房的故事,也可以在我们评论区留言哦!End

爱在线

硕士生毕业6年做软件研发,晒出年薪,直言想要在一线城市买房

如今有越来越多从业者,其实在进入大城市以后,都渴望入职一些有规模有名气的公司,这样就可以在公司里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但是很多公司的高管或者上级在管理员工的时候,往往会对员工斤斤计较,看到员工有能力有才华,于是便无一些员工针对员工,把员工安排到一些非常普通的边缘位置上,让员工难以施展才华。所以并不是那些有能力有虚的员工,就能够在大公司里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资历获得高薪。前不久,在论坛中笔者便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位硕士生现在毕业6年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可是前不久找到一份做软件研发的工作,入职华为能够拿到40万的年薪,其实这样的工资对于他来说真的是特别满足了,但是不少网友却认为,既然工作这么多年,其实完全可以获得更高的薪资,因为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在谋求人才,并不是大公司,都会给予员工较高的收入。由于这位硕士生想要在一线城市买房,希望能够在一线城市立足,所以也是准备进入华为工作。笔者认为,其实大多数从业者在进入公司以后,千万不要总是斤斤计较,因为如果你并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不愿意站在领导角度去考虑问题,最后只会影响团队的和谐氛围越来越多,年轻人总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跟他人计较,无法放得开,领导就会觉得这些员工小肚鸡肠,而那些懂得牺牲懂得舍得的从业者才能够在单位里获得很高的奖金和收入。不过在笔者看来现实还是非常残酷的,因为当大家和领导在一起配合的时候,发现总是为了一些加班费和奖金跟领导争吵,有些负责人过于细心或者对员工小心谨慎,认为员工没有牺牲精神,不愿意加班,所以才不会给员工高薪资,而那些有学历的科学人生或者研究生,则觉得领导没有责任感,员工已经为公司付出了一切,但是公司领导却还是不满足,还需要让员工去承担责任,那么一旦出了问题,员工也不想总是在公司也被推过,大家主动做了很多的事情,希望能够成为公司里的人才,所以才会在思想和个性上多多方面的去提高自己,只是一些领导对员工有非常严苛的要求,所以才会导致这些从业者在大公司里难以适应,并不是大公司就能够促进员工成长,有些员工会选择逃离。结语: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职场故事、职场案例、和领导同事相处技巧等职场经验!

荀悦

年薪60万女硕士买房求助父母被拒后,怼父母:为啥房子都给弟弟

最近网上看到这样的一个帖子,一经发出,引发了网友们强烈的讨论:中国家长很难一碗水端平,女儿是给别人家养的,儿子才是自己的传后人。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里再多房子再多车都跟女儿没有关系。但是父母这么做,除了偏心之外,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女硕士靠着自己的努力,年薪都60万了,而她的弟弟却是大专毕业,还是个无业游民,做父母的都偏心发展不好的一方,更何况还是个儿子。父母虽然有4套房子,但这可能是为了弟弟以后的生活着想,毕竟弟弟这么没出息。其实,我觉得这个女硕士的父母未必重男轻女,父都把她供上硕士,还不是希望她以后有很好的生活,说明父母心里是看重她的,但未必看得上她对象。还没结婚,就开始惦记岳父岳母的房子和钱,这以后结婚了,还不得都被他骗了去!人家闺女都是贴心小棉袄,这个女硕士钱挣那么多,不但不懂的反哺,还继续索取,还没结婚就偏袒男朋友那边,算计自己父母的房子,换谁谁不心凉?虽然这个女博士也有不对的地方,但现实中,有些人是真的极度重男轻女的,啥都给儿子。我的一个朋友家里独生子,家里经济条件非常不错,随随便便就能买辆车那种。毕业之后,他和女朋友去上海发展,两个人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总算站稳了脚跟,跟女朋友结婚后,就备要孩子,为孩子拼命攒钱,当孩子生出来是个女孩时,他立马去买了一辆自己最想买的车。这是国内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这个朋友生了儿子,那么他肯定会更加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生了女儿就开始潇洒了。

红南京

硕士工作半年即可买房?扒一扒人才待遇的落实情况!

8月10日,广州市白云区发布人才绿卡获取信息,其中明确指出: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安家费对符合条件的境内博士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安家费,对国(境)外引进的博士,分两期发放20万元安家费,每期10万元。黄埔区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本区企业工作满1年,发放住房补贴2万元;新引进入户的硕士研究生,在本区企业工作满1年,发放住房补贴3万元;新引进入户的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在本区企业工作满1年,发放住房补贴5万元。南沙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首次入户南沙区、连续缴纳本区社保满3个月且在本区有合法住所者,可申请住房补贴。补贴标准为本科20000元/人、硕士40000元/人、博士60000元/人,补贴分两次到账。本科15000元,硕士25000元,博士30000元,简单粗暴,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还能叠加区级补贴!福田区补贴硕士12500元和博士15000元;龙华、龙岗、盐田、宝安、大鹏新区的补贴分别为本科15000元、硕士25000元和博士30000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申请人只能享受一次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可分期领取生活安家(租房)补贴:全日制博研学历最高8万元,全日制硕研学历最高6万元。在杭州地区无房户在杭购房后:全日制博研学历可申领20万元的购房补助(认定为杭州市级E类以上人才后,在杭购买首套住房,可优先摇号);全日制硕研学历可申领10万元的购房补助。原有房户在杭再次购房后:全日制博研学历可申领10万元的购房补助,全日制硕研学历可申领5万元的购房补助。这三个城市对于工作、生活来说,都非常“热门”,当地开出的条件也很好,但具体到发放条件(是否确认落户后才可享受)、申请时长、是一次性还是按批次发放等问题,我们就要去考量它真正落实的发放情况如何。这里搜集了以下硕士、博士在相关领取补贴中经历的情况:在有关“深圳市人才引进租房和生活补贴公示后多久发放?”的问题下,有人收到补贴的进度有快有慢。快的情况下2个月左右,慢的情况下有经历10个月才收到租房和生活补贴。当问及“有关人才引进计划给出的补贴需要扣税吗?”的问题,有人反映还有扣掉20%作为税收的情况。也有人表示,即便是人才补助有提出明确的补助金额,但是由于申请手续复杂,将近一年的时间并没有申领到补助。推测缘由也可能是:提交资料不明晰或具体要求不够,如有的要求提供劳动合同、是否落户或地区人才绿卡获得、按批次审核未轮到等情况。由此看来,即便是某地推出了高薪引进人才的政策,我们也需要具体调研一下,福利待遇发放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比如,询问一些已在此处就业的前辈、相关讨论区的提问、政策发布下相关评论等渠道,多从硕博就业人群的角度了解信息。如果一股脑地凭条件就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驻扎在一个新的城市就业,一些问题也许在日后才会逐渐浮现,可能会因此增加就业的沉没成本。这就像读博读研,选择一个好导师,这大概率是件一生受益的事情,即便未给你多大的帮助,也会替你省去很多麻烦。

天志

北京买房有多难?一研究生工作9年,月薪2.3万,被逼“无路可走”

#房产#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大多都会租房住。买不起房就租房,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所有人都明白,租房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租房住一辈子是个不现实的事情。要么买房留下来,要么奋斗多年最后选择了离开。一研究生工作8年,月薪2.3万,却被房价逼得“无路可走”!王先生是一名热能工程师,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北京,已经在这里工作9年了,一直都是租房住。其实结婚那会儿他想过在北京买房,却因为首付不够而放弃了。王先生一直安慰自己房价总会跌的,现在每个月3000多的房租虽然不便宜,但相比房贷而言还是轻松不少。近两个月,王先生每天都心事重重,就连上班都无精打采。原来,王先生的大儿子后年要上小学了,因为北京无房,在哪读书成了个问题。王先生去社区和学校咨询了一下,被告知需要三年的租房证明并且已经备案纳税才能申请,审核非常严苛,而且年年招生爆满,入学申请通过的几率很小。为了儿子读书,王先生去抽空去看了房子,结果发现朝阳区方圆10公里内的房价基本都在8万上下,便宜点的也要5万多一平米,像样的两房都在400万至550万之间。王先生盘算了一下,即便掏空全部积蓄也不够首付,即便凑够了首付,今后还贷也是一问题。北京周边的房价虽然便宜些,却失去了就近照看的意义。房子买不起,想就近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想法落空了。王先生感觉很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在北京工作的意义,好不容易考了研究生,工作多年,买不起房子也就算了,结果还连累孩子上学。他想到了离开北京回老家,老家的房价便宜,上个好点的学校完全没问题;可自己的工作怎么办,月薪2.3万的工作可不好找。老家的工资水平低不说,实体企业也非常少,找份合适的工作几率非常小。王先生现在非常苦恼,一边是自己热爱的工作,一边是家庭和孩子的学业,他想两者兼顾,却要被迫做出选择。小编认为;北京房价确实是太高了,高房价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人才流失,对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高相

研究生在深圳年入30万买不起房,深深的挫败

一直以来90后就被认为是“月光族”“无所事事”“任性”“不工作”“靠父母”的一代,在大人们眼中90后也是比较叛逆的一代,在大家的质疑声中,90后也渐渐的成为了社会的主力军,无论从职场还是房地产,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不再是当年被人质疑的对象,90后也崛起了,据某份调查报告显示,90后并不是月光族,而且超过8成的90后有存款,超过4成的90后已经购房。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有20万以上的90后占5.25%,而有5万以上的90后占31.16%,当然月光族也占据了将近2成,初出社会,很多90后面对工资低房租高的问题,每个月的房租可能都要用去工资的一大半,前期根本就存不到钱,到后期经过慢慢的积淀和成长,一般工资也会有所提升,这时候就开始有存钱的能力了。而90后对于购房也是非常热衷的,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已购房的90后占41.78%,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的,毕竟最大的90后也才29岁,在这群小于29岁大于19岁的人群中已经有超过4成的人已经拥有自己的住房,这也是90后值得骄傲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90后在二三线城市购房的比例远高于在一线城市购房的比例,其实很多90后都愿意在一线大城市发展,但是一线城市的房价确实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不得不寻找更加宜居的城市买房生活。前几天看到一个研究生的故事,他16年研究生毕业就到了深圳,从事IT方面的工作,已经在深圳工作了3年,现在要离开深圳了,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房价,他年收入将近30万,每月支出在5500元左右,这个收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想在一线城市买房却是非常困难的,他选择离开深圳去到其他城市。他身边的朋友很多是早期买房的受益者,还有一些也决定离开深圳去其他城市发展,他觉得辛辛苦苦研究生毕业却不能在深圳落地生根,有着深深的挫败感,其实这样的人很多,一线城市发展前景好、生活配套设施也很好,但是房价却非常高, 年入30万也不一定买得起房,就算买到了房子,月供还是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一线城市工作赚钱,然后转到二三线城市买房生活,这也是90后在一线城市买房比例远低于二三四线的原因。一线城市发展,二三四线城市买房,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一线城市的房价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虽然二三四线的房价也很高,但是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就比较低了,90后买房都是自住,只要选择合适自己发展的城市,有着自己能承受的房价就可以了,买房是一件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感的事情,只要是合适的地段、合适的房价就可以了,盲目追求自己不能承受的房价只会悔之莫及。

而不能惊

硕士生夫妇在一线城市能买车买房,年薪有多少呢?收入曝光引热议

近日,在论坛中,笔者看到有对硕士生夫妇也是吐槽:他们在一线城市里能够买车买房,而且通过两个人的努力,已经走在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毕竟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难去承受月供以及房贷的,而往往这些年轻人在大城市里也无法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或者是家庭能够通过他们的学习和努力在一线城市里有足够稳定的发展,也在与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而这对硕士生夫妇在一线城市的年薪更是达到了60万以上。其中这位硕士生也是坦言,其实在一线城市里,如果年薪没有二三十万,是很难把买房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没有配偶还处于单身状态更是非常艰难。所以大家即便是在一线城市里有着非常高的年薪,也是在不断努力地坚持学习,尽量的在公司里有更高的职位和收入。笔者认为:第一、现实残酷其实现实还是非常残酷的,有很多能够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的年轻人,他们的收入虽然很高,可是在买房买车以后确实无法也攒下一定的存款,而往往这些年轻人他们和自己的对象能够在一线城市里坚持10年以上,慢慢的也不再是年轻人,而是成为了中年人,他们到了三四十岁以上回首往事的时候,也是觉得自己的打拼真的是很不容易,因为他们经过几年努力之后,在行业内已经处于非常高的地位。无论是职位还是级别,都能够让其他的年轻人感到叹为观止,所以他们才能够在一线城市里站在金字塔的中层或者顶层。第二、压力大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这些年轻人在一线城市里能够买车买房,除了全职之外,他们也会坚持做副业和兼职,通过兼职获得额外收入,进而减轻家庭负担。因为在成家庭以后需要各方面的花销,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里,更需要这些年轻人去努力的承担各方面的压力,而往往这些年轻人在选择买房买车的时候,都会考虑到价格以及性价比,那么如果你在一线城市的年薪30万以上,你会选择在一线城市里买房吗?图:网络结语: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写在评论中,大家一起交流。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职场故事、职场案例、和领导同事相处技巧等职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