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成外高新校长李俊联合助阵精锐SVIP发布会女儿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成外高新校长李俊联合助阵精锐SVIP发布会

新冠肺炎疫情告一段落之后,随着中小学生大规模返学,国内培训机构依然火热。美股上市的国内高端个性化教育集团精锐教育完成品牌焕新,技术、产品与服务升级,招生、营收全线反攻上扬,跨进新一轮强劲增长的曲线。10月16日,精锐举行了十城联动发布会,推出了国内首个为超级学霸度身打造的一站式名校直通车解决方案——SVIP课程。与此同时,精锐投资上亿元,完成线下校区升级改造,建成一批网红VIP旗舰校区,成为国内K12教育新地标。“个性化、一站式”差异化之路 引领行业变革十城联动发布会上,精锐教育董事长兼CEO张熙亲自上场为精锐十年磨一剑的高端SVIP产品揭幕,精锐全国校区也计划为举办名师命题、全面仿真的“状元考”,精选优质生源,完成第一批SVIP学员招生。在本地化精准教研的基础上,组合一线实战名师,打通学科培训、学生生涯规划,为家长、学生制定个性化一站式升学解决方案,在国内培训行业尚属首次,可以说,在高端个性化教育赛道,填补了一项空白。精锐的SVIP课程体系,采取VIP名师一对一授课、大班点睛课方式授课,是一整套组织严密、精心研发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其中的“名校直通车”课程围绕中高考升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程度推出个性化培优课程、冲刺课程,以及名校自招课程,“名校定向课程”则与区域名校战略“捆绑”,让学生节省时间、有的放矢,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达到名校要求,从而达成升学目标。学科培训之外,精锐又创造性地推出管家式六师服务,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诊断、升学规划、心理辅导、政策辅导、志愿填报等全方位、无死角服务,为国内教培行业第一个一揽子升学解决方案。十城联动发布会上,精锐CEO张熙介绍说,由哈佛班产品、精锐VIP产品升级而来的SVIP课程体系,有四大特点,代表了国内高端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的最高水平。SVIP课程体系产品升级,三大特点保障破浪前行一是私家名师,管家服务。针对一部分学霸学生无法长期保持理想心理状态、成绩发挥不稳定的现状,精锐SVIP课程提供私教定制的相关课程,为学霸学生提供从学习政策到学习心理的一对一指导,确保学生心态稳定、发挥正常。二是定向规划,直冲名校。精锐SVIP课程体系由一线名师、专家担纲,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定相应的升学规划,并在考前提供画龙点睛的帮助,最大限度增加冲击名校的可能性。三是整合资源,贴身服务。在精锐看来,为有希望冲击名校的学霸、准学霸定制多种多样的升学建议,正为个性化教育机构的职责所在。精锐的SVIP产品准备国际权威的升学测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科优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未来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统筹教育资源,展开学科辅导、学业规划,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升学服务,实为教培行业的一大创举。精锐SVIP课程体系经过长期研发,精心打磨,并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试水,以优异的中高考成绩获得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2020年,上海地区中考,多个区域最高分出现在精锐校区,一大批学生经由精锐辅导升入心仪的高中名校。2020年高考,上海地区第一名(624分,满分660分)也出现在精锐校区,高考状元姚同学应聘为精锐·SVIP学霸创造营特别大使。十城联动发布会上,精锐特意请来教育界知名大咖跨刀助阵,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脑王杨易、《凹凸相对论》作者、段子手傅首尔、《我想开个店》综艺节目制片人吴姗姗等一批重磅嘉宾也来到现场,解读中高考政策,分享学习经历,共同探讨学霸成长。精锐CEO张熙毕业于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是教育行业罕见的一位学霸型掌舵人,自己就是福建省高考状元。精锐在创办之初便提出做“有温度的教育”,把打造学生“学习力”放在首位,并在国内首次引入哈佛案例教学法。12年来,共有350多万学子在精锐校区实现学业梦想,成就精英人生。SVIP课程体系一揽子解决家长、学生升学难题,势必成为精锐教育又一强劲增长点,从而抢占国内高端一对一教育制高点。据悉,精锐·个性化成都SVIP发布会将在10月31日举行,发布会现场定在成都博物馆报告厅,特邀请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成外高新校长李俊参加,并就中、高考政策的解读,开展两场公益讲座——《升学路径与高中学业规划》《低进高出,学霸分享》,分别由熊丙奇、李俊主讲。01升学路径与高中学业规划主讲人:熊丙奇博士讲座内容: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多元升学路径各类升学路径对学生的学业与素养要求高中学业发展规划家长的职责讲师简介: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央广评选“2014中国教育变革人物”搜狐“中国教育者推动者”精锐学习力研究团队特聘专家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等全国性媒体教育专栏作者注意事项:参与对象: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升学路上保驾护航的高中家长讲座时间:10月31日 (上午)10:00—12:0002低进高出,学霸培养分享主讲人:成外高新校长李俊讲座内容:中考改革与初升高政策解读初中生如何规划冲刺名校父母的育子心得讲师简介:成都市委宣传部命名的“成都市十佳思想政治工作者”成都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成都市教育学会德育专委会理事,成都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特聘专家36年教育生涯业绩辉煌:担当一线教师18年,教毕业班13届,当班主任8届,所带班级每届都分别获评县、市、省三级先进班集体;担任副校长、校长16年。注意事项:参与对象: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升学路上保驾护航的初中家长讲座时间:10月31日(下午) 14:00-16:00植信研究院【来源:成都商报教育报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小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为后浪,构建三低教育生态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是10年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目标。随着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国从学前教育起,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都实现了普及的目标。“这是中国一个历史性时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表示。日前,《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20)》在京发布,杨东平对“后普及教育时代”的中国教育进行了展望。他提出,我们正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新的时代有一些特点。一个是进入后普及教育阶段,因为已经完成教育普及任务。另一个是正在进入后疫情时代,要思考如何让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跟未来学习方式的改变建立连接,从现在走向未来。杨东平后浪来了,要重视教育多样化在滚滚而来的后浪中,杨东平注意到一个信息,“我们的后浪是个比较小的浪,就是00后这一代,人口总数比80后减少了1.47亿,也就是减少了1/3。”他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教育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也告诉我们要重视每一个人,争取通过教育红利的增长,弥补人口红利的缺失。“这意味着,我们在完成了同一性的以普及为主的教育之后,要更多地重视教育的多样化。”然而,当前的教育现状让人担忧。城市的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便有教育焦虑,城乡学校普遍存在的“只要死不了,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应试教育,恶性的择校竞争和课外补习仍然是一种普遍现实。“在后普及教育时代,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教育软件的现代化,需要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杨东平说,“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想,促进教育创新和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走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走向学习化社会。”互联网时代,关注新的教育形态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走向前台,网课成为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几个月的网络教学也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00后一代对网络非常熟悉,被称为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长大的。但杨东平发现,面对互联网,教育陷入尖锐的矛盾中。一方面,借教育信息化之名,计算机、智能手机、APP、电子游戏、虚拟现实、3D打印、机器人、编程技术等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宠”甚至标配,一些未经检验、评价的高技术登堂入室。这包括用于时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的电子头环,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装备的“智能教学环境”,还出现了培训机构组织儿童进行的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量子波动速读”等“伪科学”。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现实中,以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目标,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对电子产品、智能技术、互联网的使用严防死守,严禁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由于手机和网络游戏导致的家庭冲突,成为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之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网瘾、手机控等问题几乎束手无策。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孩子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又会出现什么新问题,几乎一无所知。“这提示我们,尽管21世纪已经过去20年,但我们还没有为新的一代和新技术的到来真正做好准备。”杨东平指出。他认为,面对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竞争,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走向未来的学习。“所以,我们要认识互联网教育远程学习的未来性,从疫情时期的特殊教育走向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阶段。”杨东平说。三低教育生态近年来,中小学减负一直在强力推进,但“校内减负,校外加码”的现象一直存在,不满减负的声音非常多。2019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PISA 2018测试结果,在79个参测国家(地区)对15岁学生的抽样测试中,我国4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3项科目第一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数学和体育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数学学业总体表现良好,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仍然堪忧,尤其是视力不良率过高,揭示了课业负担过重的后果。杨东平认为,教育减负必然是一场持久战,对培训机构、线上教育的规范还是在减负的外围,导致家长恐慌的“基本盘”是学校,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过大,招生过程不透明,事实上存在的择校招生让家长焦虑不已。他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恶化、青少年视力不良率上升、校园欺凌现象以及正在变异的家庭教育功能,反映出青少年生存环境的复杂问题,指向了改变唯升学、唯分数、唯学历的评价制度,指向了整体教育生态的改善。杨东平提出,通过改革公办学校体制,激活公办学校来促进义务教育生态的改变,“我希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生态,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教育质量却最高。”【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声满天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专家莅临北海学校指导“微德育”课题研究工作

11月6日上午,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创新中心主任郭婷婷、著名特级教师池昌斌,走进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对北海学校的“微德育”课题研究进行调研和指导,潍坊高新北海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袁月娥、党总支副书记李宏伟、副校长考俊花等领导陪同活动。首先,专家和领导来到北海学校。校园文化刊板、“微德育”刊板正整齐排列在大厅中,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内涵,展现着学校的文化风貌。北海学校致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微德育在校园中自然流淌。随后,专家和领导共同观看了微视频、微班会、微电影、微绘本等“微德育”材料,并进行了亲切的交流。郭主任和池老师对运用“微德育”多元化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及热爱生活的态度,进行了高度评价。接下来,由刘云伟老师从项目概述、推进措施、取得成效和本学期实施四个方面阐述了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微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微德育”目标小、问题小、形式活,破解了当前德育现状,“微德育”规范内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化习惯为素养,微而有为,以小见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持续成长。吕会仙老师作为班主任代表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介绍了班级“微德育”实践。从日常班级管理中发现的“微问题”入手,以平等、尊重、和谐的方式和班级同学进行了讨论,追根溯源,共同思考如何解决“微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桌洞文化、书包文化、口风琴文化教育,不但解决了班级管理“微问题”,还在思想道德方面取得了“大效果”。随后,专家领导举行了座谈活动,就学校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潍坊高新北海教育集团党总支副书记李宏伟为学校“微德育”品牌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她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北海学校校长助理郑丽萍提到如何让“微德育”真正助力校园文化,做到和中有雅、雅中有和,是学校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校园“微德育”的效果进行了论证与评价。北海学校“微德育”不会停下脚步,在日后将开展更加多样化的活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让微德育春风化雨,滋润北海师生的心田。21世纪专家莅临北海学校指导微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微德育品牌进一步发展给出了中肯评价以及有效建议。池昌斌老师指出,“微德育”进一步突破,需要形式创新,也需要内容创新。既要有北海体系,又能让孩子未来有为,在北海阶段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未来赋予他可能性。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建立有效的德育机制,让德育作品在班级间、同学间流转,形成良性循环。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将以更昂扬的精神、更扎实的行动推进“微德育”校园的创设,让丰富多彩的微德育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以人为本,打造品质北海、卓越北海、幸福北海。

变鼠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主导留学市场的仍是硬实力

来源:环球时报原标题:熊丙奇:主导留学市场的仍是硬实力熊丙奇(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市场,会不会出现全新格局,甚至颠覆性变化?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乔·约翰逊近日在媒体上撰文称,疫情将带来一个更容易进入、精英化程度较低、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国际教育市场。许多亚洲学生将日益考虑申请更安全、更负担得起、且离家更近的院校,发展中国家将日益争取海外留学生,北半球将被南半球夺走一部分市场份额,中等收入家庭出于对传统上多年海外留学经历回报的疑虑,将更多选择网上、远程学习以及结合在线教材与课堂互动的混合式课程。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则认为,在孩子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留学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西方国家在教育上对我们不封闭,应该首选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这样的教育大国去读书,是孩子应该接受的教育。”不管上述说法有多少客观性,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市场势必要发生变化。首先,疫情对出国留学的短期需求影响十分明显,这会让招收留学生较多的大学陷入财务困境,同时,疫情防控做得不错的国家,会成为出国留学的替代性选择。疫情不但已经影响今年秋季入学的招生,而且还可能持续影响到冬季招生、入学。如果欧美一些国家疫情蔓延仍迟迟无法得到控制,航班不能恢复正常,已经拿到通知书的留学生怎么去留学呢?要么放弃,要么推迟入学。基于此,留学生输入传统大户美、英等国的大学都在想办法应对财政压力。其次,选择在线接受国际教育,是无法出国的学生进行“本土留学”的一种方式。但这一方式很难固定下来。大学给学生的教育绝不只是知识传授,还有与教师、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感受和传承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所谓“低碳”的国际教育,也极可能是“低质”的国际教育。在对海外大学授予的文凭进行认证时,不出国就完成学业的“留学”是不被认可的,学生能否用英语流畅交流都常存疑。以往有学生以远程学习方式完成学业获得文凭的,大多上的是贩卖文凭的“野鸡大学”。出国留学主要缘于对高质量国际教育的需求。后疫情时代的出国留学格局变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旅行安全恢复保障后,选择出国留学就不会再过多考虑安全因素;疫情会对部分家庭的收入产生持续影响,但能选择出国留学的毕竟只是少数家庭,因收入变化而受影响的国际教育市场,应该很快可以复苏。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在没有其他约束条件下,国内教育能否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疫情期间“小留学生”纷纷想回国,一些网友感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可能有部分家长会重新规划孩子的学业发展,但要说“小留学生”现象会从此降温,则为时尚早。我国初中毕业出国读高中,以及高中毕业出国读大学者近年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有更多家庭具备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则是户籍地限制、国内基础教育过于重视应试的倾向,以及部分大学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导致的“教师混教,学生混学”现象。出国留学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教育账。从经济账角度看,出国留学已经越来越不划算,对于“海归贬值”,媒体已经多有报道,告诫家长出国留学的回报率走低。但另一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这是10年前的3.68倍。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在2009年突破20万,在2013年突破40万,在2015年突破50万,在2017年突破60万。几乎每两年就增加10万。这主要是教育因素推动的结果。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与国内学生出国留学首选美、英不同,来我国留学的学生中来自发展中国家比例超过七成,这基本反映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格局。疫情给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但是,要在后疫情时代构建新的教育生态与国际教育竞争格局,关键还是怎么提升自身教育竞争力。

思虑善否

聚“溧”教育改革,共谋教育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来我市调研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携专家组一行6人来到溧阳,针对地方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实践进行了专题调研,溧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峰、教育局局长丁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黄跃华等陪同。实地查看专家组一行来到外国语小学和省溧中,实地查看了校容校貌,与两位校长就办学理念、课程创新、队伍建设和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谈,外国语小学的“儿童工作坊”和省溧中的“党建文化园”给专家组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充分肯定。座谈会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溧阳市教育局局长丁红介绍了溧阳教育在教师队伍、产教融合、食堂监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实践,对溧阳教育“十四五”教育规划下的发展愿景进行了谋划,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专家组对问题产生了强烈共鸣,和与会人员共同进行了深入剖析,寻求症结所在。与会人员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将座谈会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熊丙奇指出,本次调研收获满满,既取到了宝贵经验,又听到了基层呼声,定当发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平台效应,向其他地区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传达新的教育理念,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决策。本次调研既是一次溧阳教育的响亮发声,又是一次教育改革攻坚战的谋划部署,为溧阳教育紧抓改革尖端思想,站稳改革前沿阵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建设长三角教育发展高地采石铺路。来源:溧阳教育发布

马里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居住服务人才培养需要企业的力量

伴随服务经济全面崛起,存量市场下,服务者的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挖掘,但人才发展正面临困境。“做好新时代的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企业的力量是做好教育改革所需的重要力量之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11月20日在新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论坛上呼吁,居住服务专业教育需各方重视、校企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当天,由中华教育促进改进社、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和贝壳找房联合主办的新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论坛在京举行,逾200名来自教育、居住领域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参会讨论,呼吁居住服务专业教育需各方重视、校企合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中国高等专业教育需要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居住服务行业缺乏必要的职业化教育。根据贝壳找房发布的《2019经纪行业人才报告》显示,80%以上的经纪人来自非销售类专业,超过92%的经纪人认为,经纪人的职业教育很重要,超过91%的经纪人认为,提前了解经纪人工作和专业有利于更好开展当前工作。专业对口性不强、就业前对工作缺乏了解认识、工作指导性弱是当前大学生经纪人面临的主要难题。难题不止出现在居住服务行业,“大学无用论”的背后,便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所需技能的脱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被“质量不高”与“结构失衡”两大问题所困扰,出现一年更比一年难的“就业年”。熊丙奇认为,中国应该10%的高校开展通识教育,90%的高校开展职业教育。一流的高校和专业应当面对市场,能够得到行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同时,呼唤学校扩大自主权,利用好自主权,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专业和课程的调整,找出定位,办出特色,才能关注当下,又能着眼未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政策东风也呼啸而至,国务院在今年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制度、人才、经费等等角度积极推进,提出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释放了明确的利好信号。“新时代应该有新的居住和新的思维,由此开展我们的新征程。”熊丙奇表示。居住服务人才培养需要企业的力量做好新时代的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做好教育改革需要四个力量:一个是政府的力量,在政府的主导下,制定宏观的自上而下的政策;第二是学校的力量,由学校来最终落实政策改革,第三就是企业的力量,第四是社会机构及民间机构的力量。熊丙奇尤为强调了企业力量的重要性,“企业是大学最大的用户,大学培养人才正是为了企业。”于是在模式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趋势。产业和学界,一直都是相生相伴的关系,产业需要学界中的科研成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学界需要和产业接轨以防教授内容落后于时代。目前新时代的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面对的,正是职业教育滞后于一线产业所需技能的现状。熊丙奇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产教融合从“一头热”,即“学校热,企业不热”,向“学校热,企业也热”演进,实施现代大学+现代企业双主体办学,致力于为企业培养出大批专业水平过硬、贴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对此,在新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论坛上,新居住服务者专业教育学术委员会成立,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及学术研究结构的逾20名学者成为首批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时,贝壳与12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将就居住服务专业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及就业指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而伟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熊丙奇表示,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中国高等专业教育将开启新的征程,服务者有望享受更专业的教育培养,服务者专业素质将在校企合作下进一步提升。来源: 蓝鲸财经

两展其足

学业压力成中小学生自杀首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行业报告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芥末堆4月25日讯,今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编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简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围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小学生减负、中小学生自杀、小微学校、农村教育出路、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变动等热点问题展开研究。《蓝皮书》指出,学业压力成为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手机成为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特殊存在;中小学生“减负”关键在于改变“供给侧”,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及其在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失衡配置是根本原因;城乡教育分化背景下农村学生的教育获得不容乐观,要从关注农村学生教育获得的数量转向到关注农村学生教育获得的质量;对于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变动,呈现政府教育投入持续增速,多渠道教育投入增幅大幅度下滑的趋势。学业压力成为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蓝皮书》称,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课题中,通过中文网络搜索途径抓取统计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电子媒体报道及网络信息,在检查内容、来源后进行重复检查与数据清理后,共计确认392例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在年龄年级分布上,中学生的自杀状况比小学生更为严峻。在显示有年龄的信息中,13-17岁五个年龄的死亡及未遂案例之和是8-12岁五个年龄案例之和的4.7倍。在性别分布上,男性中小学生死亡及未遂案例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尤其是在自杀死亡的案例报告中,男性中小学生案例数量约女性案例数量的1.6倍。在时间段分布上,自杀及未遂的发生情况形成明显的波峰与波谷,开学季前后居多。寒暑假期间数量相对少;而新学期开学前后的4月、5月、9月自杀死亡案例数量最多。从采取自杀方式来看,跳楼、跳河、服毒(服药)、上吊是中小学生进行自杀行为的主要方式,在死亡及未遂案例中有超过六成采取了跳楼方式。在案例事发地点中,家中和校园内是主要场所。除跳河、跳崖、撞车、跳火车、卧轨等各类事发场所为自然环境或特定地点外,中小学生死亡及未遂案例主要发生在家中和校园内。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当分析家庭矛盾的原因时,相当一部分家庭矛盾的冲突根源仍是学业压力,师生矛盾案例亦有类似情况。若考虑间接作用,学业压力可能才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另外,手机成为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特殊存在,调查中因手机引发的自杀案例涉及比例超过10%,反映出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对智能手机的深刻的心理依赖。精神抑郁、异性关系、朋辈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诱发因素。蓝皮书建议应从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入手,切实降低学业压力应是通往幸福感的关键路径。通过实施优质的素质教育,逐步淡化升学教育影响,改革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从减少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中小学生因升学压力、学业竞争造成的负面情绪。另外,当务之急是建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自杀未遂数据信息披露机制,使之成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职责义务。还有,建议推动法规制度修订,如将学生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评估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条款,实现自杀预防常态化。中小学生“减负”关键在于改变“供给侧”《蓝皮书》指出,中小学校学生“减负”多年难奏实效、学生学业压力不减反增的原因,是由于围绕“小升初”升学竞争,以及教育培训市场无序发展,迫使家长自愿加负。家长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看似是家长给孩子自主增负的主观原因;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及其在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失衡配置才是根本原因,而单一的应试选拔则是关键原因。目前针对校外培训市场的整顿和规范是从“需求侧”发力,但“减负”的症结关键是在改变“供给侧”。真正落实“减负”,还需要釜底抽薪。均衡教师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际差距。坚决落实教育部关于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比例不低于50%的政策要求,从而有效缓解“小升初”竞争。强化公办学校主导的基础教育办学格局,保障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价值。重新审视和处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关系。切实提高公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品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提高教师待遇,将财政经费真正投入在师生身上,为实现公办学校的复兴提供保障。规范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招生等行为,政府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督导,引导其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素质教育的基地。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构建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的基础教育生态。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打破总分评价的惯例,通过各种等制度和技术手段来保障自主招生过程的公正性。同时,蓝皮书建议恢复公办学校课外辅导、补习的功能,当然这需要突破现有管理和经费上的限制,灵活处理,积极发挥公办学校课后教育的作用,对孩子实施启蒙教育和兴趣能力的培养。此外,赋予家庭一定范围内入学的自由选择权。“小微学校”符合九成家长和孩子的期待“小微创新学校”案例研究显示,目前“创新小微学校”一般规模较小,在校学生数大多不足50人;创办时间不长,多为新兴学校,5-12岁学龄段的学校数量最多;最初多为解决自家孩子上学问题而创办,以“口碑相传”为主要招生途径。“创新小微学校”注重特色课程教学,讲究生活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日常课程包括传统文化、户外活动、艺术课程等的学习;采用“混龄”、“游学”以及主题式/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效果评估上,多采取多元评估,由教师、孩子、家长共同参与;采取卷面考试、闯关型考试和项目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在毕业生流向上,因大多“创新小微学校”创建时间普遍较短,毕业生数量很少。据反馈,大多毕业生会选择申请出国深造,或是参加国内高考,也有毕业后选择创业或直接就业。至于对就读学校的满意度,案例调查中有九成家长认为孩子目前就读的学校能够满足期待。调查中也借由家长对孩子的日常观察与交流来反映孩子的满意度,整体上这些孩子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满意度与家长类似,甚至略高于家长。当下,国内创新小微学校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办学资质问题,组建稳定的师资团队,求得教育理念与家长多元需求间的平衡,招生渠道有限性等。《蓝皮书》建议,一方面,政府和教育部门推进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开放民间办学,鼓励教育生态的多元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小微学校自身需要明确定位和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家校合作;内部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影响力,从而推动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教—考—招”全面联动的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蓝皮书》指出,上海高考综合改革从学校教育、考试评价、招生选拔三个领域采取系列措施,形成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全面联动。新高考改革实施“3+3”考试科目组合,对学校根据学生选择提供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形成了新挑战。实际操作中,上海市各区和高中因地制宜采取“大走班”、“中走班”、“小走班”。据数据显示,全市256所高中学校中开满20种组合的有62所,占24.21%;开出18种组合以上的学校135所,占52.73%;绝大多数高中学校开出的科目组合均超过10种。在考试评价上,严格按照“教什么考什么”原则进行命题和考试,考试评价周期由“考两天”走向“看三年”,所有合格性考试按照“随教随考随清”的原则,分散在高中三年。外语考试由“哑巴应试”走向“应用导向”,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将听说测试总分计入英语高考成绩。招生录取上,学生可通过普通高招、春季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以及高职高专招生多种通道进入高校,实现了为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立交桥”。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对高考新政的价值体验呈现出积极面貌。调查中特别询问2014级高三学生“觉得自己在此次高考改革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选择结果依次是“知道了自己擅长做什么”(37.1%)、“丰富了社会阅历”(21.4%)、“提高了学习兴趣”(19.5%)、“提升了研究能力”(13.7%)。《蓝皮书》建议,为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需要人们在课程观上,从突出知识授受的应试转向强调人的发展的育人价值;在学生观上,从被动的“工具性”转向全面而有个性的“生命性”转变;在评价观上,从结果性的测量转向以诊断和激励为主的过程性评估;在系统观上,从教育教学改革点的突破转向一体联动的改革思路;在治理观上,从教育部门的单打独斗到教育系统内外的协同作战转变。城乡教育分化背景下农村学生的教育获得不容乐观《蓝皮书》指出,由于城乡教育固有的差距,相对于城区学生而言,农村学生在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上还存在量的劣势,但更主要的差距则表现在升入重点高中和高水平大学的机会上。从来看,高中阶段,相比较中心城区学校学生升入重点高中的比例,农村生源为主的镇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比例低了近20个百分点。高等教育阶段,从高职高专到普通本科、“211”、“985”高校,来自乡镇及以下地区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小,来自地级市及以上地区学生却呈相反趋势。城乡学生教育获得的差距首先源于基础教育的差距,这其中既有办学条件的差距,更有学校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分化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以办学经费和师资力量最为凸显的办学条件上的差距。调查中显示,初中生均年度财政拨款例,农村学校只有795元,边缘城区更只有600元,而中心城区则1317元。调查学校中,农村学校的教师学历水平总体不如城市学校。其次,是来自城乡学校“软”环境的差距。从城乡学校阶层分隔状况来看,农村学校学生更多来自社会职业、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的较低层次;从校园氛围来看,农村学校在学习氛围上表现出更多的逃课、违纪,更不良的班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群体中也有更多不愿意学习和表现不良的学生。再次,源自城乡学生家庭教育背景的分化,即城乡家庭为孩子提供的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差异,表现在父母教育水平、所提供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父母参与教育程度与水平、父母教育期望等各个方面: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高中以下学历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54%;全国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中乡村占67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比重均低于城镇。《蓝皮书》建议,要从关注农村学生教育获得的数量转向到关注农村学生教育获得的质量。从关注农村学校的硬环境,到关注农村学校的软环境。关注城乡学生家庭背景分化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仅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来补偿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不足,还需要为农村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与培训;而当前最重要最底线的是,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让父母能够陪伴其成长。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呈现“单条腿”快速增长的局面《蓝皮书》指出,1995-2015年的二十年间,我国教育总经费总量增长了20倍,占GDP的比例由3.1%提高到5.2%,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政府教育投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多渠道教育投入的增幅却大幅度下滑。回顾2005-2015十年间教育投入的态势,呈现“国进民退”态势,未能实现政府和市场共同双轨驱动发展,主要体现在:多渠道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速远低于前十年。尽管近十年来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速继续保持在10%以上的高位水平(高于同期GDP的增速),但社会和私人教育投入的增速仅达到3.6%的平均值。社会和个人投入在教育总经费中的占比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在非政府财力的三个经费渠道中,学杂费收入占教育总投入比例由2005年的18.4%下降为2015年的12%左右;学校社会服务及其他途径自筹的教育经费比例也由2005年的18.5%下降到2013年的9%;社会捐、集资投入占教育总投入比例由2005年1.1%下降为2015年的0.3%以下;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占教育总投入比例由2005年的0.7%下降为2015年的0.5%以下。《蓝皮书》指出,我国教育投入结构近十年来呈现这一态势与我国理论界和主管部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发展环境估计不足、对教育服务产品双重属性的认识不充分、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影响了社会扩大教育投入的积极性等原因密切相关。此外,《蓝皮书》还围绕两岸教育创新动态等创新实践、高校“双一流”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恐怖洞

从起步到上市,21世纪教育集团的相机而动与全力落地

21世纪教育集团位于石家庄市的总部前台芥末堆 红印儿 6月28日报道2018年5月31日上午10点半,坐落于石家庄市中山西路的21世纪教育集团总部显得很安静。两天前,这家扎根河北省的民办教育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第9个成功赴港IPO的内地教育股。 上市的消息并未过多打乱总部办公室的工作节奏,身着清一色白色衬衫与深色下装的员工们照旧低头忙碌着。与平常的每个工作日一样,他们将完成一天的工作计划,并在下班前提交一份精细到每个小时的工作日志。 着装规范与工作报告只是21世纪教育集团制度化管理的冰山一角。从布局教育业务之初,21世纪教育集团就很注重以公司制的形式管理事务与人事。这既为集团积累下一批认同企业理念的职业经理人,也有利于后期对接资本市场、整合收并购标的。2003年,21世纪教育在河北省成立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自2010年起,21世纪教育将业务延展至学前教育及K12领域。如今,集团旗下拥有1所民办高校、6所K12培训学校及8所幼儿园。21世纪教育集团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的业务局面并非一蹴而就得来。“真正的成功者,必定是超级机会主义者,他们能够超越一般人对事物认识的态度,洞彻时代的逻辑走向,感受人类的悲悯,唤起团队创造的激情,不遗余力付诸实践。” 21世纪教育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雨浓的这句话被收录在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档案馆。这番总结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用来描述集团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起步,几度把握时机入局新的领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后,用自建与收购并行的方式站稳脚跟。 借船出海,从大学城里走出的民办高校21世纪教育集团进入教育领域的缘由在回看时像是一种必然的巧合。1990年,结束了在河北体育学院的五年任教生涯后,李雨浓加入石家庄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成为一名编剧,并于1994年创办河北青年电视艺术中心。 当李雨浓接连为河北省赢得四座飞天奖奖杯时,河北省的一些领导来到了李雨浓的影视作品拍摄现场。当时,片场基本上见不到河北省本地人,从演职人员到导演大多都来自外地。 “领导就建议,‘为什么不做一所培养影视人才的学校呢?” 21世纪教育集团总裁刘占杰回忆。2000年之前,河北省还未独立设置艺术类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但发展民办高校的大幕已然揭开。这一年,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总数达156所,其中23所均为当年新增的。21世纪教育集团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加入到拓张中的高等教育版图里,2000年8月,河北青年电视艺术中心与河北大学合作成立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几乎与之同时,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东方大学城建成。这个投资14亿元的园区由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兴建,廊坊市提供校址,落成当年就有来自北京的7所高校进驻,学生总数达到近10000名。一番考察之后,李雨浓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希望在石家庄市也兴建一座大学城。 2002年国庆假期还未结束,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的2000多名学生先后入驻到石家庄的北方大学园(后更名为联合大学城),21世纪教育集团负责园区承建、管理、物业及后勤服务。相比东方大学城依靠房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重投资模式,北方大学园的投入产出模型拥有更多元的营收方式。在今日的联合大学城内行走,可以看到“剑桥路”“海德堡路”“清华路”这样的路名。这些象征色彩浓重的名字是集团管理层集体智慧的结晶,“我觉得这些名字代表着对更好的教育和办学水平的向往吧。”21世纪教育集团品牌经理李宁说。 集团的办学之路随即展开。2003年,21世纪教育集团全资创办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校址就在联合大学城中。即便是在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尝试申请由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学校却没有成功的2008年,河北省以工科教学为主的民办高校仍是少数,而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就是其中之一。突出理工教学的特色后,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2008年招生人数突破4000人,2009年在校生人数就过万了。紧扣就业,借势京津冀一体化发力校企合作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与招生率同样重要的是就业率。河北省自2010年起就借势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动省内高校发展职业教育,将校企合作与京津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仅在当年就与429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1世纪教育集团同样看到了校企共育之中的机会。2012年前后起,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通过向企业开放合作项目冠名权等方式尝试校企合作,相继与海尔、华为、保利地产、中国移动等企业签约。刘占杰介绍,目前比较热门的共建专业包括轨道交通、汽车、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 “企业在招生环节就会参与进来,亲自面试选拔学生后,再与学校一起设计课程。”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副院长李杏丽说。从2016年开始招生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学校内拥有占地面积43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中心由河北国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冠名修建,授课老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担任。 学生们在操作工业机器人手臂来自河北省衡水市的大二学生李敏怀着好奇新鲜的心态成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首届学生。“时代发展了,这个专业比较新、好玩儿,而且听说出去就业不错。”李敏一边笑着告诉芥末堆,一边低头操作着机器人手臂控制器。经过总共为期三年的学习和实训后,他和同班的近30名同学还将获得工业机器人工程师证。虽然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但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河北省内及石家庄市周边地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职场,在职业技能之外,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还在培养方案里加入了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比如会教学生上下班打卡、不迟到和早退、有礼有节地与上级沟通这些软性的内容。”李杏丽介绍。 当经济走向发生变化时,以就业率为重要考量指标的民办高校往往反应迅速。2015年以来,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与多家企业陆续开设出涉及物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课程,并推出面向社会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非全日制继续教育课程。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从石家庄理工职业学校毕业的大专学生的就业率分别约为91.7%、92.2%及91.6%。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当年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约为78.1%。对比看来,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基本跑赢了“大盘”。 由房地产业务入场幼教,先外包,后自营 相比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水到渠成之势,开辟幼教业务对21世纪教育集团来说并不完全在意料之中。进军幼教领域的决策既带有跨界色彩,又是相时而动使然。 2005年左右,由李雨浓管理的新联合投资控股公司(简称“新联合”)从不动产中介业务进军房地产行业,这家公司也是21世纪教育集团重组上市前的最大持股方。此时,距离1994年碧桂园与北京景山学校合办广州碧桂园学校以带动楼盘销售已过去十年,房地产开发商自建学校、深度布局教育业务等做法相继出现。“地产+教育”的组合拳打法固然多元,但促使21世纪教育集团迈出幼教业务第一步的其实是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招生情况的变动。2009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比2008年减少3.8%,而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安排则比2008年增长4%。如此“一少一多”的情况导致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在2009年遭遇了招生滑坡,从集团战略层面打破单一的教育板块布局迫在眉睫。恰好,2009年前后新联合的住宅正值交付,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不失为一个一箭双雕的做法:既能为房地产业务增值,又给拓展教育业务提供了切入口。“那时我们还从没接触过幼教,几乎本能地反应就是‘不弄’。”刘占杰笑着回忆,他从2004年起接管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此前对幼教领域了解不多。 新天际蓝水晶幼儿园的幼儿正在用餐既然战略调整已是箭在弦上,21世纪教育集团开始尝试用外包服务的形式运作第一批住宅配套园,河北省当地的一个幼教连锁品牌是承接方。“不过做得很烂,大家都非常不满意。”刘占杰说。如此一来,对于幼教业务是就此浅尝辄止,还是索性自建园所,21世纪教育集团需要作出抉择。最终是“助力你一生”的新战略让21世纪教育集团全力投入幼教领域。2011年,集团旗下的第一所幼儿园蓝水晶幼儿园投入运营,接下来四年里又有7所幼儿园陆续开办。除了对这些幼儿园推行统一的新天际品牌之外,集团总部还负责课程研发、师资招聘、教师培训和整体运营。 中央厨房式的运作方式为后期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直接收购潜在幼儿园标的或者打包输出内容及管理服务将是两种主要的拓张方式。为了确保品控质量,21世纪教育集团要求对收购园所拥有100%管理权。“我们同时储备潜在收购标的和配套团队,一旦收购,立刻就可以派出相关运营管理人员。”分管早教业务的21世纪教育集团副总裁韩晓燕说。 切入K12,为对接资本市场蓄势 不同于幼教业务以自建园所的方式起步,21世纪教育集团选择从收购课外辅导中心开始进入K12领域。切入K12领域的用意很清晰:让集团更容易与资本市场对接。这个做法很大程度上受到2010年登陆美股的学大教育的启发。2010年下半年,从事中小学一对一学科辅导的学大教育在纽交所上市,挂牌之初的市值约为6.57亿美元,上市前后的准备期不到半年。“我们以学大教育为对标,一上来就做一对一,希望之后也能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更大发展。”刘占杰回忆。 新天际培训学校燕港校区内正在进行中的一对一辅导长安培训学校很快成为21世纪教育集团收购的第一所K12课外辅导机构,其下共含有四个辅导中心,毗邻石家庄市第四十三中学的燕港校区就是其中之一。燕港校区的空间布局完全为一对一辅导打造,二层紧凑的教学空间被隔板划分成数排格子间,格子间上方的书架上堆放着种类繁多的教辅材料与讲义。中考前夕,不少四十三中的学生前来上全托班,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半都在二楼的格子间或地下的自习室里度过。 K12课外辅导业务同样以新天际作为品牌名,与幼教业务的管理方式类似,授课老师同样由21世纪教育集团总部统一管理。招聘教师时,通常由校区进行初试、总部进行复试。“总部还会提供一个共享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当暑假里全职老师不够用时,12个辅导中心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匹配资源库里的师资。”新天际辅导中心燕港校区校长刘飞说。 不过,从K12辅导业务的整体盈利角度来看,一对一模式的利润率明显较低,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都欠佳。2017年全年,新天际辅导中心的学员人数为4928人,平均每人的辅导课时数约75小时。想要打破一对一模式的僵局,拓展一对多的小班制班型成为自然的选择。“在课外辅导这片红海里,每天都是拼杀。”刘占杰笑着说。目前,新天际辅导中心的小班平均学生人数在5-6人,此次21世纪教育集团上市融资所得款的约20%都将用于收购提供小班制辅导服务的学校。 赴港敲钟,开启后上市时代在自建与收购的双轮驱动下,到2016年,21世纪教育集团的业务版图覆盖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势必将加快外延式拓张的步伐。2016年5月,21世纪教育集团启动了上市筹备工作,并于2017年10月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招股书。集团这些年的公司制治理方式为上市之路打下基础,学校管理既是教学单位的治理,也是公司的治理。公司制的背后是一套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管理团队。“企业的尊严要求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凌驾于流程和制度之上。”李雨浓曾如是说。21世纪教育集团对校长和园长的培训更像是在储备总经理后备人选。除了关注教学本身,这些学校管理者还需懂得财务知识,进而去思考如何在标准化运营之中提高利润率。5月29日这天,21世纪教育集团全体高管、优秀教师代表以及相关执行人员总计20多人共同在香港见证了挂牌上市的时刻。出发去往香港前,21世纪教育集团给员工们重新印了名片。“新的名片上没有个人手机信息,只印了公司的电话。”李宁说,“上市这几天来公司电话已经快被打爆了,券商、媒体还有各种感兴趣的人都来咨询。”“我们前后只待了两晚一天,就都赶回来复工了。”21世纪教育集团品牌总监李岚峰说,“每个人手头的事都很多,没有逗留。”他和李宁仍在忙着更新21世纪教育集团的网站,“投资者关系”是新增的页面之一。在用了近20年时间得到进入资本市场的门票之后,21世纪教育集团计划将此次上市融资的绝大部分用于收购幼儿园与K12辅导中心。另外,集团还将在美国建立一所高校,以对接更多的海外教育资源。5月31日中午12点左右,21世纪教育集团的员工照常陆续出门吃饭,一位员工低声说了句:“回来继续好好做。”这句话似乎也适用于此刻的21世纪教育集团。(文中李敏为化名)

不祭先祖

21世纪教育(01598)大幅调整架构 总部迁北京

来源:智通财经网智通财经获悉,在7月底召开的河北省民办幼儿园发展大会上,21世纪教育集团(01598)行政总裁刘占杰透露,集团近日已经将总部从石家庄迁往北京。同时,该集团对内部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进行了一番大的调整。通过查阅21世纪教育集团官网可以看到,该集团5月29日登陆港股主板后,新设置了三位执行总裁牵头领导旗下三大事业群,一位执行总裁兼任首席运营官。另外一个细微的变化是,公司的投资并购业务由行政总裁直接分管,不再由副总裁分管,投资并购业务在公司内部受重视程度得到空前提升。21世纪教育集团行政总裁刘占杰在河北省民办幼儿园发展大会上还透露,“之前十几年,我们重点是做学校运营,做管理体系,上市后我们集团总部职能有所转变,将运营为核心转变为投资并购为核心,未来我们希望成为一家教育产业投资集团”。从该集团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幼教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IPO融资额的40%将用于幼教板块的收并购。前不久该集团和中科院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就幼师从业人员风险筛查及胜任能力评估工具开发项目提供专项技术服务。业内专家表示,21世纪教育联手行业顶尖科研机构,制定幼儿教师胜任力测评软件,或许是其大规模并购前的一次技术布局,为日后大规模扩张幼教网络储备人才队伍和技术工具。搬总部,调架构,总裁亲自挂帅并购业务,开发工具打破师资瓶颈,这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21世纪教育集团上市后将在战略并购及业务推进上有哪些大动作,市场拭目以待。

惠施

21世纪研究院发布K12网课平台测评报告:VIPKID位列第一等级

近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了《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15家参与测评的头部在线教育机构中,VIPKID等4家以全部测评指标完成较好的情况位列第一等级。合规程度分3档,市场占有率与结果成正比《报告》以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多项政策为依据设立了8项指标进行测评,分别为:是否在教育APP备案管理平台备案;是否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师资(含外教)资质信息;是否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是否晚于21∶00;是否包含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内容;每科一次性收费是否超过60课时;是否在培训平台的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是否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测评结果结果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全部指标完成较好,第二等级为一至两项指标完成不好,第三等级为三项指标完成不好或一项关键指标完成不好。最终测评结果显示,第一等级包括VIPKID、学而思网校、高途课堂、一起学网校。新东方在线、猿辅导、作业帮直播课、有道精品课、溢米辅导、三好网位于第二等级。掌门1对1、轻轻海风课堂、清北网校、学霸君1对1、DaDa英语被评为第三等级。调查发现,市场占有率越高的在线教育公司,经营合规化程度越高。VIPKID分别在直播大班课机构和在线一对一机构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测评结果也较好。多家违规收费,在线1对1中仅VIPKID等2家合格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规定,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报告》指出,测评人员在3月3日-6日,通过采访客服发现,在线一对一机构中,仅VIPKID等2家机构符合规定,未出售60课时以上的课程包。此外,直播大班课机构也存在变相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学费的情况。部分机构课程时间晚于21点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规定,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但部分机构课程结束时间晚于21:00。网络游戏清理和年级匹配全部达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校外线上培训内容不得包含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及链接。15个测评对象全部合格,部分机构包含学情激励式游戏。在“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是否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这项指标中,15家机构也都全部合格。需要明确的是,测评中设立的指标均依据国家监管政策,这意味着合规的在线教育机构每一条指标都应合格。其中“师资具有教师资质且不得聘用在职教师”和“一次性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费用”这两项能够折射出机构的运营模式、教学质量和经营风险的情况,是评估机构竞争力的关键信息。由此,VIPKID等4家第一等级的机构,在头部在线教育市场格局中的竞争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