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做客央视《对话》栏目,解答“为什么是深圳”绿屋顶

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做客央视《对话》栏目,解答“为什么是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什么会是深圳?为了探寻答案,央视CCTV-2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来到深圳,对话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以下为《对话》实录(按发言先后顺序)。主嘉宾:王伟中 广东省委副书记 深圳市委书记对话嘉宾:陈十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刘陈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高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王勇健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列 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深圳市工商联主席蔡俊涛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工程事务中心工程一部副部长刘佳晨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 党组书记何新生 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主持人:我手中拿的是一张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记录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40年来的发展和巨变。40年前,这里是不为人所知的一个小渔村,今天它已经成为经济总量位列亚洲前五的现代化的大都市。40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它不断地书写着沧海桑田的时代新篇章,这座城市就是深圳。面对40年来深圳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人们常常都在问:为什么会是深圳?今天我们就来到了这座被称之为鹏城的城市,我们将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来感受大鹏展翅高飞的动力和它的魅力。接下来掌声欢迎我们本期对话的嘉宾: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欢迎王书记来到我们的对话节目当中。其实人们常说四十不惑,作为城市的市委书记,您会给这座城市的40年贴上怎样的时代标签?王伟中:深圳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是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奇迹。但是我们只是走完了第一程,要走的路还很长。主持人:我知道中央其实给深圳在这个新的时代节点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王伟中: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我们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周年。主持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它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两个字。“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责任重 压力大王伟中:先行示范,你不光要先行,而且要做出示范,而且要成功,所以这方面的压力非常的大的。主持人:听说意见下达到这座城市的头几天,平时睡眠质量还不错的王书记,突然间连续失眠了好几天。王伟中:说心里话,责任是非常的大。2018年的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完广东深圳以后,在广州召开座谈会,作重要讲话。那个时候总书记第一次就提出,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我当时听到以后,就感觉到,一个是非常地激动,也倍感温暖、鼓励,但同时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因为这些任务和战略定位真的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完成的。2035年,深圳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15年,要比全国提前15年要打出样板出来。那么另外到本世纪中叶,中央给深圳定位,目标要求是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主持人:我们看到这张图片上,其实有几个字,有高质量发展高地,有城市文明典范,有可持续发展先锋,法治城市示范,民生幸福标杆。王伟中:这五个方面,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给深圳的战略定位。主持人: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好不好?比如说,高质量发展高地。其实每一座城市都希望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发展,但是对深圳来讲普通的高质量发展还不行,我们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创新驱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王伟中:你要成为高地,那应该你是标杆,你的发展应该是可以给别人打出样板。这个是很高的要求。所以我想,对这座城市意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不断地去坚持创新,创新驱动,使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主持人:这恐怕是要构建一个创新的全产业链,才能够实现的目标。王伟中:你讲的没错。深圳很早其实就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的体系。2018年我去美国硅谷的时候,美国人跟我讲,硬件干不过你们。因为深圳的产业链非常的完整,特别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这个产业,我们的产值占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占到全球的十分之一。但是你要再细细地看,其实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卡脖子”的地方。所以我们近几年,就提出了,也并且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基础研究加上技术攻关加上成果的产业化加科技金融,还有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加人才支撑,这么一个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在这个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我们比较薄弱的是基础研究这部分。主持人:要真正扎实去做基础科学的研究,如果说一座城市没有高校,没有优秀的高校,其实我们的这个目标的实现,也要大打折扣的。以往人们提到高校的时候目光常常都聚集在北京、上海,很少有人聚焦在深圳。当有人说深圳有好大学吗,您会怎么回复他们?深圳有好大学吗?王伟中:深圳有好大学。港中大(深圳)也好,深圳大学,南科大还有我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在深圳建设的这些高等院校都为这座城市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主持人:现场所有鼓掌的人当中,我们的陈校长是最兴奋的。陈十一:一流大学反哺一座城市,而一座城市孕育一流大学。在深圳,我们先有巨大成功的深圳的发展,才有南科大。主持人:南科大这些年在深圳有着怎样的发展?陈十一:南科大现在的人才,平均质量是非常好的。我们现在有22个全职的院士,我们在这个五百多个教研序列教授里头,我们40%以上是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刚才你讲到,这个创新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数理化天地生,这个有一个指数叫做自然指数,英文叫Nature Index。我们自然指数现在中国已经到达17名,全世界排名在60名左右。这个是对一个我们相对小的,只有五百来个教研序列的一个大学来说,我觉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主持人:在深圳还有一个人才的热门摇篮。这所大学是从一条河的对岸香港搬过来,听说这个学校现在非常的热门,要考进去非常的不容易?徐扬生:学校是还是比较小了,比较年轻,但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已经是连续第5年这个广东省的录取分数是最高的。主持人:你们最初为什么会选择在深圳落户?徐扬生: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又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两个参数给我们造成了这个深圳是建一个大学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个地方。比如说我们这个金融科技方面,当时我们这个,了解深圳要做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城市,我了解下算了算以后,每年要进1800个比较高端的金融人才。当时我们做调查的时候,10年前做调查的时候,深圳有多少人?大概是20个人不到每年。所以就需要大批的人才,这个人才谁来培养?香港培养香港的学生,香港(的学生)他不愿意来怎么办?所以我想我能不能用香港的体制、香港的人才,在这里培养我们自己的人。现在我们源源不断地,每年我们给深圳培养千百人在里面,就金融科技这方面的人才,都是国际化的,一流的水准的人才。王伟中:我说我们有好大学。主持人:真是的,一所好大学接着又一所好大学。陈十一:我们希望大学进一步推动深圳的整体的科技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的布局跟深圳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光明科(学)城、西丽湖的科教城,我们在里头起非常大的作用。光明科学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持人:刚才校长也提到了光明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王伟中:一流的人才到达一个地方,需要世界级的平台,就是我们常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光明科学城,我们就是要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基础研究的平台。你比如像这个刘博士,他是从国外回来,他那个实验室我去过几次。主持人:我们掌声欢迎一下刘博士。刘陈立:我们在建设合成生物重大基础设施,也是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要第一批进驻的这个设施跟研究院 。合成生物学,它是一个非常新的前沿交叉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它赋予生命体新的功能,让它为我们所用,那美国也把这个领域作为它管制出口的技术之一。主持人:您是哪一年来到深圳的?刘陈立:2014年回到深圳。主持人:当您作出要到深圳发展的这个决定的时候,你的这些同行们会不会有一些担心,这么前沿的一个科学领域,你回到深圳去是不是英雄能有用武之地?刘陈立:深圳现在是一个,就一直以来,40年以来,都是一个创新的城市,它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而且它愿意相信年轻人,而且给年轻人机会去创造新的东西。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携手跨越“死亡谷”刘陈立:我们现在从一个实验室已经到了近700人的一个这样的一个研究所。我们在探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模式,叫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目的是为了去缩短从技术到产品这个转化研究的周期。生物技术类的公司常常这一段时间是很长的,如果它跨不过去,大部分公司是死在这个“死亡谷”里。企业跟研究院共用仪器设备,这样就让它很低成本地可以开始初创公司的运行。研究院又为这个企业提供智力支撑。穿白大褂的穿西装在一个楼里面,在电梯上,可能一个技术问题就得到解决了。王伟中:他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市里面建设的这些平台,他们为主在利用,但同时呢,我们的公共的研发平台要向所有人去开放的。那么中小企业它不可能去建这么完善、完备研发的平台,我们也在讲,科学的仪器设备,不怕你用烂,就怕你给放坏了、生锈了,或者是落伍了。主持人:科技创新的共享的平台,也成为了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来到深圳、落户深圳的一个重大的吸引力。听说深圳有一位高人,他就姓高,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当中就吸引了30多位院士。深圳速度——42亿科学装置9个月建成高文:我来这儿只有两年半,希望在这里做一个鹏城实验室。主要是深圳这块土地呢,比较容易做成事儿。那在别的地方通常做一个花几十亿的大装置这件事儿呢,大概你要准备5到7年的时间。从开始论证到一点点的最后实施、最后把它完成,5到7年。这还是比较快的,经常有的装置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我们最近也刚刚做了一个大装置,从立项到这个安装完成9个月,42亿,这在其他地方你想都不要想。主持人:不仅仅在这儿可以看到深圳速度,在您的实验室当中可以看到深圳的特色,特事特办,因为我听说在您这里儿一个被称之为双聘制的方式。人才——不求为我所有 但求为我所用高文:这个双聘是真的双聘,不是说简单地说给你个证或者说给你个空头的头衔,不是名义上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双聘人员,我们发他一半的工资和各种各样五险一金的待遇,但是我们不是直接发,我们把这个钱就拨到他原来所在单位。这是第一,第二呢,我所有的设施都向他开放,向他和他的学生开放,所以他就是实验室的人,同时当然他也是另外这个单位的人。发了论文,(鹏城)实验室不去争第一,原单位是放在第一位的。主持人:那你们图什么呢?高文:就是要图深圳能有一个高水平的做基础研究和做国家重大需求专项的这一个高地。主持人:沿途下蛋就行,咱们不用去分前后左右。王伟中:深圳这些年,引进国际的人才、顶尖的人才,那么特别是像诺贝尔获得者,我们在深圳建了十几个诺奖的实验室和基础研究的机构,这些都是最前沿的,但是你要想让诺贝尔获得者全职在深圳工作,或者是,按我们的说法你就入赘深圳,其实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深圳就定下一个,我们都是以诺贝尔获得者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实验室,那你必须每年在深圳,你本人,同时要带上你的团队,在深圳工作一个月以上,你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还有同样的这种机制。说到底深圳人是求真务实的,你也不要忽悠我,我也会正式地对待你。一个实验室,起步就一亿的经费。要给科研人员一个稳当的板凳坐王伟中:我们经常讲,板凳坐得十年冷。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讲,我们作为服务科技界、服务企业家的政府,那么你要给他一个板凳坐,给他一个稳当的板凳坐,给他一个能够坐的,那个板凳不能东倒西歪的,缺胳膊少腿的。提供更好的环境,让这个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那么能够心无旁骛地能够做这件事情。所以呢,必要的、能够让他过得比较好的幸福生活的,能够为他的家人或者孩子提供良好教育的,这些综合的因素你都要考虑好,那人才他才能够扎扎实实地待在这个城市。还有就是基础研究的选题。基础研究的选题,最前沿的选题,我们这些顶级的院士们、科学家们、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提出来要研究什么,你还要找什么人去论证呢?所以我们深圳现在的体制,我们把很多的,该由科学家去决定的事交给科学家,让科学家去做决定,政府根据我们的能力,尽最大的可能,提供物理的条件还有资金的支持,让他们尽心去搞研究去。主持人:当一座城市的创新机制当中有了人,有了平台,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必须要提,那就是资金。尤其是对于科技型的创业企业和初创企业,没有钱真的是万万不能的。百亿天使母基金 寻找下一个华为、腾讯王伟中:这方面我们还是做了一些系统的谋划,设立了一个叫天使母基金。一期呢做了50亿,但是因为需求还是比较旺盛,那么现在加到了100亿。当时我们研究的时候,就是讲,规则、规矩定好之后,所有的政府官员不再参与,交给市场去运作,由母基金和子基金去运作。我们的从业的人员只要没有道德风险,我们讲,我们要宽容、要包容。因为这个它不可能,或者绝大多数可能是要失败的。只要没有道德风险,没有营私舞弊、没有这个贪污等等,我们都是免责的。那么市里面最高会承担一个子基金投下去一个具体项目的40%的风险,就是我们劣后能够承担40%。所以这样呢我们想,能够吸引更多的初创者,初创企业能够落户深圳。我们有时候讲,培养出一个像类似于华为、腾讯等等这样的(企业),那我们这点钱其实是很小的。主持人:100亿规模的基金管理者,其实就在我们今天的现场,来掌声欢迎王勇健先生。王先生管理着规模如此之大的一个天使母基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啊?王勇健:主持人问这个问题,隐含的意思管理这100亿好像很风光。主持人:听王书记的意思是,如果投下去听不到什么声响,也不怎么怪你,所以我觉得这活挺好干。王勇健:其实我们压力也蛮大的。天使投资作为整个风险投资最早期的一环,是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孵化器。刚才刘博士讲到有死亡之谷,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这个天使投资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跨越这个死亡之谷。但是我们讲,这个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实际上风险是很大的,这个成功的概率很小。所以这一块,不风光,压力很大。主持人:您对投资回报有什么样的一些规划吗?王勇健:本身我们不追求这部分钱有多少回报,就是说经济上的回报。假设有亏钱,我们先按这个比例,刚刚(书记)说有40%的比例,我们先赔,如果赚了钱,我们一分钱不要,全部让给这个投资人和社会上的资金,甚至利息都不要。这就是建立这种风险补偿机制,让社会上的资金更多地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为深圳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我们把它保障好,是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人到深圳来,实际上现在也基本上要形成了这样一个生态圈吧。讲个笑话,投资界的江湖上有个传闻,他们都说,到深圳来如果没有申请到这个天使母基金,表示你的投资水平和投资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持人:我觉得这就为我们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孵化和成长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了特别好的基础。事实上在过去这40年的时间当中,深圳也诞生了非常多优秀企业,无论是华为、无论是大疆、中兴等等,而且特别有趣的是,他们都诞生在同一个街道,这条街道很有名,叫粤海街道。这个街道现在挺受伤的。深圳的企业从来不是顺风顺水中长大王伟中:说起受伤我想您可能指的是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我们深圳的一些龙头企业,像华为等这些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给予了极限的施压和打击。那么粤海街道办事处,在深圳南山区,是科研创新型企业比较集聚的一个区。说受伤也罢,其实我们这些企业从来也都不是在顺风顺水,那么顺利地成长起来。当然美国逆全球化毫无道理地打压我们的企业,那企业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也相信,我们的企业,在我们国家好的政策下,在好的创新氛围下,我想我们中国的企业、深圳的企业,包括我们粤海街道办事处的这些企业们,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未来一定还是属于它们。主持人:在今天对话现场,我也看到我们对话一位老朋友陈志列先生,他的研祥也在粤海街道。陈志列:粤海街道的这些科技企业,我觉着我们其实就是4个“自”,一个是自有品牌,还有一个就是自主创新,然后自己拥有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然后最后达到能够自主可控。主持人:作为伴随着这座城市成长的企业家,您如何来评价这片热土上给企业家创造的成长空间和环境?12万企业家问卷调查 深圳营商环境全国第一陈志列:去年全国工商联针对全国各地代表性的知名企业家,调查的样本多达12万6千份,有一个调查。那么深圳被这些企业家认为是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一的城市,深圳的特产不是荔枝 是企业家陈志列:其实对我们企业家来讲,营商环境就是8个字,没事不扰,有事必到。那么深圳把这8个字,我们认为是做的非常到位的。政府在制定这个规则、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够做到让央企、外企、地方国企,还有民企,都是竞争中性,都是一视同仁。今天我们深圳的特产早就不是荔枝了,今天我们深圳在全球最著名的特产是企业家。主持人:我知道伟中书记对于这些特产是情有独钟的,在有一次跟企业家座谈的过程当中,王伟中书记向所有企业家公布了自己的电话。面对问题——政府关切 市场化手段解决王伟中:其实很多深圳的企业家,大大小小的都有,包括我们很多基层干部、街道社区的,我的手机电话、微信,他们都有。那么这些年下来,其实发给我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有时候也有一些,说这些方面应该做的更好,你叫批评也可以。其实我当时就是想让自己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陈志列:我们给王伟中书记就发干货。其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出台一些政策的早期,就来征求市工商联、然后征求这个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在很多最后公布的,包括中央批准咱们深圳的政策里面,看到了很多原文。某些段落,就是我们企业家这个群体,当年跟市委市政府提的诉求,非常棒。王伟中:我给你举个例子,2018年的时候当时会出现股权质押这个问题,其实我最早看到的报告,就是这个统战部和工商联报给我的。那么深圳市委市政府,快速地去调研、调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找了十来位企业家来座谈,到底是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大概是两周之内,出台了三个文件来帮助企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时间不等人,有时候可能一天过去,可能就错失了很多。企业的资金链,如果让它断掉,那这个企业可能再重新起来是非常难的。所以要这个解燃眉之急,要快速做出响应,尽我们之所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运作好。效率和漏洞?深圳选择相信市场陈志列:我们深圳在不久前推出了一个全国绝对是先行,而且是可能后续者不一定能够抄的这个政策,我们企业家感觉非常给力。这个政策就是说对全球的紧缺人才、高端人才,来深圳的话,只要交15%的个人所得税就可以了。那么怎么样认定他们是人才呢?我自己本人就面对面给伟中书记建议过,我说这个能不能不由政府来认定他是不是紧缺人才、高端人才,而是由企业。后来深圳出台的这个政策,就是说企业如果给他一百万(年薪),那政府就不再确认了,就政府就按照15%(个人所得税)执行。如果要是走政府认定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效率问题、在效率和有可能产生的漏洞之间,深圳市委市政府果断选择了效率和对市场的这个信任。因为我自己的当年研究生的同学,今天有一半在美国,我知道他们今天回来的话,他们的第一大的障碍是个人所得税。那要是15%的话,他们就去掉了回来的最大的障碍。而深圳做到了,非常体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担当。主持人:我们要了效率的同时,万一那个漏洞真的出现了的话,您会考虑到这样的后果吗?王伟中:我们要质量、要效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诚信,你要相信人,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家也好、高校也好、科研院所,它的管理者,包括它的一些制度,也是为了它那个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好。引进的人才也好、科学家也好、工程师也好,他为这个单位、为这项研发做出多大的贡献,用人单位最清楚。你不相信他,那你对知识的价值,对真正人才的尊重,那不是空话吗?主持人: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对人才最大的一个尊重。疫情之下 深圳外资民营投资均上涨王伟中:有两个数据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的就是,我们上半年吸引外资,40多亿美金,比去年同期比,增长了百分之五点几;还有一个数据,就是民营投资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这两个数据就充分地说明,外资和民营企业家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深圳。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地让我们欣慰的,也是非常使我们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会更加地充满了信心。主持人:这张照片是深圳非常著名的一条河,茅洲河。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蔡俊涛:上面那张是2015年,也是茅洲河治理前的时候的一张照片。那个水从直观上看上去就是很黑的,污染严重程度在全省排名是第一的,是深圳特区脸上的一道疤。当时在茅洲河边上的一些市民,其实对茅洲河的感受和态度来讲,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就是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王伟中:像茅洲河确实正如老蔡刚才讲的,是我们广东省,甚至是全国最黑、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我2017年4月份去看的时候,确实是臭气熏天,墨汁什么颜色它就什么颜色。治水是个系统的工程,看在河里、问题在岸上。所以这几年我们深圳大概补齐了特区建设的这么多年的短板,将近7000公里的管网,治理了13000多个小区,要去实现雨污分流,要正本清源。那么还有深圳过去很多暗河,三米宽四米深的这个地下的排污的管廊、渠道,这里面的淤泥两三米厚,就是30多年发展当中的污泥,所以不把它清掉,你治完了水,(水)进入这里面,再排到我们的河海里面,那还是对水污染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伟鸿,我们这几年在治水方面,应该说是市委市政府、全市人民、我们参与的企业,包括设计单位,投入了巨大力量。这个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是现在我们做到了,我们完成了对国家、对省里,特别是对全市父老乡亲们的承诺。我们提前一年,在2019年的年底,深圳全市域在全国率先消除了黑臭水体,159条河流全部消除。那么还有就是我们用自己形象的话讲,就是巴掌大的地方也不要,又消除了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所以现在深圳所有的水体都是消除了黑臭。主持人:刚刚我们说到的这条河的治理,它不仅仅关乎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和我们这座城市当中,每一位市民的幸福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没有在民生幸福这个领域当中,某一件事情让您和我们整个的政府拿出了比治水更大的力度去做的事?王伟中:教育和医疗,包括住房,这些都是我们广大市民最关心的一些方面。我就重点说一下比方说教育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学位有点紧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平衡。那么深圳为什么这么大的压力呢?大概中国城市里面,甚至在全球的城市里面,也很少有这么一座城市,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承载着两千多万的人,而且每年,都还有四五十万的人新进入深圳。不管你户籍在哪,国籍在哪,都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城市来提供这个从幼儿园到这个初中的义务教育。我们规划建设的这些学校,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就近三年的投入大概投了2200多亿来建这些教育方面。到目前我们解决了所有孩子的入学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更多地提供更高质量的、更优质的教育,这是我们要奋斗的。未来五年教育投入四五千亿 新增74万学位王伟中:那么在未来的五年,我们会新建、新提供74万个学位,那么政府也要投入四五千亿,为我们的新来的或者是我们出生的、带进来的,在深圳的这些小孩子,把他们的教育的问题做好。主持人:所以我知道在深圳的民生服务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的创新,比如说你要注册某一家公司,可能就是街边的一个机器,你的身份证插进去就可以了。王伟中:我们现在这个城市就是更加地智慧化、智能化,就是会思考、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多。刘佳晨:企业和市民在这个城市里办事特别便捷。比如说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它成为常态,跑一次是底线,跑多次是例外。一机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在这个全国的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评比当中,深圳也是连续两年拿到第一名。基层社区的数字化“便民惠民”行动王伟中:我到社区去看,它便民服务有很多那个机器。可以问问这个他们基层的,就是一机通办,你那儿实现没有?何新生:我们是有了。主持人:在同一部机器上我们可以办哪些事?何新生:首先我们社区有我们社区的办事窗口,我们的办事窗口也是一窗通办,也就是所有的我们计生、养老、劳动、保险,这些东西呢,我们都是在一个窗口可以办下来。但是你非工作日时间,我们在我们党政中心的左边还有一个叫自助服务区。这个自助服务区有四台机器,可以办理港澳通行证的续签、交通违章缴费、社保卡的这个查询打印等等这些功能,也有一百多项业务。王伟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最接近市民的地方,能够把我们的工作,党中央的关怀、党的方针能够落实下去。基层如果我们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其实我们很多事情都能够办得更好。主持人:40年前,中央决定设立特区,是希望深圳可以杀出一条血路;40年后的今天,中央依然希望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应该说这40年贯穿在深圳发展的脉络里,一定有一种精神始终存在。王伟中:40年经济特区,我们讲特区精神,就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是我们特区的精神。敢为人先 开放包容 务实尚法王伟中:那么现在我就想我们也凝练我们新的时代,深圳到底要继承发展的特区精神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份,党的十八大以后离京的第一站来到了深圳,到了前海,当时总书记讲,说政策都给你们了,你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总书记也希望我们继续保持敢闯敢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第二个就是“开放包容”,深圳这座城市,移民城市,那来自五湖四海,那么需要这座城市的门开得越来越大,那么另外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要给予包容。第三句我想就是,我们现在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城市的示范,我们这座城市应该是“务实尚法”。你得要崇尚法律、敬畏法律。主持人:在深圳未来发展道路上,所谓的硬骨头可能一个会接着一个。您会对困难对挑战甚至对一些失败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吗?改革进入深水区 刀刃向内改自己王伟中:我们现在改革确实是进入了深水区,有的是无人区,没有肉的硬骨头确实很难。40年前我们改的时候,可能我们那时候生活的水平,我们的财富,就是也没有那么多坛坛罐罐,今天我们有了。人均GDP已经到了3万美金,全国最高,这座城市人均地均的产出都是最高的。那么我们有了这个今天幸福的生活,那么再去改革,其实改革都是要触动利益的,要动一些人的蛋糕的、你去动什么人的都会不高兴,所以我们改革其实最难是刀刃向内,改自己。深圳是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王伟中:问题多不怕,有问题不怕,关键你能不能正视问题,直面问题。40年来走下来,我们的制度的优势,深圳应该是最完美的一个体现的地方。我们经常讲,我给国内外的朋友都讲,深圳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这么一座城市,那么它是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的窗口,也是我们向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这么一个窗口。所以我想,我们坚持我们的道路这种自信是非常的重要的。坚定信心、坚定信念,把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地办好,认准的道路就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主持人:这40年的时间当中,深圳一直渴望能够成为率先到达彼岸的那艘冲锋舟。而这个过程之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少挑战,只有深圳是最为清楚的。我想在这一刻我们不仅仅要向迎来了40周年华诞的深圳特区道一声生日快乐,同时也要送上我们最美的祝福,祝福这座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鹏程万里,前程似锦。内容来源:央视CCTV-2财经频道《对话》、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低下层

深圳市委书记谈先行示范、粤海街道办……未来五年要新建74万个学位,深圳特产不是荔枝!

面对40年来深圳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人们常常都在问:为什么会是深圳?10月10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做客央视《对话》栏目,解答“为什么是深圳”。在对话中,王伟中谈到了很多当前的热点话题,包括深圳先行示范区要如何做?深圳如何留住人才?吸引创业者和投资者的百亿天使母基金如何运作?深圳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紧张如何解决?改革进入深水区甚至无人区后怎么走?来源: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深圳新闻网39:42主持人陈伟鸿:我手中拿的是一张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记录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40年来的发展和巨变。40年前,这里是不为人所知的一个小渔村,今天它已经成为经济总量位列亚洲前五的现代化的大都市。40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它不断地书写着沧海桑田的时代新篇章,这座城市就是深圳。面对40年来深圳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人们常常都在问:为什么会是深圳?今天我们就来到了这座被称之为鹏城的城市,我们将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来感受大鹏展翅高飞的动力和它的魅力。接下来掌声欢迎我们本期对话的嘉宾: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欢迎王书记来到我们的对话节目当中。其实人们常说四十不惑,作为城市的市委书记,您会给这座城市的40年贴上怎样的时代标签?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是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奇迹。但是我们只是走完了第一程,要走的路还很长。“先行示范”责任非常重大主持人:我知道中央其实给深圳在这个新的时代节点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王伟中: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我们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周年。主持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它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两个字。王伟中:先行示范,你不光要先行,而且要做出示范,而且要成功,所以这方面的压力非常的大的。主持人:听说意见下达到这座城市的头几天,平时睡眠质量还不错的王书记,突然间连续失眠了好几天。王伟中:说心里话,责任是非常的大。2018年的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完广东深圳以后,在广州召开座谈会,作重要讲话。那个时候总书记第一次就提出,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我当时听到以后,就感觉到,一个是非常地激动,也倍感温暖、鼓励,但同时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因为这些任务和战略定位真的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完成的。2035年,深圳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15年,要比全国提前15年要打出样板出来。那么另外到本世纪中叶,中央给深圳定位,目标要求是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主持人:我们看到这张图片上,其实有几个字,有高质量发展高地,有城市文明典范,有可持续发展先锋,法治城市示范,民生幸福标杆。王伟中:这五个方面,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给深圳的战略定位。主持人: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好不好?比如说,高质量发展高地。其实每一座城市都希望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发展,但是对深圳来讲普通的高质量发展还不行,我们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地。王伟中:你要成为高地,那应该你是标杆,你的发展应该是可以给别人打出样板。这个是很高的要求。所以我想,对这座城市意义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不断地去坚持创新,创新驱动,使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主持人:这恐怕是要构建一个创新的全产业链,才能够实现的目标。王伟中:你讲的没错。深圳很早其实就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的体系。2018年我去美国硅谷的时候,美国人跟我讲,硬件干不过你们。因为深圳的产业链非常的完整,特别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这个产业,我们的产值占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占到全球的十分之一。但是你要再细细地看,其实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卡脖子”的地方。所以我们近几年,就提出了,也并且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基础研究加上技术攻关加上成果的产业化加科技金融,还有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加人才支撑,这么一个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在这个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我们比较薄弱的是基础研究这部分。深圳有好大学吗?主持人:要真正扎实去做基础科学的研究,如果说一座城市没有高校,没有优秀的高校,其实我们的这个目标的实现,也要大打折扣的。以往人们提到高校的时候目光常常都聚集在北京、上海,很少有人聚焦在深圳。当有人说深圳有好大学吗,您会怎么回复他们?王伟中:深圳有好大学。港中大(深圳)也好,深圳大学,南科大还有我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在深圳建设的这些高等院校都为这座城市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主持人:现场所有鼓掌的人当中,我们的陈校长是最兴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一流大学反哺一座城市,而一座城市孕育一流大学。在深圳,我们先有巨大成功的深圳的发展,才有南科大。主持人:南科大这些年在深圳有着怎样的发展?陈十一:南科大现在的人才,平均质量是非常好的。我们现在有22个全职的院士,我们在这个五百多个教研序列教授里头,我们40%以上是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刚才你讲到,这个创新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数理化天地生,这个有一个指数叫做自然指数,英文叫Nature Index。我们自然指数现在中国已经到达17名,全世界排名在60名左右。这个是对一个我们相对小的,只有五百来个教研序列的一个大学来说,我觉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主持人:在深圳还有一个人才的热门摇篮。这所大学是从一条河的对岸香港搬过来,听说这个学校现在非常的热门,要考进去非常的不容易?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学校是还是比较小了,比较年轻,但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已经是连续第5年这个广东省的录取分数是最高的。主持人:你们最初为什么会选择在深圳落户?徐扬生: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又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两个参数给我们造成了这个深圳是建一个大学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个地方。比如说我们这个金融科技方面,当时我们这个,了解深圳要做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城市,我了解下算了算以后,每年要进1800个比较高端的金融人才。当时我们做调查的时候,10年前做调查的时候,深圳有多少人?大概是20个人不到每年。所以就需要大批的人才,这个人才谁来培养?香港培养香港的学生,香港(的学生)他不愿意来怎么办?所以我想我能不能用香港的体制、香港的人才,在这里培养我们自己的人。现在我们源源不断地,每年我们给深圳培养千百人在里面,就金融科技这方面的人才,都是国际化的,一流的水准的人才。王伟中:我说我们有好大学。主持人:真是的,一所好大学接着又一所好大学。陈十一:我们希望大学进一步推动深圳的整体的科技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的布局跟深圳的,比如说我们这个光明科(学)城、西丽湖的科教城,我们在里头起非常大的作用。光明科学城: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主持人:刚才校长也提到了光明科学城。光明科学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王伟中:一流的人才到达一个地方,需要世界级的平台,就是我们常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光明科学城,我们就是要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基础研究的平台。你比如像这个刘博士,他是从国外回来,他那个实验室我去过几次。主持人:我们掌声欢迎一下刘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我们在建设合成生物重大基础设施,也是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要第一批进驻的这个设施跟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它是一个非常新的前沿交叉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它赋予生命体新的功能,让它为我们所用,那美国也把这个领域作为它管制出口的技术之一。主持人:您是哪一年来到深圳的?刘陈立:2014年回到深圳。主持人:当您作出要到深圳发展的这个决定的时候,你的这些同行们会不会有一些担心,这么前沿的一个科学领域,你回到深圳去是不是英雄能有用武之地?刘陈立:深圳现在是一个,就一直以来,40年以来,都是一个创新的城市,它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而且它愿意相信年轻人,而且给年轻人机会去创造新的东西。我们现在从一个实验室已经到了近700人的一个这样的一个研究所。我们在探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模式,叫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目的是为了去缩短从技术到产品这个转化研究的周期。生物技术类的公司常常这一段时间是很长的,如果它跨不过去,大部分公司是死在这个“死亡谷”里。企业跟研究院共用仪器设备,这样就让它很低成本地可以开始初创公司的运行。研究院又为这个企业提供智力支撑。穿白大褂的穿西装在一个楼里面,在电梯上,可能一个技术问题就得到解决了。王伟中:他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市里面建设的这些平台,他们为主在利用,但同时呢,我们的公共的研发平台要向所有人去开放的。那么中小企业它不可能去建这么完善、完备研发的平台,我们也在讲,科学的仪器设备,不怕你用烂,就怕你给放坏了、生锈了,或者是落伍了。主持人:科技创新的共享的平台,也成为了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来到深圳、落户深圳的一个重大的吸引力。听说深圳有一位高人,他就姓高,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当中就吸引了30多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我来这儿只有两年半,希望在这里做一个鹏城实验室。主要是深圳这块土地呢,比较容易做成事儿。那在别的地方通常做一个花几十亿的大装置这件事儿呢,大概你要准备5到7年的时间。从开始论证到一点点的最后实施、最后把它完成,5到7年。这还是比较快的,经常有的装置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我们最近也刚刚做了一个大装置,从立项到这个安装完成9个月,42亿,这在其他地方你想都不要想。主持人:不仅仅在这儿可以看到深圳速度,在您的实验室当中可以看到深圳的特色,特事特办,因为我听说在您这里儿一个被称之为双聘制的方式。高文:这个双聘是真的双聘,不是说简单地说给你个证或者说给你个空头的头衔,不是名义上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双聘人员,我们发他一半的工资和各种各样五险一金的待遇,但是我们不是直接发,我们把这个钱就拨到他原来所在单位。这是第一,第二呢,我所有的设施都向他开放,向他和他的学生开放,所以他就是实验室的人,同时当然他也是另外这个单位的人。发了论文,(鹏城)实验室不去争第一,原单位是放在第一位的。该由科学家去决定的事交给科学家主持人:那你们图什么呢?高文:就是要图深圳能有一个高水平的做基础研究和做国家重大需求专项的这一个高地。主持人:沿途下蛋就行,咱们不用去分前后左右。王伟中:深圳这些年,引进国际的人才、顶尖的人才,那么特别是像诺贝尔获得者,我们在深圳建了十几个诺奖的实验室和基础研究的机构,这些都是最前沿的,但是你要想让诺贝尔获得者全职在深圳工作,或者是,按我们的说法你就入赘深圳,其实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深圳就定下一个,我们都是以诺贝尔获得者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实验室,那你必须每年在深圳,你本人,同时要带上你的团队,在深圳工作一个月以上,你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还有同样的这种机制。说到底深圳人是求真务实的,你也不要忽悠我,我也会正式地对待你。一个实验室,起步就一亿的经费。我们经常讲,板凳坐得十年冷。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讲,我们作为服务科技界、服务企业家的政府,那么你要给他一个板凳坐,给他一个稳当的板凳坐,给他一个能够坐的,那个板凳不能东倒西歪的,缺胳膊少腿的。提供更好的环境,让这个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那么能够心无旁骛地能够做这件事情。所以呢,必要的、能够让他过得比较好的幸福生活的,能够为他的家人或者孩子提供良好教育的,这些综合的因素你都要考虑好,那人才他才能够扎扎实实地待在这个城市。还有就是基础研究的选题。基础研究的选题,最前沿的选题,我们这些顶级的院士们、科学家们、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提出来要研究什么,你还要找什么人去论证呢?所以我们深圳现在的体制,我们把很多的,该由科学家去决定的事交给科学家,让科学家去做决定,政府根据我们的能力,尽最大的可能,提供物理的条件还有资金的支持,让他们尽心去搞研究去。百亿天使母基金 寻找下一个华为、腾讯主持人:当一座城市的创新机制当中有了人,有了平台,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必须要提,那就是资金。尤其是对于科技型的创业企业和初创企业,没有钱真的是万万不能的。王伟中:这方面我们还是做了一些系统的谋划,设立了一个叫天使母基金。一期呢做了50亿,但是因为需求还是比较旺盛,那么现在加到了100亿。当时我们研究的时候,就是讲,规则、规矩定好之后,所有的政府官员不再参与,交给市场去运作,由母基金和子基金去运作。我们的从业的人员只要没有道德风险,我们讲,我们要宽容、要包容。因为这个它不可能,或者绝大多数可能是要失败的。只要没有道德风险,没有营私舞弊、没有这个贪污等等,我们都是免责的。那么市里面最高会承担一个子基金投下去一个具体项目的40%的风险,就是我们劣后能够承担40%。所以这样呢我们想,能够吸引更多的初创者,初创企业能够落户深圳。我们有时候讲,培养出一个像类似于华为、腾讯等等这样的(企业),那我们这点钱其实是很小的。主持人:100亿规模的基金管理者,其实就在我们今天的现场,来掌声欢迎王勇健先生。王先生管理着规模如此之大的一个天使母基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啊?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健:主持人问这个问题,隐含的意思管理这100亿好像很风光。主持人:听王书记的意思是,如果投下去听不到什么声响,也不怎么怪你,所以我觉得这活挺好干。王勇健:其实我们压力也蛮大的。天使投资作为整个风险投资最早期的一环,是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孵化器。刚才刘博士讲到有死亡之谷,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这个天使投资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跨越这个死亡之谷。但是我们讲,这个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实际上风险是很大的,这个成功的概率很小。所以这一块,不风光,压力很大。主持人:您对投资回报有什么样的一些规划吗?王勇健:本身我们不追求这部分钱有多少回报,就是说经济上的回报。假设有亏钱,我们先按这个比例,刚刚(书记)说有40%的比例,我们先赔,如果赚了钱,我们一分钱不要,全部让给这个投资人和社会上的资金,甚至利息都不要。这就是建立这种风险补偿机制,让社会上的资金更多地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为深圳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我们把它保障好,是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人到深圳来,实际上现在也基本上要形成了这样一个生态圈吧。讲个笑话,投资界的江湖上有个传闻,他们都说,到深圳来如果没有申请到这个天使母基金,表示你的投资水平和投资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持人:我觉得这就为我们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孵化和成长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了特别好的基础。事实上在过去这40年的时间当中,深圳也诞生了非常多优秀企业,无论是华为、无论是大疆、中兴等等,而且特别有趣的是,他们都诞生在同一个街道,这条街道很有名,叫粤海街道。这个街道现在挺受伤的。王伟中:说起受伤我想您可能指的是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我们深圳的一些龙头企业,像华为等这些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给予了极限的施压和打击。那么粤海街道办事处,在深圳南山区,是科研创新型企业比较集聚的一个区。说受伤也罢,其实我们这些企业从来也都不是在顺风顺水,那么顺利地成长起来。当然美国逆全球化毫无道理地打压我们的企业,那企业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也相信,我们的企业,在我们国家好的政策下,在好的创新氛围下,我想我们中国的企业、深圳的企业,包括我们粤海街道办事处的这些企业们,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未来一定还是属于它们。主持人:在今天对话现场,我也看到我们对话一位老朋友陈志列先生,他的研祥也在粤海街道。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深圳市工商联主席陈志列:粤海街道的这些科技企业,我觉着我们其实就是4个“自”,一个是自有品牌,还有一个就是自主创新,然后自己拥有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然后最后达到能够自主可控。深圳的特产不是荔枝 是企业家主持人:作为伴随着这座城市成长的企业家,您如何来评价这片热土上给企业家创造的成长空间和环境?陈志列:去年全国工商联针对全国各地代表性的知名企业家,调查的样本多达12万6千份,有一个调查。那么深圳被这些企业家认为是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一的城市,其实对我们企业家来讲,营商环境就是8个字,没事不扰,有事必到。那么深圳把这8个字,我们认为是做的非常到位的。政府在制定这个规则、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够做到让央企、外企、地方国企,还有民企,都是竞争中性,都是一视同仁。今天我们深圳的特产早就不是荔枝了,今天我们深圳在全球最著名的特产是企业家。主持人:我知道伟中书记对于这些特产是情有独钟的,在有一次跟企业家座谈的过程当中,王伟中书记向所有企业家公布了自己的电话。王伟中:其实很多深圳的企业家,大大小小的都有,包括我们很多基层干部、街道社区的,我的手机电话、微信,他们都有。那么这些年下来,其实发给我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有时候也有一些,说这些方面应该做的更好,你叫批评也可以。其实我当时就是想让自己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陈志列:我们给王伟中书记就发干货。其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出台一些政策的早期,就来征求市工商联、然后征求这个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在很多最后公布的,包括中央批准咱们深圳的政策里面,看到了很多原文。某些段落,就是我们企业家这个群体,当年跟市委市政府提的诉求,非常棒。王伟中:我给你举个例子,2018年的时候当时会出现股权质押这个问题,其实我最早看到的报告,就是这个统战部和工商联报给我的。那么深圳市委市政府,快速地去调研、调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找了十来位企业家来座谈,到底是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大概是两周之内,出台了三个文件来帮助企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时间不等人,有时候可能一天过去,可能就错失了很多。企业的资金链,如果让它断掉,那这个企业可能再重新起来是非常难的。所以要这个解燃眉之急,要快速做出响应,尽我们之所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运作好。陈志列:我们深圳在不久前推出了一个全国绝对是先行,而且是可能后续者不一定能够抄的这个政策,我们企业家感觉非常给力。这个政策就是说对全球的紧缺人才、高端人才,来深圳的话,只要交15%的个人所得税就可以了。那么怎么样认定他们是人才呢?我自己本人就面对面给伟中书记建议过,我说这个能不能不由政府来认定他是不是紧缺人才、高端人才,而是由企业。后来深圳出台的这个政策,就是说企业如果给他一百万(年薪),那政府就不再确认了,就政府就按照15%(个人所得税)执行。如果要是走政府认定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效率问题、在效率和有可能产生的漏洞之间,深圳市委市政府果断选择了效率和对市场的这个信任。因为我自己的当年研究生的同学,今天有一半在美国,我知道他们今天回来的话,他们的第一大的障碍是个人所得税。那要是15%的话,他们就去掉了回来的最大的障碍。而深圳做到了,非常体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担当。主持人:我们要了效率的同时,万一那个漏洞真的出现了的话,您会考虑到这样的后果吗?王伟中:我们要质量、要效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诚信,你要相信人,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家也好、高校也好、科研院所,它的管理者,包括它的一些制度,也是为了它那个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好。引进的人才也好、科学家也好、工程师也好,他为这个单位、为这项研发做出多大的贡献,用人单位最清楚。你不相信他,那你对知识的价值,对真正人才的尊重,那不是空话吗?主持人: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对人才最大的一个尊重。王伟中:有两个数据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的就是,我们上半年吸引外资,40多亿美金,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五点几;还有一个数据,就是民营投资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这两个数据就充分地说明,外资和民营企业家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深圳。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地让我们欣慰的,也是非常使我们对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会更加地充满了信心。主持人:这张照片是深圳非常著名的一条河,茅洲河。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工程事务中心工程一部副部长蔡俊涛:上面那张是2015年,也是茅洲河治理前的时候的一张照片。那个水从直观上看上去就是很黑的,污染严重程度在全省排名是第一的,是深圳特区脸上的一道疤。当时在茅洲河边上的一些市民,其实对茅洲河的感受和态度来讲,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就是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王伟中:像茅洲河确实正如老蔡刚才讲的,是我们广东省,甚至是全国最黑、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我2017年4月份去看的时候,确实是臭气熏天,墨汁什么颜色它就什么颜色。治水是个系统的工程,看在河里、问题在岸上。所以这几年我们深圳大概补齐了特区建设的这么多年的短板,将近7000公里的管网,治理了13000多个小区,要去实现雨污分流,要正本清源。那么还有深圳过去很多暗河,三米宽四米深的这个地下的排污的管廊、渠道,这里面的淤泥两三米厚,就是30多年发展当中的污泥,所以不把它清掉,你治完了水,(水)进入这里面,再排到我们的河海里面,那还是对水污染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伟鸿,我们这几年在治水方面,应该说是市委市政府、全市人民、我们参与的企业,包括设计单位,投入了巨大力量。这个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是现在我们做到了,我们完成了对国家、对省里,特别是对全市父老乡亲们的承诺。我们提前一年,在2019年的年底,深圳全市域在全国率先消除了黑臭水体,159条河流全部消除。那么还有就是我们用自己形象的话讲,就是巴掌大的地方也不要,又消除了全市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所以现在深圳所有的水体都是消除了黑臭。主持人:刚刚我们说到的这条河的治理,它不仅仅关乎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和我们这座城市当中,每一位市民的幸福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没有在民生幸福这个领域当中,某一件事情让您和我们整个的政府拿出了比治水更大的力度去做的事?未来五年深圳新提供74万个学位王伟中:教育和医疗,包括住房,这些都是我们广大市民最关心的一些方面。我就重点说一下比方说教育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学位有点紧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平衡。那么深圳为什么这么大的压力呢?大概中国城市里面,甚至在全球的城市里面,也很少有这么一座城市,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承载着两千多万的人,而且每年,都还有四五十万的人新进入深圳。不管你户籍在哪,国籍在哪,都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城市来提供这个从幼儿园到这个初中的义务教育。我们规划建设的这些学校,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就近三年的投入大概投了2200多亿来建这些教育方面。到目前我们解决了所有孩子的入学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更多地提供更高质量的、更优质的教育,这是我们要奋斗的。王伟中:那么在未来的五年,我们会新建、新提供74万个学位,那么政府也要投入四五千亿,为我们的新来的或者是我们出生的、带进来的,在深圳的这些小孩子,把他们的教育的问题做好。主持人:所以我知道在深圳的民生服务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的创新,比如说你要注册某一家公司,可能就是街边的一个机器,你的身份证插进去就可以了。王伟中:我们现在这个城市就是更加地智慧化、智能化,就是会思考、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多。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刘佳晨:企业和市民在这个城市里办事特别便捷。比如说让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它成为常态,跑一次是底线,跑多次是例外。一机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在这个全国的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评比当中,深圳也是连续两年拿到第一名。王伟中:我到社区去看,它便民服务有很多那个机器。可以问问这个他们基层的,就是一机通办,你那儿实现没有?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我们是有了。主持人:在同一部机器上我们可以办哪些事?何新生:首先我们社区有我们社区的办事窗口,我们的办事窗口也是一窗通办,也就是所有的我们计生、养老、劳动、保险,这些东西呢,我们都是在一个窗口可以办下来。但是你非工作日时间,我们在我们党政中心的左边还有一个叫自助服务区。这个自助服务区有四台机器,可以办理港澳通行证的续签、交通违章缴费、社保卡的这个查询打印等等这些功能,也有一百多项业务。王伟中: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最接近市民的地方,能够把我们的工作,党中央的关怀、党的方针能够落实下去。基层如果我们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其实我们很多事情都能够办得更好。主持人:40年前,中央决定设立特区,是希望深圳可以杀出一条血路;40年后的今天,中央依然希望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应该说这40年贯穿在深圳发展的脉络里,一定有一种精神始终存在。王伟中:40年经济特区,我们讲特区精神,就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是我们特区的精神。那么现在我就想我们也凝练我们新的时代,深圳到底要继承发展的特区精神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份,党的十八大以后离京的第一站来到了深圳,到了前海,当时总书记讲,说政策都给你们了,你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总书记也希望我们继续保持敢闯敢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第二个就是“开放包容”,深圳这座城市,移民城市,那来自五湖四海,那么需要这座城市的门开得越来越大,那么另外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要给予包容。第三句我想就是,我们现在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城市的示范,我们这座城市应该是“务实尚法”。你得要崇尚法律、敬畏法律。改革进入深水区 甚至无人区主持人:在深圳未来发展道路上,所谓的硬骨头可能一个会接着一个。您会对困难对挑战甚至对一些失败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吗?王伟中:我们现在改革确实是进入了深水区,有的是无人区,没有肉的硬骨头确实很难。40年前我们改的时候,可能我们那时候生活的水平,我们的财富,就是也没有那么多坛坛罐罐,今天我们有了。人均GDP已经到了3万美金,全国最高,这座城市人均地均的产出都是最高的。那么我们有了这个今天幸福的生活,那么再去改革,其实改革都是要触动利益的,要动一些人的蛋糕的、你去动什么人的都会不高兴,所以我们改革其实最难是刀刃向内,改自己。问题多不怕,有问题不怕,关键你能不能正视问题,直面问题。40年来走下来,我们的制度的优势,深圳应该是最完美的一个体现的地方。我们经常讲,我给国内外的朋友都讲,深圳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这么一座城市,那么它是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的窗口,也是我们向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这么一个窗口。所以我想,我们坚持我们的道路这种自信是非常的重要的。坚定信心、坚定信念,把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地办好,认准的道路就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主持人:这40年的时间当中,深圳一直渴望能够成为率先到达彼岸的那艘冲锋舟。而这个过程之艰难、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少挑战,只有深圳是最为清楚的。我想在这一刻我们不仅仅要向迎来了40周年华诞的深圳特区道一声生日快乐,同时也要送上我们最美的祝福,祝福这座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地有人据

十年耕耘,从“讯得达”到“新哲”,初心不变,志向更高远

文章来源:名师说编者按今年6月份,讯得达国际书院与深圳实验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际教育基地,标志着双方长达十年的合作进入2.0时代。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讯得达的高光时刻。办学十周年,从最初的一个国际班到规模恢弘的教育集团,合作学校从深圳的深圳实验、红岭中学、科学高中到省内名校广东实验中学、珠海一中,培养千名毕业生,斩获广东省美国名校录取率六连冠,新校区投入使用,学校影响力与日俱增,AP、A-Level课程双箭齐发,科创教育独领风骚……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正是在这顺风顺水、蒸蒸日上的时候,讯得达国际书院发布重磅消息:学校正式更名为“新哲书院”!“新哲”二字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寓意?学校改名后将迎来哪些变化?这些,不仅是学校师生、家长,也是关注讯得达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疑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书院,深度了解这所老牌国际学校的十年风雨路,探寻其成功的秘诀,更深度挖掘其初心使命,以及进入“新哲时代”后的梦想与担当。十年求索愿为中国教育改革探路十年前,书院的诞生就怀着为中国教育探路的使命,而这一切的背后要从书院创始人刘博士的故事谈起。刘博士出身于教育世家,本身也是一位学霸。当年他从家乡的中学考上北大,后来又获得全额奖学金到美国伊利偌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这个专业在全美排名第五。成为美国大学教授后,刘博士对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了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他亦因侄女侄子考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而声名鹊起,越来越多想出国留学的学生找他“点拨”。那是十多年前,中国学生出国读本科刚刚流行,学生和家长都缺少经验。“很多学生到了高三才找到我,那时候已来不及做针对性的调整和规划。还有的根本不了解申请流程,让我随便编材料。这根本行不通!”刘博士提到。随着与国内学生互动的增多,他还发现一个颇为普遍的现象:虽然中国学生成绩都很好,标化考试也很出色,但对于考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毕业后做什么等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却颇感茫然。等他们到了大学,虽然功课依然很好,考试都是A,但一旦开始做科研,又没有同龄的美国孩子灵光。这些问题,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相通,背后体现的,恰恰是国内基础教育的某些不足。“我们的学校还是圈养得太厉害,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考试成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规划的能动性不足,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对社会的感知等,得不到充分发展。”正是带着这样的反思,刘博士于2010年毅然回国创办讯得达,一方面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教育的变革探索新路。万事开头难!虽然在育人理念上高度一致的深圳名校——深圳实验学校欣然答应和讯得达试点合作,但家长一开始对这种全新的探索信任度不高。在他们看来,大学申请成败的关键,就在最后几个月的冲刺,考个好的托福、SAT分数,呈上一份漂亮的文书,便大功告成。殊不知,国际教育并非捷径,更无法速成,同样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我跟家长讲,孩子能否被录取,三分之一看标化成绩,三分之一看特色活动,三分之一看平时表现。一开始他们都不理解,觉得只要标化成绩好就大功告成了。”为了得到家长的理解,刘博士及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刘博士甚至向他们承诺:我们的办法一定能出好成绩,不然我就只能打包回美国!刘博士的讯得达团队包括哈佛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等优秀师资,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在刘博士指导下,团队精心构建起完整而科学的课程体系,并终于在2013年一鸣惊人:第一届毕业生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布朗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录取。中西结合打造面向未来的育人机制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也是讯得达国际书院成功的利器之一。刘博士在美国从教多年,很熟悉美国的教学体系。创校伊始,书院就把普林斯顿附属学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菲利普斯安多佛学校等美国名校的课程引进来,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全面整合。但课程的成功并非全面胜利!诚然,凭借前期独特的课程、优秀的师资和专业的教学,讯得达获得越来越多名校的青睐,合作项目遍地开花。但仅仅当一个课程提供商和服务商,并不是书院的定位。随着合作学校越来越多,书院对品牌、文化以及育人模式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全人教育的理念应怎么体现?书院的核心理念和特色又在哪里?”对于讯得达国际书院来说,好的教育不应有固定的目标,而应该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拥有不断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书院注重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希望学生不仅能够、并且愿意和热衷于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成为优秀的未来世界公民。于是,经过团队不断讨论、总结和优化,“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成为学校的核心培养理念。大约一年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学院的共同关怀(Making Caring Common)项目发布了一份名为“扭转形势”(Turning the Tide)的报告。该报告提出要改变目前大学招生的方式,拒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强调学生关怀他人和公益的社会责任感。这一倡议与讯得达国际书院的培养理念可谓异曲同工。建校基石之上,还有支撑整个育人大厦的四梁八柱——四个方面十六个字的培养目标: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与大部分低调务实、以学术见长的学校相类似,讯得达的十六字培养目标也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其背后的玄机,更多体现在对应的英文翻译上。能力培养,学校的翻译是empowerment(赋能)。即孩子想做什么,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书院做的就是发掘、赋能。个性发展,一般会翻译成个性化,但讯得达却将其翻译成fulfillment(自我满足和实现)。所谓个性发展,就是不管学生以后做什么工作,都能有所建树,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的价值。国际视野,并不是简单地出国见世面,学校更重视的是学生在视野之上的辨识力、洞察力和预见力(discernment)。对于一所以培育国际化人才为己任的学校,学生思考力和判断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情怀,对应的英文表述是承诺(commitment)。乍听起来好像毫不相干?在讯得达看来,所谓中国情怀,其实就是不忘本、不忘根,时刻牢记对“根”的承诺。纲举而目张。基于核心的培养理念和目标,积十年之功,讯得达打造出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全人培养。通过以终为始的一对一个性规划,把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博雅教育到高阶课程的金字塔形学术课程体系,和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领袖能力到个人特色的金字塔形能力发展体系,有机融合——所有这些,构成了讯得达的育人逻辑与抓手,成就了培养千名毕业生的辉煌。每年,书院的学生收到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录取,或继续深造取得优异成绩,或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和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一起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他们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对书院培养的回响。新时代,新圣哲继往开来,志向更高远但为什么这样一所快速奔跑并已具备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学校要改名呢?从“讯得达国际书院”到“新哲书院”,学校又有哪些变与不变?据介绍,学校创办之初,先确定的是英文名Sendelta,就是将大湾区(delta)的优秀人才输送(send)到全世界深造的意思。“讯得达”仅是Sendelta的本色音译。在办学十周年之际,管理团队对学校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文化创设,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有了更多思考与讨论,对未来也有了更高的期许。“中文校名的修改,并不是与过去的割裂,而是优化和提升。学校的英文校名仍然是Sendelta,立足大湾区,向世界名校输送人才的初心没变。但我们需要一个更好诠释书院核心教育理念和追求的中文校名。”刘博士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征集和评选,最终“新哲”二字脱颖而出,寓意为新时代的圣哲。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的理解,圣哲,是很高大神圣智慧的人物,只有孔子才称得上圣哲。但新哲人更认同王阳明先生的观点:“人人皆可为圣人。”只要每天发自内心地自我进步,努力使自己一天比一天好,其实就是圣人。所以王阳明先生说“满大街都是圣人”,一个人在不断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之时,即走上通往圣哲之路,这与书院的培养理念是非常契合的!而随着“新哲书院”校名的更改和品牌的全面提升,学校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陆续而来。首先在科创教育上,学校会有更多的投入。相较于学科知识的传授,美国的基础教育更擅长培养学生的科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它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科创项目和思辨平台,让他们去“折腾”。未来新哲书院将把科创和思辨教育打造成金字招牌,软硬件条件进一步提升,和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院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和开放性项目。其次是课程的丰富和升学渠道的拓展。以前书院主要开设AP课程,学生升学的方向主要是美国高校。现在开设了A-Level课程,同时,更多体育、艺术课程也在拓展中,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申请到全世界的名校。最后,随着品牌意识、服务意识的提升,学校将更加重视学校文化氛围和教育场景的营造,让学生、家长在学校的体验感变得更好,在学生的潜能挖掘、自我探索等方面,做更多工作。虽然世界格局变幻,不少人对国际教育的未来心存疑虑,但新哲书院团队却充满信心。在他们看来,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将来大有可为。尤其是在深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深圳国际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未来将有更好的国际教育政策和平台陆续推出;另一方面,家长对国际教育尤其是优质国际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历史机遇前,新哲书院将努力成为深圳国际化学校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发挥更大作用。新的征程,新哲书院将是一所务实、坦诚,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定位的学校。学生毕业后,会觉得在这里的学习是愉快的、努力的,并且养成了自我努力、探索的习惯,和国际公民意识,对今后的人生有深远而正面的影响。“在学术上,我们有很高的追求,希望比肩美国乃至全球最好的学术性高中。在文化上,我们要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像美国的大学一样。在品质上,我们要保持高贵的一面,又不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学校。”刘博士说,新哲书院要成为一所有着优良品质、既平民又贵族的学校。“平民”是指学校并不追求奢华,更不是只招非富即贵的学生,希望校园的气派是朴实、大气的;“贵族”是指目标的宏远,学校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他们有服务社会的志向、能力和大格局,他们是改变世界的新时代的圣哲。“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这是最朴素也最本真的教育情怀。它蕴含对个体个性的尊重,体现教育的激发而非灌输,更彰显一种为国为民的教育大局观。事实上,教育在使世界变得更好的同时,不也因为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迭代吗?正如伴随深圳特区成长起来的讯得达,在将城市的孩子变得更好的同时,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生长着。而今,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肩负新使命的深圳跃升到新的发展轨道;从“讯得达”到“新哲”,这所办学十年的国际化学校,也在变革中突破。一城、一校,二者的力量与使命相去甚远,但愿景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正因这样一股精气神,特区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麋鹿王

医药健康,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皇冠!

2019年9月28日,由深圳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办,健康湾区创新论坛第5期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阮萌博士和特约研究员、北科生物总裁刘沐芸博士,分别发表主题为《健康深圳:挑战与对策》和《生命健康产业,深圳的机遇与挑战》的精彩演讲。阮萌博士讲到,深圳一直关注并大力支持生命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自2017年9月,《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之后,深圳各个部门和各区就一直积极推进健康深圳各项工作,健康深圳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接下来,深圳将在完善政策与协调机制、完善部分医药健康领域法律法规、加强健康教育、保障医疗健康用地、探索健康产业先行政策和推动深港澳在医药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继续发力,将深圳营造成一个更适合生命健康产业生根发展的沃土。刘沐芸博士对国内外细胞储存行业的技术、监管、市场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析比较。她希望政府可以和企业联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先进理念和经验教训,借此能发展出我国特色的细胞储存产业标准体系,质量认证和监管路径,促进我国细胞储存产业蓬勃发展。刘博士说,深圳市作为创新型城市排头兵,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在国务院明确提出湾区“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细胞储存及应用作为生物技术,必将成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大融合的助力加速器。深圳医药健康产业不断蓬勃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明确支持深圳建设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众多战略新兴产业中新的引擎。优渥的创业环境加速医药产业不断创新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也不断发力,目前为止已经组建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300多家,其中国家级20余家在产业布局方面,深圳已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大鹏国际生物谷为代表的核心聚集区。福田、罗湖、光明等各区也纷纷协同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落地生根。在细分领域也涌现出华大基因、迈瑞医疗、海王生物、海普瑞、翰宇药业、北科生物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相信随着深圳医药健康产业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在鹏城展翅高飞。

严严实实

湾区健康大课堂在宝安尖岗山举行启动仪式

(记者/余建国 通讯员/江文华)九月的湾区秋髙气爽,天空时添湿润,人流涌动,到处繁忙景象。最后一天有一群人正在不辞辛劳,为了社区基层百姓谋福利,他们四处奔波,广泛宣传,终于迎来一批志同道合者。经数月筹办,由中华儿女报刊社美丽中国项目宣传发展中心创办的湾区健康大课堂顺势而生,并于9月20日在深圳市宝安区尖岗山召开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中华儿女报刊社美丽中国项目宣传发展中心主办,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绿帆行动深圳推广中心、深圳市社区建设学会、深圳市微量元素研究会等单位和机构给予支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深圳康养培训暨创业孵化基地、深圳市宝安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深圳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新思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道元草堂中医研究院龙华分院、深圳爱德华门诊部、深圳市自家商城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兴瑞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润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中商汇骏旅游(广州)有限公司深圳营运中心、中华百家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中华儿女报刊社美丽中国项目宣传发展中心主任赵延华及执行主任江盛彪、副主任隆新军,深圳市福田区市场监管局南园所科长刘琼芳,北京道元草堂中医研究院院长方锦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智库专家吴绍全等上百人出席活动。赵延华在致词说中华儿女报刊社是团中央主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创办的杂志,以“家国天下民族脊梁”为办刊理念,中华儿女杂志以青年群体为中心,传播党的主张,反映青年需求,展现青年风貌,服务于共青团和青年中心工作,广泛联系和服务青年群体,在做好共青团和青年统战工作延伸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执行主任江盛彪说,今天湾区健康大课堂的创办是我们美丽中国项目发展中心主办的首个惠民民生项目,是为满足基层百姓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健康服务的惠民利民项目。本课堂将联合各门诊、中医馆,不定期邀请不同类别的健康调理师前来授课并作现场体验服务。并将带领大课堂健康专家走进园区、企业、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讲座,并作惠民服务。近期健康课堂将主要以传播食品文化,推广传统中医文化,推动感恩孝道文化教育等课题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副主任隆新军指出:2020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新冠肺炎给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让所有人更加关注健康,懂得提升免疫力的重要作用。引用钟南山院士的话“对待疾病应该防重于治”,后疫情时代后的今天其意义更为现实。《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就是将以治疗为中心改变为以预防为中心。接下来健康课堂将紧紧围绕“全民健康、全民小康、全民幸福”的主题,务实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与落地工作。健康专家北京道元草堂中医研究院长方锦文精辟阐述了糖尿病医理病理,分享了近年来调理过的重度糖尿病案例,获得了与会者的赞许。福田区市场监管局南园所刘琼芳讲述了她在市场服务二十八年的心得,分享了她在管理农贸市场时所学到的食疗养生经验,深得在场嘉宾喜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专家委员蔡瑞虹说,现正从事大健康产业的联盟,创建健康文化俱乐部,全民万家健康生活馆,从事大健康文化宣传已经八年。疫情之下,大健康是一个趋势,也是大家都需要的,我们提倡预防健康为主,结合中国中医文化,推动全民健康,为国民健康服务的理念,做全民健康实体联营。正在联合健佰善脑心健和元大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实现未病预防,让全民健康起来。帮助更多的实体店复活,为全民健康的人服务!希望大家一起为国民健康奋斗,为全民健康服务!中国管理智库专家、深圳市宝安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吴绍全说,创办湾区健康大课堂非常有意义,而且非常必要,并将与湾区健康大讲堂形成战略合作,并在以下三方面为湾区健康大课堂赋能:一是如何征集社区创业项目?展开常态化湾区大讲堂创业项目路演,邀请创业指导专家点评和项目征集。二是吸纳康养产业专家教授、康养人才、创业指导专家落地《湾区大讲堂》,制定新职业标准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康养研究院备案,经过能力测评与技能考核颁发职业技能证书。三是通过宝安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的支持,湾区大讲堂培养的技能人才学员,推荐到家协会员单位融合创业就业。同时依据深圳市创业补贴政策给予创业补贴。为了挖掘健康高手,9月21日下午,健康课堂工作人员还联合部分健康企业人士,前往前海元大医疗连锁有限公司总部及南山分店参观学习,聆听元大创史人刘博士及总裁分享元大的创业历程及飞速发展的经验。湾区健康大课堂是基层百姓的健康教育服务平台,是提升百姓健康文化素养的通道,是人们周末休闲学习的家园,并欢迎大家踊跃参加,也希望广大爱心企业、热心人士共同为美丽家园添砖加瓦,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别碰我

沃特世生物制药高端会议圆满落幕,共话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喜欢就关注我吧,订阅更多最新消息中国上海,即时发布 –近日,由沃特世公司组织的华南地区生物制药高端会议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生物制药企业、监管机构及重大创新载体的业内人士汇聚一堂,分享分析科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共话生物医药质量体系搭建,共谋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凭借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大湾区自身在资源、人才方面的区域优势,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大湾区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已“初具轮廓”。沃特世华南及渠道区域运营总经理于笑然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政策鼓励及资本助力下,生物医药作为大湾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60余年来,沃特世凭借对企业核心价值——‘客户的成功是我们的使命’的执着坚守,对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研发出了诸多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在行业壁垒高、监管标准日趋严格的新形势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未来,沃特世将一如既往地提供关键分析技术和全方位服务支持体系,与产业界、学术界、科学监管机构密切合作,为大湾区成为世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国家战略提供助力。沃特世华南及渠道区域运营总经理于笑然先生致欢迎辞分析科学技术——为生物医药“保驾护航”大会上,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翠华博士做了 “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见证和展望”的主题报告。刘博士指出,分析科学是基石,帮助搭建满足国际化的生物医药集成研发(IPD)体系,分析科学可以走在工艺与制造之前,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此外,它可以帮助建立CMC研发到产业化的大数据库,其发展需要随着生物医药领域分子复杂谱而动态演化。刘博士从亲身经历谈起,分享了先进的分析技术影响产业界和法规监管门槛的精彩案例,并对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给予了前瞻性的见解和建议。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翠华博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在不久前刚发布的《治疗性蛋白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提到“LC-MS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可快速建立方法以及提供与定量信息相关的结构信息的能力,正成为蛋白质和多肽定量分析中的重要技术”。在题为“分析技术在药物PK和TK研究领域的现在与未来”的报告中,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生物样品分析室主任林俊粒女士针对LC-MS分析蛋白肽药物的难点进行了主要策略和工作流程的经验分享。莱恩医药研究院基于沃特世先进的ACQUITY UPLC、ACQUITY UPLC-MS/MS、UPC2-MS/MS、UPLC-Vion IMS QTof及科学信息管理系统,已成功打造了符合国际AAALAC要求、国际/国内GLP规范的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技术的完善体系。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生物样品分析室主任林俊粒女士质谱技术——生物医药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新型生物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且具有天生“非均一性”的特点,需要深入结构剖析,质谱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能够解决其他方法可以发现却无法解释的问题。百奥泰理化分析副总监刘育杰博士在会上分享了“现代高分辨质谱在抗体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实例”。他从抗体药物常规表征的流程和案例谈起,介绍了新兴的非变性质谱(Native MS)及离子淌度技术(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在ADCs药物、双特异性抗体、PEG/多糖修饰蛋白质分析、蛋白复合药物的结构学和拓扑学研究中的应用。他认为,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获取更多高级结构信息,应用领域也将愈发广泛。与此同时,未来质谱的角色将从定性半定量向绝对定量转变,并从研发分析实验室走向质量控制实验室。百奥泰理化分析副总监刘育杰博士沃特世以生物制药整体解决方案,全面助力生物科技创新沃特世同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专注于不断开发和完善生物制药研发、CMC、生产和上市申报要求的流程化应用方案。在企业追求质量、效率和日趋严格的监管科学体系下,沃特世完整、高效、合规的平台化解决方案贯穿药物研发和质控全流程,以帮助客户获得高质量数据、实现高效决策。会议上,沃特世大中华区生物大分子应用经理聂爱英博士分享了沃特世质谱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沃特世在2019发布的BioAccord系统是一款专门针对生物制药市场开发的全面解决方案,基于BioAccord智能系统的MAM应用,结合Waters_Connect/UNIFI科学信息系统,能更好地对CQA甚至PQA进行监控分析,进而保障生物药物质量。聂博士还介绍了沃特世创新的淌度技术在完整蛋白、糖肽、异构化肽段、二硫键异构体和糖型异构体鉴定可靠性方面的应用,更好的淌度分辨率和特异性可以帮助理解化合物的结构、构象等特征。左起:沃特世大中华区生物大分子应用经理聂爱英博士、信息学与合规部门业务顾问张立先生、化学消耗品部资深产品专家胡学桥博士此外,沃特世实验室信息学管理系统及化学消耗品可帮助生物制药实验室提升工作效率,应对当今分析实验室越来越严峻的管理挑战。在主题报告中,沃特世大中华区信息学与合规部门业务顾问张立先生介绍了NuGenesis专业实验室管理系统针对实验室的三个核心提升——样品流转电子化、实验记录自动化、数据管理规范化,可在确保合规性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并分享了业内其他企业的成功应用案例。沃特世大中华区化学消耗品部资深产品专家胡学桥博士则以肽图分析为例,重点介绍了沃特世新发布的ACQUITY PREMIER系列色谱柱,其采用创新的MaxPeak高性能表面(HPS)技术可以帮助最大程度降低非特异性吸附、保证良好的重复性。胡博士还针对迅速增长的双抗、融合蛋白市场,介绍了Glycan AX混合模式色谱柱与自动化液体处理机器人Andrew+、快速样品制备试剂盒GlycoWorks RapiFluor MS相配合,解决唾液酸化N糖分析难题的创新方案。在圆桌讨论环节,刘翠华博士、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袁军博士、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健敏博士,以及聂爱英博士就平台化分析方法建设的思路和要求、UPLC和MAM应用趋势、生物技术药物PK/TK的挑战应对、大数据如何帮助上游工艺中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嘉宾代表进行圆桌讨论

尹齐

创赛之星|与航天有关?这个创业团队立志为中国“智”造加分

在创新南山2020“创业之星”大赛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行业决赛上,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氢能源创业团队的氢能源航天高压阀门项目一举获得团队组的一等奖。项目代表刘晓天在自我介绍中自信的表达,这是一个来自中国航天的项目。究竟是什么创业项目,与航天有关?自主研发生产,打破氢气阀门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14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深圳市政府成立了一家民办非营利性质的研究院,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主要进行航天产品的军民融合转化,其参赛的高压阀门项目就是以航天技术为基础的。刘晓天,201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在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开展博士后工作,博士后期间主要负责开发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与氢能源高压泵阀相关产品。刘博士,有10年氢能源领域的研发经验。其带领的氢能源高压阀门技术团队长期从事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总体技术研究、型号产品工程化研制以及军民融合产品转化,具有丰富的高压阀门与储气系统的研发与制造经验。航天技术里涉及各个不同领域的技术,刘博士介绍,为什么选择氢能源高压阀门进行研究与创业,这与氢能源在我国及国际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氢能源是我国能源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储氢安全一直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其中,压力型阀门是氢气的供应与存储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具有存储35MPa、70MPa及更高压力的氢气阀门产品是我国的行业卡脖子问题,长时间以来都依靠进口,目前该市场被外资公司垄断,国内高压瓶阀的总体制造水准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差距,函待产品国产化。目前,团队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载人航天的环控生保系统,团队主要开展了氧气,氢气使用的超高压阀门,循环泵和供应存储系统的研制开发与制造工作,在国内技术领先。望广泛应用于市场,期待更多的合作伙伴氢能源航天技术听着非常高精尖,其实它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该技术可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无人机等氢燃料移动端的储氢系统,可解决长期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目前我国使用较多是氢能源大巴车,但由于国内加氢站数量较少,氢能源安全使用许可函待完善,氢能源在民用汽车中的推广正在起步阶段。除此之外,在储能领域中,水电解制氢系统、储氢系统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加氢站、军工产品(单兵作战或中大型氢能源发电系统等)都离不开该技术的发展升级。可以说,这是中国“智”造在深圳南山的一个缩影,正是有像刘晓天博士一样的研究技术人员扎根技术本身、积极探索产品市场,才有了我们不再被卡脖子的可能。团队成立三年多来,一直积极加快产品市场化的进程。目前以定制产品为主,军工产品与氢能源民用产品为主要市场;随着氢能源市场进一步明朗,根据市场份额与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同时制定产品的标准化研发与生产体系,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与国内具有阀门研发经验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友商合作伙伴等达成良好战略合作关系,建立起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当然,刘晓天博士说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这就是创业的魅力。参加创业之星大赛,就是希望通过比赛宣传自己的团队和产品。在这次比赛中,与其他创业团队、公司以及投资人交流学习了许多对创业有帮助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比赛。作为团队组,可以说是创业企业的前身、雏形,如何更好的获得稳定的盈利,也许是刘晓天团队最迫切的问题。他希望拿到这个成绩后,能帮助他们找到有意向投资或者合作的企业或投资人,更好的引领团队市场化发展。(张洁)

陈建

工作不用去远方 常德就是好地方——招工引才助力暖企行动侧记

编者按:2018年以来,一股“暖企”之风吹遍全市各地,常德市各地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纷纷挂点企业,走厂房、下基层开展“暖企行动”,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宣传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用工、销售等遇到的问题,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从今天起,红网时刻联合常德市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指挥部办公室推出系列报道《常德暖企行动进行时》,展示常德各级各部门以实际行动暖企、惠企,帮助企业攻坚克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通过实实在在的帮扶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支招。近年来,随着常德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在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用工、人才等要素的极大需求。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曾多次强调,常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紧缺人才、青年人才,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春风送岗”招聘会现场。罗勇 摄“春风送岗”招聘会现场。罗勇 摄王弦之前是在深圳从事过园林设计工作和销售工作,在这次常德“春风送岗”招聘会上她填写了求职简历。胡丹 摄家门口就业 增创园区开放新优势“之前一直在外地零零散散地打工,一天的收入大概300多元钱,这些年我是把北上广都跑了个遍,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孩子也上小学了,就想在常德家门口找份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和孩子。”2月16日,在外做了10多年焊工的求职者王斌,在常德市湘西北人才市场举行的2019年“春风送岗 暖企行动”新春招聘会上,很快填好了求职简历并留下了联系方式。“效果很好,前来求职的人数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短短半个小时,就有26名求职者前来报名,相比以前,今年求职人员与企业岗位匹配度要高很多,很快就把岗位招满了。”常德纺机人事主管刘鉴樱告诉记者,这次公司提供了5个岗位,计划招聘20多人,主要集中在外贸、技术、生产等岗位,现在公司发展迅速,尤其是对外贸易和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紧迫,希望能招到一批专业对口,有激情、有活力,能与公司共同发展的人才。“春节前后不少园区企业用工特别困难,常德人社局利用‘春风送岗’活动搭建平台,在做好劳动力有序流动和转移的基础上,与服务园区相结合,落实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部署,帮助企业缓解紧缺或技术工种用工短缺问题,更好服务企业用工。”常德市人社局局长马业文向记者介绍,下一步,人社局与园区的联系将更密切,要进园区深度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用人困难,利用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把园区用人政策真正落地。为了留住返乡人员,留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常德市抓住春节期间常德籍人士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截至目前,常德市组织招聘会3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12516个,达成就业意向21463人次,在企业和返乡就业人员之间架通了供需桥梁。湖南爱可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二刚博士和他的团队在研发中心分析液相数据。好环境留人 铸就人生出彩大舞台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而西洞庭管理区湖南爱可道公司的洋蓟研发中心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刘二刚和他的同事们正借助仪器分析高血压大鼠在服用从洋蓟中分离出的活性成分之后的血压变化,以探索洋蓟产品在抗高血压方面的应用。去年从天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刘二刚通过面试成为了湖南爱可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在此之前,刘博士一直在我国药物研究领域的执牛耳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任职。谈起近一年在常德工作生活的感受,他开心地说,这边的工作环境好,虽然待遇与一线及一些强二线城市的待遇还有些差距,但是,西洞庭管理区的新特产业发展很快,所选的岗位专业对口,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个人的发展和待遇自然会随着事业的发展而水到渠成,在有机会时还会向同学朋友多多推荐常德这块养人的好地方。常德市发改委主任刘凡荣告诉记者:“随着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常德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加上高科技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比如中联重科、三一机械、响箭重工、翔宇设备等企业的部分关键岗位月薪已经达到了1万多元,今后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在常德同样也有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用心办实事 助推企业服务再升级“困扰很久的员工子女入学问题解决了,我代表宏力德成纺织有限公司向关心我们企业的各级领导和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近日,常德宏力德成纺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海燕在武陵区推进产业强区企业服务微信群为相关部门点赞,替公司解决了员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原来,在宏力德成纺织公司上班的一名樊姓高管,由于夫妻双方都在常德就业,想让孩子从娄底转至常德入学,将这个情况反映给区产业办后,为了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解除企业后顾之忧,真心实意服务企业,武陵区产业办迅速向相关部门反映协商,积极跟进,妥善安排了员工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目前,孩子已经被常德市六中接收并分班开始上课,没有耽误学习进度。为落实对企业真支持、真服务、真联系的相关要求,武陵区产业办组建了武陵区推进产业强区企业服务微信群,有效搭建了政企沟通桥梁,针对企业提出的园区停车难、企业用工难、子女就学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来源:红网时刻)(一审:陈为民 二审:王华 终审:廖资水)

凹凸

柔宇刘自鸿:一天工作16个小时 没采用国外技术路线

来源:金融界网站金融界网站讯 第十八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论坛于6月29日-7月1日在广州举行。柔宇科技董事长、CEO刘自鸿在演讲中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公司。”图为:柔宇科技董事长、CEO刘自鸿傲人的成绩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刘自鸿说:“在过去柔宇6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很多团队工作的状态都是这个画面,6年,365天,一天16个小时,它会比18年每年工作240天,一天工作8个小时的成绩还要大。” 在“独角兽话未来”环节,山水创投总经理王跃春提问刘自鸿:“中国大概有130家的独角兽公司,超过一半跟BAT有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有11家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公司里面有10家和BAT有关,OA领域有13家独角兽公司中间,有9家已经被纳入国内外的巨头阵营,巨头是独角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所以我想请问刘博士,柔宇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间或者现阶段有没有在意过巨头的阻击或者诱惑,你们怎么去跟巨头相处?” 刘自鸿坦言这几年面对的诱惑和竞争都挺多的。他分享道:“其实在我们2014年刚刚发布的时候,就有一家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制造公司过来找我们合作,最后没有签,原因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有很多综合方面的因素,包括商务条件等。对于柔宇来说,最希望的是能够把柔宇在这个行业里面首创的一些技术,发挥到它最大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究竟是让自己团队做好,还是尽可能多地和外部的合作好?我觉得要看阶段,现在我们是非常开放的心态,要跟尽可能多的行业合作,打造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 ” 以下为演讲与对话全文 刘自鸿: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述柔宇在过去几年的经历,谈一下对于未来的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一些思考,我演讲的题目叫做“柔”道,是我们前不久想到的词,我们的技术跟“柔”字关系很多,怎么把东西变“柔”、变弯,这么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个“道”,一个是我们过去几年成长的领悟和行业的思考。 可能有些朋友不一定这么熟悉柔宇,我现在用这张图介绍一下柔宇的发展历史,我们最开始想到做柔性显示、柔性电子这个大方向,可以追溯到2006年,已经十几年了,我从清华毕业到斯坦福读书的时候,在草地上天马行空想到这么一个事情。但是我们解决的是人和人,人和物,人和大自然的感知和交互的问题。我是2009年博士毕业之后又去纽约IBM工作了3年,2012年我拉了两个清华+斯坦福校友一起创立了这家公司,叫做柔宇科技。我们的使命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2014年的时候,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发布了全球最薄的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实际上在2014年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柔宇这么一家公司,直到2014年8月1日,我们正式发布了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之后,大家才突然关注到了我们,很多行业,包括显示屏行业,包括消费电子的行业,很多人跑到我们公司来看,因为以前很多人以为这个事情觉得很遥远,可能要二十年,三十年做出来,但是没想到有一个公司突然冒出来了,就来看看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后来看到这个技术真的是被做出来了,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大概从2014年开始,2015年,2016年,这几年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和显示行业大方向都转移到了柔性和曲面这个方向。 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在深圳通过一个二手厂房改建了一个产线,这个产线实际上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投产了,当然规模不是很大,包括很多传感器的技术,包括我们显示的模组,包括我们的终端都在深圳龙岗这个产线上进行量产。2015年的时候,我们还同时发布了第一款B2C的产品,就是柔宇自有品牌的产品,所以实际上柔宇的商业模式一直都是“B2B+B2C”型的模式,一方面我们给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这样的一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自有品牌终端产品。 2016年,我们又启动了第一条大规模的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这是在2016年,也是在深圳,总投资规模是17亿美金左右。2017年的时候,我们又发布了一个叫做“柔性+”的平台,就是把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做成标准的技术解决方案,跟各行各业进行结合,创造全新的产品和用户体验。实际上“柔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不是提出一个概念,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已经把很多产品和解决方案都已经落地了,而且现在已经销售到了很多的国家。 2018年,这个月月初,我们类六代的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现在在深圳正式点亮投产。这件事情可能大家在前两个礼拜的新闻联播上也看到,新闻联播播放了两次,这个事情对于柔宇来说确实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以前很多人可能觉得一个技术从0到1,这是一个阶段,能不能从1到N是另一个阶段。这条产线的大规模量产,应该说正式宣告了我们这样的自主知识产前技术、独创的技术,既是科技创新又是完全能够产业化的方向。今年我们也完成了E轮的融资,估值方面,E轮大概是50亿美金左右。 说到这个,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从0到1和从1到N的体会。实际上今天很多产业里面,大家关心的第一件事情是这个N到底有多大,每个人都在关心你的企业的N有多大,你的规模也好,你的销售额也好,你的量产能力也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忘了这个N是怎么来的,我们从1到N很多时候是通过加钱,加人,加管理能够做出来,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个1如果不是我们自己的,这个1如果是从外面搬过来的,你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个企业看起来规模很大,但就像一个纸做的风筝,看起来飞得很高,但下点雨很容易就趴下。我想最近大家对这些事情的体会比较深刻。 所以我们不要只关注N的大小,N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要关注全过程,0到1这一段通常会成为非常非常决定性的一段。柔宇在成立的时候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没有参考,也不会有一个现成的东西,我们拿过来直接拷贝一下或者是放大一下,摸着石头过河,从基础的原材料到工艺,到器件,到电路,到产品设计。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时候根本就自己没有想到的一些方向,在你前进过程当中就慢慢跑出来了,这是我们从0到1不容易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不理解,有时候还没有到达一个N足够大的时候,很多人就有质疑,觉得非常的震撼。但只有0到1也不够,如果只是0到1,很多时候就会误解为这只是一个概念。所以有一个好的技术方向,我们每个团队还应该要去努力,把0到1变成一个足够大的N,我想在最新的量产线事情,也是对于1到N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看过,这是我们从0到1的过程,做出来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2014年的时候发布了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这个发布以后,确实对我个人的生活,还有对于柔宇团队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好象柔宇一下子被推到了快车道,以前我每封邮件都写得非常的完整。后来在2014年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这样回过我们同事的邮件了,基本上邮件来了之后,有些如果真的要回的直接选上一个内容发回去了。你会发现有时候创业跟你自己想象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刚才的柔性显示屏以外,还有一个是柔性传感器的技术,也是在2014年的时候发布的,传感器的技术是在一个超薄的薄膜上做很多透明的电路和传感器,它可以集成到我们的衣服、鞋子或者是我们很多柔性曲面的地方,具有感知功能,所以实际上柔宇一方面是提供信息显示的付出,还有一方面我们提供柔性的机械显示输入和其他感性的输入。就是这个技术。2014年发布这个技术的时候,因为我们当时柔性显示屏关注度太高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这个技术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大规模量产应用到很多行业当中。 从0到1的事情来说,大家看到这张图就可能会看出来,一部分我们在知识产权这块,在创新这一块的投入有多少。到现在为止,我们积累的知识产权已经超过了2000多项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而且大部分是PCT的国际专利。 这张图可以比较清晰概括我们在过去的核心理念,横向是0到1的创新,从柔性显示到柔性传感,再到基于“柔性+”的很多产品解决方案,很多东西都是完全没有参考,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都是一边思考,一边做,一边尝试,然后一边论证。另一个轴就是1到N的这个轴,我们把每一个想法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实现量产,因为只有真正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以后,这样的技术才能为更多的行业创造价值,才能为我们的消费者带来好处。 现在无论是显示传感还是刚才说的解决方案,其实都已经在两个方向成功实现了突破。说到柔性显示量产线的事情,我想特别提一下这条产线,这是我们在2015年底开始规划,到2016正式启动的,总投资17亿美金的大规模的量产,柔性平台的量产线,建筑面积将近40万平方米,中间的主产区大概是26万平方米,这里有一些建设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做先进制造业,做智能硬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从一片荒草开始,除草到平整,到打地基,建筑产线,然后再规划产线,把设备按我们的技术路线搬进去,这里头大大小小的设备1000多个,而且有很多设备还不是现在直接能买得到的设备。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开了这个技术会,还有这些产线规划的会议,采购的会议等等,加起来两年的时间一共有3000多次,我们核心会议,每一个都需要产品,可以想象我们做这件事情的不容易。 这个建成以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非常现代化、自动化的生产线,在这里头现在基本上能够全面实现自动化,尽量减少人在里面的干预,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工业4.0的核心理念,让智能化的技术,信息化的技术在现在的生产制造业当中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它的产能和良率。 这是在6月初的时候,我们大规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正式电量投产,那天晚上我没有睡,那天晚上点亮之后我坐在我们的产线的外面,我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有时候自己都不敢相信是怎么走过来的。这里有一个视频,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视频播放) 这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不光是在过去三年建设整个厂区的过程中,在过去柔宇的6年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很多团队工作的状态都是这个画面,6年,365天,一天16个小时,它会比18年每年工作240天,一天工作8个小时的成绩还要大,我们也非常自豪的说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国外主流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公司,整个过程都是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 当然后面还有一些基于我们的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所带来的一些应用,可能今天在座各位来自于各行各业的朋友,大家看到这样一些技术之后应该会有很多的想法,我相信每个行业都可以用上这样新的技术,给智能产品设计带来全新的方式和用户体验。我也非常期待跟各位朋友共同探讨这些事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5年以内,我今天还是非常自信的把这个话放在这儿,5年之内,以后5年之后再回过头今天的手机,你会说我怎么当年在用那样的手机? 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柔性+的技术,现在已经跟这么多的行业落地了很多不同的产品,包括像消费电子、智能交通、建筑装饰,今天蔚来的李斌总也在,像未来的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未来在汽车里面会充斥着大量的柔性显示屏,会彻底改变我们以前汽车的内饰设计方式和交互的方式,给我们的消费者带来更新的体验,更酷的体验,更美的体验。当然还有包括像智能家居,像办公教育等等,这些行业都可以。 这是我们在前段时间发布的,在CES展示过的一款手机,这个手机是可以被掰弯的手机,我今天也带了,这是一个正常的手机,但是它可以弯曲的。当然还有很多,我相信大家机遇这样一些新的技术会有很多新的想法,有些可能我们现在没有想到,包括透明的电脑,现在已经在大量的生产。 这是我们在2015年发布的3D移动云,这就是我们在汽车领域里面的一个应用场景,在跟很多汽车厂商也在推动这分析的合作。再给大家看一个例子,比如像这样的音响,大家应该没有见过,这是我们已经做出来的东西,把整个柔性显示屏围绕着整个音响做成可以显示,可以进行交互的全新状态。这些都是实物,我给大家展示的视频都不是概念,很多已经做出来了,很多都已经在量产的东西。然后还有像这种沙发的皮革里面可以制成这种柔性的薄膜,可以实现这种交互,还有在衣服里面,右边这件衣服也是我们只有的T恤,上头做了柔性显示屏以后,人可以穿在身上进行显示,不是简单的LED显示,是非常高清的视频和画面的显示,彩色的显示,而且因为它很轻薄,所以不会影响到T恤本身的设计。 当然,去我们公司,这些东西都能够看出来。本来今天想带几个东西过来,但是后来没有来得及安排,也欢迎大家有空到我们公司去看一下。这是我们另外一个基于柔性传感器的应用,也是在去年年底发布的一个产品,叫柔记RoWrite。基于这个传感器做的一个新的办公基于的产品,这是我们在纸上写的东西,可以被精确的记录下来,普通的笔芯,普通的纸,写完以后可以被精确的同步在你的手机上进行分享。如果大家对这个感兴趣也可以上京东搜索一下,顺便做一个广告。 其实“柔性+”能够运用的行业非常之多,我相信这些远远不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如果我们回过头再去看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七十年代的时候,PC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工作方式,九十年代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沟通的方式,到2007年的时候,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的是整个生态,把便携式加进去以后,整个生态起到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在想我们到底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是怎么样的。 最后这张图就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期盼,一个是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还有一个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会给未来的万物互联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和窗口,我相信“柔性+”、柔性显示、柔性传感的技术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之后,会让我们的万物互联真正变得可能。 在科技创新和我们智能制造的路途当中会遇到很多的不容易,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只有你真正的清楚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才可能一个一个坑迈过去。很多时候一开始的欢呼并不代表最后的欢呼,在欢呼过后往往会有质疑,质疑之后你必须要用更强的行动证明你是值得被欢呼的。所以我拿最后这句话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这个世界有些人会因为相信而看见,有些人因为看见而相信,但是我相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永远都会需要前者,也祝福大家在自己的事业当中,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越做越好,谢谢。 主持人:感谢刘总的精彩演讲,刘总留步,因为接下来的环节是刘总和我们投资人一对一的对话环节,我们要给工作人员一点点布场的时间,刚好利用这个布场的时间可以跟刘总简单地聊几句,其实我特别想先看看这个手机,我问一下现在这个手机有在卖吗? 刘自鸿:这个还没有正式上市,但是我们有几个机器都已经开发出来了。 主持人:现在量产了吗? 刘自鸿:还没有正式上市。 主持人:你对于你未来,其实我是可以理解为你将来要打入手机市场吗? 刘自鸿:手机行业是一个柔性显示、柔性传感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我们非常希望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能够给手机行业带来一些全新的设计方式和用户体验。 主持人:你是打算打造自己的品牌还是跟现在已有的手机品牌做合作呢? 刘自鸿:我们现在在跟很多的手机行业也在沟通,也在探讨一些方式。 主持人:回答都挺委婉的,其实我看刚才那个小片其实还是蛮震撼的,真的是从零到一的过程,刚才我看到工地建设右上角其实是日期,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每天一张,都是谁拍的? 刘自鸿:我们在现场有同事,他会定点拍一些,然后我们把它收集起来。 主持人:连在一起,做成延时画面还是蛮震撼的。另外一个让我觉得很惊讶的点就是我很想问柔宇科技还有你们不能做的东西吗?感觉你们将来可能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刘自鸿:我们其实在这些年里面还是非常专注在我们自己的领域,就是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我们一直非常感兴趣也坚信它非常有价值的领域,我们现在其实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技术做一个平台性,它是一种平台性的技术,它可能会跟很多行业深入结合,但是我们希望能够跟更多的行业伙伴来共同去合作,来快速地将这样的新产品、新技术结合各行各业的产品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更好的体验。 主持人:作为记者还是要刁钻一点,刚才我们看到了您展示的很多产品,比如像衣服、书包、各种显示器、手机、沙发等等,我相信这些可能是证明柔宇可以做这件事情,但是未来可能不一定每一样您都会选择量产,所以我想问在未来的5到10年您会重点专攻哪一个领域? 刘自鸿:刚才列了已经有七八个领域,都是我们已经有落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那些领域,当然有时候我们还在不断地开拓和探索,有些产品不会完全以柔宇的品牌去推这个事情,比如说像我们跟欧普照明合作的一个台灯,还有我们跟沙发厂,国内非常顶尖的沙发厂合作的智能沙发,这些其实也会通过他们的渠道,通过他们的团队来共同去推进这个事情,但是这里面会用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尤其是跟柔性相关的一些方案。 主持人:其实如果展开问,我觉得可以抓着刘总问一两个小时,最后有个小问题,有空回头接受一下我的专访吗? 刘自鸿:到时候看看时间吧。 主持人:我把更加有价值的问题留给我们接下来的环节,接下来要有请山水创投总经理王跃春上台来和我们的刘总对话,掌声有请王女士。 王跃春:非常荣幸接受主办方的邀请,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我准备了几个问题,事先也跟刘自鸿博士有比较多的沟通,我们就来一个快问快答,因为看到柔宇做出了厚0.01毫米,卷曲度1毫米这样的一个屏幕,因为我是一个做了20多年媒体的人,大部分时光和何振红社长一样,我们是再做纸质的媒体,所以很感慨,第一个想问的问题就是我们其实这20年里面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作为传统媒体人我们都有一个想法就是什么时候做一个真正的电子报,可以折叠,可以弯曲,然后保留媒体的报纸的版式、杂志的版式这种阅读美感的东西,现在柔宇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个可以实现吗? 刘自鸿:从技术上来说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现在其实已经可以这样用了,当然具体的产品形态可能也会结合用户的习惯来做一些升级,但其实像电子报纸这种形态运用柔视频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他们保留传统的阅读习惯,但同时也能把更多的内容在里面去集成,不光是文字,其实还可以加上视频、图片等等,但是其实柔性显示应用的方向包括柔性传感应用的方向不光在阅读这一块,实际上商务电子,我们今天用的很多手上的这些东西都会有很大的关系,手机也好,手表也好,PAD也好,电视机也好,而且像刚才提到的其它的一些领域,现在都已经陆陆续续落地了,所以您刚刚说的这个方式,从技术商来说肯定是能够实现的。 王跃春:让我们期待尽快能看到这样一天。这几年崛起的独角兽非常多,然后我们也看到特别多的创业公司,包括通过主要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Copy回来的一些模式,然后实现超越的突破,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成为一个大公司,但真正的技术创新的独角兽公司,我们看到还是非常地少,我想这也是中国创新创业走到今天的一个瓶颈,中国企业家前不久对柔宇科技报道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标题叫做“无人区探险”,我们知道在智能硬件的领域特别是一个芯片,一个显示屏创新都非常地难,但是柔宇用了6年的时间实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条纯柔性屏大规模量产性的投产,能在无人区里实现突破,想问一下楼宇你们的秘笈或者秘诀在什么地方? 刘自鸿:死磕到底。其实过程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快,我们做柔性手机、柔性传导这些,有很多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对这些行业的理解,其实也做了有10年了,包括我们那时候还在读书的时候,已经开始在研究一些非常基础的东西,但是还没有到这个成熟度。柔宇在我们成立之后,也非常地专注,就是做这一件事情,把基于这件事情对应的很多的应用把它开拓出来,我们没有去跟踪,我们从来不做跟踪的事情,比如说今天一下什么热了,然后我们去跟,我记得从我们2015年发布的3D移动影院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们说,你看柔宇前期他们是做柔性显示屏,怎么去做一个像VR一样的产品呢?那时候VR正好在2015年的时候量产,他们很多时候柔宇也在跟风这个事情,看哪个热就去做什么,还真不是。我们记得201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启动这个项目,那时候VR还远远不为大众所知,连我们自己那时候对VR也了解很少,我们只是预想到了这么一个方式,就是通过电影光学能够实现这种类似于大场景的应用的时候,决定去做这个项目,通过五年的时间从概念一直做到最后终端量产的产品,所以2015年的时候发布了。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在创新的过程当中,你会受到诱惑,你也会受到委屈,你也会受到一些不理解,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受得了委屈,熬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王跃春:我看你好像在很多采访中间说过这句话,我也看到知乎上面有一个关于柔宇的讨论专区,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质疑,我看到说柔宇的技术到底是不是真的?其实现在也有我们线下,好像中国的科技创新经常会受到质疑,觉得中国好像做不出,这么好的全球领先的东西,我想你刚才说从0到1,能不能从1到N,这中间应该有很多艰难,你给大家讲讲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刻?或者说你的最暗时刻,给我们讲述一下。 刘自鸿:其实在2014年之前,我们团队对外面没有做过任何的宣传,然后了解柔宇的人真的非常非常少,那时候有很多同事刚进来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可能就是因为有的朋友介绍说这个团队在做一个很牛的事情,他们就加入了,那时候非常非常低调,就是希望在这个事情做出来事情,你不要去做太多的报道或者宣传,因为有的时候用户对这个事情的期望值很高的时候,其实对于团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2014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其实在2012年到2014年两年的时间里面,我们团队花了很多的精力,因为经常是在实验室里打地铺、熬夜,这些大家也看不到,这个过程以前会觉得很辛苦,现在想想还好,还没有您刚刚说的最暗的时候,2014年发布之后,突然间捧得特别高,突然间被推上了赛车道,所以很多的目光全部过来了,那时候大家都是希望说,我们能不能快点,马上应用到手机、电视机各个地方,很多时候用户是希望明天我就能买到一个这样的东西。可是我们其实对于产业的客观认识是,任何一个新的技术从他诞生到他能够开始全面铺开的时候,他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所有产业都避免不了,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是他需要时间,比如说像在你点亮投产之前,别人是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的,也没有人知道我们会花那么多的精力做这个事情,然后春节期间大家也没有回答,只有你拿出成果的时候,大家才会知道你真的是在做这个事情,所以在那个过程当中,我们其实也会被很多人误解,我相信不光是我们这个产业的过程,我相信很多行业里面,在做创新的公司,可能都会有类似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当你一下做出来一个东西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欢呼,可是如果这个时间跟别的人的期望不完全一致的时候,你又会受到很多的质疑。 王跃春:因为你刚才展示手机的时候,大家下面有欢呼声,大家对那个产品特别感兴趣,能拿出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这个到大家能够普遍应用还需要多长时间? 刘自鸿:很快了。 王跃春:你们现在围绕这个产品在做一个什么? 刘自鸿:这个产品其实也不是今天一天做出来的,当大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可弯曲的手机,我们在前期投入的时间差不多三年,但是这些也是大家看不到的,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创新,首先显示屏和传感器当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是这不是全部,这里面还涉及到众多的结构,这里面还有很多部件,所以这里面都会有很多的积累,做到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概念,从现在整个到市场,类似于像这样的柔性显示屏,类似于这样的应用,很快就会基于像新产生的量产而大量走入到生活当中,时间会很快了。所以我想其实补充完刚刚说的最暗的时候,其实就是最重要它从0到1的过程,首先你会经历很多的挑战,从1到N的过程,你仍然会经历很多的挑战,而且在这个挑战过程当中真的是会要面对很多的这种误会也好或者是不理解也好,只有你自己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什么,并且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才能够实现很多不可能。 王跃春:前面说柔宇科技是在无人区探险,但是其实这个领域也并非无人在行动,创业者可能不是特别地多,但是我觉得巨头的企业肯定不少,比如三星,所以换个角度讲,正是因为现在高科技这个领域进入门槛特别多、巨头特别密集,并且形成了技术垄断、数据垄断、市场垄断,包括上下游的覆盖,所以才击少有创业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我手头有一个数据,就是像中国大概有130家的独角兽公司,超过一半跟BAT有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有11家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公司里面有10家和BAT有关,OA领域有13家独角兽公司中间,有9家已经被纳入国内外的巨头阵营,巨头是独角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所以我想请问刘博士,柔宇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间或者现阶段有没有在意过巨头的阻击或者诱惑,你们怎么去跟巨头相处? 刘自鸿:有,我们在这这几年其实面对的诱惑和这种竞争其实都挺多的,诱惑的事情,以前可能在发生的时候不一定特别市和区讲,但其实在我们2014年刚刚发布的时候,就有非常大的,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制造公司来找过我们合作,很多时候你可能做一个选择,可能今天的状态也许是不一样的,当然今天我们还是沿着我们自己现在的方式,为这个想法做推荐,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企业到底要怎么发展,你的战略到底是什么,这个是你自己团队是最清楚的,这个事情没有绝对的现成的模式可以套在任何一个公司上,就好像没有一件衣服可以适合所有人,所以我们经常团队里面要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这是我们面对诱惑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 当然竞争,我觉得竞争主要是良性竞争,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竞争会促进人类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从来没觉得竞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当然前提是良性的竞争,为什么竞争那是另外一回事,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说实话我在学校待了那么多年,天天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考试,那个竞争我已经习惯了,我认为一定要保持你自己的优势,然后知道你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是什么,并且能够把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我想我们也都是有机会的。 王跃春:你刚才说有一个巨头公司来给你发Offer,你当时是拒绝了,是吗? 刘自鸿:最后没有签,要不然今天也不是这个样子。 王跃春:您觉得当时怎么考虑的? 刘自鸿:其实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时的想法,因为有很多的综合方面的因素,包括商务条件的一些方面的因素,对于柔宇来说最希望的是说能够把柔宇在这个行业里面首创的一些技术,然后能够发挥到它最大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你自己团队去做尽可能多的事情,还是说我们尽可能多地和外部的合作,我觉得要看阶段,像我们现在就是非常开放的心态,去跟尽可能多的行业来全面合作,我们今天已经有很多的行业伙伴在各行各业当中,他们也利用他们在这些行业当中的积累,结合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共同去打造非常有竞争力的一些产品,其实最后还是要给消费者给我们的用户能够创造价值,这个才是根本,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王跃春:柔宇应该这六年里面,现在估值大概50亿美金,我看了一下你们大概已经融了5到6轮资,差不多每年都在融资,融资总额也已经超过50亿人民币了,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讲,你们柔宇就是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在进行一个高速的发展,我就想问一下,你作为创始人,您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来跟投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现在一有种声音,一方面创业企业融资并不容易,包括大虎资本的韩东也要来了,大家都劝创始人赶紧拿钱,同时对投资人来讲好的项目又特别少,同时投资又对投资的汇报有非常多的期待,同时会给创业项目去施加压力,甚至是我们说叫催肥,这种过程,您怎么看这些事情? 刘自鸿:对于创业者来说,我觉得光有技术、产品、想法,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光有这些东西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创业真的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工程,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人才、技术、资金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我们是一直秉持双湾驱动的方式,就是技术和资本在新产业发展过程当中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在不断地开发新的技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非常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有对应的资金去支持这样的新技术,实现更大的商业化,所以我们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就像您刚才提到的,做了大概六轮融资,基本上都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我们觉得需要的时候我们才去正式完成融资,当然我个人其实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做融资这件事情,我会跟很多的投资人去谈,但是实际上我大部分的时间,像我在2012年到2015年那段时间,基本上80%的时间都是在技术和产品上,说白了就是跟我们工程师、实验室在一起。最近这一两年,我每年还是要求我自己不低于50%的时间在技术和产品上,其它的时间,包括管理、对外的一些事情,跟投资人之间我想他们都非常聪明,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需要说太多的东西,只需要把一些关键的理念说清楚了,他们就知道这个公司的价值、这个技术的价值,所以我非常享受跟他们这种见面交流的过程,但是我自己其实在这上面投入的时间不是很多。当然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己整体的融资方式倒没有非常主动到处去找投资人,因为我们发现其实那样的方式有的时候效率并不一定很高,很多时候可能还是朋友介绍或者正好在一些场合碰到了,聊得情投意合,就像谈恋爱一样,你天天主动去到处找女朋友、男朋友,可能不一定找得到,可能往往就是在某个非常合适的时间碰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就在一起了,所以我们这些投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王跃春:所以柔宇的发展告诉我们,就是只要坚持技术创新、缺钱的时候自然就钱来了。 刘自鸿:我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核心其实不光是我们自己是这么看,我相信投资人也是这么看的,一个企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就是一定是最后你的技术也好、产品也好、服务业好、商业模式也好,你们团队能不能把它做好、在社会上创造价值,最后大家都会认可他,这个才是核心。 王跃春:今天其实我们对话始终在围绕一个主题,就是科技创新,创新应该是独角兽企业最主要的一个特质,其实整个我们创投行业走到今天,其实也是在面临一个拐点,我觉得接下来的创业与创新将从原来以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导,真正地变成科技创新为主导,所以最后在结束今天的对话,我想请刘博士用最简单的话来就科技创新给我们结尾,就是怎么看待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关系以及科技创新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 刘自鸿: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现在的创业里面,你会看到有很多是科技创新,也有很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觉得都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这个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进的部分,刚才有张图,最后一张图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修出来,有一张图实际上列出来了2007年和2017年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的名单,如果你仔细看一下你会发现在2007年的时候全球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里面,4家是石油公司、能源公司,有3家是银行,3家是电信,然后到今天也包括去年,那10家公司里面,7家都是科技公司,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台上还有一个是巴菲特的公司,还有一个是石油公司,还有一个是美孚,其它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也在内,还有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这些,你会看到这10年当中科技在资本市场上显现的力量也已经很明显,但从我们生活当中大家有没有看到,科技真的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改变我们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觉得咱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真的是会一直适用的,因为我个人也一直在科学技术领域里面,我是坚定的科技创新的拥护者,我觉得科技创新就像我们要去开辟一条道路的一把宝剑,如果这把宝剑不够锋利,有的时候你的武术再好,你也是砍不过去的,所以本身能不能打造一把好的宝剑,那就是我们科技的硬实力,我们硬科技创新的能力,当然模式创新、商业创新,那就是武术,你怎么舞这把剑,如果有一把好剑,你又能够有很好的武术,你就会天下无敌,所以这是我觉得对于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理解,柔宇希望的是我们首先有一把好剑,同时我们又能够练就好我们自己的武功,然后在我们自己的领域里面开辟出来一片天地。 王跃春:谢谢,今天的对话到此结束,祝柔宇真的磨出一把好剑。

命行天下

原华大基因刘小青博士加入深睿医疗,开启深睿产品研发新篇章

医疗人工智能在经历了2017年的波涛汹涌,慢慢归于平静,而看似平静表象之下则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赛场,而这个环节的参赛者们无疑有着更加清晰的方向与目标,有着更加清晰的行业布局。而很明显的在这些参赛者中,深睿医疗无疑是一支厚积薄发的生力军。2018年,深睿医疗用最短的时间组建了一支以IEEE Fellow俞益洲教授领衔的行业首屈一指的研发团队。2019年行将过半,原华大基因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刘小青博士正式宣布加入深睿医疗,无疑为深睿的算法团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北京、杭州、上海齐发力,开启深睿产品研发新篇章。深睿医疗算法总监刘小青博士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势头下,刘小青博士选择在这个时间投身医疗AI,是怎样的思量,以下是笔者采访实录:·刘博士您曾涉猎人工智能很多领域,请问您投身医疗领域的初衷是什么?刘小青博士:医疗健康领域与人类的发展休戚相关,最为密切。中国医疗资源非常紧缺且分配不均衡:一方面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忙于各种重复性的基础诊断。另一方面,偏远地区非常缺少优秀的医疗资源。智能医疗产业化后,可以极大的减少医生负担,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降低高昂的人力成本。与此同时,亦可以降低看病门槛,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及优质的个性化健康服务。由此,也可以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降低社会医疗成本,提过国民健康水平。·又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加入深睿医疗?选择加入深睿医疗主要是被深睿医疗强大的多元化的团队所吸引。深睿医疗董事长雷鸣是“百度七剑客”之一,他对技术和商业都拥有非常透彻的理解。CEO乔昕具备深厚的医学背景,曾经先后在国内三甲医院和西门子医疗位居要职。CTO李一鸣则曾经就职于百度和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首席科学家俞益洲教授在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领域具有根深的造诣与前瞻性。多元融合的团队使得深睿医疗能够真正从临床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又很好地平衡了商业性,同时还引领技术前沿,这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您加入深睿后的负责的工作及规划?刘博士:加入深睿,主要负责深睿医疗在华东地区(杭州,上海)的算法技术团队的建设及项目攻关。同时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还会和外部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合作,进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您认为现阶段医疗AI需要攻克的难关?刘博士:虽然人工智能在包括医学影像、临床决策支持、药物挖掘、病理学等众多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其技术也呈现与医疗领域不断融合的趋势。但是,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临床医学本质上对AI算法的鲁棒性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在数据量不够的病种诊疗场景下,依赖复杂结构和大规模参数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表现往往差强人意。然而,在实际医疗实践中,数据采集和规范数据标注往往颇有难度,在领域数据不足的条件下,开发小数据、脏数据情况下的机器学习应用势在必行。·请您谈谈对医疗AI未来发展的看法。刘博士: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为每个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已成为可能。不仅患者的临床信息,他们的基因、分子信息、病理影像等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多方位的诊断。基因组学、影像组学、疾病表型等多组学数据,在医疗大数据平台强大的存储、共享和计算能力的支持下,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融合大数据和多组学信息,提高对疾病发展趋势和规律的预测能力,使得整合多组学数据来辅助临床诊断,成为近几年医疗行业的大趋势。与此同时,在多组学大规模大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析建模方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数据配合深度学习比起传统的人工特征提取更能够发掘出数据内部的潜在信息,并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视化技术,帮助医生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巨大信息,可以直观的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建立医生和患者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信心。刘博士的加入无疑将提升深睿算法团队的综合实力,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上都将有新的突破。深睿医疗作为医疗AI领域的领军企业,从2017年3月成立至今,已经将其人工智能的产品落地到了近300家医院。深睿的产品不仅仅应用于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同样是深睿以AI技术去普惠更多患者的主要场景。作为医疗AI临床科研赛道的巨匠,深睿致力于推动医疗AI落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让更多基层百姓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诊疗体验提升,最终实现整体医疗资源医疗水平的提升。2019年,深睿医疗将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助力基层医院,不断完善进化产品,为建设健康中国助力。关于刘小青博士刘小青博士,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自2008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及核心研发人员,刘小青博士致力于包括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据分析与挖掘,图像分析与理解,图像/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可视化等方向,研发产品应用范围跨及生物医药,机器人,无人驾驶,国防科技等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刘博士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20多个包括机器学习及计算机视觉的顶级期刊及会议如IEEE Transaction on PAMI及CVPR,并获得若干美国国家专利或国际专利。刘小青所指导的团队,在中国顶级视觉大会“中国计算机视觉大会CCCV2017”上荣获专题竞赛心血管OCT易损板块识别技术挑战赛二等奖。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其团队研发的智能眼科诊断系统DeepEye荣获2018领先科技成果奖-金奖。在2018深圳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国际大赛,其团队研发的基于ECG信号及深度学习算法的房颤和心肌梗塞预测,获得了创新应用组第二名。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