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自然指数: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总产出位居全球第二秘密战

自然指数: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总产出位居全球第二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张家伟)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19自然指数-生物医学》显示,美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产出依然全球领先,但中国正努力追赶,相关科研产出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是自然指数首次聚焦各国研究机构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表现。数据显示,美国在该领域保持领先,科研投入和产出均排名全球第一,不过相关基金资助额度和高质量科研产出有一定下滑。科研产出方面,中国正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2012年至2018年间,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总产出位居全球第二,超过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中国2018年相关科研产出较2012年增长超过140%。基于2015年至2018年生物医学科研产出数据,增刊还对全球研究机构进行了排名,前50家中有34家来自美国;3家来自中国,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和英国牛津大学。数据还显示,这个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活跃。2012年至2018年的生物医学论文中涉及国际合作的比例由37.5%增至44%,由单一机构产出的论文所占比例已降至23%。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它通过追踪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展示各国、研究机构和公司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情况。此次增刊依据的是涉及生物医学的55本期刊的相关数据。(完)

后仕

院士专家聚广州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 刘雷 摄中新网广州9月24日电 (索有为 张英俊)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9月23日-24日在广州举行,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前沿课题以及广州地区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峰会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主办,广州市科技局指导,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作为支持单位,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联盟、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联盟、广州智慧医疗产学研(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等协办。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系列活动是2020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的重要活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 刘雷 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钟世镇表示,中药研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已有范例,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主要代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要提高,目前采用超声、微波等技术后,实现了效率高、产量优。他说,中医药传承中要创新,创新中要能超越。名老中医的珍贵经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传承。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姚新生教授认为,传统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传统中药不应单纯是作为西药创新药物的原料,应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姚新生说,传统中药材是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传统医药学在历史上对一切古老民族和国家的延续和发展、壮大,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对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尤其如此。中国天然药物可以分为传统中药、民间药、民族药、国外传入的药物,但传统中药材占的比例最多、起的作用最大,构成了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认为,中国应该尽早实施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也就是从头到脚、从分子到器官、从心理到环境的健康管理。全人、全程指的是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依靠技术,最后能够做到每一个人生的健康、逝的安详,对中间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争取做到想病不易”。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介绍,2015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635亿美元,年增长19.8%,2018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干细胞产业规模300亿元,年增长66.67%,2021年将达到1500亿元。峰会期间同时组织院士团队、相关领域的成果推介,大会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开通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次。(完)

四时不节

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生物医学科学介绍!

医学对国家和人类的意义建国70余年来,我国整体人均寿命出现了显著增长,从建国初期的四十岁左右,达到了77周岁。同时,我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都大幅下降。这些成就表明,医学发展在维护我国国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世界范围,过去100年,疾病导致的死亡中,包括现在正在流行的新冠疫情在内的传染病占40%,其他非传染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占60%。这些问题无时不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只有依靠医学的进步才能提高防控和治愈这些疾病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人类的健康质量。这次疫情的控制更加凸显了医学的重要。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既有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又有复杂多变的社会属性,因此,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有机统一体,已发展成为包含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以及医学人文、医学伦理等众多学科的独特而严密的完整体系。近200年医学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这主要得益于医学的科学化,生物医学科学在其中作出了主要贡献,也成为了现代医学的基石。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生物医学科学是研究人体全周期各阶段结构与功能,特别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物理、化学、工程等手段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基础科学。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个性化医疗和大数据时代,对生物医学科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生物医学科学的科技创新将为国家应对重大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提供应急研发能力的支撑和关键核心技术储备。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是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在国内首先设立的新专业,与相关专业相比,如“基础医学专业“,具备“稳基础,站位高,学制短”的优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有124年的办学历史,历史底蕴是它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于1952年合并成立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后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一步与上海交通大学强强联合,成为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我校的悠久历史中,人才辈出,成绩斐然。杰出校友颜福庆创办了我国著名的两所医学院,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杰出校友王振义和他3个院士学生陈竺、陈赛娟和陈国强共同创新了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杰出校友陈中伟院士对我国现代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医学院取得了,包括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应用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等10余项重大医学成果。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医学排名,均居于国内第一的位置。2019年中国最佳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再次蝉联第一。在科研方面,基础医学、转化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均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成就。承担医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国内外医学成果数,多年全国领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医学院秉承“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发扬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精神,通过建立的“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大学最重要的财富是大师,医学院有20位院士和19名国家级优秀教师领衔的三万余名教职医护员工组成的师资队伍,将为你们建设和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生物医学科学 “强基计划”的特色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作为我国和交大首创的特色专业,属于我校一流本科和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希望在夯实人文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据科学的基础上,将一批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和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老师聚集在一起相互激励,共同超越。使其成为医学科学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本专业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致远学院和我国综合排名第一的医学院,为你的到来提供快速成长的生态系统,思维训练的基地,挑战极限的舞台,思源致远的环境,让你的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建立了生物医学科学人才成长体系,首先选拔一流的学生,提供100%的奖学金和研修津贴,鼓励所有优秀学子潜心学习,拓宽国际视野,追求学术卓越;入学后,坚持大师引领与培养,汇集国内外高水平师资授课,提供高频次的课内外师生互动和高质量的科研指导。大二时选择优秀科研导师,接受早期指导。设置致远学者项目、圣约翰科学论坛、震旦技术论坛、同德人文讲坛,使学生近距离早期接触科学前沿领域,唤醒好奇心,鼓励主动探究,激发学术志趣,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围绕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四个维度,为学生开设了夯实基础、强化综合、激发兴趣、能力拓展、创新提高等模块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养成。首届毕业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国内外教师的一致好评。80%前往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2015级毕业生倪端同学通过4年的在校学习,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优质环境,在国内外大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自主学习,毕业时发表了2篇高水平论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科研成果,很好地诠释了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的初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选择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就是挑战承担推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任,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强基计划”!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 医学院 编辑:马玥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禁猎区

为生物医学科研而生|小科鼠上线了!

人间四月天,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又到了繁殖的季节新产品上市的季节公元2019年4月15日为生物医学科研而生的“小科鼠”华丽丽的上线了!废话不说,只想安利快跟紧小编一起感受“小科鼠”的魅力3分钟玩转中国最专业的生物医学科研互动平台!一. 什么是“小科鼠”?“小科鼠”,上海懿贝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生物医学科研互动平台,旨在为世界范围内生物医学科研者提供一站式科研服务。“小科鼠”不仅仅是一个网上商城,更是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互动交流的平台,这里有行业最精英的专家团队,有最丰富的生物医学科研资料,在这里你可以认识行业大牛,可以参与线下精英学者活动,可以……加入“小科鼠”,进入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关注【小科鼠】微信公众号,领取全网最全科研资料和工具。

可不慎与

生物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相似吗

生物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相似吗?有些学生确实比较喜欢生物学科哈!家长们在给孩子进行志愿填报的时候,看见和生物相关的专业就报,但是您是否知道生物学领域大学专业有三个二级专业类: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就不怕专业之间有区别吗?今天王涛老师带您看看这三个专业有哪些区别?一、生物科学属于理学专业,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属于工学专业。但从课程结构来看,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联系更为紧密,生物医学工程则与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差异明显。二、我们看看这三个专业的本科课程都有哪些?生物科学本科课程:“植物生物学”介绍现代植物起源研究,植物基因组和遗传学的特征,植物的细胞、代谢和发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植物对环境信号的接受和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策略,以及讨论植物学研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动物生物学”介绍了动物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近年来动物生物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成果。“生物进化论”学习生物如何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程。“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通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全球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功能,全球生态学等内容。“生物化学”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神经生物学病理方面的内容。“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成分的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生物工程本科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等)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发酵工程”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学科,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生物化学”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生物膜、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的学科。“食品酶学与酶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酶的基本理论,酶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应用,酶工程基础,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酶工程的安全性管理等。“食品微生物学技术进展”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微生物新的分类、作用和其重要性;基于控制微生物的现代贮藏方法;传统酿造食品及食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食品微生物检测的现代技术和方法等。“生物分离技术”主要研究生物分离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过程,内容包括过滤、离心与沉降的分离过程,细胞破碎、萃取、吸附,离子交换、沉析、结晶、干燥及辅助操作等。“基因工程技术原理”一门基因重组的技术学科,内容为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生物医学本科课程:“生物医学工程概论”主要内容有生物医学工程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包括生物力学、康复工程、生物材料学、生物仪器、生物传感器等。“医疗器械工程概论”研究医疗器械设计、开发和应用的科学,内容包括医疗器械制造、保养的基础知识,医疗器械、医疗仪器设备操作的技能,医疗机械运行、维修及管理的工作等。“生物医学电子学”应用电子技术来研究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显示与记录的理论、方法、手段的科学,主要内容有生物医学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常用电路及其设计,典型医学仪器的原理和构成等。“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主要介绍通过操作医学器械,对所采集到的生物医学信号进行分析、解释、分类、显示、存储、和传输的方法,即研究如何从被干扰和噪声淹没的观察记录中提取各种生物医学信号中所携带的信息,用来指导实践。“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医学仪器的组成、特点、要求及其设计原则,生物信号测量的基本条件,生物电测量仪器、无创血压测量技术,医用监护仪器、心血管系统治疗仪器的电气安全问题等。“计算机图形学”介绍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内容有图形交互技术、曲线曲面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非真实感绘制,以及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看完他们的大学课程后,是不是对与生物相关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呢!三、对于生物专业的区别还要结合报考的大学进行分析:例如: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大类招生,并没有在生物类进行招生,而是在电子信息类进行招生,是不是很惊讶呀!给您看看四组照片您就懂为什么了?高考志愿填报就是这样的!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很复杂!毫不夸张的说,高考志愿填报涉及孩子的一生,专业选择不同,人生轨迹就会不一样!王涛老师给您陈列一些院校的培养特色:生物医学工程大连医科大学:采用医学、理学、工程学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从大一起开设综合实验设计,注重培养科研及实际应用能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医疗器械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和“四川省中药提纯装置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侧重培养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和医学信息处理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重庆医科大学:设有医疗器械专业方向,要求同学能将理工知识有机地渗透于医学之中。广东医学院:设有医学电子工程、医学影像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入学一年后,参考同学志愿,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流。上海理工大学:按“生物医学工程类”招生培养。设有医用电子仪器、精密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三个专业方向。东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引入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教学模式,优秀同学可本硕博连读、卓越工程师班或赴海外深造。沈阳药科大学:侧重培养能从事科研、新产品研发、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营销、质量控制与检验、设备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南方医科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师、医学信息工程、医学影像工程等培养方向。天津农学院:结合农业院校特色,确立“生物农药和兽药研发与生产”的办学特色,侧重培养农药、兽药研发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横跨生物学和药学学科,侧重培养以生物技术药物为主要方向,以纳米药物制剂为专业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张先正课题组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据武汉大学消息,该校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基于前期积累,研究课题组近日提出合成材料强化微生物(Material-Assisted MicroOrganisms,MAMO)概念,将微生物与纳米材料相结合,使其功能互补,以实现对疾病更好的治疗(图1)。基于此思路,该课题组近期在生物医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和《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权威杂志上。图1:Material-Assisted MicroOrganisms体系示意图7月6日,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张先正在生物医用材料用于肾衰竭治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口服菌群鸡尾酒用于清除肾衰竭动物的含氮废物》(An orally delivered microbial cocktail for the removal of nitrogenous metabolic waste in animal models of kidney failure)。武汉大学为该论文唯一署名单位,张先正为唯一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郑迪威,潘佩为共同第一作者。肾衰竭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若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患者需通过侵入性透析治疗从血液中去除含氮废物。但血液透析副作用大且费用高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找到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来消除肾衰竭患者积累的含氮毒素极为重要。张先正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由聚多巴胺包裹的海藻酸钙微球细菌混合物。研究者从小鼠粪便中分离出可以降解含氮废物尿素和肌酐为氨基酸的三株细菌,并通过微流控技术以及化学原位聚合制备。该细菌微生态系统(BME)通过口服进入体内,聚多巴胺膜层控制肠道内含氮小分子选择性进入微球,被细菌代谢分解,通过肠道中的代谢调节可从血液中去除含氮废物,从而缓解肾衰竭。这种无创治疗方法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图2),且在整个临床前研究中几乎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图2:用于清除代谢废物、缓解肾衰竭的BME示意图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且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的进展与治疗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先正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噬菌体介导的靶向性纳米药物,用于调控肠道菌群并提升肿瘤化疗效果。他们筛选出一株可以特异性抑制具核梭杆菌的温和噬菌体,并通过生物正交反应将噬菌体与负载有化疗药物的葡聚糖纳米粒子组成噬菌体介导的纳米药物。实验证明该纳米药物在细胞水平上不仅可以抑制具核梭杆菌的增殖,还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对化疗的耐受性,提升肠道内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而且该纳米药物在动物体内可通过抑制瘤内具核梭菌的生长,同时促进内源性产丁酸菌的增殖,显著提高结直肠癌的化疗效果(图3)。该研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实现结直肠癌的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图3:噬菌体介导的无机/生物杂交纳米系统的组成与治疗原理同时,关于解决肠道细菌会促进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发生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图4)。该课题组首先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一株可以特异性识别具核梭杆菌的温和丝状M13噬菌体。随后,将具有杀菌效果的银纳米粒子与M13噬菌体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制备负载了银纳米粒子的噬菌体。动物实验证明,该纳米杂化材料通过抑制具核梭杆菌的增殖,可有效抑制结肠癌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的募集。同时,噬菌体有效激活体内的免疫反应,进一步逆延缓肿瘤生长、显著提高了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以及存活率。图4:M13@Ag调控菌群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微生物由于能够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常被用于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治疗反应率。基于此,张先正课题组构建了一种高分子材料修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L1蛋白。通过调整亲疏水比例,这一高分子偶联蛋白可以自组装成类病毒纳米颗粒,并将Cd274的siRNA封装在内部,用于特异性抑制肿瘤PDL1的表达。这种纳米疫苗对于乳腺肿瘤可减少71%的肿瘤复发,延长67%的小鼠存活期,而且该纳米系统在不同突变的肿瘤荷瘤小鼠中,治疗响应较高(图5)。此研究成果于2020年5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此外,张先正课题组近期在肿瘤光热治疗、细胞膜材料治疗肿瘤、微型无线输电器件体内控释NO,以及共价/金属框架材料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菅井

中科院就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恪守科研伦理发出提醒

中新网4月30日电 日前,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就生物医学研究中有悖于伦理规范的常见问题发出“伦理提醒”,倡导在科研实践中恪守各类伦理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图为节律紊乱克隆猴宝宝。文/孙自法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供图 (图文无关)科研道德委员会在此次提醒中指出,恪守科研伦理是科研机构的基本社会责任。中科院属各有关单位是科研伦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切实提高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思想意识,高度重视科研伦理工作,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提醒文件强调,中科院属各单位应注意吸纳不同领域的专家如社会学、管理学、哲学、伦理、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和外部专家参加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责任,未经委员会集体研究同意,任何个人均不得代表委员会在各类审查文书上签署意见。提醒文件重申,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应了解国际生物医学伦理的基本准则、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并予以遵守。项目负责人应主动在项目实施前提交伦理审查,需更改实验方案、扩大研究范围的,应重新进行伦理审查,不得事后“补充”伦理审查。提醒文件特别指出,在涉及国内外、境内外科技合作的相关研究中,即便研究项目已经经过所在国家、地区和机构的伦理委员会审查,也应当向本单位伦理委员会申请审核。此外,提醒文件还对尊重和保障受试者基本权益和个人隐私、成果发布前的伦理审查、开展不同层面的伦理教育等内容作出相关要求。针对科研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发布诚信“提醒”已成为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开展诚信教育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方式聚焦问题、化繁为简,以简洁文风阐述相关学术规范,受到科研人员普遍欢迎。

荀彧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项目开工 打造生命健康重要研究平台

海南日报三亚3月13日电 (记者苏庆明 傅人意 陈雪怡)“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聚集顶尖人才,在生命与健康领域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南高地’。”3月13日,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项目开工,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介绍项目远景时表示。该项目主要建设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科研大楼、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研究基地。前者主要包括生物影像学平台、数字生命与生物医学健康数据中心、生物传感与穿戴式医疗平台等,后者主要包括标准化专业实验区与配套实验区。项目计划总投资8.4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计划2023年3月建成。骆清铭介绍,海大将充分利用崖州湾科技城的资源集聚优势,将该项目打造成具有先导性、创新型和示范性的综合性研发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在全脑介观联接图谱、类脑智能、穿戴式医疗、体外诊断技术、类器官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近日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在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类脑智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骆清铭对此感到十分振奋,“海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项目将为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特别是开展非人灵长类的脑介观图谱绘制工作发挥领军作用。”据了解,海南大学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在“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生命与健康”“海洋科技”“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培育重大项目,主动支撑和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地区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海南自贸港重点发展的产业。“此次开工建设的海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将是海大‘生命与健康’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也将成为支撑海南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基地。”骆清铭表示。原标题:海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项目开工 打造生命健康重要研究平台【来源:南海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曲

教育新观察|10名毕业生!全国首个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迎来首届毕业生

10名毕业生,3名将分赴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悉尼大学、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和硕士,4位名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继续深造,还有3名暂先就业但也表示将继续申请海外求学和考研。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首届学生的毕业去向。图说:全国首个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迎来首届毕业生 来源/交大医学院供图4年前,上海交大医学院依托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招收了生物医学科学方向新生,并于2016年获教育部批准,增设了全国首个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率先探索优秀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去年,基础医学正式纳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这意味着国家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学科学家。如今,首届学生交出亮眼“答卷”,他们的成长也为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交医模式”。选优,更选信念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专业结构上的局限性,缺乏生物与医学知识的整合,缺乏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以致我国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薄弱。交大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是带着“培养未来科学家或者医生的老师”的使命诞生的。因此在“入口”上就设下了很高的门槛。首届毕业生从当年考进上海交大的学生中再选拔,除了学习能力选优,还设计了包括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好几轮面试来“确认眼神”。“搞科研、做学术这条路不简单,会和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不相符。我们希望孩子,还有他们的家庭,对科学是有信念和定力的。”上海交大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昊教授说。“我们这个班级,氛围很纯粹。大家思考问题的角度常常会更偏学术的方式。就是说,遇到问题就直觉想要解决它,不会有很多干扰,也无需世事洞明。”毕业生倪端这样评价这个小集体。倪端算是班级里的“学术担当”,他从2017年起陆续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他还和师弟师妹们组队,共同捧回了第十六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酷爱数学,也对生物医学着迷,倪端觉得科研的目标是探索未知,也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好的生活。图说:男生合影 易蓉 摄“养”成的科研能力有能力、有定力的科学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由的学术氛围、一流的科研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中“浸润”和“养成”的。因此,入选这一专业的学生成为医学院最幸福的“宝贝”。科学家大牛全程担任一对一导师,传统理论课时大幅压缩,转而聚焦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实验室轮训、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RBL)、科创课题、文献导读等训练,强化自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此外,医学院还集中了国内外资源开展国际化联合培养,学生除了游学,还能申请国外高校进行研究和答辩。两名2015级优秀学生以中外双导师联合的形式,分别赴哈佛医学院和悉尼大学医学院进行了毕业设计,并顺利完成全英文毕业答辩。“就拿《生物医学科学实验》课程来说,这个贯穿多个学期高达160个学时的课程,从对基本科研操作有感性认识,到加入科研团队练兵,到独立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阶梯式’设计令学生能够逐步积累科研能力。”王昊还强调说,“无论实践还是学习环境都是自由的,这里没有精细的照顾,而是以研究目标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包括提出问题,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然后解决问题。”图说:女生合影 来源/交大医学院供图以好奇心和勇气作驱动力在最后一场班会上,作为导师之一,上海交大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系主任、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分享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的“6C”目标,即要成为一个好的研究者,应做到保持好奇心(curiosity)、勇气(courage)、挑战(challenge)、自信(confidence)、专注(concentration)、持续(continuation)。“好奇心是一切的开始,而当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应当有克服挑战的勇气,并且积累更多品质来应对,那就是专注、持续和自信。”他对毕业生们说。每周800字,每周一个小导师领衔分享,这样的文献导读坚持了4年;由学生成立的生物医学科学协会(社团),自发组织、将圣约翰科学讲坛、震旦技术讲坛、同德人文讲坛三个学术交流活动运营得风生水起;在一次次实验中体会成功和失败,体会科学的力量和生命的复杂……首届毕业生在不断的求知、求解中突破自我不断前行,渐渐清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秀平台,将我们这些科研小白领入生物研究的大门,在成功时与我们分享喜悦,失败时给予我们再次出发的勇气。是你们的关爱与指导成就了今天意气风发的我们。”毕业生刘丁喻代表班级向老师们“告白”。他们有的选择继续专注与生物医学,继续深耕;有的决定挑战法学、量子科学或数据科学,期待在交叉中碰擦创新火花。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向,4年医学院的求学令他们对生命更加敬畏,“在医学院读了那么多书,了解了那么多疾病的事,才知道更多的是‘未知’。这给了我们很大影响,让我们变得‘不纠结’,甚至有时候学会‘放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令我们更有冲劲和动力,更有意愿去做出改变,去探究未知,去解决问题。”倪端说。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私语

生物医学实验大合集+生物学常用软件,这么好的资源千万别错过!

如果你要在实验室走学霸路线,就需要有具有良好的实验技巧和心理素质,二者缺一不可。好吧,如果当你已经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时候,我就可以教你一些优秀的实验技巧了。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真的啥都不懂,这是大忌,但是如果你真的一点都不会,劝你还是省省力气,先学点基本知识,提高一下自己吧!最完整生物医学科研实验资源一、实验方案设计二、高分文献剖析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四、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五、引物设计六、测序技术七、分子克隆技术八、PCR技术大全九、Western blot技术大全十、流式细胞技术十一、干细胞实验技术十二、实验技术实操视频2019最新生物学实验技术《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相关实验放送《核酸提取技术》相关实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细菌转化与细胞转染技术》《外源基因表达鉴定技术》《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报告基因分析技术》《基因重组+敲除+打靶技术》《干细胞分离培养与纯化技术》《小RNA基因编辑技术》《非编码RNA数据库及在线分析工具》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高清操作高清视频教程+课件细胞实验技术高清操作视频教程+课件蛋白检测实验技术高清教程+课件零基础精通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电子书全套最新生物医学研究套路手把手教学视频1、生物科研套路视频(一)16讲2、生物科研套路视频(二)12讲生物学常用软件大全引物设计软件-Oligo7.37 注册版分子生物学的综合软件-Vector NTI 11.5.1 破解版ymvkt-质粒绘图软件-winplas2.7绿色汉化版ymvkt-质粒绘图软件-SimVector 4.6Installerymvkt-质粒绘图软件-Bvplasmidymvkt-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 破解版ymvkt-文献分析软件-Refviz 2.1 破解版ymvkt-微卫星DNA位点查找软件-SSRHunter 1.3ymvkt-图像分析软件-Gel-Pro analyzer4ymvkt-三维图形软件工具-DeepViewer _4.10_PCymvkt-凝胶图形分析软件-image lab 3.0ymvkt-凝胶图像分析软件-bandscan5.0ymvkt-流程图绘制软件-smartdraw_11ymvkt-流程图绘制软件-ConceptDraw_PRO8.07汉化_ymvkt-快速PCR引物设计-FastPCR 5.4ymvkt-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6.0-Raindyymvkt-分子生物学软件-BioEdit7.0.9.0ymvkt-电泳图像软件-QuantityOneymvkt-代谢网络和信号传导分析软件-CellNetAnalyzer ymvkt-大分子结构绘图软件-pymol-0_99-win32ymvkt-层次分析法(AHP)软件V10ymvkt-ScienceSlides-ppt作图插件ymvkt-RNA和DNA二级结构软件-rnadrawymvkt-Real-time PCR 引物设计工具-Primer Express 3.0ymvkt-PDQuest 分析软件--v8.0.1ymvkt-3DBody人体解剖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