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期刊《历史研究》已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丰山犬

期刊《历史研究》已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于今年1月挂牌成立,其院刊《历史研究》现已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了一篇题为《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文章。该文作者为周群,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这也意味着,此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双月刊《历史研究》,现已正式划归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公开信息显示,除了《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一职外,周群此前还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史学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历史研究》(双月刊)为历史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54年,刊登中国史学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各种专业史的科学论文和著作评价,历史文献的考证与介绍,以及读史札记、学术动态等。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介绍,《历史研究》一直是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也是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倡议创办的历史学专业刊物。毛泽东曾就创办《历史研究》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郭沫若为《历史研究》第一届编委会的召集人。今年1月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京成立。这一研究机构的成立,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出席挂牌仪式。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的李国强在接受新华社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新成立的中国历史研究院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现有的五个研究所进行资源整合,即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其中古代史研究所是由历史研究所改名而来。此外,新成立一个历史理论研究所。李国强还提到,中国历史研究院组建中国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剥离出来,作为历史研究院的院刊。同时又特批再创办一个刊物,暂定名为《历史评论》。并且,还要办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

河沿儿

传媒湃|方军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党委书记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官网“社领导”一栏近日更新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方军现已同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党委书记。据官方简历,方军,男,汉族,山东长清人,1966年1月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编审。方军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后留系任教。1991年2月,方军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部编辑、编辑组长、主任。2000年9月,方军履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办公室副主任,后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副主任、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2003年,方军明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办公室副局级干部,两年后升任正局级。2005年12月,方军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正局级干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期间,方军于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挂职担任安徽省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2011年11月,方军转赴重庆,出任永川区委副书记(正厅局长级),并于2013年3月获任永川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2016年,方军重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后出任该院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一职此前由张江担任。官方简历显示,1956年出生的张江历任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干部,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副组长,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2013年7月,张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并于2016年3月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2017年12月,张江卸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继续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至今。此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官网更新的“社领导”信息显示,王利民也已不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正局级)。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官网介绍,该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重点选题构想

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重点选题构想2021年01月18日 07:52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地提出问题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马克思说:“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理论创新、理论发展最深厚的源泉来自实践,但实践不可能自动地升华为理论,必然要通过问题这一媒介,反映实践的要求,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发展,进而指导实践的下一步发展。实践中不断涌现的“苦恼的疑问”是人类实践的特有魅力,也是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的奥秘所在。质言之,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结出的果实。所谓科学地提出问题,其要旨有三:其一,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学术界时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研究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流于“无病呻吟”;一些争论看似“你来我往很热闹”,但仔细考量,却发现论辩双方所争的是子虚乌有的假问题、伪命题,这也是“学术泡沫”滋生的重要原因。其二,是有意义的真问题。杨贵妃的腰围多少?穿多大尺码的鞋子?这当然是真问题,但乐此不疲地研究此类问题的学术奇观,有何意义呢?自然,如果由此生发开来,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唐代宫廷女子与民间女子在审美趣味、审美观念上的差异和变迁,这种差异和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如何,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其三,是有重大意义的真问题,即能够真切而深刻地代表时代声音,引领时代变革、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理论创新的问题。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作出深邃而有说服力的解答,必将使理论学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从而对时代变革、社会文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在广泛征求理论学术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如下十一个跨学科选题,作为今年组稿发稿的重点方向予以公布。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理论成果。近年来,理论界发表了不少研究阐释作品,但精品力作不多。不少文章著述讲“一脉相承”(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有余,讲“与时俱进”(这同样是十分必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不足;一些文章著述流于简单化、标签化、表面化;一些文章著述说理不透彻,文风不活泼,难以走入人民大众心灵。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滞后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著作已经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国际上有一种看法,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这就提出一系列问题: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在何处”?如何对其思想样貌、理论形态和逻辑体系予以透彻的学理化表达?等等。多学科多维度、系统深入地研究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原创性贡献,善于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书写研究阐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党内党外、国内国外都有强烈的要求。对此,我国理论界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理论与实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100年;是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全面主动、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100年;是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谱写5000多年中华文明世纪新篇章的10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地影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前途命运的100年;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摆脱任人宰割,独立自主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几乎被时代所抛弃到大幅度赶上时代,深刻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年;也是党重视理论、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从根本上改写中国理论学术图谱和发展进程的100年。100年沧桑巨变,100年风华正茂,从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多角度,学理化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探索成果、历史经验,对于党更加自信、成熟、从容地走向新的100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为之贡献智慧的关键环节。目前,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仍需完善,而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更是任重道远。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学科体系方面,部分学科设置陈旧,同时代发展脱节,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薄弱,一些学科重复设置和“碎片化”,一些传统优势学科风光不再,一些“绝学”后继乏人,学科建设缺乏系统化顶层设计和整体制度保障; 在学术体系方面,有学术缺思想、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有“高原”缺“高峰”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具有原创性、思想穿透力的标志性成果不多,一些研究在理论观点、研究范式等方面跟在别国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在话语体系方面,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不大,特别是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的能力水平不高,仍未摆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 的尴尬。因此,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既重要又紧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本建设。大变局与战略全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既非一时一事之变,也非一域一国之变,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大变局最突出的特征是“东升西降”,其核心变量和主要推动力是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持续推进和不可逆转。大变局与战略全局是交互影响的,“两个大局”,一张卷子,向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 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成因和趋势是什么?所谓传统守成大国和新兴崛起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客观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还是一种观念和话语的圈套?如何避免双方战略误判、化解重大风险?如何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在战略上的围堵、遏制和打压,在规则博弈上的“规锁”,在思想理论文化上的“污名化”、分化和“西化”?如何在国际上更有效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国思想、中国主张?如何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体系?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可能迟滞或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风险挑战有哪些,如何应对和克服?等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在世界经济上行期,经济全球化的增长效应占主导,各方参与者受益,支持全球化的就会多一些; 而在世界经济下行期,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效应占主导,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公平和效率等矛盾日益凸显,反对全球化的就会多一些。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作为曾经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日益力不从心,而中国则历史性地走上了前台。这样一来,美国等西方世界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变得暧昧并复杂起来,质疑、否定、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声音在西方世界喧嚣并骚动不已,逆全球化思潮在西方舆论界和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喝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矛盾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中国的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全面恢复,并在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在国际上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无论如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重大事件,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生活。疫情终将过去,但世界从此不同。有一种看法,疫情对全球经济衰退造成的影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不仅如此,疫情还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蔓延。病毒是全球化的,但病毒却似乎要把全球化杀死。这就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在一些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制造业本地化、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的情况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行将崩溃还是被重塑?如何看待疫情冲击下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排外主义、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的泛起?如何认识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期国家的职能,其变化趋势对全球化是否会造成决定性的逆转?如何认识疫情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带来的深刻变化?等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知识体系。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走着一条与西方现代化迥异的道路,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互利合作共赢为国与国交往价值准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不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而且会从根本上改写现代化的理论谱系,对“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理论、概念、范畴、模式、标准(包括指标体系等),构成颠覆式的挑战和创新。但时至今日,后一个方面还停留于一种实践要求和愿景,远未获得理论上的成熟形态。换言之,我国理论学术界尚未构建起一套真正反映、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及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充斥于研究著述中的仍然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概念、范畴、模式、标准(指标体系等)——它们本是西方现代化道路、实践的学术表达和总结,用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则不可避免地陷入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的境地。立足中国大地,从历史观、价值观的高度,揭示唯物史观引领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活泼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对唯物史观在21世纪的丰富发展这一新时代二重奏的独特意蕴; 从理论范式、路径选择、指标体系等多角度、多层次,学理化地研究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将是我国理论学术界对唯物史观、人类思想史的重要贡献。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对中国经济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一种重大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掌握发展主动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小而全”不是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更不是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种大战略、大格局、大境界、大变革,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难度更大的惊险一跃。这就给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 如何打破地区封锁,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如何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如何深化科技、教育和人才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如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如何切实破解“三农”难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改革优化分配结构,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激活有效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抵御公共安全等重大风险挑战?等等。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其中蕴含着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 如何科学地总结中国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随着我国逐步由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如何全面准确认识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多方面立体化的需求变化,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国家治理、基层治理(乡村治理、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如何认识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安全地用数字技术治理经济社会,如何对数字技术本身进行有效治理,如何针对数字化社会推进整体的治理体系变革?如何认识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征、趋势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如何从学理上概括总结中国城乡治理的路径、模式和经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在保持社区活力基础上建立一套有效应对风险的社区治理体制?等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是与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紧密相关的。如何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新内涵?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如何认识疫情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冲击,世界金融、贸易体系和规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新的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和规则是否正加速孕育和形成?如何透视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加速酝酿和主导的双边和多边、区域和全球的“规则变局”迷雾,有效反击打着“规则”旗号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推动构建以公平合理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伴随全球治理体系大调整,国际关系理论已经和将要出现怎样的变化,进而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产生何种影响?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亟待解答的问题。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文明与文化,既古老又前沿,是人文学科乃至社会科学常思常新的话题。在21世纪的今天,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问题凸显出来,其缘由和意旨在于: 其一,随着大量考古新发现,人们对文明的起源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进而从理论上对文明形成的标志有了新的思考。除了礼器礼制、文字、城邦(国家)之外,其他要件诸如农作物、建筑等“人化自然”能否以及在何种意义上具有文化价值而成为文明的符号标志?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中心”还是“多中心”抑或“中心与边缘的互动交融”?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演变问题上,如何有效反思并摆脱西方中心论的解释框架,构建起中国人自己的关于文明起源与演变的理论、范式和话语?此外,世界上四大古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也是学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其二,20世纪90年代,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论风靡一时,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和舆论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问题在于,文明的冲突,是文明发展的常态乃至规律性存在吗?纵观人类文明史,文明的对话、互鉴、融合,反而是更加普遍、更带有规律性特征的文明发展样式,只不过文明的对话、互鉴、融合往往与国家的承平治世相生相随、相互影响,“润物细无声”,不像文明的冲突那般激烈、震撼而引人注目罢了。冲突催生事件、苦难和死亡,对话、互鉴、融合则催生新的文明以及文明在更大广度、更深层次的发展。新时代中国学者的重大历史责任在于,在全球史与中国史相参照的视野下,深化对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互鉴、融合的历史研究和理论思考,创建诸如“文明的对话”论、“文明的互鉴”论、“文明的融合”论,勇于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系统地梳理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基因谱系、独特优势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14亿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和学理支撑。其三,与新时代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精神文化需要相比,“文化泡沫”“文化快餐”的光怪陆离、花样百出与高品质文化产品的稀缺、深沉理性的文化思考的匮乏同样突出,失衡严重。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适应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文化生产、文化创造、文化研究应该在广度和深度上呈现怎样的拓展和深化?文化发展的“源”和“流”的关系、“活文化” 与“死文化”的关系怎样?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学作为时代的“号角”,如何更好地书写时代经典?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如何深刻把握新的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等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哲学社会科学。新一轮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向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如何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如何重新思考人类的世界图景,新科技革命是否以及在何种维度上对我们原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构成了颠覆性挑战?人与机器的关系是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谓“机器统治人”是一种科学幻想还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机器共同体”“机器社区”“机器社会”是可能的吗?如何认识处理人—机共生的伦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如何重新认识万物互联、网络世界和虚拟空间背景下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新变化对唯物主义世界观构成了怎样的挑战,进而唯物主义在21世纪将会获得怎样的新形态?所谓“技术在价值上是中立的”技术观和技术理论还能否成立,如果不能,如何规约技术的价值方向有利于人的发展而不是相反?所谓“数字赤字”“数字鸿沟”“数字霸权”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其背后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和价值冲突?等等。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再反思。若干年来,反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新批评”思潮、海外“中国学”等,在中国学术场上轮番登台、攻城拔寨,好不热闹!以致在当代中国学界,著述讲学,如果不引用一些当代西方学者的观点、论断、方法、命题、概念、范畴和话语,就羞于启齿和下笔,就显得很不“学术”、很不“新潮”、很不“前沿”。进一步地,西方诸种思潮所宣扬的某种观点、主张,在一些论者那里,成了不证自明的思想前提,成了天然的“学术有理”“学术正确”。因为后现代主义主张“反本质主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也就死亡,“逻各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因为反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的流行,理性、理智就变得毫无意义,客观规律、确定性、决定论、结构等成为可疑的虚妄; 因为海外“中国学”思潮的引入,中国学者对自己原有的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的认知益发怀疑起来,失去了对自我认识的理论自信和学术自信。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而,历史总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和无情。每当社会大变革时代呼唤思想理论学术的创造性发展时,人们发现,思想理论学术自身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却是首先清理战场、打扫灰尘、拨开层层迷雾,从头出发,重新研究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概念。中国学术要想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新气象,非在这方面下苦功夫不可!这也是检验我国学术界能力和水平的基本功。必须申明,提出上述重点选题并公布于众,绝不意味着这些选题提得精准和深刻,更不意味着排斥其他论题的文章,而是旨在抛砖引玉,交流思想,引起讨论,获得教益,期望理论学术界同道关心帮助我们共同办好这份刊物。我们更乐于看到经过踏实研究、深思熟虑,具有原创性、思想穿透力的成果不断涌现,并愿为此提供发表的园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思考中国学术的未来发展,我们深为一种庄严的历史责任感所激荡。一个大国的崛起,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是重要标志,而理论学术等软实力同样是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经济、科技、文化包括理论学术等系统性、整体性的飞跃,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如何推动中国学术日益走进世界学术舞台的中央而不致成为民族复兴的短板,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深而思之的重大课题。本刊愿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为己任,与广大理论工作者一道,奋进在亿万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行列里。(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执笔:方军)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衽席之上

“学术话语建构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图 本网记者 孙志香/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志香)为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与办刊水平,《党政研究》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于2019年3月28日共同举办的“学术话语建构与期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联部等高校、科研院所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谢新水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 本网记者 孙志香/摄《党政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彦武主持会议开幕式 本网记者 孙志香/摄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谢新水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会议开幕式由《党政研究》常务副主编刘彦武主持。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学术期刊的学术方向与政治导向,学术期刊的成长规律,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党政研究》的定位、特点、重点,栏目的设置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地探讨,为《党政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党政研究》创办于1985年,曾以《新时代论坛》刊名作为省级内部刊物交流;1999年改名《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实现公开发行,2012年期刊由季刊改双月刊;2014年再次更名《党政研究》,从此迈入学术理论期刊方阵。2018年成功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AMI)期刊,实现了一次成功的跨越。《党政研究》还两次获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武汉大学RCCSE核心期刊等荣誉。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孙志香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非吾有也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A刊扩展期刊|《鄱阳湖学刊》征稿启事

一、本刊简介《鄱阳湖学刊》(国内统一刊号:CN36—1307/X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6848)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是国内首家综合性生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期刊,2018年被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并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环境科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主要栏目有:生态学术名家、生态人文社会科学专题研究(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态哲学研究、环境政治研究、生态经济研究、环境社会学研究、环境史研究、生态美学研究、生态批评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研究、青年视点、海外广角、学术综述等。所有栏目均对外开放,欢迎海内外学界朋友赐稿和荐稿。二、来稿要求本刊来稿必须符合国家出版政策与方针,学术论文篇幅在1万到2.5万字为宜(含脚注和空格),对于选题有重大研究价值者不设篇幅上限。来稿需提供以下信息:(l)中英文题目。(2)内容摘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词语。中文摘要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不少于200个英文单词。(3)3-6个关键词。(4)基金项目论文请注明资助基金的正式名称,并括注项目编号。(5)作者真实姓名c中国作者请附汉语拼音)、学历、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职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详细文献出处与作者本人的说明性文字均采用脚注形式列于当页,具体文献注释规范请参见本刊刊文。正文的文内标题、表格、图、公式连续编号。一级标题用编号一、二、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标题均左缩进两格。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图和表;如用图表,则在文中不重复其数据,但需摘述其主要内容并进行分析。图表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要有图号和表号,并在文中标JI+l,。每张表格、图均应达到JI+l,版质量。凡涉及国界线的图片,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全国地图要有南海诸岛、钓鱼岛。三、注意事项本刊取舍稿件以学术水平为标尺,严格执行三审定稿制度,并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高质量稿件将从快处理,优稿优酬。本刊原则上不接受3个以上作者署名的论文。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一律自负。凡采用他人成果请务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加注说明,坚决抵制抄袭等学术违舰行为和无实质性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署名。本刊维护首发权,凡已在公开出版物、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一律不予以采用。来稿请注明是否专投本刊,拒绝一稿多投。作者白向本刊投稿之日起,如稿件在3个月内未获录用或备用通知,即可白行处理。通知备用时,本刊原则上不给定拟发表时间,如作者不能等待或拟另行发表,请及时通知本刊编辑部撤稿。在拟用稿件刊发前,如发现稿件质量不合发表要求,本刊有权作退稿处理。本刊对来稿有改动或调整文字的权力,作者若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时注明。作者保证论文不泄漏国家秘密。若发生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承担。本刊所发稿件不代表编辑部观点。本刊为国内外研究者平等提供发表平台,欢迎学术争鸣。四、版权声明本刊刊登的所有文章均加入期刊数字化网络系统,已许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知网、《新华文摘》数字平台、超星、万方、维普、龙源、武汉鼎森、中教汇据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在论文发表后支付给作者的一次性稿酬已包含期刊数字化网络系统著作权使用费,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凡涉及其他国内外版权吸著作使用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有关国际法规执行。五、投稿方式本刊暂未开通官方网站,白创刊以来从未委托、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代理征稿业务,也从未以任何形式收取过版面费、审稿费或任何其他费用。凡以本刊名义收取任何费用者均为诈骗,请投稿者切勿上当受骗。作者投稿请一律以Word文件格式将稿件发送至编辑部邮箱(pyhxk2009@163.com)。未尽事宜,请与编辑部电话联系。来源: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逃于大泽

任职22年,谢寿光卸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11月4日,出版人杂志发文《中国在任最久的出版社社长卸任,如何评价他传奇的职业生涯?》,透露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22年的谢寿光已卸任。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谢寿光出生于1956年10月,福建武平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他曾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学卷责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主任、社长助理、社党组成员。1997年,谢寿光进入社科文献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次年任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3年起,不再兼任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继续担任该社社长,直到卸任。1993年起,谢寿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为出版系统里最早享受此项待遇的编辑之一,1996年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2007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9年获评第十届“韬奋奖”,2017年摘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人杂志评价说,谢寿光已基本实现了国家级出版奖项的大满贯,且重塑了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他的带领下,这家出版社从一个员工不足30人、年出版图书不足100种,随时面临被合并风险的无名小社发展为如今年出版数千个品种,销售收入近4亿元,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均居全国前列的学术出版巨头。在一众国字头和百年老社中,创社35年的社科文献社挣得了自己在学界和读者心目中的一席之地;而他们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为学术出版领域带来了全新的产品形态、服务模式与行业规范。在挽救一门手艺的同时,谢寿光也把学术出版做成了一门绝佳的生意。编辑的价值在他手中重新被唤醒,并在社科文献社这块‘试验田’上走到了舞台的中央”。今年1月,谢寿光获《新京报》“年度出版人”特别致敬奖项。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他谈到:“最重要的一条是,做学术出版人,编辑自己就要有深入的研究能力,最重要的是编辑和学者要有一套机制,我概括为‘编而优则研,研而优则编’:编辑在出版过程中学习,也可以逐步做真正的研究;此外,就是把大量的学人吸纳到编辑岗位来。实际上,国际上都是这样的。”“政事儿”(xjbzse)撰稿 / 王姝

搜于国中

社科学术期刊:给思考的芦苇插上翅膀

原标题:社科学术期刊:给思考的芦苇插上翅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一个多月来,新冠肺炎疫情汹汹,给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社会科学研究同医学、药学等自然科学一样,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不能缺席。因此,社科学术期刊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最近数十家社科学术期刊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发起征文,生动体现了期刊出版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术研究可以是以立足智库定位、提出解决方案为目标,也可以将为党和国家立心、为生民立命、成一家之言奉为圭臬。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危机管理、舆情引导、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方方面面。面对这些问题,社科学术期刊应深耕脚下这片土地,以现实问题为起点,开展学理分析、总结利弊得失,为将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强大的学理支持和知识支撑。重大疫情为社科学术研究提供了土壤,社科学术期刊要勇立时代潮头,善于发现问题,在培育学术氛围、彰显价值引领方面体现更大的作为。学理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是社科学术期刊选文的标准之一,社科学术期刊要进一步提升现实关注、问题意识。我国众多的社科学术期刊每年刊发大量论文,但现实发展中仍有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解决方案,社科论文的数量规模与高质量需求之间矛盾的解决,只能在回归现实中寻求解决之道。这就需要社科学术期刊作出更多的改变,搭建更广泛的平台;要大力倡导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引导社科学术研究的现实聚焦。最近有学者提倡“呼啸着走向田野”,呼吁更多研究者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对中国社会进行近距离、广视角、有深度的关注与研究,这作为具体研究方法可以讨论,但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则是不二法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社科学术期刊自当不负殷殷期望,抓住每一次机会;这次,已经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了。人类从疫情灾难中习得的智慧将凝练在研究成果中,研究成果将借助于社科学术期刊传播得更远。(华玉)(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四眼仔

我校召开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推进会

00:4112月2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召开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对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进行部署。校党委书记刘祖汉到会讲话,党委副书记薛浩作工作报告,副校长王路明宣读表彰决定。盐城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晓奇,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高定出席会议。会议现场(一)会上,刘祖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要认真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文科育人和文化传承的创新属性,加强理论引领和文化研究,彰显盐工特色,服务社会发展。校党委书记刘祖汉讲话刘祖汉强调,要坚持举旗定向,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科研整体水平;发挥平台凝聚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才为先,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社科人才。他希望广大教师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切实担负起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崇高使命,努力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盐城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晓奇出席并为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奖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高定出席并为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奖薛浩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他指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学科基础及工科优势, 形成与理工科相互融合、渗透,具有盐工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使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类高校前列,为把我校尽快建成一流应用型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对近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他要求,职能部门和各相关院部加大高级别项目培育、学术团队建设、社科工作管理等力度,推进智库建设,提高高水平成果产出。校党委副书记薛浩作工作报告王路明宣读《关于表彰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类集体科研业绩突出奖、个人科研业绩突出奖、科研工作服务奖的决定》。主席台领导为经管学院颁发先进集体奖牌,为陈桂香、包雅玮、洪林、赵永亮、沈友娣、李争光、宋辉、孙立、褚家佳、蔡海亚、罗成一、王文广、孙志芹、王慧、沈妉、吴刚、焦微玲、丁建洋、蒋继华、黄本亮、齐金花、韩雅丽、周晓燕、张磊、唐浩、左元丽、邢千里、周亚军、孙新华、潘坤友、周科、刘平、钱长锋、张晓东等34个项目类、论文专著类、智库报告及社会服务类科研先进个人和科研工作服务奖的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副校长王路明宣读表彰决定经管学院院长赵永亮,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市级黄海智库执行主任韩雅丽,经管学院教师宋辉,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齐金花,土木学院专职辅导员王慧,体育部主持工作副主任张晓东分别代表先进集体和个人作交流发言。大会由人文社科处处长顾红主持。集体科研业绩突出奖获得者代表上台领奖个人科研业绩突出奖(项目类)获得者上台领奖个人科研业绩突出奖(论文专著类)获得者上台领奖个人科研业绩突出奖(智库报告及社会服务类)获得者上台领奖科研工作服务奖获得者上台领奖经管学院院长赵永亮代表科研业绩突出奖集体发言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市级黄海智库执行主任韩雅丽教授代表科研机构发言个人科研业绩突出奖获得者代表、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主持人,经济与管理学院宋辉教授发言个人科研业绩突出奖获得者代表、高水平论文作者,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齐金花教授发言个人科研业绩突出奖获得者代表,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土木学院专职辅导员王慧教授发言科研工作服务奖获得者代表,体育部主持工作副主任张晓东发言学校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工部、教工部、团委、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审计处、科技产业处、研究生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主要负责人,理工科学院党委、总支书记,文科院部全体人员,全体专职辅导员,机关中文科科研骨干,高等教育研究院、人文社科处全体人员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现场(二)

何谓中德

中国《庄学研究》集刊(2020第2期总5期)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哈尔滨、蒙城三地连线举行

1月23日上午,中国《庄学研究》(2020第2期总5期)新闻发布会采取视频直播的形式,在北京、哈尔滨、蒙城三地连线举行。发布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开展庄学研究应用读书活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本次发布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亳州市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蒙城县人民政府、安徽省庄子研究会、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庄学研究》集刊编辑部联合主办。发布会介绍了《庄学研究》集刊(2020第2期总5期)主要特点,申报列入南京大学评价中心核心刊物和编辑出版发布5期综述过程。本期集刊设有“庄学理论”、“庄学研究”、“庄学论坛”、“文化哲学”、“学术争鸣”、“庄学应用”6个栏目,收入文章14篇。【来源:陈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声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传播的重镇,拥有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学术类期刊86种,形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原创型学术期刊群。为维护学术出版秩序,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打击假冒期刊诈骗活动,我们郑重声明如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属于公益性学术出版物,不向作者、发文单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商业机构进行征稿、组稿活动。凡是打着中国社科院期刊编辑部或合作单位旗号收取费用的,即是假冒期刊,请注意保留证据并发送给我们。我们汇总后,将统一交有关部门处理。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审稿流程和发稿制度,严格实行同行评议和匿名审稿。文章质量是我院期刊录用稿件的唯一标准。我们抵制任何形式的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也欢迎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我们进行监督。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坚决反对学术不端,如果发现稿件存在抄袭、剽窃、造假、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问题,将立即作出退稿或撤稿处理,并至少在5年内拒绝接受作者投稿。四、为打击假冒我院学术期刊进行的诈骗活动,现将全院83种学术类期刊(不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欧根尼》)的投稿网址、电子信箱公布如下(见附件),请广大作者投稿前仔细核对,避免上当受骗。联系人:刘普 耿显家联系电话:010-85196258 010-85885160电子信箱:qkc-kyj@cass.org.cn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19年7月24日期刊 投稿地址人文社科综合1. 中国社会科学http://www.cssn.cn, sscp.cssn.cn2.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http://www.cssn.cn, sscp.cssn.cn3.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http://www.cssn.cn, sscp.cssn.cn4. 国外社会科学http://www.ssaj.org.cn,ssaj@cass.org.cn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http://www.skyyjsyxb.org6. 台湾研究twyj-tys@cass.org.cn历史学7. 历史研究lsyjtg2019@126.com8. 世界历史sjlsbjb@163.com9. 世界史研究(英文)whscass@163.com10. 史学理论研究http://sxllyj.cass.cn11. 中国史研究动态http://zgsyjdt.zgsyjzzs.org12. 中国史研究http://zgsyj.zgsyjzzs.org13. 近代史研究http://www.jdsyj.org14. 抗日战争研究krzz-jd@cass.org.cn15. 当代中国史研究http://www.ddzgs.org1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http://www.zgbjsdyj.com考古学17. 考古http://www.kgzzs.com18. 考古学报方志学与年鉴学19. 中国地方志http://www.zgdfz.cn20. 中国年鉴研究yearbook3021@163.com哲学21. 哲学研究wephilosophers@126.com22. 哲学动态zhexuedongtai@126.com23. 世界哲学wpcass@163.com24. 中国哲学史zhgzhxshyj@163.com25. 科学与无神论w8078@sina.com马克思主义26. 马克思主义研究http://www.mkszyyj.org27.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sszx@cass.org.cn宗教学28. 世界宗教研究sjzjyj@cass.org.cn29. 世界宗教文化religion@cass.org.cn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30. 世界经济与政治sjzbjb@cass.org.cn31. 欧洲研究cjes@cass.org.cn32. 美国研究http://mgyj.ajcass.orgmgyj@cass.org.cn33.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http://www.oyyj-oys.org34. 欧亚经济http://www.oyjj-oys.org35. 当代美国评论car@cass.org.cn36. 国际经济评论ier@cass.org.cn37. 拉丁美洲研究http://www.ldmzyj.org38. 当代亚太bjb-yts@cass.org.cn39. 西亚非洲http://www.xyfzqk.org40. 南亚研究nyyj@cass.org.cn41. 日本学刊http://www.rbxk.org42. 当代韩国http://ddhg.ajcass.org文学43. 文学评论http://www.wxpl.org44. 世界文学sjwxtg@126.com45. 文学遗产http://wxyc.literature.org.cn46.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wgwxdt@aliyun.com47. 外国文学评论目前只接受纸质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1154房间《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10073248. 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mzwxyj.org49. 中国文学批评http://www.cssn.cn, sscp.cssn.cn语言学50. 中国语文http://www.zgyw.org.cn51. 方言http://www.fyza.org52. 当代语言学http://www.ddyyx.com53. 民族语文mzywbjb@cass.org.cn经济与管理54. 经济研究http://www.erj.cn55. 经济管理http://www.jjgl.cass.cn56. 经济学动态http://www.jjxdt.org57. 世界经济http://www.jweonline.cn58. 中国工业经济http://www.ciejournal.org59. 中国经济史研究http://www.zgjjsyj.org60. 中国农村经济http://zgncjj.crecrs.org61. 中国农村观察http://zgncgc.crecrs.org6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http://www.jqte.net63. 财贸经济http://www.cmjj.org64. 财经智库financialminds@163.com65. 金融评论jrpl@cass.org.cn66. 中国人口科学http://www.zgrkkx.com67. 劳动经济研究http://www.ldjjyj.org68. 城市与环境研究http://www.csyhjyj.com69.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70. 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cfer@cass.org.cn71. 中国经济学人(英文)editor@chinaeconomist.com72. 中国城市与环境研究(英文)cjues@cass.org.cn社会学73. 社会学研究http://www.shxyj.org74. 青年研究qsn@cass.org.cn75. 社会发展研究http://www.shfzyj.comnisdbjb@cass.org.cn法学76. 法学研究http://www.faxueyanjiu.com77. 环球法律评论http://www.globallawreview.orgglawreview@cass.org.cn78. 国际法研究http://www.guojifayanjiu.orgcril_cass@126.com政治学79. 政治学研究zzxyj@cass.org.cn民族学80. 民族研究http://www.mzyj.net.cn81. 世界民族sjmzbjb@cass.org.cn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82. 文献与数据学报http://www.wxysjxb.com新闻传播学83. 新闻与传播研究http://www.xwycbyj.org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