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AMAX直播台|2019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论坛现场直击玲音

AMAX直播台|2019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论坛现场直击

10月24日上午9时整,2019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论坛在浦东新区大华锦绣假日酒店准时召开。此次会议就大数据时代从实验到病床的精准医学研讨、耳蜗到听觉脑干的研讨、RNA生物学的研讨、细胞治疗与靶向药物的研讨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AMAX作为业内知名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受邀来到了大会现场,与大家一起探寻我国精准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为人类征服重大疾病带来了希望。精准医学治疗是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来调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它根据患者的不同,开创定制化的医疗模型。不同于原有“一刀切”的治疗方法,精准医学的检查会深入到最微小的分子和基因组信息,医疗人员则会根据患者这些信息的细微不同来对诊疗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现场直击本次大会开幕式由雷鸣教授主持,其团队的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 into precursor tRNAprocessing by yeast ribonuclease P”于2018年9月28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进行了在线发表,该研究揭示了真核生物中tRNA前体5’端的加工成熟机制。伴随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皓院长的开场致辞,此次大会正式拉开了帷幕。大会上,众多海内外知名的精准医疗领域专家学者纷纷上台进行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专业的讲解、满满的干货引来了席间不断的赞许与掌声。AMAX相信,这场大会必将为中国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助力。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精准医疗技术蓬勃发展。不论是基因型数据的积累还是医疗信息化系统、医院和医疗机构遗传病诊断系统的更新建设,都日益完善和标准化。生物信息、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的算力结合,帮助研究者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其中,强劲的算力一直都是精准医疗的重要支撑,是其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伴随着当前精准医疗不断深入发展的,是其对于算力需求的日益高涨。AMAX推荐AMAX作为业内知名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满足我国精准医疗领域的算力需求而不懈努力。此次大会上,AMAX带来了两款旗舰GPU服务器:XP-48201G与PSC-HC2X,旨在有效解决精准医疗研究过程中对于算力需求。这两款服务器也受到了广大与会者的咨询与关注。机型详解ServMaxPSC-HC2X不仅是一款GPU工作站,在后期需要进行算力扩充的时候,它还支持机塔互转,可以直接完成上架。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配置以4片双宽GPU,将为您带来充沛的算力支持。ServMaxXP-48201G作为一款8卡GPU服务器,可轻松满足精准医疗中机器学习的算力需求。在拥有强大算力的同时,其还拥有24 x 2.5”+6 x 3.5”SATA/SAS HDD/SSD热插拔硬盘位,同时支持2个NVMeSSD,在科研过程中再也不必为存储空间不足而烦恼。AMAX愿与您一起,共同推进我国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以极致计算成就极致未来。

卢浮宫

「潮涌长三角」国内首个精准医学产业园区积极打造全球精准医学产业化高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崔舒飞】9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网络主题宣传走访团来到国内首个以精准医学为特色的产业园区——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对于许多人来说,精准医学可能还不是一个很普及的概念。简单来说,精准医学是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而“私人订制”的临床决策。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副总裁秦晓瑞在向记者介绍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以前,如果研发一种新药只对20%患者起效,那么它就是失败的;但是通过发展精准医疗,可以做到医疗对策靶向化,对具体患者达到90%及以上的有效率。不仅如此,精准医疗还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预测患者将来可能罹患的疾病,未来可能成为攻克癌症等难症的钥匙。据了解,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由复旦大学和嘉定区政府共同发起成立,是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精准医学产业化平台。园区聚焦精准诊断、精准预防、精准治疗和精准康复四大领域,致力于构建集“精准医学产业化研究院”、“精准医学产业转化平台”、“精准医学临床应用平台”、“上海精准医学产业投资基金”于一体的产业化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具备完善生态体系和专业功能的创新载体,打造从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为全球顶尖的精准医学科研成果在中国的产业化提供专业服务。2018年10月,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正式开园,致力于打造精准医学的创新型政产学研产业化平台。积极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持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着力推进资本对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云检医学、复诺健生物科技、金匙医学、君赛生物等近百家优质项目,推动300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园区创业就业。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副总裁秦晓瑞据秦晓瑞介绍,目前入驻企业已有数家崭露出行业独角兽之姿,例如主攻全球溶瘤病毒研发的复诺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刚完成C轮6200万美元融资;再如提供快速准确病原微生物检测产品的海金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针对今年新冠疫情推出了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目前产能已达到日产2万份。当前,产业园已形成集约创新和协同创新优势,在细分产业多个领域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未来,产业园将围绕“一核一基地”的产业产业布局思路,积极建设核心研发基地和中试生产基地,完善从研发达到投入生产的产业链。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产业园将建成专业平台5个,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实现产值300亿元;在十年内,落成专业平台数量实现翻倍,培育独角兽企业10家,在上海嘉定形成千亿级产业,成为国家重大产业创新示范区,建成国内水平一流的“精准医学”产业化集群,助推中国跻身全球精准医学发展前列。

陈确

从基础医疗到科创研究 让人民健康成为浦东发展底色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无到有,创新药领域从起步到形成张江高科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浦东在生命健康、医学科研领域创造了一个个“浦东奇迹”,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幸福感、安全感与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实现最生动地交汇。矗立在浦东塘桥地区的仁济医院,见证着30年来浦东的奋勇发展。1994年仁济医院东院项目正式立项,1999年作为上海第一家综合性西医院的仁济医院正式落户浦东,结束了浦东此前没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历史,为浦东居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了切实保障。从1999年至2019年,仁济医院的床位数由179张增加到1572张,手术例数由584例增长至87734例,医院面积也由最初的4.7万多平方米扩大至现在的8.6万多平方米。不仅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从人员的配备、网络技术到人工智能,仁济医院用实践诠释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誓言。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仁济医院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平台,为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助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夏强说:“在仁济医院可以看到外国来的医生,外国来的学生,也有外国来的病人,这与浦东的改革开放是一致的,我们是要打造一所亚洲一流的,国际化的,创新型的标杆医院”。一个好的医院一定要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功能,而距离仁济医院不远的就是立足科技创新,有着“中国药谷”之称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仁济医院科研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浦东,不仅有位于张江高科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有许多拥有先进设备、优秀科研人员的医学科研机构,从事着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研究工作。为了顺应国际精准医疗发展趋势,2017年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在浦东成立,针对组织工程、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根据临床需求搭建了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的转化研究平台。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浦东的创新研发能力优势显著,累计上市I类新药10个,占全国的19%,创新医疗器械8个,占全国的9%;260个I类新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占全国的20%以上。浦东新区区域内市属、区属三级医院截至今年七月已达到了15家。“十四五”期间,浦东将继续打造更为科学、合理、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支持一批市级医院浦东项目改扩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更优质的医疗条件、更扎实的健康基础和更安全的城市环境。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的《教视新闻》(首播:周一至周六18:00;重播:当天21:00)【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龙江行

上海大学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人民网上海6月7日电 6月6日上午,在上海大学举办的“面向未来的医学创新与教育”首届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上海大学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建的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和上海大学细胞治疗创新研究院也在成立大会上进行了授牌仪式。据悉,此次战略合作是基于双方在各自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在细胞治疗研发、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厚博资源,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助力上海大学医学学科建设发展。合作双方在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基础上建立“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精准医疗中心,国际顶尖“免疫治疗+”为特色的临床研究型医院,以及国际一流细胞疗治临床试验基地及转化应用平台,助力上海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水平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同时,双方还在细胞治疗研发中心基础上建立“上海大学细胞治疗创新研究院”,目标是建成国际顶尖细胞治疗研究中心,成为双方在细胞治疗领域开展研发合作的平台,助力上海大学前沿医学研究水平(特别是细胞治疗领域)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龚莎 肖鑫)【来源:人民网上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魔唇劫

3D打印精准医疗研究院项目落户湘潭 总投资两亿元

华声在线9月14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蒋睿 通讯员 刘澜)9月13日,总投资2亿元的3D打印精准医疗(湘潭)研究院落户湘潭高新区。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秉恒牵头,依托其团队的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在湘潭高新区建设省内唯一、辐射中南五省的高标准综合型3D打印精准医疗研究院。据了解,3D打印精准医疗(湘潭)研究院项目主要包括“一个研究院、一支产业基金、一个专业孵化器”。其中,研究院力争为湖南省内50家医院提供精准医疗咨询诊断及医疗器械服务,输出优势行业精准医疗共性解决方案,打造5家3D打印精准医疗标杆医院。专业孵化器设在湘潭高新区院士创新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0平方米。首期落地3D打印模型和手术导板生产项目、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生产项目、3D打印医疗服务云平台项目、个体化下颌骨重建假体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卢院士团队项目,预计建成达产3年后,年产值将达2亿元,年上缴税收达1000万元。

平待

欧洲精准医疗研究院赋能中国大健康产业

2020年12月23日,上海临港新片区留创园、新侨驿站项目启动仪式暨大健康产业联盟项目落地推进会在新侨新兴产业园顺利举行。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安派科生物医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苗挺,临港产业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浩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铭,副总经理李阿铭,大健康产业联盟代表等相关领导、企业家参加出席此次活动。生物医药是临港新片区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留创园未来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本次活动标志着留创园、新侨驿站项目的正式启动。欧洲精准医疗研究院(PreciMed)作为一家集创新研发及投资于一体的跨国机构,将在JP.ARMAND主席的领导下为临港乃至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创新赋能。在大健康产业联盟主体论坛上,欧洲精准医疗研究院亚太区总裁金晔先生对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金晔先生提出,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由市场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方面是自主研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大批新药的上市,另一方面,借助海外科研成果的引进研发将带来重要的助力。欧洲精准医疗研究院表示,未来将从海外引进更多高价值的创新产品,同时在中国收购和投资一批有潜力的新药分子,其中不乏单抗PD-1这样的重量级产品。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产业区公司与欧洲精准医疗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研所、上海国奥源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及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五家签约主体就产业项目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丹尼斯

博鳌启研医疗与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签约仪式现场 人民网海南频道 孟凡盛摄人民网博鳌3月18日电(孟凡盛) 3月18日,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与博鳌启研干细胞抗衰老医院在海南博鳌举行首届博鳌国际细胞药物转化论坛暨启研医疗与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签约仪式现场 人民网海南频道孟凡盛摄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与博鳌启研干细胞抗衰老医院双方强强联手,有助于人们在细胞治疗的监管环境、免疫细胞、干细胞科学研究及细胞药物临床转化等方面快速了解细胞治疗领域之概貌,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推动医疗行业的市场发展,为广大百姓带来更切实、更有效的医疗环境。据悉,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是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旗下的研究机构。该研究院是以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联合第二军医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及上海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力争建成国际一流的细胞治疗领域研发及医学转化平台。该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包括细胞治疗生产技术的突破性研究,基因转染核心技术的研发,细胞治疗临床前的研究及转化等三大方向。而启研干细胞抗衰老医院隶属于启研医疗(BEAUTCH),由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启研医疗整合国际领先医疗药械与医生资源,致力于领先生物科技对预防慢性疾病,以及对延缓脏器衰老的临床转化,运用功能医学与再生医学手段提供全体系的精准健康管理,让疾病不出现,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才出现。启研干细胞抗衰老医院是集合了符合 GMP 标准的细胞实验室、手术及护理中心、国际诊疗中心、亚健康筛查中心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与德国贝朗精准医疗、中源协和等著名医疗企业保持长期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启研医疗以降低我国慢性疾病患者基数为己任,是阻碍与扭转慢病发展进程的道路上的先行者。与此同时,首届博鳌国际细胞药物转化论坛同样在此举办。由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白泽检验所首席科学家、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和安德森癌症肿瘤医院的终身教授刘昌功教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卢彦达先生,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副院长李忠教授带来了主题演讲,也带来了国内外细胞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前沿技术进展分享。据了解,本次战略合作主题为 “二海呼应,两区联动,双研合璧,共创未来”。“二海”即上海与海南;“两区”即上海嘉定精准医疗和健康服务集聚区与海南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双研”即启研医疗与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与启研干细胞抗衰老医院的战略合作,是双方在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背景下,提升生物医药特别是细胞药事业的重大创举;也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快速通道。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各方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合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合作空间和领域,把工作做实、做精。通过上海与海南的强强联合;上海嘉定精准医疗和健康服务集聚区与海南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携手共进,扩大学科和人才的影响力,强化国际产业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多层次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体系。

换子记

上海探索“免疫治疗+”杀灭肿瘤 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

以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名字命名的上海孟超肿瘤医院6日试运行。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供图中新网上海5月6日电(陈静 肖鑫)上海孟超肿瘤医院6日在位于上海嘉定安亭的上海市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集聚区试运行,将探索开展“免疫治疗+”,致力实现为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据了解,所谓免疫治疗,是指恢复人体对抗和杀死肿瘤的免疫能力,而不直接作用肿瘤细胞。通过免疫治疗,人体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等间接杀灭肿瘤。据了解,以往的肿瘤治疗方式,不论是手术,还是放化疗亦或者是靶向药,都是通过对应的治疗方式杀死癌细胞,但是癌细胞很狡猾,可能出现远端微小转移病灶,也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单纯杀死癌细胞并不能完全治愈肿瘤。医院将探索开展“免疫治疗+”,致力实现为肿瘤患者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供图上海孟超肿瘤医院隶属于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该集团总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钱其军教授是吴孟超教授的博士后。他表示,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免疫治疗最大的优势就是治疗起效后,患者可以得到长期的生存,因为人体内产生了免疫记忆,从而避免了肿瘤的复发。钱其军告诉记者,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免疫疗法几乎可以与目前存在的肿瘤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削弱肿瘤+增强免疫(恢复免疫)是完全可以兼容的”。据了解,如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这位专家认为,不论是手术还是放化疗,结合免疫治疗之后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疗效。上海孟超肿瘤医院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名字命名。对此,钱其军表示,今起试运行的上海孟超肿瘤医院经过吴孟超院士同意,以“孟超”的名字命名,旨在激励团队开辟新路攻克医学难关,最终战胜癌症,以造福人类;同时,希望更好传承和弘扬吴孟超院士“勇闯禁区、勇于创新、永不满足、永远争先”的精神。上海孟超肿瘤医院院长程传苗教授说,医院将对标国际标准,在理念、管理、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符合甚至高于国际标准。医院将依据国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建设标准、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及国际公认的JCI评审标准来建设和管理,已制定了518条医疗制度、388条操作规范,并建立了严格的院内医疗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以全方位保障诊疗质量。程传苗表示,医院试运行后,将狠抓管理,争取早日通过JCI评审。据了解,除了探索开展“免疫治疗+”,该院还将致力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针对肿瘤患者,该院采取“一体化诊治定制”模式,由多科专家联合对患者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医院将探索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其所罹患肿瘤对化疗药的敏感性,从而选择对肿瘤敏感的药物进行联合。这样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可以达到疗效最大化和最小副反应。此外,医院还倡导开展肿瘤早期筛查,以提高癌症生存率。(完)

外籍专家助力,这家初创利用AI+多组学破解免疫,开启全球化步伐

AI 正在推动医疗健康领域进入数字化研发的新时代。“我们正在利用 AI 技术对复杂的免疫学数据、多组学数据进行研究和机制建模,以实现免疫系统甚至生物系统数字化。未来,数字化的生物有机会彻底变革疾病诊疗的方式。” 文雯说,她是上海焕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 “焕一生物”, AliveX Biotech)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文雯透露,焕一生物是全国首家 AI + 系统免疫公司,其独特之处就在于 AI 和多组学免疫数据的双结合,可以从多个维度全面分析复杂的人体免疫系统,加快生物标志物与靶点的发现速度并提高精准度。2020 年底,焕一生物完成了五源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焕一生物的团队涵盖了 AI、系统生物、免疫学、肿瘤免疫、临床检验、生物信息等领域的跨学科人才,他们来自于哈佛、牛津、中科院、上海交大、知名三甲医院、国际MNC药企、以及互联网巨头。图 | 人才团队比例(来源:焕一生物)今年 3 月,焕一生物正式公布两位外籍科学家作为合伙人,他们负责推进焕一生物技术平台升级并拓展国际化发展。值此之际,生辉独家专访了焕一生物文雯和两位新任合伙人。文雯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在医院管理与医疗行业有 30 余年经验,母亲曾在国外从事肿瘤药理科学研究,耳濡目染之下也让她对医疗领域一直怀有极大的热情和较为深刻的认知。她本人拥有丰富的金融和技术跨界背景,曾在二级市场从事医疗、TMT、消费领域的投资工作,后续在互联网公司以产品总监的身份主导创新 Fintech 技术平台搭建。这些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利用技术变革传统行业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也让她决心利用科技变革生命科学。图 | 焕一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文雯(来源:受访者提供)AI 可能是解码免疫的 “一把钥匙”文雯认为,当前正处于生物数据成本、可及性和 AI 算法、算力成熟的交汇时代,生命科学数字化研发时代正在来临。免疫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底层问题,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应答相关,AI 会是解码免疫的一把钥匙。焕一生物所做的事情就是实现人体生物的数字化。官方透露,其正在搭建 AI + 系统免疫平台,包括多组学实验平台以及计算平台,通过获取、生成、分析多组学数据,利用机制建模及 AI 绘制免疫图谱,发现生物标志物、并筛选治疗靶点。(来源:焕一生物)据介绍,该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将近 40 家医院进行科研合作,其平台收集和整合了 50 个公开数据库信息以及超过 10 万份临床数据;该平台数据维度更广,涵盖了多组学免疫及临床数据,能够从多维度深入分析免疫系统的网络机制与疾病和治疗的关系;利用 AI 与建模技术的强大算法处理、整合并分析复杂的生物学数据。随着高质量免疫数据的不断积累,绘制的图谱涵盖的结构化数据和分析出的规律也会更加精准。最后,实现通过对患者免疫 / 生物学数据的检测,预测和分析疾病,给患者制定出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基于专有技术平台,焕一生物有两种商业模式:一是,筛选生物标志物,自主研发诊断产品,包括与药企合作的伴随诊断;二是,基于人体免疫图谱筛选治疗性靶点,辅助药企进行新药研发。AI 和多组学数据的结合,可以发挥多组学和 AI 的双重优势。将其应用于生物标志物与靶点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发的一大趋势。近年来,精准医疗及伴随诊断发展成为体外诊断市场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精准医疗诊断公司以基因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研发为主,同时将 AI 技术和多组学技术整合的公司屈指可数。AI 与多组学数据结合在靶点研发的应用在中国刚刚起步,但是国外已经获得业界深度认可。美国公司 Insitro 在 2021 年 3 月宣布获得新一轮 4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并且已经分别获得 BMS 和 Gilead 的 20 亿美元与 10 亿美元的联合研发项目。Insitro 基于人源数据以及系统生物学技术,建立基于细胞的预测性疾病模型,发现新靶点、患者亚群和药物。国际合伙人加盟,加快全球化步伐“AI + 系统免疫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复杂的链条,不是单点的技术突破,需要各个领域交叉型人才的加入。我们在搭建技术平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瓶颈,包括免疫系统本身、免疫系统与疾病、以及多组学生物网络的复杂性、生物数据整合建模等问题。国内现在这方面技术发展还不足,因此,决定从国际上引进更前沿的技术专家解决这些难题。” 文雯回应引入外籍科学家的原因。两位专家均为 AI + 系统生物学背景。图 | 左为首席科学家 Douglas McCloskey 博士、右为首席战略官 Dimitris Christodoulou 博士文雯透露,Douglas McCloskey 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他将在上海带领技术团队,负责焕一生物多组学实验平台和计算平台的完善和升级,实现免疫系统数字化;另外一名专家 Dimitris Christodoulou 博士担任首席战略官,他将在瑞士领导公司欧洲总部,负责焕一生物的国际化业务扩展。Douglas 是系统生物学领域国际顶尖学者之一,师承系统生物学创始人、美国工程院院士 B. Palsson 教授。他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积累和学术建树,曾任丹麦科技大学诺和诺德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与课题组长,在多组学技术、AI 和系统生物算法方面有丰富的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Douglas 拥有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系统生物学博士学位,发表 SCI 论文数十篇,包括数篇 CNS 及子刊的顶刊发表,H 指数达 18,引用超过 1700 次。此外,他还曾获得多项学术奖项和荣誉称号,包括西贝尔学者(Siebel Scholar)称号,该奖项专门用于表彰在计算机科学、商业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内世界顶尖研究院所中最突出的研究者,西贝尔学者也被称为是 “将改变世界的” 优秀学者。Dimitris 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多年,在数据驱动的多组学整合与模拟算法方面拥有丰富的产业经验。Dimitris 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计算生物及系统生物学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发表 SCI 论文十余篇,包括 Nature, Cell Systems 等。此前,Douglas 作为高级研究员在丹麦科技大学领导两个课题组,一个是多组学数据的生产,一个是利用 AI 及计算技术整合和分析多组学数据进行建模。他告诉生辉,加入焕一生物后,他计划与团队一起在未来 6-12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多组学中心实验室平台和计算平台的升级,并尽快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价值。关于在这个领域最新的技术的发展,Douglas 介绍到:“最近几年,技术发展的速度超出很多传统生物学家的想象,今天我们能做的分析在一两年之前都还不可能做,或者成本不可承受。实验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过去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实验现在 1-2 周的周期就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数据以及更精准的分析结果。我认为接下来技术的进步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我们很期待尽快将这些发展落地到实际临床场景中,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与此同时,在生命科学中,能够获得高质量数据以及数据质量符合规格是一件非常具有技术挑战性和难度的事情。而我们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这有助于提高我们模拟和使用生物学的能力,从而解释和挑选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或者靶标。AliveX 在数据与技术双重结合的优势会很快得以体现。”Douglas 十分认可数据的重要性。加入焕一之前,Dimitris 曾任职于德勤咨询(瑞士),主导多家国际跨国药企的商务战略与数据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对于下一步计划,“我对于我们所做的工作非常兴奋。我在德勤的经验与 MNC 药企的深度合作经验让我非常了解产业的痛点与需求,以及不同技术和产品在近期以及未来 5-10 年的商业价值,我将会基于这些经验为焕一生物制定研发以及商业战略并领导海外的战略合作及业务拓展。现在已经与数个 MNC 药企开始初步沟通合作,他们对 AliveX 在免疫领域做的工作非常认可。” 他这样讲道。据介绍,未来,焕一生物将会在欧洲、美国设立研发中心,覆盖全球市场。“现阶段,真正的源头创新和为源头创新付费的客户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我们大部分药企合作伙伴也是海外的生物制药公司。两名合伙人的加入,加速了焕一生物的全球化步伐。一方面,我们在技术和算法上具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全球商业合作扩展。” 对于两位专家的到来,文雯这样说。“如果把多组学实验平台以及底层数据比喻成手机,那计算平台就是 iOS 操作系统,基于操作系统和手机,不同新药研发公司就是不同的开发商,可以和我们一起开发 APP 应用,也就是针对不同诊疗场景的生物标志物与靶点。我们希望可以一起推动整个生命科学走到下一个时代,推动传统研发走向数字化研发时代。” 对于焕一生物的愿景,文雯对生辉这样说。

「快讯」上海科研团队牵头的这项成果登上《细胞》!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今天,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细胞》Cell正式发表了大规模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绘制工作。该工作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研究员团队牵头的中国科学家团队所完成,首次大规模、系统性构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图和分子亚型特征,为肺腺癌的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资源和线索。详见↓04:34视频时长:4分35秒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一半。相比于其他肺癌病理类型,肺腺癌中非吸烟人群的比例明显偏高,发病机制复杂。肺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蛋白质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也几乎是所有药物的作用靶点。系统性研究细胞、组织等生物样本中所有蛋白质特征的学科,即蛋白质组学,已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全景绘制肺腺癌人群蛋白质分子图谱,对于肺腺癌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与药物治疗靶点的发现,以及实现更精准的肺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今天,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细胞》Cell正式发表了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在此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研究员团队联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贺福初院士团队、汪宜研究员团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肖汀研究员团队,上海交通大学李婧教授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对肺腺癌开展了大规模、高通量、系统性的全景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工作对103例临床病人的肺腺癌和癌旁组织进行了蛋白质表达谱和磷酸化翻译后修饰谱的深度解析,最终共鉴定到11,119个蛋白产物和22,564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同时整合临床信息和基因组特征数据分析,深度构建了基于蛋白质组的肺腺癌分子图谱全景。该研究首次从蛋白质水平系统描绘了肺腺癌的分子图谱,并发现了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的分子特征,特别是发现了中国人群肺腺癌两个主要基因(TP53和EGFR)突变人群的蛋白质分子特征。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蛋白质组表达谱数据将肺腺癌分为三个蛋白质组亚型(I型、II型、III型)。其中,I型与细胞代谢和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临床信息显示该型主要为临床早期人群,并且预后最为良好;III型与细胞稳态及增殖密切相关,其主要为临床中后期人群,呈现出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基因突变负荷较高等特征,并且预后最差;II型则是I型和III型的过渡状态,这部分人群预后程度介于I型和III型之间。结合磷酸化修饰谱数据分析,此项研究还揭示不同亚型群体间激酶活性的特征,为肺腺癌的更精准分型和治疗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工作在肺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此研究还筛选到27个具有血清学检测价值的肺腺癌潜在预后标志物及若干个针对肺腺癌以及其特定突变亚型的潜在药物靶标。通过对代表性标志物HSP 90beta进行较大规模的独立人群的血浆样本确证,发现其蛋白质浓度与肺腺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为肺腺癌的病理机制解析、精准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线索和理论支撑。该工作首次大规模、系统性构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图和分子亚型特征,揭示了中国人肺腺癌的分子特征及预后和诊疗生物标志物,为肺腺癌的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资源和线索。该工作是“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继肝癌、胃癌工作之后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资料: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辑:吴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