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厦门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分析赵国

2019厦门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分析

2019厦门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难吗?厦门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怎么复习呢?今天聚创考研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厦门大学新闻学专业。专业介绍: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新闻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其运用,新闻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新闻事业的管理等。专业名称: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学制:三年研究方向:01港澳台及东南亚华文媒体新闻研究02国际传播(国际新闻研究、网络新闻研究)03广播电视研究04舆论学研究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④804新闻与传播实务专业课书目推荐:《2019考研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于2014年取消参考书目的设定,此内容为聚创厦大考研网高端班老师根据十多年考研教学研究为学员们建议的参考书单,仅供同学们参考复习,希望同学们考研梦想成真。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熟练掌握新闻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能从事新闻学实务和新闻学教学、科研工作。就业前景:新闻学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其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原因之一,社会急需此方面的人才。其二,此学科发展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信息需求日益迫切,从而刺激新闻事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读者群越来越大;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富的企业,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新闻事业提供了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技术手段。就业去向:1、首选,通讯社、报社、杂志社、网站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工作。2、去高校从事教学或科研咨询。相关职位新闻学方向研究员,文案策划,营销策划,产品策划,商业文案,市场经理助理,微博编辑,活动策划,专业写手,媒介专员,品牌专员,企业文化专员,广告创意·策划·文案.设计,影视文案,微博运营主管,影视广告文案策划,编辑(作家、撰稿人),网络推广专员,广告文案,宣传管理员,游戏媒体合作专员,公关专员,新闻宣传,市场分析师,组稿编辑,文案写作,学术编辑、记者。

仁者居之

厦门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

考研报考录取比是衡量考研报考难度非常重要的指标,厦门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情况汇总已经公布,下面一起来看下详细内容。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各院系专业2020年硕士生报考录取数据统计表文章数据来源: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厦门大学2020考研报录情况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对有意报考厦门大学的考研人有所帮助。#2021考研#

上窥青天

2018年福建大学排行榜公布,厦门大学第一,为何福师大才排第五?

为何福师大在2018年福建大学排行榜屈居第五?第一名你猜是谁?转眼间离高考还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2018年高考的学子加油啊!不过打算考研的小伙伴也不要气馁,毕竟新一年的考研已经正式开始了。然而,你知道你要考哪一所学校吗?为何福师大在2018年福建大学排行榜屈居排行榜内选大学,哪一所你比较中意?福建的考生此刻关心的肯定是福建哪所学校值得考,特别是那些不愿远离家乡的同学。当然,还有那些在外省读大学而希望考研的时候考回来的考生!对于福建省内的学校小水对福建师范大学知道的特别清楚,因此很多人加小水的时候大都是想通过考研考回福建,然后在家乡读研。那么,福建省内哪所大学比较好呢?《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已经发布,而发布这份报告的是艾瑞深研究院,应该说还算权威。这份2018年福建大学排行榜中把福建省内的学校做了一个详细的排名,也许能给你报考大学提供一个帮助。具体的榜单如下:为何福师大在2018年福建大学排行榜屈居从榜单可以看出,最好的也是唯一的985院校厦门大学排到第一,这个毋庸置疑!第二名是211大学福州大学,不过第三名颇有争议,竟然是华侨大学!而小水本以为会排第三的福建师范大学却排到了第五!但是在全国排名的高校中,福建师范大学的排名不低于华侨大学,甚至在去年的时候,福建师范大学的排名还远在福州大学之上,可见福师大的实力。考研考文学类的专业,选择福建的大学该如何择校?文学类考研,福建省内可以选择的学校从好到差依次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和闽南师范大学。其他的学校硕士阶段并没有开设文学类相关的专业,就算有也排不上名,并不建议报考。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要求选择相应的学校。为何福师大在2018年福建大学排行榜屈居以学校的好坏而论,当然厦门大学最好,而且厦门大学是985院校,考研的时候又属于34所自划线高校,所以选择的时候要慎重!而福建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也不是985,但是文学类专业特别的强!中国现当代专业是文学院的王牌专业,曾一度排到了全国前十内!紧随其后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也在国内排到前三十,实力不容小觑。有能力的同学建议拼一下这两所高校!福师大和厦大之间我该如何抉择?在2014年之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类专业报考的人比较少,那时候只要考过国家线一般都会录取。而且当时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都没有人报考,录取的人数大都从现当代和古代文学两个专业调剂过去。而最近两年随着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大专业都开始慢慢暴增!比如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复试线从350一直飙升,今年的复试线高达了383分!其他的专业也是如此,特别是现当代文学专业和比较文学专业也并不乐观。为何福师大在2018年福建大学排行榜屈居而厦门大学相比福建师大而言似乎更难考一些,一是因为厦大考大综合,二是自划线对英语要求比较高。而且很多人自以为考不上厦门大学,又不愿去其他的学校,都在福建师范大学扎堆了。如果只选择一个学校读研,其他的学校也可以选择。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最喜欢的学校,福师大和厦大再难考,你咋知道那个考上的不是你呢?你觉得福建师范大学的实力如何?你还知道福建其他关于考研比较适合的院校吗?

除君之忧

考研高校难度前一百大学排行榜,看看你的目标处于哪个层次

2020年考研结果出炉了,有个亲戚(大约他儿子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问我:清华北大目前是国内最好的大学,我知道;那“北航”与“中科院”的研究生,哪个更难考,哪个更好点呢?为此我特别查了一下相关记录,还有该同学所在的寝室,所有6室友都成功考研上岸(见上截图)。从上面的截图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是把中科院排在北航前面的。下面就给大家展示一下考研院校录取难度的排行榜。各位上了岸或正在备战2021年考研的同学,快来看看你的学校有没有上榜,目前处于什么位置吧!排行榜源于网络,为综合评估排名。具体排行会因为专业、地域或其它因素有所不同,仅供参考。首先,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当然是我们最熟悉的、膜拜的、资深的,同时也往往是“别人家”的大学: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上海复旦、浙大。我个人分析,这些学校考研难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名校的统招名额太少了,大多数专业的统招名额均少于推免名额,甚至于说很多热门专业都没有统招名额,通通要靠推免。我侄子的一个同学在上海交大,因没上推免名单,直接不考研,看到年薪不错的就立即签约进公司了(考研这种苦也不好吃);而另一浙大的,是本校推免研究生,否则他也可能不考研——太难了!再往下看,位于第二梯队的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这些名校的考研难度不小,除了推免生也占了不少名额,很大程度上是竞争惨烈,以及专业课题目确实太灵活,不容易得分!接下来这些基本都是985高校,也算得上国内佼佼者 ,比一般的985更胜一筹: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些大学涉及的类型很广泛,有师范类、理工类、航天类等,一样是许多211本科生圆梦的大学,更是众多普通二本大学生梦寐以求,一门心思想考的大学——这其中的竞争可想而知,貌似也非常惨烈。再接下来的也是一些不错的、名声不小的省际985院校,像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这些大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比起前面说到的大学可能会相对容易考上,但毕竟也有985光环罩着,加上资格又老,说容易考其实也是相对而言:要么是本校的、要么是老手,普通二本大学里仍然一般没几人敢有此非分之想。比如我朋友的儿子,原本就是读的湖南大学,考研也选择了此大学。顺着排名表继续往下走,你看到的是一些较好的211院校以及一些有优势学科的院校,比如双非高校的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在全国年年稳居榜首,自然每年也吸引了少不了许多慕名而来的高校学子。可是,报考人数一多,竞争就激烈,考试难度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啦。还有很多具有类似情况的高校,比如华北电力、北京化工、重庆医科大……所以许多有志青年在报考时不仅会看学校,也会结合专业排名、地理位置等综合情况来考虑。另一朋友的儿子,原先读的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考研选择了中国地质大学,且只敢选武汉分校,北京的有点畏难(从图上看,在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只排96名,但武汉的还在100名之后,肯定又较容易考一些。如果要全面看考研难度,还有其它参考因素:1、招收名额与报考人数可以看出竞争对手有多少。如果竞争人数太多,那就要三思啦,胸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实力。2、如果院校会公布“报录比”,也可作为参考对象,比如“”报录比是“10:1”,即:10考生中只可能会录取1个人。“报录比”是反映了各专业的真实报考情况,所以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3、推免人数前面已提及过了,像清北这些名校因推免人数极多,自然也就会挤掉很多统招的名额,一般要考进去可能会难上加难,许多人根本不敢挑专业,一般都是选较冷门的专业报,否则上岸几率小。4、一般说来,复试分数线越高,表明其考取的难度就越大。据我所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今年的研究生复试线在320分以上(还是专硕),相对而言这也不低了。而且我看到的消息中,至少有一名北京理工的本科生也报了此专业并录取了。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报考某大学的研究生根本就不是仅凭满腔热血就能成功的事情,你能不能选择一个理想、适合的院校和专业,很大程度上真的会决定最终你的考研结果。所以我们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地估量到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院校专业的匹配度,谨慎考虑后再做决定。各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里分享。(插图来自网络)

大信稽之

关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考研招生,网友高呼,招生太“精致”

众所周知,厦门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归国华侨陈嘉庚创办的一所知名院校,但是当下该校却风波不断。先是厦门大学生态学专业田佳良在网络上以二战日本侵略者的角色发表一些严重诋毁我们党和国家尊严的、严重伤害我们民族尊严、民族感情的错误言论,引起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与谴责。但是我们看到在厦大内部一切风平浪静,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该校学生及教授在网络上几乎完全消失匿迹!!!(该校教师学生真的如此一致低调?)而那个田佳良子开始并没有受到严重处罚!最后几乎是引起全民激愤,甚至很多爱过爱党的具有法律意识的网民将相关证据提交给我国重大监察网站后,才有了反应,那就是暂时留党察看,其他依旧。直到激愤的网民逐渐增多,局势几乎是不可收拾时候,甚至中央紫金台等国家一级官方微博等也开始发言声讨后,我们注意到厦门依旧没有动静!动静在中央不得不动用杀手锏之一开始,中央直接给厦门选了新的副校长之后,这才不久后田佳良被以学术作假开除学籍、开除党籍。以上都是往事,本来不必提及。但是厦门最近一个实践,不得不引起重视,那就是厦门对于马克思主义专业的数量始终低于同类高校最低档次。甚至在国家开始公开增加马克思主义学者之后,厦大作为985,居然没有响应国家号召!一个名额都没有申请!!!该校仅仅仍旧只招35人,其数量仅仅相当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新增的那部分名额!!!部分985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增加名额数量如此在网络上,当笔者问道对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考研看法时候,网友直呼,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太精致”,与此同时厦大的国际关系类政治学研究人数却比其他高校多,难道厦大不明白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才才是最正统的?才是是人民的真正的指导理论!甚至一些网友说,厦大如此看不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难过在厦大会出现如此的事情,这样下去,厦大治标不治本,今后这样的类似事件很可能愈演愈烈。还有很大部分网友认为厦大应该在今后几年增加马克思主义专业录取名额,增加该专业学生数量至两倍左右才正常,最好在2019年调剂系统当中就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新增20-40个名额,如此厦大校风或许还有改进的可能。大家对于厦门大学考研当中招生还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哦!

适人之适

从抄袭“精日”田佳良,看厦门大学研究生水分

厦大“精日”田佳良,除了日本侵略战争时期侮辱中国百姓的词汇,在网上大放厥词地侮辱网友之外,还被曝光大量论文抄袭造假。而就是这样一个论文造假的人,却被厦门大学录取为研究生。12项荣誉加身、2015级硕士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保送读博。这在厦大算精英了吧?结果被爆出论文抄袭,5篇论文查重率最低30%,最高接近90%。这样的人都能保送读博,厦门大学的研究生学历还有说服力吗?其实,要老猫说,不是所有厦大的研究生都是有水分的,至少五十个人里面也得有几个真大神,还有十几个能力还不错。而本科生更是靠自己的真实水平考上的厦大,这毋庸置疑,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水分主要在于,那些没有本事却钻营取巧或走后门的人,把真正老实又勤奋有能力的学生给挤下去了。那些被挤掉的人才,恰恰是不懂太多复杂关系,而真正踏实做学问的。而他们的结局,可能去了不好的学校读研,可能直接去工作。这才是对厦大学术方面的损失。或许学校并不会在意那些被流失的人才,因为仅存的几个大神,已经够发高水平文章了。外表上,学校还是牛的,但是里面的不公平,看客们不会在意。所以说,其实应该换一个思路:究竟厦大学生有多少水分才能让厦大觉得田佳良极为优秀,保送到重点实验室,担任院党支书还让硕博连读?毕竟厦大肯定是不承认黑幕的,都快一个星期了连抄袭也不处理,他们现在的态度就是觉得田保送到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一点问题都没有,合理合规公开公正地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那么问题就来了,不如她的大多数厦大研究生是什么水平?厦大是自砸招牌,也别怪别人踩一脚了,至于觉得自己不水的厦大研究生,搞清你们的招牌是谁砸的。由田佳良事件引起的对厦门大学的不良印象,实际上跟田的所作所为关系并不大,厦大也确实不应该背这口黑锅。但厦大对田的处理结果才是带来负面影响的关键。一个身为党员却精日辱华,身为学生却论文抄袭的人,其行为已经触及党员、学生的底线。不仅如此,田在公开场合发表辱华言论,在他人指出后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悔改之心。对如此此恶劣的行为,厦大仅仅给出留党察看、留校查看的处理结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总而言之,是厦大的处理结果引起对厦大的非议,而不是田的行为。因此,由厦大自身不作为的处理结果,产生对厦大各方面水平的质疑也就在所难免了。老猫只能说,如果论文真的有问题,在田佳良这样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情况下,厦大不处理的话至少现在它的声誉要完。

人吓鬼

都说考研难,其实比考研更难的是读研,学长:原因太真实了

经常听到人说考研难,但是却很少听到人说读研难,真的是考研太难、读研太简单了吗?事实真的并非如此,相信读过研的同学内心都有自己坚定的答案了。我们平常经常听到考研难,是因为考研给了我们更直观的体验,比如今年有341万人报考,庞大的数字就直接摆在我们面前,而读研只是存在一个特定的圈子了,有多难外人很难得知罢了。考研难,已经难出圈了,全国人民都知道考研很难了;读研难,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应该为读研正名,考研难,读研更难!考研考研难历年考研都很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从历年的考研数据来看,全国考研报录比一直维持在25%左右,每4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够考上。看起来感觉概率挺大,但是如果考虑到考研这个群体的的基数,感觉就不一样了,事实上每年都将有几百万的人名落孙山。考研难,从近十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中就可以看出,尤其是2020考研生,因为你们需要在341万人中杀出重围,这是史上考研人数最多的一次,也将是史上淘汰人数最多的一次。相较于2010年的140.6万人报考,2020年341万的报考人数翻了一倍还多,并且最近两年还在以每年超过50万报考人数的速度在增长,竞争力之大足以体现出考研的难度。考研的难度不仅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如果从个别学校和个别专业来看,冲击将更为直观,2020年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考研报考人数高达4万余人,报录比约为10:1,如果具体到专业,报录比达到几十比一的专业不在少数,甚至一些的较为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高达100:1。考研读研更难考研难,但是实际上与读研相比较,读研要更难一些。第一次见导师的时候,导师的一句话还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导师跟我们说“考研成功,你们的喜悦最多就只有一个月,进入校门开心一个月后,就有一大堆事要你苦恼了”。过来人都知道,读研期间唯一的事情就是做研究、发论文,压力大的不要不要的。尤其是想好好读研和要考博的同学,在搞学术的同时不知不觉头发就变得稀疏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头秃的面积就代表你的学术造诣”。让人头秃读研前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我要发表SCI、核心期刊,我要搞学术、拿国奖,我要做科研、发成果”;读研之后就都变了“我是脑子进水了吗、为什么要来读研、我是怎么觉得自己是搞学术的那块料的呢”要问读研期间最怕的一件事是什么?我想统一的答案就是导师的召唤。每当导师召唤自己的时候,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想想自己的研究还没有进展,论文也还没有发表,恨不得自己立刻失联掉。sSCI期刊读研难的原因考研是竞争性比赛,因此考研难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报考人数过多带来的难度,而读研并非如此,造成读研难的原因是因人而异的,换句话说就是读研你想读的有多好跟难度是成正比的,你越想读好,它就越难!来看看学长总结的最真实的原因:最真实原因之一:没有目的的读研考研这个事不可否认的是每个考上的同学都很努力,但是仍有不少同学是跟风考研,根本就没有认真规划过自己的读研生活,这样就会导致读研没有明确的目的。这部分同学会误以为读研也很轻松,跟大学一样混混日子就能拿到毕业证,然而进入学校后会被现实按在地上使劲摩擦。迷茫最真实的原因之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搞学术在读研之前,你可能会认为科研很美好,自己要努力进行学术研究,但是等你真正读研之后,会发现搞学术科研跟你想的完全不同,等到认清学术的“真正面貌”之后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搞科研的。最真实的原因之三:一切都要靠自己读研就是一个人的苦行,没有陪伴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考研更孤独。不要以为导师或者学长学姐会帮助你很多,在实际上他们都不一定帮得了你的。读过研的同学都知道,即使是在一个课题组里,大家也只是在为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而奋斗,甚至你们之间还会成为竞争者,而导师更不会盯着你和督促你,只有靠自己。靠自己总结考研难,读研更难,读研也需要有自己的“名声”,这个“名声”不是为了宣扬读研的难度和劝退考研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对读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盲目跟风考研和读研,一定进入研究生生活,就会被拍的“稀碎”。如今,考研已经不再是纯粹的选择了,这其中会有更多现实迫使的因素,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真心地希望每一个考研学子都能够想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和考研的规划,不要让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研,然后又被学术吓得逃跑。明确目标你觉得考研难还是读研难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和留言!

龙斗士

普通二本考研考上985、211学校的难度有多大?教育达人来给你答案

网友1:题主的985/211范围太大,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到照顾性211,之间的难度差异极大。上图是人民日报发布的2018年高校报考人数数据,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的报考人数超过2万,竞争极为激烈。2009年考研人数124.6万人,2018年是238万人,你觉得难度如何?笔者所在的985某学院,之前的导师19年招收的新生中,都是双非院校的学生,也有题主提到的二本大学,如湖南城市学院等。二本院校的录取率放大到整个学院、学校,笔者的粗略估算是10-15%左右。这还是普通的985大学,而不是顶尖的985大学。当然,若是211大学的话,难度同样不小。竞争的压力主要来源于985大学的落选调剂生,这些院校的学生是不少照顾性211大学导师喜欢的,甚至比直接报考的学生受重视。考研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建议题主8月确定好报考大学,提早沟通联系导师,尽量获得他的认可,这个很关键。同时,针对报考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做好复习的准备,想要获得高分,专业课极易得分。最后,笔者想说在我的师弟、师妹中,二本院校的同门比较多,他们比名校本科的同学更为努力,在毕业的时候获得科研成果更丰富。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不是空话。网友2:但估计是很多二本学生都很关注,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从整体角度来看,按照以往考研的经验,二本学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数相当多。而从考研结果来看,在211学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中,往往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来自普通本科特别是二本院校;而在985高校中,二本学生考研成功顶尖985的,确实数量很少,以北大为例,每年大概只能有几个二本学生考研北大成功;在华东五校这样的一流985高校中,二本学生考研成功的也比较少;但在普通985高校中,比如川山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这样的大学,大约有15~30%的学生来自于普通二本,某些学校比例更高,可达30%以上。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二本学生考研985、211学校也并没想象中那么难。从个体角度看,则往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报考学校专业的差异。不同的专业,从考研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有很大差异的。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差别在于,高考有个提档线,985、211的提档线相对较高,同一所学校最好的专业和最差的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往往相差不会很大。但考研就不一样,同样一所985大学,不同专业的考研复试线可以相差很大。比如清华,五道口的金融专业,复试线往往400+,进了复试还未必就能通过复试而最终被录取,而某些比较冷门的工科专业,比如环境工程,340分左右就可以进复试并可以被录取。再比如四川大学,其王牌专业考研难度很大,而某些冷门专业甚至还有调剂名额,这些冷门专业第一志愿报考,只要能通过国家线,就基本可以保证能够被录取。所以,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考研难度差异可以很大。考研在不同专业之间体现出来的难度的较大差异,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研究生作为专业教育,往往专业的冷热程度和学科实力比学校层次更重要。不但同一所学校因为专业的冷热程度不同,考研难度差异较大,就是同一个专业,因为不同学校学科实力的不同,考研难度也有较大差异,某些时候,同样的专业,学科实力强大的211学校,考研难度就可以超过985。比如,考研经济类专业,考研211的西南财经大学的难度就明显超过同城的985高校四川大学,原因就在于学科实力的差异。所以,从个体而言,无论你是二本学校学生还是重点大学学生,最关键的,在于你考研什么样的专业。如果是热门专业,比如经管类、电子信息类等,学科实力强大的985、211考研难度当然会较大,因为竞争大、门槛高。如果是冷门专业,或者学科实力并不强大,即便是985、211学校,考研难度往往也并不会很大,有时甚至会相对很容易。综合上述,对于二本学生而言,要考研985、211,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每年都有大量二本学子考研985、211成功。关键在于,把目标学校的层次、学科实力和专业的冷热程度加以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学校及专业,就可以保证较高的成功率。考研985、211并非高不可攀,但一定要慎重选择名校的热门专业,那通常会难度很大。网友3;我觉得还是分专业和学校的,热门专业和一个学校的优势专业还是很难考的,比如厦门大学的会计,东南大学的建筑等。学校差距也很大,北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它们都是985,能相同吗?专业差距也是很大的,有的专业就很容易考研,我以前看到个名单,武大华科两所985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有好几个三本的,二本也有一些,像什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首义学院这些三本的,每年考武大华科的也有。所以,不同专业不同学校难度是不同的,有几个专业考985估计难度和高考考一本难度差不多,但是有的专业就是走独木桥,几百个人中选几个人。难度总而言之就是看你的专业和选择。好的学校自然难的,但是有的211/985过国家线就可以进。

王未之见

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难度排行:厦大排在第三档?

每年的自划线院校的复试分数线一般会比考研国家线先出,很大一部分高校的自划线都会高于国家线,而每一所考取的难易程度也是有区别的,下面聚英考研网小编与大家聊一聊34所自划线院校录取难度档次排名,供大家2019考研复习参考~考试历来是中国教育评定学习的标准,而考研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难的六大考试之一,接下来,我们根据高校所在地的就业问题,将34所自划线院校的考研难度分为以下五档:考研难度第一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第一档考研难度是最大的,虽然各大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都在上升,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高校的研究生和其余高校也是有档次之间的差别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所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里,保送生比例都超过了50%,这也保证了清北的研究生生源保持领先。考研难度第二档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这六所大学考研难度仅次于清华和北大,因为它们的优势专业录取难度很大,很多都是招收保送生,留给统招生的名额多为个位数。但一些冷门专业有时候也会存在招不满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等去查找一下。考研难度第三档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三档的高校实力都相差不大,属于同一层级的高校。这些高校除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推免生人数达到50%以外,其余高校留给统招生的名额还是相对较多的。当然这些学校都是985高校,且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每年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因此考研任何阶段都要用心准备!竞争,让人居安思危考研难度第四档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一层次的高校有个特点,那就是都不在北上广,相对于位居北上广地区的重点高校而言,录取难度低了不少。毕竟这些高校所在的城市多为二线城市,而毕业后的就业地区是同学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但也不乏一些热门专业报考的难度很大,而且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大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慎重考虑。考研难度第五档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其中,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属双一流B类,录取分数线不会太高。兰州大学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会比东部学校好考一些。而中国农业大学作为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学科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复试分数线会比其他自划线低一些。我们将34所自划线院校考研难度大致分为以上五档,主要是涉及到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例如位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高校考研竞争会更激烈一些,因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考虑在高校所在地就业,毕竟人脉资源等都在那里。而二线城市的重点高校竞争相对小一些,但并不意味考研难度低的就一定好考,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以上34所自划线学校考研难度分档,如果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于谦

百所大学考研难易排行榜,985反而更好考,这是什么情况?!

考研到底有多难?从不断升高的报考人数中就能看出,近五年来,考研报考人数由177万人增长至341万人,近乎翻倍,可是院校扩招人数并没有那么多,考研人彼此之间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报考人数众多的心理学、会计学、教育学、翻译、管理学等热门专业上,更是难上加难。2021考研的同学选定学校了吗?快来看看你的目标院校究竟有多难考呢?下面就来看一看全国100所大学考研的难易排名吧!TOP1~TOP50院校难度分析第一梯队: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难考)。 考研难度不言而喻,一方面是它们都是我国TOP级高校,另一方面它们的推免比例基本上超过50%,同时其考察试题的难度,灵活度和广度都首屈一指。统考生想要报考,难度系数很高。第二梯队: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 前10的高校,人大 + C9的组合。选择这类的高校的考生,需要你实力过硬,运气也要好,最后还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争取也是可以过的哦。第三队列: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这个梯队的高校都是各自省市的名校,整体实力伯仲之间,各有各的特色和擅长领域,甚至有些专业跟上面梯队的一样难考。第四队列: 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 相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高校而言,要容易一些,难度也就相对而言弱一些,不过想考上还是会有些压力的。第五队列: 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整体实力较前面低不少,这个梯队的高校是比较偏远些地区的名校老校,但国防科大要单拎出来,国防科大比较低调,实力比较强,军校背景,没有这个方面念想的考生还是不要报考了。独秀型: 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难度堪比985。之所以被称为独秀型,是因为这几所院校有些专业实力堪比清华北大,难度很大,业内名声又很好,所以难度就不小了。 其他比较有特色的高校如语言类的北外、上外都是地域好+专业强导致难考,并且未来就业不差也是原因之一,再者如财经类也都是选择的热门大学,难度也是只高不下。TOP51-100院校难度分析其实这后半部分高校中,也不乏一些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但与前面差些的原因,小编觉得可能与地域经济及本校发展还有关系。总体上讲,985高校的考研难度一直是很大的,考上确实不容易。但也不全是985/211的院校才榜上有名。反倒是很多有突出专业的财经类、医科类高校也十分受欢迎。外语类高校的考研难度也较大。例如:双非院校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一哥,金融、财政也超牛,在行业内名气大。报考人数多,考研难度自然不小。双非重庆医科大学,重医的四大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特别是儿科学和临床检验诊断学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根据前面分析的,大家也不要因此觉得所有院校都很难考上,以下3类还是相对好考些哦~第一,一般而言,985学校里面排名靠后的学校比较容易考一些;第二,在985学校里面,非自划线高校要比自划线高校要相对容易考些,非自划线的5所985高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还有一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不作范围内;第三,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均衡也导致了资源的不均衡,更多的考生趋向于北京、上海、东部沿海,这也导致了西部地区高校要比北京、上海、东部沿海地区高校要相对好考一些,比如西部的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大、重庆大学要比东部地区的同济、厦大的竞争难度相对小很多。权衡院校竞争态势各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很大,特别是自主划线的高校。因此必须详细了解:第一是看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考研院校报考难度评估8个数据1、计划招生人数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为了保险起见,不要只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了解院校大致的趋势是在缩招还是扩招。2、报考人数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该院校的报考情况。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还是要谨慎报考。3、实际录取人数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4、报录比报录比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要想报考这些院校和专业,最好要有十足的心理准备,和成千上万的学子们一起竞争。5、推免人数很多同学认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6、复试分数线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7、复试比例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说明两个问题:①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②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8、最终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就不看重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