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三句话,句句戳心,这就是三战考研猩猩王

三句话,句句戳心,这就是三战考研

考研之路很坎坷,三战考研何其多,忍受白眼重振作,不教青春白蹉跎。三战考研,你见过或者经历过吗?也许你是努力的幸运儿,一次考研就顺利上岸,但是三战考研的人,更加值得钦佩的是他们的毅力和坚持。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对于三战考研的人既是安慰,更是鼓舞,因为他们历经了更多的等待、煎熬和失败,内心不变的只有考研的初心。别笑他们笨,因为他们真的不容易。此情此景,马哥想跟三战考研的你分享三句话,希望可以给你慰藉与鼓励。第一句话 幸福必须吃得苦中之苦茫茫的麦田之中,总有几颗晚熟的麦穗,别看它们低垂,那是因为他们懂得谦卑的力量。三战考研的你已经比别人年长,更加需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读研是一件必须付出才会收获的事情。一位正在准备三战考研的女生说,考研需要过国家线、院线、专业课线和英语线,而自己前两次分别倒在了英语线和专业课线上。通过这些失败的教训,她认识到,考研是奋斗出来的。针对自己不能考及格的英语,她下定决心,进行专项练习,不懂就问,她知道,不能让前面两年阻挠自己的英语第三次成为拦路虎。针对专业课,她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表,发扬“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的精神,最少要把复习的内容抄写三遍。考研的过程是苦的,尤其是正在三战考研的你更是体验了苦中之苦。如果想要苦涩变为甜蜜,你就必须更加努力,多倍付出,唯有此才能闯出一条路。第二句话 理解你的人是很少三战考研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更要抵挡住他人讽刺、挖苦以及周围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一个女生正在准备三战考研,而她已经27岁,她准备第三次考研的事情没敢告诉父母,因为在第二次考研失败的时候,父母就劝她说,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你读完研究生出来就快30岁了,这个样的年纪找对象都有困难啦。你看从小跟你一起玩的那几个女孩子,现在她们的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啦。三战考研注定是孤独的,当你第一次失败的时候,别人给予的更多是同情和惋惜,第二次失败的时候,别人给予的是劝导和安慰。当你第三次的时候,别人可能会感觉你太执拗,是个“书呆子”。读研难道就那么重要吗?这就如同我们买的书本,当我们从书店买来的时候,价格不菲,但是当我们将这些书卖个他人的时候,都是论斤回收,价格便宜到不行。但是,知识是无价的,能力是无价的,读研就是想获得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可能。第三句话 挑战自我是很难的西方有句谚语,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放在考研的战场上同样有理。当第一次、第二次你失败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已经全无战意,感觉自己失败的彻头彻尾。三战考研,你必须克服自己的畏怯、懒惰、自卑以及急躁,更直接地说,你必须直面人性的弱点,向自我进行全面的宣战。也许在准备的路上,你遇到难题会想放弃,你会羡慕正在读研的同学、正在工作的同学,对比之下,感觉自己处处都是错误,每个选择都很错,甚至连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但是,不要放弃,这就是人生的淬炼,人生的每一次打击,都会让你的生命闪耀出火花。三战考研,意味着你必须凤凰涅槃、背水一战,因为你必须挑战自己的一切弱点,重新定位考研目标,重拾考研的信心。也许你必须挑灯夜战、鏖战数月,甚至孤独到与外界暂时的隔离,就好比进入秘境修炼一般。因为你练就的是考研的真功夫。三战考研,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敢于选择三战考研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意味着你比其他人更加的坚韧,拥有更高的情商。三战征程必然坎坷,但是只要不放弃信念,不抛弃理想,坚持努力到底,将别人的冷嘲热讽放在一旁,更加需要的是积极乐观的心态。请忘却一战、二战失败带来的阴影,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敢于向难题进军,全面突破自己的极限,你一定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提升。只有向着美好光明的方向出发,相信历经风雨,定能见到彩虹。

健忘症

考研故事:三战考研,经历过才知道个中滋味!

或者很多人经历过两次考研,但是考研三战的人应该不多,毕竟三年的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而我经历了三次考研,这个中滋味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第二次考研本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失败过一次,因此复习的也格外用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势科目,而数学就是我的“死穴”,我报考的是华中科技大学,考试科目是数学一,这无疑是最艰难的挑战。本科的时候数学就没认真学习,考研相当于从头复习,虽然考过一次,但基础还是很差,一直到现在数学对我来说都是“阴影学科”。在这里我要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如果你的数学不好,但是考研又要考的话,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就是因为数学的原因,我前两次考试都失败了。第一次是根本没过线,第二次情况稍微好点过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过校线,第二次本可以调剂的,但是还是放弃了。心里始终想着,既然要考就考个好的,于是我开始了第三次考研的旅程。为了保险起见我换了专业,挑选了一个理工类可以跨考的专业,在很多人看来,第三次考研忽然换专业,有种作死的感觉。但是我实在是不喜欢本科的专业,前两次考研也是死脑筋,非得抓着本专业不放。第三次考研的时候,我忽然像顿悟了一样,我要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为了知道我以后读书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第三次考研我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对很多人来说,觉得很不可思议。既然是三战考研了,应该稳妥一点,我却换了专业,连复习的城市都换了。然而,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对我都是人生改变的机会,冥冥中或许有某种力量在指引着我。来到华科之后,我才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人常说“学在华科”,来到之后我就深深喜欢上这座“森林大学”了。学习氛围很好,自习室的条件也很好,也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第三次考研复习,我复习的特别顺利。每天在自习室早出晚归,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堂堂正正的留在这里读书”,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信念的支撑吧,三战考研,虽然换了专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复习,我居然成功了。考研需要什么?需要你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之前一直忽略环境对人的影响,来到华科复习之后,包括读研之后,我更深刻的明白,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考研除了要努力,也是需要氛围的!三战考研,虽然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但是终于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学,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如今读研毕业两年,回头再想这些,还是觉得很感慨,感谢曾经那个拼命的自己!

万乘之主

三战考研,有必要吗?

首先,如果考研一战失利,且是因为开始的比较晚、努力程度不够、自控力差或考试时没发挥会导致的失利,建议二战。尤其是初试成绩与目标分数差距不大的,更要二战,因为你不能带着10分或20分差距的遗憾度过余生。但问题来了,如果二战后,成绩依然不理想,三战考研,有必要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先来看一个同学的提问,如下:第一、评估一下数学的得分,如果单科和总分都能过去年你所在考区的国家线,你就应该积极准备复试,因为只要能过国家线,你至少有读书的机会,可能是目标院校,也可能是调剂录取到其他学校。我个人的建议是:无论学校牛犇不牛犇,如果有改变的机会,就要抓住机会去改变自己。名校固然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名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如果你有强烈的名校情结,非名校的研究生不读,就继续考研或放弃读非名校研究生的机会。第二、如果评估结果发现,数学这个单科、其他单科或总分无法达到去年的国家线,个人建议你避开数学,选考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但尽量还能用上自己之前已经复习的专业知识,哪怕相关或相近也行。第三、至于是否要三战,你提出这个问题时,已经有了自己比较倾向的答案,那就是:你想继续考研,但又不想、不敢、也不愿再去面对考研这一年要经历的彷徨、挫折、痛苦与迷茫。但话说回来了,如果放弃考研,今天你能得到的生活,是自己一直以来所期待或向往的吗?如果不是,说不定过几年,你还得重新回到考研这条路上。所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但不要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考研是改变未来的选择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再试一次,全力以赴去拼一次。考上了,说明自己幸运,要更努力地读研,改变未来的人生;如果没考上,你也暂时先别想考研这件事了,先工作,等将来经济条件好转时,继续考研,也是一个选择。当然,如果此刻,你的家庭条件窘迫,父母无法支撑你去完成三战考研,建议你要先度过生存期,才去谈理想,因为你总不能因为自己要考研就让全家人跟着你受罪,甚至让父母和自己大冬天还穿着漏腚的裤子吧?我的建议写完了,接下来看看微博网友的建议和评论吧。昭馀游子1996:我第一年考研成绩已过国家线 未过一志愿复试线,调剂未果,失利,第二年比第一年高出24分,依然未过一志愿复试线,调剂仍无结果,失利,然后三战,不是真的想考,只是想让自己的付出有个结果Leyla_Archanth:看个人选择和条件是否支持,我三战上岸,所以我觉得三战很值!本文来源:石雷鹏老师

黑川

如何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四战考研的学生?仅仅为了一个名校梦?

考研初试成绩如约而至的公布了,对于那些考的非常好的学生来说,这或许是美好的一天,是实现自己自己梦想的一天。但对于那些考的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悲凉,更是一种伤感。而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四战考研的学生,当面对再一次的失败时,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于是,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四战考研的学生呢?难道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定,仅仅是为了一个名校梦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当下社会一个名校毕业生的价值和前途,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这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是想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名校梦,甚至出现了重视程度远远的超过了当年自己高考的现象。可是考研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必然会有失败者,必然会有成功者。或许你很努力、很认真的复习了,最后收获的结果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于是你可能会因此而选择二战考研,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值得肯定,也很合乎情理。但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和死战考研的学生,一方面必须肯定的是,你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努力和一路的坚持,这是你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在经历三次乃至四次的考研后,你收获的是什么呢?或许还是失败,还是梦碎,试问这样的坚持价值何在?同时,当你一直坚持在考研复习的这条道路上时,你又何曾发现自己在慢慢的丢失了很多东西呢?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你如果将三年的时间用来参加研究生考试,成功了或许还值得,如果不成功了或许你的事业和家庭必然会因此而遭受到影响。因此,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对部分学生是最佳的选择,同时为考研付出的坚持和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请记住考研只是一个唯一的选择,除了考研你还有其他比较好的选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放弃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而一路坚持或许是徒劳的,所以考研的学生,要明白的是考研仅仅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你是如何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死战考研的学生呢???

这份爱

考研“三战”你怎么看?一位三战后才上岸的研友说出了这些话!

大家好,我是“向上好青年”!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清北复?历史教训+多人总结:除非你考上,不然这辈子这个坎心里是过不去的。一位研友两次失败,三战才成功。整理出来这些教训!写给备考的每一位研友!综合想了一下考研失败的真实原因 ,大概都是关于时间管理、耐力、决定的。一战复习打基础?本人第一次考试由于复习侧重点有偏差,导致成绩出来分数严重偏科。看到以前各个方面不如自己的人都能考上,心里一万个不服气。当然每个人的目标院校不一样,努力程度也就不一样。二战备考985?第二年,觉得自己去工作,找的工作起点较高,还是处于高精尖行业,学历尤其重要,再加上工资和工作量不成正比,年底抱着考着玩的心理去参加考试,结果可想而知。经过工作和考研的失败加上女朋友的因素,让我意识到,唯有考研能改变我现有状况,于是再2019年辞职,全心全意考研,可惜在这么多准备的情况下,还是高估了自己,今年考场出来后就已经明白自己考不上了。从考完到现在,回家自己一个人想了很多,也考虑了很多,心里的不甘心,社会的大压力,加上各方各面的外在因素,针对于现在大学生,还是考研能够改变命运。当然,二战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以前的同学都已经工作赚钱,自己却还准备复习备考,心里肯定会不好受。其次,这一年的花销也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再去向家里要钱也有点张不开口。三战冲刺清北复?最重要的还是状态,战线长,到最后身体会有个疲惫期,我见过考前一个月的时候,由于急性肠胃炎而不得不放弃考试,我自己后期也经常睡不着觉,这些因素都会成为你考前的阻碍。所以,既然觉得遗憾,那就再试一次,告诉自己这次如果没考上,以后就再也不考全心全意赚钱工作。心灵鸡汤谁都会说,但并不是你负重前行的动力,大道理每个人都会讲,其实当你在考虑是否要选择二战甚至三战的是时候,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一路走来,有失去也有收获,有迷茫也有相信。总之,人这一生总要折腾折腾才算有味道。相信我们都能有一个好结果!写在最后:网上很多人问过“考研三战值得吗”?可能大多数的人都是一战和二战,很少有三战的,我到觉得还是能够理解,一回生二回熟。很多人会把读研和“啃老”放在一起,觉得读研期间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尤其是经过一战二战后,五味杂陈想必只有自己才能懂!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二战三战的人是“孤独的负重前行”总而言之,既然选择了考研,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是“向上好青年”干货都在字里行间!

太阴指

二战三战生考研成功率竟然这么高?

考研大军一年比一年壮大虽然各大院校也在扩招可是目前还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其中往届生也占了很大比例,但在考研过程中,分数线可不会看年龄大小。在考研这件事上,应届生和往届生有什么区别?谁更容易成功?是应届生优势大、还是往届生优势大呢?我们来听一听过来人怎么说吧!@有志向的匿名者在考研的时候,只要满足报名条件都能够报考,与考生是应届毕业还是非应届毕业,关系并不是很大。@大迂回和往届生考研和应届考研在考试内容上是没有差别的,在录取上一般也没有什么差别的。不过在心态和复习节奏和复习规划的安排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其实说来说去,如果你能全心全意的考研,哪年考都行。@还在学习的医学生我觉得应届生优势大,理由是:心态所起到的作用!只有过来人能懂得吧,应届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心里想着大不了就二战,但是往届生就不会这样想,工作?家庭?很可能影响他的决定,犹豫不决。但决定考研因素很多。作为今年刚上岸的幸运儿,衷心祝愿各位应届生,往届生都能如愿,愿你回首考研时,一路风景,两岸繁花。@Edward我觉得往届生优势大,理由是:不排除部分应届生考研存在随大流,人云亦云的情况,考研动机不清,动力不足,没有下定决心。而往届生在这一点上略胜一筹。往届生因为各种原因想考上的决心比自己一战时、比大多数应届生更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必然会背水一战!往届生考研成功率高达70%并无来源单从往届生不断攀升的比例来看,往届生比应届生更容易上岸很有可能因为往届生选择考研的更多了,同时,有不少往届生还是二战、三战甚至四战考生,他们的备考经验会更丰富。其次考研的整体要求对于应届和往届都是一致的,分数线在哪,择优录取,这一点没话说。考研总流程相同,比如报名时间、考试时间,往届生和应届生要一起报名、一起考试、一起调剂等。往届和应届生对于考研学习方式的选择权几乎是一样的,往届也可以考全日制,应届也可以考非全日制(注意,一些专业或MBA对工作年限有要求,应届生不可以考)。如果非说考研对往届生和应届生有不同要求,仅在以下方面↓↓区别1. 档案所在地考研报名时,需要填写档案所在地,以便拟录取后报考院校将你的档案调走。但应届生与往届生的档案所在地也许不一致。应届生档案:本科学校往届生档案:可先打电话给本科学院确认你的档案在哪,一般情况下,往届生档案会在户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所在单位等。2. 考点选择应届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如果想回户籍所在地考试,可以提前跟户籍所在省份的招生管理部门咨询,看是否可以在其指定的报考点完成现场确认等环节。往届生:往届生在考点选择上会根据户籍或单位所在不同地区来规定,比如有些地区规定往届生在本地报考需要有工作和工作证明、暂住证、三个月以上医保社保证明、户口本等,这对于在报考院校附近租房但与无工作或户籍在其他地区的往届生来说相对比较麻烦。(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场)

地狱变

我还应该考研三战吗?二战的我早已遍体鳞伤

一位网友的问题:今年考研二战又失败了,不是败在最不擅长的英语上,而是败在了最擅长的数学上,本科学的物理,找工作真的难,可是三战的话,会不会年纪太大了一点?毕竟,三战就是三年,万一再失败了,怎么办?唉,而且女朋友比自己大一岁,虽然她不说,可是不忍心让她一直等下去。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网友的问题:二战失败不甘心,同时工作不好找,想三战年龄偏大有小姐姐,不忍部分网友的回复:可以先结婚,或者读研的结婚,我同学今年二战,复习的时候女朋友受不了提分手了,也不能怪他女朋友,他们异地恋四年了先结婚,工作,再考专硕。先结婚,然后边工作边考研,说实话学物理你不当老师,当初怎么样想的,物理找份工作除非你是985,211,差不多我们可以看出,网友们的建议是先结婚,再工作,最后考研。这个“三部曲”其实小编是不赞同的,也欢迎大家的讨论。首先我来讲述一下个人经历,我是17年毕业生,当年考研失败,18年二战,现在已经录取。我身边二战的考生有很多,成功率很高,但是同样会有一些同学准备三战,不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而是考研真的需要一点运气。目前我所了解的三位同学准备三战,还有两位同学工作一年后辞职考研了。我经历了二战,对于我来讲身心都饱受摧残,现在想想那段时间仍然不太好受,如果我二战没有考上,我是一定不会三战的。但是我的同学选择了三战,他们的情况我也了解一些,现在可以分享一下。第一位同学是男生,二战失败后就去上海找工作,面试了20家公司,很多公司给出了offer,并且因为学的是金融,公司给的工资很高,每个月一万二,就在这个前提下,同学仍然决定了三战,因为他说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研究生与本科的差距是巨大的,也让他下定了决心。第二位同学是女生,她之所以下定决心三战,主要是找不到工作,本科学的统计学,而且说自己满意一个工作,别人也看中她了,但是要求必须研究生学历。当然还有一个背景条件是男朋友跟他一起考研,男朋友是本科不喜欢专业退学重新高考,所以两人差了两年,现在同时考研。第三个同学其实不太了解,平时比较沉默,不过听说家里比较有钱,所以不担心就业,压力并不大,可能研究生是他的理想,所以可以一起坚持。我之所以举出这几个例子,主要说明一点,三战的理由是充分的,至少说服了自己。没有三战的决心,犹犹豫豫,不建议尝试三战。对于网友的建议:对于爱情,要珍惜,对于三战要慎重,三战和爱情没必要分开。部分网友说要先结婚,我不认同。首先两个人没有经济基础,其次两个人对于自己的发展生涯的没有明确的想法,未来的婚姻可能不会稳定。我的建议是两个人的感情到位可以先订婚,这样既不影响感情,也给双方多一个选择。对于三战,我不建议。因为如果心态不稳,三战很容易崩,没有感觉网友有很大的决心。我认为工作是最好的选择,你工作之后可能会感觉自己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做出选择,时间其实是充足的,而且工作的话你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结婚,或者拿这笔钱去读在职研究生。当然,也有缺点,就是你工作之后,不一定有勇气辞职三战,而且是很大可能不会三战了。所以说要三战就战,这基本是最后一次机会。但是建议工作,可以先订婚但不建议直接结婚。

无对

一位三战考研同学的三次考研经历

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毕业的第三年了,这中间经历了一年工作和三次考研,作为一个考过三次会计专硕的人,很想要把自己曾经有过的迷茫、走过的弯路分享给大家,毕竟在备考路上很多人是慌乱和无措的,不知道该听信哪一种说法,结果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无意义的纠结上。我的每一次失败经历应该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反面教材。1、一战第一次考研是在大四,由于此前各种考试从来没有失败过,所以当时根本就没有把初试放在眼里,觉得这个东西很简单,所以一直到10月底才开始准备,至于作文,就是考前十几天看了看大概要怎么写,连模板都不屑于背就去考了,结果当然是一塌糊涂,接着又后知后觉的在出了分数线之后才开始找工作。当时一心想的是尽快翻篇儿,考研失败了就要赶紧找个工作,也没有去考虑我到底想干什么(工作后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在一年后辞职继续考研)。总结:一战的经历在备考本身几乎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因为就没有怎么准备,但是从这里面我想说的是(特别是对于应届毕业生),首先,不要低估会计专硕初试。总有人说“数学就是高中数学难道你不会吗?逻辑看看书就懂了这有什么难的?作文你不会写吗背背模板就ok啊!"诸如此类的话还是别听了吧,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专硕比学硕更难,毕竟竞争真的很大啊,要想获得优势就必须要重视和专注;此外,应届生在备考过程中也不要完全放弃找工作。我当时就觉得备考就备考,不要想到两头都占最后只会一无所获。现在蛮后悔的,其实有好的机会是可以去试试的,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你想想,有时候在图书馆状态不好玩儿手机都能玩儿大半天,去填填网申、面试一下能怎么样?2、二战辞职考研,压力还是很大的,年中离职准备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吸取上一次准备不充分的教训,这次数学的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刷了两遍,逻辑精点和真题刷了两遍,加上各种掐时间模拟做题。然而,我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在考前甚至没有掐时间写过一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考试时写第一篇就写了快1个小时,导致论说文没有写完。以至于最后在数学错1道逻辑错2道的情况下,管综只考了154,作文的分,可想而知了。但是由于17年统一划线,意外地进了复试,结果复试没有逆袭成功。总结:①作文很重要。我有一个思路是错的,我最开始认为作文我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在客观题上尽可能多得分,然而事实证明,尽管客观题我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作文的打击仍然是致命的。所以作文永远永远是不可以战略放弃的,而且平时就应该计时练习,缺乏训练在考试时就能体会到有多可怕,这真的是非常惨痛的教训了。②大致估完分就开始准备复试,屏蔽一切小道消息。最开始我是很坚定地考完初试就开始准备复试了,结果某一天脑子坏掉刷微博看到了有消息说分数线可能是多少多少,比我的分高一点,然后又看了各种分析预估分数线,瞬间觉得自己没戏,无心复习,荒废了两周吧,最后分数线出了,我上线了。这个时候我又开始疯狂临时抱佛脚,最后复试没过,然而跟我初试同样分数的还是有不少人逆袭的。③调整心态。整个二战的备考中,压力真的很大,我几乎是把这个考试当成了我全部的希望,这种心态是很危险的。3、三战二战失败心里还是很不甘心的,于是在各种找工作、考公务员的间隙决定今年再考一次,也就是这一次我遇到了老王(比心!)。今年的考试整个人心态都很平和,考前没有觉得紧张,考后没有感到如释重负,一切都再普通平常不过,对完答案结果不算太坏就开始准备复试。总结:①作文的准备。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跟着老王就对了,老王说什么就听什么…哈哈。跟着老王之后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论说文这个事,顺带着我的一些思维和观念也在受到影响。其实很多东西,先自己内化、接受,你真正认可了它,你就是这样想的,就不需要去背也不怕写文章的时候无话可说,慢慢地这种理性的思考成为了习惯,运用于其他许多事情的分析。同时积累也很重要,这需要时间。②以无事之心处有事、将考研常态化。这是老王经常谈到的吧,所以我说听老王的就对了,真正能体会到老王在说些什么的时候,会觉得没有一句废话,朝着那个方向去做就不会错到哪里去。以上,就是我要说的话,也是我对自己这一大个阶段的总结吧。最后,感谢老王。考前那一晚直播的时候,老王说了一些暖心的话,放了一首《朋友》,我竟然泪目了。在我跌跌撞撞荆棘丛生的考研路上能够遇见,实属幸运。我不想说什么相见恨晚,考研只是这个阶段的一件事情, 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而老王给到我的绝不仅仅是对于考研,从这个层面来说,与老王的相遇还是很及时的。

模特们

三战是一条不归路

我是三战才考上的天津大学的,那我就说说三战的事情。因为考名校真的是一条不归路。第一年考的时候,你要是没考上,不管是你自己,还是身边其他人,都会觉得很正常,毕竟是天大,哪儿能那么容易考上。第二年还没考上的话,那你处境就有一点尴尬了,因为你已经不是应届生了,而且很可能因为把大量时间都放在了考研上,你简历上是没有一份像样的实习经历。这种时候你是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向前的。我想说说我第二次考研,因为有过一次经验,而驾轻就熟。有很好的规划,知道何时该干何事。2017年6月,我回学校参加了毕业典礼,和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了简单而隆重的告别。7月,我边调整心态,边逐渐进入复习状态。这时候并未追求效率,而是慢慢享受一点一滴汲取知识的过程。这时候需要培养的是浓厚的兴趣,一战时,为考研而考研。二战了,我需要的不仅仅是考研,更重要的是支撑我完成第二次考研的动力——兴趣。这一次,我发现了结构力学并非之前所想的无聊,发现了政治选择题不是天书,发现了考研的题目都是有章可循,发现了一切都不是从前所想的那么困难,发现了考研复习是件简单而有趣的事!在此也告诉你们:1、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不是非要这张学历证明,但是有了它,对你而言就是锦上添花。2、准备充分了就不会心慌。细化任务,当你踏踏实实把所有复习任务完成了,心就安了。紧张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不自信,因为你复习的不好啊。3、当你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特别虔诚付出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真的是这样,那时候你会觉得是运气好,其实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上考场那天,告诉自己,走到今天,你已经很棒了,为这样努力付出的自己感到骄傲。在考试的这两天里,我把会的都写上,不急躁,给自己长久的准备画上圆满的句号。二战复习时,我也压力大到想哭,又不敢当着家人的面,就在洗澡淋浴的时候让泪水尽情流,然后洗的香香的,躺在床上看剧看综艺,要不就是约上朋友一起吃吃喝喝玩玩,绝不看书,直到恢复状态。我还会一个人去公园散步,一圈接着一圈,一步一步走的很慢,看看花草,想着生命的意义,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要惦记着别人在看书,自己却到处浪,尽情放肆好吗!信我,等恢复情绪后,你可以一目十行不带喘气!二战因为复试面试表现不佳,以0.2分之差落榜。我知道有很多小伙伴正处于这个阶段。失败后的所有场景我都记得很清晰。2017年3月24号上午,看着自己名字后面没有出现“已通过”三个字,我脑袋一片空白。那时候很希望有人会因为另有安排而退出,那我就可以顶上一个位置。但是那只是痴心妄想罢了。我发了个朋友圈“失败了,回家吧”。随后退了房间,不知道该去哪里了,回家的车票已经售空,最早也要等第二天早上。这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帮我,复试前因为笃定自己可以,而没填调剂。复试后已经差不多没有学校可供选择。此刻的自己像掉进大海里,渺小而无助。第二天在火车上站了快五个小时回到了家,一路飘雨,和我的心情有点像。在家躺尸几天,又去投简历找工作。0.2分的阴影伴随着我工作的半年,最享受的时候是累到没空回想自己的遗憾。感谢资本家老板的压榨,九月份,我的心理处于极度不健康状态,提出了辞职。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我能容忍止步于此吗?陪了我二战的对象就在身旁,她告诉我无论怎样选择,都绝对无条件支持,如果再考,一定要先过心理这一关,把0.2分的阴影跨过去!我和你们一样,在意别人的眼光,不敢轻易发朋友圈,评论别人,生怕被人问起在哪里工作,在干什么。三战的考生,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异类”。很多三战考生一般会遇到这些情况:1、总有人会说“考那么多次有必要吗?还不如去工作”。当那个人当着你的面这么说,请毫不客气怼回去:你现在过得很好吗?我考试碍着您了?请回去过好你自己的日子!质疑你的人一定是混的不好的,因为真正的精英是没空来给你指点人生的。2、三战年纪大,怎么办?哪有什么办法,你的人生轨迹是这样,你注定要三次才能成功,那你要不要再试一次?也许年纪大点,但是你能接触到的东西足够弥补之前的空白,为什么不去呢?你现在年纪小,去工作,未必你就能收获很多吧,或许两三年后,你还只是个混口饭吃别无追求的人,到时候后悔没考研怎么办?有风险,有挑战的人生,才能有精彩的可能。3、已经考过两次,第三次疲惫了,怎么办?第二次考研,应该是我最有激情的一次,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获得知识的兴奋状态。而第三次,我不得不承认,我累了。同样的内容,我重复了三回,每一回都是至少三次,所以我开始接受如蜗牛般的进步速度。考试那天,真的是很平静,我再次感谢了自己的付出,然后告诉自己,把题目做完,问心无愧就好4、复试的时候,怎么调节心态?两次复试,我都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的,能参加复试的考生,都是比较优秀的,也不乏大神,除了准备充分,更重要的是,要谦虚,我只是来和大神交朋友的,他们优秀,我也不差,大家切磋切磋咯。今年三战考考前告诉自己,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拼命的自己,是的,今天我感谢的正是昨天拼命的我。

孰可

考研“三战”失利,还要不要继续?

虽然国家线还没公布,但不少考研生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录取,有些考生已经开始着手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备考工作。不过,还有一些考生,他们因为多次参加考研都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对未来比较迷茫,有的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小弥就是其中一员,前段时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他的分数还没去年高,基本上没了录取的希望,这是他第三次走进考场。对于这样的考试成绩,他有些懊恼,更有些无奈。本来是想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觉得这条路走下去非常困难,有些不知所措。专科毕业的小弥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刚毕业的时候在民办学校教过一年书,后来没考上公办学校教师,觉得在教育行业干下去没什么发展前途,就辞职进入企业工作,先是干销售,后来搞策划,这样干了两年,发现身边新入职的同事基本都是本科学历,考虑到今后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会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他下定决心考研。第一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他离开大学校园已有四年,因为是专科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考生身份报考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总有很多弊端,尤其在民企上班,很多工作还是要尽心尽力去做好,但工作上消耗过多精力,就意味着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考。他说:“第一年考研就像走场子,数学水平一般,英语基本靠蒙,专业课也只能算勉强过关,考出的成绩惨不忍睹”。第二年,小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备考研究生上,工作的事情能推则推,后来干脆辞职专心备考。他所在的单位在当地算是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当年能入职就很幸运,如今要辞职考研,父母很不认同。因为这件事,小弥和父母关系搞的很僵。但小弥执意为之,他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后来就默认了。这年,小弥准备得很充分,数学和英语进步很大,总分也很不错,他说:“那年我报考的是一所普通高校,录取的几率很大,谁知道国家线一公布,英语单科线比去年上涨了五分,单科没过线,非常可惜”。没被录取虽然让他有些难过,但考出这样的分数给了他不少信心。他认为,只要努力学习,考取研究生还是很有希望的。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战”。第三年考研,他还是报考了一所普通高校,他说:“只要考取研究生就好,不在乎学校牌子有多响,自己在乎的是研究生文凭”。这一年,备考工作进行得也还顺利,就是有时候看书会走神,这给他一个不好的预感。走出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他的心情并不差,认为成绩应该会比去年好,达线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成绩公布后,却比第二次考研分数低了二十来分,英语成绩也比去年低,基本上宣告失败。如今摆在小弥面前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为了考研,他已经在家“闭关”接近两年时间,一个奔三的小伙子,没有收入来源,靠着父母供养,然后干着一件自己都没有底气的事情,真的好吗?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辞去工作,如今再想入职那样的企业并不容易。不过,小弥还是有些不甘心,内心里非常想再试一次。从小弥的经历看,他读研是为了提升学历层次,让自己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而且他几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第二年考研差点考取),所以就算第三次考研成绩不理想,小弥也非常想再试一次,不过,一个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为考研连续两年不工作,对他自己和他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况且,再次报考研究生,能否考取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小弥如此纠结实属正常。总之,不管是坚持或放弃,都应尽快定夺,然后迅速投入到备考工作中或尽早准备求职事宜。只是,这样的抉择真的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