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软件行业专题报告:展望十四五之五大重点景气子行业外内攉者

软件行业专题报告:展望十四五之五大重点景气子行业

(报告出品方/作者:海通证券,洪琳、杨林)1. 从十一五到十四五,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一五到十三五,政府对于信息技术的关注度逐渐攀升。在每个时期的《纲 要》中,针对信息技术的内容不断翔实。从十一五期间简单叙述为发展高技术产业; 到十二五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一次出现在《纲要》中,针对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 件等细分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有了较为明确的导向;再到十三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 术范围继续拓宽,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智能交通登上了顶层规划,技术的产业化应用、1.1 十一五:规划以建设传统信息产业为主整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信息产业的规划集中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 库系统等传统领域,且目标是提升基础软件的市场占有率。我们认为从规划整体来看关 于前瞻科技的方面提及较少。此外,对于技术的发展路径指向较为模糊,如何应用技术、发展技术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划。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在十一五 的末期才出现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仅仅只有一章中的一节内容 提到了要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中的信息技术。《纲要》提出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 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 地,推动形成光电子产业链。开发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延伸产 业链。整体内容较为空泛,虽然后文章节也提出要积极推进信息化,但是同样缺少具体 的路径与方式。2006 年,科技部公布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更加具体地提到了 信息产业的重点实施内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点研 究开发微波毫米波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为核心的 基础软件产品,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国家安全等领域整机系统产品和基础软件产品 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针对前沿技术研究,《规划》提出,掌握部分可与发达国家相互交换或转让的 技术,发展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先进网络技术、先进传感技术、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 技术,推动以我为主的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进入全球信息技术的供应链并在重要 环节形成竞争优势。重点研究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技术、自组织网络与通信技术、虚拟 现实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组织实施高性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新一代高可信互联 网等重大项目。 而在细分领域,信息产业部(工信部前身)也公布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一五”专项 规划》、《软件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一五”专项规划》、 《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十一五”专项规划》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 规划》这四项与 IT 技术相关的专项规划;仍然集中在传统信息技术领域。 不过在十一五的末期,2010 年 10 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的第三部分提出,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而在这一章节,第一次出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决定》提出要加快 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 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 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 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2 十二五: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起点从十二五开始,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在国内的相关行业中崭露头角。又以云计算最为典型,通过顶层的《纲要》和《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 专项规划》等细分文件,逐渐拓宽了政策的广度与深度。相比十一五,十二五的 相关政策更加具有导向性,目的更为明确,对相关行业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不过十 二五关于信息技术在细分行业应用的指导纲领较少,最为典型的即是十二五末期 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中国制造 2025》,不过细分行业规划和专题规划仍然 不足。总的来说,十二五是目前中国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起点。 2011 年 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 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推动物联网关 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同时,《纲要》还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 用示范。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等。(2)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包括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 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 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 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等。(3)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包括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 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快推进安全 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 息网络和重点信息系统安全。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 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这是云计算、物联网等词语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顶层规划当中。从规划的内 容可以看出,除了着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以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 的信息化的以及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规制定也成为了重点。这也对云平台、电子政务、 国产化等多个相关领域起到了促进作用。紧接着,《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在这一科技的顶层设 计中,信息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规划提出,要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软硬件的研发,重点突破高端容错计算 机系统、海量数据存储服务系统、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新型传感器和智能化信息处 理技术、高性能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导航与位臵服务 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强信息与空间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推动信 息与空间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此外,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一次被强调。而其中就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规划提出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 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着力发展集 成电路、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 尤其是在云计算领域,规划提出要建设中国云工程。形成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 中国云总体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掌握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技术。建设国家 级云计算平台,引导部门、地方和企业,形成不同规模、不同服务模式的云计算平台, 培育发展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产业。 在陆续出台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都将云计算、物联 网等当做重点发展领域。《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更是对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顶层建议。 2012 年 9 月,科技部公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这是第一部关 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单独一项分支技术的《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四项重点任务:①研究 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②突破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③研制云计算成套系 统;④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整个云计算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1.3 十三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指导范围的扩大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指导政策。并且,除了继续强调发展新兴科技以外,自主可控、网络安全成为了新的重点。此外,人工智能、区块链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成为了新的 热点。总体来讲,十三五期间,相关规划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指导范围正在 逐渐扩大。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信息产业的地位被进一步拔 高。与其相关的章节数也大量增长,主要有以下几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本章提出要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智能系统、智能交通、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此外,还要加强前瞻布局,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领域, 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着力构建量子通信和泛在安全物联网,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与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也在本章中有所提及。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本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 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方面。包括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 网络、构建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和加快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应用等。在应用开发方面, 要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 5G 商用。超前布局下 一代互联网,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 6 版(IPv6)演进升级。布局未来网络架构、技术体 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突破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操作系统、高端工业和大型管理软件、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 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这一章中提到要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推进物联 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推进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建立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互联网及其融合应用的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研制推广,增强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此外,还要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另外,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也成为了重要的章节,提出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数据平 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研究制定数据开放、保护等法律法规,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 理办法。也要加快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加快海量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发掘、可视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发展。 最后,《纲要》还提到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要集中力量突破信息管理、信息保护、 安全审查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提高自主保障能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装 备威胁感知和持续防御能力建设。完善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积极发展信息安全 产业。 相比十二五,这份《纲要》的相关政策更加全面的制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覆盖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增加。在继续推进原有的云计算、物联网等 新兴技术以外,人工智能作为前瞻技术也在十二五中开始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推动发 展。另外,自主可控这一词语第一次出现在了政府的顶层设计当中,我们认为这也代表 着国家对信息技术国产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于 2016 年 12 月出台。这一规 划更加细致全面的规划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内使 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规划》 还提出了几项重大任务,包括要打造自主先进的技术体系。制定网络强国战略工程实施 纲要,以系统思维构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云计算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以及高端制造 装备技术体系,协同攻关高端芯片、核心器件、光通信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 关键网络设备、高端服务器、安全防护产品等关键软硬件设备,建设战略清晰、技术先 进、产业领先、安全可靠的网络强国。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重 术。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 和前沿布局,加快构建智能穿戴设备、高级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体系 和政策环境。 十三五期间,多个细分领域的有关规划也不断出台。针对不同的专项技术,各 个政府部门出台了包括《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 发展规划》、《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 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 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一系列规划。而对于不同的行业,《中国金 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 和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体系也基本成型。1.4 十四五:数字化战略转型的关键期2020 年 10 月 29 日,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闭幕。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 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 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 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 快数字化发展。我们认为,十四五,将是数字化战略的转型建设关键阶段,与信息相 关的产业和科技将会得到更大推动。2020 年 11 月 3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建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议》中部署的重大任务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 势列在首位。《建议》对创新发展进行四方面系统部署,包括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一节中,《建议》指出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 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 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 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 科技项目。此外,《建议》还提出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 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 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将会作为继续作为热点技术,得到更多的推动。此外,前沿技 术与产业的融合以及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将会得到更大的重视。虽然云计算、物 联网并没有出现在《建议》当中,但是做为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部分,我们认为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在十四五期间仍然会发 挥重要作用。预计在今年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应的专项政策里将会对上述科技 的未来发展作出更多规划。 此外,根据证券时报〃e 公司报道,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0 年是开启国家“十 四五”新征程的基础之年,工信部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期间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 产业规划。我们认为,在十四五期间大数据、软件等将会作为新的重点领域。十三 五期间,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行业进行了硬件方面的更新。在此基础上,我们 认为,软件产品有望在十四五获得更大的重视与更高的占比。2. 展望十四五之五大重点景气子行业2.1 人工智能:明确 AI 科技力量及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两次明确提到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发展内容。在第 7 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议中,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 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第 12 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中,提出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 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 式。 我们认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非常全面,从强调人工智能 底层科研能力的战略力量,到推动人工智能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和落地均有涉及;并且均 以战略一词对人工智能的科技力量和产业地位进行了定义。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行 业在政策和创新双重驱动之下,有望迎来高景气。政策推动+数据红利,加快人工智能 2.0 时代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 2.0 时代,过去 3 年人工智能产业经历了三大变化,一 是算力成本的下降。二是数据量的爆发和打通。三是 AI 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人工智能已 经从一项新兴技术走向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借助低廉的算力和海量数据积累,人工智 能有望在更多行业找到应用突破。“数据”在人工智能 2.0 时代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度学习算法有很多参数需要微调, 因此需要大量的数据以得出可概括的模型,许多机器学习科研学者将数据比喻为机器学习的“火箭燃料”。 经过学术界几十年研究与积累,尤其是近几年深度学习的巨大发展, 我们已经有了十分优秀的算法,而数据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算法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市场。We Are Social 和 Hootsuite 联合发布的《2019 年数 字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全球人口总数 76.76 亿人,其中手机用户 51.1 亿人, 网民 43.9 亿人,有 34.8 亿人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经过 20 年的发展,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的网民总规模达 8.54 亿人,占全球网民总数的 19.5%,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 同时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 61.2%。巨大的网民规模数量意味着中国企业拥有的数据量。我国 5G 的领先优势将有利于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人机互动等对数据传输要求比较高的特定场景加速落地。5G 架构其关键目标及特点即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 低时延高可靠性和低功耗大连接。从我国 5G 的发展历程来看,2016 年完成关键技术验 证测试,2017 年完成技术方案验证测试,2018 年完成系统验证测试,5G 网络建设一直 在全速推进。目前 5G 在我国提前进入商业进程,2019 年 6 月 6 日正式发放牌照。与 4G 对比,5G 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 4G 的峰值速率、 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5G 场景下,峰值下载速率为 10Gb/s(4G 为 1 Gb/s),延迟为 1ms 以内(4G 为 10ms)。传输速率更快,延迟更低保证 5G 的“速度” 更快,适合于汽车高速移动等数据实时传输要求较高的通信场景。另一方面,AI 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 5G 的商用也在促进中国社会各行业进行数 字化转型。目前,我国交通、安防、医疗、金融、教育、物流、汽车等各行业都在积极 进行数字化转型。比如安防应用领域,“AI+安防”已形成了从技术/硬件到厂商/解决方案 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医疗领域也在朝着互联网+AI 的方向前进,我国的互联网医院 2015 年仅有 4 家,2018 年我国互联网医院为 146 家,其中新增的互联网医院为 55 家。 2019 年,截至 11 月,我国新增的互联网医院为 148 家,初步估计 2019 年我国互联网 医院近 300 家。从医院互联网化进程中可以窥见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在不断提速。庞大的网民基数,5G 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将助力中国充分发挥 其大数据竞争优势,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的扩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政策方面,我国自 2015 年颁布《中国制造 2025》以来,先后发布多项支持人工 智能发展的政策,为其发展和落地提供大量的项目发展基金。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 发展规划》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的第一个系统部署文件,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 战略,明确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 同步,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与应用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 创新中心。根据赤道链报道,从地方政策来看,全国多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国 31 省市中已有 19 个省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其中有 16 个制定 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道,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作为中国技术、人才和产业发展最具优势的区域,目前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 将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我们认为,此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明确了人工智能 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地位,结合我国的数据红利以及 5G 等基础架构带来的应用优势, 人工智能行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 2.0 时代。2.2 智能驾驶:5G&人工智能的最佳应用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明确了第五代移动通信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地位,其也 将在十四五期间系统布局、加快建设。我们认为,我国 5G 的领先优势将有利于人工智能在智能驾驶场景加速落地,产业发展节奏有望加快。5G 的商业化落地加速车辆联网技术迭代升级。5G 架构演进初期,就将车联网作为 5G 通信的重要场景之一。从我国 5G 的发展历程来看,2016 年完成关键技术验证测试, 2017 年完成技术方案验证测试,2018 年完成系统验证测试,5G 网络建设一直在全速推 进。目前 5G 在我国提前进入商业进程,2019 年 6 月 6 日正式发放牌照。与 4G 对比, 5G 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 4G 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 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5G 场景下,峰值下载速率为 10Gb/s(4G 为 1 Gb/s), 延迟为 1ms 以内(4G 为 10ms)。传输速率更快,延迟更低保证 5G 的“速度”更快,适合于汽车等高速移动通信场景。根据《华为 5G 无线网络规划解决方案白皮书》,测算智 能驾驶技术的网络通信需求,若实现 L4, L5 自动驾驶,所需传输时延低于 10ms,传输 速率达到 100Mbps。另一方面,为实现 V2X 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以及高 精度地图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于实时动态差分(Real Time Kinematic, RTK)可达到 空旷室外厘米级的定位。在复杂城市环境中,需要结合 V2X 进行融合定位。我们认为, 基于 5G 边缘计算,有望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实时更新,保证定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 4G 网络时代,我国已建成成熟庞大的底层通信网络,目前具备大力发展 C-V2X 的基础条件。同时,工信部已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 信使用 5905-5925MHz 频段管理规定(暂行)》,规划 20MHz 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用 于 LTE-V2X 直连通信技术。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 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 2020 年实现 LTE-V2X 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 开展 5G-V2X 示范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 30%以上。政府层面在推动 5G 和车联 网技术融合发展,在 5G 商用逐渐落地之后,我们判断未来 1-2 年内 5G-V2X 将较快成 为主流技术并支撑车联网技术升级,拥有更低的时延和更稳定的通信质量。政府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智能驾驶落地。我们认为,从智能交通工具写入《中国制造 2025》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政府一直 以来通过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推动智能驾驶落地。其中,国务院 2017 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0 年人工智 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 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工信部为配合上述目标的实现,在 2017 年 12 月发布了《促进新一 代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八大智能产品之 首,表示要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支撑高度自动驾驶 (HA 级)。我们认为在产业政策方面,智能驾驶行业由国务院制定方针政策,中央各部委和地 方政府进行细化落实,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同时在产业规模、智能车辆用 户渗透率方面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政策将助力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2.3 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被明确提出,《建议》第 14 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软件做为智能制造产 业的核心基础支撑,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产业发展提速期。工业数字化赋能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新华网援引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指出,2018 年、2019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1.42 万亿元、2.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分别为 1.5%、2.2%。预 计 2020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 3.1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2.9%,可 带动约 255 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核算包括核心产业及融合带动影响, 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拓展,2019 年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 比重已达 74.8%,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第二产业增速放缓,工业互联网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 GDP 保 持较为良好的增速水平,第二产业增速逐渐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援引中国经济网,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99.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 38.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7%;第三产业增 加值 53.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6.9%。我们认为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是大势所趋,也将会为 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 年)》研究,工业互联网对第二产业带动作用最显著。第二产业已成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 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装、能源、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和领域,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助力企业提升质量效益。以 2018 年测算数据为例,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分别为 131 亿元、6630 亿元、3044 亿元,对第二产业的带动 规模最大,带动效应最显著。2.3.1 工业软件:将在智能制造大时代迎来高速发展期根据机器之心援引 e-works,工业软件主要包括三大类:(1)支持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创新的工具类和管理类软件,即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领域。具体包括 CAD(计算 机辅助设计)、CAE(工程仿真)、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主要指数控编程软件)、CAPP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2)支持企业进行业务运营的 各类管理软件,即管理软件领域。具体包括 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SRM(供应商关系管理)、APS(先进生产排程)等;(3)支持对设备和自动化产线进行管控、数据采集和安全运行的工控软件领域。主要包括 APC(先进过程控制)、DCS(集散控制系统)、PLC(可编程逻辑 控制)、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根据雷锋网,赛意信息副总裁、工业互联网子公司总经理蔡胜龙认为国内工业软件 发展现状是管理软件相对比较强,工程软件、研发设计软件相对比较弱”。我们认为工 业软件作为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渐受到关注, 由于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已在多领域迸发出了蓬勃生机。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领域,CAD、CAM、CAE、PDM 和 PLM 已经汇聚了众多厂 商,比如中望软件的二维 CAD 和三维 CAD/CAM 软件已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 能科股份致力于研发数字孪生技术和高端制造装配系统,全资并购了西门子公司的合作 伙伴联宏科技。管理软件领域,以用友、金蝶、浪潮等为代表的 ERP 厂商是国内市场 的主力军,近几年在加速云战略转型并取得了突破成果;鼎捷软件致力于面向制造业的 ERP 软件,拥有 PLM、MES 等全系列软件,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工控软 件领域,在工业互联网热潮下,工控安全引起企业广泛关注,国内许多安全厂商也推出 了相关配套的工业安全软件产品。如绿盟科技、奇安信、亚信安全等推出专门针对工业 安全的软件套件,满足企业的生产安全以及相关行业合规性要求。2.3.2 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政策提速产业进程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丰富,提速产业进程。根据中国电力网,2015年 7 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以智能工厂为 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 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 共享。”这是最早提及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政策。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成为首个专门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政策文 件,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 年以来,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网 络、平台等细分方向,工信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更加细致的政策文件,围绕标准、评测、 试点和推广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行动计划和工作计划。新基建将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节奏。工业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写 入新基建。根据新华网,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标识 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我们认为, 在新基建的拉动下,我国工业互联基础设施将会在最近 1-2 年迎来高速发展。随着底层 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业数据将会被更好的收集、传输和使用,打通数据闭环,赋能行业 升级转型。 2020 年 6 月 30 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2020 年工作计划》,目标 在 2020 年底:在提升基础设施能力方面,打造 20 个企业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 打造 10 个标杆网络,推动 100 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 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 联网内网改造升级;鼓励各地组织 1-3 家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利用 5G 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在构建构建标识解析体系方面,面向垂直行业新建 20 个以上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标识注册量 20 亿。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遴选 10 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 50 家重点行业/区域平台。政策文件方面,研究制定出台《工 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管理办法》、《工 业互联网数据合作共享行动计划》等文件。 根据新浪财经援引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20 问》,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 系。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 系不断健全并规模化推广。形成 3-5 个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 2035 年, 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我们认为,随着工业互联网写入新基 建,行业政策正在提速,护航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工业互联网已进入发展快车道。2.4 网络安全: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的重要手段此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在第 11 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及第 14 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两次强调了安全可靠,提出形成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在第 50 条中进一步强调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 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新之外,国家对于相关领域的安全可控能力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认为,IT 的安全可控 以及网络安全的强化将在十四五期间得到高度重视,相关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场景扩容+政策助力,网络安全向新台阶迈进。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尽管起步较晚, 但由于其与所依附的保护对象重要性息息相关,又极具动态性和扩展性以及较强的壁垒, 近几年来在政策法规、新 IT 场景等多方面因素驱动下,已逐渐发展成一个较为重要的 IT 细分市场。根据 IDC 数据,中国已成长为除美国外网络安全支出最多的国家,且预计在 2019-2023 的这 5 年时间中,国内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支出 CAGR 有望达到 25.1%,在 2023 年将增长至 179 亿美元,远高于同一时期内全球网络安全相关支出的 CAGR 9.44%。 我们认为,正是监管合规需求以及 IT 场景扩容两方面驱动因素的叠加影响,使得网 络安全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保 2.0、《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进一步落地;另一方 面是数字经济时代新 IT 技术发展下催生的网络安全新需求,如各种云计算应用场景带来 的网安问题、各种数据存储形式、使用和共享模式变化带来的新数据防护需求等。安全服务的占比在提升。此外,我们判断国内企业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T 安全是一 项重要的商业风险,不再是象征性地采购某个功能单一的安全产品,而是对更弹性的安 全部署、更精细化的防护策略、更实时性的智能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动化响应与安 全服务相结合的解决方案正成为网络安全行业大趋势:大量繁琐的日常安全工作自动化; 更为弹性的安全控制部署在本地、云端、边缘侧;根据不同的应用、用户需求制定 更为精细化的防护策略等等;各种不同的安全服务在安全平台上进行整合。我们预计安 全服务的比重将逐渐上升。根据骇极安全搜狐号援引赛迪顾问,随着虚拟化及云服务理念的渗透,网络安全盈利模式正逐渐由软硬件产品向服务逐步转移,预计到 2021 年安 全服务占比有望达到 19.8%,将比 2018 年提升 6 个百分点左右。新技术与新场景,新要求与新赛道。《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以及测评要求、安全设计数要求)已于 201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同时《信息安全 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也已于 2019 年 8 月 30 日发布,2020 年 3 月 1 日正 式实施。等保 2.0 相较于 1.0,最大的变化正是其覆盖范围和覆盖对象的扩展,特别是保 护对象从传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到云平台、物联网、工控系统、大数据、移动互联等 各类新技术应用,实现全覆盖。从场景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新的 IT 场景诞生了新的网络安全需求。等保 2.0 正是 因为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在实施过程中的特殊处理,根据需要增加了云计算、移动互 联、大数据等相关内容。我们判断,比如云安全和安全云,前者这两年因大量系统上云 后传统的盒子形态网关类防护产品不再适用,从而有了适配云平台的软件化安全产品, 解决诸如租户隔离、东西流量等问题;后者则是面向 SaaS 服务提供商,提供诸如云抗 Ddos 攻击、云 WAF 等安全云服务。同样,大数据和物联网场景下,也带来了态势感知、 威胁情报、数据确权、个人隐私数据防护、app 加固等一系列安全新需求。从客户的角度看,政企客户面对越来越频发的 APT 攻击、数据泄露等,以及越来 越细化的合规要求,也会持续加大 IT 安全相关防护能力的建设,并通过对云计算、大数 据、AI 等新兴技术的引入,提高对各类未知威胁的主动防御、快速响应和有效处臵的能 力。新的场景与新的监管需求相辅相成,等保 2.0 相关章条增加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相关内容,也正成为网络安全细分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根据骇极安全搜狐号援引赛迪顾问,预计 2021 年国内云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6 亿元,19-21 年平 均增速 45%;2021 年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1 亿元,19-21 年平均增速 50%, 均高于网络安全行业整体增速。我们认为,在新一轮政策推动下,应充分重视这些高增长网络安全新兴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2.5 云计算:高投入和高估值共振,行业将带来高收益从政策支持以及云计算投入来看,我们判断云计算的高景气主线未来仍将维持。4 月份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的发展内涵,大力推动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 国内行业巨头在此背景下纷纷加码云计算:4 月,阿里云宣布未来 3 年 2000 亿元的新 技术新基建计划;5 月,腾讯云宣布未来 5 年 5000 亿元布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 链等领域。根据中国电子报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 1290 亿元,同比增长 34%,过去四年复合增速达 35%。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从美国的云计算发展来看,美股市场在去年迎来了大量的云 计算公司上市,如 Bigcommer、Schrodinger、Snowflake 等,并持续取得了超额收益; 对比来看,我国目前云计算的相应上市公司标的还较少,其中的差距在于,美国云计算 发展早于中国,数量比中国多,并且发展更为成熟,我们判断随着我国云计算公司不断增多并走向成熟,相应云计算公司超额收益有望持续提升。美股云计算公司上市股价表现强势。根据腾讯新闻,美国跨境电商平台(SaaS) BigCommerce 2020 年 8 月 5 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之后表现亮眼,上市仅两天,股价就 已站上近四倍于 IPO 发行价的位臵。BigCommerce 上市首日开盘价 68 美元,较 24 美 元的 IPO 发行价上涨 183%;盘中最高触及 93.99 美元,收盘价 72.27 美元,较发行价 上涨 201.13%。次日,该股再次大幅上涨,盘中最高触及 104 美元,较 IPO 发行价上 涨 333%;收盘报 93.51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290%,较前一日上涨 30%。强势的股价 走势使得 BigCommerce 成为 2020 年度表现第二亮眼的美股 IPO,仅次于美国生物研 究软件研发商 Schrodinger,后者当前的股价较 2 月 IPO 时高出 329%。据新浪财经报 道,云原生数据仓库Snowflake 在美国当地时间 2020 年 9 月 17 日上市首日收盘飙升 111.61%,股价报 253.93 美元,市值达到 707 亿美元,创软件公司史上最大规模 IPO 纪录。美股云计算公司享受高估值。BigCommerce 与 Shopify 的主营业务一致,都以云计算为基础,为各类跨境电商提供建站平台等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截止到 2020 年 8 月 7 日,BigCommerce 市值达到 52 亿美元,其 2019 财年营收为 1.121 亿美元,因此 其 2019 年的 PS 为 46 倍。BigCommerce 的竞争对手是加拿大电商平台 Shopify,该 股市值 1226 亿美元,其 2019 财年的营收为 15.8 亿美金,对应 78 倍 PS。高粘性、轻资产是高估值的基础。粘性本质是可持续性收入和高替换成本。由于软 件的云化,软件有了消费属性:按月/年收费、先收费再服务,且对于用户来说,更换软 件的成本巨大。所以,软件是一种消费,且是粘性更强的消费。另外我们认为,软件公 司普遍是轻资产型公司,轻资产公司能够实现投入相应少量的资本却可以产生大量利润, 无论从资产端和收入端均能够更好的撬动企业成长,因此我们认为轻资产+高粘性的特 性是云计算软件企业高估值的基础。 目前 A 股与美股云计算公司领域发展差距巨大,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市值最 大的用友网络市值不超过 1500 亿元,而美股的微软市值达到了 1.7 万亿美元,用友网 络 2019 年收入为 85 亿元,微软 2020 财年(截至 2020/6/30)收入达到 1430 亿美金。 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高,在持续的政策推动和行业投入下,我们看好 A 股云计算公司的发展前景。3. 强调软件:软件在 IT 中投入的比例进一步上升我们认为,伴随着国家对新兴科技技术发展以及关键信息基础国产化的重视度提高, 十四五期间,有望对相应技术及产业加强政策支持、明确发展指引,在此大环境下,软 件在在整体 IT 产业链中的投入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行业将迎来软件的大时代。强调解决关键软件的卡脖子问题,软件国产是实现安全可控的基础从去年已发布的发展规划以及政策指导来看,在推进各领域信息化以及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加强加快相关软件的建设投入已成为明确趋势。2020 年 3 月,工信部司长表示将实施国家软件重大工程,根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 软硬件方面,将实施国家软件重大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关键软件的卡脖子问题,着 力推动工业技术的软件化,加快推广软件定义网络的应用。二是在云计算方面,将提升 云平台基础设施的能力,完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防护等云服务,深入推动中小企 业上云,促进大型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更多的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谢少锋司长提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重 心和基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从近期看来可以发挥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缓解经济 下行的压力。长期看,能够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动能,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基础软件等方面,工信部将围绕 5G 网络、工业互 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以长补短、加快进程,打好产业基础 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我们认为,此次工信部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关键软件卡 脖子问题说明了国家发展国产化软件的决心,明确了软件发展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区别于基础软件,应用软件是垂直于各个子行业的软件公司。由于软件 公司的特点,使得应用软件是与行业数据结合在一起的,拥有各个行业的入口效应,并 且更为重要的是行业数据的价值。所以,在应用软件领域,坚持国产化、坚持数据安全是必要的。我们认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软件公司,比如酒店行业、金融行业、地理行 业、建筑行业、政府行业、医疗行业等,将有进一步的发展机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为软件发展创造健康环境在去年 11 月,国家强调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将为软件研发和商业化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软件行业更健康的发展。根据新华社报 道,中共中央政治局 11 月 30 日下午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学习主题是: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 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2)要加强知识 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3)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修订工作, 增强法律之间的一致性。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4)要健全大数据、 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我们认为本次学习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保 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就是在于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改善当下的营商环境,尊重知识的价值,进而保护创新的种子。同时,本次学习中指出了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业态知识产权要完善相关保护制度,体现了国家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培育呵护的决心。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创新,也是十四五规划中党和国家未来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一财经援引央视新闻,十四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创新,坚持创新被列为 未来五年十二项重要领域工作的首位,以专章进行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编制五 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被 设定为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被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 造发展新优势,更被摆在未来五年一系列重要领域工作的第一位。 我们认为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下,从用户角度来看,软件产品使用权将受到保护, 盗版软件逐渐退出市场;从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看,抄袭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长期来 看,加大执法力度,改善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将会推动软件行业向着更加健 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软件国产化的高度重要性叠加良好的软件发展环境,软件在 IT 中的投入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强调重视软件。4. 风险提示1. 汽车智能化推进节奏不及预期;2. 新车质量提升影响车后市场发展。(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李磊

2019年中国软件行业经济运行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12月软件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4%。

钢铁城

2021年全球过程仿真软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本文研究全球市场、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的收入等,同时也重点分析全球范围内主要企业竞争态势,过程仿真软件收入和市场份额等。针对过去五年(2016-2020)年的历史情况,分析历史几年全球过程仿真软件总体规模,主要地区规模,主要企业规模和份额,主要产品分类规模,下游主要应用规模等。规模分析包括收入和市场份额等。针对未来几年过程仿真软件的发展前景预测,本文预测到2026年,主要包括全球和主要地区收入预测,分类销收入预测,以及主要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预测等。据本文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过程仿真软件收入大约xx百万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xx百万美元,2021至2026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xx%。本文重点关注以下角度的细分情况:根据不同产品类型,过程仿真软件细分为:基于云基于端根据不同下游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以下领域:汽车行业化学工业航天工业电力工业其他本文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过程仿真软件主要企业,包括:AspenTechAnyLogic3DSAvtech ScientificKongsberg DigitalAVEVAOutotecCorysGSE SystemsSchlumbergerEngineered Software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HoneywellAspen TechnologyIntelligen报告目录1 统计范围1.1 过程仿真软件介绍1.2 过程仿真软件分类1.2.1 全球市场不同类型过程仿真软件规模对比:2019 VS 2021 VS 20261.2.2 基于云1.2.3 基于端1.3 全球过程仿真软件主要下游市场分析1.3.1 全球过程仿真软件主要下游市场规模对比:2019 VS 2021 VS 20261.3.2 汽车行业1.3.3 化学工业1.3.4 航天工业1.3.5 电力工业1.3.6 其他1.4 全球市场过程仿真软件总体规模及预测1.5 全球主要地区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1.5.1 全球主要地区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 VS 2021 VS 20261.5.2 全球主要地区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2016-2021)1.5.3 北美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5.4 欧洲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5.5 亚太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5.6 南美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5.7 中东及非洲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6 过程仿真软件市场发展趋势、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分析1.6.1 过程仿真软件市场驱动因素1.6.2 过程仿真软件市场阻碍因素1.6.3 过程仿真软件市场发展趋势2 主要企业简介2.1 AspenTech2.1.1 AspenTech基本情况2.1.2 AspenTech主要业务2.1.3 AspenTech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1.4 AspenTech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5 AspenTech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2 AnyLogic2.2.1 AnyLogic基本情况2.2.2 AnyLogic主要业务2.2.3 AnyLogic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2.4 AnyLogic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2.5 AnyLogic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3 3DS2.3.1 3DS基本情况2.3.2 3DS主要业务2.3.3 3DS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3.4 3DS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3.5 3DS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4 Avtech Scientific2.4.1 Avtech Scientific基本情况2.4.2 Avtech Scientific主要业务2.4.3 Avtech Scientific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4.4 Avtech Scientific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4.5 Avtech Scientific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5 Kongsberg Digital2.5.1 Kongsberg Digital基本情况2.5.2 Kongsberg Digital主要业务2.5.3 Kongsberg Digital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5.4 Kongsberg Digital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5.5 Kongsberg Digital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6 AVEVA2.6.1 AVEVA基本情况2.6.2 AVEVA主要业务2.6.3 AVEVA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6.4 AVEVA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6.5 AVEVA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7 Outotec2.7.1 Outotec基本情况2.7.2 Outotec主要业务2.7.3 Outotec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7.4 Outotec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7.5 Outotec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8 Corys2.8.1 Corys基本情况2.8.2 Corys主要业务2.8.3 Corys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8.4 Corys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8.5 Corys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9 GSE Systems2.9.1 GSE Systems基本情况2.9.2 GSE Systems主要业务2.9.3 GSE Systems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9.4 GSE Systems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9.5 GSE Systems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10 Schlumberger2.10.1 Schlumberger基本情况2.10.2 Schlumberger主要业务2.10.3 Schlumberger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10.4 Schlumberger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0.5 Schlumberger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11 Engineered Software2.11.1 Engineered Software基本情况2.11.2 Engineered Software主要业务2.11.3 Engineered Software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11.4 Engineered Software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1.5 Engineered Software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12 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2.12.1 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基本情况2.12.2 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主要业务2.12.3 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12.4 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2.5 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13 Honeywell2.13.1 Honeywell基本情况2.13.2 Honeywell主要业务2.13.3 Honeywell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13.4 Honeywell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3.5 Honeywell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14 Aspen Technology2.14.1 Aspen Technology基本情况2.14.2 Aspen Technology主要业务2.14.3 Aspen Technology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14.4 Aspen Technology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4.5 Aspen Technology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2.15 Intelligen2.15.1 Intelligen基本情况2.15.2 Intelligen主要业务2.15.3 Intelligen过程仿真软件产品及服务2.15.4 Intelligen过程仿真软件收入、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5.5 Intelligen发展动态及发展计划3 全球竞争态势分析3.1 全球主要企业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9-2021)3.2 全球过程仿真软件市场集中度分析3.2.1 全球前三大企业过程仿真软件市场份额3.2.2 全球前十大企业过程仿真软件市场份额3.3 全球过程仿真软件主要企业总部及产品类型3.4 过程仿真软件行业并购情况3.5 过程仿真软件新进入者及投资计划4 全球市场不同类型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4.1 全球不同类型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1)4.2 全球不同类型过程仿真软件收入预测(2021-2026)5 全球市场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5.1 全球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1)5.2 全球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预测(2021-2026)6 北美6.1 北美不同产品类型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6.2 北美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6.3 北美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6.3.1 北美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6.3.2 美国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6.3.3 加拿大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6.3.4 墨西哥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7 欧洲7.1 欧洲不同产品类型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7.2 欧洲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7.3 欧洲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7.3.1 欧洲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7.3.2 德国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7.3.3 法国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7.3.4 英国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7.3.5 俄罗斯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7.3.6 意大利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 亚太8.1 亚太不同产品类型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8.2 亚太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8.3 亚太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8.3.1 亚太主要地区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8.3.2 中国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3 日本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4 韩国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5 印度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6 东南亚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7 澳大利亚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 南美9.1 南美不同产品类型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9.2 南美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9.3 南美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9.3.1 南美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9.3.2 巴西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3.3 阿根廷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0 中东及非洲10.1 中东及非洲不同产品类型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10.2 中东及非洲不同应用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10.3 中东及非洲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10.3.1 中东及非洲主要国家过程仿真软件收入(2016-2026)10.3.2 土耳其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0.3.3 沙特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0.3.4 阿联酋过程仿真软件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1 研究结论12 附录12.1 研究方法12.2 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12.3 免责声明完整报告请参考《广州环洋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年全球过程仿真软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需要详细内容请联系发布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计算机软件PLM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报告综述:1.未来三年: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全球规模有望达到263亿美元,内部配置领域是PLM市场发展趋势2018年-2023年全球PLM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将有望于2018年的185.7亿美元增至2023年达到263.3亿 美元,全球PLM市场在2018-2023年的CAGR约为7.2%,从市场趋势看,内部配置是大型传统行业发展PLM的首选。 PLM逐渐从主流离散制造行业进入非传统行业,并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密切结合。2. PLM最关键的功能在于优化产品研发的全管理流程,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发是产品力的坚强基石,PLM通过数据的关联管理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变更,帮助其快速回应市场 消费需求。同时,PLM还可以辅助尽早发现和修正错误,从而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优化研发流程体验。3. 全球主流市场被外企垄断,CAD厂商处于技术领先位置,持续领跑PLM行业PTC,达索系统和西门子是全球PLM市场中表现最佳的前三大技术领导者,西门子的 Teamcenter 和 达索系统的 ENOVIA软件最受青睐。近十年中,CAD厂商在PLM行业持续拥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CAD领先厂商Autodesk也一直 是PLM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之一。1 行业概述1.1 PLM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ct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PLM) ,是一种为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提供 服务的软件解决方案。PLM可以应用于在单一地点或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 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以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 信息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 PLM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LM侧重以产品为核心,将企业智力资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合 理有效地管理,从而协同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和更新迭代,帮助企业组织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1.2 PLM:生产数据规模化的产物,CAD/PDM概念的延伸 PDM/PLM概念的应用与发展与CAD息息相关:CAD的大量应用,使企业认识到了与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 从而推进工业数字化、工业4.0和PLM行业的重大变革,加速供应商在解决方案中融入新兴技术的趋势。 PLM完全包含了PDM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是其功能的延伸:PDM主要针对产品开发过程,强调对工程 数据的管理,而PLM在其内容基础上又强调了对产品生命周期内跨越供应链的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从 而使特定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内外部涉众之间可以更加密切协作,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1.3 PLM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支撑环境 使用PLM软件真正管理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多系统进行集成:只有PLM可以最大 限度地实现跨越时空、地域和供应链的信息集成,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充分利用分布数据资源和企业智力 资产。因此,PLM系统的价值取决于在企业内能否与ERP、SCM、CRM来集成使用,组成PLM生态系统, 实现更全面意义上的协同工作。1.4 PLM功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时耗做最正确的研发 PLM最关键的功能在于优化产品研发的全管理流程,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发是产品力的坚强基石, PLM通过数据的关联管理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变更,帮助其快速回应市场消费需求。同时,PLM 还可以辅助尽早发现和修正错误,从而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优化研发流程体验。 PLM在设计和研发方面应用最为广泛:根据Business data的调查数据,PLM软件最主要的功能是可以缩短产 品研发周期(30.94%),并改善产品服务的设计迭代流程(27.34%),有效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PLM在高 级可视化、预测分析以及工程制造方面的应用也加速了该技术的发展。1.5 PLM应用:为数据资源提供个性/差异化的存储和管理 PLM市场自2015年起正在逐渐走向定制化,并推出个性化的行业解决方案:PLM系统可以根据企业所属的 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例如达索系统与IBM公司推出的CATIA航空航天解决方案,西门子公司为船舶 业、全球能源与公共事业行业开发的Teamcenter 解决方案等,都是针对企业的要求而进行的个性化研发。 行业头部供应商西门子、PTC和已基本完成由许可证向订阅模式的转型:为了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功能体验, PLM软件正从永久许可模式转向订阅模式,以确保客户能够访问产品的最新版本和增强功能。2017年至 2019年,PTC实现了毛利率从72%到76%的增长,订阅的高毛利率是公司毛利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1.6 PLM产品分类 PLM产品主要可以分为CAx,cPDm和数字化制造三类:PLM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分析(CAE)、辅助制造(CAE)以及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系统衔接一体,使企业能够对产品服务从设计、研发、生产最终报废 等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及信息进行高效和经济的应用、集成与管理。 PLM软件供应商来源可以分为PDM/CAD工具类软件和ERP软件两类:由于ERP与PLM系统之间无明显技术 壁垒,而ERP厂商往往具有良好的研发制造企业泛客户群,因此会选择进军PLM业,打通企业信息化链条。2 市场规模2.1 未来三年: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全球规模有望达到263亿美元 全球PLM市场前景广阔:根据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的调研报告,2018年-2023年全球PLM市 场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将于2018年的185.7亿美元增至2023年达到263.3亿美元,全球PLM市 场在2018-2023年的CAGR约为7.2%。 内部配置领域是PLM市场发展趋势:在部署类型上,PLM市场主要由本地部署和专业服务占据,2018年 二者份额共计达93.1%,从市场趋势看,内部配置是大型传统行业发展PLM的首选。2.2 下游客户:新冠疫情影响深远,PLM仍处于投资的上行通道 根据e-works的统计,2019年全球PLM市场投资规模达514亿美元,增长率为7.6%,其中数字化制造市场 增长8.6%,达到8.9亿美元。全球大部分PLM投资来自汽车、国防航空、高科技和工业机械等行业。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需求的衰减将一定程度上传导至PLM市场,全球PLM行业的市场投资增长率 预估为2.4%,但结合经济复苏效应与产业实际需求,PLM仍处于投资的上行通道。 大部分企业认为PLM企业值得继续投入:根据CIMdata的调查,近58%的调查企业每年PLM预算超过100 万美元,84%的企业表示2020年将对PLM投入保持不变或增长。2.3 地域分布:区域差异化显著,北美地区持续主导 区域部署差异化,北美地区继续主导行业市场:来自北美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收入共同占PLM总市场收 入的73.7%,北美和西欧发达地区将持续为PLM软件供应商提供最多的商机。 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北美强大的财务状况使其能够在PLM先进解决方案和技术上大规模投资,为该市场提供了 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该地区主要PLM软件供应商,如PTC,甲骨文、IBM竞争激烈,技术发展变革较快,为 企业争夺全球市场份额提供更有利条件。 中国PLM市场规模较低:对于中国PLM厂商来说,进入市场较晚,资本积累还需一段路程,但中国整体PLM市 场的利好环境,会给本土PLM厂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挑战。2.4 产业结构:工具类软件规模较高 行业工具类软件规模较高,市场竞争集中:工具类软件(Tools)包括设计仿真和CAX系列,在全球PLM 市场中占比达31.2%,我国工具类软件市场规模则超过了60%。 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国内供应商可以大致分成三类:①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为主体,代表性厂商有西门子、达索和PTC;②以PDM为主体的PLM厂商,主要代表性厂商包括北京艾克斯特、清软英泰、上海思普和武汉开目等;③以PLM+ERP为主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用友、甲骨文、SAP等。2.5 横向趋势:PLM正逐渐从主流离散制造行业进入非传统行业 PLM解决方案的主要应用行业为汽车运输、工业设备、航空航天和国防以及高科技工业部门,它们共计占 2018年全球PLM市场收入的77.6%,预计2018-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4%、7.1%、6.8%和7.2%。 未来几年,PLM主要厂商正在试图凸显差异化竞争:仿真分析、系统工程等领域将会持续增长;服务收入 在cPDm市场的占比逐渐降低;PLM软件将更多进入零售业、能源业、食品饮料业等非传统行业。 此外,云PLM服务在中小企业和非传统行业中获得的市场吸引力持续上升,PLM供应商将继续专注于提高 他们的技术能力,并提升整体技术服务研发,以支持组织实现数字化企业战略的愿景。2.6 纵向趋势: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密切结合 PLM在主要通过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两大领域结合而推动工业4.0的发展,其在设计和研发 方面应用最为广泛:智能互联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方式正在改变PLM的实现途径,用户对于PLM的使用将不再 局限于管理层面,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寻求产品/业务的优化与创新。;在AI和ML的先进企业中,61%已完全集 成的PLM系统,而未接触两者的企业中,PLM的应用比例仅为12%。3 竞争格局3.1 企业竞争格局:全球主流市场被外企垄断 PLM行业主流市场被外国企业垄断:根据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的统计,PTC,达索系统和西门子是 全球PLM市场中表现最佳的前三大技术领导者。 在PLM的主流应用市场中,共有14,971家企业在使用PLM软件产品。西门子的 Teamcenter 和 达索系统的 ENOVIA软件最受青睐,分别在市场份额中占比25%和16%。提供PLM的专业公司包括达索系统、西门子、PTC 等;由于ERP与PLM都体现流程管理的思想,关系密切,一些ERP巨头如SAP、甲骨文、IFS也提供PLM软件。3.2 产品选择倾向:主要受供应商行业优势与地域位置影响 西门子与达索系统都在美国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其客户的地域分布具有本土化倾向;在行业方面,企业客 户在选择PLM产品时可能会优先考虑供应商的行业优势,达索系统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西门子则在汽车 行业具有一定优势。3.3 企业竞争格局:中国进入市场较晚,行业分布离散化 中国企业进入市场较晚,集中于机械、电子领域:2009年,国内软件企业用友、金蝶以并购的方式涉足PLM, 与外企存在较大的技术服务差距;服务领域方面,三大PLM国外厂商的服务范围覆盖较为全面,而大部分的本 土PLM厂商则呈现出行业离散型特征,无法全面覆盖医药制造、化工、食品饮料和其他新兴行业市场。3.4 CAD厂商领跑行业 CAD厂商处于技术领先位置,持续领跑PLM行业:根据2010年CIMdata对PLM的统计,三大CAD国际巨头 PTC、达索系统和西门子已经处于行业绝对领先位置,三者共计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2%。近十年中,CAD厂商 在PLM行业持续拥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CAD领先厂商Autodesk也一直是PLM领域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PLM/PDM技术的发展与CAD的发展息息相关,正是CAD的大量应用,才使企业认识 到了产品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根据PLM概念的发展历史,其是对CAD的集成延伸,因此CAD 厂商 进入PLM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与客户资源先决优势。3.5 ERP厂商进入PLM市场的趋势呈现 二者并无技术壁垒:相比CAD/PDM厂商,ERP厂商在资源管理与组织协同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PLM 供应商则多提供全面的研发技术组合,包括设计,仿真,产品数据管理和协作技术等。 ERP背景的PLM厂商主要包括SAP、Oracle甲骨文、鼎捷软件、用友、金蝶等。根据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的统计,虽然大多数PLM供应商可能提供所有的核心功能,但其功能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差异;技术 平台,集成BOM管理的复杂性和基于模型的数字孪生管理战略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差异化因素。3.6 行业竞争动态化,企业并购活跃 全球行业并购活跃:根据CIMdata与e-works的研究统计,2019年PLM市场共发生106起并购案例,略低于 2018年的123起和2017年的135起,绝大部分PLM市场被业界领导厂商掌控。4 主要企业分析4.1 国际PLM龙头:达索系统 达索系统成立于1981年,总部位于法国,公司于1999年首次提出PLM概念,并进行横纵向产业整合,收购企业 和渠道服务商以提供PLM相关服务。下游方面,企业覆盖制造业、基建&城市、生命科学&健康保健三大领域。 达索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多的PLM客户,并为其提供全面的PLM产品功能,以支持客户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 阶段需求。其主要的PLM产品包括Centric PLM, CATIA, SOLIDWORKS, ENOVIA, DELMIA 和 SIMULIA, 此外,公司还提供PLM分析的EXALEAD软件和为零售和品牌制造商提供3D空间规划的3DVIA软件。 达索系统提供了一个协作和集成的环境来连接所有的PLM应用,并创建差异化的消费者体验。由于其全面的PLM 技术能力和对客户需求功能的支持,达索系统在技术卓越性和客户影响力方面获得了市场较高的评价。4.2 国际PLM龙头:西门子 德国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847年,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技术生产 商之一,是发电、输电和医疗诊断系统的领先供应商。西门子于2017年提出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解决方 案,成为制造企业迈向工业4.0的方案供应商。 西门子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很大部分依靠收购工业软件而实现,它在2001-2006年,相继收购了多家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厂商, 2007年,西门子收购美国PLM公司UGS (软件 生产商) ,为此后的数字化进程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西门子的PLM解决方案主要包括NX, Teamcenter, Simcenter 和 Tecnomatix,产品及服务覆盖工业自动 化、楼宇科技、驱动技术、能源、医疗等多种领域,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 2020年7月,西门子与SAP达成合作关系,双方将利用其行业专业知识,并将其互补的软件解决方案整合到 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和资产管理中。SAP将提供西门子的 Teamcenter软件作为产品生命周期协作和数据 管理的核心基础,西门子将提供SAP 智能资产管理以及 SAP项目和项目组合管理解决方案,通过网络为制造 商和运营商最大化业务价值。两家公司将从端到端的生命周期角度合作开发应用程序,以帮助客户实现无缝 的数字线程,从而改善整体业务绩效。4.3 国际PLM龙头:PTC Quadrant Knowledge Solutions于2019年12月发布了2019-2024年全球PLM市场前景预测报告,PTC被评为明 确的技术领导者。报告提到,PTC Windchill 与业内领先的工业物联网平台 ThingWorx 集成,为智能、互联的企 业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的端到端流程、监控运行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基础。PTC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来支持新 兴技术,例如为多个工业用例提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孪生、创建和维护数字主线、增 材制造,等等。凭借卓越的技术和对客户的影响力,PTC在全球PLM市场上被定位为明确的技术领导者。 以CAD、PLM为主的工业软件核心市场收益率占比超过70%,其中2019年,PLM市场份额可达19亿美元,平 均收益为3.15亿美元,在2019年至2024年的CAGR将达到7%。 PTC提供的的PLM服务目标于实现从概念到产品开发的有效管理,服务的规划和交付包括产品智能、连接服务、 预测服务和远程诊断等领域,主要产品为:①Windchill——具有突破性的PLM能力,可以将产品数据输送给组织内的更多利益相关者。②ThingWorx Navigate——直接连接于企业系统的应用软件,可以让利益相关者访问到最准确的产品信息。③Creo View——企业可视化技术软件,可以与企业内外部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共享3D CAD信息。④FlexPLM——借助于销售路线规划、物料管理和采样等平台,帮助产品快速融入市场。4.4 国内PLM厂商:能科股份 能科股份成立于2006年,从智能电气起家,2015年开始战略转型智能制造,坚持智能制造、智能电气双轮驱动战 略,主要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收购联宏科技,拓展完善PLM业务:2018年,公司收购为汽车、通用机械、工业电子等制造企业提供PLM软件服 务的企业联宏科技,以实现业务链的有效互补协同,进一步强化公司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获得产业链上游龙头西门子的高度认可:能科股份在多个行业拥有丰富的产品经验及客户积累,于2018年获得了 西门子工业软件在Teamcenter和Simatic IT两个产品的“SMART Expert Partner”认证,双方建立深入合作。4.5 国内PLM厂商:鼎捷软件 鼎捷软件成立于1982年,是国内工业ERP、MES龙头企业,为多行业行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技术服务,占比约50%,涵盖ERP、MES、PLM、HRM、BPM等多个软件应用领域。 鼎捷PLM贯彻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集成策略,通过“上承CAD,下接ERP”,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设计、工艺、 生产、采购和质量等各部门间架设协同工作平台,建立从设计到生产运营的流程和数据的快速通道,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设计生产一体化”,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 凭借三十余年的经验实践,公司已积累了庞大的客户基数,累计合作企业数量超过50,000家。根据赛迪网 2017年的统计,,公司的管理软件产品在我国智能制造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占有率为14.7%,处于国内领先位置。4.6 国内PLM厂商:金蝶国际 金蝶始创于1993年,于2002年斥资2100万收购我国华南地区主流PLM厂商广州普维科技,并同步推出了集 成的K/3 WISE创新管理平台与面向高端市场的EAS PLM产品与解决方案,开始进军PLM行业,同时进行云 转型。IDC数据显示,金蝶连续3年在中国企业级SaaS ERM(即云ERP)、财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 金蝶PLM通过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共享和权限控制、工作流驱动等,以产品为中心把每个参与者联系 在一起,全面支持与产品相关的各种业务流程,实现企业的产品研发协同,缩短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14.40 13.95 15.21 17.35 19.59 20.12 1.06 1.91 3.41 5.68 8.49 13.1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ERP业务 云服务风险提示(1)疫情影响下游制造业客户投资规模受限。工业软件主要面对制造业企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资金预算 有限,需要投入生产设备或生产材料,疫情影响下,公司削减或推迟工业预算。(2)PLM厂商竞争激烈。公司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既有大而有名气的公司,也有新兴的初创公司。激烈的竞争可 能限制或减少公司的市场份额,进而降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3)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受疫情影响,下游制造业客户削减工业预算,PLM厂商的收入增长率可能下降,工 业软件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4)我国PLM厂商发展不及预期。工业软件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我国PLM行业相比于国际大厂商起步较晚,技术 优势落后,发展较为缓慢,一旦企业研发没有找对方向,就可能处于技术弱势地位。(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舜流母弟

2020年工业软件行业深度报告

行业空间广阔市场需求旺盛大水养大鱼为国内工业软件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工业 软件大致可分为设计研发信息管理生产控制管理工业嵌入式软件和工业集成平台五大类 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未来几年增速维持约16%达全球市场增速的三倍以上国 内工业软件渗透率较低CAMMESCRM等仅为20%左右PLM等产品渗透率不足20%随着国内 工业发展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广阔的行业空间给予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宽广的发展舞台三大因素叠加国内工业软件行业迎来新发展期首先工业升级释放信息化及智能化需求 其次政策利好不断刺激行业加速发展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大政方针多部门颁布 智能制造发展政策另外技术封锁加剧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除华为受限制外2020年6月 哈工大和哈工程被禁用数学基础软件Matlab技术封锁有望加速国内工业软件替代进展沿着国产替代 和技术演变 两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国内工业软件企业逐步发展成 熟部分产品可以满足中低端需求以及中小企业需求2018年国内中小型企业工业软件市场规 模达804亿元这为国产替代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原生平台等新赛道的兴 起新形势下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可以利用本土优势把握新机遇。

伐头岭

软件行业深度报告:国产操作系统浮沉录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大视野:半个世纪操作系统演进史1.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 对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占据整个计算机系统核心地位。从 1945 年第一台计算 机诞生至今,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迭代,操作系统也经历了企业商用、个人计 算机(PC),再到移动端三个阶段,诞生了诸如 Unix、Linux、Windows、OS X、 Android 等操作系统。随着 5G 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信息产业将朝着云 计算与物联网(IoT)趋势发展,产能的爆发将为终端不同应用场景带来更多需求。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诞生于宾夕法尼亚,ENIAC 没有操作系统,其 交互只是在“人-硬件”的方式下进行。20 世纪 50 年代,晶体管出现并取代真空 管,从而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由于功耗与体积大幅缩小、性能大幅提升,人机、 CPU 与 I/O 之间的效率矛盾日益突出,进而产生了单道、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 系统和实时系统,而分时系统也最终演化成时下流行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UNIX,以及它的变体 Linux 操作系统。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将操作系统分为服务器、桌面和移动三大类,根据系统底 层架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 Unix/OS X、Linux/Android、Windows,其中,Linux、 OS X 为 Unix 衍生变体版本、Android 则是基于 Linux 的一个发行版本,本部分从 操作系统功能演进角度,作出相应分类。1.2、早期 CP/M、DOS 单用户单任务 OS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市场诞生了微机操作系 统——配置在微型机上的系统软件。目前市场主流的微软 Windows 10 和苹果 OS X 就是典型的微机操作系统。然而,追溯最早诞生的微机操作系统,却是配置在 8 位处理器上的 CP/M。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 CP/M1973 年,第一代通用 8 位微处理机芯片 Intel 8080 发布,同一年,PL/M 创始人 Gary Kildall 博士开发了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程序。1974 年,Gary Kildall 成 立 Digital Research(DR),并发布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 Control Program - CP/M V1.3,后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它的软件也呈爆炸地得到开发。1977 年 DR 公司对 CP/M 进行重写,使其适配 Intel 8080、8085、Z80 等 8 位芯 片为基础的多种微机上。1979 年又推出带有硬盘管理功能的 CP/M 2.2 版本。由 于 CP/M 具有较好的体系结构、适应性强、可移植性强以及易学易用等优点,从而 在 8 位微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但是,由于芯片 VLSI 技术的快速发展,CP/M 在向 16 位 CPU 的转化上错失机会, 在以 IBM 的 PC/AT 以及兼容机为中心的 16 位个人计算机市场上,惨败给微软的 DOS 系统,后逐渐从市场上消失。磁盘操作系统(DOS)崛起1978 年,微软 Bill Gates 开始为 Intel 8086 处理器编写程序,1980 年 8 月,盖 茨与 IBM 签订合同,同意为 IBM 的 PC 机开发操作系统,并以 5 万美元价格收购 QDOS 操作系统。在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后,微软于 1981 年发布了第一代 16 位机 MS-DOS 系统,并授权给 IBM 使用,第一台 IBM-PC 机问世。该系统在 CP/M 基础上 进行了较大扩充,功能上有很大增强。因此,很快,装有 MS-DOS 系统的 IBM-PC 便击败了当时流行的 8 位机 CP/M,并开启了 DOS 统治桌面操作系统的时代,1983年 IBM 推出配有 Intel 80286 芯片的 PC/AT,相应地,微软开发出 MS-DOS 2.0 版 本,它不仅能支持硬盘设备,还采用了树形目录结构文件系统。1987 年微软宣布 MS-DOS 3.3 版本。从 1.0 到 3.3 版本, MS-DOS 都属于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内存被限制在 640 KB。 1989 年到 1993 年,微软又先后推出多个 MS-DOS 版本,它们都可以配置在 Intel 80386、80486 等 32 位微机上。1995 年微软停止更新 MS-DOS 系统,转向 Windows 系统开发,由于系统的优越性能受到当时用户广泛欢迎,MS-DOS 成为了事实上 16 位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标准。1.3、桌面霸主 Windows 单用户多任务 OS作为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无论是 CP/M,还是 MS-DOS,都只能在同一时间处理 一个程序。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指仅允许单用户上机,但允许用户把程序分 为若干个任务并发执行,进而有效改善系统性能。目前在 32 位微机上配置的操 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微软的 Windows 系列。1985 年,微软尝试推出第一款图形操作系统 Windows 1.0,微软操作系统从此进 入单用户多任务阶段,1985 、1987 年微软分别推出Windows 1.0和Windows 2.0, 由于当时硬件平台只支持 16 位处理器,对 Windows 1.0 和 2.0 不能很好支持, 1990 年,微软针对人机交互界面、内存管理都进行了改进,同时添加了多国语版 本,迅速占领市场,至 1993 年,微软针对 Intel 386 和 486 等 32 位 Windows 3.1 推出时,Windows 已成为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1995 年,微软推出 Windows 95,较之以前的 Windows 3.1 有许多重大改进,采用 了全 32 位处理技术,并兼容旧的 16 位应用程序,使应用开发有了很好的延续, 同时,在该系统中还集成了支持 Internet 网络功能。1998 年又推出 95 的改进 版 Windows 98,是最后一个仍兼容以前 16 位应用程序的 Windows,其最主要的 改进是把微软公司自己开发的 Internet 浏览器整合到系统中,方便用户上网浏 览,另一个特点是增加对多媒体的支持。2001 年微软发布了 32 位版本的 Windows XP,同时提供家用和商业工作站两个版本,成为当时使用最广泛的个人操作系统。 同年,还发布了 64 位 Windows XP。1.4、Unix/BSD/Linux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在长达近 30 年的时间里,几乎垄断市场,在中高端服务 器领域及移动、嵌入式设备领域,则以 Unix/Linux 为主导。无论是苹果的 OS X、 iOS,还是谷歌的 Android,从本源与设计哲学上来说,都脱胎于 Unix。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同一台机器、共享主 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从而每个用户程序可进一步分为几个任务,使之并发执行, 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操作系统。Unix OS 是此类操作系统的典型代表,在大、中和小型机中所配置的,多数是多 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随着开源免费的 Unix/Linux 系统及其衍生版本出现, Unix/Linux在个人电脑上也迅速流行起来,其中Unix版本包括OpenBSD、NetBSD、 FreeBSD、OpenSolaris 等,Linux 包括 Debian、Mint、Ubuntu、Fedora、OpenSUSE、 CentOS、ArchLinux、Red Hat 等。国产本土化操作系统,发轫于 1999 年,且多 数是基于 Linux 进行的二次开发,目前市场比较流行的诸如 Deepin、Ubuntu Kylin、 NeoKylin,皆由此而来。UNIX 操作系统Unix 诞生于美国 Bell 实验室。1965 年,贝尔实验室开始一项由通用电气(GE) 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 MULTICS 计划——建立一套多用户、多任务、多层 次的操作系统。至 1969 年,因计划进度慢,项目被暂停下来,次年,Ken Thompson 将系统移植入 PDP-7 机上,Unix 操作系统雏形就此诞生,由于只能支持两位使 用者,故有人称之为“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UNICS”, 取音为“UNIX”,也因此,1970 年被视为“Unix 元年”。由于 Unix 在开发过程中,没有任何商业管理制度,从诞生于 AT&T 公司到 1979 年 Unix Version 7,其源码都是属于半公开状态——允许 Unix 源码为各大学教 学使用。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AT&T 注意到 Unix 商业价值,在 Unix Version 7 之后,开始禁止大学使用源码,包括教学使用。1980 年,Unix 源代码不再对外开放,Unix 操作系统因此裂变成为两条主线:一 个是 AT&T 的商业版本,另一个则是 Berkeley 开发的半开源 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Unix。前者衍生出微软Xenix、IBM的AIX、Sun的Solaris 和惠普的 HP-UX,后者则衍生出 Sun OS、NexTSTEP 等。Xenix:1980 年前后,微软与 SCO 公司联合将 UNIX Version 7 移植到 Motorola 公 司的 MC 680xx 微机上,后来又将其简化移植到 Intel 8080 上,称之为 Xenix。 后 SCO 将 SCO-Xenix 改为 SCO Unix,渐渐成为微机版 Unix 主流操作系统。Solaris OS:SUN 公司于 1982 年推出的运行在 Motorola 680x0 平台上的 UNIX OS。 1988 年,发布 SUN OS 4.0,把运行平台从早期的 Motorola 680x0 平台迁移到 SPARC 平台,并支持 Intel 8086。1992 年 SUN 发布了 Solaris 2.0。1998 年开始,Sun 公司推 64 位操作系统 Solaris 2.7 和 2.8,这几款操作系统在网络特性、互操作 性、兼容性以及易于配置和管理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此外 ,苹果 Mac OS X、iOS 从系统底层架构上,也延续了 Unix 的设计思想与研 究成果,其直接继承了 BSD 许多设计理念。IBM 的 AIX,惠普的 HP-UX 和 SUN 公司 的 Solaris 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其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 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是中高端服务器的主要参与者。Linux 操作系统深刻改变操作系统市场的一个系统,是 UNIX 的一个重要变种,最初是由芬兰大学 生 Linus Torvalds 针对 Intel 80386 开发而来,是一套完全免费和自由传播的 类 Unix 操作系统。Linux 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和多处 理器设计哲学,支持 32 位和 64 位硬件,同时还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 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采用了与 Unix 几乎完全一致的体系结构,具有类似的设计哲学:1、一切都是文件,每个软件都有确定用途系统中的所有都是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进程等,对于操作系统内 核而言,这些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2、完全免费,源码符合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协议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可任意修改其源码,只要符合 GPL 规定, 就可以参与到开源项目的发展中,这极大地加快了 Linux 的传播与对漏洞发现的 效率,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3、兼容 POSIX1.0 标准系统可以通过模拟器(如 Wine)运行 DOS、Windows 程序,为相关应用,如专业 软件、QQ、微信等短期生态短缺提供了一种临时性解决方案。4、广泛支持各类硬件平台经过全球开发者共同努力,Linux 操作系统各大主流发行版本几乎支持所有主流 处理器,硬件驱动也日益完善,由于 Linux 内核的精简、高效与网络设计,使得 Linux 操作系统适用于各类掌上电脑、机顶盒、汽车电子或游戏机中。其中, Android 市场的打开最成功。当前,Linux 在全球已经有成百上千个发行版本,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只要对 Linux 加入 GPL 开源协议,都可以对内核进行编译。并且,即使发行版本众多,但系统 所采用的内核仍是统一的。尽管开源操作系统为世界提供了 Windows 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很好地支持了从大 型机到中小型机等各类设备,但在消费领域,却没有像微软一样,出现一款成熟 的商业桌面系统。一个原因是,没有成熟的商业管理进行运作,生态缺位,无法 形成统一的标准与专业团队;另一个原因是,混乱的发行版本,提高了软件开发 商的研发难度,增加了研发成本。二、浪淘沙:操作系统三十年竞争格局操作系统因计算机而生,并随着计算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迭 代更新。从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变革角度,可将操作系统进化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企军工阶段;第二阶段微机桌面;第三阶段移动互联,以及正在迎 来的第四个阶段,万物互联(AIoT)。微机受益于摩尔定律与互联网,从而诞生了 Windows,垄断桌面操作系统达 30 多 年。受益于 3G/4G 的快速发展,手机与平板等移动设备迅速普及,由此催生了 Android 与 iOS 等优秀的操作系统。随着 5G 商用落地,信息时代正在进入第四个 阶段——万物互联时代。2.1、Windows+Intel 强垄断时代操作系统是承接硬件与应用软件的载体,具有典型的平台化与规模化效应,与之对 应,是规模化效应反向带来的标准化,这从 Windows 成功地从 Unix/Linux 竞争中 胜出,以及 Android/iOS 在 Windows Phone OS/Symbian 中脱颖而出可见一斑。Linux 在开源自由与经济角度,优于 MS Windows,但由于没有巨头背书,统一标准, 导致发行版本混杂,且原生生态不足与用户体量都无法与 Windows 抗衡,因而更 无法吸引下游开发厂商为其开发应用,生态与标准是掣肘 Linux 的主要原因。市场竞争格局根据 Statcounter 显示,截至 2019 年 8 月,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中,Windows 市场占有率高达 78.32%,远高于其他操作系统,位居第二名的是苹果公司 OSX, 其市占率为 13.22%,Linux、ChromeOS 位列第三、四名,占 1.72%、0.86%市场。尽管 Windows 至今仍有着近乎垄断的地位,但是,操作系统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 生变化。过去 10 年,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市占率快速下滑,2009 年,Windows 以 94.73%的市场地位,绝对垄断着操作系统行业,10 年间,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近 20%, 其中,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于苹果公司的 OSX,贡献了 9%的市场份额。细分市场,美国方面的变化则更为显著。早在 2009 年,苹果 OS X 即占了美国操 作系统市场 10%份额,10 年间,Windows 持续走弱、OSX 继续走强。截至 2019 年 8 月,Windows 仅占有美国 PC 市场 1/3 左右的市场份额,苹果则接近 1/5,其他 操作系统,如 Linux、ChromeOS 等,则占据剩下的 12%份额。谷歌 ChromeOS 在美国有一定市场地位,其市场占有率高达 4.82%,高于 Linux 的 1.49%,ChromeOS 作为基于 Linux 而来的开源操作系统,主要发力教育领域,旨 在打造一款基于 Web 的云操作系统,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不断落地,Chrome OS 或 许会在未来占据更多的市场空间。2.2、Android/iOS 移动互联网时代 Android 是一种基于 Linux 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 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 Google 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Android 操作系统最初由 Andy Rubin 开发,主要支持手机,后来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 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智能手表等。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iOS 与苹果的 macOS 操作系统一样,属 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其最初是设计给 iPhone 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 iPod touch 、iPad 以及 Apple TV 等产品上。从宏观上讲,Android 和 iOS 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底层是 Linux 系统,后者是苹果 特有的封装系统。苹果特有的系统能够保证在相同配置下,在显示、动画和运行 效率上都优于 Android 系统。另外一个区别是,Android 是开源,可以拥有更多 的自由和创造力;iOS 闭源,提供标准化规则和建议保证质量。根据 Statcounter 显示,截至 2019 年 8 月,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中,Android 市场占有率高达 75.44%,远高于其他操作系统,位居第二名的是 iOS,其市占率 为 22.49%,BlackBerry、SymbianOS、Series 40 等其他移动操作系统占据剩余 2.07%的市场。由图 25 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全球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 2009 年 Series 40 占据了 35.49%的市场份额,iOS 贡献了 34.01%,Android 仅拥 有 2.41%的市场份额。在接下来的十年中,Series 40 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占率快速 下滑,到 2019 年 8 月的市占率仅为 0.04%。iOS 在这十年间的市占率也在逐步下 降,在 2016 年达到最低点(19.29%),之后有所回升,到 2019 年 8 月市占率达 到 22.49%。而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则是一路高歌猛进,到 2019 年 8 月贡献了 75.44%的市场份额,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中国市场方面,各种移动操作系统的兴衰变化数量更加复杂。2009 年 SymbianOS 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在 2010 年达到最大值(71.49%)后便迅速下降,到 2019 年8月仅占据0.03%。Unknown在2009年到2012年短暂地兴起,最高达到33.36%, 之后便走向衰弱,到 2019 年 8 月仅拥有不到 1%的市场份额。Android 和 iOS 移动 操作系统在中国市场中均持续走强,但前者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截至 2019 年 8 月,Android 占据市场 75.98%,iOS 占 22.88%。2019 年的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结 构相似,说明中国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对全球影响较大。2.3、夹缝生存的本土化操作系统随着数字与信息化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大国角逐的核心竞争要素。操作 系统作为软硬件纽带,在安全领域扮演着核心地位,发展本土化操作系统,是国 家防范网络攻击与威胁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典型如 2008 年微软黑屏事件、2010 年 Stuxnet 震网病毒事件、2013 年棱镜门与 2017 年 Intel 芯片 Minix 泄漏风险。 政策支持当前,无论是服务器,还是桌面与移动端,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都只占有着 非常低的水平,亦主要局限于政府等领域。2011 年以来,国家各个层面出台一系 列政策,支持推进国产自主化建设应用,鼓励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办 公软件等领域的研发,为操作系统国产本土化提供了政策基础。 二十年操作系统国产本土化之路中国操作系统本土化始于 20 世纪末,并多以 Unix/Linux 为基础二次开发为主, 过去 20 年,曾诞生超过 20 多个不同版本,较为市场熟知的有红旗 Red Flag、深 度 Deepin、优麒麟 Ubuntu Kylin、中标麒麟 Neokylin、银河麒麟 Kylin 与中科 方德等。但是,由于中国软件市场的开放、微软系统生态的攻势与知识产权等问 题,本土化操作系统在市场幸存下来者寥寥无几,且多数系统仅限于政府领域, 并以政府补贴为主,支持研发与应用,国产化之路依然坎坷。Xteam Linux1999年4月8日,中国第一款基于Linux/Fedora的国产操作系统Xteam Linux 1.0 发布,开启操作系统国产化之路,系统发行售价 48 元,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次年 底,发行主体北京冲浪软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并在24 个交易日内上涨265.79%。 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应用生态,支持并占据市场,Xteam Linux 系统于 2003 年 5-pre 版本后宣布停更,股价也应声随之下跌,达 90%,目前公司已经退出操作系统领 域,且股价长期低于 0.10 元,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蓝点 Blue Point1999 年 9 月 7 日,深圳信科思公司(蓝点)成立,起源于一个著名的内核黑客小 组 OpenUnix Network Studio,该小组包含了一些在中国最为著名的 Unix/Linux优秀人物。10 月 1 日,公司发布了基于红帽 Red Hat 的 BLPT Linux 1.0,成为深 圳市高交会 11 大推荐项目之一。12 月 8 日,蓝点与 TCL 建立合作,在主打产品 全部预装蓝点 Linux,月出货量达 15 万套,成为中文 Linux 最大供货商,占国内 市场 80%以上。2000 年 3 月 7 日,公司 BluePoint Linux Software(BLPT) 借壳美股上市,上 市第一天即从 4 美元暴涨 400%以上至 22 美元,同年 8 月,Linux 产品荣获 “Linux 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奖”。遗憾的是,2000 年,互联网金融泡沫破灭, 在资本市场仅仅风云两年后,系统停更,从美国市场黯然退出。红旗 Red Flag2000 年 6 月,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和上海联创共同组建北京中科红旗,注资 96 万 美元。并发布桌面版、工作站版、数据中心服务器版、HA 集群版和红旗嵌入式 Linux 等产品。然而,2013 年 4 月,公司爆出资金链断裂问题,2014 年解散清算。8 月, 五甲万京收购中科红旗,使红旗品牌得以延续。中标麒麟/银河麒麟/优麒麟/湖南麒麟 Neokylin/Kylin/Ubuntu Kylin/Kylinsec麒麟家族中的中标麒麟、银河麒麟、优麒麟与湖南麒麟皆脱胎于国防科技大学, 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前二者主要针对我国政府机构设计研发;优麒麟则是 2013 年由天津麒麟主导开发,面向全球的开源项目;湖南麒麟成立于 2007 年,依托国 防科大计算机研究院,于 2014 年后独立开发 Kylinsec 品牌。中标麒麟 Neokylin,是在中标软件和国防科技大学的支持下,于 2010 年 12 月由 民用“中标 Linux”与“银河麒麟”正式在上海合并而成,并共同以“中标麒麟” 的新品牌统一出现在市场,开发军民两用的操作系统。由于其技术积累和背景特 殊,因而中标麒麟系统在我国国防、航天、电力、能源、政务等众多重要行业得 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多年成为我国 Linux 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操作系统。银河麒麟 Kylin,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始于 2001 年, 是863计划重大攻关科研项目,主要面向军用服务器领域。2010年与“中标Linux” 合并,后 2014 年 12 月,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大学在中国电子信息集团 (CEC)支持下,成立天津麒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湖南麒麟旗下的“麒麟”与“银河麒麟”等无形资产注入天津麒麟,原有团队整体转入,银河麒麟主要优势 仍在服务器领域,兼顾云计算与云桌面操作系统。优麒麟 UbuntuKylin本身与麒麟系统没有直接关系,是 Ubuntu 社区中面向中国 用户开发的 Ubuntu 衍生版本。项目首先是 Ubuntu 的一个官方版本,其次,系统 也背靠国防科大和天津麒麟,银河麒麟的社区版。湖南麒麟 Kylinsec是湖南麒麟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依托国防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成立设计的操作系统。公司长期致力于信息安全研发,在集中管控和 机要密码等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2014 年天津麒麟成立,操作系统部分整体迁入 银河麒麟。目前,作为民企,湖南麒麟独立研发操作系统 Kylinsec,在政务、能 源、金融等国家关键行业和领域有一定部署与应用。中科方德 Delix,是由中科院软件所研制,重点应用于电子政务、国防军工、教 育、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的操作系统。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是 “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的法人单位。公司依托大股东中科院软件所 在操作系统方向的技术积累,在“核高基”重大专项等支持下,积极突破系统安 全性、虚拟化技术、大数据处理等方向技术,并建立成熟的服务器、安全及桌面 操作系统。在政府体系中具有较高市场份额。深之度 Deepin,是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 Linux/Debian 的本 土开源操作系统。其前身 Hiweed(曾用名)发行于 2004 年 7 月 22 日,且在过去 16 年中,平均每年更新一个版本。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深度操作系统累计下载超过 8000 万次,提供 32 种不同的语言版本,以及遍布六大洲 33 个国家 105 个镜像站点的升级服务。并且在全球开源操作系统排行榜(DistroWatch)上,长期保持前 12 名,是中国民用 市场最为成功的本土化桌面操作系统之一。三、大变局:操作系统行业生态展望3.1、政府示范效应,民用替代空间巨大从伊朗震网事件,到斯诺登棱镜门事件,再到中美贸易摩擦对高端技术的钳制, 加强信息领域安全自主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毋庸置疑的选择。如果从用户群体作 了划分,可使用对象分为政府(2G)、企业(2B)和消费者(2C)业务。其中, 政府业务又首先涉及安全与保密领域,尤为关键,也是打开本土化操作系统的首 要切入口,因此,我们就三个领域对市场空间作一预测与分析。政府示范,创造第一层需求根据《2015 年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15 年,全国 共有公务员 716.7 万人,假设财政支出事业单位人员为公务员的 1 倍,桌面计算 机台数配比为 1.5 倍,则整体测算政府机关、财政支出事业单位的电脑台数规模 超过 2000 万,服务器按照 10:1 比例,预计服务量数量为 200 万台,假设桌面操 作系统单价 500 元,服务器操作系统 8000 元,未来 5 年内实现政府单位全部体量 替换,则整个政府、事业单位桌面操作系统空间为 100 亿,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 空间为 160 亿规模。央企国企,跟进第二轮替换除了政府事业单位,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同样存在安全方面考量与替换空间,根 据 Wind 数据,截至 2013 年,全国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 1834.90 万和 2084.4 万人,且 2005 年至 2013 年,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假设现阶 段全国央地国企员工数量为 4000 万,按 1.5 比例计算计算机台数,则桌面台式 计算机数量为 6000 万台,服务器为 600 万台,假设替换其中 50%数量,5 年内替 换完成,则桌面操作系统空间为 150 亿,服务器操作系统为 240 亿元。民用市场,本土化系统大发展无论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还是微软、华为公司,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 级巨头,皆与消费者业务的成功有莫大关系,阿里的天猫淘宝、微软的桌面操作 系统、华为的手机消费者业务,都贡献了丰厚的利润来源。因此,国产操作系统 真正成熟的标志,不仅仅是在 2G 与 2B 领域取得成功,而是真正形成可以满足消 费者需求的生态,在市场中与 Windows 和 OS X 竞争胜出。根据社科院数据统计,2018 年,中国 PC 百人渗透率为 21.8%,发达国家普遍在 70%左右,美国为 93.8%,自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 PC 渗透率下降趋势明显; 而发达国家,本身拥有非常高的渗透率,缓慢下降后依然处于高位。根据目前PC机21.8% 渗透率,中国存量计算机市场规模约为3亿台,微软Windows 与苹果 OS 市占率为 94.75%,假设未来 5 年消费市场替换量可以提升 5%,以 14 亿人口计算,厂商 OEM 国产操作系统价格为 300 元,则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空 间容量为 45 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即使全球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发达国家 相比,中国仍在着相当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假设未来 5 年渗透率提升 5%,其中, 新增 PC 20%采用国产化操作系统,则国产化空间为 42 亿元。Gartner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企业基础设施软件市场规模 2100 亿美元左右,其 中操作系统部分大约在 280 亿美元。中国在全球约占 10%左右份额,为 28 亿美元, 约 189 亿元左右。因此,对于国产办公软件,其发展的阻力不仅来源于系统生态方面的不足,社会 知识产权、版权保护意识提升,正版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也是需要正视的挑战。3.2、上游芯片成熟,下游软件应用丰富计算技术领域自主安全的发展,不仅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对 硬件的可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国产芯片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操作系统 上游硬件逐渐成熟,为适配国产操作系统,提供了演进的土壤。目前,在中科院、CEC/CETC、地方国资以及华为的支持下,国内已经有一系列具 备生产能力的芯片厂商,包括龙芯、飞腾、鲲鹏和兆芯等,其基础架构也几乎涵 盖了从 MIPS、ARM 到 x86 和 Alpha 所有世界通行版本。下游应用方面,钳制操作系统普及的软件生态也逐渐丰富,并得到开发者重视。 以深之度 Deepin 为例,系统共研发提供 28 款原生应用,包括但不仅限于深度商 店、启动盘制作、截图软件、音乐、影院、看图、日历和录音等日常使用工具应 用。此外,公司还同网易合作开发了网易云音乐与有道云笔记 Deepin 版本;办公软件 方面,跨平台,支持 Linux 环境的金山 WPS 也已经基本具备替代微软 Office 的文 字处理能力;其他软件方面,深度科技通过 deepin-wine 虚拟环境技术顺利安装 了诸如微信、腾讯 QQ、同花顺和百度网盘等应用。在政府业务中持续多年拿下市场第一市场份额的中标麒麟,也在加速与软件应用 商进行适配,完善包括人大金仓、达梦和神舟通用在内的国产数据库,金蝶、中 创和普元等中间件以及各类办公软件等。四、重点企业(详见报告原文)目前,在计算机上市公司中,与操作系统相关的上市公司共有 3 家,其一是坐拥 中标软件和银河麒麟的中国软件,一个是分别持有深之度 26.4%和 8.8%的三六零 和绿盟科技。4.1、中国软件公司是目前涉操作系统最为“正规军”的稀缺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为自主软件 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分别持有中标软件(麒麟)和天津(银河)麒麟 50%和 40%股权,此外,公司还持有武汉达梦数据库 33.42%,后者同样也是国产数 据库竞争的主要参与者。4.2、深之度科技 据 Distrowatch 显示,公司是为数不多在全球开源 Linux 市场排名进入前 15 的中 国本土化操作系统,且主要以民营资本为背景,深耕操作系统市场 16 年。Deepin 前身是基于 Ubuntu 社区更新的 Hiweed Linux,后改为商业公司进行运作,并将 源系统向上至 Debian。公司经过多年努力,不仅本土化开发了 28 款实用工具应 用外,还自主研发了 Deepin Desktop Environment(DDE)桌面环境,全部开源 为世界所用。(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兴业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美狄亚

产品分析报告:微信App(上)

——蜗牛玩产品之慢慢拆系列【社交类TOP15】前言一直以来,大家对产品分析的理解都应该是比理性和枯燥乏味的吧,而且好多同行一说起做产品分析或体验报告都是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今天,蜗牛带大家换种感性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来做分析,看看对大家做产品分析这件事是不是有所帮助。“找配偶”,大家看到这词的第一感是什么?相亲、找对象、谈恋爱?没错!但不到位,因为“找配偶”会比相亲、谈恋爱更深,是奔着找“老公老婆”、“结婚生子”去的。对这件人生大事而言,无论男女都是跑不掉的,也是最重要的!更是“马斯洛层次论”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把产品经理从“0~1”做产品比做“生孩子”的话(有同感吧),那蜗牛认为做产品分析就是“找配偶”,因为这能帮你快速找到你的“命中注定”,如果连“找配偶”都不做或不会,那“生孩子”的事又从何谈起?而你不找到真正“白富美强正”的“配偶”,又从何谈起优化你孩子的基因,让你的孩子更加优秀呢?OK!那让我们心怀激动、开心愉悦的开始今天的相亲吧!本文将带领大家从初见的感觉——格局的层次——性格与内涵——能力与水平——三观正与否五个层次来分析一下你的“配偶”;老规矩,本文只想讨论对“产品分析”这件事有益的理念、视角和模式,带入的产品仅做案例使用,蜗牛尽可能以客观视角来进行分析,不做主观评价;本文依旧省略市场分析相关内容(因为现在“找配偶”不用事先向组织打报告了,开个玩笑!)1、初见的感觉基本情况介绍微信是一款全方位的手机通讯应用,帮助你轻松连接全球好友。微信可以群聊、进行视频聊天、与好友一起玩游戏,以及分享自己的生活到朋友圈,让你感受耳目-新的移动生活方式。为什么要使用微信:·多媒体消息:支持发送视频、图片、文本和语音消息。群聊和通话:组建高达500人的群聊和高达9人的实时视频聊天。语音和视频聊天:提供全球的高质量通话。·表情商店:海量动态表情,包括热门卡通人物和电影,让聊天变得更生动有趣。·朋友圈:与好友分享每个精彩瞬间,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隐私保护:严格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是唯--款通过TRUSTe认证的实时通讯应用。·认识新朋友:通过"雷达加朋友”、“附近的人”和“摇一摇”认识新朋友。·实时位置共享:与好友分享地理位置,无需通过语言告诉对方。·多语言:支持超过20种语言界面,并支持多国语言的消息翻译。微信运动:支持接入Apple Watch及健康app数据,可在步数排行榜上和朋友一较高下。若需使用,可在“设置-通用-辅助功能”内启用。·更多功能:支持跨平台、聊天室墙纸自定义、消息提醒自定义和公众号服务等。1-1、五官面相如何?五官是第一感觉的首要信息来源,好的面部比例及面相是否饱满适度,都会给人以舒服的感觉,这跟我们做产品的视觉分析是一样的;1-2、衣着打扮如何?合理的修饰会给对象增色不少,也更能突显对象的品味(对页面主要的视觉要素进行捕捉);1-3、身材气质如何?好的身材对于整体形象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三围”上,对应在产品上就是页面的层级,强大的一级页面(突显主功能和重要功能)、纤细的二级页面(承接主功能和重要功能,没有多余的干扰)和适度的三级页面(简单高效,不要太多)非常关键,你冥想一下,“大小中的三围”有没有吸引到你?好的气质是吸引对方的重要手段之一,你的一举一动都能代表着你的出身和教养,对于产品来说,交互动效是上用户爱上你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然,太多或太繁杂或太刻意的动效可能在一开始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久而久之可能会有让用户产生反感的顾虑;2、格局的层次对于“找配偶”来说,对方的格局是未来共同生活中最重要的考量,格局大就意为着包容性强,良好的包容性又是长久生活的基础,两口子初心不改,相敬如宾,相互包容、相互帮扶的场景,真是一地狗粮。那么好的格局是如何产生的呢?蜗牛认为,眼界的高低和思维的方式是决定的关键;切换到产品上,优秀的界面设计决定了产品的眼界高低,良好的思维方式决定了高效的业务逻辑;他们一同构成了非凡的产品格局;2-1、眼界有多宽?能否尊重对方的隐私及生活习惯?能否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用户视角)?能否包容对方的错误(容错设计)?能否永远都展示着美好的一面,而把苦痛都留给自己(无感设计、适老设计)?2-2、思维是否敏捷?情商如何?(想让对方按你的思维方式走,强势但不强硬——导航设计)智商如何?(想让对方更快的达成上的,简化繁杂流程——流程设计)逆商如何?(在对方遇到困难时,及时给出帮助与建议,甚至提供补救办法——帮助设计)德商如何?(用合理的方式收集用户信息,并对可能的危害做出预防——数据及安全设计)财商如何?(让用户获得更大的价值回报,当然包括钱——业务设计)健商如何?(合理的功能预留与及时的BUG修复,以保证系统的强壮与健康——运维设计)以上是蜗牛总结的产品设计与分析的“六商”理论,个人认为,这也是软件信息设计与导航规划的重要考量;导航规划:系统标签栏(一级导航)分析:标签栏突显微信本质,清晰明了,数量为4个(4±1设计原则),一直以来未曾变动;二级导航:列表式导航为未来的扩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并保证了在不同屏幕尺寸下的风格统一;信息设计:适度的信息量或归纳方式是减轻用户记忆负担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上述分析,大家基本可以勾勒出一个对产品的基本轮廓了,受限于篇幅及时间,蜗牛将在《产品分析报告:微信App(下)》中继续我们“找配偶”的方法,祝愿大家都能开心愉悦的工作,让自己对日常工作更有兴趣,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思路!谢谢!

君子之人

QYResearch:名片扫描软件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名片扫描软件帮助用户批量扫描和管理交换机内的信息。 有些工具为用户提供了物理扫描设备,但是最常用的上传方法是拍摄照片并将其上传到产品的商业扫描仪移动应用程序中。 将名片上传到平台后,联系人信息将被数字化并存储在虚拟地址簿中,从而允许用户查看和管理联系人。 联系人被组织到产品的数据库或集成的CRM软件中。 用户可以附加标签和注释,以帮助跟踪联系人。名片扫描软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基于云计算和基于Web。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是最广泛使用的类型,2019年约占总销售额的94.78%。到2026年,已安装的产品将从2019年的1076.91百万美元增长到3708.48百万美元,在预测年度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74%( 2019-2025)。名片扫描软件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大企业,中小企业等。其中大企业是使用最广泛的领域,到2019年占全球总数的65.55%。到2026年,大企业将从2019年的744.75百万美元增长到2632.83百万美元,在预测年(2020-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19%。全球名片扫描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327.78百万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924.32百万美元,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80%。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名片扫描软件区域,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减少。 2019年北美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31.38%,而欧洲和北美分别约为12.29%,21.22%。北美,欧洲和中国现在是名片扫描软件的主要提供商。在发达国家,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而在诸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市场集中度较高,因为在中国使用名片扫描软件的频率较低。Sansan,Intsig,Knowee,CircleBack,HubSpot,ABBYY,Covve,Visione,GotKard Technologies,OrangeTreeApps等是全球名片扫描软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2019年排名前五位的公司仅占全球市场的44.68%。以上内容节选自《恒州博智信息咨询 | 名片扫描软件市场分析报告》,详细内容请联系发布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申请报告样本 定制报告 market@qyresearch.com恒州博智发表《2020-2026全球及中国名片扫描软件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该报告提供名片扫描软件行业的基本概况,包括定义,分类,应用和产业链结构。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名片扫描软件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名片扫描软件行业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生之质也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最新报告出炉:在这里,发现2021年的十大趋势

观察一个行业的发展,最好的办法除了辨别行业的准入门槛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认真地了解行业报告和趋势解读。最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就发布了一份有关“软件和系统测试趋势”的报告,意在打造中国企业数智服务市场“风向标“,引导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生态,促进应用落地。经过三家机构组织专家的综合评定,以及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一年来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领域上百家企业CEO/CIO进行的走访调研,确定了2021中国企业服务各个热点领域的十大趋势。通观下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云测试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测试模式,预算分配占比将达到30%以上;Testin云测试尤为显著,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先给不熟悉云测试的读者科普一下,“云测试”模式在2011年由Testin云测开创,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开发者所接受。在十年的时间里,Testin云测试通过资源的汇聚和技术的创新,为企业软件应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测试服务,而这也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底层支撑。我们以测试体系规划作为基础,服务涵盖DevOps体系咨询、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测试、安全测试、自动化测试、自动化监控、远程真机等多项服务,以云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测试服务。云测试的内在逻辑是,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和服务只是载体,更深层次和宏大的是云测试所能够解放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以及重复性劳作,让比较复杂比如做外包的模式,变成仅仅是只做测试这件事、变得更简单。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通过Testin云测试提供的服务,企业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提交测试任务到云测试平台,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数据显示,通过使用云测试模式,企业的的测试成本至少降低30%,效率提高了50%以上。做到降本增效,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的降本增效,是云测试模式越来越被广大企业所接受的原因。据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平台中研网最新发布《软件测试行业市场规模 2020软件测试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显示,在软件业较发达的国家,软件测试产业已形成规模,比较发达,软件测试不仅早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软件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在微软公司内部,软件测试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比例一般为1.5:1到2.5∶1左右,即一个开发人员背后,至少有两位测试人员在工作,以保证软件和系统的质量。甚至于,国外优秀的软件开发机构把40%的工作花在软件测试上,软件测试费用占软件开发总费用的30%至50%,对于一些要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软件,测试费用甚至相当于整个软件项目开发所有费用的3至5倍。而云测试的场景用于:企业希望通过引入云测试能力,替代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的大量的回归测试,需要重复执行的测试,需要长时间无人值守执行的测试任务(如生产系统实时可用性监控、稳定性测试等)。企业曾经尝试过自建测试开发团队,以及尝试使用过开源自动化测试工具或其他传统商业自动化测试工具,但是发现效率和效果上都很难达到真正可用的状态。企业希望直接使用业界已经验证的先进成熟的商用自动化测试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也是为什么云测试模式对传统的商业方法进行了崭新的迭代,甚至对传统的软件测试模式进行了颠覆。从客户层面上来看目前非常多的500强企业早就在用云测试的模式,并从软件及系统测试中为云测试单独划分预算,其中不仅包括互联网还有许多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并且应用云测试的模式已呈现国际化方向。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了云测试行业中,进一步提升了测试行业整体的专业性、智能性的水平,增强了测试行业的效率,使测试人员摆脱开发技能束缚,专注于业务能力和测试设计能力的培养。

夺国宝

工业软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预计2021年将达2600亿元左右(可下载)

获取《工业软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大水养大鱼,工业软件行业腾风起》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互联网2”,该报告编号为20bg0141。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未来几年增速维持约16%,达全球市场增速的三倍以上。国内工业软件渗透率较低,CAM、MES、CRM等仅为20%左右,PLM等产品渗透率不足20%。MES系统提高生产环节效率,比如某企业利用MES系统推进少人化生产,在不改变现有人员数量及生产面积的基础上产能提升3倍,生产线可靠性达99%,可追溯性达100%。2019年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未来几年市场增速维持16%左右,是全球工业软件市场增速的三倍以上,预计2021年将达2600亿元左右。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