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择校择专业常见问题解答多巴胺

考研择校择专业常见问题解答

2020考研越来越近了,预报名正在进行中。目前同学们遇到的棘手问题莫过于专业、学校的选择。在这里,笔者为大家整理了7个择校择专业最常见的问题,希望能为大家解惑。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专业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学校的选择,关系到未来的院校竞争难度。选择了意向专业之后,我们的选择面就会变小。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去看全国900多个招生单位,有多少招生单位在招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再去判断这些学校里面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只有先选专业再选学校,最终才可能选得出来。择校择专业要避开哪些误区?(1)盲目追热门热门不等于好,冷门不等于差。是否热门,是一个数量标准;而好与不好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2)混淆兴趣和志趣在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对一个专业感兴趣时,要思考三点:是不是做好准备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奉献终生”;是不是对这个专业熟悉,还是仅仅凭感觉喜欢;是不是真正具备在这个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3)拘泥于本科专业选专业的时候不一定要跟自己的本科专业相结合。换句话说,跨专业完全可以跨一个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热门专业是跟着整个产业结构走的,什么产业将来有饭吃,什么产业比较好,是你现在判断不了的。建议大家最好学一个稍微宽一些的专业,以便将来在读研的过程中,根据社会产业的变化方向,去积极地调整你的研究重点。选择考研目标需侧重考虑哪些点?首先要搞清专业和未来职业之间的对口关系,而二者是否对口,主要是看你选的是技术性专业还是实践性专业。技术性专业,如一些工科类、机械类专业,将来工作对口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并且从毕业生的意愿来讲,大部分是学这个专业,就在这个圈子里面工作。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专业学科实力。而实践性专业,比如经济类、管理类或语言类专业,本质来讲并不是在学这个知识本身,而是在学这个知识内含的一种思维。读实践性专业的研究生,其意义在于:去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类专业在选择考研目标时需看重学校名气和实践机会。选定院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首先分析院校名气大不大。学校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或者学科领域内的名校。还要看学科实力,查一下学科排名。如果是在工科领域前五十,院校基本不会特别差;如果是在实践性专业的领域,例如管理学、经济学,前三十的院校也都是非常不错的。此外,还要看地理位置。大体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东部、西部、南边、北边、沿海、内地。比如说互联网相关专业,一定要去互联网土壤最好的几个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如果学金融、经济,最好就去中国的华东地区,因为那边是金融中心;而华东地区的南京、苏州、上海,对工科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最后是院校的就业及培养特点。这个必须要深入到学校里面去了解。选择学校有哪些指标?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内部指标,一个外部指标。内部指标其实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就是要去了解跟你报考同一学校的学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如何确定要不要跨专业?首先要看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什么,将来要考的这个专业,它的专业课考的那个科目,在你的本科阶段是否是核心课程。其次是否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你考经济学、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你考新闻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你和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最后,考虑你考研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就业?由此决定你到底是要考学硕还是要考专硕。此外还要考虑,如果跨专业,你要去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选定院校有哪些步骤?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建议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而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四五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来源:武汉晚报

思文

@考研人 2021年考研开始报名 这些信息请注意

今日(10月10日)起至10月31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始正式报名,每天9:00-22:00,考生可登录网上报名平台填报报名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或重新填报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此外,此前预报名成功后,报名数据仍然有效,不需要在正式报名阶段再次报名。初试时间为12月26日至28日考研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考前还需在规定时间内下载打印准考证。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初试时间安排(人民网制图)日前,教育部发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明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考生可在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根据《规定》,2021年起,将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同时,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将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李依环)

二对一

2021年全国考研初试将于12月26日至27日举行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孙竞)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规定》明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根据《规定》,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提到,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明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

安全感

考研之路,你我同行

12月4日22时30分左右,河南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一处教学楼内灯火通明。一名学生在走廊台灯下专注地学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19年12月下旬举行,当前距离考试已不到20天。即将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们,在高校教学楼、图书馆内复习背书。彼此或熟悉或陌生的考研学子相互陪伴,紧张的学习气氛和并肩奋斗的身影构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刘帅冶摄(人民视觉)《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6日 07 版)

大哥大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点,考研学子正进入考场(巩悦悦/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相关链接学历含金量受争议 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郭春雨 巩悦悦)

基哥们

考研热不是坏事 但需重视培养质量

日前,伴随着考研报名进行,“考研热”的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从数据来看,考研大军的规模近年来不断壮大,名校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教育部这组数据统计即是最好证明:2017年,国内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了201万人,为当年应届本科毕业大学生人数的52%,2018年考研人数238万,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90万,增幅21.8%。2017年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选择了报考研究生,而今年考研人数又增长了21.8%。而考研机构通过报考人数增长趋势和目前高校报考的情况分析,预测2020年报考人数或可达330万-340万。面对考研热,舆论颇有些“不淡定”,有些人认为这是本科毕业生逃避就业、推迟面对社会竞争的手段,也有人认为扎堆考研会稀释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造成“学历通胀”,还有人觉得不少毕业生考研就是为了“镀金”,在学历、履历上“更好看”。舆论种种担忧当然不可避免存在,但相比于这些许的“副作用”,考研热整体而言是好事。考研热说明广大毕业生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完成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想向更高的学历与更深层次的知识发起冲击,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活到老学到老,趁尚未走进社会,还有足够的时间与热情,此时不学更待何时?无论考研、提升学历,是出于对学术研究造诣的追求,抑或为社会招聘、招考门槛提升所倒逼,只要还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付诸实践,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就该被称赞。而担心研究生“扩招”导致“学历通胀”的看法,则更是杞人忧天。别看研究生报考人数年年攀升,但我们的研究生并不是太多了,相反,在整个人群中的比例仍然是偏低的。国家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竞争,目前我国本科以上学历占就业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的水平,国家长远发展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而提升研究生人数与比例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学历通胀论”之下,读个研究生甚至是名校研究生,也并不必然能保证“人生逆袭”,但这样的一段经历所积累知识的价值,绝不会白费,总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不经意呈现。而每一名报考研究生的人,可以说都是在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当然,在研究生报考、录取、毕业人数均大幅增加的当下,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有必要未雨绸缪,需要高度的重视,尤其是随着研究生数量急速增长,其培养质量能否跟得上,值得深思。如今的研究生教育大有本科化趋势,一个导师带数十名研究生已不是稀奇事,研究生不做研究也早成常态。如何确保培养出的研究生符合“出厂”要求,恐怕除了导师要调整外,在大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层面也需要及时的应对举措。考研热为全民学习、全民提升了提供了肥沃土壤与人数基础,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到“双达标”,使得考研热能进一步向科研热、学术热、成果热转化,则是需要我们冷思考的。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爱琳娜

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施雨岑)教育部19日发布公告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公告提示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公告称,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报名,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玻璃湖

考研倒计时一幕刷屏!网友:这一定是最接近梦想的人!

考研人可以有多拼? 图书馆楼梯走廊、校园路灯下 教室内外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距考研还有不到一个月 在山东女子学院图书馆的楼梯上 摆满了考研学生的坐垫、板凳 “在楼梯上可以朗读, 在里面可能会打扰其他人。” 在洛阳理工学院 校园路灯下 部分考研学生在寒冷的室外背书 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一位考研学生称 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 选择在室外路灯下背书 是因为环境安静便于记忆 又不会影响他人 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 一天自习十几个小时 有光的地方就有考研人的身影 拍摄:西南林业大学 魏琦睿 网友为他们点赞:奋斗到底的, 一定是最接近梦想的人! 加油,考研人!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视频来源:齐鲁晚报果然视频、西安商报旋涡视频

黄帝

当考研成为“刚需” 进阶是专业要求也是个人追求

“当所有‘苗子’都长高了,总有‘苗子’希望长得更高。无论继续从事科研或者参加工作,谁不喜欢更高更好的‘苗子’?”本报记者 盛 利9月24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为期4天的预报名阶段。近年来,对医学、金融、土木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似乎已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例如,考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除了在校期间通过考试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这两个必要的证书以外,硕士毕业证本身意味着有更大的机会进入更好的平台。对好的医院和机构来说,研究生学历是必需的,否则只能去相对较差的平台,学历也会成为未来晋升的障碍。研究生教育人群要比基础教育的覆盖面窄,如何化解“刚需”考研的矛盾?这是否意味着高校本科课程设置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竞争压力下的能力证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干弋芮虽仍是一名大三学生,却早已在准备考研。“土木专业的女生寥寥可数,岩土方向更是稀少。大一刚开学的时候班导师就提醒我,土木专业的女生如果仅仅拥有一个本科学历,之后找工作的竞争力很小。”她说,土木工程专业工作的辛苦艰难以及女性在该行业的从业实际,都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怎么去获得竞争优势或避免就业时可能会遇到的竞争压力,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同时,土木这种行业的特殊性也是她选择考研的主因之一。“毕竟土木工程是一个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大学本科所学的是偏理论基础的东西,相对于直接在工作中获得工程实践经验与技能而言,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里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深化,对我来说是一种更安心更保险的选择。”她举例说,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后基本只能选择施工单位和一些小型设计院,或者一些科研院所的劳务外聘人员,而研究生如果去施工单位可以选择单位内部较好的研发中心或者选择科研院所和设计院。此外,毕业基薪、升职时限等方面研究生都会比本科生好一些。“毕竟出类拔萃者不在少数,我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资本。”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王波认为,“倒逼”本科应届生考研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如土木工程、金融、医学等专业本身而言,其对经验及知识要求较高,更加注重规范性、专业性,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充分的理论知识做足铺垫。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用人标准更偏向于高学历。“除了用硬性的学历进行筛选以外,很难有其他更合适的人才选拔方式,用人单位也能够依据学历更好地进行量化考核。”他举例说,像金融学如果选择银行就业,本科学历在股份制银行的起点为支行层面的销售岗位,较难进入分行的核心部门;而四大国有银行一般需要在柜台进行实践,职位竞聘当中也会考察学历条件。“可见,本科与研究生在学历上的差距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入职之后再选择以MBA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很多人更倾向于直接考研。”精细分工后的现实体现“部分‘刚需’专业的考研淘汰率的确很高。”干弋芮说,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研究生录取率极低,就自己的专业方向来说,数百人的年级,最终研究生只录取十几个人,这个淘汰比例是很高的。有人不甘心继续二战三战四战,将自己很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考研,也有人选择抱着遗憾直接去工作。“考研对谁来说都是一个未知系数很大的事情,怎么在数百万学生里脱颖而出实现目标,除了努力别无他法。”她说,一些同学从大三开始就一头扎在考研机构的自习室里,一有时间就背单词做高数,“每个人都想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成功”。“研究生教育属于进阶教育,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基础教育资源,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考研必然会呈现出高淘汰率的现象。”西南交大相关教育专家表示,判断录取率高低,首先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即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对报考的影响很大。同时,考研需求大也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一些发展较快、薪资水平较高、预期前景较好的行业,对人才需求开始精细化,“从最初的找人干活到现在需要专业的人干活,这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现实体现。”“部分专业考研高淘汰率的现状难以化解。那么从考研落榜学生自身出发,可以适当调整求职预期,拓宽职业规划视野,摒弃唯单位、唯编制的想法,将自身发展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还应当积极寻求除学历外的其他提升途径,关注一些专业性的证书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职场竞争力。这和考研的最终目标也是高度一致的。”王波说,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可以适当完善职业培训,打通岗位晋升通道,运用多种指标综合考察人才,而不拘泥于学历门槛;还要积极培育新经济实体,扩大就业覆盖,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职位选择。人才沃土中更高的“苗子”近年来,随着考研“刚需”现象的出现,不少关于本科生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讨论逐渐出现。既然研究生教育是一种进阶教育,如果说某一个专业对考研需求较大,那么是否意味着其本科课程设置方面有问题?“我觉得并没有太大问题。在我眼里考研需求和本科课程设置并没有太大关联。”干弋芮说,本科生考研需求的产生更多是基于提高自我竞争力,所以即使增大了课程难度和深度,也不会对自己考研的选择产生影响。“当所有‘苗子’都长高了,总有‘苗子’希望长得更高。无论继续从事科研或者参加工作,谁不喜欢更高更好的‘苗子’?”她说,不可否认增大课程难度和深度的确能够提高专业整体水平,但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目前仍有难度。“就我的专业来说,土木是一个技术性的专业。除去高数等基本学科之外,还有各种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从大一开始课程就满满当当。怎么去控制这个数量与质量的度,我感觉是需要考虑的。”王波也认为,考研需求大主要还是源于个人求职意向,希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同时也为解决考研需求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主要解决思路。“本科课程可以做适当调整,如提升教学难度、提高实务水平、适当加大本科学业压力,拓宽本硕连读适用范围,或者在不延长学制的前提下,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效率。”他说,解决考研需求大的问题,应当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用人单位通力合作,也需要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根本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妥善处理好人才培养问题。

口辩

65.9%的受访者坦言考研是为更好找工作

近年来,考研的人在不断增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延缓就业而考研,这种行为被称为“逃避式考研”。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考研的调查,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决定考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逃避”倾向。不过,仅三成受访者认为“逃避式考研”能达到逃避的目的。65.9%受访者坦言自己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更好地找工作。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44.6%的人考过研,27.8%的人打算考,27.6%的人没有考过,也不打算考;在校生占24.0%,已经工作的占74.2%。61.6%受访者认为“逃避式考研”的人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柳文(化名)本科学的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目前在西北政法大学读法学研究生。回忆起自己的考研之路,柳文说,她考研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本科的专业,想借考研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毕业了可以做什么,感觉很迷茫”。杨方(化名)去年考取了广西大学的研究生,谈到当初选择考研的原因,她说,现在工作竞争的压力大,考研可以让自己有名牌高校毕业生的身份,多一些选择的机会,而且进一步学习也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调查显示,受访者考研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提升学历,更好地找工作”(65.9%),“出于学术兴趣,为了深入地做研究”(34.5%),“留恋校园”(23.9%)等。不过,在被问到决定考研是否存在逃避现实问题的因素时,22.0%的受访者坦言“是”,49.4%的受访者表示“一定程度上是”,也即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决定考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逃避”倾向。“很难说这是一个好的或者坏的选择,确实有一部分同学的考研是盲目的,缺少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分析,第一,目前许多岗位,研究生学历的人确实比本科生学历的人更具有优势,比如国家公务员等,因此许多学生希望通过考研让自己的就业更加理想;第二,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够理想,希望通过考研换个专业、实现人生的再次转折;第三,现在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一般也都是支持孩子来提升自己的。钱楠(化名)是2019年的毕业生,现在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钱楠大四时也尝试过考研,但是最终没有成功。“那段时间我有点浑浑噩噩的,感觉我学的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本科毕业没什么就业市场,想考个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备考阶段比较迷茫,更多是看着身边人在考研自己也就报考了”。来自山东的王尔(化名)毕业两年了,现在正准备考研。在经历了职场后,她觉得,一些人“逃避式考研”主要是在逃避踏入社会后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后不仅需要面对具体的工作压力,还要处理公司里各种人际关系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会留恋学校里面相对单纯的环境”。对于“逃避式考研”的现象,61.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被动选择,说明考研者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48.4%的受访者觉得完全因为逃避问题去考研其实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37.5%的受访者觉得这样缺少对学术的兴趣,会影响读研的收获。“我觉得这个现象在本科毕业生中比较普遍。找工作竞争压力大,很多人稀里糊涂读到大四发现自己跟社会无法很快接轨,会觉得迷茫。”柳文认为,“逃避式考研”其实是一个常见现象,但是完全以逃避现实为目的去考研往往很难成功,“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中途很容易放弃。即使考上之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是否适合自己也是个未知数,研究生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等问题也迟早得面对 ”。仅三成受访者觉得“逃避式考研”可以达到逃避的目的为什么会出现“逃避式考研”的现象?调查中,59.1%的受访者归因于就业压力大,要减轻就业焦虑;55.6%的受访者觉得高学历已成为社会趋势,不考不行;44.4%的受访者认为这样可以晚些进入社会。钱楠觉得,有的人之所以在考研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学术理想和动力,主要是因为缺乏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规划,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考研就变成了一种逃避的途径。柳文觉得,“逃避式考研”的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有的人通过本科的学习,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适应社会和职场。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一些职业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20岁出头的年轻人,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心智上没有那么成熟,看到身边的人纷纷考研,提升学历,也就容易随大流”。杨方认为,“逃避式考研”很难达到逃避的目的,“毕竟考研也是一个持久战,这个过程很枯燥,没有坚定的信心难以坚持”。调查中,仅30.2%的受访者觉得“逃避式考研”能帮助考研者成功逃避问题,40.6%的受访者觉得不能,29.2%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短暂的逃避是可以的,而且有些人虽然出于逃避问题的心理去考研,最终也在考研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但是,有一些自己之前逃避的问题,最终还是会摆在眼前,该承担的责任还是得承担。” 柳文说。“考研的原因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面有逃避的心态也算正常。关键是要对考研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柳文觉得,应该让大学生明白考研到底是在考什么,研究生意味着什么,去工作的话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越早明白这些道理就越容易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杨方认为,无论考不考研,都要在大学学好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具备较高的就业能力,让自己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减少“逃避式考研”现象,调查中,63.3%的受访者建议完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政策,让学生能学有所用,57.8%的受访者建议就业市场在人才选择上做到文凭与能力并重,减少就业中的学历歧视,48.3%的受访者建议改变大学生逃避的心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李立国认为,一方面,高校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要做好职业规划,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确定要考研,就要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徐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