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别再问考研难不难了?你的态度决定了它的难度!蛇谓风曰

别再问考研难不难了?你的态度决定了它的难度!

每年都会有人问那些考上研究生的师哥师姐以及老师们这样一个问题:“考研难不难?”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小木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下考研到底难不难?实际上你的态度决定考研的难度!首先你要先决定你要考那所学校,假如说你要考清华北大,你说难不难,清华北大现在每年的研究生招生很大一部分都是推免生,也就是通过保研进去的;而如果你考本校或者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难度肯定很低,所以再问考研难不难的时候,大家先想好自己要考的目标院校!就比如说你要考本校,一般来说只要过了本校的分数线,基本上都可以读研究生!所以考研的难度首先就是取决去你目标院校的选择!如果你的目标是考上一所好的“985”高校的研究生,难度自然是很大,如果你想考“北上广”等地区一些学校的研究生,难度也是很大,因为这些地区的学校每年的竞争压力都很大!而如果你考本校,那考研的难度肯定会下降很多,一般本校的学生考本校的研究生都比较容易!而如果你只是想混一个研究生的文凭,那么也可以去报考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的研究生,比如说齐齐哈尔大学!所以说你对待考研的态度就决定了考研的难度!在目标院校选择好之后,就是你的备战考研阶段时的态度,你态度端正的话认真复习,认真备考,考研也是很轻松的,皇天不负苦心人!而如果你态度散漫,对于复习也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考研的初试都可能过不了!考研是一个很公平的事情,你怎么对待它,它就会怎么回报你!所以在备考期间考研的难度取决于你对待它的态度!当你把自己的目标院校定得比较高时,难度肯定会比较大,但是更多是取决于你在准备阶段的态度,努力备考的话,本科生考上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也有很多;如果复习的时候不努力的话,就算把自己的目标院校定得很低,你也有可能考不上!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再问考研难不难的问题了,你的态度决定了它的难度!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于考研有什么看法吗?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

嚎者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生?

谈谈入学前如何准备研究生专业的学习春夏秋冬,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结束,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经过复试的筛选,成功入围,意味着即将成为研究生中的一员。然而,在开学前这段时间,极可能因为紧张备考之后的放松,学习意识逐渐松懈下来,在开始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对自己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涯做个规划,将会对你的研究生专业学习大有裨益。那么现在你准备好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了吗?接下来,我将以理工科专业为例,进行简要的讲解,希望能为各位在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工作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生复试完之后,导师的选择会是你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将会深深地影响你接下来三年的专业学习,甚至关系到你从事一生的事业。我在研究生复试结束后,通过各方面的了解与自己的认识,将学院的老师分为两类:横向导师和纵向导师。一般横向导师是指那些和企业联系比较紧密,接一些企业课题项目的导师,这些导师经常有比较多的企业工作机会;纵向导师则是指那些具有国家或省基金项目的导师,一般与本领城的大牛有较多联系,他们有较丰富的再深造资源。然后,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读完研后进入社会工作还是走科研道路?通过综合分析,对自己读研有较清晰的目标后,我选择了纵向课题比较多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开启了读研生涯,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导师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大家一定慎之又慎。确定导师后,通过查找学校网页对导师的介绍,对其研究的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加入本课题组的群,与师兄师姐交流,进一步了解即将进入的实验室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对导师及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后,就可以和导师面谈。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用Email与导师联系。在联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导师目前的课题研究方向;(2)说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3)请导师推荐几本专业书籍。施一公教授在其博文《方法论的改变》中谈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时说道:本科生以吸取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研究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因此,在复试结束与入学前这段过渡时间里,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研究生学习生活。1.专业文献的查阅本科时,我们就像一个对新奇知识都照单全收的容器,而作为研究生的我们不能等着老师把知识倒进“杯子”,如果一味等待,那么我们就彻底“杯具”了。在此阶段,除了导师推荐的专业书籍需要仔细研读外,还需自主去查阅新的文献,追踪新的研究进展。首先,可以通过师兄师姐的推荐搜集一些相关文献;其次,通过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和相关论坛来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最后,需要通过一些文献管理软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仔细的研读和做好阅读笔记。文献阅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由点到面。建立自己的知识树体系,通过一个点逐渐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枝繁叶茂,大家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如sciplore、mindmapping等。(2)由杂到精。建立完知识树后,在大量泛读文献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地精读一些重要的文献。(3)由读到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文献过程中遇到好的句子、思想火花等都应该记下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专业英语的学习不管你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有多好,在入学前这段时间,一定不能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因为,多数情况下,必须阅读外文文献,你才可能追踪到课题最新的研究进展。另外,注意一点,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因此在英语还不是很精通的时候,暂时不要去学二外。专业英语的好坏将会决定你是否能够接触到课题前沿,能否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能否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因此,再怎么强调英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三年将会有两年的时间在实验室度过,除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训练外,准硕士生还应该利用一切条件尽早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帮助师兄师姐打打下手。这个过程中你将会学到很多实用的实验操作技巧,另外还会结识更多圈子的牛人,对以后开展课题大有裨益。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大家一定费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做好实验记录。很多人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的习惯,导致在实验出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往往浪费大量时间。好的实验记录可以让你对实验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并得心应手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操作一定要规范,实验失败是小事,如果对人身造成伤害就会得不偿失。另外,在实验研究中还应熟悉掌据新的实验技术或方法,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对比实验或预实验,确定实验精度和实验合适的平衡时间,掌握对实验现象(特别是“异常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对实验数据以及现象进行比较、综合、抽象等思维加工的方法。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人曾把英文26个字母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字母表中排第几就是几分。其中,Good luck为85分,Hard work为97分,而Attitude为100分。三年读研生活,有一个最佳的Attitud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以我的座右铭“要想得到常人所不能得到的,就得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作为结语,祝愿大家三年研究生生活输快!作者:杨国力,系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编辑:张卫华文章:《中国研究生》杂志

我行我素

一些985高校复试线比部分二流大学还低,不是说名校更难考吗?

清华大学艺术学320分,国家线艺术学347分;兰州大学工学270分,国家线工学264分;清华大学管理学345分,国家线管理学345分;为何名校复试基本分数跟二流高校差不多,甚至比二流高校要低?考研国家线已经公布,34所自主划线高校复试分数线也公布。大家可能发现一个问题,名校的部分专业复试基本线要求比国家线都低,按理来说不应该是名校分数线更高吗?是什么原因原因呢?微谈论根据大家困惑,给大家谈一谈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前两天微谈论就在网上见到一个考研学生咨询调剂:他说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双非院校,但初试分数很高,比一些211高校分数都高,能 不能调剂到好学校?当时微谈论给的建议就是可能性等于零,那究竟是为何二流学校甚至比名校录取分数都高呢?大家可能对考研不了解,单纯的认为考研与高考一样,只要分数高就一定能上好学校。考研与高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高考是有全省或全国统一命题,考生使用的试卷都一样。而考研使用的试卷,除公共课政治、数学、英语以外,专业课都是各个高校自己命题。例如:考生甲考北京大学艺术学专业,考生乙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专业。那么考生甲使用的试卷就是北京大学自己出的,考生乙使用的试卷就是齐齐哈尔大学出的。越好的高校出的题目难度就越大,一般普通高校出的题目都比较简单。那么就会导致名校分数线甚至要比普通低,让大家误以为名校好考,其实并非如此。每年在考研调剂的时候,调剂的高校筛选学生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调剂生本科高校,一个是调剂生第一志愿报考学校。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越好,说明你的分数含金量越高。例如你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哲学考350分,相比另 外一个第一志愿报考河北师范大学哲学考380 分的学生。调剂学校会优先考虑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的那个考生,尽管分数低,但实际含金量高过分数高的考生。除了不同高校试卷难度不同,名校自己出的试卷难度大以外。各高校自己出的题目都是由自己批改。一般来说,报考名校的考生较多,为控制、筛选学生,阅卷都是比较严格,而普通高校阅卷一般来说较松。一题多个几分,整套卷子下来,宽松度上下浮动十几分也正常。不像高考都是统一阅卷,流水线工作。各个高校都是谁批改谁自己考生的试卷,因此分数不具有衡量性。考研一般四门科目,政治、英语、数学、公共课。就拿工科举例:普通高校与名校它们前三门科目考的都一样,政治、英语、数学,但第四门专业课考的难度千差万别。微谈论老师见到名校也接受调剂,并不没考生报,而是题目难度太大,连线都过不了。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数学120、130的考生比较常见,而专业课90分以上的考生就很少。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数学90分以上的考生都很少见,但专业课130、140的考生大有人在。因此,一门专业课会让复试分数线差距几十分上下。考研与高考不同,我们不能拿高考的思维去理解高校。特别是每个高校的试卷不同,衡量的要求不一样,分数自然差别很大。就像我们不能说一个学生考50分成绩差,考80分就成绩好一样,我们要知道他做的试卷难度如何?单纯的对比分数没有任何意义。有些学生可能会叹息,自己考的分数太好,报的学校太差,这个分数肯定能上某名校。如果让你报某名校,你一定不会考现在的分数。部分家长也要去了解考研,不要认为名校比二流学校复试分数低,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考研有黑幕等等。只有你了解考研,才会发现不同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

太虚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和佳木斯大学对比,实力和水平谁高谁低?

齐齐哈尔大学和佳木斯大学都是黑龙江省属高校,属于同一层次的大学,佳木斯大学的医学专业比较强。我们从两所大学的地理位置,办学情况,排位以及优势学科方面来看看这两所大学的情况。1:地理位置。齐齐哈尔大学位于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有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省会史。佳木斯大学同样位于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佳木斯市,佳木斯是黑龙江省东北部政台,科技,经济,教育和交通中心。2:办学历史和规模: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现有3个校区,环境很好,被称为“环湖大学”。有在校生25290余人,研究生980余人,专任教师1438人,开设有22个学院,本科专业81个,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现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佳木斯大学始建于1947年,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医学专业实力不弱。1995年由原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等多所大学合并而成。学校有25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2224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排位参考:在行业网站统计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齐齐哈尔大学排名全国第356位,黑龙江省高校第12位。佳木斯大学排名全国第367位,黑龙江省高校第13位。在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齐齐哈尔大学排名全国引372位,佳木斯大学排名全国第419位。4:优势学科:齐齐哈尔大学拥有4个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分别为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佳木斯大学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为制药工程,口腔医学,材料成型和材料控制工程。以下优势学科名单源自大学生必备网,供参考。以上是齐齐哈尔大学和佳木斯大学的基本情况对比,总体上说,两所学校的整体实力相差不大,优势学科各有不同。

其无私福

考研名人嘴里的“垃圾大学”

还记不记得那个男人,他来自东北的齐齐哈尔市,一嘴东北话说的那是一个溜啊,正是大家想的那个人,他就是考研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老师张雪峰,那年在他嘴里火了一个哈尔滨工程大学,郑州大学作为他的母校也是又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内,当然被张雪峰给无意中说火的学校咱们不说,今天咱们就单纯的说一下位于齐齐哈尔市的一所大学,这就是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真的如他嘴里说的那么差吗?其实他本来的意思也不是说这个学校差,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节目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进行了对比,对于他的考研事业来说对比肯定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只有进行对比才能分出高低,优良差等,人之常情,但是齐大真的不好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在最近的一次评比中齐齐哈尔大学里面的生物专业、艺术专业、化学专业、英语专业被教育部等官方机构公开评为国家特色专业。齐齐哈尔大学简称齐大,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性普通高等学校,也是省内三所综合高校之一,同样也是省内高水平大学和省重点建设高校,始创于1952年,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就有85万平方米之多,共有23个学院,学校在校人数有近三万人,可谓是规模非常庞大。齐齐哈尔大学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也没有因为本身的地理位置有所下降,基本上理科分数常年维持在455-486分之间,当然在这里小编发的是在省内招生,如果是省外的话可能分数高很多,齐齐哈尔大学还是一个靠湖大学,所以可以说他的风景是十分漂亮的,他还是齐齐哈尔市唯一称之为大学的大学,整体来看他的地位还是挺高,他在黑龙江省还是一所有名的大学。他的教学质量是非常的好,是一所值得报考的好大学。

美容店

第一学历本科三本,需要考研来提升自己?背后的原因太扎心了

第一学历本科三本,需要考研来提升自己?要承认歧视会有的。现在二本都没有出路,更别提三本了。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了,逼迫好多人考研,这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对于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几乎是毕业等于失业。题主是三本,如果自己的专业就业不太好,最好还是考研吧。说一说原因吧,仅供参考。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难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有人预计今年毕业生将达到820万,达到最近几年的新高。考研人数2018年的报名人数达到了238万。大学与研究生的扩招导致毕业生越来越多,同时考研人数越来越多。企业的招聘标准也逐渐提高。本科学历是最基本的条件。本科与研究生就业平台不同大企业招聘都会去名牌的高校,三本院校都没有资格。像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都会选择去985、211院校。现在研究生都分985、211、普通院校,普通本科根本没有竞争力。记得张雪峰老师在《演说家》说过一段话:世界500强的人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鲁豫问他真的坚定学历能改变命运时。他说: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在今年的9、10月份,到齐齐哈尔大学,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到齐齐哈尔招聘,再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到北京科技大学招聘,再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到清华、北大招聘,他们一月给多少工资。真的很扎心,曾经我去中国传媒大学参加过一次招聘,去的都是新媒体行业里特别厉害的公司。包括十点读书、有书、咪蒙等非常厉害的微信公众号,差距呀。三本待遇不如研究生好三本的工资不如研究生那是肯定的,这是985、211、普通大学,本研究生的毕业薪资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985院校的本科生与硕士生还差2200元,同样的本科生,985、211、普通大学之间的薪资又相差一些500-700之间。硕士生中985、211、普通院校之间的薪资相差的更大600-1200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也会有差别。注意一点:考研一定要自己 特别想考,如果是因为别人或者看见别人考就盲目报考,建议不要考,因为这种情况下,你考上的几率几乎没有。考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有决心坚持不到最后的。希望你能明白。最后,要不要考研还是自己来决定,没有对错,只有好坏之分,选择了就努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如果你真的想工作,没有想好考研,那就先工作一段时间。好多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选择考研。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尝试,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你的人生也只有自己去掌握,别人的意见都只是参考。

弟子问曰

十年之后我才明白:当年考研的那道2分选择题,是命运巨变的关口

文 | 阿呆爸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两天已经结束了。据说人数突破了300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我是09年考上研的,距今刚好十年。十年之后,想起一件当年考研的往事,对命运莫测这句话有了一种百感交集的体会。而“学历不重要”这种说法,在工作多年,碰得一番头破血流之后,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是08年底参加考研的。那一年的考研英语有一种题型大概是这样的:5个空,给你7个答案,让你从中挑出正确的5个填进去。这种题对学霸来说,轻而易举拿满分。但我英语很差,四级都没过,所以一点自信都没有。当我吭哧吭哧做到这道大题,面对最后两个空时,我猜测答案一定是A和B。但是先填A还是先写B,或者是先填B再还写A,我心里没底。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只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2个空,各填一个答案。比如A、B。那么结果可能是全对,或者全错。第二条路:2个空,你都选A,或者都选B。那么结果肯定只有一种,一对一错。第一种激进,第二种保守。一个空2分。走激进的路,要么得4分,要么是0分。走保守的路,则肯定能得2分。我选了保守这一条路,在两个空里都填了A。大概一个多月后,英语成绩出来了。我考了58分。58分。放在平时,这无所谓。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搞得很被动,很难受了。因为我第一志愿报的是TOP2,就是大家俗称的北大清华。那一年TOP2的英语分数线是60分。过了60,才有资格进复试,低于60,则只有调剂,自己联系看哪所学校招不满,就去哪所。怎么说呢?只能说是运气,不幸我考了58分。事后我复盘过无数次。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那张卷子上的选择题,还像刀一样刻在眼前。我忍不住想,如果我选择激进的那个做法,就可能是60分,或者56分。如果是60分,那我就很可能有资格进复试了。如果是56分,那第一志愿没戏,但也不耽误调剂。但我偏偏选了保守的做法,那就只有调剂的命了。TOP2是什么学校,调剂能选什么学校,其差别之大,就不用多说了。偏偏那一年大家招生形势都不错,没什么缺口供调剂。我东奔西跑,一度窘迫到连安徽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大学都联系了。并不是说这两个学校就不好。众所周知,在升学、工作、面临的机遇啊,这些或实或虚的方面,学校之间差别太大了。还好,最后,还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上海的一个老师收了我。要不是他,搞不好今天我真在安徽挖煤了。当然这也是笑话。不过,虽然大家嘴上都说职业无贵贱,但挤破头去考公务员,进国企又是为了什么?考研也是这样。其实,TOP2我报的是哪一所就不多说了,英语是不是真的考了58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几年前,读到陶杰的一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对我来说,当年面对那2个空,我以为只是一道普通的英语选择题,不过2分罢了。但其实呢?在我落笔之际,那就是我命运的巨变。而最终的结果是,我也几乎是无可挽回地错过了另一条路。许多时候,人生的节口,多一点运气,跳过去也就跳过去了。跳不过去,也许就一辈子没得机会跳了。当然,这只是一种马后炮,一种不甘的自我安慰,或者自欺欺人吧。因为我也清楚地明白,如果当初知道自己赌一把,就可能60分,我不会赌?再回到十年前,面对未知,面对那道题,以我的性格,还是会做出2分的选择。每一天我们都在做这样的选择,每一天其实都是你此后人生的巨变关口。正是因为人人都是面对未知,所以才有造化弄人之感。这就是命运的神秘莫测之处。说说读研的好处吧。现在经常能听到“读书没用”“研究生不如本科生”之类的话。以我的经历,工作几年之后,我有了一个强烈地感受:上过研与没上过研的人,差别非常大,尤其在思维上。一点体会就是:很多行业,虽然表面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归根结底,都是需要你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大量的冗杂信息中找到出关键点,然后形成逻辑解释框架,帮助客户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就发现,上过研的人,方法论会比较明确。在最基础的一步,会有主动的意识与方法去搜集、辨析五花八门的资料。虽然最后他们做出的方案,可能是一种精致的平庸。但至少,都会让你看到大致思路,多少有几分清晰,可以看到逻辑。后来我明白了:研究生要毕业,最基础的一个学习就是做实验、写论文。只要读过研,大小论文都写过十几篇。中国的本科生,能在毕业前写过几篇正儿八经论文的,微乎其微。做实验、写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最基础的训练,训练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上过研的本科生,一般就没有这些意识。他们也许会有漂亮的灵感,直击本质的洞察力,但很少有人能用完整的、合乎规范的方案表述出来。他们考虑问题,一般也容易流于大而化之人人都知道的答案。但人人都知道的,不一定就对,更不需要我们来告诉客户。坦率地说:职场竞争激烈,在大多数时候,闪烁的灵感,它的说服力其实是不如平庸的套路的。企业最喜欢的还是拿来就用,很少有企业有耐心去培养你。除非它已经大到一定地步,比如华为阿里。当然,我也见过很多毫不愧色上过研的本科生,无所羁绊。年轻,活力,聪明,啃吃苦,走得更远,职位更高。而博士生呢?他们理解问题是深一点,逻辑框架能力也强一些,但有一点,在中国的职场环境下非常残酷:一般他们都太老了,老到客户急着要求三天出的活,他能给你搞一个月。而且大部分企业,需要的不是你领先全球的新发现,而是将早已经发现了十几年的技术转化为立即可以见到的生产力。学历很多时候是可以约等于能力的。对我自己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本科时都是六十分万岁,也没有正儿八经读过书。直到毕业了,工作了,才有幡然醒悟地经历,于是辞职考研。虽然TOP2没有上成,但最后去上海读研的三年,成了我平生读书最集中,最放松的三年。三年里,虽然随性读书,有泛滥无归之虞,但到底也朦朦胧胧地打下了想问题的资源。三年里,我们三五师生,每隔几天,就相围而坐,讲堂见闻,分析问题,肆意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因求知而带来的愉悦与挫败,如影随形,成了我的生命体验。也养成了我以后工作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时隔多年之后,我对读研这一段时光最深刻的体会,也是最宝贵的收获。所以,我总劝比我年轻一点的朋友:在学校,别管是大专、本科还是研究生,一定要玩命的学,工作了要玩命的干活。否则很多事情,你错过了,未必就有机会了。我当年一道2分的题,做错了,也许是运气,但我至少还抓住了尾巴,你就未必有了。如果没有这一番折腾,我绝对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认识,也觉得体会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上面这些只是极其个人化的观察,以偏概全了,大概率是错的。PS: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阿呆爸:一个80后奶爸,不错过孩子成长每一步。

大目视之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人生不易,千万别把学历当废纸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企业歧视前几天,有个话题在微博上很火。很多学生反映,在应聘过程中,有的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表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多了,甚至觉得其实“非全日制研究室=本科生”。当然,这些话也引起了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不满,觉得自己就业被歧视了!一时之间大家热议不断,有的说非全日制就是花钱买个文凭而已,但是还有人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一样的题型,一样的分数,一样的发论文,凭啥你说我其实不过是本科。其实,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并且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类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招考方式正式并轨。唯一的区别就是毕业证书上的学习方式有“非全日制”字样。不过即使所有的流程一样,课程一样,但两者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比如两者学费不一样,非全日制高于全日制,两者可选的专业也有区别,全日制的选择更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毕业证书上会明明白白标注“非全日制”。从教育层面来说,这两者都是具备同样的效力,但从社会认可度来说,更多人偏向于全日制,认为全日制的含金量比非全日制的高。你可以说这是偏见,是歧视。但没办法,就从现在的社会大环境来说,不是每个人的认知都能做到一样。所以才会出现上面提到的在招聘的时候,企业HR说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得不说,这也暴露出一个大家不愿承认的社会真相:人在职场混,千万别把学历不当回事。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主观地判断谁对谁错,毕竟文件规定和我们现实遭遇总有差别,社会也免不了总会有偏见。一个企业要招聘,要在几分钟内了解你,只能通过阅读简历这种方法。换而言之,简历上面的学历、经历,就是你的敲门砖。不管你有多大能力,多大才华,只有踏进门内,才能被看到。所以,人生不易,千万别把学历当成废纸。读书无用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谎言不知道从何时起,网络上总是有一种声音:读书无用。当海龟回国,拿着几千块工资的时候,有人说读那么多书,喝那么多洋墨水,不照样几千块;当大学生拿着简历跑人才市场的时候,有人说读书有啥用,毕了业不照样找不到工作;当办公室白领工资赶不上工人的时候,有人说你读那么多书,还不如我工地干一天工资高。总之,只要你不如他,就会不断有声音在提醒你读书没用,自然这种读书无用论的声音也就愈演愈烈。当然这种声音有也影响了不少人的价值观,他们会觉得读书无用,甚至编造了段子:“学渣小王高中毕业后开始下海经商,学霸小张高中毕业后读了清华,后来小张毕业了到处找工作,到了最后一轮老总亲自面试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老总原来是当时的高中同学小王。”其实,这种反智段子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概率”。我们必须承认,在没有学历的人群中,也不乏各种收入高的职员、老板,在高学历中也有很多人潦倒一生,衣食无着。但是,总体平均来看,依旧是学历高的人群中产生了更多的企业家、大老板。不信你看网上流传已久的互联网大佬饭局照片,网友在照片上给大佬备注了学历,几乎清一水211、985。这些人凭借自己的丰富的学识、技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帝国。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噱头,学历仍是高收入的敲门砖,而读书无用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谎言。读书和不读书,差别究竟在哪里?在国庆黄金周的时候,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非常火热。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就是开国大典,在大典上要第一次升旗我我们的五星红旗。黄渤饰演的技术控就是负责做好自动升旗装置,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天安门广场上的阻断球早已经生锈坏掉了,这也就意味着,国旗没办法卡着节奏停到旗杆的顶端。于是,他们发动群众寻找一种金属,用这种金属铸造新的阻断球,从而保证在开国大典上正常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群众热情是有的,但是结果却微乎其微。普通群众怀着赤诚之心捧来了他们珍视的宝贝,例如长命锁、黄金、戏曲用刀具、子弹壳等等。这些东西,承载着满满的爱意和期许,但实际上此时此刻毫无价值。关键时刻,一名穿着布衫的清华教授拿着一块实验样本,来到了现场。正是这块样本石头,让五星红旗正常升起。会读书的人,总能在关键时刻找到方法,打开破局。而不读书的人,在面对困难和迷惑时,只能凭借热情和蛮劲横冲直撞,幸运者偶得一条生路,不幸者从此销声匿迹。在工作中又何尝不是如此,面对同样繁琐的表格,爱读书的人会自发寻找函数公式,快速准确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而不爱读书的人,只会用老办法慢慢攻克表格,平白多了几倍的工作量。读书和不读书,到底有什么差别?一言以蔽之,爱读书的人今天多学一点技能,明天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多学到一点知识,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多添一条道路。你可以学历不高,但不能不读书在综艺节目《演说家》中,网红考研教师张雪峰不无感慨地说“500强的HR都在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是的,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更残酷的是很多人都是踏入职场后才明白原来学历真的非常重要,纷纷感慨“悔之晚矣”。但是,正如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维克多·E·弗兰克尔所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选择态度的自由。面对因为学历问题造成的就业市场上的差别待遇,你可以选择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也可以选择持续读书,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开挂。雷海为,就是后者。雷海为是本是杭州市一名普通的外卖小哥,业务爱好就是古诗,13年如一日刻苦读背。终于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打败了北大的文学硕士,赢得了冠军。一边是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雷海为,一边是北京大学的硕士。两相交锋,本是毫无悬念。此时此刻,雷海为却凭借海量的知识积累,超越了学历的门槛,赢取了桂冠。同样,在职场上,你可以哀叹世界500强的企业,因为你的学历不够高,永远关上大门。你更可以选择,在漫长的岁月里日拱一卒、持续精进、重换新生。人在职场混,学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低学历禁锢了你的人生。读书,就是打破学历禁锢魔咒的唯一法门。

直幸

“齐齐哈尔大学”为什么现在没落了?

齐齐哈尔,算不算没落,这要看跟谁比,如果就在省内比较的话,确实算是没落了,这主要是因为齐齐哈尔相对来说比较偏,而基础设施没有跟上的缘故。目前的齐齐哈尔,其实真心不太差,尤其是在东北三省来说,绝对也算是比较牛的城市了。齐齐哈尔2017年经济总量1353亿元,在黑龙江省内排名第五。但是在整个东三省地区市排名中,却占据第11位,这个成绩还是可以的。齐齐哈尔之所以目前在省内落后一些,主要是因为近些年的基础设施还没有修到齐齐哈尔,他距离哈尔滨有点远,而哈尔滨是黑龙江中心城市,要一点点从哈尔滨扩散出去,才能最终惠及齐齐哈尔。未来齐齐哈尔会修建两条高铁,分别是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高铁、齐齐哈尔—乌兰浩特—通辽高铁,但这些基础是投入使用之后,齐齐哈尔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东北西部的重要城市中心。

格物

考研扛把子张雪峰,改当高考志愿填报师,分数不够说什么都是扯淡

很多听过张雪峰考研课程的朋友都说他不应该教大家怎么去考研,他更应该去说相声。因为他的课说学逗唱,妙语连珠,分分钟就能让你开怀大笑,感觉就像是听了一场单口相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研是一件特别有压力的事情,可是对于他而言,考研不是难事,难在选择。湖南卫视联合有道精品课上线了一档互动知识分享节目,名字叫做《叮咚上线!老师好》。正值当下高考填报志愿,所以节目组邀请了张雪老师来到节目中向大家分享了该如何填报自己心仪的大学。昔日考研界扛把子张雪峰,化身高考志愿填报师,教你填志愿到底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节目中张雪峰老师夸下海口说道:只要有他在,能够弥补高考大概50分到100分的差距,乍一听,不切实际。他解释到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你考清华,我让你报,你就能上清华。而是说你虽然考了550分,但是只要你志愿填报的好,将来毕业以后找到的工作跟那个600分的同学将是一样的单位干一样的工作。节目中张老师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例说明。杭电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最新的学科评级中,杭电的计算机专业获得B+,可以说是超越了一众211大学。但是550分报考一般学校的优势专业和600分报考好学校的一般专业,而且必须是同一个专业,50分的差距究竟能不能实现上面的骚操作还有待考究。就拿小编所在的安徽省来说,2020年安徽高考一本理科投档线为515分,600分和550分均超过了一本线。但是50分的差距,可以报考的学校却有着天壤之别,理科600分安徽考生可以报考211中下水平的高校,但理科550基本上就和211无缘了,只能报考省属的一本大学。从本质上,两所学校的等量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记得张老师曾经在节目中说过,所有的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不会到齐齐哈尔大学去招聘。这句话放在这里同样合适,就算你550分报了一个不是985,211高校的王牌专业,大概率也不会改变你和那些上211大学同学间的差距。国家双一流大学就那么100多所,就算加上几个专业排名靠前的双非高校,绝大多数人就读的还是省属高校。还是以杭电为例,杭电今年在安徽的最低投档线为614分,这个分数同样超过了部分211大学,550分连它的边都摸不着。私以为,只有2种情况下张老师所说的才可以成立,那就是当你的分数只能报考重点大学的一般专业时,才可以选择非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或者你的分数可以在同一档大学中择优选择,比如哈工程和上交大同是双一流高校,哈工程的“三海一核”特色学科和上交大的不相伯仲,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而张老师的说法给人一种偷换概念的感觉,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其实就是由你的分数所决定的,只有你的分数达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时,你才可以决定到底是报考重点大学的一般专业还是非重点大学的王牌专业。用张老师最常用的比例来阐述这个问题,针对绝大多数人来说,550分和600分的同学大概率也不会在同样的单位干一样的工作,50分差距想靠专业弥补,有点想当然。所以,能上重点大学就尽量不要上非重点大学,因为将来无论是你面对就业还是考研,学校的名字要比你学什么专业更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