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青岛迎来新的卫健委主任:医学专业,是位博士大盗乃止

青岛迎来新的卫健委主任:医学专业,是位博士

今年10月14日青岛那一波疫情发生后,时任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隋振华被停职,接受进一步调查;同时,市委委派青岛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锡祥同志主持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工作。两个多月后,隋振华被正式免职,青岛迎来新的卫健委主任。12月25日举行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相关事项和有关人事任免案等。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赵豪志的提名,决定任命:薄涛为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姜水清为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决定免去:隋振华的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新任命的卫健委主任薄涛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他是位民主党派人士,二、医学专业科班出身。公开资料显示,薄涛出生于1966年3月,农工党员。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副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市政协常委,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市卫计委副主任。现任农工党青岛市委员会驻会副主委。薄涛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成绩相当不错。曾荣获国家卫生部结核病工作先进个人、卫生部脊髓灰质炎消灭先进工作者、青岛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先进个人、青岛市十佳青年卫生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三等功两次。担任中国卫生政策与技术经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课题14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专业文献57篇。2008年,我市曾公开选拔14名副局级领导干部,薄涛为其中之一,并出任当时的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薄涛目前是青岛市政协委员,2018年两会,薄涛曾建议“完善卫生政策体系加快健康青岛建设”——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健全采血、急救、检验、透析等医疗机构网络,将公立医院床位数控制在适宜水平,鼓励发展社会办医,大力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建立职责明晰、“预防—干预—诊治”衔接有序的“医防融合”疾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覆盖率,推进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工作。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在城市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在县域建设县、镇、村一体化医共体,加快建立区市影像、检验、远程诊断、消毒供应等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新冠疫情发生后,已有多个省市卫健委主任一职调整。统计显示,目前省一级卫健委主任六成以上为医学和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士担任。上一波疫情发生后,10月14日晚,青岛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暴露出青岛在疫情防控操作、落实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教训十分深刻。会议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青岛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检视、深刻反思、举一反三,进一步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严格规范程序流程,全面抓好秋冬季常态化疫情防控。冬天来临,作为港口城市的青岛,疫情防控压力相当大。12月20日下午,2020年青岛市“三民”活动公开云述职报告会上,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赵宝玲表示,坚持人物同查、人物同检、人物同防,全面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措施。一是人防,主要是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住院的患者、陪护以及发热门诊的诊疗人员,同时还有冷链从业人员,境外的输入人员等。第二是物防,主要是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第三是环境的防范,重点是定点医院,医院里的发热门诊,还有入境人员的检测隔离点,以及进口冷链食品的加工、储藏、运输环节。第四是防院感,将加大院感防控的措施和力度,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演练和督导督查。第五是医疗防护物资的储备,目前全市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储备了一个月的防护物资。

人之所引

预约挂号要提前两个月!青岛来的治未病博士医生“带火”安顺中医院

最近,安顺市中医院“很火”,治未病科门诊就诊排成长队,预约挂号也排到两个月后。火爆的背后,是青岛市支援安顺市医疗专家史俍元的辛勤付出。 “听说你是‘神医’,摸摸脉象就能看病了?”面对记者提问,史俍元笑着说:“我哪是什么神呀,看病治疗是医生的本职,是遵循科学,有依据的看病,只是大家对中医太不了解了,中医讲求望闻问切,我比较擅长‘切’,通过脉诊脉象诊察,可以提前发现西医或者仪器没有检查出来的疾病前脉象征兆。” 史俍元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中医内科学博士、主治医师,就职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今年6月初,34岁的她得知安顺市中医院需要治未病专家帮助时,主动请缨,带着刚出生6个月的孩子和父母,暂别丈夫,跨越两千多公里,驱车赶到安顺市中医院进行健康对口支援帮扶。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我有幸参与到其中,这是我一生的闪耀时刻,也是作为一名大夫的仁心。”对此,史俍元说。 刚到安顺市中医院报道,该院党委书记、院长郭元园就对史俍元说:“史博士,我们医院要重点发展治未病科,至于具体怎么建,你放开手脚大胆干,我们全力支持你。”将治未病科的发展重任托付给她。 然而,作为2014年建立的科室,治未病科只有一位一生、一名护士,几张床。“几乎从零开始。”史俍元说。接下来,她对治未病科进行重新规划,建立宣教区域、指导咨询区域、评估区域,购买治未病所需的医用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设计重新装修科室,增加科室医护人员。短短3个月,治未病科全新启航。 治未病科焕发新气象,史俍元一边坐诊,一边总结地区疾病特点和就诊需求,主攻重点学科。通过对病例和地区特点的分析,她发现安顺区域结石患者、失眠人群较多,科室将预防和治疗结石体质纳入养生调养方案;组建失眠门诊,10月12日,该门诊正式开珍,当日预约看诊患者已排满1个月,采取电话预约制、定期回访制,失眠门诊“一炮走红”。史俍元运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进行辨证治疗,经她诊治好的病人口口相传,门诊病人量越来越多。耳濡目染和亲自教授,科室的医生熟练掌握治疗方法。 治未病科声名鹊起,史俍元引进新技术,针对安顺市多雨潮湿,气温偏低的气候特点,关节疼痛、胃肠等疾病高发,从中医辨证法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她培养人才梯队,倾囊相授,培训4人独立掌握和操作隔药灸脐法,现已成功开展上百例。成功帮扶医护人员开展麦粒灸、耳穴、经络穴位诊断、穴位贴敷、放血疗法等十几种技术,扩大治未病科的治疗范围,如崩漏、痛经、头痛、消化系统等内科疾病治疗,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 现在,安顺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患者慕名而来,其中不少从广西、云南等省赶来看诊。 “史大夫!太谢谢您了!幸好您从脉象上提前帮我看到了肠息肉,听了您的建议去做肠镜检查,才发现是肿瘤的超早期,要是再拖半年就恼火了!”一名50岁出头的男士连声道谢。 精湛的医术,患者争相传颂。现在,每天慕名来找史俍元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可谓一号难求,安顺市中医院治未病科的病人从寥寥无几到提前预约,接诊量累计超过1000人;治未病观念从鲜为人知到口口相传,“通过一个医生,带活一个科室”迅速地转变。看诊中,史俍元笃信精工出细活,每天上午只接诊初诊病人,下午专看复诊。她说:“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就是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治疗。三五分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接诊每个病人至少要花费20分钟,虽然只是简单的把脉,但运气伤神,看多了看不明白等于没看。” 如今,安顺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被广为人知,治未病、健康养生在安顺迅速传开,治未病科的人员也增加至3名医生5位护士。 治未病科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史俍元表示,“选择来到安顺,我带着情怀而来。下一步,安顺市中医院将会开发更多例如排酒毒门诊、排石门诊、体质调理门诊等符合南方人体质的治未病诊疗项目,更加细化科室门诊,同时,做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招聘一些新鲜血液继承和传承中医医学,建立起人才梯队,朝着细化深度发展。” 安顺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李硕介绍:“我们就是要抓住东西部医疗扶贫协作的机会,让‘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在深入人心,通过一个医生,带活一个医院,带活一个产业,真正地把安顺打造成医养结合的‘康养福地’和‘城市避暑胜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丽华 牟元媛编辑 向淳编审 胡丽华 袁国彬

一弓

重磅!总投资30亿元 青岛再添一家高校附属医院

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综合及病房楼 。青岛新闻网3月25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邵璐)日前,青岛新闻网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悉,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首批300余名入职人员完成报到,将逐步按计划进行入院教育和岗位、环境适应训练,吹响试营开诊的“集结号”。据介绍,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是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和青岛滨海学院合作共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规划床位2400张,是一所非营利性混合所有制三甲标准大型综合医院。该医院高标准进行人才招募,优中选优超额确聘了首批试营开诊人员。其中,三甲医院经历的高级职称者占50%以上,博士学位者占30%以上。此外,医院还遴选1200余名高水平人才纳入人才储备库。国家卫计委儿科支气管镜专家组成员舒林华博士是首批入职医生之一,也是全国6位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之一。他不仅带来了《基于大数据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治疗决策支持系统(CAP-CDSS)》国家发明专利,还带来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累累硕果。“截止去年12月,总计收到应聘简历7400余份。其中,医疗类人员占48 %;药类和技类人员20 %;护理类人占 19 %;行政管理等人员占 13 %。”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甜甜介绍,未来,整个医院医疗工作人员将近3000人。另外,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拥有全青岛医疗系统唯一的世界顶级肿瘤放射治疗设备——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以及西海岸新区医疗系统唯一的PET-CT、全飞秒激光治疗仪等主要高端大型设备,其先进性水平青岛市领先,达到山东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

立乎不测

前任被免职两个多月后,薄涛任青岛市卫健委主任,是位医学博士

今年10月14日青岛那一波疫情发生后,时任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隋振华被停职,接受进一步调查;同时,市委委派青岛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锡祥同志主持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工作。两个多月后,隋振华被正式免职,青岛迎来新的卫健委主任。12月25日举行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相关事项和有关人事任免案等。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赵豪志的提名,决定任命:薄涛为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姜水清为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决定免去:隋振华的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1新任命的卫健委主任薄涛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他是位民主党派人士,二、医学专业科班出身。公开资料显示,薄涛出生于1966年3月,农工党员。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副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市政协常委,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市卫计委副主任。现任农工党青岛市委员会驻会副主委。在医疗卫生领域,薄涛履历丰富。曾荣获国家卫生部结核病工作先进个人、卫生部脊髓灰质炎消灭先进工作者、青岛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先进个人、青岛市十佳青年卫生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三等功两次。担任中国卫生政策与技术经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课题14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专业文献57篇。2008年,青岛曾公开选拔14名副局级领导干部,薄涛为其中之一,并出任当时的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两会,作为青岛市政协委员的薄涛曾建议“完善卫生政策体系加快健康青岛建设”——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健全采血、急救、检验、透析等医疗机构网络,将公立医院床位数控制在适宜水平,鼓励发展社会办医,大力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建立职责明晰、“预防—干预—诊治”衔接有序的“医防融合”疾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覆盖率,推进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工作。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在城市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在县域建设县、镇、村一体化医共体,加快建立区市影像、检验、远程诊断、消毒供应等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此番当选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薄涛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识提升青岛医疗卫生水平。【来源:青岛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波莱罗

青岛首例在读医学博士赴济捐献造血干细胞,又一白血病患儿迎来新生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1月6日,“90后”在读医学博士王一休冒着数十年一遇的严寒,踏上了开往济南的列车。他将在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1名白血病儿童的生命,成为山东省2021年度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青岛市第102例捐献者,同时是青岛市首例在读博士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0年5月,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联系王一休征询捐献意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同意捐献!”当时,王一休正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攻读医学硕士,他明白自己的决定将给患者送去生命的曙光。随后,王一休顺利完成了高分辨配型和捐献前体检等流程,并根据患者需求确定了捐献时间。王一休品学兼优、热心公益。励志学医的他多次参加献血活动,2012年时年20岁的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随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无偿献血爱心大学生,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同年考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攻读医学博士。2020年以来,新区红十字会以获评“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为契机,以承担省市两级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改革试点任务为抓手,润物无声,踏实作为,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到极致,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公益新区贡献更多红十字力量。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有3866人加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已达19人,位居省市前列。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不是传统观念中“采集骨髓”,是一种安全、科学的方法,无损志愿捐献者的个人健康,对广大女性备孕产子没有负面影响。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达2938034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达10684例,患者申请查询达92214人。目前,我市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达3.275万人,已成功实施捐献101例。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入库活动常年举办,在全市各献血点都可以很方便地入库。欢迎年龄在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的市民到就近献血点,在充分了解相关捐献知识,并征得亲属同意之后,填写入库申请表,并留存8-10毫升血样,就可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给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新生的希望。同时,呼吁已经留样入库的志愿者朋友们,如果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发生变化,可直接登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官方网站:http://www.cmdp.org.cn/,点击首页“志愿捐献者更新个人信息”栏目,进行入库信息更新;同时也可以通过拨打以下各区市红十字会联系电话,咨询入库和更新联系方式:青岛市红十字会:85716180市南区红十字会:88729595市北区红十字会:85801937崂山区红十字会:88997672李沧区红十字会:87637530城阳区红十字会:87868819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82196626即墨区红十字会:88519999胶州市红十字会:82206199莱西市红十字会:81879762平度市红十字会:88331599

帛和

青岛“90后”小伙赴济捐造血干细胞,为在读医学博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1月6日,冒着数十年一遇的严寒,“90后”在读医学博士王一休踏上了开往济南的列车。他将在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1名白血病儿童的生命,捐献成功后,他将成为山东省2021年度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青岛市第102例捐献者,同时是青岛市首例在读博士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一休是枣庄人,出生于1992年,2011年考入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期间,他热心公益,2012年开始多次参加献血活动,同年加入中华骨髓库,随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2020年,青岛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王一休进入复旦大学继续攻读医学博士学位。2020年5月,正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读硕士的王一休接到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其造血干细胞与患者初配成功,便毫不犹豫同意捐献,并积极配合红十字会,顺利完成了高分辨和捐献前体检等流程,并根据患者需求确定了捐献时间。2021年1月6日,王一休正式启程济南,计划挽救1名白血病儿童的生命。这一次能够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能够拯救一个生命,王一休认为是一种幸运。2018年,王一休的母亲遭遇车祸,这件事情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患者家属,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平日里无论是献血还是加入中华骨髓库,都可挽救一个生命,这都是对世间美好的奉献。他希望能成功捐献,返青后踏踏实实的学好医术,实现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通过专业知识挽救更多的生命。据了解,目前,青岛市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达3.275万人,已成功实施捐献101例。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已有3866人加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已达19人,位居省市前列。

我的白衣荣光|青岛市中心医院齐清华:扛起抗疫“大旗”的90后

冬季,总是与高发的呼吸道疾病相连,在万家灯火亮起的时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却鲜少能跟家人团聚。今年是齐清华在青岛市中心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的第6年,经过锻炼,她在今年1月实现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脱变,也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她在日记中写道:庚子冬春跨年,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突袭荆楚大地,牵动着众人的心。面对“看不见的敌人”,面对许多未知和不确定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放下疲惫,穿上战袍,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重任在肩迅速进入“当家人”状态初见齐清华时,有种“人如其名“的感觉,纤细文雅,说话轻声细语,如微风拂面般舒适。齐清华是一名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长起来的90后,2014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大学,入院工作后,凭借出色的表现,在2020年1月实现了从护士到副护士长的转变。“以前只是单纯的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转为行政管理岗位以后,感到身上的担子一下重了。”角色刚转变,齐清华就迎来了“大考”。来不及迷茫,来不及适应角色的转换,齐清华明白自己必须保持清醒和警惕,面对压力和挑战,唯有全力以赴。她积极组织科室同事认真学习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方案,确保科室每个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严阵以待,随时应战。大年初一深夜,医院组建起青岛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科室包括护士长和1名主管护师在内的四名医护人员被选派到湖北抗击疫情。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副护士长,齐清华临危受命,在护士长孙晓娜援鄂后便肩负起呼吸与危重症病房、呼吸与危重症监护两个护理单元的日常管理工作及防控任务。重任在肩,从年三十开始,齐清华持续作战一月余,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疫情来临时,她的孩子才10个多月,尚在哺乳期,每天,她只能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匆匆赶回家,给孩子喂完奶便迅速返回工作岗位。为了能及时查看各类最新通知,常常一边喂奶一边拿着手机回复信息,分秒必争。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一线,她不得不提早给孩子断奶。“有的时候觉得挺对不住孩子的,我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理解我,因为妈妈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战士。”每次家人视频时心疼她早出晚归,饭都不能准点吃,人瘦的不好看了,她也总是微微一笑,淡淡的说一句:“职责所需,我比晓娜护士长她们幸福多了。”关怀备至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大多是呼吸道危重症病人,护士们会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气道管理,帮助患者咳出痰液。有时,痰液会黏附到护士们的衣服上、手上,齐清华从来不觉得脏,只会希望患者尽快好起来,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这种时候很多,我们及时清理、做好防护都没有问题,我们的护士不会去嫌弃患者,病人自己是最难受的,鼓励他们、关怀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她每天都要下病房至少4次,教大家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等,征询他们对护理工作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多跟患者沟通,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齐清华狠抓护理质量,优化工作流程。在齐清华的叙述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团队团结向上、充满正能量。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大家会齐心协力主动帮助;刚来的护士遇到困惑,年资长的护士会悉心指导;大家有好的想法会积极建议,她鼓励每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可以推动科室发展进步的好建议她都会采纳。“疫”路无悔特殊时期方显医护本色大年初一,也发生过一次“有惊无险”的事。年三十,该科室转入一名武汉大学生,核酸检测呈阴性,但因特殊情况没办法回家过年。开完协调会后齐清华特意回科嘱咐值班护士晚上一定要给他送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第二天一早她又带了水果和新春祝福去看望小伙子。就在这时,她敏锐的发现小伙子出现发热、乏力的症状,她立即跟上级领导反映,全员做好防护后为小伙子再次进行核检。所幸,核检结果呈阴性,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回忆起那个时刻,真的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只想着如果是坏的结果,整栋大楼肯定要封闭,家人怎么办,楼里的患者怎么办。”经过15天的治疗,该患者康复出院,每隔几天,齐清华也都会随访一下他现在的情况,小伙子非常感动,对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表示感谢。经过疫情期间的考验,齐清华对于从医者的认知更深刻了。从医的生涯中,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无畏牺牲,是一名医者的荣耀,也是医者的无悔岁月。身为抗疫一线一员,她感受到了成就感,也感受到了职业带来的自豪感。“上个周带孩子去动物园玩,园区对医护人员免费,那一刻,感受到到了社会的尊重,非常自豪。”齐清华深知未来之路任重道远,她将继续前进,带领科室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质量;不断进取,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生命撑起一片蓝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马华)

三围四围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向全国选聘635名高端医疗人才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30日讯 日前,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0年青岛市卫生重点项目高端医疗人才需求计划表》,拟面向全国选聘635名高端医疗人才,涉及青岛市公共卫生中心、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韩国延世大学世福兰斯医院等12个卫生重点项目。据悉,此次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共计招聘635名高端医疗人才。其中,青岛市公共卫生中心位于市北区山东路和抚顺路交叉口东北侧,占地面积49亩,设置床位718张,计划招收20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医院位于崂山区金家岭金融新区服务区(张村河南岸),占地面积56.6亩,拟设床位800张,计划招聘46人。韩国延世大学世福兰斯医院位于鹤山路以南、旭阳路以北、东程路以西、占地161.1亩,规划床位1500张,计划招收200人。报名采取发送电子邮件报名的方式。应聘人员请将个人简历,连同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书等岗位要求的证明材料打包压缩后,以“岗位名称+姓名”命名,发送至岗位对应的报名邮箱。邮件发送后请电话确认。报名时间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12月15日截止,以邮箱报名时间为准。选聘单位负责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择优确定进入考核范围人选,未进入考核范围的不再通知。应聘人员须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核事宜由选聘单位另行通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来源:青岛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岂不惑哉

一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青岛市胸科医院已治愈7人

2月20日上午,1名重症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青岛市胸科医院治愈出院,截至目前,该院共治愈7名青岛地区确诊患者。28岁男性患者为青岛本地人,1月25日出现发热等症状,2月2日到市南区某医院就诊,经预检分诊在发热门诊隔离治疗,2月3日诊断为青岛市第2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月4日转到市胸科医院进行救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该患者入院时为重症病例,青岛市胸科医院集中优质资源和专家,每日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针对患者病情认真评估分析,按照“一人一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救治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患者病情逐渐好转,2月7日转为普通型病例。目前患者肺部病变明显吸收,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为阴性,经专家组评估,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于2月20日治愈出院。截至目前,青岛市胸科医院共治愈7名青岛地区确诊患者,其中包括2名重症患者。医院专家组长李同霞副院长称,重症患者的成功治愈为医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增添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医院将严格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积极救治其他患者,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出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台雪超)

脚斗士

青岛市医疗卫生机构与90余家国内科研院校建立合作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5月29日讯(记者 蒋甜)近年来,青岛市医疗卫生机构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日本、韩国等90余家国内外优质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医、学科共建、技术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核心技术交流,建立起外方专家团队来青工作、技术指导和学科骨干外出进修培训的长效机制,以国际标准打造品牌优势学科;先后实施“百名青年骨干医师海外培训项目”、“英才计划”,派出业务骨干赴国外学习,部分优秀医师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有效提升了青岛市医疗服务水平。多年来,市立医院集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顶级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年度周期性学术交流与核心技术交流,建立起外方专家团队来院工作、技术指导和本院学科骨干外出进修培训的长效机制,以国际标准打造品牌优势学科。2015年3月,青岛市国际医疗合作中心正式启动并落户医院。每年举办国际医学论坛,成为青岛市知名国际学术品牌;已与51所国际医疗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双向执业、远程会诊、联合研究,每年选派百人出国培训,实现医疗技术融合和科研资源共享,培训机制常态化。 市立医院国际门诊是省内首家执行国际标准的涉外医疗门诊,先后聘用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7位外籍专家坐诊,为来自100个国家的近10万国际友人提供多语种、符合国际标准和流程的医疗服务,成为青岛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标志。2008年,集团圆满完成奥帆赛、残奥帆赛医疗保障工作,建立起一整套国际化诊疗服务模式和管理体系;现在,集团已与32所国际保险机构签约,与国际SOS实现国际转运常态化,国际间转诊、会诊实现无缝接接轨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