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青岛一医生被停职,因妻子网络晒其收礼体性抱神

青岛一医生被停职,因妻子网络晒其收礼

7月3日,有网友称,一名自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生李某某的妻子,发文晒丈夫收患者所送的水果水产等礼物。女子称,老公为“泄私愤”,给被撞患者做全身体检,让撞人者多掏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通报,涉事的急诊外科李医生被停职处理。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医院相关部门已就此事介入调查,将根据最终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做出严肃处理。7月2日下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官方微博发文称,关于网友反映的医院急诊外科李姓医生的有关问题已经收到,已责成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不过,小编认真的看了视频里截图的文字,如果是真的,我觉得这大夫有点意思啊!给没有暂停细看文字的朋友概述一下。医生收了病人的樱珠,她老婆还特意说樱珠很贵的,好的要20一斤。医生遇到撞了人还态度不好的司机,就会有意给伤者多开检查项目,还说就当顺便做体检了。让肇事司机拿到诊疗费时心疼,教他做人。诊治穷困病人,医生很好,病人感谢他。网友评论。@北乔馨: [拜拜]堂妈真是步严书记之妻的后尘啊!@淋漓尽l致: 真是防不胜防,没想到同床共枕的人是自己的终结者!@过客nina-lopez的世界很快乐: [挖鼻][挖鼻] 祸从口出要改为祸从耀擺,虚荣心盖过脑残!@马岛主: 这媳妇儿是弱智还是什么情况@麦田守望者55502: 这是不想过下去的节奏啊!@最爱晴天灬: 自己卖弄完美人设,早晚会崩盘。自己作死。被司机撞的患者一般都是弱势群体。这类事故以司机负主责的多,医生如此操作,有点惩罚司机的味道,虽有点大快人心的意义,但负能量的成分仍存在。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来说,应当以事实为准绳,客观的为患者开方疗伤。惩罚涉事主体,还是法律来做比较好!做妻子的如此网上操作,无疑是把丈夫推向了杀猪案板。如此女屠夫有点让人怀疑她的智商!娶妻如此,为夫完球!呜呼哀哉!资料显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为省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院年门急诊量527.3万人次、出院21万人次、手术10.4万例,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5名,博士833名,硕士1535名,留学归国人员200余名。

大音

预约挂号要提前两个月!青岛来的治未病博士医生“带火”安顺中医院

最近,安顺市中医院“很火”,治未病科门诊就诊排成长队,预约挂号也排到两个月后。火爆的背后,是青岛市支援安顺市医疗专家史俍元的辛勤付出。 “听说你是‘神医’,摸摸脉象就能看病了?”面对记者提问,史俍元笑着说:“我哪是什么神呀,看病治疗是医生的本职,是遵循科学,有依据的看病,只是大家对中医太不了解了,中医讲求望闻问切,我比较擅长‘切’,通过脉诊脉象诊察,可以提前发现西医或者仪器没有检查出来的疾病前脉象征兆。” 史俍元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中医内科学博士、主治医师,就职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今年6月初,34岁的她得知安顺市中医院需要治未病专家帮助时,主动请缨,带着刚出生6个月的孩子和父母,暂别丈夫,跨越两千多公里,驱车赶到安顺市中医院进行健康对口支援帮扶。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我有幸参与到其中,这是我一生的闪耀时刻,也是作为一名大夫的仁心。”对此,史俍元说。 刚到安顺市中医院报道,该院党委书记、院长郭元园就对史俍元说:“史博士,我们医院要重点发展治未病科,至于具体怎么建,你放开手脚大胆干,我们全力支持你。”将治未病科的发展重任托付给她。 然而,作为2014年建立的科室,治未病科只有一位一生、一名护士,几张床。“几乎从零开始。”史俍元说。接下来,她对治未病科进行重新规划,建立宣教区域、指导咨询区域、评估区域,购买治未病所需的医用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设计重新装修科室,增加科室医护人员。短短3个月,治未病科全新启航。 治未病科焕发新气象,史俍元一边坐诊,一边总结地区疾病特点和就诊需求,主攻重点学科。通过对病例和地区特点的分析,她发现安顺区域结石患者、失眠人群较多,科室将预防和治疗结石体质纳入养生调养方案;组建失眠门诊,10月12日,该门诊正式开珍,当日预约看诊患者已排满1个月,采取电话预约制、定期回访制,失眠门诊“一炮走红”。史俍元运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进行辨证治疗,经她诊治好的病人口口相传,门诊病人量越来越多。耳濡目染和亲自教授,科室的医生熟练掌握治疗方法。 治未病科声名鹊起,史俍元引进新技术,针对安顺市多雨潮湿,气温偏低的气候特点,关节疼痛、胃肠等疾病高发,从中医辨证法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她培养人才梯队,倾囊相授,培训4人独立掌握和操作隔药灸脐法,现已成功开展上百例。成功帮扶医护人员开展麦粒灸、耳穴、经络穴位诊断、穴位贴敷、放血疗法等十几种技术,扩大治未病科的治疗范围,如崩漏、痛经、头痛、消化系统等内科疾病治疗,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 现在,安顺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患者慕名而来,其中不少从广西、云南等省赶来看诊。 “史大夫!太谢谢您了!幸好您从脉象上提前帮我看到了肠息肉,听了您的建议去做肠镜检查,才发现是肿瘤的超早期,要是再拖半年就恼火了!”一名50岁出头的男士连声道谢。 精湛的医术,患者争相传颂。现在,每天慕名来找史俍元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可谓一号难求,安顺市中医院治未病科的病人从寥寥无几到提前预约,接诊量累计超过1000人;治未病观念从鲜为人知到口口相传,“通过一个医生,带活一个科室”迅速地转变。看诊中,史俍元笃信精工出细活,每天上午只接诊初诊病人,下午专看复诊。她说:“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就是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治疗。三五分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接诊每个病人至少要花费20分钟,虽然只是简单的把脉,但运气伤神,看多了看不明白等于没看。” 如今,安顺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被广为人知,治未病、健康养生在安顺迅速传开,治未病科的人员也增加至3名医生5位护士。 治未病科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史俍元表示,“选择来到安顺,我带着情怀而来。下一步,安顺市中医院将会开发更多例如排酒毒门诊、排石门诊、体质调理门诊等符合南方人体质的治未病诊疗项目,更加细化科室门诊,同时,做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招聘一些新鲜血液继承和传承中医医学,建立起人才梯队,朝着细化深度发展。” 安顺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李硕介绍:“我们就是要抓住东西部医疗扶贫协作的机会,让‘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在深入人心,通过一个医生,带活一个医院,带活一个产业,真正地把安顺打造成医养结合的‘康养福地’和‘城市避暑胜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丽华 牟元媛编辑 向淳编审 胡丽华 袁国彬

执行者

青岛美女医生脱下白大褂后,展现另一面,网友:反差太大

青岛美女医生脱下白大褂后,展现另一面,网友:反差太大当美女和学霸这两个词加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上天真的眷顾这个人,把所有美好的都给了她,那么这个人同时也是一个健身达人并且拥有8块腹肌的女博士呢,是不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她叫袁合荣,从小出生在医学世家,现在也是一名医学博士,可以说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很多人对于书香子弟的人印象里,觉得戴着厚厚的眼镜,可是在她身上从来没有体现出来,她不仅喜欢运动,而且还喜欢健身,并且学习过武术。我们大家都知道医生的工作非常辛苦,平时都特别忙,但是她无论如何忙也会抽出一点时间去健身房健身,刚开始的时候她进行了瑜伽的锻炼,后来发现瑜伽对于减脂没有效果,于是她又去进行了健身训练,没有多久她就出现了马甲线,体脂率也非常低,对于这个成果她很满意。白天她是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白衣天使,晚上呢,她又在健身房挥洒的汗水,这样的女孩子怎么不会得到人的喜欢呢?其实她已经结婚了,而且还有了小孩,但是生孩子没有影响她健身的习惯。她的对象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是一个非常儒雅的男性,可是在她老公身旁也会出现小鸟依人的情况。对此她表示到,即使外界都不理解,但是只要是正常的个人喜好,不会根据世俗的眼光去改变,她会把健身一直坚持下去。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想拥有这种身材呢?那么就赶紧行动起来,我给大家介绍一套简单的动作,想要学习的女性朋友可以尝试着进行。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拥有这种身材呢?1.臀桥运动顾名思义,臀桥运动就是臀部发力使自己的身体像一个桥的样子,我们需要躺在瑜伽垫上,上半身不要动,双腿可以保持弯曲姿态,臀部发力抬起自己的身体。这个动作训练臀部力量,可以使臀部紧致有型。2.平板支撑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臂向内弯曲以支撑身体,脚趾放在地面上,利用自己的核心力量使身体平行。腰部不应在中部塌陷,长时间进行这个动作练习可以使身体充满美感。3.仰卧举腿身体平躺,用臀部的力量抬高双腿。不要移动上半身。用臀部抬高腿并使它们垂直于上身。在此运动过程中,腿不要弯曲,这也是锻炼臀部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可以使你的腿苗条。4.腹背挺身平躺在瑜伽垫上,保持下半身不动,双手放在背后,用背部的力量抬起身体。此动作主要锻炼背部和胸部,这可以使胸部挺翘。仰卧起坐辅助器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这类锻炼。这种仰卧起坐辅器非常耐用,经济实惠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底部有一个吸盘,吸盘吸附在地面上就可以使用了,吸力非常大大,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结语:前凸后翘的身材,每个女性都想拥有,但是想要拥有它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日复一日的健身锻炼,如果你想拥有这种身材,那么就赶紧锻炼起来吧。

唐鉴

赞!青岛两名医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日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李永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牛海涛:率队出征,不负众望牛海涛,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历任青大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副院长,现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2月9日清晨,牛海涛肩负着党组织的重托带领132名队员奔赴疫情最前线,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肺炎患者重症病房。 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在武汉驻地成立,牛海涛任临时党总支书记。面对危险的疫情,牛海涛身先士卒。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气管切开、膀胱造瘘手术等被业内称为与死神肉搏,牛海涛第一个走向患者,直面病毒。气管插管、鼻胃管置入都是极其危险的工作,为了队员的安全,他亲自示范操作流程。结合战时情况,牛海涛因地制宜,带领团队迅速制定规范制度和流程,进行驻地布局合理化改造并制定了生活驻地卫生管理标准流程等7项标准。开展技术治疗的同时,牛海涛制定了同济光谷“青岛标准”;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丰富患者枯燥的生活,他带领护理团队利用空余时间制作“点餐式”沟通手册,向患者推广“八段锦”健身功法等娱乐活动;为了让患者快速康复,积极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援鄂期间,牛海涛带领医疗队累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97人,其中重症80人、危重症17人、治愈出院82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305人次。医疗队5位麻醉科医师参与院区气管插管51例,占光谷院区全院插管的77%。援鄂医疗队创新引入重症超声技术对重症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救治出院光谷院区年龄最大的91岁重型高龄伴多脏器损伤患者,成功为86岁高龄合并脑梗死、高血压病、房颤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危重型患者行微创气管切开术,成功为1例107Kg危重型患者行气管插管并成功拔管,用高水准的医疗技术交出了一份学霸级“武汉答卷”。 9月8日,作为山东省唯一先进个人代表,牛海涛登上主席台受奖。 李永春:鏖战52天,无悔32年从医路青岛市市立医院党委委员、青岛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李永春从事呼吸疾病临床工作32年,对慢阻肺、哮喘、肺间质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李永春参加青岛市第七批技术干部援藏任组长,并任日喀则市卫生局副局长。在西藏的两年,他深入农牧区,义务送医送药、义诊3000多人次。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日喀则市医院开通了120急救热线,购置了急救车,为藏民搭建了一条生命急救通道。援藏归来,2003年4月抗击非典,他临危受命,担任发热门诊主任。他在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例高度疑似病例,组织全市会诊,确诊为青岛市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因为在非典一疫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李永春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联合表彰,授予“青岛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他坚决志愿投身救治一线。“我是一个呼吸科医生,32年前的选择,今天仍然坚持的选择!穿了这身白衣,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此刻,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和职责。”青岛支援武汉医疗队132人,由5家医院临时组建。李永春担任医疗队的领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到达武汉后,他顾不上休息,紧急参加医疗领队会议,查看光谷院区情况,安排部署全面接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9楼重症病房的各项工作事宜,医疗队仅用一天时间,将17间病房的51张床位全部收满。为了提高医疗效率与质量安全,李永春创造性地提出诊疗的“三个3”原则、医生对病人的“纵横网格化”管理机制,并将“6S标准化管理理念”带到战“疫”一线,形成了全面型6S管理体系。青岛医疗队所管病区仅用一周时间,就建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严格的清洁区标准,教科书一般的行为遵循,成为光谷院区病房管理的“标杆”。鏖战武汉的52天里,他带领医疗队收治病人104人,抢救危重症12人,创造了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辉煌战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高分的答卷。

不惧之实

青岛医生跨界当“主播” 科普健康知识获百万点击量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28日讯 “记住,裤带越长寿命越短。”“我是张医生,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干货。”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健康专家张医生”意外走红。视频中,“主播”张医生一袭白大褂,镜头前他的“台风”淡定从容,看似不苟言笑,说起健康知识却常常金句频出。这让“反差萌”的张医生在科普短视频届很快轻松“出圈”,视频点击量累计破百万。这位说起健康知识信手拈来的张医生,其实是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短视频干货满满通俗易懂院长跨界当“主播”,这在青岛的医疗圈里还是头一次。作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期的临床工作让他深深感受到,一名医生所能治疗的患者是有限的,还有更多的患者和大量容易患病的人群需要帮助,他们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健康知识而延误治疗或发生疾病。在今年医师节前后,张磊院长首次化身“健康专家张医生”,在微信视频号上亮相。一连抛出的《熬夜减肥法,你心动了吗?》《生酮减肥,你了解吗?》《糖吃多,会得糖尿病吗?》等热点话题赢得开门红,让人忍不住想点开看一看。在不到一分钟的视频里,张磊结合话题进行解读、分析并给出建议。每个视频的结尾处还融入了“主播”的用心设计——“扶扶眼镜框”,这一招牌式动作,让人看罢印象深刻。张磊化身“健康专家张医生”。“肥胖是百病之源。腰围超标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一则视频中,张磊讲述肥胖所带来的的危害。结尾处他特意总结道:“记住,裤袋越长寿命越短。”把“腰围”改成“裤袋”,意思的表达更加直截了当,也更能唤起人们对肥胖的重视。在张磊的视频中,专业化的医学与接地气的生活总能找到契合点,让短视频也能干货满满、通俗易懂。张磊告诉记者,跨界当“主播”进行健康科普,他的初心是“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健康知识视频力争让每个人能看得懂、记得住,弘扬正能量”。素材全部取自临床一线观海新闻记者采访当天,正值张磊坐诊。看完最后一位患者,已临近中午12时。说起短视频的拍摄,张磊笑言,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他脑海中构思的话题还有很多。以《戒掉这8个坏习惯,成功远离糖尿病》这则视频为例,张磊细数了“每天看手机超4个小时、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能坐电梯坚决不走楼梯、吃饱了还要再吃两口、锻炼身体从不出汗……”等8个习惯,一时间点击量突破了10万+,近千人点赞。有网友留言:“张医生,你说得太好了!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重视!”张磊介绍,总结的8个习惯都对日常接诊的总结凝练。“我的视频取自于接诊时遇到的典型案例,比如吃素食还三高的患者。”在张磊看来,可拍的视频还有很多。在青岛全民核酸检测时,他录制视频——《揭秘核酸检测!到底会不会痛?是什么感觉》。随着拍摄视频的增多,张磊的拍摄经验更加丰富。呼吁市民关注慢病预防张磊介绍,通过这次疫情,也让人们认识到慢病的管理与预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慢病患者是许多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容易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从目前接诊的情况来看,张磊介绍,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不仅趋于年轻化,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长年累月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18岁以下的青少年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此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高龄孕产妇增多,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走高,很多孕产妇因此患上了永久性糖尿病。张磊告诉观海新闻记者,科普短视频可以让健康知识从诊室、从医院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远离慢病困扰。(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于波)【来源:青岛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时时处处

第四届国之名医名单揭晓,青大附院两位医生上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日前,第四届国之名医名单公布,366名医生在列。其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崔竹梅、脊柱外科病区副主任相宏飞分别荣获“国之名医”——“优秀风范”、“青年新锐”荣誉称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崔竹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病区副主任相宏飞据悉,国之名医推举工作起于2017年,已连续举办四届,是我国医疗界的学术盛会。活动以“权威、客观、公正”为原则,以“推举医者榜样,引领尊医舆论,促进人民健康”为主题,旨在通过活动载体,形成促进我国名医成长的政策、机制、舆论、学术、社会环境,激发医生做名医的内生动力与职业尊崇感,为健康中国战略助力。日前,第四届国之名医盛典举行,发布了第四届国之名医系列榜单,来自全国98个学科(含亚学科或疾病组)的顶尖名医组成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推举,历经三月,经过学术委员会委员推荐、材料审查、社会公示、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函询、主席团评议,最终报联合主席审定等环节,共366位国之名医入选榜单。为保证榜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组织架构上,榜单推举由来自全国98个学科的185名学术委员组成学术委员会进行推举,学术委员会成员均是来自国家级临床专业协会、学会分会主委、候任主委、副主委,或专科排行榜居全国前十的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等。榜单设特别致敬、卓越建树、优秀风范、青年新锐四类荣誉称号,展示诊疗成就突出、患者口碑良好、科研成果显著的医生群体。同时本届特别设立“抗疫·致敬”单元,向逆行武汉抗疫一线的专家代表致敬。“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获得者崔竹梅“崔主任不仅医术好,医德更好,让我们感受到和谐、温暖、阳光、……”像这样的赞誉,崔竹梅收获不计其数。她现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博士导师,《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在临床医学妇产科专业诊疗、教学、科研一线工作32年多,她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岗敬业、治病救人、以身示教,将科研成果与临床诊疗有机结合惠及患者,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她致力于妇科恶性肿瘤诊治,用一双“妙手”,为妇科疾病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在青岛市率先开展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率先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以及腹腔下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骶骨固定术等高难度的四级手术、3D腹腔镜手术等。2013年开始,崔竹梅便担任青大附院大妇科的主任,统筹协调市南、西海岸、崂山院区妇科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全科连续多年获评医院十佳科室、标兵科室、医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她仁心仁术,始终将救死扶伤作为己任,心系边远地区百姓,无私助力基层医院;她倾力带教,作为青岛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对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锐意创新,教研成果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第六位)。作为研究生导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身正为范,治学严谨,共培养硕士及博士62人,不仅教授学生们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和仁爱之心。在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注重“三基三严”的训练,手把手带教,严格规范,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率达99%,多次获青岛大学及青大附院优秀教研室称号。她坚持钻研学习,始终把握学科领域发展新方向、新理念。2019年以第一位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五年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8年第一位)、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第一位),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4年第二位)等科技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近 20 篇;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崔竹梅认为,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危重病患经过自己的治疗康复出院;最欣慰的是能够与患者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战胜病魔。“国之名医”青年新锐获得者相宏飞年轻有为,这四个字,用在青年新锐获得者相宏飞身上恰到好处。1987年2月出生的他,已是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师从脊柱外科全国知名专家陈伯华教授。工作后,他一直致力于脊柱外科退行性疾患的微创治疗,在椎间盘退行性疾患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积累丰富临床诊疗经验,参与编写《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16年,相宏飞赴美从事骨科疼痛的相关诊疗研究并获博士后留学经历,2017年经层层选拔获AOSpine选派赴延世大学severance hospital进修脊柱显微与微创技术,因临床表现优异得到AOSpine fellowship封面宣传。回国后在临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多项,其中“单侧双通道新型微创脊柱手术设备的整体研发与技术规范研究”获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银奖。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微创学组、肿瘤学组委员及骨科康复学组秘书,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青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分会青年委员等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任职及Stem cell research &therapy等SCI杂志审稿专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8项,近5年发表SCI文章20余篇(IF最高10.652),获省部级等各项奖励5项,其中山东医学科技奖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位),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位)。

梦幻曲

109秒丨青岛88岁女医生张默道: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坐诊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普外科医生张默道,从医60多年,看过的病患不计其数,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她依然坚持每周五次坐诊,每次坐诊都超过四个小时,堪称业界标兵,医者楷模,被赞为“最美女医师”。张默道1930年出生在烟台毓璜顶,1946-1949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1949-1953年,在青岛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读书。1952年她来到青岛,当时叫山大医院,实习、工作至今。张默道的父亲是留学美国的医学博士,可以说是她的第一位老师。因为父亲是外科医生,张默道从小就经常看到他为抢救病人忘记吃饭耽误睡觉。张默道说:“4岁的时候,我问过他,我说你天天这么辛苦,不累吗?父亲说,因为我是个医生,只要病人好了我就不累。这句话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当一名外科医生。”坚持每周5次坐诊 还会给患者“加号”每周二到周六,张默道都会坚持早上7点20去医院坐诊。周二周三周四周六是普通门诊,周五是国际门诊,一周五天。“别人都叫我‘B超手’‘CT手’啊什么的,我其实不太喜欢这种称号,但我一般不让病人去做CT,钼靶啊,因为那些都有辐射。我就是用手摸,里面的小肿块啊,增生啊,一摸就能摸出来。有实在不放心的、愿意做CT的,再让她去做CT。但是照出来的结果都和我的一样。” 张默道告诉记者,“现在我主要看的就是乳腺还有肠胃这一块儿,年龄大了,不能做手术了,这个年龄上手术台就是不负责任了。”每次坐诊看20个病号,从七点半开始一直看到12点左右,四个多小时,有的时候会有挂不上号的病人,大老远来了,张默道也会给病人加号。记者观察到,一上午,张默道需要坐下、起立四十多次,手写病例二十份,敲击键盘不计其数。83岁自学汉语拼音、学电脑张默道原来不会拼音打字,她称因为年轻的时候学的英文,汉语拼音不好,也不会用电脑。后来医院无纸化办公,她就买了一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自己学习汉语拼音,学打字。那时候的她已经83岁,现在操作电脑自如。张默道说:“要是现在医院不让我坐诊了,不让我看病了,我不同意,不行,我不能闲着,闲着就不得劲儿。我就是给人看病的时候才有精神,一回到家就无精打采,就像一只大熊猫一样,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我最喜欢的就是给人看病,只要把病人治好,我就很开心很幸福,心情就好。”下乡14次,曾用绣花针缝合头皮、在课桌上做手术张默道告诉记者,她十四次参加下乡巡回医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下乡。一去就是几个月,有的甚至半年时间,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去过平度、胶州,去得最多次的就是莒南。乡下医疗条件差,什么设备也没有,张默道说:“有一次一个老人晕倒,头磕在磨盘上,磕了一个大口子,没有针啊,我就用一根绣花针给他缝合了头皮;还有一次,一个村民胃穿孔了,需要做手术,我就把两个课桌拼成了手术台,就在上面就做了手术”。两次患癌,却把抢救病人放在抢救自己前面 1979年,张默道得了胃癌。但是,当时病房里等着她给他们做手术的病人还有好几个。张默道忍着疼,给住院病人都做完手术,最后自己才去做的手术。1997年,张默道的癌症又复发了,又接受了手术,做完手术三个月她就回医院上班了。2015年的时候,张默道的老伴得了重病,很多人劝她不要去上班了,但她还是放不下病人。她说:“因为门诊病人是预约的,预约一次很麻烦。我不能因为丈夫一个人就耽误给病人看病。我老公住了四个多月的院,我没有一天不看门诊,一直到他走。”记者问其有没有觉得亏欠自己的家人时,张默道红了眼眶:“你这个问题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以前没考虑过,我觉得应该是亏欠的,因为我对工作太认真了,对他们的关心不够。”“只要身体允许,会继续坐诊看病”为了大家,舍了小家。因为张默道教授对工作的认真,对病人的付出,对医生这个职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她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很多荣誉称号。在85岁高龄前后,张默道先后获得了中国最美女医师、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服务标兵、青大附院终身医学专家、感动青岛人物等称号。同时,也培养出了医学界很多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青大附院普外科主任周岩冰说:“我的老师张默道,她艺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当年,院里刚上了一台新设备,我要首次尝试用它做手术,我很紧张,害怕失败。张教授就站在我身后,说岩冰啊,你放心做,成了算你的,失败了算我的。”青大附院争论外科主管护士高俊茹说:“爱心是第一位的,爱心、责任心,这更能反映出她是一个特别有爱的人,所以我们讲大医大爱,仁者仁心。这是对她一个最完美的诠释。”张默道告诉记者:“我爸爸跟我说过,做医生就要不怕苦不怕累,把病人治好了就是医生最大的幸福。这60多年做医生我不后悔,虽然累虽然有过艰难,但是很充实。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坐诊看病。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医生。”编后:张默道教授的行医之路,从少年时期冒着战乱的勤工俭学,到动荡岁月先后14次下乡巡回医疗,再到工作期间两次战胜癌症病魔,支撑她一路走来并且继续走下去的就是父亲当年的那句话:“我是医生,只要病人好了我就不累”。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父亲给她取的这个名字的含义,默道,默默坚守着这份初心,走在医者仁心的大道上。

青岛首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接诊他的医生: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1月29号,青岛市首例、同时也是山东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临床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治愈出院。而最初接诊他的医生,就是青大附院江苏路院区急诊科医生马学强。当时患者入院诊治时的情况如何?医院又是如何迅速、科学、规范处置的呢?来听听接诊医生怎么说:02:04记者:栾靖 张任民青岛电视台今日QTV-1《今日》每天17:00 - 17:30,《今日60分》17:30-18:30,爆料电话85701777,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蓝睛app留言。每天,我们的栏目都会通过蓝睛APP和快手进行直播,您也可以通过蓝睛随时与我们互动。青岛人身边的新鲜事,都在这儿!

颂论形躯

青岛医生跨界当“主播”科普健康知识获百万点击量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28日讯 “记住,裤带越长寿命越短。”“我是张医生,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干货。”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健康专家张医生”意外走红。视频中,“主播”张医生一袭白大褂,镜头前他的“台风”淡定从容,看似不苟言笑,说起健康知识却常常金句频出。这让“反差萌”的张医生在科普短视频届很快轻松“出圈”,视频点击量累计破百万。这位说起健康知识信手拈来的张医生,其实是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短视频干货满满通俗易懂院长跨界当“主播”,这在青岛的医疗圈里还是头一次。作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期的临床工作让他深深感受到,一名医生所能治疗的患者是有限的,还有更多的患者和大量容易患病的人群需要帮助,他们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健康知识而延误治疗或发生疾病。在今年医师节前后,张磊院长首次化身“健康专家张医生”,在微信视频号上亮相。一连抛出的《熬夜减肥法,你心动了吗?》《生酮减肥,你了解吗?》《糖吃多,会得糖尿病吗?》等热点话题赢得开门红,让人忍不住想点开看一看。在不到一分钟的视频里,张磊结合话题进行解读、分析并给出建议。每个视频的结尾处还融入了“主播”的用心设计——“扶扶眼镜框”,这一招牌式动作,让人看罢印象深刻。张磊化身“健康专家张医生”。“肥胖是百病之源。腰围超标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一则视频中,张磊讲述肥胖所带来的的危害。结尾处他特意总结道:“记住,裤袋越长寿命越短。”把“腰围”改成“裤袋”,意思的表达更加直截了当,也更能唤起人们对肥胖的重视。在张磊的视频中,专业化的医学与接地气的生活总能找到契合点,让短视频也能干货满满、通俗易懂。张磊告诉记者,跨界当“主播”进行健康科普,他的初心是“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健康知识视频力争让每个人能看得懂、记得住,弘扬正能量”。素材全部取自临床一线观海新闻记者采访当天,正值张磊坐诊。看完最后一位患者,已临近中午12时。说起短视频的拍摄,张磊笑言,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他脑海中构思的话题还有很多。以《戒掉这8个坏习惯,成功远离糖尿病》这则视频为例,张磊细数了“每天看手机超4个小时、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能坐电梯坚决不走楼梯、吃饱了还要再吃两口、锻炼身体从不出汗……”等8个习惯,一时间点击量突破了10万+,近千人点赞。有网友留言:“张医生,你说得太好了!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重视!”张磊介绍,总结的8个习惯都对日常接诊的总结凝练。“我的视频取自于接诊时遇到的典型案例,比如吃素食还三高的患者。”在张磊看来,可拍的视频还有很多。在青岛全民核酸检测时,他录制视频——《揭秘核酸检测!到底会不会痛?是什么感觉》。随着拍摄视频的增多,张磊的拍摄经验更加丰富。呼吁市民关注慢病预防张磊介绍,通过这次疫情,也让人们认识到慢病的管理与预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慢病患者是许多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容易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从目前接诊的情况来看,张磊介绍,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不仅趋于年轻化,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长年累月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18岁以下的青少年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此外,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高龄孕产妇增多,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走高,很多孕产妇因此患上了永久性糖尿病。张磊告诉观海新闻记者,科普短视频可以让健康知识从诊室、从医院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远离慢病困扰。(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于波)

电影圈

“青岛好医生”张晓丽:济众博施,用行动诠释“仁心仁术”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通讯员 于明洲近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青岛好医生”名单,即墨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晓丽榜上有名。走进即墨区中医医院肛肠科,走廊上挂满患者及家属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无声地诉说着他们与该科医务工作者之间的温情。作为肛肠科主任,在工作中,张晓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兢兢业业、润物无声地帮助患者,关爱患者。在患者心目中,张晓丽急他们所急、忧他们所忧、想他们所想,是实实在在的“贴心人”。1998年,大学毕业的张晓丽分配到即墨区中医医院肛肠科。肛肠科,顾名思义,其工作脏、累、臭。在很多人眼中,这份工作中充满压力和挑战,何况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女孩子。在工作中,张晓丽发现:因为涉及个人隐私,许多有肛肠疾病的患者往往羞于启齿,不能及时就医治疗,导致病情延误。疾病治愈,病人非常感激。患者的理解和尊重让她坚持下来,慢慢习惯了这个工作。在她看来,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热爱它,干好它,再多的困难都要去克服。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刻苦钻研的张晓丽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肛肠治疗技术。她认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以良好的沟通为前提,肛肠疾病患者因病情容易反复,极易导致抑郁、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因此,她涉猎人文、心理等学科知识,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检查病情要细心,交代病情要耐心,语言要通俗易懂,让患者听得明白。”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张晓丽总是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到位,既不夸张病情,也不轻描淡写,有效地解除了患者的顾虑和心理负担,获得患者信任。她常说,自己的工作是高尚的,能看得见的脏,不叫脏,能为病人解除病痛,是自己莫大的幸福。在张晓丽的带领下,肛肠科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研制了肛肠1号等8种中药制剂,开展了穴位注射、结扎疗法、挂线疗法、拖线疗法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丰富了肛肠病的治疗手段,提高了临床疗效,节省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当前,肛肠科是“青岛市特色专科”、“青岛市医疗卫生C类重点学科”、“青岛市国医示范门诊”、“全国中医护理示范病房”,是即墨区唯一一个有中医特色综合治疗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张晓丽放下一切,把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送到同学家,把不满3岁的儿子交父母,一心扑在医院,连续两个月不休息,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预检分诊志愿者,严格培训后于大年初四上岗,并圆满完成了志愿者工作。同时,张晓丽带领全科人员多次反复学习各版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各项防控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并确保做好个人防护。电子结肠镜是肛肠科的常规工作,疫情期间,对于内镜的操作,要求更加严格,她与内镜室负责人按照相关规定,共同探讨研究,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流程,仅停诊1月便恢复检查,确保了内镜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医22年来,张晓丽始终秉记医者的良知,将自己所学特长应用于治病救人的神圣医疗工作中,精湛的医术获得多方好评,高尚的医德感动了无数患者,获得“山东省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外表柔弱,内心坚韧的她,从事的专业工作看似脏污,却是妙手仁心,济众博施。张晓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初心,树立起了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