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自动化专业考研院校排名韩国版

2019年中国自动化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自动化工程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工作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化工、机械、电力、矿业和电子等相关企业都能看到自动化工程师的身影。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自动化专业是以数学与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利用各种自动化装置分析与设计各类控制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一门专业。自动化专业就业领域宽广,主要有过程控制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电气工程方向,工业过程控制方向,运动控制、人工智能方向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以下这些院校的自动化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均入选了A档:清华大学的自动化一直都是排名第一,紧跟其后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是在社会影响力、学生的质量方面更胜一筹,但是清华很多的自动化方面的教授都是来自哈工大,所以哈工大的基础比较扎实,专门培养高端人才。两所大学都各有所长。在这些排名强校里有一所是比较特别的,它就是广东工业大学,这是一所非211工程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东工业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A-类,而且该校还有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坐镇,其自动化学科实力也是可见一斑。

成人礼

考研须知:相对比较容易考上的四所985高校,遍布大江南北!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在超过200万的考研大军中,最终有50万的本科大学生被成功录取,考研对于很多高考失利的学子来说又是一次新生的机会。而现在2019年的考研也已经渐入到了关键阶段,很快也就要迎来9月的考研预报名,广大考研生向往的肯定还是名牌大学,但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上升,想要考上名牌高校研究生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像清华北大复旦等这些名校的推免保研率都比较高,这样的报考难度就更大了。但是在985院校中还是有那么几所同样很有名气,又相对容易考上的。1、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 985大学中比较容易考上的大学,不是因为华东师大实力不强,也不是因为地理位置不好,相反它是位于高考考研报名的热门城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它局限主要在于它的学科优势,华东师大的强势学科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文学、数学、生态学等领域,大多是文理基础学科,非就业指向型专业,工科实力偏弱。而且华东师大的保研率相对较低,那么报考成功的几率也就更大了,当然对于个别热门专业类似心理学、教育学难度会稍高。如果有合适的专业,不管从地理位置、还是学校实力,华东师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对外汉语、化学、生物科学、哲学、学前教育、英语、体育教育、统计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位于陕西咸阳,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在农林类学校排行里位于全国第四,还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其中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但是因为地理位置不佳,所以报考人数也相对较低,加之学校保研率也不高,自然报考难度也较低,但是除开地理位置因素,西农的高校性价比还是很高的。特色专业:农业工程、植物保护、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畜牧学、作物学、草学、农业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水利工程、生物学。3、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简称“海大”,位于山东青岛,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作为沿海高校,凭借着自身的地理优势,学校的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海洋技术等专业都是优势学科,学校保研率也相对较低,而且又是非自划线学校,专业相对没那么热门,报考难度也就相对较低。特色专业: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海洋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海洋科学、药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4、兰州大学兰州大学简称“兰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行列。兰大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较以上几所大学,保研率不算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位置实在不佳,深居内陆,气候环境也不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所以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受欢迎,每年有很多最后都是接受调剂的研究生,在报考人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相对竞争就少了很多。特色专业:核技术、草业科学、历史学、生物技术、大气科学、化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经济学、材料化学、行政管理、功能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当然以上说的容易考上也是跟大的方向对比,难度相对较低,众多机会面前更重要的还是要复习阶段的努力学习。

逼婚记

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出路何在?

2019年8月24日,“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暨嵌入式系统联谊会主题讨论会(总第25次)”在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召开。RT-Thread物联网操作系统技术总监——朱天龙应邀出席,并以“物联网操作系统架构和平台化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演讲。现场气氛热烈,RT-Thread作为合作和支持芯片厂商最多、社区最活跃、开发者最多、组件最丰富、应用领域最广的IoT OS,获得了各界参会人士的高度赞赏,与会嘉宾也表示十分关注RT-Thread的发展。 嵌入式系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是智能系统的核心。伴随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智能系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国产智能系统更加离不开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本次论坛议程分为“AIoT时代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现状与未来”两部分,邀请到了国内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研究、教育、开发和开源项目维护的专家和学者参与主题演讲和嘉宾讨论,研讨嵌入式操作系统最新技术、产业机遇以及商业模式,共同探讨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标准化、生态建设和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有助于促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展的热点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主编何立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吴玉崭为活动开场致辞。何立民回顾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从依赖国外市场、到中美贸易再到如今的自主研发,指出研发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必要性。要吸取过去的失败教训,以华为、阿里等企业为表率,在5G、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浪潮下,开启新篇章。曙光在前,任重道远。吴玉崭在致辞中介绍了北航研究院的目标和愿景所在,同时强调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在当前时代下的重要性,要极力摆脱受制于人的发展现状。希望行业内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打造国产嵌入式系统的辉煌明天。AIoT时代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上午的演讲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 牛建伟以“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及云平台”为主题的分享。牛建伟表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高端芯片和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方面的研发都尤关重要,国内相关企业需一起共论发展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 牛建伟“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发展路线可以分为机器人控制程序、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机器人云操作系统、群智机器人操作系统五个阶段,目前所处阶段为控制系统向机器人操作系统过渡阶段。”牛建伟介绍道。当前,由于标准化工作还未全面开始,还未形成具有垄断地位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未来10-20年,将实现PC到PR和IT到RT的历史性变革。同时,对于机器人开发现状和存在的挑战,牛建伟认为亟待解决业务多样、硬件加速以及智能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RT-Thread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天龙带来了“物联网操作系统架构和平台化研究”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国内IoT OS格局、RT-Thread在物联网方面的进展、现状和变革。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朱天龙朱天龙表示,RT-Thread是国内目前合作和支持芯片厂商最多、社区最活跃、开发者最多、组件最丰富、应用领域最广的IoT OS。RT-Thread拥有良好的软件生态,支持市面上所有主流的编译工具如GCC、Keil、IAR等,工具链完善、友好,支持各类标准接口,如POSIX、CMSIS、C++应用环境、Javascript执行环境等,方便开发者移植各类应用程序。商用支持所有主流MCU架构,如ARM Cortex-M/R/A, MIPS, X86, Xtensa, C-Sky, RISC-V,几乎支持市场上所有主流的MCU和Wi-Fi芯片。此外,朱天龙还分享了RT-Thread的历程回顾,详细从新版本的软件架构、云接入方式、安全特性、丰富资源和生态等多方面介绍了RT-Thread的特点和优势,表达了公司致力于构筑物联网产业基石,让物与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无缝地连接在一起的愿景和目标。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技术或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的建设,生态的完善都离不开标准的限制和规范,物联网操作系统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李孟良博士带来了“物联网操作系统标准探讨”的演讲,介绍了标准研制与验证过程,在企业-专家-平台之间进行反馈和验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 李孟良对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李孟良表示有三个方面的规划:通用要求:包括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用于统一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概念,明确边界问题;接口要求:包括硬件兼容性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主要是简化物联网OS开发,加快端云互联对接,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评价指标:包括物联网OS的选型和部署,方便物联网应用服务的部署。来自Synopsys的ARC处理器软件研发经理任慰博士在现场介绍了面向AIoT的开源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Zephyr。SynopsysARC处理器软件研发经理 任慰任慰介绍道,Zephyr项目是Linux基金会托管的协作项目,是一项开源协作工作,旨在联合整个行业的领导者,构建针对资源受限设备优化的最佳小型,可扩展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跨多个架构。“Zephyr项目致力于成为最佳的开源RTOS,用于连接的,资源受限的设备,并在构建时考虑到安全性和安全性。Zephyr项目正在与业界领先企业合作,创建一个解决方案,为各种行业集成并创建一个强大,易于使用,可定制的RTOS,并理解不同程度的开发需求。”是Zephyr的愿景所在。对于物联网操作系统而言,生态建设很重要,在上午的嘉宾讨论环节,浙江大学信电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师治国、杭州指令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爱民、华为LiteOS 生态总监刘旭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华良,一同针对该如何推进产业生态问题进行了讨论。“物联网时代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需要各行业的参与,商业角度的考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这样才能加速生态建设。同时,物联网市场是差异性市场,寻找差异化和差异化需求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大家讨论道。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现状与未来在下午的演讲中,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师/研究员叶宏分享了“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发展战略思考”,针对“计算机软硬件自主可控的必要性、自主可控等级的划分、天脉操作系统研制工作回顾、未来自主可控基础软件发展战略”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师/研究员 叶宏其中,对于自主可控的等级划分,可以由高到低分为A—E五个等级。此外,对于天脉操作系统的产品特点,叶宏表示,其特点包括实时性、可靠性、确定性、安全性、验证/确认和适应性等方面。天脉1和天脉2的软件规模如下图所示:对于未来自主可控基础软件的发展战略,叶弘认为,首先,我国装备计算机软硬件自主可控要适应国家的战略发展;其次,需求牵引,完善我国基础软件自主可控型谱;第三,完善体系,自主可控战略要与平台研制有所结合;第四,军民融合,促进自主可控产品产业化发展等。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孝成带来“持续创新·SylixOS助力工控装置软件容器化”的演讲,通过描述SylixOS的发展历程,引申出其丰富的处理器支持、功能强大的网络、开源,自主以及物联网时代带来得变化。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孝成对于SylixOS容器的特点,李孝成总结道,更适应、低投入、更简化、跨平台、掉电安全、原创等都是其特点和优势。接下来,华为技术公司ROTS专家陈辉带来了“华为RTOS可信演讲和思考”,介绍了华为欧拉部背景介绍、华为RTOS对可信的思考以及华为RTOS的可信演进计划等内容。华为技术公司ROTS专家 陈辉华为RTOS聚焦电信领域、基于开源Linux、构建高可靠、高安全、高实时的自研OS。同时,配合公司自研ARM芯片战略,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消除业务连续性风险,支撑华为产品长周期供货安全。对于华为OS的全球布局,陈辉表示,海外承担技术领航职责,各地域协同,以全球视野提前布局N+1/N+2技术,国内基于优势资源布局,上海、北京承担技术领航职责,深圳、杭州为交付中心。中国电科32所华元创信副总经理施刚以“锐华高安全嵌入式操作系统之路”为题进行了分享,强调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情况。中国电科32所华元创信副总经理 施刚施刚表示,锐华高安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能够提升系统安全性、避免不可接受的风险、加速认证周期以及降低系统认证成本。此外,对于锐华嵌入式生态环境,如下所示:演讲的最后,来自阿里巴巴IoT事业部的技术专家黄震带来了“MCU上实现具备轻量级内核态的RTOS”,重点介绍了阿里自主研发的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AliOS Things。阿里巴巴IoT事业部的技术专家 黄震AliOS Things是专为物联网应用设计和优化的新一代操作系统,致力于搭建云端一体化IoT基础设施,打造极致性能、极简开发、云端一体、丰富组件、安全保护等关键能力,可广泛应用在家电家居、城市、商业、物流、制造等领域的数字化和设备的智能化。同时,还包含全连接、全协议和安全等特点。关于AliOS Things对于RTOS内核态的思考,黄震表示,其核心价值在于在嵌入式MCU设备中也能享受到大型OS的一些特性,同时保留RTOS在footprint、实时性等方面的优势。在议程的最后,《嵌入式操作系统风云录:历史演进与物联网未来》作者、嵌入式系统联谊会秘书长何小庆作为主持,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文智、阿里平头哥半导体 资深技术专家李春强、华东师大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总师办主任史建琦、新松中央研究院院长邹风山等作为嘉宾,共同探讨了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国产操作系统起步晚、基础差,发展慢的现状,如何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如何展望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嘉宾们认为,国产操作系统公司与芯片公司的磨合上比较松散,但是整体上感觉国产操作系统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备,因此,在追赶国外操作系统的路上,需要国内各产业链厂商的支持和包容,给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一些耐心和机会。对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未来趋势,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各企业都在寻求特色和差异化,也将对操作系统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极简开发方式是对操作系统的要求,轻量化、分布式、多核等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可以看到,嵌入式操作系统历史悠久、门类繁多、用途广泛,不仅包括RTOS、开源的Linux、机器人和路由器操作系统,还包括新型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以及边缘计算操作系统平台。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现状还存在诸多不足,任重道远,望砥砺前行。

冬柏花

1分钟科普:内行人都要懂的嵌入式系统,给你最通俗易懂的解释

“青鹿小锦囊”的诞生,旨在为关注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朋友们更快地了解行业内的新词热词。每期一分钟,科普一个最近有点hot~的词语~最近青小鹿在服务大家开心自己的时候,发现好多人来问:Emmm……这就得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了……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有一个流浪的系统,一直在寻觅它理想中的那个TA。它问过很多个计算机主板,但得到的回应总是令人心碎。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一千零一次的心碎后,流浪的系统终于等来了“Yes”。从此以后,流浪的系统找到了爱的港湾,变成了爱意满满·你就是我的唯一·嵌入式·系统。比起常见的X86系统,嵌入式系统有了爱,瞬间强大到不像话,像什么瞬间启动啊~是的,简单来讲,嵌入式系统就是一个嵌入主板中的具有稳定低功率等特点的定制系统。但如果不简单来讲呢?那就是我们的嵌入式系统,即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悄咪咪说一下,我们的青鹿盒子是业内首台嵌入式架构智慧课堂主机,不仅高稳定低功率,还支持90台平板全高清、多终端接入,欢迎了解一下哟~

小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择哪个细分方向比较好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同时也在带软件开发团队,所以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比较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之一,该专业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泛,如果有考研计划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诸多细分方向,比如Web开发方向、嵌入式开发方向、大数据开发方向、云计算方向、机器学习方向、数据安全方向等等,不同的学校会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情况进行具体的设置。目前以Web开发方向、嵌入式方向、网络安全方向比较普遍,一些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高校会开设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方向。对于本科生来说,在具体方向的选择上要考虑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目前行业的就业情况来看,Web开发方向的人才需求是比较广泛的,大量的中小科技企业和传统行业企业都有Web开发人员的岗位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Web开发方向的岗位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移动端)。嵌入式开发和网络安全的就业领域虽然没有Web开发广泛,但是IT行业内依然有较多的岗位需求,相对于Web开发方向来说,嵌入式开发和网络安全方向的就业门槛要稍微高一些,要想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最好读一下研究生。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尤其是5G时代的推动,未来嵌入式开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潜在的人才需求会比较大,尤其是大数据领域。目前大数据技术正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未来在大数据技术逐渐落地到传统行业之后,会释放出大量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如果数学基础比较扎实,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舍者避席

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的分类

要去学习嵌入式的可要注意了,如果之前你知道嵌入式还好,如果还没有接触过的话,那么可要从嵌入式系统开始去了解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的分类吧。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1、硬件层,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根本,如果现在单片机及接口这块很熟悉,并且能用C和汇编语言来编程的话,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走起来相对容易,硬件层也是驱动层的基础,一个优秀的驱动工程师是要能够看懂硬件的电路图和自行完成CPLD的逻辑设计的,同时还要对操作系统内核及其调度性相当的熟悉的。但硬件平台是基础,增值还要靠软件。硬件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人来搞,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2、驱动层,这部分比较难,驱动工程师不仅要能看懂电路图还要能对操作系统内核十分的精通,以便其所写的驱动程序在系统调用时,不会独占操作系统时间片,而导至其它任务不能动行,不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和实时调度性,没有良好的驱动编写风格,按大多数书上所说添加的驱动的方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可能连个初级的驱动工程师的水平都达不到,这样所写的驱动在应用调用时就如同windows下我们打开一个程序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程序时,要不就是中断以前的程序,要不就是等上一会才能运行后来打开的程序。想做个好的驱动人员没有三、四年功底,操作系统内核不研究上几编,不是太容易成功的,但其工资在嵌入式系统四层中可是最高的。驱动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偏体系结构类专业的人来搞,除硬件层所具备的基础学科外,还要对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都要十分精通了解。3、操作系统层,对于操作系统层目前可能只能说是简单的移植,而很少有人来自已写操作系统,或者写出缺胳膊少腿的操作系统来,这部分工作大都由驱动工程师来完成。操作系统是负责系统任务的调试、磁盘和文件的管理,而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十分重要。据说,XP操作系统是微软投入300人用两年时间才搞定的,总时工时是600人年,中科院软件所自己的女娲Hopen操作系统估计也得花遇几百人年才能搞定。因此这部分工作相对来讲没有太大意义。4、应用层,相对来讲较为容易的,如果会在windows下如何进行编程接口函数调用,到操作系统下只是编译和开发环境有相应的变化而已。如果涉及Jave方面的编程也是如此的。嵌入式系统中涉及算法的由专业算法的人来处理的,不必归结到嵌入式系统范畴内。但如果涉及嵌入式系统下面嵌入式数据库、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编程和基于某次应用层面的协议应用开发(比如基于SIP、H.323、Astrisk)方面又较为复杂,并且有难度了。以上介绍的就是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的分类了,之所以说这么多嵌入式方面的信息也是怕大家不理解,如果更多的了解嵌入式的话,之后接触起来也会更方便。

阮籍

ee研究生的美国留学专业方向

在接触留学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疑惑。现在美国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已经变成工程类方向研究生留学的主要趋势,由于电气电子工程专业分支及研究方向比较多,所以很多人都无法确定自己的择选专业方向。下面就和智课选校帝了解一下ee研究生的美国留学专业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美国研究生ee专业研究生研究分支解读:主要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领域简要归纳为11个方向: 通讯与网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信号处理,系统控制, 电子学与集成电路, 光子学与光学, 电力技术, 电磁学, 微结构,材料与装置, 生物工程等。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分支有:动力,系统控制,电子,微电子,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仪表,计算机等。 二、ee专业美国研究生热门申请方向介绍:1、Signal Processing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对信息的生成、转化和编译的一门技术。以UIUC为例,它包括这么几个研究领域:Algorithms, Architectures, and Implementation算法、结构和实现方法;Analysis, Modeling, and Reconstruction分析、建模和重构;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Speech Recognition and Audio Processing语音识别与声音处理;Imaging Systems成像系统;Communications & Signal Processing通信和信号处理。以UC-Berkeley为例,它包括这么三个研究课题:Theory and Algorithms理论和算法;Sign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信号处理应用;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信号处理系统。在每个研究课题中所包含的研究内容如下:Theory and Algorithms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signal modeling自适应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和信号建模;indexing, searching, and retrieval改址、搜索和检索;Multirate and multi-channel processing多速率和多通道处理;Restoration and enhancement恢复和增强;Signal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spectral estimation, and understanding信号分析、识别、光谱估计和认识;Signal representation, compression, coding, quantization and sampling信号表示、压缩、编码、量化和采样;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detection, estimation, and classification统计信号处理、检测、估计和分类;Watermarking, encryption, and data hiding水印、加密和数据保密;Wavelets, filter banks, time frequency techniques小波、滤波器组和时频技术Sign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Audio, speech, image, and video processing声音、语音、图像和视频处理;graphics; Biological & biomedical signals图形、生物和生物医学信号;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Radar and lidar雷达和激光雷达;Geophysical signals地球物理信号;Synthetic signals合成信号;Astronomical signals天文信号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VLSI architectures VLSI结构;Embedded and real-time software嵌入式软件和实时软件;Capture, acquisition, and sensing采集、获取、传感;Sensor networks传感器网络;Imaging成像;Auditory enhancement听觉增强信号处理是EE专业美国留学申请中一个比较大的方向,相对来说做这个大的方向的教授比较多,机会也比较多一些。从就业来说,EE的特点就是应用范围比较广,而这个大的方向,无论是民用领域,还是军用又或者是特殊应用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信号处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还是通信和网络,就业最多的也是以相关方向为主。 2、Optics & Photonics /Quantum光学和光子学/量子学EE专业中光子学和量子学都属于新兴学科,是被普遍看好的快速发展的领域。在美国,单纯地开设光子学的学校非常少,除了众人皆知的三大光学中心University of Rochester,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University of Arizona之外,还有部分专业开设在物理系下。但是在EE下的光子学方向就开设的非常多了,这个也比较容易理解,目前光子学处于快速发展期,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利用尚不成熟,可是电子已经是发展得非常成熟的领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已经相当成熟,它已经深入家庭的方方面面。因此现在的研究就急需将光子学的优越性与电子学的成熟性相结合,在电子学的帮助下,光子学将更快地获得发展。在美国,以Stanford University为例,该领域(光子学、电磁和量子学)是用光和电磁研究物理、材料、设备和系统,它们在实际中已经应用到包括遥感、成像、通信、能源、生物、医学、安全和信息处理等领域。它们通常包括的研究领域包括:Photonics光子学、Nono纳米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Imaging成像、Radio无线电。这个方向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尖端一些。比如说激光的研究和应用,光纤传输,太阳能发电,新的显示技术等等。这些领域的研究有很多涉及到了军工领域,所以申请这些方面的学生,在签证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被行政审查。但是在申请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太多的障碍。这个大的方向最难的地方在于开设的学校少,虽然EE下学习和研究光的会比较多,但是相比起EE下的其他方向,这个方向算是开设得少的了。所以申请情况会有偶然情况的存在,也就是说比较受招生政策的影响。因为这个领域做得比较尖端,所以没有太多的配套行业的支持,无论国内外。可能相对Instry 多一些的就是光伏发电这个领域及光纤传输(网络)领域。其他的领域都太尖端,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做技术及研究了。 3、Power电力Power方向不是EE里的主流方向,已经是EE里的夕阳方向了。做的主要也是强电方向的学习。现在做相关Research的学校不多了,学习和申请的人也比较少。通常情况下,Power 和Energy 的关联性比较大,因此随着这几年的Energy 方向逐渐热起来,Power这个方向也焕发了第二春。Power一般分为3个方向:Power Electronics,Electric Machinery,Power Systems。但是现在Power方向常见的方向分为:Power Systems和Power Electronics。Power Systems是研究学习电力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偏宏观一些;Power Electronics是研究学习电力电子,偏向设备和微观层面一些,除此之外还包含我们家电的变电器等设备。在这个Center 里做的方向主要分为另外3个方向:电力市场(偏经济学及商业);System(主要做保护和辨识相关研究);输配电。而这3个方向也是现有强电研究最热门的方向了,其他都比较冷一些。另外例如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Electric Power, Power Electronics, Plasma Science and Electromagnetics);Pure University(Energy Sources and Systems)也开设了该方向。在申请过程中,请大家规避一些学校:Texas A&M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和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eattle。前者为此方向的大众情人校,所以竞争及其激烈。后三者如果没有可以藐视一切竞争对手的研究背景,那也是难度比较大。这个申请方向,最显著的特点“冷”。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很冷。在中国冷就显得尤为可怕,因为项目少,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研究经历少,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大部分我们国内的申请者都不具备一定的或者合格的研究经历。而研究生的申请,无论是Master还是PhD,研究经历是王道。这就造成了我们国内的申请者申请结果比较惨烈。其实说到底并不是这个方向对于人的要求高,而是相比弱电方向,学生能接触到项目的机会还比较少,致使了研究背景欠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申请结果。在美国就业的话,相对来说Power Systems更加容易找工作一些,因为美国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可是美国现在已经很少生产这种微观的设备了,没有行业作支撑,所以Power Electronics方向找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Power Systems 由于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问题,有的在就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限制性。很多学生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Power Electronics 的方向。 4、Communications通信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通信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详细一点来说,就是将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或者存储信息用于日后的检索。通信系统是两个通信站——一个发送站,一个接收站;通信网络是发送站和接收站的汇总地。在通信系统中,在发送信息的过程中,有很多要素需要考虑。第一个要素是数据压缩;第二个是调制;第三个是差错控制编码。在通信网络中,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站,从一个通信站发送信息到另外一个通信站时,中间也有很多要素,一个是介质访问控制(哪个通信站传输?应该在什么时候传输?);另外一个是路由(哪些通信站应该被用作中间的中转站)。在这个项目中,申请者通常比较感兴趣的有蜂窝通信网络、传感器网络和光通信系统。依然以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为例,它的研究领域包括:*Channel Cod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信道编码理论和应用*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Multi-Agent Systems通信网络和多用户系统*Information Theory信息论*Optical Communications光通信*Random Processes随机过程*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无线通信系统通信属于热门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不错,可以在电信通信部门、电信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作,在申请的时候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

数据库、图像处理和云计算哪个方向更适合研究生阶段学习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在当前IT行业的就业环境下,读研是不错的选择,从近些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整体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不错的,薪资待遇也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计算机专业读研在方向的选择上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其一是自身的知识结构;其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三是目标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自身的知识结构对于读研方向的选择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如果本科期间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研发方向,那么在读研期间继续这个方向是不错的选择,也会比较容易做出一定成果。比如在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集中在嵌入式领域,那么在读研期间完全可以继续在嵌入式方向发展,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会更容易到达知识边界。发展趋势是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产业互联网将伴随着5G通信的落地而加速发展,所以当前选择与产业互联网相关的方向是不错的选择。图像处理、数据库和人机交互是比较传统的研发方向,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这三个方向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图像处理目前更多的会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目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数据库在大数据时代也把研发方向逐渐从关系型数据库向分布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方向转换,另外基于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方向。相比于图像处理和数据库来说,云计算是目前一个不错的选择,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云计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其二是云计算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云计算是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其三是云计算的创新点比较多,比如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就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内容。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留情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选择一个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是应用。如果你想开发的嵌入式设备是一个和网络应用密切相关或者就是一个网络设备,那么你应该选择用嵌入式Linux或者uCLinux,而不是uC/OS-II。第二是实时性。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什么是硬实时,什么是软实时,他们之间的界限也是十分模糊的,这与你选择什么样的CPU,它的主频、内存等参数有一定关系。如果你使用加入实时补丁等技术的嵌入式Linux,如Monta Vista Linux(2.4.17版本),最坏的情况只有436微秒,而99.9%的情况是195微秒以内。考虑到最新的Linux在实时性方面的改进,它可以适合于90~95%的各种嵌入式系统应用。当然,你如果希望更快的实时响应,如高速A/D转换需要几个微秒以内的中断延时,可能采用uC/OS-II是合适的。当然,采用像Vxworks这样传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可以满足这样的强实时性要求。为什么选择Linux操作系统Linux系统作为一个GPOS(通用操作系统)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可靠了,并且由于遵循GPL协议,开放所有系统源代码,非常易于裁剪。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开源的GPOS或RTOS相比,Linux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开发板,提供多种软件开发工具,同时Linux系统对网络和图形界面的支持非常出色。显然,选择Linux操作系统在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有巨大优势。凭借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诸多优势,Linux正被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所使用。Linux在嵌入式系统市场的占用率越来越高,以下是大部分产品选择Linux系统的原因:Linux支持的硬件设备种类繁多。Linux支持非常多的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Linux的扩展性很好,从小型的消费电子产品到大型、笨重的电信级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以采用Linux。和传统的专有嵌入式操作系统不同,部署Linux不需要缴纳专利费。Linux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活跃的开发者,能很快支持新的硬件架构、平台和设备。越来越多的硬件和软件厂商,包括几乎所有的顶级芯片制造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现在都支持Linux。什么是实时?实时系统的典型定义如下:“所谓实时系统,就是系统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计算逻辑的正确性,还取决于产生结果的时间。如果完成时间不符合要求,则可以说系统发生了问题。”也就是说,不管实时应用程序进行的是何种任务,它不仅需要正确进行该任务而且还必须及时完成它。人们很容易对实时产生误解,认为实时即速度足够快,实际上,实时并不意味着速度快。实时的关键在于保证完成时间,而不在于原始速度,因为速度性能与硬件相关,可以通过搭建快速硬件平台(处理器、存储器子系统等)来获得所需的性能。而实时的行为是一个软件问题,其目标是让关键的操作能够在所保证的时间之内完成。实时进程不会影响自己在执行环境中的调度,反而是环境影响实时应用程序的调度。也就是说,实时进程通常和某个物理事件相关联,比如外围设备的中断。那么显然,影响实时的原因在于中断响应延时,在Linux系统中可细分为中断延时、中断处理、调度延时。一般来说,针对用户对超出时间限制所造成的影响的可接受程度,实时又可分为软实时和硬实时。软实时大多数人都同意软实时意味着操作有时间限制。如果超过了时间限制后操作还没有完成的话,体验的质量就会下降,但不会带来致命后果。桌面工作站就是一个需要软实时功能的绝好例子。编辑文档时,你期望在按键之后立刻在屏幕上看到结果。在播放MP3文件时,你期望听到没有任何杂音、爆音或中断的高品质音乐。如果这些所谓的软实时事件错过了时限,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并导致体验的质量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是灾难性的。硬实时硬实时的特点是错过时限会造成严重结果。在一个硬实时系统中,如果错过了时限,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当然,“灾难”是相对而言的。但如果你的嵌入式设备正在控制喷气式飞机引擎的燃料流,而它没有能够及时响应飞行员输入的命令或操作特性的变化,致命后果就不可避免了。这里,我们总结一下软实时和硬实时的定义。对于软实时系统,如果错过了时限,系统的计算值或结果会不太理想。然而,对于硬实时系统,如果错过了某个时限,系统就是失败的,而且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制约标准Linux操作系统实时性的因素虽然Linux系统功能强大、实用性强、易于软件的二次开发,并且提供编程人员熟悉的标准API。但是由于Linux系统一开始就被设计成GPOS(通用操作系统),它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完整、稳定的开源操作系统,尽量缩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提高吞吐量,注重操作系统的整体功能需求,达到更好地平均性能。(在操作系统中,我们可以把吞吐量简单的理解为在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够处理的事件总数。)因此在设计Linux的进程调度算法时主要考虑的是公平性,也就是说,调度器尽可能将可用的资源平均分配给所有需要处理器的进程,并保证每个进程都得以运行。但这个设计目标是和实时进程的需求背道而驰的,所以标准Linux并不提供强实时性。Linux系统实时性不强使其在嵌入式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受内核可抢占性、进程调度方式、中断处理机制、时钟粒度等几个方面的制约,具体如下:(1) 进程调度Linux系统提供符合POSIX标准的调度策略,包括FIFO调度策略(SCHED_FIFO)、带时间片轮转的实时调度策略(SCHED_RR)和静态优先级抢占式调度策略(SCHED_OTHER)。Linux进程默认的调度策略为SCHED_OTHER,这种调度方式虽然可以让进程公平地使用CPU和其它资源,但是并不能保证对时间要求严格或者高优先级的进程将先于低优先级的执行,这将严重影响系统实时性。那么,将实时进程的调度策略设置为SCHED_FIFO 或SCHED_RR ,似乎使得Linux系统具备根据进程优先级进行实时调度的能力,但问题在于,Linux系统在用户态支持可抢占调度策略,而在内核态却不完全支持抢占式调度策略。这样运行在Linux内核态的任务(包括系统调用和中断处理)是不能被其它优先级更高的任务所抢占的,由此引起优先级逆转问题。(2) 内核抢占机制Linux的系统进程运行分为用户态和内核态两种模式。当进程运行在用户态时,具有高的优先级的进程可以抢占进程,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但是当进程运行在内核态时,即使其他高优先级进程也不能抢占该进程。当进程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运行时,实时任务必须等待系统调用返回后才能获得系统资源。这和实时系统所要求的高优先级任务运行是相互矛盾的。当然,这种情况在Linux2.6版本的内核发布以来有了显著改进,Linux2.6版本后的内核是抢占式的,这意味着进程无论在处于内核态还是用户态,都可能被抢占。Linux2.6以后的内核提供以下3种抢占模式供用户选择。PREEMPT_NONE——没有强制性的抢占。整体的平均延时较低,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较长的延时。它最适合那些以整体吞吐率为首要设计准则的应用。PREEMPT_VOLUNTARY——降低延时的第一阶段。它会在内核代码的一些关键位置上放置额外的显示抢占点,以降低延时。但这是以牺牲整体吞吐率为代价的。PREEMPT/PREEMPT_DESKTOP——这种模式使内核在任何地方都是可抢占的,临界区除外。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软实时性能的应用程序,比如音频和多媒体。这也是以牺牲整体吞吐率为代价的。(3) 中断屏蔽Linux在进行中断处理时都会关闭中断,这样可以更快、更安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在此期间,即使有更高优先级的实时进程发生中断,系统也无法响应,必须等到当前中断任务处理完毕。这种状况下会导致中断延时和调度延时增大,降低Linux系统的实时性。(4) 时钟粒度粗糙时钟系统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整个操作系统的脉搏。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时钟粒度,时钟粒度与进程响应的延迟性是正比关系,即粒度越粗糙,延迟性越长。但时钟粒度并不是越小越好,就同等硬件环境而言,较小的时间粒度会导致系统开销增大,降低整体吞吐率。在Linux2.6内核中,时钟中断发生频率范围是50~1200Hz,周期不小于0.8ms,对于需要几十微秒的响应精度的应用来说显然不满足要求。而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为了提高整体吞吐率,时钟频率一般设置为100HZ或250HZ。另外,系统时钟负责软定时,当软定时器逐渐增多时会引起定时器冲突,增加系统负荷。(5) 虚拟内存管理Linux采用虚拟内存技术,进程可以运行在比实际空间大得多的虚拟空间中。在分时系统中,虚拟内存机制非常适用,然而对于实时系统这是难以忍受的,频繁的页面换进换出会使得系统进程运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此问题,Linux系统提供内存锁定功能,以避免在实时处理中存储页被换出。(6) 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差异多个任务互斥地访问同一共享资源时,需要防止数据遭到破坏,系统通常采用信号量机制解决互斥问题。然而,在采取基于优先级调度的实时系统中,信号量机制容易造成优先级倒置,即低优先级任务占用高优先级任务资源,导致高优先级任务无法运行。虽然从2.6.12版本之后,Linux内核已经可以在较快的x86处理器上实现10毫秒以内的软实时性能。但如果想实现可预测、可重复的微秒级的延时,使Linux系统更好地应用于嵌入式实时环境,则需要在保证Linux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下一节将介绍通过实时补丁来提高Linux实时性的方法。常用的实时Linux改造方案根据实时性系统要求以及Linux的特点和性能分析,对标准Linux实时性的改造存在多种方法,较为合理的两大类方法为:直接修改Linux内核源代码。双内核法。1 直接修改Linux内核源代码对Linux内核代码进行细微修改并不对内核作大规模的变动,在遵循GPL协议的情况下,直接修改内核源代码将Linux改造成一个完全可抢占的实时系统。核心修改面向局部,不会从根本上改变Linux内核,并且一些改动还可以通过Linux的模块加载来完成,即系统需要处理实时任务时加载该功能模块,不需要时动态卸载该模块。目前kernel.org发布的主线内核版本还不支持硬实时。为了开启硬实时的功能,必须对代码打补丁。实时内核补丁是多方努力的共同成果,目的是为了降低Linux内核的延时。这个补丁有多位代码贡献者,目前由Ingo Molnar维护,补丁网址如下: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projects/rt/。在配置已经打过实时补丁的内核代码时,我们发现实时补丁添加了第4种抢占模式,称为PREEMPT_RT(实时抢占)。实时补丁在Linux内核中添加了几个重要特性,包括使用可抢占的互斥量来替代自旋锁;除了使用preempt_disable()保护的区域以外,内核中的所有地方都开启了非自愿式抢占(involuntary preemption)功能。这种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抖动(延时的变化),并且使那些对延时要求很高的实时应用具有可预测的较低延时。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很难百分之百保证,在任何情况下,GPOS程序代码绝不会阻碍RTOS的实时行为。也就是说,通过修改Linux内核,难以保证实时进程的执行不会遭到非实时进程所进行的不可预测活动的干扰。2 双内核法实际上,双内核的设计缘由在于,人们不相信标准Linux内核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兑现它的实时承诺,因为GPOS内核本身就很复杂,更多的程序代码通常会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样将无法符合可预测性的要求。更何况Linux内核极快的发展速度,使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很大的变化,直接修改Linux内核源代码的方法将难以保持同步。双内核法是在同一硬件平台上采用两个相互配合,共同工作的系统核心,通过在Linux系统的最底层增加一层实时核心来实现。其中的一个核心提供精确的实时多任务处理,另一个核心提供复杂的非实时通用功能。双内核方法的实质是把标准的Linux内核作为一个普通进程在另一个内核上运行。关键的改造部分是在Linux和中断控制器之间加一个中断控制的仿真层,成为其实时内核的一部分。该中断仿真机制提供了一个标志用来记录Linux的关开中断情况。一般只在修改核心数据结构关键代码时才关中断,所以其中断响应很小。其优点是可以做到硬实时,并且能很方便地实现一种新的调度策略。为方便使用,实时内核通常由一套可动态载入的模块提供,也可以像编译任何一般的子系统那样在Linux源码树中直接编译。常用的双内核法实时补丁有RTLinux/GPL、RTAI 和 Xenomai,其中RTLinux/GPL只允许以内核模块的形式提供实时应用;而RTAI和Xenomai支持在具有MMU保护的用户空间中执行实时程序。下面,我们将对RTAI与Xenomai进行分析。图1. RTAI(左)和Xenomai(右)实时内核在Linux中的分层结构图1所示为RTAI和Xenomai两个实时内核分别与标准Linux内核组成双内核系统是的分层结构。可以看到两者有稍微不同的组织形式,与Xenomai让ADEOS掌控所有的中断源不同的是,RTAI拦截它们,使用ADEOS将那些RTAI不感兴趣的中断通知送给Linux(也就是,中断不影响实时时序)。这样混合过程的目的是提高性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断是要唤醒一个实时任务,就避免了由ADEOS管理中断的开销。从这里可以看出,RTAI的实时性能应该是比Xenomai要好的。RTAI(Real-Time Linux Application interface)虽然实时性能较好,但对ARM支持不够,更新速度极慢,造成项目开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与RTAI相比,Xenomai更加专注于用户态下的实时性、提供多套与主流商业RTOS兼容的API以及对硬件的广泛支持,在其之上构建的应用系统能保持较高实时性,而且稳定性和兼容性更好;此外,Xenomai社区活跃,紧跟主流内核更新,支持多种架构,对ARM的支持很好。Xenomai是Linux内核的一个实时开发框架。它希望无缝地集成到Linux环境中来给用户空间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与接口无关的硬实时性能。Xenomai是基于一个抽象实时操作系统核心的,可以被用来在一个通用实时操作系统调用的核心上,构建任意多个不同的实时接口。Xenomai项目始于2001年8月。2003年它和RTAI项目合并推出了RTAI/fusion。2005年,因为开发理念不同,RTAI/fusion项目又从RTAI中独立出来作为Xenomai项目。相比之下,RTAI项目致力于技术上可行的最低延迟;Xenomai除此之外还很着重扩展性、可移植性以及可维护性。Xenomai项目将对Ingo Molnar的PREEMPT_PT实时抢占补丁提供支持,这又是与RTAI项目的一个显著的不同。RTAI和Xenomai都有开发者社区支持,都可以作为一个VxWorks的开源替代。Xenomai是基于Adeos(Adaptive Domain Environment for Operating System)实现的,Adeos的目标是为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可扩展的自适应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多个相同或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共存,共享硬件资源。基于Adeos的系统中,每个操作系统都在独立的域内运行,每个域可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类似于进程、虚拟内存等的软件抽象层,而且这些资源也可以由不同的域共享。与以往传统的操作系统共存方法不同,Adeos是在已有的操作系统下插入一个软件层,通过向上层多个操作系统提供某些原语和机制实现硬件共享。应用上主要是提供了一个用于“硬件-内核”接口的纳内核(超微内核),使基于Linux环境的系统能满足硬实时的要求。Xenomai正是充分利用了Adeos技术,它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尽量平缓地移植那些依赖传统RTOS的应用程序到GNU/Linux环境,避免全部重写应用程序。它提供一个模拟器模拟传统实时操作系统的API,这样就很容易移植应用程序到GNU/Linux环境中,同时又能保持很好的实时性。Xenomai的核心技术就是使用一个实时微内核来构建这些实时API,也称作“Skin”。Xenomai通过这种接口变种技术实现了针对多种传统RTOS的应用编程接口,方便传统RTOS应用程序向GNU/Linux的移植。图2描述了Xenomai的这种带Skin的分层架构。图2. 带Skin接口的Xenomai分层结构从图2可以看出,Xenomai系统包含多个抽象层:Adeos纳内核直接工作在硬件之上;位于Adeos之上的是与处理器体系结构相关的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HAL);系统的中心部分是运行在硬件抽象层之上的抽象的实时内核,实时内核实现了一系列通用RTOS的基本服务。这些基本服务可以由Xenomai的本地API(Native)或由建立在实时内核上的针对其他传统RTOS的客户API提供,如RTAI、POSIX、VxWorks、uITRON、pSOS+等。客户API旨在兼容其所支持的传统RTOS的应用程序在Xenomai上的移植,使应用程序在向Xenomai/Linux体系移植的过程中不需要完全重新改写,此特性保证了Xenomai系统的稳健性。Xenomai/Linux系统为用户程序提供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两种模式,前者通过系统调用接口实现,后者通过实时内核实现。用户空间的执行模式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良好的软实时性,内核空间程序则能提供优秀的硬实时性。

疾雷破山

嵌入式开发方向的本科生是否有必要考研

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嵌入式开发方向最好读一下研究生,一方面通过读研可以在嵌入式开发领域走得更远,另一方面读研也会打开更多的就业渠道。从近些年嵌入式方向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一方面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去大厂的机会较多),另一方面也能获得较高的薪资待遇。嵌入式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技术体系,嵌入式开发的从业人员也比较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以及5G通信的落地应用,未来嵌入式领域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展,所以嵌入式方向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在5G时代,嵌入式开发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嵌入式开发从早期的设备逐渐开始向网络、平台方向扩张,这导致知识量的增加;其二是嵌入式开发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逐渐紧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嵌入式开发的应用边界;其三是嵌入式开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通过读研,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能够对于整个嵌入式开发体系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涉及到设备、网络、平台、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安全等内容。不同高校往往会根据自身的资源整合情况,来设定具体的研究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嵌入式方向与众多产业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嵌入式开发与行业领域的结合也较为密切,嵌入式开发人员的就业渠道也相对比较多。行业领域对于嵌入式人才的需求也具有多样性,既需要技能型人才,也需要研发型人才,所以即使不读研,嵌入式方向也能找到相应的岗位。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