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徐雄率队调研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古之真人

徐雄率队调研乡村产业振兴工作

图为徐雄一行在桐城市双龙农牧科技公司调研3月3日,市委书记徐雄率队赴吕亭镇、大关镇,调研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研究我市水禽产业发展相关事宜。市委常委潘利民陪同。徐雄一行先后到桐城市双龙农牧科技公司、安徽诚友蛋品有限公司,实地察看乡村特色产业项目,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详细了解企业在蛋鸭加工、产品销售、未来市场开发和预期经济效益等方面情况,并鼓励企业负责人立足特色资源优势,从选种繁育、产品加工、创新品牌等方面攻关破题,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响桐城品牌,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徐雄认真听取了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及水禽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汇报,并同与会人员共同研究推动水禽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路径。图为徐雄一行在安徽诚友蛋品有限公司调研徐雄在讲话中充分肯定我市水禽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徐雄指出,乡村振兴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突出,水禽产业基础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徐雄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精准把握政策导向,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筑牢工作基础;有关镇要坚持规划先行,系统谋划功能布局,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整合打造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夯实我市水禽产业基础。图为调研座谈会现场徐雄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实干斗志,在思想上、政策上、资金上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确保“十四五”期间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扶贫开发办、生态环境分局、大关镇、吕亭镇、市乡村振兴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来源| 桐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玲玲 姚亚飞编辑| 李海波审核| 段长青终审| 杨华主办单位| 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数米而炊

苏旻来双开展乡村产业振兴专题调研

4月14-15日,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苏旻带队来我县开展“乡村产业振兴”专题调研。在青树坪镇栗山村淮山基地、向阳红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甘棠镇祠堂湾村,走马街镇保红村、赵学林五金厂,梓门桥镇湘军粮油、黄马洲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苏旻仔细询问农业企业发展现状、产品销售收入等情况,详细了解企业在经营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苏旻指出,双峰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进和培育更多的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拓宽销售渠道,充分整合地方优势特色资源,打好特色品牌,把优势产业打造成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县政协主席阳雄绪、副主席罗革文陪同调研。记者 李鹤 通讯员 李水平

华新街

平潭:考察特色农业产业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为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3月3日,区农发中心张尊勇主任带队赴福建世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考察特色农业产业,学习借鉴世耀生态农业种植无花果的成功先进经验。副主任林雄生、主任科员蔡宗信,中心推广科、产业科、平潭群恒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陪同考察。 在尤溪县西滨镇华兰村福建世耀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公司负责人周老板带领大家参观了法国波尔多无花果种植规模情况,对无花果产业的种植、田管、销售、效益、市场前景等做了详细的介绍。考察团成员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虚心问,受益匪浅,达到预期的考察学习目的。通过考察学习交流,张尊勇主任指出:一要学习借鉴世耀生态农业种植无花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实验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推进我区农业品牌建设;三要探索三产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富士山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做好智慧农业文章——娄底市领导就“乡村产业振兴”开展专题调研

(4月12-15日,娄底市政协副主席苏旻率调研组到涟源市、双峰县,就“乡村产业振兴”专题开展调研)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李莜 通讯员 吴建彬)4月12-15日,娄底市政协副主席苏旻率调研组到涟源市、双峰县,就“乡村产业振兴”专题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涟源市古塘乡、桥头河镇,双峰县青树坪镇、甘棠镇、走马街镇、梓门桥镇,实地走访旅游景区、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种植、养殖大户等,详细了解其发展现状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与各行业负责人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乡村振兴。调研采取走访座谈、实地考察、对比调研、查阅资料、利用政协云进行话题讨论等方式,围绕全市农业资源及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瓶颈与问题等内容进行。实地考察重点选取特色乡镇和村庄社区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征询、发放调查问卷、填报统计数字、入门入户调查等多方式,向基层了解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瓶颈、困难、好的经验措施及意见建议。苏旻强调,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进、培育更多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拓宽销售渠道,充分整合地方优势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把优势产业打造成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村民增收的重要项目。粮食生产方面要全力确保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优化发展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多在创新科技上下功夫,做好智慧农业发展文章。

是出则存

调研农业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工作

近日,玉溪市政协到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调研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等工作。近年来,元江、新平两县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热区资源优势,挖掘山区产业潜力优势,加大产业培育,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产业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元江县咪哩乡咪哩社区小柏木、阿波罗村,曼来街道曼来社区三华李种植基地及东峨小南玛社区,新平县漠沙镇鼎诚农业公司、漫勒社区蔬菜种植基地及者竜乡庆丰社区。调研组建议,两县要在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中立足乡情村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好“一产一业”“一村一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提振乡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干劲,增强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培训及实用技术指导;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发展;加大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要用发展现代农业的观念理念来推进山区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打造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有机、规模的现代山区特色农业;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秀美乡村;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产业范围,增加农民收入。(云南日报 通讯员许志云)【来源:昆明信息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假名

「要闻」王瑞调研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

2月20日,旗委书记王瑞深入沙圪堵镇调研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强调要全力抓好农村产业发展,接续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旗领导希尼、张志远、屈树清,沙圪堵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王瑞先后来到沙圪堵镇纳林村小杂粮研发中心、贾浪沟村土地整合项目基地、敖靠塔村羯羊研发中心、特拉沟门村集体经济林果抚育项目基地、布尔洞沟村小杂粮种植基地等地,详细了解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及村集体经济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沙圪堵镇工作汇报。王瑞指出,发展现代农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各苏木乡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不断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王瑞要求,各苏木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要立足地区实际,全力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林果、羯羊、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要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快构建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培养现代职业农牧民,不断推动农牧业产业提档升级。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农牧业的金融扶持,助推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王瑞强调,当前,嘎查村“两委”换届工作已基本结束,苏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要全部下沉一线,帮助指导新选任的村“两委”班子成员谋划好产业发展、春耕备耕等各项工作。要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抓好典型引领、落实奖惩措施,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来源: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记者:曹文进

正月

周斌在汝州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央广网3月5日消息 3月4日,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到汝州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强调要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周斌先后到汝州市云堡妙境乡村民宿、九峰山景区乌篷雅居民宿、北富春山田园综合体项目、杨楼镇李楼民俗文化园等处,详细了解汝州市文旅项目规划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情况。他强调,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全域旅游融入乡村振兴规划之中,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加强对乡村传统村落建筑、古村古镇遗址、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的保护,推出更多特色文创产品,打造具有持久吸引力的“网红”打卡地,探索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汝州市牧原现代农业综合体有限公司年出栏28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项目、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20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项目总投资80亿元,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周斌实地察看项目规划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各项养殖技术指标、智能化水平和产业布局、发展前景等情况,并来到汝州市甘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东都实业有限公司,详细询问甘薯种植、红薯制品研发生产销售情况,对汝州市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周斌强调,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激发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产业素质和农民收入水平。要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优化服务供给、要素保障,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引进,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特色园区、龙头企业加速集聚,促进全产业链开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特色产业带、产业链、产业园和龙头企业,走好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市委副书记葛巧红等参加调研。(中共平顶山市委网信办供稿 平顶山日报记者 孙鹏飞/文)

大定持之

「调研报告」支部引领,产业振兴——关于胜利村“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

支部引领,产业振兴——关于胜利村“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胜利村位于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政府东南2.5公里处,南邻前二十五村,北邻二十八村,东靠东营飞机场,西靠双永干渠道。全村共有178户、516人。其中,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22人。村内耕地面积6869.02亩,属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土地以沙土为主,土壤松散,盐分较低,适合各种作物生长。村民以农业为主,主产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一、基本情况(一)组织建设情况胜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2人,村“两委”成员6人。原有“50后”1人,“60后”1人,“70后”4人。“90后”16人,党支部年轻化程度较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充足。现任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狠抓实干,围绕抓班子、夯基础,抓服务、促和谐,抓产业、促发展,持续推动过硬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班子,夯基础,打造一支团结有力的班子队伍。从加强村班子建设入手,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组织开展村内各项活动。胜利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家庭户挂牌、包片联户“网格化”等活动,在村内形成了“党员带头创建和谐家园、党员带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服务,促和谐,将为民服务精神照进寻常百姓家。就像村文化大院的标语一样,“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向着胜利,继续前进”,胜利村党支部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多措并举提高为民服务本领。一是开设民情民事直通车,为群众提供最优质服务。建立积分机制,并在文化大院进行公示,对于有益群众的事情积极鼓励,对于有损群众的事情严厉制止,形成良好的党群关系氛围。二是党员包户,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让群众有困难可以高效对接党员帮助解决,真正提高为民服务效率。与此同时,胜利村的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也在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助力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迸发新的发展活力。(二)产业发展情况胜利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业,部分村民从事商业、劳务输出及运输服务。2019年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探索林下松茸菇种植,2020年发展“胜利在望”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红色文旅等项目,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3.6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2.14万元。水稻种植为主导。胜利村现有耕地6869.02亩,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其中4000余亩土地已流转,剩余2000余亩土地中,1600余亩用于种植水稻。特色种植为辅助。2015年引进了东营市润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苗木、中草药等特色种植,此两项种植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群众人均创收近2000元。林下种植添新态。2018年从济南引进松茸菇种植,试验种植2亩,亩产6000斤,2019年完成种植26亩,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4万元。瓦下经济带就业。2019年,与东营东洲服饰进行合作,先期投资近30万,引进缝纫机、裁布机、锁边机等设备及管理经验,发展服装、被服、窗帘等加工制造。棚下经济助发展。目前,胜利村正在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助力下,着力打造“胜利在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入535万,目前已投资480万,基本建成了棉被日光温室16座,薄膜连栋温室2座,单栋薄膜温室5座,阴阳温室1座,棉被日光温室种植各类沙培蔬菜,连栋薄膜温室采用葡萄与无花果间作模式,主要种植黄瓜、西瓜、葡萄、无花果等。项目建成后,山东田立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提供一年的免费技术指导,负责选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及设施条件的多品类优良品种,帮助当地农户解决销售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可让更多群众学习到农业新技术、新种植模式,有效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解决了本地区盐碱地不能生产瓜果蔬菜的问题,填补了本地区盐碱地蔬菜生产的空白。(三)村容村貌情况自2015年以来,胜利村重点打造村庄美化亮化工程。一是投资210万元完成了村内道路与广兴路的对接工程,新建进村公路1000米,村内连网道路400米;二是投资80余万元新建了村文化大院,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站;三是投资20万元改造了村前东西大街,对村内南北主街道进行改造提升,铺装路面1300平方米。(四)土地流转及使用情况胜利村可耕地面积为6800余亩,其中4000亩土地统一流转,流转土体用于小麦、水稻及棉花种植;剩余土地1600亩种植水稻;村东南方向的100亩土体流转用于建成天源LNG储气站项目;村北边300余亩土地流转用于惠泽农业大闸蟹养殖。(五)人才资源情况胜利村村“两委”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十足,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林下松茸菇种植,带头建立蔬菜大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及服装加工等相关产业。2019年11月27日,东营技师学院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落户胜利村,为乡村培育人才提供保障。(六)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了解及意愿情况村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知晓度较高,村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最希望培训的项目是农业生产管理培训,“道路变宽”、“医疗更方便”、“房子变大”、“工作机会更多”等愿望是老百姓心底的真实写照。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乡村基础设施体系、人居环境待完善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胜利村基础设施条件还需进一步提升。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村内厕所、污水的排放没有较为妥善的解决方案;二是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单一,村内缺乏集中有效的垃圾处理途径,存在一定程度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二)农村产业结构、产业链有待升级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长期以来,胜利村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为主,“合作社+家庭生产”的经营模式存在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效益低下、价值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均衡,虽然目前投入了大量成本,发展单位价值含量较高的农作物产品,但在产业初期,成效还未十分显著,种植业与养殖业依然占较大比重;二是农产品产业链较短,产业融合比例较低,产品粗加工占比高,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三、建议和思考胜利村的发展振兴之路充满希望,朝气蓬勃。本次调研结合胜利村实际情况和目前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人居环境。一是创新垃圾处理方式。如引进秸秆微贮技术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二次利用;搭建沼气池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废弃物变废为宝。二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明确规范垃圾产生、收集、清运等行为,同时可以借鉴二十师村环保超市等优秀案例,采用积分制,用积分兑换商品,奖励垃圾处理优秀的村民。(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乡村产业新业态。一是对农产品进行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如本村产量较大的莲藕可制成莲藕脆片、糖藕等产品出售,采用卫生环保美观的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物流等行业。发展物流业,结合互联网销售平台,在解决农民返乡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可为农产品提供新的销路。发展旅游业,结合本村玻璃大棚的种植优势,发展特色农作物采摘及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三)建强人才引进队伍,培育长效致富力量。将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培育成新型农民。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每年在农闲季节选拔青年农民到农业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专门培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农业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相信在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结合胜利村独特的资源优势,必定可以走出一条支部引领、乡风和谐、产业振兴的康庄大道。来源:东营选调生

至矣

乡村产业振兴衔接的布局路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许多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总书记基于长期担任地方领导的实践和担任党的领导核心以来的深刻洞察,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借鉴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和国际经验教训而形成的,是对新中国70多年城乡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是新时代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总抓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奋进新时代,如何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此,中国理论网特推出解读书摘,以飨读者。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历史交汇期,二者互为支撑、有机融合的局面日渐形成。一方面,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尤其是产业兴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脱贫攻坚作为优先任务在诸多方面为乡村振兴补齐了短板,产业扶贫等先行探索扎实了制度与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向乡村振兴过渡阶段,党和政府也对产业如何布局作出了宏观规划,提出了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其中产业布局的路径为:通过“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这三个层级和“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这一个重点,实现“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在对历史、现实与理论的回溯分析中,这一布局路径的内涵思想、实践方法其实已经彰显,出于直观清晰的呈现、总结需要,本文主要按照《意见》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解读。一、抓好第一层级,强化县域统筹《意见》指出,要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就地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强化县域统筹,首先需要设立职能明确的县域管理机构。在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政府在宏观调控、行政主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只有通过高效的“有形的手”加以管理,才能理顺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不同层级的分工协作关系。许多省份都成立了相关机构,有的是“省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有的是“省县域经济研究(促进)会”,等等,架子搭起来了,更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把惠民惠业的政策落实下去。具体在县镇村产业不同层级的布局上,政府应“先规划,后建设”,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确定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的重点、特色。这种调查论证离不开对当地发展历史,尤其是产业发展历史的考察,也离不开对当下经济社会资源的考察,在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规划研究。此外,要优先布局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脱贫攻坚时期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一定改善,当前除了查漏补缺外,更重要的是推进县域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如户籍管理、住房医疗、金融信贷、技能培训等。在县域服务延伸整合的过程中,县城进一步升级自身服务水平,如与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创办技术创新平台,组织集中外出培训,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营销网络、扩大县域经济市场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硬件、软件条件的改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应主动扩大资金筹集范围,创新资金利用手段,如尝试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影响力债券等。二、抓好第二层级,推进镇域产业聚集《意见》指出,要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乡)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小城镇的纽带作用及其工业小区对产业集群的效果在乡镇企业改革调整时即进行过探索,当前在镇域产业聚集上力推的是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涉及32省份共127个。这些小镇是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这样的小镇,不是建制镇,也不是风景区,而是结合产业、旅游、文化以及社区的理念设计的多功能产业集聚平台:一般在3平方千米左右,更多的选取在大城市的周边,易于集聚人才、资金等要素,更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化。当然,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房地产化”。《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一些地方快速发展的特色小镇被房地产商“绑架”,打着各种产业旗号,到城市周边的小镇拿地搞开发,结果房子搞了一大片,产业却引不来,反而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其背后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深入做好当地产业特色考察与规划,盲目上马。此外,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从农业延伸出来的乡村产业,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腰”,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其重心下沉即是要加强农产品镇域加工集群的建立,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物流节点,实现全过程无缝对接。三、抓好第三层级,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意见》指出,要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在解读《意见》时指出,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其目的主要是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改变原料在乡村、加工在城市,劳力在乡村、产业在城市的状况。镇村联动发展可以看作与特色小镇建设相配套的举措,而农工贸专业村的建设思路与特色小镇也有相似之处,需要找准特色,加强分工协作。首先,在操作方面,这种农工贸专业村可以较多地借鉴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并结合当前农村合作社、加工车间和农户的已有实践。如农业部在2011年就曾公布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这些专业村的发展经验可以多加推广。其次,产业类型布局上,镇村这一级更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以农产品产业链延长为主。如基层政府可帮助村一级布局原料基地,改善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镇一级布局对口承接的加工企业。此外,与脱贫攻坚中的扶贫车间经验相衔接,这些加工企业可以参与扶贫,进一步加强镇村联动,即由提供原料的农户在农村进行初加工,再运输到镇上。《意见》也强调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初加工,从而帮助农户就地就近增收。最后,还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从农村角度来讲,镇村联动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甚至是多对多的。这里要强调的是,镇域的各种农工贸专业村之间应该是彼此联动协作,甚至应该跨越镇域立足县域整体。这种小而专、专而联、各司其职的局面背后同样也离不开对专业村资源条件特色的挖掘。二是从农民角度来讲,在布局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时同样需防止资本下乡“公司替代农户”,甚至“赶走”农户的问题,真正实现增收在户。四、抓好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意见》指出,要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曾衍德在解读《意见》时特别提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政策力度不减。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巩固和扩大产业脱贫攻坚成果。二是聚焦重点区域。这也是产业布局要求中将“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点的来源。深度贫困地区尤其要注意发掘当地资源优势、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如前所述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旅游精品点等,这对整合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利益,促进乡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帮助。三是促进产销对接。当前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紧密、不稳定问题突出,贫困地区尤甚,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2018年还专门发布了有关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相关文件。对于贫困地区产业布局,在相对缺少资源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创造利用资源。可以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构建农村产品上行通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形成交易品种、数量、价格和地区分布等产销信息大数据,把需求更加直接、快速、准确地反馈到生产端,促进产业精准定位,从而实现蓬勃发展。本文摘编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产业》一书,内容有删减。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理论网

老子

乡村产业振兴衔接的布局路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许多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总书记基于长期担任地方领导的实践和担任党的领导核心以来的深刻洞察,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借鉴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和国际经验教训而形成的,是对新中国70多年城乡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是新时代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总抓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奋进新时代,如何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此,中国理论网特推出解读书摘,以飨读者。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历史交汇期,二者互为支撑、有机融合的局面日渐形成。一方面,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尤其是产业兴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脱贫攻坚作为优先任务在诸多方面为乡村振兴补齐了短板,产业扶贫等先行探索扎实了制度与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向乡村振兴过渡阶段,党和政府也对产业如何布局作出了宏观规划,提出了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其中产业布局的路径为:通过“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这三个层级和“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这一个重点,实现“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在对历史、现实与理论的回溯分析中,这一布局路径的内涵思想、实践方法其实已经彰显,出于直观清晰的呈现、总结需要,本文主要按照《意见》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解读。一、抓好第一层级,强化县域统筹《意见》指出,要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7)》中指出,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就地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强化县域统筹,首先需要设立职能明确的县域管理机构。在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政府在宏观调控、行政主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只有通过高效的“有形的手”加以管理,才能理顺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不同层级的分工协作关系。许多省份都成立了相关机构,有的是“省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有的是“省县域经济研究(促进)会”,等等,架子搭起来了,更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把惠民惠业的政策落实下去。具体在县镇村产业不同层级的布局上,政府应“先规划,后建设”,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确定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的重点、特色。这种调查论证离不开对当地发展历史,尤其是产业发展历史的考察,也离不开对当下经济社会资源的考察,在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规划研究。此外,要优先布局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脱贫攻坚时期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一定改善,当前除了查漏补缺外,更重要的是推进县域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如户籍管理、住房医疗、金融信贷、技能培训等。在县域服务延伸整合的过程中,县城进一步升级自身服务水平,如与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创办技术创新平台,组织集中外出培训,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营销网络、扩大县域经济市场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硬件、软件条件的改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应主动扩大资金筹集范围,创新资金利用手段,如尝试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影响力债券等。二、抓好第二层级,推进镇域产业聚集《意见》指出,要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乡)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小城镇的纽带作用及其工业小区对产业集群的效果在乡镇企业改革调整时即进行过探索,当前在镇域产业聚集上力推的是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涉及32省份共127个。这些小镇是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复核,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这样的小镇,不是建制镇,也不是风景区,而是结合产业、旅游、文化以及社区的理念设计的多功能产业集聚平台:一般在3平方千米左右,更多的选取在大城市的周边,易于集聚人才、资金等要素,更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化。当然,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房地产化”。《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指出,一些地方快速发展的特色小镇被房地产商“绑架”,打着各种产业旗号,到城市周边的小镇拿地搞开发,结果房子搞了一大片,产业却引不来,反而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其背后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深入做好当地产业特色考察与规划,盲目上马。此外,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从农业延伸出来的乡村产业,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腰”,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其重心下沉即是要加强农产品镇域加工集群的建立,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物流节点,实现全过程无缝对接。三、抓好第三层级,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意见》指出,要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在解读《意见》时指出,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其目的主要是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改变原料在乡村、加工在城市,劳力在乡村、产业在城市的状况。镇村联动发展可以看作与特色小镇建设相配套的举措,而农工贸专业村的建设思路与特色小镇也有相似之处,需要找准特色,加强分工协作。首先,在操作方面,这种农工贸专业村可以较多地借鉴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并结合当前农村合作社、加工车间和农户的已有实践。如农业部在2011年就曾公布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这些专业村的发展经验可以多加推广。其次,产业类型布局上,镇村这一级更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以农产品产业链延长为主。如基层政府可帮助村一级布局原料基地,改善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镇一级布局对口承接的加工企业。此外,与脱贫攻坚中的扶贫车间经验相衔接,这些加工企业可以参与扶贫,进一步加强镇村联动,即由提供原料的农户在农村进行初加工,再运输到镇上。《意见》也强调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初加工,从而帮助农户就地就近增收。最后,还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从农村角度来讲,镇村联动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甚至是多对多的。这里要强调的是,镇域的各种农工贸专业村之间应该是彼此联动协作,甚至应该跨越镇域立足县域整体。这种小而专、专而联、各司其职的局面背后同样也离不开对专业村资源条件特色的挖掘。二是从农民角度来讲,在布局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时同样需防止资本下乡“公司替代农户”,甚至“赶走”农户的问题,真正实现增收在户。四、抓好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意见》指出,要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巩固和扩大产业扶贫成果。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大型加工流通、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曾衍德在解读《意见》时特别提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政策力度不减。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巩固和扩大产业脱贫攻坚成果。二是聚焦重点区域。这也是产业布局要求中将“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点的来源。深度贫困地区尤其要注意发掘当地资源优势、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如前所述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旅游精品点等,这对整合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利益,促进乡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帮助。三是促进产销对接。当前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紧密、不稳定问题突出,贫困地区尤甚,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2018年还专门发布了有关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相关文件。对于贫困地区产业布局,在相对缺少资源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创造利用资源。可以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构建农村产品上行通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形成交易品种、数量、价格和地区分布等产销信息大数据,把需求更加直接、快速、准确地反馈到生产端,促进产业精准定位,从而实现蓬勃发展。本文摘编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产业》一书,内容有删减。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