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邮研究生自焚登上热搜让人心痛,而想高考考上它往往比211还难克苏鲁

南邮研究生自焚登上热搜让人心痛,而想高考考上它往往比211还难

过了新年本来应该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最近在南京的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却没有了这样的气氛,主要是在19年的12月26日出现了一名研三硕士生自焚身亡事件,此事一出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虽然事情从一开始没有被公开,而是最近传出来的,但很多人对此还是十分痛心的。事情的大致起因虽然没有得到最后的证实,但基本是因为这位死亡学生的导师张宏梅的压榨和生前的辱骂所导致的,这位自杀学生事发地点是在南邮的实验室,而且以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自焚方式结束了生命,事后有人爆料死者此前遭受到了导师的3年前的压榨,甚至长期的辱骂,而事发当天,因为矛盾上升到了极点,导致了这位学生最终没有想开,用此种方式结束了宝贵的生命。而就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关于南邮研究生自杀的消息在各大搜索网站中成为了热搜的主题,很多人纷纷对此表示了惋惜,而那些读过研的朋友则更是发出了自己对研究生培养阶段现状导师的看法,不少人坦言自己在读研期间也曾遭到过导师的压榨,甚至不少人给自己导师起了外号“老板”,自己则像一名打工仔要听老板的指示。从这位死者来看,其生前被爆料遭到了导师在很多方面的不公正待遇,比如除了遭到导师的辱骂和压榨外,比如不让其报考六级,而且不给予其修改论文,反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来延期这位硕士生的毕业时间。甚至在这位导师曾经带过的一些学生因为忍受不了她的压榨和羞辱,最后要么选择放弃了读研要么换了导师,而事情出来以后,南邮也给予了取消张宏梅导师资格,但这并没有平民愤,很多人认为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才行。不少人在感慨和惋惜这位死者硕士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其实在高考或者考研中想考入南邮并非易事,虽然南京邮电大学不是211和985,但是这所大学却在业界十分有名气,所谓北有北邮南有南邮,说到的就是这所大学,这所大学毕业生在通讯计算机领域备受很多用人单位的认可,比如华为、阿里等知名互联网公司,除了青睐“两电一邮”外,基本就属南邮了。而从南邮的历年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在江苏省内一直理科徘徊在了360-370左右的录取分,在省外的话,往往要比一本线高出几十分甚至百分以上,比如18年在河北的理科考分达到了最低投档632分,比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整整高出了121分(当年的河北一本录取分数为511分),这已经比很多的211甚至985的分数都要高了。这位自杀的硕士生虽然不知道高考毕业于哪所大学,而且硕士阶段就读的材料学院也不算是南邮最热门的学院和专业,但是可以看到能够考研进入到南邮也非易事,也算是一位学霸级人物了,但熟料会成为现在的结局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虽然南邮已经对张宏梅导师进行了处理甚至取消了导师资格,但很多人认为还是力度不大,认为应该严惩才行,毕竟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摩味

南邮研究生身亡,你可能不知道读研有多难!

南京邮电大学2020年1月5日发布情况通报称,2019年12月26日晨,学校发现材料学院一名2017级研究生意外死亡。现场现场有网友爆料称,死者名为谭某,是在学校实验室的一场火灾中死亡。其被导师张某“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让考六级、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承诺书延期毕业”,因而选择结束生命。1月6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解到,死去的学生叫谭大伟,是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其导师叫张宏梅,是该学院材料物理专业教授。多名学生称张宏梅存在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甚至人格侮辱的情况。另外,张宏梅还涉嫌让学生给她的私人公司干活儿。南京邮电大学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张宏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方法不当,存在辱骂学生的情况。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已经取消了张宏梅研究生导师资格,并根据学生意愿将其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全部转由其他导师指导,后续调查处理正在进行中。最近爆出研究生跳楼事件,研究生和导师到底是种怎样的巧妙关系,是我们教育体制有问题吗?南邮已经是第二次被爆出研究生自杀。读研的科研论文极其难压力大,很多孩子从小在高压下生长,抑郁问题。越是热门城市的重点高校的研究生越难,就是因为对科研论文的要求比较深比较高。而且,这些学校的导师境界层次比较高,要求比较严,碰上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就会发生悲剧。长时间高压教育,自然有一批孩子有心理的抑郁问题。正如网友评论:“教育一直在高压环境下,尤其是在高考大省河南、山东。每天都是做不完课业,还那么低录取率。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每天仍然面临考试,即使成绩很好仅仅通过课堂学到很多都是皮毛。导致毕业还很难找到工作,于是又踏上考研这条路。可是真正热爱科研其实很少,很多人都是无奈。”

家长会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自杀背后的真相与无奈……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校园内的实验室,材料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逝去的背后,潜在的真相更是令人深思。该研究生的导师张某,曾多次用言语攻击辱骂学生,不让其参加六级考试,并且不认真改毕业论文,要求他延期毕业,可怜的寒门子弟,在情绪极度抑郁的情况下,做出了自杀的错误决定,他的恶魔导师自然难逃其咎,但事件中的其他人似乎也有很强的责任。涉事学校,南京邮电大学,据称三年前曾出现过一起类似的事件,也是该校的研究生因不堪导师的压榨而选择了自杀。那么这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之后,为何又在同样的学校发生同样的事悲剧呢?原因在于该校的领导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预防这种事悲剧的发生,也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最终使得事件导向了最坏的结果。涉事的老师,败坏了教师的品德,肆意的压榨学生,稍有不慎便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辱骂。师德的败坏,道德的沦丧,是这起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涉事的学生呢,其实仔细思考,他也是负有责任的。作为2017级的研究生,2020年将是他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心理素质的薄弱使得他最终没能熬过这一年,而是选择了轻生。出身寒门的他,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面对挫折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去求助于谁,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压抑在心中,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起事件已经发生了,逝者已矣。通过这次事件,有许多仍然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挫折教育。南京邮电大学的这起悲剧,是典型研究生抗挫折力的不足造成的。如果当这名研究生能够及时寻找老师进行心理疏导,把握到问题的本质,积极的自我寻找办法,比如递交导师更换申请表,进行导师的更换,向校方,同学,亲友等及时的求助,或许悲剧就能及时的被制止了。其次,当前高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乃师范。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品德要端正,如果不能将自己的品德摆正,那么怎样才能教育为社会造福的人才呢?又或者如果为人师表品德不端,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较差,极易造成学生想不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导致类似此次事件的发生。最后,学校和社会也要积极的营造良好高校氛围,而不单单只是关注学校的科研能力,学术地位,更要关注学校内部老师和同学的心态,营造积极欢乐的学校氛围。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地方,不仅要引导学生们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更要让学生们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维护自己在学校的权益,有意见要及时向老师和学校反映。同时,也要引导老师更好地将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而不是放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上,坚决对空有学术科研能力但是品行不端的老师说不!希望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悲剧不再重演,高校环境越来越好,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家长才能越来越放心,这样中国的高校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希望可以将此文随手转发给身边有用的人,欢迎大家评论,收藏加点赞,感谢阅读。)

乐生活

竞争依旧激烈!南京邮电大学2021年研究生复试线预测!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在历年的考研中,一直都是广大想要在计算机、通信行业就业的毕业生的考研首选院校,一直以来,南邮的考研竞争激烈程度居高不下。2020年仅计算机学院的电子信息专硕,其复试线就达到344分,很多350左右的考生无奈调剂到其他双非高校。以2020年的网络复试公布的进入复试的分数线来看,很多专业是神仙打架,但也有一些冷门专业是国家线即可录取,考生的考研报名时的选择尤其关键。南邮的王牌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硕复试线320+,数一、英一这个分数可以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计算机学院的学硕复试线330+,电子信息专硕甚至达到了344分。如果按照1:1.2或者1:1.5差额复试,就意味着没有360+以上的分数,344-360之间的考生完全有被刷掉的可能性。所以,2021年报考南邮计算机学院的同学需要注意的是,复试分数线可能会因为今年试卷的难度,而再次提高,如果预估无法达到复试分数线,最好抓紧时间调剂,不要错过调剂系统开启的黄金时间。达复试线0-5内的考生,最好找好下家,2020年的网络复试,差额复试基本刷掉的都是压线进入复试的考试,除非你真的特别优秀,有足够的把握能够翻盘。时间转瞬即逝,2021年的复试如果正常开展,也就是三底四月初这一时间段,如果因为疫情再次选择网络复试,这对压线的同学是极为不利的,需要早做准备。报考南邮的小伙伴,你们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

格斗术

“南邮硕士自杀”反思:国内硕博的5种苦,“不给1作”算什么?

“硕士自杀”的反思关于最近“南邮硕士自杀”,我反思了一下国内硕博正在承受的5种苦。“不给1作”算什么?整体打扫卫生、扛矿泉水到6楼又算什么?我感觉都不是大事了,太多了!辱骂研究生也是,这种情况太多了。这些事在硕博圈内都很常见,但是只要给钱、态度好点、不卡毕业还行,但是南邮的这个老师就太过分了!只要还给发论文,还能毕业,大家都忍了。 研究生做实验第一、实验环境之苦好的老师会给点钱,帮他干好了,对你毕业也有帮助,但是部分老师就很过分,不给钱还要扣钱,还不让毕业!好多老师招学生就是为了“无偿苦力”,需要有人不停地做重复的“有毒实验”。有很多化学实验、生物实验对研究生的呼吸道和皮肤都有伤害!而且部分“高难实验”的危险系数高!然后老师才能得到有用数据,好让老师做科研项目、发论文!关键有的老师还霸道得直接不让人家毕业,尤其是针对博士!所以学生一定要强势一点,不然人怂被人欺! 给老师带实验课第二、杂事、琐事之苦研究生帮忙买菜、接孩子放学、取快递、寄快递等,都有出现过案例。还有老师的课程课件,有两三门都是学生做的,而且拿到课间后,老师说话尖酸刻薄,还要指指点点。自己来了工作室让学生免费打工,后来学生不干了,一学期发了八百!对于某些导师,你只有想不到,没有人家干不出来的。导师让帮他搬家具、做课件,还从来不给钱,还让你垫钱,后面还不还,利用自己的皮包公司强制让你交钱,带你出国,疯狂开课又不好好讲课,天天片面地批判,开一些课,还要本科生买他的书哦! SCI论文第三、一作被占之苦我知道的一些博士生就有被抢占一作的苦楚,占用学生的论文真的可耻!学生每天起早贪黑在实验室做实验,落了一身病,比如脊椎病什么的,到头来还要把论文的最佳位置让给别人?一个研究生想休学,老师不让,退学也不让。最后面有同学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学退了,在医院治疗一年多,病才好。 延期毕业第四、延期毕业之苦回想起曾经的“联合培养”我现在都心有余悸!从研一开始就被派去外单位干活,真的很累,都是做重力活,没啥是实验能够用得上的。有一次从早上九点做到了晚上十一点,离宿舍还挺远的,没有任何劳务费用,路费都是每天硬找他要的!不然打车都得倒贴,他叫你做还不是得做!最后,因为是联合培养,两边老师都不管不顾,而且互相还争抢第一通讯!最终导师还要让我延期1年毕业,没办法,博士三年都扛下来了,只得又忍一年! 穿小鞋的研究生硕士换学校读博,被“穿小鞋”之苦学院老师知道我的室友不在其课题组继续读博以后,全课题组的资料都要她一个一个地审。如果只有我们自己的老师让她干点活还好,但是老师的朋友的活也让她做。后来课题组里各种老师都打她电话,让她去替开会、替写年终总结、替写资料,各种事情都找她干,她也是有苦说不出啊!马上毕业了,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最终,她还是去到了另外一所985读博,谢天谢地! 研究生补助反例:好导师如下也有老师平时给学生发很多劳务,让大伙觉得不帮其干点儿活,都不太好意思!除了发论文、做实验以外,老师让学生帮其浇浇花、交交材料什么的,大家觉得力所能及的事,人家都愿意帮忙做。每次看到这种学生跟老师之间的矛盾,你是否觉得自己幸运呢?附录去年的另一起硕士自杀事件:北京有房,北京户口,人大研究生,为何选择自杀?

寄性虫

2020考研学生们,你们还会报考南京邮电大学吗?

2020年考研刚刚过去不久,大家还非常期待自己的考研成绩,希望自己能够考一个相对不错的分数,然后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跟随一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来进行学习。相信在今年的考研学生当中,有不少学生想要报考南京邮电大学,这个学校的实力应该还算不错,学生们报考南邮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但是就在2019年12月25日凌晨,南京邮电大学发生了一件命案,一位研三学生在实验室中自焚身亡。当你看到这条消息之后,你还会报考南京邮电大学吗?相信在这两天当中,大家已经被南京邮电大学的这个事件刷屏了,具体缘由还是在于研究生导师对于学生长时间的辱骂,最终的结果是研究生导师逼死了这名自杀的同学,同时也让我们再一次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南京邮电大学这名导师对于学生过分压榨,并对其进行了人格侮辱,同时该导师还逼迫受害者在承诺书上签字延期毕业,同时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氮气实验费用也要由这名学生赔偿。因此在2019年12月25日,该学生向宿舍同学借了一个打火机,然后独自跑到六楼的实验室,引燃了实验室的易燃易爆物品,最终自焚身亡。说到这里,大家还愿意报考南京邮电大学吗?其实选择大学很重要,选择导师更重要。一般来说,名气越大的学校,研究生导师的实力也越好。但是像南京邮电大学这名导师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教师的师德,也因为这件事情,涉事导师被取消了研究生导师资格。那我们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选择一个负责任的导师呢?接下来笔者有一些小方法要告诉大家。在选择研究生导师之前,应该查阅一下导师近几年的教学资料,其中包括导师的资历以及培养学生的就业率等。一些优秀的导师往往在资历方面也比较优秀,选择这样的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导师,会对我们的科研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些导师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从中也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选择这样的导师会给我们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带来益处。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询问一下学长或者学姐,他们比我们先成为研究生,因此对于每个导师也有自己的见解。如果在选择研究生导师之前能够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也能够帮助我们选择一位师德非常好的导师。按照常理来说,选择一位评价较高的导师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不同的学长学姐对于导师的评判标准有也有所不同,我们最终还是要自己去进行调查了解。因为选择导师是自己的事情,学长学姐的建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当南京邮电大学的事件发生之后,许多人对于选择导师也有了自己的顾虑,同时对于选择导师也比较慎重。一位好的导师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你会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呢?关注我并给我留言吧!

河野

“南邮研究生自杀”被隐瞒半月,如今爆出引起公愤!

研究生自杀后,其母亲高喊:我的孩子呢?01.这几天,有一则没溅起几点水花的新闻:2019年12月26日凌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教学5号楼六层实验室发生火灾。2020年,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通报:2019年12月26日晨,学校发现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葩叔很想知道,如果不是死者妈妈爬上楼顶,南邮能把自己学校“非正常死亡”了一名研究生的消息控制多久。去年圣诞节发生的事情,结果到了1月5号才发通告。官方通报写得不详细,但也能大概看出两个信息:去年12月26日,南邮一名研究生在学校意外死亡了。这名研究生的意外死亡,和他的研究生导师张某有关系。但根据新京报从其他学生那里得来的爆料,所谓的“意外死亡”,很可能是放火自杀。所谓的和老师有关,很大可能是被老师侮辱到想不开了。聊天记录显示,死者谭某被导师张某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让考六级、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承诺书延期毕业,因而选择结束生命。材料学院六楼的通道目前已封闭看到相关报道时,葩叔心中一凛,不是为这个事件本身,而是为早已对这些事习以为常的“我们”。02.近些年因为和导师矛盾自杀的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我们都说过,也写过。针对这些自杀的学生,有些长辈、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太差,受不了压力,说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这当然要做,但很显然这不是这些事件展示出的主要矛盾。这些事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葩叔以当时闹得最大的“ 陶崇园事件”为例。2018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崇园跳楼自杀。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老师”。他的导师叫王攀。王攀不但规定,只要他说话,学生就必须回答“到”,而且肆无忌惮指挥学生帮他买菜做饭,送去家。这最后酿成了又一起悲剧:葩叔查阅了最近几年比较轰动的十几起在读硕士、博士自杀事件资料,基本都和导师过分压榨学生有关。——这还只是报道出来的,还有更多没有被注意到的事件,可能藏在时间的大海里,比如这次南邮的事情,如果不是死者母亲情绪崩溃爬上教学楼顶,可能本校学生都不知道有此事发生。在这些例子里,导师要么克扣本应发给学生的经费,要么让学生帮他们打黑工但不给工资。葩叔不再一一列举这些事例了,太沉重。然而,我想也恰恰因为这些悲剧甚至都构不成一时的热点了,我们才更需要多一些关注和,真相,也我们自己的漠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03.此次南邮研究生自杀事件一出,立刻在微博、知乎、微信上引起一片声讨,为何?因为他的导师张老师,但凡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喜欢她,是公认的”臭名昭著“。这老师不但非常热爱辱骂学生,而且会逼学生帮她干活:在葩叔看来,导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其背后,有些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背后,有些原因显而易见。比如:导师权力太大,学生研究进度、方向、推荐信以及签证和相关文件,甚至学生何时毕业几乎都由导师决定。那么,一些师德不修的导师就有可能会在学生身上滥用这些权力甚至进行压榨。“老板”,这个称呼在很多硕博士口中已代替了导师这个称呼。细究起来,它的确也更名副其实。某民间“导师评价网"上关于学生对导师的匿名评价在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和经费、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的“利益驱使”下,师生关系更像是“雇佣”或者互相利用的关系,某些自有公司的导师更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甚至免费的高级劳动力,想办法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故意延期学生毕业。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只能选择要么换导师,但这几乎是天方夜谭,要么就是逆来顺受甚至积极配合,多年寒窗苦读实在没有几个人有勇气舍弃。求知的热情?育人的热情?Who cares。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研究生导师更喜欢剥削寒门学子吗?”从上百个拿亲身经历做例子的答案中可以看出,答案是肯定的。导师要么不剥削学生,是个好人,但真的剥削起来,一定是对寒门子弟更毒更狠。不仅仅因为寒门学子无权无势,导师压榨他们不会有什么后果。更因为寒门学子无路可退,可能全家都等着他读研出来找到好工作,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他们拖不起也闹不起,只能默默接受导师的压榨,然后把情绪吞进自己肚子里咽下去。比如:系里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有的研究生得不到足够的指导,课程遭到拖延,尤其若遇到那些学术水平不强,或是故步自封的导师,求学之路几乎就是一场灾难,甚至有的研究生在第4-5年才参与考核,一直到第8-9年才能毕业。比如:系里教职人员派系化严重,学生无辜地被卷入这片江湖 ......偏偏自古以来,我们的读书人年轻时是最看重荣誉的,他们不会使用下三滥的手段和人博弈,甚至不会抗争,常常进了学校觉得只要好好读书,好好做学术就行了。葩叔只想试图一下,在这些悲剧和被扭曲的师生关系背后,到底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让某些为师者身上渗透了任怎样的光环都无法遮掩的心冷漠和自私,让那些本看似前程似锦的生命一步步走向绝望?这些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更丰裕,然而我相信,许多人的焦虑并没有缓解,反而更持久更深了。谭某、陶崇园的导师们也不例外,这些丛林社会的胜者会比其他人更焦虑,更渴望再大的胜利,再耀眼的光环,也往往是,当权力在手,又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时,人的贪欲最膨胀,底线也最脆弱。当然,这样的原因也许也还远不足以揭露真相。我想到几个场景,那些导师们都经历过,我们,我们的孩子也都在经历中。面对这样屡屡发生的事件,葩叔想到人民日报社评论部首位女“掌门人”卢新宁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学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在这样的中,是的,一定会有其中的一些人成长为王某张某那样的硕导、博导。若干年后,他们其中的一些学生也会有些同样的头衔。同时,不会或者会,复制他们对待学生的模式。然而,卢新宁接着说:我唯一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够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葩叔仍相信,尽管事件频发,但在求知路上,在师生之间的的确确曾经有过另一种可能。如果我们明了了它的出处,或许我们也可以重塑它的来路,尽管这可能会很难、很慢。“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部分内容来自新浪微博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乃不自得

南邮一研究生不堪忍受导师压榨“意外死亡”,类似的悲剧何时休?

1月5日,南京邮电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该校材料学院2017级一硕士研究生意外死亡事件的情况通报。通报称,学校已经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并已取消了该学生研究生导师张某的导师资格。 此消息一出,即引起舆论哗然。据悉,该学生为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三学生,从透漏出来的信息来看,该学生读研3年以来,不堪导师张某长期的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让看六级,不给改文章,逼迫学生在承诺书签字延期毕业,让学生帮其打黑工。”导致该学生重度抑郁3年,尤其是事发当天下午矛盾激化到了顶点,最终不堪重负,在实验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类似的新闻,似乎这几年已经听过好几起了。但是,每次听到的时候,却依然让我们毛骨悚然。相信不少人一定还记得,几年前武汉理工大学一在读研究生陶某在校内坠楼身亡的事件。尤其是他姐姐在微博里说到的弟弟在选择结束生命前对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因为导师长期的精神虐待,将陶某当成自己私人的工具,甚至让陶某称呼其为“爸爸”。最终陶某因不堪精神压力,而选择了用如此极端的方式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某因“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因不堪身心重负,选择用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每一次事件发生后,我们都禁不住要扼腕叹息。毕竟那是一个个如此鲜活,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甚至在外人眼里是别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了,怎能不令人悲痛,悲痛之余,怎不令人深思?!我们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到底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我们相信,大多数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正常的,甚至是亲密的。但是,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在研究生领域有一个颇让人玩味的称呼--“老板”,那是学生对导师的称呼。其实,这背后,也反应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目前,研究生普遍要参与导师申请的项目。一些导师会给学生少量的劳务费,还有一部分导师“以师徒之名,行剥削之实”,把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使用。另外,“导师负责制”由于缺乏明确的权责边界,导致在某种程度上导师拥有着对学生“生杀予夺”的权利。甚至研究生能不能顺利毕业,都掌握在导师的手上。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方向相对比较窄的学科,导师就更是直接关系到自己将来的继续深造或者就业。由于导师的权力过大,并且缺乏明确的权责关系的界定,导致不少导师滥用权力,把学生当成了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频频发生,而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学生,要么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要么就自毁前程甚至人生。一些悲剧也是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因此,研究生导师制度或许在某些方面到了亟待完善的状态了。如何从制度设计上明确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权责边界?学生的弱势地位如何能得以改观?也许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据悉,在香港大学,研究生每半年要在网上直接向研究生院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与导师交流的频率,交流的方式,研究的进度,学校提供的支持是否足够,希望学校有哪些改善,对于导师有没有什么看法,需不需要转导师,能不能按期毕业等等。 同样,导师也需要填一份类似的报告给研究生院。如果差别过大,或者学生不满导师等情况,研究生院将直接介入。这些事件中,如果学生能够与校方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如果校方对导师有足够的监督和制约,如果我们能从制度设计上再多一些思考,那么悲剧或可避免。愿年轻的生命安息,愿悲剧不再发生!

父亲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意外死亡通报,高校舆情有多难?

今天下午6点47分,@南京邮电大学 官微发布关于研究生意外死亡的通报,从通报来看,这位研究生的死因与导师有一定的关系,导师张某已经被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但对于网友来说,这个结果并不足已平息。从目前来看,网友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对导师的处理不满,从通报中来看,取消导师资格可能仅仅只是其中第一步,接下来会怎么处理,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通报没有写明白,从而让网友认为,这就是最后的处理结果。当然,如果这是最后的处理结果,那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大的舆情发生。第二:处理的效率,事情发生在2019年12月26日,通报是2020年1月5号发出来的。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学校调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从自称南邮的同学来看,居然也不知道这件事,包括这段时间也一直没有见网上有爆料,说明学校的工作还是做得很不错的。第三:学校给家属一个交待,包括学校对待家属的做法,有网友留言称:说一件事 可能有的人还不知道 31号的时候 那位母亲来学校声嘶力竭地痛哭 是我室友亲眼目睹 而学校做出的处理不是安抚 不是沟通 而是强行让人将她塞进车里 不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请问只是一个高等院校该有的作为吗? 这样的一个做法,学校是不是应该要给一个说明呢?如果学生家长在网络上发声,学校应该怎么回应?第四:学生的知情权,这个学生问得很有道理:1.如果事发就展开调查了,为啥我一个本校的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2.发个通告影响调查?那些洗地的说现在才发通告不是因为爆出来了而是因为需要调查需要安抚?意思是现在发通告了是调查完了呗?结论呢?意思是家属安抚好了?怎么上楼顶了呢?3.要点脸,不拿这个钱真的能把你饿死?事件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在留言中有一张图,那么,10多天的调查,最后又给同学一个什么样的交待呢?到底是意外死亡还是自杀?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次生舆情的发生,总是伴随着这样那样的舆情。对于高校舆情,为何往往会关注那么大?一方面,高校的学生是网络中最活跃的一群人,用网懂网,另一方面是害怕自己也遇到同样的事,更多的是希望追求公平,此外还有就是,高校的学生平时联系紧密,一个高校发生事情,基本上可以传遍全国高校,甚至是全世界,所以,高校舆情一定是需要我们值得重视的。那么,面对高校舆情我们要怎么做呢?我认为评论中有一位网友说得很好。每个学校都有可能出事,这个不是说学校客观可以决定的,但是,同样的事,学生是不是可以避免?在我看来,高校如果要能坦然面对舆情,那么平时一定要真正为学生考虑,我想,如果一所学校能真正为学生考虑,重视学生的意见,能多想想怎么样去为学生做些事,遇到意外的事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发声,主动公开说明,发布事情动态,相比之下,一个老师的名声与一个学校的名声,孰轻孰重,我想不用说了吧?哪怕是校长犯事,对于学校主体来说,也应该主动发声。只是,我们有些学校,总是想怎么样把事情压下去,互联网时代,真的可以把事情压下去吗?更何况的是死了一个学生那么大的事。

冉求

三年两起研究生自杀事件,南邮发生的事,也是教育部最担心的事!

教育部给高校加压从1999年中国的高校开启大跃进式的发展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出现明显的下滑,从2018年后,在受到社会就业单位对目前高校的毕业生质量表现不满的时候,教育部开始频繁给全国各大高校施压,让各大高校严格治校,禁止一切形式的清考政策,让高等教育恢复到正常,而不是简单的镀金,淘汰“水课”,增加毕业生的淘汰率,让学生们不再认为象牙塔内是天堂,而是比高中更需要努力的地方,对学生的高要求背后更多地是对高校教师们的约束,尤其是大量名不副实的研究生导师,在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时期,当年高学历人才紧缺,很多在职博士混混就可以成为高校的教授,这些教授早已脱离一线的科研,但是依旧靠着资历获得非常优质的资源,在科研上没有竞争力,他们只能把这些资源当成自己赚钱的工具,最近南邮发生的研究生自焚事件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而三年内2名研究生自杀事件,两位涉事的导师其实在校园内口碑早已变差,但是高校却不能做出相应地处理,这正是教育部非常担心的事,那就是高校存在的管理失控问题。被开除的导师开公司不上课就在2019年12月发生研究生自焚时间后,2020年1月5日,南京邮电大学发出通过,根据事件调查,解除导师张宏梅的导师资格。然而通过网络的各种信息收集,发现张宏梅在南京邮电大学校园内的口碑非常差,甚至有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被师兄和学姐们告知,将来不要报考张某某的研究生,甚至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基本每节课上课迟到,然后找个理由”,“让我半夜到实验室拿东西,”在办公室骂人,整栋楼都听见,“像有病一样,半学期不见人,让研究生代课”。。。。。。。一名高校教授上课迟到在名校中属于教学事故,而半年不上课,更是脱离了教师的本职工作。而令这位教授不上课的理由,网络已经曝光,这名教授在外开公司,真正做科研的老师根本没有精力去开公司,其实也说明了该名教授早已不再把教学和科研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南邮教授不上课是传统?其实就在2016年,南邮计算机学院也发生了一起恶性的研究生自杀事件,此次被曝光的是一位南教授,该名教授同样存在恶意压榨学生的行为,让自己多名的研究生集体延期毕业。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被誉为廉价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作为工科应用学科,基本上就是做项目,每一位研究生都可以为导师带来非常丰厚的利润,研究生多延期一个月,就可以免费为导师做出更多的应用项目,因此在应用工科领域,开公司的导师非常多,而更可怕的是这名导师也被曝光,常年不去上课,而是穿着睡衣在家中视频点名!如果高校的教师连基本的授课都不去,那么这类导师还能为自己的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呢?高校存在这类误人子弟的导师,才是中国高校存在金本科、银硕士、铜博士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基础教育足够的好,研究生教育则令人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