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大学:2021年停招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大饥荒

南京大学:2021年停招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9月16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显示,2021年该校将不再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介绍,硕士研究生按学位类别分为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按其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硕士和非定向就业硕士。定向就业的硕士录取后档案无须转至我校,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生录取后须将档案转至我校,毕业后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2021年,南京大学学术学位各专业只招收全日制硕士生,部分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生(招收专业详见《南京大学 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非全日制硕士生均按“定向就业”类别录取。南京大学 2021 年学习方式是非全日制的专业有:025100 金融、025700审计、125100 工商管理、125300 会计、125200 公共管理、045400 应用心理、055200 新闻与传播、125601 工程管理、035101 法律(非法学)、035102 法律(法学)、135102 戏剧、125500 图书情报、135107 美术。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055200 新闻与传播”备注为:专业学位,学制 2 年,非全日制招收 30 人,定向培养。而根据2019年公布的“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该校同时招收(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和(非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学制 2 年。其中全日制招收 30 人,非全日制招收 30 人,定向培养。同为新闻教育重镇的中国人民大学日前也调整了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澎湃新闻早前报道提到,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刊发《关于我院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调整的公告》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根据此前公布的《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信息,自2020级起,学院从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和推荐免试中选拔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其中非全日制初试方式仅接受统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此谓上皇

调查|有一种研究生叫“非全”

“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拿钱买学历?” 近日,伴随着考研的临近和秋招,社会上因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受到学历歧视而引发的激烈讨论进一步扩大了焦虑。不同的行业、公司、学校、专业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立场,这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之辩始终争执不下。新潮记者聚焦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非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求职状况,比较与全日制研究生有何异同,以求起到以微知著之效。异同——全与非全1培养方案篇首先通过查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最新版本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验方案(非全日制)》,并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试行)》做对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验方案(非全日制))经对比,发现南大新传对于非全日制专硕和全日制专硕的培养方案几乎一致,仅有的两处差异为标黄处:1.培养方式中,全日制学分要求是36分,其中32分是课程学分,4分是实习学分;而非全日制课程学分要求是32分,没有关于实习的学分要求。2.课程体系中,开设的具体课程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式(除了学分差别之外)、学制与中期考核制度、毕业答辩和学位授予制度完全一致。为了更详细深入地了解南大新传非全日制专硕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全日制有何异同,新潮记者采访了南大新传非全日制专硕同学,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政策规定篇1.人事档案:非全日制同学的人事档案不由学校接收。2.学费:全日制专硕每年10000元,非全日制专硕每年20000元。3.住宿:原则上学校不为非全日制专硕分配宿舍。南大新传2018级非全日制同学晓婉说:“招生的时候明文规定非全日制是不提供住宿的,但是后来发现南大其他学院的非全日制同学却有宿舍,才知道是由于学校还有空的宿舍,可以申请。本来我们没指望学校提供住宿,但是看到其他学院有,大家就觉得不公平,联名向学院提出申请,后来学院统一向学校申请,批下来了一年的住宿,但由于学校扩招,宿舍越来越紧张,因此我们第二年还是要搬出去,现在应该已经申请不到了。其实,关于住宿,学校给批是情分,不批也是本分。”2017级非全日制同学雨涵说:“虽然可以申请住宿,但是非全日制班里30个同学,一多半都是有工作的,所以不住在学校,他们要么有自己的家,要么在外面租房住。”4.奖学金:非全日制不享受奖学金。5.每月助研补贴:非全日制不享受每月助研补贴。6.助教岗及其他岗位:非全日制没有资格申请校园助教岗和其他岗位及其补贴。2018级非全日制同学梦琪上学期经过一位学姐的内部推荐当了一门课的助教,但当时她们对于此项规定并不了解,到学期末审批的时候学院说是不符合规定的,也拿不到助教的补贴,最后是该门课的任课老师听说后自掏腰包给她发了助教补贴。梦琪总结道:“凡是和领钱有关的,都没有非全日制的事。因为是默认非全日制同学有工作和收入的。”7.评奖评优:非全日制不享受评奖评优。8.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毕业时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样拥有毕业证和学位证,但会标注授课方式为非全日制。学习生活篇除了明文规定的政策导致的客观差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非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如何呢?这又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种是未就业而在校学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方面:雨涵是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她表示,“我认为相比很多周末上课的非全日制的同学,还是全日制的学生学得更系统,毕竟慢工出细活嘛。而且由于周末时间有限,还是全日制的课程会更丰富一点。”晓婉则是暂时没有找工作,留在校园里与全日制一起上课,她表示,“因为在职的非全同学只有周末能上课,尽管周末两天要上一天半的课,容量很大,但课程周期还是需要三个学期,毕竟全日制专硕和非全日制专硕对于课程学分的要求都是32分,如果前面选的课不够,可能会上到第四个学期。相比之下,全日制专硕绝大多数在前两个学期就可以修满32学分。”同时,晓婉还透露学院的课程没有严格的壁垒,因此对于她这种在校的非全日制同学是非常便利的:“有的课是全日制特有,有的是非全特有,但大多数课程都是一样的。另外课程可以交叉上,不管是学硕和专硕之间,还是全日制和非全之间,只要征求任课老师的同意,按时交作业,老师同意给学分,所有课都是开放的,只不过自己的必修课必须要上。“所以我也是在研一就修满了学分,第一年除了硬性条件的差别,没有感觉我和全日制同学有任何差别和影响,该上的课都上了,该参加的活动都参加了,比如读书会,该交的作业都交了,老师也都很照顾。”谈到学院和老师对于非全日制同学的要求,雨涵说,“要求和全日制是完全一致,甚至更高一些。因为很多非全的同学都有工作,老师不再把我们仅仅看作学生,更是拿一个相对更成熟的新闻工作者或者媒体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还是非常严格的。”实习方面:梦琪认为非全日制在实习中没有什么差别:“实习一般不会标明只要全日制,加上简历上会直接写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且用人单位基本不会问是非全还是全日制,但是秋招时会有区别。”就业招聘方面:通过对几位南大新传非全日制同学的采访,发现非全日制在就业中的劣势确实有所展现。晓婉说:“我在给西南某省国税局投简历的时候,他们打回了我的资料,要求我标明授课方式,最后还是审核不通过。后来给西南某市事业单位投简历的时候,我的资料迟迟审核不通过,要求我确认是不是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是算作2020届的应届毕业生,是不是可以正常派遣,我联系了学院老师,确认之后资料才通过。”她还表示在她身边也有很多南大新传非全日制同学就业时受到区别对待的例子:比如在刚刚过去的秋招中,某同学在应聘江苏某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时,被HR打电话告知往年是收非全日制的,但是今年由于全日制应聘者特别多,所以直接不考虑非全日制。梦琪说,“有的互联网大厂还是挺宽松的,只写要求2020届应届毕业生。但也有公司会标明只要全日制研究生,建议还是不要报,毕竟就算面试成功以后签约,肯定也是违约。尤其是国企会更明显,基本上都会要求全日制。”她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国企的面试,它来宣讲,我就投了简历。我在基本资料填写了非全日制,然后我就以为他已经明确的知道我是非全日制这件事了。但当到了面试的最后一步,在要签合同的时候,我发现签约书上写的是要求全日制研究生,然后我就跟他说我是非全日制,而且个人信息单上我写得清清楚楚。面试的人就蒙了,他就说,那就之后再联系吧,然后这件事儿就黄了。就感觉还是挺不公平的吧。”为了解用人单位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态度,新潮记者在南京大学秋季就业双选会上采访了部分公司的招聘人员,发现不同公司对于非全日制的态度不同,但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全日制一等”的看法的确存在。某科技公司招聘人员表示:“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视同仁,相同的标准,不存在区别对待。”某文创公司招聘人员则表示:“非全日制我们可能只能给他提供实习合同。因为非全日制属于在职的那种,含金量感觉还是不如全日制。如果是同样条件的研究生,还是会优先考虑全日制。”另一家制药公司招聘人员也表态相比于非全日制,“我们还是更倾向于优先录取全日制学生。”被问及为何优先录取全日制研究生,她说“全日制学生的学习还是会更全面和深入,因为毕竟非全日制只是利用周末来上课。但是研究生本来就很优秀,比本科生更有优势,我们更不否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很多同学也很优秀,我们也不是唯学历论,说到底还是看个人的综合能力的。”选择与心声2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的问题饱受争议,那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非全日制,对于这些争议他们又有什么心声?雨涵——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7级非全日制专硕:“我的情况有些特殊,2006年本科毕业,在江苏某媒体单位工作。也就是说我是在工作了11年之后才读的研究生。选择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初衷,并不是出于工作、职场、职位上的那种功利的考虑,而是希望给自己充充电,能通过接触学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更扎实一些,来解决自己的能力恐慌。从工作的客观情况来看,我的时间正好又可以安排得开。总之完全是一种自我的精神追求。”谈到近日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困境,雨涵说:“我是先步入工作的,没有遇到过非全日制求职上的困境,但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研究生人数也多,用人单位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在他们有足够多的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很多单位的观念里会觉得全日制的学生更好一些。”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的争论,雨涵说:“我自己是非全,我也很认可非全同学的优秀。但客观来讲,就像高考的筛选一样,有人被调剂到第二志愿,非全的同学里的确有人是没考上全日制被调剂过来的,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二选择。争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是不是有同样的含金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用人单位有自己筛选员工的标准,想要什么样的人,他们拥有自主权。而真正需要改变的现状是,社会上很多人和公司对非全日制的概念还没有弄清楚、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对非全日制的同学存在误解和刻板印象,用惯性思维觉得非全日制就是在职人员混个学历,但其实都是统考,课程学分、毕业要求也一样,没有这么大的差别。推进整体观念的平等更重要,社会要慢慢去证明非全日制不是混学历,让标准真正统一化——那就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研究生。”晓婉——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8级非全日制专硕:“本科毕业后,我在西南地区某省级电视台工作了四年,工作和收入虽然稳定,但感觉工作上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生活状态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的样子,于是辞职考研,报考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是差了几分被调剂过来的。因为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17年招收的人少,如果我早考一年可能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晚考一年,(因为扩招)我就考上全日制了,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会没考上(全日制),在调剂非全的时候肯定也是纠结过的,但是考虑到毕竟是985,师资力量也很好,所以我就来了。”晓婉认为,造成当今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区别对待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她总结说:“第一,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的余温还在,人们对于非全是戴着有色眼镜的,是花钱买学历的印象。但是不同的是,之前的在职研究生是申请制的,是单证,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同样的毕业要求,毕业后有双证,和全日制法律效力一样。虽然有些人分低一点,但是依然不乏高分考生,也有同学能考到390分的高分,但就是报非全,因为他们有工作,报考非全本身就是自身的选择。这么多人质疑非全凭什么和全日制一样,不要问我们凭什么,而要去问教育部凭什么。第二,由于媒体的放大作用,让非全日制成为了风口浪尖,很多本就对非全日制有歧视的公司借机踩非全一脚。第三,不乏有些学校的非全日制办学质量的确不够好,而为了借非全日制高昂的学费敛财。第四,也有部分学生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抱着期待进入到非全,进来之后发现很多待遇不一样,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有些自暴自弃,不像全日制同学有冲劲,给外界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第五,与行业有关,不同性质的行业对非全日制的介意程度是不同的。第六,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引入和推广中,效果不是很好。香港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授课方式不一样,学历、学位、认可度都是一样的。内地毕竟刚刚开始没几年,就像专硕刚推行的时候也有争论,现在也渐渐好起来了。非全未来的认可度会更好还是更差,我持中立态度,毕竟新事物是要经过检验的,要看国家和市场能不能处理好。总之,行业、个人能力、社会观念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一起,造成了现在的局面。”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标签给不少同学带来了学历焦虑,小婉没有这么悲观,她说:“我现在是既乐观又很佛的状态,说到非全日制身份带来的焦虑,有的话也就是春招秋招这段时间,但是不光是我焦虑,所有应届生都很焦虑,不光非全焦虑,全日制同学也很焦虑。但一旦过了这个坎,非全日制的学历对我就没有任何影响了,只是现在这个坎我还没有跨过去而已,但是总会跨过去的。”晓婉的同班同学梦琪认为,为了改善非全日制的困境,“首先,国家应该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的认同;其次,应该限制关于高校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额;企业应该通过社会的曝光,以及积极接受国家的政策引导;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多方共同努力来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获得认可,这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婉、雨涵、梦琪系化名)采写 | 张义岩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研究生美编 | 黄 雯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图片 | 来源网络责编 | 王嘉怡 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

黑活儿

骄傲!985高校南京大学:走出了3位联合国副秘书长!硬核!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外交是国与国之间对垒的最前沿。南京大学百年来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外交人才,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了解那些从南京大学走出的杰出外交校友吧——(按入学时间排序)毕季龙,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财政系1936届校友,1979年-1985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曾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专员、杭州英士大学教授。1948年,毕季龙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50年,毕季龙回国加入外交部,历任外交政策委员会秘书,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处处长,外交部研究室专员、新闻司副司长、国际条法司副司长。1979年6月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谢启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数学系1947届校友。1985年-1991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他曾任教于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后从学界转入外交界,曾任驻瑞士大使馆随员,外交部西欧司副科长,英国代办处三等秘书,驻美国联络处参赞,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大使衔),1985年起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厉声教,南京大学1952级地理系校友。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外交家,改革开放的杰出人物。他曾获得周总理的赏识与肯定,是第一批参与联合国外交的中国外交官,是地位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新中国国际法泰斗,是中美建交的见证者和中美问题专家,是国内较早分析出悉尼将成为北京申奥主要竞争对手的学者,是首位在多家西方知名媒体上撰写专栏文章积极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中国外交家。马灿荣,南京大学外文系德语专业1970届校友。前外交部部长助理、原驻德大使。先后在外交部西欧司、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工作,历任西欧司副处长、处长、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参赞、西欧司参赞、副司长、司长。1999年至2001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2001年至200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为中德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在外交界享有盛誉。沙祖康,南京大学1970届英语系校友。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鹰派外交第一人。先后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中国常驻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大使、外交部军控司司长、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和大使,是我国一系列重大军控和裁军倡议的设计者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曾处理举世瞩目的银河号事件,负责谈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7年2月被任命为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华春莹,南京大学1988级校友。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自1993年一直在外交部工作,曾在西欧司、驻新加坡使馆、驻欧盟使团、欧洲司、新闻司任职。2012年11月16日,华春莹成为外交部第27位发言人,也是第5位女性发言人。2019年,华春莹出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交部新闻司首位女性正司长。杨洁篪,南京大学2001级校友。前外交部部长。1968年9月参加工作,2001-200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7-2013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2017-201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18至今,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南京大学是与联合国有着长期密切联系的中国高校之一。多年来,数十名南大教师先后在联合国供职。张本、王志刚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科长,赵学熙、钱佼汝、朱刚等一大批南大教师在教科文组织工作。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学子从南京大学走出,为中国外交事业注入"南大血液",贡献"南大力量"。来源:南京大学

战吼

他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48岁提正厅,58岁提副部长级,今年60岁

曾任南京农业大学团委书记、校长助理兼党委办公室主任、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的胡金波,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今年60岁。公开资料显示,胡金波书记出生于1960年1月,籍贯江苏淮安,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76年7月,他在淮安县溪河公社知青。1978年9月,考入南京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1982年7月至1992年9月,胡金波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辅导员、团总支副书记、团委副书记、书记和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他在浙江大学哲学系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7月至2001年10月,胡金波先后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校长。其间,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河海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至2007年7月,胡金波调任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他先后担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48岁提正厅级)。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胡金波先后担任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2018年10月23日上午,南京大学在仙林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宣布胡金波书记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58岁提副部长级)。他在会上表示,只要勇于解放思想、善于抢抓机遇、强化创新引领、注重系统提升、坚持底线思维,南大人就一定会“不负春光不负卿”,南大的学科就一定会“向阳花木易为春”,南大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就一定会“映日荷花别样红”,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配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捐赠者

今年考研学生当中,为什么往届生占比近半?答案很惨酷,也很现实

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创出新高,多所“名校”的报考人数也随之创出近几年新高,浙江大学报名人数有近2万9000人,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报名人数近2万8000人,南大、厦大、中南财大、南开、深大、电子科大、华南理工、西安交大纷纷过2万,清华大学近1万8000人。其中,深圳大学同期增幅达到40%,西北大学紧随其后,达到38%。令人吃惊的是,“性价比”较高的成都理工大学,今年考研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增长93%!在参加考研的341万考生当中,有多少是往届学生?根据相关网站最新公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考生的结构出现了新的趋势,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往届生考研的比例在逐年提高,部分省份往届生占比已经近半。以北京大学为例,今年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000余人,虽然增幅仅有3%,但是应届考生仅占29.9%,往届考生占到70.1%。为什么往届学生急不可耐地参加考研?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说白了:考上研究生,找份工作,或者找份好一点的工作。只有工作了才会对学历的重要性深有体验。本校是一所二线小城市的学校,今年教育局新分配进来的四名年轻教师,只有一名是211师范校院校科班出身的应届生,其余三位全部是跨专业考入师范院校的毕业生。985,211优势学科毕业生,找工作时便具有“天然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想考编制、进“体制”、参加热门行业招聘,没有研究生学历,填表写简历可能都不太好意思: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中间相隔着“文凭”这个巨大鸿沟。所以,二战、三战的往届生,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改变工作环境是最现实、最直观的原因。考研热甚至催生出浮躁的“裸考族”考生,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碰运气:万一“撞上大运”,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可能带来新的变化。毫无疑问,拥有高学历确实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一方面是考研人数增多,致使高学历优势不断“走低”,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对研究生教育、毕业管理的日趋严格。考上研究生,如果不努力,也不能顺利毕业。近一段时间,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清退一批不能在规定时间毕业的研究生。这说明考上研究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毕业会变得越来越难。想毕业,还是要学一点真本事。近日,厦门大学首开先河,加强毕业论文的“约束”: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对于查重过程中复制比超过10%(含10%)的学位论文,学院应根据超出程度分段制定处理规则。曾几何时,中专毕业生可以“坐办公室”,现在,本科生毕业生满街走,博士生下沉到中学做教师。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或许再过三年两年,研究生学历会成为招聘的主流:不是文凭在贬值,而是社会在发展。这就是现实。往届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妙冤家

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数破300万 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杨频萍 王拓)

半边人

他现任厦门大学校长,46岁提正厅级,49岁提副部长级,今年56岁

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校长等职务的张荣,现任厦门校长(副部长级),今年56岁。公开资料显示,张荣,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张荣毕业于新丰中学(现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同年9月,他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86年7月,他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3月晋升为教授。1995年,张荣获南京大学半导体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1995年10月至1998年7月,1999年6月至9月,他分别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开展合作研究。2002年之前,他先后任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微加工中心主任等职。2002年2月至2010年4月,张荣历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副校长。2010年4月,他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46岁提正厅级。2013年10月,张荣任山东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49岁提副部长级。2017年7月,他调任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20年9月14日上午8时,厦门大学举行2020级开学典礼,校长张荣以《传承嘉庚精神 勇担强国使命》为题发表讲话。他回顾了厦门大学百年辉煌历史,勉励青年学子永作嘉庚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涵养家国情怀,坚守报国之志,为强国伟业挥洒汗水,贡献力量。要敢闯会创、敢为人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弘扬爱拼才会赢精神,不断提升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追求真理、勇攀高峰。(配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小可爱

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

名城造就名校,名校支撑名城。2019年11月6日,南京市与南京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8月17日,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首批重点事项合作计划正式启动,《南京市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首批重点事项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在会上签署,示范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特别是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金陵品牌系列学校,这标志着南京与南大的教育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令人振奋。示范区首批10项重点事项合作计划共建南京大学金陵系列学校并探索管理新机制,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阶段的基础教育;新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共同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探索资优学生培养新模式;共建“扬子江教育智库”;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基础教育高层次师资;设立“南京大学陶行知教育发展基金”;依托南京大学建立中小学研学基地;共同加强基础教育骨干师资培训;共同培育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4大亮点看过来亮点一高等教育“接地气”根据《计划》,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办学的管理机制将进一步融合,一批共建学校的成立,将进一步扩大南京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市教育局局长、南京大学副校长孙百军介绍,将成立南京大学金陵教育集团,共建“南京大学金陵中学、南京大学金陵初级中学、南京大学金陵小学、南京大学金陵幼儿园”等南京大学金陵系列学校,共建学校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阶段的基础教育。共建校既有与原有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共建,也有规划新建校。据悉,南京市在“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和紫东及仙林地区规划中,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学校纳入南京大学金陵教育集团管理。亮点二基础教育“攀高峰”据悉,双方将共同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依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最引人关注的是,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将共同探索资优学生培养新模式。据悉,双方将争取教育部的政策支持,在南京大学金陵中学等学校探索资优学生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成效,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由南京大学与相关学校共同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亮点三教师队伍“提品质”按照《计划》,南京大学与南京市面向有志于南京基础教育事业的优质高校毕业生,联合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内定向委培教师。报名应聘定向委培教师的,在取得南大免试硕、博研究生资格,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历学位后,可通过直接考察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进入南京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南京大学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教育类博士名额,定向招收符合条件的南京市基础教育在职教师入学就读。亮点四教科研“求突破”“依托南京大学等高端智力资源成立‘扬子江教育智库’,是本次《计划》 的亮点。”南京市教科所负责人表示,“智库”专家将聚焦“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中心任务,着力开展南京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规划、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等研究,定期发布《南京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每五年一周期,开展一批南京市教育改革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协同南京市建设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示范区,力争5年内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获奖数不少于20项。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董家训摄(文章来源:金陵晚报)

不耕而食

夏锦文受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曾任镇江市委书记

夏锦文 资料图之前几年遭遇人才流失的南京大学近期加紧“招兵买马”。据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9月17日,南京大学聘任夏锦文兼职教授仪式在鼓楼校区逸夫管理科学楼报告厅举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校党委书记胡金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邹亚军出席。仪式由邹亚军主持。仪式上,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叶金强介绍夏锦文专业履历情况。胡金波向夏锦文颁发兼职教授证书,并为他佩戴校徽。夏锦文在讲话中对母校和法学院表达了感恩之情。他表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被聘为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倍感亲切和自豪,并对母校“以本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给予肯定和赞许,坦言正是法学院厚重的学术氛围、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使自己打下了坚实的法学基础,提升了法学素养,培养了初心意识。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从个人简历来看,夏锦文对于高教领域并不陌生。1964年出生的夏锦文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系,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一直从事法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12年7月调任扬州大学党委书记。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问题上,他就鲜明地提出,高等学校改革的核心在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015年4月,夏锦文调任镇江市委书记。2年后的2017年3月,夏锦文转任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南京大学近期发力人才招募的消息还有不少。例如,澎湃新闻此前就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杨经绥加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消息。另外,在人文社科领域,南京大学新闻网也披露:9月16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19级中国近代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他们研究生生涯的第一门课《中国近代人物评介》。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学期的授课老师是来自台湾的著名历史学家吕芳上教授。南京大学方面介绍,吕芳上是闻名于海峡两岸的著名民国史学家,曾任职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总干事,担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国史馆”馆长;并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庆应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客座研究;研究领域为中国国民党党史、民国政治史、民国学生运动史、中国近代妇女史等,近年来专攻蒋介石研究。消息提到,吕芳上的主要著作有《朱执信与中国革命》《革命之再起》《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1919-1929)》等以及专题论文近百篇。此次应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吕教授将在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客座研究,并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南京大学招募学术大咖的消息不断。例如,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沈树忠于2018年11月1日加入南京大学;著名鉴定家、艺术史学界泰斗傅申于2018年12月12日受聘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原院长龙亿涛也在今年早些时候加盟南京大学。

鬼吃鬼

2018-2019南京最好的大学排名10强

南京最好的大学有哪些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所关心的问题。根据艾瑞深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可以看出,2018-2019南京最好大学排名前3名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以下是南京最好大学排名10强名单,供大家参考:南京最好大学排名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7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3.62万人,城镇人口695.99万人,城镇化率82.5%,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8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71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两院院士81人,均稳居中国第三;全球科研城市50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国第3。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南京排名前十的院校:1、南京大学: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南京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截至2019年3月,南京大学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设有31个直属院系,88个本科专业;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有教职工4647人;各类学生总计56068人。2、东南大学: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教育部与江苏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东南大学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立国立东南大学,下设工科,其后工科又经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工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等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截至2019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设有33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30664人;专任教师2899人。3、河海大学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简称“河海(HHU)”,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1924年与国立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近2580亩;开设5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433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1499名,其中研究生17142名,普通本科生19841名,成人教育学生13052名,留学生1464名。4、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坐落于南京市,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双一流”农科联盟、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和1914年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金陵大学和原国立中央大学的农学院系为主体,以及浙江大学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校区总面积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5亿元,图书资料收藏量超过235万册,拥有电子图书1500余万册。有7个学科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其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A+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11位。5、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古都南京,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一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等,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截至2019年4月,学校占地3118亩,校舍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合作创办了两个独立学院;馆藏中外文图书文献250余万册;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有教职工32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6、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南京师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学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在职教职工3120人,专任教师1939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7379人,在校硕博研究生11245人;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简称南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前身是1952年10月以511厂为基础创建的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77亩,建筑面积114.8万平方米,图书馆收藏278万余件印刷型文献、1120万余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设有16个学院,本科专业55个;有教职工3131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1人,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学位留学生1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5000人。8、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简称”南工“( NJTech),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的14所牵头高校之一,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2001年5月,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南京工业大学。原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截至2019年3月,南京工业大学拥有丁家桥校区、虹桥校区和江浦校区,总占地面积3800余亩。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万余人。有教职工2900余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9个(含覆盖),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2个(含覆盖),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领域)2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7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8个学科门类。9、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南邮”(NJUPT),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际电信联盟首个学术成员,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际电信联盟亚太电信组织在华培训基地之一;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学校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历经“战邮”学校、山东大学邮电专科部、华东邮电学校等阶段,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截至2019年2月,学校拥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有教职工2500余人,各类在校学生三万余人;学校设有21个院(部、中心),在扬州有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10、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药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议组长单位;入选“1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唯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医药院校;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就业率最高的院校之一。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36年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学校。学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学校附属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学校临床学院。截至2017年底,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近2200亩,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144人。在职教职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