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复试受到歧视?你可能只是想多了北少林

考研复试受到歧视?你可能只是想多了

考研初试结束,虽然成绩还没有公布,但已经有不少考研生在讨论复试的相关问题了。有考研生就问到“本科出身”对复试有多大影响?我先来讲两个例子。1)今年第二次考研的小纪参加完初试,自我感觉很好,但心情却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一直担心即将到来的复试。去年,小纪报考的是某“985”高校,考出了三百八十多分的好成绩,参加复试没有通过。一打听,当时复试的十一个人里,只有自己是“三本”学历,所以她认为自己被淘汰是因为“本科出身”不好,受到了歧视。今年小纪还是报考了当年把自己淘汰了的那所学校,她说:“我非常希望再遇见当年给我面试的那几位老师,然后告诉他们,当年被淘汰的那个纪同学又来了。”2)某研一同学小森则“幸运”的多。他是一名自考生,因为本科学历不是全日制,在就业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所以,他想通过考研来实现学历层级的提升,帮助自己顺利就业。当年小森刚参加完考研初试,就“有点想放弃了”,原因是他觉得自己考得很差,被录取的希望不大,就没有去想复试的事情。正好又赶上寒假、春节,于是经常约上好友出去“潇洒”,基本上没有为复试做任何准备。然而,三月份复试名单公布后,自己竟然在榜单之列。虽然内心十分高兴,但从名单公布到复试,只有三四天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准备。复试当天,上午考专业课,几个题目让自己很头疼,一出考场就感觉“考砸了”,不过没时间感慨,又匆忙准备下午的面试,感觉老师问的几个问题自己回答的并不好,结束后,觉得这次算是完了。几天后,有同学告诉小森他被录取了,小森马上查了一下,确认被录取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如今小森一边读研一边兼职,挣的钱管自己的生活足足有余。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应该能悟出一些道理。第一,“三本”毕业生、“自考本科生”复试受到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只是,这个存在的基础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并不是制度的设计问题。原则上来说只要考生取得本科学历,在复试要求上是一致的,所以“一本”也好,“三本”也好,“自考本科”也好,都是平等的。当然,因为社会上对“本科出身”有一定的看法,不排除面试老师也会有同样的看法,甚至某些考生自己也有这种想法。这就导致文中提到的小纪没通过复试,猜测自己被淘汰的原因是“三本”毕业生。第二,部分考生认为自己“本科出身”不好,自信心不足。一位参加2018年考研的自考本科生说:“当年高考不努力,读了职专院校,专科三年又是浑浑噩噩的度过,报名参加‘统招专升本’考试,没有被录取,失去了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机会。后来自考获得本科学历,但这样的学历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这位考生在心里上就已经觉得自己与其他考生有差距,这样的心理在初试中表现的还不是很明显,到了复试的时候,有的考生很担心面试老师问自己本科哪个学校读的,获得过什么奖学金之类的问题。其实,这种担心有些多余,越是不自信越不利于复试。关键是专业知识要扎实,其他的问题自会迎刃而解。不管“本科出身”如何,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不应该畏缩不前,更不应自惭形秽。但有些工作还是要提前做。比如在报考学校之前就应该了解这个专业历年来有没有录取过“自考本科生”或者“三本”毕业生,这对自己是一个参考。社会上也有“三本”毕业生考研被北大录取的,“自考本科生”考研被人大录取的。所以“本科出身”好不好并不是影响复试的关键因素,考生们不要为此有过多的担心。如果觉得自己很有可能通过初试,就赶紧为复试做准备吧。

夫若然者

双非同学是否在考研复试中被歧视?高校老师和学长学姐告诉你

在教育部两个文件的指导下,很多双非统考生既表示欣慰也依然担忧:是否自己会在复试中处于劣势?复试中,是否老师会刻意存在压分不让自己过?media-learning.com针对这个问题,一些高校的老师和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姐学长在社交媒体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回应的内容有正面反驳,也有负面揭黑和曝光。总之就是两个观点分化:没有黑幕和有黑幕两种,具体可以这么看:正面回应:研究生复试不存在歧视和压分复旦大学中文系老师严峰在微博上发言:不会的。其实绝大多数导师都是公正或者比较公正的。不谈道德,就是从功利的角度,谁都想招到好学生。你如果招了不合格的学生,那真是给自己找麻烦,这可不是因为这次某演员立功。华中师范大学某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本科普通二本,从初试到复试最后到录取,都没有联系过任何老师,华中真的很公平公正了,也没觉得华中专业课压分,身边的同学基本最低都是360+,基本都是来自普通院校,学弟学妹还是可以勇敢报考,学姐是学前教育专硕,华师值得你玩命努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某博士后:考研初试分数高就没问题了吗?觉得,这个得看学校或专业要求。像我们地质学专业,理科,比较注重专业基础和大学科研经历。所以,要是本专业的只要过学校的线都没问题。跨专业的,即使是珠宝专业过来的,很多老师都会犹豫下。但我们院很尊重初试成绩(70%左右权重),不会因为你是跨专业的复试压分(数十位老师打分,看现场表现)。只要初试复试前排,跨专业的都没问题,以前有学医的、学外语的都考上了,珠宝专业考过来的就比较普遍了。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某教师:每年研究生复试前都会收到一堆关于询问自己会不会因为各种理由“被歧视”的问题,年复一年回答的都有些累了,简直怀疑这种心态是不是“被迫害妄想症”的一种轻度表现。请各位有志走进广院的青年朋友乐观而勇敢地面对考试和日后的每个挑战,切记——勇气和耐心是每个传媒人都需要具备的素质。负面揭黑:研究生复试存在压分华东师大某博士:#华东师大专业课压分# 太正常了! 我曾經幫助過我的老师,判博士卷子! 就要求給非本校碩士考生壓分,要是都進複試了,再做手腳錄取自己的學生,怕穿幫!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某教师:从表面上看确实好像是这样的。考研,本校生源总是得到优先考虑,外校的跨专业的难度就大。但我觉得,其实,“被歧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跨考或本科学校档次不高,而是因为这样的学生有较大的概率在专业技能与基础这块有欠缺,导致其读研期间做不了什么事情。换你是导师,你愿意招一名在研究生阶段还在补本科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吗?总结这些言论和信息来自于往届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和高校老师基于过去的经历和自身经验,也许不能代表全部,但是从上面整合的信息上看,正面回应明显大于负面揭黑,而且所谓的揭黑,也不完全是一种不公平。大部分高校和教授都希望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判断谁是英才,标准上自然会被考生的背景院校影响,以至于很多院校在奖助体系上会差别对待,无论是推免生还是复试调剂上,只要你的头衔上有985,211背景,获得的奖学金就会比别人多。这些信息可以给我们2020年考生一个报考指南,至于正在复试和调剂的学生,相信今年在教育部的严肃指导和关注下,其环境会比以往好很多。不管招生单位如何,修炼内功,打好基础,这是笔试和面试最重要的条件。来源:更多信息来源于传媒智库(media-learning.com)和微信号(id:media-power)

莱纳斯

考研复试会有歧视出现吗?

考研复试的确有歧视,但不是绝对的。三本的孩子们不要灰心丧气,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并没有分辨三本二本,或者一本的能力。我们只能单单从大学,学院这几个字上来看。当然,也不能骗你们没有歧视。所以,你们还是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老师打个比方,比如有的孩子要考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学,但他是个二本的孩子。那么最好不要选择这个学校,因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禁脔。所以,大家在选择学校之前也还是要做好充分考虑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同学们足够优秀,任何学校乃至于专业都不是障碍。我也想在这里为老师说几句话。我们招取研究生更看重的还是学术两个字。比如我刚刚提到的武汉理工大学。并不是因为他爱护短,而是说他重视学术传承。尤其有一些理工科,老师的确要带有学术能力的孩子的,而一些其他的学校,这个方面的确做得不如他们学校。他们这种更爱本校学生也是情有可原,也在情理之中的。同学们也不要过于指责什么。的确,有些同学二战过,三战过。可那提高的也并不是学术能力。孩子们在怨愤的同时,也还是请想一想老师的难处。自己是不是只是学习能力很强,而欠缺学术能力呢?同学们,做好选择,找准定位后为之努力,我相信复试大家一定没有问题!

本井

2020考研复试存在“歧视”现象吗?要怎么应对?

关于考研复试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好的院校不会收出身差的同学,“初试高分全白搭,歧视送你回老家”很多同学都因为听说了这种情况而在考研的道路上被劝退。文都考研经常听到不少同学对辅导老师表示担心,自己报考的院校不收自己,导师不愿意要自己,那这一年为考研所做的准备,不管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都得白白打水漂。考研院校的歧视真的存在吗,该怎么办?歧视是否存在?这个不可否认,一些学校对出身不好的学生,确实存在歧视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学校会录取出身更好一些的同学,因为出身不好,确实会被“怀疑”。不过要是考生自身条件很硬核,导师也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你刷掉,这还是要看考生的个人能力,能力强依然会被导师选择。怎么知道报考院校有没有歧视?一、直接问学长学姐这个方法非常直接,去询问去年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问问他们的本科出身如何,在复试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歧视。这样询问是最有效的,也最直接了解导师的心思。二、查看学校的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别害怕找不到这些名单,可以去询问那些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们,办法总是有的。来找这两份名单主要是看看参加复试的人有哪些,看看他们被刷下来都是哪些学校的。如果发现有些考生分数很高,但是本科出身并不好,后来被刷了,那报考时就要注意了,这个学校则可能是存在“本科歧视”的。三、查看学校往年报录比情况想要报考一个学校,又害怕有歧视问题,那最 好要了解一下往年报考这个学校的人数。要是报考这个学校的人非常多,但是学校录取一志愿的考生却很少,并且考生的分数都比较低,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给优秀的调剂生留位置,遇到这样的学校一定要慎重考虑。被歧视怎么办?对于“出身”歧视这个问题,考生们也要坦然的接受,毕竟导师也不是故意要刷掉你,把你和导师换位思考一下,让你来选择考生,你肯定也会对二本或者更低层次的学生有着怀疑态度。所以考生们要准备的事做好初试和复试,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当考生足够优秀了,导师也会选择你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遇到了歧视同学们也不要慌,考研初试成绩比较公平,能体现同学们的基础怎么样,得分的高低也是导师们的选人标准之一。不过,复试的表现也很重要,一定要让导师看到你的能力,不要让导师产生你的初试成绩是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这种不好的印象!相信同学们通过充足的准备,把能力展现出来,导师也会另眼相看的。以上就是文都考研为同学们总结的“考研复试存在歧视现象吗?要怎么应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摒弃杂念,认真做好2020考研复试的准备工作,在复试中对导师展现出自己闪光的一面!

浮躁

研究生复试的隐形歧视,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儿

混迹过7个大学的包子,来说说考研复试隐形歧视的事儿,以及应该如何去破解。包子混迹过的大学中,包子混迹的7个大学,看到大多数研究生复试还算是算是公平,但是每个大学都对研究生复试这一步存在你认为的歧视,或确实有的歧视,很多导师喜欢招本校学生,这个你是改变不了的,关于其他,您认为的歧视其实这些分为几种,1是对你本科出身的审视2)本人自身可能有缺陷3)英语水平。包子就给大家说说。1)包子的基础学历是某末流211,包子的同专业同学考TOP985(当时该985的我们专业并不是靠前的),笔试成绩是所有人第一的,但是复试的时候给淘汰了,她认为是因为本校生太多,抢占了她的名额。但是听其他的人讲,以后后来考入该TOP985的同学说,导师们对她的评价是她的基础实验差。这是TOP高校对次级高校普遍的偏见,认为次级高校的学生就会考试,而在视野和技能上差很多。这点心理暗示在导师那里确实是存在的,很多事情也确实是,大家要承认自己的差距,你想要这个提高,就要承受这个阵痛。这个时候就要大家本科时候就要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了读研做一些准备。读研后更要潜心提高自己,少说多做。和大家举另外的例子,包子教书的时候,某学生被保送到顶尖211了(不是985),包子上课堂说1,他在下面说2。不断的和大家炫耀他在那个顶尖211的实验室做了什么(他保送过去后,提前进入实验室一段日子),包子就觉得这个人不行。后来果然,他在他实验室混不下去退学了,下一年又考入某末流985了(没有继续联系,所以不知道现在的情况)。2)包子见过可能算是有些歧视的被淘汰的人,是一个有些口吃的同学。同样那个同学的考试分数很高,后来调剂到哪里就不知道了。那个同学越紧张,越口吃,越想表现自己,反倒导师们认为你的水平不行。包子也见过有类似缺陷的同学上岸。那个同学第一件事儿就是说,对不起导师们,我可能有点口吃,但是……,然后把自己的介绍等,打印好发给导师了,后面就不太清楚了,反正他成功上岸。所以要正视自己的缺陷,如何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优势。3)很多导师会问你考研英语分,很多导师一听你4级别没有过就皱眉头。如果听到你6级过了,就会高看一眼。这个包子也见的很多,这个是唯一一个无法在面试当时破的,只能是那句,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儿要做好。4级是大学保底的一个证,考研尤其是考名校的,如果不拿到这个证,会减很多分。大家切记。导师一方面看到是你的过去,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来看到你的未来。关于考研您认为的歧视,和破解方法,包子就说这么多,您懂了吗?

希迁

研究生复试真的会有“歧视”现象吗?

初试完了,大家都会担心自己的复试了,但是有不少同学不是出自于985或者211名校,所以难免在复试中生怕自己被歧视,因为之前就有一位学姐考北大法硕,英语考了88分,但是复试被刷。复试真的会有歧视现象吗?确定的说,复试有歧视现象。但是不会无缘无故的歧视,本科不好的同学还有专科的学生都有考上研究生的,但是为什么歧视你,你想过为什么吗?因为你初试成绩不好,复试又不好好准备,当然表现的不好,复试之前也没有及时的联系导师,一出口就是结结巴巴的英语,没有任何专长不说,还有点不努力,复试纯粹糊弄人,背了生硬的模版,说话的时候结结巴巴,导师能想要这样的学生吗?复试被刷,你当然要说歧视你呀!复试歧视的是你的劣势复试考查内容其实更加全面,看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是歧视你的人,而是歧视你的劣势,你的劣势很明显,当然会淘汰你。首先985名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培养,出来以后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个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复试真的是看出身吗?看的是你的能力,有的同学虽然出身于二本,但是大学时候没有放松自己,英语水平很不错,一出口就是流利的英语,翻译外文文献没有什么问题。而相反的是另外出身于名校,英语六级没有过,专业课回答的马马虎虎,大学时候有点荒废学业,这样的学生你觉得导师会要哪种?985的院校学生只会让导师失望。而985院校的学生和二本院校的学生都很优秀,但是二本院校的学生会让导师更加精细,所以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才是王道。心态调整很多人认为自己被刷的原因就是学好不好,没想到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复试不准备,英语结结巴巴,而没有看到他人的努力,不要给责任怪罪在别人身上,多找找自己的原因。自己的心态最重要,所以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才是王道。

漫步者

考研复试到底有不有歧视?

说来也巧,这个问题从考试前到现在,一直都有人问。借最近复试的机会,拿出来和大家讨论讨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是自考/专升本/双非本科,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老师会不会拒绝我2.我本科不好,报考985、211学校会不会歧视3.XX学校复试会有歧视么?宝宝们,别再问了,再问就是有你们不妨想一下,学校到底在歧视什么?教育经历不好如果你当面试官,在985和双非学生之间做选择,会怎么选?985学生经历过高考的洗礼,优秀的学习习惯会大概率保持下去。所以,两位考生如果表现相当,985学生自然更有优势。排名靠后 初试分数低很多网友把这一条也当作歧视,但这其实算不上,因为一场初试下来你考的分数本来就低呀……死记硬背 只会考试这个问题其实挺严重的,但很多宝宝还没有意识到。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位老师这么说,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研究生考试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轻成绩、重能力的阶段,靠死背几本考研书就想逆袭的作法,越来越不灵了。双一流大学都在力推申请考核制,如果你打定要读研,工科生还是多提高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吧;文科生,还是多阅读多写作,眼界放开;多与专业老师交流,多问问题;多与重本的大学生沟通,多去重本听讲座。还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英语要拔尖。上面这三点,我觉得大家可以先好好思考一下,再结合网上XX学校歧视的流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但这些其实在第一志愿的时候,还不是那么明显。更严重的是在调剂环节——很多学校直接明说“优先985、211,不接受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有同学会问了:“现在知道歧视了,我们就不考研了吗?”当然不是复试不像初试只有一张试卷定成败,而是考核个人综合素质,并且有具体的得分细则。比如昨天说的复试时老师按什么打分?看看这份表格就明白了考核内容除了笔试以外,面试考察更加综合。专业素养、个人能力、英语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各占了不同的权重比,而在这个占比中,主要还是看你对导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情况,这些现场因素。与其说是别人对你的“歧视”,不如说是自己的“劣势”,毕竟学历差距也是自己的高考遗留问题。但比起出身,更“歧视”的可能是你的懒惰。分数没出来没法静下心来复习;等分数出来了,又临时抱佛脚匆忙准备复试。所以,不要盯着本科出身,越好的学校,越重视复试公平性。接受现实,努力扭转局面,改变不了过去,那就努力改变以后的命运。

关雎

谈谈考研复试中的性别歧视和出身歧视问题

首先说一下性别歧视问题,就在今天(3月18日),有考生自述在清华大学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问题,以专业第一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而面试只有60,最后没被录取。这件事情还未完全调查清楚,我们也不太好下定论。性别歧视问题在某些专业的招生过程中还是不少存在的,只是歧视轻重程度问题。有些专业由于专业性质问题男生会做的更好,这个时候在复试过程中导师们当然更喜欢收男生,这种情况在不少专业中都是存在的。但一般像上述那样初试成绩专业第一复试被刷的情况还是寥寥无几的,再说这种情况也应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存在比较多的性别歧视是在相同条件下优先选择男生,但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不用担心被刷。而出身歧视问题是广大双非院校考生所担心的一个问题,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200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面试现场,挤满了来自北大、清华、复旦和南开等名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当导师叫到“邓百花”的名字时,一个一身工装、头发蓬松的打工妹模样的女孩站了出来。人们顿时惊愕了,她难道也是来面试的吗?十分钟后,答案揭开了——她刚刚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一家家具厂赶来,凭着总分第五名、专业课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面试。面对面试导师的提问,她精彩的回答令全场鸦雀无声。导师高兴地说:“在贫寒中能矢志于学习的人,还有什么难关不能攻克?你这个学生,我要了!”邓百花从小家境贫寒,没读过高中,也没上过大学,凭着自己的坚忍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严格的初试、复试中竟能够战胜包括清华、北大、复旦、南大、人大等许多名校在内的众多强劲对手,把儿时的美丽梦幻变成了现实。这个故事激励了无数非名校本科背景的同学,向着名校考研这条路进发,并且这些年也有很多从二本、三本院校考入985或211的同学。要真说有出身歧视问题,仅限于那些考研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因为如果你本科背景不好,考研成绩又靠后,复试表现又不是特别突出,那么就容易被刷,在这种相对情况下,本科背景好的同学就会是加分项,特别是本校考研的同学,基本跟复试老师在本科阶段就认识,复试有绝对优势。如果你的考研成绩靠前,复试表现不错,是不会被刷掉的。总体来说,所谓的性别歧视问题和出身歧视问题,往往只是说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如果你真的有实力,老师们也不至于要歧视你。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某些个例而去怀疑整体,更没有必要去过分担忧,我们只有努力的提升自己,自己足够优秀了,就不会也不可能出现这些问题。

间宫

考研复试歧视三本?学子:就是歧视,你能怎么办?

相信不少三本甚至是普通一本学子在考研调剂时,深深感受到了来自某些高校的“恶意”。“非211本科毕业不要”,不少高校在调剂公告中明确表达出这个意思。所以,我国考研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宁要985调剂生、也不要三本优秀生。这是双非高校学子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考研985高校的本科生一定比三本院校的本科生好吗?答案是未必。但就整体而言,985高校本科生质量强于三本院校的本科生。这不仅在于高考的差距,更在于大学四年的差距。有些三本院校连正儿八经的实验室都没有,更别提什么课题研究。有三本学子表示,自己复试时被问做过什么研究、获得过什么奖项,自己竟然语塞,因为实在无话可讲。而985学子凭借平台优势,总能给自己增添不少色彩。有人说,高校变相歧视三本生,这实际上是三本学子在还高考的“债”,总有人认为985、211学校保研率太高,却不反思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考进985、211。人家当初高考考得好,凭什么不能占据优势?大学生但这种观点受到不少质疑。有学子表示,考研应该是公平大学生的,高校也不应该存在歧视。三本生已经很“弱势”了,但他们依然努力去考研,这种努力难道不值得尊敬吗?所以有网友认为,985高校应该优先录取三本、二本优秀学生,给予他们鼓励。能够努力的三本生是真正的优秀,反而985学生并不都是天才。进入考场其实,照顾三本生也好、歧视三本生也罢,我们都不能忘记研究生考试的初衷,即选拔优秀人才。考研更应该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也许同等条件下985学子会占据优势,但三本生只要肯努力照样可以超过985学子。真正有能力的三本生会顺利通过初试、复试,他们也不会因为出身而自卑,考上名校研究生已经说明了他们的实力。事实上,考研不是扶贫,有歧视也是必然的。歧视是双向的,不仅是名校在调剂时歧视双非学子,双非学子在填报志愿时也会歧视双非院校,他们非211、985不报。所以也有网友表示:“就是互相歧视,你能怎么办?”大学生对于三本乃至广大双非学子来说,必须要接受事实,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三本考上北大、清华研究生的例子比比皆是,真正的强者不会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被歧视只因不够优秀。马云等大佬也只是双非院校本科毕业,如今的中国又有谁能够歧视他呢?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考研作为一个选拔性考试,学子们必须要适应其规则,包括歧视。三本考取名校的很多,最关键要有自信和实力。最后,各位对于高校调剂时“非211、985不要”这种做法都有什么看法呢?

戒断期

考研复试存在歧视吗?到底该如何避免?

每年考研复试都会有人来讨论复试存在歧视的问题,有的人说存在歧视,有的人说考研复试挺公平的,那么考研复试真的存在歧视吗?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呢?考研复试存在歧视吗?大家理解的歧视应该是复试过程中,不看成绩、能力和表现,只看本科院校出身,简单的从大家的本科出身就把“出身不好”院校的学生淘汰。这种情况说实在的真的不多,即便是有,也不会做的这么明目张胆。请大家要看清楚一个事实,有些同学明明复试表现的不好,因此被淘汰,没有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把问题简单归结为出身问题,这种情况不是歧视,而是在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大家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单凭这些同学的一面之词,要学会辨别。考研复试也是择优录取的过程,要不然怎么会有很多普通院校的同学成功考入985和211,如果说歧视很严重的话,那这些人肯定是没有机会的。考研其实说白了,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的,在实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学校录取出身比较好的同学,这也不算歧视,只要你复试表现好,导师认可你,一切都不是问题。如何避免所谓的“歧视”?1、摆正心态大家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参加复试,不要一开始就带着情绪来,比如一开始就认定别人会看不起自己,那么你所有的表现在别人眼里明明是正常的,但是因为心态没有摆正,在你看来就都成了“歧视”。考研复试虽然不能保证绝对公平,但是相对公平还是能做到的。2、自信大方复试中一定要表现的自信和大方一点,导师本来就不喜欢胆怯和畏畏缩缩的同学。如果你表现不佳,导师肯定不会给你打高分,这不是歧视,而是导师根据你的表现给出的评价。3、只要你够优秀,没有理由不要你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准备复试,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为复试表现不好而被淘汰。这里面不乏初试成绩很好的同学,复试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只要你足够优秀,导师没有理由不要你。考研复试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但是整个流程都是公开和透明的,也会有录音、录像,还会有人做记录,从这些方面来看,都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家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