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名校硕士VS普通学校硕士,区别原来这么大!若橛株拘

名校硕士VS普通学校硕士,区别原来这么大!

名校硕士VS普通学校硕士,区别原来这么大!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公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考上一所好学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211或者985院校,然而事实有时候并不会遂人心,因为普通学校的数量远远的大于优秀院校,我们大部分的考生只能去普通院校,那么名校硕士和普通学校硕士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资源差异首先,名校硕士所接触到的导师相比于普通院校的导师学术水平相对较高,所接触的同学大部分也都是科研能力较强的同学,因此人脉资源方面优于普通学校硕士。其次,硕士研究生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一些高校或者机构组织的学术论坛,这洽洽也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经。而在名校中,每天的高端论坛、讲座很多,有时间就可以去参加,但是普通院校,高规格论坛就已经很少了,更别说有机会参加了。最后,与普通院校相比,名校的教育资源、图书资源等等都是优于普通院校。学术成果差异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除了正常的上课等教学活动,还有极其重要的科研活动,而衡量科研成果的唯一标准是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多少论文。如果你是名校的硕士研究生你可能有更大的可能发表,如果在普通的高校读研,可能你都没有发表论文的想法,或者只是为了评选奖学金发表小论文。未来就业起点差异我们之所以读研更多的原因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所以每当校招开始,毕业生都会积极的准备简历,想要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在校招工作中,很多知名企业的招聘标准是需要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而其他普通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连投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普通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普通的企业就业。这样导致了在以后的职位发展和薪资等方面都会出现差距。个人获得感差异每一个考研的考生都是有一定的虚荣心,每一个考生都很在意自己的获得感,在考研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获得获得感的便是那些考上名校的考生。所以,当我们只是被一所普通的院校录取时,我们只能安慰自己:“能够考上研究生就不错了,至于院校无所谓了。”但是内心却还是那个希望自己考上名校的考研人。综上所述,考研想进入名校很难,想进入普通院校就相对简单了。作为考研人,只要你努力的向着自己理想的院校努力就够了!最后,希望每一位考研人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考入自己的理想院校。亲爱的读者,对于名校硕士和普通院校硕士,您有什么看法吗?赶快评论告诉小编吧!

汤武之室

名校硕士和普通学校的硕士有什么区别?

每一个考研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的考上一所比较好的高校,也就是我们经常是说的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然而事实总是会与我们的意愿相违背,绝大多数的考生最终只能是进入一所很普通的高校,于是我们便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和普通学校的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呢?差距真的很大吗?或许名校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在这些方面:个人获得感的极大落差。每一个考研学生都有虚荣心,每一个学生都很在意自己的获得感,而在考研中最大的获得感便是考上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这是考研学生所期待的,所以当我们只是被一所双非高校录取时,我们只能够是说:”能够考上硕士研究生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院校无所谓了。“但是内心却还是希望自己是那个考上名校硕士的考研人,因此这样便会有极大的落差感。接触研究领域高端论坛的机会区别。硕士研究生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一些高校或者机构组织的学术论坛,而这也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学习自己研究领域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丰富自己科研经历的活动。于是在名校中每天都有这样的论坛或者是讲座,只要你有时间那么你一定可以去参加,但是在普通高校中一个学期能够看到一个比较高规格的学术论坛或者是讲座就已经很幸运了,一般来说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读研期间几乎没有外出过,几乎没有出去参加过这样的的论坛或者是讲座。三年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差异。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就是我们极为重视的科研活动,而衡量其可科研成果的标准一般是看你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发表了多少篇北大核心或者是南大核心的论文。如果你是名校的硕士研究生你可能会有更大的可能发表,如果你在普通高校读研,或许你都没有发表这样论文的想法,只是发表了很多篇没有价值的为了评选奖学金的小论文。未来就业起点的巨大差距。我们之所以读研更多的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所以每当校招开始时毕业生都积极的准备自己的简历,期待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在招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比较知名的企业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招聘标准一般都是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对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连最起码的投递简历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普通高校的学生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一些普通的企业,这样便导致我们在以后的就业薪资方面以及未来的职位升迁中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人脉积累的些许不同。每年进入普通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和进入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在生源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活中每个人所积累的人脉也是一个很大的差别。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很不明显的差别,但是当毕业之后一定会有极为深刻的认识。不管怎么说,名校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一定有差距,这是正常的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作为普通高校的硕士烟俱生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总之,考研想进入名校很难,考研想进入普通高校相对简单,作为考研学生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入最好的高校。

乐与路

985/211学生读名校研究生不用考!双非学子考不上,差距在哪?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了《奇葩说》辩手储殷的一段话,他说现在名牌高校的一般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呈现锐减的趋势!储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所以他说这样的话题还是很有根据的。确实目前的考研现状也是那些“双非”学校的学生很少选择名校,选择名校的多数是985和211的同学,就连导师也会说:换做是我也不选!为什么有产生这样的现状呢?一、985/211高校保研率高越好的的大学,保研率越高,保研名额越多,比如21届北京大学的保研率高达56%!而双非院校的保研名额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没有保研资格。这就初步奠定了名校录取的研究也大部分是名校本科生的基础。二、“双非”学生考研名校的难度大考研名校是很多人都向往的,而想考的人越多,竞争就越大!很多双非院校的学生高考就输给了985/211的学生,在经过4年的学习,985/211学生享受到了比双非院校更好的学习资源,再加上能考上985/211的学生本身也是很努力,学习能力很强的,所以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双非院校的学生就更没有胜算了!三、“双非”学生考研名校压力大21届网传考研报名人数高达422万,比去年激增了81万人、比前年激增了13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考研越来越难。以前考研同学们大概提前半年备考就能考上了,现在很多同学备考一年半,也不一定考上研究生。备考成本增加了,能不能考研上岸的压力就大了,为了增加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同学们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就会稍微保守,不敢冒进!不仅是考研呈现越好的越好,越不好的越没机会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各个阶段教育现在都有这个趋势!寒门难出贵子在现在这个时代显示的淋漓尽致!这两年教育部大力推行教育减负,而教育减负带来的现状就是孩子们在学校待的时间短了,学的东西少了,课余时间就多了,这就造成了一个两极分化的局面。有钱人家的孩子在课外学更多的知识、才艺和能力,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补课上兴趣班,就只能是玩。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多玩这也本事教育部的提倡教育减负的初衷,但是结果就是不但更加拉大了贫富家庭孩子的差距,由于穷人家的父母可能忙于生计,没时间引导带领孩子玩,孩子还有在过度自由的空间里学坏!所以现在我们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让我们下一代的起跑线向前一点,让他们的人生不至于像我们这么累!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翻个墙

越来越多名校硕士博士去中小学当老师,这预示着什么呢?

最近几所知名高中招聘名校硕士、博士做老师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最知名的莫过于深圳中学了,从聘用名单来看,几乎清一色都是北大、清华毕业的硕士、博士高材生。大家讨论的焦点无非两点,一个是深圳中学给予的丰厚待遇,二是让这些高材生去教高中生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是不是有点浪费了?这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我更关注的是这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这预示着什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腾飞离不开这庞大的人力基础。这几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不仅仅只有经济,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解放前的文盲遍地,到现在大学生遍地,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是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到了一个节点,这种模式渐渐的不适用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急需转型升级。中小学招聘教师要求的学历越来越高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表象罢了。很多人应该感觉到了,不仅在教育领域会发生大动作,其他各个领域其实都会发生大动作,其实很多已经在发生了,只是我们作为普通人感受没有那么深刻罢了。其实招聘名校硕士、博士做高中老师背后原因其实是错综复杂的,远不是普通大众想的那么简单。绝不仅仅是学校好大喜功,急需各种门面来装饰那么简单。这个背后其实是有国家文件支持的,现在就算是普通高中,一般最低要求也是硕士了。时代在发展,而且速度还越来越快,任何行业都需要新鲜血液,尤其是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它才能焕发新的生机。知识换代越来越快,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确实是需要这么一批年轻的高材生来给学校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文化,这是好事。这群高材生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是一个年轻人待的地方,充满活力的地方,实际上现代大部分人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最好的教育永远是言传身教,那种优秀人才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谁不愿意和优秀的人相处呢?学生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受外界影响更大。传授多么高深的知识都是其次的,主要是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养成合体的言行习惯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这一切都预示着,在教育领域,我们要来一次大的转型升级了。毕竟新时代来了,教师是新的,学生是新的,两者结合才能创造新的美好未来。

于光

“对不起,我们不要研究生”名校硕士面试被拒,知道原因吗?

现在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招人的原则是学历出生越好越吃香,虽然现在随着各大高校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学历变得普通起来。即使这样,名校的研究生也是香饽饽,企业招人的时候更是不惜花重金引进高学历人才。话虽如此,凡事必有例外,一次和HR聊天时,他跟我说他们企业今年拒了好几个985高校的研究生。听他这么说我很惊讶地问到:“是他们面试出了什么状况吗?还是竞争太激烈了?”他笑了笑说:“都不是啦,他们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我们部门今年不要研究生,只招本科生。”还有这样的企业?想必大家和我有一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企业宁愿招本科生也不用研究生呢?首先,企业中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熟练工,只要认真做事,善于总结,根本不需要本科以上的学历。企业只招本科生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他们追求的是职工薪资的最低化和利润的最大化。其次,一些企业如宝洁这样著名的快消公司,他们招管理层这样的后备人才时,并不希望在一个部门同时招学历层次不同的人,这样在资历薪资和能力方面会有较大差别,导致大家心理的不平衡,不利于公司对于人才的培养。所有人都是从本科毕业刚走出社会,大家都处于一个起跑线,竞争与升迁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最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些企业招研究生时,发现并不好用,高学历的人才心理有较高的期望值,对薪资的期待较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当有心理有落差时往往会选择跳槽,企业留不住人,自然在以后招人会留个心眼。其实小编想说的是,社会整体学历提升是必然趋势。无论我们什么学历,在找工作时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从基层做起,做出点事情才是关键,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学历只是敲门砖,最关键的还是得看自己后续的能力了。另外,像只招本科生这种企业只是少数,大多数企业还是想要留住高层次人才,大家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六柄

很诧异吗?名校研究生的大神,为何本科不少都来自二三本院校?

当你走出了校园,进入社会,在就业找工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学历的重要性,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比如一些公司企业,员工要想有北京户口指标,就必须得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另外,参加公务员考试、教师招聘等事业编制岗位的时候,学历越高可选择性和优势就相对越大,考上的概率越大。比如教师招聘,有时候会出现专门招聘研究生学历教师,小编我就是借着这样的机会考上来的,当然像这样的机会也是要靠运气的,所以也明白了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道理。另外,研究生学历入职后,工资起薪也高、提拔的也相对较快。总之,有的时候虽然感觉学历用处好像不大,可真当用人单位提升学历门槛的时候,没有还真不行,有个研究生学历对未来的发展还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在这里有一些题外话不得不说:那些小学、初中就去社会打拼成为了大老板挣大钱的请别看这篇文章了,承认你们很厉害!现实中,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且备考的人群也是越来越小啊,好多大学生刚上大一就有了考研的想法,大二就开始补课学习,的确社会上也有不少专门“考研”的大学,很多大学里百分之80的都在考研,弄的就像一个考研培训机构一样。足以说明了考研的火爆程度,或许说考研就能改变命运,这有些太假,但也请大家相信考上研究生的确对于就业工作和未来有很大的帮助。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很多同学都成功考上了985、211名校的研究生,就连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自普通一本二本三本的院校!不过这就是很令人费解的地方了,名校研究生的大神,为啥当初考不上好的本科呢?哈哈,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吧.......1.“大器晚成”使一些人厚积薄发有的人脑袋开窍晚,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大学,小时候学习不按时上课,随便写写作业。上了大学以后仿佛才有“神”了,一扫之前“堕落”之态。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了,所以也会积极准备,成为大学的一代神话!2.“玩伴”都走了,成为强者!不少学霸同学初中碾压你,高中碾压你,大学却翻身了,有一点也是因为一起疯玩的玩伴都走了,没有人再干预你学习了,你有时间学习了,然后就成为别人眼中的强者......,再说考大学的时候都在学习,也是上高中的时候老师父母都看着你,等到上大学全靠自己自律,要自己管自己,所以能自律的人最终获得了胜利。3.还有一口气,做什么都不晚小升初逆袭,初升高逆袭,高升本逆袭这都没什么问题。为什么到了本升研逆袭,就有一大堆人大惊小怪了?仅凭一个孩子小时候初高中的学习成绩,就看孩子的未来,未免显得太鼠目寸光,而到了大学甚至走向社会以后,某些人知道努力学习了,真正的觉醒了,才是改变一个人处境最直接的方式,加油吧!

待之成体

考上985名校硕士研究生,可以“洗白”普通本科学历吗?

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者继续深造,考研变得越来越流行,报考人数年年攀升,2019年考研人数近300万人。每年这么多的考研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普通院校(双非院校),而且名校研究生的招生计划逐年向保送倾斜,如果一名双非院校的学生考上一所985院校的研究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普通院校的学生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心里总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能洗白自己的双非本科学历吗?”其实学历根本不需要洗白,根本没法洗白,本科是普通院校出来的,这个事实无法改变。部分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要求本科与研究生都是985工程院校毕业的,本科不是985院校毕业的,有可能会被拒绝录用。能考上985院校的研究生,仅仅证明你大学四年努力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奇迹,未来能够拥有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本科是二本或者三本都无所谓了,它仅仅代表了过去。可能有些人会说:“很多名校歧视双非院校考研的学生。”这种歧视情况在小部分院校中是存在的,研究生导师认为普通本科学校没有科研基础,参与的科研项目较少,综合素质不如名校本科生。考研名校也改变不了以前的这些事实。考研的目的不是在于“洗白”学历,而是去提升自己,追赶上比自己优秀的人,为今后的发展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考上名校研究生,弥补了你本科学历的不足,说明你的不断进步,慢慢的在缩小与名校本科生的差距。你可能会拥有名校平台带来的一些优秀资源,认识更多的名师教授与科研牛人,为将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果你不想让别人歧视你的本科背景,那么读研期间你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学生。特别是科研方面,多发几篇核心论文、SCI论文、EI论文,证明一下自己,虽然自己出身双非院校,但是别人看到你的科研成就也会对你尊敬有加。从一个双非院校考研到一所985名校的研究生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从高考的失败中站起来,克服种种困难,变成一个逆袭者,本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不管你的本科院校有多么的普通,考上了研究生就是一种提升,而刻意的洗白是对自己过去的否定。

无怨无德

985名校毕业的研究生,现在都过成这样了?怪不得大家都要考研!

最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大学的数量越来越多,从过去的几百所到现在的2000多所,真的是实现了量的跨越,让越来越多的高中生能够接受到高等教育!最近几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都超过了800万,那么多的大学生流入就业市场,就业难就成为了现在的焦点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四毕业生都选择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来提高就业竞争力。现在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最近几年都在300万人左右,其中能够被录取的只有几十万,200多万人都成为了炮灰,相信随着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未来考研人数会越来越多,毕竟在知识型社会,学历的作用大到你无法想象。那么那些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的同学,现在过得怎么样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因为本科毕业是一个分水岭,本科毕业后直接选择就业同学很快就会结婚生子,融入到社会之中。而考取了研究生的同学,需要再接受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等教育。所以无论是社会身份还是未来的就业方向,差别都挺大的,难以有交集。不少同学考取了研究生以后几乎很少和本科的同学联系了。关于他们现在过得如何,很难知道,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很难再有联系。作为曾经的学霸,高中时我的身边不少同学也都是学霸,本科毕业以后我直接就业了,先是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后来又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而我的5名学霸同学,则陆陆续续淘取了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其中两位最厉害的,考了西安交大和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为我们是高中时候最好的朋友,大学里联系的也挺多,所以在我工作,他们读研期间,我们依然有联系。据我了解,现在我这几名考取了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的同学过得真的挺不错的,让我们这些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同学羡慕不已。早知道当初一狠心,也考个研究生就好了。在我5名考研的朋友里,其中有3名同学毕业以后去了高校当老师,一名同学去了研究所,还有一名同学去了某互联网巨头公司。在大学里当老师的同学和在研究所里的同学过的自然很好,单位不仅给他们分了周转房,还有一定的安家费,数额可观。而且大学老师的社会地位也很大,如果能够拿到项目。那么随随便便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科研经费,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而那一位去了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同学,现在的年薪在50万以上,最后娶了一名女博士,夫妻二人在深圳买了房子,买了车子安家落户,实现了不少人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985研究生毕业以后前景这么好,都实现了人生的逆袭,难怪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拼命的想要考取名校的研究生。而相比较之下,像我们这种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大学生,工作自然是好找的,只可惜职业发展终归有限。以我为例:作为一名高中老师,而且是18线小县城的高中老师,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不过3000多元,所有的福利待遇加一起也就6万左右。也就是说我这样干个十年,也顶多是人家一年的收入,想想也确实挺可悲的。工作几年之后,虽然我也有了想要考研的打算,可终究是敌不过房贷,车贷的现实,心中既有不甘,又不敢辞职读研,谁敢保证我读完研究生以后的前景,会比现在要好呢?毕竟人生中有的机会错过了,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那么好的机会了!对于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大四考研是最好的时机。所以老师衷心希望想要考研的同学,一定要珍惜时间一鼓作气。你觉得研究生毕业以后发展前景怎么样?你有想过要考研吗?欢迎留言讨论。

赵章

985、211名校的本科生和普通一本的研究生,谁的学历更厉害?

在现代社会,学历是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非常重要的敲门砖,有的人高考成绩很好,一开始就考上了985、211名校。但有很多普通本科的同学,梦想着考研能考进一所好大学,结果却阴差阳错只到了一个普通的一本学校。那么在找工作时,985、211名校的本科生和普通一本的研究生,谁的学历更厉害、更有优势呢?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怎么说吧!网友一这样的对比根本无法比较,在大多数情况下,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只能帮你得到一个应聘的机会而已,最终是否会被录取,还得看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在面试中的表现。有的企业在招聘时,都会写明同等情况下,985、211学校毕业生优先,那么可能就是名校的毕业生更有优势。但这只是个别情况,很少有企业会把名校的本科生与普通一本的研究生放在一档的。网友二个人觉得985、211名校的本科毕业生要比普通一本的研究生更有优势。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会要求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必须是985或者211院校,作为一个普通一本的研究生,即使你再优秀,单位也只招名校毕业生。网友三985、211毕业的本科生会更加有优势,除了一些末流的211院校和实力非常强劲的双非院校,只是普通一本的研究生并没有太大含金量。虽然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会高一点,但如果是本科双非的大学生,建议考研一定要去985或是211,对将来的发展潜力更好,如果还只是考了一个普通本科,作用并不是太大。网友四相对来说,985、211的本科毕业生可能综合素质会更强更高一些,虽然普通一本的研究生在某些专业领域确实比较强,但好的大学,即使是对本科生的培养力度和专业研究深度,也不必普通一本的研究生水平差。刚进社会时,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是加分项,可以给面试官一个好印象,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未来的职业旅途,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走下去。网友五在有的事业编制单位,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在未来几年都将以这样的趋势增长,比如高等院校招聘辅导员、公务员招聘等,很多都要求至少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如今社会的整体学历提高了,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将来也会是研究生更吃香。你觉得是985、211名校的本科毕业生学历更厉害,还是普通一本的研究生学历更厉害呢?

芸芸众生

半路出家名校研究生和名校本科生相比,差距有多大,工作后就知道

对于学历的认知,我们一般人是这样认为的,本科比专科好,而研究生又比本科好,从总体上来说,这并没有多大的问题。有问题的是,如果一个人本科读的是普通大学,但又是在名校读的研究生,那么这个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学历与名校本科学历相比,究竟哪个好些呢?在分析是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学历好些,还是名校本科生学历好些之前,我先说一个身边发生的例子。我表弟,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是属于那种学霰类型的,大学读的是985名校,毕业后他并没有继续读研,而是选择出来工作。在一家知名大企业应聘的过程中,和他竞争同一岗位的是一个很强的竞争者,这名竞争者和他同一所学校,而且还是名研究生,只不过其本科是在一所普通大学就读而已。在面试结束后,表弟本来是不抱有什么希望的,毕竟这个岗位只招一个人,而且竞争者学历还是研究生,比他本科学历还要高。但结果却很意外,第二天接到企业入职通知书的是他,而不是那位研究生。后来表弟入职后,曾经找机会私下问过企业HR:在应聘时,竞争者是研究生,而自己只不过是大学本科生,为什么最后会选择他,而不是选择那位同校研究生呢?企业HR笑了笑说:因为他第一学历是普通大学本科。从这个例子当中,不难看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第一学历的好与不好的问题。如果第一学历是名校本科毕业,又是同一名校读的研,那么这个研究生的含金量肯定比同一所名校的本科生要高。比如,一个北大本科生,又是在北大读的研究生,那么这个研究生的含金量肯定比北大的本科生高。但是,如果第一学历出身不好,是一普通大学毕业的,然后考到985名校读的研究生,那么这个半路出家的研究生学历,可能就比同一所名校的本科生学历差些。比如,一个普通二本,但是在清华读的研究生,在企业HR眼中,往往其含金量就比不上清华的本科生。一个知名企业的HR曾经跟我说过,为什么一个企业在面对,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与名校本科生这个问题时,都会选择名校本科的,而不会选择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在招聘时都会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而在这个原则下,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与名校本科生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主要表现在这二点上:第一学历含金量的差距如果你认为去大企业里面应聘时,他们只会看你的最高学历,那你就错了。因为在大企业里面的HR们,不但会重视你的最高学历,同时也会重视你读的高中是什么学校,成绩如何,有没有获过什么大奖等类似问题,然后会依据这些信息量,来推断你的学历含金量。比如,你高中时候读的是当地知名的学校,并且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本科读的又是985名校,读研时又是985名校,那么这种一路学霸的表现,其学历在企业HR眼中,便是含金量最高的,值得公司招聘进来作为重点人才培养的。但如果你高中读的是普通学校,成绩也一般,更没有获过什么奖,然后大学所读的也是普通本科大学,虽然最后在读研时考上了名校,但这个学历在企业HR眼中,含金量便会打折。所以,当HR在面对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与名校本科生这个问题时,往往会选择名校本科生,原因就是学历含金量上的差距。第二持续发展的差距一个人在职场上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向上发展,主要还是看这个人的能力如何,特别是在一些科研的工作岗位上。一个做HR的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事例,在他们公司里,同一时期招了两个来自同一所名校的员工,一个是本科生,一个是半路出家的研究生。刚一开始,这两个员工在处理一般项目时,工作能力不相上下,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公司决定将两人调到一些比较重要的科研工作岗位上,这个时候两人的能力表现便有了很大的差距。在工作上,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很快便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因为在面对很多科研资料时,由于自身的理论基础差,外语理解力不够等原因,造成了他在高尖端技术面前,始终无法突破,专业能力也就因此停滞不前。这些原因,最终也就导致了他在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受限,他的天花板就是公司的一个科研中层技术员工。而另外一个名校本科生的表现则完全相反,当他来到新的科研工作岗位上时,感觉就像如鱼得水一样。因为高中时学习成绩就很优秀,而且大学又是985名校毕业的,所以,无论是知识的理论功底,还是外语的理解力,又或是智商都很高。这些优势的能力都能让他很快突破天花板,继续持续向上发展,现在已经是公司的高层科研人员。这就是两者间在持续发展上的差距,也许你会说:勤不能补拙吗?在这里我只想说,智商上的天花板,并不是勤能补的,如果能补的话,那么很多人就会通过努力学习,考上清北这些名校了。事实上,就算你再努力,但有时候智商、天资不够好,还是难以考上清北这些名校。而也正是这个原因,那些知名企业的HR,会更加重视来自名校的本科生,而不是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这二点,便是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与名校本科生的差距,而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差距的存在,当两者在竞争同一个职位时,名校本科生往往更具有竞争优势。另外,当两者在同一岗位工作时,名校本科生的持续发展空间也比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高很多。事实上这种差距,会让两者在职场上的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名校本科生可能会不断的持续向上发展,而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则可能会在某一个岗位上停滞不前。就如我那位做HR的朋友所说:名校本科生的优势,真的不是半路出家名校研究生所能比的。因为有些名校本科生对数字、对理论知识、对技术的理解力和穿透力,真的是叹为观止。比如在面对一大堆科研项目资料时,名校本科生,可以很快便能看完,并且做出相应的分析与判断。而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些资料,并且还会出现越看越糊涂的现象。这就是智商与领悟力的差距,如果你是一个大企业HR,在面对半路出家的名校研究生,与本科名校毕业生时,你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答案很明显,你会选择名校本科生。最后小微想说的是:学历的含金量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真的很重要。因此,想要自己的将来有一个强的竞争力,那么在高中阶段便要努力学习,争取让自己考上一所985名校,让自己的本科学历含金量十足,让自己在将来的职场上,有一个过硬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