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报告2020(强烈推荐)方明为御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报告2020(强烈推荐)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参考目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ERR能研微讯,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后世之乱

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提高1.2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7百分点。下面进行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煤炭行业分析表示,2018年,全国完成原煤产量36.8亿吨,同比增长4.5%。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2018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5800处左右,平均产能提高到92万吨/年左右。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14.9亿吨,占全国的40.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煤炭进口2.81亿吨,同比增长3.9%;出口493.4万吨,同比下降39%;净进口2.76亿吨,同比增长5.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分月度来看,2018年7月煤炭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速高达49.1%。需求方面,2018年煤炭消费同样保持小幅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据测算,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1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2亿吨,建材行业耗煤5亿吨,化工行业耗煤2.8亿吨,其他行业耗煤减少约6000万吨。价格方面,2018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5500大卡下水煤)稳定在绿色区间,全年均价558.5元/吨,比上年下降9.5元/吨。2019年前2月,价格继续下探,但跌幅不大,分别达553元/吨、551元/吨。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大于求态势未变,随着国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大力促进清洁电力消纳,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消费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大于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全国煤电消费量很有可能持平或减少,将带动电力行业耗煤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十三五”后期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发展峰值期到来,这两个行业的煤炭消费增长有限;随着煤炭价格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经济性不强,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长也不容乐观。以上便是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的所有内容了。(文章来源:中国报告大厅)

见巧乎王

2019年度煤炭行业回顾

来源:金融界债券2019年度煤炭行业回顾2019年以来,受电力行业用煤需求减少及煤炭进口量增加影响,我国煤炭价格有所下跌,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前三季度煤炭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盈利及获现能力。未来我国煤炭供应将趋于宽松,煤炭价格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煤炭企业偿债压力犹存 要点2019年1~9月,我国钢铁及建材行业用煤需求进一步回升,但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出现下滑,带动我国煤炭消费增速明显回落;长期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结构的调整及严格的环保政策都将继续压制煤炭需求增长,未来煤炭消费增速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受益于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及先进产能的不断增加,我国煤炭供给逐步向晋、陕、蒙等区域转移,未来随着浩吉铁路运力的提升,北煤南运通道打通将促进三西区域先进产能快速投放消费市场,我国煤炭产业格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9年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电力行业用煤需求持续低迷以及煤炭进口持续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煤炭价格整体有所下行,但较为稳定的年度长协价格对煤价形成一定支撑;未来,我国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空间不大,但短期内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2019年以来,煤炭价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前三季度煤炭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盈利及获现能力;然而煤炭价格的下跌预计将会对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形成拖累,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仍有赖于自身经营及管理能力的增强。 2019年以来,煤炭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继续下降,相关偿债指标有所优化,加之融资环境逐步改善,偿债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但整体来看,煤炭企业债务仍保持较大规模,负担较重,煤炭价格的下行也使得煤企偿债能力难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偿债压力犹存。 2019年度供销社行业回顾供销企业在所布局区域拥有完善的网络布局和很高的战略地位,并已逐渐形成稳定的业务结构;但受行业因素影响,供销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财务杠杆偏高,债务结构有待改善 要点:l 我国供销合作社历史悠久,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供销企业已逐渐形成稳定的业务结构。但农资流通行业竞争激烈、化肥淡储资金占用规模大以及棉花价格波动等因素对供销企业日常经营的影响较大。 l 完善的网络布局是供销企业经营的关键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传统供销类业务是供销企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该类业务利润水平较低,供销企业多发展物业出租、住宅开发和金融等多元化业务以提升盈利能力。此外,供销企业整体管理和治理水平有限,相关或有事项风险需要关注。 l 供销企业经营性业务盈利较弱,利润多依赖于政府补助和其他非经常性损益,且杠杆水平和债务结构有待改善。

独生子

2020年一季度全球煤炭行业分析及展望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全球大部分国家用电量产生明显下滑,煤炭消耗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减少。疫情对主要煤炭消费国经济影响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将直接影响2020年全球煤炭消耗量。2020一季度分析与2019年相比,一季度全球煤炭需求量下降约8%。这一下降主要原因为发电量的骤减,而全球煤炭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二用于发电,2020年一季度煤炭发电量下降了10%。工业应用方面,虽然中国等国家一季度冶金用煤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全球工业用煤量总体仍然出现下降趋势。↓↓ ↓全球煤炭消耗量(1971-2010)↓↓ ↓全球煤炭消耗量变化趋势(1971-2010)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煤炭消耗占全球的50%以上,煤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以上,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一季度煤炭消耗量下降8%,煤炭发电量下降了将近9%。工业方面,一季度汽车产量下降50%,水泥产量下降了将近30%,随着疫情影响减小,这一数据在近期有所回升。印度3月24日全国范围内封城21天,印度经济去年下半年遭受重创,今年的疫情使得经济复苏形式越来越严峻。因印度工业的持续低迷,2020一季度煤炭消耗量较2019年显著降低。美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去年的暖冬导致了天然气价格下滑,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市场被进一步挤压。今年的疫情使得煤炭消耗量急剧下降,一季度较去年同期下滑约30%,煤炭发电份额首次跌破总发电量的20%。欧盟一季度煤炭销量下降了约20%以上,疫情期间发电量的减少本来就降低了煤炭使用量,全球变暖趋势以及天然气等新能源价格持续下滑等因素加剧了煤炭需求的下降。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相比,煤炭的竞争力日渐下滑。2020全年预测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煤炭消耗量将下降8%左右,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单年下降幅度。中国预计2020年全年煤炭消耗量将下降5%左右,水电、风电、太阳能以及核电的大力发展将会大大冲击煤电份额,煤电企业的复苏更依赖于未来国家对煤电行业的政策扶持。由于经济增长的放缓,预计印度的煤炭消耗量将会持续2019年的下降势头,尽管印度经济将会在下半年迎来转机,但是这改变不了煤炭消耗量延续下降的势头。其他国家的煤炭需求量预计会迎来更大的下降幅度,即使在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地区,如泰国和马来西亚,因为政府的环保政策对煤电的限制,煤炭消耗量预计会在未来几年持续下降。权威机构预计2020年全年下降幅度:美国25%、欧盟20%、韩国5%、日本10%。在当前形势下,与其他新兴能源相比,煤炭未来的形式变得不太明朗。煤炭的消耗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电行业的发展,即便是在世界第一大用电国中国和第三大用电国印度,煤电仍占占据着电力很高的份额,但是近几年随着各种新型能源的不断发展,煤电份额被不断挤压,煤炭需求量逐渐下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对未来全球煤炭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疫情的影响逐渐恢复的中国,势必会颁布一系列财政及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力度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的经济复苏脚步,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方向也将直接影响着全球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

超胆侠

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 去产能化成为趋势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大气网讯:一、中国煤炭行业概述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一直存在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3.3%,可采量位居第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于第二位,在2018年,我国生产煤炭38.46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7.3%。因此煤炭行业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占据能源消耗的70%。2018年中国煤炭生产量占世界生产量的比重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煤炭供应链所涉及的产、供、运、需等各个不同环节中,交易主体众多,优质企业林立,并始终贯穿着物流与资金流的双向流动,银行结算、融资需求巨大。而且随著供给侧改革及政府对能源结构的改善,去年煤炭在整体能源的占比,由原来的60.4%下降至60%以下,相信未来随著相关改革推动,煤炭在内地市场的供应占比将会持续下降。不过,虽然煤炭的比例下降,但消耗量仍然有1%的上升,反映需求持续强劲,未来亦不会大减。二、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据自然资源部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持续提升。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自然报告 (2019)》显示,2018年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7085.73亿吨,同比增长2.5%。2013-2018年中国煤炭查明储量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我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新增查明储量呈现震荡走势,2017年,全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达到815.6亿吨,创近年新高。据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滑,全年新增查明储量为556.1亿吨。2013-2018年中国煤炭新增探明储量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消费量来看,2019年,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为157.86EJ,比上年下降0.6%,这是六年来第四次下降,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下降到27.0%,为16年来的最低水平。煤炭消费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南非、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德国和越南。除中、印、美、日四大煤炭消费国排序不变外,第5到10位排名位次均发生变化。其中越南超越波兰成为第10大煤炭消费国。 世界前十大煤炭消费国中,亚洲独占6席。2019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1.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19年世界前10大煤炭消费国排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1、电煤需求下降带动煤炭整体需求回落煤炭行业的四大下游为电力、钢铁、化工、建材,各行业耗煤量占比自2016年至2019年略有变化:电力行业占比自50%提高至54%;钢铁行业占比自17%提高至18%;化工行业占比保持7%;建材行业占比自14%下降至12%;其他行业耗煤量从12%持续下降至9%。2016-2019年四大下游行业耗煤量占比统计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煤炭需求的中长期趋势来看,由于电力在能源消费占比的提升,电煤需求大概率将好于煤炭整体需求。但由于2019年受到水电的冲击,火电发电量增速大幅回落,电煤需求大幅下滑,带动煤炭整体需求回落。2、煤炭去产能力度加大近几年,原煤的产量呈波动态势,2013年原煤产量为39.74亿吨,而到2016年跌至34.11亿吨,下跌了14.17%,但是到了2019年,原煤产量上涨到了38.5亿吨。2013年-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但是随着市场对于煤炭需求量的减少,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加上供给侧的改革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淘汰落后的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煤炭供给质量。在煤炭市场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实施阶段性减量化生产,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玄鸟

十张图带你了解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供需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供给端分析——产量维度: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5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19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2-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中2016-2019年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8.5亿吨,同比增长4.6%。由于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行业内企业为抗击疫情,主要产煤省区的复工复产时间集中在3月份,对于行业内整体产量供给的影响较小。2020年1-5月,中国原煤产量为14.7亿吨,同比增长0.9%。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不断推进煤炭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如今,我国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煤矿数量大幅减少。2019年,我国煤矿数量已经降至5300处左右,较2018年减少500处。可见,我国煤矿行业逐渐向高品质、高效率方向发展。——转运量维度:转运量保持稳定,2019年达24.6亿吨。首先,从2019年月度煤炭转运量的走势来看,1-12月我国煤炭铁路转运量均保持较为稳定状态,在17000-22200万吨间进行浮动。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煤炭铁路转运量完成24.6亿吨,同比增长3.3%。——企业维度: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向头部煤企集中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向大型煤炭企业集中,2018- 2019年我国大型煤企原煤产量呈现增长状态,且在全国煤炭行业的占比保持较为稳定的份额。其中2019年我国大型煤企原煤产量为27.26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70.8%。综合来看,我国煤炭行业呈现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中长期看,在全国煤炭产销量持平或微降的状态下,龙头煤企凭借市场份额的扩张依然可以保持产销量的稳定或小幅增长。——区域维度:产业开发布局逐渐优化,向优势资源地区聚集近年来,我国煤炭生产重心加快向优势资源以及开采条件较好的地区聚集。2020年1-5月,我国原煤生产地区主要聚集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以及新疆等地,这四个区域的原煤总产量占全国77.46%;其中以山西省为首,其原煤产量达到3.95亿吨,占全国比重为26.83%。——进口维度:进口量加大,2019年达2.997亿吨2019年全国煤炭进口2.997亿吨,同比增长6.3%;出口602.5万吨,同比增长22%;净进口2.94亿吨,同比增长6.3%,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分月度来看,2019年1月煤炭进口量最为显著,高达3350万吨。需求端分析——下游行业应用维度:电力行业为耗煤主力需求方面,2019年煤炭消费同样保持小幅增长。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测算,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2.9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5亿吨,建材行业耗煤3.8亿吨,化工行业耗煤3.0亿吨,其他行业耗煤减少约3500万吨。——企业维度:2019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小幅增长从行业内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走势来看,2012-2019年整体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中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4789亿元,同比增长0.6%,有小幅增长。——价格维度:煤炭价格处于绿色区间从价格维度来看,2019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5500大卡下水煤)稳定在绿色区间,全年均价555.3元/吨,比上年下降3.2元/吨。2020年5月,达到最高价格562元/吨;2020奶奶12月为最低价格为546元/吨。综合研判: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综合前文对于煤炭行业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展,且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但行业的改革发展依然存在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全国煤炭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煤炭时段性供应不足、市场供需平衡不稳定以及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鉴于行业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未来行业发展要沿着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不断深入供给侧改革,保证煤炭行业发展质量;提升行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市场体系建设。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疗养院

煤炭行业投资机会分析:四大转型升级机会

煤转型升级一:国资国企改革下的兼并重组1、产业政策推动,行业整合加速2016 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行业兼并重组。供给侧改革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导 落后产能退出、发展先进产能,鼓励头部企业整合重组,打造亿吨级煤炭企业,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升技术和运营水平,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定价话语权。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政府于今年提出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 改革。第一,分层分类推动改革。混改聚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第二,合理设计和 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 5%甚至 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第三,深 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第四,要以混合所 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第五,要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推进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打破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整合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不仅支持国有企业和 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也同样支持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我们认为行业加速整合势在必行,产业 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都将显著增强。2、行业集中明显,龙头加速孵化结构优化,小型矿井产能和数量占比双降。供给侧改革以来,小型矿井(30 万吨以下)数量和产能占比均出现大幅下降,相2014 年能源局第一次披露煤矿产能数据以来,在产产能中小型矿井数量占比由 2014 年的 77%下降到 2018 年 52%,对 应的产能占比从 16%下降到 7%。同期,大型矿井(120 万吨以上)数量和产能占比则明显抬升。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显著抬升。依据煤炭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6-2019 年煤炭行业 CR5、CR10 产量占比分别 27.5%、 40.2%上升到 33.3%(+5.8pct)、46.0%(+5.8pct),预计 2020 年晋能控股和山东能源整合重组完成后,CR5、CR10 产量占 比将分别达到 42.8%、55.0%,头部效应更加显著。预计 2020 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产量和收入规模将超过 50000 万吨、5561 亿元,新组成的晋能控股产量和收入规模将分别达到 42585 万吨、6517 亿元,山东能源产量和收入规模将分别达到 27712 万吨、6440 亿元,三大集团将领先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等公司。大型煤炭集团呼之欲出,大象起舞时代即将来临。煤炭企业通过吸收合并、新设合并等方式实现联合重组,其中率先完成煤 电联营一体化重组的国家能源能投资集团,将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两家亿吨级企业强强联合,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电联营单体 集团。2020 年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呈现加速态势,先后有山西焦煤集团吸收合并山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 晋能控股集团整合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等纷至沓来。在不远的将来,伴随行业整合步伐的加快,煤炭行业大象起 舞的时代也将来临,行业竞争将加剧。煤炭转型升级二:经济内循环为主下的现代煤化工1、内循环为主大趋势下,现代煤化工迎来发展新机遇1.1、中美贸易战给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带来挑战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带来能源需求量逐渐膨胀,导致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截止 2019 年底,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 达 72.55%,远超 50%的红线。天然气方面,受治理雾霾天气的影响,全国各地加快煤改气的进程,天然气需求增长迅速, 2020 年 8 月份,对外依存度也已经达到 41.59%。然而,我国油气进口大部分来源于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地区,易受远洋运 输能力、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所引发的逆全球化国际环境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当前国际背景,国家能源局于 2020 年 6 月 5 日发布的《2020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将把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未来,加速发展现代煤化工,通过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减小现代煤化工相对于石油化工的成本劣势,对于降低我国能 源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石油替代,促进煤炭清洁利用,以及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1.2、加强能源安全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内循环2020 年 6 月 12 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 2020 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煤炭行业为保障 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加强能源需求管理方面要求加快清洁高效技术研发和推广,推进分质分级利用,进 一步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停止澳煤进口,或将加速构建国内能源内循环。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就是我国进口煤炭的重要供应国,中国将近三分之一的 煤炭来自澳大利亚,其动力煤和炼焦煤占比也在不断攀升,截止 2020 年 9 月,分别达到 56.00%和 56.50%。据中国煤炭资 源网报道:10 月 12 日有消息称部分国有电企和钢厂已收到海关的口头通知,从 10 月 1 日开始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我们 认为此举一方面或是应对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日趋紧张的中澳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内能源供应进行的一次压力测试,加 速构建国内能源内循环进程。“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战略要求煤炭行业一方面继续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应对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化、数字 化转型,建立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煤炭供应链体系,重点提升煤炭内循环的供给空间和供给质量;另一方面也要加速 开展煤炭技术创新,以满足未来对能源供应需求增长和绿色环保的要求。2、十四五即将开启,现代煤化工发展空间或将打开2.1、现代煤化工技术升级和创新,保障煤炭高效利用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出台多份文件引导和支持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 努力,中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工艺技术,整体达到世界 领先或先进水平,拥有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的能力,能够应对持续增加的国际油气价格波动、生态环保约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风险,实现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2.2、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增长潜力巨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中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工艺路径上,且每种工艺路径均有数十上百个项目在 建设或规划,整体发展速度较快。2019 年,现代煤化工项目数量稳步增长,达到 230 个,同比增加 22 个(10.58%),其中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数量增速较快,分别达到 10.17%、12.12%,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现代煤化工各细分方向产 能(含在产、在建、拟建)也随之提升,其中煤制乙二醇和煤热解项目增长最快,增速分别达到 25.97%、20.21%。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预计到“十四五”即 2025 年末建成煤制气产能 150 亿立方米、煤制油 1200 万吨,煤制烯烃 1500 万吨、煤制乙二醇 800 万吨、长焰煤热解分质分级清洁利用 3000 万吨,相比 于 2019 年分别增长 34.00%、76.75%、90.80%、59.75%,产能规模扩张将打开行业成长空间。根据中国煤控项目组在《煤化工产业煤炭消费量控制及其政策研究》报告中给出的现代煤化工单位煤耗测算,假设 100%产能 利用率条件下,现代煤化工至“十四五”末新建产能需煤量 1.97 亿吨标煤,呈高速发展态势。按“十四五”末新建产能在未 来 5 年平均投产计算,煤化工行业对煤炭需求年均增加约 3940 万吨标煤,折合 5500 大卡原煤超 5500 万吨;按 50%产平均年均煤炭需求增量将超 2750 万吨(5500 大卡)。煤炭转型升级三:大力发展煤矿智能化1、煤矿智能化发展的背景1.1、煤矿智能化是当前大力推进工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建设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智能 化的进程。同时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 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 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1.2、煤炭行业经过 40 年的机械化积累,同时 5G 等新技术的成熟使得智能化煤矿建设成为可能我国煤矿工业机械化经过 40 年的发展,目前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 78.5%,为煤矿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G 技术 的大带宽、低延时和广连接能够解决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大数据同步传输、远程实时控制和多传感器集中接入的难题,云计、AI 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计算资源,高效挖掘和利用数据,综合智能优化决策。因此,技术的发展成熟为煤 炭智能化开采各系统的协调高效运行提供可能。1.3、煤价运行在绿色区间,煤矿盈利、现金流明显好转,具备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从政策面的角度,2019 年伴随煤炭价格回到绿色区间,发改委保供手段逐步趋缓,全国新核准煤矿(违法违规合法化为主) 也已跨过高峰。然而,针对僵尸煤矿、冲击地压和瓦斯灾害严重矿井等,煤监系统政策上继续以退出和限制为主,对于不同 区域小型煤矿,政策导向依然趋严,尤其针对煤矿事故频发,煤监系统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逐步频繁。且 2020 年长协基准 价不调整体现了政府对当前煤炭价格较为满意,预计延续了两年多的保供应导向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所缓和,注重平衡, 以结构性去产能和系统性优产能为主,更多是为了促进煤炭价格保持在绿色区间。从基本面的角度,政府为维持宏观经济不 出现失速下滑的底线采取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维持能源(煤炭)需求弹性,供给跨过违法违规合法化产量释放高峰后,呈现 供给集中度显著提升、结构性缺煤长期存在、落后产能继续退出、煤矿准入超产难度提升等局面,供需形势有望由 2018 年上 半年至今的略宽松向更加平衡发展。煤炭价格降幅明显收窄、筑底企稳维持在“绿色区间运行”将是大概率事件,从而使行 业效益有望保持持续稳定。2、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实施细则陆续出台2.1、顶层设计2020 年 3 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应急部、煤监局、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 8 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 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主要任务 和保障措施。(1)到 2021 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 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 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2)到 2025 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 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 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3)到 2035 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 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2.2、地方配套截至目前,已经有河南、山东、山西、内蒙、河北、安徽、贵州、宁夏等八个省区出台明确的煤矿的智能化发展方案,方案 普遍确定到 2025 年,基本实现智能化开采;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智能化矿井,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 能化体系,符合《指导意见》要求,其中河南、山东、山西规划智能化进展明显快于全国水平。2.3、企业执行针对国家和地方鼓励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炭企业积极响应,其中陕煤集团提出到 2022 年底,36 处生产矿井的 52 个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开采,50%以上的矿井建成“智能矿井”;平煤集团计划到 2021 年所有矿井实现智能化开采,力争到 2023 年底实现全部矿井智能化。3、煤矿智能化实施后可减员 1/2-2/3,并提高生产能力就已经进行智能化改造的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应用效果来看,智能化的改造可减员 1/2-2/3,生产能力不降反增。煤炭转型升级四:转型新能源新材料1、转型背景:大多数煤企面临发展瓶颈1.1、客观原因:中东部煤炭资源趋枯竭2016 年以来,煤炭产量逐步增加,但仍未超过 2013 年的高点。分省区来看,2016 年以来产量累计正增长的省区仅有新疆、 内蒙、山西、陕西、云南、宁夏六省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而中部和东部省区产量持续下滑,中东部煤炭资源枯竭的问题凸 显,当地煤企发展受资源约束愈发明显。1.2、主观原因:建矿成本增加,但煤价运行趋稳建矿成本增加一:建矿时间成本增加。在本轮供给侧改革以前,为缩短新建煤矿的投产时间,煤炭行业普遍存在“未批先建” 或“边办手续边建设”的情况,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相关统计数据,2016 年底的在建产能约 15 亿吨,其中核准生产的 8 亿吨,未经核准的在建产能 7 亿吨,占比接近一半。煤炭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即项目核准前的所有工作,需要将已合法取得矿权、详查及地质勘查报告完成评审与备案、项目 已列入经批复的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已经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评审、项目已列入地方政府发展 规划、建设单位提交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申请并获得复函。之后,编制各种支持性文件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复、获取相关部门 的项目建设外部等条件的协议、证明或许可、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与评估。完成前期工作短则两年,长则 3-5 年。正常情况下 核准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开始建矿。而当前合法合规监管下,需严格按照审批流程建设煤矿,无疑较“边审批边建矿”大大延长了新建煤矿的投产时间。投产时 间的延长意味着不确定性和财务成本的增加。建矿成本增加二:新增产能指标成本。2016 年,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实施减量臵换严控煤炭新增产能有关事 项的通知》,2017 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臵换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于新建煤矿、核增煤矿实施产能减量臵换 制度。根据历史交易数据,产能指标交易价格在 100 元/吨以上,在当前我国 500 元/吨-1000 元/吨的吨产能建矿成本而言, 购臵产能指标增加吨煤投资 10%以上。建矿成本增加三:人工成本不断抬升。2000 年以来,CPI 逐年抬升,已累计增长 55%,建矿人工成本逐年抬升;同时 PPI 自 2008 年以来呈区间震荡态势,原材料价格或基本稳定,因此人工成本抬升导致建矿成本较 2012 年煤矿投资高峰期及以前 有所增加。在新建煤矿前期投入加大,审批建矿时间延长,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叠加资源获取难度加大,多数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亟 需转型谋求新的增长点。2、转型方向一:新能源2.1、基于新能源发展的潜力,新能源成为煤炭企业最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正逐渐成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近 5 年来,全国风电装机年均增 长 16.82%、光伏装机年均增长 52.44%。加快碳排放达峰背景下,预计我国政府大概率将会提升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求至 20%。新能源加速发 展,预计“十四五”末风电、光伏总装机将达到 9.0-10.5 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 3.6-4.6 亿千瓦,年均装机增速 9.4%-14%; 光伏装机 4.9-6.3 亿千瓦,年均装机增速约 15.6%-20.6%。2.2、转型模式煤炭企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模式主要有三:一是发展光伏发电,如同煤集团和淮南矿业集团;二是介入光伏制造领域,如晋能 集团、潞安集团和山煤国际;三是股权投资新能源龙头,如陕西煤业。3、转型方向二:依托传统业务优势,进行产业链相关延伸,转型新材料方向模式一:平煤集团模式,沿焦化产业链延伸至氢能和光伏制造领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保压力加大的形势,平煤集团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煤种结 构、推进智能化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安全高效矿井。同时,利用主焦煤煤种独特优势,实施“大精煤战略”,把煤炭生产全面转向焦煤开发,将煤炭从传统燃料转变为化工原料。一方面把原煤升级为高附加值炼焦精煤,另一方面充分发掘煤炭资源 价值,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以焦炉煤气提取的氢气为主要原料,该集团开发出高纯硅烷、区熔级多晶硅等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全球第二家硅烷法生产高 纯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建成了全球最大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生产线,转换率达 23%以上,形成了“硅烷—单晶硅、多晶硅—太 阳能电池切片—光伏电站”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此外,以煤焦油为原料,大力研发生产针状焦、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石墨负极材料等高端产品,成为国内最大的超高 功率石墨电极生产企业,建成世界第一条全自动全固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资源价值提升了上百倍。模式二:淮北矿业模式,由民爆领域延伸至建筑材料在收购淮北矿业 100%股权之前,雷鸣科化为了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积极向下游矿产资源开采延伸,探索竞拍露天矿山等资 源。2015 年,雷鸣科化以总价 4.35 亿元成功竞拍了宿州市萧县三座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首次介入资源加工行业。2016年,雷鸣科化子公司靖州民爆出资收购靖州八姑岩石料有限公司,后改名为靖州亿安砂石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雷鸣科化共 拥有 4 座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合计产能 648 万吨/年,主要产品为建筑石料及建筑用各粒级石子、石粉等。公司在发展建筑 石料同时,继续往下游延伸至商砼,并依托淮北矿业房地产公司发展装配建筑产业。……(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信达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哥鲁达

重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19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附全文)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5月14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19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全面总结了2019年煤炭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介绍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煤炭行业企业抗疫保供、推动复工复产的基本情况,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1-4月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展望了2020年煤炭市场走势,提出了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报告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重要指示五周年。煤炭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煤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报告总结了2019年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一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9亿吨/年以上,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二是煤炭开发布局持续优化。2019年,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山东、安徽、河南等8个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89.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5300处左右,建成了千万吨级煤矿44处、200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新能源、新材料、科技环保、现代金融等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行业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四是煤炭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煤炭行业开放型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煤炭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五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深化,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不断完善,煤炭上下游行业企业共同推动形成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发挥了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作用。六是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行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七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9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83。报告同时指出,回顾2016年以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程,成效显著,煤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要看到,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区域性、时段性供应不足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煤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困难等问题仍然突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报告回顾了2019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是煤炭消费和供应增加。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0%;全国煤炭净进口增长6.3%。二是煤炭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5385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35亿吨,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5511万吨。三是煤炭价格平稳。2019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5500大卡下水煤)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全年均价555.3元/吨,同比下降3.2元/吨。四是行业效益持续好转。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2830.3亿元。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6%。报告介绍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煤炭行业企业抗疫保供、推动复工复产的基本情况。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煤炭行业讲政治、顾大局、讲奉献,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加快推进煤矿复工复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全国煤炭供应平稳有序,保障了特殊时期的煤炭供应。报告分析了2020年1-4月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展望了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市场走势。一是煤炭需求减少。一季度全国煤炭消费量8.7亿吨左右,同比下降6.8%。二是煤炭供应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生产完成8.3亿吨,同比减少约400万吨。三是煤炭库存增加。截止3月末,煤炭企业库存为5500万吨,比年初5380万吨增长2.2%。四是煤炭价格明显下降。截止5月6日,市场煤价格为475元/吨,比年初下降84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2元/吨,跌破中长期合同价格绿色区间。五是经济效益下降。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290.7亿元,同比下降12.7%;实现利润421.1亿元,同比下降29.9%。初步预计,下半年,随着“六稳”、“六保”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政策落地,工业和经济增长速度将恢复到应有水平,煤炭总需求将会好于上半年。报告强调,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型为主攻方向,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现代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阿什利

煤炭行业2020年度策略报告:稳稳的煤价分化的机会

摘要2020年,“过剩”与“稳定”是煤炭行业两大关键词。“过剩”是指煤炭整体供大于求;“稳定”是指煤价稳定在绿色区间。2019年煤炭供需平衡前紧后松,价格中枢下降。全年核准产能约2.2亿吨,产量增长约1.7亿吨;铁路运输增长0.7亿吨,运力偏松;煤炭进口量维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3亿吨;从需求侧看,煤炭消费增速前低后高,需求探底回升,电力化工总体平稳,钢铁需求旺盛;价格方面,全年动力煤、焦煤、焦炭价格中枢下降,坑口价格坚挺。2020年煤炭产能继续释放,过剩成为常态。预计煤炭产能产量继续提升,全年去产能1亿吨,新增产能1亿吨;煤炭产量有望达到39亿吨,增长约0.5亿吨;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铁路煤炭发运量约26亿吨,增运约1.5亿吨。预计煤炭进口将维持2.8-3亿吨。2020年煤炭需求小幅增长,化工用煤增长。全球经济增速回落,煤炭需求增速也将回落,预计全年煤炭消费约为40亿吨,增长1%。电力消费21.7亿吨,增长1.4%;钢铁、建材行业煤炭消费持平,分别为6.8亿吨、4.9亿吨;化工消费3亿吨,增长7.1%。2020年煤炭价格中枢略降,政策托底有力。在煤炭供应过剩情况下,煤炭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但是,在长协价、库存制度、安全检查、去产能等政策支撑下,动力煤价格维持在绿色区间(港口价格中枢下调20-30元/吨)、焦煤价格中枢下降100-200元/吨。同时,坑口价格坚挺、运输成本下降、财务成本下降等因素有利于行业利润整体平稳。投资建议:2020年,煤炭行业整体供大于求,“过剩”将成常态,煤炭价格易跌难涨,因此我们维持行业“中性”评级。但是,在长协价、库存等制度下,煤炭价格保持整体稳定略有下降,维持在绿色区间内。我们认为行业主要公司资产负债表不断修复,煤炭产能水平不断提升,行业利润水平仍将保持高位。从整体看,稳健的高股息率动力煤公司值得关注,推荐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从区域看,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煤炭供需紧张,且浩吉铁路开通后,难以辐射到西南地区,推荐盘江股份。风险提示:1)煤炭需求大幅下降:受国外贸易保护、国内房地产下行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用煤需求低迷导致煤炭消费量和煤价出现大幅下降;2)煤炭产能大量释放:随着煤炭行业产能优化推进,可能出现煤炭产能释放超过预期,导致供应大于需求;3)新能源的替代加快:太阳能、风能、天然气以及其他低成本、低排放新能源技术大量替代煤炭;4)煤矿安全事故影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导致相关公司停业整顿,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5)进口煤炭大幅增加:国内外煤炭价差扩大,进口可能进一步大幅增加,导致煤炭进一步过剩。引言:2020年,“过剩”与“稳定”是两大关键词2016年以来,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以及能源消费需求拉动下,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基本完成,产业集中度和规模进一步提高,优质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行业利润达到较高水平。2018年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转变为“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2018年新增产能1.9亿吨/年,截止2019年11月新核准产能2.1亿吨/年,但需求增速逐步放缓,煤炭供需逐步转向过剩。回顾2019年,年初受安全事故影响,煤炭供需紧张,随着陕北产能复产和加大煤炭进口,供需逐步平衡,年底甚至略有宽松;铁路煤炭运力运输不断增长,煤炭库存向终端转移,运输出现阶段性过剩,年中部分铁路运费下调;由于国内外煤炭价差原因,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预计全年进口煤炭3亿吨;从需求侧看,煤炭消费增速前低后高,全年增速预计1%,其中电力行业消费增速显著下降;价格方面,全年动力煤、焦煤价格中枢微降。2020年,投资煤炭行业需关注两个关键词,一是“过剩”,二是“稳定”。“过剩”是指煤炭整体供大于求。全球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或继续放缓,能源需求增速也将回落。我们预测20年电力消费增速维持低位,钢铁、建材行业煤炭消费持平,化工消费增速有所上涨。从供给侧来看,煤炭产能产量继续释放,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煤炭供需整体过剩,预计煤炭进口控制在3亿吨以内。“稳定”是指煤价稳定在绿色区间。在长协价、库存等制度下,煤炭价格保持整体稳定略有下降,维持在绿色区间内。我们认为行业主要公司资产负债表不断修复,煤炭产能水平不断提升,行业利润水平整体保持高位。012019年:安全扰动,供需前紧后松,煤价中枢下降(1)供给端产能:全年煤炭行业去产能或超过1亿吨(1-10月份完成去产能任务7000万吨);全年核准产能或超过2.2亿吨(1-10月份核增2.1亿吨产能)。产量:全年煤炭产量有望达到38.5亿吨,同比增长约1.7亿吨,同比增长4.6%(1-10月份生产30.6亿吨,同比增长5.5%)。运输:全年铁路煤炭发运量约24.5亿吨,增长约0.7亿吨,同比增长2.9%(1-10月20.3亿吨,同比增长3.2%)。进口:全年煤炭进口大幅增长,进口量约3亿吨(1-10月2.76亿吨,同比增长9.5%)。(2)需求端消费总量:全年煤炭消费增速显著回落,预计同比增长约1%,煤炭消费约为39.6亿吨。分行业看: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速1%,煤炭消费21.4亿吨。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平稳,煤炭消费2.8亿吨。钢铁行业煤炭消费增速4.6%,煤炭消费6.8亿吨。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增速2.1%,煤炭消费4.9亿吨。民用煤及其他消费变化-7.5%,煤炭消费3.7亿吨。(3)煤炭价格动力煤:全年供需偏松,价格中枢下降,坑口、港口分化,高卡煤和低卡煤分化。炼焦煤:全年价格前高后低,10月后价格环比大幅下降。022020年:供需逐步过剩,煤价稳定在绿色区间(1)供给端产能:预计全年煤炭行业去产能1亿吨;全年新增产能1亿吨。产量:预计全年煤炭产量有望达到39亿吨,增长约0.5亿吨,同比增长1%。运输:预计全年铁路煤炭发运量约26亿吨,增长约1.5亿吨,同比增长6%。进口:预计整体持平,预计2.8-3亿吨。(2)需求端消费总量:预计全年煤炭消费增速1%,煤炭消费约为40亿吨。分行业看:预计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速1%,煤炭消费21.7亿吨。预计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速7%,煤炭消费3亿吨。预计钢铁行业煤炭消费持平,煤炭消费6.8亿吨。预计建材行业煤炭消费持平,煤炭消费4.9亿吨。预计民用煤及其他消费变化-2.7%,煤炭消费3.6亿吨。(3)煤炭价格动力煤:预计全年煤炭供需趋松、库存进一步向终端转移,价格中枢下降20-30元/吨。炼焦煤:预计全年价格平稳,下降100-200元/吨。03煤炭供给:产能进口皆增,运输逐渐宽松3.1 煤炭产量继续增长,过剩成为常态2019年,去产能进入尾声,由“总量性去产能”转变为“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据不完全统计,19年1-10月份完成去产能任务约7000万吨,预计全年去产能1亿吨。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先进产能快速释放。1-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共核准煤矿2.1亿吨。19年1-10月份,原煤产量30.6亿吨,同比增长5.5%,其中10月份同比增长4.4%。从增速来看,全年增速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预计19年全国原煤产量有望达到38.5亿吨(增速4.6%),增长约1.7亿吨。2020年,随着新建产能的释放,预计全国原煤产量有望达到39亿吨,增长1.3%。产能继续向西集中2015年以来,煤炭产量进一步向晋陕蒙集中。西部三省占全部煤炭产量比例从2015年的64%提升到2019年10月份的71%。2019年,除陕西受安全事故影响,山西、内蒙产量同比均大幅增长,1-10月份,陕西下降0.3%,内蒙古同比增长9。%,山西增长7.8%。2019年新核准产能中,除河南夏店煤矿外,其他煤矿均位于陕西、山西、内蒙和宁夏,未来产能将进一步向西部集中。3.2 煤炭进口继续增长,内外价差为主因(1)19年煤炭进口继续增长进口煤方面,19年1-10月全国进口煤炭2.76亿吨,同比增长9.5%,其中10月份进口2569万吨,同比增长11.3%。预计19年全年进口约3亿吨,同比增长6.8%。(2)国内外价差处于高位年初以来,受海外需求偏弱影响,国内外煤炭价差处于高位,动力煤(Q5500)价差平均为77元/吨,炼焦煤价差平均为164元/吨。较高的价差驱使贸易商和下游用户更多采购和使用进口煤。近期内贸煤价格快速回落,而进口煤方面并未出台严格的进口煤收紧政策,进口煤价格偏强,导致内外贸煤炭价差快速缩小。预计2020年,国内外煤炭价差缩小,煤炭进口或将维持3亿吨左右。3.3 铁路运输逐渐宽松,部分运费已下降(1)铁总规划2020年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铁总制定了《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较2017年增运6.5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5%,较2017年产运比提高15个百分点。(2)19年铁路煤炭运输增速放缓19年1-10月,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20.32亿吨,同比增长3.2%,其中10月发运煤炭2.15亿吨,同比增长7%。预计全年铁路煤炭发运量增长2.9%,发运量约24.5亿吨,增运约0.7亿吨,距离2020年铁路煤炭运输目标仍有3.5亿吨的差距。(3)19年铁路运费出现下调19年,呼和浩特铁路局及西安铁路局铁路运费均下降。5月份呼和浩特铁路局部分园区发运至曹西运费下降20-24元/吨。6月16日,西安局下调曹家伙场、神木西、中鸡到曹西的铁路运费30-60元/吨。(4)预计20年铁路运力继续增加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输较2017年增运6.5亿吨,随着唐呼线、瓦日线等运输能力提高以及浩吉铁路开通等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将增加煤炭运输1.5亿吨。04煤炭需求:电力化工平稳,钢铁维持高位我国煤炭消费主要用于燃煤发电、钢铁、化工和建材四大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用煤占54%左右,钢铁行业用煤占17%,化工行业用煤占7%,建材行业用煤占12%,民用及其他用煤占10%。其中钢铁行业用煤主要为炼焦煤和喷吹煤,其他行业主要消费动力煤。4.1 整体看煤炭消费增速约1%从煤炭消费总量来看,2019年全年煤炭消费增速显著回落,全年增速预计1%,煤炭消费约为39.6亿吨。我们采用煤炭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2020年煤炭消费量,考虑到未来GDP增长方式转变,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增速会逐步放缓,2020年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取19年预测数据。其中2019年能源消费数据参考1-10月份数据预测。弹性系数法:经济增长需要消耗能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定量的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加以考察。2018年GDP增速6.6%,煤炭消费增速2.5%,电力消费增速8%,火电发电量6.2%。预计2019年GDP增速6.1%,煤炭消费增速1.0%,电力消费增速4.4%,火电发电量增速1.1%。预计2020年GDP增速6.0%,煤炭消费增速1.0%,电力消费增速4.3%,火电发电量增速1.1%。4.2 水电核电冲击,火电增速放缓2019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显著下降,同时水电、核电、风电等其他电力生产增速维持高位,对火电带来一定冲击,火电发电量增速有所回落。预计2019年全年电煤消费增速1.1%,电力行业煤炭消费21.4亿吨。根据能源弹性系数法进行预测,2020年电力消费增长2.8%,其中火电增长1.1%,电力行业煤炭消费21.7亿吨。4.3 化工消费平稳,新产能拉动需求19年1-10月份,受化工产品需求较弱影响,甲醇、烯烃、乙二醇等价格低迷,在产能增长的情况下,开工率较低,行业煤炭消费增量有限,预计全年化工行业用煤维持2.8亿吨左右。根据规划项目,19年上半年新增煤制烯烃产能6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12万吨/年,在建产能中煤制油1396万吨/年、煤制天然气16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5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872万吨/年。从开工率看,各产品19年上半年相比18年均有所下降,煤制油由68%下降到38%,煤制气由59%下降到39%,煤制烯烃由87%下降到46%,煤制乙二醇由54%下降到38%。即便不考虑新建产能,现有产能的开工率提升也将增加煤炭消费量,煤化工的逐步投产将减少对外依存度。预计2020年化工行业用煤增长到3亿吨以上。4.4 钢铁建材持平,民用及其他下降(1)钢铁行业煤炭消费:2019年1-10月份,受钢铁行业需求提升影响,行业用煤量增长4.5%;预计全年钢铁行业煤炭消费增速4.6%,煤炭消费6.80亿吨。2020年,预计钢铁用煤需求基本持平,预计仍为6.8亿吨。(2)建材行业消费:2019年1-10月份,建材行业煤炭消费同比增长2.7%;预计全年建材行业煤炭消费4.9亿吨,同比增长2.1%。2020年,预计建材需求基本持平,20年建材煤炭消费4.9亿吨。(3)民用煤及其他:2019年1-10月份,民用煤及其他用煤消费变化-9.1%,随着清洁煤取暖推进,预计全年民用煤及其他用煤消费变化-7.5%,煤炭消费3.7亿吨。2020年,预计民用煤及其他煤炭消费将继续下降,降幅2.7%,消费量为3.6亿吨。05长协价稳预期,政策底或已到5.1 19年煤炭价格整体下降,分化明显2019年,受煤炭供给增加、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整体下降。动力煤方面:19年前三个季度,秦皇岛港(Q5500)平均煤价高于570元/吨;10月后,煤价快速下行至绿色区间内(12月煤价维持550元/吨左右)。从均价看,1-11月份,各大主要港口均下降,坑口基本平稳,其中榆林(Q5500)动力煤均价上涨5.1%。焦煤方面:在钢铁需求旺盛和长协价支撑下,前三季度保持高位,10月份后受需求下降影响,价格回落。5.2 20年动力煤价格稳定在绿色区间2020年,虽然供给和铁路运输偏松,但是需求整体平稳,在长协价格、库存制度、安全检查、去产能等影响下,价格维持在绿色区间(秦皇岛港Q5500动力煤均价下调20-30元/吨)。(1)国家四部门联合制定“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模式2016年,为促进煤炭及相关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平抑价格大幅波动,保障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下称《备忘录》)。《备忘录》显示,2016年到2020年期内,在煤炭综合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煤炭市场发展情况等因素,按照兼顾煤电煤钢双方健康稳定发展的原则,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建立电煤钢煤中长期合作基准价格确定机制,以重点煤电煤钢企业中长期基准合同价为基础,建立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2020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坚持“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煤电双方应继续参照“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协商确定年度中长期合同价格。同时完善各种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季度、月度以及外购煤中长期合同等均应按年度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执行,价格原则上应稳定在《关于印发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2808号)规定的绿色区间内。对确因采购成本较高的外购煤长协,价格应不超过黄色区间上限。(2)逐步建立完善库存制度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规〔2017〕2061号)。当前,重点电厂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库存制度。但是除电厂外的其他用户、煤炭生产和经营者仍有库存建设的需求,未来利用库存保障用煤安全、平抑煤价波动是政策支持方向。(3)去产能仍有空间2019年8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研究制定了《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方案》,提出通过三年时间,力争到2021年底全国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减少至800处以内,华北、西北地区(不含南疆)30万吨/年以下煤矿基本退出,其他地区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原则上比2018年底减少50%以上。根据2018年底产能,30万吨/年以下煤矿产能16480万吨/年(1629处),平均产能10.1万吨/年。预计2021年底前退出近1亿吨产能。同时,30万吨/年产能还有1.1亿吨/年。(4)供给集中度显著提升全国煤炭产量进一步往主产区集中,通过兼并重组(比如神华与国电重组),企业集中度提升,国家能源集团一家产量占全国13%,7家产量达到亿吨级。动力煤和焦煤已经形成大企业联盟,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5.3 20年港口煤价下降,煤企利润影响有限(1)坑口价格比港口坚挺陕北煤炭质量高,价格坚挺:陕北以低硫低灰高热值动力煤为主,电厂采购作为配煤提高煤质,相对较为稀缺。进口煤冲击沿海煤炭价格:在海外需求偏弱情况下,国产煤与进口煤价差处于高位,煤炭大量进口对沿海煤炭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坑口煤炭价格影响有限。旺盛的需求支撑坑口价格: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年,广西、重庆、四川等用电量增速10%以上。19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0%、5.1%、6.7%和3.4%。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出台政策限制煤炭消费总量。(2)运力宽松,运输成本或下降到2020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达到28.1亿吨,较2017年增运6.5亿吨。如果按照规划实施,相比2019年,2020年将增加3.5亿吨煤炭运量。在需求平稳的情况下,运力或进一步宽松。西电东送与铁路运输竞争,运力进一步宽松。一大批特高压线路运行,西电东送把西部能源转化成电力(水电、风电、光伏、煤电),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地区,近几年西部地区弃光、弃风显著下降,东部地区电力输送占比明显提高。19年1-10月同比16年1-10月,江苏、浙江、山东外购电增长100%左右。(3)产能质量提升,成本下降从产能规模来看,平均规模逐步提高,煤炭平均产能由2017年6月底的80万吨/年提高到2018年12月底的105万吨/年,1000万吨级生产煤矿也由36个增长到41个。同时,在建矿井中,1000万吨及以上煤矿20座;2019年新核准矿井中,1000万吨及以上煤矿7座。平均产能规模提高以及千万吨及以上及煤矿的投产将带来成本的逐步下降。近几年煤炭企业负债率逐年下降,财务成本有所下降。5.4 焦煤价格将维持稳定,焦炭受政策影响(1)长协机制下,焦煤价格稳定2017年以来,山西焦煤带头与20家大型钢铁、焦化企业签订长协战略合作协议,维持了焦煤价格的整体平稳。2019年11月19日,在煤钢焦中长期合同洽谈衔接会在上,八家焦煤企业联合发布倡议书,提出“以诚信的品格,始终做中长期合同制度的坚定执行者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践行者”,稳定了市场预期。从煤焦钢产业链来看,在当前的螺纹钢价格下,螺纹钢、焦煤价差约2850元(平均2693元),接近历史平均水平,较为合理。(2)焦炭价格要看去产能政策焦化行业集中程度较低,行业仍处于多、小、散的状况:从设备规模来看,4.3米及以下的焦炉产能占比40%以上,落后产能占比高;从环保来看,焦化行业属于典型的重污染行业,环保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些中小规模企业难以承受。政策要求: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预计明年将是淘汰落后焦化产能的关键年,具体要看政策落实情况。截止11月底,焦炭和焦煤价差约600元(平均805元),螺纹和焦炭价差约2250元(平均1888元),焦炭价格相对偏低,价格有一定提升空间。06投资策略:关注高股息率和西南区域公司(1)动力煤确定性强,关注高股息公司煤价跌到绿色区间,未来保持平稳:动力煤价格近期已经跌到550元/吨附近,接近政策底部。坑口价格坚挺,运输环节成本下降:铁路运输逐步过剩,浩吉铁路带来竞争、运煤与输电竞争。产能优化与去杠杆降低成本:供给侧以来,100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占比提升;企业负债率下降。(2)西南煤炭需求旺盛,关注西南煤企西南及周边煤炭产量大幅下降:相比14年,湖南、湖北、重庆18年分别下降77%、92%、69%,贵州下降25%;相比14年1-10月,湖南、湖北、重庆19年1-10年分别下降81%、97%、70%。西南地区煤电产量及占比均提升:西南火电发电回到上升趋势,占区域发电总量由17年的28%提高到18年的31%;2019年1-10月,西南地区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0.3%。西南地区粗钢产量平稳增长:17年、18年分别同比增长4%、15%;2019年1-10月,同比增长5.9%,产量超过17年全年。07投资建议2019年,年初受安全事故影响,煤炭供需紧张,随着陕北产能复产和加大煤炭进口,同时1-10月份核增2.1亿吨/年产能,供需逐步平衡,年底甚至略有宽松。2020年,煤炭行业整体供大于求,“过剩”将成常态,煤炭价格易跌难涨,因此我们维持行业“中性”评级。但是,在长协价、库存等制度下,煤炭价格保持整体稳定略有下降,维持在绿色区间内。我们认为行业主要公司资产负债表不断修复,煤炭产能水平不断提升,行业利润水平仍将保持高位。从整体看,稳健的高股息率动力煤公司值得关注,推荐中国神华、陕西煤业;从区域看,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煤炭供需紧张,且浩吉铁路开通后,难以辐射到西南地区,推荐盘江股份。推荐公司的盈利预测如下表:08风险提示1)煤炭需求大幅下降。受国外贸易保护、国内房地产下行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煤炭消费端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用煤需求低迷导致煤炭消费量和煤价出现大幅下降。2)煤炭产能大量释放。随着煤炭行业产能优化推进,可能出现煤炭产能释放超过预期,导致供应大于需求,造成煤价较大幅度下跌,影响煤企利润。3)新能源的替代加快。太阳能、风能、天然气以及其他低成本、低排放新能源技术出现大量替代煤炭,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煤炭价格大幅下降。4)煤矿安全事故影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导致相关公司停业整顿,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5)进口煤炭大幅增加。全球经济不景气,对能源需求下降,国内外煤炭价差扩大,进口可能进一步大幅增加,导致煤炭进一步过剩。(文章来源:平安证券)

传其常情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19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2019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共分四个部分,全面总结了2019年煤炭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介绍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煤炭行业企业抗疫保供、推动复工复产的基本情况,报告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1-4月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展望了2020年煤炭市场走势,提出了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报告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重要指示五周年。煤炭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煤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报告总结了2019年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一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9亿吨/年以上,安置职工100万人左右。二是煤炭开发布局持续优化。2019年,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山东、安徽、河南等8个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89.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5300处左右,建成了千万吨级煤矿44处、200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新能源、新材料、科技环保、现代金融等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行业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四是煤炭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煤炭行业开放型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煤炭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五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深化,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不断完善,煤炭上下游行业企业共同推动形成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发挥了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作用。六是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行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七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9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83。报告同时指出,回顾2016年以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程,成效显著,煤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要看到,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区域性、时段性供应不足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煤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困难等问题仍然突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报告回顾了2019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一是煤炭消费和供应增加。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0%;全国煤炭净进口增长6.3%。二是煤炭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5385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35亿吨,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5511万吨。三是煤炭价格平稳。2019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5500大卡下水煤)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全年均价555.3元/吨,同比下降3.2元/吨。四是行业效益持续好转。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2830.3亿元。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6%。报告介绍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煤炭行业企业抗疫保供、推动复工复产的基本情况。指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煤炭行业讲政治、顾大局、讲奉献,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加快推进煤矿复工复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全国煤炭供应平稳有序,保障了特殊时期的煤炭供应。报告分析了2020年1-4月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展望了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市场走势。一是煤炭需求减少。一季度全国煤炭消费量8.7亿吨左右,同比下降6.8%。二是煤炭供应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生产完成8.3亿吨,同比减少约400万吨。三是煤炭库存增加。截止3月末,煤炭企业库存为5500万吨,比年初5380万吨增长2.2%。四是煤炭价格明显下降。截止5月6日,市场煤价格为475元/吨,比年初下降84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2元/吨,跌破中长期合同价格绿色区间。五是经济效益下降。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290.7亿元,同比下降12.7%;实现利润421.1亿元,同比下降29.9%。初步预计,下半年,随着“六稳”、“六保”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政策落地,工业和经济增长速度将恢复到应有水平,煤炭总需求将会好于上半年。报告强调,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型为主攻方向,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现代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市场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