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能源部实验室:未来多种能源混合才能真正应对挑战独生子

美国能源部实验室:未来多种能源混合才能真正应对挑战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根据上周发表在《焦耳》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未来新型的混合能源系统可能会导致清洁能源生产的范式转变。来自美国能源部(DOE)的三个应用能源实验室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INL)、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和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了这篇论文,描述了这种综合能源系统。他们的工作概述了新的概念,同时利用不同的能源发电机,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化石碳捕获,提供电力,热量,流动性和其他能源服务。核能、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实验室之间的历史性合作旨在从客观、整体的角度应对国家的重大挑战。“综合能源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INL主任马克·彼得斯博士说。三个应用型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以及在其测试设施中设置和运行真实世界的实验,是一项透明和客观的全面和集中的努力。这项工作将有助于实现未来先进的能源系统,这将有助于我国扩大负担得起的能源选择,并为大规模的脱碳努力作出重大贡献。为新能源产品和新产品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基于产品和服务的建模和优化的新产品和服务的框架。简而言之,它勾勒出了一条可行的混合能源系统发展道路。这种系统能够利用多种能源,使每种能源的价值最大化。他们通过创造更高价值的产品,向工业提供低排放的能源,以及更好地协调需求和能源生产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合作,国家应用能源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不同发电源之间的关键协同作用,这对转变我们的能源经济至关重要。我们期待着通过合作,推进这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NREL主任Martin Keller博士说。本文描述了这些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特性的一个例子:一个假设的、紧密耦合的工业能源园区,利用高度灵活的先进核反应堆、小型化石发电机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电解生产电能和氢气。“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市场定价,电力和/或热量可以出售到电网中,就地使用或储存起来供以后分配和使用,”NETL战略系统分析与工程高级研究员、文章合著者大卫·C·米勒(David C.Miller)博士说此外,输出流还可用于生产氢气或其他有价值的化学品和产品。”这种灵活性可以为更大的净零排放能源系统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这样的系统可以支持工业和运输等较难脱碳的经济部门。“考虑到各种能源技术之间的互补属性,为满足多种能源服务和最大化经济价值的资产使用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NREL执行董事、战略公私伙伴关系和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Douglas Arent博士说。本文的基础工作始于2018年,当时NETL、NREL和INL主办了第一次tri-lab研讨会,以响应美国能源部副部长马克梅内泽斯(Mark Menezes)的呼吁,要求能源部应用能源实验室开展更协调的工作。基于合作期间获得的知识,2019年4月举行了一次重点研讨会,主题是当前和未来能源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第三次tri-lab研讨会于2019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举行,重点是解决与设计、开发和部署新的和先进的材料和部件相关的科学和技术挑战,这些材料和部件将使集成的混合能源系统成为可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很自豪能与INL和NREL合作开展这项基础性工作,”NETL主任Brian J.Anderson博士说这三个实验室的免费专业知识正在为如何设计和优化未来的综合能源系统带来革命性的想法。”正如迄今为止的NETL-NREL-INL研究所表明的,混合能源系统的设计将需要来自能源研究领域的专家的投入。为此,三个应用国家实验室的工作,包括tri-lab研讨会和最近的焦耳文章,代表着朝着实现未来先进能源系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家实验室提供了多样的专业知识,这将使我们能够实现有效的跨部门合作,这是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能源和环境重大挑战所必需的,”综合能源系统国际实验室(INL)负责人、文件合著者Shannon Bragg Sitton博士说。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能源界,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感观

“美国最牛华人家庭”一家12个博士、三代都是教授,如何做到的?

朱棣文”这个名字,对很多国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可他实际是美国极负盛名的华裔科学家,更是“华人参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深受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赏识。朱棣文出生于一个美国华人家庭,40岁就成为斯坦福第一位华人教授,50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60岁被奥巴马任命为能源部长。朱棣文有两个兄弟,也都拥有博士学位,而他们的父母,也是麻省理工的学者。他们家族拥有12个博士,三代人都是教授,被称为“美国最牛华人家庭”,究竟是怎样的教育方式,能在一家中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人呢?外祖父,李书田,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高等教育家、水利学家。父亲,朱汝瑾,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三所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母亲,李静贞,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哥哥,朱筑文,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弟弟,朱钦文,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美国顶尖律师“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众多的家庭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笨蛋”。朱棣文说自己是个“笨蛋”也许有一些自谦的因素在里头,不过在了解他家卓越的文化学历背景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种说法竟然有些道理。确实,生在一个拥有众多杰出人才的家族中,再聪明的人也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让朱棣文如此“谦逊”又“自卑”的大家庭展现的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书香习俗和学霸基因。富不过三代,而诗书可传百世从朱棣文的例子可以看出基因的重要,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朱棣文父母的认知,让他们更加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一家人不惜搬到陌生的社区,博士母亲甚至放弃自己的事业,做起专职主妇。即便是在朱棣文这样的学霸家族,为了孩子都要做出如此牺牲,更何况一般家庭呢?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孩子从小就不爱读书,一回来就看动画片,好不容易让他读书,却总搞小动作,心思根本不在读书这江苏太仓的朱棣文小学作为一个聪明的家长,孩子不爱读书,其实是还未对读书产生兴趣,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好读书,这将让孩子受益终生。英国教育机构:3岁是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年龄美国心理学家发表了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44% 的天才男童和46% 的天才女童都是在5岁前开始阅读的。孩子早期的阅读可以最大程度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表达能力。画面中章子怡弹着吉他和醒醒玩。我们把画面拉近,在沙发的后面靠着几本熟悉的绘本。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明星爸妈从小就为自家孩子准备了丰富的阅读资料,像偶像明星潮爸酷妈的杜江霍思燕给宝贝儿子嗯哼选择的各种绘本。今天就要给大家推荐一套百科全书《手电筒看里面透视科普绘本》。黄磊老师也在自己的微博里说他的小女也"藏"有这套书,多多妈说,小女儿每天睡觉前都要抱着"玩"好久。用光一照"暗藏玄机"内容比较吸引小孩子,用光一照"暗藏玄机",孩子之前抱着手机不放,现在是抱着这套书不放!每次孩子都琢磨好几个小时。只要用手电筒照一照,就会有特别惊喜的发现,不仅好玩儿,还能学不少科普知识,孩子都爱看,妙趣横生。教会孩子"不要看事物的表象,而是看本质"。里面的图片我们在平时是很难描述清楚的,但图片只要用手电筒照射彩图背面就有新发现。“每个孩子”是怎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里面那些引人入胜的细节、生动的描述、色彩分明,别说是孩子了,连我自己都被吸引了,经常会和孩子一起看这本书。孩子逐渐长大,会对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心,每天都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大人去解答,有时候大人这套绘本能给出简单通俗而又合理的答案。考古学家是如何发现恐龙的。当孩子问你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只需要给他一个手电筒或者用手机照光让他自己看!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和其他绘本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光影透视"效果,只要在原本普通的画面背后打光,就像变魔术一样展现内部的景象。我们是怎么吹蛋糕的?从孩子从"看不到"到变魔术般的"展现答案",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刺激孩子想要去了解更多知识。内容丰富,实用性高涵盖了10大趣味主题、超过230个基础知识,包括:身体、地球、动物、世界奇观、城市、医院、农场、图书馆等等,让孩子从书中了解生活常识。除了内容丰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趣味性,能让孩子看得进去。只要孩子感兴趣了,才能够坚持阅读,这本书就做到了。我们吃下的东西都去哪里了?提高孩子专注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这种一问一答式的情景探索能轻松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激发主动探索的精神。对于家长来说,不需要特别发挥,讲起来也格外轻松。知识点多而全,边玩边学,记忆更深刻。我给女儿读这套书时,心里想象着她跟别的小朋友侃侃而谈的样子,一定特别酷。全套十册,知识点覆盖全面除此之外,再给大家推荐一套黄圣依儿子的同款百科全书《中国少儿探秘百科全书》。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这本书可以充分激发孩子对科普知识的认识及探索,全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孩子踏上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让我们跟孩子一起开启自然科学的奥秘之门吧!

得其两见

中国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含金量差多少?高学历=科研实力?

中国社会始终都是羡慕高学历人才的,因为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唯有高学历的人才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从很小就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报复,未来一定要考大学,考完大学考硕士,然后再考博士,博士出来虽然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但是你的学历却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读,去任何一家单位都对你刮目相看。高学历人才多=科研实力强?如今的中国,高学历其实并不是是一件难事,如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每年授予博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也让我们本身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相比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博士,但是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却和美国差了这么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其实就好比,人家一门大炮等于中国一排三八大盖一样,同工不同料甚至本身的教育体制就差了太多,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讲,中国的博士都不能算作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中国博士含金量有多少?答案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虽然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法回避这个问题。中国的博士跟美国博士的含金量相比,真的是差的太多了。差在哪里?难道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比人低人一等么?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目前中国博士的培养方式本身就很成问题。其实中国现在的学士培养方式学习的就是美国的体制,但是在这种学习和模仿中,中国却加入了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一下就变得不伦不类。如今我们经常在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那就是中国的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最近却因为杨宝德和陈晓武事件而被人熟知。中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变味了”!老板与打工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中国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定义是非常模糊的,国家给了导师最大的自由,由这些导师自己去定义跟博士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导师和学生之间,要么是导师关系,要么就可以是老板关系,而目前的欧美很多国家,老板关系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方式,但是在中国,这两种关系却都是存在,美其名曰中古特色的学士培养方式,其实问题很大。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了47名博士,而之所以带这么多的学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工资给的多,这就很尴尬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47名学生,这怎么可能给学生教的好的呢?中国科研要放在刀刃上,而不是“其他东西”!所以在中国,这些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导师和学士导师不是导师,老板不是老板,大部分的学生从博士生毕业就完全不想回到科研岗位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并不是搞科研的那块料,这当然跟导师的关系不可分开。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就如同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提及的话题,因为国家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易的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如今真的出现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说也不现实了。总之,在国外,博士是因为喜爱而考上的博士,但是在中国,确实因为实际了工作考了博士,胆识这两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博士生的品质。中国博士比国外博士差了太多,差了不止是几个层次的问题了。

外籀

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九位院士专家到神雾调研

来源:中关村网8月10日,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组织清华大学倪维斗院士、中科院化学所李永舫院士、清华大学化工学院费维扬院士、中科院化学所韩布兴院士、第二炮兵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侯立安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蔡美峰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潘自强院士、中科院过程所张懿院士、国 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等九位院士专家到神雾集团调研,受到了集团董事局主席吴道洪博士的热情接待,双方就神雾节能环保创新性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吴道洪博士的陪同下,倪维斗院士一行首先参观了神雾节能与大气雾霾治理技术实验室,并听取了神雾多项革命性创新技术装置的运行原理、原料适用性、技术经济性、环境效益及产业化推广情况的介绍。神雾集团领导在交流会上表示,在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的支持下,神雾集团的多项节能减排及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已经与国内外政府、企业开始了项目合作,同时神雾的技术也受到了国内主要资源富集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肯定与欢迎。神雾自主研发的七项革命性节能低碳技术,正在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在走出去的道路上,神雾集团也一直没有停歇,近年来神雾集团开始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节能、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推广和产品的销售工作。目前项目已经落地于瑞典、印尼、印度、伊朗、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正在向阿曼、阿联酋、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推广。 吴道洪博士在会上指出,二十多年来神雾一直致力于前沿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创新,已申请近5000项国内外专利,可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新能源、有机固废、金属固废等领域,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其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三代垃圾处理技术——神雾有机固废热解处理新工艺”是在绝氧状态下对生活垃圾、生物质等有机固废进行热解,生产人造天然气、人造石油及固体碳等资源,特别是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噁英、重金属飞灰等有害物质,真正实现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神雾在河北霸州200吨/天的垃圾处理示范生产线已试验运行两年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达到了产业化推广的基本要求。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院士专家对神雾集团块状煤炭温和热解提质新工艺、乙炔法煤化工、粉煤快速热解耦合火力发电、垃圾生物质等绝氧热解工艺、劣质黑色有色矿转底炉清洁冶炼工艺、氢气竖炉直接还原清洁冶炼等多项革命性技术工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专家组表示,神雾技术的工业化项目具有投资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经济和环保效益好等多重优势,在中国节能环保及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独树一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提到神雾生物质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时,院士专家们认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我国的“三农”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也是我国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将为农业的发展和改变农村的基本面貌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院士专家组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快节能环保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希望神雾集团在吴道洪博士的带领下,继续为中国节能减排事业做贡献。 吴道洪博士表示,目前神雾正在集中各方优势资源,优先建设完成各个工业示范项目,尽快展现出这些示范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从而吸引广大政府、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神雾的新技术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神雾集团近期还陆续接待了包括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中国绿色制造联盟、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多个地方政府领导等在内的多次考察调研。此外,神雾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近期盘面均出现企稳上扬趋势,神雾环保与神雾节能股价较前期低点涨幅在20%-30%之间,同期走势强于大盘指数。

韩梅

DIY成功申请美国研究生+博士,我从没有违背过自己的内心

你进入了芝士圈·申请过来人系列 Vol.1作为一位本科期间常年在期末给大家压题、划重点的同学,章宇杰低调的有点让蒙圈儿怀疑是本人吗。是那个DIY申请到了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的人吗?今天蒙圈儿要和你们分享一位同学DIY申请的故事。为大家考虑,蒙圈儿这里主要分享的是研究生申请的经验哦~个人介绍章宇杰关键词:学霸、网球大神本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绩点3.06硕士: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绩点3.72博士: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章宇杰的故事2012年,来自常州的章宇杰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在鱼龙混杂的大学生活中,他坚持每天早出晚归在外自习。到了期末,他不仅能压中老师出的题,考前还为同学划重点,总被同学们称为学霸。本科阶段除了专业课复习,积极准备期末考试以外,他对英语也有着很高的兴趣,即使进入了大学,也依旧维持着高中每天背上单词的习惯。本科绩点3.06的他专业排名前20%。这个成绩是可以稳稳保研的,但是他却选择了出国留学。因为本科时曾经帮助老师做过项目研究,他觉得这种平淡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觉得也许出国去留学,能看到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大二他开始定下自己将来的方向——去美国留学。在选择出国目的地的时候,他也为难过。英国还是美国?新加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最终因着他内心的一份任性,因为美国的教育资源、环境相比起来更优越等等,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美国留学。同时他没有放弃的是从大一开始的网球爱好。课余时间,除了学习英语、准备出国,他还会约上同学打两场网球。他崇拜的对象是费德勒。那个网球场上睿智冷静的天王。无论是生活,工作,家人,费德勒都做的堪称完美,是粉丝的榜样。书本和代码看多了,章宇杰需要一点挥洒汗水的空间。这个习惯从本科开始,伴随着他一直到了现在。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一件好玩又很帅的事,更是一件用来磨炼自己意志力,从而在其他任何设定的目标上能够更加坚持的事情。在和爸妈说了自己的留学打算之后,爸妈对他表示了全力支持。家人的尊重和鼓励也是他前行路上的一股力量。决定留学后有了出国的想法,章宇杰很早就开始准备。他一共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准备,最后10-11个月是集中在准备。▌语言考试大二寒假,章宇杰开始了紧张地准备标化成绩和努力刷自己的GPA。他一共考了四次GRE,三次托福,光是一本《要你命3000》他就背了二十遍。背完单词,他觉得考试90%的单词他都能准确认得。长难句,填空36套+20套、阅读36套、官方模拟题2套……做完这些题他觉得GRE就很有把握了。为了准备托福考试,他听了四遍TPO的听力,揣摩考试可能的出题点;阅读、口语、写作也都是疯狂在练。考到第三次,他拿到了一个并不满意但足以去申请的成绩,虽然无数次动了放弃的念头,他还是咬着牙再考,终于到了自己的理想成绩。他说,英语其实并不是一件需要很多脑力的事情,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一定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分数。虽然一开始他很担心自己申请不上,但当 GRE321+3 和 托福100 的成绩出来之后,他开始决定自己DIY申请。DIY之路申请美国的研究生其实不轻松。如果有人指导或者帮忙,会容易一点。主要专注于自己提升的部分就可以。但DIY需要所有阶段都自己完成。语言考试、背景提升、文书、网申、和学校沟通,经过这些锻炼,申到自己的梦校真的是很难。首先,你需要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做什么事情,有一份详细的时间规划安排。▌选校选专业首先要知道自己想申请什么专业。章宇杰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同学里一半以上出国都转了CS,他说自己当然也想过这个热门行业,可是不喜欢虚拟的一堆代码,更偏向于实物与代码相结合的方向。出国他还是继续选择了就读电子工程专业。选校时的章宇杰先看排名,再看地理位置,一共报了五个学校。南方的他喜欢暖和的天气,根据绩点和语言成绩,他在U.S.news排名中选择了50-100的公立学校,再排除中地纬的地区,如明尼苏达或五大湖地区等等,最后进行综合选择了6-7所美国高校。虽然录取的是自己保底的学校,他表现得很云淡风轻。▌文书在开始准备文书之前,章宇杰抓住各种机会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他说这样才不会导致文书无话可写。不要干巴巴的纯讲述自己多么多么厉害,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做过的事情、参加过的活动来写。文书写作还要直接。在咨询有经验的同学之后,同学向他推荐了芝士圈留学的文书服务。他仔细浏览了芝士圈的相关介绍,果断选择了芝士圈。他在写第一稿的时候引申到了深刻的哲学问题。结果被芝士圈的导师改正嘞。Nathalie Mumaw导师给的修改意见是不要说一些太过空洞的废话。文书一定要具体并且突出自己。在导师认真修改了5、6稿之后,他对自己的文书很满意了。芝士圈文书导师Nathalie Mumaw▌网申网申有着各种要求、指南、步骤,没有细心、耐心,这个流程很难顺利走完。章宇杰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申请表格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具体的官方要求。信息填写正确很重要。从最基本的姓名、地址等个人信息,到更细致各项具体内容,你所提供资料,都必须正确无误。重要的信息可以反复确认。不仅是文书,所有的申请材料都不要有拼写、语法上的错误。不要错过递交成绩的ddl。提交之前也要再三确认是否正确完整。出国之后如今研究生二年级的章宇杰说来了美国才感觉所谓的排名并没有那么重要,其实实质性的差异不大,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实力。他最想强调的一点是申上研究生其实只是一个开始。融入学校、融入同学也很重要。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能为你以后的工作、读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在读研究生期间,还和同学一起赢过校际网球比赛。还有即使拿到了offer也不要放弃学习英语,否则进入master学习时非常容易出现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现象。章宇杰本科绩点3.06,到了master时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3.72。与在国内只是期末考前疯狂复习不同,国外研究生期间的GPA要更有挑战性,每个final grade分开,大考小考不断。如果缺了某一项,最后就很难拿到A,节奏变得紧张,他却应付自如,在不断的学习中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18年5月就要毕业的他,将在下半年开始三年PhD的生涯。就像大四时做过无人机的项目一样,章宇杰说,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划,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下去。关于master申phd的问题,章宇杰给的建议是尽可能争取大牛导师的推荐信,可以在office hour多问问题,既可以锻炼口语,也能和老师增强联络。经历留学,他学到了什么章宇杰说,他觉得出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只有真正走到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你才能获得对那些以前只出现在书本和影视里的东西的体验,比如美国自由的课堂氛围、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现场的NBA比赛……现在一个人在外求学,他也学会了照顾自己。还变成了一位厨艺小能手。最后他想说的是:一定要敢于去尝试,坚持自己内心所想,也许你觉得难的事情有一天也能笑着说出来。

谜中谜

他34岁时丢掉美国“铁饭碗”,作为“长江学者”回浙大,研发芯片

“回到自己国家做事,特别有归属感。”每次回想起往事,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盛况教授总是十分感慨。高三时,盛况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混合班”学习。九十年的“混合班”,就是现在汇聚精英学生的“竺可桢学院”。进入“学霸横行”的浙江大学,盛况感觉“自己是班里最差的学生”,于是,他不得不“拼命地读书”。到大三时,盛况选择了电力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因为成绩优异,他推免成为本校的研究生。不过,机缘巧合,当时恰好有一个留学机会,本科毕业的盛况来到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攻读博士。盛况的异国求学路,比起在浙江大学时更累:每天基本待在学校里,泡在实验室。盛况经常是实验室走得最晚的人,也是实验室最勤奋的学生,“经常是一抬头才发现,周围的人都走光了,一看钟,已经凌晨了”。最后,度过了三年半“紧绷”的生活,盛况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跨跃。博士毕业后,盛况又来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2年,他前往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根斯大学任教,一切从零做起,建实验室、申请基金,完全靠自己的摸索学习,六年后,盛况获得了“终身教职”,拿到了美国的“铁饭碗”。继续留在美国,可以有舒适的生活,但是,34岁的盛况反而萌生出回国的念头:当初出国是为了学习先进国家的科研方法、创新和教育人才的方式,现在,“我是中国人,学了一些本事,做出来的东西却属于另一个国家,这感觉不踏实。”2009年年底,盛况辞去美国的职务,作为中国电力电子器件领域唯一受聘的“长江学者”,他全职回到浙江大学。“从现实需求看,国内这个行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浙大也想发展这个方向。从情感上讲,浙大的老师一直是我的老师,我就是他们带出来的。”回到浙江大学的求是园,盛况一边担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职,一边组建实电力电子器件验室,带领研究团队,投身半导体芯片的研发,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国家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学术和技术支持。“困难肯定有,但有这么多人一起,我很知足,也很珍惜。”回国这些年,盛况一直说自己很“幸运”,在各个方面得到很多帮助,“回到自己国家做事,特别有归属感。国家对能源产业的重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这也是我们学科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2019年国际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研讨会在中国上海举办,盛况教授担任该届会议的大会主席。以往的主角一直都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现在,中国成为新晋主角。不过,盛况说:“目前,最新一代的功率半导体芯片依然被国外垄断,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科研环节缩小和国外的差距,协同产业界打造国家自主产业,跟国外竞争。”“回到自己国家做事情,特别有归属感。”对于盛况教授这句话,感触特别深。为国效力,不是一句空话。只有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追求的人才一起努力,国家才会更加强盛。

光之旅

“2020年,美国给我们狠狠上了一课。”一位留美博士的疫情感悟

这是我们的第1017篇文章2020年的留学生们,经历了太多魔幻。一场疫情,将我们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从焦虑、失望、无奈,到忍耐、坚强、成长,这一路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然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疫情夺走了些什么,也势必为我们带来了些什么。你永远不知道新政策和明天哪个先来临“2020年2月1日,美国宣布自2月2日17时起,过去14天内曾到过中国的非美国公民不能进入美国境内。”当时,这个消息的突然发布给很多计划赴美的朋友重创,但殊不知,也为后来中美航空局博弈埋下了伏笔。我是19年12月到达的美国,和我一同计划前来的还有一位好友,不过他要在国内过完春节再来,而我因为心心念念想体验一下美国的圣诞节氛围(以及折扣),选择了早一个月前往。万万没想到,半年后,我们俩呈现了“一个想来来不了、一个想回回不去”的极端状态。后来的一系列政策,总让我时不时在想,我是不是坐上了很多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的最后一班车。“2020年3月初,全美大大小小学校陆续停课。”这种前所未有的“全球停课抗疫”来得猝不及防,以我所就读的两所学校为例(Santa Clara University & Stanford University),SU最先停课,我旁听那门课的教授(白人)的太太是中国人,大概是早早意识到了这场疫情的来势汹汹,随后两周便自行改成了网课,继而SU出现教职工确诊案例,全校开始officially停课。SCU先是停课、关闭图书馆、健身房,随后食堂也开始限时供应。那是最后一次在斯坦福上课的时候,我悠哉悠哉地吃着panda express,看到旁边墨西哥餐饮车里的Taco觉得也不错,想着下次可以试试,去Stanford Shopping Mall买了春假旅行要穿的衣服,感觉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可一周后,全校停课的消息炸开,我再也不能在那所闪着光的名校里读书、听音乐、看风景、走走停停。后来有几次去SCU散步,曾经熙熙攘攘的餐厅变得格外空旷,曾经坐满了穿着吊带衫或legging的女生的绿草坪,现在只有小松鼠跑来跑去,真的是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怅然。比起因无法住宿舍而导致居无定所的小留学生,我的大多数朋友都是在外自己租房,所以并没有太过担忧。只不过网课真的是一种极其差的体验,没有interaction、没有eye contact;无数次我开麦说话,教授也正要讲话,我连忙闭嘴,对方也陷入沉默,交流效率极低,场面常常很尴尬。对于大多数在读的学生来说,本想体验一下名校学习的氛围,却依然要交着和face-to-face差不多的高昂学费,对着电脑、盯着老师的嘴选择开口时机。身边也有即将入学的新生,原本辛苦一年终于拿到了dream offer,但因为签证办不了、入境进不来、online课程等问题让人大失所望。学会接受生活的失望和无奈也许是身处异国他乡学会的第一课“2020年5月29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项由特朗普签署的禁令:暂停部分中国学生和研究者进入美国,于6月1日生效。”其实这套说辞并不新鲜。在我来美办理签证的时候,“被check”的风险已经让我惶惶不可终日。朋友跟我说,你一个marketing的博士有啥好怕的,难道美方怕你天天去看他们的广告吗?话虽如此,和我一同入学的一位computer science专业的硕士生,因为本科来自于签证中心C位pick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证被check了八个月,失去了普渡大学等高校的offer.所以,在我心中,这只是一条早已“暗度陈仓”的法令被给予了光明正大的名份而已。当然,我相信这不会是一个好的signal,曾经的美国梦只会越来越难。“H1B取消?CPT、OPT的申请标准会变高?会更难?”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正式的法令宣布相关信息,但我所在的学生群里,几乎每天都会掀起相关的探讨。我有一个朋友,家是上海的,基本可以在上海过着不愁吃喝令我羡慕到眼红的生活。一年前,他早早选择了踏上这条申请OPT、拿到H1B、换绿卡、在加州买套房、走向人生巅峰的道路。但如今,我们几乎不会谈及任何有关“申请OPT”这个初始值问题,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必每次聊天都是“比惨大会”。其实我也是很害怕,害怕曾经站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最高处展望的云图,会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被抽筋拔骨。当一天中有20个小时都在买机票……要说我整个五月最痛的体验,就是花了一个月时间买回国机票的经历吧。说花了一个月时间,是真的不夸张,从一开始什么也不懂,随手买了美联航的机票还给自己加了个economy plus开心到不行,到后来渐渐成为深谙“五个一政策”和“全世界各国转机政策”的买机票绝对王者,我经历了无所谓、失望、绝望,到“算了,还是无所谓”的一整套状态。截止到2020年6月9日,我手里的机票情况是这样的:7月4日,旧金山-东京-上海,票价41077月9日,旧金山-上海,票价$803.1(人民币5621.7)7月13日,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上海,票价40197月13日,新加坡-成都,票价79697月15日,旧金山-韩国首尔-日本东京,票价$1094.02(人民币7658.14)7月16日,旧金山-日本东京,票价$1136(人民币7952)7月17日,日本东京-福州,票价18916“为什么买了这么多?”因为在完全没搞懂政策的情况下买了外航的机票,想着一旦政策放宽,总有一张机票能回家。后来发现事与愿违,开始关注“五个一”政策的具体细则、每个国家开放转机的规定、行李是否能够直挂、航站楼之间是否有摆渡车、这家航空公司的登机牌是否可以在登机口打印、这个机场的地勤是否足够nice到帮忙捞行李等。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几乎每天花十几个小时核实全世界每一个航空公司的可行性,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吃几口饭就会干呕,完全吃不下东西,参考水果摊前“甜过初恋的哈密瓜”“苦过失恋的民航局”,作为slogan绝对当之无愧。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天价机票”:美国飞中国的“五个一”航班一共4趟,机票价格大致如下:8月9日机票135681元(南航CZ328)、9月机票104790元(东航MU588)、10月65190元(东航MU588)(数据搜集时间点:5月24日)。买机票是会呼吸的痛,无法转机会痛、买不到票会痛,连退票也痛。和一位同被困在美国的小姐妹聊天,她的处境已经可以用“绝境”这个词来概括了。护照5.30到期、签证6.30到期、房租5.28到期,简言之就是“回不去、留不下、住不了”。当我无数次被买机票气到头秃的时候,她都会撸着猫安慰我:“没事儿,你看我都不着急。”“废话,你倒是想买,一本过期的护照谁卖给你啊?”其实,最无奈的感受是民航局也没做错什么,我的家人、亲戚、朋友、闺蜜、男神都在那儿,我希望他们能得到最好的保护,但是每天早上,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一个遥远的城市醒来,感觉连阳光都很冷漠。这段时间,心理承受能力也是百般成长。“千里投毒”“留学生滞留瑞士”“美国制裁中国留学生”,每次在微博上看到一些指责和谩骂的时候,我都安慰自己“终于出道了出道了,女明星都这样,要习惯要习惯。(这年头,谁还没上过热搜呀)”纵然如履薄冰,也要给自己勇气2020年2月1日,美国三大航空公司(UA、Delta、AA)宣布在次日起停飞中国。2020年3月29日,中国民航局开始实行“五个一”政策,按照3月12日那一周还在飞的中外航司排班。2020年5月22日,美国交通部命令具备中美航线执飞资格的7家中方航司,提交现有的航班信息以及提前30天提交未来的航班计划。2020年6月3日, 美国交通部令中国航司6月16日开始禁飞,要是总统批准的话马上就可以停飞。2020年6月3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了“五个一”2.0版本,增加了“熔断”和“奖励”机制。2020年6月5日,美国方面宣布撤销之前的禁飞令,宣布中美双方航班数量必须要对等。两国之间的航空博弈,令中国留学生每天的心情都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特朗普发推特:“CHINA!”的那天,我笑着笑着都要哭了,生活未免太过艰难,生怕中美关系一个不留神,断航了咋整?在百般无聊的居家生活中,我每天都要像国际维和部队一样忧心忡忡。即便如此,那些买了直航怕断航、买了转机怕感染、买了包机怕取消、不买机票怕驱逐的中国留学生们,在被威胁、被制裁、被取消签证的惶恐中,在被骂、被歧视、被指责的无奈中,在前景不明的2020年里,既如履薄冰,又笑着给自己勇气。写到最后,每天还像“拍电影”一般“魔幻”着,由“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黑人”导致的反种族歧视游行还在进行,我生活的城市有了宵禁,eBay上也有了半价的LV包。也许,疫情夺走了太多我们本该拥有的留学生活,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宅家的无聊,提醒我们该学着做一个有趣的人;疫情的风蚀残卷,告诉我们想去的地方一定要奔跑着前往;隔离的咫尺天涯,教会我们最想念的人一直都在身边……既然生活的不如意无处不在、无人幸免,那就一起变强大变强大再变强大。毕竟,熬过这一年,我得是一个多么有故事的女同学啊!共勉!本文系留学每日谈转载自INSIGHT 视界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

狂屈闻之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魔术师

在美国打造零能耗社区 这位温籍博士提议家乡这样做

2018-06-08 16:1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徐明徐为立在温州举行的分享活动日前,一份《绿色健康建筑概况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应邀发到了温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建议的撰写者,是在美国绿色健康建筑领域崭露头角的温州青年徐为立。徐为立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性能与诊断博士,美国瓴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Buildsim Hub Inc)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他主要从事建筑性能与建筑能源投资潜力研究,致力于优化建筑设计对城市能源供应的影响,曾参与美国能源部5年计划中的美国费城旧城改造项目,打造出零能耗社区。针对温州的“大建大美”,他建议要重视智能科技应用,使得未来的温州建筑更加绿色健康,适合市民居住。研究绿色健康建筑的温州青年徐为立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从小在温求学,高中毕业于温州中学。2011年考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读取了科技创新与管理硕士;2012年考入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始和建筑的智能化、性能诊断结缘。2017年5月获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性能与诊断专业博士学位,有多个世界500强企业伸来了橄榄枝。但是从小就很有主见的他,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与智能建筑工作室高级程序员、美国自动桌(Autodesk)全球市场调研员以及自动桌Revit产品的首席工程师一起,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成立美国瓴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开发以及运用智能建筑相关技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绿色健康建筑设计、运行咨询。由于很早就注重学以致用、投身实践,他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健康建筑协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曾与多位行业专家有着项目合作与开发的经历,使自身在绿色健康建筑的设计与运维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他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以及匹兹堡市先后开展合作。目前他正在与匹兹堡市共同合作,运用智能建筑能耗预测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来打造“智慧城市”平台, 帮助中低收入的家庭解决能源消费问题。该项目已经进入2018 Bloomberg全球市长挑战赛前35名。他在国内参与了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的能源优化设计,与国际知名建筑设计所NBBJ和建筑机电设计咨询公司世凯汉尼斯合作,使该医院成为上海第一座获得LEED金牌认证的医院。徐为立参与打造的“零能耗建筑”匹兹堡可持续景观中心回家49小时四场分享活动由于要到上海处理业务,徐为立早早和父母约定,5月8日会安排回一趟温州。温州市外办一位负责人对徐为立研究方向早有关注,得知回温消息后,当即邀请他做个主题沙龙,希望他能够借机给温州的相关人士分享研究成果。能够把所学所思向给家乡做个汇报,当然是美事一桩。只是消息传开后,多个单位先后发出了分享邀请,徐为立的行程一下就排得满满的了。5月8日下午1点半,他回到温州的家,草草扒了几口饭,马上出门。温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温州设计集团、市国际化研究与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绿色建筑和城市有机更新”主题沙龙,于下午2点半开始。温州建筑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和管理相关领域人士聚集一堂,热烈交流到5点多。晚上7:00,他赶到温州市区水心衍园美术馆,参加“仁心公益”组织的公益讲座;次日,他来到鹿城区政协举行讲座;第三天上午,他在肯恩大学举行英文讲座……在温州的49个小时,他总共做了四场分享,以至于都没时间在家好好吃顿饭。由徐为立参与能源优化设计的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建议温州打造绿色健康建筑之城资料表明,建筑能耗在美国和欧洲占总能耗的40%,大量能耗所导致的污染空气排放以及不合理的建筑设计,时时刻刻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徐为立在温州的多场分享活动中,从美国匹兹堡市的城市转型入手,以技术讲解与案例分析,介绍了绿色健康建筑对城市人居的重要性,并给温州的“大建大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绿色健康建筑通常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包含方案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修复和拆除),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减少污染,并且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徐为立从对环境影响、对经济影响、对健康影响等角度,论述了绿色健康建筑发展的必要性;从绿色健康建筑与智慧城市建设、绿色健康建筑认证、绿色健康建筑在中国的市场等角度,论述了可行性。他结合美国滨州匹兹堡市可持续景观中心的建设案例,给温州提出打造国内绿色健康建筑之城的建议。匹兹堡市可持续景观中心是由菲蒲斯植物花园组织所建的一座集办公、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绿色健康办公楼,获得LEED与WELL的双白金认证。由于开发商为非营利组织,所以项目中大部分建材与系统设备通过捐赠获得。2014年建成,运行至今每年电费、水费为零。因此,他建议温州在绿色健康建筑方面的初期投资以试点为主,成立项目小组,建造一标志性的公共设施建筑,如图书馆、会展中心、办公楼等等。投资方向以取得LEED金牌以及WELL金牌为主。在取得标准的同时,可以将该试点项目打造成一个绿色健康平台,推广绿色与健康建筑理念,使温州成为国内的绿色健康建筑示范城市。徐为立的建议,引发了温州市外协有关人士的重视,特意请他将观点形成文字报告。也因此,有了本文开头的建议。

芙蓉屏

美国留学博士申请,法学、医药难度最大,自然科学相对容易

在美国,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都被归为研究生教育(Postgraate Ecation),与国内略有不同的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硕士与博士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低之分,只是培养理念与适用领域的不同罢了。硕士通常以职业型教育为主,面向未来想要到工商业界或是应用层面工作的人;而博士通常以学术培养为主,面向未来希望成为教职员工(Faculty)或研发人员的人。《启德教育2019美国留学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以及科技革新速度加快,技术创新对于各企业愈发重要,各大公司尤其是研发部门的博士占比也越来越高,拥有丰富科研经历、在某领域有深入理解与探究的博士求职者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美国大部分专业学科的博士PhD(Doctor of Philosophy)虽然直译为“哲学博士”,但并非意味着其研究专业领域是“哲学”,而是指拥有者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力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在学术界有所建树。因此,哲学博士基本上可以授予任何学科的博士毕业生。一般博士的毕业时间为5 年,也不排除部分博士候选人由于论文发表或毕业答辩所需的时间延长或缩短导致毕业时间的变化。此外,美国的医学院授予医学博士MD(Doctor of Medicine),药学院授予药学博士PharmD(Doctor of Pharmacy)等。中国申请人往往还对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很感兴趣,但实际上,JD 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博士学位,而仅仅是与本科学位相当的学位,这是由于美国的本科教育中不开设法律专业,未来想要进军法律行业的美国学生,在拿到其他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后,还需要通过3年的法律学习拿到JD学位。从申请难度上来看,博士的申请难度往往比硕士的申请难度大,而在众多专业领域中,就业前景好、起薪高的法学院、医学院和药学院申请难度最大,对于申请人在各项背景和条件上的要求最高,除了申请人在各项硬件条件上不能有硬伤外,最好能够在科研经历、推荐人、课程选择等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和竞争力。对于中国申请人来说,自然科学类的博士在各专业博士的申请中相对容易一些,一方面是中国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教育较有优势,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类不算美国或其他国家申请人最青睐的领域,竞争不太激烈。而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和工程学类博士的申请难度都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一些科研经历不算丰富的本科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