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博士进机关,国外博士进企业?”池大为告诉你原因阿尼甘

“国内博士进机关,国外博士进企业?”池大为告诉你原因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都说学以致用,可毕业后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却很少,即便博士毕业,很多人也无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深耕。更有博士毕业后,即便进入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院所,最后大部分慢慢进入了管理岗位,做着不需要博士学历的工作。有人说“国外博士进企业,国内博士进机关”!似乎有一定道理。池大为验证了这个道理。虽说现在很多灌水博士,但不可否认,大部分博士都是专业领域的顶尖级人才,如果好好培养,很容易做出大的创新和突破。所以,博士一直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博士,一张学历畅通天下,毫无压力。可是,待遇好的大型国企仍然是博士们青睐的对象,很多博士进入单位以后,慢慢地放弃了原来的专业,改走行政路线,进入了管理岗位。管理岗位与学术岗位的最大差别就是,不需要很深的专业知识,并非一定要博士学位。可是,这么多博士挤破头进入这些岗位,恰恰说明了人的趋利性。没有人会愿意待在一个待遇一般、没有前途的位置。就好像《沧浪之水》中的池大为,如果在上学时看这本书,一定认为情节太夸张,可工作以后再读,心境全然不同。90年代的研究生,“稀有物种”的池大为,进入机关做了一个普通员工。在本科都稀罕的年代,池大为如鹤立鸡群,成为单位仅有的一个研究生。入职时特殊的待遇、初见领导时的热情洋溢,让池大为的人生实现了开门红。初生牛犊不怕虎,基层对传染疾病的调研,让池大为看到了底层百姓的苦楚,出身底层的自己,深有感触。看到单位公费配备汽车的花费,愤然不平,在一次单位会议上,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单位可以减少开支,用在传染病治理上。会上的同事,听到池大为的发言,一个个目瞪口呆。结果,领导愤然离场,领导同事一个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纷纷对池大为的发言表示反对。即便事后有人偷偷去看望池大为,表示会上意见并非自己本意,只是出于无奈!因为此事,池大为开启了几年低迷的人生。领导的排斥、同事的疏远,让他最后不得不选择离开,进入一个下级研究单位。虽然自己喜欢读圣贤书的生活,但是,家人一次次的遭遇,让闲云野鹤生活的池大为渐渐变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尤其是儿子烫伤住院,因为住院费四处低三下四地借钱,为了让医生尽快看病,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找关系。连自己平时最看不上的丁小槐,这个时候也成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丁小槐的一个电话,就解决了池大为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便几年发表了十几篇高水平论文,此刻的池大为再也没有任何成就感,开启了另一种人生。从一心沉迷学术,到不断揣摩领导意图,即便领导一个眼神、一个语调,池大为都要琢磨好几个晚上。最终,在晏师傅的指导下,在仕途上开启了开挂般的人生。同样的努力,池大为得到了更多。职位、权力、荣誉,如春天树头的柳絮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最终,池大为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更是春风得意。此时的池大为,回首往事,自己父亲终生信奉的好人真理,似乎不明白父亲的信仰动力从何而来。可是,如今的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顺利。房子、车子,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幼儿园四处找关系,也不用在医院四处打电话借钱,这些事情即便自己不做,总有人争先恐后地替自己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似乎都是如此美好。看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很过瘾。似乎池大为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国内博士或者高学历都挤破头进机关!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池大为呢?想了解池大为更多可以点开链接。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出门上车

美国女博士亲身体验贫民生活,连换6份工作,因无法忍受贫穷离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它讲述的是西晋时期发生了一次饥荒,没有粮食吃的老百姓们只能挖草根、吃树皮,即使这样每天都有人活活饿死。得知此事的晋惠帝十分苦恼,“善解人意”的他说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意思是“老百姓肚子饿没有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相信看到这句话,每个人都会无语,也只有高高在上、衣食无忧的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了吧。但“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上演着,比如王思聪在微博说:“都9102年,还有人没出过国呢?”;每次看到新闻说某某农村家庭,年收入只有2000元,下面就会出现:“谁让他们不努力读书改变生活呢?”的评论。2001年,一本名为《我在底层生活》的书一经发布火遍美国,并且被翻译成14种语言走向全球,当年名牌大学毕业、收入颇高的芭芭拉·艾伦瑞克亲自潜入美国底层社会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还要从几十年前说起,那时候的芭芭拉已经是美国《时代杂志》专栏的作家,还出版了好几本书,加上自己是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在美国过着轻松的上流社会生活。一天,她和另一位编辑在闲聊,说到了那些“低收入人群”。在当时的美国,每小时赚6~7美元(45元人民币左右),一天工作8小时赚360元,就算是“低收入人群”,对芭芭拉来说,每天只赚360元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她觉得会导致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学历和能力”。两个人争论了起来,突然,一个点子浮现在芭芭拉的心头,纸上谈兵没有用,不如由她亲自去看看“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说干就干,芭芭拉从美国的贫民窟里挑选出了几个,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首先,芭芭拉花了500美元租下一间小房子,里面连床都没有,只有个床垫,但还算干净,距离市区45分钟车程。放下行李后芭芭拉跑去劳动市场到处寻找工作岗位,她很幸运,很快就拿下了一家餐厅的招待岗位,从下午2点工作到晚上10点,共8小时,每小时薪水2.43美元。当时芭芭拉只带了1300美元启动资金,租房子花了500美元,交押金花了500美元,还花了100美元买食物和基本用品,芭芭拉浑身上下就只有200美元了,一想到未来每天开车上班的油费,芭芭拉陷入了苦恼。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第一个月她赚了1039美元,其中517美元花在了日常开销上,500美元交下个月的房租,辛辛苦苦一个月,芭芭拉竟然只结余22美元。为了继续体验底层生活,芭芭拉开始干2份工作。她白天在一家连锁餐厅工作,下午赶去这一家餐厅,起早贪黑,喝水都没有时间,3天后,芭芭拉需要吃止痛药才能坚持工作,身体迅速垮掉了,可她没钱看病!没有办法,芭芭拉辞掉了工作。后来她去了缅因州的贫民区,发现公寓租金最低都要1000美元,她根本住不起,只能进入每周120元的汽车旅馆(非常危险),周1~周5当女佣,周末2天照顾老年痴呆症的病人,跪着擦地板、打扫老人的排泄物都是常有的事情,芭芭拉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而且发完工资她又没剩下多少钱了。后来她又换了好几份工作,但没有一份工资是足以支撑她“活下去”(指有看病的钱)的,并且芭芭拉受到了很多歧视和羞辱,主人觉得她身上散发着“臭味”。这位当初觉得自己有学历、有本事,一定会从底层脱颖而出的芭芭拉崩溃了,自从她来到这里,没有1天时间抽出来看书,她明白,自己不能出头了。于是芭芭拉回到了自己宽敞明亮的家和原本的工作岗位上,这时候才觉得呼吸顺畅了一些,往日种种历历在目,芭芭拉提笔写下了这本《我在底层的生活》,向不了解底层社会的人讲述了她的经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凡是没有亲身体验过的,是没有资格胡乱评价他人的。

兰梅记

美国女博士感受贫民窟生活,连换6份工作,最后穷困潦倒狼狈离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他们个个都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出生优渥,拥有高学历,好工作,还有花不完的钱,从来没为生活发愁。有很多人都认为,穷人之所以那么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现在随便去个小工厂,工资也有两三千吧,怎么可能会养不活自己呢。这些富豪也是如此,他们觉得凭借着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就算是身处恶劣的环境,也可以反败为胜,再次成为有钱人。但是当真正处于这样的环境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每天的工作排得很满,回家之后只想休息,睡觉,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事情,而且还要为吃喝发愁,哪有多余的时间去赚钱呢,所以即使是他们,也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然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没有体验过得人根本不了解,美国有一位女博士也是如此,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改变,因此亲自去底层体验生活,接连换了6份工作,最终因忍受贫穷而离开。她就是芭芭拉·艾伦瑞克,出生于1941年,是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美国畅销书作家,像这样优秀的履历,超过大多数人。她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为了体验这样的生活,她断绝了和所有朋友的联系,身上只有1000美元,从一无所有开始。当时美国没有学历的普通人的时薪是6~7美元,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50美元,一个月是1200~1500,这些钱用于生活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她只能尽量节省,去偏僻的地方租房子,自己做饭吃。当时这样导致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交通和生活上,一天被填得很满,根本没时间去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像个机器人一样工作,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她想要改变自己的状态,但她每天都被繁重的工作所压垮,一个月的工资在她的精打细算之下还是所剩无几。于是她换了份工作,试图摆脱自己的无奈,但就在她换了六份工作还是这样的时候,她终于认识到了,原来自己之前的想法都是错的,最后穷困潦倒狼狈离开。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请不要和他们谈诗和远方,因为他们只有眼前的苟且。如今我们虽没有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也衣食无忧,我们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们要了解,原来还有很多人,他们会为了省一百块钱在火车上做一晚上,他们会为了两百块钱的全勤,不敢迟到,结果饿得晕倒在路上,醒来之后不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我迟到了多久?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生活优越的孩子,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试错的机会,如今的成功人士,家境和家境也都不会太差。但是现在也有很多贫困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未来,还是那句话,高考虽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却是最有效,用时最短的方式。

敢问畸人

2018年美国毕业的中国博士,79.4%打算留在美国,为何?

近些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各方面都发展迅速,其中教育领域也是一样。例如在今年公布的各大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高校的名字都有明显提升。但是与世界顶尖高校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于是对于类似国内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毕业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前往美国等教育强国前往留学。近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公布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2018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亚裔人,总共有14815人。而其中中国籍博士就高达6182名。然而让人比较心酸的是,其中79.4%都打算留在美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如果大家对近些年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有所关注,那么就应该能够理解其中的一些原因。比如2019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排名前十位的大学美国就占了5所,更夸张的是前四位都是美国高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中国大学的毕业生而言也是如此。当他们在选择留学的高校是肯定会选择综合实力比较强的,这样也便于对于自己个人能力的提升。此外,这些世界一流高校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所以在这些学校留学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大有裨益。不过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还是希望这些外出留学的毕业生以后能够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毕竟除了部分是自费留学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国家公费留学。我们难免觉得有些惋惜。那们为什么他们毕业之后不愿意选择回国,而是愿意先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呢?这里就不得不简单提一下美国和中国相同行业的不同待遇。毕竟大家之所以如此努力的上学,如此想办法的外出留学提升自己,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和社会认同。以法律专业毕业生为例,如果在国内从事相关的工作,那么他们的年薪大概在12万左右。当然不排除有特别优秀的少部分,可能年薪会比这高甚至高很多。而如果同样的毕业生在美国就业的话,那么他们的年薪大概能达到19万美元左右,也就是100多万人民币。两者之间可能就是十倍的差距。当然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或许没有这么大,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如今美国的薪资水平相对而言是要比中国高的。另外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相对而言不是特别的好。许多高校仍以学术成果的发表情况作为职称评定或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就导致部分不能按时发表学术成果的教授,通过一些不合规的方法,以实现文章发表的目的。这也是近些年为什么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事件较多的原因之一。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毕竟造假的成本很低,所需要的时间也很短,而真正用心花时间搞科研的教授,反而短时间内不能产出如此“突出”的学术成果,那么在他的科研道路上难免会受挫。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悲观,随着近些年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学成归来的学生比例在持续增加。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这些年一直在进步。毕竟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

背若泰山

高铁霸座渣博士如果生活在美国,结局你比想象的要惨!

一名中科院的硕士,韩国大学在读博士,就是这样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精英,却在高铁之上霸座,让一名无辜的姑娘苦苦站了一路。高铁霸座渣博士成了网络热词,其本人也被同学、网友扒了精光:原来劣迹斑斑,彻底渣男。有人曝光说,此人曾假冒房东授权,骗取房租金,被扭送公安局,并且还要涉嫌相诈骗。当然,这些都是网友爆料,没有经过司法的调查,不能定罪。但高铁霸座却渣男实锤。想这样一个信用缺失,枉顾社会公德的人,如果生活在美国,如果他此前真有哪些恶劣事迹记录在案,会是怎样一个结局?首先,他很难坐上高铁,其次,他会生活很惨,不像现在,依然生活的逍遥自在。在美国,你可以缺钱,但不能缺信用。因为,一旦在美国失信,你将寸步难行。美国人一出生就要向联邦政府申请一个社会安全号码(SSN),这个号码将跟随终身。美国信用制度冷酷无情,可我说信用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查询考试成绩、申请学校、找工作、领工资甚至到银行开户、申请贷款、租房等都需要它。只要在查询系统里输入社会保险号,就立刻可以看到所有的信用记录。一个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无论是就业、经商或做其他事情,都比有信用污点的人要容易得多。一般来说,个人信用记录的保存期限是 7 年,但一些重要信息则会被无限期保存。所以,失信的后果影响非常深远。如果渣男真的此前用失信手段骗取租金,留下信用污点,他别说继续读博士,就是做高铁都要受限制。最重要的是美国在教育上,也非常诚信建设。失信者不论地位多高,身份多显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这里举两个例子。美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许买酒,也不许喝酒,而布什总统的两个15岁的女儿都爱酗酒,2001年5月詹娜在酒店使用别人的证件买酒被警察抓住,芭芭拉喝酒也被人指控,每人被罚款100美元,处罚在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并强制参加戒酒治疗班。邓白氏公司一位经理的儿子只有9岁,因为和两个大孩子一起玩时,两个大孩子拔了别人奔驰车上的标志放到了他手里,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决到公园扫10天树叶,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陪孩子一起到法庭接受宣判,还监督孩子扫树叶。这种处罚无疑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告诉大家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是美国在诚信体系管理上,起步早,他们早在1860年,就成了诚信局,开始探索个人诚信的社会管理。现在,中国的诚信管理立法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期待,在良好的诚信管理的社会中,让这类的高铁霸座渣男寸步难行。

第七感

在海外的中国博士生毕业后是选择回国?还是留在美国?

《纽约时报》报道,博士生大多愿意留在美国,中国占92%。这个比例确实不低。估计这92%里面会有很多公费留学生吧。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不爱国,或者说太自私了。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我国为什么要派出留学生?在中国比较早派出的公费留学生时,就有人提醒邓小平,这些人如果留在美国不回来,国家不是白白培养了吗?邓小平当时说,每年能回来1%就足够了。现在想想,邓小平还是高瞻远瞩,当年派出的留学生很多,而1%回国的人员人数也不少。明知道派出去的人员绝大多数不会回来,为什么我国还派出去呢?当时我国在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比较落后,只有派出去更多留学生带回来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派出留学生,闭门造车肯定发展得比现在慢很多。中国博士为何愿意留在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有很多吸引优秀人才的地方。例如,简单的人事关系、高薪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对于搞科研的人具有极大的诱惑。另外,美国的实验室是很强大的,有些实验,特别在前些年,可能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因此,不能一概地评论那些留在美国的博士生都是自私自利,毕竟学术达到一定程度,有人会把学术看得更重。在选择何去何从时,即使普通人也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回国。随着中国的强大,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种实验室也建设完备,国家还出台各种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的博士回国。一句话,条件好了,中国在海外的博士自然愿意回来。另外,美国特朗普上台后,排斥华人的动作频频出现,疫情后华人在美国更是举步维艰。当然,也有很多爱国人士,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例如钱学森。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当然,你也不能说人家不回国就不爱国。我最喜欢听复旦大学张维为说的那句话:“一出国就爱国”。的确,很多人在国内可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国内的问题,而出国后才感受到国内的好。这些留在美国的博士生也是如此,他们绝大多数是爱国的,在国家遭遇困境时都会伸出援手。他们也是我们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的强大和各种制度的健全,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博士生回国工作。如果您认同我理性的分析,请为我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

三惑

中科院博士工作11年,工资9000,为高薪选择跳槽海外,你怎么看?

“核所最高峰的时候有500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这是一位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的中层干部所透漏的信息,小郭不知道大家在看了这些信息之后是什么感觉,小郭觉得很心酸,替所里的科研人员感到心酸。研究所由500人减少到现在的100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人才流失,这些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博士以及以上的高端人才,这些人才正是科研攻坚的关键力量。只剩下100人的研究所和以往500人的研究所相比,它的科研能力已经不能相提并论了。小郭所带的班级成绩很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班以前有77个人,后来陆陆续续走了23个人,而这23个人基本上全部都是“班级第一名”,也就是走的都是班级中最拔尖喝点学生,结果就是现在班里没有几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了。试想一下,农村小学的生源本来就不好,结果又走了那么多好学生,这个班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老师付出再多的努力换来的却一直都是倒数的成绩。同样的道理,流失的科研人员虽然不都是最好的,但是肯定没有很差的。合肥研究所90多名研究人员的集体辞职反映了科研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科研人员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只有微薄的收入。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这些高端人才。流失的科研人才都去哪了?流失的科研人才大部分都去了这两个地方,第一是企业的研究机构,第二是海外的科研机构。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所以也格外重视人才的招募,尤其是在待遇方面更是比国家科研机构要好很多。海外的研究机构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为了吸引中国的研究人才,往往都会推出很高的福利待遇,百万年薪就是其中最普通的一项福利,而这百万年薪却让很多的科研人才选择“出逃海外”。中科院博士,工作11年,月薪只有9000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一名“出逃”海外的博士讲述了自己的“出逃”历程。通过他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想移居海外,不过也是生活所迫下的无奈之举。范某,中科院的博士毕业生。今天小郭讲述的这位主人公是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的一名高材生,今年还不到40岁,已经在中科院工作11年了。我们都知道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一般都是依据职称提升待遇的,刚进去的时候是一名助理研究员,顾名思义就是当研究员的助理,工资待遇是比较低的,但是学历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是有编制的岗位。助理研究员之后是副研究员,这个时候的待遇还算可以了,其实也不算很高,只能算一个白领吧,但是由助理研究员晋升到副研究员需要大量的科研论文和数据,而仅仅科研论文就让断了无数科研人员的路,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写论文。至于研究员的职称,更是需要一定含金量的高质量论文做支撑。范某在研究所工作了11年,他的待遇却只有9000远一个月,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收入,但是别忘了这里是北京,是高收入高消费的地方。中科院博士毕业在北京只拿到9000元一个月,说实话是非常可怜的,抛去租房的钱,在抛去日常生活,根本就不可能存钱,至于买车买房对范某而言,那更是奢望,想都不敢想。感到晋升无望的范某通过申请来到国外做“海外调研”,因为这样收入会高一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海外的研究机构,而这家研究机构给他开出的待遇是年薪百万,一直为生活所迫的范某没想那么多就答应了,因为他的待遇直接翻了十倍之多,这是他在中科院一辈子也达不到的收入。范某的“出逃”行为让很多人感到气愤,纷纷表示这样的行为与“叛国”无异,更有很多人说他忘恩负义、对不起国家。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他的选择,毕竟他也是为生活所迫,并不是他的本心。小郭觉得范某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没有经历过生活困苦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他不仅仅需要为他自己考虑,他更需要为老婆孩子考虑。据他所说,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收入,他还在海外买了豪宅,生活过得很滋润。这是范某的选择,但是也可以说是被“逼”有的人才,而像这样流失的人才每年不在少数,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很多人都在感叹为什么每年会流失那么多人才,为什么那么多人才选择不回国?也并不是不回国的人才都不爱国,只是他们感觉在国内待不住或者说“过不好”。小郭认为留住人才最起码的两当方面要做到,第一是给予足够的尊重,第二是给予足够好的待遇。明星一场出场费就高达几十万,而科研人员的一年的收入也才不到10万,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悬殊,也难怪李兰娟院士曾呼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的不应该只是情怀,更多的是待遇和地位,只有足够的尊重和足够的待遇才能把人才的心留住!

三角恋

留在美国的博士年薪能拿多少钱?编者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假如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后,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这是一个令不少人十分好奇的问题。曾经有报道表明,博士学位的攻关方向和研究领域不同会导致他们的年薪不同,大多数博士介于48000-5800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3万-42万之间)。工程学博士薪酬是最高的,他们的中位数能够达到6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除了工程学收入最高以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薪酬在工业资本界年薪也相当高,他们中位数在5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万)那么男女薪酬是否会有差异呢?男女薪酬确实有相当的差异!根据多种资料显示和统计,工程学类的男博士平均薪酬能够达到9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4万),女博士大约7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万)。非工程学类博士差异就要小一些,男博士平均薪酬70000美元,女博士平均薪酬62000美元。那么不同的渠道就业是否会对博士的薪酬造成差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说在高校就业工程科学博士平均薪酬达到65000美元,而在商业工业界他们的薪酬能够达到105000美元。非应用工程学类博士在高校就业平均薪酬62000美元,在商业工业界他们能够达到92000美元的薪酬!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料显示,除了就读专业和博士的年薪挂钩之外,就业渠道也影响着博士到手的年薪!其中平均薪酬最垫底的是艺术与人文类博士们,年薪只要大约26000美元,落下了其他专业一大截!那么是否博士的薪酬一定要比本科生高很多了?其实不然,因为博士主要从事与高科技行业,这确实彰显了博士的就业选择优势!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着研究经费与提高生产力之间的绝对英国关系。其实与博士学位相比,美国的本科生也确实低一些,但是低不了很多,下图是往年的本科生薪酬数据。所以说在美国读博并不能保证绝对的薪水领先,读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科研成就来,而不是选择去社会就业!举个例子来说美国沃尔玛的搬运工人身体好的一天能赚300美元,这比部分博士的收入更加高!这就是美国博士的年薪收入,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编者获得。编者整理不少资料才得出这些数据,相信读者应该已经了解到了美国博士的收入!

怵惕之恐

是真的!华为2019年应届博士年薪最高达201万

今天,一张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截图在网络流传。这封电邮显示,华为今年将从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往后每年增加,调整队伍作战能力。同时,制定了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制方案: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起,201万封顶。邮件正文写道,华为公司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竞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是核心动力。创新就必须要有世界顶尖人才,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吸引顶尖人才。IT行业百万年薪并不鲜见。但是,应届毕业生薪酬竟然达到百万?这是真的吗?荔枝新闻多方求证后确认,此截图内容属实。荔枝新闻注意到,华为官方在电邮中针对顶尖人才有两种表述:顶尖学生和天才少年。此次华为披露的是对顶尖学生的年薪制方案,未来针对天才少年或许将有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华为6月27日曾发布全员邮件,披露了任正非在EMT《20分钟》的讲话,任正非说,“今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往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荔枝新闻了解到,应届毕业生200万年薪在全球都排得上“顶级”队列。据美国求职网站Glassdoor发布的2017年美国科技行业薪资报告, Google年薪中位数为155,250 美元,微软年薪中位数为144,000 美元,Facebook年薪中位数为155,000 美元。来源:荔枝新闻编辑:YING

道法

AI薪酬大起底:美国研究科学家百万$,国内应届博士八十万起

作者 | 蒋宝尚编辑 | 青暮人工智能行业热潮要过去了?至少从招人的薪资水平看,资本仍然热爱着这片土地。例如前段日子,拿到201万年薪的天才少年张霁的主要研究方向是AI for System。张霁的事迹或许是个例,但是在某种层面也给我们了一个“大概”:拿到AI相关学位的“选手”,其薪资或许不俗。今日一篇reddit上的帖子也显示,一个名为“AI Paygrades”的网站对AI行业的从业者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包括谷歌、脸书、苹果等公司等42名从业者,发现这些在业界“搞AI”的,其年薪中位数达到了40万美元。调查显示,薪资最高是Facebook的E6级别的研究科学家,其年薪达到了百万美元(1,175,000美元,250k美元的基础工资、750k的股权、50k的绩效奖金、125k的签字费);其中,最低的是PitchBook Data 的机器学习工程师,其薪资也能达到10万美元。以下是这42位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动图太快?请移步:https://aipaygrad.es/上面是国外的情况,其实针对国内,人工智能人才薪水之高、涨幅之大,在2018年媒体“第一财经”就曾写过一篇题目为《AI人才抢夺“生猛”:应届博士年薪涨到80万元》,当时那篇文章中说道:一年前,针对AI领域的应届毕业生,硕士生约莫能拿到30万元的年薪,博士生则高达50万元。今年,薪水行情仍在噌噌上涨。有企业给应届生的薪水拔高了10%~20%;也有企业上涨幅度更大,尤其是给博士生的薪水从去年的50万元年薪倏地蹿到80万元;也有准备布局AI领域的新锐企业,虽然还没考虑好具体的价位,但是打算花高价从互联网巨头处抢夺人才。当时这篇文章发布的背景是“AI人才稀缺”: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资本纷纷加大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力度,不断有新的AI企业冒出。而这两年国家对AI人才的培养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各大高校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学院,虽然不断有人才从高校向AI市场输出,但是供给还是小于需求。为此,AI科技评论专门向几位今年刚毕业的博士求证,从中得到的消息是:1、AI岗位依旧火爆,华为等大公司没有缩招,起码和往年持平2、博士毕业,一般的AI算法岗位50万起步,对口的岗位80~180万。一般的AI算法岗位指的是:进入公司乱七八糟的产品需求都要做;对口的岗位指的是:只研究本领域的方向。3、按劳取酬,存在年终奖和项目的各种激励,有可能出现低职位级别的薪资比高职位丰厚。以上两条信息是今年的行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些媒体、学者在给AI的发展“泼冷水”的同时,有着资本加持大企业对AI的需求并未减少。资本往往是最聪明的,它的流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关于这一现象,李开复老师在《李开复:我在硅谷看到的最前沿科技趋势》一文中提到: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 200 到 300 万美金的年收入的 offer,这是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的。当然我觉得硅谷的公司都在追捧这个方向,而且基本是四大名校:斯坦福、MIT、CMU、伯克利。以前这些学校的博士生在硅谷都可以拿到高薪,但是从来没有到250万美元/年的薪资水平。AI岗位实际情况:国内国外有差距在文章的开头也提到,国外的研究科学家级别的“员工”,加上股权到手的薪资甚至能达到百万美元的级别,国内相同水平的“员工”会达到什么水平呢?在国外著名博客网站medium上,名为LaiOffer的博主拿谷歌(L4-L6)和阿里(P7-P10) 的薪资水平进行了对比。也就是说,除了极个别的岗位特别匹配的情况,国内的公司给到的最好的薪水,也是和湾区的这边薪水持平。另外,这位博主也对升职前景、工作时间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也各有千秋。例如从晋升幅度来看的话,国内晋升到塔尖的可能性会比在美国更大。因为对于在美国有工作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而言,回国其实是自带光环的。而且由于没有语言、文化上的隔阂,在国内成为技术总监、互联网高管的几率比在美国更大一些。从工作时间的角度来看,国内某些互联网大厂的996工作制度,确实不如国外(美国)朝九晚五的正常上下班时间来的轻松。另外,国内和国外的共同点是对于AI岗位有明确的分级。从职能上划分,大概都能划分成:研发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软件工程师(Software Engineer,或叫做算法工程师)。其中研发科学家通常需要博士学位,软件工程师则是硕士和本科都能申请。从部门上划分,大概有三个部分:AI研究院(Research Lab)、公司研发部门(R&D)、公司产品部。AI研究院的代表有脸书的AI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百度AI Lab等;产品部门和公司研发部门有些公司没有严格的区分。参考资料:https://www.hu.com/question/68590805/answer/518965827https://medium.com/@laioffer/%E5%9C%A8%E7%BE%8E%E5%9B%BD%E5%81%9A%E8%BD%AF%E4%BB%B6%E5%B7%A5%E7%A8%8B%E5%B8%88%E7%9A%84%E5%8D%8E%E4%BA%BA-%E8%BF%98%E6%83%B3%E5%9B%9E%E5%9B%BD%E5%90%97-%E8%BF%98%E8%83%BD%E5%9B%9E%E5%9B%BD%E5%90%97-d8563420f2e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j1gi74/r_ai_paygrades_instry_job_offers_in_artificial/NeurIPS 2020录用结果已出,欢迎各位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