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绝学捐书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诺博士

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

作者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铺开,国外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等期刊集团旗下的数据库也加大了向我国推出各种期刊论文指数(定量指标数据)的力度。客观上,诸如SCI、ESI、高被引论文等相关期刊论文指标数据,与对于学者个人的学术评价、各种大学和学科排行榜、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遴选标准以及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多少等紧密相关。面对如此现实,也难怪学校要“拼了命”地追求这些期刊论文指数了。然而,正如科睿唯安公司创始人、“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生前所言,“永远要记住SCI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检索的”。遗憾的是,国人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些期刊论文指数基本内涵的情况下,却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些指数“带偏”了。盲目追捧这些指数,将会把中国教育科研引入不堪境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第一,目标偏离。一旦西方期刊论文指数被视为反映高校办学质量的绝对标准,学校教育科研的业绩目标无疑就会异化为发表SCI论文,因为构成这些指数的“原材料”就是SCI论文。这里暂且撇开高校还要承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不谈,单就科学研究而言,SCI论文不能简单地与科研成果画等号,顶级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也不能简单与顶级科研成果画等号。道理很明显,即使是被国人奉为三大国际顶级期刊(简称“顶刊”)的《自然》《科学》《细胞》,也不能保证刊登在上面的文章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顶刊”也不时会有“撤稿”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此外,不少SCI期刊的评审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甚至更低专业资质的人士,由他们来决定学术论文的价值本就荒唐。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开门见山指出:“由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我们作为科学者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种扭曲现象。”而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威廉·凯林早在2017年就在《自然》上发文,批评当下论文数据“华而不实”,指出论文越来越像稻草堆砌的“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说这些,只是想说明国人不该一厢情愿地神化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更不该为了把期刊论文指数“做上去”而把全员工作业绩目标都定位在唯SCI期刊论文上。第二,决策失误。毋庸讳言,ESI是目前国内反映学科水平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指标,客观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它作为监测高校学科发展的主要指标,同时ESI也成为国家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依据。那么,ESI指数究竟是什么?说得通俗点,就是各学科SCI论文各种“被引”情况的综合排名。表面上看,ESI是纯粹数据统计,从中体现的论文学术贡献度相对客观、公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姑且不讨论“高被引”论文是否一定代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单从ESI的22个学科分类看,很明显各学科口径大小十分悬殊,像工程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口径要远大于诸如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口径,进一步溯源,ESI是美国汤森路透与医疗集团联合研发而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ESI中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分类较细的原委了。事实上,SCI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也相当不均衡,由此就直接导致了ESI、SCI数据对某些类别学科很有利、对某些类别学科很不利。说到底,不同学科的ESI、SCI数据无可比性,有些仅仅因ESI指数出色而设置或扩招的学科专业,除了教师拥有发表SCI论文的长处,学生又能从中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呢?难怪坊间流行把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简称“生化环材”)并称为最“坑”学生的四大专业,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是盲目依赖ESI学科排名的不良后果。第三、失去定力。国内学界对西方期刊论文指数的强烈敏感让不少教育科研机构随着指数更新的周期,长则一年、短则两月就会产生一次“高潮”。继SCI、ESI等论文指数之后,近年又冒出一个“自然指数”,这个对全球教育科研机构一年时间内在82本指定期刊上(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四个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数量简单汇总的论文指数,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显而易见,然而,却依然能在国内学界成为“新宠”,足见国内学界对这些期刊论文指数的盲目推崇程度。其实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管理者也未必不清楚这些论文指数的科学性不高,但在强大的“指数效应”面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有“坐怀不乱”的。于是乎,各种类似高校“SCI、ESI指数大幅度上升”、“ESI进入全球1%、1‰、1?酃学科”的报喜信息此起彼伏,各种庆功、奖励也热闹非凡,而这背后是教育科研机构着力把指数“做上去”的各种“攻略”以及大量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当这些频出的西方期刊论文指数明里暗里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评价的标杆时,不少学者迫于组织绩效目标的压力,难以保持学者应有的学术信仰和追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活动、转向适合发表SCI期刊的研究领域、迎合期刊编审“口味”而玩弄概念和词藻,甚至还有以不法手段来发文的行为。如此换来的指数上升,背离了教育科研初衷,更拖了教育科研的后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否认西方期刊论文指数在对某些学科领域论文统计、分析和评价上的独到作用,把它们作为一定的科研参量未尝不可。本文强调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是指不能把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作为衡量国内教育科研个人和集体成果的绝对指标,也不能把追求指数上升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唯一或主要绩效目标。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评价指标研究”(编号BIAI60125)资助。《中国科学报》(2019-11-20 第1版 要闻)

倏然而往

北大核心《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heory and Practice of Ecation)创刊于1981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在教育理论界有一定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官网只有每期更新的,并没有发布相关的约稿信息和征稿内容。数据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栏目《教育理论与实践》设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决策与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论、教育心得、比较教育、教师论坛、青年论苑、学术动态等栏目。对象为教育理论、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收录北大中文核心(2011)、cssci扩展版(2012-2013)。

独处

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发!

4月10日,“《新文科教育研究》首发式暨新文科建设高端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新文科教育研究》编委会主任樊丽明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徐青森副司长,湖北省教育厅徐艳国副厅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张庆国处长,湖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周凤荣同志,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新刊编委会成员和首刊作者代表,部分兄弟院校期刊主编以及文科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本校师生共百余人参加了期刊首发式。《新文科教育研究》由教育部主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0-1524/G,季刊,设置特稿、理论研究与政策解读、中国学派、文科教育的比较与借鉴、百年中国文科教育史、新时代学科交汇与融通、实践探索、专题研究等栏目。“创刊号”收录了新文科教育前沿领域多位名家新近的研究总结成果。《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待为新文科教育研究的引领者、探索者和实践者营造一流展示平台。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字 | 卓张鹏 刘伟 编辑 | 陈思 审核 | 崔桢桢

泛而若辞

国内首本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创刊

人民网武汉4月12日电 《新文科教育研究》创刊号首发式近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该刊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是在教育部全面推进新文科教育之际,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新文科教育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新文科教育研究》编委会主任樊丽明表示,《新文科教育研究》将立足新文科,放眼全国,面向世界,关注中国问题,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打造中国特色文科新理论、新思想交流的平台,成为新文科教育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特色新文科理论创新和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新文科教育研究》主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介绍,学校将实施“高起点办刊,办出名刊”的战略思路,进一步明确期刊定位,力争把《新文科教育研究》办成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张沛 马迪思 卓张鹏)

漫展

教育类-期刊名录有哪些?

在职称评审中,论文的要求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考虑到了客户选择的多样性,今天小高编辑先来分享下,有关教育期刊的名录。教育期刊名录《数理化学习》《中学化学》《高中数理化》《理科考试研究》 《中小学电教》 《中国校外教育》《科教文汇》 《数学学习与研究》 《语文天地》《语文学刊》《现代企业教育》《新课程》《新课程学习》《大学教育》 《吉林教育》 《科教导刊》 《文理导航》 《当代教研论丛》 《海外英语》《教书育人》《考试周刊》 《教育教学论坛》《美术教育研究》《文学教育》《中学教学参考》《教育界》《校园英语》《新课程研究》《学周刊》《文教资料》《考试与评价》《英语广场》学术研究版《当代体育科技》《课程教育研究》《中国职工教育》《新校园》 《小学科学》(教师版)《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南昌教育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当代体育科技》《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语数外学习》 《教师》 《课外语文》《教育艺术》《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内蒙古教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高考》综合版 《时代教育》《文体用品与科技》 《学苑教育》《广西教育》《泰山学院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教育》《新课程导学》《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鄂州大学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电力学报》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基础教育课程》 《数理化解题研究》《教师教育论坛》 《中学生英语》《中学语文》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辽宁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生活教育》 《体育时空》《学园》 《小学教学参考》《汉字文化》 《高教学刊》 《亚太教育》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西部素质教育》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知识文库》 《中国培训》 《好家长》 《华夏教师》 《基础教育论坛》 《基础教育研究》等杂志。如果想发的期刊,在介绍中没有找到也没有关系,可以留言,说一下想发什么刊物?我们会第一时间帮您联系杂志社,在最短时间内回复您能否发表的问题。

三净

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

我在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国家级期刊有: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期刊《课程 教材 教法》(北大核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北大核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科学院主管的《现代物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技术物理教学》。省级期刊有《物理教师》(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北大核心)、《中学物理》(北大核心)、《物理教学探讨》、《物理通报》、《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实践新课程》。我担任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能力检测与评析》、《高中物理选修与总复习训练》、《高中物理考点方法技巧》《高中物理学习目标与达标训练》《高中物理导读与检测》《物理200问》,分别由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担任副主编的书有《高中物理课程辅导》(上下两册)由沈阳出版社出版。主审的书有《高中物理课时训练》和《初中物理课时训练》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我撰写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40余篇,全部通过验收。我指导研究生论文20余篇全部通过答辩。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和在职教师在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我的传略分别被《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中国当代知名学者辞典》、《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和《世界名人录》收录。

神农隐几

快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创办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文《关于创办<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的批复》(国新出审〔2020〕2670号)正式批准我校创办《新文科教育研究》这是教育部全面推进新文科教育之际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顺势而为于2020年1月向教育部提交办刊请示,经教育部同意后又于2020年7月向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正式提交办刊申请。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大力支持我校申报工作,及时向国家新闻出版署呈送申报材料,并于近日得到批复。《新文科教育研究》档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1915/G4出版周期:季刊主管单位: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单位:《新文科教育研究》编辑部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祖孙情

2021年第二期《教育智能研究》杂志出版发行!

2021年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与《教学考试》杂志社联合创刊《教育智能研究》杂志,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研究主题,以问题、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打造“智能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思想交流的平台”。现第二期杂志正式出版。《教育智能研究杂志》交流分享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结晶,总结反思才能深化出更大的实践成果,载入史册方能延续辛勤耕耘的效益。第二期《教育智能研究》杂志将继续立足教育核心,紧密追踪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新热点,继续以跨学科、前瞻性、全域性的视角来探讨一些前沿或热点问题,着重刊发一些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以及促进人的学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教育智能研究杂志》第二期内刊首页具体来说,重点将关注以下一些选题:——“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新教学模式,人工智能+学习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研究。——教育与新技术融合趋势下的教育教学、资源重构等研究。——新型学习理论的构建、拓展与验证,凸显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可视化学习等研究新进展、新观点。——国内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报告解读,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以及体现区域性的成功案例研究与独家分析。本刊将竭诚以待,做好学术成果的编辑、展示、共享和网络推介服务,共同推动学术的发展和繁荣。进入新时代,从小就在互联网上冲浪的数字原住民,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方法来教学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掌握和运用新技术也变成了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相较于20年前,教学改革任务更加迫切,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教育转型,不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未来劳动者的必备素质。在以上背景下,如何将一线教学从关注解题技巧转向问题解决,成为学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难题。精准教学应运而生,作为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实施精确诊断、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提升,为教师提供精准数据、精确帮扶、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学校综合教学实力。课程帮精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课程帮精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大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项目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更能迅速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要实现真正的精准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借助技术工具,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真正推进新课改的进展,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学校教学综合实力提升,是教育从业者的共同目标。本次课程帮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与《教学考试》杂志社推出《教育智能研究》杂志,希望这样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贡献力量!欢迎大家持续!

系博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是正规刊物吗什么级别知网收录吗版面费多少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省级期刊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影响因子:0.07ISSN:1671-4822CN:50-1143/N期刊收录:知网《科学咨询》杂志科紧贴学术前沿,并与读者保持紧密联系。国内刊号为:50-1143/N。杂志成立于2000年,秉承指导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科学咨询》杂志奉行“百花争鸣,百思争强”,坚持严谨求学的作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学技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规律,激发教学与研究的学术氛围,并为教学和研究服务。栏目设置本刊特稿、教育论坛、语文教研、数学教研、外语教研、理化生教研、政史地教研、体卫艺教研、校园风采稿件要求1、来稿不宜太长,文章中的字数一般为30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6000字,综述通常不超过8000字。2、如果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3、在结构上,适用条款应具有:提出了问题;方法的应用(包括技术,设备,工艺条件,参数,配方等);应用程序的效果。4、无论论文类型是什么:主题简洁;论点很明确(通常是指用于解释该主题的观点);该参数是结论性的(指实验,测试数据,图形,表格等的准确性);足够的论点(指的是讨论,结果分析和机制的讨论是详细的);结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