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炼油行业研究(上):大炼化时代的地炼新格局穆沙

中国炼油行业研究(上):大炼化时代的地炼新格局

报告摘要 地方炼油厂,简称“地炼”,是相对于主营炼油厂的一种分类。通常来说,行业内把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所属的炼油厂称为主营炼油厂,而剩下的统称为地方炼厂。未来三年中国炼油行业的新增产能大部分来自于地炼。2018-2020年中国炼油能力合计增长将达到1.1亿吨/年,其中地炼占比分别为69%,71%,59%.山东是地炼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其产能占地炼总产能的70%左右。我们认为,面对新型民营大炼化项目即将投产的现实,山东地炼亟需一场变革来突破如下困境:1)新型大炼化项目和山东地炼存在目标市场的重叠,新项目的投产将挤压山东地炼在几个重要市场的市场份额;2)山东地炼存在规模较小,同质竞争严重的问题;3)山东地炼产品线简单,高端产品占比较低,导致产业附加值不及新型大炼化企业。对比山东地炼,新型民营大型一体化炼化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均在1,000万吨/年以上,且有更完善的下游化工基础和更复杂的产业链结构。除了更大的原油加工能力之外,上述三个新型大炼化项目装置先进程度和复杂程度也远好于山东地炼。此外,由于将要投产的这几个大炼化项目都是由下游化纤行业催生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产品结构会更偏向化工方向,受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的影响将小于山东地炼。通过收集和分析大炼化项目的具体信息,我们分别对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和恒逸(文莱)项目在Brent70美元/桶,75美元/桶和80美元/桶的假设下进行了测算,在上述油价假设下,这三个大炼化项目均可保持较为可观的盈利。2015年起,非国营炼油企业可分别向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申请加工进口原油的使用权和自主进口原油的配额。2017年以来,地炼企业再未获得过成品油出口配额。201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在税收新政的执行下,我们认为部分落后产能或将无法承担新政带来的新增产油成本,从而逐步被市场淘汰。2018-2020年中国炼厂一次加工能力CARG为4.8%,2018,2019和2020年一次加工能力可分别增加3,600万吨,3,500万吨和3,900万吨;其中,地方炼厂新增项目的贡献量约占总量50%。未来,主营炼厂,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上海石化将面临竞争,导致整体产能利用率下滑。对比新增炼化一体化项目与传统炼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可以发现新增的几个大炼化项目特点为“小炼油大化工”。即,利用裂解柴油回炼或者加氢转化等技术,将柴油转化为化工原料,降低成品油收率,提高原油生产乙烯和PX等主要化工原料的强度。我们认为,新建的大炼化项目并不会加剧国内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原因: 1)地炼每年预计退出1,000万吨落后产能;2)大炼化项目成品油收率相对偏低。

大洪拳

2020年中国炼油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炼油升至10.2亿吨/年

2019年,中国炼油产能达8.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达6.52亿吨,国内炼能过剩趋重并有向炼化一体化下游低端扩展之势。随着民企的崛起和外资的进入,国内炼油和乙烯能力重又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通道,到2025年炼油能力将升至10.2亿吨/年,炼化领域将朝着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炼油产能过剩由于税收等政策监管不到位,中国炼油行业快速扩张。2019年我国炼油总能力升至8.60亿吨/年,炼化能力过剩愈演愈烈。虽然我国炼油能力持续上升,炼能不断提高,但整体上我国当前的炼油产能是属于过剩,主要表现在结构性产能的过剩,即一次加工能力过剩、炼能区域分布不均、炼厂平均规模较小等特点。针对国内炼油产能局面,我国已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炼厂规模化发展有成效,但与世界水平有差距近十多年来,中国着眼于炼厂规模化,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具有世界规模的炼厂,淘汰关闭了一些规模小、效率低的炼厂,尤其是几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单厂规模已今非昔比,规模效率显著增强,但民营炼厂的规模仍然落后。2015年中国炼厂平均规模约为323万吨/年,2019年末上升到423万吨/年,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仍然明显。运转周期逐步延长 总负荷率仍低于世界水平随着炼厂综合能力提高,中国主流炼厂的运行周期已告别过去“一年一修”的模式,连续运行周期越来越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炼厂的运行负荷率过低,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日本、韩国炼厂的平均开工率分别达到94.5%、99.6%,有的接近满负荷,西欧炼厂平均开工率为86%,北美为89.4%;中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为75.5%,低于世界炼厂平均80.9%的水平。2019年原油加工量达6.5亿吨随着国内炼油能力不断增长,成品油产量较快增长,成品油产量持续增长。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2010-2019年中国原油加工量维持稳定上升趋势,2019年原油加工量65198万吨,同比增长7.6%。2020年上半年,原油加工量为3.19亿吨,同比增长0.6%。2010-2019年,我国成品油(汽柴煤)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16年以来产量增速下滑,2019年成品油产量达3.6亿吨,同比下降6.66%;2020年上半年成品油(汽柴煤)产量为1.57亿吨,同比下降11.09%。到2025年炼油能力将升至10.2亿吨/年 产业将向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按目前在建、已批准建设和规划的项目测算,我国2025年炼油能力将升至10.2亿吨/年,超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炼油行业加快炼化一体化,叠加乙烯能力的快速增长,炼油能力过剩有进一步向炼化行业下游扩展、造成低端大宗石化品产能过剩的可能。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大格局下,未来我国炼化领域将朝着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国一体化程度低、受原料及成品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小型燃料型炼厂将逐步被淘汰,行业整体集中度和竞争力将大幅提高。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炼油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活阎王

2020年中国炼油产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山东省稳坐头把交椅

山东省原油加工量遥遥领先目前山东拥有全国最大的炼油产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近30%。2019年山东省原油加工量达13571.5万吨,同比增长5.9%,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20.81%,其次是辽宁省,加工量达9871.2万吨,广东、江苏、浙江分列三四五名。从石油产品来看,石油经过一系列的炼化,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用途的油品,最主要的是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山东、辽宁和广东是中国炼油行业的三大巨无霸,尤其是山东,第一炼油大省的地位无可撼动,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和石脑油五种油品中,唯有煤油产量略逊一筹。山东省炼油产业发展现状1、原油加工量稳步增长自国家开放地炼配额以来,山东省原油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原油加工量稳步增长,2016-2018年,原油加工;量增速均在10%以上,2019年有所回落,为5.9%。2020年上半年,山东省原油加工量达6812.2万吨,同比下降0.1%。2、自产原油规模较小进口依赖度攀升目前全国有19个省市开采原油,其余均无开釆石油,陕西是我国原油产量最多省份,2019年山东省原油产量达2237.8万吨,居全国第五位。青岛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省进口原油9389.3万吨,同比增长20.2%,再创历史新高。原油进口占比也自2015年的4.9%一路攀升至32.9%,成为拉动全省进口增长的重要力量。3、2018年以来油品产量下降2011-2017年,山东省主要油品的产量基本实现了稳定增长,2018-2019年有所回落。2019年三种主要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产量分别为2321.1万吨、3125.0万吨以及270万吨;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油品产量不及去年同期,预计全年产量也将进一步下滑。山东省于2018年10月底印发的《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专门针对地炼行业转型升级提出的目标:力争到2022年,将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整合之后,山东省将实现炼油与下游高端石化产品生产的平衡发展。其中,根据《规划》,山东炼化行业成品油(汽煤柴)的产出率将降至40%左右,因此山东部分炼厂将拆除延迟焦化装置,由此一来石油焦在供应方面占据极大优势,未来石油焦市场发展应有所期待。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炼油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无漏

2020年中国炼油产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分析 中石油中石化产能过半

近年来,我国炼油行业企业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124家;市场竞争主体多样性增加,中石油中石化仍占主要地位;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炼油企业数量逐年降低我国成品油已经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挑战,这将倒逼炼油行业从原有的燃料型向炼化一体转型,单纯的炼油企业正在慢慢减少。根据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数据,2015-2019年中国炼油行业企业数量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截至2019年12月末,炼油业规模以上企业1124家。炼油格局重塑 中石油中石化仍占据主体地位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炼油行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成品油市场也是两强争霸局面。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落实,地方独立炼油企业逐渐做大,其他央企也快速进入炼油行业,炼油行业版图开始发生实质性改变,两强争霸格局逐渐改变为两强与独立炼油企业竞争的新格局,形成了成品油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基本格局,有力地推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整体消费环境大大改善。以恒力、荣盛、桐昆、盛虹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借助政策东风,进军上游炼化。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埃克森美孚、巴斯夫、SABIC等国际石化巨头积极抢滩石化市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化等主营炼厂也在加速炼化转型升级布局。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传统民营炼化加快布局产业整合、转型升级。中国的炼油工业正处在市场放开政策红利催生的产能过剩的“阵痛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洗牌即将到来,未来必将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炼油行业经营效益下降2019年,全球市场剧烈动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营业收入12.27万亿元,增长1.3%,其中,炼油业营业收入成本3.35万亿元,同比增加8.4%。注:图中增长率为按可比口径计算所得,非名义增长率。从2018年开始,我国炼油业利润总额步入下行区间,2019年降幅进一步增长。2019年炼油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947.0亿元,同比下降42.1%,降幅较前11个月收窄7.1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14.2%。注:图中增长率为按可比口径计算所得,非名义增长率。从营业收入利润率方面来看,2016-2019年炼油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该值为2.35%,同比下降1.9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炼油行业盈利能力较弱。总资产逐年增长2015-2019年中国炼油行业资产总额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17年以来增速均在10%以上。2019年资产总额为2.59亿元,同比增长19.7%。与此对应的是炼油企业,资产负债率上涨,2019年恒力石化和荣盛石化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了75%。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炼油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吐纳

2020年全球炼油产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分析 中美炼油遥遥领先「组图」

2019年全球炼油能力新增152.6万桶/日,为近十年以来的最大增幅,2019年炼油能力10134万桶/日,同比增长1.53%;原油加工量达82989千桶/日,同比增长0.03%。全球炼油产能主要分布在亚太及北美地区,从主要炼油国家来看,中美炼油产能遥遥领先。2019年全球炼油产能达1.01亿桶/日,原油加工量达0.83亿桶/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近10年来,全球原油加工能力和原油加工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2019年达到峰值。2019年炼油能力10134万桶/日,同比增长1.53%;原油加工量达82989千桶/日,同比增长0.03%。2019年全球炼油能力増幅明显,同比增长1.5%,为近十年以来的最大增幅。2019年増量主要来源于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其中亚太地区的主要增量来自于中国,随淅石化一期和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中国大幅增加约85万桶/日炼油能力;亚太其他地区新增产能包括恒逸石化文莱项目17.5万桶/日和马来西亚 PETRONAS炼厂30万桶/日。中东地区新增炼油产能为沙特 Jazan炼厂40万桶/日。炼油产能利用率在八成以上从产能利用率方面来看,近十年来全球炼厂产能利用率呈波动上升态势,整体维持在80%左右,2019年产能利用率较上一年下降1.23个百分点达81.89%。炼油产能主要分布在亚太及北美地区自2008年以来,亚太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就超过北美地区。随着炼油重心的快速东移,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值由2008年的26%飙升至2019年的35%,排名第二的北美地区,占比由24%降至22%,排名第三的西欧地区占比由17%降至13%。中美炼油规模分居第一第二位从主要炼油国家来看,中美炼油产能遥遥领先,稳居前两位,2019年炼油产能分别达到91711万吨/年和85990万吨/年。俄罗斯、印度炼油产能超过2亿吨/年,分居三四位,日韩等其他8个国家以超过1亿吨/年的产能位于第5-12位。原油加工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与炼油能力排名前十的国家大体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巴西和加拿大在两个排名中对调了位置。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炼油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蝴蝶杯

石油化工行业深度报告:民营大炼化,逆势前行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全球炼化行业向“四化”方向迈进,我国“降油增化”趋势明显炼化行业处于石油化工全产业链的中上游,可细分为炼油和化工两部分。炼油是通过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连续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烷基化等生产工艺,利用原油生产出不同的产品。炼油产品主要包括石脑油、各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等)、液化石油气和沥青等。石化产品则需通过对炼油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获得。生成石化产品的第一步是对炼油产品(主要是石脑油)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和对二甲苯(PX)等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上述基本化工原料为基础,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并制成各类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全球炼化行业向大型化、规模化、炼化一体化、基地化为标志的“四化”发展方 向迈进。随着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炼化装置加速向大型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其次,随着炼化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下游需求的不断细分和扩大,炼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石化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炼油企业从单纯的原油加工向中下游石化方向延伸,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和实现炼化一体化经营,不仅可以将炼油的废料进行有效利用,还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生产效益,这已成为全球炼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炼化一体化装置主要具备以下竞争优势:第一,炼化一体化有助于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可以降低原料成本, 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可提高生产灵活性,应对油品和石化产品市场变化的需求;第四,可以拓宽石化原料来源,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第五,有助于实现产品多样化,延伸价值链,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 基地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必然,化工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近些年我国“降油增化”趋势明显。目前,油品端需求增速正在放缓,叠加新能源车发展迅猛,电动化正在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对油品需求将带来较大影响。因此,“降油增化”的发展趋势已是业内共识。据搜狐新闻报道,2018年国内成品油平均收率是 60%左右,目前新建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已大幅压缩成品油产出,部分企业成品油收率甚至低于 40%,目的就是增加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的产出。这一点在我国民营企业和外资近几年投资的炼化项目中尤为突出。例如,据隆众资讯统计,浙石化一期项目的成品油收率约为 41.8%,预计二期项目的成品油收率将进一步降低;巴斯夫在大亚湾的项目将采取不建炼油产能、进口石脑油的方式,建设其百亿美元投资的石化基地;埃克森美孚在大亚湾的项目也将采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的方式,以减少成品油产量。我国的炼化企业正在从原本主要生产成品油和大宗化工原料,转向多产高附加值油品和高性能化工产品以延伸产业链,从而进一步拓展炼化行业的发展空间。2、 石油化纤产业链向中国集中,民营大炼化快速崛起2.1 、 国内炼油能力大幅增长,民营炼化迎来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1.1 、 全球炼油能力稳步增长,亚太全球炼油中心地位稳固近十年全球炼油能力稳步增长,亚太地区产能占比持续提升。根据 Wind 数据,2009 年,全球炼油产能为 91.65 百万桶/日,十年间全球炼油能力稳步攀升,2019 年全球炼油产能增至 101 百万桶/日,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2019 年全球炼油能力增幅明显,同比增长 1.5%,为近十年以来的最大增幅。2019 年增量主要来源于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其中亚太地区的主要增量来自于中国,随浙石化一期和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中国大幅增加约 85 万桶/日炼油能力;亚太其他地区新增产能包括恒逸石化文莱项目 17.5 万桶/日和马来西亚 PETRONAS 炼厂 30 万桶/日。中东地区新增炼油产能为沙特 Jazan 炼厂 40 万桶/日。2019 年亚太地区炼油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 36%,居全球首位,较 2009 年提升 5%,进一步巩固全球炼油中心的地位。2.1.2 、 国内炼油能力持续攀升,民营大炼化快速崛起国内炼油能力持续攀升,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据 Wind 数据,2009 年我国炼油能力仅为 5.6 亿吨/年,历经十年扩张,2019 年我国炼油能力已提升至 8.8亿吨/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4.6%,远高于全球 1%的年均复合增速。目前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炼油国,仅次于美国,2019 年 4 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石油市场报告 2019》称,2024 年前,全球炼油行业将迎来一大波新增产能,炼油能力净增长约 900 万桶/日,中国将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国家。随着炼油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原油加工量也保持快速增长,2009-2019 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5.7%,我国炼厂开工率在 2019 年已随之提升至 75%左右,较 2009 年 66.9%的开工率,大幅提升了 7.6 个百分点。民营大炼化快速崛起,迎来炼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18-2019 年,得益于恒力石化、浙石化等民营大炼化的快速崛起,我国炼油能力均保持 5%以上的较高增速。2018 年 12 月,恒力石化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料,在 2019 年 3 月打通全流程,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原油-PX-PTA-聚酯”全产业链的民营炼化企业。2019 年 5 月荣盛石化控股子公司浙石化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即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在 2019 年 12 月全面投产打通全流程。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民营大炼化全面迎来炼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2019 年民营大炼化的炼油产能占比也得以明显提升,从2018 年的 26%已提升至 2019 年的 31%,而“三桶油”以及其他国营炼厂的产能占比由 2018 年的 74%下降到 2019 年的 69%,民营大炼化的相继投产正在逐渐打破国营炼厂行业垄断的格局.2.1.3 、 我国成品油供应过剩,成品油出口作为调节国内市场平衡的重要工具保持高速增长我国炼厂开工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结构性过剩形势日益严峻。据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2019 年全球炼厂的开工率约为 81%,虽然较 2018 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好的水平。其中美国炼厂开工率表现最为优异,全年平均开工率约为 90%;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为 85%;欧盟地区炼厂开工率为 86%左右,我国炼厂开工率虽然已提升至 74.5%,但是仍然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 年,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合计将有 3250 万吨新增炼油能力投放,据前瞻经济学人预测,待 2020 年新增炼化项目全部投产后,国内成品油过剩产能约 1.5 亿吨左右,2021-2023 年,我国每年仍将有年产 3000 万吨以上新增炼化项目投产,我国炼油行业所面临的结构性过剩形势日益严峻。成品油出口已成为调节国内市场平衡的重要工具,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保持大幅增长。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已由供应短缺变为富裕过剩,在此背景下,成品油出口便成为了调节国内市场平衡的重要工具。据百川盈孚和卓创资讯统计,2015 年我国汽油出口量为 590 万吨,柴油出口量为 716 万吨,煤油出口量为 1236 万吨,此后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保持快速增长,截至 2019 年底,我国汽油出口量为 1637 万吨,柴油出口量为 2139 万吨,煤油出口量为 1761 万吨,2015 年至 2019 年我国汽柴煤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29.1%、31.5%、9.3%。其中,在 2016 年我国成品油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汽油和柴油出口量同比增速分别高达 64.4%和 115.0%。我国成品油主要向东南亚地区出口,也有部分资源流向澳大利亚和南美市场。细分来看,我国汽油的主要出口国家为新加坡,占比出口总量的 60%;柴油主要出口去向为菲律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占比出口总量的67%;煤油出国去向主要为中国香港、越南、韩国和美国等地,以上四个国家和地区占比煤油出口总量的 51%。2.2 、 我国乙烯产能保持高速增长,民营企业产能占比将继续提升2.2.1 、 全球乙烯产能逐年攀升,亚太地区乙烯产能领跑全球世界乙烯原料主要由石脑油、乙烷、丙烷、丁烷、煤制烯烃(CTO)和甲醇制烯烃(MTO)等构成,其中石脑油所占比重较大,据搜狐新闻报道,2017 年全球范围内石脑油制乙烯的比例为 42%,位列第一。据 Wind 和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0 年全球乙烯产能为 1.38 亿吨,此后逐年攀升,截至 2019 年世界乙烯产能已达 1.86 亿吨,9 年间年均复合增速为 3.4%。2018 年,亚太地区乙烯年产能约为6000 万吨,占比世界总产能的 34%,领跑全球;紧随其后的是北美地区,其乙烯年产能约为4577 万吨,占比世界总产能的26%;欧洲和中东地区分别占比18%和17%。分国家来看,美国、中国、沙特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分别贡献乙烯年产能 3784.1 万吨、2532.9 万吨、1585.5 万吨,合计占比全球乙烯产能的 45%左右。2.2.2、 民营炼化企业拉开乙烯扩产序幕,我国乙烯产能保持高速增长我国乙烯扩产速度较快,蒸汽裂解为我国乙烯的主要生产路线。我国乙烯产能长期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根据 Wind 和《2020 年中国能源化工发展报告》数据,2009 年我国乙烯年产能为 1580 万吨,2019 年我国乙烯年产能已大幅增长至 2889万吨,这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9%,为世界乙烯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的两倍。随着产能的大幅扩张,我国乙烯产量也保持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国内部分设备老旧、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行业集中度低、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国内乙烯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2019 年我国乙烯的产能利用率为 71%,较 2010 年下降了 19%。我国乙烯装置以蒸汽裂解为主,2018 年裂解路线的乙烯产能占比高达 74.1%;由于我国富煤少油气,煤/甲醇制乙烯的产能占比已达到 25.6%,远高于占比 6%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乙烷制乙烯路线在我国进展较为缓慢,除了 2019 年 9 月我国首套乙烷制乙烯装置新浦烯烃正式投产,以及中石油塔里木和长庆项目已经开工外,其他并无实质性进展。2019 年民营企业拉开我国乙烯扩产序幕,我们预计民营企业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9 年,我国乙烯总产能达 2585 万吨,同比增长 14.2%,为近 9 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恒力、新浦等民营炼化的新增产能约占总新增产能的 76%,民营企业的乙烯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16%。2019 年民营炼化的投产拉开了我国乙烯扩产的序幕,2020 年除了中石化、中化等国企、央企的乙烯项目将投产之外,万华化学的百万吨乙烯项目也计划在 2020 年下半年建成投产。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和金联创统计,2020-2023 年,我国乙烯产能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将有近 2000 万吨新增乙烯产能投放。未来随万华化学、盛虹炼化、浙石化二期等乙烯项目投产,民营企业的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2.2.3、 2019 年得益于下游需求强劲,我国乙烯消费保持较高增速乙烯下游的主要衍生物有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多种化工产品,其中聚乙烯占比最大,约为 66%,是拉动乙烯消费的核心领域;其次,乙二醇、环氧乙烷分别占比 16%和 5%。根据《2020 年中国能源化工发展报告》数据, 2019年,我国乙烯产量为 2052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 2302 万吨,250 万吨左右的缺口由进口乙烯补全,因此目前我国乙烯行业基本供需平衡。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近几年均保持较高增速,在 2019 年同比增长 9.7%,为近五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宏观层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速分别为 6.1%和 8.4%, 是支撑乙烯消费增速的基础动力。从微观层面上来看,2019 年国内聚乙烯再生料与新料价差缩窄,导致国内聚乙烯再生料逐步被新料抢占市场份额,刺激乙烯消费进一步增长;其次,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导致国内掀起了一轮乙烯下游制品的抢出口热潮,贡献了一部分乙烯消费增长;快递和外卖包装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根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9 年该领域的包装消费增速约为 20%-30%,对乙烯的消费增长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此外,国内水泥产量因基建有所回暖,从而带动减水剂消费增长,对乙烯消费量提升起到间接刺激作用。但由于未来三年国内乙烯产能大幅扩张,未来国内的乙烯仍有过剩风险。2.3、 我国 PX 产能高速增长,进口替代快速推进2.3.1 、 东北亚地区引领 PX 产业发展,2019 年全球需求增速有所放缓2019 年全球 PX 产能大幅扩张,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9 年全球PX 产能为 5770 万吨,产量为 4668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12.6%和 3.9%。东北亚地区PX 的供给和需求均居全球首位,引领全球 PX 行业发展,截至 2019 年底,东北亚地区 PX 产能合计占比全球产能的 63%,需求占比全球的 70%。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 PX 产能位列全球第一,据百川盈孚统计,截至 2019 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的产能为 2053 万吨,占比全球产能的 36%,其次是韩国、印度、日本,产能分别为 993 万吨、587 万吨、399 万吨,分别占比全球产能的 17%、10%、7%。2019 年全球PX 需求增速有所放缓,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7、2018 年全球 PX 的需求量分别为 4131 万吨、4469 万吨,2019 年增至 4673 万吨,同比增速由 2018 年的 8.18% 降至 4.56%,为近三年以来的低位.2.3.2、国内新建产能集中释放,进口替代快速推进国内新建产能集中释放,民营炼化企业快速崛起。2014 年左右我国 PX 的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由于我国 PX 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对资金要求、抗风险能力及工艺技术均有严格要求,那时我国 PX 产业大多集中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大型国营资本手中;其次,PX 毒性的争议广受关注,也存在一定的民间阻力。这导致我国 PX 项目上马速度较慢,PX 行业较为依赖进口。我国 PX 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建设投资沉寂期后,在 2019 年迎来投产高峰。2019 年 3 月-5 月,恒力石化两条225 万吨 PX 装置相继投产,合计贡献 PX 生产能力 450 万吨;2019 年 8 月,中化弘润 80 万吨装置投产;2019 年 9 月底,海南炼化 100 万吨装置投产;2019 年 12 月底,浙石化一期 400 万吨 PX 生产装置投产;加上辽阳石化和金陵石化分别扩能改造的 30 万吨和 15 万吨产能,2019 年国内新增 PX 产能合计达 1075 万吨/年,同比增长 77.5%。在上述投产的装置中,恒力石化和浙石化两套超大型装置皆属于民营企业向上一体化的生产布局,进一步打破了传统三桶油主导的行业格局。截至目前,我国民营炼化企业的产能占比已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我国 PX 供应的主力军。新建产能逐步投产,进口替代快速推进。我国一直以来是 PX 市场最大的需求国,且需求增速较快。据卓创资讯统计,我国 2009 年PX 的表观消费量为 817 万吨,2018 年已大幅提升至 2662 万吨,2009-2018 年我国 PX 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14%。但是在 2009-2018 年我国 PX 项目上马速度较慢,这 9 年间我国PX 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仅为 8.6%,远低于需求增速。因此,我国 PX 在供应上存在较大缺口, 进口依存度较高,据卓创资讯统计,2010 年以来,我国 PX 进口依存度快速增长, 在 2018 年我国 PX 进口依存度高达 60%左右。2019 年,我国 PX 产能迎来爆发式增长,PX 产量也得以明显提升,据卓创资讯统计,2019 年我国 PX 产量为 1464 万吨, 同比增长 43.1%,与此同时进口依存度也下降至 50%左右,较 2018 年大幅下降 10%,我国 PX 产能的集中释放快速推动了我国 PX 产业的进口替代进程。2.3.3、 未来我国 PX 产能将大规模释放,PX 行业格局或迎来大变革据百川盈孚数据统计,我国 2020-2021 年将有 2200 万吨 PX 项目投产,这意味着 2021 年我国 PX 总产能将超过 4200 万吨。而 2009 年至 2019 年我国 PX 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14%左右,乐观假设 2020-2021 年我国 PX 表观消费量保持相同增速,可推算出 2021 年我国 PX 需求量约为 3760 万吨,届时我国 PX 产能将在实现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出现产能过剩。随着本轮 PX 扩能高峰释放,世界 PX 格局也将迎来大变革,预计我国进口依赖度将进一步降低,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的 PX 装置或将率先出局,我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 PX 产业中心,世界话语权也将进一步提升。2.4 、 我国 PTA 产能出现过剩,近些年产能增速放缓2.4.1 、 我国是 PTA 主要生产和消费大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PTA 是PX 的下游产品,也是化纤行业的重要原料。根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2009-2019 年,全球 PTA 产能稳步提升,从 2009 年的 4549 万吨增长到 2019 年的 7896 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5.6%。目前 PTA 产业主要聚集在亚洲地区,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和 CCF 统计,2019 年亚洲 PTA 产能和中国 PTA 产能分别为 6790 万吨和 4898 万吨,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 86%和 62%。而在 2009 年我国 PTA 产能仅为1210 万吨,仅占全球的 27%,经过十年的大幅扩张,我国 PTA 产能占比提升了 35%,成为全球第一大 PTA 生产大国。在需求端,亚洲同样是 PTA 的主要消费市场,2019 年亚洲 PTA 消费量占比全球总消费量的 80%。其中,我国是全球最大的 PTA 消费国,PTA 消费占比高达 55%,因此我国在全球 PTA 市场供需中占据主导地位。2.4.2、 近十年我国 PTA 行业历经三轮扩产高峰,未来供应过剩压力或进一步增大2009 年至2019 年我国PTA 行业历经三轮扩产高峰,目前已面临供应过剩问题。自 2000 年以来,随下游聚酯产业快速发展,我国 PTA 行业逐渐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产能逐年攀升,其中 2012 年产能大幅增长,同比增长 64%。与此同时,我国 PTA 进口依赖度也随之下降,自 2013 年起我国 PTA 基本不再依赖进口。在经历了 2014 年第二轮产能大幅扩张以后,我国 PTA 行业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供需格局,据 CCF 统计,2014 年我国的 PTA 产能为 4348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 2872 万吨,这也导致 2014 年的开工率仅为 65%。此后我国 PTA 产能扩张速度有所放缓,2015 年后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多套装置关停,单套规模 60 万吨以下的小装置基本失去竞争力。自 2019 年起我国 PTA 行业迎来了第三轮扩产小高峰,据 CCF 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 PTA 产能为 4893 万吨,同比增长近 7%,增大了我国PTA 行业供应过剩的压力.未来几年我国 PTA产能仍将保持大幅增长,或迎来新一轮的行业整合期。2020 年我国 PTA 产能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将有 1270 万吨 PTA 产能集中释放,民营企业仍然是扩产的主力军。据中化新网报道,恒力石化第四条年产 250 万吨 PTA生产线已于 2020 年 1 月投产,此外,逸盛新材料一期 300 万吨、新凤鸣二期 220 万吨 PTA 项目也有望在 2020 年陆续投产,届时我国 PTA 所面临的供应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近年来,我国投产的 PTA 装置规模基本大于 200 万吨,与新投产的上下游一体化大装置相比,原有 100 万吨左右的小规模装置将逐渐丧失竞争力,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部分落后的小装置可能关停,我国 PTA 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行业整合期。2.4.3、 我国 PTA 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规模优势明显目前我国 PTA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继续以低成本扩张,持续发挥规模优势。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石化、桐昆股份的 PTA 产能位列全国前四位,这四大炼化企业的 PTA 产能占我国总产能的 60%以上,我国 PTA 行业集中度较高。从未来投产计划来看,产能继续扩张的主力也以行业龙头为主。首先,对于龙头企业而言,由于已具备一定生产基础,扩产投资的成本较低。如恒力石化第四条及第五条PTA 生产线规模都为 250 万吨,每条线投资金额约为 30 亿元,逸盛新材料新增 600 万吨 PTA 项目的总投资预计为 67.31 亿元,而福建百宏 250 万吨 PTA 装置环评总投资却高达 57.2 亿元。其次,PTA 核心成本竞争力在于设备和工艺,是典型的后发优势行业,越晚投产规模越大的装置成本越低。据过去十年,PTA 边际加工成本从 1000元/吨大幅下降至 500 元/吨左右,主要是由于大容量技术带来的规模经济以及工艺技术的提升。以恒力石化第四条 250 万吨 PTA 生产线为例,其采用了英威达 P8 技术, 物耗和能耗均有所降低,预计吨加工成本节省约 100 元/吨,相比目前 PTA 最低吨成本还要降低 20%左右。因此,在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龙头企业优势愈发凸显。2.5 、 行业龙头持续扩张,我国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2.5.1、2019 年我国纺服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涤纶长丝需求增速有所放缓涤纶长丝是以 PTA 和 MEG 为原料合成的化学纤维,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POY(全拉伸丝),DTY(涤纶加弹丝)和 FDY(涤纶牵引丝)三大类。据卓创资讯数据,涤纶长丝的下游应用主要为服装、家纺和工业,分别占比 44%、27%和 28%。2009 年至 2019 年,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和产量均保持高速增长,十年间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8.2%和 8.9%。其中自 2014 年起,由于 2014 年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下游需求疲软,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同比下降,表观消费量增速和开工率均下滑至近十年以来的最低点。2016 年起全球经济有所回暖,我国涤纶长丝行业逐步复苏,表观消费量和开工率均企稳回升。2019 年,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景气度整体再次下滑,内销和外需增速都有所放缓。据卓创资讯统计,2019 年涤纶长丝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速和出口增速分别为 8.1%和 7.8%,较 2018年分别放缓了 3.5%和 4%。2.5.2、 目前我国涤纶长丝产能略有过剩,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据卓创资讯统计,2019 年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已提升至 4061 万吨,由于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产量为 3140 万吨,行业开工率为 77%。目前我国涤纶长丝产能略有过剩, 近几年通过逐步加大出口量以缓解产能过剩,未来出口或将成为带动涤纶长丝需求继续增长的新动能。2019 年我国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桐昆、新凤鸣、恒逸、恒力、盛虹这几家龙头企业的涤纶长丝产能占比高达 50%以上。但是龙头企业并没有停下继续扩张的脚步,未来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和东方盛虹合计将有超 800 万吨涤纶长丝产能投放,预计落后产能将不断被淘汰,大型龙头企业将凭借其规模和技术优势持续扩张,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未来涤纶长丝龙头将进入强者恒强的发展阶段。3、回溯历史:在油价下行周期炼化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3.1 、 2014 年美国页岩油革命拉开序幕,原油价格步入下行周期页岩油产量激增,OPEC 产油国拒绝减产,叠加原油需求低迷,导致 2014-2016年油价持续性下跌。2014 年 6 月,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价达全年最高点 114.92 美元/桶,此后便历经了一年半的油价下跌,在 2016 年 1 月,布油期货收盘价为 27.29 美元/桶,区间最大跌幅高达 76.25%。从供给端来看,对油价的冲击主要来自页岩油产量激增和 OPEC 产油国恢复供给。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不断降低,页岩油产量持续上涨,据搜狐新闻报道,页岩油从 2008 年的不足 50 万桶/日发展到 2014 年的 400 万桶/日的生产规模,美国原油产量也因此由 2008 年年初的 500万桶/日增长到 2014 年的 900 万桶/日。其次,传统产油国如伊拉克、利比亚的地缘政治危机得到缓解,原油逐步恢复正常供给。以上两个原因共同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处于供应过剩的局面,油价也因此大幅下跌,2014 年 11 月的 OPEC 会议拒绝减产,原油价格继续下探。从需求层面看,原油需求放缓也是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 年,除美国之外,全球经济增速均低于预期,尤其在下半年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导致了对石油化工大宗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在下半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四大产油国减产协议达成,油价逐步走出低迷。2015-2016 年,受地缘政治因素和 2015 年 6 月 OPEC 会议再次决定不减产的影响,油价继续震荡走低。截至 2016年初,原油价格已跌破 30 美元/桶。2016 年 2 月,四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卡塔尔和委内瑞拉最终签署了“石油产量冻产协议”,决定将其原油开采量维持在 2016 年 1 月的水平,自此原油价格止跌回升,逐步走出下行周期。2017 年,OPEC 与俄罗斯等产油国组成了OPEC+减产联盟,开始减产 180 万桶/日,供需状况逐渐好转,同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中国加大原油进口,油价企稳反弹,2017 年 9 月,飓风导致美国部分炼油厂遭遇重创,天气扰动拖累了美国原油产量和成品油供应,原油价格加速反弹,2018 年初,布伦特原油价格重回 70 美元/桶。3.2 、 复盘上一轮油价周期,油价大幅下跌炼化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为分析油价大幅波动对炼化企业的影响,在 2014Q1~2018Q3 油价大跌及回暖的时间区间,我们选取了台湾化纤、台塑石化以及韩国 SK Innovation 三家石化企业, 从其营业收入、毛利率及净利润的角度,分析其盈利能力和油价的联动关系。其中, 台湾化纤及台塑石化都隶属于台湾石化行业龙头台塑集团,台湾化纤自参与集团“六轻”工程开始,逐步建立了涵盖化工原料、塑料及下游纺织材料的一体化生产格局, 成为 PX、PTA 等化工产品的重要供应商;而台塑石化则属于偏上游的企业,主营成品油生产与轻油裂解。SK 创新隶属于韩国 SK 集团,SK Innovation 前身为韩国首家炼油化工企业大韩石油,曾经是带动 70 年代大韩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涉及业务包括石油开发、炼油、化学、润滑油以及未来能源产业,已成长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国际能源和化学企业,同时也是亚洲 PX 行业龙头。台塑石化、台湾化纤和 SKInnovation 的营收变动趋势与油价涨跌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14Q3-2016Q1 油价的连续下挫导致三家企业营收受到较大影响,2016Q1 三家公司的季度营收均触及 2014 年以来的最低点。2016Q2-2018Q3 随着原油价格企稳回升,三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逐步回暖的态势。在季度营收环比变动幅度上,偏向于产业链下游的台湾化纤和上下游一体化程度高的SK Innovation 环比变动幅度小于油价的环比变动,二者的季度营收波动受油价下跌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专注于炼油的台塑石化受油价波动影响较大,季度营收环比变动幅度有时甚至会超过油价的环比变动幅度。因此,我们判断,油价冲击传导到产业链下游企业需要一定时间,相对于上游炼油企业,偏下游的企业如台湾化纤所受到的影响较小;上下游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如 SK Innovation,由于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均衡,在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时抗风险能力更强。在油价剧烈波动区间,台塑石化、台湾化纤和 SK Innovation 的毛利率与油价呈现负相关,且毛利率随油价反向变动有一定滞后性。原油价格下跌带动石油化工产品成本下降,三家公司拥有了更大的毛利空间,因此在油价下跌时公司毛利率出现明显提升,在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区间,三家公司的毛利率与油价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由于台塑石化处于偏上游的位置,产品以炼油产品为主,毛利率变动与油价相关性更强,受油价变化影响更大。2014 年上半年,原油价格处于 100 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在高油价下三家公司毛利率持续承压,均不足 10%。自 2014 年 6 月起油价开始大幅下跌,导致台塑石化、台湾化纤、SK Innovation 的存货价值急剧下滑, 存货价值与油价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三家公司的毛利率也大幅下滑、逐步探底,在 2014 年 12 月三家公司的毛利率触及 2014 年至 2019Q3 的最低点,台塑石化、台湾化纤、SK Innovation 的毛利率分别为-8.37%、-0.04%、0.22%。我们认为, 油价的大幅走低会导致公司存货价值明显下滑,除了高油价的成本压力,存货减值也是导致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之一。此后,2015Q1 三家公司的存货价值继续下降,但是毛利率却开始反弹,并且均在 2016Q2 到达 2014 年至 2019Q3 的最高点,台塑石化、台湾化纤、SK Innovation 在 2016Q2 的毛利率分别为 23.57%、18.04%、14.80%。而原油价格已在 2016 年 1 月开始回暖,2016Q2 的季均价已回升至 47 美元/桶。我们认为,进入 2015Q1 原本的高油价库存已消耗完毕,存货价值虽然较高油价下的存货价值有所下降,但是低油价成本优势已开始显现。因此我们判断,在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区间,毛利率与油价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滞后性的原因之一是油价突然大幅下跌势必会导致存货减值,对毛利率有所拖累;其次是由于企业需要消耗前期的高油价库存,在高价原油库存消耗完毕后,低油价带来的成本优势才逐步显现。与毛利率相似,三家公司的净利润与油价呈负相关,且与油价的反向变动关系存在一定滞后性。2014 年 6 月之前,由于油价处于高位,在高油价成本压力下三家公司的净利润持续承压,且均在 2014Q4 出现亏损。其中,截至 2014Q4 SK Innovation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亏损。从存货价值来看,在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时,三家公司的存货价值随之锐减,归母净利润也触及 2014Q1 至 2019Q3 的最低点。由于油价在 2014 年6 月之后大幅下跌降低了炼化成本,三家企业的净利润从 2015Q1 开始明显提升,实现扭亏为盈。此后,油价在 2015Q1-2017Q1 处于底部区域,三家公司净利润总体表现良好。2018Q4 台塑石化和台湾化纤的净利润再次明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油价从2018 年 10 月的 80 美元/桶以上再次下跌至年底的 50 美元/桶左右,受原油急挫的影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出货不畅;另一方面,台湾地区的原材料消耗大多依靠中国大陆的深加工,中美贸易摩擦对台湾地区的冲击逐渐显现,在双重压力之下,公司去化高成本库存,导致 2018Q4 净利润下滑明显。因此,与毛利率情况类似,在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净利润与油价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由于存货减值和消耗高油价库存等因素而存在一定滞后性,低油价的成本优势随着高油价库存消耗完毕后将有所体现。产业链价差时有扩大为炼化企业铸造盈利空间。乙烯的价格走势与原油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且乙烯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尤其在原油价格有所回暖时,乙烯价格将大幅拉涨,使得乙烯-石脑油价格扩大。PX 价格也随石脑油价格波动,油价大幅下跌会拖累 PX 价格,使 PX 价格走低。但是,当油价呈现出转暖迹象时,PX 价格的上涨幅度较石脑油的上涨幅度更为明显,因此 PX-石脑油价差会有所扩大。与乙烯和PX 相似,PTA、涤纶长丝 POY 的价格走势与其上游产品的价格走势保持一致,但是价格上涨弹性优于上游产品。当油价复苏之际,下游需求有保证的情况下,产业链中下游的产品价差时有扩大,将为炼化企业铸造一定盈利空间。4、展望未来:2020 年油价下行叠加全球疫情,民营大炼化逆势前行、拐点将现4.1、 与 2014 年的相同之处:供需失衡、OPEC+减产协议谈判失败等因素仍然存在2020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原油供应过剩,OPEC+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导致原油价格大幅走低。2020 年 3 月 6 日,在维也纳举行的 OPEC+减产协议谈判以失败告终,受此消息影响,市场信心受挫,叠加疫情影响,原油价格大幅下行。随后,据路透社报道,沙特大幅下调 4 月份原油价,调价幅度高达 4-7 美元/桶,为 20年之最;3 月 12 日,沙特决定启动 10 多年来的首次增产计划,并已准备好就产量水平和石油市场份额展开一场持久战。事件发生期间,布伦特原油期货由 45.27 美元/桶触及 22.74 美元/桶,WTI 原油期货由 41.28 美元/桶跌至 20.09 美元/桶,期间最大跌幅分别为 49.8%、51.3%。低油价持续一个月后,OPEC+紧急举行视频会议,最终达成减产协议。根据协议,2020 年 5 月至 6 月的减产规模为 970 万桶/日,2020 年 7月至 2020 年底减产规模将降至 770 万桶/日,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减产规模将进一步降至 580 万桶/日。减产力度不及预期,或将难以抵消新冠肺炎疫情对石油需求的影响。同时 EIA 发布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 2020 年WTI 原油价格为 29.34 美元/桶,此前预期为 38.19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 33.04 美元/桶,此前预期为43.30 美元/桶。在减产协议达成后,截至目前原油价格反弹力度依然有限。4.2 、 与 2014 年的不同之处:油价下行叠加全球疫情使得局势更加严峻多重因素对我国炼化行业带来一定挑战。本轮油价下行与 2014 年油价下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全球疫情蔓延导致原油需求锐减,海外市场消费和生产限制将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叠加国际贸易摩擦因素,使我国外贸发展更加不易,短期内依靠外需提振国内经济困难重重。当前,我国境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因此经济增长的内需动能大于外需,但是扩大内需的成效还亟待显现。以上多重因素叠加使得当前局势更加多变和严峻,对我国炼化行业带来一定挑战。短期内炼化企业或将承压;中长期内随下游需求回暖,炼化企业或将进入新一轮低成本原油的红利期。短期内,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油需求被抑制不可避免。炼化产业链的石化产品,如成品油、PX、PTA 和涤纶长丝等,由于终端需求低迷,目前处于持续累库的状态;其次,各个产品价格也有所下滑,而炼化企业目前消耗的原油依然是前期的高成本原油库存,因此在量价均承压的状态下,炼化行业面临较大挑战。但是中长期来看,随海外疫情逐步控制、日趋稳定,国内复工复产率不断提高,因疫情被抑制的市场需求或将强势回补,补偿性消费有望持续发力,石化产品需求也将企稳回升。炼化企业消耗完毕高油价库存之后,将有望进入低成本原油的红利期,或将打开新一轮的盈利空间。4.3 、 利好政策加码,为炼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石化行业“十四五”规划年内编制完成,2020 年起炼油、PX 及乙烯项目产能扩张将严控,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据中证网报道,3 月 3 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联合会在 2020 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发布会上表示,石化联合会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年内编制完成《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石化园区等专项规划。同时, 从 2020 年开始,除国务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规划部署的国家重点基地和重大项目外,新建和扩建炼油项目以及新建 PX 和乙烯项目将一律严控、不得违规审批,石化行业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石化产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未来,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大、同质化严重的落后产能和低端产能或将被淘汰出清,具有一体化产业链、差异化产品和领先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将脱颖而出,行业产能进一步向一体化龙头企业集中。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获批,打通民营炼化企业成品油出海通道。3 月31 日,浙江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获国务院批复。批复指出,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浙江自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副产的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我国成品油出口配额一直集中在“三桶油+中化+中航油”手中,民营企业仅在 2016 年短暂获得成品油出口配额。2015 年 11 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暂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开展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符合申请条件的炼油企业可获得成品油出口配额。但由于民营企业缺乏成熟的仓储、远洋运输经验,2016 年民营企业配额完成情况欠佳,国家决定暂停向地方炼厂发放出口配额。据金联创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共有 12 家民营企业申请出口配额,共计发放配额 167.5 万吨,但实际完成总量仅为 100 万吨,完成率约 60%。本次成品油出口政策放开,是时隔 4 年后再次打通了国内民营炼化企业与海外的连接通道,民营企业若能借此机会优化成品油出口的物流条件和管理团队, 充分利用好下发配额,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民营炼化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有利于缓解国内成品油过剩压力。4.4 、 成品油复苏迹象已现,大炼化静待拐点到来随交通运输和基建行业回暖,柴油需求增长带动成品油逐步复苏。2020 年 2 月, 受疫情影响,主营炼厂开工负荷和山东地炼的开工负荷均降至近一年的最低点,均不足 60%。进入 3 月中下旬,我国疫情防控卓有成效,复工复产有序推动,全国炼厂的开工负荷逐步回升。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 4 月 16 日,主营炼厂开工率已回升至 60.85%,山东地炼开工率大幅反弹至 71.96%。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复苏较快,其他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和工业基本步入正规,之前复工较为迟缓的基建行业,目前已基本回归正常且增长强劲。交通运输业是柴油需求的中流砥柱,而基建行业将或将成为 2020 年柴油需求的突破口,二者的强势复苏带动柴油需求稳步增长,也成为了刺激成品油消费的主要动力。据卓创资讯数据,与 2 月相比,目前我国成品油库已出现下降,以山东地炼汽油和柴油库存为例,截至 3 月末山东地炼的汽油、柴油库存较 2 月末分别下降 21%和 27%。上游油品端复苏迹象已现,下游“PX-PTA-涤纶长丝”静待拐点。由于第一季度海外疫情蔓延,涤纶长丝的主要应用领域纺服受到较大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 19.0%,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 32.2%。出口方面,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 年 1-2 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 160.62 亿美元,同比下降 20%,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累计出口 137.7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9%,均呈现大幅下滑趋势。根据中国棉花网从江浙、广东、山东等地调研结果来看,纺服企业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度普遍超过 50%(含港澳等间接出口),而高利润高附加值纺服产品对出口的依赖更是达到 60%以上。因此,涤纶长丝目前所受到的冲击主要来自于疫情蔓延导致国内外需求受挫,后续 随国内消费复苏,海外疫情缓解,下游聚酯产业链也将逐步迎来拐点。在当前形势 下,炼化企业逆势前行,穿越周期,静待拐点到来。5、 受益标的(略,详见报告原文)5.1、 恒力石化:国内第一家打通“原油—PX—PTA—聚酯”全产业链的民营炼化企业5.2、 荣盛石化:控股子公司浙石化 4000 万吨世界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即将启航5.3、 桐昆股份:涤纶长丝行业龙头进军上游炼化项目5.4、 恒逸石化:文莱项目为公司打开增长空间……(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开源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且无所逃

2020年炼油化工行业政策汇总分析 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组图」

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不断加重,炼油化工产业面临结构性矛盾、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国家及地方政策作为引导激励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于推进炼油化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炼油化工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渣、噪音等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将更加严格。环保大方向下,国家层面政策出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018年1月26日,发改委、能源局、公安部、环保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对炼油领域严重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炼油行业再次遭到重击。《通知》中主要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违反相关产业政策,擅自开工新建、改建、扩建炼油装置;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成品油质量升级;已建成投用的炼油装置,手续不全;在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税收等方面,受到行政处罚,未按时完成整改的;违法收购、加工、代为销售被盗原油、石油产品的。除此之外,中国还发布了部分行业相关政策,具体下表所示:2019年10月,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涉及石油化工及炼化设备的主要内容如下:2015年5月,发改委发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对新建项目(基地)相关指标提出了要求,具体如下:2016年4月,《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指出,“十三五”期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0年达到18.4万亿元。石油化工方面则提出有序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严格限制新增炼油能力,严格履行炼油项目环评及其他审核手续。加快淘汰200万吨及以下、油品质量和环保能耗不达标的落后装置等措施。2020年3月,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联合会称将于年内编制完成《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从政策规划中可看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联合会表示,2020年开始,除国务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规划部署的国家重点基地和重大项目外,新建和扩建炼油项目以及新建PX和乙烯项目将一律严控、不得违规审批,石化行业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石化产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政策相继出台,推进炼化产业一体化山东既是中国工业大省,也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里集聚着三十多家大型独立炼厂,2019年原油加工量或超亿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1/6,是中国炼厂最多、产能最集中、活跃度最高的地区。《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山东省地方炼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炼化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省地方炼化行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稳定在1亿吨/年左右,加工量达到7500万吨,汽柴油产量4000万吨,乙烯和芳烃产量均达到100万吨,化工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山东省炼油化工产业相关主要政策如下:2017年3月,四川省发布的《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发挥四川能源科技装备研发优势,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燃气轮机、超超临界燃煤高效发电机组、节能/超低排放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压缩/液化天然气(CNG/LNG)成套设备等装备研发制造领域为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材料和零部件瓶颈,加快培育重点装备自主成套生产能力。四川省炼油化工产业相关主要政策如下:其他重点省市炼油化工产业相关主要政策如下:综合来看,在政策影响下,行业将从加快高端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绿色智能、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等方面提升竞争力,下游推进炼化产业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注重产品差异化。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炼油化工设备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大淘金

2018年成品油行业发展特点总结及2019年发展趋势分析 成品油走向买方市场「组图」

2018年成品油行业发展特点总结——受政策、基本面影响大2018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在政策、行业基本面等诸多影响下,如成品油消费税、成品油出口方式、炼油领域专项整治等相继公布,成品油市场,尤其是汽柴油的价格变化波动较大。——陆续调价,国内汽、柴油价格将迎来“四连跌”自2018年12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将迎来“四连跌”。2018年12月,发改委公布2018年最后一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8年12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折合零售价格92#汽油和0#柴油分别下调0.1元/L。自进入11月份以来,油价开始大幅下调,不断刷2018年内最大跌幅,截至此次调价后,年内涨幅已完全回吐。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如下。——我国成品油市场稳步增长我国成品油的销售市场以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为主,成为各种车辆、飞机的主要燃油,成品油的需求相对稳定,而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的成品油数量急剧增加,导致供大于求,有所剩余。2018年1-10,我国成品油的产量达30365万吨,同比增长7.0%。我国的成品油的三大生产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在我国的成品油市场占有主导地位。——成品油进出口情况进口依然保持上涨态势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成品油销售压力增大,进一步放大我国的成品油出口量,保持产销的平衡,避免给石油炼制带来危害,积极开拓更大的销售市场,满足成品油销售的需要。从2015年开始,我国成品油出口超过进口,且近几年成品油进出口量均保持上涨态势。2019年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展望针对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实际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其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逐渐提高中国成品油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扩大成品油的销售量,使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成品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成品油的市场逐渐走向买方市场我国的成品油的销售以往是卖方主导的,没有进行更好的市场调研,对买方的需求不了解,导致供销矛盾的出现,为了达到买卖双方的协调统一,建立买方市场,依据买方的需求,组织生产,使成品油的销售变得容易,避免产品积压,导致油品质量的下降,给炼油化工生产企业带来损失。虽然车辆的保有量不断增多,一些小的炼油厂也得到一定的产量,占据一定的销售份额。对炼油化工生产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未来需要进一步开拓分销市场,实现买方预约的购销渠道,形成炼油化工生产企业的产品,一出场就进入到销售的环节,避免产品出现滞销的现象。——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加剧随着成品油市场的更新变革,越来越多的炼油化工生产企业,为车辆提供高质量的成品油,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国外的进口和国内的生产企业之间产生竞争机制,成品油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在市场上具有优势,而产品质量等级低,价格高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显示更多的劣势。因此,为了提高炼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炼化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研制新的工艺技术措施,节约炼油化工生产的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未来,成品油的销售必须结合买方市场,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形成自有的品牌,逐渐改善油品的等级,树立品牌形象,保持品牌独立的销售空间,扩大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满足成品油生产的技术要求。——开拓新的营销市场提高对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预见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计划经济的营销状况,不再是计划生产,计划销售。通过买方市场的控制,调节炼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不断增强客户的信任度,扩大买方市场;积极开展国际营销策略,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使其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创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国际品牌,应用品牌效应,促进成品油的销售,提高炼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健康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成品油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惫也

深度分析!2021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进出口贸易降幅较大

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营业收入11.08万亿元,下降8.7%;利润总额5155.5亿元,下降13.5%;进出口总额6297.7亿美元,下降12.8%;全国油气总产量3.32亿吨(油当量),增长5%;原油加工量6.74亿吨,增长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约3.6%。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行业整体情况:营业收入降幅持续收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39家;行业营业收入11.08万亿元,同比下降8.7%;利润总额5155.5亿元,同比下降13.5%。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6297.7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资产总计13.40万亿元,同比增长7.7%;资产负债率55.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993.1亿元,同比扩大8.5%;行业亏损面达17.7%,与2019年持平。2020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5%,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持续恶化,利润降幅为有记录以来最大。截至12月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规模以上企业365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70.9亿元,比上年下降82.3%,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1.6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开采利润净亏损49.4亿元,上年为盈利1196.1亿元;天然气开采利润306.5亿元,下降7.8%;油气开采辅助活动利润13.8亿元,增长212%。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3.13%,下降11.4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3.32亿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5.3%,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原油生产增长基本平稳,天然气保持较快增速。2020年,全国原油产量1.9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增长9.8%,加快1.2个百分点;液化天然气产量1332.9万吨,增长11.4%,加快1.5个百分点。炼油业:盈利不断扩大炼油业效益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后,盈利持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截至12月末,炼油业规模以上企业1086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76.7亿元,较前11月增加177.2亿元,比上年下降45.6%,利润回升进一步加快。全年炼油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1%,较1~11月上升0.43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原油加工量6.74亿吨,比上年增长3%;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3.31亿吨,下降8.1%,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柴油产量1.59亿吨,下降4.6%;汽油产量1.32亿吨,下降6.6%;煤油产量4049.4万吨,下降23.2%。化学工业:效益实现显著增长2020年,化学工业效益在二季度后回升持续加快,三季度后利润增长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向好。截至2020年12月末,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2973家,较2019年减少362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279.2亿元,同比增长25.4%;化工行业营业收入成本6.57万亿元,同比下降3.6%。2020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1%,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2020年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乙烯产量2160万吨,比上年增长5.2%;纯苯产量1042万吨,增长8.6%;甲醇产量4984万吨,增长4.7%;涂料产量2549.1万吨,增长2.6%;化学试剂产量2824.2万吨,增长4.5%;硫酸产量9238.2万吨,下降1.3%;烧碱产量3673.9万吨,增长6.2%;纯碱产量2812.4万吨,下降2.9%;合成树脂产量1.04亿吨,增长7%;合成纤维单(聚合)体产量7418.8万吨,增长8.2%。此外,轮胎外胎产量8.18亿条,增长1.7%。2020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起伏波动强烈,总体降幅较大。海关数据显示,全年行业进出口总额629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8%,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0.8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3.6%。其中,出口总额2095亿美元,下降7.7%;进口总额4202.7亿美元,下降15.1%。贸易逆差2107.7亿美元,缩小21.4%。出口总额中,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等占比上升,橡胶制品和成品油下降。2020年,有机化学原料、专用化学品和农药分别出口467亿美元、204.3亿美元和76.2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2.3%、9.8%和3.6%,较上年分别提高1.4个、1.6个和1.5个百分点。2020年,橡胶制品和成品油(汽、煤、柴合计)出口额分别为430.2亿美元和195.9亿美元,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0.5%和9.4%,较上年分别下降0.8个和5.1个百分点。出口结构继续改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有所减缓。2020年,国内进口原油5.42亿吨,比上年增长7.2%,增速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进口金额1802.1亿美元,下降24.5%。进口天然气1416.8亿立方米,增长5.1%,增速较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335.3亿美元,下降20%。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预测, 2021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明显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实现全面增长。预计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约6%,营业收入增长约10%,利润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约8%,其中出口增长约10%。预计2021年原油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约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约7%;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化肥表观消费量增长约1%;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8%;基础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5%,其中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约4.5%,烧碱表观消费量增长约6%。(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维兰德

《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发布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王静)3月30日,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连续第10次向社会发布《蓝皮书》。10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坚持把服务政府能源决策机构、服务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作为工作重心,先后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对国内外油气市场和产业动态变化及时跟踪研究,共同开发出了《蓝皮书》这一集成研究成果,为政府能源决策机构和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及时分析研判国内外油气市场变化、能源政策和行业发展战略调整、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等,提供了翔实的判断依据。《蓝皮书》已经成为政府能源决策机构和石油石化行业企业重要的决策参考书目。《蓝皮书》(2019-2020)以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国际篇、国内篇、合作篇和专题篇及附件五大部分,分别探讨和预测了2019-2020年国内外石油产业运行总体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蓝皮书》显示,疫情叠加“价格战”掀动油市波澜,世界经济下行风险陡增,石油博弈呈明朗化态势。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步入下行轨道,世界银行多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其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9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率调至2.7%,2020年调至2.5%,分别下调了0.2、0.3个百分点。2019年,贸易争端加剧、地缘烈变因素数次引发油市震荡,国际油价被“双弱”基调下的供需角力所左右。进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叠加维也纳联盟破裂影响,国际油价崩盘,3月9日WTI原油期货盘初狂泻28%,至30美元/桶,创近30年最大单日跌幅。《蓝皮书》预测,尽管时下美股熔断、油市崩盘,以及经济前景黯淡等因素相互交织激荡,风险螺旋叠加,但从长远来看,超低油价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产油国均不利,价格战难以持续,未来维也纳联盟重回谈判桌、油价修补暴跌缺口重拾升势仍可期待。2020年油价短中期变化与疫情变化和维也纳联盟机制是否重新发挥作用等密切相关,不排除继续下跌刺穿油价长期趋势线箱底的可能,但总体趋势是震荡修复,回归崩盘前箱体内运行。《蓝皮书》显示,2019年,全球新发现油气可釆储量122亿桶油当量,创4年来新高;全球天然气产量4.11万亿立方米,增速3.4%, 低于上年5.2%增速。受国际油价回落、天然气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球主要天然气市场价格出现不同幅度下跌,亚洲LNG现货均价跌幅最大达40%,曾一度低于欧洲价格,亚洲溢价进一步收窄。2019年,国内原油产量1.91亿吨,同比增长1.2%,原油产量连年下跌趋势得以扭转;天然气产量为1736.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0572万吨,增长9.5%,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进口量9660万吨,同比增长6.9%,对外依存度达43%。截至2019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投运22座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为7082万吨。《蓝皮书》预测,2020年,基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国内上游勘探开发投资仍将保持历史高位,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有望保持在10亿吨和7000亿立方米以上的较高水平。预计国内原油产量增至1.93亿吨,对外依存度微增0.2个百分点;国内天然气产量18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1%,对外依存度略有下降。《蓝皮书》显示,2019年国内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产能结构性优化调整加速,全产业链开放进入新阶段。2019年,我国原油加工量6.52亿吨,同比增长7.6%;成品油产量(汽油、煤油、柴油合计)3.6亿吨,同比增长0.2%。《蓝皮书》预测,2020年,我国炼油行业新增能力2800万吨/年, 总能力达到8.8亿吨/年。民企炼油能力进一步提至2.5亿吨/年,占比升至28.1%。《蓝皮书》指出,2019年,我国围绕油气体制改革出台多项措施,上游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十四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历史关口,随着国内油品需求由平台期转向峰值期,过剩产能必将面临技术创新能力偏弱、替代能源崛起、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挑战。而炼油能力过剩也将向普通基础化工品传递转移,届时通用化工品产能过剩难以避免。2019年是我国油气全产业链对外开放之年,随着各类资本竞争的加剧,未来落后产能将以市场化方式出清,新的产业格局将在高段位、高层次竞争之后形成。《蓝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汽油出口量达1637.0344万吨,较2018年增长27.15%;柴油出口量达2138.8427万吨,较2018年增长15.41%;煤油出口量达1761.1451万吨,较2018年增长20.06%。随着国内汽柴煤三大油品消费进入中低速增长区间,成品油市场竞争将逐步升级扩大为国际市场竞争,届时我国成品油出口除了要面对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传统出口强国的竞争外,还需要应对中东、美国等地区炼油产能扩张的挑战。《蓝皮书》指出,世界石化产能扩张加速,市场供需转弱,全球乙烯版图将保持亚太、北美、中东、西欧四分天下格局。2019年,世界新增乙烯产能高达1180万吨/年,总产能升至1.9亿吨/年,同比增长6.7%,创近20年来增幅之最。2019年中国乙烯产量达2052.3万吨,同比增加了211.33万吨。原料路线进一步多元, 产量增速与开工率明显回升,但市场供需转弱,行业效益明显下滑。2019年乙烯价格整体维持震荡下跌态势,年均价为900.1美元/吨,同比下跌343.1美元/吨,跌幅为27.6%,最低点跌至10年以来最低水平。《蓝皮书》预测,2020年,世界石化产能扩张不会因经济放缓而止步,预计全球乙烯产能增加1000万吨/年,总产能突破2亿吨/年。我国石化扩能仍将继续,基础石化原料新增产能占全球65%以上,聚烯烃等产品面临高库存压力。在疫情导致全球供需进一步失衡预期下,国内乙烯开工率或将回落,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降。《蓝皮书》指出,我国油企“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持续深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两个市场供需循环大体系初见端倪。2019年,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权益产量达到2.1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6%,权益油、气产量分别达到1.67亿吨、54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权益当量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4亿吨。随着“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持续深化,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有机体,所形成的全球供需循环大体系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