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关于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题研究对一位教师,尤其是对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和思考整理成文,以期和同行分享。一、找准“落点”:把要解决的问题弄明白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是课题研究“应然”的、真正和真实的动机所在,至于功利的动机,也应置于这一“大的动机”框架之下,成为这个动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此动机之下的课题研究,才能使“课题攸关者”成为真正的、长效的“大赢家”。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科学的研究问题应具有探索性与创新性,继承性和积累性、重要性、创造性、清晰性、可行性、合适性、合乎道德等基本特点。着眼核心任务,旨在生命关怀,瞄准教学症结,致力治病补弊,把握学科特质,回归科学本真。缩小研究视角,实施聚焦透视,放大点滴创意,推窗引来大江。“跨界”实现结合,“域间”生根增值,转移关注重点,追求研究“极值”。二、清理“地基”:把要研究的内容理清楚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应具备以下特征: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根据,可重复,可积累,理论上可证伪,科学知识方面具有确定性。哲学家康德说,哲学是对“自明性”(不言自明事物)的分析或反思的活动,是一种“清理地基”的工作。所谓“清理地基”,是指对课题申报文本、设计方案等进行精益求精的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对课题核心概念及其内涵进一步廓清:尽可能下定义说清核心概念“是什么”;可以或应该明确阐释核心概念的“题本意涵”。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以为……”,等等。教育科学研究是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内各种现象内在规律的探索,其基本结构为“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确定问题→……”的一个循环模式。三、蓄养“底气”:把要用到的理论学到手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没有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认识,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任性的。这种教育如果碰巧与儿童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条件下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阻碍、分割乃至中止儿童的发展。陈垣教授有“竭泽而渔”说,维特根斯坦有“连根拔起”说(“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是比较多的,如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新课程“过程性目标”理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标”,体验需要过程,过程就是体验;刘惊铎的《道德体验论》相关理论;(美)库伯著,王灿明译的《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相关理论;李吉林的情境德育主张:……引导儿童自主,让道德教育成为他们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情境活动体验”);冯卫东倡导的“经历优先”,如《“重申”几个“优先”》,并与一所学校合作开展《“让学生‘带得走’的‘经历教育’”实践研究》等。作为课题研究者对理论的掌握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着力“行走”:把要实现的愿景做一做要相信“好课题是‘做’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特别要强化与彰显其实践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研一体化”的课题可以说都是成功的。在行动研究中积累经验,这是我们生成、晶化和提升自我教育智慧的一个“逻辑起点”。朱永新、叶澜等教育名家所发起的课题研究、教育实验都非常强调现场,强调行动,强调“做”,因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事实上,课题是一座初步打开、尚待人采、生生不息的富矿,是一摞“虚”“实”相映、有效有益、异彩纷呈的成果。课题研究是一次众人献智、方家指津、“风暴”频起的盛会、一种贴地行走、且行且思、行思有获的样式。无论结论如何,都应该先行动起来,在“做”中才能成就课题。边做边思,边做边听,因为倾听即教育,倾听窗外,声声入耳;倾听师长,天天向上;倾听同伴,走向共生;倾听儿童,享受教育;倾听自我,反思成长。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应该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互相倾听的教室”。五、经营“理论”:把要提升的智慧说出来这里所谓的“理论”是指“实践性理论”,而所谓“说出口”是指表达出来,主要指写作。戴维说“我只有说,才能想”。“实践性理论”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又为了实践的理论,是教师在自我实践经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借助一定媒介,对某一个或某一些、某一类教学事实进行分析或归纳,从而形成有一定创见或新意,能对个人后续教学或同行教学有所启发和助益,兼具较强操作性和较强条理性、规整性的教学思考或教学观念。“说(写)出来”是很重要的,马克思范梅南说,因为只有“写下来”,我们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知道什么。张民选教授认为,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将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觉得一项课题研究没有什么可以写作,可以发表,那么,这项课题实际上没有多大研究价值,抑或难以操作——或者说,不依托写作、没有成果发表的课题不是好课题。再者,最好的教育科研写作或成果的发表,又非课题研究莫属。如《“自然生长”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慢育厚生“理论(“厚生”一词出自《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不教而教”理论(老子: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卢梭“消极教育”,体现“无为则无不为”和自我教育思想。)、“无形有象”理论(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意图要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中”;“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固本培元”理论(“本”、“元”指儿童多方面核心素养)。“自然‘修养’”理论: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这些事情是,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里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和人打一架……以上理论都是课题研究的“副产品”。有人说,经验是“炼”出来的,见识是“走”出来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理论是“说”出来的,智慧是“碰”出来的,幸福是“苦”出来的。(来源:董强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藏其身也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步骤要详备

研究步骤是课题研究的实施程序、研究方法、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的总体设计。赛恩斯编译认为,对研究步骤不仅要胸中有数,而且要落实到方案中。要描述研究将是如何进行的,要交代清楚整个课题研究先进行哪项工作,后进行哪项工作,每项工作有什么要求;还要交代清楚研究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运用的研究方法,需要的工作时间,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详细地撰写出课题的研究步骤,课题组每个成员,可以严格地按步骤和时间开展研究,自己督促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管理部门也可以依据它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当然,方案中对各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应当有准确的估计,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在研究步骤的设计中,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科学,安排阶段随心所欲,想当然地安排时间;二是不详细,每个阶段的工作不具体,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述;三是不完整,缺乏通盘考虑,只安排一两个阶段,研究步骤不能涵盖整个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进度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每个课题的研究步骤也是不同的。但就常规而言,一个课题研究的步骤一般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理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实施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按照方案的设计具体实施,搜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第三阶段是检验修改阶段。主要工作有:初步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研究目标,提出改进方案。第四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按照改进方案再次进行实践、论证,搜集、补充相关资料。第五阶段是分析整理阶段。主要工作有:整理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初步结论。第六阶段是总结推广阶段。主要工作有: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当然,并不是每个课题研究都要分成这六个阶段,有的课题可以合并几个阶段,有的课题则对某个阶段还要进行细分。每个阶段的时间分配是不同的,主要的研究时间应放在实施、修改、分析整理的阶段。每个阶段运用的研究方法也是不同的。虽然,一个课题研究有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仅用一种方法进行研究不太容易得出科学的结果,而常常是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可用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在方案的研究步骤中,要分阶段说明主要用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具体是怎么做的。

太空梦

中小学课题研究有多少实际意义?

有老师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课题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有多少实际意义?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不知道谁把高校的课题研究移植到了中小学。前些年评职称要论文,老师们就千方百计买论文,自掏版面费发表。论文被吐槽得久了,不再唯论文了,好么,换成了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规律性的知识,大多一线教师,被教育教学和各种繁杂的事务包围,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下班回家还有家务孩子老人一堆的事儿,连读书的时间都难得能挤出来,还有精力去搞课题研究?反正据我观察到的,所谓的课题研究,都是凭空想象一些理念,在网上搜索、复制、剪切、粘贴,拼拼凑凑,改头换面,上报课题时再去教育局找个熟人说说情,有时再花点钱送个礼啥的,也就差不多能立项了;中间的一年搜集点图片文字材料,最后一年再搞点结题材料,上交一大摞打印的材料,就等着拿证书吧。如果这就叫研究,真让人觉得好笑;科研能儿戏到这样的程度,也真叫人绝望。那么,是不是搞成了课题研究的教师就一定比没有课题的教师水平高读书多有思想会教书呢?还真不一定。拿到不同级别的课题证书,对应着能在职称评定中加多少分,只要晋升了职称,谁还会说课题这回事?早扔到一边儿了。要是问老师课题的一些专业问题,他还不一定能说清楚。可以说,现在的课题研究,就相当于当年的论文,把老师折腾得不轻。很多老师感叹:真难呀!好不容易盼走了论文,可是又发明了个课题研究,比论文的难度更大!一些所谓的课题研究培训,更是挤占了老师的时间,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养活了一批贩卖套路的人。学生呢?成为老师表演、捞取利益的材料!真是的,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真是有的,尤其是折腾的智慧。职称制度把很多任何事都异化了,原本初衷很好的,一沾上职称,就会很快变了味儿,然后,就会看到很多人都在这其中被扭曲了。教师渐渐变成了全围着职称转,对职称有利的事就去争去抢,没有直接利益的事情不愿去做,能静下心来读书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少了,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越来越少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不愿再呆在这个染缸里,纷纷选择出逃,因为这样不科学的事情时时会折磨着一个清醒的人的神经,你如果想要好好地生存下去,除非把自己和他们变得一样!

长江图

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太难?从这3个方面入手,课题研究更轻松

当下,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成为一个热门行为。有的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应对绩效考核,纷纷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课题研究费时费力。针对这一热门行为,不少人提出质疑:中小学老师做课题有什么意义?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开展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本文将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目的,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以及做课题的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01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做课题?从长远看,中小学教师做课题,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功利性目的的导向下,中小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出现了种种乱象:乱象1:做课题为了职称和绩效,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引导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可是,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的重要砝码。有的学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有的学校则是硬性规定老师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这就使得课题研究背离探究问题的初衷,成了考核的标尺。乱象2:10年毕业班教学工作,不如课题1个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并非所有的老师都适合搞科研,都会写论文。结果是在各类评比中好好教学的老师反而比不上会写论文的老师。难道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忙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做课题的老师就不优秀吗?乱象3:科研能力低、功利性太强,做课题沦为形式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足,被赶鸭子上架,只能东拼西凑,实在不行就出钱买。有的老师沽名钓誉,课题立项后只想拿到最后的结题证书。以至于他们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甚至是眼里只剩下做课题,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学成绩什么的都无所谓了。上述种种乱象,与课题研究的目的背道而驰。老师很难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也不能取得有效的研成果,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校园里需要的是安静的书桌,而不是各种考核、指标、沽名钓誉带来的浮躁之风。所以,开始做课题之前,老师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初心”:我对课题研究是否真的有兴趣?我为什么做课题?是为了职称评审?还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荣誉?是为了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其实,课题和职称评审挂钩也是以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并不反对把课题列为职称评审的指标之一,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我自己为例,2015年我申报市级课题,就是因为当时我的教龄达到职称晋级的条件,心想有课题可以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然而,并没有。学校还参考教学成绩、工作成效等各项指标,我的职称申报失败了。不过,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很多:选题的过程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兴趣点;不断修改申请书,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积累不少知识。最终,申请的市级课题获准立项。在后续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为搜集案例而更加专注于教学,为了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完成,自己也在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科研、写作、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做课题是除了讲授公开课之外,促进自己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我做课题的初衷的确是为了评职称,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因为抱着那么一点让自己学习进步的初心。所以,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成长进步的目标。可见,课题研究抱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无伤大雅。老师们如果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促进自己发展作为后盾,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怀抱这样的目的来做课题,那么,课题研究的艰辛也会变得别有滋味。02哪些老师适合做课题?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做课题呢?并非如此。中小学老师是否具备做课题的条件,主要参考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从这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老师:第一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类老师至少工作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成绩优秀,教学能力很强,教学工作游刃有余。家中子女长大成人,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家庭,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之外开展课题研究。这类老教师建议做课题。中小学老师做课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种是,把自己几十年探索的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让更多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二种课题研究特别适合老教师,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提炼、升华已有教学经验的过程,是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系统化的过程。我们学校有一个老教师,做事雷厉风行,讲课独具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她主持编写的教辅书摞起来比自己还高,带出来的年轻教师个个青出于蓝,教学成绩突出,频频斩获课赛一、二等奖。不少老师很喜欢她的教学方法,劝她:申请名师工作室,多带几个徒弟,传授教学经验。或者,写论文、做课题,把自己的经验方法介绍给更多的老师。但是被她以工作太忙拒绝了。结果,去年的副高职称评审,学校把名额给了另一个教学成绩没那么突出却完成8个课题的老师。这位老师才猛然惊醒:自己可以早一点做课题把多年的教学成果系统化,于己、于人都有益。事实上,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做课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不断推广,成为名师的。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素养,推广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第二类: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这类教师工作5、6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的上升期,想要提高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加上职称晋级的压力,他们特别的上进好学,主动性很强。而且,因为年轻,他们有着充足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当然,另一类中青年教师因为经验的积累足以应付教学、考试等日常工作,但缺乏目标,他们往往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多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中青年教师不管是出于积极进取的阶段,还是职业倦怠期,都建议他们做课题。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趋向年轻化,以青海西宁为例,课题研究主持人平均年龄在不断减小,青年教师比重在增加。如下表:西宁地区2015年——2017年市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年龄调查表中青年教师关注学科热点,注重学科关联和外延,教育视角和观点较为先进,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的成长为教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关键的问题时是,引导中青年年教师做课题,要给与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避免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类: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这类老师工作时间低于5年,有的没有完整带过一届学生,教学能力和水平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同时,也几乎没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年轻教师一般不建议做课题。课题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年轻在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本该用来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用以开展课题研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如果对课题研究有兴趣,加入其他老师主持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先跟着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把中小学老师做个粗略分类,并非严格的划分标准。老师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开展课题研究,关键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突出?课题研究的能力是否够格?时间和精力是否有充足?做好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评估,再决定是否要申报课题。03给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三点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造就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如可促使中小学老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科研机构要加强指导。有关部门构建合理的教科研体系,增加财政投入,组织有效的培训,完善课题评审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指导。从学校看,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不能仅以论文、课题数量来考核评价教师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搞科研、写论文的老师,要通过讲座、培训等加强引导,鼓励、引导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完成,老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高校不同。高校课题研究注重理论创新,研究目的是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注重实践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使其理论化、系统化,并将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可见,老师们边教学,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这是中小学老师做课题较好的方法。建议中小学老师从日常教学中选题,留心那些小而实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取一个小切口,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中常说的:“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比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批改作业效率低,于是申报课题研究如何高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老师常年带毕业班,做课题探究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切口小、周期短、好操作、有实效”的课题进行研究,能有效促使老师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总结性或开创新的成就,又能保证课题顺利完成,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提升科研能力老师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籍、论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选题的洞察力。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比如: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支撑点,从棘手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明确哪些问题值得研究,以此提高选题的洞察力。2.撰写申请书,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填写课题申请书的过程,就是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填写申请书是为了让评审老师明白你做这个课题的价值,以及你准备怎么完成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便评审老师决定是否通过立项申请。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有着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能够用学科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写出一份好的课题申请书,老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课题研究不是材料搜集整理,老师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成果化的东西,比如结题报告、论文、获奖课例等。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和规范,不断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做课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因为中小学老师做课题难成立课题组,几乎没有研究经费的支持,甚至会因为教学工作的调整使得研究对象无法固定。大多数老师都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课题研究。所以,老师们在做课题时,要处理好课题研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克服课题研究过程中带来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不断提升对时间、精力、情绪等各方面管理能力的过程中,保障课题研究的完成。总之,建议中小学老师们抱着探究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申报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岑礼霞:《我省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娄小明:《中小学教育科研谨防九种错误的价值观》吴维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作者简介:我是青隅老师,省重点中学工作10年,6届毕业班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主持市级、区级课题。如果你有关于中小学老师做课题的疑问,敬请关注并私信我。

汝将何始

一线教师课题申报:研究步骤怎样写

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时,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课题研究步骤。笔者浏览一线教师撰写的研究步骤(亦称“实施步骤”),发现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这里和教师交流一下,供批判。一、撰写研究步骤中常见的问题在课题申报书中,研究步骤这一板块是处于选题论证的结尾部分,从教师心态考虑,马上就写完了,于是一些教师套用一些模板,如“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写上“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听评课活动、经验交流、梳理成果”等,把时间安排一下,就草草收兵。在教师眼中,所有课题的实施步骤都是大体相似,有现成的模板,套用即可。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为了克服研究步骤千人一面,形式主义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研究步骤,研究步骤的价值以及研究步骤如何撰写等基本问题。二、什么是研究步骤所谓的研究步骤,就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落实研究内容的工作流程及安排。研究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验证研究假设的全过程,是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依托。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第一,把研究内容摆进去,研究步骤是落实研究内容的流程及安排。也就是说,不能使研究内容游离于研究步骤。第二,把研究方法摆进去,研究工作不能离开研究方法,如果不使用研究方法,你的研究还叫科研吗?第三,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是两个概念,不要把研究工作安排写成教学工作安排。随后举例具体说明。三、课题申报时,撰写研究步骤的价值是什么有过课题研究经历的教师都会知道,在课题申请报告书中和开题论证报告书中都要写研究步骤,两者内容有区别吗?笔者是这样认为的,虽然都是研究步骤,但在两个不同的文本中,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题申报书中,评审专家重点看选题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指标,研究步骤是你这项课题可行性构想的具体化或研究逻辑的具体化。只要能够看出来,这个课题是可行的,允许你立项后,你是可以操作的,操作的逻辑是对的,而且按这样的操作是可以取得相应的成果的。于是就通过了。虽然可以简写,但是不写,或是写得不对路也是会影响立项的。然而,在开题论证报告中,开题指导专家会对研究步骤高度关注,因为课题已经立项了,马上就要开工研究了,研究步骤就要写得非常具体明白,要将研究内容精准分派到研究步骤的各个环节,用以指导随后的研究工作。可见,在课题不同阶段的文本中,撰写研究步骤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四、怎样撰写研究步骤撰写研究步骤就如前文的概念所述,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把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落实到研究步骤中。明确时间节点,分解研究任务,责任分工到人,就可以了。我们举这样一个例子:课题名称为“美育视角下的初中美术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这一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就是这样的:1.初中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及育美情况的调查研究。2.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以单元结构系统化梳理研究。3.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4.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的评价研究。以上研究内容如何落实在研究步骤里呢?我们依据研究步骤的模板进行撰写:(一)课题准备阶段(2个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开题报告,领会开题报告的全部内容和要求,明确分工。2.落实本课题第一项研究内容,开展“初中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及育美情况的调研研究”。此项研究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分别进行调研,调研从色彩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学生美育水平等维度进行。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和调查法。研究成果:一份调研报告。负责人是张三、李四老师。(二)课题实施阶段(2年)该阶段主要落实两项研究内容1.第一项研究内容(6个月)基于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以单元结构系统化梳理研究。此项研究主要从初中三年美术教材出发,针对散在教材中的有关色彩课程进行单元化梳理。梳理时,着眼美育功能视角,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单位内容,课时内容等维度进行梳理。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成果:美育视角下的单元课程目标体系表和内容体系表。负责人:张三、李四老师2.第二项研究内容(1.5年)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单元化实施研究此项研究是在前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施研究。研究时,主要聚焦色彩课程单元化教学时,针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一些研究课例呈现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研究成果:形成诠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械的课例,论文。主要负责人:全体成员(三)课题深化阶段本阶段落实第四个研究内容美育视角下,初中色彩课程的评价研究。此项研究重点在于建设色彩课程的评价指标,形成简单易行的评价量表,研究出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主体,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方面,引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他评,家长评价等。评价层次和角度上采取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研究成果:评价量表、论文。负责人:全体成员。(四)课题总结阶段(6个月)本阶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成果:研究报告。负责人:以课题负责人为主,其他人为辅。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将研究内容摆进了研究步骤里边。这样,研究步骤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研究过程就不会出现跑偏的问题。五、撰写研究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把研究步骤设计好,绝不是看一些经验性的文章,就可以写好的,它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此再提示几点:(一)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不要混为一谈,不要把研究步骤写成教学安排。(二)研究步骤设计时,一定要把研究内容摆进去。(三)研究步骤设计时,要把研究方法摆进去。(四)研究步骤设计时,要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人员安排(四)研究步骤时,要体现出本阶段形成什么样的过程性成果。(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觉学

中小学要不要搞课题研究?几乎老师都在搞课题研究,评职称要用

中小学要不要搞课题研究?现在,几乎每个中小学老师都在忙着搞课题研究,因为评职称要用。不过作为老师,我一直很奇怪,这个课题作用究竟有多大?1、几乎没有教师认真搞过,过程好多都是在造假。2、课题成果对教育教学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也不会有人用在自己的教学上。3、再努力工作都不如有一个课题,没课题教学业绩再好也不能评职称。可见,大家搞课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是为了评职称。设置课题的目的实际就是为了设置一个职称门槛,有的可以评,没有的反正不能评。全国这么多老师做课题,成果在哪?运用了多少?有人关心吗?真的没有。

慧寂

选择研究课题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呢?研究课题就是围绕你所研究中心的问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清晰:提供足够的细节,使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其目的,而无需另外说明。 重点突出:研究范围相对较窄,可以在写作任务允许的空间内回答完全。 简明扼要: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清晰的意图。 复杂:用简单的“是”或“否”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是需要在构成答案之前对观点和资料进行综合和分析。 可争论:课题潜在答案可以公开辩论,而不是既定的事实。提出的这个问题最好是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你所学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为什么研究课题对研究过程至关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提供研究和写作过程的路径,帮助作者专注于他们的研究。选择一个发展完善的研究课题中的具体问题,有助于作者避免与“综合性”的论文重复,使作者可以专注于寻找能够支撑这个具体且有争议问题的材料。二、选定研究课题的步骤:1.先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宽泛话题。大多数专业研究人员专注于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主题,或者当前处于热门的研究方向。阅读大牛的综述,与导师探讨,定下一个主要方向。2.对这个话题做一些初步研究。做一些你研究主题的搜索,看看已经有哪些研究,帮助缩小关注范围。关于这个主题,学者和研究人员正在讨论哪些问题?阅读这些文章时,你会遇到什么问题?3.提出问题并评估。研究问题明确吗?对于任何给定的主题都有这么多的研究,为了有效地指导作者的研究,研究问题必须尽可能地清晰。研究问题重点突出吗? 研究问题必须足够具体,以在可用空间中充分涵盖。研究问题复杂吗? 研究问题不应以简单的“是”或“否”或容易找到的相应事实来回答。相反,这个主题应该要求作者进行研究和分析,通常以“如何”或“为什么”开头。思考并评估这些问题,确定它们是否是有效的研究问题,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4.做好准备工作。提出问题后,请考虑您的研究可能采取的途径。 在寻求问题答案时,应查阅哪些资料?什么样的研究过程能确保你找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释?三、研究课题举例评估:不够明确:社交网站应该如何处理它们造成的危害?明确: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这个问题的不明确版本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些社交网站,也没有指出这些网站可能造成的危害。它还假定这种“损害”是已证实和/或已接受。明确版详细说明了网站(Facebook)、潜在伤害的类型(隐私问题)以及谁可能正在遭受这种伤害(用户)。一个强有力的研究问题不应该给歧义或解释留下空间。2. 没有重点:全球变暖对环境有什么影响?重点突出:冰川融化对南极洲企鹅生活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没有重点版研究问题涉及面太广,在一篇篇幅有限的文章中都无法给出全面的答案,更别说是一篇标准的学术论文了。重点突出版将关注点缩小到全球变暖的特定影响(冰川融化),一个特定的地方(南极洲),一个特定的动物(企鹅)。它还要求作者采取一种立场,即哪种影响对受影响的动物影响最大。当你有疑问的时候,把一个研究问题尽可能地缩小和集中。3. 过于简单:美国的医生如何治疗糖尿病?相对复杂:哪些主要的环境、行为和遗传因素可以预测美国人是否会患上糖尿病,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共性来帮助医学界预防糖尿病?这个问题的简单版可以在网上查到答案,有事实性的回答,没有分析的余地。相对复杂版由两部分组成,它是发人深省的,需要作者进行大量的调查和评价。一般来说,如果谷歌快速搜索可以回答一个研究问题,它就不是一个有效研究课题。特别声明:本文为艾德思(Editsprings)原创文章,并由我司官方账号在相关平台进行统一推送,禁止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抄袭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我司获取授权,并注明详细出处来源。

藏其身也

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枫香小学 胡纯艳2017年9月,课题组对学校寄宿生经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寄宿生的心里状况,根据这些状况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按照计划课题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疏导措施,经过大家的努力,总结出了寄宿生的管理策略,促进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关键词:以爱为源 以疏代堵 家校共育 健康成长正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2005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4 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4 年全年我国撤减小学 3.17 万所。于是,我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6年9月办起了寄宿制。2017年秋季学期,为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和享有优质的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将我镇四个教学点四至六年级学生整体平移到我们中心小学,于是我校成了寄宿制小学,而寄宿生的管理则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促进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工作,使寄宿生能健康成长,我们提出了课题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根据分析,寄宿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不善交流,性格孤僻。有的学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整天呆在教室或寝室,不与他人交谈,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2.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如:怕被同学欺负,怕有病无人照顾,怕尿床,怕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自理能力差被同学耻笑等。3.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4.自控力差,容易冲动。不少的孩子成为寄宿生后,有的孩子就表现出自我约束力差、易违反纪律等。有的甚至有厌学现象。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上进心,甚至上课不拿课本,不完成作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有的因此辍学。5.具有消极情绪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希望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但是学习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不甚丰富,因此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常表现得十分迷茫,脱离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们长期缺少家人的关心,抵触情绪与厌学心理就更明显,教师没对他们进行及时开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状态也越来越消极。学生选择住宿,是从个体生活变成了集体生活。有的学生无法尽快适应陌生环境,消极情绪便一直堆积在内心深处,沉默寡言、不爱学习、不合群成为了他们表达不满的唯一方式,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带来了更多的管理问题。6.行为出现偏差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及缺乏家长的教育,部分学生成为寄宿生后,学习成绩大滑坡。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陪伴他们的爷爷奶奶代沟过大,没有共同语言。爸爸妈妈偶尔回家,也只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而很少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此情况下,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出上课不专心听讲,情绪浮躁等现象,甚至出现偷窃的不良行为。7.性格古怪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实行的都是封闭式管理,父母对学生缺乏关爱与沟通。紧张的学习生活、巨大的学习压力等易导致学生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或沉默寡言、孤僻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2.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健全学生人格,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健康成长;3.能增进家校沟通;4.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和自强意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5.教师的关爱,可弥补学生的亲情缺失,健全他们的人格;6.可增强寄宿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与人和谐相处;7.为社会培养健康向上的新时代人才;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理由依据由于寄宿生年龄比较小都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很多学生来到学校都不适应,学校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知识面窄、经常不完成作业,个人卫生不好等。这些学生远离父母,对环境又不熟悉,整天沉侵在思念父母的情绪中,所以寄宿生管理成了学校一大难题,因此,对寄宿生进行心理疏导势在必行。2.实践依据从2017年9月份起,我校学生从830人增加到1300人,其中寄宿生从83名增加到220人,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有13岁,最小的只有7岁,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也有部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两个孤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孩子成绩较差。因此,寄宿生的管理工作成了难点。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我校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寄宿生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2.对心里有障碍的寄宿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素材。3.探索我校开展寄宿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寄宿生教育管理经验。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以枫香小学寄宿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寄宿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课题组对农村小学寄宿生进行了全面的情况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疏导方法。六、课题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一)理论指导法孩子的教育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农村学校的寄宿生也不例外,所以,在课题开始时,我组织实验老师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一些关于寄宿制学校关于寄宿生的文章,让大家在迷茫中找到一条条孩子发展的一般和特殊的规律。从研究的过程来看,这些理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案例分析法如果只是对几个孩子进行研究的话,那研究的结果适用的就是那么几个类似的孩子,这样的研究在普及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为了这样的研究可以指导更多的农村寄宿生孩子的教学,我们按年级,按性别、及平时的学习情况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跟踪,对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记录,进行心理疏导之后行为的变化,然后把这些记录的案例集中在一起,总结孩子发展的规律。从案例分析中,我们走出了别人未走出的路。(三)案例对比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却有很多相似的树叶,孩子的发展也是这样,在很多方面,可能很多孩子对某些事看法、态度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部分却是相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案例进行对比,然后找到相似之处,别人对相似的点是怎么进行疏导的,对效果好的进行吸取,不好的进行抛弃。案例的对比就是取同弃异。(四)特殊情况处理法对于研究农村学校寄宿生的理论相对来说都比较少 ,如果当遇到普通学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规可循的进行心理疏导,但是遇到特殊学生,很多规律可以说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没有理论的借鉴,没有理论指导时,我们就得对特殊的学生进行观察,进行记录,进行再分析,然后用于实践,最后是对疏导过的孩子进行追踪,再形成此类孩子研究的新理论。(五)借鉴法很多成功的人,不是他们站得有多高,而是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在寄宿生的心理疏导方面,有很多的理论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理论用于我们的教学,让更多人的孩子在借鉴中受益。(六)沟通法1.新学期开始,大多数寄宿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来到陌生的学校,顾虑重重,忧心忡忡。所以,利用班队课,班主任对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精心设计教学,确保教育有效进行。健康教育中,要向寄宿生介绍学校吃、住情况及基本要求,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熟悉学校环境。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养成教育。2.开学初,及时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减少家长的担忧。孩子住校,最担忧的无疑是家长。总是怕孩子吃不好、住不好,担心这样那样。因此,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要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寄宿生管理方法。排除家长的顾虑,让家长放心并配合学校管理好孩子。3.学校要加强寄宿生的养成教育,使寄宿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从小学校来到较大型学校,有很多坏习惯,需要转变。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说脏话、流话、不打架、不骂人、不乱扔垃圾等等,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强化班级管理,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一个好的班级,能带领出一批好的学生。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学校的管理。当学生来到陌生的班级,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不然,这个孩子就很难融入这个集体。例如,我校曾有一个偏远的孩子来到四(1)班,刚开始被同学欺负,同学们都远离他,甚至有几天他还不愿来学校。后来,班主任了解情况之后,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教育,说服教育。此后,这位同学慢慢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老师的帮助,学习上也有了信心,真正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七)“节日”关注法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寄宿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方面发展,树立自强、自立的良好心态。寄宿生每天都在学校,除了上课、就餐、就是学习,生活比较枯燥。如能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寄宿生练的时间比较多,显然就会比其他同学占有优势。例如:我校推行了一套校园武术操,让同学们回去练,最先学会的就是寄宿生,所以各班的领操员基本上都是寄宿生;我校2018年春季学期从保陇教学点平移到我校的2名寄宿生,因为他们比较爱好篮球,被选拔到贵州省铜仁市参加了“姚基金”篮球赛,为他们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树立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我校在冬季运动会中,得奖的很多同学都是寄宿生。另外,我们还根据重大节气开展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清明节,组织寄宿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对寄宿生进行追忆先烈、不忘国耻、珍惜美好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2.植树节,组织寄宿生种树、给小树浇水等植树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3.端午节,课题组准备了粽叶、糯米,带动所有的班级号召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包粽子、品粽子,为学生讲中秋节的由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六一国际儿童节:组织寄宿生排练节目,高唱红歌、诵读经典诗文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5.教师节,号召寄宿生为老师写祝福语、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6.国庆节,组织寄宿生通过网上寄语、献花,唱国歌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妈妈的高尚情操;7.中秋节,课题组成员带动教师们陪寄宿生一起品月饼、听老师讲故事,从而了解祖国传文化;8.重阳节,我们带寄宿生到当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庭院、叠被子、揉肩捶背等,让寄宿生用实际行动去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八) 家校共育法1.定期家访,随时掌握寄宿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由于寄宿生的家都比较远,家长监管较差,进行家访是有必要的。有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侮了不敢说,晚上饿了不知怎么办,通过家访我们会发现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好,寄宿生的需要是很多很细的,需要我们班主任更多关心,安慰和帮助,只有多与家长和孩子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健康地成长。2.创设和谐的寄宿生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寄宿生莫非就是教室、寝室、餐厅、操场等活动场所,这些都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寄宿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我们必须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布置。每学期,我校德育处都要对教室、寝室、校园环境等进行全新的布置,营造美好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的温暖。此外,我校还成立了寄宿生自愿服务队。每天放学后,我校自愿者教师会轮流为寄宿生辅导作业,和他们交流或一起打篮球等。让寄宿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随时和他们在一起,不再孤单、无助。3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寄宿生的个别指导。农村的孩子,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学校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不同的专题讲座,如疾病、疾控、青春期等专题讲座。针对特殊的孩子,实验教师利用了心理咨询室和他们交流、谈心、并通过画画、沙盘疗法等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为学生提供倾诉的平台,教给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4.做好后勤保障,为寄宿服务工作。后勤保障是推进学校工作的有力保障。更是寄宿生管理工作的支撑点。寄宿生生活涉及诸多方面,如:衣、食、住、行等。谈到住宿,首先要考虑的是吃和住, 所谓“吃”就是一日三餐,既要合理搭配,又要保证营养;而“住”就是一个问题,既要有舒适又要安心。为此,我校开展了“文明寝室”的评比。使孩子们在布置寝室、爱护卫生、文明交往等方面得到了培养。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宣传发动、准备阶段(2017.8-2017.10.):1.成立课题组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结合课题要求,我邀请了学校负责寄宿生管理的老师、学校负责安全管理的副校长、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参加本课题,而我在学校又是负责德育工作管理的,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有利条件。2.人员分工针对我校寄宿生的特点,我们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课题负责人:胡纯艳,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德育主任,负责课题的主持、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参与教师有:袁建:枫香小学总务主任兼寄宿生的管理,负责提供课题的后勤保障工作;敖沛江: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安全副校长,负责安全、卫生安排工作;潘克健:小学一级教师,枫香镇中心学校教学业务管理员,负责课题的策划、拍照、业务指导等工作;程绍英: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语文教研组长,负责会议记录、签到签退工作;沈秀琼: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教务主任,负责课题的研究,寄宿生心理辅导工作;徐健:小学二级教师,枫香小学音乐专业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宣传等工作;敖登文:小学一级教师,枫香小学英语教研组长,班主任兼语文任课教师,负责资料整理、寄宿生辅导等工作;3.确定课题研究对象、调查枫香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情况课题组成立后,我们马上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宣布了课题组成员名单,经过大家商量,确定了课题研究对象为枫香小学寄宿生,然后开始部署,对寄宿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寄宿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寄宿生存在的问题,商量了心理疏导对策为实施阶段打下基础。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面对寄宿生自卑、内向、古怪、极端、脆弱、消极等诸多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交流学习、实施阶段( 2017.11-2019.6):1.对寄宿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针对对寄宿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开展各种疏导活动。3.做好特殊寄宿生的个别辅导,并做好记录。4.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积极撰写论文,投稿。5.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总结经验。6.收集好各种活动图片。7.实验教师结合寄宿生的情况,每人至少设计一份以上的心理疏导教案。收集整理、总结阶段( 2019.7-2019.8):全面总结实施情况,请教育部门专家指导、验收。1.收集、整理资料,做好论文集、图片集、心理疏导教案集等;2.总结提炼《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疏导的策略》;3.撰写研究报告;4.2019年3月,课题组邀请了课题专家——播州区教育局王友权老师到我校指导课题;5.召开全校教师会,将《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并将研究成果向社会推广;八、课题研究成果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全体课题组成员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努力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在研究中与学生共同进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题组成员共发表了9篇论文,分别获得了省级、市级、区级以上的奖项;部分学生参加了区级以上的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如下:实践成果:(一)实验教师的主要奖项及论文发表1.胡纯艳老师2017年论文《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辅导初探》荣获贵州省教科院、贵州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二等奖;在贵州省第一届(2018)中小学“微课”应用竞赛活动中,微课荣获二等奖;2019年5月在科学实验操作比赛中,获区级二等奖;在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设计的桥梁获区级二等奖;论文《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心理疏导策略》 于2018年10月发表在《教育现代化》杂志; 《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于2019年2月发表在《新教育时代》第7期;2.袁健老师2017年5月在全区小学第三届“班班通”教学应用优质课比赛,荣获区级二等奖。2017年5月贵州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荣获区级二等奖。2017年11月教育部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活动区级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6月在播州区小学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信息技术学科比赛二等奖。2018年7月在2018年贵州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撰写的文章(标题:《初设Word》教学设计》荣获区级二等奖。论文《浅析寄宿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引导策略》在教研周刊上发表;3.敖沛江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城镇小学生各方面进行比对。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 4.潘克健老师2017年9月被评为枫香镇系统优秀班主任;2018年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获得省级二等奖;2018年9月被评为枫香镇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5.沈秀琼老师:论文“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分析”在《南北桥》期刊发表,并在教育论文成果大赛评比中获全国一等奖。6.徐健老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赞许。2017、2018、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2017年荣获镇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18年荣获区级“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在“一优一师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2018年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2018年撰写的论文《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获区级一等奖并在2018年4月第15期《教育现代化》中发表;2019年撰写的论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在《新教育时代》上发表;2019年5月,在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指导的节目《打渔欢歌》获区级一等奖;7.程绍英老师2017、2018、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在教研教改中,2017年撰写的论文《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别荣获区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2018年指导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荣获西片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在教师结对帮扶专业成长中,帮扶的教师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撰写的论文《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获区级一等奖并在2018年4月第15期《教育现代化》中发表;2019年撰写的论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在《新教育时代》上发表;2018年指导学生在“汉字听写大赛”荣获西片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区级二等奖。在教师结对帮扶专业成长中,所帮扶的教师工作突出。8.敖登文老师课件制作《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遵义市播州区关于2018年心理健康教育课件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论文《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于2018年12月发表在《新教育时代》第48期上。(二)学生获奖通过课题组的辅导,很多寄宿生参加了近两年的学生才艺展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学习方面、科技制作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1)合唱比赛获区级一等奖;(2)器乐比赛获区级一等奖;(3)在2019年科技比赛中,寄宿生蔡鑫燕在“天翔”木质模型飞机项目中获区级一等奖;付进宇在涂装木屋模型中获区级一等奖;(4)在2019年汉字听写大赛中,有4名寄宿生获区级一等奖;(5)在2019年书法、绘画比赛中,有2名寄宿生获区级二等奖;校级活动是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寄宿生在学校书法、绘画、文艺展演等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三)培训提高方面在课题研究的这两年,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寄宿生的管理水平:2017年11月参加了播州区心理咨询师培训;2018年4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遵义市播州区新时代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培训;2018年7月,参加遵义市留守儿童心理关爱能力提升培训;2018年12月参加了国培计划——贵州省乡村学校寄宿制骨干班主任访省内名校项目培训,获得优秀学员;通过这些培训学习,提高了老师们的思想认识、班级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提高。理论成果:1. 确立了“以爱为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爱、严、细、实”的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寄宿生管理体制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2.主动干预,以疏代堵的方法体系对心理有问题的寄宿生,教师提前介入,了解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使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3.心理韧性的预测,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对寄宿生进行心理韧性度预测,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会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4.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沟通,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并通过家长培训会,形成了家校共育的模式。5.掌握了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心理疏导方法理论指导法、案列分析法、案列对比法、特殊情况处理法、借鉴法、沟通法、节日关注法等。6.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教师们都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好书,完成教育工作,但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们转变了角色,认识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心理障碍是长期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所以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经过较长时间的陪伴教育、影响等,才能慢慢治愈;2.由于课题组成员毕竟不是心里健康专业教师,所以在疏导方法上还需要提高;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沟通上还有一定难度;今后的设想:1.继续加强不同形式的学习,如:网络、书籍、面授等,提高专业知识,在学校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继续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一些探讨活动,形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3.把已研究出来的成果进行推广,为教育提供资源;4.继续加强对寄宿生、乃至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排除他们的疑惑,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5.把研究成果梳理成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方法,促进学校的管理能力;总之,通过研究,我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的心理更健康了,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中了解到: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有所提高,与人交往的态度明显好转,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态度有好转。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带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虽然课题研究工作已告一个段落,但是我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把这个工作做下去,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寄宿生真正能健康成长,我们也会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教育资源,与大家共同进步。2019年7月参考文献:[1]薛玉清.农村寄宿制小学青春前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166.   [2]祁金花.浅议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3(6):108-109.[3] 黎军. 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190-190,191.[4] 麻崇明. 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J]. 考试周刊,2015,(32):163-163.

课题申报:如何撰写研究假设

在课题申报书的申报论证环节,需要申报者撰写研究假设。什么是研究假设?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撰写研究假设?假设的内容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表达方式是怎样的?在此,笔者和老师们交流一下学习与实践体会。供批判。笔者最初想写得简单一些,但在行文中,发现有些问题要交待。于是写得有些冗长了。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标题一、二、五。一、什么是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相关文献、实践经验,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结论,是研究者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结果。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几个关键性的短语,如推测性论断、假定性解释,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结论,研究者希望的结果等。这些短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研究假设的主要内涵。我们举个例子,稍做解释: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者推测: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其中这个结论是预先设想的,暂时性的,是研究者希望的。至于最终能不能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那要通过研究与实践来验证。研究和实践后,可能会出现三类结果:“可以提升”、“不能提升”或者处于某个中间状态。二、研究假设有哪些特点呢周曦老师在《关于课题研究中“研究假设”之探索与思考》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研究假设的几个突出特点。笔者认为,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预见性所谓预见性,就是在研究之前,要把解决问题的策略、路径、方法等进行预测,反映研究结论与研究问题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或是相关性关系。(二)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给出的假设判断要有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依托,或演绎或归纳而来,是合乎规律、合乎逻辑的。虽然结论是推测和预想的出来的,但绝不是胡乱捏造,凭空而来的。(三)检验性所谓的检验性,就是提出的结论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或具体实践来进行检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检验假设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三、课题论证中为什么要撰写研究假设在选题论证或是研究方案设计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研究假设的撰写,认为研究假设并不重要。其实不然,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研究假设有其独特的价值。特别要强调的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研究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那么研究假设在课题申报中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一)研究假设可以保证研究方向一致性因为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围绕研究假设开展的,所以研究假设写的清晰明确,可以保证研究过程不跑偏。比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课题研究假设的核心是“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那么研究过程就要围绕实践性作业这个大的方向进行,如果不重视这个大方向,研究工作就可能出现游离中心,迷失方向的问题。(二)研究假设可以增强研究的成果意识研究假设建立了自变量以因变量的逻辑关系,自变量最终可以转化有效的成果,因变量是课题最终要达成的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就是要验证这个自变量的是真是伪。所以,有了这个研究假设,可以使研究者时刻围绕成果开展研究工作,提升成果意识。研究假设是通向成果的桥梁。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其自变量就是这个实践性作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把这个变量分解细化,建立各种专题、操作流程、操作规范和依据数学素养建立评价指标,这些最终要转化成为成果。因变量就是那个研究目的,即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四、研究假设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系统思考和反复论证的结果。前文我们反复强调,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验证假设的过程。那么,表述研究假设就要把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举措、路径、策略、方法摆出来,依据研究者的视野对这些自变量进行评估、遴选、归类,建立起假设模型。有的教师问:那些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的举措、路径、策略、方法等从哪里来的?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研究者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学习、思考、借助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实践经验预先想出来的。有的教师问:答案都想出来了,还用研究吗?当然要研究,研究就是验证你提出来的诸多答案是真还是伪,是不是能够解决你工作中的问题。其实,提出研究假设是需要一些方法的,最为常用的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即基于理论或规则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即基于研究者的自身的认知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类比法是从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优选的思维方式,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操作层面,一般采取头脑风暴方式和利用德尔菲法进行。头脑风暴是组织课题组内部成员征集解决问题的策略;德尔菲法则是聘请相关专家或有经验人员征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五、研究假设的表达方式是怎样的一线教师特别希望给个模板,这样写起来比较方便。当然有一般性的写法,如:课题组认为,如果通过……的方法(策略、途径、方式、工具等),就可以促进(解决、提高、改善等)……如《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假设可以这样表述:如果通过建立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性作业专题系列,进行系统化地实施,并且建立起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标准、规范学生实践性作业的行为,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写好研究假设要找准三个变量,并且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这三个变量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因果关系,或是具有相关性的关系;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在常态范围。写研究假设时,首先要把自变量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然后分解自变量概念,找到其所包括的外延;随后研判外延与因变量所存在是因果关系或是相关性关系;最后以开列小标题的方式逐一进行表述,表述的模板如前文给出的。为什么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在常态范围?主要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做这样一项研究,“利用归因训练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教师在开展归因训练的过程中,又超常规地给学生补课,增加课时,最后就无法判断学业成绩提升是补课造成的,还是归因训练造的。此文阐述借鉴周曦老师的一些观点,于此鸣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说下教

什么是教学课题研究

做课题研究不仅成为职称评定的一项指标,也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师对课题研究活动要有基本认识。什么是课题研究呢?许多教师错把实验当做是课题研究,这是认识上的错误,需要纠正。简单来说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明确的研究目的下,运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应的研究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活动。理论依据和收集证据或数据是课题研究的两大标志,缺一不可。教学研究根据不同标准分为多种类型,在此我简单谈谈根据方法论和数据的形式把教学研究划分为三类: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朱晓燕 2013)。质性研究是指数据形式为文字或图片的研究;量性研究指数据形式为数字的研究;混合研究指文字和数字两种数据形式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