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4月14日,教育部公布2020考研国家线,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参加2020考研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自己的初试成绩是否过了2020考研国家线,具体有哪些内容?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学位类:专业学位类:A线和B线都是指国家线,分别对应A区院校和B区院校。你报了哪个区的院校,就参考哪一条线。A线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B线地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二A和二B都属于二本二A是一般院校,二B是近年来由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总体上二本A类优于B类在同一批次院校之间,A类优于B类。每一所大学都会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不能简单地以A类和B类区分一个高校的好坏与优劣。现在全国还划分本A,本B的省份很少,一般都是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把二三本放在一个批次里,所以现在二批分降到很低。如山西,还是把二批分成了ABC三个档,AB就是上面提到的二本和今年升格的本科,C类是三本独立院校。以后,大概这种划分会见不到了。毕竟趋势是淡化二三本,更不要说本科升级的时间了。
在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两个概念,第1个概念是一区和二区,第2个概念是A类考生和A类考生。报考的是一区招生单位的研究生还是二区招生单位的研究生,差别是比较大的。这种差别,主要就体现在划线分数不一样。有人觉得,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分区域对考生而言不太公平,对于高校而言也不太公平。还有人说,二区的分数线比一区的分数线低,有可能会导致地处一区的高校不一定能够招到优质生源,从而导致优质生源向二区流失。这种想法对吗?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在小编看来,考研设置一区和二区,从而将考生分成A类和B类,恰恰是针对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而做出的合理制度设计。这样的设计,当然不能说是绝对公平。实际上,绝对的教育公平是没有的。但是,却符合了相对公平的逻辑。首先,考研分区,这是为了保障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生教育也能正常推进。哪些高校,地处一区呢?通常都是教育发达省份。而二区的高校,在教育质量上,和一区相比是有差距的。我国有31个省市区,21个省市区被划为考研的一区,10个省市区被划分为二区。其中,就有云南、西藏、甘肃、内蒙等省份,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和中东部地区差距都比较大。因此,如果不划分一区和二区,兴许在研究生招生中,可能都难以招满。其次,考生分类,并不会导致一区的优质生源流失。一般而言,本科生中的优秀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上好的研究生学院,因此,但凡实力在线,基本上都会报考一区的研究生。但是,部分专业积累不是那么强的大学生,却可以调低自己的目标,选择二区的研究生学院。因此,考生分类,实际上是针对考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强弱进行的一个分流,让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去竞争优质高校。让成绩稍弱的考生,去竞争二区的高校。因此,一区的高校,招到的优质生源的可能性,比二区的高校要高,毕竟,分数线划得高。而作为二区的高校,虽然生源质量可能稍逊一筹,但也能促进研究生教育正常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考研都考些什么,一般来说,考研包括初始和复试两部分。初始共四门课:政治、英语、数学(有些专业不考数学,用一门专业课代替)、专业课。政治和英语100分,数学和专业课150,总分500分。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和总分,只有5个分数同时过线,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区分不同类型的学校,考研学校分为两个区,A区和B区。A区和B区遵循不同的分数线,A区的分数线要高于B区。34所自主划线院校。这34所院校自己划分数线,不遵循国家线,通常要高于国家线。211和985院校,这些学校都是非常好的院校,要想考上通常都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术硕士通常3年,倾向于学术研究。专业硕士一般2年,更多以就业为导向,关于学硕和专硕的更多资料各位同学可以上网或者询问各位老师以更加全面的了解。究竟是考学硕还是专硕,需要各位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考虑后再做决定。考研复习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一般来说,考研准备时间大约一年,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第二年的一月初考试,考试为两天,一天两门。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考研进入最后的阶段,每一个考生都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重大压力与痛苦。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选择放弃考研,你的身边会被各种某某某放弃考研的信息充斥着。这个时候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给自己想放弃找借口,成功人为自己找借口,失败的人为自己找借口。感觉自己复习不好也要坚持下去,说不定考的正是你复习的内容。感觉坚持不下去的也要再咬咬牙,努力默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熬过去,你会发现,天是如此的蓝,一切都会是这么美好。考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考研的路上,首先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要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毅力,要相信自己能行!
21考研人刚刚开始复习,对于很多考研常识相关信息也是一知半解,只是知道但是不清楚具体含义和内容。小量子为2021考研学子整理汇总考研相关常识及信息,大家可以持续关注!---Defunction量子考研,一群专注于计算机考研的同学#AB类考生与考研一二区#考研一区和二区的含义要弄清楚自己是A类考生还是B类考生,首先需要弄清一二考区,因为报考院校位于一区则为A类考生,报考院校位于二区即为B类考生。划分依据教育部根据各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把院校划分为一区和二区的区域。教育部将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考和联考考生进入复试的笔试分数线,即所谓的国家线,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均有国家线,总分亦有国家线。一般特点一般情况,一区国家线高于二区。相应地,报考院校在一区的考生称为A类考生,报考院校在二区的考生称为B类考生。考研一区和二区的分布:一区--A类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为A类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B类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为B类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考研一区和二区的区别正如前文所说,由于区域的划分依据为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一区和二区的分数线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特点:单科分数线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单科总分为100的政治和英语,还是单科总分为150的专业课和政治,2015至2019年以来,A类分数线均比B类高3-4分。总分分数线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2015至2019年以来,A类总分均比B类高10分左右。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双一流”评选结果,全国一流建设高校A类共有36所,都是原来的985大学;B类共6所,有3所985(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211(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绝大部分是原来的211大学。下图为我国所有双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数量及A类学科数量对比,请大家参考。(数据为自己统计汇总,如有疏漏,敬请指正)无论双一流数量还是学科评估结果都是我国衡量大学实力的最权威的数据,从图表来看,双一流A类高校整体实力比B类高校实力更强,无论在一流学科数量还是A类学科数量上,双一流B类高校都是处于弱势的。所有的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中,新增了3所211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虽然有3个一流学科,但都是自定的;云南大学的一流学科也是比较冷门的。而原来的三所985大学一流学科数量太少了,而且在地域方面均没有太大的优势,这可能也是它们沦为双一流B类的因素之一吧。从整体实力来说,双一流A类比B类实力强,但是如果具体到某些大学、学科、专业,那可能就不一定了。比如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在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数量超过了很多A类高校。东北大学的虽然没有A+学科,但是它的控制科学与工程(A),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为A-),实力在全国还是很好的,不愧为底蕴深厚的老牌工科院校。湖南大学也没有A+学科,但是它的工商管理、化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均为A-)实力也不错,只是湖南大学的优势学科覆盖面比较广而杂。此外,双一流A类院校中,还有一些因为专业设置非常具有行业特征的,因为不是太热门,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在受欢迎程度上未必能比得过个别B类大学。当然,双一流评选结果虽然出来了,但是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的目的就是促使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无论A类还是B类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是具备冲刺一流大学的实力,正在向目标前进的征途上。因此,我们不必太看重双一流的结果,在选择大学和专业上还是更倾向于就业地域、学科实力、兴趣爱好、入职行业等更实际的因素吧。
话不多说直接上分A类:300B类:290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学位类)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调剂系统开放时间3.17——4.20往年医学类国家线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呢?01 | 准备复试如果高出分数较多觉得稳过,就开始准备复试吧。除了关注院校公布的复试书籍外,这些事情也不能忽略。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考生首先要详细了解往年目标院校的复试形式、流程、科目。研招单位会在复试时考查考生的英语和专业课水平,因此要提早学习指定的复试参考书,如果学校未指定参考书目,可以通过在读研究生获取相关信息,精心准备好英语的自我介绍,知悉考试的题型、题量、时间要求等具体事项。昨天荟医教育进行的复试调剂直播课详细介绍了如何准备个人简历、如何准备英语口语等问题,可看回放。02 | 准备调剂如果觉得自己排名靠后还要给自己一条后路,或者没过目标院线,抓紧时间开始联系调剂。把学校分类,即研究院、A区211、A区1本、A区2本、B区211。之后开始在网上找信息,过程之前的文章都讲到过。以下是荟医教育对医学类院校的分类,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关注不同院校。找到信息之后就对应记录在所属分类下面,要记录信息主要是调剂条件和联系电话。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会很累很烦,同学们一定要坚持。医学调剂涉及到的问题复杂,比如:1)我的分数有没有过目标院线的可能?如果较小如何翻盘?2)目标院线没过,如何重新选择调剂院校?3)院校和附属医院,哪个更重要应该被考虑?...考研指导经验丰富的老师,分享你在别处听不到的复试调剂“内幕”,同学们别错过这个好机会呦~03 | 没上国家线没上A区的线就去B区,如果B区的线也没上的话,加油,你仍是一条好汉!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二战,我知道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带给你的心理压力。15日李厚博老师直播西综考研备考规划,向同学们讲述二战从心态到学习方法你所需要准备好哪些方面。你可以理清思路,想想自己能不能承受一年的压力,明确考研对你的意义。也可以互动,提出你的问题,获得实时解答。如果你已经决定二战,希望这次你不要盲目开始复习。听听李老师“三轮四阶”复习法,把握复习节奏,有计划有效率的稳固进步。别慌!解决问题!我们能考上!
还有几天时间就要进行2019年研究生考试初试了,对于即将上“战场”的学子来讲,这是一场无硝烟的战场。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290多万,比起前几年增加不少,考研这一现象摆在了大家的眼前。对于大三或想要考研的学子来讲,考研有什么知识呢?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让大家对于考研更加了解。考研的A、B区,你知道吗?考研和高考不同的地方在于,考研是分A区和B区的,B区包括广西、海南、贵州、内蒙古、云南、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份(区),而剩下的就是属于A区。同样,报考A区高校的被我们称为A类考生,B去的为B类考生。考研A、B类的区别是什么?那么A、B区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最直观的一点,A类考生所在地的国家复试分数线往往要比B类考生所在地的国家复试线高出10分左右。A类地区大部分为教育强省,教育资源多,其中名校也较多,因此报考人数也较多,竞争比较激烈。而B区大部分的高校实力没有A区的强,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国家复试线的差别,使得考生在复试上有这样的“操作”——没能被报考的A区高校录取,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调剂其他高校,而B类高校相对来讲更加稳妥。考研的难度排序三本 < 二本一跨 < 一本二跨 < 三跨。在这儿一一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三本”指的是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这样的考研选择是最容易成功的,排在最后;“二本一跨”指的是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或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两种,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很常见,但是难度上也比起后面的要小一些;“一本二跨”指的是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选择这种的考生占大多数,大家都想要通过考研进入一个比自己本科更好的学校,而这种是最为理想状况;“三跨”指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这样是最难成功的选择,一般如此选择的学子都极其清楚自己所要。以上就是关于考研的一些“常识”,大家有对它更加了解了吗?更多精彩高校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
文/四眼儿老师众所周知,我国“双一流”A类高校36所,B类高校6所,它们的建设目标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如果将“双一流”建设看成是一次大学层次划分的话,那么这些大学就都处在最顶层,这意味着它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是最突出的。那么,A类高校是不是就像学生的成绩A好于B那样,一定比B类高校好呢?作为一名985大学毕业的学长,我认为不见得A类高校就一定好于B类高校,就好比很多211不一定差于985,很多二本不差于一本一样,具体有以下两点原因:1、B类高校的很多学科专业要好于某些A类高校这个其实可以从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找到完美的答案。比如B类高校中的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级超越了哈工大、东南大学、华科大等A类工科强校,该学科下的自动化专业是东北大学的老牌专业,影响深远,再加上该专业本身五花八门的就业领域,使得该专业的学子就业很好。再比如郑州大学,优势领域很多,在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化学等领域颇有建树,虽然都算不得拔尖,但也比很多A类高校好很多。另外还有4所B类高校也同样如此,某些王牌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学生就业等方面都要好于某些A类高校的。2、B类高校的地理条件不差于某些A类高校一所大学地理条件的好坏,是很影响其毕业生就业的。6所B类高校中,除了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以外,其他3所的地理条件都是很不错的,虽然不见得比某些A类高校好,但至少也不差。这里又要说到郑州大学了,该校所处的郑州虽算不上经济很发达,但这些年发展很快,而且处于中原地带,周围有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很多工作单位每年都会选择去郑州大学招聘,所以该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好的去处有很多。可以明显看出,以上两个原因,我都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的,因为绝大部分的学子读大学就是为了就业。毕竟,读大学只为追求高学历和实现顶尖名校梦想的学子少之又少。另外,国家“双一流”建设实行滚动淘汰机制,每5年一轮换,所以没有永远的A类,也没有永远的B类,非“双一流”的高校未来也有可能成功入选。再加上“双一流”建设是立足于学科,而不是大学,所以大家更应该理性的看待,要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科专业上面。(你怎么看?欢迎讨论,方便的话点个关注,谢谢啦~)
高考:“双一流”总的A类高校,真的比B类高校,厉害很多吗?一流建设大学中的A类大多数都是非常厉害的985重点大学,但是也有少数实力并不出众,而是因为学科冷门偏门而取得的好成绩,所以被综合实力B类的某些高校吊打。B类高校中很多院校专业比A类高校更值得推荐报考。首先咱先说,学科评估厉害的高校,和咱们高中生家长眼里的厉害高校是不一样的。评估看的是学科成绩排名,并不管这个学科好不好就业,冷不冷门,社会上有没有用但是作为老百姓,就要必须关注这些东西了。这也是两财一贸三个211分数超过90%的985院校的重要原因,考生用脚投出的高考分数,绝对错不了的。那到底哪个实力强,强在哪里,哪个实力弱,弱在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三家联合发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科建设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有25家非211院校进入了这个名单,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些高校有:争议最大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中争议最大的就算双一流B类高校新进的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和云南大学。尤其很多顶级211高校很不满意,但是这些省份都是国家重要地区,没有教育部直属院校,因此作为补偿拉进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三所教育部部属985重点大学也一块进入B类,到底是学科建设落后,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据教育部解释: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从这一点上来说,这6所学校之所以被列入B类,主要是由于实力上存在差距的原因。我们就看这三所985院校到底实力差在哪里了。双一流建设高校B类中几个院校,到底谁实力强,谁实力弱,强的强在哪里?其实这个不用多说,肯定省属的那三个实力明显比较弱,就不再多说了,而这三个985,谁实力最强?一起来看看学科评估!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有5个A-:化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这些都是竞争很激烈的通用性学科。上百所重点大学都有这个专业。湖南大学评估不算差。然后B+里面的计算机,电气工程都是通用性大热门专业,总体看湖南大学不算差。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是A.计算机,软件工程材料是A-,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学科,尤其控制,计算机,软件都是非常热门的工科专业。这个成绩其实不算差。西北农历科技大学西北农历科技大学只有一个林学是A-。不得不说作为985的农业大学,竞争对手应该只有中国农大才对,怎么这么差的评估成绩?有点说不过去,因为农业毕竟是个小众学科,绝大多数重点大学都没有这些学科,也就七八个院校小圈子进行的评估,还这么差,所以西农是最差的,东北大学最厉害。那A类学科高校一定都厉害么?世界一流建设高校A类高校中,那几个实力偏弱,专业冷门。先看重庆大学这个成绩,好像还不如东北大学吧。也不如湖南大学,尤其A类学科。东北大学A类学科有4个,而且一个A.湖南大学A类学科有5个。重庆大学厉害就在于B+学科有14个。但是实力应该是不如东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只有两个A类学科,而且A+是草学,A-是生态学,超级大冷门学科。这实力应该也是不如东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B+才8个也不多。中央民族大学只有大冷门专业-民族学,的了A+。其他一塌糊涂,我看水平被云南大学吊打。综合实力明显不如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大学的海洋学,水产学是A,但是这些学科都是超级大冷门,全国开设这专业的重点大学的院校不超过10个。这成绩远不如东北大学,湖南大学那些上百所院校都开始的计算机,软件,电气工程评估得A含金量高。综上所述,A类中的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三个高校实力是明显不如B类高校中的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的。所以我建议报考这些实力弱的985的计算机,电子,电气,软件,都很好,尤其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分数非常的低,谨慎报考那些大冷门学科,否则毕业就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