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六刺客

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20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了340万,很多大学生都是提前准备考研的相关内容,前段时间高考后甚至还有很多高考生咨询小编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考研,小编也是吃了一惊,对于很多第一次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可能很多考研常识大家不是很清楚,比如这个问题就是大家经常喜欢问的,比如我是2019年上的大学,什么时候考研等等,下面文都考研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考研年份的问题,希望能让大家清楚明白地了解这个问题。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考研是这样的比如你是2017年上的大学本科,你考研初试是在你大四的上学期,那么就是2020年下半年考试。这个是2021考研也就是今年考研的同学。所以2022考研的同学就是2018年上大学本科的同学,就是2018届的大学生,考研时间是2021年的12月份(具体时间会有相关的公布)。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2022考研的意思是你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去读研的年份就是2022年9月份去读研的学生,用这个年份减去4就是你上大学的年份。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表格大家就清楚了!(具体时间以官方通知为准预计时间仅为参考)2022考研现在是大几?前面我们有说2022考研的同学是2018年上大学,那么现在我们是2020年8月份,下半年2020年9月份开学之后2022考研的同学就是大三上学期。2022考研现在可以准备了吗?其实很多2022考研同学都已经开始准备了,随着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同学在大三之前就开始了复习,因为虽然看起来时间还很多,明年12月份才考试,但是毕竟在校生还有很多自己的课程实习等事情要忙,所以现在开始准备2022考研是可以的。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希望对2022考研人有所帮助!#2022考研#

老聃之役

2022年考研的同学该如何准备?

可能很多人会告诉你考研时间战线不宜拉的过长,否则后期会十分乏力,其实不然,2022年的考生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虽然距离2022年考研还有两年时间,但从今年开始考研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2022年考研的同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01关注考研的基本趋势首先,2020年很多高校进行了研究生扩招,这会导致今年有更多人上岸,选择二战的人变少, 2021年考研时,应届生之间竞争占主导地位,压力没那么大。其次,目前全球经济受此次疫情的影响都萎靡不振,短期内难以恢复,很多工厂开始裁员,就业压力也在与日俱增,更多的人会推迟就业时间。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2021年考研人数会猛增,但高校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到2022年时如果就业压力得不到缓解,新的应届生也会选择考研,而且更多2021年败北的同学会选择二战。因此,2022年考研的同学压力要远大于2021年的考生。02收集院校信息和考研经验贴准备2022年考研的学生,目前还在读大三,还不确定是否考研,对考研难度也不清楚,对自身实力认知也不足。但是时间比较充裕,不需要立马给自己定下目标,可以慢慢收集信息了。凡事预则立,多收集目标院校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可以更好地给自己定位,即使将来跨专业或者想冲击名校,也能有所准备。不需要你花费巨大精力,对考研的理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需每天积累一点考研相关的信息,到大四做决定时,你已经走在很多人的前面了。考研经验贴都会详细讲述每一科目用哪些书,该怎么复习等等,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03从英语和数学开始复习除了个别专业,这两门科目是必考的。英语可以从单词入手,单词书每年基本不变,用2021年的即可。数学从高数开始复习,具体用哪些参考书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从小事开始改变自己,学会拒绝外界诱惑,每天定一个小小的计划,哪怕是学习10分钟,背10个单词,大三一年坚持下来,你已经解决了考研词汇。你不仅会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会甩大多数考研人几条街。重点提一下数学,考研数学每逢偶数年会比较难,数学的学习往往需要时间去理解,去刷题,需要从量上去提高。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同样,数学复习用到的书每年都基本不变。以上,我们从三个宏观层面讲了该如何准备,具体怎么操作需要自己去规划。比如,数学从什么书开始看起,别人的经验贴该怎么结合自身情况去使用,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了解的。对于2022年的考生而言,学会自己查信息,自己独立思考会为你以后的考研路带来极大便利。

星昴

2022考研,为什么考研人越来越多?!

#考研#近年来考研基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这是为什么呢有的人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了考研有的人是为了提升自己,选择了考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科生加入了考研人的队伍工作生活使一大群人,认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学历不是非要不可但它是最快的敲门砖再者近年,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了二战、三战某种程度也加大了考研难度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加油,考研人2021,遇见更好的自己2021,平安喜乐,未来可期

大多数

2022考研,考研与不考研,你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2022考研#2022考研,考研与不考研,你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2022,你打算考研吗?那么,考研有用吗?有的人告诉你有用,也有人告诉你没有用。那么,究竟是考研还是不考呢?1)、就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选择不一样,有了研究生学历,在就业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选择。2)、福利:现在很多省份都有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不仅有生活补贴,还有住房补贴,有的地区还可以为配偶安排工作。从长远来看,考研更有利于个人发展。不过,究竟要不要考研,还是取决于你自己呀。

红缨刀

2022考研,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2022考研,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加油考研人#2021,是考研人的一个机会2021,是近三年考研总人数涨幅最低的一年2021,涨幅降低,扩招再继续2021,是一个机会如果你没赶上2021你可以抓住2021考研,只要你勇于开始,就不会晚最好的开始是现在呀如果你是一个毕业多年的人不要被生活磨光了你的棱角不要让它消耗了你的梦想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果你连追梦的勇气都没有那你永远没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无尽无休

2022考研,择校,你的目标院校,决定了吗?!

#2022考研指南#2022考研,择校,你的目标院校,决定了吗?!西藏对于考研择校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区大家都不了解这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所以,报考西藏,有一定的风险因素西藏民族大学这个学校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这所学校,冠名西藏,然而地址在陕西咸阳距离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也很近如果你还没决定报考哪所学校这所学校建议你考虑一下一所地址位于A区,国家线是B区的学校你值得拥有你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更好的回报2021,平安喜乐,未来可期

潜行者

送给2022考研的你一些忠告,不看后悔系列

恭喜陈建斌老师的#不听老人言,开心好几年#的手机壳喜提热搜,小编看了都十分心动,想要get同款。但是,不建议2022考研党们购买这款手机壳,因为在考研这件事上,你还真得听听“老人言”,能避雷、少走弯路会更开心!趁22考研党一切为时未晚,将丑话说在前头(不是),送给你们一些考研的忠告,看与不看由你决定,但是不看一定会后悔!1.远离负能量,“哔”掉任何劝你放弃考研的言论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与考研“死磕”到底,那就屏蔽掉那些“学历无用论”、“早点工作才是王道”、“考研上岸太难了”……一些负能量爆棚的废话,还自己一个备考“清静之地”。也包括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对此类人也要敬而远之,千万不要小瞧了负作用!2.全力以赴,不要把“二战”、“调剂”当退路“一战”备考的人请把这次考研机会当做最后一次,请把“没关系,还可以二战、三战……”、“工作了也可以考研”这些能给自己提供借口的想法都要统统扔进“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因为之后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容易就影响到再次考研的决心。以及“大不了就调剂呗”这种把调剂当作上岸的备选方案,可以是万不得已的的出路,但并不符合那些有名校情结的考研人,因为调剂的学校往往会与报考院校有很大的落差。3.谨慎跟随高分上岸的经验贴,同样的套路不一定适合你高分经验贴里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一类别人的“学习套路”,千万不要一模一样的拿来就在自己的备考中实行,还是要因地制宜,借鉴里面好的方法,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套路”,才会效果显著,否则就是药不对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4.多查多看,搜集考研各方面的情报信息很重要择校和选择专业时,只看录取分数线是不科学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分数可比性太低,不足以当作参考依据。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消息,查询历年来的报录比、过线人数,多搜集相关情报信息,会给你更多的选择依据。5.重视学习效率,学习时间≠学习有用功在图书馆里一坐就一天并不能代表你用功学习了,背了几个单词,看了一页笔记,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刷手机中度过,这只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实际上啥也没学进去。有效的学习是要集中注意力,学习成果和学习时间是成正比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才会使复习有所进步。6.正视自己的学习能力,量力而行决定考研目标前,还要对自身实力和学习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有多大的能耐就干多大的事儿,数学不行就选不考数学的专业,考不上清北就选择其他学校……考研想要成功上岸,也要懂得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才能做到最好。7.不要轻信“政治复习可晚起步,来得及”的鬼话考研圈有很多不可信的“鬼话”,不宜太听信,否则只能留下懊悔的泪水。比如考研政治可以等考研大纲发布之后再复习,等到那时再拿起政治,你就会发现需要记住的内容过于大量,还没跟着大纲捋顺完框架,已经就要考前冲刺了,然而你还停留在原地,何来的冲刺?8.心态崩溃不可怕,怕的是你放弃备考时有一个好的心态,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考研复习时间较长,难免会遇到心态崩溃的时候,崩溃了没关系,歇歇再爬起来继续前进。就怕没有调整好心态,破罐子破摔直接弃考,就太可怕了。9.学习也是“体力活”,需要锻炼身体考研备考时长少说5-6小时,多则10几个小时在题海中耗着,你以为一动不动很省力?其实大脑都在超负荷地运转中,比体力活动更消耗体能。所以,一定要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倍棒才能与考研耗到底!10.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不然小心复试被刷复试与初试同样重要,有多少一只脚已经迈进复试的考研党,却因为复试表达能力较差、缺乏自信等各种面试环节的问题,最终被无情刷掉。因此,一定要岁复试引起重视,除了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视。

不拘于俗

2022考研科普篇

一、人数持续增长据统计,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201万人,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则升至238万,同比增幅18.4%。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较2018年再增52万人,同比增幅21%。而2020届,考研人数则首次突破了300万大关,达341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7年的201万,到2021年的377万,不到五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170多万。(数据来源:中国研招网)来源:研招网原因: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迫使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以提升竞争力。就业压力是导致研究生报名人数暴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锐减,长期处于负增长。国民川普的统治时期。二、报考选择学硕、专硕简单说学硕就是偏科研,理论(毕业要发论文),专硕就更偏实践,操作技能。学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专硕:计算机技术(归在电子信息里了、2020)相对招生,报考来说:学硕招人少,专硕招人多(当然,考的人也多!!不乏大神级别的。)统考科目:政治/数学/英语政治嘛,都一样!!一份卷子。数学:一(学硕,考高数56%,线代22%,概率论22%。20年之前)二(专硕,考高数78%,线代22%。20年之前)三(经济类,和你无关!)数二较数一来说,题目(高数部分)略有深度。英语:英语一(学硕),英语二(专硕)直接明了,英一难,英二容易点(词汇、语法深度、题型上不同!!)阅读理解:一、试卷中会出现将近3%的超纲单词量二、不会超过大纲的单词翻译:一、10分5个句子。二、15分一篇文章作文:一、大小作文20,10。二、大小作文15,10。Ps:{部分要求高的学校专硕考数一,英一,东北地区外语可以选俄/日语}三、总体趋势70年发展: 初始探索期(1949-1977)、恢复发展期(1978-1988)、稳步发展期(1989-1998)、快速发展期(1999-2009),内涵发展期(2010-至今):当前需求和实践主题。1.专业硕士报考超过六成云南大学,2021年考研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16557人,占比67%,浙江财经大学,2021年考研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3769人,占比67%。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报考专业硕士人数为8378人,占比62%。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 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硕士将成为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的主流。2.往届生部分高校超过六成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2019年的报告是48%+3.女生读研比例稳步上升2019年女性硕士招生人数为44.7万人,占比55.1%。与此相关,在公务员等相关考试中,也明显呈现了女性占比增高的趋势,高考中女性的优势与占比也在明显放大4.优化初试科目,强化复试考核改革中国传媒大学 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全体参加初试的同学,需要递交相关材料!考生满足国家线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初试成绩+材料评议成绩综合成绩排名按照一定的复试差额比(不低于1:1.2)确定复试考核名单复试考核成绩再由初试成绩+复试考核成绩综合得分排名,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其中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70%+材料评议成绩*30%;再根据综合成绩排名,按照差额复试进入复试环节!5.交叉学科将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将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开设数量突破500个,“双一流”院校占比大原创不易,麻烦点赞~请关注公众号:考研小客栈!掌柜的木川小哥为你解忧!!

痕之探

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20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了340万,很多大学生都是提前准备考研的相关内容,前段时间高考后甚至还有很多高考生咨询小编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考研,小编也是吃了一惊,对于很多第一次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可能很多考研常识大家不是很清楚,比如这个问题就是大家经常喜欢问的,比如我是2019年上的大学,什么时候考研等等,下面文都考研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考研年份的问题,希望能让大家清楚明白地了解这个问题。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考研是这样的比如你是2017年上的大学本科,你考研初试是在你大四的上学期,那么就是2020年下半年考试。这个是2021考研也就是今年考研的同学。所以2022考研的同学就是2018年上大学本科的同学,就是2018届的大学生,考研时间是2021年的12月份(具体时间会有相关的公布)。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2022考研的意思是你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去读研的年份就是2022年9月份去读研的学生,用这个年份减去4就是你上大学的年份。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表格大家就清楚了!(具体时间以官方通知为准预计时间仅为参考)2022考研现在是大几?前面我们有说2022考研的同学是2018年上大学,那么现在我们是2020年8月份,下半年2020年9月份开学之后2022考研的同学就是大三上学期。2022考研现在可以准备了吗?其实很多2022考研同学都已经开始准备了,随着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同学在大三之前就开始了复习,因为虽然看起来时间还很多,明年12月份才考试,但是毕竟在校生还有很多自己的课程实习等事情要忙,所以现在开始准备2022考研是可以的。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整理的“2022考研是指哪一届的?现在是大几?”,希望对2022考研人有所帮助!#2022考研#

天而不人

2022年考研的同学该如何准备?

可能很多人会告诉你考研时间战线不宜拉的过长,否则后期会十分乏力,其实不然,2022年的考生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虽然距离2022年考研还有两年时间,但从今年开始考研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2022年考研的同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01关注考研的基本趋势首先,2020年很多高校进行了研究生扩招,这会导致今年有更多人上岸,选择二战的人变少, 2021年考研时,应届生之间竞争占主导地位,压力没那么大。其次,目前全球经济受此次疫情的影响都萎靡不振,短期内难以恢复,很多工厂开始裁员,就业压力也在与日俱增,更多的人会推迟就业时间。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2021年考研人数会猛增,但高校的招生人数是有限的,到2022年时如果就业压力得不到缓解,新的应届生也会选择考研,而且更多2021年败北的同学会选择二战。因此,2022年考研的同学压力要远大于2021年的考生。02收集院校信息和考研经验贴准备2022年考研的学生,目前还在读大三,还不确定是否考研,对考研难度也不清楚,对自身实力认知也不足。但是时间比较充裕,不需要立马给自己定下目标,可以慢慢收集信息了。凡事预则立,多收集目标院校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可以更好地给自己定位,即使将来跨专业或者想冲击名校,也能有所准备。不需要你花费巨大精力,对考研的理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需每天积累一点考研相关的信息,到大四做决定时,你已经走在很多人的前面了。考研经验贴都会详细讲述每一科目用哪些书,该怎么复习等等,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03从英语和数学开始复习除了个别专业,这两门科目是必考的。英语可以从单词入手,单词书每年基本不变,用2021年的即可。数学从高数开始复习,具体用哪些参考书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从小事开始改变自己,学会拒绝外界诱惑,每天定一个小小的计划,哪怕是学习10分钟,背10个单词,大三一年坚持下来,你已经解决了考研词汇。你不仅会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会甩大多数考研人几条街。重点提一下数学,考研数学每逢偶数年会比较难,数学的学习往往需要时间去理解,去刷题,需要从量上去提高。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同样,数学复习用到的书每年都基本不变。以上,我们从三个宏观层面讲了该如何准备,具体怎么操作需要自己去规划。比如,数学从什么书开始看起,别人的经验贴该怎么结合自身情况去使用,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了解的。对于2022年的考生而言,学会自己查信息,自己独立思考会为你以后的考研路带来极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