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另一面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

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学位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 例句:After four year's study,Lucy got bachelor‘s degree .四年的学习之后,露西获得了学士学位。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大学生例句:You will have to study for two years if you want to get associate degree in some colleges.在一些大学,如果你想获得副学士学位,你将不得不至少学习两年。硕士学位master's degree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master's degree is a necessary element for a teacher.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教师来讲学士学位是必备要素。博士学位doctor's degreeDoctor's degree will only be given those who are good at some field.博士学位将只会授予那些擅长某个领域的人。好了,关于学位的英文知识,您懂了吗?

李克

2017级英语翻译硕士笔译郭学姐超详细初试+复试经验分享

个人情况 本科毕业于一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四六级大一大二裸考过的,分数不高。专四69,专八76。初试成绩397分,政治74,翻译硕士英语82,英语翻译基础12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17。初试成绩排在口笔译总排名第五,笔译方向第三;复试好像也是第三,最终总成绩笔译方向第一拟录取。我记得武哥说过,经验贴这个东西吧,实际上没什么大作用。我个人也是这么觉得,每个人程度不一样,不管看的经验贴再多,最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要自己去摸索。但是我自己在备考的时候看了大量经验贴,主要是为了求个心安,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也做到。所以写一篇经验贴,废话挺多的,仅供大家参考。各科复习经验1. 政治用到的教材:大纲解析(即俗称的红宝书)+肖~荣老师全套书册(包括精简精、1000题、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等)。报班的问题因人而异,我个人认为政治没什么难理解的地方,主要就是熟悉教材,所以虽然报了肖~荣老师的全程班,但是从头到尾只看了马原的计算部分和考前点题班,其他部分都是自己看书。政治不建议开始得太早,内容太多,后面会忘的。我是从红宝书出版以后,大概八九月份开始看的。前期就是红宝书看一章,做1000题上相应的章节。推荐的复习顺序是 史纲-毛中特-马原-思修。马原的计算题部分可以看肖老师网课的视频,建议大家费点心思完全掌握,因为几乎相当于送分题。最后时政和当代的部分我是只看了肖老师后期出版的时事政治小册子,没有看书上的内容。这样一轮复习下来,大概就快11月了,之后开始第二次复习,需要提速,一天两章,看完还是拿1000题巩固。第二轮复习就要突出重点,重点的章节和内容要尽量记熟,多翻。第二天复习前先把前一天的内容温习一遍,温故而知新,绝不可看过就算,因为内容太多,不反复巩固是一定会忘记的。(1000题我买了两套,后期用铅笔做,从头到尾做了大概4次,非常好的打基础材料。)这样复习下来基本上就到冲刺阶段了,冲刺阶段我几乎把市面上所有的冲刺卷都买下来了,当然题的质量千差万别,主要就是扫除选择题盲点,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题目不必太纠结,大题不必看。大题部分主要就是肖~荣老师的八套卷四套卷,我是八套卷四套卷大题都背了的,并且背了肖老师的考点预测小册子。考研政治主要靠选择题拉分,大题其实拉不开太大的差距,尤其对北京这种极旱的区域来说,选择题尤为重要。我的大题大概也就是个平均分,选择题今年拿了45分左右。想要强调的是,最后冲刺部分不能只看卷子不看书,因为总会有冲刺卷上涉及不到的考点。我的书一直翻到考前,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看了大概3遍,各种彩色的笔记,便签,重点的章节更是看了很多很多遍,最后红宝书是翻得破破烂烂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切记切记。2.翻译硕士英语书单:FT中文网;星火专八阅读;华研专八阅读;张剑阅读150篇;商务英语阅读;BEC高级真题;外贸函电;慎小嶷十天突破雅思写作;新东方雅思九分写作;GMAT阅读;考博英语全国重点院校真题详解俗称基英。前期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基英非常重要(认真脸)。贸大以前的基英真的很简单,选择题很多外贸函电,阅读ft中文网原文,作文图表作文。然而这两年有难度提升的趋势,选择题不再考外贸函电,考词汇辨析就非常考察平常的积累了。词汇是重头戏,单词一定要背,说不用背单词的人那是单词量已经很大的高手。单词太重要了。刘毅一万词,专八单词,可劲儿背吧。平时多看财经类文章,遇到不会的单词就记下来,每天翻翻。词汇辨析可以用专四的题集,自己也要经常总结。阅读前期要大量做找感觉练手感,但FT的速读最好每天跟上到考前。我做过的阅读如书单;基础不好的同学推荐前期使用张剑150篇,文章难度不大,词汇也都挺简单,就是选项极为。。。变态?大家不必太过纠结答案,150篇的文章非常适合做精读,程度较差的同学可以每篇拿来做精读,练翻译,积累单词,仔细分析句子结构,一本书下来会有很大的提高。贸大的阅读题型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察的还是基础的阅读能力。今年基英的作文我真是给跪了,写的不知所云,背的图表作文模板基本上用不上。今年的作文就是考察信息提炼和总结的能力,总之还是平常多写写,我就是平时懒得练,考试的时候写的乱七八糟,到处涂改。平常可以看一下经济学人,IMF报告的图表,看下专业人士的分析和措辞。改错很简单,相当于送分题。不多赘述。贸大的基英一直不难,时间完全够用,所以做阅读的时候不用着急,慢慢做就好。3.英语翻译基础书单:三笔教材+二笔教材+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韩刚三笔+韩刚二笔+IMF全球经济展望+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日报+卢敏+英语文摘(English Digest2016上半年合集)词条部分我是自己总结了两个笔记本的财经类词条,总结的时候汉语的版本推荐MBA智库,英文的版本推荐维基百科。今年方向变了,考了很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财经方面的倒是没考几个,不过建议大家准备的时候都准备好,常见的缩略语也要跟着背背,保不齐明年就又考了呢。翻译部分,总结而言就是唯手熟尔。一定要多练。翻译方法推荐武峰老师的十二天系列,先把基本的方法掌握好,然后就是大量练习,仔细总结,用过的材料参考书单(以上材料并不是全部翻译完了,而是有选择的翻译的)以及特别推荐的英语文摘English Digest,我买了2016上半年合集,重点翻译财经章节,里面的单词要重点背,译文可以学习,非常好用的一本书。汉英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是必看的,我是直接背的,但内容太多了容易忘,所以到考前只仔细背了前三分之二的部分,后面的实在是没时间了。但是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的固定用语要总结好,翻译和词条都会用到。另外还背了习大大和李克强总理的几篇双语讲话稿。英汉翻译主要就是方法+词汇,汉英就是主要靠积累。我翻译这门课用了好几个笔记本,两个笔记本是财经词条,另外两个一个用来记录英译汉碰到的词组,一用来记录汉译英碰到的词组,另一个笔记本就是总结的汉英翻译常见的句式和模板,其次还有政府工作报告词汇总结专门的一个笔记本。自己的笔记一定要多翻翻,不要记了就不看了。诗词翻译大家可以总结一下近几年领导人讲话常用的诗句的标准翻译。今年贸大翻译这门课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英译汉篇幅加长,然后汉英不再专注财经或政府工作报告类,而是偏向文学翻译了,考的国学教育,孔子,论语相关的内容。这个在今年准备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一下。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书单:星火专八人文知识+李国正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高考满分作文+经济应用文写作+知识抢答题典+林青松等等这门课我真是无话可说,我相信今年大部分同学跟我的感受一致。今年贸大百科考的太偏太细,主要考察知识储备,不再考察参考书的复习能力了。给的所有参考书上的几乎没考。但是复习还是要下功夫,虽然题很变态,但是还是有能全答对的同学。我在百科上也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林青松背的滚瓜烂熟,西方文化史也看的差不多烂熟于心了,英美文学用的星火的,地理常识就是百度搜一下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知识点,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也记得差不多。作文部分,因为一直以来作文比较好,所以大作文没练过,而且大作文这种东西也不是一时间能突破的,心里没谱的同学可以买高考满分作文看一下积累一下素材。小作文是一定要去看的,推荐经济应用文写作。今年小作文考的是创业策划,我大学的时候参加过创业创新大赛,所以备考的时候就把当时的策划书拿出来,以此为基础,重新写了可行性分析、创业策划、市场分析等经济类作文,其实内容是差不多的,但是每种作文有其固定的格式,所以大概调整了一下让同样的内容符合不同的文体。考的时候刚好考到了,比较幸运。小作文大概有一二十类,自己要注意总结模板,内容不必细究,主要是把每种文体的格式搞清楚。万变不离其宗。复试贸大和往年一样,第一天体检,第二天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今年跟往年有些不同,往年笔试和面试时各占50%,今年听力占40%,面试60%。笔试部分全是听力,听力部分今年是用的公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mini-lecture,25个空,50分,文章很长,跟专八很像,不过是可以看题的,今年考察了很多数字,不过都比较简单。第二部分是interview, 5道题,可以看题干的,10分。第三部分是news问答,而且是brief news。一共五条新闻,每条新闻2个问题。News真的是相当brief,我记得有一条新闻只有一句话。总之听的时候要仔细,稍不留神就过去了,难度中等偏上。前两部分比较简单,用专八的真题就可以,新闻部分相对比较难,我在出成绩后到考前的一个月每天疯狂听新闻,BBC,VOA,CNN基本上从早听到晚。前期积累常用新闻词汇和近期新闻热点,精听,逐篇做听写;后期泛听为主,主要是磨耳朵,习惯新闻的格式和特征。面试的话也跟往年有少许变化。两个人一起面试,进场之前会带到一个教室里面,5分钟时间看一篇文章;看完以后去面试,老师会让人一人读一段刚才看过的那个文章,然后会抛出一个问题两个进行讨论,问题是跟看的那篇文章(这个环节以前是即兴演讲,个人认为改为讨论降低了难度)讨论完以后就是各问一个大纲上的问题,不难,老师都很好,面试时间两个人一共十几分钟吧,很快就过去啦。Tips:出了成绩以后觉得自己的分还可以,但后来听到全日制非全日制要统一划线的消息,担心复试刷人太多,心里没底,所以联系惠园教育报了复试班(版主注:点击查看复试班介绍),根据我的情况找了研一的学姐一对一进行辅导。学姐毕竟是过来人,复试大纲上的问题全部是学姐帮忙收集的。前期学姐带着我练听力,练即兴演讲,让我从不敢开口变成了鸡汤大师,掌握了即兴演讲应该怎么讲才不会空,学习如何快速构思。后期由于大纲变化,面试从即兴演讲变成了讨论。学姐找了很多当下热门的话题让我练习讨论,最后考到的网络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恰好与之前和学姐练习的e-business的发展有相似之处,所以面试进行的十分顺利。最后心态问题其实心态问题说让大家别紧张别焦虑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贸大确实是很热门很难考。但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不要跟别人比,不要想着有多少人考多可怕,而是要跟自己较量,把每门课该拿的分数都拿到,管他多少人考,保证自己会的不会做错,不会的尽量压低到最小化。现在时间还早,把基础打好,坚定目标,坚持到最后,就没有太大问题。加油啦,各位。我先上岸啦~祝愿大家也能如愿以偿。

河广

道壹英文翻译服务公司译员对布拉纳里博士中文翻译英语对照示例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道壹英文翻译服务公司译员对布拉纳里博士中文翻译英语对照示例 文章,道壹翻译文静老师个人感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道壹译员对布拉纳里博士中文翻译英语对照示例:弗朗西斯科·布拉纳里博士的职业生涯始于在国家研究中心的伊特鲁里亚学和意大利文物中心做研究助理。此后不久,他成为梵蒂冈博物馆伊特鲁里亚意大利文物部的科研合作伙伴,并于1983年被聘为该部门助理。他于1989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在那里教授伊特鲁里亚学课程。同年年末,他被提升为伊特鲁里亚意大利文物部检查员,之后在1993年再次得到提升,为该部门主任。几年后,在1996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任命布拉纳里博士为纪念碑、博物馆和主教画廊代理总干事,并于2002年任命其为总干事。Dr. Buranelli began his working career as a research assistant at the Center of Etruscology and Italic Antiquities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Shortly thereafter he became a scientific collaborator at the Department of Etruscan Italic Antiquities of the Vatican Museums, and in 1983 he was hired as an assistant at the department. He spent a short time in 1989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in Paris, where he taught a course in Etruscology. Later that year he was promoted to Insp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Etruscan Italic Antiquities and then in 1993 was again promoted, this time to serve as the department’s director. Several years later, in 1996, the Holy Father, Pope John Paul II, appointed Dr. Buranelli to serve as Acting General Director of the Monuments, Museums, and Pontifical Galleries and then in 2002 appointed him as General Director.以上就是道壹翻译给大家总结的关于道壹英文翻译服务公司译员对布拉纳里博士中文翻译英语对照示例 文章

后人类

专业英语翻译都是怎样练好英语口语的呢?

现今,多种因素促使英语学习者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语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很多场合,比如高考,考研,考博,工作面试,社交场合等,一口流利、标准的口语,在某些时候,让我们掌握了主动权。现实问题是,应试英语教育占了英语教学的半壁江山,学校的英语教育更注重英语单词、语法、阅读等的学习,这导致很多人英语笔头功夫很硬,但是一开口就输掉了气场。好的口语,犹如一身光鲜亮丽的衣着,在各种场合,让我们如虎添翼,把我们点缀的光彩照人,熠熠生光。但现实生活中,练习口语的人一大把,练习口语的资料多如牛毛,在海量资料的冲击下,大部分人都是把各种资料不加甄别地买回来,先放着,等练习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理想,然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发音时,我的舌头怎么不听使唤?我发的音怎么那么奇怪?我发音的时候,怎么感觉舌头像是堵在了嘴里,音怎么发不出来呢?别人发的音怎么那么饱满,而我发的怎么像是掐着喉咙发的呢?等等,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自己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花钱买的这一大堆资料被束之高阁,打入冷宫,最终扔进垃圾桶。其实,英语口语的学习最关键的一步是先把每个单词的音发标准,前提就是把音标学好。在音标学习过程中,找对学习材料,跟对老师至关重要,否则,下了大功夫,最终发出的音还是蹩脚,舌头、嘴唇不听自己使唤,时间浪费了,积极性打击没了,却收效甚微,最终的结果就是放弃,自己一无所获,继续操着一口不那么流利的口语混迹天涯。学好英语音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每个音标的发音规则,要将人体器官发音图印在脑子里,知道每个音的发音规则,舌高点在哪里,嘴唇是圆唇还是扁唇,哪些是唇音、齿音、硬颚音、软腭音、小舌音、鼻音等。译者在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口语也很差,到了几乎想要放弃的边缘,后来译者咨询了相关的老师,找到了自己英语语音学习过程当中的症结所在,并在老师的推荐下,系统学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朱鑫茂教授编写的《简明当代英语语音》教程,改正了自己英语发音中的问题。在《简明当代英语语音》这本书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朱鑫茂教授系统、科学地介绍了英语音标的发音理论,讲授了实际的发音方法,并为每个音的发音规则配以声情并茂的人体器官发音图和学习范例以及相关理论指导,对想学好英语发音的人来说,是一本大有裨益的参考书和教材,受益良多,收获颇多。除此之外,本书附带北外朱鑫茂教授讲授本书的真人出镜实录光盘;通过光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音在发的时候,舌头应该放在那里,是圆唇还是扁唇,此外,本书附带的光盘大大降低了我们学习的枯燥性,在遇到教材看不懂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随时在光盘中找到答案,一举多得。如果在英语口语方面有问题还在海量英语口语练习资料中徘徊不定的英语口语学习者,不妨试一下这本教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知周也

寒假不挨骂指南之英语学习APP推荐

寒假到了,各位同学们在行李里装了什么呢?除了衣物以外,是不是还装了很多书呢?美其名曰:我假期可是要学习的!其实,一到家就打开了手机开始和白起谈恋爱,每天都是“白起”夫人……但,面对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学英语怎么能行呢?(妈妈的语气)然鹅,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利用好每一分钟,研究透每一段阅读和听力,才能称霸每一次英语考试!今天,特向大家推荐4款走路、坐车、吃鸡都能学英语的APP,让你假期再也不挨骂!1.有道词典这款App,在英语词典中收录了《柯林斯高级英汉双解词典》《21世纪大英汉词典》等权威词库。除此之外,有道词典还收录国际名校公开课以及欧美经典影视作品的视频例句,还原最真实纯正的英语使用场景。更加讨喜的功能莫过于:[实景翻译和对话翻译]实景翻译:拿着手机摄像头对着英文,自动就浮出了中文翻译,这一点上非常便捷!对话翻译:类似于科大讯飞的自动翻译机器,这个APP也可以自动选择需要翻译的语种。2.不背单词这是一款既可以用来查单词,也能帮你科学记单词的APP。作为一款背单词APP, 它的优势最加明显的地方在于——其中Library选项中,可以先选择要背诵的词库,选择非常之多!初中、高中、大学四六级、考研考博、BEC、日常生活和商业法律等。最重要的是:在中高考的分类中,这款APP的教材版本分类很细致!3.可可英语 这个App最神奇的地方是:里面有各种类型的英语电台,还有双语视频和专门的阅读板块。能满足除了口语部分的其他英语学习需求,特别是听力上的需求。其中他们的电台板块,有比较权威的VOA BBC TED NPR等专栏,里面配有音频和双语字幕,对于练听力来说其实也挺足够的,特别是要应对一些考试,需要练习新闻类的听力时,很适用。4.TEDTED就不用多介绍了,有很多宝藏演讲者,很值得一看,能收获超多的知识。练习英语的话则需要不断看反复看,而且不能带字幕,听不懂可以一遍一遍倒回去听。但是有时候演讲者的英文也没那么好的时候,也是有点痛苦的,而且App速度稍微有点慢。TED的演讲都不长,分享话题涉及多方面,适合注意力集中困难症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内容一般很有哲理,很有内涵,比较适合有一些英语基础的学习者练习听力,即使美国人英国人,都不能保证不看字幕的情况下完全听懂。以上就是豆豆君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英语类学习App了。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类型和喜欢的风格进行下载,根据需求安装就可以啦~一起坐等豆豆君下一期的英语学习分享吧!

仁者居之

《绿皮书》公映字幕最全纠错,33个翻译问题全曝光!

在《绿皮书》正式公映之前,就毒舌君写过这篇影评(《绿皮书》公映版字幕翻译如此糟糕,“英语老师”马云知道吗?),告诉大家公映版字幕存在大量错译和漏译的问题,同时也特别提到,所写的内容仅仅是公映版字幕的一部分问题,毒舌君只是在观影过程中随手记了几个,问题肯定还有更多!那篇影评在各平台发表之后,不少热心的影迷也在评论中留言补充了更多的翻译问题,再加上毒舌君最近又去影院看了一遍《绿皮书》,所以现在终于可以给大家呈现这篇《绿皮书》公映版“字幕捉虫”的完整版本了,以下记录的翻译问题,不说是100%,也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让大家可以看清楚本片到底是怎样一种糟糕的翻译状况!毒舌君这么做的目的,在上一篇影评里也表达过了,越是优秀的影片,越是值得字幕翻译上的认真对待,否则只会让佳作失色!而且近几年好莱坞引进片公映版字幕的整体翻译状况,已经越来越好了,上一次有如此糟糕的字幕,还要追溯到2016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了,毒舌君当时也专门写过“字幕捉虫”的影评,所以,《绿皮书》再次出现严重的翻译问题,才让毒舌君感觉如此无法容忍!总之,希望类似的问题今后不再发生,公映版字幕精益求精!下面就请大家来看看,毒舌君精心总结的《绿皮书》公映版字幕“捉虫”完整版!(一部分内容与上一篇《绿皮书》影评有重合,莫见怪!截图为字幕组字幕,非公映版字幕)问题一:公映版字幕把这句话翻译成了“胡搅蛮缠”。这句话的前情是一家人吃饭,托尼的妻子让大家帮忙给他找个临时工作,有个亲戚就说:“你之前在卫生部的工作就很好啊,你不应该打领班。”托尼就说:“谁让他打扰我睡觉来着!”然后就是亲戚说出的这句台词:“That's Tony.”不知为何公映版字幕会翻译成“胡搅蛮缠”,也许翻译想让观众意识到托尼说的那句话并不是在讲理,而是在“胡搅蛮缠”?但这并不重要好吧,影片通过这两句对白,其实是想向突出托尼的性格——情绪化、易冲动,这种性格跟前后剧情都是有关联的,然后通过“That's Tony”(这就是托尼)向观众强调这一点,就这么直白的翻译出来更好啊,翻译瞎发挥啥啊!问题二:公映版字幕在这句话上完全理解错误,把“儿子”当成了“他”,所以就翻译成了“他会恨死你的”!问题就出现译者根本没有把这句话的意思吃透,“He is killing you”这句话中的“He”,并不是指“your son”,而是指跟托尼比赛吃热狗的大胖子,这个不难理解吧!译者也不知道是有啥奇葩的脑回路,非得认为这里的“He”,就是托尼的儿子,然后就把“He is killing you”这句话的意思,翻译成了“他会恨死你的”,译者的这种理解能力实在太丢人了吧!问题三:公映版字幕把“the delta”就简单翻译成“三角洲地区”,有些欠妥,因为这就成了一句“无用翻译”。上面字幕组的翻译就蛮好嘛,知道把“the delta”翻译成“密西西比三角区”来便于观众理解。这就好比我们中国说北上广、长三角、珠三角,老外听了一定会懵逼一样,说成北京上海广州,老外才能理解。而“the delta”也是特指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一个词,中国观众肯定也不知道是啥。而字幕翻译在此处就不能直译,而要让观众理解,再加上前面都提到了肯塔基、北卡罗来纳、田纳西这些美国州名,所以后面在翻译“the delta”时,把密西西比这个州名带上,观众才能够理解。否则只翻成“三角洲地区”,观众看到了也不明所以,这就是典型的无用翻译,翻译了跟没翻译一个样。问题四:公映版字幕把这句话居然翻译出了“是不是感兴趣”的意思!“availability”这个词意很明确吧,放在这句话里就是问“是否有空”的意思啊,公映版字幕为啥非得翻成“是不是感兴趣”的意思呢?真是醉了啊!问题五:紧接着,雪利博士跟托尼告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公映版字幕却翻译成了“感谢光临寒舍”!这句话也就是一句正常的客气话啊,为啥公映版字幕非得在翻译中带出“感谢光临寒舍”这种“谦辞”的效果呢?瞅瞅英文原文,哪有“寒舍”这样的表达,想要突出雪利博士这种“高知阶层上等人”的范儿,也不能“无中生有”吧?对不对?问题六:这句话公映版字幕又是理解有误,翻译成了“你挣那点外快够给你老婆买件像样的礼物吗?”这种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黑帮老大在有意拉拢托尼,让托尼给他们干活,这样托尼就能“赚点外快,给老婆买点好东西”,结果公映版字幕却翻译成了黑帮老大在质问托尼“你挣那点外快不够给老婆买礼物”这种意思,完全是南辕北辙啊!问题七:公映版字幕没有在“doctor”这个词上翻译出影片意图传达的那种“误解感”,把所有出现的“doctor”都翻译成了“博士”。我们都知道,“doctor”有两个常用的意思,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博士”。很显然,托尼一家人都以为面试他的是个“医生”,压根没往“博士”上想。所以托尼面试回来之后在跟妻子解释的时候,才会说“He ain't a real doctor”(他并非真的是医生),但他的妻子还没搞明白,于是才一句“I don't understand.Why did they say that he was a doctor?(那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他们说他是医生呢),所以托尼才继续跟妻子解释“I think he's, like a doctor of piano playing or something.”(我觉得他可能是钢琴演奏方面的博士吧),提到了“钢琴演奏”,妻子肯定就不会往“医生”方面想了,而是知道面试他的是一位音乐方面的“博士”了。公映版字幕把此处所有的“doctor”都翻译成了“博士”显然是非常不恰当,而且是有碍观众理解剧情的。上面的字幕组字幕就知道啥时候该翻成“医生”、啥时候该翻成“博士”,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问题八:公映版字幕的翻译人员完全不了解“jungle bunnies”这句俚语,没有翻译出这句俚语蕴含的“种族暗示”,导致她妻子的下一句话,仿佛神仙一样就能猜出“他是黑人”。公映版字幕将“the king of the jungle bunnies”翻译成了“丛林之王”,没有翻译出“ jungle bunnies”所应有的暗指黑人的侮辱性语义,上图的字幕组翻译就很好,“黑兔之王”的“黑”字,就让下面妻子的那句话“他是黑人?”有了上下文的逻辑关联关系,如果只翻译成“丛林之王”之类的没有带有”黑人”之类暗示的词语,那么他的妻子怎么会想到“他是黑人”呢?这就是典型的翻译人员的水准不够,导致影片字幕出现不合逻辑之处的问题了。即便是字幕组出于某种“避讳”,不方便表达出侮辱性含义,也可以换一种翻译方式让观众明白“the king of the jungle bunnies”是在指“黑人”嘛,这并不难做到吧?问题九:公映版字幕把这句“No”,翻译成了“我不敢”,你说离谱不离谱?这场戏是雪利博士把电话打到托尼家,并且跟托尼说想跟他妻子通话,托尼把电话递给妻子,妻子就说了这句“What? No.”这怎么能是“不敢”的意思呢?分明是“不想”、“不愿意”的意思啊,跟“不敢”有毛关系?翻译人员的脑子想哪儿去了?问题十:这就是翻译人员不看上下文翻译的粗心大意,将“He said he'd pay you what you asked for.”这句话翻译成了“他还说付多少钱都行”。公映版字幕的错误就在于,翻译人员根本没去用心理解“He said he'd pay you what you asked for.”这句话到底指的是什么,而且忘记了前面这两张截图的剧情,这句话不是表达“你想要多少付你多少”的意思,而是“付给你所要求的薪酬”这个意思。就是前面剧情里,托尼提到的周薪125块这个“ask for”(薪酬要求)。上图字幕组的翻译“他说工资按你提的数目”,才是正确的翻译。问题十一:这句话公映版字幕翻译成了“他很大方”。真让人想不通“It's good money”这种强调“钱很多”、“收入不错”这种意思的话,强调的重点明明是在“钱”上,是咋被翻译人员把强调重点转换到“他很大方”这上面的?!问题十二:在这句话里,翻译人员不知为何对“some reason”这给词产生了格外的兴趣,于是把这句话翻译成了“黑人得有正当理由才能去旅行”。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根本不是在强调黑人旅行的“理由”啊!前面的情节是托尼妻子看到了“绿皮书”,不知道居然还有这种东西,托尼就给妻子解释,这本书里汇总了南方所有愿意接待黑人住宿的地方,给那种“旅行的黑人”(traveling while black)用的,妻子对这个词也不理解,托尼就继续解释“如果你是黑人有事要出远门”。这些对话的重点在于“黑人”和“出远门”,以此来说明“绿皮书”的存在意义,而是不是出门的“原因”,所以公映版字幕翻译成“黑人得有正当理由才能去旅行”,纯属没有get到这句话的重点到底在哪儿!问题十三:以上两张截图的问题可以连在一起说,公映版字幕把“给你和雪利博士的三明治”,翻译成了“给你们带的三明治”,然后又把面包上的“Dr Shirley”翻译成了“给唐·雪利”。真够有意思的哈,该正常翻译出“给你的和雪利博士的三明治”的时候,公映版字幕翻译却用“你们”一带而过了,这个地方还不要简化为好,因为要通过这句话的强调让观众明白,有一个面包是给雪利博士的。而后面该正常将面包上的字翻译成“给雪利博士”,却添油加醋地翻译成“给唐·雪利”!莫非是翻译人员只注意到面包上有个“D”字,没看仔细就以为是雪利博士的名字“Don Shirley”中“Don”了?有够离谱的是吧?问题十四:公映版字幕把“I can't breathe back here”翻译成“我快没呼吸了”,不是吧,至于这么严重吗?翻译成“我透不过气了”或者“我喘不过气了”不好吗?问题十五:是不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公映版字幕有个“三角洲地区”,所以此处翻译人员看到这句话的里“tri-state area”,就把整句话翻译成了“无论在三角洲地区有多需要”了?这不纯属胡来吗?“tri-state area”的正确翻法,上图字幕组的翻译才是正确的吧?肯定不是公映版字幕“三角洲地区”这种胡翻译吧?问题十六:这句话公映版字幕翻译成“谢谢你的理解”也是不太合适的,因为雪利博士的话语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理解”的意思。跟大家回顾一下这场戏的剧情,雪利博士希望托尼能把他那个难念的姓,改成简短好念的,这样才适合上流社会的场合,但托尼并不乐意,还说这姓名要是不讨人喜欢的话,我就呆在外面不进去了呗,然后雪利博士才说出这句话“A sound compromise”,生硬一点翻译就是“这是个不错的折中”,或者“这么妥协挺好”,也可以照这句话的意思翻译成中国人听起来更顺耳一些的“就照你说的办”或者“这主意不错”也行啊!但公映版字幕的翻译却是“谢谢你的理解”,首先,托尼这么做的态度是抵触和抗拒的,并不存在对雪利博士提议的“理解”成分,另外雪利博士的话语里,也绝没有对托尼表示“谢谢”的意思,因为“compromise”这个词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就是两人各让一步的妥协,何“谢”之有啊!问题十七:公映版字幕这句话的翻译是“他们的出身决定他们的作为”。好嘛,除了“他们”之外,没一个字能跟英文原句对上的啊,虽说表达的意思也凑合说得过去,但是,在按照原句表达没多大翻译难度的情况下,还是别这么“过度发挥”为好吧?这句话的相关情节是,雪利博士看到托尼跟一群黑人仆人趴在地上玩掷骰子,就教育他不该这么做,托尼就说你别针对我啊,大家不都这么玩吗?然后雪利博士就说出了上图的话,这个“They”指的就是那些黑人仆人,这句话可以像上面截图里字幕组那么翻译,或者翻译成“他们对生活没有选择权”也行啊!问题十八:各位请看,大笑话来了啊,哈哈哈!公映版字幕把有“Liberace”的这句话翻译成了“他更像自由女神”,哈哈哈,容我先笑一分钟!!!还“自由女神”,咋不“天照大神”呢?这是美国著名钢琴家“李伯拉斯”的名字啊,翻译人员没文化不说,还懒得动手核实一下,那就只能贻笑大方了!问题十九:公映版字幕把“bullshitting them”翻译成了“怂恿他们”?为什么要把“bullshitting”翻译成“怂恿”?怂恿你个大头鬼啊!大家在观影时可以特别注意一下这场戏,因为两位男主角的对话里,涉及一个“bullshit和liar之辩”的话题,准确翻译对观众理解剧情至关重要。“bullshitting”、“bullshit artist”这样的词在这场戏里多次出现,毒舌君认为把“bullshitting”翻译成“忽悠”,“bullshit artist”翻译成“大忽悠”或者“忽悠王”是比较妥当的,总比莫名其妙的“怂恿”强啊!在这场对话里,托尼说:I was the best bullshit artist in the Bronx.(我在我们布朗克斯区曾经是最牛的大忽悠啊.)说完还露出得意的表情。雪利博士就纳闷地问:the people closest to you,consider you a liar?(你的朋友都认为你是个骗子吗?)显然雪利博士心中直接把“bullshit artist”(大忽悠)和“liar”(骗子)划等号了。托尼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赶紧解释:Who said "liar"? I said "bullshit artist."(谁说是“骗子”了?我刚才说的是“大忽悠”)雪利博士继续不解:And what's the difference?(这有啥差别吗?)然后托尼就回答了一长串解释的话,就是上面那两张截图,最后用了一句“by bullshitting them”,结合整场戏两人聊天的内容和语境,这里的“bullshitting”怎能翻译成“怂恿”呢?完全是词不达意啊!公映版字幕的翻译人员,在翻译这场戏的时候,真正看懂他俩在聊什么吗?就这么瞎翻译出来了?问题二十:公映版字幕翻译又没文化了,“greaseball”这个侮辱意大利人的俚语没翻译出来,这个漏译是相当致命的,否则观众就看不懂为何托尼在他说完这句话之后,就给了这个家伙一巴掌,不是托尼故意耍横,是这个人侮辱他在先啊!问题二十一:公映版字幕居然把“carnival”翻译成“庆典”,是不知道这个词有一个更直观、准确的翻译“嘉年华”吗?还是说担心观众文化水平太低,理解不了“嘉年华”是啥意思?所以把“carnival worker”翻译成“庆典工作人员”?这同样不也很令人困惑吗?为啥当个“庆典工作人员”就会“永远在路上”了?显然,翻译成“嘉年华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地让观众理解跟上一句“永远在路上”,所形成的语义逻辑关系!“嘉年华”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曾经有一部HBO知名美剧就叫《嘉年华》(上图),就是指一个流动性娱乐演出团体,到一个地方就搭起摩天轮、打枪游戏等游乐设施以及各种娱乐表演,吸引当地民众买票参与。毕竟在那个年代,美国除了少数几个商业工业十分发达的大城市,大部分人都呆在乡镇和大农村,所以这就相当于一种盈利性质的“文化下乡”和“娱乐下乡”。在一个地方办完一场“嘉年华”,就把设施拆卸装车,带到下一个地方接着办,所以“嘉年华的工作人员”,才会“永远在路上”。而且,以美国乡镇为背景的好莱坞剧情片、动作片、爱情片,有不少都出现过片中主角到“carnival”去坐旋转木马、旋转飞椅、小型过山车、打枪得玩偶游戏这些情节,相信影迷们绝不陌生,所以看到“嘉年华”这个词,观众应该也能明白“嘉年华”指的就是这些东西,理解“嘉年华工作人员”是啥。公映版字幕好像非常担心观众理解不了“嘉年华”这个词,非得翻译成“庆典”,能花钱进影院看《绿皮书》的观众,文化程度不至于这么低吧?瞎担心个啥呢?问题二十二:公映版字幕把这句里的“guineas”(俚语“意大利人”),翻译成了“几内亚人”,无语了!这句后面“比萨、意大利面、肉丸”都出来了啊,翻译人员怎么能想都不想地翻译成“几内亚人”呢?问题二十三:公映版字幕把这句话翻译成了“这地方就像垃圾场”,翻译人员不要这么给自己加戏吧?英文原话哪个字提到“垃圾场”了?只不过是托尼用粗话来感叹这个地方“太差了”、“太烂了”,但也绝没到“垃圾场”的程度吧?再加上观众在观影时也能看到这个旅馆的环境,不至于是“垃圾场”吧!问题二十四:公映版字幕把这句话翻译成了“给你一个轻松的假期”,但是英文原句并没有“轻松”的含义。这个情节是托尼把雪利博士送到黑人旅馆住下之后,自己在旅馆里拿起“绿皮书”,读出了封面的文字“Vacation without aggravation”,其中的“aggravation”并没有“轻松”的意思,想想也能知道,一个黑人在当时那个种族歧视深重的美国南部旅行,怎么可能“轻松”得了?这句话翻译成“没有纷扰的假期”或者“没有麻烦的假期”更合适一些。问题二十五:公映版字幕把“leading citizens”翻译成了“领先的人”,领先你个大头鬼啊!会翻译成人话吗?“leading citizens”确实没有特别对应的中文翻译,但意思大家都应该不难理解吧?可以像上面字幕组字幕那样,翻译成“文化人”,或者毒舌君感觉,翻译成“头面人物”、“大人物”、“上流人士”、“上等人”、“领导人士”、“领导者”之类的都行,意思到了让观众能够理解就好,但如此直愣愣地翻译成“领先的人”实在是太差了吧,中文里也没有这么表达的啊?公映版字幕的翻译就这水准?问题二十六:公映版字幕把“You know this is pathetic, right?”翻译成了“这是写流水账”。翻译人员又给自己加戏了,英文原文根本没有“写流水账”意思,雪利博士只是说托尼的信“写的差”。问题二十七:公映版字幕把上面这句话翻译成了“我认可你一直的工作”。虽然这么翻也凑合,但毒舌君diss的点就在于,英文原话对于英语初学者也没啥难度吧,翻译人员为啥非得不按照原文来翻,非得自创一段话呢?问题二十八:公映版字幕把“negro”这个词翻译成了“黑人”,根据这个白人警察的种族歧视态度,翻译成侮辱性的“黑鬼”,才更能体现这场戏的语境和气氛。学过英语的人应该知道,美式英语中有不少词都能表示“黑人”这个意思,比如black、negro、nigger、African American等词,但这些词在英语的语境中,有的是含有对黑人的侮辱性含义的,比如negro这个词,在当今“政治正确”一统天下的美国,无论是大明星还是普通人,如果在公开场合使用“negro”这个词,都会招致众怒,因为“negro”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鲜明的“种族歧视用语”。回到影片中这个情节,托尼和雪利博士在某个南方小镇被捕,托尼的罪名自然是打警察,而雪利博士的罪名则是这个小镇仍在执行的黑人在日落之后不得上街的“日落小镇法”。而且从这些小镇警察对待雪利博士的态度来说,至少三个警察中的两个,都是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倾向的。所以当雪利博士提出要打电话给律师,并强调这是他应有的权利时,那个警长模样的胖警官才会不胜其烦地撂下截图中的那句话,显然此处的“negro”翻译成“黑鬼”比翻译成“黑人”,更契合这个胖警官的态度和情绪。虽然本片中多次出现“negro”这个词,在别的地方翻译成“黑人”也许无伤大雅,但在此处则必须翻译成“黑鬼”,才能将这场戏所表达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冲突”这些内涵,通过这个词鲜明地传递给观众,翻译成“黑人”显然就缺乏了原有的力度。相信公映版字幕的翻译人员心里也清楚“黑人”和“黑鬼”的不同,但翻译的时候为啥不多衡量一下,选择一个更为准确的用语呢?问题二十九:两人被关进警察局这一段,还有一连串的错误翻译哈,继续说,公映版字幕把这句话翻成了“跟我在这儿,你什么都干不了”。请注意这话的原意是雪利博士强调自己被托尼的鲁莽行为所连累,这里的“who did nothing”意思不是说托尼“什么都干不了”,意思是“自己什么都没做”,却要跟托尼一起关在这里。问题三十:公映版字幕把这句话居然翻译成“我以后不干了”!这也算广大网友看完本片之后,提到次数最多的一个翻译错误问题吧!而且这种翻译错误是绝对不应出现,无法让人容忍的!问题三十一:公映版字幕把这句话里的“dressing room”翻译成了“试衣间”,拜托,这不是在逛商场买衣服啊,哪来的“试衣间”,看剧情也能理解说的是“更衣室”啊!而且后面公映版字幕也能把再次出现的“dressing room”翻译成“更衣室”啊,鬼知道为啥在这地方突然抽风了!问题三十二:这个翻译问题有的网友也提到了,公映版字幕把“the bottom of the ninth”翻译成了“倒数第九个节目”,完全不知道这句话是个棒球俚语,意思跟上面那句“It's the last show”是一样的,都是表示“最后一场”的意思。问题三十三:好了,这就是这篇“《绿皮书》字幕捉虫”的最后一个问题了,公映版字幕把“turned down your bed”翻译成了“我已经把床调低”,哈哈,翻译人员不能这么“望文生义”吧?“Turn Down the Bed”是西方的一种“高大上”范儿的酒店和客房服务,属于上流社会的奢侈享受和礼仪吧,具体是啥就算说出来,你也不太能全部理解,不信试试——这是一种高档酒店的夜床服务,主要是给宾客睡前的一个准备工作,比如在床的一侧叠一个45度角,开夜灯,放晚安巾,拖鞋,放一块巧克力在枕头上等等。翻译成中文的话,也不需要这么复杂,反正咱们这边也没这套礼仪,简单翻译成“把床收拾好了”或者“把床铺好了”就成,但“把床调低”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翻译,是万万不成的!如果有人对“Turn Down the Bed”格外好奇,想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话,那么不妨看看下面这个图文并茂的解释说明。“《绿皮书》字幕捉虫”这篇文章写了这么多内容,毒舌君真是费了不少劲,相信你从头到尾看完也要花不少时间吧!而且以上33个问题,也并非全部的问题所在,还有一些问题由于毒舌君在观影过程中没记清楚,或者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就没有写在这篇文章中了!不过以现有的内容,已经可以让大家看到《绿皮书》的翻译问题有多严重了!大家看完觉得有收获的话,欢迎点赞转发打赏哦!(文/列文)

回魂刀

“red tea”不能翻译成“红茶”,那应该是什么?网友:博士茶

前天,小强闲来无事回看了2008年的一部小品,由赵本山,宋丹丹和刘流联合出演的《奥运火炬手》,在小品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奥运会是国际行为,每个火炬手多多少少都要掌握一点外语,请问茶叶的茶用英文怎么说”,这时宋丹丹张口便来说:“tea”,刘流继续问:“绿茶呢”,赵本山不甘示弱地说:“绿tea”,“那红茶呢”,“红tea”,看完这个小品,除了欢声笑语之外,作为在翻译中工作的小强看到这段台词时,不禁会想起很多人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犯小品中“赵本山”式的错误,不信的话,小强可以问一下大家,“红茶”用英语应该怎么说?小强相信会有绝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说:“Red tea”。很多人对于“Red tea”这样的翻译也习以为常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在刚接触英语时,为了更好的记忆词汇和元音,经常会用中文的形式进行标注,长期在这种汉语思维中学习英语,自然会受到它的侵蚀,也就成了“中式英语”。其实在国外,“红茶”应该被称为“black tea”,因为红茶的茶叶本身就是黑色,而且茶汤在浓郁时会逐渐偏黑,例子:Chai is made with black tea and a blend of spices.(柴茶是由红茶和混合香料泡制而成的)。有人不禁会问:如果“红茶”翻译成“black tea”的话,那“黑茶”呢?难道“红茶”就是“黑茶”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中国,茶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因此红茶和黑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茶类,那么“黑茶”应该如何怎么说呢?其实外国人是用“dark tea”来表示“黑茶”的,例如:Pu'er Tea is a kind of dark tea found only in China's Yunnan Province。(普洱茶是一种黑暗的茶只存在于中国的云南省。)最后,小强为大家科普一个知识点,其实“red tea”也是表示茶的一种,不过不是“红茶”,而是与南非的黄金,钻石一起并称为“南非三宝”的博士茶,博士茶是一种来自莱菲的纯天然草本茶,由南非赛德博格山脉的一种名为“ROOIBOS(博士茶)”的针叶灌木的叶子精制而成,是目前最时尚的的草本植物饮品,行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极高的声誉。看完之后,你还会把“红茶”翻译成“red tea”吗?

飞行课

俄罗斯租户不懂中文如何隔离抗疫?90后博士客串翻译还跑腿代购

“你好,请问家中几口人,家中有没有从外地返渝的人员?”“疫情期间,请保持空气畅通,勤洗手,常消毒,少出门。”……今年大年初一起,江津区鼎山街道艾坪社区的社区人员们就忙开了。他们与社区党员先锋队队员、居民代表24小时奋战在一起,作防疫宣传、检查生活小区门前体温检测点设立情况、为居民们作心理疏导等。截止目前,社区内4302户居民(13626人)的入户排查登记已完成,入户回访登记仍在持续进行。▲李浪(左五)加入鼎山街道青年突击队 庞滔滔摄记者从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阮前安处了解到,2月25日那天,一名名叫李浪的90后年轻志愿者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事情起源于2月24日晚,艾坪社区光华紫苑小区物业人员在值岗期间,遇见了一对返渝的外国情侣,由于语言交流不畅,次日清晨,物业人员将相关情况向所在社区进行了反映。“阮主任,我们艾坪社区遇到难题了,请求帮助!”25日上午,艾坪社区党委书记刘德会给阮前安去了电话,她焦急地告诉阮前安,光华紫苑小区有两名特别的返渝人员,是一对年轻的俄罗斯情侣,是该小区的租户。刘德会说,社区人员不会英语、俄语,走访调查开展起来有困难。阮前安说,情急之下,他联想到了江津团区委为鼎山街道分派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是高校在校大学生,英语说得都不错,阮前安提议让青年志愿者帮帮忙。这时,刘德会想到了一个年轻人李浪。▲刘德会(右二)和社区民警在核对排查数据刘德会告诉记者,防疫期间,该社区有4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到了一线。他们都是90后,李浪是其中的大哥哥,今年28岁,西北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令刘德会感动的是,李浪得知相关情况后,一口便接下了志愿服务工作。紧接着,刘德会、社区医生、李浪一起上门作了走访。原来,这对情侣来自俄罗斯,Dinar先生和他的女友在江津一家外语培训机构当外教,目前还在学习中文,所以跟本地人交流起来并不太顺利。▲李浪为外国友人代购牛奶等生活物资并送上门 丁蕾 摄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李浪,他告诉记者,这对情侣今年春节前,便离渝去了菲律宾和泰国旅游。“他们非常配合社区人员工作,我加了他们的微信,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李浪说,今日是这对外国情侣返渝居家隔离的第8天,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他既成了这对情侣的重庆翻译,也成为了他们的速递员。跑腿代购面粉、土豆、黄瓜、鸡蛋等食物。“他们很感动,通过微信告诉我,他们在重庆生活很愉快,也非常适应。”李浪告诉记者,他不过是作了举手之劳。据记者了解,除了李浪送物资外,社区人员还不定时为其送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用品,社区医生则通过李浪了解其身体状况。“他们每天通过微信向社区人员和志愿者表达谢意。”李浪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社会志愿服务,非常有意义。“疫情期间,不管是对待外籍人士还是本地居民,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尽可能为辖区群众提供帮助,风雨同舟,是社区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心愿。”刘德会说。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END——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文 江津区鼎山街道供图

不得

1961年中国为何婉拒苏联借百万吨粮食?翻译错了一个字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工作生活中,总会有各种难事、大事,热忱之余,细致为先。在外交上,有时,翻译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好坏。1961年的中国正是困顿之时,苏联本欲借百万吨粮食给中国以解燃眉之急,却遭到中国婉拒。原来只是翻译错了一个字,造成了两国误会。关系缓和,主动出借自1949年建国开始,中苏关系进入了蜜月期,战后苏联派专家前来,帮助中国进行战后建设。而到1958年4月,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以此来重新获得旅顺口的驻军权。此项提议,被中国拒绝后,中苏关系慢慢开始转恶。1958年,中国军队未经苏联许可,炮击金门,1959年6月,苏联停止对中国核项目的援助。随后,两国外交事务上摩擦不断,直到1960年7月16日,苏联召回所有专家,单方面和中国解除合约,中国国内200多个援助项目被迫中断。中苏关系彻底进入交恶期。这段时间中国建国后的最困难时期之一,遭受了连续自然灾害,国内粮食产量急速下降,经济形势也急转直下,物资紧缺。国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在虎视眈眈,苏联又撤出对中国的援助。此时,苏联方面也有意转圜中苏之间的僵局,长时间和美国的冷战,让苏联急需一个靠谱的盟友,而中国不管是地理优势、军事能力、还有曾经的交情来看都是不二选择。于是,在1961年,苏联主动提出对中国未建成的项目补足设备,开始将一线工业设备运送回中国。同时苏联和中国的一些经济、科技、技术方面的合作也有部分恢复。同年2月27日,苏联大使契尔沃年科带来一封赫鲁晓夫给主席的信。在信中,一向高高在上的苏联,主动提出愿意借给中国一百万吨粮食和五十万吨蔗糖,以帮助中国度过危机。一字之差,婉拒好意中国经过一番思量,同意了五十万吨蔗糖的帮助,却婉拒了一百万吨粮食。3月8日,总理接见契尔沃年科,表示中国还是希望能先动员自己的力量,同时打算在国际市场上以延期付款的方式来进口粮食。如果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发生困难,才会考虑苏联的帮助。其实,在国际市场上借粮的价格不如直接接受苏联帮助来得划算。既然苏联愿意放下架子,主动缓和关系,为何中国会不同意?这背后的真正原因,竟是翻译错了一个字。原来在赫鲁晓夫的信中 ,有一个字“B”,这里是借的意思。翻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此字直接翻译成了贷款。整封信的意思就变成了,苏联愿意以贷款形式给中国一万吨粮食和五十万吨蔗糖。考虑到当时的国内经济,中方领导觉得到时偿还这些粮食和糖会有困难,因而拒绝了苏联。直到外贸副部长周化民去莫斯科商谈贷款蔗糖的具体事宜,才发现事情不对劲。回国后,立即将此事告知上级。总理秘书马列打电话与翻译组重新核对后,发现果然是翻译有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事让整个翻译组成员都非常内疚,但此时中国已在国际市场购入粮食,损失无法弥补,徒说无益了。这件大事,就因一个翻错了一个字,而产生了一场巨大的误会。购粮后,虽然缓解了一时的粮食紧张,但也让中国的经济负担更重了。中苏之间的关系改善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翻译不易,需要斟酌由此可见,翻译是件细致活,信达雅中信为先,其后才是达雅。这也就是要求翻译要以准确为基础。如果原文指东,译文指西,如此南辕北辙,会更增添交流的阻力。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客观地翻译呢?其一,要保证精益求精的原则。许多翻译会在日复一日的翻译工作中变得疲惫,逐渐疏于一字一词地去细究考量,遇见熟悉的词句,就想当然地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翻译。这样一来是丢失了原文的灵魂。二来,殊不知,往往这些熟悉的词句才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踏过万水千山,却在阴沟里翻了船,实在不值当。其实,翻译工作并不比原作要简单。在翻译过程中,要有认真的劲头。任何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地去斟酌考量,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虽然有时需要紧急处理,但也绝不能仓促为之。如果在1961年,翻译能稍微思量一下“B”的意思,也许就能避免这一错误的发生。其二,翻译要会意。自不害其宏旨,皆可略之耳。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贴近原文。从语气、文体、分寸入手,吃透原文意思,再进行翻译。如果翻译不了解对方的文化,或是一知半解,即使按照文中语句原样翻译过来,也很有可能有歧义。因此,若是翻译不到位,处处都会是陷阱。正是这样的误会,在后来的谈判中又出现了几次,导致后来的中苏关系再无转圜余地。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时,中方用了“作茧自缚”、“得陇望蜀”两词。苏方听后,勃然大怒,因为翻译错误,“作茧自缚”这词让苏方以为中方骂他们是虫子,更是让苏方感觉冤屈的是,他们认为自己从没对中国的甘肃、四川有觊觎之心,又谈何“得陇望蜀”一词。因为这样不到位的翻译,令中苏关系在这场谈判后继续恶化。究其原因,还是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不了解,自身都不懂这两个成语的深意,只按字面意思浅显翻译导致。其三,在做到了准确和会意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翻译,就需要超脱原文。不拘泥于原文,用别致确切的语言,重现原文含义。这不仅要求要有很高的外文水平,更要有高超的文学素养。这也就是为何,中国的许多文学大家都有过优秀的翻译作品。余光中先生将“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翻译成“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此句不仅准确地翻译出了原文的意思,又有中文的文学造诣在其中,令人拍案叫绝。徐志摩将佛罗伦萨翻译为翡冷翠,不仅更符合意大利发音,而且更加简洁,有韵味。让中国人读来,心生向往。类似的例子还有日本品牌资生堂,译名取自《易经》中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读来令中国客户群体更加亲切,在中国市场更有优势。如今许多机械性的工作都能采用机器来代替,AI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网络上也有许多自动翻译软件。在使用翻译软件时,我们往往会遇见这样的情况,翻译出来的每个字都认识,但连一起,却看不懂全文在说什么。这是因为翻译是一项思维性工作,机器可以替代手作,却永远无法替代人类思想。可以说,在曾经的中苏关系上,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一次次的翻译错误也给两国关系造成了更多的阻挠。翻译工作中,我们总不可能完全避免任何的错误,但依然要尽力将错误范围缩小到更小。汉语言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大家不胜枚举。如今,随着英语的普及和翻译水平的进步,莫言的《蛙》也走出国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也需要更多好的翻译,来将更多的文学作品带出中国,让世界所了解。翻译,是各国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

用心跳

别样林徽因:19岁译名作,给泰戈尔当翻译,英文得哈佛博士称赞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林徽因(英文名Lin Phyllis Whei-Yin),"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她的诗细腻曼妙,如木樨花香,远则不至,近则不觉。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期间,学习英语接受外国文化的熏陶,遇见了徐志摩。她自小入读的就是由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这为她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基础。后随父游历欧洲,父亲送她去读英国的学校,还给她找英语家教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林徽因学好了英文,她19岁就开始做翻译,英文好到连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都称赞不已。那么,林徽因的英语到底有多好?我们可以体味一下她19岁时翻译的王尔德的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No red rose in all my garden!"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I have read all that the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青年哭道,“我园中并没有红玫瑰!”他秀眼里满含着泪珠。“呀!幸福倒靠着这些区区小东西!古圣贤书我已读完,哲学的玄秘我已彻悟,然而因为求一朵红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这样难堪。”这么说吧,林微因把本书翻译完之后,在她之前的译本几乎无人再看,之后所有的译本都采用了她的翻译版本《夜莺与玫瑰》。林徽因的英文造诣在很大程度也跟林父培养有极大关系。林父的做法和眼界,即便是放到现在也十分可取,因为他不仅知道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作为一个外国人去学习英语的短板――缺乏反馈,因此给她请了英语家教。No.1 Feedback 反馈反馈分为两种:主观的内部反馈和客观的外部反馈,而我们在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就缺少外部反馈。跟读英语句子并录音,跟老师同学互相纠问,也都是营造反馈系统的方式。想要把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建立联系,那就需要及时的反馈。就比如,刚学到一个英语单词,你就要将其马上运用到句子当中去。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获得有效的反馈以改善英语发音、写作和口语能力。比如将自己写的作文交给老师批改;用英语和"native speaker"进行对话;或者在网上请外教(这是最适合2020这个特殊假期的稳妥又安全的学习方式),然后记录下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想要真正的学好英语就要建立起全面的反馈系统。之后她在徐志摩的推荐下,开始阅读英文原著,英文水平在那段时间取突飞猛进。不过更主要的是她喜欢背诵原句,刚开始她背诵莎士比亚戏剧里的台词,后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全英文出演诗剧《齐德拉》。她这种学习方式直到现在仍然可圈可点,因为背诵整句有助于我们克服语言障碍。No.2 Language barriers 语言障碍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中文属于表意文字,两者之间存在阅读方面的差别。英文句子由单词组成,单词又由词根词缀组成。因此,在扫读英语长句的时候,虽然能找到几个关键词,且由此猜到句意,但是由于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实词虚词等的存在,英文的视读效率要比中文低得多。因此,学习英语的时候背诵整句,直接听语言并且模仿跟读(发音→含义)比阅读书本文字(文字→发音→含义)更有效,而且还有益于我们掌握句型语法、语音语调、词组、成语,不会出现遗漏介词的情况。1923年,她在报纸上发表了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的译文;1924年泰戈尔访华,她和徐志摩共同担任翻译;后又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图录》。她将自己所学的英文运用得炉火纯青,这离不开她平时日积月累的有素训练。No.3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上面提到的建立英语学习的反馈系统和整句背诵,都需要熟练地运用才能达到我们学习的预期效果的。比如,你可以每日选两三句,悉读熟背,这几句务必做到通顺、音正、意明,如此操练半年,英语能力必定有所进步。或者也可以仿效句子,自己造句,让你所学的知识活用起来,看到英文诗,英文文章就进行复述互译,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林徽因通过学习英语这门语言,了解了海外文化,扩展自身的眼界,迷恋上了西方的文学作品,也自己执笔创作,带我们领略了她心中那人间的四月天。写在最后:医者别家赴前线,躬行为民建康桥。国难疫情随风逝,再迎人间四月天!——写在2020年的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期。更多精彩好文:新型冠状病毒变成英语阅读,学会这4点,助你全英文阅读无障碍马云:要想学好英语,就只学用得上的英语|怎么学?谨记6字秘诀钟南山:35岁开始学英语,去16个国家英文演讲|不熬鸡汤只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