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生论文投出后石沉大海,论文刊用率很低,原因只有这四点环保路

大学生论文投出后石沉大海,论文刊用率很低,原因只有这四点

读研之后,很多人就开始迷茫,导师天天催着看文献、阅读书籍、查阅期刊,一年下来,文献看了几百篇,期刊也翻阅了不少,书也读了,可依旧写不出论文怎么办?也有同学在苦恼,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写出来一篇,前前后后改了好几遍才投出去,结果左等右等却盼来了退稿通知,欲哭无泪怎么办?还有同学投出去之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面对以上这些情况,你是否也是束手无策?作为过来人,我想告诉你为何你的论文刊用率很低呢?无非以下几种原因:一、论文内容原创性较低当前,很多同学写论文,尤其是第一次写论文,往往无从下笔,只能参考大量文献,尤其是文献综述,参考大量文献后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反而将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其实,从本质上讲,这并不是文献综述。你要知道,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起码在文中表明自己的立场,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别人才会去下载去引用,但是倘若你所提出的观点没有理论依据的支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所以,任何观点的提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实践证明或理论事实的,有理有据才会更有信服力。为此,一味地借鉴别人的思想,换汤不换药的文章很难被录用甚至发表,要想自己撰写的论文得到核心期刊的青睐,你就得充分发挥实力,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并进行验证。二、论文内容不符合期刊主题大部分期刊都有自己的宗旨,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会收录,一般情况下只收录与本期刊办刊宗旨和思想一致的论文。比如期刊《教师发展研究》,它的期刊宗旨是反映学科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等。因此,如果你想投该期刊,就必须按照该期刊的要求撰写相应的论文,论文主题一定要符合期刊宗旨。所以说,你可以先锁定目标期刊,然后钻研、梳理总结该期刊的论文特点,并依据你所归纳的论文特点进行写作,这样一来论文的录用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三、论文内容质量不高很多同学初次写稿,并不懂得论文中的专业术语,大部分内容可能使用了大白话,这样的论文自然将会面临退稿的风险。那么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呢?一方面你可以阅读大量的文献,仔细品读文献中是如何用词的,尤其是过渡词的选取,注意文章的写作结构及特点,并刻意模仿;另一方面,阅读本专业领域的重量级书籍,通过读大量的书,体会作者的语言描写特点, 学会运用书中所描写的语言去写作,尽量减少白话文的应用,而且论文一定要有数据支撑,同时这些数据是经过实践验证可行的。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成果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支持,要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内容要充实,表述要准确。四、错过了最佳投稿时间关于论文的投稿时间,大部分同学都忽视了时间点,更多的是没有注意到时间的重要性。对于热点话题的写作,比如智慧校园刚刚兴起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写了一篇“互联网+时代智慧校园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并在完稿后迅速投到了数字教育期刊,结果三个月之后就拿到了样刊,五个月后就拿到了稿费;同样的,朋友也写了一篇智慧校园相关的文章,却拖了半年后才投出去,结果中国知网半年已经收录了很多智慧校园相关的文献,自然而然她没有收到目标期刊的录用通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非核心期刊发表。所以说抓住时机也很重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许慎

刘文楠︱学术的事,谁说了算:一个学术期刊编辑的反思

朱剑:《雾里看花:谁的期刊?谁的评价?》,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98.00元,421页自从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以后,朱剑就一直在《南京大学学报》工作。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做学报编辑,但最近几年他对高校学报、乃至整个国内社科人文类学术期刊的反思,却都好像在质疑这个庞大体系的正当性,指出其中的结构性弱点。而他给出的改革方案,也仿佛在松动这个体系的根基,隐隐预示着未来的转型。朱剑质疑和焦虑的逻辑起点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学术的事究竟谁说了算?对这个问题,我觉得他的答案其实非常清楚明白:学术的事就应该由学术共同体说了算,也即由每个专门学术领域正在做研究的第一线学者来决定。既然答案如此明确,又有什么需要质疑和焦虑的呢?因为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朱剑看来,中国人文社科学界至今还未能形成独立、成熟而有担当的学术共同体。于是,学术评价和学术规范都不能完全由学者说了算,相应地,学术资源的分配和学术活动的组织管理,也都大权旁落。学术工作者失去了主体性,学术工作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这是学术研究中诸多问题和乱象的根源。学术共同体的缺位或者说软弱无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学界中人的共识。历史原因固然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学术成果生产、传播和评价体制的结构性因素恐怕也难辞其咎。而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追究这一问题的根源,并且提出大量成体系的建设性意见,朱剑算是其中翘楚。圈内人戏称他为“教父”、“男神”,并非过誉。《雾里看花:谁的期刊?谁的评价?》这本论文集收录了自2007年到今年初他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的十六篇文章,按主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学术研究谁人评说”讨论的,主要是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的评价机制问题,而下编“学术期刊何以定位”则重点探讨学术期刊如何应对学术传播的新秩序,在学术共同体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在国内一份英文学术刊物做编辑已经有六七年了,也算学术编辑队伍里的一员,对朱剑在书中提到诸多质疑和焦虑,有一些我也感同身受。我想从学术期刊、学术评价和学术编辑三个角度,评述朱剑这本书中的观点,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的重新整合理想中的学术共同体,能够通过公正而开放的学术批评建立本领域的学术规范,作出恰当的学术评价。而这样的学术批评发生的场域,除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专业研讨会,主要就是学术期刊。理想中的学术期刊,通过发表前的同行评审,保证发表论文的质量,通过发表后的同行评价,形成了学者研究水平的业内口碑,更通过一线学者的参与,指出领域的最新前沿。因此,理想中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是亲密无间、难分彼此的。正如朱剑在论文中多次指出的,中国的现实与这一理想差距不小。由于出版体制的限制,与学术刊物亲密无间的不是学术共同体,而是“单位”。其中尤具中国特色的就是数量庞大的各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其中包括依托于高校的学报和依托于各地社科院、社科联的学刊。另一方面,专业性学术刊物的数量则尚显不足,刊号的限制也使符合学术共同体发展需要的新刊物出版受阻,于是学术共同体往往需要用“以书代刊”“学术集刊”这类迂回的方式发展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朱剑很早就意识到综合性学术期刊与专业学术共同体不匹配的问题(参见其2007年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上的《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一文)。他和高校学报界一些有远见的同仁,都很清楚彻底的专业化应该是高校学报最应该采纳的“上策”,但由于现有体制和编辑队伍的惯性,又是阻力最大的一条道路。在此书下编的好几篇文章中,他都在不厌其烦地分析为何综合性高校学报应该专业化,并思考如何在不伤筋动骨地前提下实现专业化。出于对高校学报前景的忧虑,他于2010年最初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借助学术成果数字化传播的平台,在各高校纸本学报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出一系列以专业为单位的电子刊。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中国知网的响应,2011年“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主页就上线了(www.sju.cnki.net/sju/default.aspx)。但朱剑认为,这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报受“单位”所限的客观局限,于是2015、2016年他又与高校学报界同仁进一步提出“专域学术在线出版平台”的构想,以互联网时代学术出版的新思路,打算以专业学术领域为单位,改造原来的综合性学报体系。在这一模式中,读者界面的专域模式可以说是“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延续,实现了在学术传播环节将学术共同体与专业性学术期刊相匹配的目的。而工作界面的设计则非常特别。它貌似与现在“中国知网”已经在做的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有些相似,但知网为单个刊物提供投稿、审稿、编辑的网上平台,其目的主要还是服务以刊物为单位的主体,并没有改变编辑流程。而朱剑提出的方案相当激进:“投稿平台向所有期刊和作者开放。作者一次在线投稿,即可选择已加入平台的所有期刊或指定其中部分期刊……凡被作者选中的期刊以先到先得的原则完成在线初审,有录用意向的期刊可以直接送审稿平台专家审稿……经过一定时间无期刊有录用意向的文章自动退给作者。”(《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页233)在这样一种类似自由市场的制度设计中,按照理性选择的原则,作者会主动选择最接近其专业的刊物,而刊物也会选择最接近其偏好专业的文章,于是反而能在彼此选择范围都大增的情况下,逐渐自然形成专业化的趋势。这就可以在机构组织上暂时保持学报的现状,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改变学报的面貌。到现在为止,这个构想中的“大型开放互动学术传播平台”还在酝酿中,是否能真正上线并同时获得编辑端和读者端的认可,真正发挥设计者赋予它的功能,我们还需拭目以待。然而,我本人对任何“大型平台”都有点本能地排斥。大平台有整合之利,却也有垄断专擅之弊。而且这样的技术不可能由学术共同体掌握。如果由像“中国知网”这样的公司来做,又恐怕反客为主;如果由上级行政部门委托某单位来做,则难免以强制力推行,造成“一刀切”的局面。如何实施这一构想,使其真正为学术共同体服务,甚至成为学术共同体构建过程的一部分,还有待未来同仁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让学术共同体重新掌握学术评价的主导权在理想的学术共同体中,学术评价是其主要功能,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学术评价往往与权力和利益密切相关,逐渐与学术共同体脱离。在《科研体制与学术评价之关系》一文中,朱剑非常清晰地梳理了其中的奥妙。他指出这个异化过程的五个阶段,我将其简要归纳如下。首先,由于学术资源往往由行政权力部门掌控和管理,他们需要有简单普适的评判标准,于是学术批评出现了分裂:为行政部门服务的评价,重结果,可量化比较,便于大规模操作;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评价,重过程,难以量化,只针对个别研究。第二,出于科研管理可操作性的考虑,学术评价成为管理者的工具,成为评职称、评奖项、分配学术经费的依据,进一步与学术研究相分离。第三,由于行政和管理部门进入学术评价领域,评价往往与权力和利益捆绑在一起,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评价的专业性、自律性和公正性都受到了污染。第四,由于学术共同体内部定性评价的可靠性下降,由专业评价机构作的定量评价随之走红,受到行政权力部门的青睐。最后,这类定量评价由工具和服务者反客为主,成为凌驾于所有学者之上的终极权威。于是就造成了现在“以刊评文”“以榜评刊”的局面:一篇文章的好坏就看它发表在哪个级别的刊物上,而评价刊物级别的则是各种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的排行榜和量化数据。针对这种为追求学术评价的“客观化”,导致其与学术共同体脱离而异化的现象,朱剑一方面承认这是暂时无法完全扭转的现状,一方面也希望通过重建“学术民主”来培养共同体内部学术评价的良性环境,重新建立定性学术批评的可信度,促进学术研究合乎内在逻辑的发展,而非只是一味跟风、投评价机构或行政指令所好。他认为,学术民主的养成需要有一个没有功利性的平等开放的学术批评空间,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和传播方式亟待改变,以实现这个目的(参见此书《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一文)。后来他提出的“超云”专域学术在线出版平台,其实不止想解决综合性期刊的专业化问题,也希望一并解决学术评价的问题。在他的设计中,“超云”有专门的学术评价平台,学者可以自由点评单篇论文,形成共同体内部的评价体系。其实,学术评价问题困扰中外学术界也多年了。西方学术界虽然还不至于太过依赖量化指标评价学者,但仍然面临海量学术成果无法甄别重要性和相关度的问题。近年来西方生物学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在线平台,名为Faculty1000(简称F1000),它由全球医学和生物学专家组成,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快速发现、评价和发表文献的综合服务,是一种新型在线研究辅助工具。这个平台的简介称:“其原创理念是为了应对生物学及生物医学论文的数量迅速膨胀,通过专家在论文出版后进行阅读、评级、推荐,来进行同行评审与筛选,以达到让科研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有价值的文献信息的目的。同时作为弥补单纯用影响因子来衡量期刊的不足而出版的一种在线的生物及医学专业文献评估系统。”受邀评论的专家以义务劳动的方式,每年实名评价推荐若干篇本专业领域的优秀论文,整个网站则以树形结构细分领域的方式搭建,读者可以找到与自己研究方向最接近的领域,获得该领域同行的专业意见。这个网站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的学者也意识到这有益于学术共同体建设,能够提高自己在本领域影响力,何乐不为。在我看来,这样专门从事学术评价的平台,可能比一个大型多功能平台更有操作性,也更适合学术共同体的成长,值得国内学术界借鉴。另一方面,朱剑也并没有完全放弃或贬低量化数据。在《歧路彷徨:核心期刊、CSSCI的困境与进路》一文中,他通过深度解读“三大核心”研制者的观点,还原了这些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数据库服务者和数据开发者的本质属性。他认为,如果缺少学术共同体配合本专业特性作出的数据分析,这些评价机构很难从原始数据中发掘出令人信服的学术评价结果。于是,朱剑期望这些机构能放弃评价功能,仅仅提供各种数据,由学术共同体中人自己来解读数据,从而真正做到评价主体的统一,评价方式的互补。这样的提议显然是在为学术共同体赋权,有助于学术民主,却增加了行政部门管理和分配学术资源的难度。于是朱剑很直白地指出:“被权力和利益撕裂了的学术评价要走向统一,并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造成评价分裂的科研体制是否有所改变。”(《大数据之于学术评价》,页163)只要学术共同体还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而非自治自律的主体,那么学术评价的分裂局面就很难从根本上有改观。不过,这几年自媒体走红后出现的新现象是体制性学术的边界日益模糊。就职于学术单位不是学术研究的唯一出路,学术期刊也不再是学术发表的唯一渠道。社会的进步使年轻一代学人有可能在体制外走一条更有个性的学术发展路径。比如,现在学术著作出版后,往往要去社交网站“豆瓣”的图书主页上发布消息,因为有不少专业学术领域的学生和青年学者常年混迹豆瓣,他们在豆瓣上匿名发表书评和短评,进行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形成一种体制之外但并不外行的舆论评价体系,不仅使学术的影响力扩展到社会上更大的受众,也开始影响学术共同体本身。这种另类评价的存在,是难能可贵的,它从学者学术训练之始就培养了一种学术民主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科研文化的风气。这种并非自上而下有意识设计的平台,也许会比刻意打造的评价机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学术刊物编辑的出路朱剑此书最后一篇文章,也是此书收录的最近发表的一篇——《如影随形:四十年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焦虑——1978-2017年学术期刊史的一个侧面》。这篇文章回溯了这四十年中学术刊物编辑(尤其是高校学报编辑)对编辑与作者关系的讨论,试图解释编辑身份焦虑的根源,及其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影响。这恐怕也是朱剑对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反思。以下是对这篇文章大致脉络的概括: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文革的结束,正常学术工作的恢复,编辑系列职称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编辑的身份意识。在此基础上,八十年代初逐渐形成了编辑学,进一步构建起编辑的职业身份,编辑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他们能够发现作品的价值、提高作品的质量,因此具有其独立的地位和意义。然而,学术期刊编辑有着与一般刊物和图书编辑完全不同的特性——他们所面临的作者和读者群都属于学术共同体,编辑的“中介”身份和“再创造”职能都非必要。为了摆脱这种身份尴尬带来的焦虑,编辑界有人认为学术编辑应该独立掌握审稿权,但这就需要编辑有高于学者,至少不逊于学者的学术判断力,因而就出现了“编辑学者化”的口号。然而,编辑个体即使具有某个专业的学术素养,也很难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对综合性学报和学刊的编辑而言,这样的口号不仅不能带来底气,反而加剧了焦虑。2004年,一些知名期刊编辑提出了“学术期刊引领学术”的说法,更是把这种理想化的编辑身份推到了极致。差不多同时,综合性学报的编辑则面对现实提出了“回归杂家”的口号。而这两种说法出现的共同背景则是外审制度的逐渐流行,编辑在学术领域逐渐失去话语权,行政部门严格管控使编辑身份日益固化,第三方评价机构获得了至高的评价权。于是,在行政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学术共同体中间,学术期刊编辑进退失据。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朱剑反思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定位问题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并进而对包括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体制进行反思和重新设计。他思考的最终结果,是把学术期刊还给学术共同体,也即前面提到的重新以专业为单位整合期刊与相对应的学术共同体,使学者主导学术研究的评价机制。那么,在这一转型中,学术期刊的编辑又该何去何从呢?在他看来,编辑队伍本身也需有分化。偏重技术的编辑与出版部门整合,可以不必从事学术生产具体内容的编辑工作,成为纯粹的文字编辑。而偏重学术的编辑,则与各个专业的学术共同体结合,深度参与共同体的学术生产。于是他和朋友们建立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编辑互动平台”微信群,定期举办由编辑和学者共同参与的研讨会,讨论本领域的相关议题。说到“编辑的学者化”,我觉得现在的情况与三十几年前这个口号最初提出的时候比,已有很大差异。这些年博士扩招,培养了大批学术研究机构无法消化的青年学者,他们是学术编辑的天然来源,不需要另行培养。另一方面,学者的秉性的确各有不同,有人喜欢做专而深的研究,有人却涉猎广泛,对许多课题都有兴趣,后者是天然的“杂家”,也很适合从事学术编辑的工作。这类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学术编辑将成为理想的学术组织者和协调人,以学术期刊为平台,将专家集结在一起进行有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这也是我理想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使命。当然,体制仍然是僵硬的。即使是“学者化”的编辑,只要在体制内的学术刊物工作,职称评定都须走编辑系列,获得责任编辑资格需要通过出版总署的资格考试,身为编辑每年还需要参加出版总署主办的七十二学时继续教育。与之相比,“以书代刊”“学术集刊”等新兴学术刊物的编辑往往由学者兼任,只负责组稿审稿,将文字工作全部外包给出版社。那些编辑就基本没有身份焦虑。归根结底,焦虑的根源还是在于,学术编辑到底应该是职业化的,还是应该重回学术共同体。这也是我做编辑六七年来一直存在的困惑,让我时刻觉得有无形的束缚,需要“冲决罗网”。我希望,即使体制不放松,学术刊物所属的高校和学术机构至少能让编辑有选择身份的自由,让属于出版的归出版,属于学术的归学术,否则只会逼得有学术追求的编辑用脚投票,离开编辑行业。朱剑在后记中强调,虽然他常被赋予“编辑学的研究者”这一身份,但他写的文章基本都是在“解构”他职业身份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这整本书的基调是颇为“丧”的。质疑与焦虑的确并不是让人愉快的事情,更何况质疑的对象还是自己干了一辈子的行业。他和他的学报编辑同行敏锐地察觉到了高校学报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并希望为学报的未来开辟一条新路出来。显然,焦虑与质疑并没有阻止他们迈向未来的脚步。从他们对历史的反思,对现状的批评和对未来的展望中,我们能看到他们竭力从无路中找路的信心、勇气和行动。如果朱剑在这本书中表达的观点真的能被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术共同体所接受,如果有一天高校学报系统真的彻底转型,那么我们正可以借用英语里一句俗语的句式:“学报死了,学报万岁!”高校学报在二十世纪初创办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培植学术共同体意识,如今学报体系空有形式失了灵魂,只有摆脱了僵化的驱壳,最初的真精神才能在新的载体上延续下去。而对普遍意义上的学术期刊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摆脱了不合理的体制的束缚,学术共同体精神才能真正回归。

势用

2020年广东省中级职称评审条件,2020年职称评审,您准备好了吗?

2020年广东省中级职称评审条件2019年职称评审已经进入尾声了,最近很多朋友都问,2020年中级职称评审什么时候开始,要什么条件。今天有两个朋友都问到,能不能帮忙代办2020年中级职称评审事宜。需要什么资料,什么时候开始要资料。在此,小编郑重告诉大家:2020年广东省中级职称评审现在就开始准备了!中级职称,需要继续教育学时,您准备好了吗?中级职称,需要写论文并在2020年8月31日前发表到相应的期刊上,您准备好了吗?广东省中级职称评审条件分析学历条件: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或三年以上(不同专业所需年限不同);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后,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5、其他学历,不具备中级职称申请资格,请提升学历2020年中级职称评定条件继续教育学习条件:申报评审中级资格的,需提交当年的继续教育学时证明,每年累计不少于十二天或72个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并提交《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其中,公需科目按照3天或18学时计算,专业科目按照7天或42学时计算,选修科目按照2天或12学时计算。(佛山不对口专业需要加多200个专业培训课时,政策如有变动,以最新政策要准)继续教育学时不够的朋友,可以咨询小编哦。专业论文要求: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还要一篇专业技术报告(佛山、东莞、湛江地区需要两篇论文,轻工工程系列,电子技术也需要2篇)注:部分专业评委会有要求2篇论文的话,按照该评委会要求。注意:申报2020年中级职称的朋友,必须在2020年8月31日之前成功发表论文到相应期刊上,过了31日的论文是无效的,所以,您还觉得现在准备太早吗?

忘人

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高考的你值得拥有!

一、学校历史悠久学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二、学校红色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华中师大的校友,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中师范大学,有一个恽代英广场三、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CA化学文摘(2011)收录期刊。《外国文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大陆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被A&HCI(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全文收录的国际权威期刊。《汉语学报》: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社会主义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在全国教育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3位,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视为A类期刊。《教育与经济》: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唯一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学术期刊。《教育财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以及《近代史学刊》、《语文教学与研究》、《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数学通讯》、《中学生英语》、《教师教育论坛》、《外国语文研究》。四、拥有众多优质学科截至2018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9个):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农药学、理论物理、文艺学(培育)五、学校交通便利周围可以满足你的一切所需。论学习,学校学风非常棒,去图书馆学习的同学络绎不绝。论风景,学校有四季的风景,有樱花、月季、牡丹、桂花、梅花、桃花、菊花等等,让你一年四季领略华师大的美。论美食,学校又称为“华中吃饭大学”,学校食堂令大学生流连忘返,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还怀念学校的美食。总之,这个学校值得报考

不过一枝

《国际眼科杂志》征稿

《国际眼科杂志》(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IES)是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眼科学会(ICO)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国际性中英文混合版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ISSN1672-5123,CN61-1419/R。本刊于2000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爱思唯尔《斯高帕斯(Scopus)》、《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和瑞典《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OAJ)》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和陕西省高校精品期刊。据科技部中信所发布的《引证报告》,本刊综合评价总分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核心期刊前三名。总被引频次、刊文量及海外论文比连续多年属全国眼科期刊之首,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眼科学期刊。本刊面向各级眼科医生及研究生,欢迎各类有关眼科和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文。1、主要栏目:英文论著、实验论著、临床论著、专题讲座、Meta分析、综述、调查研究、教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告、论著简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盲治盲及继续教育等。2、投稿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数据准确。论著、综述一般5 000字左右,临床研究、临床报告4 000字左右。3、特色栏目:本刊为国际性刊物,英文论著栏目为本刊特色栏目,为便于国际交流,特别欢迎全英文研究论文。全英文论文请附中文摘要及中文对照稿,以便审稿时参考。4、题名:题名是论文的总纲,应当准确得体、简短精练、便于检索、容易认读。论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所用的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索引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这就要求题名中一定要有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关键词,关键词多一些更好。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5、摘要:所有论文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应简明扼要,英文摘要内容要相对详细。中英文摘要均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结构式书写。综述、专题报告类论文附短文式中英文摘要。篇幅以300字以内为宜。6、关键词:关键词是论文检索的标志,是能表达文献主要内容的中心词。它是从其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包括正式主题词(MeSH),非正式主题词及自由词,一般是词或词组。每篇论文应列出3~8个关键词,其中正式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7、统计符号:统计符号根据GB/T3358.1~3358.393书写: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M):标准差s,不用SD;t检验,F检验,χ2检验,相关系数r,自由度γ(钮),样本数n及概率P等均用斜体。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准确、充分,并尽量多引用近五年新的原始文献,要求Price Index(普莱斯指数在50%左右),不引用或少引用陈旧性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文献原文作者列出前3位,3位以后用“等/et al”表示。全英文论文引用中文期刊的参考文献必须用英文表达并需列出每条参考文献原文全部作者,中文刊名用汉语拼音全名。外文期刊刊名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请务必认真核对作者姓名、文题、杂志名称、年、卷(期)和起止页码,按引用先后顺序排于文末并在正文中适当位置标注。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德国版

「依竹期刊」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获得职称?

内容来源:依竹期刊公众号(ID:yizhuqikan)每年的职称评审申报时间越来越接近了,众所周知,职称评审申报必须要满足职称申报最基本的条件(职称论文、继续教育学时)、个人材料、项目业绩材料等等。但其实获取职称方式并不是单单只有职称评审这一种方式,今天小竹就带大家了解获取职称的7种方式:”01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由人事部门组建专家评委会,根据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的办法,是最传统、最普遍的一种评价形式。02丨评聘合一评聘合一,主要是按照岗位直接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03丨考试与评审相结合考评结合,是指考试与评审分别是评价工作的两个环节,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国家或各省统一组织的规定科目考试,达到规定成绩者才能申请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取得专业技术资格。04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全国公认的技能考试,主要包括:会计、经济、审计、统计、出版、翻译、计算机软件、卫生等专业的资格考试。05丨专业技术职务审定主要是针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报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由博士后研究人员提出申请,经流动站或工作站及设站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核实后,省级人事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经审定符合条件并审核公布后,由设站单位的法人代表直接聘任其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06丨专业技术职称的初定初定专业技术资格是指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电大等成人教育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符任职条件,可确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07丨专业技术职称转业认定是指军队转业和从外地调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如已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按规定权限报相应人事部门审核认定。就目前各单位评定职称的方式来看,多半还是以第一种为主。从事工程、设计方面的技术人员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职称。撰写论文没时间,发表期刊没经验,联系依竹期刊即可解决~

格杀令

关于做好2019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9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兰州新区组织部,甘肃矿区人社局,省直有关部门人事处(职改办),省属高等院校组织人事部门,省属有关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人事处(职改办):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甘人社明电?2019〕90号)要求,现就做好2019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审范围和申报条件按照《甘肃省新闻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20号)、《甘肃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17号)、《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16号)执行。二、申报方式及要求(一)登录职称信息系统申报评审自2019年开始,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的申报评审工作通过“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www.gszcxt.cn:8000/zcxt,登录系统请使用360浏览器或谷歌浏览器),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查、网上评审(认定),并启用电子职称证书。为确保网上申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请各市州、各有关单位按照《关于“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的通知》(甘职改办〔2018〕23号)要求,及时创建组织机构和申报人员个人账号,认真研读“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在系统界面下载),严格按操作手册办理相关事宜。(二)网上申报时间自即日起至9月30日24时止。(三)审查推荐要求1.申报人员提出申请,由用人单位按照资格条件和申报要求,逐项审查申报人员所填信息及上传佐证材料,对申报人员在系统中填报的内容和上传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2.用人单位要对申报人员的品德、能力、业绩进行考核评估,严把推荐关,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得推荐,对弄虚作假或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的一律不得推荐报送。对审核通过人员,要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申报材料按照管理权限逐级上报。3.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查用人单位申报材料,重点审查申报人员是否符合条件,上传材料是否清晰、真实有效、齐备规范,上传材料与填报内容是否一致。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申报要求的,注明存在问题并及时退回;对弄虚作假或举报核实确有问题的,取消申报资格并列入“黑名单”。4.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要及时完成网上审查工作,对被退回材料的要及时告知申报人员和单位重新填报。三、申报所需材料(一)学历证明材料1.2001年及之前取得学历的,须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通过学信网免费申请);2002年后取得学历的,须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通过学信网免费申请),并在“学信网验证码”栏目中填入12位数的验证码(验证码须在2019年12月底前有效)。2.取得国外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3.取得港澳台地区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港澳台学历学位认证书》。4.取得党校、军队院校学历的,须提供学籍卡或毕业生登记表等相关佐证材料。(二)职称证书材料上传现职称证书。如现职称是转系列(专业)后取得的,还需上传原系列(专业)的职称证书。(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材料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聘用人员和企业人员需上传单位聘任文件或聘书。(四)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对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先选择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类别,再填写相应的经历内容,并请注明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第几条和第几项,同时上传盖有本单位公章的相应证明材料。(五)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材料上传申报当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证明)。(六)业绩成果——论文论著材料1.论文论著填报不少于规定数量,但最多填报5篇,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相关,按质量高低填报。2.论文须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进行检索验证,并将检索到的网页地址复制到系统“检验验证地址”栏目。检索不到或未填检索验证地址的视为无效论文,不作为评审依据。省级期刊需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查询网页查询,并将检索到的页面地址复制到系统“检验验证地址”栏目。检索不到或未填报检索验证地址视为无效论文,不作为评审依据。3.论文要分项上传刊物的封面、主办单位页、目录页、正文全文等。论著要分项上传封面、版权页、目录(摘录)页、编委会名单页、标有著作字数页。少数民族文字须上传汉语译文,外文须上传中文译文4.要通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请登录网易邮箱在收件箱中自行下载,账号:gxzcgz001@163.com,密码:gxzcgz12345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D)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对论文的真假进行核查确认。要通过中国知网等对论文进行查重,论文重复率核心期刊超过10%、省级期刊超过20%的,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对重复率符合要求的论文,用人单位和评委会工作机构可进一步采取送审、盲审等办法送交3名以上国内外专家进行质量确认,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达不到相应层级职称论文水平的,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5.对著作、译著也要采取送审、盲审等办法送交3名以上国内外专家进行质量审核,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达不到相应层级职称著作水平的,或审核不过关的,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未列入计划的教材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七)业绩成果——课题(项目)材料 1.上传的课题(项目)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一致,按质量高低填报。2.申报人员须提供包括立项、结题(验收、鉴定)、成果登记等一套完整的原件资料。上传材料含立项、结题(验收、鉴定)材料的封面,个人排名、立项、结题(验收、鉴定)单位盖章页。其中,个人排名页面须加盖立项单位或鉴定(验收)单位公章。(八)业绩成果——奖项和荣誉称号材料 上传的获奖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相关。(九)业绩成果——其他业绩材料对照评审条件需上传的其他业绩佐证材料,按照评审条件符合性逐条做好排序,上传标准参照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的要求。四、实行原始材料抽查制度由于今年首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资格审查通过人员需准备原始申报材料备查。原始申报材料主要是在系统中上传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业绩成果和论文、论著材料的原件,并按顺序整理,列出纸质材料清单。确需抽查原始材料的,各市州、县市区单位人员的原始申报材料由市州职改办统一受理汇总后报送,省直单位人员的原始申报材料由省直主管部门人事处(职改办)统一受理汇总后报送,中央在甘单位人员的原始申报材料由中央在甘单位人事部门统一受理汇总后报送,不得由申报人员个人报送。五、有关注意事项(一)申报人员按本通知要求和系统规定要求实事求是填报信息,并扫描上传真实、完整、清晰的电子版证明材料及个人2寸彩色照片。材料类型为JPG、JPEG或PDF格式,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M。因申报人员个人原因,导致上传材料不清晰或出现漏报、错报、未放指定位置、错过申报时间等问题的,后果由申报人员承担。(二)专业技术总年限和现职称任职年限,均计算到职称申报当年的12月31日为止。其中,纳入岗位管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任职年限从聘任的当月计算,其他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任职年限,原则上从取得职称资格的当月计算。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均计算到申报当年9月30日为止。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当年是否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均计算到申报当年的12月31日为止。(三)纳入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内人员须在本单位空岗数额内推荐,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执行同等申报条件标准。民营企业账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企业所在县(市、区)职称办负责创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申报职称评,凡是市州设置了相应系列(专业)层级评委会的,应当向市州申报评审。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个人申报账号均由单位创建,从所在单位申报职称。(四)荣誉表彰、科技奖励、项目课题、标准规范等,按《关于当前深化职称改革工作中几个具体事项的通知》(可在省人社厅门户网站查阅)严格区分和审核。各类竞赛、技能比武、比赛等,以各级行政部门或各级行政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比赛为准审核。联系人:李 乐 赵富春联系电话:0931—8928501,8928758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2019年9月6日

扫雷

“柳叶刀:中国青少年生育率反弹”谁来保障女孩的继续教育?

笔者最近在《柳叶刀》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中国柳叶刀#中国研究人员使用 1990、2000 和 2010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 1995、2005 和 2015 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 15 到 24 岁的年轻女性在此期间的已婚率和生育率趋势。研究报告(PDF)发表在《柳叶刀》期刊上。结果显示,15-19 岁的女性已婚率从 1990 年的 4.9% 减少到了 2000 年的 1.2%,但在 2015 年又反弹回了 2.4%;该年龄段的生育率从 1990 年每千人生育 22 个孩子减少到了 2000 年的每千人生 6 个孩子,2015 年反弹到每千人生 9.2。20-24 岁女性的已婚率从 1990 年的 58.6% 减少到了 2015 年的 25.5%;该年龄段的生育率从 1990 年的每千人生 198.8 个孩子减少到了 2015 年的每千人 55 个。2015 年,15-19 岁的农村女性的已婚率和生育率是城市女性的三倍以上。西部省份的 15-19 岁女性更可能结婚和生孩子,她们更可能没有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虽然中国的生育率远低于替代率,研究人员指出早婚和青少年生育的反弹意味着性教育需要更深入,需要确保女孩能继续接受教育这一报告指出,尽管当前大环境之下的中国生育率仍然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增长上,远远落后于替代率,但是仅仅几年青年人的生育率却在提高,且出现大量的早婚早育现象。尤其现今社会公共网络如此发达,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经常会看见一些未成年人早已为人父母,没有继续在学校接受教育,这种现象在一些西部农村落后地区更是十分普遍。这也往往引起我们的担忧,这些孩子究竟是否能够担当起为人父母的大任?答案往往是否定的。首先,这种早婚现象多出现在落后偏远山区,思想观念陈旧加上经济上的不发达,女孩也往往是被抛弃的对象,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或是出嫁以减轻家庭负担,她们的受教育权利被轻而易举剥夺了,这让我想起了“华坪女高”,张桂梅能在那样的地区建立起一座女高是多么不易。其次,由于女孩年纪尚小,加之缺乏教育,各方面的能力都尚未发展成熟,对她们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容易出现母亲出走,抛弃家庭的事件,这无疑又带来了另一个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就是——性教育,这几年性侵事件频发,性教育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根据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性侵案件占据了极大比例,且多是由熟人作案。农村地区本身观念保守,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必然影响其之后的继续教育。过早地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基础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样恶劣的影响往往伴随一生。教育在极大程度上能够改善生活,提高女性的自我意识,拥有自我权利和地位,但是每年却有很多女孩丧失这种机会,这是基础教育的悲哀。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力图补好乡村基础教育这块短板,但其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育存在地域差异,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山区女性难以得到有效教育,表现在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够、接受义务教育持续性差等方面; 居住在城市的流动人口的女孩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而他们随父母居留在城市,也无法进入原籍所在地的乡村教育系统,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 女性教育的目的不再以发展女性本身,而是畸形市场化下教育机会不公和受教育权利不公和要求妇女回归家庭的歧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现代鉴于城市化、市场化阶段中出现的就业压力,呼吁妇女回归家庭的观点再度出现。针对以上问题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外部的环境中,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应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及山区的教育支持。将其中适龄女性的教育作为义务教育普及中的重中之重。 在社会家庭观念的改善、提高方面,力求破除旧的封建思想、落后个观念的影响,去除重男轻女观念。 社会各方面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地区城乡之间互派教师学习等多种方式扩大义务教育发展渠道。 作为受教育者本身,女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树立信心,转变以往的落后的封疆观念。女性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女性自身的发展,还在于女性素质的提高。每一个女孩都应当如同花朵一样拥有璀璨绚丽的一生,教育能够给她们这样的机会,也应当给她们这样的机会!

戴望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2020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宣传部、人社局,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组织部,甘肃矿区人社局,省直有关部门人事处(职改办),省属高等院校组织人事部门,省属有关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人事处(职改办):根据省人社厅有关通知要求,现就开展2020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申报评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评审的条件标准申报评审条件和要求,按照《甘肃省新闻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20号)、《甘肃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17号)、《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16号)执行。二、申报评审范围(一)新闻系列经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信等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报社(集团)、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性期刊、新闻网站、融媒体中心等省内新闻单位(含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事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研究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含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新闻单位从业人员申报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职称的,须持有新闻记者证。(二)出版系列经国家和省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图书、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物、期刊、学报等省内企事业出版单位中,从事编辑(包括美术编辑、数字编辑、技术编辑)和校对工作并取得责任编辑证的人员;在报社、时政新闻类期刊社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在出版研究机构(含史志办)从事出版专业研究工作和在版权机构从事版权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含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三)社会科学研究系列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才(含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才)。三、申报评审方式和流程(一)申报方式2020年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的申报评审工作继续通过“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网址:http://www.gszcxt.cn/,也可通过省人社厅门户网站“职称评审”窗口登录申报),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查、网上评审、网上查询、网上发证。(二)申报评审时间个人申报自即日起至9月30日24时止。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到随时申报、随时审核、随时反馈,审核反馈工作务必于10月31日前完成,申报资料逾期未提交至省评审委员会的将不再受理。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新闻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要严格落实省人社厅关于2020年度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各项要求,务必于12月31日前完成新闻系列中级职称的评审工作。(三)申报评审流程1.申报人员提出申请,由用人单位按照资格条件和申报要求,逐项审查申报人员所填信息及上传佐证材料,对申报人员在系统中填报的内容和上传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2.用人单位要对申报人员的品德、能力、业绩进行考核评估,严把推荐关,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得推荐,对弄虚作假或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的一律不得推荐报送。对审核通过人员,要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申报材料按照管理权限逐级上报。3.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查用人单位申报材料,重点审查申报人员是否符合条件,上传材料是否清晰、真实有效、齐备规范,上传材料与填报内容是否一致。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申报要求的,注明存在问题并及时退回;对弄虚作假或举报核实确有问题的,取消申报资格并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得再申请评聘各类职称,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要追究送评单位的责任。4.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要及时完成网上审查工作,对被退回材料的要及时告知申报人员和单位重新填报。四、申报所需材料(一)学历证明材料1.2001年及之前取得学历的,须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通过学信网免费申请);2002年后取得学历的,须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通过学信网免费申请),并在“学信网验证码”栏目中填入12位数的验证码(验证码须在2020年12月底前有效)。2.取得国外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3.取得港澳台地区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港澳台学历学位认证书》。4.取得党校、军队、中专学历的,提供学籍卡或毕业生登记表等相关材料。5.2008年以后的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网上毕业证书查询结果;2008年之前的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毕业生登记表或学籍卡。(二)职称证书材料上传现职称证书。如现职称是转系列(专业)后取得的,还须上传原系列(专业)的职称证书。(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材料1.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须上传连续的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或工资变动审批表(聘任时间以表上时间为准)。2.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和企业人员,须上传单位聘任文件或聘书、资格证书、评审表。(四)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对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先选择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类别,再填写相应的经历内容,并上传盖有本单位公章的相应证明材料。(五)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材料上传取得现职称以来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的合格证书或证明。(六)业绩成果——论文论著材料1.论文论著填报不少于规定数量,但最多填报5篇,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相关,按质量高低填报。2.论文须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进行检索验证,并将检索到的网页地址复制到系统“检验验证地址”栏目。检索不到或未填检索验证地址的视为无效论文,不作为评审依据。省级期刊须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查询网页查询,并将检索到的页面地址复制到系统“检验验证地址”栏目。检索不到或未填报检索验证地址视为无效论文,不作为评审依据。3.省人社厅统一购买了“中国知网”的论文查重服务,供全省各单位、个人在职称工作中免费使用。未被“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由用人单位联系“中国知网”工作人员(联系人:詹浪,联系电话:18310277805)查重,符合查重率要求的查重报告单,经用人单位审核无误后,加盖本单位公章上传职称信息系统。论文重复率核心期刊超过10%、省级期刊超过20%的,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4.论文要分项上传刊物的封面、主办单位页、目录页、正文全文等。论著要分项上传封面、版权页、目录(摘录)页、编委会名单页、标有著作字数页。少数民族文字须上传汉语译文,外文须上传中文译文。(七)业绩成果——课题(项目)材料 1.上传的课题(项目)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一致,按质量高低填报。2.申报人员须提供包括立项、结题(验收、鉴定)、成果登记等一套完整的原件资料。上传材料含立项、结题(验收、鉴定)材料的封面,个人排名、立项、结题(验收、鉴定)单位盖章页。其中,个人排名页面须加盖立项单位或鉴定(验收)单位公章。(八)业绩成果——奖项和荣誉称号材料 上传的获奖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相关。(九)业绩成果——其他业绩材料对照评审条件须上传的其他业绩佐证材料,按照评审条件符合性逐条做好排序,上传标准参照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的要求。五、有关注意事项(一)申报人员按本通知要求和系统设置规定实事求是填报信息,并扫描上传真实、完整、清晰的电子版证明材料及个人2寸彩色照片。材料类型为JPG、JPEG或PDF格式,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M。因申报人员个人原因,导致上传材料不清晰或出现漏报、错报、未放指定位置、错过申报时间等问题的,由申报人员自行承担后果。(二)专业技术总年限和现职称任职年限,均计算到2020年12月31日为止。其中,纳入岗位管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任职年限从聘任的当月计算,其他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任职年限,原则上从取得职称资格的当月计算。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均计算到2020年9月30日为止。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当年是否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均计算到申报当年的12月31日为止。(三)纳入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内人员须在本单位空岗数额内推荐,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执行同等申报条件标准。民营企业账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企业所在县(市、区)职称办负责创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申报职称评,凡是市州设置了相应系列(专业)层级评委会的,应当向市州申报评审。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个人申报账号均由单位创建,从所在单位申报职称。(四)荣誉表彰、科技奖励、项目课题、标准规范等,按《关于当前深化职称改革工作中几个具体事项的通知》(可在省人社厅门户网站查阅)严格区分和审核。各类竞赛、技能比武、比赛等,以各级行政部门或各级行政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比赛为准审核。(五)专家举荐业绩的把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不按具备一条业绩对待:1.申请人、举荐专家双方或有一方不诚信的,或双方或有一方不知道举荐政策要求的。2.针对已定性成果举荐的。如科技奖项、发表的论文、纳入计划或已结题验收的课题、项目等。3.未产生效益的。即未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或虽产生效益,但未达到相应层级职称应具有水平的。4.未按规定程序举荐或用人单位不认可的。5.获“小范围”高级职称者举荐的。6.举荐专家不了解申请人的业绩成果、能力、品德等情况的。职称申报人填写这条业绩的,各级审核部门都要按以上要求倒查核实,不符合要求的,劝本人撤回该业绩。(六)凡申报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系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通过资格审核后,须按照《甘肃省新闻、出版和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暂行办法》(甘宣〔2019〕201号)的规定参加专业答辩,答辩时间另行通知。(七)破格申报主要是指虽不具备规定学历、达不到任低一级职称年限(规定了专业总年限的包括专业总年限)、专业明显不对口等,但业绩贡献突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在达到规定的业绩条件标准的前提下,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其中,破格任职年限的,原则上可提前1—2年申报高一级职称;业绩特别突出、作出重大贡献、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最多只可提前3年申报高一级职称。(八)“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遗失纸质证书补办电子证书功能。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执行《关于遗失纸质证书补办电子证书的通知》(甘职改办〔2020〕2号),对补办电子证书严格审核把关,及时公告作废遗失证书,并将公告抄送省职改办。(九)集中清理过去未办纸质证书人员。自去年实行电子证书后,之前应当办理纸质证书而未办理的,统一补办电子证书(按过去要求应考外语、计算机而未考或考试不符合要求者除外),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此类情况集中进行一次清理,专题说明未办的原因、数量、层级等,专门造册,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转正定级表)、资格文件(定职文件)等,经省职改办同意后统一办理。为避免两种证书同时使用引起的混乱,之前已持有的纸质证书,暂不换发电子证书。(十)为确保职称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申报人员须按照以往的标准将原始申报材料装订成册,由用人单位对其纸质材料和网上材料进行查验,并将原始申报材料留存于用人单位。上级部门和评委会有权抽取部分原始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十一)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从事职称信息系统管理使用工作的相关人员,要牢固树立严格的保密意识,按国家保密的相关规定,保管和使用账号、密码。因保管、使用账号、密码出现问题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给予严肃处理。各级分管职称工作的负责人,要定期对本部门、本单位职称信息系统保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系统操作人员要定期更换和使用复合密码,系统操作人员更换时,要办理交接手续,新接岗人员必须重新修改和使用复合密码。联系人:李乐 薛云瀚联系电话:0931—89285018928709(兼传真)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2020年9月3日

戚顾

投sci如何快速选择投稿杂志

一直有人在问小编,sci投稿怎么选择期刊。这里需要考虑因素,包括期刊方向,影响因子,审稿周期等等。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如何快速选择sci期刊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MedSci(梅斯医学)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善,从事临床研究服务、数据管理、医学统计、临床培训、继续教育等支持,促进临床医生职业发展和医疗智慧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如何在梅斯医学网站查找sci期刊相关资料。上图是梅斯医学的官网,首先我们选择“工具”,然后点击“期刊查询”。在输入框填写你所要查找的杂志专业方向(中文),比如:癌症然后你就能够看到有关癌症杂志的各种资料,比如影响因子点击“greenSCI”就能够看到。你还能够看到投稿命中率,审稿周期等等。如果你想看具体的信息,比如投稿经验,中国文章的数量等等,你可以点击“期刊名称”进入查看。你能够看到各种选项,比如期刊论坛,中国sci论文,期刊介绍,投稿信息,杂志官网等等。通过这些资料综合分析后确定你所要投的杂志。注意①该期刊文章的研究方向;②该期刊文章的数据量;③文章格式要求。筛选一个合适的期刊是科研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虑将文章投给哪个期刊更合适一些,不要因为被最先选择的期刊拒稿而沮丧,而是根据审稿意见认真修改,并将稿件投递到其他拟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