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CNNIC报告: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花凋

CNNIC报告: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

腾讯科技讯 2月28日,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下为报告第四章: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一、 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一) 产业发展规模1.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应用领域逐渐深化,配套支撑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从产业规模来看,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网络零售额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 。2013年至2017年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0.40万亿增长到29.16万亿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4%,2018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B2B平台服务营业收入规模为630亿元,同比增长18.9% 。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比2017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18年,电子商务平台收入3667亿元,同比增长13.1%,电子商务平台收入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第四季度平台收入最高,为1147亿元。图59 2018年各季度电子商务平台收入从细分领域来看,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跨境电商产业迅速崛起。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2018年我国新增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60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38个,欠发达革命老区县22个 ,进一步拓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同时,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渗透率 从2014年的1.6%迅速攀升至2017年的10.2% ,为产业崛起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海关和商检的合并、跨境电商综试区及试点城市数量的增加,为跨境电商持续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配套产业来看,移动支付和快递业务增长迅猛,有力支撑电商产业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第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69.35亿笔,金额65.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9%和32.91% 。同时,快递业务有效支撑电商产业。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11月11日-16日业务高峰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邮(快)件18.82亿件,同比增长25.8%,妥投率超过97% 。2. 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情况2018年我国网络游戏(包括客户端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业务收入达1948亿元,同比增长17.8%,收入增速较去年呈高位回落态势。图60 网络游戏业务收入增长情况我国游戏类移动应用数量较2017年保持增长,并于下半年趋于平稳态势。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游戏类移动应用数量达138万,较2017年底的107万增长29.0%,自6月起游戏类移动应用数量逐渐稳定于130万左右。图61 2018年我国游戏类移动应用数量2018年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内游戏产业生态进一步扩大。微信小游戏在年内启动商业化进程,于3月正式开启广告和安卓端内购两种变现模式,并在此后推出提高分成、保护知识产权等多项措施鼓励开发者制作原创内容,为游戏产业生态注入新活力;第二,国内独立游戏市场实现快速发展。随着用户正版意识和付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多款国产精品独立游戏取得良好收益。独立游戏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小型创作团队进入,促进游戏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三,国内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营收能力持续提升。数据显示 ,2018年上半年公司总部位于我国的游戏类应用在海外总下载量由去年同期的11亿次增长至15亿次;海外用户在这些游戏上的支出达26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0%。3. 网络广告产业发展情况2018年,我国网络广告整体市场规模达3717亿元,同比增长25.7%,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作为互联网产业的核心商业模式之一,网络广告不断扩展边界和形式,营销服务链条不断延伸,信息流广告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网络广告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图62 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和增长率2018年我国网络广告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就广告载体而言,移动广告占市场主流。移动端应用在为网民提供各类资讯的同时,也提供高度匹配用户的广告使用场景,将用户价值变现,推动移动广告市场发展,目前移动端广告市场份额在整体中的占比在70%左右,未来仍将持续增长;其二,就广告形式而言,信息流广告成为广告产业新的增长点。2018年信息流广告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与社交、搜索、视频等渠道相融合,广告投放过程中注重用户的互动体验,算法应用更成熟,投放效果更精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其三,就广告平台而言,短视频平台广告收入增速明显,伴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平台的营销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广告主预算不断倾斜,展示广告、内容植入成为主要营销方式,2017年以来,短视频平台相继推出自有商业平台,第三方短视频数据平台也不断搭建,短视频营销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二) 互联网企业发展情况1. 互联网上市企业情况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 总数为120家,较2017年底增长17.6%;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体市值为7.89万亿人民币。其中,在沪深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46家,与2017年底持平;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48家,较2017年底增加7家;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26家,较2017年底增加11家。图63 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分布截至2018年12月,在120家互联网上市企业中,北京的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占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的33.3%;其次为上海,占总体比重的19.2%;深圳、杭州、广州的互联网企业占总体比重分别为11.7%、9.2%、5.0%。图64 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较为集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在政策、产业、投资、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该地区互联网企业的上市起重要的驱动作用。随着互联网产业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完善等,未来互联网上市企业有望在更多的地区产生。图65 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分布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中,网络游戏类企业数量居于首位,占比为22.5%;其次是文化娱乐类企业,占比为18.3%;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工具软件和网络媒体类企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3.3%、10.8%、9.2%和5.8%。当前,网络游戏、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业务稳步发展,更多新兴产业模式不断涌现。2019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目前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按照相关要求,有序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各项工作。科创板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将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平台。随着科创板制度规则落地,以及互联网产业、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未来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将会进一步丰富。2. 网信独角兽企业情况根据创业企业的融资数据和主流投资机构认可的估值水平进行的双向评估,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信独角兽企业 总数为113家。其中,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最多,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47.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地的网信独角兽企业总占比达到92.1%,形成新业态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图66 网信独角兽企业地区分布从网信独角兽企业的业务类型分析,截至2018年12月,企业服务和网络金融类企业组成网信独角兽企业第一梯队,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5.9%和14.2%;电子商务和文化娱乐类企业组成第二梯队,均占企业总数的11.5%;汽车交通、智能硬件和在线教育类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8.8%、7.1%和6.2%。网信独角兽企业的业务类型分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网信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网信独角兽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创新推动作用将会愈加显著。图67 网信独角兽企业类型分布二、 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状况域名、IP地址是互联网重要的基础资源,其服务系统为互联网平稳运行提供基础保障。加强对域名、IP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提升互联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域名系统(DNS),在过去三十年得到了稳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递归解析和根域名、顶级域名、二级及以下域名权威解析等多层次技术服务体系。(一) 域名系统部署状况在域名体系架构中,根服务器是域名服务体系的顶端。198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域名根服务器。1999年,根服务器数量发展到13个,并一直保持至今。当前,根服务器主要采用镜像技术提升其服务能力。截至2018年12月,全球共部署1043台根服务器及其镜像。我国从2003年开始引入根镜像服务器,当前引入的根镜像服务器数量为9个。在部署根镜像的同时,根解析本地化(RFC 7706协议)技术也逐渐成为提升DNS根查询响应效率的重要手段。RFC7706协议于2015年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正式发布。2018年,DNS开源软件BIND在9.13版本中增加了对RFC7706协议的优化,以促进协议所提出的“基于本地递归的根服务机制”的部署。顶级域名系统位于整个域名服务体系的次顶端,主要包括通用顶级域名、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两大类别。通用顶级域名又被进一步划分为传统通用顶级域名及新通用顶级域名。根据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全球域名服务体系中共存在1534个顶级域名。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以2124.3万个的数量位居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首位。在顶级域名服务管理方面,2018年10月17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 )宣布启动新一轮域名注册管理后端应急运行机构(EBERO )服务提案征询,进一步完善并提供稳定、健康、弹性的域名标识符生态系统。在注册管理机构遇到服务故障时,确保发生故障的通用顶级域能够成功转移,提供正常的域名解析等服务,切实保护注册人利益。目前,全球共有三家机构获得EBERO服务许可,其中一家位于我国,已具备向全球新通用顶级域提供EBERO服务的能力。通过积极参与EBERO服务提案征询工作,我国相关机构将在国际域名领域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促进我国新通用顶级域的稳定健康发展。二级及以下权威域名服务器是域名服务系统中数量规模最大的环节,是承载各种互联网应用的直接载体。据统计,2018年我国境内的二级及以下权威域名服务器约6万余台套(按独立NS 数量计算)。递归服务器是用户访问整个域名空间的入口,2018年我国境内的递归服务器合计约11万余台套。(二) IP地址分配与使用当前,全球IPv6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其商业化部署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我国,自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来,IPv6应用进入了高速发展期,IPv6产业发展得到巨大推动。2018年5月2日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就相关任务向有关单位进行了明确部署。2018年,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先后在北京召开“2018中国IPv6发展论坛”和“中国IPv6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指出,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一年来,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效显著。一是网络设施的IPv6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在全国30个省(区、市)移动宽带接入(LTE)网络均已完成端到端IPv6改造并开启IPv6业务承载功能,骨干网设备已全部支持IPv6,全国13个骨干直联点中有5个直联点开通IPv6互联互通。截至2018年11月,基础电信企业分配IPv6地址的LTE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用户总数超8.65亿;二是政府和央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重点互联网应用的IPv6升级进一步提速。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大陆93家省部级政府网站中可通过IPv6访问的网站共有63家,97家中央企业网站中已有92家支持IPv6访问;三是支撑IPv6发展的产业环境趋于成熟。总体而言,当前我国IPv6发展已初步形成政企联动、高效协同、多方参与,网络、应用和终端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三) 基础资源技术发展2018年,域名新技术取得多方面进展。在技术协议和标准制定方面,DNS隐私保护技术受到产业关注。IETF先后发布技术标准RFC 8310和RFC 8484,描述了DNS over HTTPS(简称为DoH)和DNS over TLS(简称为DoT)两类隐私保护技术,针对DNS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加固。自2018年3月,主流浏览器Firefox开始提供针对DoH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IETF持续推进多项标准的制定,如描述针对EDNS 协议中填充策略的RFC 8467、描述在特定场景下如何实现DNS请求最小响应的RFC 8482、描述针对DNSSEC 协议的根密钥信任锚预警机制的RFC 8509等国际标准相继发布。在DNS产品及应用方面,多款国产DNS产品问世,推动我国域名行业首次建立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域名服务与安全防护产品体系。2018年,我国域名高性能解析和监控防护技术不断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取得新突破,涌现出“网域”、“红枫”等一批高性能域名解析与监控防护产品,域名服务安全策略本地化定制能力得到增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域名服务系统的安全可控服务能力和防护能力,保障我国域名服务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在DNS与其他技术结合方面,DNS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取得新的进展,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大数据(服务)平台一期于2018年9月在北京启动上线。三、 新兴技术发展状况(一) 5G发展情况我国5G发展进入全面深入落实阶段。2016年至2017年间,随着《“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国家5G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随后,各部委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政策逐步落地。201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对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设置了明确的指标;2018年5月,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宽带网络演进升级,推进5G技术产业发展。5G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技术研发方面,依托科技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于2016年1月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成功完成,第三阶段“5G系统方案验证”测试正在进行中,目前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测试已全部完成,华为、中兴、大唐均进展顺利。当前,我国第三阶段系统组网验证的SA(Standalone,独立组网)测试已部分启动,重点城市5G规模组网建设试点工作将陆续开展。标准制定方面,截至2018年3月,我国提交的5G国际标准文稿占全球的32%,主导标准化项目占比达40% ,推进速度、推进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6月,首个5G国际标准正式公布,我国企业多项技术方案进入国际核心标准规范。目前,全球统一5G标准正在制定中,我国产学研各界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键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创新活力。5G产业化取得初步成果,政企合力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工信部于2018年12月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5G频谱资源,随后将陆续制定和颁布物联网、车联网的频率使用规划。面向5G的芯片设计研发正在部署,华为、联发科、紫光展锐等芯片厂商均制定了发展路线图。国内主要运营商联合终端厂商陆续启动研发计划,部分国产品牌已成功研发出支持5G NSA的预商用终端产品样机。相关厂商已于2019年进行首批5G芯片的流片,同时运营商也已展开5G试验基站建设。(二) 量子信息技术发展情况2018年,我国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推动量子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通过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推进基础领域研究、探索商业化应用模式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政府部门鼓励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量子通信”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一期工程”列为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项支持重点之一。北京、山东等地方政府加大对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支持力度,包括编制发展规划、支持成立科研机构、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等。科研机构取得量子信息技术领域新突破。2018年,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在量子调控、量子纠缠和量子密集编码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体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一流的科研能力。2019年2月,美国科学促进会将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授予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企业积极布局量子信息技术领域。2018年,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研发“太章”量子电路模拟器,华为发布了量子计算模拟器“HiQ”云服务平台。腾讯、百度等企业也纷纷布局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组建了相关实验室,推动该领域的探索。企业的参与有利于加快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步伐和普及应用。(三) 人工智能发展情况2018年,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相关政策持续落地,科研成果日益丰富,产业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政策环境方面,人工智能相关规划文件陆续出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省(区、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布多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其中12个制定了具体的产业规模发展目标。同时,有22个省(区、市)在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设置了人工智能专项、19个省(区、市)在大数据规划中提及人工智能。通过一系列政策与资金扶持,各省(区、市)不断强化本地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为当地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广阔发展前景。在科研成果方面,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不断发展。专利申请方面,截至2018年11月,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4.4万件 ,占全球申请总量的43.4%,居全球首位;标准制定方面,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伦理道德标准研究,目前已经批准了7个IEEE标准项目,同时,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人机交互、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开展了标准化工作,制定并发布了各个领域相关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对核心硬件的要求持续提升,人工智能芯片研发不断加速。2018年我国企业相继发布人工智芯片。5月,寒武纪发布了新一代云端AI芯片Cambricon MLU100,可支持各类深度学习和经典机器学习算法;10月,华为同时发布了用于大规模分布式训练系统的昇腾910(Ascend 910)和面向边缘计算场景的昇腾310芯片(Ascend 310)。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方面,截至2018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 已达到1011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北京拥有395家企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城市;产品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已在医疗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垂直领域得到应用,形成“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终端、系统及配套软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四) 云计算发展情况2018年我国云计算技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政策支持、产业规模、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在政策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发展,通过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软件企业向云计算加速转型,同时推动云计算在政务、金融、工业等领域中应用水平的提升。继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8月发布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以强化云计算平台服务和运营能力为基础,以加快推动重点行业企业上云为着力点,指导和促进企业运用云计算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产业方面,我国大型云服务商已经跻身全球市场前列,且企业营收保持了高速增长。从市场份额来看,阿里云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公有云服务商,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 。从典型企业的营收增速来看,阿里巴巴2018年云计算业务营收达到213.61亿元,同比增长91.3%;腾讯前三季度云计算业务营收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两家企业的云计算营收增速均远高于同期亚马逊云服务的营收增速(47.0%)。在技术方面,我国云计算发展呈现以下四个特点:其一,X86服务器是云计算硬件平台的主流选择,硬件在平台整体投入和营收中的占比较高。但随着硬件设备标准化程度和软件异构能力的提升,预计软件和服务市场的营收占比将逐渐增长;其二,国内云计算服务商在重视参与建立开源生态的同时,也积极进行自主研发。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国内云计算服务商陆续参与Linux基金会、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基金会等开源基金会,并在2018年发布了“飞天2.0”“Redis5.0”等自主研发的云计算产品;其三,安全问题虽然已经引起云计算服务商的高度重视,但安全事故仍旧频发,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其四,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将极大提升对海量数据的及时处理能力、数据存储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在应用方面,我国云计算应用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金融、工业等传统行业加速渗透。首先,政务行业是云计算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目前全国超过九成省级行政区和七成市级行政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务云平台;其次,金融行业积极探索云计算应用场景。由于中小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系统迁移成本低、云计算应用需求强,使其更倾向于通过云计算改造现有业务系统;最后,工业云开始应用于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过与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融合,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开始引入云计算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了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五) 大数据发展情况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已形成了以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引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个聚集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 ;贵州、河北、内蒙古、河南等省正式印发了大数据相关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的融合应用继续深化;同时,大数据成为省级机构改革一大亮点,目前广东、贵州、上海等12个省(区、市)均设立了省级大数据管理机构,有利于数据汇集,打破信息孤岛。我国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加速突破。硬件关键技术逐步发力,阿里巴巴公司在2018年持续推进神经网络芯片研发,该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大数据计算和分析领域。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技术进一步融合,通过公共云基础设施提供在线服务。BAT、电信运营商等企业持续引领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与落地,覆盖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能源等众多领域。我国大数据产业不断成熟,持续向经济运行、社会生活等各应用领域渗透。受益于巨大的IT投入、良好的信息化基础、畅通的数据业务链条等有利因素,互联网、金融和政务等领域的大数据公司发展最快、体量最大、应用成熟度最高 。未来5年,预计我国大数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3% 。2019年,大数据技术将呈现出十大发展趋势 :一是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二是机器学习继续成为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核心技术;三是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研究和应用热点;四是数据科学带动多学科融合,基础理论研究受到重视,但未见突破;五是基于知识图谱的大数据应用成为热门应用场景;六是数据的语义化和知识化是数据价值的基础问题;七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将高度融合为一体化的系统;八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数据应用场景逐渐丰富;九是大数据处理多样化模式并存融合,基于海量知识仍是主流智能模式;十是关键数据资源涉及国家主权。(六) 区块链发展情况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省市相继发布区块链政策和具体措施,加快推进我国区块链产业布局。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区块链信息服务活动,促进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国内很多公司仍基于以太坊(Ethereum)等国外开源架构进行区块链平台开发和应用部署,同时,区块链底层技术和架构的自主研发日益受到重视,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蚂蚁金服、腾讯、百度、京东等企业已经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加强区块链网络基础架构系统建设。在企业数量方面,截至2018年6月,美国、中国、英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分列前三位。我国共有298家公司活跃在区块链产业生态中,区块链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其中北京以175家区块链企业数量排名第一 。在应用落地方面,区块链技术在票据、电子存证、食品供应链、跨境支付、电子政务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2018年下半年,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问世 ,成为我国首个“区块链+发票”的落地应用;北京互联网法院推出“天平链”平台,用于存储案件证据,保证数据真实性和隐私性;蚂蚁金服、京东相继使用区块链推出生鲜食品从生产到超市的溯源服务平台,以提升食品供应链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济南高新区上线试运行智能政务协同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与各部门业务专网的互联互通、在线协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七) 虚拟现实发展情况2018年,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简称VR,Virtual Reality)领域政策不断完善,产业形态初步形成,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速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基本健全的产业链,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北京、青岛、成都、南昌等地纷纷出台专项产业政策,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地、推出专项补助计划等手段,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初步形成,“VR+”渗透各个领域。我国虚拟现实产业主要分为内容应用、终端设备、网络通信平台等 。内容应用方面,虚拟现实与娱乐、教育、文化、健康等行业领域形成“VR+”的应用模式。终端设备方面,智能硬件企业纷纷进入虚拟现实一体机市场,通过功能集成实现产品升级。网络通信平台方面,5G技术将有助于增强现有的虚拟体验,Cloud VR 为5G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增强现实(AR, Augmented Reality)企业以软硬件切入,构建开发者生态。2018年华为、商汤科技等企业通过开发支持AR技术的智能手机、发布AR Engine、开放AR SDK 、推出AR产品,搭建AR应用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入驻,拓展新的产品和服务生态。各类APP在娱乐、社交、购物、营销等场景下集成AR功能,塑造了全新的应用体验。智能手机有望成为AR技术主流消费应用平台。混合现实(MR, Mixed Reality)研发渗透领域广泛,医疗实践应用成果显著。我国MR研发涉及教育、医疗、建筑、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其中,MR赋能医疗领域,在手术治疗、医学培训等方面带来变革性突破。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包括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将顺应产业变革的窗口期,带动原有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产业融合为主线、以开放平台为中心,构建“VR+”生态体系。(八) 超级计算发展情况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研制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从单机性能来看,我国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以93PFlops的Linpack测试性能,位居世界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TOP500 季军。美国制造的两台超算系统“Summit”和“Sierra”分列TOP500排行榜第一和第二,其中“Summit”峰值性能达到200PFlops,Linpack测试性能首次突破100P达到143PFlops,而“Sierra”以微弱优势超越“神威·太湖之光”获得亚军。从总体数量来看,2018年11月公布的TOP500榜单中,我国以227台的数量远超第二名美国的109台。目前,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公开发布了其未来的E级超级计算系统研制计划。从行业应用领域来看,2018年国内高性能计算主要应用在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互联网服务/云计算、科学计算、超算中心和电力工业等领域。从中国TOP100 超算机器数量上看,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领域的份额为27%,排名首位;互联网服务/云计算领域继续保持第二,其份额占比上升至20%,这与我国互联网公司的云计算应用快速崛起和大数据中深度学习算法的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互联网公司重新发现了超级计算机,特别是GPU加速的异构超级计算机在深度学习算法应用方面的价值,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新系统。科学计算、超算中心和电力工业领域分别以17%、13%和7%的占比位列三至五位。(九) 物联网标识技术发展情况作为物联网的关键基础技术,标识在各种应用场景中衍生出多种异构体系。目前,常见的标识有域名、电子产品代码(EPC)、对象标识符(OID)、国家物联网标识体系(Ecode)、Handle 等。2018年,《物联网标识体系 OID应用指南》《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平台接入规范》和《物联网标识体系 Ecode解析规范》等国家标准批准发布。通信行业标准《物联网异构标识服务技术要求》正式发布,该技术同时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OneM2M)立项。2018年,在政府部门引导下,我国各标识应用和行业组织持续发展和壮大。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等五地启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组建,将承担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管理机构职能,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向国家OID注册中心申请开通了传感器网络OID节点,已面向传感器网络领域企事业单位提供传感器网络OID的注册、审核和解析服务。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向全球物联网全面演进,标识技术体系也随之发展。一是标识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种类的物理对象和虚拟对象依托新的网络标识体系实现互联网接入;二是标识功能逐步增强,从简单身份位置标记逐步发展为网络对象间信息交互的入口;三是标识体系逐步融合,支撑人、机、物及内容和服务等海量对象相互交织形成新的互联网应用。着眼全球物联网协议体系发展,未来标识技术将作为各种新兴技术共存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标识体系的兼容性、高效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穗花

《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2018)》正式发布

8日,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在西安召开,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编写的《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2018)》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石墨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石墨烯产业应用领跑国际,应用市场遍地开花,产业格局初具雏形,石墨烯技术逐步“走近生活”。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系统规划明显加速,产学研合作贯通产业链条,品牌竞争格局即将形成。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从事石墨烯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等相关单位的数量达到4800多家,石墨烯产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至70亿元,石墨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石墨烯应用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状态。此外,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9月19至21日在西安召开。据悉,本届大会以“开启石墨烯产业发展新时代”为主题,届时将有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石墨烯领域知名专家、各国石墨烯机构负责人以及知名石墨烯企业代表等3000余人参会。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自2014年创办以来,至今已吸引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人参会。另据介绍,“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在西安召开,意在营造良好的石墨烯产业生态氛围,对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石墨烯“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来源:中国新闻网)

好好过

2017年中国物流科技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科技行业发展概况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物流环节贯穿商品流通全过程成长期的中国物流,机遇挑战相伴左右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舟、车、常平仓、广惠仓、驿站等运输和仓储要素齐全,更开辟了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著名商贸交流之路,为现代化物流的诞生奠定基础。但古代物流仅是单一环节的管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运仓配一体的标准化现代物流模式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给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蓬勃活力。加上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们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开始由理论转向实战,探索实际的运行操作。进入21世纪,政策环境利好,运力网络大规模覆盖、信息平台建设迅速推进,我国物流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成长期,也即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是贯穿这一时期的鲜明主题。物流需求稳中向好,16年总额达230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个百分点,增速小幅回升。其中工业品物流需求仍占主导地位,达到93.2%。具体到不同的工业品种类来看,采矿业、高耗能行业物流需求增速回落,采矿业物流需求由上年增长2.7%转为下降1%。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加快,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8%,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特点。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但相比其他国家仍旧存在差距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有所下降,运行的质量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我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高出美国6个百分点。与同样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印度相比,我国的比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降本增效,提高物流运行质量是现阶段国内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中国物流科技行业转型与升级从企业到产业,从体制到体系,全面推进物流发展降本增效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从单个企业层面入手,以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体行业向上发展,更关乎产业结构、体系、政策等更宏观范围的改革和转型。现阶段,从实施难度来看,企业层面的升级可行性更大,操作性上也更容易实现。现实阻碍反作用力+直接推力=升级之路运、仓、配多点渗透,全面开启智能化作业流程仓储作业已经在自动化层面发展多年,未来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据商品的件型、重量、销量、交付时效等属性,设计不同的作业流程,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运输、分拣和派送环节的辅助驾驶、编队运输、自动化及机器人分拣、智能终端已经实现应用。随着购物场景的碎片化以及交付地点的动态化,未来在实现无人化作业的同时,会基于实时定位的应用,在消费者日常的某个动态节点实现交付,与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中国物流科技行业产业链图谱中国物流科技行业发展现状16年车货匹配平台规模1.3万亿元,物流智能装备347亿元公路货运占整个物流运输的比重最大,进一步可细分为整车、零担和快递三个部分。零担和快递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整车市场较高,相应运营效率较好。剩下的整车领域,行业分散,一个人一辆货车就可以做起整车生意。但也因此可优化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广阔。2013年前后,以运满满为代表的一大批车货匹配平台涌入到整车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车源和货源的双向匹配效率,给行业带来了变革。16年全年车货匹配平台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智能装备的应用也在蓬勃发展,16年市场规模接近347亿元,较之上一年增长29.8个百分比。典型企业用户量对比应用|运输|车货匹配配货时间缩短2天以上,日均行驶里程提升33.3%目前,我国的公路物流货运量占到了整体货运量的80%,干线物流在整个公路物流中占比最大,但是行业整体运作效率不高,我国货车日均有效行驶里程300km/天,美国则可以达到1000km/天。国内2000多万货车,空驶率40%。造成资源错配、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车货匹配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线下信息进行整合,发布信息并进行精准匹配,可以优化供应链下游的货物与司机的资源分配,降低空驶率,进而节约运输成本。市场竞争激烈,融资能力差距逐渐拉开车货匹配市场从2016年初开始到今年9月之间,融资数量超过20次,但大部分集中在A轮及以前阶段,且融资金额较小。目前,少数企业在融资能力上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平台的技术研发能力、运力基础、体验、诚信保障、以及可延展的业务及盈利空间,均是资本关注的重点。应用|运输|新能源车电耗代替油耗,年运营成本平均下降超过300%2017年最新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客车以动力电池为补贴核心,以电池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水平为核算依据,并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的补贴标准,按提供驱动动力的电池电量的分档累退方式核定。同时设定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回落20%。但对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纯电动车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仍大幅降低,加上清洁,无污染,将在物流运输中大规模普及。动力电池是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品质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投资热度只增不减。作为技术核心的电池,目前成本占到了整车成本的1/3至1/2,意味着整车厂可能需要把一辆车一半的收入分给电池厂。目前我国电池企业在技术和生产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但和松下、三星、LG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电池的重要性,除了体现在车辆续航能力等方面,整车的管理系统等其他成本也会下降。应用|运输|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加快,降低物流行业运输成本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纷纷向汽车业渗透,汽车制造业迈向了智能化的时代,无人驾驶的实现备受期待。无人驾驶不仅可以为驾驶出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在商用的货物配送领域发挥空间更大。根据驾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无人驾驶从无自动驾驶阶段到完全自动驾驶共6个阶段。现阶段的发展应用还处于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的过渡阶段,距离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商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互联网巨头 PK 老牌车企,技术研发和生态发展全面竞争目前无人驾驶领域入局者主要有两方:一是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英尔特等软硬件提供商,从自动驾驶算法切入,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奔驰、福田、一汽等传统老牌车企,以整车控制集成为切入点,借助高级辅助驾驶(ADAS)经验继续深入;双方的竞争从技术层面延伸至上下游的生态体系构建。目前共享出行理念的诞生和需求增加,分时租赁、网约车等形式也成为布局的重点。无人驾驶技术加上用户场景的建立,将会颠覆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应用|仓储|无人仓整体无人仓亮相,从入库到装车打造现代化智能仓储仓储行业正在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可以刚性提高效率,智能化可以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增强供应链柔性。商品的入库、储存、拣选、分拣、出库等一系列流程,在无人仓中都可以用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或者机器人替代。常见的有AGV机器人,根据不同用途又分为搬运、拣选和分拣等不同类型,以及专业从事码垛工作的码垛机器人。另外,RFID标签、立体仓库的应用等均显著减少成本费用,提高了作业效率。AGV的关键在于调度,码垛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有待提高从单个AGV机器人来看,核心技术主要在定位、导航、避障等操作方面。但实际在无人仓中运作时,通常一个大型仓库需要配备几十甚至上百个机器人,如何通盘的调配和统筹安排,把集体效用发挥到最好才是考验技术实力的核心指标。针对码垛机器人,国内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控制系统上,国外一般采用的伺服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远好于国内的变频器。应用|仓储|AGV|拣选货到人的智能拣选,均效提高3-5倍,节约人力70%仓储物流的拣选一般有人到货和货到人两种方式。人到货方式中,当前应用最广的是PDA人工拣选,语音拣选、AR眼镜拣选等新兴技术尚未在国内普及。货到人方式中,主要有穿梭车和拣选机器人两种解决办法,都是根据拣货员指令,将所需的商品送到作业人员面前,节约行走和寻找时间。但前者设备投资大,柔性小。后者更加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规划,相对于人工拣选,机器人操作均效提高3-5倍,节约人力70%。应用|仓储|AGV|分拣提高分拣效率30%,节约人力70%分拣环节的机器人应用能够节约70%左右的人力。2017年8月,京东物流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正式亮相,昆山无人分拣中心最大的特点是从供包到装车,全流程无人操作。目前,该中心已经实现自动供包并对包裹进行六面扫描,保证面单信息被快速识别,由分拣系统获取使用,进而实现即时有效的分拣。申通的快递分拣机器人“小黄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分拣,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三合一”,能够实现快递面单信息识别,以最优路线投递。应用|配送|送货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送货时代即将到来,机器人上岗取代快递小哥应用|配送 | 对比送货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无人机只欠政策东风物流精细化运营后,末端配送的成本和效率成为优化重点,物流公司不约而同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寄托在机器人身上,阿里和京东相继推出自主研发的送货机器人。无人机方面,顺丰、京东、邮政等也纷纷加快布局动作。就实际应用来看,送货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最大难点在于城市道路的极其复杂,加上承载量较小,目前各家投入比例相对小于无人机领域。而无人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最大的阻碍来自政策监管,一旦政策放开后,大规模的商用将会迅速普及。应用|配送|智能快递柜丰鸟之争点燃快递柜终端大战,三方势力角逐高下2017年6月,顺丰和菜鸟双方互相关闭数据接口,一时间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虽然在国家邮政局的协调下,双方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但丰鸟之争实质上是数据、用户等的竞争。丰巢在智能快递柜的布局力度和速度在2017年1月份25亿元的融资后表现得更加强劲,可能对菜鸟形成了一定压力,菜鸟迅速入股速递易的举动,也被看成是和顺丰的正面较量。目前智能快递柜市场入局者主要分为三类:京东、苏宁等电商系;丰巢、邮政易邮柜等快递系;速递易、日日顺、云柜等第三方,各有优势。随着国家队和阿里站队速递易、阿里投资的苏宁和日日顺也将逐渐统一阵营,丰巢背后则有顺丰、腾讯、京东等的支持,三方势力逐渐演化为两大阵营的对峙。集成物联网、无线通讯等技术,解决最后100米交付痛点智能快递柜结构分为储物终端、平台管理系统,可以智能存件、智能取件、远程监控、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嵌固定式条码扫描头,可读一维、二维条码及手机屏幕条码信息。取件时,用户可凭手机上的收到的取件码,在智能物流柜的扫描窗口刷取,验证成功即可取件。核心技术在于物联网、智能识别、无线通讯等。中国物流科技行业趋势与展望政企合作布局物流大数据,重塑供应链智能化模式智造时代,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科技创新,催生商业新模式物流科技的创新将给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升级和变革。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可以更灵活的调整物流结构,由传统先订单后物流的模式,转变为分析消费数据,提前将一部分商品前置,或是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精准地配置库存,降低成本。另外,自动化设备方面,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且改动成本高,一般要求对业务不要具有太多的变化,但目前国内商业发展活跃,变化快,因此10年内一般不会实行仓库全自动化,但自动化程度会逐渐提高,较好的兼顾供应链柔性。因此,一些大规模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很有可能会凭借其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优势,打造社会化运力平台,惠及更多中小型企业。由于机器人价格昂贵,一些智能装备制造商也正开拓代运营业务,企业在成本允许范围内,能享受到更加先进的仓储管理服务。

一喷一醒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发布

人民网上海8月18日电(董志雯)近日,记者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悉,该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的《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正式发布。据悉,该报告是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对2018年第4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报告。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至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尤其在经济总量、产品总量增长方面更为突出,但产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究竟是否也是如此这般傲人,需要进一步分析实证,该报告希望在这方面做个基本判断,以利未来高质量发展,所以使用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这一分析视角实为产出效率的分析视角。报告由主报告与副报告组成,主报告为年度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共分四章,第一章是要分析2019年度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第二章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我国产业发展历史、产业发展的要素投入效率、产业关联与产出效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产业政策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章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进行大类产业发展动态分析,以开放经济为导向,分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类产业发展的状况、两类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异同,并进一步深入剖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联动状况。第四章是分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投入产出效率,尤其对这四个区域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动态发展状况、在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探讨。副报告独立成篇,题目为《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与对策》,是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成果。据介绍,副报告主要研究上海目前至未来,如何在全球资源价格上升、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建设与发展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符合上海未来需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探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对上海经济与产业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芮明杰教授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包括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以及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等。芮明杰教授表示,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当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产业革命就会爆发,而产业革命直接导致了生产力的更大规模发展,导致了经济大规模的增长。进入21世纪后各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的进步,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讨论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的可能。尽管,全球对此尚未取得共识,但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未来对谋求未来全球经济、政治、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战略。来源:人民网

追魂镖

重磅发布!亿欧智库《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研究报告》

文/亿欧智库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发展关键期。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依靠创新驱动企业效益增长,在国际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私募股权市场,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类型的初创公司成长为独角兽,试图撼动传统行业格局。市场中的创新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如果以量化思维去考量产业创新,结果将是如何呈现?亿欧智库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自身对产业创新的理解,使用层次分析法,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提供以行业为分析角度的洞察国民经济和市场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和阐释2016年以来至2017年年末产业创新的现状和成果,最终形成《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研究报告》。Chapter1:产业创新背景和内涵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等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排名已提升至第22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国家,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比甚至高达第2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创新经济体。尤其在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初创公司规模、专利数量、论文被引数量等名列前茅,顺应当下的产业革命趋势,中国有机会成为国际创新高地。也应注意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改革的重点,这要求以往依靠资本拉动、依靠低人力成本、以规模换收益的企业急需完成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发展质量。目前我国的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效能不足,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性、创新链间的耦合性、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协同性都不够完善,制约着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实现创新要素驱动发展,亟待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为了更直观地反映不同行业的创新成果,更体系化地研究产业创新的动态,亿欧智库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自身对产业创新的认知理解,将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以及产业的活力程度作为衡量指标,形成产业创新指数评价体系。Chapter2: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排名通过收集整理不同数据,亿欧智库最终形成2017产业创新指数排名结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的创新得分远高于其他行业,印证了两大行业输出扩散创新成果、支持其他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创新企业100强中,华为以7447的高创新指数居于第一,其次分别是中石油、阿里、中兴和腾讯。制造业在100强中占到了60%以上,尤其是汽车制造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新科技指数方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分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得益于其科研应用和技术服务的行业特征。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也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但是在制造业内部,不同细分行业的创新程度差距悬殊。以企业的研发投入为衡量标准,发现前100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占到整体的53.7%,其中大多数为大型国企和科技企业。此外,在新理念和新政策层面,能够发现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发挥了强力的引领作用,政府更加注重引导扶持小微企业创新。从行业的活力程度来讲,资本市场往往更青睐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未来潜力。Chapter3:产业创新指数行业分述本部分,亿欧智库分别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例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案例分析。Chapter4:2017中国产业创新指数结论整体而言,除科技驱动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新兴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在指数表现上与前两名差距较大。近几年新科技新业态的涌动仍未明显撬动传统行业创新发展,初创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鲶鱼效应仍有待时日,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融合尚局限在少数范围内,研发投入梯度呈长尾曲线,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仍在前期攻坚阶段。从行业层面来讲,我国研发创新的头部企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汽车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和工业行业。根据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结果,国有企业在引领科技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头部企业与中长尾企业的研发投入量相差巨大,后进者面临着较严重的淘汰风险。软件和互联网行业成为创新理念的发散地,政府则倾向于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间接调控手段,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文章版权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米妙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原标题:《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 陈静 摄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18日面世。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报告指出,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芮明杰教授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包括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以及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等。芮明杰指出,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这位学者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他指出,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从能源使用效率来看,中国的1单位能源消耗产出5.69美元产值,低于世界7.91美元的平均产值。这说明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报告从产业体系中的多种关联入手,以产业链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产业上下环节、左右相关之间的关联效率问题。报告指出,目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投资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较大。多数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较高,产业增加值较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各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产业政策已经不少,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报告分析研究也发现了政策效率不高的方面。2019年度中国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中部经济增长乏力,东北地区经济有所起色。报告指出,四大区域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是东部地区效率最高,次之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效率差一些。

聂豹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 陈静 摄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18日面世。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报告指出,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芮明杰教授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包括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以及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等。芮明杰指出,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这位学者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他指出,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从能源使用效率来看,中国的1单位能源消耗产出5.69美元产值,低于世界7.91美元的平均产值。这说明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报告从产业体系中的多种关联入手,以产业链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产业上下环节、左右相关之间的关联效率问题。报告指出,目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投资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较大。多数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较高,产业增加值较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各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产业政策已经不少,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报告分析研究也发现了政策效率不高的方面。2019年度中国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中部经济增长乏力,东北地区经济有所起色。报告指出,四大区域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是东部地区效率最高,次之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效率差一些。

风水劫

中国生物识别产业研究报告

一、产业概况1.1、概述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静脉等)和行为特征(如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当前生物识别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场景丰富多样,现在将整个生物识别市场分为商用市场和公用市场两部分,商用市场瞄准的主要是企业应用,如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和金融机构的安全系统等;公用市场则针对的是政府应用,如边境管理系统、公安管理系统和身份系统等。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将下游需求市场分成消费级市场(面向C端)和系统级市场,系统级市场又可分为企业市场(面向B端)和政府市场(面向G端)。消费级市场提供的是家庭或个人的单体应用,如指纹识别手机和指纹门锁里的指纹模组,特点是出货量大、单价低、对性能要求高,面向最终客户是个人,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成本;系统级市场主要是系统级应用,厂商需要有系统集成能力,面对的客户主要是机构和政府,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客户资源的获取能力。1.2、产业链1.2.1、指纹识别产业链指纹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产业链可以分成模组和应用两大部分,下游的应用厂商又可分为面向个人消费的如手机厂商和门锁厂商等;商业用户的系统方案商,即结合指纹识别搭建系统级应用。而模组产业链由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组装和零部件(盖板、金属环等)环节构成。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1.2.2、人脸识别产业链安防和银行是目前人脸识别最主要的下游用户,在产业链中最核心的是算法和系统方案商,这两点对应其核心竞争力(技术和客户资源)。在当前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很高的条件下,各厂商的产品准确率差距可以达到几个量级,技术水平成为核心竞争力,且目前公安部提供的头像照片开始加水印,使得技术门槛又大幅提高,国内能够去水印的厂商不多,竞争对手从2015年的十几家减少到2016年的几家,行业洗牌正在加速。人脸识别产业链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1.2.3、虹膜识别产业链该产业链由红外摄像头、红外LED、算法、模组组装和系统集成方案构成,技术难度主要体现在算法和系统集成方案上。虹膜识别产业链 资料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二、产业背景2.1、技术日益成熟推动应用得益于算法创新和采集设备的升级,近几年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虹膜识别领域,其识别准确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国内团队在各识别领域表现已经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在识别难度较高的人脸识别技术方面,根据人脸识别领域权威测试数据库LFW公布的结果显示,百度提供的算法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9.77%,位居第一,前十位中包括腾讯,Google的FaceNet,香港中文大学的DeepID,旷视科技的Face++等企业,准确率都达到了99%以上。根据《科学》杂志报道,人类对人脸的平均识别率为97.53%,在测试数据集上识别算法已经超越了人类极限。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提升大大加速了其商业化应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如考勤签到、移动支付、智慧银行VTM和新型安防系统等。2.2、不断有新政策出台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为人脸识别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了国家政府报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可以预计人脸识别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将不断增强。资料来源:益通资本整理2.3国内专利数量不断攀升伴随着国内对人脸识别领域的大力投入,其专利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从每年新增数量上看,2007年新增专利数量不足百例,到2015年迎来了爆发,全年新增专利数量已经达到了1398例,在全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从累计专利数量上看,中国的人脸识别公开专利已经超出4000例,明显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技术实力的显著增强,为国内打开市场,产品的迅速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2.4市场规模在提升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大关。随着计算机、光学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规模有可能由2016年的17.25亿元攀升至2020年的42.8亿元。根据测算估计,未来公安领域的应用规模在16亿元以上,交通领域在50亿元以上,金融和教育领域各在百亿元级别,在不考虑大安防硬件存量市场的前提下,未来整体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虹膜识别市场规模为13.87亿元,预计该技术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7%提升到2020年的16%,虹膜识别市场将达到48亿元。2016年中国指纹模组市场规模是323亿元,出货量是5.5亿颗,预计到2020年,相应市场规模将达到511亿元,出货量达到12亿颗。静脉识别自从2008年由日本引入国内,由于属于生物识别领域的新兴技术,一开始发展还不是很快,但2014年后出现了一定的爆发点,市场份额由原先的不足1%扩大到接近3%,可见静脉识别的应用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数据来源:益通资本整理三、产业发展现状3.1、全球生物识别复合增长率高在当前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33.5%;其次是亚太地区,为23.8%;再然后是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地区,市占率依次为16.5%、11.0%、9.1%和6.1%。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目前规模在10亿美元级别。“911”事件发生后,全美在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等技术验证访客与移民信息;同时27个免签国公民去往美国,都必须持有生物识别护照。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预计,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2.4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5.7%。根据美国智库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表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的份额为18%,紧随其后的是新兴的虹膜识别,份额为7%,此外还有与指纹识别类似的掌纹识别,以及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3.2、国内市场规模还不够大3.2.1、 生物识别细分应用市场分布中国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市场挺广,2016年前三季度商业应用市场规模是25亿元,份额占比62.1%,主要应用是门禁、考勤、身份认证和商业服务;大众消费类市场是11.55亿元,份额占比28.69%,主要应用在指纹/人脸识别门锁、箱柜锁、电脑和手机开机认证、网络认证等;公共与社会安全类市场占比7.07%,销售额是2.85亿元,主要应用于出入境管理和证照系统、智能监控、治安管理、维稳;司法领域市场规模是4900万元,占比是1.2%,主要应用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公众项目领域的市场规模为3800万元,仅占比0.94%,主要应用在社保、医疗和教育卫生方面。当年前三个季度生物识别总的市场规模是40.27亿元。3.2.2、 国内传统应用市场3.2.2.1、 在商用市场,考勤仍然是生物识别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传统以指纹考勤产品一统天下的状况正在逐渐演化,人脸识别、(手指手掌)静脉识别,因为非接触或者防伪性能更佳的原因,在考勤设备的更新换代中倍受青睐。同时,为了准确性和便利性的兼顾,考勤门禁设备开始普遍使用多技术验证:指纹+人脸识别;指纹+手指静脉识别,这两种组合模式最为常见。得益于上游硬件尤其芯片供应商的降价以及设备厂商对成本的良好控制,这些组合识别设备仍然可以保持很好的性价比,市场接受度很高。考勤市场,在生物识别技术对大众普及宣教过程中功不可没。目前这一市场的容量已经达到每年近十亿人民币的规模。3.2.2.2、 门锁是生物识别技术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第一款应用产品。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和推广,如今已经达到年销量近百万把的规模。不仅大量出口,国内市场的接受度也逐年提高。目前测算,内销量已接近总销量的40%。大小厂商逾百家,既有传统锁具生产商,也有不具五金锁具行业背景直接入行生产生物识别门锁的厂商。销售渠道虽以传统锁具营销渠道为主,但也不乏成功利用互联网并斩获丰盛的创新者。门锁产品技术上目前仍以指纹和手指静脉为主,人脸识别门锁产品也逐渐增多,但尚属非主流,其中对使用环境的要求局限大概是主要原因。3.2.2.3、 作为生物识别技术进入安防领域的敲门砖,门禁产品向来是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重点。门禁市场巨大的需求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独特的便利和安全,催生了层出不穷的门禁新产品。继指纹、掌纹识别之后,人脸和手指手掌静脉技术也陆续导入门禁产品中,业内公认具有更高安全度的虹膜识别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门禁产品上。当然,为了更高的安全程度,多技术的组合使用也已成为常态,比如指纹+手指静脉,指纹+人脸,人脸+虹膜识别等等,如果再算上传统门禁终端的ID/IC卡,这样的技术组合就更加丰富多样了。现在门禁终端和门禁控制器以及后台门禁管理平台的研发生产,基本可以全部在国内完成了。当然,不少国内门禁终端设备商选择与后台管理系统的国际大牌合作,也是从易到难的发展之路,属明智之举。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门禁市场,中低端产品和应用上国内厂商几乎一统天下,并开始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假以时日,中国智造也将令国外竞争对手在高端市场节节败退,优势尽失。3.2.2.4、 在IT系统中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认证,即所谓的逻辑门禁也是生物识别的重点应用领域。银行金融机构是最早尝试者,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应用客户。随着网络时代尤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作为信息安全的最新授权技术,生物识别得以广泛采用是理所当然的。目前指纹和人脸识别是该领域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系统部署也从单机、LAN应用发展到C/S结构和基于WEB的应用,使用人群数以千万计。3.2.2.5、 作为最大规模的消费类产品,手机以及平板等移动设备搭载生物识别技术,是对生物识别产业最大的促进和推动。事实上,正是2014年苹果IPhone4S首次集成指纹识别技术,成为生物识别本轮爆发性增长的最强推动力。随着半导体指纹采集芯片的国内规模化生产,低廉MCU芯片以及指纹模组生产企业的量产(月产百万级至千万级),国外芯片独占市场的格局正被打破,可以预见,国产手机两年内将基本全部使用国产芯片及模组。若以数量计算,移动互联设备上的应用绝对是生物识别的最大市场。此外,属于国家和政府机构的应用中,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司法应用,以及在医疗、社保等项目的应用等,过去一年也有平稳的发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相信未来生物识别在此等领域的应用会继续平稳增长。3.3、市场竞争格局国外的生物识别产业集中度在不断上升,从2002年至2016年,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生物识别企业已经下降至100余家,上规模的重要企业不足15家。在国内目前较大生物识别企业有9家,分布在北上深杭。已经挂牌新三板的相关企业有17家,其中北京和广东两地的最多,分别是6家和4家,合计占比达到58.82%。数据显示这17家相关企业中,在2016年度都取得了盈利,其中有8家的盈利过千万,最多的一家净利润有4000万元之多。不过有80%的企业规模较小,市值超出20亿的企业没有,有11家企业市值都在10亿元以内。国内有不少上市公司看好生物识别这一领域,汉王科技、佳都科技、东方网力、科大讯飞、神思电子、欧比特等均在积极布局,发展领域主要是在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建设、金融及公共安全等。四、产业细分领域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有六大细分领域,分别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和步态识别。2015年中国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大关,其中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分别占据57.6%、22.2%、2.9%、10.3%。根据中国证券报官方测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多亿元,其中指纹识别、声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分别达到124亿元、54亿元、16亿元、23亿元。数据来源:益通资本整理产业细分技术各有优缺点,现列表如下:资料来源 千家网 4.1、虹膜识别领域4.1.1、具有技术优势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相比当下流行的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具有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能,并且在准确性、稳定性、可复制性、活体检测等综合安全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虹膜识别系统主要包含虹膜图像采集装置、活体虹膜检测算法、特征提取和匹配这三大模块,该技术可以读取266个特征点,而其他生物测定技术只能读取13-60个特征点。虹膜识别的错误识别可能为1/1500000,而苹果Touch ID(指纹识别)的错误识别可能为1/50000,虹膜识别的准确率高达当前指纹方案的三十倍。4.1.2、虹膜识别的最新动向虹膜识别在朝远程识别与移动化发展,在此趋势下,虹膜识别技术迎来了进入大众化领域的契机。在三星、微软、富士通等公司的推动下,近年来虹膜识别技术开始应用于消费级市场,打开了更加庞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三星最新旗舰机S8/S8+搭载虹膜识别,证明了消费终端巨头对该技术的认可。随着虹膜识别技术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预计搭载虹膜识别的移动智能终端数量将快速增长,未来有望在更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得到应用。目前,虹膜识别凭借其超高的精确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安检、安防、特种行业考勤与门禁、工业控制等领域。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其认可度已经大幅提升,预计虹膜识别未来的渗透率和应用领域将继续提升,市场空间十分巨大。4.2、人脸识别领域4.2.1、人脸识别技术演化人脸识别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有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是在9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其技术成熟度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机械识别、半自动化识别、非接触式识别、互联网应用阶段。随着高速度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人脸模式识别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提出了多种机器全自动识别系统。根据人脸表征方式的不同,通常将人脸正面自动模式识别技术分成三类:基于几何特征的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识别方法和基于连接机制的识别方法。另外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将人脸识别技术分为基于整体人脸特征的识别技术(特征脸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和基于人脸组成部件(眼睛等)特征的识别技术。4.2.2、人脸识别应用难度人脸识别最难的部分是有充分适应各大光线环境的人脸预处理算法,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光线环境中提取到人脸信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摄像头拍照的地方可以在斑驳的树影下,也可以在昏暗的街灯下,以及深夜出租车内,这对算法的鲁棒性考验极大。同时还要考虑照片和视频欺诈,二次成像的光线污染等问题。在光线复杂的场景下,目前识别身份证和现场照片里的人脸准确率只有约75%,仍低于人类整体的识别水平。4.3、声纹识别领域声音是人重要的生物特征数据之一,人讲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舌、牙齿、喉头、肺、鼻腔在尺寸和形态方面每个人的差异很大,任何两个人的声纹图谱都有差异,因而声纹具有唯一性。采集自然,无需专用设备,可进行远程采集与识别,同时准确率高,造假难度也高。目前声纹识别已逐渐受到市场重视,开始逐渐应用于身份信息核验、身份防伪、防声音欺诈、黑名单筛查等。4.3.1、声纹识别的优势相比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性上,声纹识别的唯一性是名列前茅的,即使模仿的声音类似,也能够分辨出来;其次蕴含声纹特征的语音获取方便、自然,而且获取成本低廉,使用起来简单,通过普通的麦克风、通讯设备等都可以;再次适合远程身份确认;另外声纹辨认和确认的算法复杂度低;最后配合其他措施例如通过语音识别进行内容鉴别等,可以提高准确率。4.3.2、实际操作中的难点4.3.2.1、对于国家机构来说,获取声纹是很容易的,例如公安具有最全的声纹库。但对于企业而言,所有的声纹数据需要他们自行采集,那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任务,在数据不全面的情形下,声纹特征的提取和建立就会受到阻碍,声纹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也难以得到充分训练,提高识别准确率也无从谈起。4.3.2.2、在外部环境中,声音是通过录音设备进行采集的,不同型号的录音设备对语音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畸变,同时由于背景环境和传输信道等的差异,对语音信息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声纹识别要经过语音信号处理、声纹特征提取、声纹建模、声纹比对和判别决策等一系列流程,语音获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声纹识别的优劣,而降噪、去混响方面依然是需要改善的问题。4.4、指纹识别领域每个人的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指纹识别技术就是通过分析指纹可测量的特征点,从中抽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认证。目前指纹识别已经广泛应用,除了企业考勤和智能小区外,相关技术还被创新应用到了护照、签证、身份证等十分重要的管理系统中。4.4.1、具备诸多优点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它们的复杂度足以提供用于鉴别的足够特征;为了增加可靠性,只需登记更多的指纹,鉴别更多的手指,十个手指中每一个指纹都是特有的;扫描指纹的速度很快,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指纹的采集头小型化且价格低廉。4.4.2、存在显著缺陷有些个人的指纹特征少,难以成像;每次使用指纹时都会在采集头上留下用户的指纹印痕,而这些指纹痕迹存在被用来复制的可能;指纹是用户的重要个人信息,在某些场合担心泄露信息。4.5、步态识别领域该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人们走路的姿态进行身份识别,是一种新兴生物识别技术。步态识别分为人形检测、分割、识别、跟踪这四个部分,其中快速人形检测和高精度人形分割是最基础的环节,却又是最具挑战的环节。4.5.1、 技术优点明显相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步态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不容易伪装等优点,虹膜识别需要目标在30厘米以内;人脸识别需要目标在5米以内;而它只要在50米范围内即可识别。其次是步态识别是非受控识别,无需识别对象主动配合参与。步态这一行为特征是远距离、非受控场景下唯一可清晰成像的,即便识别对象在几十米开外带面具背对监控摄像头走动,也能对其进行身份识别。再者,不同的体型、头型、肌肉力量特点、运动神经灵敏度、走路姿态等特征共同决定了步态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通过设计精巧的算法和海量训练数据,可以更精准地识别细节特征。4.5.2、 最新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步态识别技术,在1080P的摄像头下,识别距离可达到50米,识别速度在200ms以内;支持360度跨视角识别;在万人样本库以图搜图可实现唯一性检索。此外完成了超大范围人群密度测算,对普通2K摄像机100米外1000平方米1000人规模实时计数。这些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安防、公共交通、商业等具体场景。4.6、静脉识别领域4.6.1、第二代生物识别技术有别于其他五种生物识别技术,静脉识别提取的生理特征在可显性上是比较低的,不能通过肉眼看见,不容易被模仿或复制。而其他上述生物识别技术中要么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或软硬件工具提取或复制,要么可以刻意模仿获得相似性极高的行为特征;再者存在的技术优势就是活体识别,只有手指中流动的血液才可以吸收近红外线,形成清晰的静脉分布图像,然后通过算法对该图像进行分析比对,从而进行身份识别。4.6.2、 最新应用最近英国伦敦一家超级市场Costcutter正在测试一套生物识别支付系统,消费者可以借助手指的静脉模式来支付,如果测试成功,将把这种名为Fingopay的支付系统进行推广。这套系统通过使用电子阅读器来绘制用户手指静脉分布图,在登记时,用户只需要将他们生成的手指静脉分布图与自己的信用卡或是储蓄卡连接到一起,不再需要携带现金或银行卡就能实现支付功能。五、产业不利因素5.1、安全性有待提高指纹识别是目前的主流,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相关厂商遍地开花,各种指纹产品参差不齐。在实际生活中,指纹识别也存在不少问题,安全性是首当其冲的。通过伪造、盗窃指纹信息,可以骗过指纹识别产品的检验。其它生物识别产品,同样存在识别特征信息被盗用的可能。5.2、使用便利性需改进尽管每个人的指纹、脸部、步态等特征各不相同,但生物识别的芯片毕竟尺寸很小,目前的技术水平尚不能做到扫描信息绝对正确。人们化妆、整容带来容貌变化;手指受伤,指纹发生变形;芯片识别能力不足等因素都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提高使用便利性,成为企业必须克服的难点。5.3、保证用户健康根据媒体报告,部分使用虹膜识别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后眼部感到不适,被红外LED照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头晕。如果不能保证用户的身体健康,会影响到该技术的普及。六、产业风险特征所有生物识别技术采集到的人们生理或行为特征,最终都会转换成数据信息,而这些数据信息是很有可能被黑客窃取的,一旦被窃取,后果将不堪设想。生物特征在用户自己身上具有唯一性,也就是意味着这些生物数据信息一旦被盗,将不可再生,指纹识别尚有十个手指可以更换,但虹膜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丢失后将无法再度使用。从安全的角度上讲,生物识别不适合在互联网大规模推广,目前比较适合局域网内部使用或是特定的金融领域作为辅助应用。由于生物识别自身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最终有可能制约相关技术的应用落地,国内的市场容量可能远没有相关调研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七、产业未来展望7.1、出现新的应用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应用领域:第一,智能监控领域。目前以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和人、车的行为识别为代表的应用市场日渐庞大。中国视频监控设备和系统领域的三大巨头,全部导入生物识别技术,原因无他,市场驱动也。这一应用目前以样板项目为主,相关技术的局限性暂时还没有被完全解决,但以这些实力企业的研发和市场驱动,相信性能的改进和提升会很快突破瓶颈。第二,金融服务。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系统的应用由来已久。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金融行业大变革早已开始。新兴的网络金融业务,由于其非现场的特点,对交易者身份的验证环节,如何兼顾系统安全和使用者的便利,生物识别技术的采用成为必然。远程身份验证,除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之外,政策和法规配合、网络及系统安全等其他环节的实施,对系统平滑性和用户友好性都有贡献。第三,商业服务。生物识别在商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国内近年已有一些成功案例甚而因此进入快速成长的企业,例如在广告业、零售业的应用。其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客户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广告宣传对象的人口数据和反映分析统计、消费者个人特征及消费习惯细分等等,进一步的应用方向拓展,空间巨大。7.2、趋势和方向7.2.1移动应用如前所述,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以数量计已经成为最大规模的生物识别产品市场。行业技术供应商肯定会寻找机会介入此领域。对于生物识别核心算法软件和相关芯片供应商而言,可以采用直接集成介入,向手机厂商或模组厂商供货,从而进入该领域。而大多数不具备核心技术和上游芯片资源的普通设备级厂商而言,不能直接介入,但也可以而且长远讲必须在产品设计中时刻关注和紧跟网络应用趋势,将产品设计理念与移动互联的应用模式紧密关联,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7.2.2、实名制强推所带来的机会信用社会的建立,尚有待时日。当今社会,种种实名制的推行可谓势在必行。而实名制真正要做到精准,则必须引入生物识别技术。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需求,酒店业、电信业、金融业等对客户的实名制验证,将会催生巨大的终端设备产品和应用系统集成的需求市场,其容量之大难以预计。7.2.3、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支撑技术之一,所以在人工智能尤其智能机器人领域集成和利用生物识别最新成果理所当然。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的采用最为常见。高水平的采集硬件(例如相机镜头)和优秀的算法是人工智能团队一直寻求的重要配套,随着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不断进步和成功市场化,其配套市场规模也将快速增长。7.2.4、基于公共安全的全方位智能监控智能监控是社会治安管理的最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厂商的更多创新,人脸识别、步态识别与高水平监控摄像头的结合,将会把治安监控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和水平。可以预见,这样的新产品对警方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明后年相关产品陆续亮相足可期待。

李香蘭

中国企业研发竞争力报告:自主研发连年增长已占市场84% 研发竞争力15强分析

自主研发占比连续多年增长已达84%海外率增长率远超竞争对手进口游戏占据中国市场主流的局面似在昨日,但其实在10年前国产游戏就已占上风。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游戏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对主流,而且还在连年增长。伽马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这个比例达到了惊人的84%。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游戏在全球头部市场中极具竞争优势,根据伽马数据监测,2019年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流水同比增长率在多市场中均远高于其他产地的游戏产品。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游戏用户更愿为“新套路”买单男性重“公平” 女性重“有趣”2019年年底,伽马数据进行了大型用户调研。从结果来看,超9成游戏用户看重创新,且产品创新大概率影响付费意愿,这反过来刺激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有意思的是,对于男女用户的调研发现,除了都特别重视“画面品质和风格”外,男女关注的点颇有不同。男性显然更重视“公平性”“竞技性”,最不在乎“音乐”,女性用户则更看重“有趣”和“故事好”。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游戏研发机会在哪?什么类型最赚钱?什么题材更有机会?什么画风最受欢迎?伽马数据通过2019年流水TOP100移动游戏中各玩法类型流水分布与游戏用户玩法偏好的对比发现:玩法的人气与整体流水表现并非正相关。这一特征ARPG游戏表现尤为明显,此类玩法主要从用户PVE、PVP内容的体验需求入手,刺激用户购买数值从而实现变现。而高人气玩法中,MOBA与射击类玩法主要是竞技类游戏,受竞技公平性影响付费均显得较为克制,变现则更取决于用户量级。伽马数据认为,通过玩法融合,人气、变现双提升或是一种市场机会。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中国游戏研发竞争力15强分析伽马数据的《2019-2020中国游戏市场企业研发竞争力报告》对中国主流的游戏企业进行了分析。中国企业研发竞争力模型如下:腾讯游戏早期研发布局现绿叶成荫 多工作室产出高流水产品腾讯游戏在国内企业中游戏研发竞争力居于首位,在研发费用、研发投入产出比、产品表现等多项上评分居高。从研发的投入与自研产品流水来看,腾讯游戏的自主研发成果显著,据伽马数据估算,近年来腾讯游戏长期保持着10倍于研发费用的流水产出。腾讯自主研发产品能有现阶段的表现离不开其早期的研发布局。早在2007年,腾讯游戏就加码自主研发构建,在接下来不到4年的时间,腾讯游戏共成立了4个研发工作室(群),为其如今自主研发产品的质量与数量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每个工作室均产出了多个市场流水表现较高的游戏产品。此外,腾讯游戏也积极投资全球各地的游戏开发商,这也将一定程度丰富腾讯游戏的研发实力。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说明:腾讯游戏研发费用的估算方法为腾讯财报中游戏营收所占比例乘以其总研发费用,仅供参考。突破技术壁垒 奠定移动游戏市场头部地位近年来,移动游戏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取代端游市场成为国内游戏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腾讯游戏通过突破技术壁垒,率先在国内移动游戏市场中占据了MOBA、射击类两类玩法的细分市场,为腾讯游戏的整体市占率提供重要支撑。此外,在自研新品方面,腾讯游戏同样每年保持着一定数量的自研产出,且每年进入过iOS畅销榜TOP100的产品数量保持平稳,这也是其研发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盛趣游戏持续加强研发布局 精品化战略+IP拓展应对未来市场盛趣游戏在研发费用与自研收入上评分居高。2018年和2019年是中国游戏市场制度变化较大的两年,但盛趣游戏并未因此缩减研发成本,反而持续加强研发布局。2020年盛趣游戏的多核心产品将上线测试,包括移动端的《龙之谷》续作、人气文学IP产品《庆余年》、创新型横版ARPG类产品《彩虹联萌》等,目前产品在多个预约平台拥有较高评分表现,2020年盛趣游戏的整体市场表现可期。此外,盛趣游戏在加码研发的同时,也在IP方向持续拓展,除早期便拥有的《龙之谷》和传奇IP外,近年也获取了《辐射》《庆余年》等均具备较高人气的IP授权,这为产品的世界观、故事情节、美术等方面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加上IP本身的流量作用,面市后更能为产品的市场表现提供保障。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保持MMO品类优势 多细分领域开辟新赛道目前游戏市场中MMO品类的玩法已经十分成熟,但用户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变化,游戏市场更需要具有差异化内容的创新产品来满足日益多元的游戏用户需求。在此背景下,盛趣游戏选择继续巩固自身MMO领域的研发优势,并依托多款端改手产品的经验,更加聚焦在不同领域的IP特色,针对这些IP所面向的差异化用户,去定制更为多元的玩法,从研发的角度更好地去诠释IP。除MMO品类外, 盛趣游戏也在不断向二次元、云游戏等多细分领域开辟新赛道,通过研发成本的投入,争取在细分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建立竞争优势。完美世界维持高研发强度 深挖MMORPG类收入获益完美世界的研发费用、研发人力和产品表现方面评分居高。在研发投入上,完美世界早在2015年支出便已超过10亿元,近年来始终维持着高研发强度,目前完美世界拥有约3000人的研发团队,研发范围覆盖移动游戏、主机游戏、VR游戏、客户端游戏,持续为其输出优质产品。在产品方面,完美世界长期深耕MMORPG品类,其自研引擎Angelica 3D首创了飞行系统和形象自定义系统,为其产品质量提供了基础。近年来,MMORPG品类游戏始终是国内最大的细分市场,在持续投入下完美世界终在2019年迎来业绩爆发,其自主研发的MMORPG移动游戏在所属细分品类市场中流水占比高达15.2%。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年内4款MMO均成功冲榜iOS畅销TOP10 又添爆款《新笑傲江湖》MMO类产品大多需要较长研发周期,对研发团队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而完美世界游戏在2019年共上线了4款MMO类游戏产品,并且无一例外地冲入过iOS畅销榜TOP10,足见其在MMO类玩法领域的积累与爆发力。其中《完美世界》手游、《新笑傲江湖》表现更显强势且稳定,《完美世界》手游上线至今近1年时间内,始终保持在iOS畅销榜前列;而《新笑傲江湖》则为继《完美世界》手游之后又一表现强劲的MMORPG产品,上线2个月以来排名稳定在iOS畅销榜TOP20以内。在良性的市场与用户数据反馈下,其未来有望进一步获得产品升级,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网易游戏着重研发投入 研运一体打造长线自研产品网易游戏的研发费用、研发投入产出比与产品表现等多项评分居高。财报显示,网易游戏的研发费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加上网易游戏拥有较为成熟的研运经验,使其在客户端与移动端有较多长线表现十分稳定的产品,如《梦幻西游》《阴阳师》等。此外,长线产品中《率土之滨》通过不断调优,配合营销实现了长线逆势增长。出于对产品研发与运营调优的把控,网易游戏更坚持自研自运优势,有超过89.4%的收入来源于自主研发产品。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说明:网易游戏研发费用的估算方法为游戏营收比例乘以网易财报总研发费用,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产品为王 精品化、多元化是网易游戏研发竞争力的重要特征据伽马数据监测,2015年到2019年间网易游戏共上线近百款移动游戏,其中累计流水超10亿元的游戏数量占比达11.2%,并占据9成以上的流水份额,累计流水1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产品数量占比达24.5%。这组数据充分体现了网易游戏在产品上的挖掘,精品化、多元化是网易游戏研发层面的核心战略。精品化方面,网易游戏主要表现出同品类产品的创新、加强或完善,追求产品质量,如《梦幻西游》是网易游戏早期原创的富含社交属性的游戏,运营接近17年仍保持着较高收益;《率土之滨》强化SLG类游戏策略性,增加领土创新玩法等。多元化方面,网易游戏研发布局的游戏品类十分丰富,涉猎品类广,从多角度挖掘用户市场,并且还在同品类中再进行细分挖掘,如回合制RPG类,网易游戏分别开发了《梦幻西游》与《大话西游》分别满足点卡付费与道具付费的用户,而《阴阳师》则介入二次元从卡牌培养出发挖掘更多差异化市场。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三七互娱产品质量保证高投入产出比 优质产品数量明显增加三七互娱的自研收入、研发投入产出比等多项评分居高。通过观察三七互娱财报信息和伽马数据监测数据可以发现,随着三七互娱研发投入的在不断增加,其自研产品收入、进入伽马数据流水榜TOP100的产品数量也都随之增加,2019年自研收入增长明显。这一方面受到发行力度的影响,2019年三七互娱的营销力度有所加强,为产品提供了流量保证;另一方面,这也代表着三七互娱产品质量的升级,无论流量向用户的转化,还是用户付费水平的提升均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把控。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合理的战略布局保障研发实力快速提升三七互娱首款自主研发产品发布于2014年,其自研产品能够短时间形成市场竞争力与其研发战略的制定密切相关。三七互娱围绕市场与用户需求制定研发战略,并根据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研发战略。2019年,国内发展较快的移动游戏市场趋于成熟,市场对精品产品、创新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三七互娱也因此实施研发战略升级,旨在积累更多研发人才,鼓励创意创新,发展多元化产品。2019年,从三七互娱的在研产品来看,其自研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多品类的研发经验积累也将加速三七互娱研发实力的提升,未来市场表现可期。游族网络精准控制 撬动市场游族网络的研发投入产出比与产品表现方面评分居高。相对于自研费用,游族网络自研产品收益较高,2018年自研收入在研发费用的8倍以上。游族网络自研产品能获得较高的市场收益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游族网络的产品线偏重度玩法,在良好的数值体系积累下,产品变现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游族网络在产品上线后,仍然保持较多的研发人力做长线维护,以《少年三国志》为例,上线以来除常规活动更新外,几乎保持着每月进行一次大的资料片更新和一次小的版本更新,以保持产品的数值平稳、美术与特效的与时俱进等特性,从而最大化获取产品长线收益。此外,通过观察财报可以发现,游族网络在2017年研发团队规模扩建近一倍,在近年来仍在不断增强研发布局,在其多年技术积累下,研发布局的拓展有望转化为更强的市场表现。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说明:自研收入为伽马数据(CNG)结合企业财报与产品数据估算所得。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深耕卡牌类玩法 游族或为C2B理念较大受益者之一在产品方面,深耕卡牌类玩法为游族网络带来了较高的市场收益,其中《少年》系列产品表现最为突出,尤其是《少年三国志》系列。截至2019年底,《少年三国志》上线近5年,累计流水已达60亿元以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源于在移动游戏市场早期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则依托游族网络在早期便较为注重用户信息与数据反馈,勤于长线维护调优,以C2B的“用户定制”理念进行产品运营,这也使得《少年三国志》在近几年游戏市场精品化升级中仍能保持一定市场热度。2019年底,同样基于市场精品化发展趋势,游族网络适时推出《少年三国志》的续作《少年三国志2》,产品在玩法、美术等方面均得到升级,基于IP效应一经上线便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此外,2020年游族网络仍将持续推出《山海镜花》《少年三国志:零》等优质的差异化卡牌玩法新游,市场表现可期。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西山居研运一体延长核心产品生命周期 3A重度在研项目对标国际大作 西山居的研发费用与产品表现方面评分居高,是典型的研发型企业。在产品方面,西山居更主张产品自主研发与研运一体的策略。西山居通过持续更新优化与平衡数值,使产品长线表现稳定。以端游产品《剑网3》为例,截至2019年底《剑网3》已上线超10年,流水长期表现稳定。在2019年第四季度,由于《剑网3》新资料上线的推动,12月份月流水再创历史新高,DAU也有较高幅度的增长。根据《剑网3》过去的运营活动表现,这款产品一周内仍然有近270万活跃玩家,体现了西山居较强的研运能力。除了已发行产品外,西山居目前仍然有《谢云流传》《Code B.R.E.A.K.》等对标国际3A大作的在研项目。《谢云流传》是西山居深耕武侠题材,集多年技术积累与研发经验的重度3A端游作品。《Code B.R.E.A.K.》则是面向机甲题材蓝海市场的一款国际化游戏产品。云游戏及多品类产品并行 未来用户增长空间巨大 《剑网 3》 云游戏于去年开启了西山居内部测试,今年2月份正式面向玩家开启PC端云游戏测试,《剑网3》云游戏移动端同样将于2020年内落地测试。云游戏可以打破硬件的限制,让高品质的重度端游呈现在更多的设备上,未来即将开放的移动端云游戏,会对传统手游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作为国内云游戏首发梯队,云游戏时代西山居有望凭借着高品质重度端游的云游戏化,揽下更大份额的移动端用户。同时,多品类并行的自研产品精品化策略也有助于在各细分领域中覆盖更聚深度的垂直用户,未来西山居的用户增长潜力巨大。以《剑网3》为代表产品的“剑侠”系列是西山居打造武侠题材的核心系列产品,目前已有近20部同系列产品。除了布局“剑侠”系列题材产品,西山居在二次元题材、机甲题材、宠物题材等多个领域未来也有布局。在产品研发及调优、多题材产品并行的优势下,未来西山居将有较大机会产出爆款新品。多益网络提升自身研发实力 持续产出优质游戏多益网络在研发投入产出比、产品表现等多项上评分居高。一方面,多益网络注重技术投入,2016-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16%,较高投入使多益网络获得包括专利信息、著作权等在内的超千项知识产权,助力其保持研发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多益网络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与积累,目前,多益网络拥有超1200名研发人员,并建立自身员工培训体系,为产品的研发和维护稳定地输送人才,持续提升自身研发实力使多益网络新老产品获得用户认可。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强化、维护用户体验 产品细分市场地位获加强神武系列手游自第1代上线至今已超5年,据伽马数据测算,其在回合制RPG移动游戏中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这款自研产品为多益网络带来了极为长线的市场收益。神武系列手游在画面、核心玩法等方面持续创新,不断满足用户因市场变化而提升的品质追求;另一方面,也维护着粉丝用户游戏体验的一致性,使得神武IP系列始终保持着市场竞争力,并不断增强。在移动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与产品高频率的版本维护更新密不可分,2015~2019年,神武系列手游年均更新次数超12次。据伽马数据产品调研显示,《神武3(4)》用户游戏体验满意程度高达77.9%。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数据来源:伽马数据(CNG)中手游多年发行积累市场经验 布局研发“立竿见影”中手游在研发投入产出比与自研收入增长率上评分居高。在游戏研发上,中手游选择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研发实力,基于多年发行经验积累的对市场与用户的了解,中手游在2016到2018年间完成多次投资与收购后,自研游戏收入在2019年迎来爆发。据伽马数据监测,2019年上半年中手游的自研收入便接近10亿元,而流水的提升主要受益于全资收购的文脉互动研发产品《雷霆霸业》及页游产品《热血战歌之创世》。此外,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手游研发费用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未来自研产品表现可期。数据来源:企业财报、伽马数据(CNG)围绕IP矩阵拓展研发实力 重点产品创流水新高截至2019年底,中手游旗下的自有和获授权IP累计已达99个,近年来中手游加速研发布局以释放IP资源优势。在IP产品开发上,中手游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的形式拓展产品线,同时深入了解IP产品的研发流程。2018年底,中手游全资收购子公司的产品《雷霆霸业》正式上线,依托于产品质量与中手游的发行渠道优势,产品在2019年的较高流水表现为中手游带来了营业收入新高。报告图表目录:PART 01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现状中国游戏市场及自主研发市场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状况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市场在中国游戏市场的份额状况 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019年全球重要移动游戏市场流水TOP100中国产游戏流水份额2019年全球重要移动游戏市场流水TOP100中中国&非中国研发游戏流水同比增长率PART 02 企业研发实力构成及提升游戏用户对产品创新的看重程度产品创新程度是否会影响付费意愿男性游戏用户重视的游戏体验TOP10女性游戏用户重视的游戏体验TOP10《明日方舟》用户对剧情的评价情况《战双帕弥什》用户对剧情的评价PART 03 游戏市场企业研发机会分析2019年流水TOP100移动游戏中各玩法类型流水分布2019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玩法类型偏好《明日方舟》&《全民主公2》iOS月畅销榜排名变化2019年流水TOP100中各游戏题材类型流水占比2019年游戏题材流水同比增长情况2019年流水TOP100中各游戏画风类型流水占比2019年游戏画风类型流水同比增长情况PART 04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竞争力分析企业研发竞争力模型企业研发竞争力15强腾讯游戏自研费用&自研产品流水(亿元)2019年流水TOP100中腾讯游戏MOBA、射击类游戏市场占有情况腾讯游戏每年进入过iOS畅销榜TOP100的自研新游数量(款)盛趣游戏自研游戏盛趣游戏研发费用(亿元)科幻武侠IP的开放世界观展示经典游戏IP的MMO类型拓展盛趣游戏云游戏平台完美世界游戏研发费用估值(亿元)完美世界自研MMORPG移动游戏占所属品类市场份额状况《新笑傲江湖》iOS畅销榜排名情况网易游戏研发费用估值(亿元)网易游戏代表性长线自研移动游戏年流水排名变化网易游戏2015~2019年上线的移动游戏各累计流水量级数量&流水占比三七互娱研发费用(亿元)三七互娱自研产品表现(款)三七互娱“三七游戏2.0”战略三七互娱部分在研产品情况游族网络自研收入(亿元)游族网络研发费用(亿元)《少年三国志2》iOS畅销榜排名情况西山居云游戏发展进程西山居游戏题材研发布局多益网络累计拥有专利信息数量神武系列手游在回合制RPG移动游戏细分品类中的市场份额状况《神武3(4)》用户游戏体验满意情况中手游自研游戏收入(亿元)中手游投资并购的代表性研发企业中手游自研产品状态伽马数据作为2011-2018《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的制作方,是中国权威的数字娱乐研究机构。其数据历年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Chinajoy高峰论坛上发布。伽马数据多年来与协助地方政府出品各种报告。7年来,制作《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同时也是《广东游戏产业报告》制作方。伽马数据与谷歌、腾讯等全球互联网巨头联合发布报告,同时,与Newzoo等全球研究机构战略合作,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伽马数据的数据报告,在全球具有极大影响力。伽马数据与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国泰君安等联合举办财经领域各种会议,其观点被大量引用于媒体、券商分析报告、游戏公司发布会,甚至游戏公司的上市招股书、说明书中。伽马数据的报告和数据也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引用。发布报告时,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传播极广。

数肇

军工行业专题报告之导弹产业深度研究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导弹系统概述导弹的定义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导弹的分类方法繁多,使用较多的分类方式为按照导弹气动外形和飞行弹道分类,可分为弹道导弹与有翼导弹两大类,在每一大类下面又可以细分成诸多小类,如图 17 所示。其中,弹道导弹是一种沿预先设定的弹道飞行,将弹头投向预定目标的导弹。按照作战性质,弹道导弹又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以及战术弹道导弹两种,战略弹道导弹一般为中程、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战术弹道导弹一般为近程弹道导弹,未来弹道导弹的发展趋势主要为提高突防能力、提高命中精度、拓展全球打击能力及机动发射能力。有翼导弹则是一种以火箭发动机或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机动飞行所需的法向力依靠升力部件的空气动力提供,装有战斗部的自控飞行器,按照目标种类及位置有翼导弹又可细分为面空导弹、空空导弹、面面导弹、空面导弹、反舰导弹及反坦克导弹。特点是制导精度高、机动能力强、系统组成及结构复杂,未来有翼导弹的发展方向有拓展自主化、智能化、模块化和标准化、飞行空域扩大化等。尽管导弹的种类众多,但几乎所有种类的导弹均由战斗部、动力系统、制导系统以及弹体结构四部分构成如图 18 所示,具体各部分的功能及具体分类可见表 9。由于导弹的组成复杂,一般设计研制过程较长,主要包括进行科学研究和试制两个方面。而要解决试制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发展新型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导弹武器系统,除了必须进行大量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 还要在研制流程中不停的进行反复的迭代(具体流程如图 19 所示),因此导弹整体从设计到装备部队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全过程一般需要 5-15 年时间左右。导弹自身的性能指标主要包含三方面,飞行性能方面包括射程、飞行速度、高度以及机动性等方面; 使用性能方面主要考虑发射准备时间及可靠性等;经济性要求主要涉及导弹武器生产经济要求及使用经济要求等。2、导弹装备产业市场现状2.1 导弹装备整机市场规模当前,国际政治与安全局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国际安全形势面临新挑战,由于全球武器转让与政治经济、地区冲突、国际反恐等形式紧密相关,国际军贸市场整体呈现一个上升的发展态势,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2019 年发布的新版《全球军贸报告》披露,自 21 世纪初以来,全球主要武器出口国的出口额保持增长,2015-2019 年全球武器交易量较上一个周期(2010-2014 年)增长 5.48%,较 2005-2009 年增长 20%。导弹武器由于具有不同于一般进攻性武器的突出特点,包括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因此一直是国际军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导弹武器装备贸易受多种国际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包括国际军贸政策法规、国际政治动向、国家安全环境和军事战略、进出口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武器自身质量和价格等。可以看出,当前全球导弹武器装备交易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年交易订单量基本处于 60-100 笔之间。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导弹交易量出现下滑,而后受到中东局势影响,印度以及沙特、伊拉克及阿联酋的导弹武器进口规模快速提升,全球导弹武器交易量也开始出现回升,并在 2013-2014 年达到顶峰。尽管随后全球导弹的交易热度再次降温,但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内政外交产生的重大转折、英国脱欧带来的新变数、叙利亚局势的持续动荡,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也门地区沙特联军与胡赛武装的冲突、难民危机、宗教冲突的加速蔓延,同时 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更是加剧了以上国际不确定因素,我们判断未来全球军贸市场交易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巩固,全球导弹交易市场热度也将有望再次迎来恢复性增长。从 2008-2017 年全球各类导弹武器装备订单量分布(见图 23)来看,反坦克导弹由于一般具有价格低廉、作战灵活的特点,交易量最高,合计可占整体导弹武器装备订单量的 65%,伴随当前中东等局部冲突的恶化,未来反坦克导弹有望继续保持导弹武器装备交易量占比最高的地位根据蒂尔集团(Teal Group)发布的《2018 World Missile Briefing》对导弹(包括制导武器)的预测,2019-2027 年全球导弹产量预计共计可达到 31.79 万枚,产值可达到 1300 亿美元以上。具体情况如表 10 与表 11 所示。具体到我国导弹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国防需求及军贸出口需求,现状如下:① 国防需求国防需求方面,在我国军费保持稳定健康的增长背景下,我国武器装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根据我国在 2019 年 7 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的披露,我国机械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军事安全面临技术突袭和技术代差被拉大的风险,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而军费构成中的装备费用占比逐年提升,表明了我国在不断加大对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力度。在军队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加大实战化演习的背景下,导弹作为现代化军队不可或缺的消耗性武器装备,其需求有望伴随我国装备费用的稳定增长而保持稳定且持续的增长。这点通过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装备研发制造主体之一的航天科工集团披露的数据(见图 24)也能得到验证,在 2016 年后,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防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增速已经超越我国军费增速以及军费中的装备费用增速。同时,在我国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背景下,美国等少数国家一些政客或出于国内政治需要,试图转移视线、推卸责任,或者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等因素,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制造舆论,对中国进行抹黑,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在此背景下,我国以导弹武器装备为代表的武器装备需求也有望出现增长。综上,我们判断,在我国武器装备研制投入大量军费,国产装备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军贸已经实现顺差,重点型号终于近年来逐步定型列装,未来十年有望成为武器装备建设的收获期;同时,伴随当前军队加大实战化演习力度,导弹武器作为消耗性武器,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另外,在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我国对现代化武器装备中的代表,导弹装备的需求量或将出现持续增长。② 军贸出口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0)》判断,2020 年全球形势和世界格局将表现出八大趋势:全球经济进入超低利率时代、全球治理中利益博弈日趋激烈、区域和双边合作快速推进、国际战略和安全领域的东西方割裂趋势加剧、各国在网络空间的角力更加凸显、科技竞争更加激烈、核扩散风险上升、极端主义行为呈国际化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在疫情期间仍维持制裁等事件均表明疫情并未对地缘政治冲突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尽管国际军贸市场的推广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疫情影响,但从 20 世纪以来的几次重大疫情期间,国际军贸市场仍保持增长的趋势来看(见图 25),我们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军贸的负面影响有限,同时,世界面临不稳定及不明确因素的增加均可能会对国际军贸产生较大的正面刺激。总体来看,我们预计,20世纪以来全球军贸的稳定增长趋势有望在未来得到延续,全球军贸增速甚至可能会出现快速提升。综上,我们认为,我国导弹武器装备市场需求无论从内需还是出口两方面看,都有望总体保持稳定且快速的增长。2.2 导弹各分系统市场情况由于构成导弹整机的部组件、元器件的种类及数量繁多,其研发生产属于系统工程。而一般属于系统工程的武器系统从研发生产到应用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生产定型、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与销毁六个阶段。各阶段具体工作如表 12 所示。具体到导弹装备,导弹全寿命周期中前五个阶段为需要投入成本阶段,其中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阶段投入的成本属于研发成本,而生产定型的投入成本属于生产成本、使用与保障的投入成本属于后期运维成本。从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中各阶段投入成本的构成(见图 26)中可以看出,导弹武器系统在生产定型阶段及使用维护阶段投入成本占比较大(约 80%),而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及工程研制阶段(统称研发阶段)投入占比合计较小(约 20%),表明了导弹整机的研发成本仅占约 20%,而生产成本及运维成本可占到 80%。在生产定型阶段,如 2.1 节中所述,导弹整机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战斗部、动力系统、制导(与控制)系统及弹体结构。以上四个分系统在导弹整体的成本占比如图 27 所示,可以看出,弹道导弹制导系统、动力系统、战斗部及其他(包括弹体结构)比例较为接近;而有翼导弹中,特别是对空目标导弹,制导控制系统成本占比较其他分系统明显更加突出,表明了伴随当前战斗机、无人机等军用航空器性能(特别是机动性)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决定导弹精确打击能力的制导系统性能要求指标的提高,而性能的提高也就直接带动了制导控制分系统的成本占比提高,我们预计,未来制导控制分系统成本占比或将持续保持在高位。3、导弹装备产业链分析导弹研发生产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工程研制,具体涉及到导弹的总体论证、设计(包括导弹总体设计与分系统设计)、仿真测试、试验部分,主要由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以及兵器工业等军工集团所属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实施,同时部分科研院所、厂及民营企业参与样件的定制化研制、生产、实验, 基于图 26 可以看出,导弹制造产业链上游占导弹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 20%左右。产业链中游主要以导弹研制定型后的批量生产为主,其可按照元器件配套加工生产、分系统(部组件)集成、总装集成进行产业链的再次细分。其中,元器件配套加工生产及分系统(部组件)由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及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所属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参与,总装集成主要由军工集团或军方所属总装厂参与。基于图 26 可以看出,该部分占导弹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 60%左右。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导弹交付军队后的装备保障,维护延寿等构成,主要由军工央企所属企事业单位及部分民营配套企业参与。基于图 26 可以看出,该部分占导弹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的 20%左右。具体导弹研制产业链及各部分相关的上市公司可如图 28 所示。4、导弹装备技术发展趋势导弹作为在当代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弹整机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由导弹的作战指标需求的提升方向决定,并可以分解并建立到各个部组件、元器件配套加工生产的技术发展趋势上。4.1 总体技术发展趋势从导弹整机技术前景上来看,按照图 17 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弹道导弹(战略导弹)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有翼导弹(战术导弹)技术发展趋势两类去讨论。首先,在弹道导弹方面,自海湾战争以来,弹道导弹在战争中表现出的重大功效促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竞相发展弹道导弹制造和突防技术。参考国外弹道导弹的发展,可以将弹道导弹的技术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几点:(1) 总体设计方面,导弹设计更加模块化、通用化,提升导弹可改进空间,满足更多作战要求;(2) 制导方面,通过采用复合制导方法,以继续提高弹道导弹的制导精度;(3) 开展延寿工作,使导弹服役期不断延长;(4) 通过使用隐身、速燃发动机、机动变轨等技术,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5) 潜射弹道导弹由于具有隐蔽性好,机动能力强,生存概率大的特点,未来将成为战略导弹的主要力量。有翼导弹方面,由于包含的导弹种类较多,各类导弹功能及目标特性差异较大,需要分类进行讨论, 参考海外有翼导弹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相关学术文献研究成果,各类有翼导弹具体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 反坦克导弹方面,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为发展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制导技术;应用先进战斗部, 以提高毁伤与突防能力;研究新的发动机推进技术;具备对多种目标的作战能力;实现软发射,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2) 面空导弹方面,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为具备复杂战场环境下抗干扰、抗欺骗、高毁伤等能力; 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取代传统制造手段,以简化生产工艺,减少使用部件,缩短供应链与开发周期,加快零部件生产与系统集成速度。(3) 空空导弹方面,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为从串行设计到一体化设计技术过渡,以更好的提高空空导弹的飞行性能;从单模导引到多模导引以提高导弹的探测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从单机制导到网络制导,实现对目标实施快速精确攻击;从单一气动控制到异构多执行机构控制,提高控制响应速度及精度;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从独立制导引信到制导引信一体化。(4) 空面导弹方面,采用先进技术,进一步增大空地导弹射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空地导弹的通用性和适应性,降低成本;多模复合以及加装电子战载荷和防御载荷,加强制导精度及抗干扰能力;具备网络化能力,提升空地导弹的协同作战能力;持续重点发展性能更为优异的高超声速导弹技术。(1) 反舰导弹方面,以巡航导弹为主,射程和飞行速度需求越来越大,隐身能力、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多任务执行能力进一步增强,系列化、通用化和小型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反舰导弹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反舰导弹集群化作战能力逐步增强;反舰导弹作战信息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大力发展高超声速导弹技术。4.2 重点分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本节针对几个导弹技术的总体技术发展趋势,分解到资本市场相关性较强的部分部组件及元器件,包括弹体结构分系统相关的先进材料制造及相关加工工艺、制导控制系统及相关光电元器件、动力系统及其他系统中的弹载特种电源的技术发展趋势上。4.2.1 弹体结构分系统(先进材料制造及加工)弹体结构主要功能是将组成导弹的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导弹形成良好的气动外形,具体包括弹身、弹翼(对有翼导弹)和舵面等部分。传统弹体结构一般采用比重小且强度大的材料,传统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及复合材料等。目前,如 2.4.1 节中所述,伴随当前国防对导弹实现速度、机动性、射程、生存能力及抗干扰能力等指标需求的提升,该需求分解至弹体结构分系统上,可归结为对具有更耐高温、更高强度、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的材料需求,而这种材料相关的合成及加工工艺等技术即为弹体结构分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这类技术的具体发展趋势如下:① 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ACM)在航空航天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特点是质量轻、高刚度、高强度、设计灵活等。作为主承力和次承力结构,ACM 结构件已成功应用在多种飞行器上,对飞行器的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据估计,21 世纪的导弹中复合材料占全弹的结构和质量的百分比为 79%和 60%,ACM 主要包括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作为目前应用在导弹结构中最多的复合材料,它的密度是钢的 1/5、铝的 1/2。如美国“三叉戟 -1”导弹仪器舱采用环氧树脂/碳纤维结构,共有 100 多个部件采用石墨烯纤维复合材料, 比铝合金轻 30%,减重效果显著。而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可以满足航空航天的发展需求,如神舟系列和风云卫星系列均使用了自主研发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减轻了整体质量,降低了发射成本。但是,某些树脂基复合材料目前的技术仅限实验室合成,远没有达到量产阶段。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可分为铝基、钛基、铜基、镁基和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其中,铝基、钛基、镁基等 3 种轻金属基复合材料因为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抗辐射以及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减振性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铝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导弹的导引头组件、推进器组件、弹体结构组件等主要部件,实现成本的降低;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尺寸稳定性等独特的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如 SiCp/Mg 复合材料可用于导弹尾翼及内部加强汽缸,B4Cp/Mg-Li 复合材料用于航天器天线构件;钛基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主承力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已成功应用在涡轮发动机的叶片、整体叶环、盘、轴、机匣、传动杆等部件。目前,我国开展的相关前沿研究包括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备火箭和导弹制导系统的惯导平台构件以及用镁基复合材料制备航空航天用管接头部件等。陶瓷基复合材料,与树脂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稳定的耐烧蚀、耐腐蚀以及强韧性特点,是某些航天器关键部件材料的不二选择。例如,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大于 8 马赫时,头锥瞬时温度将达到 1000℃以上。在如此极端环境下,导弹天线罩要求具备承载、透波等功能,超高温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则成为唯一的天线罩材料。我国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上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北工业大学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 C/SiC 复合材料系列喷管已经成功通过考核,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碳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用于导弹端头帽和卫星的天线窗框。针对我国在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中的不足,研究重点包括:开发优质的基体和增强体材料以提高产品的热力学性能;确定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以解决产品长期服役带来的时效问题;攻克陶瓷基复合材料与异质材料的连接难题以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等。② 轻质高强的金属材料目前,弹体结构分系统涉及到的金属材料主要包含高温钛合金、铝锂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高温钛合金方面,钛合金作为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腐蚀、结合性能好、耐高温、抗蠕变等特点的材料,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针对当前导弹追求高速化和小型化引起的气动热问题,导致对钛合金等主要结构材料的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温钛合金成为了重点研究方向。目前,高温钛合金主要应用于导弹的舱段壳体、舵面与翼面等。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温钛合金使用温度大多在 550-650℃ 之间。其中 TA12(Ti55),Ti633G 和 Ti53311S 是 3 种具有代表性的国产 550℃高温钛合金。中科院金属所、宝钛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共同开发的 TA12A 合金,已经成功应用于国产先进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筒体和巡航导弹弹体结构等。目前高温钛合金的研究重点在于其疲劳特性等方面。铝锂合金方面,作为航空航天材料中发展最迅速的轻量化材料,铝锂合金的特点是低密度、高弹性模量、高比强度和比刚度。锂是最轻的金属,其与铝溶解度极高。铝锂合金代替常规铝合金,可使结构件质量减轻 10%-15%,弹性模量提高 6%,刚度提高 15%-20%。与先进复合材料相比,铝锂合金抗压强度较好, 并且防雷击,造价低。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第三代铝锂合金 2195 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的材料需求。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研制新型高强、高损伤容限的铝锂合金,并解决复杂结构件的钣金成形和热处理工艺问题。金属间化合物方面,其性能介于金属与陶瓷之间,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抗氧化、高强度等特性,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材料和结构涂层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种类繁多,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的主要有 Ti-Al系、Ni-Al 系金属间化合物。目前,我国航天工业目前正试图采用 Ti2AlNb 合金替代 Ni 基高温合金制作发动机热端部件。③ 先进的工艺技术目前,用于导弹结构分系统的先进工艺技术主要包括近无余量成形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3D 打印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近无余量成形技术方面,是指零件在成形后,不需要加工或需很少加工就可用作结构件的成形技术。由于该技术在降低飞行器重量以及复杂零件整体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复杂结构薄壁零件成形的关键技术。目前,比较成熟的近无余量成形技术有超塑成形(SPF)/扩散连接(DB)、熔模精密铸造等。在 SPF/DB 技术上,我国发展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基础研究和应用都已取得了很大发展。而熔模精密铸造方面,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铸造体系,但国内熔模精铸生产线使用的关键设备仍依靠进口,且大部分为西方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产品。因此,我国熔模精铸技术落后西方大概 30 年。因此,研制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熔模精铸设备是重点发展趋势。3D 打印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方面,3D 打印用于导弹制造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雷神公司已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出 80%的导弹部件;ATK 公司成功试验了 3D 打印的高超声速发动机燃烧室;美国海军“三叉戟-2”D5 潜射导弹在 2016 年首次测试了采用 3D 打印的导弹部件。同时,智能制造也对导弹生产制造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美国导弹防御局已启动“数字化推进器工厂”项目,支持从设计到生产的数字化工厂环境;洛马公司的新一代数字化制造系统已应用于导弹生产;雷神公司采用自动导引车实现导弹及零部件的自动搬运,使用六轴机器人完成导弹导引头光学系统的装配。4.2.2 制导控制系统及相关光电元器件(光电元器件)制导与控制系统是导弹精确命中目标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战场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需求,制导与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的导弹制导控制方式关键技术大体可分为惯性制导控制、雷达制导控制、多模复合制导控制、光电制导控制、协同制导控制等 5 个技术分支,各技术分支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如图 29 所示在制导与控制系统中,制导系统主要依靠制导设备,涉及到的零部件包括各类导引头及惯性仪表等, 主要以军工央企所属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参与研制,而飞行器控制系统则主要依赖于制导系统测量得到的飞行状态参数进行结算,以算法程序为主,主要以军工央企所属企事业单位设计为主。基于各导弹制导技术相关专利发布数量来看,导弹制导控制技术发展经历了最早的惯性制导,而后出现了 SAR 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激光三维成像制导,近年出现了目标融合识别、协同组网、量子成像雷达制导、主被动雷达复合制导的发展历程。其中,红外成像制导和激光三维成像制导是研究热点,协同制导的控制与导引律技术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我们重点针对制导控制产业中的惯性制导控制以及光电制导控制,特别是制导系统部分进行详细技术发展及投资机会分析(雷达制导控制可详见报告《中航证券军工行业深度报告:电子探测系统,信息时代的“火眼金睛”》)。① 惯性制导控制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是以陀螺和加速度计为敏感器件的导航参数解算系统,该系统根据陀螺的输出建立导航坐标系,根据加速度计输出解算出运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和位置。惯性制导控制相较于其他制导控制技术方向,具有自主隐蔽、实时连续、全天候、全时空、全地域环境敏感等特点,已成为天基、空基、海基和陆基武器装备导航定位、制导控制、瞄准定向及姿态稳定的通用核心装备,在惯性制导控制系统中,核心元器件为以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为代表的惯性仪表,目前,惯性仪表具有如下发展趋势:(1) 新兴原子自旋陀螺、核磁共振陀螺、干涉原理样机陀螺、晶体光学陀螺和高端惯性传感技术已见高精度应用端倪。而 MEMS 技术作为原子惯性系统及其有效应用高精度、高动态有机融合的基础支撑技术,同样是重点发展领域。(2) 光学惯性传感技术以其成本寿命、精度可靠性优势已具备取代传统机械惯性陀螺传感技术倾向, 采用三轴旋转调制可有效减小常值误差,提高光学捷联惯性系统应用精度。而传统高精度机械三浮陀螺、静电超导陀螺惯性仪表依然在战略和特种需求目标任务中仍具有独特需求,发展方向为高精度,长期稳定, 基础微观量化深入综合性能提升等方面。同时,采用三轴旋转调制和电锁紧,实现不同任务剖面的平台捷联混合导航制导也可提升应用性能。(3) MEMS 固体振动陀螺有望实现高精度极限和高端应用,成为未来高端 MEMS 惯性传感器发展趋势。多源复合、多元阵列式惯性微系统也有助于对实现不依赖 GPS 的自主导航、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精度,推动战术武器制导智能化的进程。(4) 新功能材料的产生、新兴精密超精密制造的发展、人机智能微应力的集成以及微观量化标准规范,推动了高精度高可靠长寿命、快速反应、小型轻质低成本、大动态抗高过载、适应多元复杂苛刻环境的惯性传感器不断进步发展,从而满足智慧导航控制的需求。(5) 动态、过载、电磁、温度等极端条件和多要素复合模拟仿真、综合激励测试试验,交付评估, 加强试验理论、机理、方法、设备技术研究已成制约惯性技术发展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② 光电制导控制如图 29 所示,当前光电制导控制主要构成包括红外成像制导、激光三维成像制导以及多高光谱成像制导三部分。而在光电制导控制中,导引头是兼具自主搜索、识别与跟踪目标的复杂功能,能够持续输入目标信息并给出制导控制指令的核心部组件,其可以确保导弹武器系统不断地跟踪目标,进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在红外制导控制中,红外导引头可利用红外探测器识别、捕获和跟踪目标辐射能量实现自动寻的的制导装置,由于红外导引头在精度、抗干扰性、隐蔽性和效费比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己经成为导弹广泛采用的目标敏感装置之一。近年来,随着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图像识别、日标跟踪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红外导引头在成像制导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电子战环境,红外导引头目前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为具备更强的红外探测能力、更快的图像实时处理速度和更敏锐的电子感知能力。其中,红外成像探视技术、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图像实时处理技术等均是现阶段各个国家围绕提高导弹武器系统智能化水平和抗干扰能力的重点发展方向。另外,伴随海陆空天联合作战网络,各类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都需要制冷和非制冷的先进红外传感器,共同的需求特点包括更大规模的阵列、更小的像元间距、更高的灵敏度以及更低的功耗,同时,红外探测器低成本也势在必行,所以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未来市场将更为广阔。在激光三维成像制导中,主要采用主动成像制导方式,通过激光扫描,对目标进行成像,再与预先装定在导引头中的待打击目标的激光成像特征进行匹配分析,自动识别并跟踪打击目标。主动式激光导引头独特的工作机制使其具备较高的角度、距离、速度分辨率,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获取信息量大、灵敏度高等特点,但其受制于硬件发展水平,在武器装备的实际应用中并不多。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灵敏度探测接收、目标成像识别等,同时,非扫描成像技术也可解决传统扫描成像帧率低、视场小、体积大等问题,其研究重点是 APD 阵列、PIN 阵列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和集成信号处理器,以及利用其他成熟的阵列成像器件,采用新的工作体制实现非扫描三维成像。另外,激光导引头中的激光探测类器件在未来应用中,对于器件、技术单元集成化要求较高,构成激光光源、探测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一体化也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多高光谱成像制导则主要应用于反隐身领域,通过采用多波段高光谱探测来更多地获取目标的多维度信息以实现目标识别,同时也有利于区分目标和诱饵,提高制导抗干扰水平,目前该项制导已应用于国内外新一代空空导弹等领域,多高光谱成像制导的核心技术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发展趋势在于从硬件上采用高速微处理器和并行处理技术、软件上发展更加有效的特征级、决策级算法等。4.2.3 动力系统导弹动力系统是提供导弹飞行动力的系统,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及推进剂两部分组成,其中推进是能源,发动机是能量转化装置。本节将重点针对发动机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目前导弹的发动机主要可以分为应用于弹道导弹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于战术导弹的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吸气式发动机(包含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新体制组合发动机(TBCC、RBCC)等。① 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含弹道导弹及运载火箭中,技术发展具有共同性,本节将主要以运载火箭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发展趋势作为主体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对弹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同样具有参考性。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大型/重型运载火箭助推级的首选动力,也是固体运载火箭的主要动力装置, 其发展一直备受各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关注。纵览世界各主要航天强国在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方面的研制历程,发展趋势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直接用作大型运载火箭芯级动力受到各国重视;整体式固体发动机发展取代百吨级装药量分段式固体发动机趋势明显;复合材料结构件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日益加重。具体到我国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上,虽然我国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方面已取得不错进展, 但相较于美国、欧洲、印度均已实现直径 3m 级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应用的现状,还有一定差距。国内已经试车成功的最先进固体发动机在外径、长度和整体质量上,均不如印度的 S-200 助推器,因此我国仍需在装药技术、复合材料壳体技术以及喷管技术等三个方面进行技术攻关。装药技术方面,技术目标在于实现创新装药技术,实现大吨位装药。具体技术发展路径包括从设备入手,例如发展连续装药技术,建立连续装药生产线;或者从工艺入手,借鉴分段式装药的经验,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创新装药形式。复合材料壳体技术方面,技术目标在于大直径复合材料壳体技术,实现大尺寸壳体缠绕。具体关键技术包括在于具有比强度大、比模量高以及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等优点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制上。喷管技术方面,技术目标在于长时间、大流量喷管技术,实现大尺寸喷管制造。具体关键技术包括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大尺寸喉衬的成型技术;柔性摆动喷管关键技术。② 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战术导弹中,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战术导弹飞行的主要动力装置之一,其质量和尺寸可以占到导弹质量和尺寸的 50%-80%,是导弹武器实现中、远程防空反导和精确打击的关键技术基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导弹武器作战效能和威慑力。目前,防空反导、远程精打、未来智能导弹的发展对固体发动机的推进剂能量、质量比和调控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发动机服役环境却越来越严酷,对固体发动机低易损性和环境适应性的需求日趋迫切,这都给固体发动机的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可以归结为高能化、轻质化、可控化和低易损 4 个方向。高能化方面,体现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水平仍需要提高,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高能化的关键技术包括:推进剂采用新型高能或超高能物质;创新成型工艺,引入纳米含能材料;基于高比强度壳体材料和耐烧蚀喷管材料的高压强发动机技术;建立固体发动机高压强下的性能计算模型等。轻质化方面,体现在基于轻质高效的能量管理能力上。关键技术途径包括:发动机燃烧室与封头或喷管一体化设计研究以及制造成型技术;固体发动机开展带装药缠绕一体化关键技术;高强碳纤维的工程化应用和新型壳体材料的开发;多脉冲固体发动机的柔性脉冲隔离装置(软隔舱)。可控化方面,体现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控化的发展正在从开环控制向闭环控制,从开关式向连续可调式方向发展,能量管理方式也从预设式到随控式方向发展,向着高精度、快响应的方向发展。具体技术途径包括:高功率密度驱动装置和高精度控制算法等方面;开展可多次启停固体发动机研究;装药结构优化设计、喉部调节装置研制、高压力指数固体推进剂研制等。多脉冲发动机的多次点火技术。低易损方面,体现在固体发动机低易损技术从组件级往整机级发展。关键技术包括有效集成钝感固体推进剂和复合材料壳体等组件级低易损性实施途径,开展固体发动机整机级低易损性研究;固体装药的尺寸效应和发动机组件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动机整机层面的失稳机理研究以及扩稳技术;通过环境危险实时感知与主动扩稳相结合等技术,研制主动安全的固体发动机。除此以外,为了支撑战术导弹实现智能化,固体发动机需要在智能可控、弹道最优、高安全性、能量自装配、状态感知、智能制造、免维护等方面深入发展。目前,俄罗斯、美国等已经在可控化和低易损方面实现了战术导弹武器装备的服役,走在了中小型固体发动机发展的前列。尽管国内相关技术也日益成熟,但较之俄、美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逐个突破推进剂和热防护原材料、新型装药工艺、可调燃气阀门、压力闭环控制、有效扩稳等关键技术,加速工程化进程,为我国战术导弹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③ 吸气式发动机弹用吸气式发动机可以细分为亚音速导弹使用的涡轮喷气或涡轮风扇发动机(统称为涡轮发动机)、以及冲压发动机两大类。涡轮发动机方面,小型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可为高亚音速、中远程导弹提供理想的巡航动力,是各军事强国竞争的焦点。弹用涡轮发动机具有成本低、寿命短、尺寸小、转速高、增压比低、容积热强度大、起动和点火方式多样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巡航、反舰和空地等多种战略与战术导弹。针对这类传统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如何在最低限度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油耗、简化结构仍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目前的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推进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完善,在系统结构和材料耐温能力的制约下,欲大幅提升性能十分困难。以螺桨风扇发动机、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为代表的新型动力装置,在循环效率、燃油消耗或系统结构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若能够突破现存的技术瓶颈,则有望取代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成为未来导弹的巡航动力。冲压发动机方面,采用冲压式发动机的导弹由于可以实现全程有动力巡航,具有响应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弹道机动不引起过大的速度损失、末端速度较高等独特优势,是未来飞行器的颠覆性发展方向之一。其中,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被认为是目前实现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超声速飞行的最佳动力装置,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性与结构简单性,已经成为 21 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我国自 1980-1990 年中期就已开始超燃研究,90 年代后期至今,随着国家大量资金的投入,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地面试验设施逐渐完善,超燃研究进一步深入与细化,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并突破了一些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但同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的研究状况相比,我国的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在研究手段、设备建设、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仍需要围绕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推进系统设计、测量技术与飞行试验、材料与结构、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上加强研究、寻求突破,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总体来看,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上的关键技术主要仍在于对相关基础科学的问题研究。包括火、火焰传播与火焰稳定、碳氢燃料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及壁面热防护等。4.2.4 弹载电源导弹电源系统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弹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导弹电源系统通常由一次电源、二次电源以及电源控制电路等构成,具有响应时间快、功率密度大、高可靠、工作环境严酷、体积小、质量轻、耐贮存等特点。目前,伴随热电池和电力电子器件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导弹电源系统的性能提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电源系统性能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大功率、小体积、小质量、快速的起动反应时间、高效率、以及低噪声等方面,同时,随着电源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涉及到火工品的点火控制功能,对导弹的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电源系统具备自检功能。采用常规的模拟电路很难实现,同时会造成接口和电路的复杂性,降低可靠性。未来的导弹电源系统中将会采用智能化数字系统如 DSP,实现对电源系统的自检, 保证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总体来看,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导弹电源系统将向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导弹产业投资机会分析(详见报告原文)。(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中行证券,张超)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搜索“航天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