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金融学有必要读 PhD 吗?百材皆度

金融学有必要读 PhD 吗?

答|百度派 @Babybiubiubiu我个人觉得据我所知,大部分的金融博士毕业生都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虽然有些人会去华尔街,但这个比例并不是很大,不管博士金融项目的水平如何。博士学位和硕士、学士、博士学位是研究学位授予的知识和认知肯定的贡献,不同于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的是相应领域的能力和才能。这是第一点,你需要再三考虑你想做什么。其次,最直接的衡量一个博士毕业生的方法是造纸。研究分理论和实证两部分的金融,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在做实证研究。如果你想分割这个领域,有资产定价,企业融资,投资等等,然后每个都有自己的细分。如果你能在你的金融学博士学位上取得领先,你可能会有更好的机会获得至少一个这样的背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编程等等。如果你下定决心做研究,去读博士。否则,金融领域就足够了。博士课程的目的是创建模型,根据教授我们的教授,硕士课程的重点是应用模型。所以博士是在教科书和诺贝尔奖名单上保留名字的人,而硕士是负责赚钱的人。从我的观点来看,我不认为金融真的必须是一个博士学位。因为金融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在企业金融、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分析、投资组合管理、甚至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定量,都有共同的应用。建立一个模型的任务是给数学家的,而金融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最大化模型的收益。很尴尬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市场敏感。我知道很多教授都是数理专业背景的,他们在专业方向上都很好,但有一部分先选择了金融学博士,留在教学中无法在市场上达到同样的水平。真正的市场总是比任何模型都复杂。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大恐缦缦

想要报考金融专业,这9所教育部重点建设学科大学一定不能错过!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新兴城市正在蓬勃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日益更新崛起。在建设经济强国的背景下,多所金融类高校也在逐渐发展和走向更高的平台。其中,辽宁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金融类专业报考热门程度居高不下,并且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教育部也对这些高校的金融专业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并且成为重点建设学科的所在。一,金融类专业“升级”的大学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是全国较早成立的经济(管理)学院之一。全院现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教学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成为辽宁大学主干学院之一。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拥有金融研究所和国际金融研究所。现拥有江西省唯一的“金融学”专业博士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由原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金融系、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系、原信息学院的应用数学系和大学数学教学部合并组建而成。目前,金融学所属的应用经济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为省级名牌专业与省级特色专业,金融学科为广东高校珠江学者设岗学科。二,金融类专业“潜力股”学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有机融合、综合发展,形成了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的院校之一。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点,其中农林经济管理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重庆市特色专业,会计学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金融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的建设,金融学类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金融工程实验室为江苏省金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双一流”建设入列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下设7个系科。现拥有3个研究所和智能供应链研究中心、MBA中心。学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授权点2个,二级博士授权点4个。金融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三,“蓬勃前进”的金融类专业学校山东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财经类大学。学校于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3个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各有两个学科分别进入B+、 B-行列,是山东省唯一拥有B以上经管学科的省属高校。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是我国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经济系之一。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下设经济系、对外经济贸易系、会计系、金融系、财政税收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目前,学院有省院省校合作建设重点学科两个(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云南大学经济学科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西北大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理论经济学获得并列第5名,进入A- 。学院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省级普通高校特色学科。 在金融专业强校的顶尖大学选择之外,又接触到了这么多厉害的学校,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想要去那个神圣之地。对于金融类专业学校同学们有哪些补充看法呢?欢迎大家一同交流、讨论、学习。

四封之内

博士毕业后,年薪有多少?可分为三个等级,收入让人“眼红”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们希望通过深造,增强自身的能力,为将来找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现在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为许多学生的梦想。当硕士变得更加普遍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选择读博,希望博士毕业以后,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时大家都会想,博士毕业以后,年薪会有多少?毕竟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代表着最高的学历水平。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发现博士的工资待遇可以划为三个档次。具体如下:第一档:985高校金融、经济、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的博士这些专业的博士毕业以后,基本上都会进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工作。这两个行业的公司都是非常的赚钱,而且已经成为一定的垄断,规模效应明显。每年这两个行业的公司招聘博士人才,给出的年薪都会非常的高。比如前段时间,华为公司招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博士,年薪就达到100万。金融行业由于成本低,赚钱的速度快,能够给高级人才薪酬待遇也非常的好。比如某证券公司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开出的年薪就有50万。这只是刚开始的待遇,当真正熟悉业务,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年薪都会百万以上。所以,每年大量的学生都会考金融、经济领域的研究生。第二档:重点大学普通专业的博士这类博士包括工科、理科、文科等大部分的专业的毕业生。这也是博士中最大的群体,也是具有代表性。很多博士都是进入高校做老师,其他的是进入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总体的年薪水平是在10万-30万之间。比如进入高校做老师,刚开始的时候,月薪就是8000元左右,加上其他的补贴,大概是每月一万左右。当然,这不包括额外的收入。而进入国企或者是大型民企的研发部门,差别有点大。国企的的研发部门月薪是一万左右,空余时间比较多。而大型民营企业研发部门,能够给博士的年薪大概是20万—30万,然后,再根据实力能力再进行调整或者是给予奖励。第三档:普通大学文科专业的博士中国能够招收博士的高校已经非常的多,除了顶尖的名校,地方的普通高校也可以接收博士。如果是文科博士,又是毕业于普通学校。那就只能进入事业单位、高校等工作,而且一般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大学。总体来说,工资水平不会很高。年薪在6万—15万之间。也有部分博士会选择在一二线城市的民办高校任教,工资待遇会高一些。大家需要明白,高学历并不代表高工资。博士带来的是职业的起点,至于自己能力有多强,能够拿到多高的年薪,则需要社会来评估。博士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果是技术类型的博士,那就想当吃香,年薪让很多人都眼红。如果是普通高校文科类的博士,属于理论型的博士,那收入就会低很多。现在国内的高校以及企业都十分看重博士的学历出身,如果是海归的博士,还会更受欢迎,企业给的薪酬也会更高,更让人眼红。因此,很多的学生都想到国外“镀金”。你认为博士就能拿到高工资吗?欢迎发表看法!

埃及人

学金融就去这五所高校,毕业工资是别人两倍

每年高考季,许多学生关心如何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薪资满意的工作。如果你有意学习金融方面,这几所财经高校起薪最高,甚至达到了部分高校的两倍之多,让你赢在起跑线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校201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15%,本科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7026元,硕士研究生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9491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工程。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30余万人,一大批校友已经在中国金融业的顶峰发光发热。全校整体就业率达到95.71%,毕业本科生工资起薪6000元以上超过45%,硕士研究生工资起薪8000元以上超过50%。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有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1.86%,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平均起薪分别为6912.54元、8463.79元、10754.49 元。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09名;A股公司财务高管毕业院校排行榜校友总排行榜第11名、本科毕业校友排行第4名,硕士毕业校友排行第32名。2019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平均薪资为6288元。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辽宁省重点财经大学。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学校也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牵头构建了中英合作办学联盟。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率为96%,平均起薪位于全国一流。你觉得哪一所高校你最满意呢?

源源不绝

西班牙武康大学FDBA金融方向博士学位班

面对越来越紧张的职场,以及专业领域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中高管选择报考在职博士提升自己的学位,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报读西班牙武康大学FDBA金融方向博士学位班怎么样?学院简介:学威国际商学院,创立于2003年,是集国际性、专业性、权威性于一体的硕博一站式学位教育解决方案平台,致力于通过国际 MBA、EMBA、DBA、EDBA、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产品,解决企业高管在职升硕升博问题。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校区遍布北上广深等15个城市, 毕业及在读学员超过16000人。学威硕博同学会已成为中国大型高端人脉平台。课程背景:武康FDBA项目是为响应国家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战略,为中国金融领域有丰富实战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量身打造的博士项目。该FDBA项目将金融和管理同时作为主要方向,旨在升华拥有管理才能和金融专业知识行业领袖的学识与眼界,提高学员开拓创新能力。学员不仅能获得拓展商业和金融世界的前沿知识,也能获得开展独立且复杂金融项目的研究技能,学会如何在全球视角下理解并解决问题, 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行业领航者。项目特色:为专业人士订制的教育项目:本课程专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或结业证书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的从业人员; 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企事业高管;有志于提升学历、系统学习金融课程的高级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人才所设计。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在职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中外名师,双语教学,本校外教及本地教授详细解剖知识案例,教授在各自研究领域颇有造诣,英文课程配有全程中文翻译。共享高端平台资源:不定期组织国内外游学活动、参观考察、商务观摩,共享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参与各项资源整合、共促发展活动;终身享受武康大学以及学威平台校友资源待遇;毕业典礼游学西班牙有机会与奥运冠军面对面交流学习,畅谈金融和管理知识。课程设置:1、组织管理学2、高级宏观经济学3、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 4、金融经济与国际金融 5、资本运作与投融资6、私募股权投资7、货币银行学8、金融风险管理9、金融创新研究10、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11、初期论文工作坊12、二次论文工作坊 13、三次论文工作坊注:课程内容如有个别调整,以通知为准,学校保留对课程设置及授课老师的调整权。博导团队:雎教授: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韩国成均馆大学、瑞士维多利亚大学、新加坡工商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等多个国内外高校 兼职或客座教授及多个地方政府,政府综合机构及公司的高级顾问、独立董事。主要著述:《简明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大辞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国有经济效益 分析》,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张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委员、经济学系党支书记,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微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管理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创新战略与博弈策略、博弈论和科学决策、品牌战略与品牌创新。宏观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特点及趋势、宏观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何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EMBA、MBA、金融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具有深厚的金融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管理经验。曾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项目信贷处、公司业务部、国际业务部、行长/党委办公室工作(1998 -2003),熟悉银行理论与实务。主讲课程:《银行技术与银行管理》、《国别金融专题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管理学》、《信用风险管理》等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企业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教学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产业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讲授《中国经济问题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宏观经济理论》等多门课程。版《市场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体制改新论>>、<<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新论>> 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近百篇。在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在政府部门担任顾问。著作有《现代企业制度新论》等。钟教授: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资深经济学家,经济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国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界领袖学堂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客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90年代初期曾被称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四小龙”之一,他是一位高产经济学家, 也是我国较早研究通货膨胀的专家之一。在《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等全国权威的报刊发表经济论文数百篇; 在人民出版社等全国知名出版社出版了18部经济学专著。主讲课程:《战略管理》、《金融学》、《国学》、《现代金融管理》。臧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授课教 师。全国宝钢教育奖获得者、 2004年经济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金融理论、资本运营和公司理财,对投资分析、公司理财、财政金融、资本运营和管理经济 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主要著作有《资本运营》、《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全书》等。主讲 课题 《管理经济学》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资本运营与企业投融资》 《企业投融资与资金链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公司理财、预算管理与纳税筹划》。胡教授:经济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 融学会理事、上海金融学会理事。代表性著作: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代表性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讲义。所教课程: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研究方向: 信用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主讲网络课堂:经济学原理、金融理论与货币政策、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管理经济学。姚教授: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数字经济评论》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2019 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长期从事工商管理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及政府和企业委托咨询项目二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媒体发表论文及评论一百余篇,出版管理类专著和教材多部,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学习安排:1、学制:总学制共计3年(其中课程学习两年,论文撰写1年)。2、学习时间:两年课程学习,每2-3个月集中一个周末授课两天。3、上课地点:东莞市东城区环球经贸中心2808室。报名条件:1、硕士以上学位或学历(工商管理和金融相关专业优先),有八年以上管理经验的企业领导;2、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过论文,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申请者优先录取;学习费用:1、报名费2000元/人。2、学费13.8万元/人(含学费、书本等),差旅费、签证费、食宿费自理。3、报名缴费,请联系校区招生老师。以上就是西班牙武康大学FDBA金融方向博士学位班的相关介绍,华南地区的学员,可在深圳、广州、东莞实体校区报读,附近城市及偏远地区报名,请咨询专业招生老师。

生活秀

中科大金融博士却报考大专,清华博士重新高考读建筑,你理解吗?

金融博士去学牙医4月18日,一件不大的事情在朋友圈转发,也引起某日报的注意:博士朱骏(化名)博士都毕业6年了,居然去报考专科学校!放弃银行和科技公司的职位,去学牙医去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在数学和金融方面的专业积累都不要,重新开始一个陌生的领医学域,对他是佩服也是对他抉择的尊重。事情的大概是这样的,早在六年前就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博士朱骏(化名),今年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最终取得了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一旦被录取,将在学校里进行三年的全日制学习。根据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以博士学历报考高职专科学校,这在安徽省还是首例,估计全国也是罕见。高职专科到博士,中间差了三个学历等级:专科到本科,本科到硕士,硕士到博士。只有从专科起步向上攀登到博士的,没见过博士毕业再考专科学校的,这不是颠倒着来吗?据报道,朱骏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业都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的,本科专业是数学,硕士以及博士专业是金融工程,2013年毕业后先后在银行和一知名科技公司上班。“对医学感兴趣主要是受我的岳父和爱人影响,他们都是口腔医生。”朱骏说,自己的兴趣一直比较广泛,虽然是理工学生,但也对历史等学科充满兴趣。在见识了妻子对牙齿“正畸”后,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萌生了学习口腔医学的想法。一番考察后,他决定报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是一路过关斩将,以第一名的成绩即将开始三年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习。一路名牌大学毕业,读到博士基本到头的状态,可以充分证明此人非常聪明,但是对于普通人的观点,对于回头读大专这个事情,肯定还是会有不小顾虑:我一个博士生,去考专科,太没面子了吧?别人会怎么看我?一事当先,先考虑别人的观点,不是想到自己。自己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符合他人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就是这种在世俗的眼光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爱好。其实,读到博士的人,尤其是工作过6年时间的人,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个体,这一点根本不用怀疑,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是揣测别人的想法,但是这各问题的理由可能还是就来自于世俗的判断,为啥这么说,可能牙科医生的收入、发展前景、以及妻子和岳父所能提供的职业发展和盈利预期,确实是非常确定性的未来,比自己在专业领域发展可能要光明的多。当然兴趣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兴趣使然?读大专是进入行业的通行证我们无法判断朱博士放弃金融职业,去进修大专真的是因为兴趣,但是这个牙科大专的文凭确实是进入牙医行业的最低的门槛儿,有这个毕业证就可以进入岳父的诊所,未来也可以自己开诊所。事实上从社会对人才需求角度说,博士回炉读口腔医学专业,也许是一种非常有“钱途”的选择。根据《中国正畸市场消费蓝皮书》显示,2016年底,中国的牙医执业(含助理)医师数量在15万人左右,其中真正受过正规牙医本科教育的口腔医师可能只是3万人左右,保守估计牙医缺口在12万人,实际缺口可能在17-18万人。而且,种牙植牙都非常昂贵的背景下,在“一口牙等于一辆宝马”的当下,口腔医生收入非常高,一般能达到几十万元,一点不低于选择“996工作制”的程序猿。如果是自己开诊所,独立行医,估计收入要更高一些,年入百万也很正常。有人觉得这是瞎胡闹,有人觉得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从某种程度来说,确实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毕竟国家培养一个专业人才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毕业后却没进入合适的领域发展,对于国家在朱博士身上的投入来算,尤其是从本科到博士的是十年,可以说确实是一种浪费,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不是胡闹,毕竟读过20年书,又在社会上混过6年的人,对于自己是不是胡闹肯定有自己的更多判断。“对医学感兴趣主要是受我的岳父和爱人影响,他们都是口腔医生。”朱骏说,自己的兴趣一直比较广泛,虽然是理工学生,但也对历史等学科充满兴趣。在见识了妻子对牙齿“正畸”后,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萌生了学习口腔医学的想法。朱博士实际在他的采访中完全表达了自己的小算盘,对于他学数学和金融的背景来说,接近30来岁再转型确实难度比较大,但是有岳父以及爱人的专业支持和行业背景,应该说转型不难,关键是他的引路人在牙医这个行业经验老道,有他们带路,朱博士转型几乎是无风险、高收益转型,可以看到的未来,中国少了一个办公室白领,多了一个充满干劲、经验丰富的牙医老板。当然,朱博士自己的观点是兴趣使然,但是到了快四十岁,工作六年的人来说,再谈兴趣确实有点晚,但是也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确实会泯灭兴趣。与朱骏相映成趣的是“流浪大师”沈巍。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流浪汉饭都吃不饱,跟“读书”联系不到一起。但沈巍就是边流浪边读书,读书流浪两不误,不为世俗所左右,你说你的,我读我的。沈巍与朱骏境遇迥异,处世之道则同。知乎上也有关于类似问题的讨论,其实很多人的误区就是读书多理所应当的拿钱多,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正相关,一般来说,读书多,收入也一般来说会高一些,但是具体到个案,又完全不同,很多文科博士,确实在经济收入上处于弱势,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离钱比较远,拿到博士学位对收入的改善也比较少,甚至赶不上早几年上班的专科生,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房价飞涨,十年几乎十倍的涨幅,早出来十年混社会,造就买了房子,而刚出校门的博士,拿着几千块工资,面对着几百万的房子,确实有深深的无力感。朱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是兴趣使然,我却分析还是认为牙医这条路绝对是无风险、高收益的一条路。这是记者采访时的对话记者:为什么博士学历还要报考大专院校?朱彦俊:一方面是我兴趣比较广泛,平时对历史和医学等学科都非常感兴趣,去年知道有这个分类考试后,就决定往口腔医学方向试一试;另外一方面是,我爱人、岳父也都从事口腔方面的工作,我挺好奇的。记者:之前博士所研究的知识就那么放着,会不会觉得可惜?朱彦俊:之前那么多年的学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整体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专业也并不一定会丢掉。比如说,我想学的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还是有交叉的。记者:假如你被医专录取,会不会向更高的学历深造?朱彦俊:暂时没有考虑,我更偏向职业方向,但未来不排除深入研究。记者:口腔医学中有有一门基础课——解剖学,你会不会害怕?朱彦俊:我之前也问过爱人,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应该不会是个难过的门槛。而且我现在已经开始在看医学专业课书本。无独有偶:清华化学博士重新高考读建筑据报道 ,1998年,刘早第一次参加高考,其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专业志愿依次是建筑学、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后以612分的成绩,上了浙大的调档线,被该校调剂录取到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刘早说,本科学习强调打基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研究并不深入,学位,刘早学得很认真。在浙大,刘早的综合成绩从大二到大四一直是全班第一,还担任了该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最终2002年本科毕业后,刘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工反应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但是他还是喜欢建筑学,快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毅然回高中参加高考,以644分的高分实现了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愿望。因此他对自己的专业谈不上感兴趣,也谈不上反感。冲着保送研究生的指标、奖学金和学士。我身边的案例:选择大于努力我的高中同学,后来跟我考入同一所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读了半年,还是决定回去高考,因为转专业太难了,教育部虽然同意可以转专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难度很大。后来这个同学再次高考,进入重庆大学建筑系,后来在央企做建筑规划,趁着房地产发展的十年,基本已经财务自由。如果还是读生物,估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美国某大学著名实验室的博士后吧。当然这个抉择主要是兴趣的原因,但是没想到后期也带来经济上的差异。这种专业调整我个人认为都是理智选择的结果:1、高校转专业太难,试想高中毕业的小孩子,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考生,知道啥大学专业情况,完全就是瞎撞,碰到哪个算哪个,能拷出来就是成绩了,还怎么在乎兴趣。但是进了大学门再调整就很困难了,又是成绩要求,学习实践。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完全没法转,比如建筑系、医学类专业,,所以只能回去重新回炉。2、职业规划太弱,甚至根本没啥规划,别人说哪个好就跟着去,完全不懂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身边一堆朋友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环保的世纪等忽悠去了生物、环保这些专业,想脱身没那么容易。我有同学学传播专业去了建设银行,进去才发现,学传播和学金融的发展的完全就是天上地下的感觉,自己自学注册金融师,去了国内第一的公募基金,收入自然也是跨越式发展。但是这些行业之间的差别都是工作很多年之后才知道的。朱博士最后决定去考牙医,我相信也绝对是看出了其中的差别。3、如果能换专业,我相信身边的朋友,还是读者朋友们有一大批要换个专业,上班十几年,你会发现,选择比坚持重要,行业比聪明重要, 那个考研咨询达人张雪峰也说,对外经贸的金融专业比北大的文史哲学要强太多,对此观点,我也是认同的。最后,如果给你选专业的机会,你会换专业吗?换到哪一个?来源:学术志 梆博士

诡替身

为什么拥有博士学位,却选择留校任教,原因有这3个

原创声明/欢迎来到百家号,今天我们讲述:为什么拥有博士学位,却选择留校任教,原因有这3个现在,一些知名企业招聘对学历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很多都要求研究学历,本科毕业都面临就业严峻的问题,因此,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他们在大学毕业后,很多人会选择报考研究生,甚至继续深造,考取博士学位。社会上有这样一群有趣的人群,他们是具有高学历的博士生,可是当他们完成学业后却选择留在学校当教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和小编一起来探索一下吧!第一个原因:所选专业问题在金融,法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这些专业的总体来说都是比较好就业的,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你获得来这些专业的博士学位,那么去一些大公司是很受欢迎的,你会有更多的选择权,比如可以选择比较知名的企业工作,一方面就是选择做学术研究,一般很少人选择留校任教,但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受欢迎的专业,对于一些普通专业,或是不受欢迎的专业,学生的选择范围就会比较小,除了未来跨专业进修外,进入政府机构做公务员和留下任教是最可靠的方式。第二个原因:留校任教工资稳定也许你会认为大学老师的月薪并不是很高,但不得不说学校的老师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年当中会有很多假期,会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待遇也还不差,如果您是博士学历,待遇就更好了;如今,各个高校也有排名资历的竞争,都希望加强自己的教师队伍,吸引高学历人才来校任教。对于博士生来说,除了一份工资外,还有一些额外的补贴,例如研究经费什么的,数额就不低,有时候高达数百万元;而且大学老师一般都和年轻人打交道,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思维可以更活跃,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空余时间还可以在学校外给人补课,也可以赚取额外的一笔收入。第三个原因:专业学有所用根据现象看来,许多本科生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很多人本科毕业后所找的工作与自己的所学专业不太相关。这一事实使许多人怀疑他们大学四年学习的作用,如果所博士生就不同,博士生学到的专业不仅仅是大学四年,而且可能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经常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专业领域,所以博士生更不愿意放弃他们所研究的专业,他们会找工作的话,会更倾向于从事自己的专业,留在大学任教无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能够学有所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并且也可以对自己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当一名老师,可能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那时的我们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看着黑板前面的老师教我们知识,一边也在想象,多年后我们自己站在黑板前面场景,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也可以回母校教育下一代的孩子们,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呀!对于老师这份职业,你有什么看法?文/(幕幕)原创,转载请注明;图/源于网络

失之也生

博士毕业年收入有多少,能达到年薪百万?现实真的很残酷

一提到博士,以前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生活中也很难遇到一个博士朋友,对博士全都是崇拜之情。最近几年随着博士人数的增多,薪资待遇和相关福利逐渐被“缩水”。以前企业引进博士不仅给予高薪待遇,还会分房配车,另外每月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如今各事业单位、高校对博士的需求量减小,他们也面临着相应的就业压力。那么,很多人会好奇,现在的博士毕业后月薪或年薪能达到多少呢,相关福利待遇如何呢?就目前来看,博士的薪资待遇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国内、国外名校毕业且能力较高的博士,有对口的研究方向和相关课题,大多数年薪都不会太低(25万以上)。对于那些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水平一般的博士来说,只凭借一张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就业,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收入,年薪6万左右的也不在少数。不同专业的博士,收入差别也非常大,金融、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的博士,薪资待遇普遍较高,年薪几十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与科研机构开出近百万的年薪也很常见。很多专业的博士所做的课题与实际生产相差太大,可以说是华而不实,用人单位即使招聘这类博士,薪资待遇也只是普普通通。企业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他们只关注研发出来的产品所带来的的利润。其实很多博士会选择去高校做一名教师,高校为引进名校毕业、科研能力强的博士,会直接给予副教授职称和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安家费,工作年薪十几万元,提供相应住房,还会有百万的科研经费,时机成熟了,跟企业合作几个项目,综合下来年薪近百万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学校和能力一般的博士进入专科院校当一名教师,只能拿着每月几千块的月薪。所以,同样是进高校当老师,收入也是截然不同的。博士与博士之间是不一样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不能一概而论。像工科及生产实用需要的博士,企业会高薪争抢,而一些心理咨询、教育、健康养生公司招聘博士就是为了撑门面进行对外宣传,博士学历的价值被大大弱化,薪资待遇也不会太高。所以,泛泛地去谈博士的年薪收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心疑

211高校博士再诉母校要求授予学位!院校提高学位门槛何以维权?

来源 |南方都市报 记者:侯靖靖、考博圈编辑 | 学术君上海大学博士生柴丽杰因发表论文数量未满足院系“科研量化指标”,博士毕业后仅获得毕业证,迟迟未拿到学位证,将校方告上法庭。在一审胜诉后,因校方不执行结果,再次提起了新的行政诉讼。该案于9月17日下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柴丽杰于2014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应用经济学专业(法律金融学方向)博士学位,学制3年。2017年12月9日,上海大学组织博士论文答辩,柴丽杰持博士学位论文参加,以5票通过、0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其后,校方向其颁发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柴丽杰并未如期获得博士学位,院方给出的原因是:他读博期间仅在CSSCI(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篇论文,另有1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会议论文,总量并未达到《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所规定的3篇,属于“科研不达标”。图源:校方官网发布的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院校两级论文指标不同引争议在向上海大学校长连写三封信,要求对自己的论文重新评价无果后。2019年3月20日,柴丽杰以“教育其他行政行为”为案由,对母校提起了行政诉讼。并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博士学位授予条件中,并没有涉及发表论文数量,因此经济学院此举属于突破校级规定、自行提高获得学位的门槛。该案开庭后,在接近4个小时的庭审中,双方围绕上海大学是否构成行政不作为、相关程序是否正当等展开了质证,并花了较多时间辩论,经济学院在校方规定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上再“加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第一季开庭后,柴丽杰与曹竹平律师和何渊律师的合影一审判决胜诉今年3月5日,上海浦东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认为在原被告对学院科研标准和学校科研标准存有争议的情况下,被告仅通过学院秘书以微信告知的方式驳回原告的博士学位申请,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属于未履行法律职责的行为,判定被告上海大学对原告柴丽杰于2018年11月提交的博士学位申请未组织学位评定委员会予以审核评定的行为违法。对于柴丽杰提出上海大学将科研量化指标作为申请学位要件“突破上位法规定,应属违法”的主张,法院未予采纳,认为上海大学作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权制定博士学位授予的相关细则,将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达到的“学术水平”通过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将之具体化。不过,浦东法院也指出,高校行使学术自治权也应严格遵守规范,譬如在此案中,上海大学并未将经济学院下设的应用经济学纳入“另行制定科研成果量化指标的学科”范围,而经济学院实行的科研量化指标与校级规定不一致,这些规定并不能仅仅通过事先告知的方式就上升为校级规定。再诉母校要求法院直接判授学位基于同样的理由,柴丽杰方提起了新的诉讼,并将诉讼请求变更为“判令被告上海大学向原告柴丽杰授予博士学位”。新的诉讼请求于今年7月21日被浦东法院受理。申请书中提到,被告不同意授予原告博士学位所依据的“学院标准”,已为前案判决确认为违法的标准,而如果适用校级科研量化要求,则柴丽杰无疑满足标准,上海大学已无任何学术和法律上的裁量空间。为节约司法资源,避免行政程序空转,应当允许法院直接介入行政行为,直接判令上海大学向柴丽杰颁发学位。通过柴丽杰一方介绍,根据我国《学位条例》等相关规定,高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是对学位申请进行审查、结果通知和授予学位的主体,从行政法角度,这种高校的“学术自主权”同样是一种“准行政权力”,必须纳入严格的司法审查之中。他们同样希望通过此案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唯论文”现象的反思,呼吁采取更科学合理的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反思高校 “学术自主权”随着中科院、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继明确了: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关于博士毕业不再“唯论文论”的现实处境,这些学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查理王:论文固然是衡量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理想主义,但科学研究最本源的推动力就是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取消唯一的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因为担心毕不了业而放弃探索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卵用”的课题,也减少了因为实验结果不显著而造假的动机,对一个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而言,是利大于弊的。@Kenway:清华前几年也开始这么改了,因为我自己是直接读的博士,只谈这个事对博士毕业的影响:首先这个制度是在跟美国一些学校学习,确实美国的博士基本没有要求有什么硬性论文发表指标的,但我目前对这个事持负面态度,原因是这种做法导致了导师的进一步集权,而国内的一些院校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限制导师权力的制度。由此可见,在不“唯”论文的趋势下,高校有关硕博毕业的“学术自主权”,逐渐倾向至导师的进一步集权,不过从近日教育部发布相关的导师行为准则要求来看,我国也在逐步完善高校导师的管理制度,也寄希望于更大程度地给学生们创造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最终以更合适自身发展的科研方式完成学业。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侯靖靖、考博圈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蜀山传

第六届“财信”全国金融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2021中国金融学博士生毕业意向交流会在长沙举行

全国金融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长举行 湖南日报11月22日讯(记者 易禹琳 通讯员 刘依妮)中国金融向何处去?人工智能能否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方?如何防范金融开放过程中的风险?11月21日至22日,第六届“财信”全国金融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2021中国金融学博士生毕业意向交流会在长沙举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50余家国内知名财经院校的专家与学者就国内外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本次论坛由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主办,论坛包括开幕式和主题演讲、圆桌论坛、金融学院(系)院长系主任高端论坛、28场线上博士生平行论坛和2021中国金融学博士生毕业意向交流会。2.5万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与。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陈斌开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刘莉亚教授以及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马理教授通过线上线下分别就《中国金融向何处去》《杠杆分化、资源错配与高质量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结构性视角》《人工智能与银行高质量发展——基于信贷业务的考察》《危机以来世界货币政策调控的演化与未来发展》做了主题演讲。 圆桌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教授、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郭晔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易行健教授、以及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杨胜刚教授就热点话题“十四五新格局与后疫情时代新形势”展开讨论。【来源:湖南会展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