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节水灌溉,让农民的致富路更宽了!守灵夜

节水灌溉,让农民的致富路更宽了!

图为浇上黄河水的麦田长势喜人。 本报记者 刘业飞 摄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实施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禹渡灌区灌溉面积从15万亩恢复扩大到50.84万亩,灌区内装上了“电子眼”、建设了“公平秤”……灌溉面积增加了、灌区管理实现了自动化、奔腾的黄河水蜿蜒地流进了庄稼地,一块块“旱疙瘩”变成了绿油油的致富田,大禹渡灌区的老百姓都说——从前的旱地大家都叫它“百斤田”,如今的水地变成了亩产千斤的“吨粮田”,如此变化之大,只因老百姓种地不再是靠天吃饭,春浇有保障、大旱不发愁。我省最南端的芮城县虽然紧邻黄河边,但是还有几个全县有名的“旱疙瘩村”,大王镇大王村、东垆乡的董壁村等,村民都是眼巴巴地看着黄河水流过,望着干旱地发愁。大禹渡灌区通过实施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这些“旱疙瘩村”都盼来了黄河水,灌区内再无空白地,不少村子还成立了苹果、梨、中药材等农业合作社,一批高效观光种植产业应“水”而生,莲菜、养鱼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而芮城县的这些“旱疙瘩村”的农业发展,仅仅是我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保命水”变成了“丰产水”,老百姓增产又省钱4月3日,记者在芮城县窑头村见到,该村的种粮大户张东东正在自己的小麦地里忙碌着,哗哗的黄河水正顺着节水水渠“规规矩矩”地流到了他的麦田里。见到记者采访,张东东高兴地说起了这黄河水的好。原来他种的这150亩小麦田离黄河只有2公里,但之前由于没有水渠,眼看着黄河水滚滚东流,自己却只能在地头打井浇水,机井浇水虽然也能浇上地,但就像是洒水一样,浇不透,我们就把这水称为“保命水”,而现在黄河水这样从节水渠流来的话,不仅能将庄稼地浇透,还能省不少钱呢。张东东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机井浇地,要有水费、电费、人工费,关键就是人工费,由于机井浇地费时间,他家的几百亩小麦地一场春浇就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还需要雇人白天晚上在地里看着,而现在浇上黄河水之后,只需要两三天就能浇完地。张东东说,以前浇地水费、人工费下来要一万五千元左右,现在没有人工费只需要三千元左右的水费,不仅如此,小麦的产量还能增加15%呢,这黄河水就成了大家口中的“丰产水”。记者了解到,大禹渡灌区在2001年未改造前,灌区面积年均上水量仅有800方左右,年均灌溉面积8万亩左右。随着节水续建改造项目的实施和水利工程设施的不断完善,灌区群众用水空前高涨,上水量成倍增长,2017年上水量达到8903方,是改造前年上水量的11倍,灌溉面积达到50.84万亩,是改造前灌溉面积的6倍之多。灌区内复播面积由过去的30%提高到了95%以上,粮食平均亩产量达975公斤,是项目改造前的2.59倍。粮食总产量达12223万公斤,是项目改造前的1.77倍。“种庄稼”变成了“新农业”,返乡务农干劲十足地里有了水,就要充分利用好,张东东开始琢磨着种植高产高收的农作物,去年他在自家地里试了一下种水稻,效益很不错,算下来比玉米要多收入几百元,今年准备大面积种植。“我现在承包了村里的几百亩地,这比前几年在外打工强多了。”张东东在麦田里一边挥着铁锹浇地,一边笑呵呵地说。大禹渡引黄提水工程成为了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坚强支柱。地里有水了,种地的收入提高了,大禹渡灌区内不少在外打工的农民这几年返乡种地的也多了起来。该县古仁村村民马建强说,以前村民们都到城里打些杂工,干些木工活,这几年村里的地浇上了黄河水,不少人都回来琢磨着在黄土地上寻找小康路,种苹果树、种油菜籽,不少村里都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有了水,粮食丰收不发愁,一些乡村也开始琢磨着发展旅游。记者在芮城县采访时见到,路边不时有鱼塘、葡萄园、莲池等生态观光园的广告牌,路两边都是绿油油一片,油菜花、桃花、牡丹花竞相开放,大禹渡灌区内庄稼地里生机勃勃、美不胜收。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局局长董曾武介绍,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基础设施运行条件和运行能力,现在灌区内群众都在琢磨着如何利用好这黄河水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不少村庄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要粮食增产增收,还要生态修复治理大禹渡扬水工程是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引黄高灌工程,1974年首期工程竣工并开始提水灌溉。多年来,该灌区坚持科技兴站,实施阳光灌溉。截至目前,该灌区占芮城县浇灌面积70%以上,受益范围包括该县8个乡镇9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6.8万人。灌区面积大、渠道多,渠道运行安全就是首要目标,管理就更需要信息化、现代化。记者了解到,该局在沿总干渠设置通讯电杆985根,设置监控视频摄像头47个,水位计8台,基本实现了“电子眼”监控覆盖,有效解决了人力查看不及时、溢渠断流的问题。通过建设公平秤,达到了全灌区支斗渠“同一水量、同一水尺”的一个计量标准,杜绝了“马虎水”“人情水”。设置了“终端机”,职工在闸房内就可监控到辖区各支斗渠的配水运行情况,安装了“智控闸”,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输入配方的流量数据,闸门就可自动开启,达到了智能化的管理水平。董曾武说:“这一系列的科技化,最终的目的就是节水灌溉,实现‘一水多赢’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和灌区内新农村建设。”实施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山西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全省农田灌溉面积突破2400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拥有1亩水浇地。“十三五”期间,还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推进粗放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用水转变,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郭天恩介绍,第一个要保证农民群众的增产增收以及粮食安全,第二个就农村来讲,我们也要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既要粮食增产增收,还要生态修复治理,我们水利工程通过地下水的置换,就是保证水生态的修复。今年,我省还将利用2018年中央水利发展资金,重点建设禹门口西范、大禹渡两个高效节水灌溉精品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确保农作物稳量增效、调产调优,推进水生态的修复与保护。

摩羯座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部分地方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中明确,黑龙江省建设任务由693万亩调整为709.5万亩;山东省建设任务由509万亩调整为524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任务由130万亩调整为104万亩;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任务由150万亩调整为144.5万亩。2020年8月31日前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山东省已发布《关于下达新增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覆盖范围为济南、东营、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思路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粮食生产在"三农"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怎样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200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此后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近10年来,通过各种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各个项目区内农业的灌排、田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得以配套完善,农业和农村生产能力相应提高,为粮食产量连年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原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些规划设计已不再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急需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1.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的成效1.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1.1田间灌排系统趋于完善随着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沟渠连贯互通,田间固定输水管道长度可达6.37-7.33米/亩,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配套泵站、变压器、机井等水利设施,有效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在水利用系数方面,衬砌渠道灌溉达到0.8、管道灌溉水利用率达0.85,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0-20%,比土渠输水节约25%;项目区均全部达到节水灌溉标准。1.1.2农业生产道路得到升级和改造现有项目规划和设计都有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对原有生产路进行升级改造,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即为机耕路宽不低于4米、生产路不低于3米,以满足当前农业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同时,在此基础上配套相应过路桥、涵,使田间道路互通,方便农机进出田间和农产品运输,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求。1.1.3完善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在建成的项目区内,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生产小气候,涵养了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了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提高、灌溉水渗漏减少,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1.2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后,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使灌溉用水量、耗油量、用电量降低20%;田间道路、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提高,减少了耗能,节约了劳动力,每亩可省工1.5个。1.3粮食产量增加项目区内设施齐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耕地力得到提升,农业灌排条件成熟,人工、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对减少,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减少,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统防统治及农业高产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亩均增产50-100吨。2.制约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因素2.1农田配套设施标准相对较低在当前实施的项目中,部分实施方案设计不规范、标准不高、后期养护跟不上,加上个别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损毁,部分农田配套设施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某些田间砂石路或碎石路使用寿命只有3-5年不等。2.2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种类较多,有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这一类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标准不一、各为其政,在项目实施上衔接难度大、形不成合力,造成许多项目建设标准偏低,工程整体功能被削弱、项目效益难以完整发挥。2.3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随着各级政府对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视,多年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已经大有改观;很多项目实施后也会及时将工程产权移交到相关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但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项目产权移交后,"怎样管护、谁来管护?"、管护经费来源以及因此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久而久之,项目设施损毁,甚至弃置不用,难以发挥项目应有效益。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展方向和几点建议3.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管护措施3.1.1落实项目管护责任项目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的项目管护办公室,对项目设施和项目管护单位的工作进行巡查管理,要严厉查处各种损毁项目设施及阻碍项目工程建设的不良行为,对因项目管理、管护不力,发生人为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发生重大非自然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3.1.2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3.1.3增强农民管护意识项目工程建成后,要多形式引导农民正确使用项目设施,让农民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效益;通过讲解项目管护制度和责任书,提高农民群众对工程的保护力度,增加工程使用年限;并可以雇佣农民参与项目工程的使用监督管理,全面营造农民"会使用、会爱护、会维修"工程设施的良好氛围。3.2加快推进同类项目整合抓住"涉水涉地项目资金整合试点"有利机遇,统筹协调同类农田项目实施工作,在发改部门的牵引下,将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在一起,将各项设计细化、优化,增加项目设计深度,提高项目工程设计标准,增加项目整体效能和使用年限,实现建设高标准良田的目标和任务。3.3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将农田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田项目建设与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平台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等惠农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农业农村的新发展。3.3.1发展精致农业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项目设计深度,与乡镇规划相结合,搞好农田设施的改造、完善,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品牌农业,从中取得收益和分红。3.3.2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机构调整。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农业基础生产设施,推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结合统防统治,走粮食生产统一作业的服务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入社,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 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2.2 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2 场址条件4.3 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 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 质量控制第九章 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11.1 评价概述11.2 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 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主要用途】 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 键 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关联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殷武

科研人员在中国节水灌溉综合效益研究方面获进展

中新社武汉4月9日电 (马芙蓉 杨婷婷)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环境灾害评估团队副研究员庄艳华等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约94.19%的稻田区域适宜实施节水灌溉,应用潜力大。据介绍,在常规淹水灌溉模式下,水稻灌溉需水量约占中国年灌溉用水总量65%。在当前人口增长和水环境退化的大背景下,水稻生产不仅需要保证产量,还需应对水资源短缺及水稻生产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中国目前常见的稻田节水灌溉模式包括浅湿、间歇、控制和蓄雨灌溉。通过分析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适用条件和特点,研究人员构建了中国节水灌溉模式识别指标体系,包括土壤、气候水文、地形和目标效率4类及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盐碱度、降水、地下水位、地类/坡度和综合效益7项指标。基于指标体系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人员绘制了4种节水灌溉模式潜在的应用空间分布图。分布图显示,浅湿灌溉分布最广,适宜约90.03%的稻田区域;其次,是控制灌溉和间歇灌溉,适宜约23.33%的稻田区域;蓄雨灌溉适宜范围约占4.16%。这其中,一部分区域可以同时适合三种灌溉模式。5.81%的稻田区域因土壤盐碱化和肥力低下等因素,不适宜节水灌溉。研究人员表示,节水灌溉在确保水稻稳产增产同时,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控制面源污染;同时还被证实有利于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病虫害风险等,值得推广应用。上述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上。(完)

美食家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可持续潜力及影响评估

【欢迎您关注--农业环境科学】清华大学地学系博士生黄国锐等利用AquaCrop模型构建中国现阶段(1995-2014年)玉米生长和灌溉数据,科学定量不同农业管理组合下的水资源消耗和产量情况,探究中国农业玉米节水潜力及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IF=7.044)。 荷兰特温特大学王冉冉助理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阅读论文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AbstractChina is working hard to reconcile growing demands for freshwater with already oversubscribed 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 However, the knowledge essential for setting and achieving the intended water consumption cuts remains limited. Here we show that on-farm water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such as improved irrigation an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maize cultivation can lead to substantial water consumption rections, by a simulated total of 28%–46 % (7–14 billion m3/year) nationally, with or without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The water consumption cut is equivalent to 16%–31 % of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Much of the rection is achievable at the populous and water-stressed North China Plain and Northeast China. Meanwhile, the interventions can increase maize proction by an estimated 7%–15 %, meeting 22%–28 % of demand increase projected for 2050. The water management and food proction improvements obtained are crucial for achieving multip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related to water, land, and food in China and far beyond.水资源是限制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南北分布差异明显的特点,中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水潜力探究成为关键的问题。中国农业用水作为水资源使用最大的行业,其节水空间巨大,目前仍旧处于大面积漫灌的灌溉模式。因此,探究中国农业灌溉节水潜力有助于为缓解中国水资源压力提供新思路。同时,玉米作为中国三大主粮之一,未来的需求会随着饲料需求和能源需求的增加而与日俱增。针对这一问题,黄国锐等人利用AquaCrop模型构建中国现阶段(1995—2014年)玉米生长和灌溉数据,科学定量不同农业管理组合下的水资源消耗和产量情况,探究中国农业玉米节水潜力及影响。研究发现,改进灌溉方式和土壤管理模式,可以减少中国玉米28%~46%的灌溉量,特别是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在未来50年的气候变化中,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优化组合,其节水效果保持稳定,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此外,本文探讨节水灌溉在环境可持续条件下的潜在应用,研究发现优化管理措施能够提高7%~15%的玉米产量。

第五日

节水灌溉——未来的灌溉趋势

从新疆石河子举办的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上了解到,我国节水灌溉面积持续扩大,正在助推节水农业“走出去”。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吴玉芹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应用微灌技术的农田规模达8000余万亩,其中新疆应用规模已超过5000万亩(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0万亩)。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加快实施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至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农业节水体系,高效节水灌溉率达30%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参观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康绍忠表示,以滴灌技术为平台,新疆形成了节水器材生产、配套农机装备、滴灌专用肥以及自动化信息化装备技术等节水产业集群,大幅提高了节水农业生产水平。北京天正高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无线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状况,将数据通过智能网关传输至云中心,使用者可直接通过手机、电脑直接了解到土壤状况,系统会自动运算出土壤是否需要浇灌,如浇灌大致多少量的水。然后依据这些收集到的信息,直接手机、电脑控制打开阀门进行灌溉。这样的操作,将水源充分利用,大大减少水源的浪费,科学有效地使用水源。目前天正高科已经有了与蒙草集团合作的案列,希望能他们能尽快将这样的技术带到新疆,带出国门,让绿色装点各个角落。

梅拉妮

节水灌溉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预期,维护及更新将成为行业新趋势

一、节水灌溉设备定义及分类节水灌溉设备是指具有节水功能,用于灌溉的机械设备的统称。按照所用节水技术不同,目前中国节水灌溉设备主流产品可分为渠灌设备、喷灌设备、滴灌设备、管灌设备四类。渠灌设备:由水泵、防渗带、防渗膜等组成。渠灌技术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约为20%,但由于渠灌设备投资较低,每亩投资不足40元,因此广大农田采用渠灌技术,目前渠灌覆盖面积占中国总灌溉面积的30%。喷灌设备:由喷头、喷灌机、水泵、管道等组成。喷灌技术的水资源利用率达到30-40%,适用于植株矮小的作物,如小麦、苜蓿等。喷灌设备投资较大,根据设备精密程度、自动化程度不同,每亩投资约为800-2000元。滴灌设备:由滴头、过滤器、滴灌带、水泵、管道等组成。滴灌技术的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是目前节水效率最高的技术。滴灌设备投资较高,每亩投资约为800-2000元,常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灌溉。管灌设备:由低压管道、水泵等组成。利用低压管道进行灌溉可有效减少水资源在传输过程中渗入地底带来的损失,水资源利用率可达25%。管灌设备操作简单、出水口可灵活改变、投资较低,平均每亩投资约100-200元。此外,现阶段约有15%左右的灌溉面积主要实施漫灌,水资源利用率约为10%,不需要特殊设备。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国节水灌溉设备技术原理1、喷灌技术及设备系统喷灌是利用机械加压或利用高处自然水源,使水通过管道经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并以水滴形式散布于作物表面的灌溉方式。常见的喷灌系统由水源工程、管道系统(包含干管、支管、立管等)、喷头三部分组成,可组装水泵、喷头、微喷头、管件等设备。此外,管道系统还可连接施肥装置如施肥罐、肥料主入口、节制阀、出口阀以及控制装置如压力表等设备,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滴灌技术及设备系统滴灌是将一定压力的水经过滤后通过管道滴头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的灌溉技术。常见的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管道系统、滴头三部分组成,可组装水泵、滴头、管件、安全阀、控制阀、压力表、水表、过滤器、施肥罐等设备。滴灌技术依靠重力吸引水滴下渗使土壤湿润进行灌溉,避免了高压水流带来的土壤结构破坏,且采用局部灌溉方式,节水效率高。三、中国节水灌溉行业产业链分析中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料供应企业,包括石油企业、煤炭企业和钢铁企业;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节水灌溉设备产品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中国节水灌溉行业产业链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1、产业链上游分析石油颗粒是制作节水灌溉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常见的塑料管材、管件等的原料PP、PE等由石油提取物中的不饱和烃类物质提取、加工而成。中游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通常从大型石油企业购入原料,中国知名度较高、炼油能力排行前列的油企包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年营收均超过千亿元。长期来看,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稳定,供油量较大,石油企业对节水灌溉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PVC原料主要来源于煤炭,是塑料管材、管件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通常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通过电石法制得聚氯乙烯,并制成产品。中国是产煤大国,煤炭产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现在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对于煤炭的需求还是较高,煤炭企业对于煤炭的销售不需要担心,因此煤炭企业对于中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钢铁是控制阀、水泵等重要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水泵生产中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的占比分别为50%、25%,相较于管材产品,水泵产品利润较高,达25%。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通过购入钢铁产品,借助模具制成水泵、控制阀的核心部件。过去由于钢铁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现象,钢铁产品产销率相对来说较低,因此对中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但是随着各地不断推进去产能和产能置换的进程,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渐显,钢铁行业产销率不断上升,因此对于中游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节水灌溉设备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产业链中游分析中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产能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包含天业股份、沐禾节水(归属于京蓝科技)、大禹节水、新界、东音水泵(归属于东音股份)、润农节水、菲利特、亚盛亚特美等。上述企业年营收均突破亿元,大多以生产、销售节水灌溉硬件设备为主营业务。大禹节水等企业通过收购北京通捷水务、北京慧图科技等物联技术企业进行业务整合,具备了提供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能力,并通过与政府机构合作共同建设、运营节水灌溉项目,带动硬件设备、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销售,在节水灌溉行业竞争能力强。此外,以耐特菲姆、伯尔梅特、普拉斯托、雨鸟等为代表的海外节水灌溉设备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年营收突破千万元,处于适中水平。前述企业部分优势产品技术含量高、知名度高,在细分市场的议价能力强。例如,伯尔梅特的阀门产品是其优势产品,曾获多项专利认证,可在0.1-25bar的压力范围工作,品质优良,在高端节水灌溉设备系统中应用广泛。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产业链下游分析节水灌溉设备通过零售渠道可分为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两类,其中线上渠道是出售节水灌溉设备产品的电商平台,目前较为知名的节水灌溉设备电商包含京东、淘宝等,电商渠道并非节水灌溉设备的主要销售渠道,销售占比约为20%。由于物流运输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网购消费习惯的形成,中国节水灌溉设备产品线上销售额将逐渐增加。线下渠道是节水灌溉产品销售的传统渠道,包含五金店、节水灌溉设备品牌专卖店、农资经销店等。线下渠道是节水灌溉设备主要的销售渠道,销售占比约为80%。这主要是由于节水灌溉设备需要配套使用,线下沟通有助于提升种植户在设备连接、安装、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知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节水灌溉设备消费群体包含企业客户以及种植户两种类型。其中,个体种植户中,16-35岁的消费群体占比13.4%,36-45岁、46-55岁、56-65岁及65岁以上消费群体的占比分别为26.4%、28.9%、27.2%、4%。中、老年用户占比较大,对节水灌溉企业提供使用方式、维护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消费金额分析,按每亩投资计算,一次性节水灌溉设备产品消费超过800元的约为20.5%,消费金额在300-800元的消费群体占比为30.8%,约48.7%的消费群体节水灌溉设备产品消费额度不超过300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中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随着国务院国务院、水利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相继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利好政策,增加节水灌溉面积。积极开展PPP模式在节水灌溉工程方面的应用,推动节水灌溉设备消费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604.4亿元提升至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4%。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利好政策持续发挥影响,激励节水灌溉设备行业与中国农田水利节水需求结合,新增节水灌溉土地面积并持续提高现存灌溉区域节水灌溉效率。在政策的引导及主管部门、企业的合力推广作用影响下,农民节水意识逐渐提升,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实际使用率提高,节水灌溉设备维护、更新需求增加两者唯有。在双重影响下,未来我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中节水灌溉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84.6亿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中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相关政策分析现阶段,中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的政策态度为鼓励行业积极发展。发改委、水利部、国务院等主管部门支持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从而带动节水灌溉设备的消费。具体而言,主管部门主要通过鼓励新增灌溉面积、提升灌溉区节水效率、提高农民节水意识等途径提升节水灌溉设备普及程度和总体消费。数据来源:政府部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六、中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PPP模式将成为节水灌溉工程的主流合作模式由于农业用水价格较低、节水灌溉设施操作较为复杂等因素,部分农民缺乏节水意识,拒绝使用节水灌溉设备。为应对上述问题,基于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建设、运营节水灌溉设施的PPP模式未来将成为节水灌溉工程的主流合作模式。以大禹节水为例,2016年,大禹节水与中国云南元谋县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共计约3.1亿元建设覆盖11.4万亩的节水灌溉工程。该工程经营期为20年,协议项目收益率约为7.95%。2019年,大禹节水与甘肃武山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建设武山县西梁灌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2.1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含输水主管道长7.5km、覆盖4.2万亩的田间灌溉工程及林果滴灌田间配套等,项目合作期限约为18年。近3年来,以大禹节水为代表的节水灌溉综合企业加快行业布局,承接与当地政府合作的节水灌溉工程的项目逐渐增多,这一方面为中国节水灌溉工作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合作模式基础,为政府节水工程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有助于节水灌溉企业的市场拓展,有助于刺激产品消费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2. 节水灌溉设备维护及更新将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中国水权制度的改革措施助力试点区域农民节水习惯的养成,推动了节水灌溉设备普及程度、实际使用频率的提升。未来,随农村水权改革试点的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设备使用频率将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国水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营业,水利部等主管部门开始水权制度改革的讨论与探索,主要内容涉及工农业的水权确权及交易,如实行差别水价,明晰水权部分的用水实行基本水价,对于超定额水量和水权外的用水,实行加倍水价以及农业用水户在水权额度内节余水量可有偿流转等。逐渐清晰的节水政策将刺激农民节水习惯的形成,一方面带动农民对于现有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从而增加节水灌溉设备维护、更新需求,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促进节水灌溉设备的销售。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及期年也

宝鸡:扶风县实施节水灌溉项目成效明显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水利局从2017年以来,承担的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节水灌溉项目总投资1200多万元,实施10360亩农田,其中360亩的升降式节水喷灌是本次项目中的新点和亮点。日前,位于该县召公镇聚良村的陕西省农物良种场高桥分场高效节水灌溉升降式喷灌规模试验区正在进行作业。该县水利局负责人郭军良、康宏强介绍了这个规模示验区的基本情况,该试验区占地300亩,总投资200多万元,项目工程招标后,施工方精心施工,陕西省农牧良种场从领导到职工密切配合,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历时半年时间,终于建成了占地300亩规模的高效节水灌溉升降式喷灌试验区。这个试验区的建成投用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改变了以前大水漫灌、肥力下沉20公分,作物不易吸收、土壤板结的弊端;二是节水,原先每亩地灌溉用水120-150方,现在喷灌用水每亩仅用25方左右;三是省事省工,原先300亩地每天灌溉5亩,浇一茬地需要40多天,用工需要120个;现在喷灌浇一茬地仅需2天时间,用工仅6个。四是节约灌溉成本,原大水漫灌每亩地成本均在50元以上,现在喷灌每亩地成本仅11元左右。喷灌还有一个好处是喷头顶部距地面超过40公分,每个喷头喷水半径为15米,一次性排列交叉灌溉,水分渗透在地表15公分之内,易于植物吸收,肥料发挥应有作用。其次,升降喷头立杆浇完地后,用调整阀门可下降40公分之下的地下,易于耕种。300亩规模升降式喷灌区内有200米2眼深机井、1眼50米深的大口井、一座蓄水池可完全满足灌溉需求。喷灌新模式将大大减轻农民群众的农作劳动强度,节水节电、节约劳力,更为重要的是节省了灌溉周期和农作灌溉成本,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图 薛立兴 刘雪侠 侯文静 王建柱)

白衣情

农业节水灌溉:现代灌溉新方向,市场规模将达近千亿

灌溉是一种为农作物提供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保证高质高产, 需要为农作物补充合适的水分。仅靠自然降雨等水分补充方式无法满足农作物的正常 生长需要,各地区降水量有时出现不足或不均匀的情况,阻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因 此必须人为的进行灌溉,补充天然降雨之不足。乐晴智库,行业深度研究(微信公众号:乐晴智库)智能灌溉提高农水利用系数传统灌溉方式以漫 灌为主。漫灌需要通过挖沟渠来进行灌溉,植物在畦或者陇沟中排 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通过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但由于不同 区域的温度、土壤结构以及渗透能力不同,漫灌无法准确控制水量,可能出现某些区 域水分供给过多,某些区域水分供给不足。漫灌比较浪费水资源,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并且容易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但所使用的资金和技术较少,广泛被发展 中国家使用。更多行业精选报告下载:百度搜索“乐晴智库”网站节水灌溉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灌溉无声惜细流节水灌溉成为现代 灌溉新方向。节水灌溉指以少量的灌溉水量获取较好的生产效益和 经济效益,中国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喷灌、微灌( 滴灌)和智能灌溉系 统等。渠道防渗是目前中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漫灌水利用系数仅为0.3~0.5,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水利用系数可提高至 0.6~0.85,大大提高了水利 用效率和农作物 产量。根据 使用材料,渠 道防渗可分 为:三 合土 护面防渗 、砌石防 渗 、 混 凝土防渗、塑 料薄膜防渗等。 喷灌采用机械化、自动化 设备进行灌溉操作。喷灌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喷洒田间,目前广泛被发达国家采用。喷灌的优 点有节水效果明显、作物增产效果明显、劳动力需求少等有点,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9,增产约 40%左右。滴灌方式迅猛发展。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 16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 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水利用率可达 95%,与施肥结合可提高肥效一倍以 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滴灌种类可分为:固 定式、 半 固 定 式、移动式以 及储水滴灌和地下滴灌。智能灌溉系统有望得到普及。智能灌溉系统结合了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通 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达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自 动化生产效率,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其强大的系统功能是解决灌溉节水问题的必要 措施之一。灌溉设备内攻于质外精于形节水灌溉系统的选择取决于种植作物性质以及种植地点,目前我国用于现代农业中设 施园艺(温室大棚)节水灌溉设备主要有微喷灌设备、移动式喷灌设备、滴灌设备和 智能灌溉系统设备等。微喷灌设备。微喷灌是基于喷灌和滴灌技术的发展形成的新型先进灌水技术。融合智 能化控制的微喷灌设备实现了功能及形式多样化,通过对设备的安装位臵以及微喷头 的选择,能够应用于设施中的灌溉、雾化降温及加湿过程。移动式喷灌机实现 效率更高施肥、喷药 及灌溉一体化作业。由于设施园艺(温室大棚) 中的种植作物日渐多样化,从单一的设施蔬菜发展到花卉、育苗等多种作物,一般微 喷灌系统多为固定形式,对于花卉、育苗等盆栽、袋栽种植方式较难保证灌溉的均匀 性,难以达到理想的灌溉效果。调查显示,具有较好性能的移动式喷灌机在地面分布 的喷洒均匀系数高达 90%,高于一般的固定式微喷灌系统 15%。另外,移动式喷灌 机可以实现均匀水肥及喷药一体化,对减少设施内部污染以及提高肥药和水资源利用 率有重要意义。滴灌及渗灌系统有 效保护土壤结构,精准灌溉节 水增产。滴灌及渗灌都是将灌溉体统 贴至地面或埋入地下的灌溉方式,能够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分蒸发以及地面蒸发损失, 同时保证作物处于水氧均衡状态,是最为先进的两种设施节水灌溉方式。但这两种方 式对水源水质要求较高,抗堵塞能力相对较差,对精准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初期设备投 入大,尚未成为广泛使用的设施园艺(温室大棚)灌溉系统。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原理主要是将灌溉用水从水源提取,经适当加压、净化、过滤等 处理后,由输水管道送入田间灌溉设备,最后由温室田间灌溉设备中的灌水器对作物 实施灌溉。一套完整的温室智能灌溉系统通常包括水 源 工程、首部枢纽、 供水管网、 田 间 灌 溉设备、自动 控制设备等五部分。节水灌溉市场巨大潜能无限为了测算节水灌溉设备市场规模,我们将其市场一分为二,第一部分为室外露天节水 灌溉设备,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和喷灌微观。第二 部分为设施园艺(温室大棚) 所用的智能灌溉系统。不同方式每亩造价各不相同渠道防渗是节水主要方式。二二一团惠民工程 2015 年修建渠道 28.836 公里,投入 资金 508 万元,方便了连队 8000 亩地的灌溉用水,每亩需要渠道长度约 3.6 米,平 均每亩投资约 635 元。由于各渠道宽度高度不统一,我们假设平均渠道宽度为 3 米, 高度为 1.2 米,常规渠道防渗每亩投资 400~600 元。水泥土管、水泥沙管和水泥石 屑管常用于低 压 管 道 输水,造价相对便宜, 是小型 灌区理想 的管材 ,平均每 亩造价600~800 元。喷灌设施性价比较 好。完整的喷灌设备系统包括水源、首部、管网和喷头。首部对水 源进行加压、水质处理,肥料注入和控制 系统,一般包括动力设备、 水泵、过滤器、 施肥器、泄压阀、逆止阀、水表 、压力表,以及控制设备,如自动灌溉 控制器、衡压 变频控制装臵等。首部设备的多少,可视 系统类型、水源条件及用户 要求有所增减;管网的作用是将压力水输送并分配到所需 灌溉的种植区域。由不同管 径的管道组成, 分干管、支管、毛管等,通过各种相应的管件、阀门等设备将各级管道连接成完整的 管网系统。现代灌溉系统的管网多采用施工方便、水力学性能良好且不会锈蚀的塑料 管道,如 PVC 管、PE 管等。同时,应根据需要在管网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装臵,如进 排气阀、限压阀、泄水阀等。常规施工每亩投资约 1000~1200 元左右,滴灌设施 造价较高。滴灌包括水源(首部),水泵、过滤器、管道、阀门、施工费用 (管道埋设的土方和沉淀池等)等,现场条件不同、材料档次不同投资也不等。滴灌 管(带)是长期使用的,多用于果园或温室大棚,造价较高,每亩 2000~3000 元左 右。智能灌溉 系统造价昂贵。灌溉设备自动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多用于温室大棚, 需要有控制器、传感器、A/D 转换模块、变频器、电动机、水泵、电磁阀和供水管网、 喷头滴头等,平均每亩需要 60000 元左右。节水灌溉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我们对中国耕地节水灌溉市场进行规模测算。总体分析假设建立于平均 GDP 增长率7%,总耕地面积维持 13500 亿平方米,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和喷滴灌平均价格分别 为 500 元、700 元和 2000 元,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和喷滴灌平均折旧年限为 30 年、35 年和 20 年(折旧包括重修、更换等)。假设:节水灌溉面积比增速为 2%,渠道防渗面积、低压管道防渗面积每年递减 0.5%, 喷微灌面积每年递增 1%。结论:到 2020 年节水灌溉市场规模约为 837 亿元,增速约为 12.73%。设施园艺智能灌溉千亿规模我们对设施园艺(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市场进行规模测算。总体分析假设建立于 平均 GDP 增长率 7%,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占比为 2008 年至 2014 年平 均占比,分别为 2.04%、33.20%和 64.76%,2015 年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和塑料大 棚智能灌溉系统普及率分别为 20%、5%和 2%,2015 年智能灌溉系统每公顷单价约 为 90 万元,灌溉系统折旧年限为 20 年(折旧包括维修等)。假设:每年温室面积增速比上一年增速提高 2%,灌溉系统普及率增速比上一年增速 提高 1.5%。结论:到 2020 年智能灌溉系统市场规模约为 1035 亿元,增速约为 41.11%。

比量

九原区:节水灌溉项目建设 助力春耕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记者在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看到农民们正在抢抓初春的好时光,奔走在田间地头,节水工程助力春耕生产的热闹景象成为一道风景线。“上了这套滴灌设备,至少能节省水电费30%,也不用人跟着浇地,省钱又省力。”乌兰计五村64岁的李占彪高兴的向记者介绍去年刚上的这套节水滴灌设备。据了解,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滴灌项目建设面积3000多亩,项目实施后,可使玉米亩产增产200斤左右,每亩增收150元左右,受益农户300多户。“传统的漫灌技术水边流边渗,不仅浪费水资源,还消耗大量时间和劳力,而且地块浇灌不均,土地容易出现板结,对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一定影响。”阿嘎如泰苏木农牧办主任王建忠告诉记者,节水灌溉工程能最大限度减少输灌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不伤土壤和秧苗。近年来,九原区为有效解决灌溉设施标准低,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灌溉技术落后等问题,积极引进新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加快推进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九原区通过几年来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全区有6.7万亩土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水利设施得明显改善。引进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有效缓减缺水的问题,即省水、省工、省时,又增产增收,使农民看到了实惠,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黄灌区,对东大渠进行节水改造过程中首次引进膜袋混凝土衬砌技术,该技术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管护方便,而且施工速度快,有效缩短工期,为灌区正常灌溉奠定了基础。2018年以来,九原区实施的农村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254.11万元,改善节水灌溉面积6.3万亩。哈业胡同镇、阿嘎如泰苏木和萨如拉街道新建井房89座,水量自动采集传输系统89套,铺设地埋输水干管196235米,铺设内镶式滴灌带14155公里,效益可达652.67万元,每年可节约水量187.14万立方米。九原区三湖河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项目衬砌支渠15.70公里,衬砌斗渠53.97公里,新建支渠节制闸7座、支渠进水闸91座,新建斗渠节制闸218座、斗渠进水闸389座,新建斗渠涵洞桥58座项目区人均增收585元,可节约水量131.4万立方米。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九原区将继续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强化管理维护,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让广大农牧民在省电、省水、省人工的同时,实现增产、增质、增收。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帆九原发布责任编辑:潘峰九原发布首席执行:贾志军九原发布热线:0472 6939913投稿 ▏公益 ▏活动 ▏宣传

迫胁而栖

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要指出问题,更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构想。”2月3日,自治区政协委员、兵团建工设计研究院石河子分院院长谢星辉对记者说道。作为科技界的代表,谢星辉今年的提案主题为“规范节水灌溉市场”,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节水灌溉市场健康发展的设想和举措,以期为指导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节水灌溉科学发展提供参考,给政府扶持的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的企业建言献策。2020年,谢星辉到天业节水公司承建的四川省南部县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调研,看到了节水灌溉“兵团模式”惠泽内地省区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结合前几年了解到的节水灌溉市场乱象,由此引发了对这一主题的思考。“我们发现,一些小型企业回收废旧滴灌带再加工,生产的节水产品由于技术不达标,并没有起到节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节水灌溉市场。”谢星辉说,“政府相关部门应与大型节水企业合作,制定合乎国家要求的产品标准,开展市场大检查,对产品不合格企业进行整顿,保护规范合法经营的企业,才能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谢星辉也特别关注留住人才和人才引进的话题。他建议,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建立市级人才网络信息平台,让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才留在新疆。【来源:兵团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