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届本科生考研率排行:医学生最“爱”考研!彼圣人者

2018届本科生考研率排行:医学生最“爱”考研!

考研,无疑是近些年教育界非常火爆的一个词,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的浪潮中,国内学子对于研究生学历的热情是越来越高了,每年都有大量的学子投入到考研的战场中。编者通过对近些年个高校毕业生的考研率的一个分析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近些年的考研中,医学生的考研率是非常之高的。当然医学生考研率高,这和医学生目前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到的尴尬不无关系,说是医学生“爱”考研,谁都知道,这种爱,出自于一种无奈之举。那么2018届个高校的考研率究竟如何呢?一、考研率超过25%的14所高校在这14所考研率超过25%的高校中,我们发现了4所医科类大学,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而其中广州医科大学的考研率是国内最高的,达到了31%的水准。所以医科类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对于考研的热情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而且这些医科大学就知名度而言,在国内算不上顶级高校,但是在行业内的评价都不低,而且每年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其实也不算低。除了这4所医科大学之外,工科比较强的一些高校,考研率也是相当的高,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所非常年轻的超级高校的学子,居然有30.7%的比例在毕业后要参加考研,这可能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所高校每年招收的学生其实都是非常优秀的,很多人意外这所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基本上都会被保送研究生的,没想到有三成的学生和自己一样,需要参加考研才可以有研究生读。二、考研率国内第15-35名的高校通过上图我们不难发现,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研热情,要比2017届整体上有所提升,当然这个上升的趋势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而且这些高校中,以“211工程”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居多,可能很多人觉得“211工程”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已经相当的吃香了,为何还要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继续考研呢?其实211大学的本科生考研,是有着自己本身的难处的,211大学的知名度和985没法比,而且校内的保研率也是有差距的,所以211大学的毕业生,想要在市场上和985毕业生有一战之力,最好是考研究生了。当然在这个阶段的高校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3所医科类大学,分别是:徐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而且这些高校的考研率都超过了22%,这一比例依然是相当的高的,10个本科毕业生中,有超出8名的学生会在毕业后参加考研。三、考研率国内36-55名的高校这个阶段出现的唯一的一所985高校是吉林大学,其实吉林大学的毕业生考研率相对较高,也是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所高校虽然说综合实力在国内排名靠前,但是这所高校的规模过大,导致很多学科的实力相对较弱,这些学科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而另一方面,这所高校的医学学科是比较多的,综合而言,所以这所高校的考研率比较高,也是能够理解的。而这一阶段的高校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两所医科类大学,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实力在所有医科类大学中其实还是相对不错的,这所高校的毕业生都有大量的本科生考研,说明医学生目前的考验是非常重要的。四、考研率国内第56-76名的高校在这一阶段,我们忽然发现985高校开始多了起来,在这一阶段出现的985高校多达四所,分别是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就这4所高校而言,考研率相对来说是在985高校中比较高的了。关于中南大学和山东的考研率高,编者认为这是和两所高校的医学院的规模比较巨大有着联系的。当然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些高校中找到两所医学类高校,分别是宁夏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虽然说这两所高校的综合实力相差悬殊,但是就毕业生的目的而言,还是比较一致的。五、考研率国内第77-96名的高校赫然在列的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我国顶级高校之一,考研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7.7%,但是考虑到这所高校的医学院校的规模,那么学子的综合考研率能够有这个比例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情况了,其他学科的学子的考研率应该没有这么高。而这一阶段也是有2所医科大学存在,分别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这两所高校都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医科类高校,这两所医科类大学的考研率已经非常的保守了。六、考研率国内第97-116的高校这些高校的考研率超过了15%,也就是说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考研率超过15%的高校总共有116所,这个数量还是相当大的。另外武汉大学的考研率也是比较高的,在39所985高校中,武汉大学作为我国实力强劲的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实力是比较强的,考研率相对较高,看样子和学校本身的实力,没有太大的关联。而这一阶段的高校中,依然可以找到3所医学相关的高校,分别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这三所医学类高校中,有两所是医科类大学,一所是中医药类大学,其实医科类大学的考研率比较高,主要是临床医学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些高校的考研率比较高。

格物

2018届毕业生求职、国考、考研、留学等,一份月历统统搞定!

每年的毕业季,毕业生们都会马不停蹄地做着各种准备,有的忙着求职,有的忙着国家或考研,有的忙着留学。可是,到底什么时候准备求职,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国考、考研,什么时候准备留学呢?毕业生们,每个月份应该重点关注什么?请看百年英才小编分享的这份月历:六大应该被忽视的求职建议:  建议一:当你想要应聘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位时,请遵循招聘广告中的规则。  如果你将简历投到一个“黑洞”似的招聘门户,那么可能一辈子都别想等来回复。忘了自动应聘流程吧,请直接联络对方的招聘经理。  建议二:如果对方的招聘人员或者人事部门的人问你当前的收入情况或是你上一份工作的收入情况时,请如实告知。  你的上一份工作的薪资和目前的薪资情况是你自己的隐私,与他人无关。如果你想要卖房,你会把自己能接受的底价告诉潜在买家么?当然不会!当别人问起你的个人薪资情况时,你大可直接回复,“你提出个底价,然后咱们再谈。”  建议三:面试时要把时间用在述说自己多么、多么、多么想要这份工作上。  约会时你会乞求别人和你交往么?当然不会!第一次约会就是一次侦察任务。同样第一次面试也是一次侦查。没有谁会珍惜那些卑躬屈膝的人。充分利用面试时间多了解这份工作可以公开透露的信息,它可能就是你的下一份工作。  富有见地的提问将会向招聘主管展示出你对他的痛苦的深刻理解,效果远远好过逆来顺受地回答对方问题。  建议四:在求职信中或面试中,描述他人对你的看法。  天知道为什么职业顾问们会向求职者们建议谈论他们的前老板或者教授对他们的看法。谁会在乎那些无名人士对你的看法?他们想知道的问题是“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多讲讲你在工作或其他领域力挽狂澜的真实事例。  别把过往表现评价带到工作面试中来。你会带着成绩单去参加面试么?  建议五:面试时携带推荐信,整齐打印在单页上。  当你开始找工作时,是否已经备好推荐信了呢,但是请等到用人单位向你要求时再拿出来!拿出推荐信的最佳时机就是招聘人员或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告诉你“我们在考虑给你发offer”,提前一分钟也不行。  要在面对面接触过今后将打交道的同事之后再拿出推荐信。有些不讲道德的人,可能会盗用你的推荐信来为自己谋发展,这种事情我也见过很多次了。你的推荐人,无论是他的时间还是联系方式,都是非常宝贵的。  建议六:在结束面试之前,向面试官询问“我是否有做的不好的方面?”  再以约会为例。你会向刚刚和你度过了快乐时光的人询问“那么,你觉得我是你的菜吗?”  这样做是不合礼节的。同时这也不会让你再得到一次约会或者面试的机会。感谢面试官的宝贵时间,与他/她握手,然后直接回家。  在得到求职机会后,你需要时间来好好考虑,而面试官也需要时间思考。你根本无需卑躬屈膝地乞求一份好工作。当你珍视自己的才华,其他人会更加珍惜优秀的你。

钢琴手

2018届毕业生的年终总结:从考研到工作,我经历了什么

本文来自一个2018届毕业生的真实经历,从考研到工作,从校园到社会,毕业这一年是变化很大的一年,也许你能在这份年终总结里找到自己的缩影,也许你马上也会经历类似的场景。终于终于2018年要过去了,我的2018不是喜忧参半,是苦涩生活中带着一丝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整个人变得很丧。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在两个人中抽奖我都不会中奖。也许人生中的前面21年过得太过顺利了,初升高,考上大学,考试考证都是一路顺风,导致运气全部用光了,2018年很多事情都没有往自己预计中的发展。从2018年2月份考研成绩出来后,我的生活底色是悲凉的。《祝福》里的祥林嫂遇人就说她儿子阿毛被狼叼走了,“我真傻,真的,我只是觉得…”。鲁镇的人只是对她的经历感兴趣,痛苦是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的,后来大家看见她都躲着走了。我当时的状态和祥林嫂很类似,不过我比她幸运的是,我有会一直接受我负能量并耐心开导我的朋友,也有不管我做什么都无条件支持我的父母。在这段我觉得绝望又苦闷的日子里,他们把我从里面拉了出来。比起身边人的遭遇,我比我想象中地要脆弱。有跟我一样考研失败的,也有考公失败的,每个人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和消化方式不一样,我的承受能力没有他们强,或是我的方式就是把它说出来写出来,而他们没有像我一样一遍一遍地说。大学毕业这一年,大家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读研、工作、二战,以前大家步调一致,读书高考上大学,身后还有父母。今年得开始自己决定以后的人生路怎么走,最让人畏惧的是不管是什么后果,都要我们自己承担。在历经考研失败,找工作不顺利,在四月份搭上调剂的末班车。以及在毕业前夕躺在床上一边哭一边给父母、朋友、以前的老师打电话一边又一遍问他们,我到底是继续找工作还是接受调剂,我甚至都给研究所的老师说我放弃调剂了,最后是我们院的书记改变了我的想法,说服了我来成都读书。在今年上半年,养成了一个用吃来缓解压力的习惯,每次面试完回学校都会到超市买很多吃的,然后在寝室暴饮暴食。这个习惯到现在也维持着。压力是暂时缓解了,但是体重也跟着上来了,从今年年初到年末重了10斤,也算是今年实打实的收获吧。因为情绪持续低迷,在毕业那几天整个人都很懵,都没有好好的和大家告别就离校了。暑假回到家做了人生第一份兼职,在一个辅导机构当英语老师,上了一个星期后发现自己跳进了坑,每天上午9点开始上班,晚上10点下班,连续上了40天的班,中间就休息了一天,现在想想能坚持下来也是自己没想到的。在这一个多月里,有两件温暖的小事记忆很深刻。因为一直讲话嗓子就哑了,前一天晚上在药店买药的时候遇到教的一个学生,第二天他就给我带来了润喉片。第二件事情就是,在上课的时候擦黑板就嫌弃粉笔灰很大,过几天班上的一个小男生就买了一盒给我。虽然还是会有粉笔灰飘扬,嗓子还是会疼,但是会感觉自己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对待。这也就是我苦涩生活中的那一丝甜。开学来到成都后,与其说是不适应新环境,不如说是不想适应新环境,产生了抵触心理。不过还好。几个好朋友在成都。她们也是我苦涩生活中的一丝甜。在继去年过年的时候丢了一部iphone6之后,9月份又被偷了一部iphone7,被偷到绝望。上半年电脑硬盘还烧了,进而被迫重写了毕业论文,重做实验。临了12月中旬了,我以为2018要放过我了,一杯水又进到了我才买半年的电脑,还得换主板。今年我命里犯电子产品。本来想怪自己2017年为什么不更努力一点,这样就不会落榜,为什么不更小心一点,这样手机就不会被偷,电脑也不会进水。但是不想责怪自己了,已经这么难过了,就不苛责自己了。这也是一种因果和反噬。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眼看着2018还有一天就结束了,星座说我今天桃花运大旺的。所以是准备在最后一天给我扔一个男朋友吗?想到我明年就回所了,我已经跟校园恋爱无缘了,不经让人悲从中来。那天,闺蜜问我,你2019年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到了今天。暂时想到了几个。留长发,想试一下那种及腰的长发。去一趟西藏,我实在是太想去了。每个月至少一本书吧。多年养成的习惯不能丢了。其他的暂时还没想到。2018虽然很难受,但是依旧感恩。2019也要加油呀,爱别人之前先学会爱自己。

虞梅

复试结束后,她忍不住哭了!结果她以总分成绩第1,考研浙大成功!

“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藏着男孩子的性格。做什么事情都很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对待自己的专业,她认真刻苦,一点都不马虎。她聪明、悟性高,只要稍稍一点拨就可以领悟。”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殷晓杰老师“老潘身上那些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热血与勇气也是说不尽的,我从前以为漫漫长路是一个颇为自苦的修辞,绵延无尽,踽踽独行,但老潘告诉我,“漫漫”是细节和感受的鱼龙曼衍,就算每天都被疲倦和自我怀疑折磨着,也不能失去日常生活的吟味力。里尔克说,‘我们要足够忍耐,直到回忆成为我们的目光、骨血和姿态’,我相信2018年已经成为她真诚面对自己的确证。” ——研友小阳老师眼里干脆利落的“女汉子”,好友眼里热血与勇气并存的绝佳同伴,她就是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58班的潘洁妮。她是杂志社副主编,人文学院党员之家党建宣传中心副主任,连续三年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浙江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2017年浙江省首届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大赛第一名。就在今年三月初,她以初试第二、复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被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录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她的考研之路!“当我结束复试,从浙大人文学院出来的时候,扑在曹儿怀里嚎啕大哭,把她惊得不小,以为我是出了什么岔子。顺过气来以后我只说了一句:“终于结束了,终于结束了啊。”回忆自己考研结束时的一幕,她说,黑暗的甬道已经来到了尽头,阳光是那么近……随心但不随意,整理“达人”扎实备考“这二十年来,我这头犟驴,跟什么事情不较劲呢?”2017年12月23日,潘洁妮记录了自己下定决心准备考研的心情。那天,是考研的日子,看着比自己大一届的学长学姐们走进考场,她的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明年可能会是我。大二的古代汉语课上,潘洁妮遇到了殷晓杰老师,至此,便开启了她们长达三年的缘分。殷老师的训诂学、近代汉语概论等选修课培养了她对语言学的热情,更明确了她的考研方向。“殷老师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鼓励我们通过阅读文本的方式自己提出问题。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不仅为我在课程论文的写作上提供了许多素材,同时主动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激发了我的积极性。”潘洁妮说。由于大一时就“常驻”图书馆,“待在图文让我有一种心安的感觉”,大一养成的好习惯一直陪伴了她的大学时光。考研过程中,潘洁妮不喜欢制定过于长远的计划,“复习不是单纯地应付任务,相比于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更加重要。”但是,没有规划就很难把握复习的进程,面对这一弊端,她建议,“最好的方式是根据个人习惯,但大体计划还是要有的。”潘洁妮是个名副其实的整理“达人”,为了方便修改,提高效率,她更喜欢以打字的形式整理资料。她坦言,整理笔记就是记忆的过程,“专业课的学习没有捷径,自己总结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方便后期背诵。”好奇心让我打赢这场战役 9个月的复习是一场心理战,最难的是在最煎熬的时候,还愿意再跳起来,伸伸手。“只要我们保持这份好奇,那接下来的日子就都充满奇迹了。”“好奇心”就是潘洁妮这场战役的杀手锏,她说,“备考就像是你闭着眼睛在画画,好奇心激励着你一直坚持,直到最后摘掉眼罩的那一天”。考研时间安排表回想考研,潘洁妮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与创造的过程,通过复习,她系统地梳理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漫漫考研征途会有很多障碍,其中背书一直是她最头疼的地方。她曾经试过花一星期才推进半章的无奈,试过两个小时只背三页的焦灼,试过盯着一个知识点看半小时,却也进不到脑子里的痛苦。一切的一切又都是这么紧迫,试讲、实习、论文、招聘……轮番上阵,向她“炮火猛攻”,一时无法招架的潘洁妮只好选择暂时“休战”。“九月初,我没有整理,没有背书,而是先让自己抽身出来喘口气,开始写毕业论文。我想重新找回被强硬的复习任务淡化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调整好心态的她重新“满血复活”,扎实复习完第一轮后,第二轮第三轮就轻松多了。“我们不是战胜考研本身,而是战胜自己。”“作战”时无论敌情如何,都不能自乱阵脚,潘洁妮说,“我在考研期间一直处在核桃壳内的状态,考研是非常个人的,每个人进度都不同,真的不需要去比较,一旦产生比较,就容易被他人影响,消磨自己的意志,徒增焦虑。”除此之外,“好奇心”在战役中也能起到外援的作用,潘洁妮非常重视专业课的学习,经常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帮助她不断拓宽思路,为她顺利通过复试打下坚实的基础。遇到问题时,她除了在书上找到对应点之外,还会去搜索相关方面的论文,尽量地补充答案。“研”途虽苦,但研友是甜的 “当时我和她边写边笑。我其实不是开心,也没有斗志满满,甚至有点儿畏缩,因为我不确定这个关键期我是否能以最好的方式去占有,我唯一确定的是,我有和我一起摸爬滚打的朋友们,所以我就在笑,手机灯光在弥漫上来的夜色里一直颠簸。”潘洁妮回忆道。小阳是潘洁妮考研之路的陪伴者,她们互相激励着从酷暑炎夏共同走到了阴雨寒冬。图为考研结束后两人的对话。暑假,小阳搬到了潘洁妮的寝室,她们严格按照暑期作息表执行计划,互相分享每日所学。小阳回忆,去年中秋节,她们刚结束一轮复习,一起去华馨园吃烤鸭。“吃饭的时候她还不安生,掰着我的手指头数各个语言学派。我看着她笑,烤鸭还堵不住她的嘴,心里想的却是中秋的团圆之兆可千万保佑我们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后来的日子里,她们在走廊背完书回来会偷偷写纸条放在对方的桌子上:“风物长宜放眼量”“把你和我变成‘我们’”“我们的目标是星空,这样即使跌下来也能落在云端上”“致敬生命中那些羞于说话的时刻”。图文五楼的楼梯间藏着她们太多隐忍和坚强。除了研友的守护,图书馆外的蓝天白云也是心情的调节剂。“生活需要仪式感,我平时不太注重这个,但考研这么重要的事情,还是想要记录点什么”于是,潘洁妮决定在100天倒计时的时候记录下天空每一天的模样。喜欢挑战、尝试新事物,从不给自己设限,说不尽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热血与勇气,愿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文字 | 陈路畅 刘杉杉 图片 | 由本人提供 编辑 | 钱浩楠 责任编辑 | 姜旭晨

踏踏实实

「考研干货」献给2018届复试指导建议

一考什么?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生自身素质、学习能力、性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性、待人接物等能力。二考察题型和形式专业课:笔试、面试英语:听力+口语三考察难度专业课笔试:参考专业课主观题的难易程度和答题思路,难度要适当增加,只会高不会低;专业课面试:综合性考察,主观性强,也会考察和法律有关的社会热点案例,让你阐述观点通过你答题对你进行综合评定,看你思路、逻辑、基本功等等;英语听力:六级难度,可多看美剧提升自己,或者找1对1练习口语软件,进行练习;英语口语:大部分会通过自我介绍进行考察,或者是法律英语,英语擦线过的果果们,就要多下功夫,集中攻克英语口语障碍;四关于自我介绍专业课面试、英语口语都会考察自我介绍,所以这个环节要尽量展示你的优点、能力、优势,一定要出彩,可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介绍:1、专业技术好、学习能力强2、科研能力以及你的获奖情况3、法考是否过关、外语水平如何4、和老师谈谈兴趣、理想,让老师觉得你是个有情怀的人五推荐阅读书籍1、《乡土中国》——费孝通2、《原则与妥协》——王希3、《论自由》——约翰米尔4、《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5、《刑法格言的展开》——张明楷6、《洞穴奇案》——萨伯通过阅读增加你的词汇量、知识储备,使得你在面试环节可以谈天说地,上山下海,肆意展示你的博学多识,加油!预判进面国家线的意义你的成绩能过国家线,不代表你就可以被报考院校录取,这只说明你有读研的资格,一般学校的分数线都比国家线高几分到几十分。双过线原则双过线,即:总分过线,单科成绩过线。如果你单科挂了,总分再高也没用。也有极少数院校有特例,考生的其他科目符合一定的要求也能进入复试。不过这对其他分数要求就比较严格了,万分之一的可能。所以告诫19及以后要考研的同学,可千万别偏科!报考普通院校参考国家线,如果是报考34所自划线院校的同学,还得具体研究你所报考的那个学校历年的复试分数线。获取数据的途径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你所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官网看到类似“历年复试线”、“拟录取名单”、“复试考生名单”、“复试成绩公示”等这些文件,就有你需要的信息了。分析数据的方法找到你所在的专业门类近几年的分数线,进行横向比较。参考历年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值,上一年分数。如果你的总分能高十分以上,单科高五分以上,基本就是安全的,就可以准备复试了。偶尔,某些专业突然热门,报考的人数多,分数线也会随之提升,一定要时刻关注官网动向,最好能联系到一些学长学姐,全面了解信息。如果你的成绩与去年勉强持平或者低于,那就要冷静下来做下一步选择了,调剂?来年再战?还是找工作。准备调剂如果你选择调剂,首先要正视它,调剂不是什么可耻或羞赧的事情,它只不过是在你第一步选择失败后的补救和修正。1.报考自划线院校的同学,如果分数进入不了复试,可以首先试试能否破格录取或校内调剂。因为自划线院校出分早于国家线,在时间与信息的搜集上是有优势的。而且相对来说,更受缺额院校的青睐,调剂的机会更多、调剂成功的概率更大。如果调剂失败,可以考虑转向A区或B区普通。2.同样,报考非34所院校的同学,也要首先尝试校内调剂,如果调剂失败,转向考虑A区或B区普通院校。调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分数线必须超过该区国家线2.调剂目标院校你所考专业没有招满,还有名额调剂通道开通是在国家线公布之后,在调剂过程中,对调剂信息的掌握和行动速度尤为重要。以下是具体做法参考:破格录取①申请原来所报院校、专业的破格录取。破格录取一般在公布了初试通过名单前后不久,针对的是总分足够高,专业课分数较高,只是公共课略差几分(一般在5分之内)的同学。如果达到标准,请准备好:不少于一名导师的破格推荐;报考学校研究生招生部门的签字批准。申请破格如果成功,那么也就等于通过了初试,可以去参加复试了。②在申请破格的同时,调剂上还有两个最优的选择:即报考学校的校内调剂和你本科所在母校的同专业调剂。因此,落榜后第一步就是同时做以上的事情,并且如果走到下一步,也别忘了与报考院校和母校保持联系,不要放过任何一次机会。校内调剂记住一个原则:别挑肥拣瘦,既想去好学校又想找好专业,鱼与熊掌不能兼得。①主动出击。不要以为在网上随便发个帖子就会有导师来认领你,要主动去搜集你中意的和可能接受你的院校,去他们的研究生网站下载“调剂申请表”。②多打电话给想要调剂的院校的招生办,并发动你的一切人际关系探听虚实。③可以找本科老师帮帮忙。④调剂申请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因此要广撒渔网。挑中可能接受你的院校和专业后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登记,并去调剂院校他们的研究生网页上,下载一份“调剂申请表”。填表过程中,你要注意:①保持一个原则:学术第一,社会活动为副,力求让你的“调剂申请”资本更厚重些。②寄出“调剂申请”一定要快。有些学校受理调剂,首先看“调剂申请”的送达时间,其次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到达先后为主,分数为辅。得到申请调剂院校的准许①电话联系以示感谢,并找找调剂院校导师,表达自己的优势和想要深造的愿望。②马上联系调剂院校研招办,提出并催促对方寄出“调剂函”。“调剂函”送出有两种方式:一是研招办出面寄“调剂函”;二是学校让你个人寄出。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注意一定要快。③具体学校操作方式不同,也可能不开“调剂函”,而是直接拿学生证或其他证件去研招办调信息,但原理与“调剂函”相同。“调剂函”作用成功①再次感谢两所院校相关负责人的帮助,并且联系第二志愿的导师。②调剂基本成功后,要准备调剂复试,注意分析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关策略。如果参加了调剂复试①复试成功后,你如果觉得不想去这个学校,或者有更好的学校给了你机会,那么你可以选择不让他们调档录取你,继续参加别的学校的复试。②若调剂复试失败,且没有学校再愿意录取你,要注意这时每个省的研招办还会有调剂,俗称“大区调剂”,虽然成功几率较低,但不妨一试。

闯王旗

2018届毕业生,你在烦恼什么

王娇(化名)是安徽一所高校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她将在今年7月毕业。她过去半年一直忙于写论文,错过了秋招,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我本科和研究生读的不是同一个专业,其实找工作有点迷茫,感觉自己哪个专业都不占优势。”王娇现在想等春招,但又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知道焦虑解决不了问题,但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滋味。”她说。与王娇的情况类似,进入2018年后,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开始陷入毕业焦虑。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19名2018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82.2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到“毕业焦虑”。毕业作品、工作实习,毕业前陷入忙碌令天津一所高校大四学生陈鑫(化名)焦虑的是,如何在3个月内完成两篇毕业论文。本科期间,陈鑫主修法学,辅修历史,大四上学期仍有10多门课。同时,他还参加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备考花费了很多时间。眼看毕业在即,自己的毕业论文还没有写完,“我大四下学期还有六七门课和考试,两篇毕业论文还没开始写,毕业前能完成就不容易了。”陈鑫希望毕业后能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这类工作大多对学历要求比较高,如果考研失败,我可能会再战。我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直想做学术研究,男生还是要闯一闯,开拓视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显示,48.14%的受访者因毕业作品没有完成感到焦虑。刘予心(化名)是吉林一所高校的2014级本科生,平日里她总是把事情拖到截止日期前一天才完成。临近毕业,她有一堆事情需要处理,“申请国外研究生还在进程中,毕业论文只想了思路完全没有其他进展,想考驾照还没有开始学……我正在实习,能挤出的时间很少。”其实,刘予心原本有保研资格,但她选择了放弃,希望走一条“不寻常”的路。看到身边保研的同学进入假期,自己留学的院校还没有确定,就陷入了焦虑。“我没办法向同班同学倾吐我的焦虑,他们都知道我签下了保研放弃书,认为我没有任何焦虑,但其实现在我焦虑到想去看心理医生。”她说。刘予心以前是一个完全不喜欢社交网络、不相信虚拟世界的人,因为大四过度焦虑,她特地注册了一个微博小号,专门用于发泄自己心中的焦虑。她说:“2017年底,整个朋友圈都在刷自己的年度总结,我翻了翻我的微博小号,里面全都是自己在图书馆写的东西,几乎每一次都是一边哭一边写。”她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刘予心把自己所有的心事都分享给这位网友,“这是我唯一可以稍微缓解焦虑的方式。”她说。卢显聚已经工作一年了,回忆起毕业前的日子,他说:“在那段时间,我总是梦到自己没有拿到毕业证,没有拿到offer,一直在面试。”卢显聚在大三时转专业,一学期有20多门课,几乎没有时间参加毕业实习,但如果想要拿到offer,多数公司都要求3个月以上的实习,那时课程和实习时间的冲突让他焦头烂额。“课程压力在大四下学期得到了缓解,我就把更多精力放在投简历上。”他说。作为过来人,卢显聚认为“毕业焦虑”是没有必要的,“顺其自然即可。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不要陷入焦虑,只有把事情做完焦虑才会消失。”他说。读书深造?直接工作?毕业去向不明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显示,52.08%的受访者因毕业去向没有确定感到焦虑,纠结于读书深造还是直接工作。何佳佳(化名)是浙江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2017年底,她参加了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为了这场考试,她准备了整整一年。考试结束后,她不仅没有感到轻松,反而焦虑起来,“满脑子都是我的分数可能是多少,每天都在预估考多少分才能达到国家线,这种焦虑真的不知道怎么形容。”何佳佳表示,自己在考试中没有发挥好,“如果真的没考好,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干什么。”无独有偶,天津一所高校化学专业大四的周子申也在等待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果。“我从大二开始想跨专业考研,缘起于跟着学长去实验室做项目。我看到他们做实验,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不强。”他回忆,起初选择跨考的专业有中文、传媒和应用统计,“家人听说我想跨专业考研时,非常反对。最后我还是决定考应用统计的研究生,家人也选择了支持。”周子申说:“这次考研,我觉得自己发挥得还行,应该可以通过初试。”现在他基本每天待在实验室里做毕业设计,同时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复试和春招做准备。“考上就读研,考不上就工作吧。”他还没确定毕业的最终去向。张洁盈是浙江一所高校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前不久在一家企业的面试中,她被淘汰了。她原本以为是因为自己学历较低才被淘汰,得知跟她一起面试的“海归硕士”也被淘汰后,她有些迷惑。“我们专业本科毕业后通常只能从销售做起,而我的目标是更高的职位,以现在的学历确实很难拿到offer。但从参加的面试情况来看,我不确定读书深造提升学历之后就一定能拿到offer。”距离毕业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张洁盈还没确定自己是否要踏入职场。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石瑶表示,90后学生在踏入社会前是“成人面孔孩子心”。“他们的成长过程相对安逸,环境简单、社会和谐,从小衣食无忧,父母千宠百爱。缺少挫折教育,容易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同时‘毕业就是失业’的恐慌,让很多人不敢毕业。有的同学选择顶住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有的则选择继续深造,延长备战时间。”石瑶不反对学生继续读书深造,但是建议学生在继续读书深造的过程中,最好带着问题去学习,好好利用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即将进入职场,面临“选择困难症”陈瑞(化名)是北京一所高校的2016级硕士研究生,她将在今年7月毕业。她找工作的目标很明确,希望得到一个北京户口,“未来留在北京发展,有户口非常重要。如果我找不到有北京户口的工作,就换个城市发展。”陈瑞最近在实习,如果可以顺利留下来,有机会拿到北京户口,“同一个岗位的实习生有好几个,还有留学归来的,我觉得自己不占优势。但是如果我不继续实习,就更没有机会了。”尽管她还在现在的单位实习,但心里很没底,“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我也在找其他工作。”陈瑞说,“马上就要毕业了,什么都没定下来,很急躁。”今年7月,李芳芳(化名)将从上海一所高校毕业。2017年11月,她就确定了工作,最近专心忙于修改论文,等待毕业后入职。她表示自己已经度过了最焦虑的日子,“2017年9月我开始投简历,我的目标是毕业后去一家大公司,毕竟是进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希望平台广、起点高。投简历那段日子很焦虑,生怕找不到好工作。”她说。在李芳芳看来,找工作会焦虑是必然的,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找工作很容易不满足。”她表示自己属于“广投简历”的那类人,“我拿到了6个offer,选择的时候也非常纠结,多方面对比后,才选择了最终确定的这家单位。”石瑶谈道:“毕业焦虑是一种共性,英文也有这个词‘Graation anxiety’,说明这是全世界青年所遇到的问题。多数同学会感到焦虑,起因是个人选择一条路就选择了一个挑战。每个人在作出人生选择的时候都意味着肩负了承担后果的责任,在跳出舒适区时都需要足够的勇气与自我认同感。有些学生由于自我认知不足,所以在作出人生选择时徘徊不定,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在石瑶看来,与其纠结于选择,不如把视角转到如何才能解决纠结的问题、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她说。针对如何预防毕业焦虑,石瑶认为,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或者工作坊、讲座。同学们要学习正确的方法,然后花时间好好思考、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给自己画一份蓝图;通过专业咨询、网络信息查找、实践体验、经验交流、职业人士访谈各种方式,找出自己对职业发展困惑的地方;注意和师长、家人、朋友的沟通,感情的依托可以让自己更强大。”石瑶说,“在面对毕业焦虑时候,希望同学们自己找到答案。当一时解答不出的时候,请大家勇敢尝试,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保持扬长避短、虚心学习的心态,反思并寻找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提高自身能力,获得个人成就感。”(记者 范雪)

大名府

即将迎来2个坏消息!这下,考研er的日子不好过了……

同学们都知道,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竞争自然也是愈发激烈。除此之外,研究生近些年还有两个很大的变化,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关注到?考研君已为大家整理好,赶紧一起康康吧,毕竟数月后这些可能和你息息相关。01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或将不能毕业第一个消息是关于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也就是说可能将有越来越多的在读研究生不能毕业。不仅考研比较困难,现在,读研也不简单,很多人因为论文问题不能成功毕业。· 2018年,江苏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江苏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说实话,这两年清退的人数已经快接近万人了!真是有点扛不住!清华大学也曾出台过细致的“分流机制”,那么这种“硕士分流”的规定又将会引发怎样的趋势或现象?01对于导师来说,也许在选择研究生时会更谨慎地判断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做科研或者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延期毕业的虽是学生,但拖延导致科研任务无法顺利进行的话可是会让老师挠头的!02与以前不同的是,今后将采用严进严出的模式,编撰、拼凑,甚至内容缺乏营养的论文,更难通过盲审和答辩。03一大批进取心、自控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进取心势必会有所增强吧!也是一个不错的督学办法!怎么做才能防止“被分流”呢?未来的研究生们,赶紧学起来 ① 还在备考中的同学,在准备考试的同时做好心理准备,想清楚学业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然后自然会用努力规避“分流”!② 已经是在读的研究生们,建议制定清楚地未来规划,知道现在要做什么,将来会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治学,少睡懒觉!谁都不会一直监督着你,只有靠自己!02部分高校不再为研究生提供住宿另一个坏消息之前考研君也曾提过《10多所高校明确不再为全部研究生提供宿舍!》高校下发规定明确不为全部研究生安排宿舍,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实行住宿申请制,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地点在北京的专业学位硕士生不解决住宿;培养地点在珠海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在珠海安排住宿;定向就业的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不解决住宿。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为全日制125100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以及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除少数民族骨干、强军计划)的考生,不提供宿舍。复旦大学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面向西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等专项外,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也提到会协助全日制专硕以社会化的方式解决住宿需求,对此学校协调了社会资源,提供爱久公寓供学生选择。下表是2019级硕士研究生提供的住宿收费情况,水电费等其他费用另外结算。学校会给专硕每月800元补贴,一共10个月。南开大学对于只面向非应届生招生的专业学位(一般指的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律不提供住宿。清华大学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解决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或者录取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住宿。 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厦门大学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类别的研究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和定向新疆高校培养博士学历师资计划的新生除外)不安排住宿。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暨南大学录取类别为非全日制定向,考生档案不转入学校,学校也不接受户口转入、不提供奖学金、住宿、公费医疗和就业派遣。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安徽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后,不享受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助研津贴,学校不安排住宿。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深圳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高校除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外,对于专硕也将不再安排住宿。学校不安排宿舍的研究生范围较之前比起来更广了,这无疑也从侧面印证了,研究生扩招与宿舍紧缺的矛盾更加尖锐。我们在读书期间,主要的花费是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而大家都知道,学生的住宿一般是由就读的学校提供,基本上一年只需要800元左右的房租,如果在外面租房,花费将会提高10倍不止,因此大家都想住在学校,但是近些年一些高校却不再提供住宿。刚开始这只针对非全日制的考生,可是渐渐地有些院校对于全日制的考生也是不再提供住宿了!·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由于宿舍紧张,仅给全日制临床医学学硕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需自己解决。· 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招生简章:实行住宿申请制,住宿费用自理。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学硕安排住宿,培养地在北京的专硕不安排住宿。· 复旦近几年的宿舍也是越发紧张。从2019年起,专硕不再安排在校内住宿。也就是说,除了学费、生活费外,大家还要额外支出一笔住宿费。如果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小伙伴勉强还算可以,但是如果是在北上海等一线城市,租房的费用高到离谱!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考研不易,读研更加不易,考上的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上学的机会,努力学习!正在备考的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是考上就是万事大吉,求学路上,还有很多磕磕绊绊!不过,考研君坚信这些和同学们圆梦的快感比起来不算什么,相信你们一定会笑到最后!

所以穷年

楼道里的考研族:马扎、保温杯相伴的日子

大到折叠桌,马扎,小到保温杯,闹钟,考研族们在楼道里用各种物品分隔出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在这里度过短则一季长则一年的备考期。2018年12月4日晚,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楼,考研的人在楼道里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一届又一届考研族来来去去,灯光点亮又熄灭,楼道里的人增增减减,面孔似曾相识又全然不同。在12月最后冲刺的关头,疲惫,困倦爬上了他们年轻的面庞,但那捧书学习的坚定身影,撑起了沉甸甸的考研梦。考研双胞胎晚上,双胞胎姐姐李思婷占领了电梯前嵌入墙面的区域,整理背诵知识点。在十二月的第一天,因为压力太大,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大四学生李思婷在综合教学楼区四楼楼道里泪如雨下。过去的几个月里,她的舍友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中途放弃考研,有的准备考公务员,只有她死守在楼道里日复一日地刷题,背诵。她将备考的这个“过程”比作在看不到光亮的大海里摸索上岸,“我使劲游啊游,也不知道岸在哪里,却一刻都不能停下。”一名女生起身接水,经过埋头苦读的李思婷。一同备考的双胞胎妹妹李思苇也有过这种情绪,她一边安慰姐姐,一边感慨:“在这个楼道里学习的,谁没个 '丧' 到爆炸的时候呢。”李思苇九月因为就读学院更换校区,与姐姐分开,独自备考。生性活泼的她担心影响姐姐学习不敢打电话倾诉,独自往返于三点一线之间,没人陪伴,十分憋闷。“有一次趁着天黑在操场上边走边哭,发现看台上有个人坐着发呆,我就上去找他聊天,也不认识是谁。”楼道里,李思婷在和李思苇讨论考研题。10月10日姐妹俩生日这天,李思婷去本部校区找李思苇,她发现妹妹状态特别差,第二天就带着妹妹收拾行李回来和自己一起住,姐妹俩又回到了暑假留校备考那段同吃,同住,同在楼道背书的日子。“风水宝地”因为自习室内不允许出声背书,图书馆又有闭馆清场的规定,成堆学习资料无处安放,教学楼楼道便成了山师考研族们首选的“备战圣地”,尤其是四五层这类校园活动少,较安静的楼层,长期“驻扎”大批考研族。楼道里复习考研的学生与零散放置的马扎。每年年底考研刚结束,应届考研族抱着纸箱,塑料盒刚撤离,新一轮考研大军就马不停蹄赶来占领早早相中的“风水宝地”。刘元波展示他的“闹钟语句”,冬天起床是他一道大坎,从6点10分一直到6点40分,他定了三次闹钟。他觉得,靠暖气片的位置最难“抢”, “冬天楼道里很冷,来回走动也免不了手脚冰凉,靠着暖气片能舒服些,还能放点东西。”大到折叠桌,马扎,小到保温杯,闹钟,考研族们在楼道里用各种物品分隔出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在这里度过短则一季长则一年的备考期。由于学习位置相对固定,本来生活里不会有交集的人在这过程中相处,互相影响。几个低年级学生从“二战”考研的体院学生李栋身边经过。他看到周围“族友”在认真背书,自己拿起手机就很有罪恶感。“有时候怎么都啃不下一个知识点,烦的我扔下书扭头就走,但冷静一会儿还是在大家的背书声中跑回来继续记“。大多数时候,他们在这或眉头紧锁,用笔杵着好几天没洗的头认真刷题,或举着书本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或闭着眼睛用手指掐出一和二,卡在三怎么也掰不出来,急得直跺脚......上课来往经过的低年级学生对这群人习以为常,偶尔有一两个投来略带钦佩和关怀的目光,转瞬间就消失在人流中。为何考研?在这所坐落在山东济南的普通师范院校里,一入学,大家就会交流考不考研,考哪个学校研这类问题,考研培训讲座,经验分享会层出不穷,“考研”这个词几乎在每个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李鑫(左)与同学激烈讨论今天做的题。跨专业报考法硕对她来说是个极具挑战性的事。她认为,当初入学选专业时自己目标不明确,未来想从事自己更喜欢的专业,考研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法学院学生吴洋举着满是标注的复习资料背诵。他认为自身专业以本科学历就业比较困难,研究生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考研族中,还有些学生不想这么快进入社会,认为学校压力较小,读研是个很好的缓冲带。楼道里的考研族教学楼之间的连廊不是密封的,雨丝顺着寒风吹进来,法学院张双明用手拭去脸上雨滴。他刚考研的时候和异地恋爱七年的女朋友分手了,那时候学习总跑神,后来靠早起跑步等方法努力走出来,“人嘛,累了就不会想别的东西了”,他说道。降雨之后楼道里更为寒冷,一考研族缩成一团做题。一考研学生走动背书途中停下来跺脚,试图取暖。庄鑫童戴着帽子在楼道里来回踱步复习知识点。出于对体育的热爱,他选择从电子商务专业跨考体育管理。之前路过的“二战”考研师哥听到他背诵的内容,将自己去年准备的相关专业资料转赠给他,让他十分感动。楼道墙壁上残留的马克笔痕迹,内容是“楼道扩音,请不要背书”。体育学院学生谢成良(左)与舍友张敬文(右)在楼道里学习。考研以来,俩人状态不好,另一个都无条件陪打篮球发泄。法学院梁凡学习间隙揉搓眼睛,楼道里灯光灰暗,长时间看书眼睛略有不适。但梁凡觉得楼道里学习氛围好,也就不在意这些了。楼道里,一考研族掰着手指背诵知识点。早就过了午餐时间,楼道里的几个考研族还在一遍又一遍地背诵考点,迟迟不去就餐。一考研族抱着资料从楼道里经过。一女生攥着考研资料蜷缩在墙边睡觉。临近考试,外国语学院学生赵莹给自己提高了学习强度,取消了午休时间。这天下午三点,她忍不住靠在暖气片旁打瞌睡。赵莹今年九月才开始准备,进度慢于同专业其他同学。她坦言自己的崩溃周期是十天,每次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去疯狂跑步解压。天气渐冷,楼道温度较低,一位女生穿裹严实坐在楼梯上学习。两个考研族聚在一起讨论新鲜事,粉衣女生惊讶地捂住嘴巴。一男生考研背诵间隙抬头看向窗外天空。在楼道窗边复习考研的女生用手揪头发。女生在楼道里用手抵着靠垫靠在墙边复习。公共管理学院的夏明月在楼道里背书,她驻扎地旁边的柱子上贴着许多便利贴,记录的内容大多是每日单词,偶尔写些每天需要做的生活琐事,她说:“不写上我老忘了”。一男生在楼道里踱步,掰着手指头背诵知识点。一女生抱着考研资料,杵在墙前发呆。窗前零散堆放的资料。墙面上写着“公共区域,禁止堆放私人物品”。楼道里学习的考研族。楼道扶梯上遗留的考研资料。晚上6点30分左右,一考研族蹲在楼道里喝粥。为了节约往返食堂的时间,很多学生都偷偷点外卖到教学楼解决吃饭问题。一名女生坐在马扎上抱着毯子做题,后面的女生一只手紧握暖水管道背书。楼道窗台上搁放的考研资料与水杯,零食。一考研哪戴着耳塞靠在墙边大声背书,身后的“别友”们来来往往。新闻与传媒学院学生马卓仪在楼道里和家里人通电话。母亲不是很赞同她考研,甚至到现在也不记得她报考的院校与考试时间。一女生把书放在楼道消防箱上,开着小台灯刷题。文中图片均拍摄于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11月20日至2018年12月4日)(来源:拍者)

刘歆

没有客厅只有床:当代年轻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1、25岁的焦虑星期五晚上八点到家之后,薛兆年就没再出门。接下来的那两天,她几乎都在床上度过。那是一张普通的双人床,床头是铁架子,摞上几个枕头和靠枕,醒着的时候,薛兆年就靠在上面,看了几部电影,又读了一阵小说。姿势变来变去,最后还是躺平了。房间只有11平方米,除了床,还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个衣柜。这套房子原本是两室一厅,客厅改成一间卧室后,摇身一变成了三居室,塞进了薛兆年和另外两个男生。他们共用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星期一早上,室友们先后起床,洗漱,出门。到了9点钟,薛兆年按掉闹钟,打开QQ音乐,连上蓝牙音箱。又眯了几分钟,她才爬起来,洗漱,化妆,换衣服,最后关掉音乐,打开窗户,转身出门。走到大门外,拎起堆在门口的外卖垃圾,不多不少,刚好六顿。来北京将近四年,这不是薛兆年第一次这样过周末,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结束了9个小时的工作,薛兆年叹着气回味那个周末,最后吐出一句,“整个人像废了一样”。睫毛膏泄气地在她的眼睑上晕开,但这仍是一张漂亮、生动的脸,眼里偶尔闪现着露珠般晶莹的光。大学时她学的是话剧专业,毕业后自觉天赋不足,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当了北漂。前后搬了近十次家,换过N份工作,目前在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做市场。十多天前,薛兆年刚刚过完25岁生日。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龄让她非常恐慌。“我很多同事都是96、97、98的了,一茬一茬的人上来,他们比你做得丝毫不差。”她担心,如果在职业上不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用不了两三年就会被淘汰。她在寻找规模更大、发展速度更快的平台,但是,面试时HR问得最多的还是年龄、婚姻、生育等问题。薛兆年说,她知道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企业有自己的顾虑。但讽刺的是,她还没有男朋友呢。她遇到的男性都喜欢年轻姑娘——之前有点暧昧的男生还是二十七八岁的,现在都是三十出头的,他们一张嘴就是“哇你都25了,年龄挺大啊”。她只能在心里默默翻白眼:去你大爷的。“女生25岁就开始变老了,要走下坡路了,要长鱼尾纹了,你买的护肤品都要从平价的开始往贵妇的走了……”听到身边所有人都在暗示她,25岁是“老阿姨、老女人”,薛兆年开始为工作、婚恋一系列问题而感到焦虑,包括居住环境。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希望能在三年后,28岁的时候,收入可以轻松租得起北京的一套一居室。不像现在,连吃外卖也只能缩在那个小房间里,满屋子饭味儿。到了冬天,开窗户又特别冷,所以现在她都在外面吃完饭再回去。回到家,手机和WIFI连在一起,薛兆年和床连在一起。晚上8点到家——8点躺到床上,一直到夜里12点洗澡睡觉。“越是在床上待着,越是什么都不想做。”薛兆年说,她有时会随便编个理由,就把价格不菲的健身课鸽了。周末有朋友约她出去,她甚至连微信都不回,电话也不接,哪怕对方是自己喜欢的男生。薛兆年的房间。前几天,薛兆年和室友给合租房的大门贴上了对联。2、一个床位比薛兆年小两岁的小夏推了推眼镜,郑重其事地描述着她生活里最幸福的时刻:打开b站的吃播视频,捧起一碗刚刚煮好的螺蛳粉,吃到一半,外卖员刚好将炸鸡送到她手上,“香喷喷的”,她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吃完随手将外卖盒丢到桌边的垃圾桶里,碗里连汤都不剩一口。一旦心情不好,或者对工作感到迷茫,她就会复刻这一幕。小夏是陕西安康人,2015年来北京上大学,毕业后找了份新媒体的工作,并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算是安顿下来。房子很旧,三室一厅,住了4个女孩——小夏和其中一个女孩share一间卧室。卧室布置得像是快捷酒店的标间或是医院病房,靠墙两侧分别顶着一张1m x 1.8m的单人床,一张新,一张旧,中间用一个黄色的老式办公桌隔开,下面藏着一个凳子。床尾的方向立着两个晾衣架,挂满了小夏和室友的衣服,阳台还有个衣柜。满打满算,这个房间不超过12平方米。小夏睡在那张旧床上。“只是搭起来的一个架子床,你把猪放上去也行。”她自嘲,只有单身的应届毕业生才住这样的房子。房租每月1700元,在她的预算——2000元以内。小夏的老家是贫困县,她在家里的三个女孩中排行老二,是“最惨的那个,还要给我妹存钱上大学。”毕业前,她曾经幻想自己能拥有一间次卧,哪怕稍稍贵一点。她还想过要如何装饰房间,在淘宝购物车里添加了很多墙纸、彩灯之类的东西,盘算着货比三家之后再下单。可是后来她再也没有打开那些商品链接,“没心情”,她说。房间的墙上还留着前几任租客生活过的痕迹——撕掉一半的透明胶带,生锈发黄的大头钉,“特别像要拆迁的房子”。小夏不好意思邀请朋友来做客,她想,如果有人看到她眼下的生活环境,一定会觉得“很破败、过得很惨”。况且除了那张床,她也的确没有多余的地方招待朋友了。合租房里的客厅小得摆不下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一台电视,下方摆着一张长方形的餐桌和几把椅子。小夏印象中,她只在刚搬进去的时候,和室友坐在客厅看过一次综艺节目。那之后,她几乎只在煮螺蛳粉的时候才出现在客厅里。厨房太脏,她压根没有勇气走进去——油烟机一看就有年头了,燃气灶也至少用了三四年,上面结着厚厚的一层油渍。她很早就置办了锅碗瓢盆和米面粮油,但几乎都没用过,“那时候我以为自己会每天做饭,没想到我会变成这么不想生活的人。”大部分时间里,她像薛兆年一样,几乎在床上完成所有活动,除了上厕所。生活在她们眼前,就是一个个不同尺寸的电子屏幕,用小夏的话说,她的业余生活就在“李佳琦、b站和淘宝”这3个APP里来回切换。“看过《黑镜》吗?每当新的一天开始,男主角就打开一个超大的电视屏幕,吃早餐……”小夏觉得她也像活在科幻片里,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很智能,但其实很机械。前不久的一个周末,小夏约了两个同事去雍和宫烧香——这是她几个月来屈指可数的一次社交活动。去年10月,她在公众号里看到一篇题为《去雍和宫烧香的年轻人》的文章,讲北漂生活的辛酸。小夏想到了自己,惦记着也要去一趟,和佛祖、菩萨说说心里话,“想了好几次,那天终于去了,虔诚地磕了好多头,回去之后发现膝盖都乌青了,疼得要命。”她并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去雍和宫烧香不过是想让自己在生活的碾压下,有机会喘口气。她们这一届,一路听着寒冬的叫嚣毕了业,大部分同学都回老家了,留在北京的基本上都在考研,小夏说,班级里像她一样毕业就北漂的,没几个。这不是个别现象。一份来自北京市教委的《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人数近23.5万人,其中近4成选择离京,较前一年增加了0.73个百分点。“我们这届学生很早就有忧患意识了。”从大三开始,小夏就经常和同学讨论毕业后工作、租房的事情。她甚至设想过自己很可能一时间找不到工作,为了能够活下去,她只能降低自己的租房成本。一个具体可感的事实是,小夏身边,像她一样刚毕业只租得起一个床位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大家都是这样子,不过他们可能是跟熟人,我是跟陌生人。”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在生活,“我只是在活着”,她说,语气里不带一丝感情色彩。“所有的事情都是你不要去正视它,就会当它不存在。”小夏说,她对现状虽然谈不上有多满意,但好像也没有太大的不满,日常生活里甚至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每次回家可以煮螺蛳粉吃就很开心,我还会煮云南过桥米线,自热火锅,自热的腊味叉烧饭……还是满足口腹之欲比较重要。” 2019年10月1日,小夏坐在桌子前吃炸鸡、螺蛳粉,看韩剧。她说这是她生活里最大的快乐。2019年11月,小夏和同屋室友一起煮火锅。小夏的床,壁纸是前不久室友帮她贴的。3、室友工作半年来,小夏经常自愿在公司加班。“没有生活的人就喜欢工作吧。”她想过,如果有要好的朋友一起合租,自己可能巴不得早点下班回家,一起做饭、打扫卫生。室友们虽然也都不难相处,各有各的优点,但她不太敢主动跟她们说话。大家平常都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进去门就关上了,小夏偶尔会开着房门,但除了同屋的女孩,也不可能再有谁走进来跟她说话了。倘若过了晚上11点小夏还没回家,同屋的女孩会发微信关心一下。“我们算是比较熟了,”小夏说,但还不是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有时候她也会试着和室友说说老家的烦心事,或是抱怨几句工作,但对方似乎总觉得她在“无病呻吟”。“人都会弱化别人的痛苦。”每次她忍不住和室友吐槽、诉苦,对方就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家都是应届毕业生,她一个本科生的待遇已经快赶上自己这个研究生了,做人要知足;或者是说“领导对你给予厚望啊,好好干”。周末大家各玩各的,但大部分情况都是室友约了人出去,小夏躺在床上看剧。如果天气不太冷,她偶尔也会一个人骑车去附近的电影院,看完电影再一个人骑车回家。在采访中,小夏很喜欢表达,她的音量也大,语速常常快到忘记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但她却说,自己是个特别自闭的人。她很羡慕室友,周末有丰富的社交生活,如果室友肯约她一起出去,她一定会去,但自己绝不会主动迈出这一步。“你喜欢和你去主动接近是两回事”,她怕别人嫌弃她。薛兆年完全理解小夏的无奈。在她眼里,室友之间是一种尴尬的共租关系,表面上和谐融洽,但是“大家本来就有自己的交友圈,我不想回到家,还要去应付一些事情。”她说,有时候回家就是不想讲话了,只想“葛优瘫”。薛兆年的两个室友,一个养了只猫叫“小四”,一个养了只蜥蜴叫“森森”。搬进这套房子以后,三个人拉了个群,就叫“小四和森森”。在同一个屋檐下住了将近一年,薛兆年形容自己和室友们的关系,是“不远不近不打扰”。大家早上上班时间不同,晚上下班各回各屋,基本碰不到面。有时在厨房撞上了,室友会跟她客套几句——“呀,你瘦了!”“你也瘦了。”——或者只是交待一句“我那锅没洗,一会儿洗”。“小四爸”偶尔会在群里约大家吃火锅。叫一次海底捞外卖,锅底加配送费将近一百块钱,如果三个人拼,每人只需要出30块钱左右。海底捞来了,他们就挤在“小四爸”的房间里吃。三个人的房门挨得很近,“小四爸”的房间刚好在中间——就是原来的客厅。“其实大家一起吃饭,不是因为关系多好,只是因为省钱。”薛兆年耸耸肩。她说,“远亲不如近邻”。来北京以后,薛兆年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但是大多是名义上的,很少有人真的称得上是“朋友”。她还记得,201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她发烧了,一个人打车去了医院,挂上号,要抽血的时候发现现金不够。当时她靠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就开始哭,也不知道该打给谁——刚来北京几乎没什么朋友,也不可能打给远在山西的父母,远水解不了近渴。“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太惨了。不是因为钱,而是觉得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后来薛兆年鼓起勇气打给了一个同事。并不是因为她们关系好,只是因为同事是公司的行政。薛兆年在电话里试探地问对方能不能给自己送点现金来,对方听到她的哭声,放下电话就打车来了医院。那之后,她开始健身,希望自己尽量少生病,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打110,不然还能打给谁?”直到现在,薛兆年设置的滴滴紧急联系人还是远在泉州的闺蜜。“我不能设置我爸妈,因为万一出什么事情,他们是没有办法应付的。”她也不是不想设置北京的朋友,“可是大家上一天班都挺累了,让一个人再去替我操心是一件挺不好的事情。除非未来有男朋友,我会考虑设置他的。”4、倦怠社会北京的冬天总是很冷,空气吸到鼻子里有种干燥凛冽的味道。西北风一刮,像冰凉的鞭子在抽打行人的脸。从城市上空俯瞰,状如不规则五边形的酒仙桥地区,常常堵得令人怀疑时间静止。红墙灰顶的低矮住宅连成片,路边混合着各种通勤工具的轰鸣和尾气,以及街边摊的锅气。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早晨,武伟(化名)像往常一样穿戴整齐——帽子、围巾、手套,在楼下扫了一辆摩拜,骑上车汇入了人流。他是广东人,不喜欢在冬天穿得过于厚重,经常穿一件米色的风衣外套,下摆免不了蹭在车身上,有些脏了。武伟是96年的,在一家杂志做文化记者,租住在酒仙桥的一套五居室里。室友都是上班族,他不用坐班,白天总是一个人在家,室友们下班又都比较晚,基本没怎么说过话。武伟的嘴角突然上扬,露出一颗虎牙,“可能我和室友90%的碰面,都是我身体不舒服时问她有没有布洛芬。”他想,如果家里有个客厅就好了,起码大家会偶尔在客厅坐一坐,聊聊天,还可以一起看电视、玩switch……打破室友之间的陌生感,先要有一个可以交流的条件,武伟称之为“先有鸡后有蛋的关系”。而且有个客厅,朋友来也更方便。2018年春天刚来北京的时候,工作还没着落,武伟辗转在各个日租房和朋友家里,两个月里换了8个住处,“当时真的有一种在城市里流浪的感觉,你也不知道你明天去哪,知道了,就背个双肩包,再拉上个行李箱,塞进你的全部家当,去往下一个暂住的地方。”武伟说,那时候他根本不可能考虑到什么客厅不客厅的,“客厅大都被改成了隔断房。”现在,他偶尔会叫几个朋友来房间里闻闻他收藏的香水,却也只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更多的社交场景则是在网络上。武伟很喜欢在微信上跟朋友分享生活日常,他说,这样起码可以填补一些线下社交的缺失。无聊的时候,他也会试着玩玩交友软件,还在豆瓣上发过征友帖,某电视相亲节目的编导看到后,曾发私信邀请他上节目。武伟没兴趣。他发觉,这种网络社交其实“蛮短平快的”,虽然可以认识一些人,但大部分人都不会聊得特别深,基本是一面之交,想要确定一段恋爱关系就更难了,“最后你的社交可能就是不断地在见陌生人。”线上交友显然与真实世界里的社交并不相同。在没有客厅的合租房里住久了,武伟渐渐发觉,自己变得愈发沉闷。原本他就不是一个性格外向的男孩子,交谈时目光总是落在地面上,讲话声音很轻,偶尔有轻微口吃。不说话的时候,武伟整个人看起来会更放松些。坐在咖啡馆的吧台上,他时不时对着咖啡机的金属表面照镜子,整理衬衫的领口和袖口。他长着一张帅气的脸,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衣着精致,轻而易举就能吸引旁人的注意。最近几个月,武伟不想继续宅在家里,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后,他会骑上半小时自行车,到8公里外的三里屯,找一家咖啡馆看书、写稿、打发时间,偶尔和店员闲聊几句。时间久了,也会认识一两个店里其他的熟客,互相加过微信,但交流不多。“北京太快了,你会感觉到这里的人,其实都处于一种特别急躁或者焦虑的状态。”武伟说,他每天都能在路上看到一个画面——所有人一直往前冲,谁也不会停,汽车司机很少让行人,骑自行车、摩托车的人也急匆匆的,“可能大家真的都太忙了,甚至没有时间去做一些跟社交相关的事情,无暇他顾。”他拿起手边的那本《倦怠社会》,这本书的介绍里说,“竞争性的、效绩主导的社会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多任务处理、用户界面友好的技术正在制造混乱,从抑郁症,到注意力分散,到人格分裂,社会中蔓延着一种普遍的不安情绪。”话题转到之前被热议的“996”,武伟想象着,如果自己处在这种状态下,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了,“只想下班赶紧洗个澡睡一觉,周末能休息的那一天可能更愿意在家里放空吧。” 武伟的房间。武伟每天骑车都会路过的坝河。5、Zoe食堂Zoe的年纪比他们都大,在她看来,年轻人的辛酸,并不完全是因为穷。“我简直无法想象,当我回到家就只有一张床,我只能躺着。”Zoe相信生活需要不停地切换场景,在工作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在房间里做自己,在客厅则意味着要和室友社交,“好像社交这件事,或者说人与人的交流被妖魔化了,变得很难、很复杂,你也不知道对面是人是鬼,话不投机半句多。”Zoe个子不高,一张圆脸总挂着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公关,每天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去年5月,Zoe结束了一段婚姻关系,一个人搬到三里屯独居。突然恢复单身,她一下子有点不适应,想来想去,决定在家里开一个“Zoe食堂”,对朋友圈“营业”。“你知道在北京,大家吃一顿家常便饭,是一件多难得的事情。”2010年冬天刚来北京的时候,Zoe连米饭都不会蒸,三餐都在外面解决。一个月后,这个从小饭来张口的长沙人,愣是被北京的餐饮业逼得拿起了炒勺。Zoe家并不大,只有四五十平,但胜在格局精致,“五脏俱全”。通常你一开门就看到厨房永远有一个忙碌的侧影,要么在洗碗,要么在切菜。广发“英雄帖”之后,Zoe家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她每周会提前公布菜单,到了周四晚上先把汤炖上,周五一早去买菜,晚上7点钟下班,回家洗菜做饭。朋友们陆续到来,拎着酒、水果或是蛋糕,8点钟准时开餐。每次招待5、6个人到10个人不等,最多的一次挤了11个人。家里一开始只有两把椅子,没地方坐,起初常来蹭饭的两个人就自己买了两个蓝色的塑料凳子,还在凳子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后来Zoe索性一次性买了8个同款凳子放在家里,“养了一帮蛀米大虫,还会点菜,比如栗子焖鸡,我要早早地开始剥栗子。”酒足饭饱之后,大家总会聊起工作中遇到的难事儿。Zoe说,在北京很难避开聊工作,各行各业都很难,也有人会吐槽一下单身的苦。偶尔她也会组织大家看个电影,有哭有笑的。几顿饭下来,很多人渐渐把Zoe家的客厅当成了自己的避难所,遇上失恋、失业哪怕只是单纯地心情不好,都往这跑。吃饭、喝酒、聊天甚至是痛哭,错过了末班车干脆就住下——客人睡床,Zoe睡沙发。“之前有句玩笑说,全三里屯的人都知道我家门锁的密码。”Zoe经常收到不同的人发来微信,不管她在不在家,凡是到三里屯没什么事情做,就去她家里打发时间。“Zoe食堂”不知不觉变成了“三里屯单身女子公寓”。薛兆年认识Zoe,是因为一位共同的好友拉了一个微信群,互相安利好物,交换闲置,在这个群里,薛兆年知道了Zoe家的“食堂”。回忆起第一次去Zoe家,薛兆年打趣说:“那天她(Zoe)低估了大家的饭量,坐得也比较拥挤。”虽然饭菜不是很合她这个北方人的口味,但是气氛非常热闹。她在那里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比如武伟,后来成了她的男闺蜜。有一天晚上,几个人在Zoe家喝酒,薛兆年喝多了,随口说了一句“我操,我都要25了”。Zoe瞥了她一眼,没接茬儿。过了几天,薛兆年收到Zoe发来的一张电影截图,上面有句台词,大意是,25岁还有无限可能。当时她差点哭了。Zoe也没想到,自己会和大家发展出这样的关系,甚至有人半夜给她发微信说,此刻特别想吃她做的某道菜。Zoe说,来蹭饭的大部分都是像薛兆年一样合租的年轻北漂,可能大家在北京真的都太孤独了,太久没有感受过被人关心、被人照顾、被人爱了。上个月,Zoe交了新男朋友,又换了工作,搬离了三里屯,“Zoe食堂”不得不告一段落。很多人问她,失去了你家的客厅,我以后深夜该去哪儿痛哭?薛兆年也很怀念在Zoe家赖着不走的那些日子,“吃她的肉,喝她的酒,睡她的床,把她赶到沙发,特别开心。”Zoe说,可能自己年纪大了,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她知道,对很多年轻的朋友而言,一个人面对这些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北京举目无亲,可谁又不是呢? 朋友们在Zoe家吃饭。Zoe(右一)和朋友们。Zoe食堂。Zoe和朋友们。6、共享社区尽管近两年来,北京的房价不再上涨了,但是对于普通的北漂来说,买房子仍然是一个奢望,租房才是最实际的打算。《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8-2019年度,20-30岁租客占城市租住群体84%,90后占比达到了75%,成为城市租住人群的主体。然而租房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尤其是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如何能以适当的价格,拥有一处容身之地,成了一个难题。一些中介公司看准了这一趋势,将整套房子隔成一间一间,分别出租。在那之前,人们往往是借助人情网络,合租一套房子,也共享一部分生活,而现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个的陌生人,各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好处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空间,坏处之一则是,隔绝和孤独。租房市场上也曾注意到这一点,并建造了一批共享社区公寓,试图解决年轻人的社交隔绝问题。在北京三环边上,紧邻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片住宅区里,就藏着一家这样的青年公寓——2015年4月开业,此前曾获得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领投A轮融资。社区里有两栋5层高的公寓楼,布局类似大学宿舍楼。一楼的共享空间分别配备了厨房、酒吧、台球桌和工作学习区,负一层有小型健身房和放映厅。公寓对租客有一套筛选机制:45岁以上的不租,带小孩和老人的不租,不爱交朋友的不租。此外,房租的价格设置也是一个门槛——4000元起。“说实话,这个房子并不便宜。”祝森林在这里住了一年半,对这个社区印象最深的,是到处洋溢的年轻气息,院里进出的都是20多岁30岁左右的年轻人,“带着50%以上的学校气氛,一点都不死气沉沉,至少不是一些老小区常见的‘老人、孩子与狗’。”他见过有人呼朋引伴在共享空间蒸螃蟹、煮火锅,玩狼人杀,也有人看书学习。2016年底,他现在的女朋友租了这套房子。房间只有十五六平,长方形的,一进门先是一个玻璃墙的卫生间,往里走是一套“上床下桌”,床比宿舍的要宽,有1.8m,靠窗的位置摆了一张单人沙发,下面铺了一张小地毯。祝森林说,女朋友当时选这个公寓,主要是看中它的地段好,离公司近。房租接近5000元,算上水电,即使后来两个人合住,也不算便宜。两栋楼之间有一个小型篮球场,夏天总能看到年轻的姑娘小伙的身影。公寓的运营团队几乎每周都会组织联谊活动,祝森林有一次看到篮球场上出现了一个充气泳池,大家穿着泳装,拿着水枪,“玩得挺嗨。”社区也搞过房门涂鸦大赛,第一名有800元奖金。祝森林的女朋友是设计师,以前画过手绘,那次轻而易举就夺冠了。两个人谈恋爱以后,很少再参加那些娱乐项目或交友活动,“上班都比较忙,回去能睡觉就可以了。”去年11月,祝森林和女朋友从共享社区里搬出来,租了一套一居室。尽管他很认可社区的年轻和活力,但总觉得气氛大过实用。 祝森林住过的共享社区。祝森林和女朋友把房间布置得很温馨。祝森林说,房间里的床像火车卧铺,他坐在床上头会顶着天花板。7、没有客厅的年轻人Zoe租房时也曾考虑过搬进共享社区,但在实地考察过一家公寓之后,她觉得性价比并不高——房间非常小,没有生活感。她不喜欢那种样板间的风格,甚至怀疑那些共享空间究竟能不能建立友谊。在台湾旅行时,她亲眼见到在类似的青年公寓里,陌生人之间几乎没有交流。“那种我们想象的,有一个人抱着吉他弹琴,大家在旁边唱歌的场景,还挺难发生的,想象而已。”Zoe觉得,如果大家连跟室友、同事都很难破冰,很难去建立关系,更何况更大范围的陌生人。在她看来,问题并不在于公寓的形态。她回想起身边大部分年轻朋友的状态,就是不想、不愿意、也懒得去了解别人,“有点玻璃心”。某某说了让自己不舒服的话,就不想再跟他做朋友了;或者某某转了一篇自己不喜欢的文章,就要把他拉黑。“也许有人觉得要精简自己的朋友圈,”但Zoe觉得,一旦形成所谓的信息茧房,很难交新朋友。“再加上现在又鼓吹一种很独的生活状态,都在讨论怎么把微信对话结束,拒绝被陌生人搭讪。”她看不惯大家天天抱怨孤独,又不愿意打破孤独。“你孤芳自赏,等着会有人来解救你?不可能的。”Zoe说北京最好的状态就是所有人都在扑腾,“跟一锅煮沸的饺子一样。如果你的问题是没有客厅,你孤独,那你就去做有客厅的人,去做不孤独的人。”但她也理解年轻人的自顾不暇,“他们无暇给别人爱,没有耐心去了解彼此的生活。我自己都已经这样了,你还想让我照顾你、倾听你、陪伴你?”薛兆年想,也许是因为大家越来越自私了——每个人都只想考虑自己,但同时也需要别人。当代年轻人的孤独感,是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独生子女的经验、对互联网的依赖、生存的压力、房价……等等,但是这么多问题,都不是个人可以解决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不了这么多,能解决的,只能是自己的生活。到北京四年,薛兆年有了很多“周更朋友”、”月更朋友“。“天天见面该拉黑了,很多人连这样的朋友都没有。”她希望,有一天能在家里和朋友见面、聚会。但现在似乎还不可能。而且,这些对于目前的薛兆年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她已经在为入职新公司做准备了,“有琢磨这些的时间还不如工作呢。”薛兆年告诉自己,思考这些问题并不能延缓她的年龄增长,也没有办法延缓房租的增长,更不可能提高她的收入,她宁愿将全部的时间投入工作。除了房间小点,她对北漂生活也没有什么不满意。在这个城市,她已经慢慢有了家的感觉。“反而是每次过完年从家飞回来,落地北京的一刻才踏实。”她说。—— 完 ——题图为室友拍的小夏和住在另一个房间的室友的猫。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萧何

研究生再扩招,真相你必须知道:学历高的人,正在抢走你的饭碗

作者:乔巴(富书主编)学历比你想象中更有用这两天,有个新闻引起很多网友的注意。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此前,教育部公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中国2020年将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达到290万人。这几年,考研人数不断刷新纪录。2016年全国考研人数177万,2017年达到201万,2018年突破238万,2019年达到290万。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1万人,对比2019年的290万报名人数新增了50余万,增长率为17.6%,人数创下历史新高。341万报考学生也占到了2020年全部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的39%。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读研趋之若鹜。答案很简单,找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以前还有人说:学历没用。现在非富非贵的人,说这样的真的不多了。因为找工作的时候,你就发现,博士对硕士,硕士对本科,往往就是“降维打击”。特别是这几年,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竞争就更加激烈。以前低学历就能干的工作,现在也要高学历了。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人才高消耗的时代。有句话说得好:你把学历当废纸,市场把你当废物。有些事实就算不愿意面对,可是它就在那里:那些比你学历高还比你努力的人,正在抢走你的饭碗。别在该奋斗的年纪败给安逸去年有个很火的新闻。在河南郑州,一家新开业的火锅店招聘服务员,学历要求是985院校毕业,年薪20W+。招聘人表示,重金引进高层次人才,是为了加强公司团队建设。这种招聘合不合理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这件事又一次暴露了社会的残酷真相:学历这东西,大家嘴上说不重要,心里却看得很重要。公司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可是用脚有票总是更加真实。对许多人而言,学历上差一点,人生真的就差一截。可奇怪的是:一面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面却是很多人不珍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前段时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做过一项面向全国84所高校51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令人触目。42.69%的受访大学生偶尔会玩游戏,喜欢玩游戏的占34.89%,只有18.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从没玩过”。难怪有人说:在这个体验的时代,要废掉一个人真的太容易了。游戏、抖音、淘宝、直播,只要我们愿意,娱乐的时间永远不够用。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变成一个除了娱乐什么也不会的废人。而一个在校园里都吃不开的人,将来到了社会上吃的苦,将会是千倍百倍。等到你被生活压得抬不起头,没有路走的时候,才会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就是当年混日子的代价。前年,河北唐山市的地方政府将地方的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结果这些收费站的人去找领导讨说法。其中一位大姐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盒饭,请别在本该为未来蓄力的年纪浑浑噩噩的荒废人生。一个人能力不足,本就该潜心修炼,而不是埋怨他人给的不够,懒于改变,不思进取。没有人会为你的无能买单,扛得住出色,扛不住出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你以为逃过的艰辛和困苦,其实不过是未来路上更凶猛的拦路虎。跳出舒适区才有未来最近这两年,高校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被清退的事情屡有发生。去年,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发公告,表示有72名研究生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因此做出退学处理。年前,顶级名校中国人民大学还一次清退了16名本科生,都是各省曾经的尖子生。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美国心理学家Noel Tichy提出过一个舒适圈理论,很能说明问题。最里面一圈就是“舒适区”,一旦你进入,虽然感觉很舒服,可是却只能从事重复性的学习和工作,久而久之,就停滞了。中间一圈是“学习区”,你会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学习的动力。最外面一圈,“恐慌区”,你发现自己已经严重落后,心里会产生巨大的负担和痛苦。我们很多的青年人,就在舒适区和恐慌区来回摇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而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当你的学习区不断扩大,你所感受到的恐慌感也会相应减少。这个世界上,所有厉害的人,都懂得延迟满足的价值,也懂得点滴之间持续精进的意义。而所有混日子的人,都只在乎及时的享乐,缺少长远的眼光和自我约束。久而久之,就拉开了差距,这也是平庸与优秀、贫穷与富有之间,最本质的距离。人的一生其实就像个不断计量的信用额度,年轻时舒服的日子过久了,那些难过的日子到老来还是要补上的。预支太多的人,总要用后半生来偿还。你前半生偷的懒后半生得拼命还今天的社会,阶层上升也许有天花板,阶层下降却可以无底线。年轻的时候,如果你好好奋斗,即使运气不好,至少不会过得太糟糕。可一旦到了下半场,我们的精力下降了,顾虑很多了,社会对你的容忍度也降低了,再想逆势上扬,成败就没有把握了。最可怕的,其实是你选择了眼前安逸,那结果就是温水煮青蛙,在未来没得选的苦难里,慢慢烂掉。有人说,世界上有个定律:苦难守恒定律。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社会自有其法则,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辈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辈子。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需要用汗水去换取,唯有贫穷,可以不劳而获。作者简介:乔巴,富书主编,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首发富书,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