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专业篇丨基础医学:直面惨淡的人生,还是改变人类的未来长别离

专业篇丨基础医学:直面惨淡的人生,还是改变人类的未来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闻道识荆】,用知识改变阶层。有这么一句话:“科学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基础科学,一类是应用科学。你做的研究越接近基础科学,那么一般来说你就离钱越远,越接近应用科学,那么你就离钱越近。”在医学中,基础科学便是基础医学,而临床医学则是应用科学。临床的未来是医生,而基础的未来是科研。如果说临床医生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救,那么基础医学做的便是一次救很多人,一个医学发现,拯救的可能一群患有同样病痛的患者。那么基础医学到底学什么?因为基础医学研究的是人和疾病的特征及规律,通俗地说就是研究疾病是怎么来的,又该怎么治愈,所以我们首先得了解人体的各种系统,比如覆盖着我们各种器官的皮肤系统,负责养分、氧气等物质运输的循环系统……其次,我们还需要学习疾病在人体产生的起因、发展及变化。以此次新冠肺炎为例,基础医学的同学们将要了解的是这样的故事:一个咳嗽或是喷嚏带来的病毒附着在人体粘膜上,并迷惑粘膜细胞的识别蛋白,随后侵入细胞内部,将自己的遗传物质释放到细胞内,把整个细胞工厂变为病毒生产基地。基地所生产的病毒军团一路强攻,蔓延至咽喉、气管、支气管,引起咳嗽,并围攻肺部,造成我们的呼吸不畅……当然,要研究怎么治疗还需要用到细胞生物学和药学等相关知识。此外,实验也是基础医学的一大重要方面,所以小白鼠、小兔子、细胞、培养皿、显微镜等等将陪伴你未来很长的路。以下是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可供参考:来源:http://jcfy.scu.e.cn/info/10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似,一般为五年制学制,毕业后获得医学学位。但如前所述,基础医学更侧重于医学研究,而不是临床技能的培养。因此,对于基础医学的学生来说,医生并不是最终归宿。相反,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甚至不能从事医生的工作。正如其培养目标所述:“本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及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能在高等医学教育和现在医药卫生领域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和生物医学研究的人才。”所以,高校和研究所才是基础医学学生最终的战场。当然,人生的方向并不能简单由所学专业而决定。如果不想做科研,也可以选择药企、生物公司的其他职位,比如销售。此外,医院病理科其实也会招收基础医学的学生,但要求病理生理学或病理学专业。总的来说,基础医学是一个非常适合想长期泡在实验室的同学的专业。这也意味着基础医学有更高的深造需求,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可能都不会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终点。相对的,未来基础医学的同学们比需要值班的医生朋友拥有着更多的时间自由,也不会需要过多的社交。但是,由于基础医学的学生不能从事医生的工作,如果不是一意孤行的话倒是可以给自己留条后路——选择临床医学。因为当医生仍然可以做研究,但单纯的科研人员是不可以当医生的。要点总结:1. 基础医学是医学中的基础科学,着重研究人和疾病的特征和规律,需要了解病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治病;2. 基础医学需要综合掌握人体结构学、医学、生物学、药学等专业知识;3. 基础医学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能从事医生工作;4. 高校和研究院是基础医学学生毕业后最主要的就业方向,病理生理学或病理学专业可以进医院病理科。如果不愿做科研,可以考虑药企、生物公司以及学校的行政职位。下期预告:下一讲介绍的是与基础医学专业高度相关的药学专业,我们可以将之视为基础医学专业的理论应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闻道识荆】,用知识改变阶层。

佑磨

医学研究生SCI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SCI论文已变成很多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展现研究成果,完成学术论坛和营销推广的关键服务平台。对于医学研究生来说,在博士(硕士)期间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研究水平和决定是否授予学位的重要标准。目前,许多研究生反映出对SCI期刊的相关理解不足,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撰写、投稿和发表SCI论文的过程中,很多作者经常感到困惑、迷茫和不知所措,这使得许多有成就的学术观点无法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和交流。鉴于此,这里将介绍一些与撰写和发表SCI医学论文相关的套路和技巧。一.文章命题1、新颖性一篇论文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不管故事是否吸引人,首先,主题必须新颖,你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是拘泥于规则。这样的文章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会引起审稿人和编辑的兴趣,增加被接收的机会。同行评议专家最关心的是论文是否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相关问题是否是临床和基础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乎所有高产的SCI作者都有这种经历。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花在文学研究和选题上。这要求我们在写作前收集大量的文献。只有全面阅读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章,必要时借鉴该领域以外的跨学科研究,才能掌握最新的国际研究趋势。不断与同事交流讨论,总结不同的学术观点,从而产生自己的新观点。2、可持续性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包含內容的可持续和技术性的可持续,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研究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突破,逐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这将极大地促进高水平论文的可持续性。二.杜绝学术造假1、作假及抄袭必须坚决抵制学术欺诈和剽窃的行为。即使数据编得很完美,只要审稿人有心,他们通常一眼就能看穿。伪造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罕见的,但它们是极其有害的。除了直接导致编辑拒绝稿件之外,还会影响作者、研究团队甚至是我国研究人员的声誉,其危害极其深远。2、“灌水现象”的害处也同样不容忽视国际期刊的投稿必须持认真态度。同时,应对其研究设计和学术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糟糕的语法,质量差的文章,在研究和设计中有很多漏洞,被迫提交给国际知名的高分杂志。很多类似的事件也会影响编辑对我们的看法。因此,我们应该避免急功近利,沉下心来,尽力把工作做好。除了努力加强科研素养,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外,不建议在论文完成后急于通过。最好修改好几次再通过。这也许不能保证文章的出版,但至少不会让编辑和审稿人觉得作者在灌水。即使文章不能被接受,但由于作者的严肃态度,审稿人通常也会对文章本身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对文章的最终发表也会大有裨益。3、一稿两投由于研究的压力,为了增加研究成果,或加快文章的发表,一些研究生可能会被诱惑将同一部分的研究通过到两个或多个杂志上。这不仅影响自身信誉,还会导致被期刊拉黑,稿件永不被录。要对这种行为持反对态度。如果作者认为的确需要将已经发表的论文投到其他杂志,必须要“规避”学术不端行为风险,就必须做到:获得已刊登杂志的同意;同时告知再投稿的杂志,二者缺一不可。特别声明:本文为艾德思(EditSprings)原创文章,并由我司官方账号在相关平台进行统一推送,禁止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抄袭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我司获取授权,并注明详细出处来源。

暗之光

医学之基础医学类专业综述与简介

医学之基础医学类专业综述与简介走马观花看专业之十一(2)写在前面的话教育部于2020年3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老头计划在2020年高考前完成对《目录》中包括的12个门类、92个专业大类,共703个本科专业(不包括军事类),按专业大类进行综述和简介。以供学生和家长在志愿报考时参考。如果您对内容觉得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通过评论或者私信指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鼓励!基础医学类:培养的是科研工作者而不是医生,是治病救人的支撑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类似于理学与工学的关系,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对能够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既然做基础研究的专业学科,就注定必须进一步深造,硕士甚至到博士,否则本科对品就业,只能做一些基础的辅助性工作。报考这个专业,要有读硕和读博的思想准备,还需要能耐得住寂寞,认真钻研。开设基础医学专业的院校大多为国内排名靠前的医学类院校,分数较高且不能当医生给人看病,有志于做基础研究的考生需要参考自己的分数慎重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基础医学类(1001)包括基础医学(100101K)一个基本专业,以及2014年新增生物医学专业(100102TK,2014年),2015年新增生物医学科学专业(100103T,2015年),共3个专业。基础医学类专业简介基础医学专业(100101K)基础医学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人才。基础医学本身并不完全是为了服务临床而起源的,例如微生物学最初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当人类认识到某些微生物与疾病存在关系后,医学微生物学才真正成为一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最初没有科学作为基础,而是以某些朴素唯物论(例如希波克拉底所谓的四体液说,中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说)为指导。据统计,基础医学专业需求最多的行业是制药和生物工程,大约占47%。本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教师——在医学院校任教;科研人员——医学及相关的研究所、生物制药等企业;医学专家——制药、广告、市场调研、网站等公司。生物医学专业(100102TK,2014年)生物医学专业是2014年备案本科专业。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生物学及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本专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远大理想、领导潜能的生物医学复合型人才。生物医学从分子、细胞、组织以及系统等层面了解人体功能,解读健康和疾病问题。生物医学家运用多方面学科知识,包括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免疫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相关学科,来完善对人体功能和病理机制的研究。并将在研究基础上,发展和革新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疾病控制手段。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本专业的国内唯一。每年招生约20人左右,深造率超过90%。生物医学科学专业(100103T,2015年)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是2015年备案本科专业。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主要研究生物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遗传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肿瘤、糖尿病、遗传疾病、病毒等方面的诊疗与探索。例如人体DNA的检测与排序,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白化病、血友病等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本专业培养在医疗机构从事DNA检测、遗传研究、肿瘤研究、基因治疗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唯一招生院校。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首届10名毕业生毕业,首届毕业生是从当年考进上海交大的学生中再选拔的,除了学习能力选优,还设计了包括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好几轮面试。这10名学生中,3名将分赴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悉尼大学、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和硕士,4位名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继续深造,还有3名暂未就业但也表示将继续申请海外求学和考研。

似臼

从护理专科生到基础医学研究生,我有话说!

春天悄悄来了,转眼间我已经研一下学期了,高中生活似乎离我已经很远很远了。还记得高三暑假,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低落到了极点,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没有选择复读,硬着头皮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护理专业 ,坐上了南去的火车。看着窗外的熟悉的村落,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当时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平平淡淡,看不到希望,在学校我也无心学习,在市中心的格子铺租了一个小格子,卖起了小饰品,中午晚上饭点去一个小饭店,补贴一下自己的生活费,当时感觉已经很满足了。直到大一下学期我发现护理专业也可以转本,我似乎看到了希望,于是我疯狂地在各大网站搜索专本相关信息,找相关学姐和机构老师了解专本情况,最后我确定了报名了一个机构,关掉了小格子铺,中午做完兼职我就去教室学习高数,一直学到下午上课。很快到了大二下学期,我要实习了,当时我被分到了一个大城市,房租水电吃饭都很贵,于是我白天实习晚上就去饭店打样,如果上夜班,我白天就去做话务员,发传单,做推销,有一段时间24个小时连轴转,那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与此同时,我因此丧失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我只能中午休息时间在医院学习一会,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虽然我没有时间去上课,没有家人支持,没有时间学习,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一直不放弃,我一定能考上。后来,如愿,我考上了,那一刻我哭了,同时我也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医院工作,最后我选择了上学,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我又开学了又是一个金秋九月,我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学校大门,我第一次感觉到,桂花的香味那么的让人心醉。在新的起点,我发现每个人都很优秀,大家的想法都很多,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跨考基础医学研究生,当时大家都觉得我疯掉了,无论是就业前景还是难易程度它都不如护理研究生的性价比高,但是无论谁来劝我,我只想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在网上买了几本厚厚的书本开始了我的跨考之路,大概学习了半年我发现由于我专科时期基础不牢固,导致我学习费力,而且由于我第一学历较低,我想考的学校是一所知名院校,我必须要考高分,我再一次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大家都劝我工作吧,不要考研了,我非常不甘心,知道我在某吧上发现一名学姐护理成功调剂基础医学,我又看到了希望,我开始疯狂地看护理专业的书籍,由于复习期间又经历家人住院。我从九月份才开始正式进入复习,期间我还一直在医院实习,由于我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上,最后我总分超了校线60多分,但是我的英语没过校线,我当时要崩溃了,内心无比悔恨,恨自己英语学习没有再努力一下,只差一点点,无数个夜晚我翻来覆去,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调剂!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调剂之路,我疯狂的给各个学校的老师联系,每天打电话发邮件,同时我也一直在看复试的相关书籍,由于我还要在医院实习,医院也有业务学习,我能用来学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我非常感谢医院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支持,我下了班就在老师们的办公室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学校都给了我复试通知,但是他们的时间竟然重叠了,上天又给我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在选择去哪所学校我又开始了纠结,最后我选择了一所难一点的院校,那一段时间我疯狂的学习,因为我不是本专业的,很多东西我都要从头学起,但是我一直不放弃,把一本书看了两遍,那一段时间,我瘦了10斤,但是最后我收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期间还有很多的波折,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一一说明。坚持下去加油!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要放弃,要学会在黑暗中找寻光亮,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春天到了,希望也到了,同时我也相信这场疫情终会过去,希望就在眼前,加油!坚持下去,xi'wang

石竹

基础医学专业:不当大夫、做科研(高考家长每日必看)

三个纬度讲专业:1、学什么;2、干什么;3、报考建议28岁女博士李琳获聘任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导一年近百万工资、200万的安家费,她任教的是什么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学什么呢——本专业主干学科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比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基因组生物学、生物信息与医学数据分析、发育生物与再生医学等。最后一年进行科研实习。这个专业是五年制。毕业后发的是医学学士学位,但是考不了医师资格证。简单来讲,它是医学类里做研究的。不是做大夫的。毕业后干什么: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综合医院、制药公司等单位工作。报考建议:适合学习能力强、爱钻研、爱医学、但是不想做大夫的学生。推荐大学:看国家重点学科以及教育学的学科排名学生就读感受:作为北医00级基础医学的学生,并且一直还在从事着这个行业的科研人员,这个问题感觉还是挺有资格回答的,哈哈。基础医学可以理解为培养进行医学基础科研和临床转化研究相关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包罗万象: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细胞,微生物,病理,解剖,组胚等等。需要学习的课程在我那个年代我们学校第一年学习科学基础课:高数,有机无机化学,物理等等。然后第二年第三年会学习专业基础课: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组胚,微生物,遗传,免疫,医学统计等等。第四年的时候去医院见习半年,然后下半年和研究生们一起上一些选修课,譬如细胞生物学等,还有阅读并讨论一些老师们发下来的文献。大五的时候被分在学校不同的实验室,期间会全方面体验实验室生活并自己进行一个小课题作为毕业课题。现在学校八年制的学弟学妹们是如何培养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想来应该差不太多,只是多的几年全部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作为博士毕业课题。目前国内基础医学最权威的排名见下图,是18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学生就读感受:我的建议是如果是读本科,就尽力考上名校或者这上面排名较高的学校,而如果是读研究生,这个排名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导师,找一个科研经费充足,产出高,有水平的导师比盲目去考名校的研究生而分到一个普通的导师要靠谱的多,千万不要拉不下脸面,要知道导师才是决定你以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看过无数踌躇满志聪明伶俐的学生在所谓的名校被一个没什么水平的导师坑了三四年磨灭所有科研热情最终放弃科研的例子。下面说说发展前景和就业。应当说学习基础医学以后的出路还是很多的,首先是做自己的本行那就是读硕士博士,然后做博后,再去大学研究所或者医院做科研工作。另外你也可以改行干任何相关的工作,譬如去医药公司从事销售,研发等等。事实上基础医学的学生能够一直继续科研的比例很少,大约不会超过20%,最终能独立作为PI领导一个研究室的不超过10%。这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科研工作相对枯燥(因人而异,不可否认的是科研工作有很多重复劳动,而且受挫是工作日常)并且收入较低,如果靠做这个买房养家,前期经济压力会很大,我同学但凡改行的基本上收入都是我的二倍以上。第二,科研需要运气,运气里面一方面是你要跟对导师,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学习,这个决定了你科研成绩的下限,另一个就是你在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运气,即使是顶级实验室,也不会是每个学生或者博后都可以做出高水平论文,只是让你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概率增加,最终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抓到一个好的课题,如果抓不到一个好的课题,有没有一个有经验的PI能帮你及时停下课题止损。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最终能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不会很多。那么怎么判断自己还要不要坚持做科研或者做科研有没有前途,我觉得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如果你在博士和博士毕业后三年还没有在影响因子十分以上的杂志或者那种老牌经典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的话,按照国内的行情可以考虑改行,因为越往后评各种基金对年龄的限制对文章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总结一下,我个人感觉,基础医学适合所有人,但是如果把从事基础医学或者医学相关研究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话,适合于家境不错,对未知有好奇心,对不停挑战智力有兴趣的人。

访兰

医学论文写作选题有几类?如何选择?

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因此,在医学论文撰写中,选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蓝译编译认为,在此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医学论文写作选题的分类,以及如何选题。一、医学论文写作选题的分类1.按专业性质分,可以分为基础医学类选题和应用医学类选题。基础医学类,包括基础医学各科;应用医学,分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当然,也可按疾病的解剖部位分类。2.按研究工作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选题和发展性研究选题。探索性研究选题,是前人没有进行过的首次开拓性研究,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易失败但价值高;发展性研究选题,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发展性研究或重复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等,难度较小,易成功但价值不如索性研究。3.按取得资料的手段分,可以分为调查性研究选题、观察性研究选题、实验性研究选题、整理资料性质的选题和总结经验体会性质的选题。调查性研究选题,是以调查方法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人工干预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取得科学资料的选题,可分为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两种;观察性研究选题,是以观察方法作为取得直接资料的手段的研究方法,其特征是将研究对象加以部分地控制;实验性研究选题,是以实验手段取得科学资料的研究方法,其特征是为了明确的科学目的,完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考察客观事物,排除了外界干扰,从而可能获得比较可靠的科学依据;整理资料性质的选题,是专门从事整理分析与综合别人资料的研究工作选题,如综述、教科书及参考书写作等;总结经验体会性质的选题,是在工作中由于某种事实的启发,对某一问题产生新的认识、新看法而完成的写作选题,如书评、商榷、意见、建议等。4.根据期刊设置栏目分,可以分为专题讨论、论著、综述、个案报道等。各医学杂志有固定栏目设置及特有内容,根据栏目设置选题分若干类,便于选材和提高投稿命中率。二、医学论文的选题技巧1.要善于发现空白。选题空白是指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社会医学的研究中,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课题,或是在学术研究中的一些焦点争论不休,相持不下的问题,这些都谓之空白,在医学科研立题中是捕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善于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焦点,捕捉在医学实践中的灵感;做好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掌握大量信息,了解本部门、本地区,乃至全国的信息动态,尤其是在选题前应当阅览一些期刊,注意近几年来期刊选题的动向及行情,为选准题、选好题做好动笔前的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2.善于建立对应性选题。就医学论文选题而言,通常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工作的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别人的选题,从中得到借鉴。一是纵横而论,纵即为垂直关系,是垂直的延长,是一个深度现象,横即为水平关系,是一个广度现象;二是分和而论,在医学论文的选题中,有的是从某一个问题的整体方面去研究,有的是从某一个问题的片段去研究;三是对立而论,对立是指对别人的观点有疑问,不赞同对立相反的观点的主题。3.补充丰富别人的观点。在医学论文的选题上,难免有雷同之处,但这不完全等于重复性的选题。相反,可以从他人的选题中发现问题、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使之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在科学的征途上,医学的发展是没有终止的,不断的修正,不断的补充,丰富其理论与经验,这是必然的。因此,补充前人的观点丰富其内容,是医学论文选题中又一个技巧和捷径。4.在矛盾中寻求选择。科学技术都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医学也同样是在认识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促进了其发展。

击中他

强基计划为何设置基础医学专业,这8所高校值得报考吗?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公布后,36所高校的招生专业基本都是按照相关政策文件围绕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历史、哲学、古文字学七大基础学科展开,而“基础医学”成为招生专业的一大亮点。为何在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设置基础医学专业?招收基础医学专业的高校实力如何?基础医学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为何设置基础医学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指出,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基础医学是医学之基,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并探索新的疾病防治手段的自然科学。“强基计划”将基础医学列入招生和培养范围,紧紧围绕国家健康战略需求,培育面向未来的医学科技创新和健康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生物医学经济已经成为科技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之一,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随着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蓬勃发展,一些具有明显学科交叉特征的新兴医学相关学科逐渐涌现,如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工程技术等,成为健康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力。全球化背景下,高素质的杰出人才培养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健康领域具备医学、生物学、交叉学科背景和拔尖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尽管产业潜力巨大,但人才队伍现状还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当今世界仍面临着许多重大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如新发传染病。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核心在基础。在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快速精准诊断技术、疫苗研发、抗病毒药物、围绕发病机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和综合防治技术为科学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防控病毒传染,都离不开基础医学研究支撑。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未来医学发展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密不可分。医学的未来也将通过智能化诊断、治疗、健康管理,提高人类卫生水平。基础医学的科技创新,为国家应对重大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提供应急研发能力支撑和关键核心技术储备。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衰老相关等多种重大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面临的巨大挑战,基础医学仍有许多重要的、关键的领域问题亟待取得重大突破。针对当前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存在问题,改革现有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基础医学学科特点人才培养体系,将基础医学列入“强基计划”,选择若干所具备条件的高校,建立本科、硕士、博士衔接培养模式,是对基础医学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创新。在招生上,通过改革招生录取方式,选拔一批真正潜心于疾病机制基础性研究、有志于解决重大疾病防治问题的青年学生。在培养上,通过科学设计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实行分阶段动态选拔培养等措施,依托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教协同育人,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领袖潜质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未来生物医学和健康领域推动疾病研究范式转变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领跑者。8所高校基础医学专业实力如何?在36所高校中,招收基础医学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基础医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北京大学为A+,复旦大学为A,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为A-,华中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为B+。01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02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866年的博济医学堂,它是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初期,在著名的医学教育家柯麟的带领下,中山医学院建立了完善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医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师和名家,教学、科研和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高医学学府和卫生部属的六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2001年原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校后,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医科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医科人才培养质量位于国内前列,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药学均被评为A类学科。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依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个“双一流学科”以及中山大学强大学科群的支撑,为国家生物医学和生物安全建设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将选择最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实施本博有效衔接的“订制式”培养方案,辅以“医学+X”之交叉融合提升模式。本科阶段采用小班制、导师制、国际化精英教育,夯实人文和生物医学基础,实行动态分流,优先直博推免;博士阶段面向国家生物安全和生物医学战略需求选题,大师指导。培养“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未来能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和生物医学关键问题,引领医学发展,造福全人类健康的医学科学家。03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一流的品牌:创建于1907,医学教育源于斯、盛于斯一流的学科: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软科学科排名国内前三甲一流的医院:同济、协和等11家附属医院,奋战在抗疫主战场一流的平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大公卫事件医学中心、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一流的摇篮:培养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侯云德院士等杰出校友,基础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均居全国前4一流的定位:面向医学生命科学前沿和人类健康重大需求,聚焦重大疾病研究,医工理文融通一流的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功底深厚、潜力巨大的未来医学科学家和行业精英从以上三所高校的专业实力和课程设置来看,基础医学专业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毕业生可在高等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医院、生物医药公司等从事基础科研、技术开发、市场推广、基础管理等工作。如果想在此领域有深入发展,强基计划培养是很好的选择。

日入而息

基础医学教育与人文知识渗透_基础学论文发表

医学是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既以“人”为研究客体,又以直接服务“人”为主体。医疗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 关怀。在两年半的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始终坚持课堂內外结合、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全方位、 多角度将教学活动与人文教育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同步提高医学人文素养,逐步形成了“课程主导、知识渗透、实践融入”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为学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医学人文渗透;教学改革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世界著名医学史专家卡斯蒂廖尼的至理名言如此描述:“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医学从诞之日起,伴随着医疗技术同时产生的是对患者的同情和照顾,是人道主义的关怀。只有将医疗技术与医学人文融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完美的医疗服务我校临床医学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大致分为基础和临床两个阶段,时间各占两年半。除学校培养方案计划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外,我们始终坚持课堂内外结合、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将教学活动与人文教育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同步提高医学人文素养,逐步形成了“课程主 导、知识渗透、实践融入”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学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基础阶段教育与医学人文渗透的实践探索情况总结1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培养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提高授课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我国高等教育提倡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需要每位专业课程教师充分认识到在课程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授课教师只有在注重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主动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人文素材,将人文教育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此外,教师的学识和形象以及言行举止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科学的热情、独到的见解与积极创新的思想、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教学中展现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均有利于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得到相关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管理队伍也必须具有强烈的人文教育意识,才能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策划和参与人文教育相关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教育内涵2重视基础医学课程“人文”挖掘基础医学课程总论部分中的人文内容我校基础医学各学科理论课堂上,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融入教学。如生理学介绍英国医生哈维如何发现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生物化学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体寄生虫课程介绍Ross、屠呦呦等科学家作出的贡献等。既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启发科学创新思维,同时让学生了解众多科学家为推动医学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用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坚定顽强的理想信念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身边人的真实故事激励学生课程教学结合我校重要学科创始人和前辈的工作及先进事迹介绍,感染和教育学生。比如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在美国求学时在“立克次体琼脂斜面组织培养的研究荣获哈佛大学的奖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美军细菌战罪行调查团”的检验队长,揭露美军使用细菌战的阴谋,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我校已故院长、外科专家陈荣殿 教授大胆创新,通过临床观察和细心研究,改变了一百多年来胃大部切除术空肠近端对小弯的手术方法,创立了“华氏n式空肠近端对大弯的胃空肠吻合术”;1978年大连医学院复办时,主动放弃调回条件优越的大连而选择留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比较落后的贵州,矢志扎根贵州,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学校和医学事业,病逝后遗体捐献给学校做病理解剖,并要求将遗体解剖的过程拍摄为电视录像用于教学,部分遗体制作为解剖学示教标本。学生通过了解本校这些真实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了解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工作和生活,学习他们爱校、爱国的高尚情怀和为医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引导学生随着我校近年PBL、TBL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融入医患沟通、法律法规、生殖伦理、医生职业保护等医学相关知识,不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 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了解。比如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批准上市到规模化生产、运输保存等具体环节;了解糖尿病、肿瘤等重大疾病、遗传疾病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学习产前诊断和出生缺陷检查等知识,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和健康负责的责任意识。通过拓展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好医生不仅需要出色的医疗技术,还需要具有仁爱之心和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工作态度、道德情操、艺术修养及团队精神等方面的人文素养呈现给学生,引导和感染学生,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人文教育更具有成效。3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如解剖实验课前,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播放悼念祭文、三分钟的默哀仪式和鞠躬、敬献菊花和纸鹤等方式,表达对“无语良师”的崇高敬意,感恩“无语良师”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增加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医学教育离不开实验教学,动物实验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还是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始终坚持无论实验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科学的动物福利理念,维护实验动物的基本福利,在实验中善待动物的同时,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最大可能降低或减 轻对动物的伤害和痛苦,并将动物伦理学相关内容纳入实验教学内容中。此外,还将动物伦理学相关内容做成展板上墙宣讲,引导学生对实验动物的爱护与尊重。组织胚胎学等实验课中通过开展动物组织标本取材、切片制作等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互助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通过手工胚胎模型的制作实践,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发生的过程,还可拓展开展婚前性行为等话题 的讨论。

趋进

强基计划基础医学类深度解读:不是所有医生都会看病!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强基计划》的专业性质和发展前景,鲤鱼升学特别规划了学科深度解读栏目,供大家了解。第1期:数学专业第2期:物理学专业第3期:生物科学专业第4期:化学专业第5期: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第6期:历史学类专业第7期:基础医学专业以下仅为个人观点,若有不同,欢迎留言讨论!每年医科大学和医学院,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学校,调档线奇高。大部分人都是冲着临床医学去的,但你要知道,医学院的专业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穿白大褂做手术。一般来讲,分为以下几类:(1)临床大类: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眼视光、儿科学等,5年起步;(2)非住培类:麻醉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法医学、精神医学,大部分也是5年制的;(3)医学技术类:口腔技术、眼视光技术、检验技术、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护理等,4年制;(4)和医疗行业相关: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统计学、生物技术、药物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心理学等;另外医学院还会招市场营销、公共管理、法学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也算医药相关,比如市场营销偏药学营销,公共管理偏医药卫生行业的公用事业管理。这样梳理下来,你就能很清楚地感知到,基本上只有临床大类和影像学、麻醉学可以做医生。因为分享主题的限制,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基础医学。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探索人体奥秘的“科学怪人”,学基础医学就对了。本期讨论的内容比较细,结论放在文末。——正文来啦——01 基础医学学什么?基础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下设6个二级学科,分别是: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如果我们以临床医学为参照,临床医学告诉患者吃什么药,基础医学则是告诉患者药物在体内通过哪些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如果说临床医学学生的特长是看病,那么基础医学学生的特长应该就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了。这里面要单独强调法医学。法医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生学校中,除了有很多医科大学、医学院在招生,还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公安高等院校在招生。因此,川内想要报考法医学的学生可以多关注在本科提前批招生的公安类院校。02 基础医学就业方向?基础医学也称得上是一个“万金油”专业,只要和医学相关的工作岗位都有基础医学毕业生的身影。就业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出国留学;(2)进入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3)进医药公司;(4)金融行业;近年来,基础医学毕业生做医疗产业资深分析师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交叉专业的工作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工作强度较大,但回报更高。如果不爱科研,又想要高薪,这份工作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03 招生院校有哪些?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中,开放基础医学专业招生的院校一共8所,仅理科生可报。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开放招生的是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这个比较特殊,下文有部分解读,详细信息见学校官网,这里不多讲。每年医科大学、医学院都是考生的报考热门,今年受疫情影响,尤其如此。▲省排名上涨TOP10,医药类大学占比最多▲医科大学录取排名提升前十的学校南方医科大学录取排名涨幅最大,相比2019年提升了16023名。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内,在川招生收分最高的院校是北京大学,695分,最低的是四川大学638分。理工类的院校,专业评估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分数高并不一定等于学科实力强。一些专业实力很强,但是在川内知名度并不那么高的学校就是推荐重点关注的学校,比如中山大学。不同于人文社科,同一个专业,所学内容是相差不大。理工科的专业一定要参考专业排名,报考首选排名靠前的学校,因为同一个专业,能在排名靠前的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你在差一点的学校里是肯定学不到的。04 院校培养侧重点?尽管专业相同,但因为强基计划涉及到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整个学习生涯都在这一个学校,不能转专业、不能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所以还是要关注每个学校基础医学发展的侧重点。我们整理了这8所院校的培养侧重点、师资力量、下设学习/研究教师等维度的信息,帮助大家来对比、理解。如果你对在基因工程药物、肿瘤的免疫治疗、肿瘤显像剂、干细胞转化医学、电针镇痛与戒毒、诊断试剂研制等领域感兴趣,多关注北京大学的基础医学招生;如果你对神经生物学、分子医学、病毒学、糖复合物方向感兴趣,多关注复旦大学。如果你对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衰老等方向感兴趣的话,多关注浙江大学。如果你对病原生物学系、免疫学系为感兴趣,多关注武汉大学。如果你对脑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与肿瘤学、病毒与微生物学感兴趣,可以多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如果你对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免疫治疗以及肿瘤免疫感兴趣,可以关注中山大学。如果你对法医学,应激医学领域中有关细胞应激、DNA损伤修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原体感染及氧化还原信号调控、麻醉药药代动力学影响感兴趣,可以关注四川大学。*根据院校官网介绍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考虑走强基计划,一定要多关注学校基础医学专业下的设的方向丰不丰富,毕竟,很多学生在实际接触到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之前,是不知道自己讨厌什么、喜欢什么的。学系越丰富,未来选择的面才会越广。 *根据院校官网介绍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再看看师资力量: *根据院校官网介绍整理,内容仅供参考其他:其他方面主要关注学校的重点实验室有哪些。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培养计划大部分都提到了要让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所以这点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如果找不到你喜欢的方向,那也要找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方向,然后排除它。*根据院校官网介绍整理,内容仅供参考: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同时我们为大家系统梳理了《强基计划详解手册》(上下册),涵盖强基计划所有要点,需要的家长可私信我们,备注【强基计划详解手册】领取!《强基计划详解手册》(上册)目录参考来源:高校官方网站,若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坂脩

重磅!2019顶级学术期刊CNS发文盘点!浙大高水平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9年已经进入尾声回望2019这一年想必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必定有浙大在高水平基础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有人说2019是浙大科研开挂的一年究竟有多强?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盘点今年浙大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Nature、Science(合称CNS)上的发文情况吧~2019浙大CNS发文一览截至目前,2019年浙江大学在CNS三大刊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文章9篇,比2018年多5篇,约为近五年年均发文数的3倍;非第一单位但有共同通讯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的发文5篇;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浙大还参与完成了9篇CNS文章。共计23篇。浙大为第一完成单位或有共同一作、通讯作者发表的CNS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浙大在三大刊的具体表现~Nature2019 年,浙大在 Nature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文 5 篇。01北京时间1月10日凌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报道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研制成功了首个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将三维拓扑绝缘体从费米子体系扩展到了玻色子体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导中的传输效率。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Baile Zhang教授、Yidong Chong教授课题组合作共同完成,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杨怡豪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陈红胜教授和Baile Zhang教授、Zhen Gao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02北京时间4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报道了浙江大学陈军教授和彭金荣教授课题组在遗传补偿效应分子机制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课题组首次揭示基因补偿效应是由携带提前终止密码子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所激起,由无义突变mRNA降解途径(NMD)中的上游移码蛋白3a(Upf3a)参与。同时,还揭示同源序列核酸是上调补偿效应基因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研究证明补偿效应基因转录水平的增加是由于补偿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所引起的。该研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马志鹏,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军教授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彭金荣教授。03北京时间10月10日,一篇以浙江大学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在线刊登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论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在高熵合金方面的最新成果,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显微镜中心张泽院士团队的余倩和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朱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Ritchie合作,从解密高熵合金中元素分布开始着手,揭开了庐山真面目。余倩与课题组同学合影该研究揭示了高熵合金中晶格调控力学性能的特殊机制,高熵合金中独特的浓度波调控极精细并具有连续性,是一种可控和高效的材料强韧化方法。Nature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该工作对理解复杂成分合金(传统固溶强化理论无法适用)中的强化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04北京时间10月17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又刊登了浙江大学的一篇文章,文章介绍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可以迅速在实验室里得到厘米尺寸的碳酸钙晶体大块材料,并且这些碳酸钙的制备过程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像做塑料一样按照模具形状长成各式模样。用这种全新方法做出来的材料具有结构连续、完全致密的特点,在3D打印和物质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截图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刘昭明博士,通讯作者是唐睿康。Nature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这项研究将经典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理念结合,将有可能为材料合成翻开新的篇章。”左二为唐睿康教授05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青研究员实验室经过与医院合力攻关,首次发现人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1变异可以导致自身炎症性疾病。这项研究成果于2019年12月12日(北京时间),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刊登。浙江大学周青课题组博士生陶攀峰、王俊和王诗豪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周青、俞晓敏、哈佛大学医学院袁钧瑛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晓川为论文通讯作者。周青研究员团队在解析发病的分子机制过程中,周青课题组发现,病人体内的RIPK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RIPK1蛋白在蛋白酶Caspase-8的切割位点上发生氨基酸变化,使得RIPK1无法被正常切割,这样的改变破坏了RIPK1正常的激活模式,使其活性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细胞的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由于细胞的“生死”平衡被打破,病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并自发产生发烧等炎症表型。这个致病机制为临床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科研人员还发现病人不同种类的细胞对相同的RIPK1突变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提示人体的不同组织和细胞在相同基因型下可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表型,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RIPK1在调节不同种类细胞死亡中的作用。Science2019 年,浙大在Science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文 3篇。01在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下,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数目的世界记录。这一进展于北京时间8月9日在《科学》杂志发表。多比特量子纠缠态的实验制备是衡量量子计算平台控制能力的关键标志,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器件设计与制备、实验测控及数据处理,由中国学者组成的联合团队成功将纠缠的比特数目推进到20。浙大物理系博士生宋超、中科院物理所许凯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李贺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物理所范桁研究员、郑东宁研究员和浙大王浩华教授为共同通讯。其他作者包括浙大王大伟教授、朱诗尧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蒿杰研究员、冯卉助理研究员,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张煜然博士,以及浙大物理系参与超导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实验平台建设的青年团队。两篇科学同时上线北京时间10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郭江涛课题组关于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研究成果论文被刊登在《科学》杂志上,浙江大学医学院刘斯博士、冷冻电镜中心常圣海博士和物理系硕士生韩斌铭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团队成员郭江涛、叶升和刘斯在讨论课题郭江涛课题组解析了这类蛋白质中的一个成员——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2.9埃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的结合位点,提出一个钾-氯共转运机理的模型,这将为相关的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新的视角。论文截图恰巧在同一天,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另一项成果,由基础医学系Dante Neculai教授团队进行的抗细菌免疫的识别受体蛋白的研究也在《科学》杂志上成功发文,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2015级博士生陆喦、2017级博士生郑裕萍,加拿大Princess Margaret癌症研究所研究中心博士后tienne Coyaud,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讲师张超为共同第一作者。论文截图该团队研究发现,NLR家族的两个重要受体蛋白NOD1和NOD2能够在棕榈酰转移酶ZDHHC5的作用下发生棕榈酰化修饰,从而介导细菌性炎症信号通路的发生。这一发现有效地连接起科学机理与临床问题,未来在诊断和治疗上或有重要价值。Dante Neculai指导团队成员分析结果Cell2019 年,浙大在 Cell 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文 1 篇。01北京时间2019年10月31日,一篇题为Stress-ince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eripheral CD4+T cells leads to anxiety-like behavior的论文在《细胞》杂志上发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范柯琪与李异媛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论文截图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靳津实验室的研究发现——CD4+T细胞嘌呤合成代谢功能紊乱在慢性应激诱导的心理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加深神经发育、精神疾病与免疫生理功能之间联系的理解,对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并研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靳津教授团队2019年,来自浙大科研团队的一篇又一篇高质量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不可谓不振奋人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2020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期待浙大科研团队在新的一年创造更亮眼的成绩单!为浙大科研团队点赞、加油!数据来源于: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