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心理学 教学心理 基础练习题神化

教育心理学 教学心理 基础练习题

单选题1、李老师对小明的家长说:“您的孩子的成绩高出全班成绩的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算是中等以上的水平。”这种教育评价的方式是()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平均参照评价 D标准差评价解析:B 评价设计按照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式有一个平均成绩,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如高考的一本二本之分。也是我们说的相对性评价,有个Z。 标准参照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如四六级证书(425分合格)、合格性考试、各种证书等。2、某数学老师在讲完圆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家中属于圆形的物品,根据布卢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这在认知目标分类中属于()A理解 B运用 C分析 D知识解析:A 理解是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3、某历史老师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能够运用自己的话表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根据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该历史老师强调的是认知领域目标中的()A知道 B领会 C运用 D分析解析:B 领会就是理解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在于他们()A要花多少时间 B学习积极性 C学习自觉性 D智力水平解析:A 掌握学习理论是一种非常乐观的教学方法,它假设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他们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5、()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模式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解析:B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有(1)适应不良。是指学生人格的适应不良,即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学生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干扰。(2)厌烦。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是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挫折与紧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不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的情况,而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4)寻求注意与地位。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又没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在班里得不到任何人的重视或认可,得不到奖励的机会。由于认可需要不能从正当的途径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宁愿闹事,受谴责谴责甚至惩罚,也要以此来求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赢得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5)过度活动。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行为冲动,容易扰乱课堂秩序,还会产生敌对行为和破坏行为。(6)性别差异。一般来讲,男生的问题行为比女生要多一些。6、对于学习内容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意味着完成()的评价项目A50~60% B60~70% C70~80% D80~90%解析:D7、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是()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解析:A8、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方式,班规属于()A教师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解析:A 班规是由教师制定的,通常在低年级出现。 B是自律;C是具体的某一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如纪律小组。D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行为的行为规范。9、影响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总和就是()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解析:B 10、教学的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社会文化背景和()A教学设计 B师生关系 C空间布置 D自然条件解析:B 教学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涉及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和社会文化背景等。11、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常考)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解析:B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导致从众现象的发生。12、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解析:B 13、滥竽充数是一种()现象(常考)A社会惰化 B社会干扰 C冲突 D从众解析:A 社会惰化是指在集体中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14、吴老师的班级,在他上课时,教师非常安静,学生有的看书,有的翻作业本。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当吴老师提问时,他们非常紧张,生怕被点名,没有人主动回答问题。这种课堂心理气氛是()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失控的解析:B 师生关系疏远。学生被动应付教师。

天人

教育心理学习题!

习 题1.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并强调知识的变动性,这种知识观属于(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万幸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本题选C。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即联结主义学习理论。D项没有这种说法。2.下列选项中的心理学家与后面的理论相匹配的是( )A.桑代克——顿悟论 B.斯金纳——发现学习 C.苛勒——试误论 D.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答案】D【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苛勒的顿悟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故本题选D。3.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的同化模式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机械学习【解析】A【答案】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正方形属于长方形的一个特例,因此学习完长方形的特性对理解正方形的特性具有促进作用。属于下位学习。本题选A。4.布鲁纳( )的教学设计提出四个阶段和四项原则。A.合作学习B.情境教学C.程序教学D. 发现教学【答案】D【解析】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是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提出的。故本题选D。5.( )学习和教育学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成为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A.实用主义B.人本主义C.建构主义D. 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6.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为此,他提出( )教学策略。A.先行组织者B.验证假说C.意义学习D.程序教学【答案】A【解析】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意义学习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而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7.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一观点源自于( )。A.联结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近年来关于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即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知识经验。8.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答案】A【解析】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1.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就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但有意义材料如唐诗,让两岁幼儿背诵,但无法理解,这是有意义材料的机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发现的还是他人告知的(即学习方式的不同),学习可以被划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即理解性的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题干中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说明了学生理解的接受知识。科学家探索新材料、玩走迷宫游戏都是属于发现学习,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是属于机械学习。9.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审美需要【答案】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7个层次,他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归为缺失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归于发展性需要。10.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答案】B【解析】1.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指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例如:原有观念“鱼”,由“带鱼”“草鱼”“鲫鱼”等从属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鲤鱼”,可以把它纳入“鱼”观念之中。2. 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如,原有观念中知道什么是“带鱼”“草鱼”“鲫鱼”,再学习“鱼”的概念。题干中从例子到规则显然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故本题选B上位学习。3.并列组合学习,指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既不能产生类属关系,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新旧知识为并列组合关系。例如,学习“带鱼”和“鲤鱼”。

第六计

教育心理学大题教招试题

9. 群体动力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 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 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10. 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5.1)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沙妙

「干货」教育心理学必考考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在考试中比较涉及比较广泛,考题比较多,希望广大考生要去背、去记,老师给大家整理一部分比较重要的考点,以及口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客观题考点1.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反思。2.四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3.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4.教育心理学核心——学习心理。5.教育心理学——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心理学分支——教育学心理学交叉。6.教育心理学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7. 裴斯泰洛奇——教育学心理学化。8.乌申斯基——1868——教育人类学(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9. 卡普捷列夫—— 1877——《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10. 冯特—— 1879——莱比锡大学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1. 桑代克—— 1903——《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之父”。12.实验法——改变或控制——实验室;现场。13.观察法——自然情境——科学研究的前门——最普遍采用。14.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15.个案法——个体——深入详尽。16.行动研究——勒温——教育情境。17.定量研究——量化特征——例:智力水平。18.定性研究——整体性研究——例:档案分析。19.横断研究——同一时间,不同被试。20.纵向研究——不同时间,同一被试。二、主观题考点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记忆技巧:感前具形2.简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2)泛灵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3)不守恒;(4)自我为中心;(5)思维不可逆。3.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定向性与顺序性。(2)阶段性与连续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5.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记忆技巧:加胭脂太动人6. 简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记忆技巧:冻结城墙7.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2)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①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②有学习的心向记忆技巧:主客才忍心8.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观点(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习观: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4)教学观:强调情境式教学、合作学习记忆技巧:教学生学习知识9.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10.简述维纳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维纳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意义:1.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以后的学习动机2.学生的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3.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4.教师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记忆技巧:与众不凡1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记忆:根据起因控制奖惩1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生成性原则;(4)特定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记忆技巧:煮花生特见效。13.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记忆技巧:策定结,材知情14.在教学中如何促进迁移的产生?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记忆:猜测城内15.简述冯忠良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记忆技巧:定模整熟 上体育课的过程

一起考老师(教育心理学20题)

1 、 (单选题) 不属于科尔伯格的认识发展的六阶段的内容是( )A.惩罚和服从倾向B.社会契约取向C.维护生命取向D.普通道德原则取向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通道德伦理取向阶段。维护生命取向不属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故选C。2 、 (多选题) 学习需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A.认知需要B.求知需要C.交往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需要对应认知内驱力,交往需要对应附属内驱力,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应自我实现内驱力,故选ACD。3 、 (单选题) 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原有认知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题干中从例子到规则显然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新学习的概念是规则),属于上位学习,故选B。A项: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不合题意,故不选。CD项:并列学习也称并列组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补充。例如“苹果”和“梨”。不合题意,故不选。4 、 (对错题) 从发展速度上看,童年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A.正确B.错误童年期是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年龄阶段。从发展速度上看,童年期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童年期学生因其身体发展的平稳性和心理发展的无尖锐冲突性的特点,为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故题干表述正确。5 、 (对错题) 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A.正确B.错误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即知道做什么。即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故题干表述正确。6 、 (单选题) 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出现两极化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B.学前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这是由于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故选C。7 、 (单选题) 犯人获得假释,以后就没有出现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负强化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假释是指对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因其表现良好而提前释放的制度,这是取消厌恶刺激以提高没有出现违法行为的反应概率,属于负强化,故选B。A项:正强化是呈现愉快的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消退指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不合题意,故不选。D项: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假释是撤销了厌恶刺激。不合题意,故不选。8 、 (单选题) 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 )行为原理。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惩罚是为了降低或消退某种行为。本题中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迟到的行为,属于惩罚。惩罚又分为呈现性惩罚(正惩罚)、取消性惩罚(负惩罚),取消性惩罚是取消一个愉快的刺激(取消他想要的)。题目中老师取消了学生的春游特权,是取消了一个愉快的刺激,应该是取消性惩罚,故选D。A项:正强化是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B项: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不合题意,故不选。C项:呈现性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会抑制或减少该行为的发生。不合题意,故不选。9 、 (多选题) 学校咨询活动应遵循哪些咨询原则?(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E.澄清和评估问题在进行学校心理咨询时对学生应该做到积极关注、充分鼓励,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咨询要严格保密,同时不能滥用心理测验。ABCD项:均为咨询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为正确选项。E项:澄清和评估问题是在做心理咨询时所要涉及到的具体步骤而不是原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0 、 (单选题)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具有( )的特点。A.偶然B.稳固C.先天性D.无意识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具有稳定性特点,故选B。A项: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内化了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不是偶然的,不符题意,故不选。C项:品德是后天学习内化的,不具有先天性,不符题意,故不选。D项:品德是有意识的,而不是无意识的,不符题意,故不选。

而况人乎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附答案4

逢考必过了论述题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2.论述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中的作用。案例分析题以下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记,请根据材料回答内容:小黎是初二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值日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等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道:“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黎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1.[答案要点](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帮助他们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以便发展思维能力;(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正确地掌握大量词汇和系统的语法规则,并能清晰、准确、灵活地使用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则可使思维活动明确、系统、符合逻辑;(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同思维”。避免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社会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实践不仅对思维活动提出了新问题,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经验,也提供了检验思维正确性的标准。实践有助于学生的理论思维、操作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2.[答案要点]⑴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气学习的责任;⑵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调节的技巧;⑶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答案要点]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小黎的心理特点具有以下的特征:(1)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所以,使得她缺少普通孩子所拥有的家庭的温暖。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都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时要更多地给予她关心和爱护,从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对其进行帮助和安慰;(2)小黎的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造成了她经常与周围的同学产生摩擦,同学与他的对峙行为,更加造成了她与周围同学及教师的逆反情绪,加重了她的性格孤僻。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不但要更多地关心她,用自己的宽容心和爱心去感化他,同时还要发动班级的同学去帮助她,理解他并且感化她;(3)小黎虽然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不断的产生冲突,但是她的自尊心是相当强烈的,同时她也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赞赏;(4)另外,小黎目前是初二的学生,这时的儿童处于青春期,她会具有青春期孩子的冲动、对抗、自尊心强及自我独立等一些性格特点。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青春期孩子的特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要适时地处理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得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获得正常的发展。

高宗

考研真题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真题分析

对于真题考试题型不固定的院校应该如何复习?文都比邻带来20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真题分析。每年考研初试结束之后我们会对历年真题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提供给考生们提供更多备考资料。一、院系解读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学校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也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属国家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属湖北省荆楚卓越计划改革项目。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三、考研真题分析(一)题型变化【文都比邻解读】华中师大333真题的题型不固定,时而会增加选择题,时而又全是主观题。例如,2012年只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种形式考查,但2013年、2014年增加了选择题题型,2015年、2016年继续回归传统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之后2017年又增加了选择题,而2018年又继续回归传统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2019年又添加了选择题,2020年呈现的仍是传统的三大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二)科目分值按题型分布明细表(2020)【文都比邻解读】通过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真题,可知: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专硕综合试题中,每个科目对应的分值较为固定。其中,教育学原理的分值比重最大且波动幅度最小,约为60分;教育心理学和中国教育史的比重稍大于外国教育史,但同时外国教育史的分值比重也在上升。(三)命题规律1.题量相对较少,答题时间很宽裕,且简答题题量相对固定。2.名词解释题中,2020年真题与2018、2019年相比,未考查到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其他三门科目均考查了2道题目,且题目较为常规,容易作答。3.简答题中,题目的难度系数中等。“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不同归因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等不能直接作答,需要整合所学知识点进行作答,有一定难度。4.论述题中,题目的难度系数在整个试卷中最大。作答此类题目既需要掌握知识的宏观框架,也需要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准确记忆。比如,“论述新文化教育思潮(写任意五个)”,既要对新文化教育思潮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又要能够准确写出每一个教育思潮的相关知识点。(四)复试建议1.尽早核对答案,进行估分。2.尽早规划复习时间,准备复试,赢在起跑线上。3.切记按照复试指定书目进行复习。四、真题早知道2020年真题(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4.社学6.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3.赫尔巴特的课程论4.不同归因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归因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结合教育实际,德育过程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发展过程。4.分析论述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惊梦魂

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基础知识题2

多选题1、造成从众的群体原因有()、意见一致和团体的权威性A信息压力 B规范压力 C群体规模 D群体凝聚力解析:CD2、掌握学习理论,是指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矫正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使学生掌握一个单元后再进行下一个单元更高层次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下列关于掌握学习理论的积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B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C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D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解析:ACD 掌握学习理论上一节已经说过它的理论。它带来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积极: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因材施教。 消极:一定程度上以牺牲优等生的发展为代价;在实践中有加重师生负担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3、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各自尽心 D社会互动 E团体过程解析:ABCDE判断题1、课堂上出现双方互相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合作的人际关系。()解析:错误。这是一种吸引关系。2、合作学习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代替独立完成作业。()解析:错误。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代替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3、合作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且听者比主讲者受益更大。()解析:错误。是主讲者比听讲者受益更大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解析:正确不定向教案分析教师利用教师权威约束学生是不可行的。因为这会忽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以及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面对这样子的教师,学生会产生抱怨。身为班主任要这样子做:老师的做法有些激进,要适时与老师协调;学生违反纪律在先,应当要反思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的做法。班规的制定要求:科学合理、内容要规范明确、数量要少而精、制度过程要有学生参与、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为主、执行要公平公正。

其动若水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精选真题及详解静业学习网一、单顶选择题:第1~17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的字母涂黑。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学D.心理生理学【答案】C【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2.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意识B.潜意识C.意识流D.行为【答案】A【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3.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大脑B.中脑C.前脑D.延脑【答案】D【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4.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顶叶、颞叶、枕叶B.顶叶、枕叶、颞叶C.颞叶、枕叶、顶叶D.颞叶、顶叶、枕叶【答案】B【解析】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因此选B。5.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  )。A.αB.βC.δD.θ【解析】α波是大脑处于休息和安静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14~30HZ,δ波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6.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下列现象不属于潜意识的是(  )。A.梦B.注意C.口误D.笔误【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导和集中,具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因此,注意不属于潜意识。7.情境线索容易引发侵犯行为,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是(  )。A.习性学实验B.恒河猴实验C.武器效应D.社会学习【解析】武器效应是指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的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B项,恒河猴实验进行的是依恋研究。8.视觉中枢单个细胞的感受野与外侧膝状体单个细胞感受野相比,两者的关系是(  )。A.不确定B.前者小C.两者相等D.前者大【解析】直接或间接影响某一特定神经细胞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全体为该特定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外侧膝状体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猫和猴的研究中已证明与视神经节细胞所证实的感受野基本相同,只是外侧膝状体感受野的外周部对中心部的抑制作用比较强。9.听觉的行波理论认为,不同频率的声音,最大振幅在基底膜上部位不同,低频声波最大振幅接近的耳蜗部位是(  )。A.底部B.顶部C.中部D.下部【解析】行波理论认为,基底膜由声波引起的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不同频率的振动达到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后便停止下来。低频可达耳蜗顶部,高频只能达到耳蜗底部,从而实现基底膜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辨。10.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解析】心理理论为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对心理状态的常数认识以“信念-愿望系统”为基础,个体4岁左右开始形成,成功的标志为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幼儿对“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11.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D.相互观点采择【解析】3-6岁,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6-8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8-10岁,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儿童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10-12岁,相互观点采择阶段,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2.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班杜拉将强化划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强化形式,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13.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沙伊B.莱文森C.哈维格斯特D.艾里克森【解析】沙伊提出智力适应理论,认为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他将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①获取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②实现阶段——青年期;③责任阶段——中年期;④行政阶段——承担领导责任;⑤整合阶段——老年期。14.斯金纳训练鸽子学习走“8”字形线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连续接近技术B.始予线索技术C.消退技术D.负强化技术【解析】斯金纳在研究过程中,先将鸽子喂食少量食物,使其在测试中处于饥饿状态,增强鸽子寻找食物的动机。所以鸽子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对其饥饿状态的消除,属于负强化。15.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  )。A.直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劝说 D.情绪唤醒【解析】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经验或模仿;③言语劝说;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⑤情境条件。其中,第一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16.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  )。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解析】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所以学习本身并非指行为的改变。17.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A.结构匹配理论B.关系转换理论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D.产生式迁移理论【解析】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迁移实际上是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而知识的应用范围总是与一定的物体、内容活动以及社会情境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在数学测验中表现良好,但在购物时不能正确计算体现了迁移理论的建构主义观点。

桦树林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在考试中比较涉及比较广泛,考题比较多,希望广大考生要背、多记,老师给大家整理一部分比较重要的考点,以及口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记忆技巧:感前具形2.简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2)泛灵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3)不守恒;(4)自我为中心;(5)思维不可逆。记忆技巧:表子不凡3.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记忆技巧:新宰猪,琴童觅饭盒。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定向性与顺序性。(2)阶段性与连续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记忆技巧:段序不差5.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记忆技巧:加胭脂太动人6. 简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记忆技巧:冻结城墙 7.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2)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①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②有学习的心向记忆技巧:主客才忍心8.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观点(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习观: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4)教学观:强调情境式教学、合作学习记忆技巧:教学生学习知识9.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记忆方法:通过曲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描述10.简述维纳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维纳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意义:1.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以后的学习动机2.学生的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3.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4.教师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记忆技巧:与众不凡1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记忆:根据起因控制奖惩1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生成性原则;(4)特定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记忆技巧:煮花生特见效。13.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记忆技巧:策定结,材知情14.在教学中如何促进迁移的产生?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记忆:猜测城内15.简述冯忠良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记忆技巧:定模整熟 上体育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