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履事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教育硕士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勇于教学改革的探索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适应教育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很多在职考生想从事或者正在从事教育行业的相关工作,那么备考非全教育学硕士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再选择院校上比较头疼的在职考生,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必尚考研会给大家分析江浙沪地区的非全教育学硕士的考研情况的!1、宁波大学宁波大学坐落于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重点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宁波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在全国院校中等级为C,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管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招收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3教育管理。2、温州大学温州大学位于浙江温州。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5现代教育技术、916课程与教学论、917心理健康教育、918学前教育学。3、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海洋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主要招收学科教育(英语、语文、历史),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3阅读与写作(语文)、914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915历史知识综合(历史)。4、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生物)、学前教育等教育学专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学制为2.5年,学费为2.3万元。5、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上海师范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有0451-教育硕士(教硕-规培项目,学制2年,学费一万五,还有0451-教育硕士(暑期授课),学制3年,学费8000.6、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师大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是参加全国统考的,科目报考一般的政治、英语二、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试内容由考生报考专业的方向决定)。7、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徐州市,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等专业都招收非全,初试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专业考试(包括面试),共计4门。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考研

鱼美人

上海市政协召开“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协召开重点协商办理“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人才成长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提案专题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上海在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的48个国家(地区)中,上海的“教师职业首选比例”“教师专业准备”“师徒带教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丰富程度”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图说:座谈会现场 申卫星/摄据市教委工作党委在会上介绍,上海大力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努力提升新进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高中新招聘教师一般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要在全国率先达到现代化指标。支持教师通过“教硕-规培”“双名工程”等项目到华师大、上师大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持师范大学加大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力度,尤其是紧缺学科。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不断提升师范教育质量。鼓励高水平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十三五”期间,上海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立体培训体系,搭建了可供全市教师自主选学的超过1800门课程的教师教育学习平台,建立了215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300多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依托高校和科协等学科优势逐渐建立十多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以团队发展、问题导向加强培训实践。坚持了8年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卓有成效,近3万名经过规培的教师已经逐渐成长为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主力军。4期“双名工程”十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培养了一大批上海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本市还着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优化教师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5项标准达标,已提前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一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高级教师的配置标准全面达标。持续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先后选派了5批共103名新晋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流动到郊区学校任职任教3年,“双名工程”助力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各区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不低于10%。今天办理的提案专题包括“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关于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名校长’传承问题的建议”“关于健全中小学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议”等10件提案。会上,市教委、静教院附校、建平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汇报了提案办理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葛卫华、郭坤宇、卢慧文、陆小聪、徐斌艳、费俭、粟莹等市政协委员围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建议,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教育学院,拓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改进高校师范专业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中小学校实际需求;强化学前教育意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教学共享资源库”、发放“在职培训券”,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教育人才。 市政协副主席黄震主持会议。

理势

重要!华东师范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计划公布(分专业)!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了《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关信息如下:说明:该招生计划不含已录取的推免生,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不含上海市“教硕-规培”计划,但是含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部分专项计划(如“中法联合培养”专项计划、“上海纽约大学兼职导师招生”专项计划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按照1:1单独确定复试人数,复试合格予以录取,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名单详见已公布的专项计划复试名单。“中法联合培养”专项计划、“上海纽约大学兼职导师招生”专项计划等校内专项与统考考生一起确定复试名单,从最后录取名单中选拔符合条件的考生。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素衣

如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市政协召开了这场专题座谈会

近年来,上海在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的48个国家(地区)中,上海的“教师职业首选比例”“教师专业准备”“师徒带教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丰富程度”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为有力推动上海教师工作发展,进一步提高上海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6月17日,市政协召开重点协商办理“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人才成长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提案专题座谈会,本次提案专题包括“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关于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名校长’传承问题的建议”、“关于健全中小学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议”等10件提案。如何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李蔚表示,目前,市教委正努力提升新进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高中新招聘教师一般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要在全国率先达到现代化指标。支持教师通过"教硕-规培""双名工程"等项目到华师大、上师大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同时,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持师范大学加大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力度,尤其是紧缺学科。鼓励高水平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她强调,这两年,加强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开展"包括师德素养、本体性知识、实验能力、作业命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专项能力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实施空中课堂全日制教学之前,市教委抓紧开展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培训,针对实际需求开展通识性培训和案例培训,培训满意度超过95%,为空中课堂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五项标准达标,已提前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一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高级教师的配置标准全面达标。持续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先后选派了五批共103名新晋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流动到郊区学校任职任教3年,"双名工程"助力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各区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不低于10%。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的可优先考虑职称晋升。她也指出,加强待遇保障,营造良好从教氛围,也是保障师资的一个前提。“近几年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有所提升,并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应届高校毕业生赴郊区乡村学校任教实施落户加分政策,每年约有100名毕业生通过加分政策实现落户。鼓励各区设立教师公寓等保障性住房,为新教师提供阶段性住房保障。”重点关注体育教师、学前教师和校长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李蔚介绍说,在加强体育师资培养方面,鼓励体育专业高校毕业生来沪从教,体育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实施落户加分政策。在杨浦、嘉定、青浦三个区已经开展兼职教师试点工作,吸引优秀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兼职教师试点覆盖面。在学前教师培养方面,除面上政策外,再额外增加绩效工资额度,学前教育教师收入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从今年开始将连续三年,将对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实施全覆盖的专业培训。”至于,如何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李蔚透露,目前,已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长职级标准。加强培训培养,通过初任校长培训、"双名工程"、暑期校(园)长培训、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养、出国(境)交流研修等项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创造条件鼓励校长进行改革探索,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中强校工程、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等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中,支持广大中小学校长积极实践,并将成功经验进行示范辐射。她表示,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能力素养提升和管理机制创新,努力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会上,市教委、静教院附校、建平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汇报了提案办理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葛卫华、郭坤宇、卢慧文、陆小聪、徐斌艳、费俭、粟莹等市政协委员围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建议,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教育学院,拓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改进高校师范专业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中小学校实际需求;强化学前教育意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教学共享资源库”、发放“在职培训券”,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教育人才。【来源:周到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萧琛

上海市政协召开“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协召开重点协商办理“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人才成长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提案专题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上海在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的48个国家(地区)中,上海的“教师职业首选比例”“教师专业准备”“师徒带教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丰富程度”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图说:座谈会现场 申卫星/摄据市教委工作党委在会上介绍,上海大力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努力提升新进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高中新招聘教师一般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要在全国率先达到现代化指标。支持教师通过“教硕-规培”“双名工程”等项目到华师大、上师大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持师范大学加大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力度,尤其是紧缺学科。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不断提升师范教育质量。鼓励高水平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十三五”期间,上海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立体培训体系,搭建了可供全市教师自主选学的超过1800门课程的教师教育学习平台,建立了215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300多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依托高校和科协等学科优势逐渐建立十多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以团队发展、问题导向加强培训实践。坚持了8年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卓有成效,近3万名经过规培的教师已经逐渐成长为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主力军。4期“双名工程”十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培养了一大批上海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本市还着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优化教师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5项标准达标,已提前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一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高级教师的配置标准全面达标。持续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先后选派了5批共103名新晋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流动到郊区学校任职任教3年,“双名工程”助力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各区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不低于10%。今天办理的提案专题包括“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关于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名校长’传承问题的建议”“关于健全中小学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议”等10件提案。会上,市教委、静教院附校、建平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汇报了提案办理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葛卫华、郭坤宇、卢慧文、陆小聪、徐斌艳、费俭、粟莹等市政协委员围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建议,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教育学院,拓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改进高校师范专业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中小学校实际需求;强化学前教育意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教学共享资源库”、发放“在职培训券”,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教育人才。 市政协副主席黄震主持会议。【来源:新民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不怨飘瓦

如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市政协召开了这场专题座谈会

近年来,上海在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的48个国家(地区)中,上海的“教师职业首选比例”“教师专业准备”“师徒带教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丰富程度”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为有力推动上海教师工作发展,进一步提高上海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6月17日,市政协召开重点协商办理“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人才成长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提案专题座谈会,本次提案专题包括“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关于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名校长’传承问题的建议”、“关于健全中小学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议”等10件提案。如何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李蔚表示,目前,市教委正努力提升新进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高中新招聘教师一般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要在全国率先达到现代化指标。支持教师通过"教硕-规培""双名工程"等项目到华师大、上师大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同时,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持师范大学加大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力度,尤其是紧缺学科。鼓励高水平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她强调,这两年,加强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开展"包括师德素养、本体性知识、实验能力、作业命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专项能力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实施空中课堂全日制教学之前,市教委抓紧开展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培训,针对实际需求开展通识性培训和案例培训,培训满意度超过95%,为空中课堂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五项标准达标,已提前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一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高级教师的配置标准全面达标。持续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先后选派了五批共103名新晋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流动到郊区学校任职任教3年,"双名工程"助力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各区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不低于10%。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的可优先考虑职称晋升。她也指出,加强待遇保障,营造良好从教氛围,也是保障师资的一个前提。“近几年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有所提升,并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应届高校毕业生赴郊区乡村学校任教实施落户加分政策,每年约有100名毕业生通过加分政策实现落户。鼓励各区设立教师公寓等保障性住房,为新教师提供阶段性住房保障。”重点关注体育教师、学前教师和校长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李蔚介绍说,在加强体育师资培养方面,鼓励体育专业高校毕业生来沪从教,体育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实施落户加分政策。在杨浦、嘉定、青浦三个区已经开展兼职教师试点工作,吸引优秀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兼职教师试点覆盖面。在学前教师培养方面,除面上政策外,再额外增加绩效工资额度,学前教育教师收入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从今年开始将连续三年,将对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实施全覆盖的专业培训。”至于,如何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李蔚透露,目前,已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长职级标准。加强培训培养,通过初任校长培训、"双名工程"、暑期校(园)长培训、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养、出国(境)交流研修等项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创造条件鼓励校长进行改革探索,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中强校工程、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等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中,支持广大中小学校长积极实践,并将成功经验进行示范辐射。她表示,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能力素养提升和管理机制创新,努力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会上,市教委、静教院附校、建平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汇报了提案办理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葛卫华、郭坤宇、卢慧文、陆小聪、徐斌艳、费俭、粟莹等市政协委员围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建议,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教育学院,拓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改进高校师范专业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中小学校实际需求;强化学前教育意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教学共享资源库”、发放“在职培训券”,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教育人才。【来源:周到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客出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教育硕士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勇于教学改革的探索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适应教育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很多在职考生想从事或者正在从事教育行业的相关工作,那么备考非全教育学硕士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再选择院校上比较头疼的在职考生,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必尚考研会给大家分析江浙沪地区的非全教育学硕士的考研情况的!1、宁波大学宁波大学坐落于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重点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宁波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在全国院校中等级为C,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管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招收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3教育管理。2、温州大学温州大学位于浙江温州。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5现代教育技术、916课程与教学论、917心理健康教育、918学前教育学。3、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海洋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主要招收学科教育(英语、语文、历史),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3阅读与写作(语文)、914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915历史知识综合(历史)。4、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生物)、学前教育等教育学专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学制为2.5年,学费为2.3万元。5、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上海师范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有0451-教育硕士(教硕-规培项目,学制2年,学费一万五,还有0451-教育硕士(暑期授课),学制3年,学费8000.6、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师大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是参加全国统考的,科目报考一般的政治、英语二、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试内容由考生报考专业的方向决定)。7、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徐州市,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等专业都招收非全,初试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专业考试(包括面试),共计4门。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考研

相为

上海市政协召开“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协召开重点协商办理“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人才成长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提案专题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上海在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的48个国家(地区)中,上海的“教师职业首选比例”“教师专业准备”“师徒带教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丰富程度”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图说:座谈会现场 申卫星/摄据市教委工作党委在会上介绍,上海大力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努力提升新进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高中新招聘教师一般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要在全国率先达到现代化指标。支持教师通过“教硕-规培”“双名工程”等项目到华师大、上师大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持师范大学加大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力度,尤其是紧缺学科。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不断提升师范教育质量。鼓励高水平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十三五”期间,上海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立体培训体系,搭建了可供全市教师自主选学的超过1800门课程的教师教育学习平台,建立了215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300多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依托高校和科协等学科优势逐渐建立十多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以团队发展、问题导向加强培训实践。坚持了8年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卓有成效,近3万名经过规培的教师已经逐渐成长为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主力军。4期“双名工程”十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培养了一大批上海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本市还着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优化教师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5项标准达标,已提前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一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高级教师的配置标准全面达标。持续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先后选派了5批共103名新晋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流动到郊区学校任职任教3年,“双名工程”助力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各区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不低于10%。今天办理的提案专题包括“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关于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名校长’传承问题的建议”“关于健全中小学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议”等10件提案。会上,市教委、静教院附校、建平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汇报了提案办理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葛卫华、郭坤宇、卢慧文、陆小聪、徐斌艳、费俭、粟莹等市政协委员围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建议,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教育学院,拓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改进高校师范专业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中小学校实际需求;强化学前教育意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教学共享资源库”、发放“在职培训券”,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教育人才。 市政协副主席黄震主持会议。

歌唱吧

重要!华东师范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计划公布(分专业)!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了《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关信息如下:说明:该招生计划不含已录取的推免生,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不含上海市“教硕-规培”计划,但是含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部分专项计划(如“中法联合培养”专项计划、“上海纽约大学兼职导师招生”专项计划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按照1:1单独确定复试人数,复试合格予以录取,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名单详见已公布的专项计划复试名单。“中法联合培养”专项计划、“上海纽约大学兼职导师招生”专项计划等校内专项与统考考生一起确定复试名单,从最后录取名单中选拔符合条件的考生。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海公子

如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市政协召开了这场专题座谈会

近年来,上海在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健全教师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的48个国家(地区)中,上海的“教师职业首选比例”“教师专业准备”“师徒带教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丰富程度”等多个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为有力推动上海教师工作发展,进一步提高上海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6月17日,市政协召开重点协商办理“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人才成长地和一流人才聚集地”提案专题座谈会,本次提案专题包括“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关于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名校长’传承问题的建议”、“关于健全中小学智慧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议”等10件提案。如何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李蔚表示,目前,市教委正努力提升新进教师学历层次。要求高中新招聘教师一般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要在全国率先达到现代化指标。支持教师通过"教硕-规培""双名工程"等项目到华师大、上师大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同时,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持师范大学加大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力度,尤其是紧缺学科。鼓励高水平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学科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她强调,这两年,加强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开展"包括师德素养、本体性知识、实验能力、作业命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专项能力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实施空中课堂全日制教学之前,市教委抓紧开展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培训,针对实际需求开展通识性培训和案例培训,培训满意度超过95%,为空中课堂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五项标准达标,已提前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一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高级教师的配置标准全面达标。持续推动优秀校长和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先后选派了五批共103名新晋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流动到郊区学校任职任教3年,"双名工程"助力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各区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不低于10%。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的可优先考虑职称晋升。她也指出,加强待遇保障,营造良好从教氛围,也是保障师资的一个前提。“近几年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有所提升,并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应届高校毕业生赴郊区乡村学校任教实施落户加分政策,每年约有100名毕业生通过加分政策实现落户。鼓励各区设立教师公寓等保障性住房,为新教师提供阶段性住房保障。”重点关注体育教师、学前教师和校长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李蔚介绍说,在加强体育师资培养方面,鼓励体育专业高校毕业生来沪从教,体育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实施落户加分政策。在杨浦、嘉定、青浦三个区已经开展兼职教师试点工作,吸引优秀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兼职教师试点覆盖面。在学前教师培养方面,除面上政策外,再额外增加绩效工资额度,学前教育教师收入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从今年开始将连续三年,将对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实施全覆盖的专业培训。”至于,如何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李蔚透露,目前,已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校长职级标准。加强培训培养,通过初任校长培训、"双名工程"、暑期校(园)长培训、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养、出国(境)交流研修等项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创造条件鼓励校长进行改革探索,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初中强校工程、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等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中,支持广大中小学校长积极实践,并将成功经验进行示范辐射。她表示,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能力素养提升和管理机制创新,努力推动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会上,市教委、静教院附校、建平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汇报了提案办理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葛卫华、郭坤宇、卢慧文、陆小聪、徐斌艳、费俭、粟莹等市政协委员围绕“推进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建议,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立教育学院,拓展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渠道;改进高校师范专业教学模式,进一步满足中小学校实际需求;强化学前教育意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教学共享资源库”、发放“在职培训券”,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国际化教育人才。【来源:周到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