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交叉信息核心技术西安研究院”正式揭牌疾走不休

“交叉信息核心技术西安研究院”正式揭牌

10月24日,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在高新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管晓宏院士等专家,开沃集团董事长黄宏生,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等龙头企业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锋、腾讯云副总裁罗朝亮灯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开展座谈交流,共谋数字经济创新合作,共享发展机遇,期望开创更加智慧美好的未来。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市政府党组成员王勇、副市长强晓安参加论坛。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钟洪江主持论坛。会上,上官吉庆和姚期智共同为“交叉信息核心技术西安研究院”揭牌。交叉信息核心技术(西安)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与西安高新区共建“交叉信息研究院人工智能项目”的组成部分。由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前沿架构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城市大脑研究中心构成。将分别开展最前沿金融科技等方向的研究和产业转化,“AI芯片”、低功率传感芯片等高端芯片的产学研工作,在智慧城市、能源、环境、智慧交通、智慧网络等方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等。论坛中,全球程序员节组委会发布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西安宣言》。未来,西安将以数字经济作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以数字经济启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营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与全球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起努力,以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圆桌峰会上,姚期智、管晓宏、黄宏生、沈国军、徐锋、罗朝亮等等与会专家、企业家,就数字产业相关专业理论、西安市举办程序员节的意义,以及西安市发展数字产业的优势和机遇等内容,做了精彩发言。与会者碰撞思想、启迪智慧,谈数字、论发展,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主导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奉献了一场展望未来趋势的思想盛筵,为新时代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子乎

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依托研发优势助力硬科技发展 创新机制打造AI产业发展新范本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元年,这一年AI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被更多的人所关注,产业开始快速发展。经过两年的发展,AI已经和互联网行业一样开始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但由于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着一定的行业壁垒:技术门槛高、前期研发投入高、回报期长,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遇到了一些瓶颈。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技术、资金、场景落地化一样都不能少,很多人工智能企业就是缺少一个综合的载体,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赋能AI产业的综合载体。该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与西安高新区共同建立的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新式研究院,由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院士作为院长领衔,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近30位教授参与。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为西安硬科技发展助力说起姚期智院士,就不得不提“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姚班的目标是培养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创办人工智能独角兽旷视科技的印奇、小马智行的楼天城等AI创业公司中的标杆人物均出自“姚班”,这足以证明姚期智院士亲自负责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在AI领域的含金量。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注重基础研究、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引领创新,从而在行业掌握话语权。AI产业正是对科学技术高度依赖的产业,正需要通过科研机构、高校不断的科技研发取得技术突破从而行业赋能。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的三大研究中心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大脑研究中心正是对金融、芯片、智慧城市三大领域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力求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新高地。这与西安大力发展“硬科技”的布局规划不谋而合,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作为西安发展硬科技的重要领域,需要不断地技术迭代、成果创新才能在行业独树一帜,引领产业变革。所以要擦亮“硬科技”这张名片,像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这样的研发机构是区域不可或缺的。坐落于西高新软件新城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从5月31日正式投运,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的突破,并在国际核心期刊杂志上发布论文。《通过自蒸馏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英译文:Be Your Own Teac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via Self Distillation),发表于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ICCV2019);《SCAN:一种紧凑高效的可伸缩神经网络》(英译文:SCAN: A Scalable Neural Networks Framework Towards Compact and Efficient Models)发表于电子预印本文献库(Arxiv)。这些研发成果足以证明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实力,相信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会在西安“硬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中心+企业孵化 创新AI产业发展新模式虽然现在企业、高校、政府都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搭建,但在科研成果场景化落地的过程中还是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造成人力、智力、财力的浪费。很多商业化的公司虽然对核心技术非常渴望,但没有足够的时间、财力在基础研究上进行投入,造成科技成果转化脱节。而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研究中心和企业孵化,将科研和场景落地、企业孵化等各种要素汇集,为AI产业的发展打造了创新模式的范本。芯片作为AI产业的“大脑”,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和基石。结合自身优势及西安市芯片产业发展基础,交叉核心院设立了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中心将结合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在算法、芯片方向的长期积累,从计算机、软硬件、体系结构、芯片开发流程角度进行综合芯片设计与研发,快速实现自主可控的特色芯片,从上至下贯穿整个芯片垂直行业在西安落地芯片研发和产业落地的基础。芯片验证组组长李德惠介绍说,“我们来到西安有两个创新:一个是流程(闭环)的创新,另一个是进行“软件+硬件”相结合。首先是基于芯片中心在AI领域最先进的算法进行优化,比如视觉识别,国际上目前有十几种网络分析,我们把每个网络的认知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局部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算法并在服务器上做实验,把正确率从原来的95%提升至 97%,这在国际上是领先的。目前技术主要对标谷歌、阿里、腾讯、MIT、加州伯克利、清华、北大、麻省理工等头部企业和知名院校,最终通过芯片实现算法的架构实现”。在AI产业的上游实现突破,就能在行业取得话语权。2018年,资本市场的持续“升温”促进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大热”。但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例如监管技术远远赶不上电子时代互联网模式创新的速度;在监管、隐私保护和数据垄断之间存在着矛盾等,这都为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交叉研究院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应用而生。说起金融监管中心的研究方向,交叉核心院副院长林常乐谈道:“金融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运筹优化等技术,结合金融理论和金融工程的方法,打造创新金融智能技术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与金融行业应用场景和监管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投资管理、借贷、交易支付、风险管理等各种场景中,实现大规模、实时的智能决策,从而解决金融行业的核心问题。”据林常乐副院长介绍,金融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近期也会发布一份“白皮书”,希望能够帮助国内建立一套风险管理、风险建模的标准。交叉核心院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项目孵化。在合计11层共2万㎡的办公环境内,交叉核心院为入孵项目准备了环境优美、舒适的工作场所、休闲区、展示区等(已正式投运),并提供了性能优异的数据中心(建设中)。除了基础的硬件设施,交叉核心院还通过自身的运营中心,为入孵企业提供投融资、工商注册、政策申报、品牌推广、人才招聘、物业管理等系列服务。首批入孵的项目包括新石器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国际、国内顶尖团队。其中新石器新石器的业务范围横跨物流、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四大领域,与交叉核心院的人工智能、智能芯片等研究领域高度契合;由世界顶级团队组成的深信科创,致力于提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软件的质量与安全,其创始人杨子江教授希望在科研与产业落地中,与交叉核心院以及在孵企业一起深度合作,形成人工智能安全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最值得信赖的新兴软件质量与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这种设立研究中心,在前沿基础科研的基础上和入驻的孵化企业做无缝对接的模式在西安还是首创,这就保证了区域内的科技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能够第一时间和入驻企业结合进行成果转化并场景落地,这种模式对产业升级来说效率进一步提高。打通创业“生态系统”闭环 扶持产业项目发展从初创团队到成熟企业,交叉核心院的研发优势、政策优势、运营优势将为处在不同阶段的团队和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定制化服务,各个企业、研发中心的关联性将为交叉核心院创造一个软硬结合的“生态系统”。用韩国KAIST大学KIM WOO CHANG教授的话来说:“在系列优势的基础上,交叉核心院将投资和扶持有产业化潜力的研究项目,吸引AI顶级团队落户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这些入驻的公司,将与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进行前沿科技的核心研究。” 交叉核心院通过全新的体系建设、制度创新,重新定义了产学研协作的构造,为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最后一步”提供了澎湃的前行动力。

维克多

我市联手姚期智院士团队创建交叉信息核心研究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面临着人才总量大,杰出人才少;应用层面强,硬件算法弱;知识生产集中在高校,产学研转化率低等核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西安高举世界“硬科技之都”大旗,联手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及其团队,共同创建新型研发机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核心院),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上述问题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西安答案”。联手清华姚期智团队助力AI发展图灵奖得主、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创办的“姚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本科教育之一。在2019年,他又为清华本科生创立了人工智能学堂班“智班”,再次引领了中国人工智能顶尖人才的培养。成立于2018年的交叉核心院,是姚期智院士亲自领衔,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近30位教授参与研究运营的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交叉核心院已设立三大研究中心,分别是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大脑研究中心。”交叉核心院副院长林常乐介绍道,“同时,我们还设立了科研合作与孵化中心,将投资和扶持有产业化潜力的研究项目,吸引AI顶级团队落户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本地高校、在孵企业与交叉核心院展开广泛校企科研合作。”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商业化公司很难在基础研究上投入很多资源并产出突破成果;研究机构很难契合产业化场景将研究成果落地。而交叉核心院的创新机制却能够更好地汇集多种要素,将核心技术和产业更好地结合与孵化。从5月31日正式投运至今,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交叉核心院就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在国际核心期刊杂志上发布论文,如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张林峰、马恺声、宋洁博等发表于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的研究论文《通过自蒸馏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张林峰、马恺声、谭展宏等发表于电子预印本文献库(Arxiv)的研究论文《SCAN:一种紧凑高效的可伸缩神经网络》;视觉神经网络图像识别专用芯片已于今年8月5日正式流片,预计将在年底完成芯片加工。搭建三大研发中心形成人工智能产学研闭环芯片产业是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和基石,结合自身优势与西安市芯片产业发展基础,交叉核心院设立了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徐葳、马恺声、高鸣宇三位教授领衔。马恺声教授表示,芯片中心的核心工作是“两个创新”,即应用角度的算法创新和软硬件相结合的架构创新。围绕着这两项创新,芯片中心将打造一个完整的结构流程,并在过程中实现软硬件协同优化,建立三位一体的技术壁垒。在金融科技方面,交叉核心院的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林常乐、李建、唐平中三位教授领衔。林常乐教授介绍,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些方法论及建模标准,如果在国内建立了这些模型,一方面金融机构可利用这些标准做风险管理,另一方面这些模型也可以供监管机构使用,通过模型的广泛应用,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也有了对话的标准机制,填补了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空缺。“近期我们会发布一份金融科技标准的‘白皮书’,希望能够帮助国内建立一套风险管理、建模的标准。”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于洋、黄隆波、吴辰晔三位教授领衔的智慧城市大脑研究中心,目前已启动了“未来城市智能治理顶层设计和示范项目”调研,已经形成了初步理论框架。将打造支撑公共治理、创新产业的治理示范平台,支撑智能交通治理、智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和智能能源体系治理的结合。裂变当地“独角兽”优质企业培养一流拔尖AI人才队伍首批入孵交叉核心院的项目包括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石器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西安)有限公司。其中,深信科创是全球首家AI安全及可信多媒体认证厂商;新石器无人车项目在全球率先完成L4级无人车产品商业化落地和规模化交付,并将于近日在西安交付国内最大无人车订单,将把无人车打造成西安智慧城市的新一代基础设施。5月31日,交叉核心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签约,共建“交叉信息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未来将共同培养出世界一流的AI人才。“交叉核心院将站位清华,承担基础性研究,同时立足陕西,肩负产业化使命,结合西安及高新区产业特色,发挥‘头部’效应,同时布局前沿科技,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当地产业形成‘毛细血管级’融合,并大力培养一流拔尖AI人才队伍,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裂变当地‘独角兽’优质企业,成为硬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西安实践’。”林常乐表示。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实习生 杜荣编辑:芥末花生

九罭

交叉信息核心院:以原始创新拆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央广网西安3月15日消息(记者王佳爱)近年来,Chiplet技术成为芯片产业变革的宝贵机遇。目前,由图灵奖得主、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与西安市合作共建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信息核心院)正全力研发基于Chiplet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打造自动驾驶智能计算平台。预计未来1-3年,这一创新成果可为“智慧的车”构建智能化、网联化的创新基石,可推动西安汽车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结合5G技术的普遍应用,在高性能边缘服务器部署强大AI推断能力,全面赋能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智能的路“,可为西部公路交通领域的新基建提供技术保障。未来5-10年,Chiplet集成的解决方案可充分发挥西安的人才高地优势,带动当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蓬勃发展,为以原始创新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探索,为我国在芯片领域“卡脖子”困境“解锁”创新路径。NN-Baton工作流程示意图(央广网发 高新区管委会供图)日前,交叉信息核心院马恺声教授研究组在论文中提出了名为NN-Baton的工具,首次解决了面向Chiplet系统的神经网络硬件映射问题,并探讨了从传统的SoC芯片拆分成Chiplet的粒度问题,实现了Chiplet方向研究由0到1的关键一步。本次研究成果初步证明了Chiplet集成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为数据安全筑起高墙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各类隐私安全事件。用户数据必须上传至云端共享的硬件平台上存储和进行运算,因此其必须信任云端的大量组件,包括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存储系统、管理系统,以及云计算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其中任何一环中的漏洞都可导致严重的隐私数据泄漏。现代密码学算法中的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ZKP)是一种强大的密码学协议,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落地了许多应用,例如可信计算,区块链扩容,匿名货币等等。然而,应用零知识证明最核心的障碍在于证明者生成证明的过程非常耗时。为了更高效的支持现实世界中零知识证明算法的广泛应用,交叉信息核心院高鸣宇教授领衔的安全计算硬件系统研究中心展开PipeZK项目研发,提出了名为PipeZK的高效的流水线芯片架构。综合和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完整的证明产生过程,PipeZK可以将常规的密码学测试集的证明时间缩短10倍以上,可以将隐私货币Zcash的证明时间缩短5倍以上,为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可信基础,将有力促进零知识证明算法相关成果转化,实现产业落地。在未来,PipeZK项目有望赋能多种应用场景,尤其是在金融多方隐私计算、区块链应用的身份认证、智能制造中的自动识别、供应链统筹安全管理等众多领域。培养一流拔尖AI人才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是科创的筑基性工程。交叉信息核心院从成立之初,便将一流拔尖AI人才的培养当做重要使命。自姚期智院士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双聘院士”以来,交叉信息核心院吸纳了许多优秀的交大学子,开展“交叉信息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截至目前,西安交大“姚班”学子与交叉信息核心院各中心领衔教授、研究员在ICCV、CVPR等国际顶会共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AI拔尖人才培养成果初步显现。交叉信息核心院作为西安市首批五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下一步将不断优化适合于基础研究的科研环境,持续以新的、更好的科研手段来支撑基础研究。同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使命,秉持“永葆好奇心,纯真做科学”的理念,在前沿科技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创新突破,引领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

陈建

在西安这家全球最尖端的研究院工作是什么体验?

对于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很多人最早都是从科幻小说或电影里获得的。当人工智能从过去的科幻小说跳出到现实时,我们会发现,它正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接近于生活,我们正以一种新的姿态来拥抱人工智能!5月31日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核心院”)正式在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投运。作为西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项目,交叉核心院将有力支持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24小时观察实录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交叉核心院广泛吸引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团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十几年学习研究生活培养出他们思维方式的严密的逻辑。扬起年轻的笑脸和青春的斗志,他们来到西安高新,来到交叉核心院,为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今天,小新将带大家走进交叉核心院,走进这群年轻的研究员,探寻他们不一样的风采。LIFE时间:1:00-3:00 人物:马启超 ★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神经尘埃方向负责人★研究方向:植入式神经设备★法国尼斯综合理工 硕士生★专业:电路与系统设计凌晨一点的实验室,马启超刚刚画完一块实验电路板,本就烂熟于心的线路绘制,因为在新结构上有些“卡壳”,足足耗费了他四个小时。用他的话来说“并没有觉得时间过的多快,但是一抬头却已经一点了,这时候的高新区静谧而又充满魅力。”科研中的磕磕绊绊再正常不过,人工智能科研更像枯燥的“清修”,这些小伙子却甘之如饴,真正将“求真”的过程当成了享受。人脑的工作机制极其复杂,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难度最大的研究课题之一,它要求研究者掌握生物学、材料学、物理学、光学等多个交叉学科,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团队都是凤毛麟角。芯片中心神经网络团队目前主攻两个方向,植入设备的生物兼容性与能量信息传递。在马启超看来,未来的人脑植入设备将会做到和人体细胞等大,在神经感知,生物医疗方面有广阔前景。时间:3:00—5:00人物:马恺声★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领衔教授之一★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最佳研究奖★2018年EDAA杰出博士论文奖★2017年亚洲南太平洋设计自动化(ASP-DAC)最佳论文凌晨三点多的咸阳机场,刚下飞机的马恺声便给千里之外的妻子报了平安,这个新婚还不到一周的新郎,为了让团队在项目初期能更好的扎根西安,他带着姚期智院士“立大志 做大事”的希冀,毫不犹豫地来到西安,将最先进的AI芯片研发理念和方法“植入”未来的世界人工智能高地。作为无人驾驶AI芯片团队的负责人,马恺声的工作并不轻松。在马恺声看来,人工智能发展之路是一个需要多方携手的“交叉课题”,算法加芯片构架的软硬件协同优化需要数据、算法、资本、体制、企业、高校等方面的共同努力,而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交叉核心院,恰好具备了整合这些资源的。带领着最顶尖的清华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在西安这样一座主打“硬科技”的城市,马恺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科教重镇的人才基础为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府对交叉核心院的鼎力支持,马恺声和他的团队将用实际的研发为西安的人工智能芯片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那就是如何运用软硬件结合的研发模式,创造一个优秀的硬件平台,去满足AI+的软件算法,最终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时间:7:00-9:00 人物:高安妮★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翻译★华北电力大学 硕士生★专业:英语翻译旭日东升,光耀大地,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开始了新的追逐。芯片中心的小伙伴虽然都是清一色的学霸,但每天早上却仍有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学习英语,精读相关科研领域核心期刊论文并制成PPT交流分享。肩负着学习委员重任的高安妮每天早上也格外的忙碌。▲学习英语的早晨这些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的“最强大脑”,仍每天坚持学习英语,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难以置信,但事实上,这是团队自成立以来就定下来的铁律,雷打不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精读论文,知己知彼,才是做好科研的先决条件。“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团队所有人的最深感触,每天精读四篇核心论文的任务从刚开始的痛不欲生到现在的驾轻就熟,高安妮见证了团队的成长。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棘手问题的处理方式、算法构架的最优解决方案都在学习过程中迎刃而解。最强大脑最努力,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寻寻觅觅的道路上走的更加久远!时间:9:00-11:00 人物:宋洁博★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算法★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 专业:应用数学★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 专业:应用数学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她最喜欢的时间,在整个园区都全速开动之前,宋洁博就已经开始了思维的冲刺。算法研究极具创造力,也是芯片研发的开端,所谓“算法即芯片”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是宋洁博最想做的事情。他们来到西安并不仅仅是进行研发工作,而是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提及西安,宋洁博赞不绝口,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同样有着深厚的科研底蕴和研发人才。作为马恺声老师团队中的一员,将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落地,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是她的梦想。时间:11:00-13:00 人物:缪源清★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架构★南京大学 本科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自南京的缪源清最初喜欢西安是因为郑钧的《长安长安》。当真正来到这片土地,才发现“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和“六朝烟水气”的南京感觉完全不同。理想的平台其实AI从来都不神秘,清华交叉核心院的午后同样美好。弹吉他是团队每个人必须要会的一门手艺,高屋建瓴的人工智能研究顿时多出了一丝烟火气。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午后喝杯咖啡、也可以“翘班”健身休息,扁平化的研发团队给予他们无限的可能,这里有最有气质的办公环境、最轻松的工作氛围、这是一个真正有理想的平台。时间:15:00-17:00 人物:谭展宏★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芯片组负责人★研究方向:芯片架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博士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头脑风暴阔别了午后的惺忪,每天的这个时候,是团队头脑风暴和工作汇报的思维碰撞时间,每人将今日工作的难点和进度进行总结,以便更好进行下一步工作,无数奇思妙想在这里汇聚发散。作为最了解整个团队进度的人,谭展宏在碰撞之余,还要对所有板块的工作梳理统筹。交叉核心院谭展宏认为,传统科研院所往往只看重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很难落地,而企业又因为种种原因很难深入AI算法架构内核。而交叉核心院却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完成了重新定义了产学研转化,率先进行了体系创新的尝试,既保证了科研水平,也提升了商业落地的成功率。从广州来到西安,谭展宏的第一感觉是西安资源优势明显。作为新一线城市,西安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西安近几年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产业,给予了交叉核心院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依靠着清华团队的技术研发实力、深厚的学术背景,我们在交叉核心院将能够看到人工智能的更多未来。时间:17:00-19:00 人物:叶绍凯★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网络压缩与鲁棒性★美国雪城大学 硕士生专业:计算机工程黄昏日落,天清地静;万物朦胧,天地昏黄。这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刻,软件园的人们已经陆陆续续下班,但叶绍凯的算法测试结果才刚刚出来。2017年至今共发表10余篇论文的他是芯片中心算法组的研究员,专业为计算机工程的他严格来说是所有人中最“理工男”的一个,工作之余他还会写科幻小说当作消遣,幽默风趣的他甚至还写过许多视频甚至电影的剧本,理工男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写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但科研项目的落地才是叶绍凯最为关心的,用他的话来说“一想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会让人类的生活产生变化,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姚期智院士在西安的清华大学院士论坛上曾经说过,“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有实力的交叉学科的队伍,过去这两年,我们致力于怎样将科学成果转化成商业的落地,把产学研的结合实实在在的累积起来,把优秀人才的培养方式传播出去。”目前,交叉核心院的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即将流片,这个以政产学研结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未来还将为西安带来更多的惊喜。时间:19:00-21:00 人物:王明羽★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脑机接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生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周二的晚上,团队成员便会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这同样是每周的必修课——五公里跑步和健身。作为工作压力很大的研究员来说,王明羽和伙伴们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来支撑繁重的研发工作,更何况马老师还给他们立下了一个新的目标——参加半程马拉松。这是个年轻的团队,但他们所做的事情却不简单。他们所进行的“疯狂研究”,将在交叉核心院体制创新的突破性尝试中,创造全新的技术研发的回报体系和创新革新的商业化思路,在计算机科学的新黄金时代,交叉核心院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肩负起我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战略研发的使命。交叉核心院这个人工智能领域政产学研深度结合的突破性尝试在我国尚属首次,关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将被一一解答。时间:21:00-23:00 人物:张林峰★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算法研究员★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 自动驾驶★清华大学 直博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褪去嘈杂,和白天新相比,霓虹闪烁的高新夜晚是另一副面孔。张林峰也真正回到自己生活,理工男的课余生活绝不单调,书法、绘画、弹吉他都是美好生活的点缀。多亏了明天要考核吉他练习的成果,拿起吉他的张林峰仿佛找回了大学时的自己,在白衣飘飘的年代,理工男也绝对不是一根筋的单调乏味。交叉核心院的计算机视觉团队研究“自蒸馏”算法,使神经网络模型识别进一步加速,未来还将从精度与识别速度让自动驾驶提前到来,我们拭目以待!从日出到日暮,昼夜轮转,星辰明灭。交叉核心院的生活就这样在每个人身上流转着。不只是周而复始的轮回,更像是生活将平仄的韵脚,压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演绎了蓬勃发展的希望。很快,第二天照常来临,更多真相等待他们去探索,去追寻,去诠释。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积极响应西安市打造“硬科技之都”建设的号召,近年来持续加大硬科技产业的投入,尤其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狠下功夫,多措并举,引进了国内众多人工智能产业的标杆企业和机构,使得西安高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凸显,提质增效加速,不断驶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计算机科学的新黄金时代,交叉核心院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肩负起我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战略发展的使命。整合创新资源,建造全行业的产业链生态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促进西安人工智能产业高端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融入世界人工智能创新网络,全力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End>▼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谢雨欣审核:周艳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花灯记

芯动科技与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共同揭幕“中国Chiplet产业联盟”

9月15日-17日,2020年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隆重举办。中国IP/芯片定制一站式领导者芯动科技(INNOSILICON)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现场,作为Chiplet产业联盟的发起会员,芯动科技CEO敖海和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西安市副市长马鲜萍、紫光存储CEO任奇伟,共同启动了Chiplet产业联盟。在下一代AI芯片产业发布暨Chiplet产业联盟启动成立圆桌会议上,芯动科技与来自各大高校的多位院士、学者以及各企业领军人物一道,就AI芯片的产业落地和Chiplet标准制定等前瞻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会上,芯动科技CEO敖海发表了对Chiplet的独到见解,“很高兴在西安和姚教授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一起,参与发起中国Chiplet产业联盟,推动Chiplet技术国产自主进程。Chiplet本质上是多芯片颗粒封装基板技术大型化延展和PCB板体系小型化的新技术。它利用更短距离、更低功耗、更高密度的芯片裸die间连接方式,突破单一芯片性能和良率等极限瓶颈,实现大带宽下的多芯片算力合并,形成多样化、多工艺的芯片组合,达到产品的最佳性能和长生命周期。这对当前突破AI和CPU/GPU等大型计算芯片的算力瓶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解决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晶元工艺“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技术之一。”“5G人工智能时代,Chiplet设计及应用必然是多样化、定制化、多场景的,需要从架构、设计、晶元到封装和系统的全套解决能力。芯动科技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具备全套交钥匙Chiplet定制解决方案的赋能型领军企业,同时在高速串联和高速并联接口技术上积累深厚,最新设计已在顶尖7nm/5nm上进行授权和流片应用。芯动率先推出中国自主标准的Innolink Chiplet技术,并为客户定制授权,率先落地应用在公司今年推出的国产GPU产品上,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和清华交叉信息院密切合作,推动国产Chiplet标准和联盟建立,贡献Innolink Chiplet技术创新以及全套技术服务和授权,我们有幸助力Chiplet在国产大型计算芯片实现自主可控和领先超越。这也是芯动科技作为Chiplet产业联盟发起成员的不二使命。”作为填补国内空白的突破者,芯动科技率先推出的国产自主标准Innolink Chiplet,不仅打破了国外核心技术垄断,还成功应用于国产GPU及其他高性能计算芯片。下一步,交叉信息核心院也将围绕“启明”系列AI自主芯片,加强与芯动科技在Chiplet等核心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未来,基于在Chiplet、GDDR6、HBM2E、SerDes等AI重点技术上的卓越创新能力与斐然成绩,芯动科技将持续以多样化、定制化的IP和服务,助力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搭建,赋能Chiplet产业联盟和广大客户群,缩短芯片设计周期、降低芯片设计成本,加快实现国产芯自主可控。

芄兰

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高新区!

家门口的文化中心真洋气为中国强“芯”点赞学校各类设施应有尽有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最近几天,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向高新区发来了诸多“好评”,为什么给好评?就让看见高新带你去一探究竟。10月28日至30日上午陕西日报社副社长康爱军带领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西安高新区,围绕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基层治理新样板打造、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采访。为期两天半的调研采访中,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高新一中实验中学、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易点天下、枫叶苑北区助老餐厅、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嘉会坊、政务服务大厅、丈八便民服务中心等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记、一路拍,在现场实地走访中,打开高新区鲜活故事的大门。“家门口的文化中心真洋气”书香镇街文化中心获采访团好评“家门口的文化中心,和城里一样洋气!”这是高新区群众对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的评价。那么,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到底“长”啥样?带着这样的疑问,10月28日,陕西日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儿童绘本区、主题文化墙、文创产品展示区、有声阅读区、室外休闲娱乐区……一进店内,采访团就被这些各具特色的展示区吸引了目光。据介绍,中心主要划分有阅读区(活动区)、儿童绘本区、主题文化墙、文创产品展示区、有声阅读区、室外休闲娱乐区六大功能展示区。这些功能展示区作为线下文化活动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了阅读活动的多样性,带给群众别样的文化体验和感受。“书香镇街文化中心在建设上,形成了‘政府投资引导、专业团队运营’的新模式,”秦渡街办主任赵燕向采访团介绍,运营上,高新区以书香镇街文化中心为圆点,带动镇属各农村的农村书屋进行提升改造、管理升级、图书流转,给农村群众提供了一个“乐听、乐看、乐享”的文化阵地,深受周边群众喜爱,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不断吸引来自其他区域和村镇的群众来体验。参观结束后,采访团表示,高新区通过构建店内读书、图书借阅、听书、朗读、录制的公益化服务链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书学习,进一步丰富了乡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乡镇居民生活品质,值得点赞。“硬科技缔造硬实力”高新区“硬核”科技备受关注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易点天下、三星(中国)半导体公司、中科创星……10月29日,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采访团来了一次高科技之旅,感受到了西安高新区的“硬核”科技魅力。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与西安高新区共同建立的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新式研究院。目前,交叉核心院已设立四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大脑研究中心、可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现场采访团重点了解了芯片中心的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后,给出了“中国强‘芯’跳动有力”的评价。此外,交叉核心院与本地多所高效共建“交叉信息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做法,也备受采访团肯定:“这对于本地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在三星(中国)半导体公司、易点天下、硬科技社区、中科创星等地,采访团深入了解了企业生产的创新实力,以及高新区科创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产学研工作的现状以及阶段性成果,对高新区在发展硬科技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高度认可。“硬科技缔造出硬实力!”一位采访团成员现场感慨。“环境安全健康 设施应有尽有”品质校园获采访团认可“各类设施都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需要。”10月29日上午,在参观完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后,采访团一行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位于西安高新区丈八街道,是西安高新第五小学探花岭校区,全部投用后将增加学位2160个。在校园内,参访团参观了解了音乐教室、乐器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科技教室、图书馆、200米环形跑道等各类功能部室。当得知学校还配有高标准的新风除霾系统,所有地材、墙材、墙饰、管材及照明设施等均采用天然环保建筑材料时,采访团均为高新区安全的健康教学环境点赞。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十六小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坚持践行“快乐生活 幸福收获”的办学理念,开展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在具体的教学中,高新十六小以教育戏剧、陶艺、油画、创客为主的四大办学特色,采购了奥尔夫打琴类乐器及奥尔夫打击乐器,为学生课堂学习增添新的活力,也让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更加智慧高效。在现场了解了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家校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后,采访团表示,美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专业的人员配备、活泼可爱的孩子,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十六小是一座高标准、高品位、高规格的示范学校。”“智能化、全天候、便捷高效”采访团为高新区政务服务点赞10月30日,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为来办理业务的企业、群众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采访团介绍,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位于综合服务大厅都市之门A座,大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区、便民服务区等99个办事窗口,可“一站式”办理工商登记、工建项目审批等462项服务事项。为最大程度给企业群众创造便利,高新区还在丈八街道、细柳街道、兴隆街道等12个镇(街)打造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包括社会保障、生育、就业等115项业务;在创业咖啡街区等处建立5大政务服务站,受理近100项业务;在居民区、社区周边等区域打造便民服务站点。这些延伸政务服务“触角”的做法都给采访团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大厅配备的工商“24小时智能办照机”、社保“自助查询打印一体机”、不动产“24小时自助查询打印一体机”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以及在线预约排号、无偿帮办代办、“5+2”周末延时服务、免费打印复印等贴心举措,都让采访团大为赞赏。他们表示,高新区智能化、全天候、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真正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了最大化便利。当天,采访团还走进高新区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实地了解这个高新区为解决中介服务收费高、办事效率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而设立线上线下并举的供需服务平台。采访团成员普遍认为,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的运营模式,既是对西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交易平台的重要补充,也是创新中介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对西安市持续优化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调研采访点就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活动结束后,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走进高新区收获满满,将通过陕西日报的传播平台,宣传好、展示好高新区投资热土、创新高地的形象魅力,谱写出高新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动人篇章。文字:于秋瑾 李聪迎编辑:李聪迎审核:周艳涛

开心锁

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采访团走进西安高新区 解读高新密码 传递高新魅力

10月28日至30日上午,陕西日报社副社长康爱军带领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西安高新区,围绕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基层治理新样板打造、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调研采访。 为期两天半的调研采访中,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高新一中实验中学、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易点天下、枫叶苑北区助老餐厅、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嘉会坊、政务服务大厅、丈八便民服务中心等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记、一路拍,在现场实地走访中,打开高新区鲜活故事的大门。“家门口的文化中心真洋气”书香镇街文化中心获采访团好评“家门口的文化中心,和城里一样洋气!”这是高新区群众对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的评价。那么,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到底“长”啥样?带着这样的疑问,10月28日,陕西日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书香镇街秦渡文化中心。儿童绘本区、主题文化墙、文创产品展示区、有声阅读区、室外休闲娱乐区……一进店内,采访团就被这些各具特色的展示区吸引了目光。据介绍,中心主要划分有阅读区(活动区)、儿童绘本区、主题文化墙、文创产品展示区、有声阅读区、室外休闲娱乐区六大功能展示区。这些功能展示区作为线下文化活动的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了阅读活动的多样性,带给群众别样的文化体验和感受。“书香镇街文化中心在建设上,形成了‘政府投资引导、专业团队运营’的新模式,”秦渡街办主任赵燕向采访团介绍,运营上,高新区以书香镇街文化中心为圆点,带动镇属各农村的农村书屋进行提升改造、管理升级、图书流转,给农村群众提供了一个“乐听、乐看、乐享”的文化阵地,深受周边群众喜爱,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不断吸引来自其他区域和村镇的群众来体验。参观结束后,采访团表示,高新区通过构建店内读书、图书借阅、听书、朗读、录制的公益化服务链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书学习,进一步丰富了乡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乡镇居民生活品质,值得点赞。“硬科技缔造硬实力”高新区“硬核”科技备受关注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易点天下、三星(中国)半导体公司、中科创星……10月29日,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采访团来了一次高科技之旅,感受到了西安高新区的“硬核”科技魅力。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与西安高新区共同建立的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新式研究院。目前,交叉核心院已设立四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大脑研究中心、可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现场采访团重点了解了芯片中心的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后,给出了“中国强‘芯’跳动有力”的评价。此外,交叉核心院与本地多所高效共建“交叉信息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做法,也备受采访团肯定:“这对于本地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在三星(中国)半导体公司、易点天下、硬科技社区、中科创星等地,采访团深入了解了企业生产的创新实力,以及高新区科创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产学研工作的现状以及阶段性成果,对高新区在发展硬科技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高度认可。“硬科技缔造出硬实力!”一位采访团成员现场感慨。“环境安全健康 设施应有尽有” 品质校园获采访团认可“各类设施都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需要。”10月29日上午,在参观完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后,采访团一行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西安高新区第十六小学位于西安高新区丈八街道,是西安高新第五小学探花岭校区,全部投用后将增加学位2160个。在校园内,参访团参观了解了音乐教室、乐器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科技教室、图书馆、200米环形跑道等各类功能部室。当得知学校还配有高标准的新风除霾系统,所有地材、墙材、墙饰、管材及照明设施等均采用天然环保建筑材料时,采访团均为高新区安全的健康教学环境点赞。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十六小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坚持践行“快乐生活 幸福收获”的办学理念,开展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在具体的教学中,高新十六小以教育戏剧、陶艺、油画、创客为主的四大办学特色,采购了奥尔夫打琴类乐器及奥尔夫打击乐器,为学生课堂学习增添新的活力,也让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更加智慧高效。在现场了解了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家校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后,采访团表示,美丽的校园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专业的人员配备、活泼可爱的孩子,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十六小是一座高标准、高品位、高规格的示范学校。”“智能化、全天候、便捷高效”采访团为高新区政务服务点赞10月30日,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为来办理业务的企业、群众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采访团介绍,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位于综合服务大厅都市之门A座,大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区、便民服务区等99个办事窗口,可“一站式”办理工商登记、工建项目审批等462项服务事项。为最大程度给企业群众创造便利,高新区还在丈八街道、细柳街道、兴隆街道等12个镇(街)打造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包括社会保障、生育、就业等115项业务;在创业咖啡街区等处建立5大政务服务站,受理近100项业务;在居民区、社区周边等区域打造便民服务站点。这些延伸政务服务“触角”的做法都给采访团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大厅配备的工商“24小时智能办照机”、社保“自助查询打印一体机”、不动产“24小时自助查询打印一体机”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以及在线预约排号、无偿帮办代办、“5+2”周末延时服务、免费打印复印等贴心举措,都让采访团大为赞赏。他们表示,高新区智能化、全天候、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真正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了最大化便利。当天,采访团还走进高新区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实地了解这个高新区为解决中介服务收费高、办事效率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而设立线上线下并举的供需服务平台。采访团成员普遍认为,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的运营模式,既是对西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交易平台的重要补充,也是创新中介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对西安市持续优化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调研采访点就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活动结束后,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走进高新区收获满满,将通过陕西日报的传播平台,宣传好、展示好高新区投资热土、创新高地的形象魅力,谱写出高新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动人篇章。(高新融媒记者 于秋瑾 李聪迎)

不过此矣

首批“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挂牌

日前,“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无人机系统”、“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智能车联网”、“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普惠AI”等6个首批“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正式挂牌。据悉,这些创新平台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记者了解到,“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西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于2014年4月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建设,2019年11月通过验收,是交大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信息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也是我国机器视觉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平台围绕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汽车和公共安全监控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关键工程技术建设对视觉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与工业产品性能提升的迫切需求,开展汽车高级主动安全与无人驾驶的视觉计算、大规模视觉信息识别与应用、新型AI计算架构及其实现、空间视觉计算系统研究与应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建设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无人机系统”西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心于2013年4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由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牵头,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共同筹建。围绕推进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加强无人机系统关键共性技术、成套工艺和装备的开发与工程化,研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先进成熟无人机系统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培养无人机系统领域的创新技术人才和团队,构建我国的无人机系统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为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西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三十年的研究积淀,3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成立国内第一个神经网络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2017年11月,西电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全国首批人工智能专业。从平台走出的校友中,已有百余名成长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领军人物。平台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在教育、遥感、医疗健康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开展“感知—认知—进化”为一体的类脑认知计算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以期在非结构化环境下提升机器的环境感知能力、在非结构化场景下的环境认知与交互能力,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转化落地,推进应用场景示范、行业解决方案。“智能车联网”西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建设,由中国移动、清华大学和长安大学三方合作构建,是国内首个车联网领域重点实验室。平台围绕车联网相关领域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国家和中国移动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求,重点对“车联网与智能汽车关键技术”、“车联网行业大数据应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车载设备测试”等关键方向开展研究。将建成一个能持续开展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研发创新、项目孵化、应用示范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能力平台,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创造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应用范例,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以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创新的示范基地,引领我国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西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建设,是清华大学与西安市共建的政、产、学、研、金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姚期智任院长,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近30位教授参与研发、运营。平台强化核心技术研究;聚集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团队开展产业合作与投资孵化;紧贴人工智能创新需求,持续培育拔尖人才,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目前,平台已建立起长效的拔尖AI人才培养机制,与西安“五校联盟”共建“交叉信息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成立“人工智能评测技术创新实验室”“可信智能软件实验室”;其“超算中心机房”可满足高密GPU服务器、计算节点部署需求,为AI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西安高新区的“最强算力”。“普惠AI”西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借助航天基地在区位、政策、市场资源等领域优势和华为品牌影响力、技术和服务能力,共同推动西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要开展包括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推荐和吸纳领域内的生态伙伴落地;华为AI专家上门对接、技术沙龙活动举办,AI大赛举办、联合创新等活动。目前,已向1400多家企业推广华为人工智能云政策及解决方案,深入60家企业座谈交流,并完成资源对接。(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斌鹄)

接也

西安:从一无所有到中国科技重镇

原标题:西安:从一无所有到中国科技重镇70年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从C919大型客机到复兴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无不闪耀着“西安科技”的身影,更得益于西安持续不断为科技创新注入的不竭动力。70年弹指一挥间,西安的科技从几乎一无所有,到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版图中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西安科技事业取得了瞩目成就。西安科技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陕西分会筹委会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西安分会筹委会在西安成立。到西安科联1953年7月,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标志着西安科技工作全面启动。到“一五”期间,西安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在西安布点17项,奠定了西安的工业基础,也推动了西安科技事业的发展。到1955年年初,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并为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留下了宝贵的“西迁精神”。到“三线建设”时期,上海、东北等地的大批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迁入西安,实现了西安科教资源的跨越式发展。到1978年4月,西安市科学大会召开,制订了西安市科学发展规划,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科技工作的主旋律。到1985年,西北第一家技术市场开业,成为西安地区科技交流经营管理的常设性技术交易场所。到1995年5月,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等重要文件,提出了西安市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和指导原则。到2015年9月,西安被确定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国家赋予西安军民深度融合、科技资源统筹两项重点改革试验任务。西安再一次被推到科技改革创新的前沿。特别是两年来,西安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高举发展“硬科技”旗帜,持续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如今,西安科教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实力仅次于北京,聚集了国内航天、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被评为“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2015年9月,西安获批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4月,西安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10强城市”。2019年9月,西安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高等院校83所,其中普通高校63所(位居全国第六),在校学生127.13万人;军事院校8所(含两所院校西安校区);成人职业教育学校12所。“双一流”建设名单中,西安有7所高校的16个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占全国107个“一流学科”总数的14.9%。在科研院所方面,经过70年发展,西安拥有政府部门所属独立科研机构90余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4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个。在科技人才方面,西安拥有两院院士61位,46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投入持续增加70年来,我市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把握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宝贵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00年我国进行了首次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当时我市科技研发投入约为26.7亿元。2018年,预计达到410亿元,比2000年增长约15.4倍,约占GDP比重4.91%;科技金融服务企业超过1500家,贷款金额24.36亿元,较2015年增长36.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和经费数势头强劲,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总经费197.4亿元,西安市获资助1613项,总经费7.49亿元,占全国总经费约4%,位列西部城市第一。70年来,西安在多个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诞生过我国第一台火箭发动机、第一台星载计算机、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架民用客机、第一台高速摄像机、第一台清晰数字化彩色电视机。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81110件,是1987年的189倍。2018年,西安科技大市场共享设备达1.35万台(套),较2015年增长64.6%;全市技术成果交易额实现1028.33亿元,较2015年增长55.6%,连续6年实现百亿元增长。有了科研成果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近年来,西安全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依托龙头企业和重大科研机构,打开“院墙、所墙、企墙”,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微企业、创客等资源协同创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西部超导和铂力特两家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是我市近年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西安还积极引进院士研究院、高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引进丹·谢赫特曼新材料研究院、安德烈·盖姆石墨烯研究院等2个诺奖创新平台。正在重点推进中科院外籍院士、图灵奖首位华人得主姚期智领衔的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积极对接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院士布兰卡·武切蒂奇的物联网通信研究院项目。西安丝路石墨烯创新中心已于今年1月正式运营。70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速。尤其是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以及伴随着1991年西安高新区的成立,我市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2018年,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81家,总数达到2620家,同比增长42.5%,截至2019年8月,预计总数将超过3100家。截至2019年7月,全市拥有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共205家,其中,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企业3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5家,境外上市、挂牌企业33家;以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为依托的2家本地企业(西部超导、铂力特)成为西部地区仅有的2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独角兽企业,估值已超过70亿元。(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