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江苏研究生,你们的暑期和秋季学期安排来了!小醉拳

@江苏研究生,你们的暑期和秋季学期安排来了!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做好暑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允许有意愿且有学习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留校,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生活保障。对因疫情而影响春季学期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可安排必要的补课和答疑指导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做好暑期留校研究生的信息登记和全程管理,加强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和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并安排专人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原则上不安排大型聚集性活动,不集中组织研究生暑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自行联系参加的实践实习及学术活动等,应明确规定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切实加强防护指导,严格实行审批和报告制度。导师要认真落实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暑期留校研究生的关心关爱,掌握思想动态,合理布置学习和科研任务,同时指导研究生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暑期学位论文和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安排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未能如期获得学位的研究生,要予以更多关心,暑期可面向其开放文献资源以及必要的实验场所,为他们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帮助。同时,可视情安排论文盲审 / 评审、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保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立项举办的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高校自主举办的暑期学校原则上应在线上进行。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和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原则上应在 9 月份开学后举办(在线举办的除外)。所有线下活动的组织,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坚持 " 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的原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按程序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同意后方可举办。做好秋季学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提早制订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按照 " 应到尽到 " 的原则,安排研究生秋季开学有序返校,稳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安排与衔接,有序推进全面复学复课,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作出贡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针对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切实抓好秋季学期研究生的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积极鼓励研究生通过在线方式开展专题讨论、学术研讨等科研活动。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础上,面向研究生有序开放科研实验室,加强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要在确保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研究生开展校外采样、校外调研、校外实验、校外技术服务等科研活动。【来源:现代快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光头佬

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计算力学与工程暑期学校正式开班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11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黄丹)8月9日,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计算力学与工程暑期学校正式开班。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俊杰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计算力学专委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江苏省工学I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夏品奇教授,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学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了开班仪式。 李俊杰向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学员表示欢迎,对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工学I类研究生教指委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以及暑期学校指导单位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各协办单位和莅临授课的海内外专家对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李俊杰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创新性措施,举办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目标和意义,他指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计算力学在国民生产和国防建设诸多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全体学员把握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习交流机会,深入了解科学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郭旭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对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举办表示祝贺。夏品奇主任介绍了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和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等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蔡新院长介绍了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的基本情况,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筹备情况以及学员管理考核等办法。研究生院华祖林常务副院长主持开班仪式。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计算力学与工程暑期学校是在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由江苏省工学I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风电机组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共同协办的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将邀请包括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计算力学专委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国际计算力学学会执委、清华大学庄茁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唐春安教授,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主席、浙江大学郑耀教授,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Zhiqiang Feng教授等计算力学与工程领域海内外著名专家将陆续莅临暑期学校讲学。并通过主题讲座报告、计算仿真实践、线上交流、学员微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同时通过在线平台向公众开放,旨在推动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本领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深入了解科学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经专家委员会严格遴选,本次暑期学校共录取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Korea University、Inha University等国内外50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38名正式学员。

能使

江苏省研究生“智慧物联网与网络空间安全”暑期学校在南邮开班

中国江苏网8月16日讯 (通讯员 陈大鹏 记者 罗鹏)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近日,由江苏省工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承办的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智慧物联网与网络空间安全”暑期学校在南邮开学。南邮副校长张志华,江苏省工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球,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典礼。来自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国内外60余所高校200多名学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开班典礼。张志华向学员们介绍了南邮的基本情况和电子信息学科领域的优势。他表示,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本次暑期学校以“智慧物联网与网络空间安全”为主题,充分利用南邮“大信息”特色,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交叉学科领域涉及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质资源,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希望同学们珍惜本次暑期学校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大胆交流,通过这一平台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感受南邮浓厚的学术氛围,期待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到南京邮电大学学习、深造。黄志球在致辞中对暑期学校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本次暑期学校的授课专家和南邮的组织筹备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是学术交流与研究生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尝试,旨在充分利用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次暑期学校在南京邮电大学的精心组织下,汇聚了优秀教学资源,将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集开放性、创新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学术盛宴,提供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沟通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够借此平台潜心学术,学有所获,学业有成。希望我校能够持续为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建设贡献“南邮智慧”。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王鹏向与会人员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肯定了南邮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领域取得的成绩。他指出,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和人才培养,此次交流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衷心希望双方可以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互访交流,在公共安全、互联网反诈骗、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工控系统仿真等领域深入合作,助力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和中国通信信息业腾飞。据悉,此次暑期学校以“培养智慧物联网络安全人才,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旨,致力于构建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创新人才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旨在培养学员对大数据、智慧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及其融合研究的兴趣,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安全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理论和技能,为学员们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企事业机构的实际工作打好基础。本次暑期学校教学内容前沿,分别由两位院士、国内外知名学者、教学名师和国内一流科技企业的专家讲授《工业大数据及其应用》《人工智能之机器学习》《跨模态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浅析》等近30场云讲座。教学“云”形式丰富,包括学术报告,企业报告,专题讲座、研讨会、分组交流和文化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为期十天的学习中,力求做到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理论研究和系统构建、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的相互结合,注重方法创新和充分交流,达到多维度的人才培养目标。

天意

江苏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应到尽到,秋季开学有序返校

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暑期及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做好暑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允许有意愿且有学习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留校,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生活保障。对因疫情影响春季学期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可安排必要的补课和答疑指导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原则上不安排大型聚集性活动,不集中组织研究生暑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自行联系参加的实践实习及学术活动等,应明确规定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切实加强防护指导,严格实行审批和报告制度。《意见》要求,对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未能如期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暑期可面向其开放文献资源以及必要的实验场所,为他们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帮助。同时,可视情安排论文盲审/评审、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保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立项举办的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高校自主举办的暑期学校原则上应在线上进行。《意见》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提早制订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按照“应到尽到”的原则,安排研究生秋季开学有序返校,稳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安排与衔接,有序推进全面复学复课,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作出贡献。 (王拓)

天钧

江苏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应到尽到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暑期及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做好暑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允许有意愿且有学习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留校,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生活保障。对因疫情影响春季学期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可安排必要的补课和答疑指导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原则上不安排大型聚集性活动,不集中组织研究生暑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自行联系参加的实践实习及学术活动等,应明确规定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切实加强防护指导,严格实行审批和报告制度。《意见》要求,对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未能如期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暑期可面向其开放文献资源以及必要的实验场所,为他们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帮助。同时,可视情安排论文盲审/评审、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保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立项举办的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高校自主举办的暑期学校原则上应在线上进行。《意见》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提早制订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按照“应到尽到”的原则,安排研究生秋季开学有序返校,稳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安排与衔接,有序推进全面复学复课,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作出贡献。 (王 拓)

七纬

江苏省研究生“先进材料创新训练与科研实践”暑期学校在南工大落幕

中国江苏网8月24日讯(通讯员 张小晴 杨芳 记者 郭蓓)CIGS电池功率提升1.15%,硅基太阳能电池功率提升到402W,植物生长水平提高3倍,光催化降解量提高了42%,针对防伪、太阳能电池、农膜和光催化进行了光转换高分子薄膜材料的设计……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雪团队的“光转换膜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项目从18所高校的300余名研究生组成的40余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勇夺江苏省研究生“先进材料创新训练与科研实践”暑期学校实验大赛的特等奖,获得1万元奖学金。至此,由江苏省工学3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承办的“先进料创新训练科研实践”暑期学校落下帷幕。提升视野和胸怀“本次暑期学校为期一周,分专业前沿课程、政产金管课程、参观产学研基地和创新大赛等4部分,旨在开拓研究生的专业视野和胸怀、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次暑期学校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崔升介绍。暑期课程除了安排专业前沿的知识外,还要求授课老师将有温度和情怀的思政元素渗透在专业学习中,努力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洗礼。开幕式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91岁高龄的资深院士唐明述通过视频劝导研究生们要夯实基础,学会做人,爱国爱党,为材料科学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终身奋斗。超导和稀有金属有色材料专家周廉院士手书寄语,勉励年轻人:真诚做人,立志高远;勤学不怠,抓住机遇。浙江理工大学杨帆等同学表示院士寄语一直在耳边响起,时刻警醒自己不负大时光钻研学问,不忘使命勇担责任。“基于水泥基材料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涌现了一大批充分体现大国工匠精神的新装备、新产品和新成果。但是我们的工作远不止于此,如何使水泥工业绿色发展,已然成了我们的新使命。”卢都友教授在《先进水泥基材料研究和应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最开始的氧化物气凝胶到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型气凝胶,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建筑节能等领域,是应对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的先进材料。”崔升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新材料研发,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毕业典礼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王浩作为代表发言,表示崔老师的课让他感受到了材料学科进步是社会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关注理论与实践航空航天航海、生物医学、新材料等领域的气凝胶材料、太阳光谱调控材料、树脂基材料、高比能锂离子材料、钛合金材料……南工大材料学院拥有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门类和遥遥领先的材料类研究方向。院长沈晓冬教授以学院研究领域、团队建设和科研方向为主线,介绍材料学科未来发展的宽度和广度,展示了无处不在、大有可为的材料学科。即将读研一的夏若菡感慨地说:“我这完完全全的科研小白经过学习也有了清晰的思路。”“一周的学习收获满满,聆听行业大伽的讲座,并与来自省内外高校的同伴进行了交流,可以说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了不同高校的文化。”南京理工大学张耀表示。综合暑期学校老师和学员的交流意见,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宋克凡和队友制备了系列纳米线性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充放电容量。参加实践创新大赛的刘江川团队则瞄准于高性能镁基储氢材料,他们从氢化镁的制备工艺和添加催化剂两方面入手,创新采用氢化燃烧合成工艺,在较低氢压和较短保温时间下就可得到纯度高达95%的高活性氢化镁,其合成工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10万的创新实验奖金尽管不算太多,但作为一种激励,起到了点燃学员进行创新的火花。”沈晓冬院长表示。

富贵病

江苏研究生计算力学与工程仿真暑期学校在河海大学开班

中国江苏网8月21日讯(通讯员张春平 记者袁涛) 记者今天从河海大学了解到,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计算力学与工程仿真暑期学校于近日在该校开班。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计算力学与工程仿真暑期学校是由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将邀请我国计算力学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钟万勰院士、世界计算力学学会主席美国西北大学WingKamLiu教授等多名海内外计算力学与工程仿真专家讲学,并通过学生之夜、实践考察以及学员微报告和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推动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本次暑期学校共收到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28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报名,经专家严格审核评估,共录取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湘潭大学、青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124名学员。

新小子

江苏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我省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应到尽到,秋季开学有序返校中国江苏网7月14日讯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暑期及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做好暑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允许有意愿且有学习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留校,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生活保障。对因疫情影响春季学期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可安排必要的补课和答疑指导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原则上不安排大型聚集性活动,不集中组织研究生暑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自行联系参加的实践实习及学术活动等,应明确规定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切实加强防护指导,严格实行审批和报告制度。《意见》要求,对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未能如期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暑期可面向其开放文献资源以及必要的实验场所,为他们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帮助。同时,可视情安排论文盲审/评审、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保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立项举办的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高校自主举办的暑期学校原则上应在线上进行。《意见》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提早制订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按照“应到尽到”的原则,安排研究生秋季开学有序返校,稳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安排与衔接,有序推进全面复学复课,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作出贡献。 (王拓)

其于人也

河海大学举办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暑期学校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1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张静)由江苏省高校哲法史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暑期学校以线上教学的方式于8月1日至8日在河海大学举行。江苏省高校哲法史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出席了开班式。郭继超向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本次暑期学校的师生们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举办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目标和意义。他指出,本次暑期学校恰逢此时开班,他期待本次暑期学校能够更好围绕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整个社会呈现多元化和深刻转型的现实对人民群众信仰世界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为强化研究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对研究生同学们的学习、研究和精神成长产生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和地方党政机关的14名专家学者,聚焦“多元社会中的信仰教育”这一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员信仰、人生信仰等多个角度,为学员们进行了线上精彩授课,另有近20名教师参与了共24学时的线上研讨课程及其他教学活动。学员们还通过破冰活动、分组研讨课程等多种方式增进了理解,锻炼了学术思维和表达习惯,增强了学术交流的勇气和能力。本届研究生暑期学校遴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学科共100名正式学员参加本届暑期学校的教学活动,其中博士生28人,硕士生72人。另有100余名师生在线聆听了专家授课,参加了分组交流。

读研混日子=淘汰 江苏研究生教育开启“学位挤水”

上周末341万的“考研大军”刚刚结束“战斗”,考研成功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12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江苏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延期毕业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未来江苏还将持续推动“学位挤水”,要想读研可不能“混”了。高校不再盲目追求“学位点”报告由省教育厅联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汪霞教授科研团队共同编制,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发布。报告基于“入口—过程—出口”的过程评价质量观,考察上一年度全省以及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动态发展情况。学位授权点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过去高校将学位授权点作为实力的体现,在争取学位授权点时无不施尽全力,但现在各高校的心态已经发生改变。“自2015年开始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以来,我省高校的学位授权点增设数量均小于撤销数量,近三年的增设数量均不超过撤销数量的2/3。”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介绍,2019年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中,我省共撤销博、硕士学位点19个,增列相应学位点12个。2018年学位点动态调整中,我省共撤销了博、硕士学位点34个,增列相应学位点22个。杨树兵表示,这体现了各高校对学位点增设愈加理性,对学位授予质量更加关注,主动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可能达不到合格评估标准的授权点,积极增列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发展潜能明显、有利于结构优化的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硕士占硕士生招生总量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达到8.63万人,占硕士生总数的53.07%。由于专业硕士面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增长主要集中在专业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上。2018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1505人,较2017年增长6.42%。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57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58万人,分别较2017年增加1.42%和10.32%。研究生教育需更多强调科教融合“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报告发现,我省在工学、医学、艺术学和农村等学科的全国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门类,这一方面反映了我省在这几个学科门类上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较强,但其他一些学科全国占比指标并不出众,其中不乏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学科。面向产业,学位专业招生规模也不断发生变化。报告显示,从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来看,江苏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有6个学科专业2018年的招生增幅超过15%,网络安全增加230.61%,艺术学理论增加32.88%,基础医学增加27.44%,中医学增加25.58%。降幅较高的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降低50%,地球物理学降低33.33%,农林经济管理降低31.25%,天文学降低25%,地质学降低21.69%。在专业学位硕士方面,招生数增幅超过40%的包括旅游管理增加114.29%,工程管理增加72.27%,中药学增加50%等。招生数明显下降的有建筑学降低51.39%,城市规划降低29.77%,翻译降低9.51%。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六批次共171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任职,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361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今年,江苏继续拓展校企合作平台,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未来三年,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学位挤水分,研究生教育也是适合的教育近年来,江苏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推动“学位挤水”,近年来江苏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一是中期考核不合格,还有少部分是因为学术不端。”杨树兵说。而汪霞教授在分析研究生延期毕业现象时则表示,原因有多个,研究生延期毕业并非中国的独有现象。“延期毕业的主要是博士研究生,”她解释,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只有57%的博士生在10年内拿到学位。我国博士生最多的培养年限为8年,目前按期毕业的博士生为66%—68%。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原因,有的是没有研究成果、有的是导师指导不到位、有的则是学生主动延期以期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她说,延期毕业问题正在被高度重视,延长学制、把好进口关、加强质量监控,“这是一个疑难杂症,需要多部门来综合治理”。据悉,下一步,江苏将认真贯彻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始终把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明年拟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高校坚守质量底线,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