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江苏144人不合格,“双一流”表现不如人意打人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江苏144人不合格,“双一流”表现不如人意

毕业季,不知道2020年的毕业生们是否想起一个人?2019年2月,“不知知网”四字牵出一个翟天临学术门事件。然后,“毕业难”、“全盲审”、“查重率下降”就成了毕业生的噩梦,疯狂熬夜修改学位论文。一边敲键盘,一边咬牙切齿骂人。之后,4月2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2019年部门预算,眼尖的学生发现:2019年学位论文抽检预算为800万元,用于委托学位中心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通常,硕士抽查比例为上年授予学位人数的5%,博士是10%。学生圈内直接将被抽查笑称为”中奖“,戏称自己出来混终究怕是要还的。事实上,除教育部委托学位中心抽查外,各省市、高校自身也在抽查研究生学位论文。今年3月,中山大学明确提出“2020年将博士学位论文抽查50%、硕士抽查20%”,此比例远高于学位中心的抽查比例。3.9日,江苏省教育厅就公布了全省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省教育评估院采用电子摇号方式,按3.5%比例从51200位应届硕士中抽取1790篇学位论文进行全盲评议。但是,就公示结果来看,在翟天临学术门背景下毕业的2019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学硕平均良好率、合格率分别比上年上涨2.4%与0.51%,即可平均不合格率上升0.19%;专硕平均合格率、不合格率分别下降1.73%与0.1%。上图是学硕的抽检数据,东南、南航、南师大、江苏科大、南邮、中国药科大学等14所培养单位无不合格论文。反之,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院校的不合格率较高。相对来说,学校层次越好,具有的硕士点与导师数量高,被抽检到的学位论文数量就大。但是,苏大、南信大、南大等“双一流”院校不合格率有点高啊。注:表中“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不合格率”均以论文的送检数(抽检论文篇数×3,即送3人评审)为基数计算。在专硕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中,不合格率为零的院校仅有5所,分别是江苏师大、苏州科大、南京工程学院、南审、江苏海洋大学。尤其是淮阴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2所院校不合格率已高于10%。让人意外的是江苏省此次抽检中,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专硕的不合格率分别是4.68%与5.33%,有点尴尬喔!当然,江苏师大表现极为亮眼,学硕与专硕抽检合格率均是100%。事实上,在抽检结果中,我们发现专硕学位论文的平均优秀率、良好率比学硕要低,也就是专硕不合格率高于学硕。不过,这也与专硕与学硕的定位差异有关。那么,学位论文在被抽评为不合格后,学校会怎么处理?是都对学生有影响呢?别急,需分类来看。抽检意见3人不合格、学术不端、抄写等,将直接取消已授予学位。抽检意见2人不合格的,需暂时交回学位证书,在半年后、一年内根据评阅专家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完善后的学位论文按照常规程序参加当期研究生院统一组织的学位论文查重、盲审、重新答辩等。抽检意见1人不合格的,和上述2人不合格的区别就是不需要交回学位论文,同样需要修改论文,再进行一次答辩。答辩通过则保留学位,不通过就撤销已授予学位。事实上,抽检到不合格论文后,大部分院校会对被抽检人的指导老师采取减招、停招的惩罚。抽检不合格比例过高,相关学位点可能会被撤销。文末,小西就是问:2020年即将毕业的你们,此时慌不慌?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娜奥米

不合格184篇!两教育强省公示硕士学位抽查结果,15所211榜上有名

伴随高校连年扩招,学术造假的新闻已经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学位抽检办法,明确要求各省市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抽检工作,并将抽检结果准时提交。截止到今天,只有江苏和广东对外公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广东有40篇不合格或者不达标,而江苏有144篇不合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数据。上图是广东省抽查的部分数据,本轮有27个单位参评(含高校和科研单位),抽检793篇,加上保密期刚满97篇,合计890篇。每篇文章都由三名专家把关,若一篇文章只要2名专家评审为不合格,就认定为“存在问题”,若只有一名专家评审不合格,则会另外聘请2名进行复审。本轮广东省共有8篇被判定为“存在问题”,32篇各有1名专家判定为“不合格”;其中中山大学(985/211)2篇存在问题,5篇不合格;暨南大学3篇不合格(211);华南理工大学3篇不合格,1篇存在问题(985/211);深圳大学4篇不合格,1篇存在问题;华南师范大学4篇不合格(211)。广东省内4所985/211全部在榜。江苏省从51000多名应届硕士生中,共抽检1790篇,由专家全盲评议。上图是江苏省专业学位抽查的部分数据,984篇被抽检,136篇文章获得优秀,优秀率为4.61%;106篇文章不合格,总体不合格率为3.59%。不合格文章数量超过5篇的高校有:东南大学12篇,苏州大学10篇,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各8篇,扬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各5篇。上图是江苏省学术学位抽查的部分数据,806篇被抽检,256篇文章获得优秀,优秀率高达10.5%,38篇文章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57%;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各有6篇不合格,江苏大学4篇不合格,南京医科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及中国矿业大学各有2篇。本轮江苏抽检的高校中,11所985/211大学全部中招(985有2所);对比之下,学术学位的抽检数据更好看;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根本区别就是,前者讲究学术与职业相结合,从事偏向职业背景的工作,比如医生、工程师;后者则主要从事理论研究,比如大学教师。江苏省教育部门明确表示,对于不合格率逐年上升或者高于省平均水平的各个单位,都必须接受约谈,并提出完整的整改方案;不排除还有其他的处罚措施,比如省内科研经费的投入、研究生招生指标管控等。本次抽检不合格的文章都有以下共同点:前期工作量有限,数据不严谨,排版混乱结构松散、严重缺乏创新,文字表达问题较多等;换句话说,本科的毕业设计也是主要这些问题,或许这就是研究生扩招带来的弊病,“宽进严出”的政策落实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局面。本文由学生范原创,欢迎关注,每天与你分享教育小知识!

四时迭起

江苏地区2019硕士论文抽检结果公布,东南大学表现优于南京大学

据江苏省教育厅官网消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和《江苏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通过公开电子摇号方式,按 3.5%的比例,从 51200位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抽取 1790 篇学位论文,并组织省内外专家分类评议、对标评议、全盲评议。经专家评议、省教育评估院审核,抽检的806篇学术学位论文,平均优秀率为10.5%,比上年提高 2.72%;平均良好率为72.58%,比上年降低 2.4%;平均合格率为 15.34%,比上年降低 0.51%;平均不合格率为1.57%,比上年上升 0.19%。抽检的984篇专业学位论文,平均“优秀率”为4.61%,比上年提高1.08%;平均良好率为 63.38%,比上年提高 0.76%;平均合格率为 28.42%,比上年降低1.73%;平均不合格率为 3.59%,比上年降低 0.1%。省教育评估院将及时向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报送抽检评议结果和专家意见,同时按照江苏省既定的评估质量管理规范,向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发送《论文抽检评议报告书》,并开放“江苏省研究生论文抽检评议系统”,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登录查看抽检论文的具体评议情况。学术学位硕士论文抽检结果如下,就优秀率而言,最高的是江苏海洋大学的22.22%,最低的是南京审计大学等多个单位的0,但是由于抽检篇数较少,因此参考意义并不大。在众多高校中,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良好率均超过了90%以上。但是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211高校则表现得根想象中的有一些差距,南京理工大学的良好率甚至低于80%。让人感到无比震惊。因此这几所211高校一定要加大硕士生的培养力度了,毕竟论文质量也是一个判断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东南大学的良好率是高于南京大学的,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可能会有点意外,毕竟南京大学是公认的江苏TOP1高校。我们再来看看专业硕士的论文抽检结果,可以看出专业硕士的良好率明显比学术型硕士的论文要低,当然这跟不同硕士培养的目标不一样,专业型硕士还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对于论文方面可能要求稍微低一点。南航、江南大学、江苏大学表现比较好,良好率均达到80%左右。而南京大学、中国矿大、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则表现得不怎么好,良好率均内超过70%,特别是河海大学,不管是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表现否难称满意,因此还是需要自己去进行改进。而专业型硕士方面东南大学同样优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良好率超过70%,而南京大学则低于70%,因此可以看出东南大学在硕士培养方面还是很强的。好了,以上的分析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小编的分析对大家有用,不管是结果好的还是不尽如人意的,都希望能够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辉煌。

骗中骗

江苏19年硕士论文抽检:南大、东大不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日,江苏教育厅在官网公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其中称,2019年通过公开电子摇号的方式,按照3.5%的比例从51200位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抽取1790篇学位论文(学术学位论文806篇、专业学位论文984篇),通过审核评估,结果如下:学术学位论文平均平均优秀率为10.5%,比上年提高 2.72%;平均良好率为72.58%,比上年降低 2.4%;平均合格率为 15.34%,比上年降低 0.51%;平均不合格率为1.57%,比上年上升 0.19%。专业学位论文平均“优秀率”为4.61%,比上年提高1.08%;平均良好率为 63.38%,比上年提高 0.76%;平均合格率为 28.42%,比上年降低1.73%;平均不合格率为 3.59%,比上年降低 0.1%。学术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统计根据公布的《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统计表》,共有35家硕士培养单位报送的806篇论文被抽检。其中,不合格论文中,南京大学和江苏大学数量最多,分别有6本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达到2.74%和3.13%,双双高于平均不合格率1.57%。除此之外,江苏大学的不合格本数也较多,有4本,不合格率达到3.7%。以上三校不合格本数合计为16,占到全省不合格本数38的42%。专业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统计根据公布的《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统计表》,共有33家硕士培养单位报送的984篇论文被抽检。其中,不合格论文中,东南大学的数量最多,有12本不合格,不合格率达到5.33%;其次是苏州大学,不合格本数为10,不合格率为3.83%;再其次是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不合格本数各为8,不合格率分别是3.38%、3.83%和4.68%。以上五校不合格本数合计为46,占到全省不合格本数106的43%。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一样,都是世界一流建设大学A类高校,在江苏省内排名仅次于南京大学,这回学位论文抽检中,俩名校双双居高位,不合格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在是尴尬得很!作者:教育评论队长

女巡按

江苏抽检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144篇不合格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谈洁) 日前,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官网上获悉,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全省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统计显示,本年度共有144篇硕士学位论文“不合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和《江苏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通过公开电子摇号方式,按3.5%的比例,从51200位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抽取1790篇学位论文,其中学术学位论文806篇,专业学位论文984篇,并组织省内外专家分类评议、对标评议、全盲评议。在抽检的806篇学术学位论文中,平均优秀率为10.5%,比上年提高2.72%;平均良好率为72.58%,比上年降低2.4%;平均合格率为15.34%,比上年降低0.51%;平均不合格率为1.57%,比上年上升0.19%。在抽检的984篇专业学位论文中,平均“优秀率”为4.61%,比上年提高1.08%;平均良好率为63.38%,比上年提高0.76%;平均合格率为 28.42%,比上年降低1.73%;平均不合格率为3.59%,比上年降低0.1%,最高一所学校的不合格率达到了16.67%。记者从抽检评议结果发现,学术学位硕士论文比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优秀率较高,不合格率相对较低。对近三年学位论文不合格率连续较高或本年度论文质量问题严重的培养单位,省教育厅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约谈。

依依惜别

江苏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公布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及《江苏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省教育评估院通过公开电子摇号方式,从2018年49828名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抽取1989篇学位论文,组织省内外专家分类评议、对标评议。经专家评议、省教育评估院审核,抽检的942篇学术学位论文,平均优秀率为7.78%,比上年提高3.17%;平均良好率为74.98%,比上年提高3.03%;平均合格率为15.85%,比上年降低5.33%;平均不合格率为1.38%,比上年降低0.88%;抽检的1047篇专业学位论文,平均“优秀率”为3.53%,比上年提高1.3%;平均良好率为62.62%,比上年提高2.8%;平均合格率为30.15%,比上年降低3.76%;平均不合格率为3.69%,比上年降低0.35%。根据要求,抽检论文不合格率上升或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不合格率的培养单位,要针对相关学科或专业领域,认真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整改报告。来源:新华日报编辑丨邓艺童

连环骗

早于江苏、广东,一省先通告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会是谁中招?

2020年3.9日,江苏省教育厅公示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共有144人不合格。不合格论文中学硕前三是苏州大学6人、南京大学6人、江苏大学4人;专硕前三是东南大学12人、苏州大学10人、南京师范大学8人。名校不合格人数较高,除了论文质量,也有学生多被抽中数量大(比例一致)有关。2020年3.12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再次通报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其中共有32篇不合格、8篇存在问题(不合格评议≥2)。广东未区分学硕与专硕,不合格前三是中山大学5人、华南师范大学4人、深圳大学4人。因为单一不合格会进行复核,8本存在问题论文主要是中山大学2人、汕头大学2人、华南理工大学1人、广州医科大学1篇、深圳大学1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人。让小西觉得有趣的是汕头大学不合格1人、存在问题论文2人,侧面说明有2人要么初评就是2个以上不合格,或者未能通过复评。类似的还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不合格0人,存在问题了论文1人。事实上,经过小西梳理,江苏省、广东省并不是最先公示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的省份。早在2019年12月份,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就将省内硕士学位论文结果通报各个院校,即《关于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的通报》(冀学位办函〔2019〕14号)。非常遗憾!小西多方检索、打听,并未找到该通报文件全文或扫描件,可能是通报时做了保密要求。但是,在部分河北省高校关于抽检的总结中却能梳理出不少信息。2019年12月11日,承德医学院研究生院培养管理板块的“关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结果的通报”中,明确提到本次抽检中全省共出现4篇“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承德医学院被抽检的68篇论文中,3篇优秀,25篇良好,5篇进入复审(均通过复审),0篇存在问题论文。2019年12月19日, 河北北方学院发文“我校在河北省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再获佳绩”,即被抽检论文全部通过,未出现问题学位论文。根据这篇报道,我们知晓河北省共抽检23所院校15305篇学位论文,最终评议结果为4所院校院校共4篇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基于此,侧面说明河北省23所院校中有4所院校各存在1篇存在问题论文,并不存在1个院校多篇的情况。2019年12月16日,在华北科技学院研究生院部的“我校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全部通过抽检”通知中,我们发现“该校2019年7篇硕士论文全部通过抽检”。2019年12月19日,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关于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论文中存在问题的通告”,仅仅是指出本次抽检学位论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并未提到该校论文抽检情况。类似的还有河北地质大学12月11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答辩后学位论文修改工作的通知”,同样没有提到该校的具体抽检结果。可惜!遗憾!痛恨我自己!实在是不清楚4篇“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出自河北省哪几个学校。在此,我们建议各个学校及时公布本单位抽检结果,不要遮丑,要知耻而后勇。文末,小西想说我只能排除承德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与华北科技学院没有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大家是否知道,是河北省哪4所大学存在问题论文?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贩卖爱

三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暴露了什么

网络配图“问题论文”话题频上热搜。2019年年底,河北发布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今年3月以来,江苏、广东也先后发布抽检结果——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来源:光明日报)

饥渴寒暑

三省硕士论文抽检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原题为《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

玛戈璧

两省公布硕士学位论文抽查结果,184篇不合格!

本文来源:“江苏教育”网站 、学生范、中外学术情报、青塔2019年开始,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学位抽检办法,明确要求各省市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抽检工作,并将抽检结果准时提交。近日,陆续有省教育厅公布该省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并公布了不合格数量和其单位。江苏省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统计显示,本年度共有144篇硕士学位论文“不合格”。据“江苏教育”今日发布的《省学位委员会 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全省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的通知》称,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和《江苏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通过公开电子摇号方式,按 3.5%的比例,从 51200 位应届硕士毕业生中抽取 1790 篇学位论文,并组织省内外专家分类评议、对标评议、全盲评议。经专家评议、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审核,抽检的806篇学术学位论文,平均优秀率为10.5%,比上年提高 2.72%;平均良好率为72.58%,比上年降低 2.4%;平均合格率为 15.34%,比上年降低 0.51%;平均不合格率为1.57%,比上年上升 0.19%。抽检的984篇专业学位论文,平均“优秀率”为4.61%,比上年提高1.08%;平均良好率为 63.38%,比上年提高 0.76%;平均合格率为 28.42%,比上年降低1.73%;平均不合格率为 3.59%,比上年降低 0.1%。现将评议结果予以公布(见下图)。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将及时向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报送抽检评议结果和专家意见,同时按照该省既定的评估质量管理规范,向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发送《论文抽检评议报告书》,并开放“江苏省研究生论文抽检评议系统”,供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登录查看抽检论文的具体评议情况。《通知》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认真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结合管理制度、评审标准、教学改革做好总结整改工作。抽检论文不合格率上升或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不合格率的培养单位,要针对相关学科或专业领域,认真查找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方案。省教育厅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对近三年学位论文不合格率连续较高或本年度论文质量问题严重的培养单位进行约谈。《通知》指出,培养单位对出现“不合格”评议结果的学位论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将学位论文及专家意见一并提交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作出相应处理,并填写《2019 年出现“不合格”评议结果论文处理情况汇总表》(附件 3)。各单位须于 2020年 6 月 30 日前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三份)报送至江苏省学位办和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并同期登陆“江苏省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系统”填报。注:1.表中“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不合格率”均以论文的送检数(抽检论文篇数×3)为基数计算。2.本表培养单位依据“不合格率”由低到高排序,比率相同的按培养单位代码顺序排列。上图学硕的抽查院校数据,东南、南航、南师大、江苏科大、南邮、中国药科大学等14所培养单位无不合格论文。反之,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科大、南京审计大学等院校的不合格率较高。相对来说,学校层次越好,具有的硕士点与导师数量高,被抽检到的学位论文数量就大。但是,苏大、南信大、南大等“双一流”院校不合格率有点高啊。在专硕学位论文抽查中,不合格为0的院校仅有5所,分别是江苏师大、苏州科大、南京工程学院、南审、江苏海洋大学。尤其是淮阴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2所院校不合格率已高于10%。广东省继江苏之后,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也通报了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据悉,2019年广东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按照“随机抽取、均衡组织”的原则组织。共从2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13074篇学术学位论文中,抽取793篇送审。另外,对部分高校保密期满的97篇学位论文全部送审,合计送审890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送审。本次论文抽检采用通讯评审的方式进行,每篇论文聘请3位专家评议,其中有1位专家评议“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再聘请两位专家复评。在通讯评审与复评后,有2位(含2位)专家评审“不合格”的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从结果来看,广东省送审的890篇论文中,有8篇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另外32篇论文,各有1位专家评审意见为”不合格”。“不合格”的论文,主要是什么问题呢?根据专家意见,广东省抽检论文的共性问题包括: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强,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据悉,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已将抽检结果纳入到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评估考核,与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包括招生计划、优秀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分配等。对抽检结果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单位和学科,将继续追踪抽检,增加抽检数量,提高抽检比例。